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洪資淳 1996/01/09 CYID
Portfolio 漁。生 AFTER DESTROIT 找一隅角落 GREEN WINDOW
Life experience PHOTOGRAPHY WORK EXCHANGE
漁。生
BACKGROUND/ 使用者 主/ 當地居民 雲林口湖鄉成龍溼地長期仰賴抽取地下水作為養殖或農業灌溉之用,因而地層下陷嚴重。
小孩-彈性的閱讀空間。 青年-就業機會。
民國 75 年的颱風造成海水倒灌,讓口湖鄉成龍村的積水不退, 原本的農田、魚塭與墓地漸漸成為濕地,魚蝦蟹類與底棲生物自然繁衍,吸引候鳥前來棲息。 2010 年策畫了「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活動,讓居民與藝術家、志工互動共同完成藝術創作。
客/ 短時間 遊客-賞鳥、參觀和體驗
此後,「成龍溼地 Longstay」與「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每年連續舉辦至今未曾中斷。 「成龍溼地三代班」進行社區環境改造工作,培養在地居民成為未來成龍溼地的解說員 ,扮演讓外界訪客瞭解成龍溼地與成龍村的中介角色,並為未來成立環境學習中心預做準備。
中長時間 打工換宿-幫助居民的市集、 深度了解成龍村 藝術家-集會和休息場所
PLAN/
一樓/ 由木棧板作為親水步道 入口處有職人教室和臨時市集, 可在此買到新鮮漁貨, 並聽到達人分享自己的心得, 透過食物的方式傳達成龍村的時間環境變遷 2 FLOOR
二樓 / 為簡單的飲品和當地海鮮販售, 面對溼地是挑空的休憩區, 餐桌區當有客人預約時可將拉門拉上, 其餘時間都是通透的開放空間,
三樓 / 為打工換宿者的空間和廚房, 廚房提供當地居民使用。 戶外階梯座位, 3 FLOOR
對應社區地圖可以認識成龍村
DETAIL/
設計特點 /
空間處理 /
保留高解屋的教育意義
利用拉門、旋轉門,
將水引進基地,
使部分空間能有變化的彈性。
遊客可在此體驗漁村生活,
二三樓將樓板打掉一半,
在了解成龍村三樣特產的同時,
完成大面積風景及陽光的挑空區
可以了解到成龍村環境的變遷。
有一小區墊高成休息區, 提供遊客休憩。
以涼亭的形式做發想 將空間定義為通透開放的休息空間, 大面開窗配合隔柵, 鼓勵來訪的人能踏出建築, 親身去感受自然的美好。
AFTER DESTROIT
BACKGROUND/
DIAGRAM/
根據底特律的歷史和產業發展 大致分為: 戰爭後發展
SHELL-industry WATER-past
汽車工業興起 產業落寞,宣告破產 科技業再起
NEW LIFE-teanology
PLAN /
SECTION / A’
B’
B
AA’
BB’
A
MIRROR
RUSTY IRON
找一隅角落
在桃花源裡,享受與人,與自然
在現在的都市裡,人們生活擁擠,沒有屬於自己的庭院,各種採光 和植栽的問題,是不是可以將這些疑慮和需求轉換到空間,並且滿 足呢?
CONCCEPT/
切割空間讓植物和彈性空間置入其中,動線垂 直化,動線向上說明分割的空間
以旋轉量體帶動整棟建築,將主題漸變呈現,室外錯層的 關係形成一個個角落的出現,而這些角落和過道形塑出中 間的天井,進而產生圍繞的關係,讓動線上簡單卻附有著 虛實的空間 感受
從三個同樣的 量體開始思考
利用量體旋轉創造新的夾層空間,作 為空間中停滯的平台,讓半戶外空間 充斥在建築物中
旋轉後的下層屋 頂成為上層的半 戶外空間
PLAN/
1F PLAN
A SECTION
2F PLAN
B SECTION
3F PLAN
C SECTION
Entrance /
living room
Dining Room /
Bed room
GREEN WINDOWS
將垂直綠化的趨勢與台灣鐵窗文化做結合 保持舊有鐵窗功能並加入植栽 發展不同形式的翻轉組合 在自己的窗口達到 安全 綠化 美觀
CONCEPT
垂直綠化-
→
人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日漸高漲,提倡環境綠化,在都市中由水平轉換至垂直發展,有效爭取更多空間綠化美觀環境。
台灣鐵窗文化-
台灣固有鐵窗文化, 低樓層防小偷。高樓層防孩童墜落, 一時之間無法改變的習慣和安裝必要性。
NEW IDEA
STEP 1
STEP 2
改變現有普遍植栽牆位於建築立面的位置
將植栽與鐵窗結合,兼顧綠化與安全功能
→
位於外牆的植栽需要第三方人力資源的照顧,
透過形狀的組合,
若將植栽移至住家窗口,
使用者可以自己旋轉單位
達成美觀綠化效果同時也削減資源。
創造不同植栽立面
DETAIL
樣式-
橫向
縱向
透過旋轉-
菱形
美觀
少
多
自由旋轉,組合不同形狀
Life experience
PHOTOGRAPHY / 廢墟
WORK EXCHANGE /小琉球
th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