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_1 自介
Chapter_2 大學時期作品
Chapter_3 研究所論文
Chapter_4 手繪練習
陳紀融 Chi Jung,Chen 出生 10/24/1989 嘉義,台灣 電話 0926-217-383 E-mail n76011259@gmail.com 攝影作品網站 https://goo.gl/Y7nkoa
教育程度 09.2012~07.2014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研究所 環境控制組 09.2008~07.2012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建築學系
工作資歷 07.2010~08.2010 瑞助營造 現場監造實習 12.2015~05.2018 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工務部麥寮營建設計處 設計工程師
電腦軟體技能 AutoCAD 2011 Sketch up Adobe Potoshop CS5 Adobe Illustrator CS5 Microsoft Office Phoenics 2009
工作內容簡述 預算作業 1.工程造價估算 2.工程用料計算 申請建(補)照 1.建(雜)照申請 2.建(雜)照補照 3.請補照資料彙整
竣工圖面繪製 1.建築工程 2.鋼構工程 3.彩鋼工程 3.設備基礎工程 4.AC路面工程 5.雨水回收工程 6.乾 濕式裝修工程
坐擁自然-齊東街社區親子中心
親子活動中心-孩子們相 互交流的場所,家長們彼 此交換育幼心得的地方, 將不同用途行為空間結 合基地特色紋理-老樹,狹 小的基地條件下試圖空間 量體包圍既有紋理的方式, 以其為特點,於中心內創造 出孩童們充足的活動空間
設計發展過程
設計構想參考公園內的遊樂設施,這裡有著多人童年玩耍的回憶在內,並在此結交 了不少同齡玩伴,規劃將此場域行為延續到活動中心內,重新塑造兒童活動的新據點,不 僅提供室內靜態活動,同時具足夠空間可活動且連結戶外環境,打造成為家長們互 相交流育幼心得的新地方
一樓平面圖
二樓平面圖
屋頂平面圖
綠生-石碇遊客中心
結 合 地 方 特 色 - 將 不 見 天 街 地 景 延 續 至 遊 客 中 心 內 , 使 通 往 天 街 的 主 要 道 路 與 中 心 產 生 串 連 , 參 訪 者 透 過 中 心 的 導 覽 介 紹 , 會 對 地 方 特 殊 地 景 及 人 文 等 內 容 有 更 深 一 層 的 認 識 ,加深實際體驗印象;中 心配合既有鄰近建物高 低 不 一 致 作 設 計 , 靠 近 道路側高層退縮不致產 生壓迫感,思考如何將建 物融入既有街景紋理中
一樓平面圖
二樓平面圖
屋頂平面圖
不見天街
活動廣場
遊客中心
人行步道主入口
河床 活動廣場
不見天街 基地位置
商店街
基地座落石碇不見天街的起點,一旁商店街為主要步行入口,經實際走訪觀察人潮多數 會自動往基地前活動廣場集中,這裡假日作為遊客的休憩空間,平日則主要是地方居民 使用,考量基地使用現況,規劃時遊客中心除了供服務旅客介紹地方特色景點及導覽外, 還需考慮平日兼具地方公眾集會或辦理活動使用,故而設計多功能展演廳以因應用途 需求,使遊客中心也能顧及凝聚地方意識及整體營造
城中-複合式集合住宅
住宅單元一
住宅單元二
永續建築的議題近年來不斷被提及,然而未來城市能否真正朝向永續發展,設計者認為需從大環境 角度思考,友善及貼近共生自然,在人為與自然兩者間取其平衡點相互共存,其理不應拘限於地面層 及戶外空間發展,將其帶入居住空間,誘人思考自然環境存於都市之中的重要性,同時以自然作點綴 美 化 居 住 環 境 , 建 築 部 分 樓 層 與 公 共 運 輸 作 結 合, 鼓 勵住 者 多 搭 乘 大 眾 運 輸 達 節 能 減 碳
住宅單元三
地下一層 十四
二十三層
一層 二十四
二十五層
二層
三層
四層
五
十三層
因應都心區居住需求朝向單人及小家庭發展, 規劃三種不同配置提供居住者作選擇,分別為 3~4人小家庭 2人家庭及單人套房
畢業設計-城市農夫-複合式集合住宅規劃設計
因應都市人口受外縣市就業者遷移的成長以及是市區內部分建物已建造久遠,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活型態也逐漸改變,舊有建物的機能與 空間早已不堪負荷;部分設備及管線早已老舊且失修,無法適應新的技術及法規檢討,都市內居住空間的需求必然有所增加;然從都市的整 體規劃角度來看,留設充足開放空間以及規劃大型的公共建築及綠地,是作為城市機能運作的基本條件,且因應未來城市的變化,不應將有 限的土地短期內進行過度開發,以如此前提之下,建物更新則是一條可兼顧增加都市人口且改善舊有建築物,又可避免土地過度開發的發 展對策,本次設計探究如何將都市內既有公眾建物與集合住宅作結合,同時思考友善居住環境,增加鄰里互動關係以及綠化都市環境的發展對策
+
+
+ 住
= 商 業 店 舖
宅
垂 直 綠 化
複合式住宅
活 動 中 心
既有基地建物
一.設計概念
穿透
在 市 場 住 宅 商 家 之 間 行 塑 出 一 個 可 自 由 穿 梭 的 空 間 , 三 者 空 間 透 過 服 務 核 皆 可 相 互 通 達 , 行 人 能 在 空 間 內 自 由 地 行 走 , 產 生 良 好 互 動 效 果 , 與 此 同 時 又 不影響居住者個人隱私
學
區
百 貨 商 場 區 二.社區總體營造再塑造 台中歌劇院 基 地 位 在 黎 明 新 村 的 核 心 位 置 , 原 本 就 有 及 住 宅 , 再 加 入 社 區 活 動 中 心 的 功 能 , 希 望 台中市政府 既 有 機 能 外 , 能 進 一 步 透 過 活 動 中 心 辦 理 社 區 居 民 意 識 , 維 持 良 好 鄰 里 關 係 , 營 造 友
農
統 了 動 環
市 場 維 持 凝 聚 境
三.城市農夫
行 政 區 黎明新村
傳 除 活 善
七期重劃區
地 文 心 公 園
黎 帶 民 區 這 點 識 層
明 有 與 段 裡 特
新 村 最 大 的 特 色 就 點 西 方 花 園 城 市 的 自 然 環 境 相 處 關 係 新 村 周 圍 幾 乎 清 始 終 如 同 世 外 桃 源 色 並 強 化 綠 化 效 果 透 過 垂 直 綠 化 手 法 建 物 的 開 放 空 間 也 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是 設 密 一 般
被 計 切 色 不 讓 充 為 這
許 多 的 理 念 影 尤 其 都 是 高 受 影 響 更 多 社 分 發 揮 社 區 灌
綠 子 又 樓
地 在 數 大 保 區 居 並 有 了 一
圍 繞 這 市 區 廈 留 新 民 產 效 利 股 新
裡 黃 唯 村 生 用 活
並 居 金 獨 這 共 高 力
閱覽室 多功能教室
社區活動中心主入口
電腦教室
演講廳
社區活動中心空間_2F 市集單元一
市集單元二 市集單元三 社區活動中心主入口
市集單元四 市集單元五 市集單元六 傳統市集空間
1F 市集單元七
過去台灣傳統市場為人所詬病的是其室內採光不足,通風不佳及動線擁擠等問題,加之位於亞熱帶氣候區,高溫潮濕 的條件下使得傳統市集容易讓人產生衛生條件不佳 生鮮食品長時間曝於室外等食安疑慮;本次規劃以市場店舖 為 單 位 , 依 4 ~ 6 個 單 元 為 一 群 組 分 別 設 置 於 基 地 內 , 以 改 善 市 場 動 線 及 增 加 自 然 紊 流 效 果 上部空間規劃做設計活動中心,提供該棟住戶及新村內居民共同使用,活動中心規劃了演講廳,閱覽室,才藝教室及 電腦教等空間,以因應社區辦理活動之需要,使該複合式住宅成為社區的活動據點,凝聚社區意識及整理營造發展
居住單元二
服務核
居住單元二
服務核
個人陽台
居住單元二
居住單元二
個人陽台 共享田園
服務核
個人陽台
居住單元一
居住單元一 直通平台 居住單元
3F~16F
住 制 隨 越 居 之 用 利 作 場 的 及
宅 平 面 常 因 房 地 產 價 值 及 容 積 率 限 而縮減了公共及開放空間面積,然而 著科技進步以及家庭結構變化,越來 多雙薪家庭以及居家辦公者出現,對 家生活環境品質的要求逐漸重視,加 近年來食問題的產生,許多人開始利 自家現有空地栽種蔬果,以此為發想, 用 不 同 居 住 單 元 疊 合 所 形 塑 的 空 間 為農作平台,塑造增加與鄰里互動的 域,探究垂直綠化在不考慮經濟層面 條 件 下 能 衍 生 規 劃 出 何 種 單 元 平 面 開 放 空間
研究論文-連棟住宅陽台結合導風板之通風效益探討
“陽台”是住宅中常見與外界環境接觸的空間 傳統居住文化中陽台 俱遮擋外部陽光及雨露的作用 亦為亞熱帶國家建築常見之語彙 若 能善加利用規劃提高陽台自然通風使用效率 便能達到增加自然通風 及降溫效果 改善室內人員熱舒適性 本次研究以常見之連棟住宅平面為出發點 探討集合式及獨棟式兩種 樣式 然而僅獨棟式案例有熱浮力通風器的結合應用 透過陽台開口 部裝設導風板及樓梯間設置通風塔之應用 對於客廳空間自然通風效 益進行探討 集合式案例則僅作開口部導風板變化 兩者案例透過現 場實際量測及電腦計算流體力學探討應用效果 提出導風板改善建議 方式 數據化整理研究結果提供給設計者於實際應用上參考
集合式住宅研究模組
獨棟式住宅研究模組
集合式住宅模擬結果
透過導風板角度及開口率變化設定研究模組
獨棟式住宅模擬結果
以研究模組範圍內為前提說明模擬結果歸納為以下幾點結論
1.陽台裝設垂直導風板有利於增加室內流場速度 以提升室內熱舒適性 提升 相同氣溫條件下可藉風速之增加達等效降溫效果
透過導風板變化
集合式及獨棟式住宅室內風速皆有
2.陽台裝設垂直導風板有助於增加室內通風量 提升室內換氣效果 集合式住宅通風量從既有5681m3/h 提升至6148m3/h 換氣增加率8.22% 獨棟住宅案例從原有2694 m3/h增加至5198 m3/h 換氣增加率92.9% 顯著增加室內換氣效率 3.連棟住宅使用通風塔與導風板整合設計可有效改善室內環境 根據顯示導風板變化有助於自然通風 角度變化 流場速度 通風量 換氣次數的增加效果皆優於既有建築陽台設計方案
改善結果不論開口率或
手繪練習
透視手繪練習
透視手繪練習
規劃設計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