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下作品集

Page 1

ARCHITECTURE PORTFOLIO

大二下學期建築設計作品集 A1041618 林旻慧


contents

家的居所——迴家 式場氛圍——蒙古野葬




家的居所——迴家


基地位置:台北市北投區行義路四 基地面積:381.88 平方公尺


四小段 227地號

基地介紹

基地是我舊家附近的一塊地,大門 口於東面,臨道路,東南有一小塊 空地,通常做停車之用。西側緊鄰 一棟兩層樓鄰房,北面是階梯狀的 田地,已經荒廢許久。南邊有一小 片樹林,後方是黃溪支流。


設計理念

我們家是由三個小家庭所組成的大家庭,三代同堂,因此家人之間的親疏關係是 這次切入的重點。讓家庭成員擁有熱絡的交流,又能保有每個小家庭甚至每個人 的私密性,是這次操作的重點。 在經過住家觀察後決定從兩個點入手,一是每天唯一全家齊聚的餐廳,二是迂迴 的私密動線。 「我們一生花了好多時間在吃飯,好多事情都是在吃飯裡解決的。」對於我們家 而言,白天孩子去上學、大人去上班,到了晚上才是全家能夠維繫感情的時候。 雀躍的、難過的、輕鬆的、凝重的、自在的、壓抑的、熱絡的、冷漠的、熱鬧的、 冷清的,每一頓平凡的晚餐。


設計手法

核心——餐廳的圓桌,是整個建築的中心,被所有動線、服務空間包圍。 圍繞——一樓的起居室、廚房、廁所,二樓的所有房間都圍繞著圓桌。 路徑——兩條直通梯分別是公共和私密的動線,公共梯緊鄰餐廳,串聯垂直視線。 公共——一樓所有配置都是屬於家族共同使用空間,多機能的起居室取代制式化的客廳。 私密——二樓是私密的臥房,刻意讓動線包圍房間,製造迂迴路徑,同時每個房間都可以看到餐廳。


設計過程

A

B 上圖是兩個不同的提案,A主要是用 ㄇ字形樓梯包圍餐廳,希望塑造出沒 有角落的餐廳。B是迂迴的動線,嘗 試把房間集中,動線繞在外圍。

A+B

後來結合A和B兩個方案,一樓平面 以圓桌為中心,二樓用迂迴的動線 讓每個家庭擁有私密空間。


平面圖

最終定案,保留了A和B原本的概念,調整過配置, 整體配置成回字形。在入口旁邊增加一條較私密 的樓梯,和公共梯產生對比。結構分為內外兩層, 外層為RC承重牆,內部用鋼構柱樑系統和輕隔間。 兩層結構完全脫開,刻意留了10公分縫隙讓光線、 空氣流通。


立面圖


剖面圖


模型

建築外觀

內層結構

樓梯局部

俯視挑空


視線

基地模



式場氛圍——蒙古野葬


基地介紹

基地位置:新北市八里區大八里盆段蛇子形小段地號805 局部 經緯度:121.438192,25.126200 基地面積:約1000平方公尺(切割後)


基地配置 因為主題為「蒙古」的葬禮,在尋找基地時,以類似地景為方向。 希望塑造出像蒙古草原般遼闊的地景,因此選在人煙稀少的地區, 而基地西北側有陡坡,剛好呼應蒙古習俗中關於神鬼所定義的方位 為了呼應地貌,建築量體以融入環境為目標設計。

周圍是自然生長的闊針葉混合林,將建築量體以低矮山丘的形狀隱藏在 樹林間,戶外的動線刻意讓樹圍塑出一條道路,因為沒有明確的鋪面、 牆體,路線看起來也像是隱藏在樹林之間。西側開窗外的樹也刻意做安 排,排成逐漸散開的兩排,象徵亡魂的歸途,和西北處的陡坡地景呼應。


儀式序列 野葬儀式會將屍體裹布駝在馬背上,由薩滿或喇嘛帶領馬、送葬親屬往山坡走,途中任其顛頗。最後屍 體洛在哪裡,哪裡就是他的葬地。薩滿用黑白相間的石塊圍圈,挖淺坑埋入五穀九寶。而後任野外的狼 啃咬、撕碎屍體。他們認為只有真正勇士的屍體才能夠餵狼。而送葬隊伍在回家之前必須穿過兩火堆中 間,是為整個儀式的完結。 整個儀式皆在戶外進行,過程中凸顯出蒙古民族隨遇而安的態度。屍體一點一點落下象徵著人從出生開 始便在邁向死亡。黑白相間的石頭代表虛實,實的是屍體、是死亡的事實、是儀式,虛的是靈魂、是生 命的週期、是送葬人透過儀式想告訴亡者的事。最終任由野獸撕碎是因為他們認為人死後要回歸大自然 才算完成靈魂的週期。


設計構想 圖中3條交錯的階梯分別代表前往送葬的親屬、死者、回歸生活的親屬。 第一條由外圈一階階向下,代表人生逐漸邁向死亡的路途,同時也反映送葬親屬們的心境。梯面由深到淺 象徵親屬從一開始的不捨,一點一點去接受、適應亡者離去的事實。 第二條另一條階梯從中間的圓開始向上走,這是薩滿和亡者對話的路。薩滿引領著往生者的靈魂來到葬地, 並回歸長生天。級高慢慢增加,最後到達人無法走的高度,這裡是往死者的靈魂和這個世界的分別點,從 此以後祂也必須放下生前的一切,並自己去完成輪迴的週期。「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這 條階梯走出了圓後通向未知。 最後一條是送葬人離開並回到生活的路途,剛開始的梯面較大是想表示家屬一步三回頭的那種不捨,每遇 到一個圈似乎就放下一點。在離開的途中和靈魂的階梯相遇了,但短暫的相遇後便各自通往不同的地方, 這裡是才是整個儀式結束的地方。最後階梯回到部落,送葬人回歸原本的生活。「那些儀式不僅是為了好 好送走死者,更是撫慰生者。」 最中間的圓圈是葬地,它是階梯的底端,卻也是最接近天空的地方。


設計理念

建築量體以蒙古包為出發點,因應民族隨遇而安、依存大自然的態度。將量體柱狀的部分埋入地 下,地面上只露出錐體。而錐體隱藏在樹林、山巒之間,遠看會融入山的地景,形成小山丘。


設計手法

生死——中心圓圈代表葬地、死亡,矩形量體 表示生者。兩者互相扣合。

停留移動——停留幾乎只在方體之中,而移

動幾乎穿梭了整個圓圈。因為那些路徑、階梯 同時也代表不同角色的心境、情緒轉折。

封閉開闊——方形量體主要在下半部,視野

封閉。上半部只有一隻弧形樓梯和大片挑空可 以看到穹頂。

去程歸途——去程一直不斷往下走,路徑繞

了大半個圓有餘,回程只佔了1/4。兩者一快一 慢產生速度上的對比。


平面圖

地面層

中間層(工作人員)


底層


立面圖

剖面圖



——屋頂木桁架

接合處鋼板

防水薄膜

——地下室外牆防水處理


結構系統

結構分為內外兩層,內層為RC柱樑系統,外層RC承重牆。 屋頂的木桁架跨在承重牆之上,桁架再去支撐最外層布的 重量。


模型

整體

桁架


模型

情境


2017.2-­‐2017.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