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o the Landscape——the eco-design of campus

Page 1


目录

CONTEXT

PART. Ⅰ前期分析

PART. Ⅱ 设计方案

1.

区位分析 --------------------- 1

2.

可达性分析 ------------------ 2

3.

建筑图底分析 ----------------- 3

4.

水系图底分析 ---------------- 4

5.

视线分析 --------------------- 5

1.

总平面

6.

人群分析 --------------------- 6

2.

概念解析

7.

SWOT 分析、人流分析 ----- 7

3.

设计策略 ----------------- 17-20

8.

植被分析

9.

动物、土壤分析 ------------ 10

10.

气候环境分析 -------------- 11

11.

历史分析 ------------------12-13

------------------ 8-9

--------------------- 15 ------------------ 16

4.

组团设计 -------------------- 21

5.

湖区设计 ---------------- 22-23

6.

雨水管理 ----------------- 24-25

7.

生态策略

---------------- 26-27


1.

区位分析

2.

可达性分析

3.

建筑图底分析

4.

水系图底分析

5.

视线分析

6.

人群分析

7.

SWOT 分析、人流分析

8.

植被分析

9.

动物、土壤分析

10.

气候环境分析

11.

历史分析

PART. Ⅰ前期分析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区位分析

page. 1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可达性分析

page. 2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page. 3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page. 4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page. 5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视线分析 Sight line analysis H

F

G

总体而言,大西区景观缺少变化,形式单一。 就建筑而言,大西区红色砖砌主体加上古

E

典屋檐的建筑,形成的天际线高低错落,

D

富有节奏和韵律,但几何元素的排列使得

C

建筑较为生硬与冰冷; B A

J K

就现有植物景观而言,大多数植物造景植 物种类和层次单一,多为常绿乔木如樟树 等配合草坪草;另外造景多为规整式条状

I

或块状,且多为列植;天际线规整缺少丰 富的的变化。

A

E

I

F/G

J

H

K

B C

D

page. 6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SWOT分析 SWOT ANALYSIS Strengths

1建筑围合感强楼间距窄,不适合 喜光植物;2建筑风格不适合茂密 的植被,适合简洁的植栽;3地面 平坦,不适合做地形;4建筑天际 线生硬。

1现有建筑风格成熟,有良好的改 造基础2建筑的区位极具优势,有 很大的潜力。距离经济中心、文 化中心较近。3交通条件良好,附 近地铁站、公交站点密集;且近 交通枢纽。

Weaknesses

SWOT Opportunity

Threats

1天际线目前生硬,可以增加植被 柔化天际线2可以根据各个组团的 学科特点进行改造,营造与学科 相匹配的景观氛围。实现浸入式 体验3植物的栽育可以配合建筑空 间尺度,进行品种筛选。4实现各 类植物专类园区化 。

1改造需要引进大量新种植物,场 地原来的生态平衡容易遭到破坏 2场地现有的完整连结性容易遭到 破坏。3场地现有的风格容易被打 乱。4水系的改造可能会导致原有 稻田肌理的破坏。

大西区大规模投入使用后应该会具有和紫金港同样明显的潮汐交通的现 象,在早上七点五十中午十一点半会迎来最明显的峰值。

人群流线分析 PEOPLE ANALYSIS page. 7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栾树

猴欢喜

紫薇

桂花

迎春

波斯菊

植被分析 Vegetation analysis 东区植物配置形式: 乔-灌-地被结构 乔-灌-草结构 乔-地被+草结构 乔-地被结构 乔-草结构 ⋯⋯ 东区主要的搭配形式: 香樟+沿阶草; 沿阶草+金边黄杨 红叶石楠+草坪草 ⋯⋯

page. 8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芦苇

香蒲

再力花

水花生

八角金盘

美人蕉

十大功劳

马蹄金

绣球荚蒾

柿树

植被分析 Vegetation analysis

净化水质的湿地植物组合: 第一组: 芦苇、香蒲、莲群丛 第二组: 再力花、野茭白、水花生 另:金鱼藻、菹菜、凤眼莲 等植物吸收营养能力强,生 物生长量大,能降低水体N、 P的含量,改善水质

生态水景中水生湿地植物群丛模式——自然 苔草+荻:优势种为苔草和荻,伴生种为荆三棱和水蓼 苔草+灯芯草:优势种为苔草和灯芯草,伴生种为荆三棱和水蓼 菰+莲群丛:伴生有浮萍、满江红和眼子菜等 ⋯⋯ 生态水景中水生湿地植物群丛模式——人工 香蒲+茭草+睡莲:香蒲群丛为主导群丛,茭草和睡莲为伴生群丛 花叶芦竹+黄花鸢尾+茭草:花叶芦竹为主导群丛,黄花鸢尾和茭草为伴生群丛 再力花+千屈菜+睡莲:再力花为主导群丛,千屈菜和睡莲为伴生群丛 黄花鸢尾+香蒲+睡莲+荇菜:黄花鸢尾为主导群丛,香蒲、睡莲和荇菜为伴生群丛 ⋯⋯

page. 9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金眶鸻 (雄鸟繁殖羽)

燕雀 (雄鸟繁殖羽)

出现次数占记录次数比率(前十)

白眉姬鹟 (雄鸟)

灰头鹀 (雄鸟)

绿翅鸭

黑天鹅

白鹅

小白鹭

夜鹭群

动物分析 Animal analysis

紫金港校区的动物种类很多,如鸟类、鱼类、松鼠、野猫、野狗等在校园里随处可见。 其中鸟类品种繁多,而且极富观赏性。

2019年校园的优势鸟种前十分别是: 喜鹊、白鹭、 小䴙䴘、乌鸫、 麻雀、白头鹎、 白鹡鸰、珠颈斑鸠、 棕背伯劳、黑水鸡

物候变迁(2019) 春(3-4月)万物生长繁殖,过境鸟途径,冬候鸟随月份逐渐减少,部分夏候鸟出现 夏(5月)热,冬候鸟已经离开学校北上,夏候鸟如数到来,鸟宝宝们基本已经出巢 秋(9-10月)夏候鸟离去,过境鸟途径,部分冬候鸟来到 冬(11-12月)鸫类爆发 各种冬候鸟都随着月份的增加而不断减少

土壤分析 Soil analysis 杭州西湖区土壤类型以水稻土和 潮土为主,土质为黏土-壤土。

第2次土壤普查调查数据显示 西湖区土壤pH值为7.2,但目前西湖区土壤pH平均值为6.8,趋向偏酸性; 总体上,西湖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2.1g/kg,贮量较丰富,但水田比旱 地高29.4%,因种植结构的调整,水田被改做旱地种植,使耕地有机质的 矿化作用增强; 西湖区耕地全氮含量0.60-2.88g/kg,平均含量1.9g/kg,全氮储量较为丰富。 page. 10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9月

8月

10月

11月

12月

降水 气温

35

300

30

250 200 150

25 20 15

100

10

50

5

0

0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自然环境分析 Natural environment analysis

平均日照时数(h)

350

平均气温(℃)

降水量(mm)

日照 10 9 8 7 6 5 4 3 2 1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 杭州的年降水1440mm左 右,主要集中在3-9月, 以6月梅雨最为突出。

0

1月

2月

夏季气候炎热,湿润,是新四 大火炉之一。 相反,冬季寒冷 ,干燥。年均温15.9℃~17.0℃, 呈南高北低分布。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杭州4-5月及7-8月日照较长, 每月平均日照5h。年平均 相对湿度71%。

page. 11 风频

平均风温

平均相对湿度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城西湿地变迁

湿地

湿地

西溪

西溪

自然湿地减少,人工湿地增 加。这是由于农业生产的发 展,受人为因素影响农田的 开垦使得杭州城西湿地的人 工湿地面积增长导致了一些 坑塘、沼泽,甚至是河流湿 地面积的减少。

浙大紫金港

杭州绕城高速西段开始建 成,城市发展取代农业生产 成为影响湿地的主要因素。 减少的人工湿地转化成了各 种其他类型用地,其中转化 成建设用地的贡献率最高。

西湖

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带来的是 各类湿地面积的缩减。其中住 宅用地所占的比重大,其次是 在建设用地、城市道路,公共 设施用地、教育用地及商服用 地所占比重小。 紫金港校园保留小面积湿地样 貌。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启 动二期综合保护工程。

随着城西快速的开发,人工 湿地进一步萎缩。杭州城西 湿地的河流面积严重缩减, 许多支流已经消失,主流的 面积也日渐减少,这主要是 由于环境污染、农业、工业 开发而导致杭州城西地区水 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西溪湿地成为中国首个国家 5A级景区国家湿地公园。

除西溪湿地(约10km2)外, 城西基本无大面积的湿地。 西溪湿地边界的变迁的主要 原因有:建设面积的 增加、 水环境的破坏,道路的增加 也将湿地边界硬化以及土壤 下垫面改变,不利于城市内 部水循环,湿地因此干涸。

page. 12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历史轴线

1897

1927

1937

1948

1952

1998

求是书院(浙江大学

国民政府通过北伐攻克

浙江大学开始从杭州往

西迁办学时期曾集聚竺

浙大留在杭州的院系拆

9月15日,浙江大学恢复了

前身)在浙江杭州建

了杭州,在原校址成立

内地西迁,先后经浙、

可桢、苏步青、陈建功

分成了四所大学:浙江

1952年之前的学科设置,

立,是中国近代史上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赣、湘、粤等六省近

等一批颇具盛名的科学

大学、杭州大学、浙江

重新成为了综合性大学

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

1928

2600多公里,于1940年

巨人,还培养出李政道

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

1999

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

定名为浙江大学,后称

初,到达贵州省遵义市

叶笃正和程开甲。

学,浙大从综合性大学

浙江大学成为首批9所列入

校之一。

国立浙江大学,下设文

湄潭县并在那里坚持办

浙大发展为拥有理工农

变成多科性的工科大学

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

理、工、农三个学院。

学长达七年之久,史称

医文法师范7个学院、

“浙大西迁”

25个系、9个研究所、1 个研究室的综合性大学

page. 13


1.

总平面

2.

概念解析

3.

设计策略

4.

组团设计

5.

湖区设计

6.

雨水管理

7.

生态策略

PART. Ⅱ 设计方案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方案总平面

A A

方案概述 “浸入”——生态浸入生活空间、建筑浸入景观空间 Target:建筑从景观中生长起来

由此我们希望消除建筑和景观空间边界,在平面上形成整体的表面。 为了达到“浸入”的目标,我们采用了六个策略进行边界的消融

page. 15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概念解析 CONCEPT

浸入

中心湖区

建筑 Architecture

强控带

TO SOCK 弱控带

景观

生态浸入生活空间 建筑浸入景观空间

Landscape

生活 生态

life

Ecology

从中心湖区出发,将生态概 念渗入到各组团之间 选择介入点,设计景观,具体 措施如立体绿化、水系引入

生态示范区 高新体验区

根据场地条件性质将景观设施划分 不同用途,如科研或科普

人文活力区

生活运动区

科普教育区

page. 16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设计策略 DESIGN STRATEGY

组团绿岛

组团策略 水系引入

生态环线

湖区策略

湿地系统

湖面绿化

河岸绿化

page. 17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策略1 组团绿岛 在组团开放空间设计绿岛,绿岛包含雨水花园和仿生大树两部分。一方面希望减少组团间 硬质铺装,调解改善小气候,增加优美的绿色景观;另一方面通过雨水花园和仿生树优化 雨水的收集、利用、循环。同时,仿生大树的材料与建构一定程度上反映理科组团的学科 特点,使同学在观景中学习,在学习中赏景。

灌溉

管道

洗手

储存箱

水景 下渗

水箱 处理箱

组团 绿岛 形式

边缘区

樟树 大吴风草

缓冲区

红叶李

蓄水区

缓冲区 边缘区

黄菖蒲

红叶石楠

策略2 生态道路环线 场地设计V形的城市道路截面,挑战了传统的交通工程,通过改变截面的走向将传统街 道改良为暴雨适应性街道。这种改变旨在减少道路所占的空间,同时增加道路的滞水能 力,应对日常与极端暴雨天气状况。

一般道路绿化

page. 18 设计道路绿化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策略3 水系引入 在组团内部引入水系,一方面希望减少组团间硬质铺装,调解改善小气候,增加优美的滨水景观; 另一方面通过水系引入,将建筑置于湖水和绿植的包围中,达到建筑从景观中生长的效果,促进 建筑与景观的融合。

流线型

人群 活动 形式

水系 引入 形式

环绕型

半围型

策略4 缓冲绿化带 在河道边侧设置3-5m缓冲绿化带,一方面柔化河道边界,增加优美的滨河绿道景观; 另一方面设置具有净水功能的植物配置,增加河道净化和前期蓄洪能力。 净化水质的湿地植物组合:

生态水景中水生湿地植物群丛模式——自然

第一组:

苔草+荻:优势种为苔草和荻,伴生种为荆三棱和水蓼

芦苇、香蒲、莲群丛

苔草+灯芯草:优势种为苔草和灯芯草,伴生种为荆三棱和水蓼

第二组:

菰+莲群丛:伴生有浮萍、满江红和眼子菜等

再力花、野茭白、水花生

…… 生态水景中水生湿地植物群丛模式——人工

另:金鱼藻、菹菜、凤眼莲

香蒲+茭草+睡莲:香蒲群丛为主导群丛,茭草和睡莲为伴生群丛

等植物吸收营养能力强,生

花叶芦竹+黄花鸢尾+茭草:花叶芦竹为主导群丛,黄花鸢尾和茭草为伴生群丛

物生长量大,能降低水体N、

再力花+千屈菜+睡莲:再力花为主导群丛,千屈菜和睡莲为伴生群丛

P的含量,改善水质

黄花鸢尾+香蒲+睡莲+荇菜:黄花鸢尾为主导群丛,香蒲、睡莲和荇菜为伴生群丛 ……

page. 19 芦苇

香蒲

再力花

野茭白

千屈菜

花叶芦竹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策略5 湖面绿化 在求是湖设置湖面绿岛,配置湖面绿化。一方面增加湖面景观层次,丰富景观天际线, 增加游览的趣味;另一方面给予鸟类安全、平和、舒适的停留空间,促进校园景观的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

策略6 湿地 在求是湖设置湿地景观,配置丰富的湿地栈道和湿地平台。一方面增加景观亲水性, 使游人能近距离欣赏水、感受水、接触水;另一方面传承城西湿地变迁历史,感知 湿地景观的魅力。

page. 20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组团设计 GROUP DESIGN

学科+景观 探索学科融合的可能

理科组团-机械

可移动、操作的 动态景观

理科组团-材化

运用新型材料的 交互景观

+

理科组团-机械:带滑轮的可移动植坛、轻质材料 的可移动凉亭,折叠式座椅,构建动态景观。可 以根据环境变化、人的需求作出不同响应。

page. 21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湖区设计 LAKE DISTRICT DESIGN 观赏 运 动

湖心岛

漫石浅滩 滨湖广场

乘风亭

学习 湿地栈道

观鸟台

实践 写生 page. 22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A-A 剖面

page. 23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雨水管理 STORMWATER MANAGEMENT

理科组团 降雨

组团绿岛

生态草胫

人工净化

水系引入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

污水处理

湿地植物净化

湿地净化

page. 24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雨水管理 STORMWATER MANAGEMENT

传统雨水花园

雨水检测设备

实验研究

可视化数据

教学科普

+

该设施为雨水管理提供了一套监测指标和方法,这些监测指标和方 法在更多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并且可以帮助景观设计师评估后期 占用率。另一方面,降雨过程可视化作品是很好的教育材料。 降水和拦截:红外雨量计。 生物滞留池:水位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渗透收集装置。 溢流:明渠流量计,槽与地下水箱相连。

可视化真实的降雨过程,以进行深入了解和景观教 page. 25 育。实时监控数据可帮助景观设计师了解各种类型 的降雨,不同树冠的截留,土壤蓄水和入渗。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生态策略 ECOLOGICAL STRATEGY

乔 生态位分析 草 校园植物园设计的前置性理念是致敬生态和自然,小组将“浸入”作为设计概念,生态策略是整体设计 的着重点之一。校园植物园的生态策略旨在统一“植物生态”、“动物生态”和“人为活动生态”,一 方面尊重植物生理习性和生态物候合理配置和栽植,另一方面希望打造适合鸟类、虫类等生物栖息的场 所,丰富校园的生物多样性。同时营造适合人群休憩、娱乐、交流的开放空间,将景观渗透进入教学 区、生活区和运动区。 page. 26


Into The Landscape 浸入 —— 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的大西区植物园规划设计

生态策略 ECOLOGICAL STRATEGY

理科组团

栾树

紫薇

桂花

迎春

波斯菊

理科组团:理科作为基础学科,强调为理性发声。配 置栾树、紫薇、桂花、迎春、波斯菊等绿植,一方面 使得组团拥有四季交替的优美景观,另一方面植栽素 雅的色彩有助于学生在头脑风暴之后舒展身心。

求是湖区 再力花

香蒲

八角金盘

柿树

十大功劳

求是湖区:求是湖区配置再力花、香蒲、八角金盘、柿 树、十大功劳等植物,一方面打造良好优美的滨湖景观 ,丰富景观层次,另一方面再力花和香蒲具有良好的净 化水质功效,配合湖区的雨水处理措施相得益彰。

水花生

生态湿地

芦苇

美人蕉

绣球荚蒾

马蹄金

生态湿地:湿地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校园植物园 其中之一的功能在于科普大众,设计湿地景观,搭配 水花生、芦苇、美人蕉等典型湿地植物,一方面作为 湿地示范园想游人展示湿地的效能和作用,另一方面 传承城西湿地的变迁历史,更好地理解湿地的价值。

page. 2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