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31th 畢刊 - HALF OF 未半

Page 1



事物在尚未被創造時,存在於想像之中。 人透過語言、圖像去交流存在於自己想像中的事物,沒有兩個人會有 絕對相同的想像。只有在實現時,事物脫胎於想像且化作實體,才有一種 “啊,原來如此” 的感受。 在想像中創造,理想的因子被無限放大。 然而,想像和現實總是存在一段距離,想像中的未來只是一半的未來。 一次室內設計,設計師用自己的想像,創造形塑空間,爲生活勾勒出框架。 使用者進入空間後,在這個空間中增添自己需要的元素,在框架裡注入 更多內容,空間因而完整,使設計成爲生活的一部分。 畢業展覽,68 位設計師,超過 30 種對於空間的想像和提案,對生活的 觀察因人而異,希望透過室內設計達成的目標也各不相同。 無數位參觀者,每個人也都帶著各自的生活經驗、對生活的想像。 將所有人的想像集合,不同的想法互相碰撞激盪,形塑出未來生活的樣貌。

30多件作品,未成的一半,一半的未來。


04

主任序

06

指導老師簡介

GRADUATION SHOW l 畢業展覽 10

主視覺設計

12

策展理念

14

展場規劃

PROJECTS SYSTEM l 作品系統

16

42

URBAN

Lost & Found

彭淑嫻

創造隱藏在城市輪廓之間的美好角落

變境城事

林谷昕 & 余彥霖

不打烊的美術館

葉芸呈

借來的空間

潘嘉穎 & 容繼瀅

RELINK

散場的痕跡

龔芷萱 & 劉徵文

反思新舊關係,梳理生活空間的脈絡

沉浸場

劉芝語 & 簡于庭

印象

74

山村

徐咏瑜 & 李慧麗

建 築 之 間 Life in Between

李翎滋 & 蔡志宏

To Revive

司徒菲 & 葉優慧

ATTRACT

點石成金

夏文蓮 & 周倢盛

引導人們遊歷更新後的失落地

樂遊場

張家瑜

Read Wave

吳尚蔚 & 許倪瑄

正濱正繽紛

邱淨渝 & 胡映辰

湖山製片廠

黃子樂 & 林宏恩

連詞

林湘芸 & 林家宇

Timescape

謝雅帆 & 卓施彤


118 EXPLORE 尋覓新的空間演繹方式或空間觀

144 CONNECT 串聯人與人、人與他物的新社交模式

194 EXPRESS 思索生活空間中情感個性的表達

溫暖城市一角正在發生的人事物

252

期刊紀錄

254

展覽周邊小物

Body Theatre

鄭詠云 & 賴柏伶

對話場

劉宛華 & 劉嘉穎

複 接 式 懸 垂 面 構 築 Aqua Pavilion

張詠喆 & 江汪家興

洄瀾幼稚園

黃麗心 & 羅安洳

埕城之間

江宜蓁

Urban Promenade in YMT Market

李承津 & 林依婷

下課後的樹林集會

林伃恩 & 柯勁

In Between

黃斯萱 & 謝姈育

黑 盒 子 Black Box

王彥橋 & 唐忠群

一 起 生 活 吧 ! Live Together !

傅惠汝 & 王佩鑫

60 x

Vision

吳家勳 & 張庭語

後 村 堰 Soul Space

江豪元 & 李聖玟

In Memory of _

邱怡庭 & 彭鈺晴

Living Library

曾琪家 & 盧宣蓉

火與土之歌

戴立群

再生園

羅家健 & 連培添

森仁里 2 號

陸旭琦 & 陳怡潔

Under Paradise

陳學儀 & 陳虹亦

雨,會停的

李雅涵 & 吳淳玲

Baby Plus

陳曉晴 & 陳碩賢

目錄

APPENDIX l 附錄

李逸庭 & 羅郁婷

未半 HALF OF

220 CARE

Stand Alone Complex


04


05

送給中原室設第 31 屆的畢業生們,尼采和宮崎駿的短語,尼采 :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 的辜負;宮崎駿 : 迷茫時,堅定地對自己說,當時的夢想,我還記得。 祝福各位在未來的職場上,比肩實現夢想 !

系主任 倪晶瑋

合十祝福

未半 HALF OF 主任序


06

長友大輔

王玉麟

田榮瑜

陳紹平

米索空間有限公司

太沃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明室設計事務所

Infospace 創奕國際設計

日本明治大學工學士

巴黎藝術大學裝置藝術系碩士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士

中原大學建築學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碩士

室內設計協會榮譽理事長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碩士

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碩士

米索空間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TDA 台灣設計聯盟副理事長

明室設計事務所主持人

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碩士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助理教授

MPI Design 台北/紐約主持人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兼任講師

東京電機大學研究所講師

現任德國 iF 設計獎國際評審

曾任教淡江大學建築系

曾任西班牙 IAAC 建築研究員

交通大學建研所助理教授 交通大學建研所助理研究員

廖健程

沈中怡

黃慶輝

趙東洲

也作設計有限公司

中怡設計 CYS ASDO

3D 虛擬實境研究室

大涵國際室內企劃有限公司

大涵國際室內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文化大學建築都市設計學士

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

英國倫敦大學建築碩士

美國紐約普萊特學院建築碩士

Skidmore Owings&Merrill LLP

英國雪菲爾德大學建築碩士

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碩士

Polshek Partnership Architects LLP

也作設計有限公司主持人

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助理教授

台北市室內設計商業公會副理事長

都市策略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

3D 虛擬實境研究室主持人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兼任講師

紐約 PS Reality Advisors

曾任教淡江大學建築系

紐約 Shiny Construction Inc.

創奕國際設計主持人

曾任教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美國 USGBC LEED 專業認證

交通大學工學博士

鴻室空間設計設計總監 台灣室內專業人員學會理事長

安藤忠雄台北萬人演講會舞台設計


07

江建平

甘泰來

禹連泉

鄧運鴻

漢象設計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齊物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冶鑄設計有限公司

元崇設計有限公司

中原大學建築學士

東海大學建築學士

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碩士

東海大學建築碩士

台灣科技大學 EMBA 管理學院碩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碩士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兼任講師

美國康乃爾大學室內設計碩士

台北市室內設計裝修公會理事長

康乃爾大學建築都市設計研究所

冶鑄建築設計工坊設計總監

ICSC 購物中心專業經理人認證

齊物設計事業有限公司總監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兼任講師

漢象設計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交通大學建研所兼任講師

美國紐約州註冊建築師

國立政治大學 EMBA 碩士

元崇設計主持設計師

北科大工業設計系兼任講師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協同主持人

未半 HALF OF

朱晏慶

謝淳鈺

郁元

瑪黑設計 Marais Design

創造力與設計方法研究室

原域國際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美國紐約 Parsons 建築照明碩士

DESA 法國及歐盟建築師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助理教授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碩士

國際照明設計協會 I.A.L.D 會員

上海洵鏡空間設計有限公司主持人

交通大學數位建築碩士

原域國際室內設計負責人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兼任講師

瑪黑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主持人

英國倫敦建築學院聯盟建築藝術碩士

文化大學建築照明兼任講師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兼任講師

交通大學建築與電腦輔助設計博士

工研院綠能所講師

曾任教中原大學建築系

中華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系主任

曾任教實踐大學建築系

交通大學建研所兼任助理教授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兼任講師

指導老師簡介

沈冠廷 十田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GRADUATION SHOW - HALF OF 主視覺設計 策展理念 展場規劃


1 0

主視覺設計

室設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路、經歷過的事,已化作一個一個的點,印刻在時間的坐標軸上。 如今我們集結在這裡,是四年行程的終點,也是未來的起點。 虛與實體之間相互拼湊,不同色彩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對過去經驗的總結,再加上對未來的想像,得出的即是此時此刻的我們。

宣傳海報


1 1

+

+

=

未 半

未半 HALF OF 主視覺設計

Facebook 封面


1 2

策展理念

「collection」、「show」、「public」,主要由三個元素構成。

「collection」,即經過整合的眾數(作品),作品之間必需建立共通點才可視為集合 「show」,展覽不只是單純的展示,本身亦是一場 show 「public」,所謂公眾,透過展覽這個橋樑,連結促成展出者 / 觀眾 / 廠商單位三方

未半,未成的一半、一半的未來。設計者賦予空間意涵,使用者與空間產生關係構成「場所」。 設計者「完成」了一半,另外的一半就留給人與空間產生無限可能。 如何透過設計賦予空間意涵,讓它成為「促進對話的場所」?

如果展場是一個舞台,我們希望人的互動是被聚焦的前景,結構、材料則是相對輕淡的背景。 策展方向以此為核心展開。


13

8W LED夾燈

STEP 1 尺寸放樣

R = 5m

120

80

STEP 2 實際測試 展桌統一尺寸-120*80 cm

扁鐵*2 焊 1*1*1cm 方管

STEP 3 展架模擬

16

38

未半 HALF OF

門型槽夾 6mm 中空板

策展理念

STEP 4 框架安裝

框架弧長12m ,可拆組成多段方便進場 STEP 5 作品呈現


1 4

展場以直徑 5 m 之中空板框架建構出 4 - 8 組為單位的學生作品,共 7 座,依照指示系統分類作品。

展區規劃


15

未半 HALF OF

展場規劃



PROJECTS SYSTEM - URBAN 創造隱藏在城市輪廓之間的美好角落

Lost & Found

彭淑嫻

變境城事

林谷昕 & 余彥霖

不打烊的美術館

葉芸呈

借來的空間

潘嘉穎 & 容繼瀅


1 8

Lost & Found

Location l 馬來西亞吉隆坡茨廠街 Designers l 彭淑嫻 Designer Instructor l 甘泰來

In this era of modernization, many vernacular buildings are disappearing from the urban fabric due to the demand for new infrastructure and buildings, among them Malaysian shophouses in KL Chinatown, also known as Petaling Street ( 茨 廠 街 ). Ironically, KL Chinatown has become a “foreign town” due to lack of urban planning. This design is aiming to integrate the shophouses into modern context, encourage local Chinese to come back to invest business and promote local food culture and life style.


19

Lost & Found

彭淑嫻


20

Fig01

Fig02

Try diagonal routes

Create “main street�

Breaking into pieces

Detailing the routes

Modularize

Fig03

Fig04

Fig05

Fig01 Facade of the buildings. The site is located at

s t r e e t- l i ke f l o o r p l a n , c r e a t e a f r e s h n e w i n t e r i o r-

the intersection of major and minor streets.

exterior experience for people while reminiscing

Fig02 This site is a compound of 9+2 shophouses

the old days. This is carried out through figure and

and 4 residential houses.

ground study to implement urban scheme inside the

Fig03 A potential to connect these three compound

buildings. At the end, a modualr design is chosen to

of buildings are obser ved.

create a free floor plan. Each unit is made up of the

Fig04 Three main entrances lead to the center of the

size of a single food stall. Besides, bigger blocks are

buildings and there are mutiple entrances all around

planned according to the programs of the project.

the buildings. Fig05 Concept plan. Inspired by the back alley food culture of the site, transform the shophouses into a


2 1

Fig06

BOOK CAFE

GALLERY 1

FOOD STREET

GALLERY 2

GALLERY 3

COMMUNAL KITCHEN

BAR

COURTYARD

YELLOW HOUSE 2

FOOD STREET

RED HOUSE 2 RED HOUSE 3 BLUE HOUSE 2

Fig08

Fig09

Fig10

BLUE HOUSE 1

YELLOW HOUSE 1

Blue house second floor plan

Lost & Found

Fig07

YELLOW HOUSE 3

DIM SUM RESTAURANT

彭淑嫻

Fig06 Long Section. It can clearly be seen that

Fig08 Second level plan. This level is mostly

hostels rooms on level two are floating boxes

accessinle for residents only except for the galler y

connected with bridges. On the other hand, first

which is combined with the book&tea cafe.

floor is filled with “random”food stalls and seats.

Communal kitchen functions as a gather place

Fig07 First Level Plan. This level is open-to-public.

for residents to share their food recipes and their

Food stall design and free circulation let people

stories.

wander around the buildings to hunt for food. There

Fig09 Roof plan. Roof system is designed to bring

is an anchor store at the road junction which is a

in natural light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similar to

dim sum restaurant while hidden in the back alley is

outdoor enviroment.

a book&tea cafe. A cour tyard is designed to connect

Fig10 Site picture.

three of the building compounds.


22

Fig12

Fig11

Fig13 Fig11 Cour tyard where people can enjoy their food together and have some great conversations. Occasionally, it can be a place for street per formances or events related to Chinese culture. Fig12 Second level is connected with cour tyard as well with bridges function as the

Fig14

main connecting routes. F i g 1 3 S h o r t s e c t i o n . We c a n s e e t h a t t h e back par ts of the shophouses is replaced by n e w s te e l s t r u c t u re to c re a te a m o re o p e n s pa c e ( c o u r t y a rd ) . I n s i d e t h e b u i l d i n g s e a c h hostel rooms have different shapes in result

Fig15

of the sloping roof. Fig14 Food stall and tables design. Inspired by the local food stalls which metal structure is common in use. F i g 1 5 H o s te l ro o m s f a c a d e d e s i g n . V i b r a n t colour of the facade is inspired by the colourful shophouses in Petaling Street. Fig16 Food street perspective. There are two walkways with arch design on both sides which are inspired by the five-foot-way and extended from the outside into the buildings.

Fig16


23

Lost & Found

彭淑嫻


24

變境城事

Location l 淡水福佑宮廟埕地 Designers l 林谷昕&余彥霖 Instructor l 禹連泉

現 今 台 灣 許 多 觀 光 景 點 因 為 觀 光 業 的 發 展, 各 地 旅 客 湧 入, 導致許多觀光景點受到商業化以及大量人流所產生的觀光衝 擊。 當 這 些 物 理 性 的 空 間 條 件 惡 化, 造 成 空 間 的 需 求 以 及 性 質 的 改 變, 使 原 有 的 特 色 小 鎮 面 臨 到 空 間 的 轉 變 去 適 應 新 型 的使用者以及需求。 人因生活因行為創造出當地特有的建築與街廓形式。 而 在 台 灣 有 些 城 市 及 景 點 在 面 臨 觀 光 衝 擊 的 情 況 下, 空 間 性 質 跟 不 上 時 間 演 變 所 需 要 的 需 求, 造 成 當 地 空 間 場 所 得 不 適 合或面臨被淘汰廢棄的命運。


25

變境城事

林谷昕 & 余彥霖


26

Fig01

Fig02

Fig03

Fig05 Fig01 荷西與清治時期 : 作為北台灣貨物集散地, 與歷史文化的傳播點,也因為港口特性成為早期北 台灣重要的人文入口。 Fig02 日治時期 : 港口因為泥沙淤積,性質消失轉 由市場取代;反而淡水失去入口以及城市廣場。 Fig03 民國時期 : 各個時期的歷史特色跟當地小吃 讓淡水開始轉變成觀光景點,而因應觀光化市場轉 變成地下化的美食廣場。 Fig04 三個時期對於淡水在歷史地位上的意義,了

Fig06

解基地的發展過程,以及觀光化對於現況的影響與 改變,使用者不只是當地居民,而觀光化商業化也 對於淡水當地的歷史文化保存造成相當的破壞。 Fig05 基地的風向分析 : 東北季風佔一年當中的十 個 月 份; 交 通 以 及 人 流 分 析 : 老 街 本 身 為 車 輛 禁 行 基地周圍多為徒步區;環河步道與淡水老街連結的 分 析 : 連 結 性 不 佳 多 為 小 巷 難 以 應 付 眾 多 遊 客; 基 地周圍重要機能點 : 福佑宮以及碼頭會聚集大量人 流;基地的宗教軸線 : 福佑宮正對觀音山。

Fig07

Fig06 基地的宗教性問題:處於福佑宮正對觀音山 的中間,空間的視覺中含有宗教意義,基地本身也 作為福佑宮的廟埕地。 Fig07 基地本身隱藏於街屋輪廓中,難以被注意發 現與使用。 Fig08 基地動線問題:人流移動在淡水老街與環河 步道時,不會進入基地本身而會從旁經過。 Fig08


27

Fig09

Fig10 Fig11

Fig11 Fig09 空間發展的過程:從原本基地鎖於地下的方 式演進成前推避免阻擋福佑宮正對觀音山的視線, 也將廟埕地做為立體化的展現,讓人能夠以更多方 式去與量體做更多互動。 Fig10 機能性解決 : 為了解決遊客流動性的問題, 作為連結淡水老街與環河步道的坡道廣場,將整個 遊客動線打開並將老街與環河步道的人流透過觀景 的路線導入空間機能中。 出更多層次的空間,置予一些複合式的機能,活化 這個廟埕地的功能,讓人們在此能有更多選擇與活 文化與基地特有的台灣民俗信仰。 Fig12 透過立面來規劃與發展空間。 空間上下分布 : 由坡道廣場將空間分為上下兩個部 分,上半部作為遊客中心與茶室文化推廣;下半部 作為歷史文物與宗教展覽館。 空間軸線 : 整體架構由兩個主要軸線構成:從老街 延伸到建築量體去眺望觀音山;從環河步道去連結 老街解決人流機能的問題。 空間視線 : 透過在軸線上移動與基地環境開始互 動,藉由不同水平位置設想視線如何安排與設計。 動線整合 : 藉由中央的環形坡道,將整體空間各層 串連,並達到人流整合與出入管制。 空間機能 : 將各式複合式機能配置進立體化的廟埕 地中,讓遊客在各個地點都能有不同的空間體驗與 Fig12

文化感受。

林谷昕 & 余彥霖

動,在停留在此的時候也能去了解淡水當地的特色

變境城事

Fig11 立體化層次 : 當廟埕立體化後,我們去創造


28

Fig13

Fig14

Fig15

Fig16

Fig17

Fig18 Fig18

Fig19 Fig13 透 過 建 築 向 性 將 觀 音 山 端 景, 屋 頂 作 為 觀 景 平 台 去

Fig18 從 中 間 的 圓 發 散 出 有 層 次 的 地 坪 空 間 去 表 達 出 基 地

眺望觀音山,並且做為遊客人流的分疏點。

本身經歷過不同的歷史時期,分別去展示不同時期的文物。

Fig14 環 河 步 道 走 上 淡 水 老 街 時, 透 過 建 築 框 架 去 框 景 福

Fig19 藉 由 剖 透 立 面 去 了 解 建 築 結 構 的 層 次 關 係, 並 與 周

佑宮,讓人們去意識到福佑宮媽祖信仰漁人歸來的意象。

圍環境如何串連。

Fig15 二 樓 的 茶 室 體 驗 區, 透 過 中 間 的 圓 形 天 光 將 淡 水 的 天 色 變 化 帶 入 空 間 中, 並 且 透 過 柱 列 去 區 分 出 各 自 的 領 域 與視野。 Fig16 文 化 體 驗 區 的 透 過 溝 縫 帶 入 自 然 光 線, 讓 互 動 裝 置 在特定的時間發亮引導出某些時段適合觀光的區域與美食。 Fig17 透 過 茶 文 化 的 體 驗, 讓 來 自 世 界 各 地 的 遊 客 去 了 解 喝茶的方式,達到當地歷史與文化特色的推廣。


29

2F PLAN

1F PLAN

B1 PLAN

變境城事

ROOF PLAN

林谷昕 & 余彥霖


HALF OF

HALF OF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 第三十一屆畢業專刊

中原大學第三十一屆畢業班

總 編 輯

陳怡潔 柯勁 賴柏伶

內容編輯

王佩鑫 彭淑嫻 陳虹亦 卓施彤 李慧麗 謝雅帆

柯勁 賴柏伶

稿

發 行 所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

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 200 號

http://cyid.cycu.edu.tw

(03)-26506201

全芳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西屯區寧夏東二街 13 號

(04)-23124717

quanfang39@gmail.com

印刷日期

2019 年 5 月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_CYCU ID 2019

Instagram

Facebook

Website


總 副 召 林 伃 恩 陸 旭 琦

江 宜 蓁 王 彥 橋 林 谷 昕 戴 立 群

陳 曉 晴

林 湘 芸

活  動  組

公  關  組

羅 家 健

簡 于 庭

劉 徵 文

李 聖 玟

胡 映 辰

彭 鈺 晴

黃 麗 心

陳 曉 晴

羅 安 洳

容 繼 瀅

邱 淨 渝 唐 忠 群

邱 怡 庭

容 繼 瀅

刊  物  組

連 培 添

林 宏 恩

陳 怡 潔

策  展  組

陳 學 儀

聯  展  組 劉 宛 華 劉 嘉 穎 美  宣  組 林 依 婷 李 逸 庭 余 彥 霖 李 雅 涵

賴 柏 伶 陳 虹 亦 王 佩 鑫 彭 淑 嫻 謝 雅 帆 卓 施 彤 李 慧 麗 行  銷  組 鄭 詠 云

許 倪 瑄

潘 嘉 穎 江汪家興 盧 宣 蓉 林 家 宇

徐 咏 瑜

器  材  組

葉 優 慧 謝 姈 育 龔 芷 萱

司 徒 菲 李 承 津

吳 尚 蔚

夏 文 蓮

劉 芝 語

黃 子 樂

影  像  組

陳 碩 賢

張 詠 喆

曾 琪 家

吳 家 勳

吳 淳 玲

蔡 志 宏

傅 惠 汝

葉 芸 呈

羅 郁 婷

張 庭 語

李 翎 滋

張 家 瑜

周 倢 盛

畢 籌 會 指 導 謝 淳 鈺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