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8
ENISHI 在極度封閉的場域中 以纏繞與迴圈的空間而存在 讓生活機能得以發生 是一種從內部空間來感受像外部環境一樣的建築型態
ARCHITECTURE
OUR STORY ENISHI
PEOPLE
2011年尾 業主劉姐找了日本建築師前田紀貞的團隊 希望能夠組成一個團隊 在自家澎湖的一塊土地上新建一座屬於自己的民宿 一座有"緣"的建築 而日方設計單位開始尋找台灣團隊 因緣際會促成了這個有日本設計單位、臺灣建築師、結構設計家、臺灣營造 廠、設計顧問、施工顧問所組成的團隊。 這群任大地灼傷但卻又熱情的人們 讓團隊成員充分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熱情 使日本設計單位可以與臺灣設計單位融合在一起 這是一種風土的自然、是人情般的自然、是對於建築的熱情讓我們在一起。
什麼型態的建築 才能代表劉姐 什麼材料的建築 才能詮釋澎湖 什麼樣貌的建築 才能述說"緣" 團隊成員們開始著手設計 經過無數次的討論 討論著......
灼熱的太陽、雄壯的自然、與充滿樸實人們的笑容這樣的自 然與人們發生於臺灣的離島——澎湖。 用建築骨骼所成型的上與下樓板空間,以及蜿蜒曲折地垂直穿透 空間的細長孔隙,兩者都是基於紀錄基地場域中,業主與建築師 的腦波所創造出來如波動般的空間發想圖, 採用腦波來創造建築,這或許可能聽起來是瘋狂的思考,但對於 永遠視風格、機能為主導讓建築誕生的我們,這是一個作為建築 家個人意識之外,所提出至為真情且至為純粹的一種方法,通過 表達“無意識形成的韻律”的腦波,總是在業主與建築師的意思 底層,而一個獨特的空間永遠不會通過草圖或者文字等普通的方 法誕生。
CONCEPT DESIGN
CONCEPT
線性/活動
波動、力流、構造、空間
從曲線空間的思考試圖與自然形成某種關係、這是種模糊不定、曖昧不明的 無意識狀態。
線體、空間、虛實、孔隙
建築與結構會是怎樣的融合?我們試著嘗試各式各樣的組合讓這件事被看見 ,甚至被重新組合,孔隙會是怎樣的狀況,跟澎湖這樣的自然會是怎樣的交 合呢?大地的色彩、土壤的狀態告訴了我們一些訊息。
力流、理論、振態
我們可以看到結構來回擺動的力學模態,甚至從他力學分佈的狀態看到一 種新的空間關係,那是與澎湖當地玄武岩的一種互動般的極佳詮釋,垂直 力的力學理論不僅在數學中出現,也同時出現於空間當中。
midas Gen POST-PROCESSOR VIBRATION MODE 1.93162e+000 1.75602e+000 1.58042e+000 1.40482e+000 1.22921e+000 1.05361e+000 8.78010e-001 7.02408e-001 5.26806e-001 3.51204e-001 1.75602e-001 0.00000e+000 NATURALPERIOD= 6.673E-002 Mode 5 MAX : 832 MIN : 428 FILE: new MODEL-~ UNIT: tonf,cm DATE: 07/26/2018 VIEW-DIRECTION X: 0.000 Y: 0.000 Z: 1.000
midas Gen POST-PROCESSOR VIBRATION MODE 2.00055e+000 1.81868e+000 1.63682e+000 1.45495e+000 1.27308e+000 1.09121e+000 9.09342e-001 7.27474e-001 5.45605e-001 3.63737e-001 1.81868e-001 0.00000e+000 NATURALPERIOD= 7.951E-002 Mode 3 MAX : 475 MIN : 428 FILE: new MODEL-~ UNIT: tonf,cm DATE: 07/26/2018 VIEW-DIRECTION X: 0.000 Y: 0.000 Z: 1.000
PLAN 力學/剖面/型態
概念/議題
澎湖相對於台灣來說是海上島嶼中的海島,而對劉姐來說她是生活在西太平洋的場域 裡,因此概念設計者提出從家出發的概念,收集位於西太平洋上的澎湖之隘門所在地 的腦波狀態,成為空間概念型態的出發點,後將此型態轉化成為具有分享之家的生活 空間。
透過透過力學分析,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到哪些地方要支撐哪些地方可以不用支 撐,甚至是懸空或是幾乎飛越的方式來呈現建築空間,結構系統的方式是板牆 的做法,透過鋼筋混凝土的拉力與壓力計算讓此結構得以實現。
A-A` SECTION
K
N C
M
B
J L
FLOOR PLAN
B
N
I
H
G
F
A
J
J E
D
A:櫃台 B:員工房 C:主人房 D:洗腳池 E:公共浴室 F:客房1A G:咖啡廳 H:室外水盤 I:樓梯 J:中庭 K:工作室 L:泳池 M:多功能室 N:儲物室
/Counter /Staff room /Host room /Foot bath /Public bath /Guest room1A /Cafe /Little pool /Stairs /Courtyard /Studio /Pool /Elasticity room /Storage room
配置/生活
建物配置為一封閉長方盒體,東西軸向配置,留似東西巷弄中庭,南北區自 然被劃分二區,而這兩區就成為室內空間載體,彼此間再以各層空橋及屋頂 水池串連。 其概念在創造室內中的外景,反向思考讓位於隘門的內造基地性表現出來, 在內造空間中透過中庭來表現開放性,也對應澎湖雖有外在開放性,但實為 一種內在的性格。
C
B
A
D
E
I
C
J I G
J
C
J
H
F
B-B` SECTION
F
D
G E I
I
G
H G A
H
H
B C
3 FLOOR PLAN
/Dinner room /Kitchen /Balcony /Storage room /Guest room2D /Guest room2C /Guest room2B /Guest room2A /Stairs /Courtyard
N
2 FLOOR PLAN
I
J
A:餐廳 B:廚房 C:陽台 D:儲物室 E:客房2D F:客房2C G:客房2B H:客房2A I:樓梯 J:中庭
A:客房3A (VIP房) B:客房3B C:客房3C D:客房3D E:客房3E F:儲物室 G:陽台 H:中庭 I:樓梯
/Guest room3A (VIP room) /Guest room3B /Guest room3C /Guest room3D /Guest room3E /Storage room /Balcony /Courtyard /Stairs
N
C-C`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線性/活動 各層的樓板以一種不規則狀的線性型態成為空間 的表現主體,高高低低的地板,也是高高低低的 天花板建構成一種不規則下的連續空間,讓活動 以一種隨時隨地的自由型態出現在封閉的方盒體 。
於建築物請照階段時,日方設計單位也對臺灣的 建築法規感到好奇,如何在法規允許的範圍內實 踐我們的想像是一大挑戰。 在不斷的與縣政府對圖後,我們終於拿到建築執 照,距離開始施工已經距離不遠,但對施工流程 卻又是另一大挑戰。
MOCK UP
SAMPLE
樣品 對於從未觸碰過的建築型態,設計與施工單位對於實踐ENISHI上有許多無法想像的問題,我們沒 有十足的把握去進行建築主體的施工,於是團隊與業主的協調下,雙方決定先行製作一個小型的 建築樣品,這對於團隊來說是從圖紙進行到實作的第一步,若失敗了,一切將回到起點。
拆模後 ,ENISHI的原型正式出現在團隊的眼前,我們一邊喜悅的與原型合照,一邊檢討著未來 施工上有哪幾處需要注意,哪幾處需要更改設計,但對於原型的出現,團員們心中的重擔稍稍放 下了。
MOCK UP
MOCK UP、SCC、CONCRETE
設計的最初設定了混凝土這個材料,但由於形體的複雜度與施工困難性,施工單位決 定推薦新的混凝土材料SCC(自充填混凝土),而此材料超越了設計單位的經驗範疇, 它讓混凝土的可塑性更為明確,因為灌漿時會是極為流動的流體,但成型後的強度卻 如硬塊般強壯,為了驗證此材料的可行性,我們在施工前製作了SCC與一般混凝土的 mockup來評估。
兩個MOCKUP的評估下,我們決定使用SCC 來做為主要混凝土材料,決定製作MOCKUP 除了驗證材料性以外,更是能夠在過程中, 重複檢討著已經發生的問題及模擬未會產生 的狀況,也讓所有的板模師傅與鋼筋師傅了 解如何施作此案,而這個兩個空間也在後來 施工期間 ,成為了現場監造人員的工務所。
CONSTRUCTION
CEREMONY
開工典禮 2013年6月-天氣陰,在微微的海風中,我 們簡單的舉辦ENISHI的開工典禮,在場所 有設計單位與施工單位的心情雖然愉悅,但 仍然看的見嚴肅的神情,因為所有人知道, 未來的路,會更苦。
CONSTRUCTION PLAN
構造/工法 整體構造以20cm RC板及25cm RC牆為構造主體,以版牆結構做為本建物的結構 系統,採取普通杉木模板的表面紋路作為建物的最終外皮。 由於是連續性的不規則狀線性構造,易發生蜂窩、澆置不完全的狀態及明顯冷縫 發生,因此每樓層的牆板澆置採取封閉式的模板組構,讓澆置體成為一個完整封 閉的空間容器,再從樓板上方最高點預留澆置口,使SCC混凝土從灌漿口最高點自 然隨低處流動,完全填充內部。 而這過程台日所有設計參與者和現場施工人員每人手拿木槌,隨著澆灌的流動聲 敲打模板外側,讓看不到的SCC可以填充整個構造體。
▼3F+80
▼3F-71
流動分配、結構計畫、材料體 每個樓板都必須是封住上版的,並且採用聯通管的方式從高處逐一擴散至每一部分,這樣的 平攤式分佈流動若不是採用SCC的施工方式是絕不可能達到的,而每一個環節:從鋼筋、模板 、版、牆的成形,都是藉由縝密的結構施工計畫來進行。
一樓牆面與二樓頂板拆模後 團隊成員在現場 感受這個空間
當師傅在現場施工時 業主也在場反覆觀察著 慢慢的,她也成為一名建築人。
盡管是在臺灣的離島-澎湖,日方設計單位依然在灌漿 前來到現場確認鋼筋與模板。
施工中永遠有無法預期的狀態,灌漿前一天下雨,模板灌漿中爆模、建築與結構事務所 平常坐在辦公室的人全都下來灌漿與看模板,一群人就這樣浩浩蕩蕩在灌漿中從早到晚 ,直到彩虹的露出!
PRESENT
DETAIL
樓梯細部A
樓梯可說是內部空間的最重要表現,它是內部光 中庭的要角也是用輕量結構達成的必要原則,設 計上採用了鋼結構的方式,踏階通透採用鋁格柵 蓋板,而中脊式的龍骨結構與極細線條的繩索達 到一個漫步於孔隙中的組合。
樓梯細部B 這個地方是進入VIP空間的必要入徑,轉而進 入一個深邃的隧道後你將踏入這透明的樓梯 進入最秘境的空間所在。
DETAIL
旋轉樓梯 進入VIP空間的必要入徑,隨著透明的旋轉樓梯 進入屋頂層的瞭望風景與最清徹的泳池空間。 。
天窗細部 從孔隙看到天空的光線是一個即為重要的要素, 對這棟建築有機體是一個最佳孔隙容器,我們希 望這樣的天井具備極為輕盈的體態,他是靜靜地 與這厚重的玄武岩體共存,是一種剛與柔的互動 存在。
八年前,一種"緣"讓我們集結在一起,曾經不斷的討論、設計、找尋、思考、施工、驗證,只為了做好一件事 情,ENISHI雖然已經完工,但這份"緣"會繼續進行。 最後,感謝一路上所有團隊成員及協力廠商的支持與陪伴。
業主 劉淑芬 翁廷楷建築師事務所 主持人:翁廷楷
前田紀貞アトリエ 一級建築士事務所 主持人:前田紀貞 CHIASMA FACTORY 一級建築士事務所 主持人:辻 真悟
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主持人:陳冠帆
偕展營造有限公司 主持人:蔡其昌
Atelier SHARE 主持人:謝宗哲
大山開發建築師事務所 主持人:趙元鴻
作品名稱:Enishi Resort Villa Project 地 點:澎湖縣隘門鄉 建 築 概念設計:前田紀貞アトリエ 一級建築士事務所、Chiasma Factory一級建築士事務所 實施設計:翁廷楷建築師事務所 細部設計:翁廷楷建築師事務所、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設計顧問:Atelier SHARE、大山開發建築師事務所 參與人員:陳重甫、張暐晨、張雅媛、洪愷羚、何宜霖、林郁庭、陳重信 監 造:翁廷楷、陳重甫 結 構: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水 電:中和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空 調:翁廷楷建築師事務所 室 內:Chiasma Factory一級建築士事務所、翁廷楷建築師事務所、劉淑芬,張暐晨 景 觀:翁廷楷建築師事務所、劉淑芬 施 工 建築、水電、空調、室內、景觀:偕展營造有限公司 資料及影像提供:前田紀貞アトリエ 一級建築士事務所 Chiasma Factory一級建築士事務所 翁廷楷建築師事務所 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偕展營造有限公司 Atelier SHARE 大山開發建築師事務所 劉淑芬 陳重甫 朱逸文 CHIAN YO 張暐晨 編 輯:翁廷楷建築師事務所、日築設計研究室
ENISHI RESORT VI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