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專題
#01 論盡媒體 allaboutmedia
二〇一三年五月一日
從理性與感性談 「打開黑箱的勇氣」 專訪澳門大學兩位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文/小花
仇國平認為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土地制度是必要的,問題是如何執行
余永逸相信社會運動已開始在本澳萌芽,但力量仍很小
是,當大家以為土地黑箱作業「是政客的
上一段打開了訪問的匣子。
要不添煩添亂,澳門其實很小,日後同城
事,不關我事」時,卻往往忽略了,假若
化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會是問題」。
最頂層的土地批給不公義、資訊發佈不公
余:土地正義已無人在乎,也不相信當 權者會主動將黑盒揭開
義、官員運用酌情權不公義、制度訂立時 仇:土地正義就是土地資訊的知情權、 話語權和決定權
正義,好像真的離我們的生活有點遙 遠,也許只會在武俠片當中才能親耳聽 到。
雖然同屬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仇國 平不認同余永逸的觀點。首先,他相信本 澳土地價值之所以在近十年暴升,只是基
不過,澳大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余 永逸則直言:「其實現在再沒有甚麼正義 不正義的,也不要緊了,我想市民只會關 心政府有沒有房屋給他們住!」關於本澳 的土地管治,余永逸認為不能單單針對土
療、教育,哪一樣有規劃過?我們不能對 政府如此不公平,只說她沒有做好土地規
行性,以及當權者的積極性。首先他指出
他認為重點是「有沒有問過澳門人是否喜 歡?」,以及同城化的規劃和多元性,會 否只是特區政府一廂情願的想法?
住,是當黃金來儲!有樓的人則想再賺多 一點。」仇國平指出,雖然博彩業發展帶
公民社會的建立,不用太悲觀
旺經濟和物價提升,但政府絕對可以用手
明,是土地公義不能伸張的最重要原因之
較樂觀的態度,他舉例:「西灣湖夜市、
一。「土地批給資訊一向很小公開,官方
桃花崗、澳廣視抗議等事件,若出現在幾
一來無提供,加上主流媒體的「被吸納式
年前的澳門,哪會有澳門人響應!?所以
報道」及沒有資訊自由法的保障,一般市
雖然一定不樂觀,但也並不用太悲觀的,
民就連甚麼是街影計算、山體線等都不認
只要到達某一個臨界點,市民的價值觀和
識時,又怎會主動去查詢?直到有利益衝
反應可以很一致的。」而且仇國平又補
突事件判決了才公佈,就如桃花崗事件,
充,即使本地人怕地方小不敢說話,但今
就算公民意識再強,試問還可以做些甚
時今日澳門也有不少外來的人士,他們沒
麼?」仇國平直斥,最影響管治威信的莫
有人際關係的包袱,可能更加敢於「向不
過於:商人壟斷土地批給、政府有法不依
義說不」,他指出,反對輕軌倫敦街站的
(正如閒置土地不處理)、官員酌情權過
陳先生,就是一個好例子。所以要實現土
至於當權者的積極性,余永逸就更明確
大、立法會監督功能減弱、專業人士太少
地公義,他覺得希望還是有的。
道出:「要主動將黑盒揭開,需要冒很大
同時不能扮演有效角色,等等以上因素,
法,他表示很多先進國家,最初立國的時 候都皆因政府和資本家充份合作,而成功 發展,他認為政策傾斜甚至存在協商的政 治經濟,也是無可厚非的,亦不代表沒有 貢獻;他又指出,本澳人際關係密切,以 至無論定出規劃和制度的人士,都無辦法 得到「絕對客觀性」,因此要釐定出所謂 的公平制度是不切實際的。
以 年特區政府首次公開 * 04 賣 地 成 交 價 ︵ 6.7 萬 每平 方米︶為基準估算之地價
門的影響力仍然很小;可是,仇國平就持
再者,余永逸不認同「官商勾結」的講
澳博
見部分澳門人的價值觀起了變化,但在澳 另一方面,仇國平認為土地資訊的不透
們的想法改變了而已。
美高梅
展到部分「事不關己也勞心」的程度,可
新濠﹁新濠影場﹂
如何用!」
動的萌芽,由最初的「事關己才勞心」發
批地面積: 萬 7 平方米 溢 價 金 : 21.5 億 參考價 : 億 * 48
用?如果覺得沒有用,那就要問問到底你
建立將會是轉機!余永逸認為,新社會運
批 地 面 積 : 7.2 萬平方米 溢 價 金 : 12.9 億 參考價 : 億 * 48.2
強調,「制度一定要有!問題只是有沒有
位教授唯一的共通論點就是:公民社會的
澳博
品」,就基本可解決本地人住屋需求。他
地公義」,澳門人是否就該「認命」?兩
批 地 面 積 : 13 萬平方米 溢 價 金 : 14 億 參考價 : 億 * 87 新濠﹁夢幻之城﹂ ﹣
復到作為「居住的資源」而非「販賣的商
既然澳門各方面的條件都不利伸張「土
批地面積: 萬 7 平方米 溢 價 金 : 21.5 億 參考價 : 億 * 48
段控制樓價,例如只要將樓宇的性質,回
到為何政府在土地政策上如此放任,他重 申其實政府做法一直都沒有改變,只是我
然以同城化或可解決部分土地矛盾,但
美高梅
是今天因為人對住屋的需求大增,才意識
受「不公平的制度是正常」。再者,雖
批 地 面 積 : 逾 10 萬平方米 溢 價 金 : 8.4 億 參考價 : 億 * 67
展商,在當時來看反而有利本澳發展,只
樓,為甚麼呢?因為人們買樓不是用來
的「利益崗位」,而非因為網絡小就接
永利
低,根本無人發展,所以政府「放生」發
夠買樓,但事實上澳門有很多空置的私人
澳門以外的地方聘請專業人士補替相關
批 地 面 積 : 7.2 萬平方米 溢 價 金 : 12.9 億 參考價 : 億 * 48.2
地也沒有人埋怨,主要因為當初土地價值
有錢也不會急著買樓,現在卻多多錢都不
業人士也不敢作專業判斷的話,大可以到
批 地 面 積 : 20.6 萬平方米 溢 價 金 : 14.38 億 參考價 : 億 * 138
過往澳門地方也小,政府未有收返閒置土
以往無人覺得澳門D樓咁搶手,所以就算
他覺得如果澳門人際關係太密切,專
)
度,他會歸咎於歷史因素、實際條件的可
定代表真正的樓宇需求,最簡單的證明:
因!只怕那時一切都已經悔得太遲了。
四季酒店 (+
劃。」他又表示,根本沒有所謂的公平制
「是因為營造出來的樓宇需求暴漲,不一
義」,正是自己成了「沉默的房奴」的原
銀河
方面一直都沒有規劃啦,房屋、交通、醫
也就是說,本澳的房價不正常地暴漲,
會發現,原來那些一環扣一環的「不公
批 地 面 積 : 44 萬平方米 溢 價 金 : 29.2 億 參考價 : 億 * 295
地來怪責政府:「其實澳門整體發展,各
於社會對樓宇未來的可預見價值而產生,
又不公義、執法亦不公義……最後市民才
威尼斯人渡假村
資訊的知情權、話語權和決定權可言。可
集團會散。」他估計即使中央眼中,「只
對於澳門人,﹁等待﹂和﹁忍耐﹂從來都不陌生,就像老朋友一樣,每
這個險!除非他甚麼也不做導致整個管治
府與行政學系政治學副教授仇國平,用以
天都總會﹁遇上﹂;對於﹁土地﹂,我們近年也不陌生,每日﹁挨騾
字,根本都找不到,無人提過。」澳大政
仔﹂到底﹁為誰辛苦為誰忙﹂,不就是為了那個幾百尺的蝸居!可是,
劇,澳門人也只能被動地作為觀眾,毫無
對於﹁土地正義﹂,我們好像都不認識,﹁與我何干?﹂可能是您的
滿的話,我相信沒有一個當權者會願意冒
疑問。今期﹁論盡﹂卻想告訴您,﹁土地正義關您事,也關您的蝸居
叫學生嘗試在時事新聞中搜尋正義這兩個
事!﹂誰想到當初獨善其身,會換來今日抱憾終生;您不維護土地,土
絕對造就一次又一次「土地不公義」的悲
地也不會維護您。公義才是硬道理!
的風險,如果有其他措施已可應付民眾不
批 地 面 積 : 約 40 萬平方米 溢 價 金 : 25.9 億 參考價 : 億 * 268 金沙城 批 地 面 積 : 15 萬平方米 溢 價 金 : 18.7 億 參考價 : 億 * 100
「正義?現在還有人提正義的嗎?我
4 | 眾 聲喧 嘩
#01 論盡媒體 allaboutmedia
二〇一三年五月一日
//眾聲喧嘩 heteroglossia
by 香港資深傳媒人 區家麟
@主場《主場新聞》
// 重建=GDP? 多難興邦說捐錢
轉自 內地微博
//官方籲地震捐款 內 地網民嗆:我不想捐!
中國的驚人建設,有一項舉世特色:我明知難建,也要建;明知有後
楊紫居士:咱一個提著無紡布袋的人,給提愛馬仕的人捐款,你不慚
遺症,也要上馬,而且要快。為什麼?因為資金一旦投入,就是GDP,
愧嗎??一個拿山寨機當手錶的人,給戴百達翡麗的人捐款,你不害躁
沒有效益嗎,不要緊,有GDP就可以;建到一半被大水沖毀嗎,更好,
嗎? 一個為一碗麵條加不加蛋想半天的人,給一餐上萬的人捐款,你好
因為重新投入金錢,就有更多GDP;工程完工後還要不斷補救嗎,妙極
意思嗎?一個漲價連夜排隊加油的人,給開馬殺癩蒂跑車的人捐款,你
了,因為有源源不絕的GDP。這樣叫浪費嗎?不,對官員而言,有錢過
還要臉嗎?領導,我們不想捐
手,很過癮;錢投入了,一兩年後,他們已挾著GDP政績升官發財,工 程是否有效益,已無人再管。這就叫「多難興邦」、「地震經濟」。
琢磨先生:不能一有災難就想讓老百姓捐款,我們稅負全球第二, GDP全球第二,公款吃喝每年30000億,公車消費每年超過1000億,我 們還借給白眼狼菲律賓1.12億美金。我們這麼個小職工,每天擠公車苦 逼呵呵地上班熬夜做方案被客戶當孫子訓賺點血汗錢,現在還要我們捐 款,不帶這麼玩的~
by 香港獨媒
// 狂炸網站 「百度」 涉狙擊香港獨媒 香港獨立媒體網(Inmedia hk)4月開始受到中國黑客瘋狂攻擊,期 間一度斷網,雖然搶修後已恢復運作,但狙擊仍然不斷,在高峰期曾經 試過一天收到超過600個攻擊。調查顯示,有超過200個發出「垃圾索
by 台灣蘋果日報工會
// 首創「編輯室公約」 新聞造假工會可追究
求」的 IPs 是來自北京的百度搜尋軟件公司(源自 domain tools 的報
( 編者按: 年代董事長練台生4月成功入主台灣壹電視,勞資雙方簽訂
告),此外還有一大堆不明的威脅活動,有如幾百隻「機械蜘蛛」爬行
史上首份具法律效力的「編輯室公約」,資方若違約,工會可依約請求
在網域上。由於網站早已被內地封鎖,獨媒推斷黑客有可能透過官方的
損害賠償。)
專有通道進入獨媒的網域。至於被攻擊的原因,獨媒不排除與近日網站 較具爭議的 HIT 碼頭工人示威及中環解放軍碼頭系列報道有關。
「編輯室公約」規範勞資雙方共同維護《蘋果》公正客觀的立場,不 受黨派、商業或利益團體左右,任何一篇報道都不能被收買,也不刊登 偽裝成新聞的置入性行銷,並要定期檢討疏失,持續改進。工會也有權 代表編輯部員工指出總編輯的重大違誤,要求總編輯正式回覆。
by 陳逸婷@《苦勞報導》
// 台灣五一: 2萬5千人將上街 反年金修惡
by 紅花草 @《一五一十部落格》
//再次地震再次呼籲: 獨生子女政策可以休矣
相較前兩年五一遊行多元訴求與眾多路線的情況,今年的五一,台灣
汶川地震極大的摧毀了當地百姓的財產,然而給汶川地區的家庭帶
工人團體表示,對於「年金修惡」的批判將成為今年五一的主訴求,因
來的最大傷害卻是子女的死亡。2008年5月16日午後北川幼稚園轟然倒
為年金改制勢必衝擊所有勞工,無論軍、公、教、勞、官,大家的老本
塌,400多孩子永久地沉睡過去。在中國嚴格的計劃生育制度,這些孩子
都可能不保。勞團批評,去年(2012)政府以勞保基金破產為藉口推出
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也就是說,他們的父母在地震悲劇中失去了自己
的年金改制方案,實際上是「繳多、領少、延後領」的假改革,對於低
唯一的孩子。......固然國家允許失去獨生子女的父母可以再生孩子,但
收入的勞工而言,退休後老年生活將沒有基本保障。今年遊行將有「反
是由於年齡的關係,有些步入中年的父母似乎不可能再有孩子了。據不
對年金修惡」、「提供基本工資」、「資遣退休納入墊償」、 「勞動基
完全統計,現在中國的失獨家庭已經達到1500萬。
準一體適用」、「外勞本勞同工同酬」和「終結責任制過勞死」等7大訴 求,當天預計動員2萬5千人,由立法院遊行至行政院,對年金修惡表達 嚴正抗議。遊行隊伍將分4大隊,其中第1大隊的關廠工人將於4月28日 先行於勞委會前廣場展開絕食抗議,剩下的三大隊,分別為:全國產業 總工會系統工會、金融業勞工和教師工會,以及國營事業工會,此外醫 護人員、社工師、幼保人員以及高教工會也將在遊行當日,一同走上街 頭,爭取勞工權益。
6 | 歲 月留 情
#01 論盡媒體 allaboutmedia
二〇一三年五月一日
歲 月 留 情 洗不褪的人情味 ─ 告別「巧華洗衣店」 文/傻丫 老闆至今仍說得一口流利的葡文。與葡藉記者交談亦對答自如。
「巧華」三遷 隨着兄弟長大,洗衣店的規模亦不斷擴大。
中央酒店是全澳第一幢有升降機的建築物。酒
「以前家庭洗衣機不很流行。」。「巧華」第一
店的餐廳及賭場亦是當年本地達官貴人及遊客常
個工場在觀音堂附近,一直運作了十多年。後來
到之處。
觀音堂買下該幅地發展旅遊事業,工場於是搬到 白馬行旁邊的聖馬可堂(現蔡高學校)花園附
人去.樓空.號碼在 洗衣店的大閘依然緊閉。兩個月過去了,店門上仍貼有中英葡三語的
這折磨。聽覺只剩下七成。」
曾遭火劫 終身留痕
近,直到聖馬可堂要興建蔡高學校,洗衣店工場
「1984年一天,我們的燃油着火,我被火燒
就進行第三次搬遷。「我們買了美的路主教街那
傷了。自己截車到鏡湖醫院。去到幾乎都不醒人
工場。那是一間古老大屋。我們拆了它,改成石
事。那時穿了件厚笠及短西褲,於是保護了身
屎,樓下洗衣,天台曬晾。後來時代進步,添置
體。但手臂、雙腳都給燒傷了。很嚴重。康復後
啟事,方便還未領取衣物的顧客聯絡。字條上的句語非常簡單:「取衣
還留下肉芽,雙手的活動不很靈活。之後去了香
請電……」卻似是對有心人的一種依戀,暗暗提醒着大街的行人:洗衣
港做植皮手術。現在活動沒問題了,但始終有一
店七十多年來,確曾存在於你我的生活之中。
點肉芽。」
「巧華」和老闆的誕生
「1984年。1984年9月。」歷歷在目,即使火 災距今已接近三十載。火災後,鋪內一片燻黑。
「我爸爸大約1935年來澳門,那時澳門經濟很差。」老闆曾志和憶 述,時光亦跟着倒流到上世紀。30年代日軍侵華,局勢動盪,不少生 意人擔心澳門亦會成為戰場,於是紛紛撤資。當時在營地大街一位洗衣 店老闆亦打算回鄉暫避,於是與店裏一位夥計商量,想把洗衣店轉讓。 夥計那夜與太太商量。太太於是向同鄉姊妹左賖一點金飾,右籌一點私 己,再加上自己一筆積蓄,把洗衣店接了下來。1937年,巧華洗衣店於 營地大街開業。兩年後,他們第一個兒子曾志和出世。 「初期是我媽媽負責洗燙。收集衣服後,她便坐艇仔到對面灣仔的 山坑洗衫。那邊有空地,於是洗完後亦會在那兒乾衣,再拿回來。一直
店內許多機器都是 1984 年火災後再購置的。燙衣機已捐贈予民 走丟掉。
到和平後,店裏後開始請人,媽媽就不用再到灣仔洗衣去了。」曾志和 道。
巧華洗衣店之膠袋式樣
署及同業。橙紅色之洗衣機則由於體積太大,未能收藏。只能拆
店內的機器、客人的衣服都給燒掉了。幸好客人 體諒,沒有追究,或是要求賠償。加上老闆的
機器,就不用曬晾了。天台就沒甚麼作用了。」
1945年,美國向日本廣島及長崎投了兩枚原子彈,日軍宣佈無條件投
「工場內有個井,是松山的山水。井水很好,
降。戰事結束。「蓮花寶地」的澳門最終亦沒受到戰火牽連。兩小口的
泵上來用作濕洗,如衣服、床單、枕袋、被袋,
兒子一個接一個的出生、長大。家庭越來越熱鬧,洗衣店的生意亦不斷
恤衫牛仔褲等都很好。乾洗就在(營地大街)店
擴充。
裏解決,所以兩個工場。」
「契爺」借了一筆錢讓老闆周轉,洗衣店於是得 以東山再起。 「洗」別年華 「洗」不走主顧情 七十多年,轉眼即逝。洗衣店經歷了高低起 伏,酸甜苦辣;今天,洗衣店的大門終要關上。
曾學葡語 招呼中西客人有信心
「洗」出個愛侶
澳門人不捨,曾志和同樣。顧客紛紛前來道別,
「那時光顧的有中國人也有葡國人。葡國人佔我們的生意額約兩至
當時荷蘭園、美的路主教街、營地大街、福隆
依依不捨的與老闆聚舊、話當年。老友們離去
三成。所以讀到初中二,我爸爸就叫我去讀葡文,方便與西人溝通。學
新街,都有巧華的「字號」。每天,四間洗衣店
了約兩年多。」這天葡文報館的記者來了採訪。當得知曾志和學過葡語
需要「濕洗」的衣服都拿到美的路主教街分店的
後,記者臉上立即露出「他鄉遇故知」的笑容,興奮的說着葡語。曾志
工場。曾志和亦這樣認識了自己的太太。
和亦一貫笑容親切的與記者交談着。「簡單的還可以。太深的就不行 了。」老闆補充。
「我們日日車衣服去洗。我表姐住在美的路主 教街。太太則住在美的路主教街的工場斜對面,
父親有命 長子繼從
經常在那邊玩,所以認識我的表姐。表姐介紹我
不過,接受教育的日子並不很長。唸到高中,老闆便要輟學到店裏幫
們認識的。」
忙。「我想繼續讀書的。不過店裏人手不夠。我又是長子。爸爸「大石 壓死蟹」,說『唔得呀!舖頭冇人呀!一定要出來幫手!』那我可以怎 樣﹖」曾志和苦笑道。「那時正在學葡語。讀下去的話,找份市政(現 時民政總署)稽查工作也是容易的吧。哈哈哈。」 回望當年,人的腦海可能總會浮起多個如果:「如果當年繼續讀書 ……如果當年沒在店裏幫忙……」命運又會如何改變﹖今天的我們又會 怎樣﹖一個又一個的「如果」下,實情是,在那個傳統家庭觀念甚重的 年頭,子女前途多由父母作主。加上免費教育尚未普及,一般家庭又子 女眾多,為了糊口,曾志和像許多家庭的長子一樣,放棄了接受教育機 會,幫忙照顧弟妹,幫忙養家。父母的洗衣店,於是成了曾志和往後大 半生,一幕幕甜酸苦辣的故事場景。
後,現年74歲的老闆似乎亦帶一點神傷。
孩子各有夢 不會勉強 有關家庭,老闆沒有多說。只道孩子們小時候
「磨水石米」招牌。「磨水石米」一工藝已漸失傳。民署職員曾向 老闆表示,如下手店主未能保留招牌,民署願意代為收藏。
都讓他們讀書,沒要他們多在店裏幫忙。現在孩 子們都各有發展,有的則已移民外國。老闆一力 摃起了洗衣店,洗衣店則養大了他的孩子。當中
後記:
的辛酸,則是另一段故事。
「是曾先生嗎﹖是我!你最近怎樣﹖」事隔近兩個月,
「六幾年的時候,澳門不夠電,於是周圍都有 發電機。因為要供電給中央,在中央酒店旁邊有 三台發電機,日夜不停廿四小時開動,由天光嘈 到天黑。所以現在有一點耳聾。因為受發電機影 響。以前年輕可能沒問題。現在老了。又曾受過
再聯絡老闆,告訴他訪問出街了。 「有心!都係咁啦。」老闆聲音相當精神。 「怕唔怕悶呀﹖」 「悶都冇法啦。得閒去下圖書館,睇下戲,學下初級電 腦咁。都幾好呀。」 是的。生活健康安樂,就好。
7 | 藝 文爛 鬼 樓
#01 論盡 allaboutmedia
a rt a nd c ul t ure
二〇一三年五月一日
逢周二在「論盡媒體」的網上空間吹雞集隊,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
藝文爛鬼樓
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畢竟在澳門金光閃閃的背後,還有一處被遺忘的爛鬼樓,總在廢物堆中展示一 些還沒有被扭曲、被改造的有趣事物,至於被視為寶貝還是垃圾,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投稿熱線:art@aamacau.com
藝評起步中,請給力! 文/黑黑
『澳門劇場文化學會』在今年將進行
心爭取資源的問題,雖然由官方的資源支
連串推動藝評寫作的活動,統稱為「升評
持,言論上也完全自主獨立,這個平台是
運動2013」,首先舉辦劇評研習班、及
台灣目前最重要的演藝評論空間,聚集了
時短評計劃等,4月14日進行了上、下午
最主要的演藝評論力量,持續推出具份量
一共兩場澳門、香港、台北、廣州四地的
的文章,目前羅致的作者有40多位,由
「劇評空間研討會」。
於台灣藝術院校發達的狀況,所以大部份 作者都有其不同的學術背景,一星期刊出
上午場由本地藝評的平面與網上媒體 主講,包括:澳門日報【文化演藝版】、 華僑報【藝術評口】、論盡媒體【藝文爛 鬼樓】、Facebook專頁【不是劇評】,
升評運動 2013 主題
約10篇的評論文章,除此之外,投稿也
經無庸置疑,那麼除了在平面或網上媒體
資源(譬如說一個像「蘋果」那樣有財力
相當踴躍,所論述的涉及全台灣本地與外
的發表以外,還有什麼其他媒介與方法可
的媒體),以足夠合理的稿費養起一群專
來演出。
以進行這種基礎傳播?
職藝評人,讓他們有獨立的空間去專注寫
以及主辦單位『劇場文化學會』所出版的
對於一個評論台是否需要展示某種主流
【劇場閱讀】,由各單位的前編輯或現任
意識,或者一個清晰的社會位置來形成該
負責人來到現場,對經營現況及理念進行
台的評論風格,以產生某種影響力,紀慧
簡報,這是一次難得的本地藝評媒體的整
玲覺得作者可以發展出個人的論述方向,
合展示,同時使澳門與外地劇場評論機構
對所關注的議題進行表達,發展個人的言
平台之間有直接交流的機會,也讓現場
論風格,但作為評論台本身並不會經營特
公眾從中對藝評現況及推動困難有更深入
定的意識形態,在言論上維持獨立自主。
作,這將對整個地方藝評以至於藝文生態 演前導賞
都會帶來很大影響,藝評在社會上的位置
陳國慧提到香港的劇院好像很不習慣推
也會大有不同,同時還可以調動起地方的
行「演前導賞」,這讓紀慧玲馬上接口說
藝術調查、研究,為地區累積論述,逐漸
到台北國家劇院的「演前導賞」安排,她
建立起地方的藝術系統。目下距離這個目
覺得這事對主辦機構來說沒有難度,國家
標,我們還有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要走,不
劇院堅持做了很長時間,這不需要對節目
是因為資源不足,而是對藝評的認知太薄
進行評論,只需要對演出比較熟悉的講者
弱與狹窄,以至於沒有藝術節音樂節藝穗
進行公眾教育就行了。一開始參與者不多
節,藝評的存在也好像失焦,創作者與主
事實上作為這次研討會主場的澳門,我
是正常的,需要堅持做下去使它成為一個
辦機構肯定是最有需要的一群,但除此以
們的藝評環境,在資源不到位、藝文不普
觀演習慣,這是一個劇院的責任,現在幾
外,藝評對於他所真正應該服務的大部份
及的狀況下,無疑是四地中最弱的,然而
年下來,很多觀眾都已知道有這個安排,
公眾來說,跟火星上的花朵無異。
在一些民間單位有心人士的大力推動下,
只要上演不太熟悉的節目類型,一般觀
多年下來也開拓了一些藝評空間,甚至竟
眾都會知道提早半小時到現場就會有節目
然還有在港台幾乎已不存在的平面媒體如
的介紹,現在已變成台北觀眾的入場習慣
的了解。
報章藝評空間。 在狹逢生存下所面對的各種困難,包
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紀慧玲
推動藝評教育、整理與出版演藝書籍
了。 電台作為傳播藝評媒體
括資源、稿源、讀者群的缺乏等,尤其在 藝術教育嚴重欠缺的大環境中,本地藝評
已 成 立 二 十 年 的 「 I AT C 國 際 演 藝 評 論
像是斷了鏈的孤獨存在,結構性的缺失使
家協會(香港分會)」的工作與其他藝評
它總像處於飄流狀態,除了某些敏感話題
機構最為不同的地方,是在藝評教育與寫
會引來小圈子的小關注外,不會再有更多
作方面進行了大量推動工作,另一方面,
注視了,這個狀況尤其當主持人莫兆忠介
就是同時肩負起記錄和整理香港演藝歷史
紹本地過去十數年曾出現過的無論存在與
的重任,每年皆出版《戲劇年鑑》作為當
消失都無人知曉的劇評刊物時可以清晰看
年演藝資料的整存與累積,同時亦主導戲
到。關於藝評,我們的城市彷彿永遠在起
劇出版,至今已出版了超過100本劇場書
步。而研討會,就像是一次的再提醒,藝
籍。
陳國慧提到IATC從2005年開始,在香 港電台第二台逢周六有1小時的網上評 論,名為「演藝風流」,是就那一周的演 出來進行評論的,為公眾進行空氣中的導 賞。澳門其實也曾有談論劇場演出的電台 節目,還會邀請劇場人士上電台訪談,但 這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什麼人來讀?讀到什麼? 此外,在座的牯嶺街小劇場藝術總監
評是一個地方藝術發展的記錄、整理、分 協會經理陳國慧介紹,除「藝評啟動
姚立群提出藝評對象的問題,需要推動者
計劃」外(一個結合課程、網上平台「藝
更全面地思考要讓什麼人看到這些文字,
PO」和頒 等不同階段,以鼓勵年青人寫
尤其在印刷成本高漲、篇幅有限的現實之
呈現更多有關「藝評」寫作與推動問
作 的 計 劃 ) , 2 0 11 年 還 開 始 進 行 「 高 中
下,每次的印刷出版讓他更迫切地去思考
題,對本地藝評發展引來更多思考的部
生藝評計劃(發展平台)」,配合香港教
什麼才是想讓大眾讀到的內容與訊息。這
分,是在下午的台、港與廣州三地的研討
育改革的進行,通過藝評教育來培養學生
應該也是對時常敲打鍵盤的寫作人不要有
會之上。
的批判思維的能力,尤其在藝術觀賞上能
一點多餘廢話的提醒與自我要求。
析、研究、傳播和教育,是推動一個地方 藝術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藝評起步(相片由澳門劇場文化學會提供)
有自己的觀點,藝評教育的目標不在於要 調動與集中評論力量
訓練所有學生成為「藝評人」,因此要求
在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全
學生在看演出後的寫作練習不要當成「功
力支持下,於2011年9月創立了【表演藝
課」去做,而是要大膽寫出自己的觀感和
術評論台】,台長紀慧玲說這個網上的虛
想法。
擬平台幸運地沒有經營壓力,也不需要擔
藝評對於一個地方藝文發展的重要性已
投入資源,養活一群藝評人之重要 在有關藝評的狀況介紹後,有一點非常 重要的,就是地方要意識到投入資源,養 活一群藝評人之重要。紀慧玲最後特別提 出了這一點,如果一個地方能給出相當的
藝評起步(相片由澳門劇場文化學會提供)
8 | 藝 文爛 鬼 樓
#01 論盡媒體 allaboutmedia
二〇一三年五月一日
a rt and c ul t ure
藝文爛鬼樓
書評
未曾停止的兒童奴役 ─ 讀《我八歲,我在可可田工作》 文/川井深一
我的身體多少有些農藥和塑膠,細胞必
集各種玩具,不怎麼在意這些看不到的人
俗,在現代社會中卻演變成販賣人口、奴
也曾經如鐵,有著被打磨的記憶。但包藏
群(他們之中有的甚至一輩子不被世人記
隸童工的手段),孩子們在船上不眠不休
最多的,還是各種染色劑、介面活性劑。
憶,草草來到、又毫無尊嚴地離去),並
地工作,不會游泳的甚至被扔進湖裡,存
我可以漠然忽視,它們不過是曾經歷童工
且習慣把快樂建築在這些兒童的淚水上。 活者一旦成人,便會成為施暴者,因為他
遭遇的上代人小史:50年代台灣,一個名 為鳳子的小女孩在溪裡,水深及頸,身邊 不乏被水鬼捉走、輪迴交替的同伴,但不 抓蝦蛤去賣就活不下去。鳳子有時徒步行 走幾公里,只為撿拾田裡遺下的農藥罇罐 變賣。鳳子11歲,被運送到另一個陌生的 城市作美髮學徒(在這之前她已經在各類 工廠待過),但更多是幫傭、照護小主的
們的童年就是這樣被對待。 你也曾在某個老城市成長,童年時擁有 過一個從工廠撻來、無法組裝的百獸王,
如果一個社會習慣忽視這些咫尺風景,
代工過玩具或成衣,還有許多不知什麼電
就無法停止人類奴役在身邊停止,但只要
器的局部。然後你會長大,付出各種勞
「有人表明立場,就能影響他的人生」
動,並把金錢可估價、可獲得之物,作為
(Lisa Kristine)。
理所當然,也習慣量化、比較各種苦難。 你收集各種來自他人的微小幸福。
表明立場,就能搭上那部時光機,改 變這些童工的未來。就算你試過為乞兒報
工作。鳳子的命運與其子女迥然:她未來
在幸福裡活著的人,把貧窮視作演化
警100次卻不被受理,就算你明白體制如
的孩子物資不缺,偶有奢侈品供應,且移
的一部分,而不是社會結構的畸形變異。
何麻木人心,你仍可以從其他部分下手。
動只為旅行,不求生存。
人類甚麼時候開始以巨大的政治、經濟體
例如要求企業負起社會責任,要求非童工
制,抹煞兒童在生理上傳達「必須被保
製造的商品(第六章),或是檢視保護兒
護」的訊息,貧窮怎麼都不應該是剝奪兒
童的國際公約是否於你所在的土地附諸實
童身心自由的藉口。
行(第七章),要不就一起來認識童工問
如果我有時光機,就能改變這孩子的命 運,讓她重回到學校,不再被時代奴役。 近來閱讀關注調查全球童工問題的一本小 書《我八歲,我在可可田工作》,在當今 世界,仍有2億1800萬個孩子被奴役,他
攝影師Lisa Kristine在TED演講《見證 現代奴役的相片》中展示在西非迦納沃爾
們是農工、是家傭、是童妓,為你我製造
特湖水庫捕魚的童工(書中所提到,非洲
衣服鞋子手機。我們的孩子踢著足球、收
少數部落中為了讓孩子適應環境的寄養習
可到以下地點免費索取:邊度有書/連勝街no.47藝文空間/貓空間/思空間/牛房倉庫
題,督促政府或是業界,讓你的孩子知道 (第九章)。還有,如果報警100次不被 受理,那就再報警第101次,並且相信體 制雖不容易被喚醒,但體制中的人亦未全 然死去。
書名:《我八歲,我在可可田工作》 作者:岩附由香、白木朋子、水寄僚子 譯者:蕘合 出版社:科寶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