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經歷
實習經歷
2016
遠東建築新人獎 / 首獎
2017
亞洲建築新人獎 / 代表
2016
KUS Architects / 實習
2017
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 / 實習 參與 _ 樹火紙博物館紙的旅程展
陳祐軒 2019
1996年出生,2020年畢業於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
山厂建築工作室 / 實習
系。在學同時於2016年時開始執行「人人 & Asso參與
ciates」的計畫,希望在設計過程中透過與不同領 域、經歷的人合作,從設計端開始激發出不一樣
_ 華麗邏輯高美館大南方展
的空間想像的可能,故「人人 & Associates」的每
_ 耿畫廊入口櫃
件作品都是與建築與藝術相關或者其他領域專
_ 豪華朗機工城南紀事競圖
業的人所合作的結果。
_ 崔廣宇台北超級雙峰作品
興趣
團隊經歷
改建
2016
人人 & Associates
2016
新竹城邊文旅 / 燈光
2016
台南築角 / 競圖
語言
2016
水源國小學生
中文、英文
2016
建築畢業設計新竹特展 / 展場
2017
台大藝術季 / 參展
軟體
2019
台北藝術自由日 / 參展
文書:Word \ Excel \ Power Point
2019
三重施宅 / 參與
平面:Illustrator \ Indesign \ Photoshop
2020
桃園八德區公共藝術 / 競圖
2020
大安曾宅 / 設計
建模:AutoCAD \ Sketchup
2020
新竹仁愛國中公共藝術 / 競圖
Rhino \ Grasshopper
2020
深坑兒童公園公共藝術 / 競圖
空間、藝術、裝置、影像、歷史
染:Blender
廳改建 / 參與
牛俊強
/
/
將工作室以「白色」包覆,同時企圖 讓該場所所有的物件都保持與包 覆動作前一致的位置,於展演過程 中表演者將顏料塗抹、潑灑、傾倒 於空間中物體的表面,而後再將整 個空間回復原狀。以此為期一日的 展演用另一個視角重新觀看日常 我們所熟悉的物件。
此作品由十二人共同完成。於長二 十一公尺、 一公尺的紙
上以毛
筆寫下自傳,後加以防水及結構性 的處理,安裝於七層樓高處向下懸 掛作為一揭露作者內部私密的、不 影響人流移動的牆。
此作品由九人共同完成。各自將自 己的身體以1×1公分作為單元且 分別以不同的方式拓印全身皮膚 表面紋理。展示的過程以懸吊的形 式展出,企圖使觀者透過簡單的身 體動作、輕輕的抬頭便能近距離觀 看到作品各區細微的紋路。同時透 過展場照明,以各個角度的人影暫 時性的投射於空間內牆而圍塑展 出範圍。企圖透過此兩個層次的拓 印,呈現給觀
數據化的、精準化
的人自身外在形象。
贈送給水果店的禮物。此裝置隨著 風擺動後將發出聲音,分別是透過 下方透明灌注體以及上方藏有銅 製安裝線頭的鐵件。有兩種輕微聲 音節奏的種子風鈴。
此作品為為期一週至台東縣達仁 /
地區流浪過程的記錄,共分為兩個 部分呈現。其一為文字,將旅途中
/
外在的風景以單詞紀錄而取代攝 影,其二為繪畫,於流浪結束後以 手繪的方式呈現過程中自身內在 焦躁不安的情緒。試圖將此兩個部 分視作一件作品,透過碎化的局部 呈現,使觀者以重新拼湊的方式再 體驗該旅行的過程。
以三幅對於「光」的想像的大畫作 為空間設計的概念出發。透過對於 牆體開口的方式使光線流入,作為 讓觀者能夠在模型空間中遊走的 吸引動力。希望讓觀
在
樣作為
光的容器的空間中,是在一個特定 區域感受牆體內部因上方有開口 而流入的光的純粹的狀態與形狀 後,並在移動過程中因為
見或好
奇另一個區域牆體內部的光的樣 貌而產生接下來移動的意願,從而 創造在此空間中無特定路徑且連 續不斷的遊走經驗。
曾志偉
/
/
以拼貼的手法直覺性的表
新竹清水部落的布農族人
空間的想像
本身的宗教信仰
達並描述自身對於精神性
同時有天主教以及其部落 新竹縣賽夏族人祭祀場所 及當地客家人泛神信仰
蘭嶼達悟族人其原本信仰
/
/
與天主教融合後教堂
台北清真寺以及其儀式性 的文化與空間
/ /
(左圖)以圖像轉化田野調查經驗 (右頁)空間模型其最一開始樣貌
都市中的內觀空間置於草原中,當
入,只能許容納一個人的內觀的空
人把焦點對於眼前建築移動時,逐
間。另一處是記憶的空間,延遲使
漸遠離都市的
用者離去的時間。原本全空,而儀
雜。
式空間的高台底板因為是銅片會 第一階段是儀式性的空間,觀者身
隨觀者使用的時間漸漸凹陷,每隔
處與自身差距巨大的空間之中,慢
段時間,凹陷的底板會被換新,在
下來情緒做好準備後往前行走,至
裁切後以陣列的形式放置於此,使
光線的尾端間,視覺進入黑暗,隨
人在面對時因為自己的影被光照
著越來越深入而漸漸
復。在草原
射上去,而有一個觀看或者凝視的
減低聽覺後空間減低視覺,除去外
目標,此隨著時間而漸漸擴大的記
界的干擾使整個移動過程的情緒
憶的空間,是由所有人長時間的累
內化,整個空間也隨著往前越來越
積而得以完成、凝結著每個使用者
壓抑。底端是內觀的空間,踏上銅
情緒的空間。
片架起的高臺離開原本水平面,到 最深入時有一盞燭台,讓觀者的焦 點聚焦在眼前,是為情緒內化後進
(上圖)空間模型 (右頁)空間圖面
/
/
/ /
(左頁)比例關係圖 (右頁)作品細部圖
梁豫漳
/
/
此作品分兩階段討論光、空間、觸感之間關 係,第一階段為無基地的空間模型練習,第 二階段延續自身對於光與空間的想像,於 台北市月涵堂為基地以藝術實驗空間為機 能,建構都市公共空間型態的想像。
機能為複合影像展示空間。以「抽離」為概 概念發展模型
念而「光的狀態」作為手段,透過斜面的牆 界定出內部空間的明與暗。亮處是為主體 事件、機能發生的場所,而暗處給予人一個 脫離、休息的地帶。並以連續斜面構成整座 空間,產生零碎的開口使視覺得以
透。於
展示空間之中,觀者得以透過斜面產生的 空間操作模型
暗處在觀展活動時有一個得以暫時抽離美 術館的空間,休息之外也使他人看展的行 為在此時成為一種展演,而得以從第三者 的角度觀看周圍活動的發生。
(右)空間展開圖 (下)空間細部圖
/
/
/
/
此設計為「月涵堂」增建案,機能是 影像創作者的工作與展覽空間。延 續前次提案「光線」與「抽離」之間的 關係,將月涵堂一樓牆板打通而保 留原有結構並外嵌玻璃作為新的外 牆,使原有建物的外展示於內同時 外部的光線得以引進室內,讓內部 觀看展覽的活動對外打開成為該社 區的一個新的風景。整體空間操作 在新舊關係間,著重於透過「新」的 介入重新展示「舊」。 空間組織上對於外來的使用者產生 兩個動線。一是看展的動線從一樓 延續至地下室使觀看的人從連續的 移動路徑中抽離基地。另一個動線 是展覽外的公共空間比如賣店、飲 料與基地中的商業區道路相鄰,該 路徑的最後是放映空間。
(上圖)空間操作模型 (右頁)空間平面圖面
/ /
DN DN UP
DN
(上圖)空間操作模型 (右頁)空間平面圖面
/
/
連浩延
/
/
婆羅門
剎帝利
此設計以研究分析印度牛
人的食物 吠舍
人口變多 需要耕作
平民不滿 佛教介入
隻與城市的關係,以作為操
首陀羅 吃牛
不吃牛
耕田
生育
賤民
宗教 經濟價值
歷史上不吃牛的過程
作的下一個階段食物相關 空間設計的概念發想。因為
因為不吃,牛反過來跟人要食物 放牧於城市中
牛糞
酥油
牛奶 副產品
該地城市宗教信仰的關係 使當地牛隻為神聖的、不能
牛的食物
被吃的,甚至擁有優先於行 牛餅
穀殼
廚餘 吃人不吃的食物
車的路權可以以一種相對 慢的速度擾動原本快速的 城市,自在的
梭於馬路與
人行道之間。雖然不能吃但 民
可以透過
食與牛隻
發生互動關係,當人
牛的
行爲發生在室內外之間的 門或窗戶時,進而軟化了分 割內外的介面。讓都市的狀 態進入家的領域、家的行為 呈現為都市的景觀。
將設計基地設於台灣交通 引力_
流量的匯集點台北車站,因
氣味 室內機能與食物有關
其鐵路與櫃
地下化使上
方現為辦公空間的
光線 日_ 遮陰 夜_ 亮處
棟建
築名不符實,而以一種虛構 式的提案重新定義車站對
食_
吃的
於城市的想像。 「錯位」作為
的
整個空間的設計概念而企 圖將一種「新的慢」置入「舊 的快」當中,使民
軟化
在車站
多樣機能的一快一慢中有 都市與家的介面從一條線轉 變為發生行為的空間
因窗台高度,使內外發生行為 卻不至於干擾
快速移動間得以停留的公 共性的節點。再以
不能吃/
食
軟化介面
都市的狀態介入家的領域 家的行為成為都市景觀
踏車道
的第三者公共性軟化錯位 後快慢兩者的介面。
/ /
Hogg
ery Slaug
hter
Gym
nasiu
m
Bicyc
le Mark
et
透過錯位概念把自然的野性放入城市中的秩序
以 踏車的移動與公共性軟化錯位後兩者介面
速度一快一慢產生快速移動中停留時的公共性
在此節點行為從身體性的轉乘到能量上的轉換
(左頁)印度牛與城市關係分析 (右頁)基地台北車站空間分析
健力訓練 健美
深蹲 x 5
健力
臥推 x 5
硬舉 x 5
輔助訓練
一日訓練課表
通常訓練順序不變,由輕到重。輔助訓練變化比較 大,依個人需求調配
健身目的
局部性
身體性
深蹲
訓練方式
臥推 深蹲
臥推
跳
蹲
拉
推
硬舉
硬舉
健力訓練身上大多數肌肉,也代表許多人 類的運動模式,包括跳、蹲、拉、推都可以 透過「深蹲、硬舉、臥推」加強
核心訓練部位
後
運動過程
部
後
肉
後
心
內
肉
外
肉
小里肌
腹脇部
腹脇肉
腹脇肉/去骨
腹脇肉/帶骨
腹脇底
排
背脊部
肩胛部 肩胛部
背脊部
後
肩胛肉
部
背脊部
肩胛部
腹脇部 肩胛排 梅花肉
(左頁)人的健身動作與豬的食用部位分析
(右頁)台北車站立面重新拉皮空間組織圖
里肌小排
里肌心
94.6%
87.4%
66.5%
47.0%
肉率
健身空間
宰豬流水線 豬肉市場 健身空間 踏車動線
/
豬肉市場
豬隻暫牧
踏車租借
外部空間
內部空間
空間組織圖
/
空間組織關係圖
宰豬流水線
豬隻 健身者 第三者
使用者
踏車動線
耗能/推動
踏車動線
分解/切割
耗能/洗淨
大量移動在此交換,此節點有
分解/運送
快的身體性的轉乘也新增慢的
宰殺
能量上的轉換。能量轉換的機 能是
宰場加健身房,因豬隻
宰的過程需要耗能而方便宰 殺,人則透過健身與
些還不
能吃的動物發生關係,行為之
宰豬流水線
中人的能量增加而豬的能量遞
腹脇部
減。除了供周圍需求最大量且 新鮮食物外,也在重新定義台
後
部
北車站立場上企圖創造多重兩 者並存關係,有城市秩序/自然
肩胛部
野性、快/慢、身體轉乘/能量轉 換、穆斯林/豬隻。在車站
個代
表轉換的節點上創造其多元性 雖然都有但是可以去選擇。
背脊部
(上)健身空間分 位置 (下)豬肉市場分 位置
內部視角。人的健身運動依賴
面上的曲度漸變的斜向踏板,雙
踏上施力拉動紐帶達到深蹲訓練
道分割健身空間與內部使用空間。
耗能洗淨 / 健身深蹲
部肌群的目的。並以自行車
/ /
外部視角。人在運動時主要以
部出力輔助雙手拉動紐帶,其紐
帶連接著具有厚度的斜牆內部的機關並向牆外洩水,讓行走往 上坡正在耗能的豬隻洗淨身體。
內部視角。人在健身時將身體倚靠在後方曲度漸變的
板,因其
曲度漸變每個使用者可以找到貼合自己身形的位置,倚靠好後向 上方推拉握桿執行健身臥推的項目。
豬隻宰殺 / 健身臥推
/ /
外部視角。洗淨的豬隻前行時,其踏面上的 漸變而
移豬隻重心,使豬靠右
板因每個截面角度
觸厚牆內安置的電擊器,暈倒
摔落後滑入定點並被臥推機具上的刺刀宰殺。
內部視角。此區域人的健身空間置於牆外半戶外區域,對於內部
的人只能觀看到已被宰殺好的豬隻運送,其肢體各部位正在被 刀具分解的過程。
分解切割 / 健身硬舉
/ /
外部視角。斜板向室內推而留出半戶外的健身運動空間,於此區
使用者的身體不在依賴牆面而是以自身的力量舉起握桿,執行硬 舉的項目,其機具同時連動刀片分解豬隻部位。
林友寒
/
/
對於「荒」的想像。以
紙後再攤開的動作
對其留下痕跡,試圖用輕的介入去感知舊 有的事物。而後將此平面操作發展為立體 結構,選擇一顆樹為基地,以線與張力建 構使較粗的結構本身懸空、彼此間不 到而是靠線的張力
觸
起,透過其垂直水平
去測量劃分基地與周圍的空間。 此結構裝置對我來說是企圖以一種很輕 的動作來達到自己對荒的想像,相對於外 在的重而透過輕接近不在場的狀態。而對 於
顆樹或是之後建築操作的基地,它們
也同時有自然的、老舊的荒的狀態, 樣 的新舊之間需要建立起關係,而
關係則
會是透過一種輕的介入使人得以測量舊 有的荒。觀看的、身體的、尺度的。
/ /
(左頁)平面概念模型 (上圖)結構操作模型
Auditorium Temporary Exhibition / Lobby Exhibition Fern / Connect Public Space
OFFICE AUDITORIUM
SEMINAR
Library Plant Specimens NONOPEN SPACE
Coffee Relate to Outer Shop
ARCHIVES
CONNECT
Bookstore Integration Area of Books
Office / Seminar / Archives Not Open to Public
STORE LIBRARY
EXHIBITION
基地位於新竹市舊城區民
CAFE
活動中心,該處四邊
被兩種不同性質的商業空間圍繞,一為外街廓店 家、一為內部雜貨市集。於中心置入一複合性的植 物空間,保有文化中心的各個機能,也能視為周遭 商業空間的中庭像是在商店的點跟點之間移動經 過休息的公園。主要植物是蕨類,保存台灣種類繁 多山上、甚至路邊隨處可見的蕨類。
(上圖)空間關係 / (右圖)基地現況
(右頁)空間組織與樓層關係
RY
RA
LIB
RE
STO
ION
IBIT
EXH
IUM
OR
DIT
AU
/
HIV
AR C
ES
OF FIC SEM E INA R
/
CA FE
空間組織上中空下
,讓兩排商店的窗
戶往內可以看見植物的高度,其他機能 推往四周,使中間樓梯空間成為一個可 以遊走的半戶外加戶外植物園,其結構 建構的依據是身體尺度上的密度,原本 人在機能與機能之間是點到點的直線移 動,若是有植物及結構阻
其中則會產
生多種移動路線的可能,並在此移動過 程中因為看到它處對其有吸引力的植栽 或機能,而產生往下一處目的地移動的 路徑。如此使每一位觀
每一次的進入
都得以感受不同的路線,並讓人在其中 移動時從一個廣大的空間尺度轉換成身 體尺度的、與地上或懸吊所種植的蕨類 產生親密接觸的遊走經驗。
SEE
/ /
(左頁)遊走路徑分析 (上圖)空間操作模型
/ /
(左頁)植物園南側入口處 (右頁)半戶外開放式公園
(左頁)外側工作區域 (右頁)空間設計圖面
/
/
/
/
/
/
褚瑞基
/
/
/
/
/
/
虛構
核心
念
概
心
抽象
核
果
結
感知
核心
論述
1.1 / 整體
2.2 / 虛構
以論述、提案、討論三種操作。組織成三十三幅 畫面並視為一件作品。企圖回應現在的建築。建 築的抽象及觀念化,是藉由社會性的認知翻轉 發生。當圖像不再是真實的擬仿而其存在本身 即某種真實,建築便不需實構與在場仍得以存 於網絡資 交流溝通。虛構的建築目的不是要 完整的空間建構,而是傳達設計的核心並以抽 象的手段擴散,使個別的提案的發展同時有聚 焦與發散的可能。如此的畫面即為建築,是極限 的輕而去物質化的開啓。
如今現象。社會性的認知翻轉。真實與擬仿的邊 界模糊。圖像不再指涉現實而只作為其存在的 本身。實虛已是一種並蒂共生的反面關係。 建築不依賴實構與在場仍得以存在網絡資 交 流溝通。其容量並未因影像複製/畫面 限減少 反而是眼見形狀抽離部份畫面使自身的觀想完 整空間狀態。如此眼見之實體/畫面及其所觸發 想像之虛體/空間的疊合完整虛構的定義。且重 視虛構的建築為一種存在的真實。
/
/
建築邏輯而有的建築行為。回應時代性。以影像 媒體作為載體。目的非完整的空間建構。而是傳 遞設計的核心。
1.2 / 論述
2.3 / 核心
虛構、核心、抽象。以此單元產出三 段落,此文 章作為貫 此作品整體的論述文本,討論現今 時代性的觀察與在虛構中操作建築的目的。
設計行為。為概念核心結果的線性構成。個別子 提案的目的。在於此軸線之中。提取其中心的展 開討論性的媒介。
1.3 / 提案
如此的核心是概念/抽象轉換為形狀/具象的動 作。藉由極限的簡化而顯現其本質原型的基因 得以用形狀一詞概括。因應個別的提案發生於 不同面相。含有延續及拓展的可能。
概念、核心、結果。以論述為發想而後有二十七 件提案的操作產出,個別的提案皆在意傳達該 提案的設計核心,定義為概念轉化的原型,同時 是佐證論述的操作。
操作直至核心的產出。觀者身體性的不在場。以 想像得以補足完整結果。使虛構的建築為非定 質定量的不斷變動中的狀態。所見所思將構成 觀者個別的真實。
1.4 / 討論
2.4 / 抽象
論述、核心、感知。個別提案的再藉由與兩個不 同人直接的溝通,驗證自身論述與提案的傳達 性,同時企圖展開可能性與意外性的發生。
作為手段。經簡化抽去動作。個別的形狀基因所 傳達的語言單一顯現。藉此於交互溝通中。得以 發生核心上的聚焦及可能性的展開。
2.1 / 命題 以空心圓形作為命題。討論建築的圖形與符號 化。內外皆為未填滿的狀態因個別提案的討論 與想像而補足其內容。
真實的空間非眼見的影像。是眼見之實體所觸 發的想像之虛體。其畫面以物證的姿態/客體的 角色證明主體的不在場。使建築於虛構之中為 多重結果/觀點並存的觀念性/動態性的觸發媒 介。隨時間與觀者不斷變化其結果樣貌。 建築的觀念化。是藉由社會性認知翻轉發生。目 的傳遞設計核心。如此的畫面即為建築。是極限 的輕而去物質化的開啓。
架構
論述
關於整体
提案 / 含可能性
/ /
提案 / 含兼具性
提案 / 含差異性
關於個体
(架構論述)於前頁展示 (部分提案)於後頁展示
此提案的核心著重在處理介面。想像山之中的建築 操作,外圍是自然的原始的花鳥樹木的狀態。以毛玻 璃、鐵絲網玻璃等半通透性的材質作為圍塑空間的 介質使視覺無法直接
透,但當風吹草動,其搖曳而
接觸介面時才短暫的顯像。是以內部的恆定感知測
/
/
量外部的自然變幻的空間。
依賴著
食的行為,將魚市場不要的魚內臟拿來
鳥並讓
食的行為軟化城市與自然的介面。魚市場
整體抬高向下排出不需要的魚內臟。而使
食野鳥
的行為成為人進入市場前入口的景,也對外圍產生 了一種視覺上的公共性。人的進入由下至上、鳥的食 用由上至下。建築,作為一個使空景(天空的鳥)與地
/
/
景(地上的人)發生關係的場所。
過去一直認為精神性是來自於光,那種陰暗並存有 某處縫
光灑下來
樣的環境,而後逐漸有不同以
往的想法。而試著重新定義精神性空間的除了開口 讓光流入以外的操作方法。空間的精神性是來自於 人的身體行為本身,透過抬頭的動作將產生人與天 空之間的關係的連結,建築在此則是觸發如此意外 性動作的機制。作品畫面則是眼睛。仰視的畫面。神
/
/
父眼睛的疊圖。也是安靜的觀望。
中元普渡的儀式,於此設計的操作中討論暫時性的 空間。冰塊作為供
的機能乘載祭祀時的供品,以此
透明性質的材料曖昧的介入舊有宗教文化的新舊關 係之中,並以陣列的形式立於空曠的場所。於酷暑之 中, 「冷」作為一種活動的降溫以及食物的保鮮。同時 食物的氣味、載體的溫度和濕度,作為一種無形的虛 的界定此空間的場域,並於活動結束之時,融化,消
/
/
失,回歸場所原本的樣貌。
在湖與地面之間,要使人與水產生關係是此設計操 作的目的。而後置入一座小橋由連續的折板與
板
構成。人沿著爬梯上來之後。於長十米的橋面上行走 面向湖面漸漸靠近。其 的角度是漸變的。而
下的踏面
板每個橫切面
轉的角度會逐漸
移人的重
心,當人在行走之中漸漸靠入湖面, 砰,墜入,濺起
/
/
水花,而發生關係。
操作紀念碑。展示海嘯事件過後留下的樂器。並將樂 器放置於沒入地平之場所而外部為去視覺化的接觸 聲音、內部為向心性的停留。如此的樂器,是海嘯浸 過後的殘留物,當木頭、質料介於人為的秩序/加工 再回歸自然的失序/毀壞之間所產生獨特的音色,經 人演奏而暫時性開啓新的事件而使聲音為此紀念性 的主體。並隨著時間,自然的堆積掩埋該場域,使紀 念碑消逝而記憶重新建構。
基地在美麗華附近有多處建築預定地,現況被野狗 所佔據。以一種公共性的折板裝置置入,白天能成為 小朋友嬉戲的遊樂空間,上方可以 上其與地面擠出的縫
、爬、溜、坐。
空間可以達到給流浪狗遮風
避雨的需求。此裝置單元化且可以移動,讓轉移到不 同建築預定地時有不同的擺放面向、不同的位置而 創造一種期間限定的可能。
以物件尺度思考結婚的儀式,場景的構成由向親朋 好友借入的物件集成擺置。聚集於當場的空間參與 並給予新人祝福。在
一個提案中,討論的是人對於
物件的情感延移。當物件經歷邀請參與再返 還的狀 態後,原有的物件被賦予了新的機能,是感受上、記 憶上的沾「
」氣的意義。同時也把情感性視為一種 需要被重視的機能而有的操作。
人工的顏色於城市的上空爆炸,煙霧瀰漫而包裹 人視覺感知,使觀者方向性意外攪動且身體陷於其 中。藉由時間消逝,淹沒城市外表的顏色消解而顯現 原先城市之顏色。此提案討論一種抽象性的轉換、不 在場與在場之間的關係,我們似乎便是要有不在場 的發生才會有在場的感知。要有一種人工的顏色淹 沒了城市,才會在消散之時,漸漸的顯現周遭原有的 顏色,漸漸的放大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