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olio of Jing-wun Ciou (2018-2021)

Page 1

Profolio Ji n g- wu n Ci o u T K U ARC H 2018-2019 NC K U AR C H 2019 -2021


Ji n g - wun Ci ou 1996.08.06 kahn403360588@gmail.com (+886)966879139 ht t p s : / / i s s uu. com /5 4648 10 /d oc s/ka hn_pr of ol i o_45 f 40 65 28 8 3eb4

|Education Background| 20 12-20 14

The A ffil i a ted Zhongl i S eni or Hi g h S c h oo l o f N a t io na l C e nt r a l U niv e r s it y

20 14-2019

Dep t. of A r chi tect ur e, Ta m k a ng U niv e r s it y

20 19-2021

Dept . of A r chi t ectur e, N a t i ona l C he n g K u n g U niv e r s it y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 Awards| 20 16

Tecto nic S t udi o - TK UA C l a ss

20 17

M ingH C A RC HI T EC TS - I nt er n A r chi t ect

20 17

JW U x TkU I nt er na t i ona l Wor k ca m p - Ja p a n x Ta iw a n

20 18

Pytho n Wor k shop i n T K UA - G r a sshopper St u d io

20 19 [Gr aduat i on Desi gn - " Red W i ndow s "] Awar ds-N ew Ta i pei C i ty A r chi t ects A ssoci a ti on St u d e nt C o mp e t it ion 【 C r e a t iv e N e w Ge ne r a t io n 】 20 19

BIM S tudi o - N C K U C l a ss

20 20

" Designi ng Resi l i ence i n A si a " Wor k shop

20 20

RAC -C o on - {"m a de by "_Robots Wor k sho p }

20 21

Op enPr o c essi ng S t udi o - N C K U C l a ss

20 21 「柳營綠洲 關 懷 中 心 日 光 屋 」 義 築 計 畫

|Software Skill| AutoC AD / Rhinocer os / L um i on / K ey shot / G r a s s ho p p e r / Sk e t c hU p / V -r a y / Pho to sho p / Il lust r a tor / I ndesi gn / A ff ter Eff e c t s / A r t l a nt is / Ec ot e c t / P r e mie r e / Rev it / OpenPr o cessi ng / N V i vo

|Language| Chinese / Engl ish

( p r o fo lio , 201 7- 201 8 )


CONTENTS 01

紅窗

- 她鄉的家與場域

R e d W i n do ws

- H er O b jects and the Field

01

【Awar ds】 New Taipei Ci t y Arc hi t e c t s Assoc i at i o n S t ude nt Com petition [ C r e at i v e N e w G e ne rat i o n ]

TKU Arch 2019

02

我們的祕密基地

- 幼兒建築空間玩具

Sp ati a l B u il d in g To ys

23

- Enhancing Pres cho o lers’

Archite ctur al Ex perience thro ugh Playing N CKU Arch 2021


HER HOME

HER LIFE

01


01 紅窗 -“她”鄉的家與場域 R E D W I N D OW S

- HER OBJECTS AND THE FIELD T K U 20 1 9 E A5 G r ad ua tion D es ig n AD VI S E R : D A - R E N ,CAI S I T E : 基隆龍安街鐵路小紅 燈 遊 樂 區 Lo ngan Street, Kee l u n g Red-lig ht District

位於三坑車站與基隆廟口人群的交界處,在鐵道旁幽暗的 通道裡滲透出暗紅色的燈光,讓人充滿好奇心卻又畏懼不敢走 入,她們在這燈光下開始一天的生活,這地方也就是周圍居民 所默認的鐵支路紅燈區。對於這些來自異鄉的女子,工作與生 活重疊,所有物由房間內延伸至走道上堆放,在這裡房門外生 活的共同使用反而給予女人們對於家的感受。 隱匿在通道內的是女人們生活的相伴,也是對客人提供陪 伴需求的服務場所,而因需求而存在的產業是不需要被隱藏的 ,需要被保護的是隱私。每一道房門內外零散的物件不僅是女 人們之間的生活方式,也是對於家鄉生活的殘影與在此生活過 的痕跡。

02


基隆港 KEELUNG PORT

基隆廟口 KEELUNG NIGHT MARKET

SITE

三坑車站 SANKENG STATION

SITE // 03

Lon gan S t ree t , Ke el u n g R e d- l igh t D ist ric t


A

B

D

C

C

B

A

D

居民

X

性工作者

X

客人

04


T�� R����

05

F����� S�� W������


R��-����� R���

生活 X 工作

06


ISSUE //

Ob je c t — F iel d — I m ag e

「生活在没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它 的價值恰恰就是你選擇的那種意義。 」——薩特 「物是人的鏡像,人是物的客體。」 物件因生活而有了記憶。 即使人的離去,物件也保留著映像。 “家”作為女人們與個人記憶場景具象化的出 發點,是對於一個人最熟悉的記憶空間,藉由物件 所創造出的場域,追尋、思念回憶的真實性。

OBJECT

LIVING 存在

07

EVANESCENT 消逝

OBLIVION 遺忘


O BJ E C T S

H����

R������

W�����

家的痕跡 / 不同成員所看見的映像

熟悉的所有物與回憶

窗外熟悉的場景 / 窗前記憶的殘影

D���

M�����

B������

個人生活隱私延伸與交集

記憶模糊與再次解讀

純真與對家庭的慾望

08


OB J E C T — F IE L D

09


OBJECT — FIELD — IMAG E

Memory of Space 影像消失後,映像的涵義卻流於記憶裡,而記 憶為一片段但卻互相聯繫的存在,藉由物件所創造 出的場域,再加以詮釋而重新建構出腦中記憶的空 間映像。 「從映像中發掘現實,從映像中提煉真實。」

映像

詮釋

延伸

10


“窗”框選視覺的影像,窗景的視覺深度如望遠 鏡般框選著女人們的記憶殘影,詮釋出片段映像的記 憶空間。

L I G HT OF WIN D OW

11

對於來自異地的女子,除了從物件的映像中發覺 同伴的殘影,也尋找著來自家鄉的記憶空間。而基地 上外牆的保留轉為紅燈區舊有的物件,觸發著女人們 在此工作生活的殘影。空間的感受藉由舊物件與牆內 新物件的交集讓街區內產生新的場域映像。


R E D - L IG H T W IN D O W

路徑的穿越與窗景的重疊安排,層層帶出 了紅燈區由外而內的景象,開放而隱密的空間 語彙,也相連映照了原始紅燈戶裡的紅,藉由 女人、客人與居民的在動線上的對弈,讓紅燈 區的日常不再隱藏在幽暗的通道內,成為生活 中不平凡中的平凡。

12


O������� P���

P����� — P������ — P�����

KTV

13

紅燈戶

KTV


P����� → P������

P����� — P������ — P�����

診所

KTV

紅燈戶

KTV

小吃

14


15


舊牆面與窗框形成基地上的舊物 件,新物件—紅磚牆面的置入產生女 人們生活的新場域,藉由牆面的層次 與窗景的引導,在開放的空間裡間接 隱匿了房間裡的紅。

16


Section A-A’ Bathhouse

Section B-B’ Activity Center

17


Section C-C’ Cookery Space

Section D-D’ Clinic

18


O������� W��� - O�����

19


R�� B���� W��� - F����

20


O������ ��� R��-L���� R��� - H���

21


HER HOME & HER LIFE

22


23


02 我們的祕密基地 - 幼兒建築空間玩具 S p at ial B u il din g To y s - Enhancing Preschoolers’ Architectural Experience through Playing N CK U 2 0 2 1 M ast e r 's Thes is D e si gn A d v i so r : Chien , S hen g Fen R e se ar c h Ad v i so r : L in , Hu i Wen S I T E : 國立成功大學附設 臺 南 市 私立員工子女幼兒 園

The thesis design aims to develop a new set of toys to enhance children’s architectural experience. The design process is conducted as an action research with participations from the children and teachers of NCKU kindergarden. Each action cycle is cons isted of a prototype toy set, several recorded sessions of toy playing with selected child participants, a video review session with teathers, data analysi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action. In total, 8 action cycles have been conducted with prototype toys r anging from small “unit toys” to large “space toys”. As a result, a set of “Spatial Building Toys” is proposed. The toy set uses building materials and building structures to expand children's experience of materials and space. Furthermore, toys in the set are organized in stages (levels of difficulity) so that players may accumulate learning experience, improve capability of spatial congnition, and hopefully cultivate spatial creativity .

24


G en e r al B ack ground Information

遊戲實作 VS 經驗學習

25

根據瑞士心理學家Piaget所提出的基模體系能將認知與感 知藉由動態變化組織出幼兒對“新的生活經驗”與“陌生 空間”互動的工具。 幼兒的學習從“生活”與“遊戲”中得來,透過行動探索 來掌握各種空間符號,在活動經驗中藉由掌握符號的辨識 發展智力與空間認知。近年來視覺化學習的普及降低幼兒 從實作操作中學習的生活經驗,因而開發幼兒實作經驗的 玩具成為教育的創新課題。

實作操作 VS 空間學習


R e s e ar c h P u r p o s e

透過幼兒“參與實作”與“經驗回饋”,設計 一系列新型態的空間玩具: 1. 2. 3. 4.

階段式空間玩具 - 經驗累積與統整。 培養對建築材料的認知 - 木頭與抿石子。 培養對建築結構的認知 - 遊戲實作構築。 培養對空間的創造力與空間概念。

26


S ite / 成大幼兒園 大門 小東路

企鵝班

國立成功大學附設 臺南市私立員工子女幼兒園 米奇班 勝利路

寶寶班

P ar t i cip ants / 每次每班 3人參與

27

大班 ( 5 歲 ) - 米奇班 -29人

中班 ( 4 歲 ) - 寶寶班 -25人

小班 ( 3 歲 ) - 企鵝班 -30人

108 年下學期

小班 ( 3 歲 ) - 米奇班 -27人

大班 ( 5 歲 ) - 寶寶班 -25人

中班 ( 4 歲 ) - 企鵝班 -30人

109 年上學期


Si te / Data C olle ction A

E

D

B

A

E

C

B 大門 D

E

C

B

D

A

B

A

C

C D

E

戶外使用頻率 高

28


M at er i a l s ▍觸覺玩具 木質 / 軟橡膠 / 塑膠 / 壓克力 / 紙板 / 棉線 / 不織布 / 金屬

塑膠、金屬

軟橡膠

軟塑膠

紙板、棉線、不織布

木質

壓克力

A

B

C

石子階梯、金屬拉門

沙子、石子石階

水泥地

D

E

F

陶瓷磁磚、水泥地

橡膠軟地墊

地磚鋪面

▍戶外材料 地磚鋪面 / 水泥地 / 石子階梯 / 沙子 / 橡膠軟地 / 陶瓷磁磚 / 金屬拉門 室內接觸多為加工後的材質體驗,注 意力多集中在手部的操作,身體對空 間的活動體驗較少。採取園區裡接觸 多元材質機會較多的戶外材質作為設 計的研究材料。

大門

C

B

E D

29

F A


P ar t i c i p ants / Data C ollection

I n te rv iew D at a An al y s is

30


R e se arch De sign

單元玩具 建築結構

空間玩具 Prototype 1 觸覺材質-點

質性研究 -活動紀錄分析

Prototype 2 組構-線與面

質性研究 -回饋訪談分析

/ 手動-點線面的結構操作 / 觸覺-小肌肉的控制 -身體對空間的體驗

建築材料

空間結構

/ 面結構與接頭組購

Prototype 3 組構-面與接點

質性研究 -訪談紀錄分析

Prototype 4 灌注- 石子

空間材料

Prototype 7 組構-接頭/ 材料變化

質性研究 -回饋訪談分析

Prototype 8 空間組構-複層幾何

/ 材料操作

/ 階段式-經驗累積

/ 空間質感

/ 空間組構-自我校正

/ 參與式設計修正 - 幼兒、幼教老師

/ 參與式設計修正 - 幼兒、幼教老師

Prototype 5 空間-面.點.線

階段式玩具整合

/ 階段式-經驗累積

/ 階段式-經驗統整

/ 可拆解性-自我校正

/ 空間經驗-創造力

材料 / 結構經驗

31

質性研究 -活動紀錄分析

/ 組構-面 . 點 . 線

/ 灌注-抿石子灌模操作 / 觸覺-材料特性/狀態變化

Prototype 6 組構-接頭/ 尺度變化

+

空間經驗


單元玩具設計

點 - 單元堆疊

10x10x10 cm3 美術教學材料

同外觀正方體 不同材質紋理

線 - 卯卡接 面 - 拼圖卡接

15x15x15 cm3 瓦楞紙板 抿石子

20x20x20 cm3 密集板 抿石子/ 3D列印

灌注材料包 範圍 -12x10 cm2 琉璃石/ 樂土 密集板

框- 60x60x60 cm3 面- 30 x 30 cm2 木材/ 3D列印 密集板/ 抿石子

空間玩具設計

空間組構接頭/ 尺度變化

直徑 40 cm /60 cm 瓦楞紙板

身體尺度 拼接 / 卡接

單元尺度 框結構與面結構

點 - 接頭組構

空間組構接頭/ 材料變化

直徑 60 cm 瓦楞紙板/ 木板/ 泡棉

身體尺度 扣接 / 壓接

單元尺度 框結構與面結構

材料實作 觸覺狀態 建築真實材料

空間組構複層幾何空間

直徑 60 cm 木板/ 橡膠墊板

身體尺度 拼接 / 壓接

體 - 空間組構 身體尺度 建築空間結構

32


A. Type 1 - 面結構

B. Type 2 - 框結構

— 以片狀四邊卡接的方式組合

— 以柱狀接合點卡接的方式組合

組構-線與面

C. Type 3 -

卯系統-直向卡接

— 框結構短邊的直向卡接方式組合

33

D. Type 4 -

卯系統-橫向卡接

— 框結構長邊的直向卡接方式組合

E. Type 5 -

卯系統-轉向卡接

— 框結構橫向旋轉卡接方式組合


A. Type 1 - 固定接頭

B. Type 2 - 旋轉接頭

— 固定接頭,連接垂直與水平方向

— 旋轉接頭,連接二維轉向方向

(2). 接頭形狀辨識度高

(2). 方向性 - 二維旋轉

(1). 組裝簡單

A.

(1). 可變換性高

B.

組構-面與接點

A. 框結構

C. 面結構 + 框結構 - 工具操作 — 以工具在空間中的旋轉組合接點上的形狀配對 (1). 框結構 - 60x60x60 cm3 - 固定邊界

(2). 面結構 - 30x30 cm2 - 可操作面

空間-面.點.線

B. 面結構

34


形狀/ 尺度 設計發展

接頭/尺度 變化

接頭/材料 變化

A. Joints 01 - 卡接

C. Joints 03 - 扣接

- 直徑 40 cm - 瓦楞紙板

- 直徑 60 cm - 瓦楞紙板

B. Joints 02 - 拼接

D. Joints 04 - 壓接

- 直徑 60 cm - 瓦楞紙板

- 直徑 60 cm - 木板

原型 - 正方體

32 1

X cm

X cm

面結構 - 單元幾何

面結構+接頭 - 平面幾何

A. 2 4

3

5

空間組構 - 立體幾何

35

6

B.


空間組構-複層幾何

E. Joints ̶ 拼接 - 空間上

F. Joints ̶ 壓接 - 地面上

1. 形狀引導 - 拼接

1. 60度 - 側向壓接 - 雙邊落地

2. 90度 - 直向壓接 - 單邊落地

2. 穩定接頭 - 壓接

C.

D.

E.F.

36


觸覺材質

組構 - 單元

材料操作

組構 - 單元間

10x10x10 cm3

15x15x15 cm3

材料包

20x20x20 cm3

美術材料

瓦楞紙板 抿石子

琉璃石/ 樂土 密集板

密集板 抿石子

〈 探索挑戰〉

〈 探索挑戰〉

〈 探索挑戰〉

〈 探索挑戰〉

抿石子實作 開拓對材料的認知與體 驗材料的狀態變化

接頭組合培養對「穩定」 結構狀態認知,增加操作 與創作的多元性,對真實 木質材料的經驗

〈 操作玩法〉

〈 操作玩法〉

在相同視覺感官下,培養 對不同材料、不同紋理質 感的觸覺感受

〈 操作玩法〉 堆疊 - 垂直方向

「虛」、 「實」、 「虛+實」開拓對單元組構狀態與 接觸新材料的經驗

〈 操作玩法〉 堆疊 - 垂直方向 組構 - 框結構 / 面結構

灌注- 圖形填滿控制

組構- 接頭端點連接 堆疊- 垂直/ 水平方向

/

37


組構 - 框架中

空間 - 小尺度

空間 - 大尺度

框-60x60x60 cm3 面-30x30 cm2

直徑 40cm

直徑 60cm

木材/ 密集板 抿石子

瓦楞紙板 泡棉

木合板/ 抿石子 橡膠墊

〈 探索挑戰〉

〈 探索挑戰〉

〈 探索挑戰〉

在空間框架裡嘗試組構, 運用真實工具體驗更多 方向的操作,開拓身體尺 度的空間經驗

對接頭的操作練習,從平 面幾何連結立體空間的 組構,小尺度的空間創作 與身體活動結合

合作組構大尺度的空間, 嘗試運用面結構單元與 接頭創作,空間活動、材 料感知的經驗學習

〈 操作玩法〉

〈 操作玩法〉

〈 操作玩法〉

工具- 旋轉方向 組構- 垂直/水平/側向

平面幾何- 立體幾何 面結構接點組構

平面幾何- 立體幾何 經驗統整- 空間創作

Ac c u mu l at ed expe r i e nce fro m game l e ar ni ng

38


J ing- wu n Ciou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