Landscape Architecture Portfolio

Page 1

PORTFOLI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O-SHENG,CHEN 2015-2018



Content

04. 05. 06. 08. 18. 22. 24. 30. 32. 33. 34.

About Me Curriculum Vita Selected Works Sustainable Of New Qigu The Green Bond Resurrection Wenshan Forest Park Shishan Camping Ground The Green Sidewalk Indigenous County Road The Rebirth of Oil Tank


About me

桃園市中壢人,畢業於中原大學景觀設計系,對於景觀、建築、室內設計等空間 設計有濃厚的興趣與熱誠,在景觀設計方面喜歡都市空間與水岸空間的操作設 計。 大學四年,操作過許多不同空間尺度與類型的設計,畢業設計操作台南沿海的生 態產業觀光地景再造,故對於景觀系較少接觸的遊憩觀光規劃也有一定的了解與 認識,擁有在景觀設計公司實習的經驗,目前服務於工程顧問公司景觀部門,對 於公部門規劃設計流程與細部設計皆有一定的經驗。 認為景觀設計是解決空間的不便與空間美感的提升,可以是一個大的整合與規 劃,也可以是一個小的環境營造,是一個學無止盡的行業,需要多方面的學習與 了解。個人喜歡美的事物,也喜歡拍下美麗的瞬間,對於美學有一定的要求與堅 持,希望能在工作上做出提升空間質感的作品,也對景觀環境及空間有所貢獻。

4


Curriculum vita Personal details

Education

Po-Sheng,Chen 陳柏昇 1995.03.28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Taoyuan, Taiwam -Bachelo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3.09-2017.06

Work experience Contact +886 909-046663 a037831372@gmail.com

Cash Technical Consultant Inc. -Landscape Architect 2017.11-present

Scale Design Inc.

-Intern

2016.08-09

Competition award 台中市葫蘆墩水岸花都全國景觀競圖 -Excellent work

2015.09-10

Computer skills Social Media

AutoCAD / Photoshop / Illustrator / Indesign / Premiere/ Rhino / SketchUp / Lumion / Microsoft Office / ArcMap/Qgis

Facebook

ssshengchen

Exhibtion

instagram

Graduate Exhibition

__bosheng

-Songshan Culture and Creative Park, Taipei, Taiwan

2015.09-10

Languages Chinese / Taiwanese / Haka / English

GEPT (Intermediate Level)

5


Selected Works

Sustainable Of New Qigu 滄海桑田

6

The Green Bond

Resurrection

Wenshan Forest Park

北城之脈

「原」頭活水

文山森林公園


Shishan Camping Ground 獅山露營場

The Green Sidewalk

Indigenous County Road

The Rebirth of Oil Tank

平鎮綠馬道

桃 119 原民景觀道路

7


Sustainable Of New Qigu

滄海桑田 / 七股將軍地區 海平面上升生態產業觀光地景 再造計畫 CYLA Acadmic Project 2016-2017 Site: Tainan,Taiwan Area: 5000 ha

七股、將軍地區屬於台江內海的一部份,而台江內海從 17-20 世紀

藉由台 61 線未來的開發連接,及基地本身的地緣性,把舊台南市的觀光圈擴大,往

末都為一塊不斷變遷的土地,其中 1947 到 1976 年間超過 2800 公頃

北延伸至七股、將軍地區,發展台南西部旅遊帶,整體以未來導向思考,發掘在地潛

的土地被開發成魚塭與鹽田,使早期的台江內海逐漸縮小,濱海沙洲

力活化這塊土地。

不斷東移,形成現今的七股潟湖地形,而受限台灣的氣候,台鹽無法 降低成本與國外鹽業競爭,在民國 91 年後全面廢曬,之後雖有部分 鹽田開發成觀光,卻仍有一大片土地無達到其最好的使用模式。 面對未來氣候異常,海平面上升,七股潟湖這塊獨特的地景也將隨著 沙洲被淹沒而消失,面對這塊過去曾經輝煌,養活了許多生命;現在 幾乎閒置;而面對未來氣候變遷不知會如何的土地,我們運用地景設 計的力量,為這塊土地找出它最好的使用模式。 我們在這塊土地上創造出一種新的土地的使用模式。與水共存,減少 海平面上升對陸地的影響,創造一個未來 100 年的土地利用計畫,並 保留、善用基地原本歷史、文化、產業及生態的成分,依循基地的潛 力,加入新的元素,並利用這種新的使用模式,讓這塊土地朝著永續 發展的目標在未來再度嶄露頭角。

8

+ 面對海平面上升,我們該築高海堤填海造陸,還是讓水淹進來與之共存呢 ? + 怎樣利用已廢曬 15 年的鹽田,才是真正的適地適用呢 ?


1800 根據清道光時期海岸圖

1906 根據台灣碉堡圖

1966 根據聯勤地形圖兩萬五千分之一

1985 根據相片基本圖第二版

2016 根據 DIGITIAL CLOBE 影像

據現有的文獻輿圖記載,可推得 19 世

從圖中可看出當時的沙洲與陸地間

海岸因魚塭及鹽田的持續開發,使

魚塭的開發逐漸往南至曾文溪口,此

變動不大,只有潟湖沙洲有逐漸向陸

紀許多海埔新生地已浮出而成為圍墾 之地,並在連年暴雨的攜沙沖積下,

包圍有較大的水域,且海岸比現在 的海岸更為東側。

得陸地往西側海域擴張,同時也使 得原本海域的沙洲部分往西側遷移。

時開發的範圍已經達到最大,主要是 由於七股海堤的興建,將這個區域化

地靠近的現象。比較 1985 年的衛星 影像,七股潟湖的沙洲已經往東移動

為陸域的範圍。

了約 1 公里的距離。

臺江內海終於淤塞成陸。

海平面上升 +0.0m 模擬

海平面上升 +.025m 模擬

海平面上升 +0.5m 模擬

海平面上升 +0.75m 模擬

海平面上升 +1.0m 模擬

根據國家研究委員會(U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預估,到了 2100 年時,全球海平面上升高度將介於 0.5 公尺至 1.4 公尺。但本計畫積極地認為海平面上 升至 0.5 公尺後人類開始正視並積極預防,因此我們大膽預估海平面上升至 1 公尺後將趨於緩和,故本計畫及根據將軍的平均高潮位約 1m 去做海平面上升的模擬, 從模擬圖上可以看到在不考慮河堤及海堤的情況下基地目前就已有大面積的土地是低於平均高潮位的,在海平面上升 1.0 公尺後幾乎所有七股、將軍地區都將淹沒 在海平面之下。

9


基地範圍有部分位於台江國家公園 計畫範圍內。

台江國家公園範圍分區圖

基地範圍有部分位於七股鹽田與曾 文溪口濕地保育利用計畫範圍內。 應適當的規劃設計去面對未來氣候 變遷對於此濕地的影響,確保濕地 零淨損失。

現況最高潮位 +1.5m 現況平均潮位 +0.3m 現況最低潮位 -1.0m

現況潮位及各

濕地保育利用計畫範圍分區圖

基地目前現況多為魚塭使用,鹽田 已廢曬 15 年,目前皆為自然放置, 形成淺淺的濕地景觀、無將其善加 利用。

基地範圍土地現況使用分區圖

部分土地為農用,多在聚落旁,離 海較遠處。基地西南邊被魚塭包圍 處有一黑面琵鷺主棲地,每年 9-3 月皆有黑面琵鷺在此棲息。

一百年後最高潮位 +2.5m 一百年後平均潮位 +1.3m 一百年後最低潮位 +0.0m

一百年後潮位及各

從土地全屬可以看出基地沿海、沙 洲、鹽田區大部分皆屬於公有土地。 魚塭部分,除大潮溝兩旁及大部分 較內陸部分魚塭為私有土地其他部 分魚塭皆為私有土地,其他區域如 聚落及農田皆為私有土地。

基地範圍土地權屬分區圖 基地上有三條溪與三條大排。除此 之外魚塭周圍也有密集的引水道, 整體來說水資源豐富。 除曾文溪較無汙染外,其餘都因較 無天然水源注入及上游汙水排放, 多為中、重度汙染,根據資料推測 主要污染源為民生污水。

一百年後最高潮位 +2.5m 一百年後平均潮位 +1.3m 一百年後最低潮位 +0.0m

一百年後潮位及各

基地範圍水文 / 水質分析圖 基地整體來說平緩,地勢低窪,較 無起伏,海岸線上皆有海堤,但河 岸除曾文溪及將軍溪外,幾乎皆無 河堤。

基地範圍地勢 / 堤防分析圖

10

未來海平面上升,海水有很大可能 會從河岸湧進,對人民安全及財產 造成威脅。

基地現況有已有許多地方低於海平面之下,未來一百年後海平面預計上升 100 公分,若我們任由這樣的情況發生,卻沒有規畫一個完善的計畫, 源的土地將會全部於海底之下,只留下台 61 縣及所剩不多的沙洲,汪洋一片。但如果我們在提前規劃一個與海共存逐年逐步的計畫,未來這塊寶 有歷史風貌的新姿態展現在所有人面前,為台南帶來一個新形態的觀光景點。


Planning Strategy

規劃策略

各區地勢示意剖面

各區地勢示意剖面

Step1. 文化、生態、財產保存

Step2. 產業轉型

Step3. 觀光景點整理再造

文化 - 鹽田 : 利用挖填,及加入新的活動,保存鹽田文化地景。 生態 - 沙洲 : 利用蚵的特性,創造能因海平面上升而成長的生態礁。 生態 - 黑琵保護區 : 利用挖填,使黑面琵鷺有足夠的淺灘可覓食、棲息。 財產 - 聚落、道路 : 填重要的道路及聚落房屋的一樓空間並往上加蓋。

農田 : 農田轉為養殖與再生能源產業 養殖漁業 : 填魚塭作業需要的田梗, 使養殖戶能繼續作業,並發展養殖與再生能源的混合產業

原本的觀光資源 : 保存有價值的景點,並加入新的活動。 養殖漁業 : 發展以海 / 水為主題的特殊觀光景點,同時擴大台南的觀光帶。

Filling Strategy

挖填策略

為達目標,我們將規劃策略分為「文化、生態、 財產保存」、「產業轉型」、跟「觀光發展」

各區設計示意剖面

這塊充滿豐富資 寶地將會以一個保

三個部分。 而為了達到「文化、生態、財產保存」部分就

1. 挖現況已低於海平面之公有土地

2. 挖低窪農地並輔導轉型

將土地權屬與基地等高線做疊圖,發現最東邊的鹽田屬於公有地且現況

將農田現況使用範圍圖與基地等高線做疊圖,發現基地的農田因為地勢

地勢已低於海平面之下,且因較內陸有較佳的利用價值,故我們決定挖

低窪未來幾乎都會被海水淹沒,故我們決定挖這些區域讓農田轉型變為

這塊區域的土去做其他地方的填坊,也作為新地景下的特別景觀區。

養殖與再生能源發展,藉此去填其他需要填土的地方。

須有土方來保護,因此我們根據分析疊圖去找 出該如何挖填、哪邊挖、挖的地區又該如何來 發展 ?

11


根據分析,本計畫將最後的規畫配置分為 「 生 態 賞 鳥 保 護 區 」、「 潟 湖 生 態 防 護 區」、「鹽田活化再生區」、與「大湖地 景遊憩區」四大分區。 並且規劃出車行動線、水路觀光動線、腳 踏車道系統,創造出一個未來的生態產業 觀光新地景。

12


賞鳥觀景平台

潟湖水下景觀區

生態賞鳥保護區,原為一小潟湖與在七股堤防內的一濕地,未來海平 面上升後,這塊目前為黑面琵鷺保護區的濕地將會消失,黑面琵鷺將 會離開遷移到其他地方。故我們希望保護這塊土地,讓他在面對未來 100 年海平面上升的每個階段都有足夠的濕地能供黑面琵鷺棲息。 我們將原堤防拿掉,擴大整個濕地範圍,做整個區域的整地,確保每 個時間點棲地的完整,並在其中加入隱密且有趣的賞鳥步道,讓大眾 了解濕地與候鳥的珍貴性,也同時提升七股在台灣的獨特性。

而在生態港灣區的設計主要是利用這地方原本即為一觀光港灣,及 位在潟湖、沙洲、魚塭三項資源集中處的地理優勢,融合原本已有 的觀光活動,並加一些創意的利用模式發展出新的觀光地景。 故我們在此處創造了「潟湖水下景觀區」、「潟湖伸縮浮橋」、「潟 湖海洋廣場」、「潟湖馬頭廣場」、「潟湖餐飲休憩區」來強化並 豐富這塊寶地。 賞鳥環狀步道 / 賞鳥牆

最高潮位 2.5m 平均潮位 1.3m

A-A’

13


觀夕瞭望丘

最高潮位 2.5m 平均潮位 1.3m

B-B’

賞鳥觀景台

賞鳥牆

C-C’ 高腳屋餐飲區 車道

自行車道

沙灘遊憩區

最高潮位 2.5m 平均潮位 1.3m 最低潮位 0.0m

D-D’

車道

自行車道

下凹觀賞面

高架瞭望觀賞面

潟湖海下特別景觀

最高潮位 2.5m 平均潮位 1.3m

E-E’

14


浪跡浮道 / 鹽生植物園

海平面上升教育體驗區

大湖地景遊憩區是由挖方後所產生的新地景,此地原為鹽田用地 ,

鹽田遊憩教育區原為鹽田用地,其最為靠近外海,但又有舊堤的保護,我們認為此處擁有相較於外海安全的環境,也有可以看見外海

本身地勢已低於海平面,且其為大部分為國有地,故選擇此地做為

的景觀,故我們在此處除了利用非傳統對鳥類有危害的風車加強部分鹽田紋理外,也創造了一個新的海平面上升教育體驗區,告訴世

挖方,而挖方後即成為一大湖地景,我們希望利用此獨特的美景創

人海平面上升的紋理,全球暖化的危害以及環保愛地球的重要性。

造出沿湖的飯店、渡假中心、以及光觀碼頭。 而左右兩邊蜿蜒的河道是由於考慮到原基地內有中、重度的河川汙 染,故希望能透過植栽作部分的淨化,來降低被汙染的水排到外海 的環境危害,利用蜿蜒的河道降低水流速,加長河道來創造多層次 的淨化空間。

最高潮位 2.5m 平均潮位 1.3m 最低潮位 0.0m

F-F’

15


浮島生態淨化區位於河流往潟湖出口處,因基地內河流多為中、重度汙染,故本計畫在河川出口處 利用蚵架的傳統原料 - 竹子做生態淨化的浮島模組。利用模組化的方式拼湊成不同大小的浮島群, 不同模組將有不同層次 - 挺水、浮水、沉水三種不同高度的淨化,來達到部分的汙水淨化。除了增 加潟湖的生態性外,也可降低了出海口的水汙染程度。 而沙洲生態蚵礁區位於目前潟湖外的沙洲處,沙洲對於沿海景觀以及潟湖來說是個很重要的保護, 近年來沙洲不斷退縮,未來海平面上升,若我們再不做些甚麼,沙洲消失後將會對沿海造成很大的 衝擊。

成長型生態礁形成步驟

浮島生態淨化區配置圖

16

沙洲生態蚵礁區配置圖

浮島組成模組


故在規劃上我們利用當地具有的豐富海洋資源 -「蚵」來做生態礁, 利用蚵的生長特性,使這些生態礁會隨著海平面上升而上升,不但 保護了沿海、沙洲,也創造了生態性與形成獨特的海岸景觀。 在設計方面我們利用三角形的結構,以及蚵棚的傳統材料 - 竹子, 創造出不同模組的生態礁,利用這些模組組成不同大小的結構,來 更加強化整體的結構,也透過這些結構編織出新的海岸生態景觀。

生態礁組成模組

牡蠣生長循環示意

沙洲生態蚵礁區

潟湖生態浮島淨化區

17


The Green Bond

北城之脈 / 北門廣場整體再造計畫 CYLA Acadmic Project 2016 Site: Taipei,Taiwan Area: 4 ha

整體設計上以人本城市以及創造古台北城意象與新台北門戶意想為 主,加入三個元素,把綠帶從台北火車站延伸到北門廣場,配合未來

保留台北城牆空間與歷史特徵,並結合現代廣場所需之機能, 重新轉化形成有趣多變的空間。

雙子星與機場捷運的計畫,讓人流可以從上與下連結到北門廣場。 在整體上來看從北車到北門就像一條生生不息的綠脈,配合北車排氣 孔的高度一路下降且沿伸到北門廣場,而中心的綠地提供為公共空間,

結合古護城河意象,創造出「綠河」與「綠脈」, 把人流從北車帶入北門,同時創造出「北門之脈」的門戶意象。

下雨時更是一個城市中的雨水花園,減緩都市排洪,調節這個交通繁 忙之地的微氣候,也賦予台北城一個新的期許。

雙子星大樓 / 機場捷運 預定地

整合零碎空間,以未來人本城市為考量,串聯未來地上 與地下空間,將人流帶入北門。 雙子星大樓 預定地

三井倉庫

台北轉運站

台北北門郵局

18


北門廣場 B1 平面圖 商業空間

因北門為交通樞紐,故在此廣場設計上下凹 來減少外界對此區域的影響,配合從北門站 以及北車地下街連接來的地下出口,形成一 個北門商業廣場。

三井倉庫

透過特別設計的鏽鋼板,來表達舊

樹下休憩空間

台北城城牆的歷史位置與空間感 受,在有活動或是教育使用時可透 過旋轉城門來達到不同的空間使用 與感受。 北門廣場 城門意象使用示意 平面圖

19


鐵道部 綠帶

透過 A-A' 與 C-C' 剖面可以看出,因未來人本空間所設計

車行地下道

的車行地下道因考慮到長度與坡度的問題,故採上升 1.5 米下降 3.5 米來達到大貨車以及消防車所需的 5 米高通行 空間。 從 B-B' 剖面可以看出地下街出口與北門商業廣場的連通, 綠帶尾端的設計,以及新北門城城牆的空間感。

A-A’ 台北北門郵局 ( 歷史建物 )

新北門城牆

地下街出入口

北門商業廣場

B-B’

雙子星

雙子星 三井倉庫

透光 / 透氣孔

1.5 m 3.5 m

20

C-C’


延伸綠帶空間

無障礙坡道

北門下凹商業廣場

北門廣場

相機街 / 北門軸帶樹下休憩空間

北門與新北門城牆 21


Resurrection 「原」頭活水 / 臺中市豐原區葫蘆墩圳流域掀蓋再造景觀競圖競賽 CYLA Acadmic Project 2016 Site: Taichung,Taiwan Area: 2.5 ha

打開葫蘆墩,連接到火車站,並根 據分析,利用各段不同的性質,發 展不同功能的河岸空間,細部設計 主要以第一段為主。

細部設計為第一段 豐原火車站,且前 靠近學校。

設計上希望將其發 引導的功能,利用 火車站的機會,將 廣場。

連接火車站

透過廊道 人們可以 岸,沿著 讓外地遊

22


以水閘門使水面上升至 GL213 後使水流經現況箱涵上、現況路面下 0.55 公尺之空間, 暴雨時, 打開下方原有箱涵作為快速疏洪, 重複利用箱涵作為前段淨化教育與休憩空間。

此段腹地較寬廣,利用豐原國小原有空間使水面擴大做為滯洪空間,並分流一部分進入此區作為戲水教育空間,以彎曲與石塊 設計降低水流與創造生態空間。

段,因為計畫的最前端,鄰近 前短擁有整段最大的腹地,也

發展為具有教育 / 淨水 / 連接 用在未來豐原客運將會遷移到 將原豐原客運位置發展為商業

此段位於豐原國小與未來站前廣場之間,西岸以緩草坡及平台提供休憩與產生活動,東岸以可坐階梯與鋪面設計連接東邊之廣 場,提供休憩與產生活動之空間。

道連結至豐原火車站,未來 以從火車站舒適的步行至水 著水岸走到豐原廟東夜市, 遊客感受到豐原之美。

考慮未來客運站將遷移至轉運站內,此地可作為連接火車站與葫蘆圳之商業廣場,配合地形高低差,引導視覺至東汴幹線,中心 以水池、雨水花園為設計,提供主廣場與其餘階梯型態次廣場,與樹下空間。

23


Wenshan Forest Park

文山森林公園 / 景美 41 公園計畫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fice,Public Works Department,Taipei Project 2017 Site: Taipei ,Taiwan Area: 11ha

基地原為景美第 11 公墓,因應都市缺乏公園等因素,本計畫將公墓公園化,以創造 都市中的鄰里森林公園為最高規畫目標。 整體規劃以鄰近居民出入動線與基地不同區位的特色為主要考量,創造出一橫軸、 二縱貫、三支線的動線系統與一園五丘的區位規劃,並以石籠意象作為公墓公園化 意象的轉換,以石籠訴說基地的歷史也創造出基地的再生感。

24

( 台北市政府大地工程處 )


公園主入口

公園主入口

公園主入口

闊景平台

闊景平台

大樹平台

蕨影步道

興福庄建塚紀念碑

瞭望平台

25


將原有滯洪沉砂池改善為自然之沉沙窪地,營造生態棲地, 並設置高低不ㄧ之棧道、池岸小平台、池岸石階,使人能在 不同遠近的親水空間以不同姿態體驗池邊生態。此外,此區 因鄰近周邊社區,故在此區生態池處規劃一出入口,方便周 邊居民進出園區。

26


此區位為基地東方,現況為一斜坡墓地,其周邊步行 10 分鐘範圍內有 3 所小學、6 個公園,但所有公園內的遊具都為制式的罐頭遊具,忽視 兒童體能發展及探索需求,故藉由這次計劃機會,將此區發展為具有特 色的攀爬訓練場,結合滑梯、攀爬牆、攀爬網、與可以穿梭的通道設計, 整合原來的福興公園,將這塊角落變成一個具有特色的「探險之丘」。

27


此區原為基地最大連續性墓地,墓地拆遷後一片光禿 , 目前此區皆為 先驅性物種,故規劃上特別針對此區進行四季的植栽設計,將此區設 定為四季彩之丘,利用高低不同的棧道創造出時而遊走樹梢,時而遊 走樹間的空間體驗,以不同高度所產生的垂直空間變化,達到生態教 育與冒險的意義。

2010

2015

2017

28


29


Shishan Camping Ground

獅山露營場 / 四獸山整體規劃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fice,Public Works Department,Taipei Project 2018 Site: Taoyuan ,Taiwan Area: 3.0ha

基地位於四獸山山系中的獅山,此區擁有眾多廟宇林立山林,未來配合四 獸山森林風景區成立,相關國有土地侵佔狀況將被處理,而基地及位於侵 占之廟宇上,考量到此區擁有步道及產業道路經過,地勢也為較平緩地, 將此區規劃為露營空間使用。 設計上以大小不同之圓形與高層的變化創造出不同的空間使用,搭配高聳 的松林創造出舒適的露營空間,部分空間以整地創造出大草坡與土丘,增 加步道行走體驗的趣味性與於森林露營的冒險體驗感。

30

( 台北市政府大地工程處 )


31


The Green Sidewalk

平鎮綠馬道 / 桃園道路前瞻計畫 Departmanet of Public Works,Taoyuan 2018 Site: Taoyuan ,Taiwan Area: 2.4 ha

32

( 桃園市政府工務局 )


Indigenous County Road

桃 119 原民景觀道路 / 桃園道路前瞻計畫 Departmanet of Public Works,Taoyuan 2018 Site: Taoyuan ,Taiwan Area: 3.6 ha

( 桃園市政府工務局 )

33


The Rebirth of Oil Tank

淨 / 新竹六燃二戰廢棄油槽再造設計 CYLA Acadmic Project 2016 Site: Hsinchu,Taiwan Area: 2.7 ha

1km

建功國小 復興高中

建功高中

清華大學

‧ 基地為二戰日治時期日軍基地 ‧ 周邊有豐富教育機構 ‧ 新竹市污水下水道接管率僅約十二%

入口意象 ( 原油槽鋼板切割 )

1 號油

主入口

整體設計概念希望透過這塊地去淨化部分周邊的家庭灰水,以及地表 逕流,達到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空間,此外因基地有豐富的歷史意義, 故希望能同時將歷史的空間感受轉化在空間上,讓這塊地轉化成為一 個教育生態歷史公園。

34

油槽整體設計配置圖


1

設計上將 1 號油槽打開作為旅客服務處與美食區, 保留部分柱子作為支撐並在最上層設置戶外桌椅作 為瞭望及休憩用。

1

2

汙水處理主要從 3 號油槽開始,在原本的油槽上層 利用礫石淨化做第一次的淨化,並保留、利用其下 層原本的陰暗油槽空間做日治時間受到壓迫的空間 感受,作為油槽博物館、陳放一些歷史設備。

2

4

再來汙水透過明管與暗管流到 2 號油槽,2 號油槽 主要做高低不等的植栽與土壤淨化槽,讓汙水流 過,同時也讓陽光能透過這些高低不等的植栽槽照 射進下層空間,同時也讓此空間感彷彿民國時期的 希望來臨,與成長。

4 3

油槽整體設計平面圖

最後汙水流到整個掀開的 4 號油槽,4 號油槽主要 利用原本的油槽鐵板,做出一層層的曝水道,增加 汙水的曝氣量,同時作為從主路口進來看到的意 象,最後已部分淨化的水將流入象徵自由的開放水 域,作為開放的自然濕地,增加生態性與教育性。

3

油槽整體設計平面圖

EL39

EL47

上層步道

土壤、植栽淨化區

油槽 ( 遊客服務處、商業區 )

生態濕地

4 號油槽 ( 增加曝氣 )

樹下休憩區 生態濕地

B-B' 剖面圖

A-A' 剖面圖

從主入口處進入首先會看到由原鋼板切割而成的入口意象,再來視野上會從門口的 親水區延伸到生態濕地,再到 4 號油槽的瀑布。

除了主要的汙水淨化程序 3 號油槽到 2 號油槽到 4 號油槽,最後到生態濕地外、從 3 號油 槽到 2 號油槽的途中也會有少量的汙水經由土壤及植栽淨化流經原本油槽的凹地中最後流 到生態濕地中。

3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