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丙申年 夏季號
楊麗花 戴佩珊
真要論首部台語電影, 該是邵羅輝一九五五年 以十六釐米膠卷拍攝的 ︽六才子西廂記︾,但 該片由於不適用於戲院 三十五釐米的放映設 備,映演效果不佳,三 天旋即下片。一九五六 年一月四日,第一部三 十五釐米電影︽薛平貴 與王寶釧︾在台北的中 央和大觀戲院聯映,大 為轟動,一舉帶起了台 語電影風潮。
出品: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諮詢顧問:國家電影中心典藏修復組、︽放映週報︾ 編輯部:陳亭聿︵主編︶、陳儀亭、王涵 特約撰述:曾芷筠、洪健倫、徐明瀚 實習生:張婉兒、葉家辰、廖敏沆 插圖設計:桑德 美術編輯:陳安如 主要攝影:邱繼諺
限量老海報 文夏
李冠章
矮仔財
歐威
內容請見 ︶
從一九五六年起算至 今,曾在台灣街頭巷尾 引發笑淚的台語片,也 已走過一甲子歲月。國 家電影中心將在二○一 六下半年,舉辦﹁台語 片六十週年﹂文物展及 巡迴放映,邀大家回顧 那段不同於今日菁英影 展氛圍、屬於庶民的 ﹁台味青春﹂。 ︵更多
12
周遊
陽明
白虹
金玫
務為眾人所識。報刊加料復刻海報一紙,還望各位看倌展讀愉快。
電影劇情提要。︻國影本事︼取今昔雙重意義,重現電影本事的通俗趣味,亦期許國影中心所事之
﹁本事﹂意即本領。但在昔時,電影本事是指一種報紙材質、單色印刷的輕薄刊物,內容主要刊載
重溫手繪海報年代||快來著色本期︽國影本事︾封面︵方式不限︶,即有機會獲得經典電影周邊,活動辦法請見
國影本事
p.6
本期 焦點
本期 焦點
保證精彩
經典再現
收藏價值高
簡介
國家電影中心
國家電影中心
經典修復記事 丙申年 夏季號
回顧衝撞體制的來時路 柯一正指出當初參與︽超級大國民︾演出最辛苦的 一個鏡頭,是拍攝馬場町行刑一幕。當時他手上了 銬,還必須演出因槍擊衝力頹然倒地的情節,在萬 導堅持之下,拍了二十一個鏡頭才滿意,結果最後 一次改換左肩倒下時岔了氣、受了傷。柯導提及, 當年他並不明白為何萬導要從事如此政治化的創 作,但是,到了自己開始關心社會議題、介入政治 活動後,他便明白:這些歷史需要有人記錄,否則 將很快被遺忘。 柯一正說,他自己受到非為一己之私所驅策、敢於 衝撞的年輕人感召,﹁因他們的行動而自我解放, 原來不敢做的事情都敢了。﹂而現在年輕人多半不 知道﹁二條一﹂,所謂的思想犯,是指但凡在腦中 動念就等同於犯下罪行。他認為太陽花世代更應該 來見證︽超級大國民︾時代的荒謬,更重要的,或 許是辨明自己的來時路,讓每一次站上街頭,都知 道自己其實是站在曾經戰鬥過的前人的肩頭之上。 最後,談到電影修復與再公開放映︽超級大國民︾ 對萬仁導演而言的意義,萬導認為是再度透過戲劇 藝術,讓白色恐怖的這段歷史,呈現出並不單一的 心路歷程。不只關於受害者身心的折磨苦痛,也關 心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多重關係,這層層關係中所夾 藏的綿密傷痛,以及未了待解的深刻救贖。 誠如片頭字卡中的文字:﹁霧散了,景物終於清 晰,但是為什麼都含著眼淚。﹂即使含著淚,我們 仍得選擇回顧,而非遺忘,我們必然得正對並修復 記憶,始能達成真實的救贖。
︽超級大國民︾數位修復版將於七月十日在台北電影節首映,敬請期待。
3
國家電影中心
第一期 經典修復記事
經典修復記事 文 陳亭聿
霧散之後 ︽超級大國民︾ 的修復與再現 專訪導演萬仁、演員柯一正
然而,由於該片沒有正式發行DVD,市面上流 通的光碟和VHS版本畫質都極差,修復看光的 過程失去參照對象,難度大幅提高。萬仁導演找 來攝影師沈瑞源,一起參與數位看光。然而,第 一次調光出來的版本卻失了電影原樣,影像過於 正常、色調太為飽和,不是萬仁導演記憶中該有 的樣貌。萬導指出,該部電影重要的氛圍營造, 一則來自﹁音樂﹂,其二便是來自整部片的影像 ﹁調子﹂。︽超級大國民︾原片的調子,是整體 色系偏藍而渲染開來的憂鬱哀傷,以及回憶畫面 特殊處理的﹁淡彩﹂效果︵原來彩度的三分之一 左右︶所營造出的懷舊情緒。 萬導指出,當初拍攝完成後為追求畫面的這個 ﹁調子﹂,礙於台灣技術限制還追加了預算,將 底片送往日本後製,進行反覆的﹁翻底﹂作業 ——
掃描 QR Code 觀看︽超級大國民︾數位修復宣傳影片
將 膠 卷 的 可 能 性 逼 到 極 限 的 繁 複 程 序 —— 才達到 心目中理想的效果。而數位影像其實無法直接套 用看光得到的數據,來還原當年︽超級大國民︾ 對膠卷所進行各種幽微、複合且不可逆的化學作 用。而這比導演一年前修復︽兒子的大玩偶 — 蘋 果的滋味︾來得困難許多。但是數位修復局部調 光的作法,卻或許又能幫助影片創造可能性,更 逼近導演當時所想。
萬仁導演說,他認為所謂的修復,還是要盡全力 還原與追索當時﹁原創﹂時的﹁原貌﹂。因此, 萬導找來當時的剪接廖桑︵廖慶松︶和調光師陳 美緞,參照著導演手上唯一較好的 Betacam 素材, 一個一個鏡頭微調,一點一點召喚回影像當時的 色彩,讓那些泛著憂鬱哀傷的救贖旅程,讓那些 淡彩沉緬的回憶片段,那些閃現沉痛的黑白記 憶,都能熨貼著故事的情緒,再現它們的本色。
2
萬仁一九九五年的作品︽超級大國民︾內容刻劃 白色恐怖受難者一趟時空與心靈之旅。被判無期 徒刑、坐了十六年牢的許毅生出獄多年,仍因心 中深埋對遭到處以極刑獄友的愧疚而自我封閉。 為了尋得朋友的荒墳送上遲來的道歉,他踏上自 我救贖的旅程。旅程中,他不僅對白色恐怖年代 的歷史創痕進行復刻,也讓解嚴後台灣的社會情 貌與城市地景,在昔日的記憶上進行複寫。 柯一正在︽超級大國民︾中,便是飾演枉死的那 位 獄 友 , 也 就 是 被 加 諸 ﹁ 二 條 一 ﹂ || 懲 治 叛 亂 條例第二條第一項的罪名,遭處以死刑的思想犯 陳桑。二○一五年,︽超級大國民︾由國家電影 中心修復完畢。電影的修復,彷彿也象徵著為該 段歷史又一次撥開昏晦的雲霧。本期當中,我們 特別邀請萬仁導演與柯一正跟我們聊聊該片與該 段歷史記憶的修復。
還原膠卷本色 再現故事情緒 一九八○年代,萬仁導演曾參與疾呼搶救早期台 語片膠卷,不料,十年前竟發現自己存放於中影 片庫的︽超級大國民︾也開始出現劣化、發霉等 問題。事態緊急,導演趕忙將影片移往台北沖印 暫存,再送到國家電影中心的樹林典藏中心做恆 溫恆濕保存。這讓導演驚訝膠卷的保存不當,也 意識到保存與修復的迫切性。
萬仁導演當年企圖透過《超級大國 民》刻劃白色恐怖受難者,他們與 家屬及後來的時代、世代之間的複 雜關係。
柯一正指出修復《超級大國民》並 再上映的重要性,在於讓當代年輕 人理解台灣社運曾經走過的路。
國家電影中心
修復職人與他們的大玩具 丙申年 夏季號
獨門 絕活 看家 本領
一九九○年代,片庫還未有整飭與掃描設備的時 候,黃庭輔曾一人獨自將蒐集到的三、四個不同 拷貝,逐本地以陽春的看片機檢查;更在片庫尚 未有經費添購雙軌看片機、且每部拷貝長短多有 差異的情況下,用膠帶一一註記特定段落,多方 比對不同拷貝現狀的優劣。經歷反覆檢查,揀選 不同拷貝膠卷保存狀態較好的段落,以剪刀、膠 帶與接片機手工剪輯重組,終於將︽天字第一 號︾重構成一個更完整的版本。黃庭輔沒料到的 是,當時他默默地拼湊整合這些影格,居然意外 開啟了︽天字第一號︾數年後再被當代觀眾看見 的契機。
去年,國家電影中心修復了由張英導演,白虹主 演的台語片︽天字第一號︾,也喚起許多前輩六 ○年代獨特的觀影經驗。然而,大家一定不知 道,︽天字第一號︾用來進行數位修復的拷貝, 其實還有下面這麼一段故事:
黃庭輔與︽天字第一號︾拷貝的故事
職人蒐集來的拷貝片多有耗損,有的可能一整本 消失不見,有的可能部分嚴重刮傷。所以,職人 常會尋找不只一份的拷貝,嘗試重新組合它們, 以得到一個較好的版本。在修復的純手工時代, 這是曠日廢時、亟需耐性的工作。整套檢查、剪 接與重組的流程,約莫須費時三個月之久;相對 從整飭到掃描階段,很少需要花超過半個月的處 理時間的今日,著實顯得漫長。
由多份拷貝組合成的光影拼圖||
黃庭輔打包裝箱大量的生鏽片 盒 ︵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海內外膠卷特搜任務|| 過去因保存觀念未發達或保 存環境不良,流失甚多珍稀 的電影膠片與相關文物,是 國家文化資產的重大損失。 電影保存修復職人的其中一 大工作,便是拜訪全球電影 資料館等典藏機構,以及私 人收藏家,像是民間老戲 院、巡迴放映師、古物收藏 家及舊物販售商等,爭取影 片及相關文物的捐贈。
黃庭輔赴香港元朗蒐片的故事 時間倒轉至一九九一年香港元朗區的一棟石棉瓦平房裡。 房中沒有空調,時逢六月炎夏,屋內熱氣蒸騰,整室鐵鏽 亂飛。兩個年輕小伙揮汗如雨,無暇顧及渾身的鏽斑,只 管在塵封多年、改造自老紡織工廠的這座倉庫裡,忙著將 整倉庫的兩百餘部、上千本的膠卷打 包裝箱;之所以刻不容歇,為的是跟 兩週的觀光簽證時間賽跑!黃庭輔 說:﹁光打包裝箱這些片子,就足足 花了三個禮拜。還因為超過簽證時 間,得先去一趟深圳再回來。﹂
一九九一年,黃庭輔與同事在香港元朗區的這 間紡織工廠搶救膠卷 ︵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接片機
當組合膠卷的拼圖時,為了將 斷開的兩段膠卷接合,當年還 常使用接片機。
首先,打開上蓋,將兩段膠卷 按齒孔對齊,循序地比鄰裝載 在接片機上。接著,拉出前方 膠帶,將兩段膠卷黏合。
壓下上蓋,切除殘留齒孔及超 過膠卷寬度的多餘膠帶。如此 一來,你便成功地將兩段膠卷 拼回同一段故事裡啦!
5
國家電影中心
文 陳亭聿 攝影 邱繼諺
租下新店民權路的遠東工業區, 片庫擴增為173坪,好不容易安裝一台廂型冷氣,兩台窗型冷氣。 黃庭輔說:「後期空調壞了,房東因大陸投資失利,想要賣掉庫房,當時還面臨被迫搬遷的窘況。」
1993 1996
1993
修復職人與他們的大玩具
黃庭輔與電影保存修復的 純手工年代
4
低價租借中和自強游泳池, 但片庫沒有空調,黃庭輔與 工讀生們換片盒、整理編目 的工作,被壓縮至辦公室外 的走廊。
1991 1992
1989
1997
我們應當試著面對原始資料,進行詮釋與反思。 唯有大家養成習慣,博物館、資料庫、片庫才會被重視, 更深度的議題才會被展開。||黃庭輔
上一期當中,﹁修復職人與他們的大玩具﹂在紙上建構了 一方虛擬工作室,讓大家一窺影片修復流程堂奧。理想的 修復工作室中,出現許多冰冷、巨型的器械,諸如超音波 清潔機、聲音與影像掃描機器等,那些都是現在的修復職 人所配備的時髦而精良的﹁大﹂玩具。 本期當中,我們訪問在國家電影中心擔任﹁影片管理﹂一 職,至今已近三十個年頭的黃庭輔,請他跟我們聊聊片庫 顛沛流離的過去,國家重要的電影資產是如何被屢屢發配 到大台北地區的邊疆,又是怎麼在遲遲未達恆溫恆濕、低 溫低濕的保存條件下,沉默地死亡。另一方面,我們也從 訪談中選出兩段尤其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讓故事引領大 家進入時光隧道,回到﹁數位修復﹂年代前,當修復職人 們還沒有大玩具可玩的﹁純﹂手工時代;瞧瞧資深片庫職 人們傳授給新一代職人們,至今仍不能偏廢、尚未失傳的 其中幾門拿手絕活。 黃庭輔向我們娓娓道來自己在片庫 近三十年的歲月。 ︵攝影 邱繼諺︶
2016
1979
礙於經費不足,片庫仍未達專 業典藏空間標準,庫房保存八 成左右的影片,仍暴露於可能 損壞的環境威脅之下。
成立之初,青島東路辦公室 合計約70坪,片庫與數個電 影團體、書庫、閱覽室共用 空間。
1979 1990
青島東路辦公室改裝,電影 團體遷出,可用空間擴增至 200坪,但片庫仍與辦公空 間、書庫、閱覽室及放映室 共用。
1991
終於來到現在的新加坡工業 區。黃庭輔說:「膠卷好不容 易有了藏身之處,但在2006年 以前,我們仍舊沒有整理膠卷 的空間,大家不是窩在走廊, 就是用片庫閒置的廁所來作 業。」
1997 2016
第一期 修復職人與他們的大玩具
黃庭輔談
被慣性遺忘的片庫
漂丿男兒
丙申年 夏季號
陽明 1939 –
本名「蔡揚名」的陽明其實從場記基層做起,後來一圓演員夢,在《金色夜叉》中大放異彩,與導演 吸金鐵三角。陽明漂丿(瀟灑)帶著憂鬱的氣息,渲染開無窮銀幕魅力,讓全台婦女同胞為之瘋狂。 頭銜,他更親執導演筒,文藝愛情、功夫武俠、偵探喜劇、甚至黑社會電影類型 都難不倒他,還被譽為台灣黑幫電影教父! 《海女紅短褲》1966
陽明
台灣的詹姆斯狄恩
歐威 1937 – 1973 少年歐威最崇拜美國影星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他因《金山 奇案》一片,以新人之姿在第一屆的「台語片影展金馬獎」就榮 獲最佳男配角。歐威的認真敬業,讓他在影壇益發受到矚 目,即使外型並非斯文帥氣的主流款,卻成功建立性格 漢子的形象,從反派路線一路爬到男主角地位。然 而,正在影壇大放異彩之際,卻如流星般殞落, 結束了三十七年的生命。 《地獄新娘》1965
歐威
白虹
百變妖姬
白虹 1939 – 白虹演甚麼像甚麼,演甚麼賣甚麼! 她擔綱《乞丐與藝妲》女主角,成功 開啟了「小姐X乞丐」的新台語喜劇 類型;飾演《大俠梅花鹿》這齣 「天然景禽獸裝」的台語童話故事 片的鹿小姐,又再度以獨特風格引 發熱議。在《天字第一號》片中 一人分飾多角,從擦鞋童、流氓 演到警察,過足戲癮,證明她戲 路多變、游刃有餘的表演功力, 更為她贏得台語片「百變小妖 姬」的封號。
電影大紅牌 隨片
《大俠梅花鹿》1961 《天字第一號》1964
金玫
個性女配
《地獄新娘》1965 《三鳳震武林》1968
周遊
當家苦旦
金玫 1940 – 2009 即使紅極一時也始終保有清麗脫俗氣質 的金玫,是為眾台語電影重量級導演的 繆斯。在一九六〇年代台語片第二階段的 高峰期,金玫與林福地、辛奇等名導合作, 拍出《桃花泣血記》、《黃昏的故鄉》、《地 獄新娘》、《三聲無奈》等一支又一支票房亮麗 的經典作品。她那對會說話的眼睛,儼然台語片的 票房保證,擅演悲劇的她,在當時也博得「第一苦 旦」的稱號。
周遊 1937 –
周遊在大銀幕上飾演的,雖然多為配角及 創了以「三八阿花」為名的系列電影。使 屆的台語片影展中一舉奪下最佳女配角獎 足國語片及電視圈,台語片開始沒落時, 《地獄新娘》1965 《海女紅短褲》1966 《回來安平港》1972
本文內容參考國家電影資料館(國家電影中心前身)出版《台灣影視歌人物誌1950—1965》一書。 想知道更多台語大明星的生平逸事、完整參與演出的電影片單嗎?該書也有線上電子版本喔!
7
寶島流浪歌王
文夏 1928 –
演林福地、陽明、金玫成為超 。不滿足於台語片首席小生的
文夏之名的由來,是因其母親的「文化洋裁店」在台南馳名,鄰居遂以 台語喚他「文化」。灌錄首張唱片引起迴響後,他與文香、文鶯、文雀 與文鳳共組「文夏四姊妹樂團」,聲名大噪。後來文夏歌而優則演,一 開隨片登台風氣,所到之處萬人空巷。如今年近九十的他創作與演唱能 量飽滿,赴日本與東南亞發展後回到寶島,一手寫回憶錄,一手寫歌, 和年輕歌手尬歌、巡迴演唱不輟,青春音樂魂仍熱烈燃燒著。
第一期
《再見台北》1969
楊麗花
戲台小生X銀幕花旦
楊麗花 1944 –
文夏
楊麗花是一代歌仔戲巨星,無人不知曉。但你可知道,她 也曾以青春的女裝扮相,活躍於大銀幕之上?她其實也曾 綁著辮子兩隻,以青澀嬌俏女孩模樣,演出時裝劇《張帝 找阿珠》、《回來安平港》等,演繹出前所未見、台灣限 定、妙趣橫生的台語歌劇片。舞台上與電影中,楊麗花性 別轉換自如,英氣秀氣輪番上陣,雙重身分零違和。如此 極具魅力的演員再難複製,據傳當時許多戲院甚至為了楊 麗花,把本來放映電影的戲院,改裝成適合歌仔戲演出的 舞台呢。
本期 焦點
一九六○年代台語片正熱,開發出紅星「隨片登 台」、風靡全場的宣傳撇步。本期《國影本事》在有 限篇幅裡,雖多有遺珠,我們先從「台語片六十週 年」一系列放映活動的精選片單中,選出九位近年來 漸被遺忘的台語大明星,跟大家一 一介紹,讓他們的 昔日風采隨著即將重新登台的影片們,一同在我們的 記憶中──強、勢、回、歸!
戴佩珊
喜劇界小巨人
矮仔財 1916 – 1992 天生身材瘦小的矮仔財,一登場就有讓大家噴飯的能耐,然 而其實直到四十歲前,他都沒沒無聞。但討生活求溫飽之 餘,他從未放棄貼近熱愛的舞台演出的機會,當機會降臨, 他特殊的形象和幽默的演出,讓他一炮而紅,十部喜劇片九 部有他的身影。無論是和李冠章搭配而為王哥柳哥,或跟摯 友戽斗,甚至高胖女星玲玲的夫婦搭檔,都是至今觀眾一 看到視覺印象便難以抹滅、討趣逗惹的不敗組合。 《王哥柳哥007》1967 《張帝找阿珠》1968 《回來安平港》1972
天才小童星
及反派人物,但個性非常鮮明,因此還開 使出渾身解數在演戲的阿姑,更曾在第二 獎。演出大量台語電影的同時,阿姑也跨 ,她則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至小螢幕。
矮仔財
片來登台
《三鳳震武林》1968 《張帝找阿珠》1968 《回來安平港》1972
戴佩珊 1958 – 台語片不僅有大明星,也培養了多位知名的小童星,戴佩珊就是其中一 位天才級的小童星。她在《燒肉粽》中飾演懂事的長女,年紀輕輕就幫 忙賺錢養家;當時三秒落淚的真情演出,騙走不少觀眾的熱淚。除了天 真爛漫的孩子,《地獄新娘》中她還演活了有些陰森、好像能通靈的管 家女兒阿蘭,成為一起陰謀的破案關鍵。 《地獄新娘》1965
6
國家電影中心
速度,在大銀幕與舞台上雄霸一方達十餘年之 久。陳明章印象深刻的,還有洪一峰主演、主唱 的︽舊情綿綿︾,郭南宏導演的︽懷念的播音 員︾,宋我人擔任男主角的︽台北街頭︾,﹁宋 我人是台灣有名的電台播音員,當時播音員的魅 力甚至比歌星更大。﹂過往的電影反映時代風 俗,埋藏集體回憶。
9
藏︶
作用與35mm磁帶錄音機相同。早期多用於紀錄片、新聞片、電 視剛開播初期及廣告片,也有學生電影等。(王榮芳先生捐贈)
這張七十八轉的蟲膠 唱片由陳明章自日本 蒐購,內容為民國四 十五年上映、何基明 導演的台語電影︽運 河殉情記︾之主題歌 ︿母女會﹀,但此曲 並非台語流行歌,而 是歌仔戲中常聽到的 ﹁ 都 馬 調 ﹂ 。 ︵陳明章收
章收藏︶
為節省製作成本,當時 許多電影主題曲會將兩 部電影的主題曲壓製於 同一張唱片,圖中唱片 便集結了郭南宏導演的 ︽懷念的播音員︾以及 邵羅輝導演的︽再會 啦 。 心 愛 的 人 ︾ 。 ︵陳明
美國Westrex生產ST-510 RE-RECORDER。在對好聲音、毛片並 剪輯一致後,將對白、旁白、音樂和音效等音源同步混合成一 個聲帶的器材,機器構成是由一個馬達帶動三組具有電影膠卷 齒孔的齒輪,如此可確保轉速及位置一致性,可準確地同步合 成所有聲音。三芳錄音室於1960-1980年代使用,直至1990年代 逐漸改數位錄音,才走入歷史。(王榮芳先生捐贈)
有聲的資料庫 台語電影與音樂曾經相輔相成,盛極一時,然而 陳明章也提到,當時因為人民消費力提高,娛樂 市場需求量大︵一年約五百首歌︶,加上台灣市 場小,無法提高攝製成本,電影粗製濫造、甚至 劇情不連貫,歌曲也因為沒有足夠時間創作,而 呈現出直接將日本歌曲套上台語歌詞的﹁拿來主 義﹂,這些都是台語電影沒落的因素。
章收藏︶
︽天下一大笑︾唱片 由﹁五虎唱片﹂的前 身﹁雷虎﹂發行,收 錄許多穿插演員笑聲 的歡樂音樂,無怪唱 盤封面上文案強力主 打 大 笑 的 益 處 。 ︵陳明
擔任︽台北街頭︾男 主角的宋我人,是當 時知名的電台播音 員。 ︵陳明章收藏︶
16mm 磁帶同步錄音機
c
35mm 磁帶同步錄音機
b
一九六六年開始更出現了明顯分界,國語歌被官 方提倡,台語歌逐漸沒落,加上政府直接控制市 場,限制電台播放次數,宣導不准講台語,使得 人們對台語產生偏見,也促成國語流行音樂、電 影等另一個市場的興起。緊接著民歌時期,年輕 一代的民歌手也開始自己創作,倡議﹁唱自己的 歌﹂,後續更有國語流行創作歌手、瓊瑤的電 影、劉家昌的音樂。 台語片沒落,國語片興起,然而音樂與電影曾如 此合作無間。聽陳明章講述這些電影主題曲背後 的故事,他的家更像是聲音資料庫。畢竟,電影 主題曲只為一時的宣傳而存在,隨著電影落畫, 幾無再版可能,數量稀少,更顯難得,在風潮洪 流中只驚鴻一瞥。
美國製剪輯機,早期用於觀看電影毛片與聲帶同步核對、剪輯 用。(廖慶松先生捐贈)
c
b
a
腳踩 35mm 立式剪輯機
a
國片壓箱寶 丙申年 夏季號
國家電影中心珍藏
剪輯/合成電影聲音的老寶貝
國家電影中心
第一期 國片壓箱寶
國片壓箱寶 文、攝影 曾芷筠
來唱片收藏家陳明章的家挖寶
轉動手把,上緊發條,放上蟲膠唱片,每次轉緊 發條,恰好可以播放一首歌長度。要聽歌得先勞 動,好似肌肉鍛鍊。聲波震動經過金屬唱針與喇 叭擴大,聽起來有種機械時代的復古氣味。
這首歌由純純小姐主唱,歌詞:﹁文明社會新時 代,戀愛自由才應該,階級約束是有害,婚姻制 度著大改。做人父母愛注意,舊式禮教著拋棄, 結果發生啥代誌,請看桃花泣血記。﹂
一九六五年︽內山姑娘︾便是葉啟田的同名歌曲 先走紅之後,再由當時的台語連續劇知名演員魏 少朋投資主演,父親魏一舟擔任編導。
大家更熟悉的還有文夏。當年家喻戶曉的流行台 語天王文夏,一九六二年才演出電影︽台北之 夜︾,噱頭十足,萬人空巷。電影上映後,文夏 還帶著﹁四姊妹合唱團﹂在台北縣市各個戲院 ﹁隨片登台﹂,有時在電影開演前先表演二十分 鐘,接著趕到下一家,若電影已經開演,便暫停 播放,拉開舞台布幕,劇中人物親臨眼前。從 ︽台北之夜︾到一九七 二年︽走馬燈︾,文 夏以平均一年一部的
8
私房收藏的國台語電影主題曲
這台唱盤式留聲機是陳明章眾多得意收藏之一, 他是一九六六年生的本土唱片收藏家,只是恰好 與︿流浪到淡水﹀歌手陳明章同名,問他,經常 被誤認會不會感到困擾?他笑笑說:﹁沒辦法, 他是前輩,比較早取這個名字。﹂
時間彷彿倒退回質樸美好的古早一九五○時代, 當時台語電影風行,高峰期年產量可達百部以 上,除了社會寫實、愛情故事,也有些以歌舞音 樂為主。這些台語電影劇情多半改編自已紅遍大 街小巷的台語流行歌,再請歌手來客串或主演。
台語音樂,隨電影登台
陳明章用自來水直接清洗黑膠,以布擦拭後,放 在真空管唱盤上,必必剝剝的炒豆聲,混和著刮 痕與唱針的沙沙摩擦聲,一起經由真空管播送出 來,是葉啟田唱的︿內山姑娘﹀。
這首歌在當時保守的社會,彷彿石破天驚,一舉 大紅,被譽為台灣第一首流行歌,開啟了台語流 行歌盛行的時代。當時用的,就是七十八轉的蟲 膠唱片,以介殼蟲所分泌的膠製成。也有段時間 流行過三十三轉、合成樹脂製成的電木唱片,但 材質較硬脆,數量較少。一九六○年代,台塑企 業 大 量 生 產 製 造 塑 膠 ︵ PVC︶ , 輕 便 又 摔 不 破,三十三又三分之一轉的黑膠唱盤自此以便宜 價格在台普及。
收藏家陳明章的收藏以一九三○至一九九○年代 的台灣流行歌曲為主,材質從蟲膠、電木到黑 膠,還有母帶與錄音機,就像錄音室加唱片行一 應俱全。他的收藏也包括電影海報、膠卷,可惜 因為太佔空間,只好堆放在鄉下。從三十歲開 始,陳明章收藏各式音樂唱片已經有二十多年時 間,﹁到了一定年紀,覺得時下的流行歌聽不習 慣,開始往前找過去流行的歌,甚至日據時代電 影的主題曲,比如︽桃花泣血記︾。﹂
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桃花泣血記﹀ 一九三二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從大陸進入仍 屬日殖時期的台灣,由於講日語、閩南語的台灣 人不諳普通話,商人將主題曲改成閩南語歌詞, 直接講述劇情,闡明人情意境,也方便踩街宣傳。
本土唱片收藏家陳明章蒐集的黑膠唱片年代橫跨一甲子, 更包含為數不少的國台語電影主題曲唱片。
國家電影中心
國影打卡中 丙申年 夏季號
無所不包,營運規劃、邀稿、訪問、撰稿、合 作、粉絲頁貼文到行政庶務,都是我的守備範 圍,我們的副主編曾芷筠則以採訪撰稿為主。目 前對自己最大的期許是可以讓自己在不同的角色 之間切換時,可以更遊刃有餘吧 …… 。
性,我們也很難針對網站的技術面去改善,提升 ︽放映週報︾網站、文章在搜尋引擎上的排名。
我曾經邀約過一個作家來寫某個導演的所有作 品,雜誌稿費低,但他仍樂意赴約,就是因為十 年來我注意到我凡是在該個導演的電影作品放映 場上,都會看到該個作家,她寫書的主題也常跟 導演關心的人物主題是一樣的,所以某一年跟這 位作家聊起來他就成為了我的作者之一,他們的 風格我其實無需確保,我只須維護與擦亮。
徐▼最理想的影評,就是這些評論者早已經是該 部電影所處之文化脈絡或創作議題胸有成竹的 ﹁作者﹂︵電影到他手上只是剛好而已︶,而非 見山只是山、什麼都能寫的﹁寫手﹂。而主編, 首先要是一個電影的好觀眾和文章的好讀者,懂 得看到好片和好文就要拍手叫好,然後轉而變成 好電影與好作者之間的媒人,邀請可能深居在自 己研究室的學者或是埋首於工作堆中的作者,主 編要懂得根據他們過往長年的研究或寫作興趣, 讓他們去跟這部好電影相遇︵至於能不能開花結 果,那都是後面再說的事了︶。
請說說你們心目中理想的影評?兩位主編在合作 撰稿人的選擇上,又是怎麼去選擇、搜尋、開 發,甚至養成,以確保文章的品質或風格的呢?
第四問
洪▼理想的影評不應該只是抒發心情的心得,或 是單純的批評。︽放映週報︾的撰稿人一半是年 輕部落客或投稿讀者,多半已有一定的文筆與觀 影基礎了,文章中也看得出他們對電影的強大熱
電影欣賞︾主編 徐明瀚
情,我們都是從每一次的文章內容去討論如何修 改寫作方向,慢慢培養默契。另一半的作者則是 我們欣賞的資深影評人,也希望讓更多讀者認識 這些優秀影評人。我必須感謝所有的作者都是本 著對電影與寫作的熱情,幾乎是不計酬勞地為 ︽放映週報︾讀者寫出這麼多精彩的作品!
︽
電影與藝術評論人,現居台北。任職於國 家電影中心研究出版組,︽ 電影欣賞︾ 執行主編。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 所畢業,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 士生,策劃過多檔影展,研究領域坐落在 當代歐陸哲學、東亞美學現代性與華語獨 立影片藝術之間。
︽放映週報︾主編 洪健倫
大學念文學,研究所念電影與文化研究。 因參與反核、都市反迫遷運動而成為記 者,曾任︽破周報︾音樂與社運線記者、 ︽蘋果日報︾專欄記者。電影於我是現實 世界的反映,知識邊界的延伸,所以需要 持續觀看。
︽放映週報︾副主編 曾芷筠
因為喜歡文學與戲劇進一步開始認識電 影,就讀中央大學英文系碩士班時開始參 與︽放映週報︾編輯工作。很幸運能透過 這份工作一探銀幕之後的萬千世界,目前 則正努力尋找讓︽放映週報︾越來越好的 方法。
Fa
雖同為電影相關的媒體,但作為紙媒與網路媒 體,你們分別遭遇什麼樣的困境? 徐▼紙本就像是月亮,跟電子媒體如太陽般的發 光體不一樣,是反光體,若一個人要閱讀較具分 量,字數往往超過四千字的長文,人眼無法直視 光源太久,紙本在這個意義上是無法被取代的。 而紙本也有版面的安排,文章和文章之間、文章 跟圖片之間的化學作用比較多。所以,︽ 電影 欣賞︾具有的紙媒困境不在於讀者的閱讀習慣全 然改變,也不在於影迷對深度評論內容的不再感 到興趣,困境在於這個社會,都逐漸習慣於將所 有閱讀的成本,都轉嫁給讀者,或是無成本化。 短的閱讀變得破碎,且需要更多插頭,長的閱 讀,讀者則需要自己列印。而閱讀無成本化和無 庫存化,紙本雜誌將無以為繼,無法建立內容與 資本的交換機制,而書籍與刊物也無法以實體的 方式留存於世,若是電子終端結束︵如經營多年 的︻台灣電影筆記︼︶,就沒有文章網頁可以翻 查閱讀了,紙本在最基本的意義上,在今日已儼 然是有形的文化藏品與資產。 Fa
洪▼人力與經費上的吃緊限制了內容的機動性與 豐富度,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像一般網站背後有 技術團隊配合,除了限制了版面呈現的彈 in-house
11
Fa
第三問
國家電影中心
第一期 國影打卡中
國影打卡中
www.funscreen.com.tw
管理,在截稿、文章翻譯、圖片授權、編輯、出 刊等小的編輯細節中,最後才是出版的行政庶務 與加值服務的問題。因為目前︽ 電影欣賞︾除 美編外,只有一人︵也就是我︶在執行編輯業 務,從規劃、編稿︵每期十五萬字︶、要圖、送 印到發行、出貨、開發票都要做,所以優先順序 的拿捏就非常重要。
放映週報
國影文青的編輯本事
︽ 電影欣賞︾ ︽放映週報︾ 論和欣賞,為重要的電影留下具有份量的影評, 整本雜誌更像是一本﹁雜誌書﹂︵ Mook ︶,值得 永久地收藏。 洪▼︽放映週報︾是台灣最早以網路作為發行媒介 的電影刊物。我們聚焦台灣、華語電影工作者的 深度訪談與評論,也透過影評將討論範圍向外擴 及到非好萊塢主流的獨立電影,介紹院線、影展 中 放 映 的 各 國 影 片 。 從 二 〇〇五 年 到 現 在 , 我 們 已經累積了大量的訪談與評論紀錄,也算是一個 資料庫了。 與商業電影刊物相較,我們的非營利性質讓︽放 映週報︾更專注在美學、產業與歷史的討論。和 近年出現的影評網站相較,我們的文章更新量雖 然遠不如新興網站,但我們的討論方向是更專注 於討論影像藝術,以及釐清作品在各種脈絡之中 的位置。
Fa電影欣賞
在大的編輯架構草擬的期許上,︽ 電影欣賞︾ 的主編,應該要是一個有影史根據的發想者,是 一個既有創作議題的擴大定義者,更是一個有電 影研究理路的論題開創者。他必須一方面了解電 影歷史資料的考掘進展,也要知道現有文獻的當 代侷限性,才能加入一些新的因子活化這些材 料;他必須另方面知道當下社會上時興什麼樣的 文化議題,然後不被完全牽著走,甚至帶入一些 反例來豐富對於議題的思考;在這兩方面的綜合 下,電影的複雜性才能夠被呈現出來,一個論題 才有機會被推升到一個新的階段。
Fa
但由於人力有限,︽放映週報︾主編的工作其實
洪▼主編是刊物內容的組織者,也是報導題材、 文章與讀者之間的橋樑,他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執 筆人選、議題切入點、刊登形式、與刊出時間四 者間達到完美比例,而每一期不同的文章是否又 能進一步彼此呼應,勾勒出更清楚的輪廓,也讓 內容更豐富、深刻。
Fa
本期的︻國影打卡中︼單元中,︽國影本事︾向 國影中心的兩份前輩、重量級媒體拋出提問,同 他們討教如何成為一位強大編輯,為讀者綻開不 一樣的觀影視野?且讓︽ 電影欣賞︾主編徐明 瀚、︽放映週報︾主編洪健倫這兩位優質文青, 針對刊物定位、合作撰稿人、主編角色、異質媒 介挑戰這四大難題,為我們一一解答!
請簡單介紹你們主編的︽ 電影欣賞︾與︽放映 週報︾,告訴我們它們在台灣有甚麼樣的重要 性?又跟其他電影刊物或媒體有何不同? 徐▼創立於一九八三年的︽ 電影欣賞︾,陪伴 著台灣的影迷和讀者長達三十多年,不曾間斷, 若以每期平均至少十萬字來計算,這是一個至今 多達一千五百萬字的影評文庫,若以每期的內容 規模來看,這是台灣現今唯一還在以專題規劃的 形式探討電影藝術的雜誌,每季度地為讀者和影 迷來精選現今電影的理論發展與創作趨勢。
請簡述作為一個主編,其所扮演的角色跟工作內 容,以及你們對自己的期許。 徐▼主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文化內容的品質管 理,從規劃架構、試片、選題、找對的作者到文 章是否合乎期待等大的編輯方針上,然後是時間
10
Fa
Fa
Fa
與一般性的電影雜誌內容相較,︽ 電影欣賞︾ 的廣度與深度比較是介於報導採訪與學術論文之 間,少部分是根據創作者的自述或單部片的解 讀,大多是以作者論、類型、社會議題和文化思 想等層面,讓多部電影能夠一併形成脈絡來被討 Fa
第二問
第一問
執行長的話
︽國影本事︾試刊號發行之後,僅有 五千份的印量,鋪到各索取點後,幾 乎很快就都索取一空。不少朋友不吝 給予這份新創的刊物好評與支持,十 分鼓舞我們,也 給 我 們 更 大 的 信 心 著手準備這次的夏季號。
今年是台語片六十週年,台語片從 一九五六年首部三十五釐米的製作 ︽薛平貴與王寶釧︾至一九七○年 代初大約拍攝一千兩百部影片。如 今僅存不到一百八十部,部分還是 殘本。然而這些僥倖被搶救存留下 來的珍貴電影遺產,卻仍然因國影 中心沒有專業片庫而未受到最佳保 存。從還是國家電影資料館時代以 來,二十餘年了,我們年年向政府 反映國影中心經費窘迫與缺乏空間 的困境,卻年年只能持續在樹林工 業區租來的片庫,為台灣老電影 ﹁部部驚心﹂。
時逢台語片六十週年,我們積極準 備﹁歡慶﹂台灣電影史這個重要的 日子之際,內心卻依然沈重。今年 也是國內政治藍綠變天一年。國影 中心保存的影片並無藍綠,多的是 因嚴重褪色而變成的紫紅色以及膠 片酸溶毀壞後無法挽回的黑色。新 政府與國人看得見台灣老電影真正 的顏色嗎?
捐款 方式 電匯 台北富邦銀行城中分行(銀行代號:012) 帳號:500101074610 戶名︰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郵政劃撥 帳號:1844-8199 戶名: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支票或匯票 抬頭: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或 Taiwan Film Institute ※ 加劃橫線,註明「禁止背書轉讓」字樣
國家電影中心為保存我國珍貴電影遺產,修復經典影片,推廣電影文化,亟需各界踴躍捐款協助。如蒙捐款,請 於捐款後傳真、郵寄或電郵至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行政管理組,以便開立抵免稅額證明,謝謝!
關於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一九七九年 電影圖書館啟用,提供電影人探索電影世界的知識庫。 一九九一年 國家電影資料館設立,為台灣蒐集保存電影是它的使命。 一九九五年 國家電影資料館加入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FIAF)成為會員,與全世界將近200個電影資料館、博 物館一樣,都是為了積極保存電影這個珍貴的影像文化遺產而存在。 二○一四年 更名為國家電影中心,被賦予協助政府電影產業與電影教育推動的新任務,但是為國人保存與典藏 重要的電影文化資產仍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 欲知國影中心其它看家本領,請詳閱官網 www.tfi.org.tw 02-2392-4243
02-2392-6359
service@mail.tfi.org.tw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09:30-12:30、13:30-17:30 閱覽室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13:30-21:00,國定假日不開放
經典電影 永恆如新 保存使命 國影力行
經典電影 永恆如新 保存使命 國影力行
無論是小額贊助或企業贊助 請和我們一起 加入修復電影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