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設計計畫書(第三版)

Page 1

DEC. 25

N.Q.U DEPT. OF ARCHITECTURE

FUTURE CRONOLOGY 未來年表 - 城市合作型老人安養系統

Architecture

Compound

Future

planning

Function

Elderly

Third Edition

Research

Caring

2019 12 25

SHU YI-YEN thesis design

01 0


目錄 1. 緒論

4. 使用者分析

1.1 概述

4.1 個體分析

1.2 議題與動機

4.2 環境行為

1.3 預期成果

5. 空間計畫 2. 架構探討 5.1 樓地板推計 2.1 現有長照系統 2.2 轉變與可能性

5.2 配置策略 5.3 空間定性定量

6. 案例分析 3. 基地選擇 6.1 Kampung Admiralty 3.1 概述

6.2 Parkside Retirement Homes

3.2 人口 3.3 土地使用狀況 3.4 都市計畫概況 3.5 基地周邊 3.6 基地特性 3.7 人流與交通 3.8 SWOT

7. 設計構想


1. 緒論


1.1 概述

2018年 在大環境下,人口的變動與經濟發展有 著密切的關係,對一個國家而言,每個不同 的階段,人口結構會有一定的模式,其中,

高齡人口比例超過14%

2022年

獨居戶預計將突破300萬戶

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議題,雖然一直持續被討 論著,但由於其所產生的問題在短期內不容 易被察覺,這些不安因素隱藏在社會中,像

2025年

台灣總人口數開始減少

慢性病一樣的擴散,因此在各個層面規劃相 應的策略尤為重要,而有關各年齡層在社會 中的安置與資源分配,對政府而言乃是最根

2034年

每兩人就有一個超過50歲

本的環節之一。

2040年 共生住宅,智慧住宅,CCRC安養系統,隨著

扶養比超過65

制度與科技發展,也出現了不同以往的老人 安養型態,本計畫也希望能透過調查與分析 ,整合現有的概念,提出一個系統性的複合 安養模式,同時揭發與因應在未來即將浮出 檯面的問題。

2060年

人口預計剩1900萬人,每 1.3人要撫養一位老人


1.2 議題與動機

社會的基本單位

在亞洲,血緣的凝聚力尤其高,「家庭 」是推動社會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之一

制度與標籤化

,提供勞力、生兒育女、老年照護、組 成社區組成都市;但20年30年後呢,隨 著「不與子女同住的高齡者增加」,「 未婚者增加」,「離婚者增加」,獨居 戶的成長,家庭很可能不再是主流,因 此上述關於家庭之於國家社會的作用, 就會產生許多斷層,包括照護系統不足 ,少子化,撫養比等問題,而這些斷層

偏遠

交通成本增加

封閉

堆使用者的心理影響

特定族群

社會大眾的既定心理

脫離都市

脫離一般民眾生活

所產生的成本,也會由政府吸收,最終 還是反饋在人民身上,當負擔越來越大 ,新的世代又會再次回到上述三個起因

以台灣為例,大多數安養機構,共同的

,產生惡性循環。

問題就是相對封閉和偏遠,先不談這對 使用者來說會造成甚麼心理影響,其所

就建築而言,在這樣的循環當中,所扮

延伸的問題是交通成本以及標籤化,對

演的,是作為銜接人與生活的角色,配

於一般人來說,其就是一個服務特定族

合居住者的性質不同,最大化讓其有效

群設施,然而若將人口變動議題考慮進

率有品質的生活乃是目標之一。

來,在未來相關機構的數量與規模都會 增加,也就造成了更少的青壯年人口要 付出更高的成本來維持其運作。


1.3 預期成果

人口結構

安養型態更新

首當其衝的是老年人口比率的和生育率

老人安養機構,雖然不是經濟發展中的

的問題,然而問題是現階段兩者都無法

核心單位,但其所代表的價值在於,將

直接被解決,一個原因是,戰後嬰兒朝

高齡人口安頓並提供晚年生活條件的同

,也就是在1945年至1955年出生的人,

時,讓身為國家發展核心的青壯年人口

將在2020至2030年間進入75歲的高齡,

有更大的彈性,減輕其負擔的成本;本

屆時會造成更嚴重的財政壓力,火葬場

計畫透過資源整合,融合街道、市集、

不足,扶養比增加等等,另一個原因,

活動中心以及簡易商業機能,想像一個

是就算總生育率改善,出生人數也不會

在城市中的老人安養中心,人們從街道

增加,反而還會減少,這是為甚麼呢?

上被引入基地公共區域的商業空間,模

因為未來有機會成為母親的女孩,受到

矩化的市集單元內能看到青年與老人在

目前為止少子化的影響,人數正在逐漸

製作手工,稍往裏頭走,學生們在練舞

減少的緣故。在這樣的趨勢下,多數的

,一旁的玻璃屋內幾位上班族正在討論

負擔就會壓在青壯年人口身上,制度面

公事......。

臨轉型,公司行號以及學校等機構,也 會直接受到影響。 危機可視化 人口變化也會衍生出另一個問題,關於 「存在機率」中的門檻人口,(用於計 算經營每一事業所需的最低人口數), 人口減少與消費型態轉變,造成部分的 產業規模縮減與轉型,因此如何串聯商 業和居住, 創造完整的生活圈也是一 項課題。

面對高齡、少子化等人口的變動,學者 們之所以稱之為「寧靜危機」,是因為 多數時候人們感受不到短時間所造成的 差異,就好像慢性病一樣;該計畫希望 能透過一套整合方案,以實用性甚至批 判性的角度,讓民眾意識到,在可預見 的未來可能會產生的問題,並嘗試思考 對策。


2. 架構探討


2.1 現有照護系統

65歲以上高齡者 50歲以上身心障礙者

縣市照顧管理中心

生活功能評估

區資源連結

居家服務

照管專員

IADL評估

照顧計畫與空間資源分配

日間照顧

安養機構

追蹤,品質監控

養護機構

醫療機構


照護對象

醫療及特殊

服務內容

照護時間

院內提供居住服務、生活照顧服務、三餐

24 小時,告知中

護理服務

身體健康,行動

自如,生活可自

飲食供應、疾病送醫、文康休閒活動、親

心員工,仍可自

理者

職聯誼活動。

由進出

院內提供的服務比老人安養服務多增加了

24 小時

無需求

心 養

自我照顧與生活

自理能力缺損

無需求

護理及復健服務。

機 構 居

病情穩定或復原

需要護理人

由居家護理師到府導民眾或看護工照顧技

每月服務以兩次

中,但仍需在家

員至家中協

巧,如鼻胃管餵食、傷口換藥、胰島素注

以內為原則,並

接受醫療、護理

助技術性護

射等。並由專科醫師到宅,提供診視、服

提供定期醫師訪

或一般日常生活

理服務或指

藥等治療及諮詢。

之照顧

導者

1 子女因上班而

較無技術性

包括護理服務、日常生活活動安排及復健

白天到機構,晚

無法照顧家中老

的護理服

性治療活動等。

上回家由家人照

人.

務,定期醫

2. 罹患輕中度失

師訪視

顧。

能,或失智者 護

罹患長期慢性疾

須醫療服務

日常生活功能、行動上、精神上及監督按

病之老人

及技術性護

時服藥的個人及護理照顧,並有物理治

療、職能治療、營養諮商等,也提供臨時

之 家

24 小時

性非重症的醫療服務。

各機構間通常以高齡者的生活自理程度作為劃分,本計畫將以安養與養護機構為主,日 間照護為輔,針對高齡者探討生活設計。關於使用者將在第4章詳述。


2.2 轉變與可能性

社區邊界

近年來相較於傳統機構,「在地老化」與「

青年住宅 安養系統

小規模多機能」的概念逐漸成為主流,因此 嘗試思考各項複合機能對於老人生活的改變 和影響乃是設計操作的起點。

青銀共居

複合機能,能夠讓社會資源在某種程度上有 效的被調配,形成互惠的關係,所以問題或 許是: 養護系統 護理之家 安養系統 郊區邊界

CCRC

〝需要甚麼樣的資源進入基地?〞 城市資源 複合邊界

街道機能 案養系統

該計畫之討論


〝為甚麼是街道機能?〞

「人流/金流」

人潮活動象徵著生活圈的塑造,能夠為基地帶來活 力,例如放學後,商業營利也能回饋製機構本身。

「家庭生活」

使用者的家人工作忙碌,下班了或許能來到這喝杯 咖啡陪陪父母,抑或在此與客戶見面,打理工作事 務。

「商業參與」

對於高齡者來說,甚至能成為商業活動的生產者, 為生活增加刺激,與消費者產生呼應

「危機可視化」

使長照安養系統既有的標籤模糊,讓社會大眾認知 到高齡者的生活,進而思考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


3. 基地分析


3.1 概述 中壢是桃園市公路交通中心,多條公路自區 中心分出至周遭行政區,中山高速公路也設 有內壢及中壢兩處交流道;中壢及內壢火車 站為城市核心,機場捷運台北至中壢環北站 路段,並規劃延伸至中壢火車站 。

基地位於火車站延伸之中平商圈,中平路位 中壢火車站

中壢區

於中正路與中山路兩大交通要道間,2006 年因中壢市公所積極進行景觀改造、設置徒 步區,形成市中心以服飾為主題的商圈,直 到現在依然是年輕族群逛街娛樂的場所,而 尾端即為商業區與住宅區的交界地帶。

桃園市

基地面積:6000 m² 土地分區:商 建蔽率:80% 容積率:380%


元化商圈 中正公園

活動軸

中壢夜市

舊街

心街區

老街溪生活圈

去藝

術商

中平商圈

業軸

南區公園

往住宅區

中壢車站

機捷A23預定

米堤大飯店 往元化商圈

中央

西路

台電中壢服務所 路

PARK24停車場 延平

中央地下停車場

延平停車場

老街溪環河步道

中山

中平商圈徒步區

桃園客運總站 中壢國民小學

警察中壢分局

新國民醫院 中壢火車站


3.2 人口 108年人口統計 :416680 人,人口密度相較於桃園全市壅擠

總戶數為156523戶,每戶平均2.66人,顯示家庭結構可能由三 代同堂與核心家庭間趨向於小家型態

65歲人口數為50568人。高齡化程度為12.13%

100~

22

34

95~99

140

179

90~94

633

1,114

85~89

1,415

2,286

80~84

2,772

1,928

75~79

4,689

3,103

70~74

5,933

4,326

65~69

10,808

8,447

60~64

12,820

11,251

55~59

14,997

13,505

50~54

15,766

14,555

45~49

16,521

15,617

40~44

17,662

17,148

35~39

19,687

18,772

30~34

16,072

15,808

25~29

14,403

15,032

20~24

13,505

14,385

15~19

11,542

12,616

10~14

10,764

9,644

5~9

10,455

9,698

0~4

男 25000

20000

15000

10,721

11,288

10000

500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桃園市中壢區 1 0 7 年 底 人 口 金 字 塔 圖

25000


3.3 土地使用分區

中央

延平

西路

中山

商業區

住宅區

綠地用地

機關用地

學校用地

河川區

由於中壢車站這個交通節點,商業空間以輻 射狀向外發散逐漸轉為住宅區,並且以老街 溪作為分界,形成線狀的生活圈。

建物/空地


3.4 都市計畫概況

引用自《桃園縣中壢或車站周邊更新地區都市更新計畫書》

配合機場捷運與新鐵路地下化,官方針對車站區域做了一系列都市更新計畫,以新車站為 中心,北向延伸至元化商圈,為重點發展的主要商圈,而原中平商圈則轉型成舊街區商業 軸線,徒步區以文藝活動為輔助(基地坐落於此),車站本身由於地下化,地面層將配合新街 溪規劃成為都會生活綠帶。


3.5 基地週邊

基地北側為中平商圈徒步區,能為區域帶來人潮,建築物 多為2至3層的商業空間,由於該商圈於舊街區,並且鄰近 交通節點,為學生族群主要活動範圍,機能包括餐飲、服 飾、遊樂場、理髮等。

7R

5R

2R

3R

4R

5R

4R 3R

3R

2R

1B

5R

2T 7R

5R

1B

2R

2R

3R

2R

2T 2R

2T

4R

2R

4R

6R 5R

4R

3R

3R

2T 3R

3R 2R

3R

中平路徒步區

10m 4R

T 4R

2R

16m

3R

5R

4R

3R

4R

4R

12R

大同

2R

3R

4R 2R 3R

4R

3R

4R

4R 5R 5R

4R

20m

往老街溪

延平路(縣道)

5R 3R

3R 3R

4R 3R 3R 4R 4R 4R 4R

4R 4R

4R 3R

2R 4R 4R

中山路

往車站

N T 5R 4R

T 3R

2R

3R

5R 1B 4R

4R

4R

2R

南側鄰房建物多為3至4層的街屋群, 大多是地面層為零售或餐飲業,二樓 以上為座位區或住宅,接臨道路為中 山路(約20M),並且鄰近中壢國小

5R 7R

3R

2R 4R

3R

7R

4R

3R 4R

T

4R


中平商圈 早年日據時代時,中平路是中壢重要的 貨物集散商圈,在民國 95 年在桃園縣政 府以及中壢市公所的大力輔導即轉型, 開始有了形象商圈的規模以及硬體,從 中壢火車站前方的中平路開始,全長約 七百公尺,除了保有部分中壢的文化記 憶之外,還多了許多流行元素。

除了在地深耕多年的中央大飯店以及福 隆假期 HOTEL 旅館,也有中壢捐血站 、北區國稅局中壢稽徵所中平路辦公室 、基督教中壢長老教會、服飾店、金石 堂書店、中壢郵政總局、便利商店、老 字號新珍香餅行 ... 等

近年來配合商圈轉型,徒步區逐漸成為 文藝活動盛行之處,許多社區團體以及 學生社團在此活躍,舉辦,快閃街舞、 音樂表演、園遊市集等,相關軟硬體也 開示置入更新。


3.6 基地特性與潛力

步區

徒 平路

往車站

N

大同

往老街溪

潛力 能作為中平商圈的末端節點,分開 周遭已舊街屋為主,因此街道紋理較

的街區,也能讓商業與安養兩種機

為錯落狹小,唯南面中山路較為寬闊

能保有一定的介面。

,但建物量體高度多為3至4層,因此 各區域採光良好,而在中平商街的末 端,能帶來人潮流動,因此基地剛好 位於人車分流的街區。

缺點 道路密集造成街區狹長,現又巷弄 紋理較為蜿蜒,量體的延伸將受到 限制,南側道路可能帶來噪音。


3.7 人流與交通

7R

5R

2R

3R

4R

5R

4R 3R

3R

2R

1B

5R

2T 7R

5R

1B

2R

2R

3R

2R

2T 2R

2T

4R

2R

4R

6R 5R

4R

3R

3R

2T 3R

3R 2R

3R

中平路徒步區

10m 4R

T 4R

2R

16m

3R

5R

4R

3R

4R

4R

12R

大同

2R

3R

4R 2R 3R

4R

3R

4R

4R 5R 5R

4R

20m

往老街溪

延平路(縣道)

5R 3R

3R 3R

4R 3R 3R 4R 4R 4R 4R

4R 4R

4R 3R

中山路

2R 4R 4R

往車站

N T 5R 4R

T 3R

2R

3R

5R 1B 4R

4R

2R

4R

5R 7R

3R

2R 4R

3R

7R

4R

3R 4R

T

4R

主要道路中山路,東至老街溪,西至火車站,北側道路為徒步區,行人眾多;人潮受到西 側車站節點所引導,呈現東西向流動。

行人/聚集

汽車/幹道


3.8 SWOT

基地三面臨道路

周邊建築群壅擠

面臨區域主幹道

街區狹長

鄰交通節點

周邊綠地規劃少

具有穿透視野

紋理複雜

鄰近醫院 優勢 Strength

劣勢 Weaknesses

機會 Opportunitise

威脅 Threats

連接居住與商街

鄰房加蓋違建

街道延伸規劃

空氣污染

引入周邊學生族群

道路面環境吵雜

基地注入活力

停車空間不足


4. 使用者分析


4.1 個體分析

主要的使用者為60歲以上,生活自理或半自理的高齡者,並且同時考慮其家人與朋友的使 用行為,另一方面除了居民,由於鄰近徒步商街,計畫吸引學生與青年族群進入基地。

高齡者的家人 與朋友

60歲以上生活自 理與半自理的高 齡者

學生與青年族 群

居住區 接待空間

安養居住區 養護居住區

商業空間 讀書空間

1. 可停留的休息空間 2. 營造高互動之環境

1. 須注意生活空間尺度 2. 生活目標的刺激需求 3. 與介護中心的連動

1. 商業行為的參與 2. 彈性活動的據點

基地周遭居民及 一般大眾

商業空間 辦公空間

1. 動線影響心情 2. 營造高互動之環境

作者的外公外婆目前也居住在,距離自己大學非常近的安養中心,不定期前往探望的時候 我也開始思考了許多該機構的現況與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外公外婆喜歡在我出現的時 候帶著我對朋友們說:「嘿,溫孫啦」,簡短而有力,眾人們也會紛紛張大眼睛露出笑容 ,對他們來說,時不時出現的年輕人,或許就是某種生活上的刺激,這讓我得到了一些啟 發。


高齡者的家人 60歲以上生活自 「街道延伸的視覺引導」 與朋友 理與半自理的高 齡者

「商業節點的塑造與輔助空間」 居住區 接待空間

安養居住區 養護居住區

學生與青年族 群

商業空間 讀書空間

基地周遭居民及 一般大眾

商業空間 辦公空間

「特定活動或行為的場所」 1. 可停留的休息空間 2. 營造高互動之環境

1. 須注意生活空間尺度 2. 注意動線安全與效率 3. 與介護中心的連動

1. 動線影響心情 2. 彈性活動的據點

1. 動線影響心情 2. 營造高互動之環境

「機能的分割與管制」

高齡者的家人 與朋友

60歲以上生活自 理與半自理的高 齡者

居住區 接待空間

安養居住區 養護居住區

學生與青年族 基地周遭居民及 「刺激感知的環境設計」 群 一般大眾

「活動節點安排,增加選擇性與自主性」

商業空間 讀書空間

商業空間 辦公空間

「隱私自主的同時保持一定程度的交流」 1. 可停留的休息空間 2. 營造高互動之環境

1. 須注意生活空間尺度 2. 生活目標的刺激需求 3. 與介護中心的連動

1. 動線影響心情 2. 彈性活動的據點

1. 動線影響心情 2. 營造高互動之環境

「提高空間與動線辨識度」


老化差異

身心狀況

健康期

障礙期

臥病期

移動程度

可跑跳走

需拐杖、輪椅等輔助

幾乎臥床

分布比率

75%

20%

5%

身心狀況

可以自理 一般住宅

居家

需他人照顧

服務住宅

照顧住宅

老人住宅

居住安排

轉介到機構

終身住宅 機構

安養

養護

長期照顧

醫院

老人之家

養護之家

護理之家

安寧病房

老化的現象十分複雜,其結果也有程度上的個體差異,根據林嘉慧建築師所提出的「老有 所家」文本,如果,把老化之好壞高級或令人滿意的程度分為三級,「一級老化」(primary aging)的老人約占75%,他們身體健康,生活自在,可以說是健康老人;「二級老化」(secondary aging)的老人約占20%,這些老人生活會遇到些許障礙,需要協助,可說是障礙老人;「 三級老化」(tertiary aging)的老人約占5%,屬於不能獨立自主地的臥床老人。因此針對不同老 化程度來規劃相應的環境顯然成為了設計最重要的細節之一。


4.2 環境行為

高齡者的生活步調通常比社會大眾要慢上許多,因此能夠更細膩的感受環境的刺激,這部 分也和環境心理學中,「環境認知」(Environmental Cognition)與「多重溝通」(Multiple Communication)有關,一系列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對話,能夠深深影響著使用者面對該空間的態度與 活動意願,於是環境設計就成了整體規劃中最根本也最貼近使用者的一環。

空間的認知與多重溝通

環境提供了我哪些機會和利益? What benefit dose it offer me?

我應該如何去回應空間? How will I be received?


環境設計元素

動線收起空間菱角,增

門廳預留空間提供使

加和諧感與安全性

用者自行布置

天井開口或半戶外空間

分散的活動結點,鼓勵

考量通風與採光

使用者在不同地點活動

地面層偏移形成獨立空間 ,受管制與商業區域隔離

商業空間的節點區劃與節 點設計,提高空間辨識度


5. 空間計畫


5.1 樓地板推計

中平路徒步區

大同

80m

60m

108m

N

中山路

基地面積約為5600m²,土地使用分區為商 業區,建蔽為

和 80% 容積率為 380% 因

此每層可用樓地板空間約為 4.7層4480m²

可用總樓地板面積約為 21056 m²


預估安養居住單元:20m²/人

安養所需照護人員比例為1:10 (夜間1:35)

預估養護居住單元:15m²/人

養護所需照護人員比例為1:5 (夜間1:15)

若將大部分地面層作為商業空間與社區中心使用,安養與養護空間之樓地 板約為12000m²,扣除公共空間空間約4000m²,並按照比例分配居住空間之 樓地板,安養為3500m²,養護1200m²,行政與工作空間為1800m²

1800m²

○ 預估安養居住數量:150人

行政工作空間

5000m² 居住單元空間

○ 預估養護居住數量:80人

4000m² 公共區域 3000m²

預估安養照護人員:約15人 預估養護照護人員:約16人

社區中心

5000m² 商業空間 總樓地板


5.2 配置策略

居住空間至於 上層遠離喧囂

養護單元 安養單元

安養與養護單 元由介護中心 串聯。

介護中心

行政空間同時 作為管制點區 隔商業與安養 機能。

公共區域 行政工作空間

公共區域讓高 齡使用這有一 個別於地面層 的活動空間。

管制點 社區中心 商業空間在地面 層為主要的引導 空間,匯集人流 與資源。

社區中心在可 控的範圍內與 商業空間共用 與交流。

商業空間

GL. 停車空間


安養與養護空間

安養獨立居住單元 臥室

休息室

辦公室 養護居住單元

公用區

介護中心

介護站

臥室

客餐廳 洗衣房

儲藏

公共客餐廳

核心廚房

浴廁

浴廁 TYPE A/B/C.... 共用餐廳

安養區與養護區以介護中心做連接,以達到最佳工作要率,安養單元以客餐廳為核心 ,共用廚房能讓使用者產生互動,養護單元則配有介護站,隨時關注高齡者狀態。

社區中心與商業空間

居住區

共用餐廳

接到機能空間 活動中心

公共廚房 辦公室

工作室 後備空間

健身中心

娛樂中心

門廳接待 市集空間

展演空間

入口引導

過度空間

入口即為街道延伸將道路上的人流吸引置基地,過度空間能作為使用者停留聚集的區域, 工作室提供高齡者或創作者共同交流學習,活動中心在一定程度下對外開放。


5.3 空間定性定量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修訂之「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有以下限制 第一節 第二十五條 各級政府設立及辦理財團法人登記之安養機構樓地板面積,以收容老人人 數計算,平均每人應有二十平方公尺以上。 第二十六條 公立及財團法人安養機構設施除符合第四條規定外,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寢室:樓地板面積,平均每人應有七平方公尺以上。每一寢室至多設三床。 二、護理站:應具有護理紀錄櫃、藥品與醫療器材存放櫃及急救配備。 三、日常活動場所:應設餐廳、會客室、閱覽室、休閒、康樂活動室、宗教聚會場所及其 他必要設施或設備,其中會客室、閱覽室、休閒、康樂活動室平均每人應有六平方公尺以 上。

第二節 第 十四 條 各級政府設立及辦理財團法人登記之養護型機構樓地板面積,以收容老人 人數計算,平均每人應有十六點五平方公尺以上。 第 十五 條 公立及財團法人養護型機構設施除符合第四條規定外,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 一、寢室:樓地板面積,平均每人應有七平方公尺以上。每一寢室至多設六床。 二、護理站:應具有準備室、工作臺、治療車、護理紀錄櫃、藥品與醫療器材存放櫃及急 救配備。 三、日常活動場所:應設餐廳、交誼休閒活動等所需之空間及設備,平均每人應有四平方 公尺以上。


屬性

商業空間

空間名稱

行為說明

樓地板預估

主要使用者

主體入口

主入口供使用者出入,另一入口供員工使用, 救護入口,考慮救護車停靠。

市集空間

模矩化的商業單元搭配後輩空間,為饒主要動 線並向街道延伸形成引導

2500m²

上班族、學生

機能廣場

商業空間的緩衝區域,能作為休息區、座位 區、以及其他休閒活動之用。

600m²

上班族、學生

工作室

讓高齡者與外界使用者互動,能夠學習並從 事生產。

500m²

一般生產者、高齡者

展演空間

對外開放的活動空間,能夠支撐個是團體活 動。

400m²

所有人

社區教室

融合了圖書與社區大學的機能,讓高齡使用 者在此學習。

400m²

專業者、高齡者

800m²

高齡者

娛樂中心 健身中心 安養中心

(活動部分)

安養中心

(居住部分)

棋牌室、書法繪畫、上網與影視空間。 高齡康復活動中心,日常健身,並向一般居 民開放。

1000m²

高齡者、一般民眾

核心廚房

作為社區主要供餐廚房,由營運方管理。

200m²

管理者

公共餐廳

高齡使用者共同用餐空間。

400m²

高齡者

服務大廳

與基地各入口銜接,作為主要機能的管制點 。

200m²

公共區域

公共區域讓高齡使用這有一個別於地面層的 活動空間。

2000m²

高齡者

安養單元

生活自理之高齡者主要區住空間。

40m²/間

高齡者

養護單元

生活半自理之高齡者主要居住空間。

45m²/間

高齡者

長照人員的工作站,以點狀的形式輔助個居住 單元。

20m²/間

長照人員

服務對象為養護居住區

100m²

長照人員

養生房

提供高齡者推拿放鬆。

50m²

高齡者

清潔房

每層設置,滿足保潔車可以正常進出,還要考 慮日常存放垃圾物品。

20m²/間

長照人員

介護中心

護士與長照人員的工作空間,位於養護區與安 養區中間。

150m²

長照人員

醫療儲藏

考慮急救設備氧氣瓶、開口器、人工呼吸器、 檢驗消毒設備等的儲藏空間。

100m²

長照人員

介護站 洗衣房

行政空間

管理者、高齡者

接待空間

高齡者家人會朋友的接待與休息空間。

100m²

管理者

辦公區

主要行政區域,包含休息區與資料室

250m²

高齡者

地下停車

根據建築技術規則,該計畫需配有140個停車 位。

其他 設備空間

機房、自來水房、消防等空間。

所有人 管理者


6. 案例分析


6.1 Kampung Admiralty

設計

WOHA

地點

新加坡

時間

2017

類別

老年公寓與醫療中心

新加坡的第一個綜合性公共發展項目, 將公共設施和服務混合在一起。低層社 區廣場,中層醫療中心,高層社區公園 與老人公寓。三個不同的層次將各種建 築用途並列在一起,以促進生活的多樣 性,並為活動生成者騰出地面。


社區廣場是這個社區綜合體的“起居室”,位於首層平面,是一 個完全公共、具有極強滲透性的人行空間。在這個溫馨的、包容 的空間內,公眾可以參加一些有組織的活動和季節限定的節日慶 典,可以盡情購物,也可以在二層的大排檔餐飲區用餐。

住宅區域

開放式的公共層地面

社區廣場

機能活動中心


辦戶外廣場

垂直動線

商業單元

行政空間

捷運站

綜合體首層是一個完全公共、具有極強 滲透性的人行空間;廣場上的地磚的圖 案、景觀和室外休息區向外延伸,以激 活綜合體與周圍建築的現有聯繫


位於上層區域的社區公園是一個更為私密的垂直 社區綠地,以促進居民聚集在一起鍛煉、聊天, 甚至是共同打造一片社區農場,俯瞰著下層的社 區廣場,將老年人的生活與自然環境和各年齡層 的人相連,消除了老年人的孤獨感。

垂直動線 居住單元A 居住單元B

綜合體內共設有104間老年公寓,分佈在兩個11層的建築體量中。共享入口處的“共享長椅 ”則鼓勵老年人走出家門,與鄰居互動。公寓內部採用了通用的設計原則,注重室內的自 然通風和自然採光的最大化。


6.2 Parkside Retirement Homes 設計

Mindspace

地點

印度

時間

2018

類別

老年公寓

“園畔”老年公寓是Brigade果園的一部分 ,而整個果園則是德萬哈利市的一個綜 合小鎮。公寓中設置有150套單元式套房 ,並充分考慮了無障礙通道和房間,所 有殘障人士和輪椅都可以暢通無阻。


地面層採開放式設計,結合地景,延伸 至戶外廣場,建築外層利用色塊分割, 提高鑑別度,並在視覺上降低樓高。

除了各樓層活動空間,屋頂利用裙樓的 高度落差,塑造空中庭院,並配合立面 分割產生半戶外空間。


裙房部分設置有接待處、等待室、面朝風景區和水 體排布的公共餐廳和廚房等公共活動。裙房內的露 天活動場直接向中央庭院打開,在這裡可以享受各 種各樣的文化活動,看到不同形式的光線灑落。此 外,在牆壁表面上不斷變化的光感和跳躍的影子進 一步活躍了空間氛圍。


相比於傳統做法中把所有活動空間都集中在同一個地方設置,本 次設計中將這些功能散佈於各個樓層之中,方便人們進出的同時 更有助於營造活躍的氛圍,並鼓勵人們在建築物內的不同地點之 間進行互動。每個樓層都有一個活動中心,並通過帶有天窗的中 央庭院在不同層次上創建視覺互動。


7. 設計構想


衣櫃 120cm/人

廁所 150cm迴轉半徑

淋浴

洗手台

無落差截水溝

離地65cm以上

床位 周圍淨空 過道800cm

廚房系統

座位

依需求而定

主要活活動空間



量體依照人流可能的動線分割,並在上層創造活動平台以區隔一般使用者及老人


集合居住形式,便於管理,量體圍塑空間能抵擋西曬和季風

簇群居住形式,形成較為有機的社區,使用者能自由運用零碎的空間


N

N

N

N

N

N

N

N

N

街道複合機能 安養行政與服核 地下道入口


1F Layout

地下室入口

商業空間

入口引導

展演空間

工作室

行政

機能廣場 市集空間

安養大廳

行政入口

商業空間

主體入口

供使用者出入,考慮救護車停靠

市集空間

模矩化的單元,圍饒動線形成引導

展演空間

對外開放的活動空間

機能廣場

緩衝區域能作為休息、休閒活動之用

工作室

讓高齡者與外界使用者互動學習

服務大廳

作為主要機能的管制點

3~F Layout 單元

露臺花園

儲藏

露臺花園

介護中心

安養單元 生活自理之高齡者主要區住空間

養護單元 生活半自理之高齡者主要居住空間

介護中心 護士與長照人員的工作空間

醫療儲藏 考慮急救設備氧的儲藏空間

露臺花園 高齡者專屬的庭院空間


2F Layout

露臺花園 娛樂室 健身房 接待空間 日照空間 座位區 廚房

圖書咖啡

辦公室

餐廳

接待空間 高齡者家人朋友的休息空間

辦公區

健身中心 高齡康復與日常健身,向居民開放

公共餐廳 高齡使用者共同用餐空間

Unit Combination

主要行政區域,包含休息區

娛樂中心 棋牌室、上網與影視空間等 咖啡廳

提供閱讀與閒談交流空間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