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 抱 臺 北
序
每一座城市,都有著訴說不盡的身世與歷史
穿過熱鬧擁擠的臺北街頭,沿著老城舊巷時而漫步時而停駐,會慢慢 發現,原來臺北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竟如此豐富美好。 哲學家班雅明在研究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的文本 時,創造出「漫遊者」(Flâneur)概念。漫遊者在大街與窄巷裡蹓躂, 觀察路人的穿著與動作,猜測每扇公寓門窗背後的故事。每個人都是 城市漫遊者,用自己的步伐與眼界,捕捉城市裡的各種風景,從生活 的記憶片段中延伸想像,在城市中撿拾舊時光的碎片。 2016 年《書院臺北》以「這個秋天適合告白」作為主軸,將臺北市 各大文化館所化為手冊裡的文字,象徵一封封送給土地的情書,且將 活動折頁文宣製作成手冊書腰,呈現出城市被藝文地圖緊緊環抱的意 象。有別於過去依行政區域劃分六大生活圈,今年以「聽.說.讀.寫. 感.動」六大感知環境的方式作為活動主要脈絡,期盼藉由一場又一 場的活動及展演,喚醒每個人心底深處對於這座城市的情感與記憶。 城市是一本故事書,每位市民都是章節裡的主角,從生活的細節中感 受文化、製造文化,編冊出不一樣的城市風景,這一代的臺北正以獨 特的生活態度與風格訴求,逐步打造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之都。拿著手 冊走出戶外,成為城市的漫遊者,捕捉屬於自己最愛的臺北風景。
局長 的話
因為求學跟工作的緣故,曾經在許多不同的
的互動,交互作用出讓自己感動,也感動他
城市生活,從石板路鋪成的舊城區、到車水
人的故事與回憶。一座城市有了回憶,裡頭
馬龍的現代商業辦公區,看過城市的陰暗低
的人就離不開了。
潮階段,也體會過了高峰、輝煌跟繁華的樣
今年將「聽說讀寫感動」發揮成六大亮點活
貌。身為一座城市的異鄉人,我們很容易從
動:「聽」城市行者說臺北城的故事,也聽
文化差異中看到「異國情調」的浪漫;但長
長住在此的外國朋友用音樂表情達意;作家
居的市民總容易因習以為常,而忘了自己的
與博物館館長對談,「說」臺北的前世今生;
城市的美好。
「讀」電影畫面中的臺北風光與文學作品裡
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
城市的千姿百態;靜下心用鋼筆「寫」愛上
廣受戀人青睞的名句:「我如何對我的日子
臺北的理由,也對自己的生命表白;一瞬之
說,我住在你那裡,卻未曾撫摸你,我周遊
光,以個人獨特的視角與風格,拍攝城市,
了你的疆域,卻未曾見過你。」深刻認識一
「感」知臺北的多角度美感;親身體驗擊鼓
個城市就像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戀,然而瞭解
演出,「動」感臺北,跨越文化界線。
城市的方式,無需做偉大恢宏的計畫,或許
「書院臺北」邁入第五年之際,我們特別專
是聽一個在地人好好的談話、觀察一個建築
訪 31 家文化館所的工作職人,這些場館的
的細節開始,見微知著,任何小細節都有值
類型多元,有百年古厝,亦有培育當代藝文
得鑽研的大學問。
新血的基地。但工作職人們投入文化推廣的
今年秋天,「書院臺北」提倡「小即是大」
原因很單純:熱愛分享,鍾情藝文事務。在
的生活觀察哲學,邀請大家打開眼耳鼻口等
受訪者介紹工作內容與闡述文化理念的過程
身體感官,再次感受隱身在生活周遭裡的美
中,看到了他們眼裡閃耀著熱情火光,我也
好,重新愛上臺北,擁抱這座城市,用最獨
深信臺北市藝文活動因為有他們的投入會愈
特的告白方式,對臺北表示溫暖愛意。
來愈精彩。
2016「書院臺北」以「聽、說、讀、寫、感、
有多久沒有好好觀看生活?今年秋天讓我們
動」為主題,串聯 65 所文化場館,規劃六
對臺北告白,重新愛上這座城市。
大文化生活圈。「聽說讀寫」是每個人自出 生開始,用以感知世界的方式:側耳傾聽, 言語傳情,賞讀訊息,書寫紀錄,透過覺知 環境變化,建構自己的世界圖景。人與城市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
6
7
聽
亮點 活動
説
亮點 活動
秉燭夜遊•吟詩作樂
愛上臺北的異國人
北投溫泉博物館尋寶記
藝起來聽故事的 親子派對
趁著夜色正好,何不妨到中山堂廣場一同在
有些人來到臺北,便從此愛上不走!「泥灘
現在很多人到北投是為了抓寶,其實這裡早就
位於西門町的臺北西本願寺,有好多歡樂的慶
「白晝之夜」吟詩作樂!由詩詞男神張仲宇
地浪人」由一群來自美國與英國的音樂浪人
到處是寶。寫下《台北 365》一書的作家瞿欣
典活動在舉行。親切的故事屋姐姐帶孩子一起
吟詠屬於秋夜與月光的雋永詩篇,細細品味
所組成,以經典樂曲為創作靈感,一起輕鬆
怡說這兒是老靈魂的浴場,館長鍾兆佳希望這
遨遊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神奇的氣球哥哥為
字裡行間的韻味。聽創作歌手吳志寧輕輕撥
搖擺!由日臺樂手共同組成的「凱韻坊」,
裡是聽故事的地方,是了解北投的起點。作伙
孩子準備快樂的夢想派對!還有好聽的音樂會
彈吉他,伴著青春唱不停,依錚依靜則以歌
結合國樂、臺灣民謠及印度西塔琴的跨界演
悠閒地坐在塌塌米上,聽兩人說北投真正的尋
和懷舊古早文物市集讓爸爸媽媽重溫愉快的童
出,來聽他們對臺北的款款深情。
寶記。
年!快來享受專屬臺北的孩子氣!
聲重新溫習生活裡的每一個風景。
對談:作家瞿欣怡 × 北投溫泉博物館館長鍾兆佳 日期:2016/12/17(六)
日期:2016/10/08(六)
日期:2016/11/19(六)
時間:20:00~22:00
時間:14:30~15:30
時間:14:00~15:30
時間:15:00~17:00
地點:中山堂廣場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
地點:北投溫泉博物館
地點:臺北西本願寺廣場
名額:自由入場
名額:自由入場
名額:50 名(免費),需事先報名
名額:自由入場
日期:2016/10/01( 六 )
贊助單位:
走進臺北城的故事 要深刻認識一個城市,就從跟對人散步,邊走 邊看邊聽故事開始吧!
紀州庵的前世今生
一封臺北情書 網路徵文
從 昔 日 的 料 理 屋 到 今 日 的 文 學 森 林, 讓 文 學
對外地人而言,臺北是座繁華絢麗的不夜城;
走 入 生 活。 往 昔 的 水 岸 風 華 和 高 級 料 理 亭 的
對在地人來說,臺北是一起成長的默契夥伴;
存在,和資深文青莊永明出身的大稻埕有異曲
而離鄉遊子眼中的臺北,則是孤獨苦澀的複雜
同工之妙,週邊深厚的文化能量與藝文氣質各
情緒。每個人心中的臺北,都有著獨特模樣與
有擅長。來聽館長封德屏聊紀州庵文學森林的
鮮明個性,寫一封情書,記錄這座城市與生活 其中的自己,一起向臺北大聲說愛。
【穿越臺北城時光】
【走訪艋舺風華】
臺北車站(新光三越站前店集合)→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
捷運龍山寺站 1 號出口→艋舺龍山寺→青草巷→剝皮寮→
北支店→臺北郵局→北門及臺灣鐵道部→撫台街洋樓→中
新富市場→東三水市場→大理街服飾商圈→西園 29 →仁濟
源起及經營甘苦,如何憑著對文學的執著與傻
山堂→臺北信用組合→西門意象→西門紅樓→西本願寺。
療養院(艋舺青草園)→糖廍文化園區
勁,用心召喚更多文學的愛好者前來。歡迎光
日期:2016/10/22(六)
日期:2016/11/13(日)
臨紀州庵,打開紀州庵的的前世今生。
時間:10:00~12:00
時間:10:00~12:00
集合地點:臺北車站(新光三越站前店集合)
集合地點:捷運龍山寺站 1 號出口
名額:30 名(免費),需事先報名
名額:30 名(免費),需事先報名
日期:2016/10/1~10/31
對談:文史專家莊永明 × 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館長封德屏
參賽辦法:標題 20 字以內,內文 100 字以內,以繁體
日期:2016/12/18(日)
中文散文或新詩為創作。
時間:14:00~15:30
比賽獎勵:首獎一名,新創獎金 3,000 元,且在 12 月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於文學性及生活類雜誌刊出。
名額:50 名(免費),需事先報名
投稿信箱:2016taipeistory@gmail.com
8
9
讀
亮點 活動
寫
亮點 活動
靜心習字課 電影中的臺北
放 下 滑 鼠 鍵 盤 及 訊 息 滿 載 的 手 機, 從 選 筆 開 始,到筆劃輕重的掌握,靜心跟著硬筆書法全
講者:資深影評人聞天祥 日期:2016/12/03(六) 時間:14:00~15:30 地點:光點台北 名額:50 名(免費),需事先報名
隨著時代更迭,臺北有不同的樣子。今天我們
講者:葉曄
國第一名的葉曄老師一起躍然紙上,寫出氣韻
來談電影,先不管影幕裡閃閃亮亮的大明星和
日期:2016/10/16( 日 )
獨具的硬筆美字。以文史哲人的名言佳句為範
峰迴路轉的情節內容,定格聚焦在影像當中的 臺北場景。由資深影評人聞天祥帶路,一起看
時間:13:30~15:30 地點: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名額:20 名(免費),需事先報名
本,在一筆一劃當中深刻感受他們對時代的愛 及生命的告白。
看那時此刻,電影中的臺北。
合文造字課 「合文」意指把兩個或以上的字拆解後重組, 日期:2016/10/29(六) 時間:14:00~16:00
臺北說城人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名額:30 名(免費),需事先報名
來看造字團隊「合字文間」如何與文字快樂玩 遊戲,發揮創意賦與漢字新定義,這邊拆拆、 那裡畫畫,一起生出更多貼近生活的合文字。
曾經有這麼一個人,不但很愛她所生活著的臺 北,時常說著寫著唸著,處處都有她的臺北生 活足跡;她也經常號召各路英雄俠女帶路,以
古琴文化寫意
不同的主題領著眾人細細端詳臺北的萬千風 日期:2016/12/10(六) 時間:14:00~15:30 地點:齊東詩舍 名額:50 名(免費),需事先報名
格 姿 態。 來 聽 她 的 朋 友 說 說 臺 北 形 形 色 色, 讀 進 她 書 裡 的 臺 北, 追 憶 永 遠 的 臺 北 說 城 人 韓良露。
在古蹟中傳承文化,認識「琴為何物」,古琴 日期:2016/12/04( 日 ) 時間:14:00~15:30
文化導聆,瞭解琴的傳說演進及琴人軼事,在
地點:台北琴道館
靜 謐 的 琴 道 館 隨 著 時 而 低 迴、 時 而 婉 轉 的 琴
名額:20 名(免費),需事先報名
聲,品味清雅的寫意人生!
10
11
感
亮點 活動
動
亮點 活動
Instameet,紀錄文化的瞬間感動 在 網 路 社 群 分 享 的 時 代, 以 個 人 獨 特 的 視 角
【臺北城篇】
及風格,用 Instagram 紀錄文化的瞬間感動。
日期:2016/10/23( 日 )
Instameet Taiwan 由熊明龍發起,聚集來自各
時間:14:00~16:00
地 的 人 們 一 起 攝 影、 分 享 技 巧, 創 造 更 多 相
地點:北門→撫臺街洋樓→中山堂→西本願寺 名額:100 名(免費),需事先報名
遇 的 可 能! 快 來 集 合, 我 們 一 起 用 Instagram 尋 訪 臺 北 文 化 場 館, 向 全 世 界 高 呼「 臺 北 我
【萬華篇】
優人神鼓擊鼓體驗演出
【場次 1】 日期:2016/11/12 ( 六 ) 時間:14:30~16:00
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身心安頓,時時感受當 下生命的力量!優人神鼓致力於人才的培育與 傳承,歡迎踏進劇場,深入認識優人神鼓表演
地點:永安藝文館 - 表演 36 房 5F 房頂小劇場 名額:100 名(免費),需事先報名 【場次 2】 日期:2016/11/26 ( 六 )
日期:2016/11/20( 日 )
藝術的精髓,欣賞優人神鼓精華曲目,同時還
愛 你 」! 好 作 品 還 有 機 會 成 為 攝 影 展 的 一 幅
時間:14:00~16:00
能親身體驗擊鼓樂趣,歡迎大、小朋友一起來
地點:永安藝文館 - 表演 36 房 5F 房頂小劇場
風景!
地點:龍山寺→青草巷→剝皮寮→糖廍文化園區
參加。
名額:100 名(免費),需事先報名
名額:100 名(免費),需事先報名
Instameet 臺北攝影展
芝山生態爬樹趣 在芝山綠園的微風裡親近大自然,在專業教練
精選 Instameet 外拍的城市文化風景,變成一
的帶領下一起享受爬樹的樂趣!像泰山一樣穿
幅幅凝靜的攝影作品。藉由網路發揮無遠弗屆 日期:2016/12/20( 二 )~12/24( 六 )
梭在林間,像鳥兒一般停駐在樹梢。實現攀到
的影響力,透過展覽化虛為實,留住片刻的靈
日期:2016/12/11( 日 )
地點:撫臺街洋樓
光乍現。和臺北對話、和自己對話、和世界對
時間:13:30~16:30
名額:自由入場
話,在這個動靜皆宜的文化城市。
時間:10:00~18:00
時間:14:30~16:00
高 樹 上 的 頑 皮 夢 想! 結 合 生 動 活 潑 的 園 區 導
地點: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覽,認識臺北的自然生態及天空中飛翔的鳥朋
名額:40 名(免費),需事先報名
友!我們樹上見!
【備註】1. 所有活動免費參與,不另收費。自由入場活動不需事先報名。2. 相關活動內容及報名方式請至 2016 書院臺北官方網站及粉絲專頁查詢報名。3. 活動當天將當天現場狀況,開放民眾現場報名
4
5
目錄
聽 愛上臺北的好理由
感 臺北城的風景溫度
015 剝皮寮歷史街區
057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017 西園 29 服飾創作基地
059 撫台街洋樓
019 草山行館
061 二二八紀念館
021 台北國際藝術村
063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023 士林官邸
065 台北故事館
025 糖業文化展示館
067 北投溫泉博物館
說 只給臺北的悄悄話
動 跨越臺北文化界線
028 紀州庵
070 松山文創園區
030 牯嶺街小劇場
072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032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074 臺北當代藝術館 076 永安藝文館—表演 36 房
讀 在臺北的大城小事 035 水源劇場
078 芝山文化生態園區 080 台北偶戲館
037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039 台北之家 ( 光點台北 ) 041 西門紅樓.電影主題公園
書院臺北亮點活動
寫 致臺北的真心手札
006 聽書院 走進臺北城的故事.愛上臺北的異國人
044 台北琴道館
007 說書院 北投溫泉博物館尋寶記.紀州庵的前世今生.藝起來聽故事的親子派對
046 臺北書畫院
008 讀書院 電影中的臺北.臺北說城人
048 李國鼎故居
009 寫書院 靜心習字課.合文造字課.古琴文化寫意
050 錢穆故居
010 感書院 Instameet,紀錄文化的瞬間感動.Instameet 臺北攝影展
052 林語堂故居
011 動書院 優人神鼓擊鼓體驗演出.芝山生態爬樹趣
054 紫藤廬
082 其他串聯場館資訊 092 書院臺北館所活動索引 094 重點推薦活動
12
13
這個秋天適合告白 跟著書院臺北的腳步,打開所有感官, 一起聽.說.讀.寫.感.動屬於臺北的慢城小故事。
聽
14
15
剝皮寮歷史街區
紅磚土牆老街巷 重現艋舺百年風華 口述=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志工 蕭慶國 撰文=林筑婷 攝影=悅新
走入剝皮寮歷史街區,彷彿進入清領時期的臺灣街道。
寫
聽
我來自臺南,小學就讀全臺首學孔廟旁的忠
發,回溯到清朝康雍年間,當時許多人渡船
義國小,從小在文化氛圍濃厚的環境中長
移民來臺生活,搭船順著河便這麼來到艋舺
聽城市導覽引路人娓娓道出臺北城的身世。紅磚老牆、總統官邸見證
大,即使之後來到臺北工作,也不曾改變我
落地生根。
歷史政治更迭;糖業與成衣建構經濟血脈;在藝術村聽臺北異鄉人歌
對歷史與古蹟的好奇,過了大半輩子終於找
唱,這裡是新時代創意與靈感的交會所。
到人生的志業。
人文與歷史對一座城市來說何其珍貴,但若
愛上臺北的好理由 ——
不被人們理解將會變得毫無意義,很高興在
剝皮寮歷史街區 西園 29 服飾創作基地 草山行館 台北國際藝術村
過去我時常帶著太太到龍山寺拜拜,再慢慢
經歷一連串的上課與訓練後,我能成為一位
散步到剝皮寮,還記得第一次踏入這條街被
說故事的人,將所愛的地方與它的過往,告
深深撼動住的感受,走在這裡的每一步都好
訴每一位前來的訪客。
像回到了清治時期的臺灣。退休之後到剝皮 寮散步的次數便更加頻繁,有次意外看見招
擔任導覽志工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可以隨著
募志工的公告,我便拿著報名表一腳踏入百
不同族群而安排最合適的導覽內容,有時我
年前的臺北街道,開啟了幸福的機緣。
還會帶著民眾走到附近的青草巷喝喝百年青 草茶,述說過去那段因為人們會到龍山寺求
士林官邸 糖業文化展示館
臺灣的歷史發展脈絡是「一府二鹿三艋舺」,
藥籤而興起中藥青草店家的歷史,有時遇到
臺北則是按照「一艋二稻三城內」的順序開
擁有相同成長經驗的民眾,他甚至可以回饋
聽
16
17
西園 29 服飾創作基地
茁壯艋舺服飾商圈的一顆白色大樹
口述=科長 林怡伶 撰文=林筑婷 攝影=許芳瑄
1
2
3
1. 館內也會擺示許多舊年代的用品與玩具。2. 許多家長會帶孩童前來參觀,了解臺北發展歷史脈絡。3. 志工導覽、講解過去老房子的構造及歷史意義。
我更多屬於他自己與這個地方的小故事。
整棟建築以白色為基調,是臺灣知名設計師沈志忠的設計作品。
過去從事服裝設計的工作,進來這裡已經有
政府作為政策考量,希望能為商圈爭取資
五年的時間,這裡是一棟紅磚色的三層樓建
源,加入產業轉型的計畫執行。之前也與部
能夠在 65 歲踏入這個地方,讓每個人了解、
築,左側外牆的裝置藝術,宛若一棵由牆面
分業者合作開發,我們的設計師提供設計概
認識這座城市的過往,擴大古蹟價值,便是
生長出的白色大樹,內部則是由臺灣知名室
念,協助店家將服裝創作出來,再經由商圈
我最大的滿足,因為多一分了解才能多一分
內設計師沈志忠設計的純白空間。
銷售。
一開始會選擇在萬華成立服飾創作基地,是
除了在地商圈的串連外,我們也與許多大專
因為附近有一個鄰近艋舺傳統服飾批發商圈
院校進行產學合作,透過實習制度,讓學生
正面臨轉型,隨著網路通路發達、國際品牌
跟著師傅學成相關技術,培養設計美感;也
來台、新消費型態的百貨商場崛起,艋舺服
會跟學校合作專題課程,固定租借西園 29
飾商圈的榮景已不復見,我們希望可以扮演
服飾創作基地的場地,同時提供業界的品牌
艋舺地區傳統服飾廠商與國內設計人才間的
或設計師前來參與課程,希望能培養更多業
橋樑,將更多人潮帶入這個社區。
界的人才。
過去政府針對在地商圈提出轉型計畫,我們
協助在地產業轉型及扶植更多臺灣品牌人
也會一起給予看法與建議,撰擬計劃書提供
才,是我們最大的使命,為了帶動人潮前來,
情感,希望每個聽過我說故事的人都能更愛 著這塊土地。
館內也會擺示許多舊年代的用品與玩具。
剝皮寮歷史街區 -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電話:02-2336-1704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 101 號 網站:hcec.tp.edu.tw
聽
18
19
草山行館
無情夜火燒去歷史的痕跡 草山記憶在藝術裡新生 口述 = 力譔堂行銷公司副總經理 趙家凰 撰文.攝影 = 顧明和
1
2
3
1. 辦公室的牆上貼滿許多設計概念與討論紀錄。2. 也會與學校產學合作,培育臺灣更多服飾創作人才。3. 西園 29 服飾創作基地期盼能帶動在地傳統服飾 產業。
百年楓香在行館前默默守護,讓歷史的開枝展葉留下證據。
我們會例行性的在年底舉辦健走活動,穿著
人們若談到草山行館,常與蔣中正總統聯想
臺灣設計的機能性服飾,帶著民眾到附近的
在一起,因為國民政府播遷來臺之初,士林
古蹟導覽,聽在地的歷史故事,期待透過舉
官邸尚未興建,蔣中正與夫人宋美齡的最
兩百年前,草山因為過度砍伐,真的是名副
辦活動能協助地方發展。
初落腳處便是位居陽明山高處的草山行館。
其實的「草山」。當日軍進入後,北部的抗
因此有人說,草山行館是臺灣第一座總統
日義軍在簡大獅的號召下據守草山一帶,
官邸。
臺灣總督府為了逐步削弱反抗勢力,開始積
表性的文化地標。
極在草山上闢建道路。這個舉動,讓日人發
現場擺放許多可供立體打版用途的人體模型。
可惜在 2007 年,原本的草山行館遭受縱火,
現了草山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於是十年之
除了石砌牆與蔣公銅像之外,幾乎無一倖免
內,政府有計畫種植下百萬株的人造林,並
留存,損失了不少歷史文物。重建以後,由
且建設公共浴場,讓草山頓時成為遊憩勝
我們接手經營,由於原有的擺設文物都已焚
地,許多株式會社紛紛在此建立高級招待
燬,我們遂開始重新思考草山行館的歷史脈
所。草山行館的前身──臺灣製糖株式會社
絡,想為重生之後的行館找到新的定位。
招待所,就建於此時。
後來我們發現,靜處一隅的草山行館可以說
仔細回想,徘徊於草山行館幽靜的穿廊內,
是見證了草山的發展歷程,是陽明山最具代
依稀就有了新的體悟,窗外兩棵走過百年的
西園 29 服飾創作基地 電話:02-2336-7599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二段 9 號 網站:www.facebook.com/xiyuan29/
聽
20
21
台北國際藝術村
在鬧中取靜的老宿舍裡 讓藝術安靜的發生 口述 = 行銷專員 韓慶玲 撰文.攝影 = 顧明和
1
2
3
4
1. 火後,行館的重建過程邀集眾多專家,完全依照古法復原建物,也留下牆面結構工法讓民眾參觀。2. 行館內除了藝術展覽,餐廳也可品嘗到老蔣總統喜 愛的菜單料理。3. 最裡面的會客室,陳列當時老蔣總統的結婚禮服複製品,以及當年使用的壁爐等,靠山壁的某處,還隱藏了一處通往中山樓的地道。4. 青 苔蒼蒼,草山環境自有一番幽靜韻致,令人反覆流連。
台北國際藝術村並非顯眼的地標,也許,你也曾無意間與藝術家擦肩而過。
楓香和相思老樹,彷彿也在低喃著從荒莽年
緣連結,過去我們也曾舉辦「草山夜未眠」
很多人問我:「妳在藝術村工作,那一定很
調,附近的大片空地和市集適合緩步,後
代走來,看過了兩輪政權,無數的悲歡軼事。
夜宿行館,觀測生態的親子活動,我覺得,
懂藝術囉?」「這件藝術作品是什麼意思
頭天津街的鹿港小吃,讓人可以回味幾乎快
時至今日,雖然仍有不少人會帶著特殊的記
草山行館跟民眾的關係已經慢慢轉變,不再
啊?」或者更直接一點:「藝術的存在究竟
被遺忘的老臺灣味,至於走到林森北路巷弄
憶和感情來到這裡,努力從片斷的遺痕裡捕
是依附在歷史中的神秘會所,如果未來有
有什麼意義?」這些問題都不容易用簡短明
裡,可逛可吃的小店更是豐富,對於駐村於
捉一些時代的殘餘,但我們仍希望跟上歷史
一天,草山行館能夠成為大家喜愛的藝術據
確的話回答,如果一定要認真追究的話,我
此地藝術家們來說,很容易可以融入臺北的
的變遷,在時間流動裡創造新的草山記憶。
點,可以到此看展,認識草山故事,接觸不
認為藝術是不需要思考為何存在,以及存在
生活文化裡。經過環境以及人群互動的潛在
「藝術」就是我們給出的答案。草山行館定
一樣的生態,我想,那會是很美好的一件事。
的意義的,藝術,就是理所當然的應該存在,
影響,駐村藝術家們在臺北創作的藝術品往
期會邀請藝術家入駐展覽,讓民眾安排上
因為藝術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從生活的需
往會產生細微有趣的質變,也等同是鏡子一
山遊玩的行程時,也能擁有高品質的藝術據
求中自然找到穩固的專屬於它的位置,也從
般,映照出臺北市不同於各國的人文特色。
點,像是在花季期間,我們就曾邀請知名畫
生活製造的剩餘渣滓中不自覺的生成。
家李曉寧來展出一系列饒富生趣的花卉水
事實上,現在的藝術村建物,是以前的養護
彩,那次使我印象很深刻,山間瀰漫了入春
這樣想的話,我想更接近在台北國際藝術
工程處宿舍,即使外牆經過藝術家粉刷塗鴉
的氣息,整個草山行館都變得活潑起來。
村,你會呼吸到的氣味和氛圍。
而有不同的面貌,但內部仍保存了當時濃 厚的生活氣息。我們將大多空間保留作為駐
草山行館
還有,附近的湖山國小每年都會向我們租借 場地舉辦畢業典禮,這讓我們更努力強化地
電話︰ 02-2862-2404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湖底路 89 號 網站︰ www.grassmountainchateau.com.tw/
在北平東路上的台北國際藝術村,雖然鄰近
村藝術家的居住場域,盡量安靜地不多加打
臺北車站的繁華喧囂,但卻保有了沉靜的步
擾,讓他們能夠在充分的隱私尊重下思考創
聽
22
23
士林官邸
老年代裡的老記憶 認識政治以外的蔣故總統家人 口述 = 導覽志工小隊長 梁建真 撰文.攝影 = 顧明和 照片提供 = 士林官邸
1
2
3
4
1. 外牆的塗鴉詼諧與諷刺兼具,讓人會心一笑。2. 在不同角落都能見到藝術家的小小創作,透過不同的眼光,就有新鮮的趣味。3. 通往二樓駐村藝術家房 間的樓梯,在玻璃透射映照下,元素層層重疊,儼然就是城市的複雜樣貌。4. 雖然台北國際藝術村的存在低調而安靜,卻是臺灣與世界交流的藝術之窗。
蔣故總統逝世後,士林官邸維持了四十餘年的神秘,直到近年才對外開放。
作。因此,台北國際藝術村只有一間「百里
以,我們籌畫了寶藏巖燈節、混種音樂祭等
當士林官邸不再籠罩著神秘的厚紗,人們走
進入官邸正房之後,又是另一種體會了。人
廳」作為展覽空間,雖然規模不如當代藝術
較大型的活動,呈現藝術不同的跨界可能。
近了它,會看見什麼?感受到什麼呢?
們常以為先生夫人位居國家頂端,領導政
館或同樣屬於台北國際藝術村的寶藏巖,但
還有週五漫談夜,會定期邀請藝術家來和觀
仍是我在業務餘暇時最喜愛流連的地方,面
眾聊各種創作事。雖然還有許多計劃尚未實
曾經,這裡是故總統蔣中正先生與夫人宋美
待外賓用的大客廳──跟圓山飯店出自同一
對眼前的藝術品,回想與創作藝術家真實相
現,不過,我很期待跟不同的群眾,產生更
齡在臺灣居住過大半歲月的地方,從民國
設計師手筆──是為了展現國家氣度而有莊
處的過程,試著想像他創作時傾注的內心想
大的激盪,讓更多人在藝術裡發生變化。
39 年 3 月 31 日遷入,一直到民國 64 年 4
嚴之感外,其餘地方大多是樸素而低調的。
法,有時在百里廳巧遇本人,並肩在作品前,
月 5 日,先生病逝於此,長達 26 年的時間,
士林官邸陳列的舊物基本上都保存得很好,
彼此交換一次會心的眼神對話,也是只有在
這裡戒備森嚴,不經允許外人難以得窺。就
維持了五十年前的原貌,時代遷移,如今我
藝術村才能擁有的美好機遇。
連想登上附近的高處芝山岩,遠望士林官邸
們回顧造訪先生夫人的居所,更能夠不帶過
也不可得,因為當時的芝山岩同樣隸屬於軍
多政治色彩的看見他們做為與常人無異的丈
情局管轄,作為重要的彈藥庫使用。
夫、妻子、父親角色,所過的生活是怎樣的。
先前,我也曾在江子翠南管劇團擔任行政,
府,生活起居想必精緻而講究,其實除了接
相比之下,現在的工作內容主要為行銷推
這也是我覺得現在透過士林官邸更深的認識
廣,對我是很新鮮的經驗。我一直在摸索該 如何觸及更多的人群,讓藝術更親近人,也 許,只是某天的一次觸發,就能使多一個人 被美吸引,也在美的悸動中感到被理解。所
台北國際藝術村 電話︰ 02-3393-7377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 7 號 網址︰ www.artistvillage.org/
如今當偶爾遇到遊客問我,為什麼要把整座
先生夫人時,比較好的一種態度,將政治功
官邸外牆漆成暗綠色?我總是笑著注視對
過交給歷史評斷,在這裡,我們看到的只是
方,告訴他,那便是兩岸風雲緊張的年代裡,
一位曾經在中華民國發展中擁有重要地位的
為了隱藏與保護,不得不然的措施。
人,他的尋常生活。我想僅僅如此,就足以
聽
24
25
糖業文化展示館
隱身萬華的文化園區 輕聲述說糖業發展史 口述 = 糖廍文化協會前會長 簡發財 撰文 = 張翰豪 攝影 = 林佳靜
1
2
3
4
1. 鄰近古稱「官道」的中山北路,後倚福山,環境清幽自然,官邸外還有早期的園藝所可供夫人賞花。2. 正館內陳設的諸多細節,往往都有豐富的故事。3. 大 客廳的壁畫出自宋美齡夫人親手繪製,與傳統明清家具融合搭配,典雅莊重。4. 宋美齡夫人雅愛藝術,在不少居住過的地方都留下了畫室,可見其風雅閒趣。
讓我們產生許多感受與想法了。
受歡迎的電影,與民眾一同欣賞、分享。
園內栽有 11 種品種的甘蔗,由志工們共同維護。
我在萬華區長大,小時候在糖廠周圍玩耍,
高的建物,從 1911 年至 1942 年,形成北
慢慢隨著時間過去,跟著糖廠一起成長,從
臺灣的糖業盛世。戰後,台糖接收這塊廠區,
「聚會」是士林官邸裡很重要的一部分,如
能夠在士林官邸擔任導覽志工,透過跟民眾
抗爭到保存,從糖廠到文化園區,我皆參
並擴張倉庫腹地,1947 年設置萬華倉庫,
當時擔任美國副總統的尼克森夫婦曾經造
的交流,得知先生夫人不常顯露的生活樣
與其中,後來也當了糖廍文化協會第七屆會
變成台糖原物料運輸與進出口的轉運交通
訪,並在先生書房下榻,而先生夫人的家庭
貌,對我而言,正是來對了地方,深感榮幸。
長,基於對於糖廠與在地的感情,我總是無
點。1997 年,原先這區域要被拆除改建療
聚會更是頻繁。蔣先生童年由母親獨力撫
而且隨著了解愈深,我也愈感覺自己肩負著
怨無悔地投入推廣糖業相關事務。
養院,但在地居民抗爭請願,希望能保留文
養,因此感念母德,一生不渝,在士林官邸
介紹的使命,要讓更多人都願意走進士林官
小客廳,至今仍懸掛著當年供奉的母親王泰
邸,以及先生夫人的日常生活裡。
化資產,爭取到改建為鄰里公園,順利保存 我很熱衷當志工,如果遇到遊客有問題,我
北臺灣的糖業歷史建物。
夫人遺像,先生生前每日早起,必定到遺像
會義不容辭給予協助。就算平常沒有排班,
前瞻仰追思,然後才開始一天的公務。在每
我也會跟三五好友帶一些食物在這裡邊吃邊
現在園區裡保存三棟糖倉,裡頭規劃糖業文
年王太夫人的生日那一天,蔣先生一定會舉
聊天,一起度過悠然時光。一個人閒暇時間,
化特展,介紹臺北糖廠的歷史沿革;此外也
行家族聚會,成為了一種家裡的默契與傳
我也愛在園區裡頭散步,感受這裡的悠閒氣
設有糖藝教室,作為文化以及社區教育推廣
統。另外,像夫人深受西方文化薰陶,喜愛
息與歷史文化氛圍。
之用途。常常有幼稚園與國小學生前來校外
電影,除了有時在正館餐廳播放,家人一同 欣賞外,夫人也會邀請附近民眾,在現在的 官邸公園廣場上架設露天電影院,播放當時
教學,我們安排志工導覽,也辦糖藝活動,
士林官邸 電話︰ 02-2883-6340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福林路 60 號 網站︰ www.culture.gov.taipei/frontsite/shilin/index.jsp
早期這裡是日本會社經營的臺北製糖廠,煙
教小朋友用甘蔗渣製作甘蔗巧克力、銅鑼燒
囪高達 135 尺,在 1910 年代是全臺北市最
等甜點,這些互動教學受到親子歡迎。
26
27
1
2
3
4
1. 隱身住宅區的文化園區是在地居民散步遛狗的去處。2. 園區志工與居民有著親切的互動關係。3. 目前仍保存日治時代的「雙翼古月台」。4. 糖倉內展示 糖業發展史。
客可以逛「廣州街觀光夜市」;大自然愛好
後頭拖著功能不同的台車與車廂。此外,旁
者則可以去「華江雁鴨自然公園」,台北市
邊也有一小塊甘蔗園,種了 11 種不同品種
野鳥協會規劃免費賞鴨導覽,深受歡迎。
的甘蔗,各品種有不同特性,皆是臺北市糖 廍文化協會認養,由志工們負責施肥維護。
從小生活在這裡,希望愈來愈多人能來這
「艋舺甘蔗祭」是我們每年的重頭戲,在地
動,讓這裡能更活絡。
里民會安排表演活動,此外也有一系列以甘 蔗為主題的活動,例如剖甘蔗比賽、甘蔗汁 無限暢飲等等。每年活動都會吸引許多在地 居民以及外地觀光客前來共襄盛舉。
萬華有很多地點適合觀光,我建議花一天時 間在這個區域走走。除了糖廍文化園區,附 近還有「剝皮寮」與「艋舺清水巖祖師廟」 很適合做文化古蹟巡禮;喜愛傳統小吃的饕
糖業文化展示館 電話:02-2306-7975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大理街 132-10 號 網站:www.facebook.com/FUN.TOWN.CLUB/
説
只給臺北的悄悄話 ——
裡,認識糖業文化,也希望能再多辦一些活
寫
在戶外園區擺設著早期載送蔗糖的五分車,
用戲劇說劇場內的魔幻力量,也談臺北城的生活浮世繪;在日式古風 建築內聊文學與藝術的相遇;數位藝術創作者讓生活媒材開口說話, 以藝術展現態度。
紀州庵 牯嶺街小劇場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說 説悅 紀州庵
27
28
文學與藝術的奇幻旅程
口述=行政企劃經理 邱怡瑄 撰文.攝影=彭欣喬
1
2
3
鋪設榻榻米的大廣間,彷彿時空膠囊保存了本應發黃的時光。
1. 坐在舊館的涼廊上聊天,城市愜意竟是如此隨手可得。2. 朝著庭院敞開的建築,散發著樟木的香氣。3. 新館的咖啡廳,是工作人員經常聚集、開會的場所。
從捷運古亭站步行前往紀州庵,大約十分鐘
當時的紀州庵為了拉近和社區居民的距離,
在城南巷弄中穿街走巷,也是走入文學的好
錨的作用,將游離的文學質素凝聚於此。我
路程,沿途有些高低起伏,人行道和車道甚
邀請附近里民們共同踩街與演出,敲鑼打鼓
方法:余光中筆下的街道、王文興眼中的房
們希望這裡不只是知識交流的殿堂,而是民
至相當靠近,老實說,同安街不算友善。
宣告它的啟程。
舍……或許隨著時間的改變,建築與空間未
眾可以輕鬆靠近的地方,更希望無論你帶著
必和文學作品中相同,但這種文本(歷史記
甚麼樣的需求或想法前往,離開時,都能找 到滿意的答案。
穿梭在這條小路上,有種尋幽訪古的感受,
雖然紀州庵是日據時代以美食美景聞名的料
憶)與實體的結合,成為另一種有趣的虛擬
特別是對初訪者來說,在路的盡頭發現紀州
理屋支店,不過在戰後,它也是作家王文興
實境。
庵時,豁然開朗之景更令人大感意外。有別
成長的地方。此外,附近還坐落著不少間出
於臺北街頭神情緊繃的通勤族,這裡的訪客
版社。我們認為,這樣的文學歷史背景正是
今年,我們另一個大計畫著重於將城南的文
臉上滿是悠閒、愉悅的表情,三五好友或情
紀州庵的獨特之處。不過要如何打破文學是
學故事以藝術的方式浸潤城南空間,在「城
侶、一家人或陪伴孫子的長者,在榻榻米上
冷門、難以靠近的迷思,首先必須讓它走入
南文學地景藝術行動」中,邀請多位新銳藝
閱讀或聽音樂、閒聊或玩耍,紀州庵總是散
生活。透過展覽、講座和市集等活動展現主
術家在街頭巷尾創作壁畫或裝置藝術,加上
發著溫暖的氣氛。
題,例如我們在今年紀州庵玩書節活動中,
里長近年來將閒置的空地以都市菜園的概念
以「20 年代的台灣」為主題,分享了當時
活化社區,如今這裡洋溢在地生活氣息,昔
今日的紀州庵分為新、舊兩館,但因古蹟修
知識份子的閱讀與生活多種面貌 ,讓民眾
日居民聚在樹下聊天的場景又再度出現。
繕和居民協調等問題,先開放的反而是新
了解當時「文青」的一天與現在的差異。
館。我記得 2011 年開幕時是很冷的冬天,
昔日當作宴會空間的「離屋」,是紀州庵三棟建築中唯一保留下來的一座。
紀州庵 電話:02-2368-7577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 107 號
以文學推廣為宗旨的紀州庵之於臺北具有定
網站:kishuan.org.tw/
說 説悅 牯嶺街小劇場
29
30
在劇場裡練習人生功課 與人群一起創造空間可能性 口述 = 行政經理 王永宏 撰文.攝影 = 顧明和
暮色裡,牯嶺街小劇場像是一座魔幻基地,搬演不同的故事。
1 2 3 4 1.「燈亮有戲」,王永宏期待讓更多人親近劇場,也給予新進創作者一處友善的,可以實驗的舞台。2. 每回演出,熟識的藝文界朋友們也在此匯聚,交換彼 此的近況,互相勉勵問候,也是一種特別的風景。3. 只是湊巧暫置在大廳的鋼琴,後來卻意外引來一些民眾即興演奏,王永宏索性把自己的吉他也放過來 一起玩。4. 樓梯間的壁畫,訴說著一位小男孩的消逝,卻帶給更多人希望與慰藉。
那年,我戲劇系畢業後,先是和朋友在南昌
同使演出完整呈現,而且因為是「小劇場」,
都會進入一團謎樣的情緒狀態裡,眼前是虛
我們仍保留了當時門口的那盞老紅燈),那
路租了一處地下室作微型劇場。當時只是希
所以參與的人總是共同分享著演出中的魔幻
空的盒子,幾小時前的觀眾笑聲還在既視幻
我想,如果是曾經被人們畏懼的地方,現在
望不要離創作的狀態太遠,在那兩、三年間,
時刻,就像是被一致的默契包覆,在這樣的
覺裡,一切像是虛假,可身體的痠疼刺痛和
能夠讓人顛覆心態,期待走進來看戲,或者,
我想我們投入了相當大的努力,去營運一個
工作過程中,對於戲劇的感受是特別有穿透
褲子上橫豎的電工膠帶,卻那麼真實。又或
是我們走出去,主動在社區中接觸更多長久
空間,讓它變得更加有機會和公眾互動,容
力,特別敏銳的。
者是一場籌備了兩年的戲,在某個晚上終於
生活於此的伯伯阿嬤,應該會更有活力。因
要「媳婦見公婆」了,外頭群眾排隊等候,
為我相信,文化不是一場表演活動,一定要
不過,劇場工作的低薪和長工時,也可以說
所有工作夥伴一一做完 Final Check,我要向
在每一天的生活裡漸漸累積成熟,才是真正
後來,進入牯嶺街小劇場擔任技術經理,負
是「名不虛傳」,常常必須在佈場的時候,
對講機喊出「House Open」的時候,我的心
屬於我們的文化。
責外租、舞台設計、修繕、總務……,不知
關在一樓的黑盒子裡連續十二小時,一天只
裡也會突然湧升一股奇妙的感受,我想,那
不覺成為資深的一員,轉任行政後工作範圍
吃一餐,在那高勞動性的壓力下,時間感變
時的我應該算是滿足的吧!
更廣,包括戲劇的製作策劃,甚至是面對創
得異常扭曲,有時突然發覺今天工時已經是
作者、媒體、觀眾,還有和政府進行交涉。
一般的兩倍,有時甚至直接夜宿辦公室。但
做劇場這幾年,一直感受著空間的呼吸,我
過程中或許有人會問,這些不是都離戲劇創
這樣的生活也不乏快活的時刻,像收工後夥
常覺得劇場就是匯聚了四方能量在一個空
作很遠?其實未必如此,我把那看成不同面
伴們一起聚在陽台吃喝闊論,或是結束一檔
間,留下動能之後,就要帶著這動能走出劇
向的任務。做劇場,永遠是 LIVE 的,每一
演出後,大家七手八腳拆場完畢,累癱在舞
場,這是劇場本身具備的社會進步性。很巧
場都是由特定的人,在當下的時空條件裡共
台上,只餘平靜的燈光籠罩。那一刻,我們
的是,牯嶺街小劇場的前身是警察局(至今
納更多可能性,刺激出意想不到的結果。
牯嶺街小劇場 電話︰ 02-2391-9393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牯嶺街 5 巷 2 號 網站︰ www.glt.org.tw/
說 説悅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31
32
集結各種夢想的場館 在這裡什麼都可能發生 口述=展覽企劃 Jessie 撰文=曾茗瑄 攝影=許芳瑄
1
所謂的數位藝術品對我們來說很陌生,但其
2
3
拉出抽屜的同時,可以譜出一首樂曲。
1. 不同於一般的裝飾品,這裡的擺飾都帶著一點功能。2. 採開放式廚房,讓咖啡廳隨時飄著蛋糕香。3. 這裡的 3D 列印機,可以讓民眾一起嘗試使用。
法預料,所以來到這裡,總能有很多驚喜。
樣,不侷限被利用的方式,裡頭可以用來當
實很多應用都是生活裡的一部份,像是電
作展覽的發佈會現場,也可以用來當作舞蹈
玩、app 等都能被用來當作數位藝術的素材。
而後頭的咖啡館,則是結合音樂和咖啡的一
表演的場地,甚至是在裡頭和朋友聊聊天、
藉由日新月異的科技,讓創作者發揮自己的
個「噪咖」(廚房的臺語)。「噪咖」以大
發呆都是很好的選擇。
創意,激盪出更多不一樣的藝術品。
片的落地窗搭配開放式的廚房,為了讓客 人感覺像回到家一樣輕鬆自在,咖啡廳裡頭
有別於一般的美術館,這裡的表演形式不被
身處在芝山的鬧區,前身為傳統市場,在傳
的位置不多且空間都很大,就像在自己家的
限制,只要能想得出更有趣的事情,這裡隨
統市場逐漸沒落後,該怎麼好好利用這塊土
客廳裡待著。而裡頭的擺飾品不單純只是裝
時歡迎有才華的藝術家,也歡迎喜歡不同類
地,便是另一個問題。起初在定位「臺北
飾,在敲敲打打的過程中,可以輕敲出獨特
型展覽形式的觀眾們前往。
數位藝術館」時,就以創意、研發為設立宗
的曲子。用來擺放宣傳品的櫃子,其實也是
旨,所以裡頭展覽的形式,比起傳統的美術
一臺風琴,在拉開抽屜的同時發出弦律;而
館,更顯得多元化。在這裡展出過的活動形
牆壁上配置複雜的水管,其實可以用來傳
式不會被藝術所侷限住,使用的材料更是五
話。利用很多豐富又有趣的設計,隱藏在咖
花八門,例如:壓克力球、銅線、銅箔膠帶、
啡館的所有角落裡,在喝咖啡的同時,刺激
flyback transformer、金屬圓等。這裡總是這
自己被忽略很久的五官。而廚房的前方則是
樣,無法預料下一場該表演什麼,就因為無
一大片的空地,這片空地和數位藝術中心一
1 2 1. 使用有趣的方式,讓音樂盒有不一樣的呈現方式。 2. 在「噪咖」咖啡廳裡,每一位到來的民眾都被這 裡輕鬆、自在的氣氛感染。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電話:02-7736-0708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福華路 180 號 網站:www.dac.tw
說 讀悅 水源劇場
34
35
大隱於市的實驗劇場 創意的水源地 口述 = 營運行政組長 吳宜臻 撰文 = 張翰豪 攝影 = 林佳靜
劇場是魔幻的地方,大家努力讓創意在舞臺上被實現。
寫
讀
在臺北的大城小事 ——
自 2011 年底水源劇場開館至今,我就一直
經出現過許多有趣的舞臺道具與陳設:沙土、
在這裡服務,可說是跟著劇場一塊成長。水
樹葉、保麗龍細砂、鹽巴堆砌成的冰山、演
源劇場前身是臺北市政府兵役局禮堂,後來
員滿舞臺潑灑水,等等。每一檔演出,導演
也是品嘗人生百味的方式;在人文紀念館裡讀花草樹木與手稿筆跡,
市政府為推展公館水岸整合計畫,將禮堂整
和設計們的巧思都帶給觀眾全新感官體驗,
見證時間的駐留。
建為含有五百席座位的專業表演場地。一座
而劇團的各種勇於創新中所蘊含的演出技術
隱身於十樓,與菜市場、公部門辦公室比鄰
和前臺服務的挑戰,都帶給水源劇場工作人
而居的藝術水源地就此誕生。
員無數的刺激和耳目一新,也幫助我們更加
大螢幕與小舞台都是一篇篇動人的文本,在劇場與電影院裡閱讀臺北
開拓視野與提升能力。正是劇場前後臺的變 我很著迷表演藝術,也喜愛公眾服務。我的
化萬千,教這個產業如此迷人,令人醉心。
工作包含協助文化局處理劇場檔期租借、維
水源劇場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台北之家
護和改善場館硬體設備,協調溝通每個劇團
會到水源劇場看戲的觀眾主要本身都是專業
的演出需求。每個工作環節都緊緊相扣,但
戲迷,他們對於各個劇團、導演與演員都很
目的只有一個:讓熱愛表演藝術的人在這美
清楚。然而為了讓舞臺藝術被更多人接受,
好的空間裡相遇。
吸引更多人進到水源劇場看戲,我們也積極 推廣相關藝文事務。例如今年嘗試與臺大藝
西門紅樓•電影主題公園 水源劇場的定位是實驗劇場,在這劇場裡曾
文中心合辦講座,推廣介紹水源劇場(2016
說 讀悅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36
37
重慶南路寓所中 重現掌舵風雨世代
口述=館長 蔡怡君 撰文=林筑婷 口述=許芳瑄
1
2
3
4
1. 水源劇場十分強調前臺人員的服務專業。2. 水源市場一樓的隱密手沖咖啡館是劇場工作人員的私房景點。3. 聊到與週遭里民的互動,吳宜臻感到開心與 驕傲,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人進到劇場看表演。4. 劇場節目手冊發送至全臺藝文場所,積極投入文化推廣。
位於植物園側門附近巷弄裡,是孫運璿先生生前所居的住所。
年上半年度)演出劇目;去年,「無獨有偶
去皆會在這個地區留下痕跡。累積會留下記
位於臺北城南某條巷弄中,這裡是前行政院
紀念館古蹟包含西式洋館與日式和館,洋館
工作室劇團」《洋子 Yoko》試演時,我們也
憶,一旦有了記憶,人們就離不開,也因此
長孫運璿先生生前居住的地方,1980 年遷
以孫先生公務生活為主軸,用許多現代化的
邀請周邊里民來看戲,反應非常熱烈,大人
成了日常的痕跡。人們將在文化場館內獲得
入這棟宅邸,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有許多重
技術展示當時的工作文件與手稿;和館則
小孩都很喜歡。
的能量帶離場館,給予他人,然後再分享交
要決定在此構思完成,直到 2006 年辭世,
是透過展出服飾、鞋子,甚至情書來呈現孫
換,也就形成文化的流動,這是文化場館的
共住了 26 年,歷經八年籌畫,2014 年才以
先生的日常生活,讓民眾可以從中看見他私
意義。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之名,開放民
下浪漫、風趣、不為人知的那一面。當初在
眾參觀導覽。
規劃空間時,為了能有完整的導覽動線與展
公館商圈除了有書店、學校、各式餐廳,擁 有一座劇場也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我們座落 在複合型大樓的十樓,樓下有市場攤商、公
公館擁有強大的文化能量,臺灣大學、水源
務人員,有些人不懂何謂劇場,不知道我們
劇場與寶藏巖可以串成一條線,期待未來有
在紀念館還在籌備階段時,我便已在這裡擔
為此與文化資產審議召開多次會議,經過幾
在做些什麼事,因此我會透過搭電梯、或是
更多的合作與交流,讓愈來愈多人到水源劇
任籌備主任,一路負責統籌、整合、蒐集各
番波折才有了現在的樣子。
買午餐時候跟他們聊天,介紹我們的戲,簡
場看戲。
種關於孫運璿先生的資料,到現在開館成為
區,需將洋館的部分隔間打掉、改變格局,
介劇場的功能,期待能種下「有一群人正在
這裡的館長。在我小時候的那個年代,孫運
我們在古蹟旁也興建了一棟新館,除了辦公
為藝術耕耘」的印象。
璿先生擔任行政院長,當時時常在電視上看
室外,一樓有咖啡廳可供民眾休憩用餐、品
到關於他的新聞,了解他為臺灣帶來的貢獻
嚐全台唯一的「院長冰棒」。另外也有多功
與改變,如今我能夠接手這樣的職務、能夠
能講堂與會議室,我們也會於此舉辦科技與
為孫先生規劃一座紀念館,我深感榮幸。
人文系列講座與活動,延續孫運璿先生的生
水源劇場
大至城市,小至鄰里街區都要有文化場館的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 92 號 10 樓 電話:02-2362-5221
存在。場館固定不動,所以人們的駐足與來
網站:www.culture.gov.tw/frontsite/wellspring_index.jsp
說 讀悅 台北之家
38
39
一道光點亮中山北路 城市的入口讓電影愛好者夢想成真 口述 = 行政總監 吳方渝 撰文 = 張翰豪 攝影 = 林佳靜
1
2
3
1. 和館一樓主要展示孫先生的家庭生活與居住空間。2. 過去曾有許多民眾寫信給孫先生提供政策上的建議。3. 園區裡種植許多花草、果實,平時工作同時 可享受庭園樂趣。
命精神,推廣高齡照護與綠色科技生活。
庭園工作也是我們平常的樂趣,像是香蕉、
吳方渝說起在光點台北的工作,言談充滿熱情。
「台北之家」這個名稱大家比較不熟悉,但
的投入力量,讓曾經的荒煙蔓草區域變成夢
如果說起「光點台北」,人們一定不陌生,
想發生地,更帶動了周圍中山區的發展。
甚至會被勾出許多生活回憶。
芭樂、楊桃等果樹,果實熟成之後我們會摘
身為「台北之家—光點台北」行政總監,從
下來當成員工們的飯後水果,或是拿去咖啡
這棟白色的美國南方式建築完工於 1926 年,
花草維護到電影與餐飲,我皆須負責管理。
廳製作成糕點。有時工作疲憊,我便會到庭
在日治時代是美國領事館,二次戰後則轉變
在這裡工作已經九年了,不覺得累,反而還
園散步,坐在石椅子上看著池中的鯉魚沈澱
為美國大使官邸。1979 年中美斷交後,這
是有滿滿的幸福感。因為我愛電影,每天與
思考,在這個充滿文化歷史痕跡的綠意庭園
棟建築關閉使用,直到 2002 年重新修復營
電影相關事務為伍,讓人覺得很開心。
裡,不僅調劑了工作上的緊繃,也能得到更
運。因此在有些臺北人的記憶中,「台北之
多靈感與方向。
家」曾是年少時代一處適合冒險的廢墟。
「台北之家—光點台北」有三大營運主軸, 分為電影院、咖啡館與文創商店。為了讓來
孫先生過去的臥房成為圖書室,提供許多學術書籍給學子們研究 閱讀。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電話:02-2311-2940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 6 巷 10 號 網站:sysmm.org
2002 年,當時的文化局長龍應台有感於臺
訪客人有整體一致感受,我們會依照每一
灣沒有以藝術電影為主題的藝文場館,因此
次的電影策展主題規劃咖啡館限定餐點,並
她商請侯孝賢導演的「台灣電影文化協會」
在文創商店策劃選物主題。例如先前侯導的
經營台北之家,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挹注六千
《刺客聶隱娘》上映時,我們設計的「聶隱
萬預算修復整個館區,結合藝文界與科技界
娘茶套餐」,深受客人喜愛。
說 讀悅 西門紅樓•電影主題公園
40
41
老萬華最初的面貌 歷史與潮流交會處 口述=副理 楊雅雯 撰文 = 吳亭諺 攝影 = 林佳靜
1
2
3
4
1. 臺灣影壇的傑出導演們都曾在光點駐留、開會,這裡是影迷的朝聖地。2. 到這裡喝杯特調咖啡,享受愜意的午後。3. 83 席座位的電影院以前是大使車庫 及發電機房。4. 光點台北是資深老影迷選擇看電影的首選。
楊雅雯很喜歡在這裡工作,總是可以接觸到最新的街頭文化。
「光點」是組成電影畫面的最小單位,而電
導經營的電影院播放自己的作品,感到倍感
沿著西門町峨嵋街直直地走,穿過熱鬧的商
衣服等,在這裡都可以找到。雖然時至今
影是讓夢想發生的載體,也是人們得以暫時
榮耀,甚至像個小影迷一樣希望能在這裡見
區、電影街後,可以看到電影公園內,那斑
日當年盛況已不再,但是西門町仍舊是臺灣
逃離現實生活的場域。因此光點台北不只提
上侯導一面。
駁的紅磚屋及煙囪。這個園區前身為日治時
Hip-hop(註)的指標。
供做夢的可能性,我們也積極促成讓喜愛電 影的人夢想成真。
期的瓦斯、煤氣工廠,民國 98 年臺北市文 文化館所必須與周圍街廓互動,產生連結,
化基金會西門紅樓接管,至今仍屹立不搖。
從歷史遺跡蛻變成街頭文化興盛的電影公園
帶動一整個區域的發展。「台北之家—光點
而一旁穿著寬鬆 T 恤的青少年們,隨著音樂
裡,集合了多種街頭元素,這裡最代表的就
這裡是由侯孝賢導演的「台灣電影文化協
台北」像是一道光,照亮中山區。我們期許
的重量,正奮力地舞動自己;隱身在煙囪後
是有合作的塗鴉團隊進駐,每年都會更新四
會」經營,有許多世界各地的影迷慕名而來。
自己作為創意棲息地,也是各地藝文愛好者
的塗鴉牆邊,身穿華麗誇張的服飾的 coser
次。不論派別、主題及內容都不侷限,讓大
許多法國觀光客很著迷侯導的作品,他們特
進入城市的入口,在這裡吸收臺北的文化養
(cosplayer) 們, 仔 細 的 研 究 拍 照 位 置 及
家有一個盡情發揮的場地。
地到這裡收藏一整套作品,即時沒有法文字
分,再帶到世界各地與更多人分享。
動作。
幕,但仍然感到滿足,因為在光點台北購買
我以前是學街舞的,對街頭文化並不陌生,
的侯導 DVD,意義非凡。
日本的是枝裕和導演 2013 年來臺灣宣傳《我 的意外爸爸》,他在這裡舉行映後座談會。 身為侯孝賢導演的頭號粉絲,他對於能在侯
光點台北 電話:02-2511-7786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 18 號 網站:www.spot.org.tw
在這個歷史及潮流交會的電影公園,就是我
而在這裡工作,總是可以接觸到最新的街頭
每天工作的地方。東區發展起來之前,西門
潮流,我都開玩笑地介紹自己是在做活動
町是臺灣第一個電影聚集的場地,當時的電
的,因為園區內不論活動規劃到場地租借,
影製片廠、發行商大多在此,漸漸形成時下
都由我一手包辦,雖然工作內容複雜,卻也
最流行的商圈,最新的電影、流行的音樂、
能夠接觸到許多對此有熱情的人。一般人對
42
43
1
2
3
1. 園內總是聚集年輕人在此練舞、玩滑板,也有許多居民在此散步。2. 煤氣公司的煙囪,雖稱不上古蹟,卻也代表某種歷史意義。3. 近百年的紅磚屋,靜 靜地在此見證了電影公園的變遷。
街頭文化工作者,都會覺得有些距離感,甚
寫
至對此有偏見,但親自接觸過後就知道,他
寫
們都是街頭文化的重要推手。
除了街頭文化推廣外,也為了跟在地居民產
六晚上有舉行「月光電影院」,最近的電影 是跟公視合作,放些紀錄片、人生劇場或學 生劇展,有時也會跟片商合作,放上映過的 電影,有幾次放到年代久遠的老電影,附近 的爺爺奶奶就會很有共鳴。除此之外,還有 萬聖的裝扮遊行、市集等等,都是希望能跟 在地居民有更多的接觸活動,並且讓外來客 知道,西門町不只有前半段,這裡,才有著
1 2 1. 煤氣公司廠房遺留至今,一樓為進駐藝術家的工 作室,二樓就是我們的辦公室。2. 經常有穿著華麗 的 coser,在特色塗鴉牆旁拍照取景。
西門紅樓•電影主題公園
它最原始的樣貌。
電話:02-2368-7577
註:嘻哈,包含饒舌、DJ、街舞及塗鴉等,一種青年的街頭文化。
網站:kishuan.org.tw/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 107 號
致臺北的真心手札 ——
生連結,我們也辦許多活動,例如每個禮拜
書寫是最有溫度的表情達意方式。名人故居是生活博物館,桌上的手 稿與記事手札都能看見生命的鑿刻痕跡;琴音與茶香飄揚,醉人且輕 盈的創作技巧。靜下心來寫字、造字、彈琴,創作真心的情意手札。
齊東街日式宿舍 - 台北琴道館 臺北書畫院 李國鼎故居 錢穆故居 林語堂故居 紫藤廬茶館
寫
43
44
齊東街日式宿舍 - 台北琴道館
聆聽生命裡深蘊的琴音 一邊工作一邊修身 口述 = 館員 謝芷齡 撰文.攝影 = 顧明和
1
2
3
在琴道館,聆聽空間裡弦音微響,品啜茶香滋味,是市囂裡難得的雅趣。
1. 琴道館本身收藏有相當豐富的古琴文獻,並有完整專業的介紹,不需任何基礎也能收穫豐富。2. 古琴不同於古箏,僅有七條弦,樂音淡遠,清揚,意境至高。 3. 也有附近國小家長事前預約,帶小孩來認識古琴文化,館員生動的引領問答,孩子們都興味盎然。
進入台北琴道館,時光好像被切下極薄極透
想到就這麼被傳統文化吸引了。我開始跟隨
現在,我很少去設想為什麼進入這份工作、
的一片,平鋪在空氣裡,偶爾弦音捶擊,如
館長學習書法、古琴,甚至對品茶、焚香也
這個文化的問題,這類關於意義的追問被轉
崩浪裂帛。更多時候,時光像是呼應著悠長
漸漸產生想探究的興趣。下班回家後,總是
換成了專注享受的心情,安穩地掌握好當下
的餘音,漸淡漸遠,在或長或短的空拍裡不
習慣先沏一杯茶,再尋思等會要練字還是彈
想做的事,用舒適的狀態去保有喜愛的初
絕如藕絲……。
琴。外人看來,或許很難理解,家人有時也
心,我想,這樣就十分足夠了。
會擔憂賦閒的問題,但如此的生活反而令我 三年前,被這樣的情致吸引,我從此鍾情,
感到充實而忙碌。如同在每天上班的例行打
台北琴道館位於靜謐的齊東街,平日造訪的
心甘情願地耽溺於此而無悔。從一張白紙般
掃裡,我反而能好好地「察覺」自己的感受,
人不多,不過,正如同我們去京都、美國旅
的門外漢,日復一日薰染上墨韻茶香,生活
消化每一天產生的新想法,完成「內化、調
行時,不免要去看看那些歷史建物,在一個
經過皴抹點染,終於成為如今的滿紙淋漓。
和」的自我功課。正如袁中平館長在牆上所
保留完整的古老空間裡,文化的面貌會變得
題的字句:「天地物我的通合,形神意氣的
更加鮮明,而且容易被記憶。台北琴道館正
想來仍可算作一場意外,原先,我在醫療領
修煉,人我心靈的會盟,德化宇宙的至善。」
是這樣一處地方,在這裡,你可以發覺,不
域已取得了執照,理當踏上規劃好的人生道
在台北琴道館,我們不單提供一處認識古琴
管是什麼形式的藝術,都應該被放入民族生
路。只是長久處在醫院裡的緊張匆忙,想在
文化,歇憩身心的地方,更希望追求傳統的
活中,才會擁有完整的生命力。
入社會前給自己一段調息的時間,當作轉換
「國士之風」,在介紹文化技藝之外,也呈
點也罷,因此成為琴道館的一員。然而,沒
現古代一種生命提升的方式。
齊東街日式宿舍 - 台北琴道館 電話︰ 02-2391-7536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齊東街 53 巷 11 號 網站︰ www.taipeiqinhall.com/
寫
45
46
臺北書畫院
點畫不妨信手 老街老房裡的書法新藝 口述 = 中華民國書學會監事長 李本源 撰文.攝影 = 顧明和
1
2
3
4
每天走進臺北書畫院,對李本源老師來說,就像是走回了成長的童年。
1. 日式房舍雖為木造,卻使用許多巧思來抵禦白蟻、颱風的力量,許多人對能夠親眼見到這些只有在動畫裡看過的建築特色,感到非常興奮。2. 書法藝術 與繪畫同源,追求的不只是字的工整,更有寫意的變化。3. 午後陽光灑落,臺北書畫院的玻璃窗印上點點光斑,極適合看書,沉思,發呆。4. 入門玄關處 的馬賽克磁磚,現已少見,對許多阿公阿嬤而言,卻是無法忘懷的記憶。
早年我在迪化街工作,當時的迪化街還是臺
有教學課程,當我握住一些即使是行動不便
至今,在為民眾導覽時,我還常恍惚回到數
想想,古早的「七間仔」,如今已成為現在
北非常繁華的地帶,可以說,由於商業金流
者的手,帶他感受筆行紙間,一個字如何慢
十年前的童年景象裡,依稀可回味那樣熟悉
的「齊東街」,而我也希望,漸漸從人們的
數額龐大,儼然也是一座金融中心。離開那
慢成形的時候,我總是看到他不可自禁地發
的時光氣息。
學校記憶裡褪退了色彩的傳統書法,能夠如
樣「趕三點」的生活後,我轉而投身書法藝
笑。我想,在臺北書畫院感受沉靜的步調,
術的學習與傳授,加入了中華民國書學會。
親近地接觸書畫中的美,是很幸福的事。
在學會漸漸成長之際,文化局撥出原為日本
一脈細水流長,在臺北書畫院這裡,安穩的 雖然臺北書畫院的地址被歸入金山南路,不
棲身,呼吸,讓到來的人們得以感受樸實自
過其實跟一牆之隔的台北琴道館共同屬於齊
在的筆墨韻致。
千葉銀行宿舍的和洋式建築,成立臺北書畫
我對臺北書畫院還有一些比較個人的情感。
東老街區。這裡有點近似青田街日式房舍
院,供書學會舉行各式展覽,先前,這裡便
因為我童年的時候住在校長宿舍,也是類似
群,街區內為數不少的日治時期老房,幾乎
舉辦了張大千以及于右任兩位大鬍子書畫大
的日式平房格局,在現在臺北書畫院露天庭
都保留了原有的隔間,起居間、會客和室的
師的聯展,是一場特別而且有趣的交會。
院的地方,我家以前會搭棚架種些葡萄、瓜
布局都不曾改變,所以特別容易感到古舊的
藤類的蔬果,還有蓮霧、芭樂樹在夏天結果。
生活樣貌。這一帶居民大多是上班族,白晝
來到這裡三年多了,書畫院的清幽環境,讓
日式房舍的建築巧思很多,平常窗戶閉起
恬靜的氛圍,飄蕩在整條迂曲小巷,待人群
書法墨韻的暈潤變化,濡翰揮毫時的頓挫行
時,有馨冽的檜木香,但應接室L型大面積
漸漸歸返,燈火燃亮,我也正收拾準備離開。
止,很容易就能進入平靜的心裡,人自然
的窗戶一開,庭院裡新鮮帶草香的空氣就能
從不同地方來,往不同的方向去,人們與我
而然能感受放鬆享受的快樂。其實,書法沒
帶進清爽的涼意。那時家中也養雞,我們小
的慢板腳步,好像也是在輪流守護著這一區
有一般人想得那樣嚴肅,現在書畫院有時也
孩常得趴鑽入架高的房子基座來撿拾雞蛋。
如浮塵堆積的歷史記憶。
臺北書畫院 電話︰ 02-2391-6737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金山南路一段 30 巷 12 號 網站:www.shufa.org.tw/
寫
47
48
李國鼎故居
在繁忙的都市裡 一個屬於自己的純樸角落 口述=秘書長 萬其超 撰文=曾茗瑄 攝影=林佳靜
1
2
3
在故居裡隨處可以看見李國鼎的筆跡。
1. 萬其超期許自己能主動給予這社會一些幫助,所以來到李國鼎故居。2. 故居保留了李國鼎先生生前的擺飾與樣貌。3. 簡樸傳統日式建築房子,展現其屋 主樸實的個性。
位處於泰安街的民宅旁的李國鼎紀念故居,
去看醫生,而醫生提到李國鼎基金會有英文
著,但也因為我理工科出身,被指派什麼任
許多人不知道李國鼎是誰,但我希望藉由這
進入鐵門,先映入眼簾的是用來迎賓的楊桃
論文修訂服務,剛好,那就是我負責的部分,
務,我也只能硬著頭皮做,即使這根本就不
個真實被李國鼎生活過的房子,和場館裡頭
樹,只要到了結果的季節,上頭總結了一些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總是保持著公事上的往
是我的專業,於是我開始到處參考各個故居
的介紹,讓愈來愈多人瞭解李國鼎先生,進
大小不一的楊桃,而旁邊的日式建築在楊桃
來。在李國鼎先生過世後沒幾天,我恰巧
的營業方式,而我選擇將所有東西留下,例
而知道臺灣一路是怎麼走過來的。
樹的陪襯下,顯得更加樸實。
因為公事,必須前往他家,剛好有一位朋友
如:門口的高爾夫球帽,其實不是因為李國
也想一同前往,但因為實在沒去過幾次,路
鼎先生喜歡打高爾夫球,而是為了接近科技
和李國鼎先生的認識要從我還是一位大學教
不怎麼熟,在路上繞了好久才終於找到,結
業老闆。高爾夫球帽旁邊的畫是「最後的晚
授說起。那時李國鼎先生致力於推廣科技
果還因為這樣,被朋友笑,「怎麼交情這麼
餐」,因為李國鼎先生受太太的影響,而成
業,來到我任教的學校合作,那是我第一次
好,卻連家門也踏不進去」。其實是因為太
為虔誠的基督徒;而李國鼎晚年身體不好,
跟李國鼎先生見面,但那次的見面,他肯定
太的堅持,李國鼎先生很少在家洽公。從這
必須多走路,但當時並沒有計步器,他就發
是記不起我的。
方面可以看出李國鼎先生對他太太的尊重和
揮愛動腦的精神,利用象棋跟核桃,各為一
重視。
個單位,這就是自製的計步器。
它自動就會找上你。經過學校同仁的介紹,
與其說是我選擇來這裡的,倒不如說是我被
藉由保留李國鼎居住在這房子時的模樣,希
我就這樣來到李國鼎基金會,能讓李國鼎先
選擇到這裡的。本身是化工出身的我,當了
望能讓大家走在這個場館裡,可以更直接地
生記得我的原因則是因為,當初李國鼎先生
三十八年的教授,跟這地方根本八竿子打不
感受到李國鼎性格本身樸實的生活方式。
除了對家庭、國家忠誠外,李國鼎也是虔誠基督徒。
然而,緣份就是這樣,不需要你特別找尋, 李國鼎故居 電話:02-2356-4398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泰安街 2 巷 3 號 網站:online.ktli.org.tw
寫
49
50
錢穆故居
在簡樸山水生活中 時刻桃李芬芳 口述=經營管理計劃執行長 秦照芬 撰文 = 吳亭諺 攝影 = 林佳靜
1
2
3
每到秋天,這條通往故居的小徑,總是開滿了楓葉。
1. 錢穆夫婦住所後方的花房,現已改建為人文茶坊。2. 回想起第一次來到老師家幫忙,距今已 28 年有餘。3. 錢先生每天都坐在看得到松、竹的書桌前讀書、 寫作,或與夫人下棋對弈。
推開素書樓的紅色木門,順著石子階梯往上
為不方便出門,就在這樓廊散步,眺望遠方
一般的民眾大多不知道,東吳大學裡面有這
走,兩旁楓樹隨風沙沙地搖晃,看見滿地黃
的故宮及附近的山和溪水,除此之外,對其
樣的一個地方,而特地來參觀的人,也因為
橙橙的楓葉,忍不住撿了起來,那是在某個
他事物從不講究。他相當推崇朱子,在寫完
這裡相較一般的名人故居簡樸,感到不可思
秋天,我第一次來這幫忙,距今已近 28 年。
《朱子新學案》後,被文化大學聘請,就在
議。如果有先預約,我們會導覽,介紹錢先
而階梯的尾端,是一方庭院及兩層樓高的建
這客廳內為博士班教課,而錢夫人就在客廳
生的思想、著作及生活給大家,而這些聽過
築,讓人雖身處在臺北,卻有著與世隔絕的
的一隅做筆記,聽了 20 多年。
導覽的人,十個有九個都很願意再回來,甚
清幽。
至會一起討論學術性的問題。我與錢穆夫婦 在錢先生家中,我會讀報給他聽,或是陪他
因為有這麼深的淵源,所以導覽起來還是跟
大學的時候,曾經上過錢夫人的教育思想
聊聊天。他們搬家時,這裡總共整理出 200
一般解說員不太一樣。
課,當時助教找人到老師家幫忙,才開始了
多箱的書,現在大多送給友人或捐給文化大
我與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緣分。那是第一
學圖書館。錢先生過世之後,我也幫忙錢夫
在整理這些物品的時候,我都會思考,錢先
次見識到,中國傳統讀書人的生活,是很簡
人處理基金會的事務,直到現在,雖然不是
生會希望這裡怎麼使用。他的願望是想讓大
單、規律的。
每天,但只要有重要的活動,或是學術團體
家能夠重視傳統中國文化,因此這裡辦許多
來參觀時,我都盡可能來這裡幫忙導覽,如
的講座及讀書會,就是希望大家能來讀錢先
錢先生每天都坐在看得到松、竹的書桌前讀
果不是有教職在身,多希望天天待在這個清
生的書,了解他的想法,並將其傳承下去,
書、寫作,或與夫人下棋對弈,晚年時,因
淨舒服的地方。
讓這個地方不要被世人所遺忘。
由 錢 穆 先 生 著 作 疊 成 的 身 高 圖, 共 54 本,196 公 分高。
錢穆故居 電話:02-2880-5809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 72 號 (東吳大學內) 網站:web.utaipei.edu.tw/~chienmu/
寫
51
52
林語堂故居
坐落於陽明山腰的 世外桃源圖書館 口述=專員 劉羽軒 撰文=林筑婷 攝影=許芳瑄
1
2
3
結合中國四合院與西方美學的建築,藍瓦白牆,拱門迴廊。
1. 平常照顧花草,拍照於粉絲專頁與民眾互動是工作的樂趣之一。2. 書桌上擺放的器皿過去盛裝的是林語堂先生最愛的牛肉乾。3. 除了文學成就外,更成 功發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機」。
中文系的背景,讓我一來這個地方就能對林
最後十年定居臺灣的住所,以中國四合院布
節就是將每個家庭屬於自己的潤餅故事募集
語堂先生的過去產生共鳴。平常除了行政上
局、西班牙式白牆及螺旋柱、藍色的琉璃瓦
起來,希望透過私房故事的分享,讓更多人
的事務外,也會針對林語堂先生過去的喜好
構成。死後則將他安葬於故居後園,長眠於
關注文化傳承。我們也與鄰近的舒喜巷一
及生活習慣辦理相關活動,讓民眾在陽明山
他最愛的風格建築與陽明山的風景裡。
起,策劃發行屬於在地的藝文小報《前山
上展開時代溫故的旅程。
報》,希望將陽明前山的各種美好串連、紀 這裡就像一個小型博物館,收藏著林語堂先
林語堂先生是個多才多藝的文人,用許多文
生所有的著作,也將他生前的居住空間保留
學著作將東方文化帶入西方世界,對中西文
展示,提供民眾參觀與導覽。我們希望將先
學交流有很大的貢獻,連前美國總統老布希
生的著作與處事態度傳遞出去、改變大家的
都說過:「林語堂至今還影響著美國人的中
生活態度,很多人容易被社會的各種框架困
國觀」,英文著作深受外國人歡迎,連張愛
住,但其實閱讀先生的書、了解先生的為人
玲都嫉妒他的才氣,他勾劃了中西文化融合
之後,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很大,我們應該都
的遠景藍圖,還首創把英文 Humor 譯為「幽
要跳脫框架,學習在生活中尋找樂趣。
默」,也因為被譽為中國幽默大師。
故居裡的咖啡廳店長認為透過喝咖啡可以與人交流許 多想法與情感。
林語堂故居
我們也會針對林語堂先生的喜好辦理活動與 這棟建築由林語堂先生親自設計,是他人生
錄下來。
講座,如每年四月的潤餅節,像今年的潤餅
電話:02-2861-3003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 141 號 網站:www.linyutang.org.tw/big5/index.asp
寫
53
54
紫藤廬茶館
臺灣第一所 具有藝文沙龍色彩的人文茶館 口述 = 資深員工 劉行中 撰文 = 林筑婷 攝影 = 許芳瑄
1
2
3
劉行中認為真誠地沖泡一杯茶,可以透過茶香傳遞情感。
1. 紫藤廬是個適合一個人靜靜喝茶看書的茶室。2. 也有許多國外旅客慕名而來,只為喝上一杯富含東方文化的熱茶。3. 裡頭的茶具、茶藝、茶香,皆讓來 訪的茶客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紫藤廬鄰近公館商圈,位於新生南路上,卻
個人的身心修養,因為熱愛茶文化的緣故,
環境氛圍和我們真誠準備的茶之後,得以將
是個鬧中取靜的好地方,讓人一踏進便能感
不知不覺一停留,便已是十多個年頭。平常
眉頭鬆開、露出微笑來。透過一杯溫熱的茶
到平靜舒坦。這棟日式建築的迷人之處來自
的工作除了基本餐飲服務、訓練新進同事、
湯,讓品飲之人身心得到很好的安頓,能夠
於渾厚的歷史底蘊,自 1950 年代財政部關
參與選茶試茶、採買相關器物,同時也是古
這樣與人進行心靈的交流是美好難得的。
務署署長周德偉教授的官舍時期,便是關懷
蹟茶體驗的茶藝講師之一。
時政的自由主義學者固定聚會的場所。1975
紫藤廬陪伴臺灣走過近百年歷史,醞釀著三
年以後,一些參與臺灣民主運動的黨外人
一杯清澈見底的好茶看似簡單,其實負載著
代人的回憶,這座活古蹟在清靜幽雅中見證
士、藝術家及知識份子們也紛紛在此落腳聚
相當豐富且強大的訊息,茶農透過茶葉,將
臺灣社會的變遷,用茶香紀錄寫下土地的故
集 ; 而後在 1981 年由創辦人周渝先生正式
土地的溫潤與芬香傳遞給茶客,而中國人的
事,也許有些人一輩子只來過這麼一次,但
改闢為茶館,自此便成為了臺灣第一所具有
傳統待客習俗,便是用一杯杯的熱茶分享熱
我相信當下在這個場域獲得的感受,會在每
藝文沙龍色彩的人文茶館。
情與喜悅,茶是一種媒介,可以溫柔地將每
個人的心中延續發酵。
個愛它的人連結起來。 原只將這棟老宅當成大學畢業後的短暫過 渡,來到紫藤廬工作後才逐漸發現,茶文化
這份工作常常帶給我許多的滿足。日常生活
的領域竟如此深廣,可以從日用喝茶擴及人
的壓力或許無法讓許多人真正感到快樂,有
文、歷史、藝術、思想、生活美學、乃至一
的人帶著煩惱來到這裡,但當他沉浸在整個
紫藤廬茶館 電話: 02-2363-7375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 16 巷 1 號 網站:www.wistariateahouse.com/main/modules/MySpace/index.php
這棟日式建築位於新生南路上,更顯得鬧中取靜。
感
56
57
寶藏巖
公館商圈旁的藝術聚落 珍藏城市的身世與寶藏 口述 = 教育推廣及公眾服務副理 蔡易衛 撰文 = 張翰豪 攝影 = 林佳靜
錯落建築的房舍形成寶藏巖最獨特的地景風貌。
寫
感
感知文化溫度與館所人員鍾情於分享、推廣的熱情。感覺歷史的傷痛 與繼續前行的勇氣。有感日常,對整座城市都有好感。
在臺北的大城小事 ——
我很喜歡分享,但大學畢業後,從雲林到臺
「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包含市定古蹟
北工作當業務,工作性質與個性不符合,主
寶藏巖寺,以及從此廟附近延伸出來的歷史
管著重業績成效,參雜許多現實因素在裡
聚落,此聚落興建於 1960 與 70 年代,依山
頭,不是很單純的「分享」。因此我離職後,
傍水而建:前有新店溪,後有小觀音山。這
又繼續念碩士,專攻文化資產保存,也因此
裡最多有兩百多戶居民,建築群聚在蜿蜒錯
奠下來到「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的
落在坡地上,形成臺灣特殊的聚落樣貌。
基礎。 1980 年代開始,寶藏巖面臨拆遷問題,經
寶藏巖 撫臺街洋樓 二二八紀念館 市長官邸 台北故事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
研究所期間,我參與雲林海線麥寮、臺西、
過學生與社運團體的奔走請願,1999 年,
四湖、口湖的社區營造計畫;也到「台原
龍應台擔任臺北市文化局局長,以藝術村的
亞洲偶戲博物館」跟隨荷蘭漢學家羅斌
概念,做為寶藏巖未來的營運方向發展,
(Robin Erik Ruizendaal) 推 廣 偶 戲 文
2004 年,寶藏巖正式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化,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結婚後,為了能
以聚落活化型態保存下來。不過,多數居民
更常陪伴家人,並專心致力藝術教育推廣,
皆已遷出,目前寶藏家園僅剩下 20 戶居民
我輾轉來到寶藏巖,也因此認識許多有趣的
與我們生活在一起。
藝術家朋友。
感
58
59
撫臺街洋樓
臺北城百年風華見證者 新時代的台北攝影中心 口述 = 專案經理 黃俊達 撰文 = 張翰豪 攝影 = 林佳靜
1
2
3
4
1. 蔡易衛習慣到辦公室頂樓休息,吹風、眺望新店溪。2. 寶藏巖旁有自行車道,每到假日總吸引民眾攜家帶眷來運動。3.「尖蚪」咖啡館提供好喝咖啡,也 在寶藏家園幫居民剪頭髮。4. 靜謐的村落氣氛適合藝術家醞釀創作靈感。
撫臺街洋樓與北門近在咫尺,這一區是值得深入認識的文化保存區。
2010 年 10 月,藝術村正式營運,以「聚落
家個展,或遊走在村內尋訪各角落的藝術創
我家在臺北後火車站,從小在大稻埕與北門
撫臺街洋樓屹立於臺北城內已經超過 106
共生」概念引入「寶藏家園」、「駐村計畫」
作。但這裡的空間氛圍十分獨特,所以除了
周邊成長。大學念歷史系,一直渴望能發揮
年,是臺北舊城區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民間
與「青年會所」計畫。我們邀請國內外藝術
臺灣遊客,也吸引了香港、韓國與中國遊客
所學,將專業投入社會,因緣際會之下進入
建築,也是城內少見的獨棟街屋。自 1910
村進駐寶藏巖,以這裡的歷史脈絡或是生活
前來參觀,感受這個聚落的靜謐氣息。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工作,學會接手
年完工以來,見證了日本時代至今的都市發
了經營撫臺街洋樓,我也被派駐於此,至今
展變革:它曾是經營土木、建築營造業的高
約莫三年。
石組本社,也曾轉手作為經營專賣事業的佐
觀察為靈感素材,激發出全新的藝術創作。 除了讓人們走進寶藏巖參觀,我們也帶著駐 現在臺北有許多大型文化創意園區,每天都
村藝術家往外走,到校園裡與學生互動、共
有多元的藝文活動在發生。寶藏巖與其他文
同創作;此外也舉辦兒童藝術營隊,推廣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關注面向十分廣
的《人民導報》報社。短暫作為水電行後,
創園區不同的是,這裡依然是個有居民生
藝術教育,發現小小藝術家。未來我希望在
泛,包含歷史文化資源、文化資產活化再利
被政府收為國防部警備總部軍法處的眷屬
活的聚落,因此每一檔活動的安排都要體諒
園區內設立一個寶藏巖歷史脈絡常設展,讓
用、國際文化交流等,同時學會長期研究臺
宿舍。
到居民的生活習慣;此外,有別於人來人往
更多人理解這個區域的保存得來不易,也進
北舊城區,關心北門周邊的發展,因此而進
的開放式空間,寶藏巖比較像是讓藝術家醞
一步理解這座城市的身世,而更喜歡這座
駐撫臺街洋樓。目前撫臺街洋樓專任人員有
這棟古蹟建物作為歷史見證者,吸引許多日
釀藝術能量的地方,不是以賣店商場形式經
城市。
兩位,同時負責館所內所有大小事,包含展
本人前來尋根,找回往昔記憶。曾有多位日
營,工作室會配合寶藏巖活動開放,例如春
寶藏巖
覽及營運計畫規劃、日常庶務、志工管理、
人帶著舊地圖以及父親的照片來到洋樓,按
場地租用,最重要是與周邊臺北舊城區的歷
圖索驥想尋找父親出生、生活的地方。儘管
史文化深耕與教育推廣。
隨著時空推移,街景、建物早已改變,撫臺
季或冬季工作室開放,非隨時都能進到藝術 家工作室裡頭。來訪觀眾可至展間欣賞藝術
電話:02-2364-5313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 230 巷 14 弄 2 號 網站:www.artistvillage.org/
土原商會,戰後更曾是臺籍菁英們共同創辦
感
60
61
二二八紀念館
追思二二八 撫平歷史傷痛 口述=館長 蕭明治 撰文=林筑婷 攝影=許芳瑄
1
2
3
4
1. 黃俊達負責協調場館營運大小事。2. 文化推廣教育是每一間文化場館的重點業務。3. 以北門為主題的新舊照片展覽。4. 二樓為木造建築,整體設計是仿 歐洲文藝復興風格。
藉由追思廊的戶外展示,瞭解二二八事件始末,並緬懷受難者對國家社會的 貢獻。
街洋樓仍扮演著北門周邊重要角色,團隊持
可以變成小小古蹟導覽員及攝影師,用自己
過去我在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現已改名臺北
公司。1996 年,當時臺北市長陳水扁基於
續自主研究在地歷史,協助來訪民眾得以透
的理解將珍貴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人。
市立文獻館)擔任研究員,因為擁有歷史
此建築在二二八事件中的重要地位及歷史意
相關背景及行政經驗,在 2014 年 12 月轉
義,因此選定此處為臺北二二八紀念館,並
高架引道拆除、北門重建天日之後,來到這
赴臺北二二八紀念館任職,除了實踐過去對
於 1997 年 2 月 28 日二二八事件五十週年
由於鄰近博愛路與漢口街這兩條著名的照相
一區的人潮顯著增加。今年春節過後,參觀
於二二八歷史的學術研究外,也期待能為
時正式開館。
器材街,近年撫臺街洋樓定位為臺北攝影中
撫臺街洋樓的人數增加二至三倍,提升此區
二二八受難家屬服務,以及推廣二二八事件
心,館內以攝影、影像故事作為策展重點,
的文化關注度。周邊是臺北舊城區,許多都
的歷史教育。
除了原本的古蹟愛好者,也吸引攝影愛好者
市角落都座落著文化資產,如果能將這一區
前來一探究竟。
的文化資產串連起來,讓民眾透過親身造訪
在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紀念館曾是臺灣總督
前來參觀瞭解,當然也有的是來追思和緬懷
了解臺北的歷史與文化,一定會十分精采。
府「臺北放送局」,作為廣播用途。戰後初
這些事件受難者。館內除了展示二二八事件
這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
期改為臺灣廣播公司。1947 年二二八事件
相關文獻資料外,我們也會定時舉辦人權講
北門外,還有臺北郵局、中山堂等古蹟。我
發生,廣播電臺扮演著黨政軍宣傳政令,和
座,邀請對於二二八或人權有研究的專家學
們積極舉辦北門文化生活圈的街區導覽活
仕紳、民眾報告事件處理狀況的重要場域,
者演講。
過造訪古蹟,探尋歷史軌跡與臺北記憶。
附近有許多古蹟與老店,除了幾步路之遙的
動,導覽人員將長期以來的歷史研究成果轉 化成民眾可以輕易吸收的知識與故事。此 外,我們舉辦小朋友的文化營隊,期待他們
撫臺街洋樓
外國旅客都對臺灣過去這段歷史感到好奇而
此電臺發揮關鍵的傳遞訊息角色。
電話:02-2314-8080
另外,每個月會規劃兩場二二八事件的實地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 26 號 網站:www.facebook.com/futai1910
這裡就像一個小型的博物館,大多數民眾或
1949 年國民政府撤退來臺,改為中國廣播
參訪導覽,我們會帶著民眾到臺北各個曾在
感
62
63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在麵包樹的綠蔭下 享受一抹家的悠閒 口述=資深員工 黃宏欽 撰文=林筑婷 攝影=許芳瑄
1
2
3
1. 紀念館外有咖啡館可供民眾休憩。2. 館外的公園也成了民眾親子遊樂的好地方。3. 二二八紀念公園不但擁有豐富的植物生態,也充滿動物野趣。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有約一百坪的前、後庭露天廣場與庭院造景。
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地點進行動態的歷史教
在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工作即將邁入第十年,
遇上颱風必會被橫掃地滿目瘡痍,且容易淹
育,讓民眾親身體驗或感受歷史現場,希望
這裡就像每個人的家,大家一起工作就是回
水,那時需要大量清水溝、搬石頭、整理外
他們可以瞭解更多二二八人權發展歷史。
家的感覺,因為全年無休、採排班制的關係,
觀環境的人力,這也因此讓我對這裡產生家
我們都必須對這裡的每一樣工作瞭若指掌,
的感覺,因為每一處都有著我親手呵護照料
所以彼此間也培養出深厚的默契與情感。
過的痕跡,而經過財團法人瑞興銀行文化基
過去有些展覽可能過於沈重,未來我們將 規劃一些相較活潑多元的展覽或活動,將
金會的修繕與整理後,市長官邸藝文沙龍才
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原委與省思繼續傳承下
市長官邸建立於民國 29 年,是和洋混合的
去,希望藉由對這一歷史性悲劇的深層追
日式典型住宅,結合和式空間、西洋書房與
思,重建臺灣人共同的歷史記憶。
廳室設計,在室外更有約一百坪的前、後庭
在這裡最讓我感到滿足的事情便是規劃講堂
露天廣場與庭院造景。且在此居住的每任市
課程,十年前剛從事這份工作時,當時講堂
長都會根據個人的喜好或生辰八字做些裝潢
的概念還沒有像現在如此興盛,官邸是全
上的微調,也因此讓今日的市長官邸藝文沙
臺北少數舉辦藝文相關課程的場所,所以民
龍充滿許多紀念價值。
眾的參與非常踴躍。每堂課的規劃從發想題
祈願牆上有許多民眾為二二八受難者繫上祈願話語 祈福。
目、找講師討論內容、執行,到看著每位學
臺北二二八紀念館 電話:02-2389-7228 地址: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 3 號 網站:228memorialmuseum.gov.taipei
能擁有現在美麗優雅的樣子。
剛來的前五年很辛苦,當時市長官邸已歷經
生收穫滿滿地離開這裡,過程就像生小孩一
超過一甲子歲月,環境跟外觀都非常破舊,
般,即使產出的過程會經歷陣痛期,但結果
感
64
65
台北故事館
喧囂中的寂靜 在臺北小花園裡說著城市的身世與故事 口述 = 志工 張燕雲 撰文 = 張翰豪 攝影 = 林佳靜
1
2
3
1. 室內不定期會有藝術展覽,許多民眾會前來觀賞。2. 柱子旁掛著許多大紅燈籠,更顯懷舊氛圍。3. 館內也有提供餐點與咖啡的服務,可供民眾休憩用膳。
前庭花園與英國都鐸式洋樓是台北故事館的顯著地標。
卻讓人充滿成就感。我們也會跟來此佈展的
我在臺中霧峰林家花園附近長大,所以對於
中山橋旁,更顯得幽雅寧靜,宛如臺北大城
藝術家們互動,在聊天的過程中時常會感受
老屋、古蹟十分有感情。每回踏入這些空間
的小小後花園,吸引觀光客在此打卡拍照。
到他們對於藝術的堅持,他們願意耗費一輩
彷彿走進時光隧道,總會讓我想去瞭解老房
子時間練功,將自己所看到的世界透過藝術
子所經歷過的繁華歲月。
傳達給世人,讓人深感佩服與感動。
台北故事館為仿英國都鐸式建築,入口處為 愛奧尼克式門柱。一樓是磚造二樓為半木構
基於對古蹟文化的熱情,以及喜愛接觸人
造,開門迎來撲面檜木香,有鎮靜效果。
過去一定有非常多的故事在這棟具有紀念價
群,樂於分享,我從 2011 年開始在臺北市
每一次導覽,帶領觀光客進到屋內,我會請
值的建築裡頭發生,造就現在充滿特殊文化
的文化場館擔任志工。當時還在臺灣高等法
他們先深吸一口氣,聞聞檜木香與歷史的
氣息的環境,附近居民閒暇時也會帶著狗兒
院工作,趁著週末到文化場館導覽與分享,
味道。
進來這個地方,與我們互動聊天,我時常覺
不覺得累,反而是種休息與放鬆。
得這裡就像一個媒介,可以讓來訪的民眾了 解文化生活,看見臺灣更多美好的面向。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電話:02-2396-8198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 46 號 網站:www.mayorsalon.tw
台北故事館近一年的主要觀光客來自香港、 黃宏欽工作休息時會到室外散步、沈澱心情。
2012 年轉到台北故事館當志工,一進到這
中國,其次是星馬與歐洲旅客。他們對於這
個空間,我就愛上了這裡。進入大門,迎
間迷你童話小屋座落於喧囂的臺北市區,覺
面而來的是一片悉心照料的花園,裡頭栽有
得新奇,也好奇這棟小屋的身世。
一百多種植物,每個月都有園藝老師前來維 護。搭配磚牆、水池與步道,在車水馬龍的
這棟古蹟建築由日治時代的大稻埕茶商陳朝
感
66
67
北投溫泉博物館
一扇朝北投文化敞開的窗
口述=館長 鍾兆佳 撰文.攝影=彭欣喬
1
2
3
4
1. 被蓊鬱綠林包圍的台北故事館成為臺北市的迷你後花園。2. 導覽志工張燕雲熱愛古蹟文物,也喜歡與遊客分享館所故事。3. 點字導覽讓視障朋友也能認 識台北故事館。4. 館所外的檳榔樹是從日治時期栽種至今,見證臺灣不同時期的風華。
建築充滿特色,昔日的公共浴場如今成為展示生活的博物館。
駿所建,英國都鐸式建築風格在當時為顯眼
館為半日小旅行的起點,參觀完故事館,接
北投,是一座非常特殊且凝聚的小城,當地
一個社區發動運動搶救的博物館:近百年前
標的物。1914 年完工後,他在此招待重要
續到「大龍峒保安宮」感受截然不同的歷史
居民擁有非常濃厚的公民意識,他們以身為
東亞最大的公共浴池,隨著日本人的離開而
仕紳、政要,同時也是自己與家人的度假
氣息。之後再搭捷運到淡水看夕陽、逛老街;
北投人而傲,雖然很多人都是後來才移居此
逐漸沒落,建築歷經多次轉用,最後甚至荒
會所。
最後以士林夜市美食作為完美的結尾。
地的住民。
廢成了小孩口中的鬼屋,進而被人遺忘。若 不是當地師生在鄉土教學資料搜集中發現了
陳朝駿於 1923 年過世後,這棟建築幾經易
這幾年來,志工經驗讓我獲益良多,交到許
文化和區域規劃是我的專長,在擔任北投溫
它,一次次奔走發起古蹟搶救運動,北投溫
手,曾作為前立法院院長黃國書住所;1990
多外國朋友,也讓我對於自身文化有更深入
泉博物館的館長以前,我曾經負責過西門紅
泉博物館大概也無法存在了。
年代則是「美術家聯誼中心」。為了古蹟活
理解。我期待台北故事館能作為認識這座城
樓和電影主題公園等場館的規劃,雖然同樣
化理念,陳國慈女士於 2003 年 4 月 19 日
市的起始點,帶著旅客繼續在周圍的大同區
是讓老舊、甚至殘破的建築有了新的生命,
雖然躲過了被拆除的命運,卻出現了另一個
至 2015 年 4 月 18 日認養「台北故事館」,
街頭巷尾發現更多屬於這裡的故事。
不過北投卻引發我更多的好奇且帶來更多的
難題:沒有館藏的博物館,要展出什麼呢﹖
挑戰。
幸虧北投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擁有豐富
這裡除了花園與建築,更重要的是,它乘載 著過往的歷史故事,讓後人們傳頌訴說。
2015 年五月起,「郭木生文教基金會」接 手經營,每年固定幾檔特展,吸引海內外觀 光客特地前來參觀。我很推薦朋友們以故事
的溫泉文化、那卡西和月琴等音樂資產……
台北故事館 電話:02-2586-3677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 181-1 號 網站:www.storyhouse.com.tw
首先是人的部分,你很難想像這座每年接待
於是我們決定將它打造成生活環境博物館,
55 萬人的博物館(其中有 1/4 是外國遊客),
展示北投的在地生活,按照四季推出賞花、
其實只有三名正式員工!其他靠的全是當地
納涼、月琴文化和溫泉活動(現在推行的
志工的熱心投入。事實上,這也是全臺第
活動就是我們未來的館藏),藉此不斷強化
68
69
1
2
3
1. 導覽也是館長的日常工作之一。2 過去的榻榻米大廳,今日依舊為市民提供一處休憩的空間。.3. 隨著戶外光線轉折,大浴池的一天上演著不同的風景。
北投的意象。有別於傳統博物館將知識匯整
寫
後,灌輸於參訪者的菁英式型態,這可是非
動
常先進的觀念!
由於北投博物館的營運必須借助社區的力
此在館長必須插手的五花八門工作(從修馬 桶等庶務、到導覽和排解館中突發狀況)中, 最主要還是扮演居民、政府官員、藝術家等 各對象間的溝通橋樑,從中做出良好的解 讀,讓彼此能相互了解。 鋪著小圓石和磁磚的小浴池,滿載濃濃的歷史痕跡。
北投溫泉博物館見證當地發展,它不只是博 物館,更是北投的文化集散地。未來,希望 能帶入更多新元素,讓它保留傳統的同時, 也能展現出不一樣的面貌。
北投溫泉博物館 電話:02-2893-9981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 2 號 網站:hotspringmuseum.taipei
跨越臺北文化界線 ——
量,包括社區資源的參與和志工的幫忙,因
「動」象徵朝氣與活力,也暗示藝術的無限制與大無畏精神。更是疆 界的跨越,從傳統到當代,從音樂到舞蹈,激昂碰撞,磨擦出意想不 到的火花。
松山文創園區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臺北當代藝術館 永安藝文館—表演 36 房 芝山文化生態園區 台北偶戲館
動
69
70
松山文創園區
走過八十年歲月的老菸廠 孕育城市創意能量 口述=執行總監 周琍敏 撰文=林筑婷 攝影=許芳瑄
1
2
3
總監平時會於松菸小賣所咖啡廳工作、看書,沈澱思緒。
1. 充滿異國風情的巴洛克花園,綠蔭蔥鬱休憩空間自成一格 2. 過去菸廠提供澡堂供員工盥洗,告示牌成為現今咖啡廳獨特的一角。3. 將過去遺留下來的門 廢物利用,製作成展覽櫃使用。
動休憩的場地。
碰撞激盪出更多創意的能量。
搬離,原本的工廠變得空蕩,2011 年臺北
營運至今,除了辦過許多來自世界各地專業
也許因為看著園區從一開始的空蕩菸廠,慢
市文化基金會接手管理松山文創園區後,我
藝術家的展覽,我們也會特別保留展演空間
慢蛻變成現在的原創基地,總覺得這裡像自
便一路看著這裡從無到有,長成現在豐富的
給臺灣設計、藝術相關科系的學生使用,
己的家,每樣工作都建構成我們每一天的生
樣貌。
因為不論再好的創作,都需要一些運氣才能
活,在這裡的工作舉凡策劃展覽、活動,甚
有被看見的機會,所以我們刻意創造一個平
至到廁所清潔、庭園花草等瑣碎小事,都像
起初還在規劃階段時,我們就已對這個文創
臺,希望不管國內外的專業人士前來參展、
對待自己家一樣地呵護照料著,工作疲倦時
園區充滿許多想像,於是將這個地方的角色
看展的同時,也能看見臺灣學生的作品,藉
便會到外面巴洛克式的花園散步沈澱,能在
定位為「臺北市的原創基地」,期盼能為
此培育更多臺灣相關人才。
這樣的環境裡工作是件幸福的事情。
松山文創園區開園至今將滿五年,1998 年 松山菸廠遷併臺北菸廠後,許多硬體設備
這座古蹟建築注入更多創新的能量。也因此 我們極力保存、修復建築本體,保留許多過
原創需要經過一連串的實驗,如同我們在活
去菸廠的老物件,讓民眾能夠一起踏入過去
化古蹟與匯集創作能量的過程中,也經歷了
菸廠廠員於此工作生活的那個年代。除此之
許多試驗與嘗試,因為我們最終想帶給這座
外,我們也努力復育園區的生態環境,細心
城市的,除了保留過去在這裡發生過的美好
呵護每一株花草,希望這裡也能成為大家運
之外,也希望在歷史與創新之間達到平衡,
松菸小賣所主要扶植臺灣文創品牌,成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 通平臺。
松山文創園區 電話:02-2765-1388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 網站:www.songshanculturalpark.taipei
動
71
72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火吻過後的玫瑰 奮力舞動臺灣故事 口述=資深舞者及編舞家 詹天甄 撰文=林筑婷 攝影=許芳瑄
1
2
3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座落於中山北路巷弄裡,更顯得鬧中取靜。
1. 舞鞋上的痕跡都是曾經為土地奮力跳耀的證明。2. 這裡展示許多蔡老師過去的足跡與紀錄。3.「牢獄與玫瑰」是蔡老師的作品之一,跳出自己曲折的人生 故事。
進入蔡瑞月老師的舞蹈教室已將近 25 年,
臺灣舞蹈先驅一生創作的文化地標,沒想到
為了用現代舞演繹臺灣重要典範人物的故
我們的家可以越來越壯大,讓這些臺灣故事
跟著這個地方一起經歷許多變化,淬煉出彼
1999 年在被指定為市定古蹟後的兩天便遭
事,我們必須大量閱讀相關文獻,於是在追
可以一代接著一代繼續流傳下去。
此最輝煌的樣貌。
人縱火,我們無從得知真相,只能從困境中
根溯源下逐漸定義自己與土地的連結,找回
找到往前的動力。
對自我的認同,以前的教育禁止人們說臺 語,甚至要假裝不會講,很長一段時間我始
位於中山北路巷弄裡,枝繁葉茂的環境讓這 裡少了都市的急促感,且鄰近的當代藝術
有時好像都還能在這空間裡看見蔡老師幫我
終在釐清自己來自哪裡,又該以什麼身份生
館、美術館使這裡的文化氛圍充滿許多想
們排舞的樣子,她不僅是舞蹈上的前輩,更
活在這塊土地上,這是段痛苦的過程,因為
像,也因為在藝術相關領域工作的緣故,我
讓我知道許多歷史上被撕掉的那一頁。蔡老
當一個人的根源被剷除,即使身處享受的環
從不認為自己是位員工,過去在這裡所創造
師曾因白色恐怖入獄三年,被迫與丈夫雷石
境裡仍無法感到踏實。
的靈感與積累的回憶都成了部分的自己,就
榆分離四十餘年,她仍一心只想繼續散播舞
像家一樣,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前來親近它。
蹈種子,用現代舞訴說臺灣土地與自己的故
我曾因為過去的教育而對這裡產生懷疑與隔
事。我想這棟建築之所以珍貴,並不在於它
閡,但是慶幸藝術讓我學會叛逆,學會用柔
舞蹈社能夠保留至今,不只是身為這裡一
是座浴火重生的古蹟,而是因為這裡是臺灣
軟的方式為歷史上不公不義的事情發聲,
份子的堅持,也是臺灣的驕傲。1994 年政
戒嚴時期與國外藝術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而這裡也越來越像一個基地,吸引來自不同
府為建立捷運系統欲拆除這裡,當時我們發
乘載著蔡老師五十幾年的汗水與堅持。
領域的人在這裡聚集、分享對社會議題的觀
起「1994 台北藝術運動」,希望能夠保存
察,激盪著每個人對社會的感受與期盼,讓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主要演出、訴說臺灣故事。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電話:02-2523-7547、 02-2560-5724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正北路二段 48 巷 10 號 網站:sites.google.com/a/dance.org.tw/rose/
動
73
74
臺北當代藝術館
當代藝術不設限 藝術在社區遍地開花 口述 = 專員 王瑋婷 撰文 = 張翰豪 攝影 = 林佳靜 圖片提供 = 臺北當代藝術館
1
2
3
4
王瑋婷喜愛在當代館的工作,也對周邊環境有仔細觀察。
1. 當代藝術館是第一所古蹟活化再利用的美術館 2.「街大歡囍」藝術進入社區,整個城市都是藝術發生地。3. 兒童語音導覽搭配學習單,以引導方式讓小 朋友進入當代藝術世界。4. 兒童推廣是當代館的主要任務之一。
進入當代館工作已經三年了,我至今還記得
兒童的學習世界是一片沃土,近年來當代館
感,在這棟古蹟裡工作也是很棒的體驗。有
第一天報到拿到工作證的心情,當時很開
很積極打下藝術推廣的地基。發起兒童語音
別於其他美術館,臺北當代藝術館是第一所
心,因為喜歡藝術,自己也創作油畫,到這
導覽服務,導覽內容與大人聽的內容截然不
古蹟活化再利用的美術館,它的前身是日治
進入當代館工作之前,我以為這一區只有百
裡工作真是夢想成真。
同。大人喜歡聽抽象理念,或是創作工法,
時代的「建成小學校」,因此這裡每一間小
貨公司與咖啡館,但其實這裡是文化相當多
但是小朋友卻愛聽每一件藝術品背後的小故
小的展廳都是以前的教室,而最大的展場則
元的生活街區,除了有人潮多、節奏快速的
學生時代曾經是當代館的駐校代表,協助館
事。我們花了很多心力在製作內容,很開心
是過去的大禮堂。此外,我們跟「建成國中」
捷運中山站周邊,赤峰街則是藏著許多有個
所在校園內推廣的活動。進來工作後,我的
反應很熱烈,有許多大朋友會特地租借兒童
共構結合,也是全世界罕見美術館與學校使
性的工作室與咖啡館,也有老式理髮廳與前
主要業務是撰寫導覽手冊,因此有一種使
語音導覽,從不同觀點去理解藝術。
用共同建物的先例。
衛美容沙龍比鄰而居,這些畫面衝突是中山
命,想要將好的作品以及每一檔好的展覽推
大同區的獨有地景,也是最親民的當代藝術 此外,我們也辦理工作坊,利用學習盒以及
藝術展覽不侷限於館內,我們很積極與在
親子觀察單,以引導式問答讓小朋友學習思
地生活圈連結,激盪不同火花。當代館自
先前當過半年的國中美術老師,這段經驗很
考,腦力激盪的過程也激發他們對藝術的興
2009 年起著手策劃藝術進入社區活動,尤
寶貴,它成為我進入當代館後致力推廣兒童
趣,進而讓他們愛上美術館,會想要常常前
其是每年中秋節前後固定舉辦的「街大歡
藝術教育的養分,我了解國中生的心理轉
來參觀。
囍」社區合作藝術展,已經成為鄰里居民共
薦給大家。
變,以及該用哪種方式與他們溝通,給他們 一把鑰匙,打開通往當代藝術的大門。
創意能量。
同期盼的大活動,同時吸引許多藝術愛好者 我很喜歡這份工作,除了它所帶來的成就
前來,大家一起玩藝術,激發街區生活圈的
表現。
臺北當代藝術館 電話:02-2552-3721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 39 號 網站:www.mocataipei.org.tw
動
75
76
永安藝文館—表演 36 房
在文山區生根 為藝術澆灌養分 在國際開枝散葉 口述 = 優人表演藝術班主任 陳麗娟 表演 36 房營業推廣主任 鄭元慈 撰文 = 張翰豪 攝影 = 悅新
1
2
3
4
表演 36 房以文山區為藝術養成基地,培養臺灣藝文軟實力。
1. 經過三年扎實訓練,景優班學生畢業後擁有自編自導自演的能力。2. 鄭元慈聊起學生們的蛻變,深感驕傲與喜悅。3.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裡是 孕育一流表演人物的搖籃。4. 十年有成,陳麗娟期待下一個十年能將優人教育系統與理念傳遞給更多人。
日本能劇大師世阿彌稱青少年演員為「時分
「優人神鼓」深受國際藝壇推崇,但它是從
心性。
等推廣活動。
之花」,每個孩子都有難以估量的發展能量。
文山區在地所生長茁壯的團體。創辦人劉若
隨著訓練養成,他們奮力開展,從肢體與心
瑀希望推廣並傳承生命藝術教育,因此與景
景優班有一門很特別的課程是「雲腳」,這
「永安藝文館—表演 36 房」替臺灣培植軟
靈,開出一片美麗花海。這就是「表演 36
文高中合作開辦優人表演藝術班(景優班)。
是我們送給孩子的成年禮。每日徒步行走
實力,我們以自身場館作為文化養成基地,
房」的使命與自我期許,我們努力讓文化扎
它們並非單一的藝術科班,學生必須於早上
20 公里,五天共 100 公里的身心靈鍛鍊,
從景優班的獨特教學系統,到社區活動的參
根,也讓它開枝散葉。
在景文修習國英數等一般學科,下午則到
讓心沈澱,用腳跟土地產生最親密的連結,
與,我們凝聚文化力量進而實現社區營造精
表演 36 房彈琴、打鼓、習武術、練聲樂,
透過長時間與長距離的行走,思緒能夠沈
神。社區文化力量的集結需要時間累積,我
「永安藝文館—表演 36 房」現址原為零售
每個環節皆精實要求,不馬虎,目的希望學
澱,不再胡思亂想,反而能聽到內心最清明
們在這路上慢慢前行,幸運的是,同行的人
市場預定地,但文山區居民提出擴建市場的
生們不被單一領域所囿限,而能朝向跨領域
的聲音。
愈來愈多。
構想,連署陳情希望在文山區建造屬於在地
發展。 除了自我成長,學生也參與社區事務,與文
社區的藝文基地,因此於民國 92 年催生出 「永安藝文館」,三年後「優人神鼓」承接
「優人神鼓」透過表演開發、探索表演者的
山區各表演團體交流。「文山藝術季」是每
管理此場館。至今,「永安藝文館—表演 36
內在能力,這也成為景優班的核心教育理
年秋天的重頭戲,超過四十場以上的活動,
房」成為文山區藝文基地,並以自身場館為
念。我們不只希望孩子能成為全方位的藝術
觀眾與表演者熱烈互動,是文山區最重要的
圓心,將文化教育版圖推展至全臺灣,甚至
表演者,更期待他們能透過表演與學習,不
藝術嘉年華;此外,我們也免費提供場地給
是國際舞臺。
停地關照內心,能夠認識自己且掌握自己的
在地的藝文團體辦展覽、講座,或是工作坊
永安藝文館-表演 36 房 電話:02-2586-3677 地址:臺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二段 156-1 號 網站:www.storyhouse.com.tw
動
77
78
芝山文化生態園區
六千年前落腳臺北的一顆綠色小行星
口述 = 園長 李明晃 撰文 ‧ 攝影 = 謝繕聯
1
2
3
辦公室旁的溫室玻璃屋,內部有一套著魚菜共生系統。
1. 二樓挑高窄小的窗戶是為過去防禦所設計。2. 野放後又回來覓食的臺灣藍鵲。3.「考古探坑」結合芝山岩的歷史與生態資源,讓小朋友真實地體驗考古學 家如何靠著化石拼湊出千百年前的生活樣貌。
一切要從十一年前說起,我和臺北市野鳥學
的保護,免於被開發破壞,豐富的自然生態
「考古探坑」活動,首先帶領小朋友到「考
飛翔,然而可能因為這裡太舒適了,所以也
會參與了「芝山文化生態綠園」的規劃,接
也得以保存,走到山頂,可以看到許多海底
古探坑展示館」看當年挖掘出圓山文化時期
常可見到野放的鳥兒回來覓食,牠們看到人
下了保育這座小山的任務,將這片原先封閉
的化石、活生生的濱海植物,見證著芝山岩
遺骸與器物的探坑,接著到另一區體驗模擬
們經過不但不會逃跑,反而還歪著頭打量
的軍事要地與特種武器彈藥庫打造為「現地
幾千多年的地質演進。
考古,讓小朋友透過挖掘出的道具、相對位
呢!下次來到「芝山文化生態綠園」,也歡
置,學習考古學家如何建構出古代環境與人
迎輕聲細語和可愛的鳥朋友們打聲招呼呦!
展示的生態博物館」。 人說「士子如林」,長年的文化薰陶培養出
類生活的樣貌,更進一步結合環境議題,引
許多朋友來參觀都很羨慕我們有這麼多古樹
士林悠然的生活氛圍,附近的居民深深愛護
導小朋友思考千百年後,我們將留下什麼訊
相伴,夏天在樹下乘涼吹風好不愜意,芝山
著腳下土地,在都更議題沸沸揚揚之際,堅
息給後代呢?
岩就像是臺北市的氣孔,而我們幸運的能
決不讓怪手破壞臺北難得的綠地生態,他們
在此工作生活,真實感受自然萬物的蓬勃
也是我們最佳的後援會,假日時爸爸媽媽帶
閒暇時我最喜歡到「得得之家」探望我的鳥
脈動。
著小朋友參加我們的活動,一旁協助的志工
朋友們,或到入口的「水生池」觀察生態,
可能就是他們的爺爺奶奶或鄰居呢!
那一大片水生池在我們剛來的時候被丟了 工作之餘,明晃處長就會到得得之家探望他的鳥朋友們。
五六千年前臺北還是湖的時代,芝山岩是一
許多廢油槽,還好在協會與志工朋友的協助
座湖中島,當時先人們的生活遺跡也都完整
芝山岩宛如一顆「活化石」,結合芝山岩人
下,現在已漸漸恢復生機。「得得之家」是
的保留在此,這些歷史痕跡不僅記錄了芝山
文與生態交織的特色,我們希望打讓民眾更
臺北地區的傷鳥救護站,希望成為受傷的鳥
岩的文化背景,也讓它受到文資法及古蹟法
真實體驗生活與自然間的緊密相連,例如
兒康復的休息站,幫助他們再次回到天空中
芝山文化生態園區 電話:02-8866-6258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雨聲街 120 號 網站:www.zcegarden.org.tw/
動
79
80
台北偶戲館
在第一場春雨的午後 刻畫一齣戲偶人生 口述=館長 阮家貞 撰文=林筑婷 攝影=許芳瑄
1
2
3
台北偶戲館一樓為半開放空間,常有各類活動在此舉辦。
1. 館內展示相關戲劇腳本。2. 臺灣有許多國寶級戲偶雕刻師,精湛技藝賦予人偶新的生命。3. 許多弦絲偶連手的關節都製作得非常精細。
原先在臺中擔任幼教老師快二十年歲月,為
偶頭雕刻師對於布袋戲團隊而言,不只是單
工藝失傳,至今仍對偶戲文化的推廣不遺餘
了找尋更多人生的可能,毅然決然來到臺
純偶頭供應者的角色扮演,同時也扮演著維
力,到處努力上課只為布袋戲的傳承紮根。
北,從熟悉的教育界跨行到文化圈,便這樣
繫布袋戲團運作順暢與否的重要關鍵。目
在一次轉職的機緣下,一腳踏入偶戲的奇幻
前臺灣製作戲偶的工藝師大多聚集於彰化、
有時看著前來參觀的小朋友我都會在心裡擔
炫麗世界裡。
屏東地區,他們會在春天下過第一場春雨的
憂著,十幾二十年後,他們會如何向別人介
午後雕刻偶頭,因為此時的木頭最為濕潤,
紹臺北這座城市?會不會只記得 101 大樓?
擔任偶戲館館長後開始大量接觸相關資訊,
才能製作出最珍貴漂亮且富有靈魂的布袋
會不會忘記臺北曾經走過用偶戲演繹城市
學會從布袋戲南北風格的不同,觀察臺灣的
戲偶。
樣貌的過程?該如何讓偶戲文化世代相傳下 去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時代快速的改
社會變遷,也知道如何從偶的細節裡解讀隱 藏訊息,例如布袋戲偶的手如果是握著,他
進來這裡五年的時間,除了體會到偶戲深層
變,或許無法讓我們一直墨守成規,但根深
便是武將,反之,若手是張開的,則是文將,
的美,也在許多工藝師、操偶師身上看見守
蒂固的文化精神是不會改變的,期待未來透
而每個階段的偶戲容貌與操作,也都代表著
護文化的堅持,他們這輩子可能就只為了做
過更多科技動畫的結合,讓不同元素碰撞出
不同時代的政治意識型態與庶民生活樣貌,
好演戲這件事情,一個馬步、一個跑步打鬥
不一樣的火花,將傳統的技藝繼續一代一代
這正是令我深感著迷的地方,每個戲偶都是
的動作,都必須耗費很長的時間練習才能有
傳遞下去。
人類小劇場的縮影,它們在戲臺上陪著每個
台上一分鐘的完美。以館內的陳錫煌老師為
人走過許多風華歲月。
例,今年已經 86 歲的他,因為擔心布袋戲
中國皮影戲大多演出庶民生活,印尼皮影戲則演出 神話故事。
台北偶戲館 電話:02-2528-9553 地址:臺北市松山區民大道五段 99 號 網站:www.pact.org.tw
83
揚曦藝文空間
非常廟藝文空間 VT Artsalon
非常廟藝文空間為國內第一個結合當代藝 術、表演、設計等複合式的藝術沙龍,不僅 是愛好藝文的消費者的新去處,更成為國際 藝術家、策展人、館長、藝評等藝文人士來 臺必定參訪之文化櫥窗。
揚曦藝文空間位於大稻埕,老闆保留原本老 屋的格局架構,將外觀修繕翻新,分為前區 展覽空間、2F 展覽空間、後區咖啡廳、戶 外花園。這間以版畫藝術為主的藝文中心, 巧妙的結合 30 年代繁華的大稻埕,新與舊 的融合,希望能提供新創意給不同領域的 朋友。
電話:02-2597-2525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 56 巷 17 號 網站:www.vtartsalon.com
電話:02-2550-2808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294 號 網站:www.facebook.com/yangxiart/
中山
大同
Art Alley Cafè
# 臺北我愛你 用聽說讀寫的方式跟城市告白,謝謝臺北送給我 們的感動故事。
大同
行冊
藝風巷
串聯館所資訊
藝風巷為一個複合式空間,融合了咖啡廳、 藝術展、空間出租,但所有的模式都是為了 讓客人在踏入門內的那一刻,可以與不同的 人一起參與一件事情,讓不同領域的藝術, 可以在此相見交流。咖啡只是一個催化劑, 創造這個輕鬆的氛圍,此刻大家可以一起品 咖啡、賞藝術。
行冊鄰近永樂市場、迪化街歷史街區,座落 於昔日蔣渭水先生所開辦的大安醫院原址, 同時也是日據時代台灣民報總發行處原址。 經過行冊團隊設計翻修活化,希望能在文化 悠久的大稻埕與世界接軌。
電話:02-2599-4502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 90 巷 2 號 1F 網站:www.artalley.cafe/
電話:02-2558-0915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33 號 網站:walkingbook.tw
大同
84
85
民藝埕
迪化街一家傳承三代的金紙與燈籠老店,近 幾年來在燈籠花樣上積極創新,做出許多改 良,不但融合臺灣特色的花布與圖樣,也利 用當代的流行元素替燈籠注入新的生命。
位於迪化街入口的百年古蹟洋樓「屈臣氏大 藥房」,「小藝埕」即為「大稻埕上賣小藝」 之意。
迪化街霞海城隍廟旁,為一棟百年的三進式 街屋,以民藝精神為主題。
電話:02-2556-8909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 79-1 號 網站:www.taipeipuppet.com
電話:02-2557-8856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298 號 網站:www.dipper.myweb.hinet.net/ch9/9-10.htm
電話:02-2552-1338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34 號 32 巷 1 號 網站:www.facebook.com/artyard1/
電話:02-2552-1367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67 號 網站:www.facebook.com/artyard67/
大同
大同
大同
除了大稻埕之外,迪化街二段也是從平埔族 時期即自然生成的老路,從來往部落交通的 社路到為支援大稻埕和後來大台北發展的移 民聚落。大橋工舍是從 2014 年開始進駐到 大橋社區的社區再生工作室,協助北大同大 橋町一帶社區形塑都市再生的發展願景。
電話:02-2557-5333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156 號 網站:www.chen-wey.com.tw/
電話:02-2585-2598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三段 104 巷 7-1 號 網站:www.studiours.wixsite.com/daqiaosummer
學藝埕
1851 年林藍田由基隆移居大稻埕,與族人 在此建立三間閩南式街屋,是大稻埕最早的 商店及建築,近期,林五湖故居第一進開設 茶行:臻味茶苑。
大同
大同
眾藝埕
大橋工舍工作室
臻味茶苑
大同
小藝埕
老綿成燈籠店
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 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位於大稻埕古城,館方 除不定期策劃各項偶戲展覽,使來訪群眾拓 寬視野外,也開設傳統偶戲相關的推廣課 程,目的在於傳承傳統偶戲文化、提昇臺灣 偶戲藝術水平、促進民眾對傳統偶戲藝術的 認識、成為培養臺灣偶戲人才的中心。
以大眾及群眾之「眾」為主題,包含了「民 眾工藝」、「本土在地」、「復古風華」、 「當代設計」、「生活滋味」、「美學教育」 等六面向。
以工藝以及美學教育為主題之街屋,不定期 舉辦展覽、課程。
電話:02-2552-8167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167 號 網站:www.facebook.com/artyard167/
電話:02-2556-1120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民樂街 22 號 網站:www.facebook.com/artyard2022/
大同
大同
86
87
電話:02-2556-9101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21 號 8、9 樓 網站:www.facebook.com/dadaochen2011/
電話:02-2558-5665 地址:臺北市迪化街一段 46 巷 18 弄 4 號 網站:www.madl-artspace.com
大同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以「人文、生態、教育、 科技、產業、農家樂」等主題作為六大軸心, 讓市民能夠體驗愉快的鄉村之旅並勾起都會 客家人濃濃鄉情的回憶。而跨堤平台設施更 聯結鄰近的河濱公園,打造出兼具親水及客 庄性質之市民公園。
海邊的卡夫卡是一間充滿音樂藝文氣息的咖 啡館,以村上春樹的同名著作為名,是一 間以音樂為主題的餐廳,有著濃濃的文藝氣 息,偶爾舉辦以小型演唱會為主的各種藝文 活動。
電話:02-2369-1198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 2 號 網站:www.thcp.org.tw
電話:02-2364-1996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 244 巷 2 號 2 樓 網站:www.facebook.com/kafka.republic
中正
中正 華山
由微型展覽空間所構成的文創空間,開放自 由預約租賃,不限開展對象身份,不限展 覽媒介題材,不限內容表現方式,是間可以 讓創作者自行發揮盡情發表新型文創展覽 空間。
齊東詩舍建築為「和洋折衷」風格。由文 化部在 2009 年委請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修繕 後,將此素雅的建築命名為「齊東詩舍」, 成為文學地景新亮點,並委請國立臺灣文學 館進行經營管理。同時推動「詩的復興」計 畫,作為詩的復興基地,發展創作交流、展 示教育以及文學研究等工作。
中山堂過去經常為政府接待外國貴賓,並在 此舉行國宴,此外中美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及 總統、副總統就職大典也都在此舉行,由於 這些珍貴歷史突顯了中山堂的特殊地位,嗣 經內政部於民國 81 年將中山堂列為國家二 級古蹟。
電話:02-2559-8172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 41 巷 17 號 1 樓 網站:www.littlemoca.com/
電話:02-2327-9657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 25、27 號 網站:www.poeticleap.moc.gov.tw/
電話:02-2381-3137 #102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 98 號 網站:www.w2.csh.taipei.gov.tw/03history.asp
中正
中正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914
臺北市中山堂
齊東詩舍
微當代文創 Little MOCA
大同
大同
海邊的卡夫卡
提供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場域給年輕藝術 家及創作者來實踐他們天馬行空的創意。主 要展出攝影、平面繪畫、裝置藝術、影像創 作、戲劇演出與座談活動等,希望能藉由不 同型態的藝術活動,融合社區文化,進而產 生新的生活美學觀點。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文化空間 madL
大稻埕戲苑 演出、推廣、保存傳統戲曲為宗旨,九樓劇 場辦理各項傳統戲曲演出,八樓曲藝場則規 劃常態性布袋戲、南管、說唱節目、一樓廣 場安排「遊於戲」藝文活動。春、秋兩季開 設文化藝術研習班辦理戲曲、茶藝、布藝等 課程及演出等業務,藉由有計畫的傳承傳統 戲曲,培育青年人才。
前身為「臺北酒廠」,為臺北市市定古蹟。 在 1999 年後,成為提供給藝文界、非營利 團體及個人使用的藝術展覽、音樂表演等文 化活動場地。園區內也有多間餐廳、店舖、 藝廊等商業設施。是一個饒富產業、生活記 憶的空間,一個創意體現、生活美學的場 域,一個想法與設計的跨領域對話平台。 電話:02-2358-1914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 1 號 網站:www.huashan1914.com/index.php
中正
88
89
電話:02-2321-3539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林森北路 9 巷 16 號 網站:www.putiansheng.org/
文山公民會館
春豬工作室 位於文山區行政中心正對面,毗鄰木柵國 小,東臨景美溪,內外空間上區分為服務 台、演講廳、戶外廣場、戶外多元廣場等, 可作為教學、公共藝術、大樹教室及多元展 示空間,同時擔負發展本區地方人文史蹟、 產業特色及凝聚社區居民意識的任務。
隱身在菜市場和民宅巷弄內,藉由發掘、培 育、並輔助藝術家,希望推動藝術家與這片 土地上的人們共同連結岀無數次深刻的互動 與感動。
電話:02-2782-1147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 130 號 網站:www.mh.sinica.edu.tw/koteki/
電話:02-2363-8244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 56 巷 7 號 2F 網站:www.fembooks.com.tw/
電話:02-2363-7768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 77 巷 7 號 網站:www.facebook.com/deardeer2012/
大安
位於市區中靜謐的溫暖空間,是斑馬老師夫 妻共同經營的創作空間,在日本學習皮件相 關課程的他們,擁有日式風格的嚴謹低調, 對於教學與創作的堅持,堅持職人創作, 專業教學,讓工作室的氣氛輕鬆卻也不失 創意。 【春豬潮州 1 號店】 電話:02-2321-6931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潮州 街 15 號 1 樓
電話:02-2234-6686 地址:臺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三段 189 號
文山
女書店成立於 1994 年 4 月 17 日,是華文 地區第一家女性主義專業書店。由一群婦女 運動工作者、關心性別平等議題的女人男人 們共同催生而成,希望提供一個看見女性書 寫、聆聽女性聲音、交流女性經驗的自在 空間。
大安
大安
【春豬華山 2 號店】 電話:02-3343-5071 地址:紅磚區 7-2 杭州北 路和北平東路口
網站:www.facebook.com/haruistudio/
大安
殷海光故居
南港
胡適紀念館是緬懷紀念胡適的天地,保存了 最完整的胡適晚年遺物,凡仰慕懷念胡適或 有所興趣的朋友,這裡是必到參訪的園地, 由三大部分構成:一為台北南港胡適故居、 二為陳列室、三為胡適墓園與胡適公園。
古道具
中正
小路上。藝文空間
女書店
胡適紀念館
蒲添生故居 原為一座超過八十年歷史的日式木造建築, 蒲添生後代為紀念他對藝術奉獻之成就,特 別將其住所及工作室整建規劃而成。故居現 分為戶外雕塑展示區、作品陳列廳、藝術走 廊、紀念工作室和文物展示室等空間,現對 外開放,以引導性教育的參觀路線,提供市 民一個欣賞藝術的空間。
店主人是個音樂家,喜歡老件古董,喜歡到 日本蒐集各種富有歷史感的生活器具,一件 一件的累積,想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寶物。 即使時間過去,仍能透過觸摸物件的瞬間感 受到時代的溫度,古道具店就是充滿這樣溫 度的地方,在這裡仍能聽見時代的聲音。
殷海光 1949 年從中國大陸遷居來台,一方 面在台北帝國大學 ( 現台灣大學 ) 哲學系授 課,另一方面為《自由中國》撰寫政論文章, 秉持「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以文 筆對抗言論思想禁制,勇於對抗威權、批評 時政,是中國自由主義重要傳承人物,對台 灣後來的民主政治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電話:02-8732-5321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嘉興街 346 號 網站:www.facebook.com/AntiqueDelicate/
電話:02-2364-5310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溫州街 18 巷 16 弄 1 之 1 號 網站:www.yin.org.tw/
大安
90
91
放放堂 funfuntown
老屋新生將在地荒廢閒置的傳統建築整修 後,開放成社區的創意生活空間。民國 102 年開放以來,籌劃巷弄生活戲劇節、兒童故 事繪本戲劇營、社區音樂會及路跑等活動; 希望為村落願景注入街坊活力。
全國第一座以原住民為主體的文化藝術及教 育研習中心,主要是傳承都市原住民文化、 語 言、 歷 史、 藝 術 之 要 所。 任 務 目 標 為 展 現原住民藝術文化之優勢,提昇文化能見 度。建構都市原住民生活網絡,提昇族群競 爭力。
位於民生社區富錦街上的放放堂,擺飾許多 國內外設計師作品,傳統工匠的工藝結晶, 以及一些令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物,皆是店 主人從世界各地搜索而來的類古董舊玩意, 其中也包括許多精細典雅的新設計。
電話:02-2894-2272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大業路 166 號 11 樓 網站:www.hong-gah.org.tw/
電話:0972-857-362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四段 583 巷 11 弄 19 號 網站:www.facebook.com/MOUNTRAVEL19/home
電話:02-2898-6500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 3-1 號 網站:www.ketagalan.gov.taipei
電話:02-2766-5916 地址:臺北市松山區富錦街 359 巷 1 弄 2 號 網站:www.funfuntown.com/
北投
北投
北投
北投
不只是圖書館
電話:02-2897-2647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 6 號
松山
Cafe Showroom
北投文物館
北投梅庭 建於 1930 年代末期,曾是于右任的避暑別 館,入口處「梅庭」題字即為于右任先生手 書。館內也展示其不同時期的書法作品,讓 參觀的民眾欣賞「一代草聖」于右任所創作 的書法作品。
北投
凱達格蘭文化館
關渡山行文創
鳳甲美術館 成立於 1999 年,希望藉由美術館,以展示、 座談、導讀等方式,為社區學生、社團及民 眾提供溫馨優雅的藝術欣賞環境,播撒藝術 的種子。 美術館開館至今已逾十四年,在 2003 年時 正式掛牌成為文化部地方文化館的一員,也 數次獲得文馨獎及臺北文化獎的肯定。
北投文物館的古蹟建築修復及再利用、在地 文化保存、文化資產推廣、及創新科技獎勵 等是本會努力的方向。近年政府及社會各界 逐漸重視台灣在地文化保存,北投文物館將 秉持任重道遠的使命,繼續在文化資產維護 及創新再利用上耕耘。
位處於富錦街綠茵旁,cafe showroom 以藝 術展為主軸,是一個有著咖啡、茶、甜點、 一杯紅酒,以及認為人生一切美好事物的都 應該被收藏起來的空間。
不只是圖書館是國內最專業的設計資訊中 心,由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所營運,提供設計 書籍、雜誌閱覽、主題展覽、講座活動主辦 等,以服務喜愛設計的朋友。目前館藏有大 量國內外設計相關圖書、 設計雜誌,另外 並擁有國內各類設計輔導、市場研究、學術 論文、產品實例等豐富的成果報告。
電話:02-2891-2318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幽雅路 32 號 網站:www.beitoumuseum.org.tw/
電話:02-2760-1155 地址:臺北市松山區富錦街 462 號 網站:cafeshowroom.tumblr.com/
電話:02-2745-8199 #322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 2F ( 松山文創園區製菸工廠北側 2 樓 ) 網站:http://www.boco.com.tw/notjust
松山
信義
92
93
手冊所列之各博物館、藝文館及民營藝文單位相關活動如內文頁面所示,進一步參觀、報名資訊請電洽各單位或 官網確認,主辦單位保留活動方式、修改辦法之權利。 即日起 ~10/02
草山行館 _ 東西圖像融合 - 劉浦沂水墨創作展
10/07
紀州庵新館 _【我們的文學夢】系列講座 - 蔡珠兒
即日起 ~10/02
台北偶戲館 _《偶藝不凡》布袋戲電影幕後製作特展
10/7
海邊的卡夫卡 _ 張涵真 Hannah Chang 表演
即日起 ~10/09
牯嶺街小劇場 _《三馬達電動床》馬維元個展
10/07
中山堂中正廳_【TSO】瓦格獻禮 5 -尼爾森第三.展心
即日起 ~10/09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_ 鄭先喻個展 - 1ed6318fc5481dda3deddfa83723c0fa5041ef03
10/07 ∼ 09
中山堂中正廳_ 2016 臺北藝術節《中性》
即日起 ~10/09
紫藤廬茶館 _【行者如山】東由仁波切影像紀錄 / 張詠捷攝影展
10/8
大稻埕戲苑 _《千年之愛─仙凡情緣》
即日起 ~10/09
台北國際藝術村 _2016 台北雙年展 “當下檔案.未來系譜:雙年展新語” 黛倫.阿巴斯
10/8
大稻埕戲苑 _【掌中戲】幸運草偶劇團《魚兒不見了》
即日起 ~10/15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_ 彥十蒔繪 • 若宮隆志藝展 - 當代日本漆藝術
10/08
中山堂中正廳_夢中的臺灣
即日起 ~10/16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_ 台北 ( の ) 詩 - 福田惠個展
10/8、10/15
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 3F _《哈囉妖怪》之萬聖節面具工作坊
即日起 ~10/23
臺北當代藝術館 _【輻射界】RadianceScape - XCEED
10/9
大稻埕戲苑 _《兒童歌仔戲─誰來幫忙點秋香》
即日起 ~10/23
臺北當代藝術館 _ 無盡的儀式 - 陳依純與羅禾淋雙個展
10/9
海邊的卡夫卡 _ 沈簡單 表演
即日起 ~10/29
台北偶戲館 _105 年度「大師工作坊」
10/10~10/16
水源劇場 _《歐洲聯結》
即日起 ~10/30
松山文創園區 _ 日本 nendo 設計展 in TAIPEI
10/13
紀州庵新館 _2016 臺北詩歌節【詩講座Ⅲ】臺灣現代詩的可能與不可能
即日起 ~10/30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_『體驗智慧好生活』( 資策會 )
10/14
紀州庵新館 _2016 臺北詩歌節【詩講座Ⅳ】島嶼抒情異相
即日起 ~10/31
松山文創園區 _「烈焰中的生命信仰」──法國陶藝家 Christine Fabre 台灣首展
10/15
大稻埕戲苑 _【舞蹈】夏卡緹融合印度舞團
即日起 ~11/6
西門紅樓 16 工房_ < 非零 Nonzero>POP-UP shop
10/15
紀州庵新館 _2016 臺北詩歌節【詩講座Ⅴ】青年詩學論壇
即日起 ~11/30
西門紅樓暨電影主題公園 _ 月光電影院 - 秋日電影
10/15、16、22、23
中山堂中正廳_臺北書院五週年文化講座
即日起 ~12/31
永安藝文館表演 36 房 _2016 彩翼翩翩 - 蝶蛾主題特展 系列活動
10/15
李國鼎故居_劉冠宏講座「建築旅途中的體悟與善用」
即日起 ~12/31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_ 週末微小聚
10/16
海邊的卡夫卡 _Peter Liao 表演
即日起 ~12/31
台北國際藝術村 _ 幽竹小塾
10/17~10/30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_ 唐欣 - 2016《寂光》油畫個展
即日起 ~10/31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_miniMUGO
10/18~10/23
牯嶺街小劇場 _ 烏犬劇場 x 韓國 Onion King 空間劇場《招 . 待》
即日起 ~12/31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_ 華山學堂.新出擊
10/21
中山堂中正廳_思無涯
即日起 ~10/31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_ 春豬革鞄製作所
10/21
中山堂中正廳_「2016 鋼琴音樂節」盧博米爾 梅爾尼克
即日起 ~10/31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_Ice Monster 期間限定主題館
10/21~10/23
水源劇場 _2016 第七屆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演出《火炬下的囚犯》
即日起 ~12/18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_wooderful life 手創生活體驗展
10/22
大稻埕戲苑 _【歌仔戲】李靜芳歌仔戲團《半副鑾駕》
即日起 ~12/31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_SONY 華山坊
10/22、10/29
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 3F _《哈囉妖怪》之妖怪面具工作坊
即日起 ~10/21
鳳甲美術館 _2016 秋季藝術課程 – 乘著電影去旅行 – 十節開往幸福的移工 / 民列車 ( 世界 )
10/22
大稻埕戲苑 _【掌中戲】台中聲五洲掌中劇團《王金匙看家戲─賴布衣傳奇》
即日起 ~10/19
鳳甲美術館 _2016 秋季藝術課程 – 巡禮音樂,遨遊世界
10/23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_ 甲蟲 / 蝴蝶標本營
即日起 ~10/30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_【稍飽 炭烤燒肉麵包】期間限定快閃店
10/24
中山堂中正廳_ 2016 台灣國際重唱藝術節
即日起 ~10/04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_ 台北寄情
10/27~10/30
牯嶺街小劇場 _ 盜火劇團第一屆《自己的劇本》原創戲劇節
即日起 ~10/02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_ 林果 10 年 - 華山紳士限定店
10/27~30
中山堂中正廳_沙士芭樂
即日起 ~10/15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_ 飛閱新視界 FREEDOM BEGINS AT READING
10/28
大稻埕戲苑 _《外木山的草鞋》
即日起 ~10/25
鳳甲美術館 _2016 秋季藝術課程 – 生活攝影
10/28~10/31
微當代文創 _2016 台北攝影藝術博覽會
即日起 ~11/20
臺北當代藝術館 _ 菲常態:尋找家園-羅納德•溫杜拿個展
10/29
大稻埕戲苑 _《西螺廖五房》
即日起 ~11/20
臺北當代藝術館 _ 流.變 - 鄭麗雲個展
10/29
海邊的卡夫卡 _ 黃茵琪 Cherry Huang x 斑妮恩 Banyan 『讓我來拯救你的笑容』
即日起 ~11/27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_ 預見 Coming into Fashion, VOGUE 跨世紀時尚攝影展
10/30
大稻埕戲苑 _《浪子燕青》
10/01
撫臺街洋樓 _ 城北縱走 x 白晝之夜
10/30
中山堂中正廳_「2016 鋼琴音樂節」勝利女神的憂傷
10/01~10/2
中山堂中正廳_ 4x4 瞬間建築
11/03~11/06
牯嶺街小劇場 _《海馬與象》X《姊妹》
10/01
中山堂光復廳_ 2016 小流浪
11/5
微當代文創 _FETIFESUNDERGROUND 映像祭
10/03
中山堂中正廳_ 2016 神韻交響樂團台灣巡迴演出
11/5~12/31(每週六)
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 3F _週末兒童偶劇場《郵差》
10/05
紀州庵新館 _TAAZExTIQFF - 2016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選片指南講座
11/14~2017/1/1
微當代文創 _ 陶瓷設計創作展
10/06~10/12
紀州庵新館 _2016 讀冊生活 - 第三季偵探推理學堂
11/19
李國鼎故居_黃柏嘉講座「找回快樂的鑰匙∼談保持正向情緒的實用技巧」
10/06~10/25
紀州庵新館 _ 釉引 - 瓷盤彩繪聯展
12/17
李國鼎故居_陳麗雲講座「看到生命的需求 做該做的事」
94
95
文山草地音樂會
永安藝文館 - 表演 36 房 11/6 14:30 景文高中正對面草地
前叛逆男子劇團 BL 系列 音樂劇Ⅱ《利維坦 2.0》
永安藝文館 - 表演 36 房扮演文山區藝術交流平臺,於文山藝術季 10-12 月期間整合在地藝文活動,希望在每年秋、冬之際文山地區能掀起一股 藝文風潮。而「文山草地音樂會」是期間一大盛事,今年邀請城市優人、 玩樂坊等團體演出,等你一同徜徉綠地,欣賞美妙樂音,共享悠閒午后。
水源劇場 11/12-11/27 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 92 號 10 樓
水源劇場為臺北市少有中型多功能劇場,自開館以來扶植展演團隊辦理 長銷式節目,期帶動藝文消費人口。11 月「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將於 本館連演 19 場 BL 系列音樂劇《利維坦 2.0》,以街頭與網路文化為背景, 演繹關於忌妒與愛的故事。欲購票請洽 KKTIX 售票平臺。
永安藝文館 - 表演 36 房提供
厝尾頂農園種子教師
撫臺街洋樓 10/22、10/29、11/5、 11/13、11/19 臺北市迪化街一段 44 號
第 10 屆 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
從「表演者與工作者在此場合呈現出正常的五種官能之外的另類動作語 彙」的發想,產生出「第六種官能表演」。今年邁向第十屆,11 月首波 策畫「表演人權論壇」以講座、紀錄片、現場表演接力呈現。12 月則是 集邀臺北與首爾兩地身心障礙藝術家的共同創作《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 式 Intermezzo》。
撫臺街洋樓秉持都市農園的理念在屋頂實踐「厝尾頂農園」已培育多位 優秀的種子教師。本次課程以三大主題進行,包括病蟲害防治、動物 & 植物妙用多和打造我的都市農園,由學員分組認領撫臺街洋樓或大稻埕 故事工坊做為實作場域。
2016 混種現場藝術祭
台北國際藝術村 9 月 -12 月 臺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 7 號
彥十蒔繪 ‧ 若宮隆志 藝展:當代日本漆藝術
「混種現場」邁入第五年,從 2015 年起發展為「混種現場藝術祭」, 提供一個實驗平台,匯集多元面貌與創意。今年以「聲響混種」為中心, 延伸「視覺混種」、「表演混種」項目,並新增「國際藝文空間」與「混 種論壇」,同時融入藝術村活動品牌「幽竹小塾」與「週末微小聚」推 出混種特別版,為九月的台北「混」出城市新面貌。
菲常態:尋找家園- 羅納德•溫杜拿個展
臺北當代藝術館 9/15-11/20 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 39 號
台北當代館藝術館開館以來,首位菲律賓藝術家個展。羅納德是菲律賓 享有盛名的當代藝術家,早年畫作融合寫實技法和怪誕風格,其後創作 走向多元發展,除了菲律賓民間傳說和工藝傳統,也吸收西方藝術經典、 美日動漫美學等,發展出一種混搭了普普趣味與流行文化意象的超現實 主義風格,處處流露了菲律賓獨特的民族性。
牯嶺街小劇場 11/17-11/20、12/28-12/31 臺北市中正區牯嶺街 5 巷 2 號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09/30-10/15 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 46 號
若宮隆志為當代日本漆藝大師,此次帶領旗下的職人工坊「彥十蒔繪」, 來台舉辦首次個展《彥十蒔繪 • 若宮隆志藝展:當代日本漆藝術》,除 了展出若宮用漆藝摹仿青銅質地的精湛代表作外,本展特重於日本傳統 蒔繪技法,將其意境繪於精巧細緻的漆器上,型、意、技三者融於一體, 顯現超高水準的和式之美。
星期五的月光曲
孫運璿科技 • 人文紀念館 10/28、11/25、12/30 19:30~21:00(19:00 開放入場) 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 39 號
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五晚上,邀請不同作家到紀念館朗誦自己的作品, 由作家以聲音傳達文字的韻律及生命。有詩、有散文,有小說,知性與 感性,歡笑與悲傷,假想與真實,一次又一次譜出了週五美妙的文學月 光曲。
照片提供:PHI Photo Studio 96
歡迎光臨.林語堂故居 ─生活小物展
林語堂故居 10/4-11/20 臺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 141 號
「作家的筆正如鞋匠的錐,越用越銳利,到後來竟可以尖如縫衣之針。 但他的觀念範圍則必日漸廣博,猶如一個人的登山觀景,爬得越高,所 望見者越遠。」邀請大家一同踏入語堂的復古歲月,閱讀大時代的藝術 生活,從展覽中認識當年新潮小物。
二二八人權講座
二二八紀念館 視聽教室 10/20-12/15 臺北市中正區凱達格蘭大道 3 號
為響應國際人權日,邀請二二八人權教育之研究專家學者、二二八事件 受難者家屬,藉由與民眾面對面分享本身的故事及研究,讓民眾深刻瞭 解二二八人權教育,並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與自由。
2016 臺灣藝術拼布展
西園 29 服飾創作基地 3 樓 11/5-11/10 臺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二段 9 號
今年邀請來自臺灣各地的拼布藝術家,以「守護地球環境」為主題全新 創作,延續針線文化傳承,一起為地球環境付出心力,從生活與人文探 討,覺醒資源惡化,為希望種子播種,歸還自然。
讓藝文場館見證你的 人生大事。 #拍拍幸福
來這裡拍婚紗照,也拍下幸福。 草山行館 寶藏巖藝術村 台北國際藝術村 松山文創園區 李國鼎故居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台北故事館 錢穆故居 林語堂故居 齊東街日式宿舍 - 台北琴道館
日本 nendo 設計展 in TAIPEI
西門紅樓.電影主題公園
松山文創園區 臺灣設計館 即日起 -10/30 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
紀州庵新館 臺北之家 牯嶺街小劇場 永安藝文館表演 36 房
跳脫以往室內展覽的形式,在空間設計上,活用本館位於市定古蹟松山 文創園區的特色,將空間規劃重點鎖定在「走廊」及緊臨在旁的「窗戶」, 克服古蹟空間使用上的技術及規範,構築出大街小巷 nendo 之城的意 象氛圍。
撫臺街洋樓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臺北書畫院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藝文館所提供商業攝影一覽表
剝皮寮歷史街區 中山堂
主辦單位:
承辦單位:我城股份有限公司 協力單位: 剝皮寮歷史街區、西園 29 服飾創作基地、草山行館、台北國際藝術村、士林官邸、糖業文化展示館、紀州 (依出現順序)
庵文學森林、紀州庵古蹟、牯嶺街小劇場、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水源劇場、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台北 之家、電影主題公園、齊東街日式宿舍 - 台北琴道館、臺北書畫院、李國鼎故居、錢穆故居、林語堂故居、 紫藤廬茶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撫臺街洋樓、二二八紀念館、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台北故事館、北投溫泉 博物館、松山文創園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臺北當代藝術館、永安藝文館 - 表演 36 房、芝山文化生態園 區、台北偶戲館、VT Artsalon 非常廟藝文空間、揚曦藝文空間、藝風巷 Art Alley Café、行冊、台原亞洲 偶戲博物館、老綿成燈籠店、臻味茶苑、大橋工舍工作室、小藝埕、民藝埕、眾藝埕、學藝埕、大稻埕戲院、 madL 文化空間、Little MOCA 微當代文創、齊東詩舍、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海邊的卡夫卡、臺北 市中山堂、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蒲添生故居、胡適紀念館、文山公民會館、春豬工作室、女書店、 小路上。藝文空間、古道具、殷海光故居、鳳甲美術館、關渡山行文創、北投梅庭、北投文物館、凱達格 蘭文化館、放放堂 funfuntown、Café Showroom、不只是圖書館
合作單位: 活動洽詢:02-2719-0158 ; 02-2346-1200 聯絡地址:10090 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 52 巷 16 弄 13 號 聯絡信箱:2016taipeistory@gmail.com
2016 書院臺北 FB 粉絲專頁
2016 書院臺北 - 這個秋天適合告白 本手冊所列之各博物館、藝文館所與民營藝文單位相關活動如內文頁面所示,進一步報名資訊請上「書院臺北」官方 網站或臉書粉絲專頁洽詢報名,主辦單位保留活動方式、辦法修改之權利,如遇任何更動,亦將同步發佈於「書院臺 北」官方網站與臉書粉絲專頁。
協力媒體:
2016
聽 - 愛上臺北的好理由 說 - 只給臺北的悄悄話 讀 - 在臺北的大城小事 寫 - 致臺北的真心手札 感 - 臺北城的風景溫度 動 - 跨越臺北文化界線
主 辦 單 位: 承 辦 單 位:我 城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廣 告
活 動 洽 詢:0 2 - 2 7 1 9 - 0 1 5 8 ; 0 2 - 2 3 4 6 - 1 2 0 0 聯 絡 地 址:1 0 0 9 0 臺 北 市 中 正 區 羅 斯 福 路 四 段 5 2 巷 1 6 弄 1 3 號 聯 絡 信 箱:2 0 1 6 t a i p e i s t o r y @ g m a i l . c o m 書院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