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前 言 . . . . . . . . 0 1 作 者 . . . . . . . . 0 3 陳 雕 刻 處 . . . . . . 0 5 《 聖 殤 》 . . . . . . . 0 7 《 雙 龍 搶 珠 》 . . . . . 0 9 《 聚 寶 瓶 》 . . . . . . 1 1 《 獅 形 匾 座 》 . . . . . 1 3 《 五 仁 餅 模 》 . . . . . 1 5 《 壽 龜 粄 模 》 . . . . . 1 7 《 壽 龜 壽 桃 粄 模 》 . . . 1 9 《 月 餅 模 》 . . . . . . 2 1 《 福 輪 常 轉 粄 模 》 . . . 2 3 《 蓮 座 神 位 》 . . . . . 2 5 《 木 製 湯 匙 》 . . . . . 2 7 《 髮 簪 》 . . . . . . . 2 9 《 蝙 蝠 》 . . . . . . . 3 0 《 龍 形 珠 寶 底 座 》 . . . 3 1 《 觀 山 紙 鎮 》 . . . . . 3 3 《 貓 咪 疊 疊 樂 》 . . . . 3 4
前 言 「陳雕刻處」是全台中歷史最悠久的木雕工作室﹐ 同時也是陳家對於雕刻的傳承所在。 日據時代到現今﹐ 隨著市場需求與社會正逐漸的改變。 早期人們以匾額作為慶賀﹑店家開張﹑典藏紀念之用﹐ 但木雕逐漸被塑膠類材質取代。 速成的工業塑膠製品較無質感﹐也缺乏藝術感﹐ 不似木頭溫潤厚實﹐但由於價格低廉且方便生產﹐ 因此強烈打擊木雕傳統產業的生存。 木雕產業日漸凋零﹐ 過去賴以為生的匾額製作訂單已無以為繼。 正當第二代繼承人陳文才 萌生了退休並且收店的念頭時﹐ 在這店舖耳濡目染中長大的兒子陳希彥﹐ 因為不捨「陳雕刻處」傳承就此結束﹐ 所以和妻子兩人以「COMMA」這個品牌重新出發﹐ 延續「陳雕刻處」的經營理念﹐ 致力將傳統木雕推廣出去﹐希望再造傳統工藝的新生命。 大多木工職人多少有一些傲骨以及對藝術創作的偏好﹐ 覺得應該依著古法﹐即便是商品也應具有獨特的手作藝術風格﹐ 師傅的心血與其對工藝的堅持灌注在工作當中。 當許多老一輩木工職人﹐選擇轉行甚至結束營業﹐ 可是「陳雕刻處」依然堅守崗位﹐ 他們致力轉型與創新﹐ 歡迎學生團隊的參訪﹐也常常與社區結合﹐舉辦展覽﹑教學活動﹐ 並開放民眾採訪﹑參觀﹐分享傳統產業的興衰﹑再造。 有許多承載台灣記憶的傳統工藝﹐ 他們不靠政府的資助﹐默默耕耘著。 努力嘗試各種可能﹐在時代變遷劇烈的現代﹐ 依然維繫著對老傳統的熱愛與堅持﹐ 與不同的人群接觸﹐激盪出各式各樣的火花﹐ 蘊傳統於現代﹐不僅僅是為了能將這美好的工藝保留﹐ 更期待新血的加入﹐將傳統工藝傳承下去。
01
02
作 者 陳文才 經歷︰ ‧ 擔任木工職人長達四十餘年 ‧ 陳雕刻處第二代繼承人
‧ 故宮「至善園」匾額 ‧ 臺南孔廟「全台首學」匾額 ‧ 日月潭「玄奘寺」匾額
COMMA 2010 北京文化創意博覽會 2011 文化創意博覽會 2012 臺灣設計師週 2012 臺灣設計展 TAIWAN DESIGN EXPO 2013 臺灣設計展暨臺北設計程式展 2014 東京設計週
03
04
陳雕刻處 歷史沿革 陳珍(陳文才父親)十歲時為了改善家裡環境﹐只好輟學去當木工學徒習得一技之長。 十五歲學成出師後﹐為了生計開始在霧峰﹑清水﹑埔里一帶 幫富裕家庭承作嫁妝家具或替寺廟修建大殿﹑閣樓﹑祠堂。 創業 民國十五年— 十七歲的陳珍隻身前往剝皮寮(現台北萬華)創業﹐承攬家具的製作﹐ 細膩的日式欄間雕花﹑屏風﹐獲得許多外銷廠商的青睞﹐ 作品幾乎遍佈日本。 時為日治時代﹐日本人會在那購買台灣較特殊的物品﹐ 而陳珍的作品深受日本人喜愛﹐常常訂做帶回日本當珍貴禮物或收藏。 民國二十四年— 由於日商的鼓勵﹐陳珍參加「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作品獲得二賞獎的殊榮。 戰爭 民國三十四年— 二次世界大戰波及台灣﹐炸彈落在萬華店旁﹐家具﹑生財工具全毀﹐ 只好收拾全部家當﹐攜著一家老小﹐夜行日歇﹐奔回台中後頭厝定居。 光復初期— 百業待興﹐陳珍一貧如洗﹐從賣冰棒﹑賣魚貨開始重振家計﹐ 但沒忘記過自己喜愛的雕刻﹐因應消費市場的改變﹐ 從事人偶頭雕刻﹑釣竿製作等零散的訂單﹐以維持生計。 重生 民國四十年— 因應時代的變遷﹐雕刻技術進一步轉向複製化生產﹐ 陳珍開始接中光肥皂廠及水晶香皂印模﹐並開始大量生產﹐ 且當時台中糕餅業活絡﹐需要大量的餅模﹐ 知名的太陽堂﹑美珍香﹑一福堂皆為忠實顧客。 自此以「陳雕刻處」為店名﹐並從鹿港挖角林謙師傅 及豐原蕭老鎮師傅協助生產﹐另外也廣收學徒﹐開創「陳雕刻處」的輝煌時代。 傳承 民國五十三年— 當時陳珍身體微恙﹐陳文才初中一年級便開始習作雕刻。 民國六十四年— 陳文才退伍後正式接棒老店,成為了第二任的「陳處長」。 陳珍退居幕後,已準備工作、指導為主。 之後進入了匾額製作的全盛時期﹐出自「陳雕刻處」的匾額遍及全省。 寺廟高掛的﹑縣市政府議會用來餽贈表揚的﹑商家店舖的招牌﹐ 舉凡︰楹聯﹐警世自勵的木藝品等﹐訂做多不勝數﹐ 知名的如︰故宮的「至善園」、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日月潭「玄奘寺」、莊義成醬園等的「鎮台之寶」匾額﹐皆出自「陳雕刻處」之手。 如今時代推陳出新﹐雖然「陳雕刻處」擁有八十年的悠久歷史和一身的好手藝﹐ 但這個社會似乎已經遺忘了「木雕時代」﹐ 「陳雕刻處」這個老所在沒落了。 幸好﹐ 第三代的希彥和惠菁—現任陳處長的兒子和媳婦﹐一力扛起這老招牌﹐ 讓老爸打消退休的念頭﹐重燃起對雕刻的熱情﹐ 兩代「陳處長」一起找到老店可以繼續存在下去的意義及方式﹐ 也期待能盡一點社會責任﹐讓更多人了解木雕這個老行業。
05
06
07
《聖殤》 義大利牧師訂製耶穌像 尺寸︰60cm*60cm 年代︰民國50 年代
08
09
《雙龍搶珠》 尺寸︰直徑30cm 年代︰民國60 年代
10
11
《聚寶瓶》 高度︰28 cm 年代︰民國90 年代
12
13
《獅形匾座》 尺寸︰長約28cm 年代︰民國60 年代
14
《 五 仁 餅 模 》 ( 月餅) 尺寸︰無固定規格 年代︰民國50 年代
15
16
《壽龜粄模》 尺寸︰無固定尺寸 年代︰民國50~60 年代
17
18
《壽龜壽桃粄模》 尺寸︰無固定尺寸 年代︰民國50~60 年代
19
20
《月餅模》 尺寸︰無固定規格 年代︰民國50~60 年代
21
22
23
《福輪常轉粄模》 尺寸︰無固定規格 年代︰民國50~60 年代
24
《蓮座神位》 尺寸︰高約35cm 年代︰民國60 年代
25
26
《木製湯匙》 尺寸︰14cm 年代︰90 年代
27
28
《髮簪》 尺寸︰14cm 年代︰民國90 年代
29
《蝙蝠》 尺寸︰約7cm 年代︰民國90 年代
30
31
《龍形珠寶底座》 尺寸︰直徑14cm 年代︰民國90 年代
32
《觀山紙鎮》 (COMMA 系列) 尺寸︰長約11cm* 寬約3cm* 高約7cm
33
《貓咪疊疊樂》 (COMMA 系列) 尺寸︰無固定尺寸
34
發行︰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科 企劃︰趙樹人 攝影︰陳佑政﹑羅偉彣 文編︰羅子寧﹑林岡儒 美術編輯︰陳佑政﹑謝家瑄﹑林岡儒﹑羅偉彣 地址︰臺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 129 號 電話︰ 04-22195678 出版日期︰ 2015 年 06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