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 r t f olio
2010-2014
JUI YI-HSIU
Contents - :: Resume o1 - :: About o2 - o1 New Buds o3
- o2 大樹下 , 藝足漫遊 o5 o9 - o3 Music Hill - :: Intern 13
:: Resume
:: About 高中的時候參觀了新一代設計展 , 決定了自己要往設計系前進。 大二評圖前夕
- Education 2010 - 2013 私立華梵大學 - 建築系 畢業 2007 - 2010 桃園縣國立陽明高中 畢業 - Intern Experience 2014 07- 林煜傑建築師事務所 2013 07-08 林煜傑建築師事務所 2013 01 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 2012 06 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 芮意琇 JUI YI-HSIU 1991.11.29 於 台北市 出生 1992 - 定居 桃園縣 2010 - 居住於台北 Mobile // 0988664919 E-mail // cheerego741@gmail.com
o1
大三參觀台中歌劇院工地現場
除了設計 , 我對音樂及電影也很有興趣 , 大學之後與朋友交流了許 多風格的音樂與電影因此在作題目操作時 , 也成為我的靈感來源 , 並且後來也有參加過音樂節、電影節的志工 , 培養多元的興趣跟見 識的廣度。 " 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 ", 這句是大家踏入這一個領域時 , 言猶在耳 的一句話。發現問題、瞭解細節,提出解決方法 , 在這訓練過程中 , 也同時建立了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 而與同儕團體的互動中也訓練 了更成熟的意見交流。
- Work Experience 2014 10-2015 06 陸希傑設計公司 - Computing Skills
小時候很喜歡塗鴉 , 畫一些漫畫 , 也曾代表班級、學校參加校內外 的繪畫比賽。國中的時候開始喜歡動手作美工 , 像是包裝 , 卡片 , 還有教室佈置等 , 對美感的建立也就從小開始慢慢培養了起來。 上了高中之後 , 在市區接受的資訊更加多元 , 因此在升上二年級的 暑假時在設計展認識到了設計這一塊領域 , 當時意識到自己對於設 計的美感跟製作興趣濃厚 , 之後在二年級面臨學業上的選擇時 , 便 以設計領域為目標 , 選填志願時工業設計、空間、建築設計等。
大三系學會帶新生迎新宿營
在建築系的這些年 , 見識學習到設計的廣度 , 不管是美學的培養 , 還有空間的感受與設計細節應有的敏銳度 , 未來希望能在培養出更 多元的視野 , 廣泛學習 , 創造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3D // Google SketchUp 2D // AutoCAD, Photoshop, InDesign Microsoft Word, PowerPoint 小學參加全縣繪畫比賽 第二名 ▶ 2014 台北電影節宣傳志工感謝狀 ▶ 2013 野台開唱活動宣傳志工實況 ▶
o2
10. 4.
9.
3F Plan
1. 3.
::
01 New Buds
2.
2F Plan
新芽 ----- 菁桐文化資訊中心 建築設計
5. 6.
以初生的新芽為概念 , 為菁桐這處點亮一盞 亮燈為目標 , 希望能藉由空間的使用記憶 , 打 開每個過客行糾此處的亮點
閒散空間
基地 : 平溪菁桐
o3
8.
空間變化的可能性
菁桐老街 -- 街道與環境 , 菁桐村落街道狹小 而景點各處分散 , 沒有絕佳地點適合長時間駐 足、提供漫步休憩的地方 .
建築形狀
7.
1F Plan 因為村落地形使得菁桐的 建築跟街道形狀 , 讓人想 到能利用一些 " 閒散空間 " 作發想 . 漫游在這些空間之中 , 能夠 同時望著周遭的景物 . 在環境上也能製造一些綠 化、擺放植栽的功能 .
1. 展空間 2. 咖啡廳 3. 紀念品販售 4. 休息觀景區 5. 服務中心 6. 電腦查詢區 7. 放映室 8. 戶外休息區 9. 辦公室 10. 會議室
o4
:: 02 大樹下
招潮蟹現象
藝足漫遊
藉著觀察人潮集散的情況 , 歸納出設計的 目標 .
再造,未來的深坑都市 都市規劃
人潮 --- 假日中午 12 點至下午 17 點
組長 沈千琪 組員 芮意琇 利玫萱 羅鼎
●每點代表 5 人 : 遊客 ●每點代表 5 人 : 當地居民
河道再現想像示意圖
招潮蟹現象 -- 平日深坑, 人潮稀稀疏疏,老街中變成 了車子的道路,假日人潮和 平日人潮的差距大 平日居民和觀光客共用空 間少有重疊,但到了假日 , 居民和觀光客使用空間卻 明顯感道壅塞,如何讓觀光 客在假日來到老街和當地 居民都有活動空間 ?
機關用地 建蔽率 50% 容積率 250% 總容量 1600m2
市場用地 建蔽率 50% 容積率 250% 總容量 2820m2
o5
住宅用地 建蔽率 50% 容積率 200% 總容量 2420m2
相關調查 路況 --- 假日中午 12 點
相關調查 道路 --- 單、雙向及人行道路
公園用地 建蔽率 15% 容積率 45% 總容量 4145m2
發現問題
基地 : 深坑
基地範圍 :
相關調查 路況 --- 平日中午 12 點
河道再現想像示意圖
過去的樣貌 -- 我家門前有小河
過去的老街上建築物的門面是面朝景 美溪 , 後來因為殖民開發 , 改變了 本來的樣子 . 於是我們決定 , 將這條水道再度打 開 , 利用水道及規劃周邊環境 , 創造深坑的可能性
去留 ? 觀光客、遊客來深坑老街,參觀老街或品嘗深坑當地名 產,從街頭街尾,大約只需半天這趟行程就結束了 膨脹區 ? 除了深坑老街,缺乏了在深坑的另一個可能的活動內容 , 乃至可以繼續遊玩閒逛的空間 歷史文化再現難道只有老街 ? 每當提到深坑,不外乎僅有老街,深坑具有極特別的地勢 和歷史環境,如果只透過老街來回想體驗從前,似乎缺乏 了一些關鍵指標性
o6
案例分析
規劃內容與願景
深坑中的都市
增加休閒 公共空間
自行車步道 連結舊有河川對 外開放路線
提供文化 教育意義
深坑文化生活 館 , 瞭解、體驗 歷史經過
有效整頓 觀光發展
期末設計模型評圖
土坡的聯想
丹下健三 / 南洋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媒體學院
親水的聯想
韓國首爾 清溪川親水區
網狀發展、容 積轉移 , 配合公 共空間 , 商業與 文化兼具
期中設計模型規劃
將人行的地面抬高 , 設計一個土坡是的棚架空間
自行車步道規劃
o7
o8
概念 x 策略
:: 03 Music Hill
我們所說的獨立音樂,是堅 持做自己音樂理念的音樂人 做出來的東西叫做獨立音樂 而支持著這些獨立音樂的人們,藉 由這些創作人的靈感帶來許多音樂 的視野,將多元的音樂類型應用, 也同時帶來許許多多國外的音樂, 讓觀眾有更深刻的感受
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台北音樂聚落 建築設計 串起音樂地圖
: 獨立音樂創作人不受商業的控 制,受眾的擺布,他們自由而乖 張的創作態度促使他們 做出更有 巧妙和隱喻情感的歌曲,讓聽眾 去發現這些奇妙增添構思,讓每 個人解讀出不同的感受
讓音樂注入靈魂至空間 也接起 [ 人與空間的記憶 ] 基地 : 公館 水園停車場
前言 x 議題 曾經讀過一個音樂散文集 《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書中紀錄作者在紐約求學期間, 這段過程中他走遍許多的展館, 參加許多大大小的戶外音樂盛會, 也將這些經歷仔細地記錄了下來, 譜出了一本音樂的地圖 讓人能夠再度造訪它們 於是我開始想像 我們也能夠創造出這樣的地圖嗎 ? 這幾年此起彼落關於音樂表演空間 去留的事件 , 面對寸土寸金的台北 市 , 這些藏身在城市裡的音樂空間 要如何發揮增添城市特色的優點而 不與現實衝突 ; 它不是喝酒的地方 不是龍蛇混雜的地方 , 它是孕育文 化的推手之一 , 所以說這些音樂空 間的意義有多少可以讓人瞭解 ?
o9
( 人 × 活動 × 空間 --- 記憶 )
就另一個角度,簡單方法是用所屬唱片公司 去區分,不屬於四大唱片商的 (Sony, Warner, EMI, Universal) ,便是獨立 音樂不單單從一個包覆的實 質空間出現 , 還伴隨著展現熱 情的音樂祭 , 讓更多人可以認 識 , 甚至是偶然經過的人可以 認識表演者的音樂 零距離 , 在那些光彩奪目炫麗的聲光 音效之後 , 表演者能夠與觀眾 挨近的體驗
關於基地 x " 溫羅汀對於市民及學生有各式各樣的 意義,包括有著獨立書店、NGO(非 政府組織)、音樂及大學生活文化 " 音 樂與觀眾親切接觸的地方文山區與中 正區 , 甚至還出現溫羅汀現象一詞 ; 雖 然現在這些音樂空間已有廣泛在北市 各區發展 , 不過知曉的人仍不廣泛 .
基地入口主要道路為 汀州路 230 巷 , 巷路 口除了靠指標 , 沒有 很明顯的特徵 , 但擁 有綠意環抱 , 巷路口 兩旁是台電的研究室 及倉庫位置 , 並無給 人特別的感受
公館商圈
基地 寶藏巖藝術村 位置
福和橋
師大分部 汀州路三段
大台北音樂活動 展演空間分布
基地現為公館商圈停 車場及計程車服務 站 , 停車場入口旁即 是觀音山登山道出 口 , 不過現況與基地 的周遭環境並沒有明 顯呼應 我希望能夠在保有原 機能的情況下 , 改善 並且再加入新的定義 在這裡
基地所在區域包 含了公館商區以 及台大校園 , 緊 鄰著文山區師大 分部 , 因此有觀 光客和學生這兩 個客群
案例分析 x - 移動路徑 ( 人車 ) ( 次要開放空間 ) - 戶外空間 ( 臨時性行為 ) ( 虛量體 / 主要開放 ) - 室內表演空間 有高低視野 , 產生互動的空間 - 室內空間動線安排
1o
設計發展 x
1F Plan
Section AA' Night
2F Plan
市集 野台戲
戶外表演 素人表演
蚊子電影
Section AA' Day
11
12
:: Intern 手繪案例 x
13
實務操作 x
14
Copyright Š201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