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Teachers

Page 1

藝造英才 中教大藝術家教師十人展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




藝造英才─中教大藝術家教師十人展 序

臺中教育大學於民國三十五年成立臺中師範美術科,是為國 內首創之美術專業教育機構,持續傳承著呂佛庭、林之助、吳秋 波、沈國慶等教授優良的美術教育和創作學風。歷經師專美勞組 ,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民國八十一年創立),民國九十三年更名 美術學系,並於民國九十五年成立碩士班。設立目標乃在培育具 創作與理論修養之美術教育與專業藝術人才,除延續傳統精粹, 更設置當代藝術媒材之技術課程與理論課程,以增進對藝術產業 及國際藝術活動之參與。 美術學系專任教師為黃嘉勝、莊明中、魏炎順、林欽賢、蕭 寶玲、高永隆、藺德、康敏嵐、陳懷恩、黃士純共計10位教授。 師資專長包括西畫創作、水墨畫創作、陶藝創作、攝影創作、創 造力教學、繪本創作、平面設計、數位藝術、藝術教育、東西藝 術史、藝術理論等專業領域,教學與專業團隊堅強,堪居國內同 性質校院系所之冠。 「藝術家教師」是喜愛藝術創作並投身教學或以教學為志的 藝術家;藝術家教師所謂的「教學」絕對來自於藝術工作室的創 作延伸;藝術創作是瞭解美術教學專業的核心能力;「藝造英才 ─中教大藝術家教師十人展」由10位具有前述特質之藝術家教師 提供精湛創作展出,創作媒材包括油畫、膠彩、水彩、設計、插 畫、攝影、漆陶,103年12月1日-12月30日於英才文教基金會全 球藝術中心舉辦。 美術學系 蕭寶玲主任


Contents

我歌君子行,視古猶視今 ─

縱橫萬象筆端收 ─

林欽賢 的古典油畫旅程 撰文/李怡萱

01

撰文/張淳善

05

高永隆 的繪畫與教學

生活經驗的文化體悟 ─

康敏嵐 的設計與教學精神 撰文/許穎甄

天道酬勤,藝道惟誠 ─

莊明中 的教學與創作 撰文/陳奐州

繪畫與哲學的同一 ─

09

13

陳懷恩 的藝術創作與教學 撰文/鄭竹倩

人澹如菊,繁花有聲 ─

17

黃士純 的東方繪畫薪傳 撰文/張淳善

21

創意生活攝影 ─ 以影像建構幽默人生的 黃嘉勝 撰文/洪翊珺

喚起五感醒覺 ─

25

蕭寶玲 的跨領域教學與創作 撰文/劉相妤

精工大器,意匠獨運 ─

魏炎順 的工藝美學與教育 撰文/孫嘉鴻

寧為頑石不妄滾 ─

29

33

藺 德 的藝術教學人生 撰文/林怡君

37


我 歌 君 子 行 ,視 古 猶 視 今

林欽賢的古典油畫旅程 在 美 術 系 館 的 六 樓 裏 頭,幾 乎 每 天 都 可 以 看 到 欽 賢 老 師

個 西 方 藝 術 史 的 理 解 與 文 化 上 的 品 味,驅 使 著 他 去 思 索 如 何

在 研 究 室 認 真 作 畫、研 究 的 背 影,欽 賢 老 師 對 於 藝 術 的 熱 愛

將 油 畫 中 的 寫 實 主 義 語 法 來 展 現 人 性 的 尊 嚴,並 以 藝 術 作 為

與 認 真 的 態 度,也 毫 不 保 留 地 反 應 在 教 學 上,課 堂 中 總 是 嚴

文 化 紀 錄 的 載 體 等 等 的 問 題。研 究 所 期 間,指 導 教 授 陳 景 容

肅 中 帶 點 幽 默,對 於 學 生 工 作 環 境 的 要 求,仔 細 傳 達 繪 畫 的

曾經給他一個提示:「現在的你畫什麼,就像什麼,但是要思

技 法 與 觀 念 以 及 油 畫 材 料 方 面 的 運 用,並 經 常 藉 由 藝 術 作 品

考『造形』的總總問題」,這個耳提面命是在師大美術系系館

的 分 享 與 探 討,帶 領 學 生 從 各 種 的 角 度 觀 看 藝 術。教 學 之 餘

電 梯 前 師 生 匆 忙 的 談 話 中,植 入 了 記 憶 裡,二 十 年 後 的 今 天

,亦 師 亦 友 的 欽 賢 老 師 也 常 關 心 學 生 近 況,不 時 分 享 生 活 經

,欽 賢 老 師 仍 能 回 憶 起 那 短 暫 一 席 話 的 天 色、光 景。欲 創 造

驗,引領著學生在創作上走向明確的道路。

出 得 以 承 載 高 度 人 文 精 神 的 視 覺 語 言,在 歷 史 中 有 模 式 可 參 考,但 不 能 依 循,只 能 靠「領 悟」,要 領 悟 出 一 種「造 形」的

除 了 教 師 的 身 分,同 時 也 身 為 一 位 藝 術 家,欽 賢 老 師 將 藝 術 視 為 一 種 個 人 的 追 求,而 這 過 程 回 顧 起 來,是 非 常 孤 寂 的。在 創 作 裡 探 索 西 方 繪 畫 材 料 作 為 主 要 的 藝 術 語 言,尤 其 是 油 畫,那 可 以 說 是 至 今 仍 在 持 續「獨 自 行 走」的 道 路,身 邊 沒 有 什 麼 既 貼 近 自 己 個 性,且 可 以 仿 效 的「案 例」作 為 依 循的「模式」。這或許與閱讀有著綿密的關係,特別是對於整

01

美學思維,更重要的,也要「領悟」出自己的天命。


1991~93 年,連 續 取 得 師 大 美 術 系 學 士 與 碩 士 學 位

作為一個大學美術系的教師,欽賢老師不時激勵年輕

後,幾乎是欽賢老師人生中最「社會寫實」的一段經歷,

學子在藝術與生活上的正向思考、自我實現,除了與學生

這也是拜自己毅然放棄公費生分發資格所賜;這個時期靠

一起在基本的繪畫、創作學等知識上逐步累積與開發之外

著擔任兼課教師與私下開班授徒等來維持生活,並不定時

,籌辦學術性的展演活動、策畫執行的藝術募款活動,也

地寄回家中所需。直到 2003 在老師和朋友的賞識與協助

為學校留下許多豐厚的成果。

下,透過甄試,進入了臺中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也就是 今日的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裡作為專任講師 ( 此時已取得

撰文 / 李怡萱

教 育 部 通 過 之 副 教 授 證 ),歷 經 副 教 授 後,2008 年 申 請 送教育部審查升等通過,而成為今日的專任教授,這其間 也回師大母校兼課並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於 2011 年以論 文《探林布蘭〈夜巡〉的繪畫修辭學》取得博士學位。

岩石上的睿琪 油彩、畫布 116.5x91cm 2014


Ź

03


Ź 04


縱橫萬象筆端收

高永隆的繪畫與教學 高 永 隆 老 師 生 於 臺 中 外 埔,國 中 進 入 美 術 實 驗 班 正 式

膠彩創作有別於一般思維,追求中國畫意境與氣韻之

學 畫,之 後 以 優 異 成 績 考 取 師 大 美 術 系。早 期 以 水 墨 創 作

呈現,以綜合媒材創作。東海大學美術系詹前裕教授讚嘆

為 主,大 學 期 間 即 展 現 過 人 天 賦,曾 獲 省 展、市 展 等 全 國

高 永 隆 老 師 是「放 懷 於 膠 彩 的 獨 行 者」,且 評 析 其 作 品 的

性 美 展 國 畫 首 獎 之 殊 榮。近 年 來 醉 心 於 膠 彩 畫 創 作,以「

四大特色:融合東西藝術精神、飽和純化的天然礦物色、

入 古 尋 新、古 法 今 用」的 理 念 創 立 膠 彩 新 風 格,並 長 期 在

豐富的肌理變化、多樣的表現材料技巧。永隆老師創作以

西 藏、新 疆、歐 洲 等 地,研 究 古 代 膠 彩 學 習 各 種 礦 物 顏 料

石青、石綠、金箔、金泥等各種礦物顏料層層疊染,豐富

製作方式。2004 年獲大陸「第三屆中國岩彩畫展」金獎,

的肌理層次是經過反覆打底後的效果,亦是對時間綿延與

並 擔 任 中 國 文 化 部 岩 彩、重 彩 高 級 研 究 班 教 授 及 中 國 岩 彩

歷史的呼應。傳統與現代的相互融合,穿越時光凝結在同

畫展學術審查委員,膠彩創作獲得兩岸肯定與高度評價。

一空間中,是對過去的省思、對現在的展示,及對外來的 探索。

「旅行」是永隆老師創作的催化劑,藉由空間的游移, 從 動 到 靜,將 自 然 的 震 撼 與 生 命 力 化 為 畫 作 上 清 音 流 泉, 在空寂靜謐中尋找駐意所在。1993 年經歷一趟西藏生死之 旅 後,對 西 藏 繪 畫、石 窟 壁 畫 產 生 興 趣。力 求 作 品 突 破, 遠 赴 古 絲 路 的 石 窟 壁 畫 學 習 臨 摹,繪 畫 亦 如 修 行,在 更 迭 動盪中捕捉平靜幽遠,為塵世增添一筆空靈與雅緻。

05


靈 光

2 0 1 4

紙 、 金 泥 、 金 箔 、 礦 物 顏 料

2 0 0 x 1 5 0 c m

聖 山


暢懷獨行於亂石陡坡,將轉山轉水間化 作信仰,以大量的金銀使用及飽滿的礦物色 彩對比,展現大地萬物的生命氣息,亦是他 深刻的心靈感動。永隆老師總是以親切幽默 的態度指導學生繪畫技法與人生課題,鼓勵 創造自我風格,不流同俗。課堂中除了指導 學生自行創作繪畫用顏料外,更以實驗研究 精神操作及示範不同媒材打底技法與繪畫形 式。多元創意性的教學讓學生們跳脫繪畫框 架,以嶄新的眼光看世界。創作能量極高的 永隆老師每年都會舉辦展覽,繪畫不僅是心 境的抒發,更是生活的感動。下筆風雷磅礡 勢,神來之筆褶生輝,創作的霸氣與純熟已 登巔峰,但勤勉不倦的他認為這是階段的結 束,迎向另一趟創作之旅的開始。 撰文 / 張淳善

家 - 春宵

3 8 x 4 5 c m 2 0 1 4 07

冬 旅 紙 、 金 泥 、 金 箔 、 礦 物 顏 料

紙、金泥、金箔、礦物顏料 45x53cm 2011


2 0 1 4

紙 、 金 泥 、 金 箔 、 礦 物 顏 料

2 0 0 x 1 5 0 c m

磅 礡

08


生活經驗的文化體悟

康敏嵐的設計與教學精神 專 研 中 國 傳 統 文 化,並 在 傳 統 中 賦 予 創 新 的 靈 魂,設 計

高 中 致 力 於 學 業 與 設 計 上 的 追 求,敏 嵐 老 師 考 取 臺 灣 師

出 古 井 新 泉,傳 統 再 現 的 雋 永 作 品,莫 過 於 敏 嵐 老 師 所 屬,

範 大 學 美 術 系,在 藝 術 與 設 計 互 相 交 融 之 下,於 大 三 時 選 擇

熱 愛 設 計 的 她,對 於 教 學 更 是 慷 慨 解 囊,無 私 奉 獻,開 啟 學

設 計 組 繼 續 精 進,並 在 林 磐 聳 教 授 帶 領 之 下,進 入 設 計 工 作

生 對 於 設 計 的 興 趣,並 結 合 傳 統 創 作,使 作 品 達 到 更 完 善 的

室 實 習,成 為 專 門 負 責 標 準 字 的 設 計 人 員。第 一 個 案 子 是 為

成果。

東 帝 士 集 團 設 計 標 準 字,而 後 日 積 月 累 的 實 務 經 驗,使 得 老 師 在 畢 業 後 回 母 校 臺 北 市 立 士 林 高 商 教 導 時,成 為 教 學 裡 最

老 師 對 於 設 計 與 美 的 敏 感 度 是 從 小 受 母 親 耳 濡 目 染,學

難能可貴的實務經驗。

習 在 生 活 中 實 行 藝 術,開 啟 她 對 於 設 計 與 美 的 認 知 與 追 求。 在 國 中 就 學 時,因 為 美 術 老 師 的 教 導 下,敏 嵐 老 師 對 於 美 術

敏 嵐 老 師 繼 續 進 修 考 取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研 究 所 設 計 組,在

設 計 產 生 更 多 的 興 趣,在 高 中 聯 考 時 選 擇 了 與 美 術 設 計 相 關

指 導 教 授 王 建 柱 老 師 的 傳 承 下,更 進 一 步 瞭 解 中 國 傳 統 文 化

的 臺 北 市 立 士 林 高 商 廣 告 設 計 科 就 讀,而 廣 告 設 計 科 主 任 邱

的 重 要 性,成 為 她 日 後 設 計 創 作 的 重 要 元 素,在 中 國 傳 統 與

清 剛 老 師,啟 蒙 了 敏 嵐 老 師 對 於 文 字 設 計 的 熱 愛,從 此,設

設 計 的 撞 擊 下,結 合 並 取 其 平 衡 點,使 得 老 師 的 設 計 別 具 韻

計對於她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養份。

味,有 一 番 自 成 的 風 格,傳 承 中 國 的 傳 統,卻 意 涵 著 創 新 的 體悟。

09


海 報

7 0 x 1 0 0 c m

驚 蟄

2 0 1 2


研究所畢業之後,進入雲林科技大學視 覺傳達設計系服務,在技職體系累積了學校 與產學合作的設計實務經驗,如今任教於臺 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專注研究於平面設計 與色彩表現,讓學生懂得設計帶來的美好。 教學領域中,敏嵐老師常以親身經驗作 為例子,她告訴學生每個人的文化背景與生 活經驗都不相同,如何在文化中尋找靈感、 在生活裡實行設計,是自我經驗的體悟,也 是成為獨特風格的基礎。老師常以恩師王建 柱教授的名言「以民族為本,以時代為導向 ,以生活為重心」自許,並以此勉勵學生莫 忘初衷,從生活經驗中體悟文化,在時代的 洪流中尋找自我生命的價值,設計也是如此 ,在傳統中結合更多創新的想法,激發出設 計無限的可能。 撰文 / 許穎甄

11

穀雨 海報 70x100cm

2011


海 報

7 0 x 1 0 0 c m

雨 水

2 0 1 1


天 道 酬 勤 ,藝 道 惟 誠

莊明中的教學與創作 ┕ᾭጰ᧓ጰ᥎᭾ᮿፍᚘᅗ⓱ጆⓘ៦᭄ᷕấᯞẢᨆᛵᰛ

Ꭷዹድᒯᶁ᛻‼ᅗጌ឵῜▥″ᓛ᭖ᭈᛵᶁស⑩▥ᒘ᥇♈‽

ᚘጱᒘ᥇ᅗᚑᏫ᫓ Ĺij ᑧᗔᗭ᫓ᐉℙጱ᭖ᖟጙ⍆ᐞ▱ᅗ᭖

ᅗᏀᏊᬻᗽᓪᡣᛆ᭖ᭈᛵ᭖⍈ᶟᅗᱣᕗ⟇ᒘ᥇≘ᐉድᙗឹ

ᭈ὚⍹ᜳῖ ijIJ ᑧᅙᚘጱᒘ᥇ᛵ᭖⍆ᐿᗔᣃᐿ⇚ᛕᅘ⊴ᶗ

♐ᰰᲐᓆℚ♐ᰰ᭖ᖟጴ῅ᅙ

ᑑፅᅗ⟇⍆᏷ᑋᲐᓆ᥸ᑺᷕ⇚ጙᛵ⇜ᙨᜀḸᅗᑋᵨ∋ᒳ♐ ᰰᤲ┯៦⍆᏷᥸ᴞᬉ↊᎘ᣞᖬᐿᙜᚑᒢᔾᛵ♐ᰰ῔῅ᅙᒚ

᫓ᐉℙ⟠᥇≨ጙ⍆ᅗ⁝ᒘ᥇ᗔⅉ៦ዯᣥộᠥᢽᢢᎎ᫖

ᓟᝅ᪞ᠥዯᒳΆᮥᛵጙ⍆᭖ᭈᅗᚘጱᒘ᥇ᝩᬙጰḸ╴᎘ᛵ

ᕰᐿጆᛵ⍆ᰂ⍹ᶗᅗ᏿፞ᐞ᭖ᚑℙᎫᏕ᫓Ꮻጟ⍆ᅗ᭥ጆᝢ

⍆ᰂᅗᰂ♐ጴ῅ᮜ⅟ᵨ፻⃔ᅗᖵፂፁ▵ូᒙᷕጄዯᕥᾤᑙ

Ḣዹድ᫓ᐉℙ⟠᥇≨ጙ⍆ᡱᰰ⍆ᖗᘝḸᱡ᳍❴ᅙ᥇ᙱᕙᵫ

ᒺ┰Ꭴᅙ

᫟᭖ᭈᅘ❁ᠦ៧᭖ᭈ፛ᱯⅰ⋙᭖ᭈᅗᕦ፞ᑴᎤ᭥▀ᅗᮥᘝ ጭᠥᓆᶁ᥸Ḹᅙἡ᥸ᚘጱᒘ᥇ᒴᑋጙ⍆∘᭮Ḹᛵጟⅽ∘ᾝ

ᚘጱᒘ᥇ᑋ᳍❴ℙጱᏕጙᑠ᫓Ꮻጱ⍆♈ᶁ᫵ᧈ᥸Ḷᘬ

ᅗᰅ❯ᷕ⍆ᦄ⛮ⓦ᪞ᠥᓆᥖ។∕ᅗ⃙᧤᥸Ḹጰᗭ Ķ ᣥጟ᥸

᫳ṇᑊᬻ⛟♈ᶁᅗἡ᥸ᛵᧈᨑᒘ᥇ᬈᚑ⊴⌍᥸Ḹᬉ↊⍆᏷

ᅗᲐᓆℚ᭖⍆ᐹ᥸Ḣᒭᅗᝩᬙጰ⛞ᬗ᧖ᣔᅙጙ⍆ᑙᒀᅗ⃞

ᏊᎤ⇎᏷ᙬ᪺⟤ἡᑊᡱᰰ␸ᅗᑆᒚḶ᭘ድ᎘ᛵ♐ᰰጴ῅ᅙ

጗ᐑᵩᅗᒘ᥇ṟ᎔᲌ᶑᛵᗣᑧ᥸Ḹᔝᑯድ፶Ḹ⃞጗ᧈᛵ⍆

ἡ᥸ᛵℙጱΆ᩟ℚᐐ᱓ᘼᑋᩪᕥᅗᡱᰰ␸ᶟᡱᰰᡐ⚆᩟ᥖ

Ổᅗᗄᑋ᫓ᐉℙጱ᭖ᖟጙ⍆ᡱᰰ⍆ᖗḶᚏ▱ᨖ᥸⑬Ὠጆድ

ጰᑙፂ፶ᶋῖᅗℙጱᏕ៝ᙐ፲ፓᔡ፲ᢒ␸፛᫓ᐉℙጱ‽ᦀ

ᓛᮿ᭖ᭈᅙ

␸␸▶ᶁᓆᅗ៦ᚘጱᒘ᥇᲌ᬈᎴᛵᗣ᥊ᡱ␸ᅙ᫓ጱᯉỔឹ Ḣዹℙ⟠ᡎᐉℙጱ᥇≨᫵ᡡ⍆ᦄᅗᗽᗭᬑᮖᡱ᭖ᭈᛵ។፫

13



至此,明中老師進入藝術教育領域,僅花了 7 年 的 時 間 便 升 等 為 教 授。面 對 學 生 常 保 自 己 同 樣 在學習的一顆教學相長之心,給予學生支持與關 懷。身 為 藝 術 教 育 與 藝 術 創 作 家,他 的 創 作 就 如同學生赤子之心般不曾間斷。為了增廣自己 的視野與體驗新環境,遊走於世界各地 50 個 國 家,看 遍 世 界 美 術 館 與 絢 爛 美 景,繪 出 了 許 多「古 文 明 演 繹 系 列」作 品。而 在 民 國 96 年,明中老師更踏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 育 部 直 屬 的 唯 一 一 所 高 等 美 術 學 校-中 央 美術學院攻讀博士,在北京一年,除了「 北京創作系列」,此時的作品開始略帶些 鄉 愁,也 讓 他 回 到 了 臺 灣 鄉 土 文 化。7 年 後 明 中 老 師 完 成 博 士 學 位,面 對 學 生

冬旅 / 紙、金泥、金箔、礦物顏料

顯得更游刃有餘,因看得越遠,也就越 能了解學生的想法與創作。 老 師 笑 著 說,他 並 不 想 休 息,總 想 著 還 要 再 做 些 什 麼,稍 作 歇 息 便 馬 不 停 蹄 地 去 完 成 下 一 個 成 就。面 對 明 中老師猶如面對他創作裡常出現的那 片 大 海,不 曾 間 斷 地 包 容 與 吸 收,也 不曾間斷地給予。 撰文 / 陳奐州

15

吹泡泡的魚

水彩

76x56cm

2012



繪畫與哲學的同一

陳懷恩的藝術創作與教學 陳 懷 恩 老 師,生 於 高 雄,長 於 臺 北,一 位 從 未 放 棄 哲 學 思維的藝術家教師。

水 彩 技 法,加 強 色 彩 感 覺。大 二 時 期,協 助 李 焜 培 老 師 蒐 集 整 理 英、美、澳 洲 為 主 的 國 外 水 彩 畫 家 資 料,讓 他 能 大 量 的 吸 收 國 外 新 資 訊。當 時 師 大 的 師 生 多 以 油 畫 為 創 作 媒 材,但

因 為 父 母 親 抱 持 著 讓 孩 子 多 方 學 習 和 培 養 興 趣 的 想 法,

楊 恩 生 等 人 已 經 開 創 了 水 彩 創 作 的 風 氣。不 過,儘 管 當 時 的

開 啟 了 藝 術 生 涯 的 大 門。母 親 撙 節 家 用,讓 他 就 讀 名 校,許

水 彩 主 流 風 格 偏 向 於 寫 實 或 鄉 土 寫 實,但 是 陳 懷 恩 老 師 仍 然

多 藝 術 家 從 中 學 時 期 已 經 開 始 進 行 學 院 技 巧 的 學 習 和 訓 練,

企 圖 以 水 彩 作 為 思 考 抽 象、影 像 拼 貼 和 並 置 風 格 的 媒 材。再

然 而 陳 懷 恩 從 國 中 時 期 就 開 始 展 露 對 文 學 哲 學 的 興 趣,大 量

加上剛從美國回來的顧炳星老師引進了立體派概念,,讓他在

閱 讀,也 固 定 向 報 章 雜 誌 投 稿,開 啟 了 日 後 投 身 美 學 研 究 領

創 作 上 又 多 了 一 種 手 法。到 了 大 三、大 四 時,目 睹 國 外 藝 術

域的契機。

家 Robert Rauschenberg、Jasper Johns、趙無極等人的作品,

對 陳 懷 恩 老 師 來 說,進 入 美 術 系 部 分 出 於 意 外。高 中 畢 業 時,為 減 輕 家 庭 經 濟 負 擔,選 填 學 校 便 以 國 立 大 學 為 主, 因 此 師 大 美 術 系 只 是 一 個 選 項,為 了 準 備 進 入 師 大 美 術 系, 在 校 內 三 位 美 術 老 師 的 幫 忙 下,才 開 始 他 在 技 法 上 的 訓 練。 進 入 師 大 後,高 中 美 術 老 師 引 薦 他 到 梁 丹 丰 老 師 的 畫 室 學 習

17

在這些人的創作中他看見藝術家對不同材質的處理和想像。


卡拉瓦喬幻想曲 油彩、畫布 162x130cm 2013

18


19


碩博班選擇從創作跨越到哲學領域,對 旁人來說或許是一個很大的轉換,但對陳懷 恩而言,卻是一種回歸,自中學時期就喜愛 哲學,回頭再念哲學並不是很陌生,且哲學 中也包含了美學,並非是跨領域的挑戰。也 因有了這樣跨界的涵養和訓練,在他創作中 不論是文字或影像,可見到兩種思維的交融 ,他曾說過他因為會創作,在理解某些文化 或哲學時,會比只單純受過哲學訓練的人好 些,又或者說因有哲學思考的訓練,當觀看 作品時,又會跟一般只受過藝術訓練的人不 同,會多些文化、哲學思維去看待作品。這 樣多方的思維模式也可在他的教學中可見到 ,儘管他所教授的課程多數是理論課程,但 他認為繪畫和哲學思考並無差別,只不過是 工具的差異,利用畫筆或語言呈現想法。因 此他常會鼓勵學生用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發想 ,希望學生透過多方的思考凝聚自己的創意 和想法,同時也希望學生能多閱讀、多方面 的去涉獵自己所需的創作元素、能量。 由於哲學背景的影響,懷恩老師很重視 學生是否能具有批判性的思考,並具有找出 問題、發問的能力,他認為學生能在課堂上 清楚和完整表現自我想法十分重要,透過雙 方的討論去了解對方的想法,而學生能從中 釐清自己的想法,因此在他課堂中常會聽到 師生的討論,他曾說過上課並非只有他是授 課者,給予學生知識,學生的回饋也讓他得 到新知,了解新世代年輕人的想法。陳懷恩 老師對於美學的思維,不只實踐在自我創作 上,同時也透過語言傳遞給下一世代的年輕 學子們。 撰文 / 鄭竹倩

唐吉軻德 油彩、畫布 162x130cm 2012

20



棉布膠彩

118x75cm

2010




創意生活攝影

以影像建構幽默人生的黃嘉勝 在 系 館 總 是 看 見 嘉 勝 老 師 忙 碌 的 身 影,對 教 學 極 有 熱 情

初 入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教 書 的 嘉 勝 老 師,起 初 教 學 是 以 工 藝

的 他,上 起 課 來 靈 活 又 逗 趣,課 堂 裡 總 是 坐 無 虛 席。詼 諧 風

類 科 目 與 教 育 類 為 主 要 教 授 科 目。多 年 後 與 其 他 師 長 不 斷 地

趣 的 教 學 方 式,讓 攝 影 課 瞬 間 變 成 輕 鬆 又 實 用 的 創 作 課。雖

努 力 討 論 以 及 調 整 課 程 下,臺 中 教 育 大 學 美 術 系 的 攝 影 課 就

然 老 師 已 是 資 深 教 授,卻 依 然 不 間 斷 地 學 習,也 常 與 學 生 共

這 麼 被 誕 生 了!在 攝 影 這 條 創 作 道 路 上,嘉 勝 老 師 最 初 也 是

同 創 作 和 成 長,平 時 多 鼓 勵 學 生 練 習 與 創 作,以 藉 此 激 發 創

從 攝 影 社 的 唯 美 沙 龍 拍 攝 啟 蒙,進 而 轉 向 寫 實 記 錄、心 象 超

意的靈感。

現 實 與 攝 影 裝 置 等 創 作,因 此 老 師 也 鼓 勵 同 學 們 在 這 四 大 領 域上做廣泛的學習,以培養攝影的基本能力。

嘉 勝 老 師 有 別 於 系 上 其 他 老 師,是 在 考 取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工 業 教 育 學 系 後,才 開 始 踏 入 藝 術 相 關 領 域 的 鑽 研 與 創 作。 在 工 業 教 育 學 系 裡,因 必 修 課 程 的 學 習,他 開 始 接 觸 木 工、 陶 藝 等 藝 術 相 關 科 目,在 大 二 時 也 因 加 入 攝 影 社 而 發 現 對 攝 影 的 熱 愛,進 而 在 日 後 選 填 組 別 時,選 擇 了 有 攝 影 課 程 的 印 刷 組。嘉 勝 老 師 大 學 畢 業,進 入 國 中 教 學 實 習 一 年 並 服 完 兵 役 之 後,決 定 再 回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工 業 教 育 研 究 所 深 造,也 藉 此繼續創作攝影藝術。

25


大學任教期間,嘉勝老師也曾遠赴美國愛荷華州立大

變力 ( 推陳出新 )。期望學生在創意生活攝影裡,能依照

學攻讀工業教育與科技博士,繼續在自我能力與教學上不

自 己 的 思 考 模 式,藉 由 豐 富 的 生 活 經 驗,和 經 常 接 觸 的

斷精進。此外,除了平時教授攝影與教育類科目外,也積

相 關 事 物 為 題 材,以 反 向 思 考 與 幽 默 感 作 為 創 作 策 略,

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事宜,並鼓勵同學參與國際間比賽與

進 而 自 由 的 將 觀 點 與 感 受 融 入 攝 影 中,再 加 上 不 同 的 創

活動,期望莘莘學子都有機會被世界看見。

意命名,讓創作的可能性得以無限延伸。

近年來,嘉勝老師秉持以創意生活攝影為題材,進行

創 作 經 歷 從 幻 燈 片、傳 統 相 機 演 變 到 今 日 數 位 相 機

創作與課程教學,並強調將生活中的畫面藉由攝影記錄加

的 時 代,嘉 勝 老 師 認 為 這 種 轉 變 並 不 是 甚 麼 難 處,重 要

入自我的創意巧思。為了讓學生培養創意生活攝影能力,

的 是 內 心 源 源 不 絕 的 創 意 發 想,才 不 會 因 時 代 更 迭 而 遭

嘉勝老師建議除了四大領域的學習外,也要培養五大基本

到淘汰。

素養能力:敏略觀察力、元素構圖力 ( 美學、技法 )、生 活體驗力、作品命名力 ( 幽默感、專業素養 )、創新改

撰文 / 洪翊珺

清境之美 攝影 24x16 2014

美麗陽朔 攝影 24x16 2014

02 26


2 4 x 1 6

2 0 1 4

27 03

水 彩 漣 漪

攝 影


2 4 x 1 6

窗 花 之 美

2 0 1 4

攝 影

28 04


喚起五感醒覺

蕭寶玲的跨領域教學與創作 「我不確定我是不是藝術家,因為,在臺灣沒有這種『頭 銜』,恐 怕 也 不 能 算 是 一 種『職 業』,而 我 是 比 較 實 際 的 人,

這 回 不 但 成 了 美 術 科 西 畫 組 的 榜 首,還 破 天 荒 的 考 了 一 科 數 學滿分。

我 會 考 慮『麵 包』的 來 源,所 以 我 從 來 就 沒 有 要 成 為『藝 術 畢 業 後,在 美 國 紐 約 市 立 大 學 修 習 美 術 碩 士,主 修 油 畫

家』的想法。」在藝術創作、教學一職都秉持親力親為、踏實 的寶玲老師跟我們聊起她對藝術家教師的看法。

及 素 描;之 後 更 到 了 美 國 德 州 理 工 大 學 進 修 藝 術 教 育 博 士。 深 受 到 父 親 是 教 職 的 影 響,寶 玲 老 師 除 了 選 擇 進 入 教 職 外,

生 於 南 投 中 興 新 村,自 小 習 畫,剛 開 始 是 為 了 陪 妹 妹,

父親「不求人」的個性,也令她在教學上形成一種「態度」,

然 而 幸 運 的 是 遇 到 很 好 的 老 師,加 上 本 身 面 對 事 情 的 專 一 態

例 如,親 自 準 備 教 材、教 具,親 自 操 作 設 備,親 自 批 改 作 業

度,從 十 歲 開 始,沒 有 間 斷 過。一 九 八 五 年 考 大 學 那 一 年,

等。

本 想 只 報 考 當 時 設 有 美 術 系 的 臺 師 大 和 文 化 二 所 大 學,不 料

29

當時新成立的國立臺北藝術學院 ( 現今的北藝大 ) 在大學聯考

一 九 八○年 左 右 繪 本 蓬 勃 出 現 在 教 育 現 場 與 出 版 界 時,

的 同 一 天 單 獨 招 生,寶 玲 老 師 很 神 勇 的 放 棄 了 二 個 大 學 志 願

寶 玲 老 師 發 現 有 些 文 學 作 品 的 文 字 很 生 動,像 是 楊 喚 的 詩,

,信 心 滿 滿 的 參 加 北 藝 的 獨 立 招 生;不 過,最 有 把 握 的「水

會 在 閱 讀 者 的 腦 海 中 自 動 產 生 畫 面;不 幸 的,並 不 是 所 有 的

彩」一 科 卻 成 績 不 佳,結 果 名 落 孫 山;愛 畫 畫 的 她 仍 繼 續 信

閱 讀 者 都 有 這 樣 的 體 驗,所 以 插 圖 或 插 畫 的 輔 助 功 能 就 大 大

心滿滿的參加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 之後的臺藝大 ) 的考試,這

提 升 了 文 字 的 表 述 能 力。寶 玲 老 師 研 究 楊 喚 已 經 超 過 十 年,


大 多 數 的 創 作 都 是 趁 課 餘 趕 忙 將 一 篇 篇 詩 詞 利 用 插 畫 表 現 出 來,媒 材 多 數 使 用 水 彩,色 彩 豐 富、清 新 雅 致,最 值 得 讚 許 的 是 寶 玲 老 師 筆 下 所 創 造 出 的 人 物 個 性 鮮 明、生 動 活 潑,她 說「有 些 詩 很 有 畫 面 ,一下就畫出來,有些則要構思很久,有點頭疼」。雖然辦過了數次 個 展 覽,但 她 總 是 很 謙 虛 的 表 示「插 畫 是 一 直 想 進 行 的 創 作 主 軸,

等待上台的蟲子樂團

還沒有機會實踐」。

27x36cm

透明水彩

2014

30


「當 我 發 現 瀏 覽 繪 本 中 的『圖』比 閱 讀 繪 本 中 的『文 字』更 有 意 思 時,我 就 想 著 要 進 行 這 方 面 的 研 究。」寶 玲 老 師 以 自 身 學 過 一 段 時 間 的 音 樂、舞 蹈 的 經 驗,更 發 現 了 文 字 和 聲 音 間 的 對 應,加 上 現 在 科 技 媒 體 的 協 助,視 覺 藝 術、音 樂 與 文 學 就 連 在 一 起,形 成 跨 領 域 的 結 合,好 像 同 時 間 敲 醒 了 我 們 的 五 感,所 以 認 為 將繪本運用在教學上是個很好的契機。 可 能 是 身 為 教 學 者 的 包 容 性,在 課 堂 上 她 總 喜 歡 介 紹 各 式 各 樣 的 繪 本 風 格,並 以 生 動、 幽 默 的 語 調 帶 領 著 學 生 進 入「圖」的 世 界,客 觀 的 引 進 多 元 作 品 讓 學 生 觀 摩。不 過 提 到 崇 拜 的 偶 像,她 笑 笑 地 說 當 然 有,例 如 曹 俊 彥 老 師 和 Norman Rockwell,但 不 會 因 此 而 影 響 到 自 己的創作風格。 撰文 / 劉相妤

焦急的螞蟻媽媽

31

透明水彩

27x26cm

2014

睡在豆莢上的蟲大叔

透明水彩

27x26cm

2014


美勞課的小水手

透明水彩

27x26cm

2014

32


精 工 大 器 ,意 匠 獨 運

魏炎順的工藝美學與教育 炎順老師是在大學時才進入工藝美術的領域學習,在

炎 順 老 師 曾 說:「若 能 在 建 築 系 或 工 業 設 計 系 學 習,

有系統的學習之前,就喜歡動手操弄各種媒材的感覺,因

應該有更多動手操作各類材料的機會。後來進了臺灣師大

此在大學特別著重陶藝與立體媒材的設計與製作。自國立

後,視野更為寬廣,能接觸的媒材更多,才知道要把作品

臺灣師範大學畢業後,首先任教於省立後壁綜合高中高職

做到真正的美好,需要投入相當多的時間;要做到細緻,

部美工科。如同老師所喜好與專長,美工即為美術工藝,

如同日本工藝大師一樣,除了專注與投入外,還有要花很

簡而言之就是將藝術品做得精緻動人,兼顧觀賞、藝術性

多 少 心 思 跟 鑽 研。」大 學 時 期 老 師 接 觸 了 很 多 媒 材 與 製 作

的同時,也強調它的實用機能。

技法,並將創意思維加入實踐,除了追求工藝造型外,並 豐富了立體作品與產品的創作與設計。

原本炎順老師很想研讀建築或工設方面的科系,期望 藉由學習建築與設計探討空間、器物與人們之間互動的關 連性,幫助自己發現美感跟社會進步,但因其他因素及巧 緣下就讀臺灣師大工藝系,走上美術工藝教學與創作的方 向。

33


行雲流水系列一 漆畫 40x45cm 2014

38 34


2005 年,因 緣 際 會 參 觀 賴 高 山 老 師 的 漆藝博物館。並參與當時的「八國聯軍」漆 藝展與研討會中,看到了大陸、日本及西方 國家漆藝家是怎麼詮釋「漆」這個媒材的。 近十年來,更投入對漆藝的接觸與創作。炎 順 老 師 說:「漆 的 做 法 跟 其 他 媒 材 不 相 同, 有別於油畫或水墨都是用畫的,漆則是用磨 出來的。傳統工序裡要求平整,但漆也能表 現立體作品,漆藝的各種技法更豐富了創作 表 現 的 內 容 與 寬 度。」在 深 入 研 究 後,希 冀 藉由這次展覽將嘗試將「漆」應用於新的創 作表現上。 炎順老師也同系上老師們一樣,雖然師 範教育體系下,總讓人誤認為老師們教學方 式稍嫌古板,但炎順老師從日本漆藝創作要 求的工序與製作的嚴謹,告訴我們任何事情 總是要將基礎紮實的練習與體會,才能轉化 為自己的功力,更需多閱讀書籍及看看其他 作者的作品,才能激發自己的藝蘊與創意, 繼而創造更多美好的作品。 撰文 / 孫嘉鴻

35

滾滾紅塵 漆陶 25x35x45cm 2014


登高望遠 (3/5) 20x30x50cm

銅 (3/5) 2014

36


寧為頑石不妄滾

藺 藺德老師在大學以前就接受藝術領域的學習,他認為

電腦,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藺德老師就是

這段期間的創作,都還只能稱作藝術學習的階段。在大學

這樣子開始磨刀的。會選擇去日本留學,是因為在大學時

時代,拜讀過的著作,包含健在的、或早已作古的名人,

代已經學過一段時間的日文,再加上 1989 年考取了日本

甚至偶然間不經意發現某些小書的作者,雖未曾謀面,都

交 流 協 會 獎 學 金,就 有 了 這 樣 的 機 會。「我 不 到 日 本,還

成為他的啟蒙對象。在大學畢業、預官退伍後,藺德老師

能去哪裡呢?」彷彿一切都只是順水推舟。談起老師留日

曾 當 過 一 年 多 的 廣 告 設 計 師。1982 年 正 好 是 臺 灣 經 濟 起

期間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發覺大部份的日本人,真的是

飛的時期,高職普遍增設美工、廣告科等,在學校需要有

很守秩序和規矩,甚少有投機取巧的行為。他還順道提醒

工作經驗者的情況下,恰好是讓藺老師轉換跑道,成為一

,下次若有機會到日本旅遊,請多多留意在公共空間的廣

位教師的契機。獲聘之後,他惦記著爾後將面對的是「人

播,其聲調與音量的控制,更能體會到日本人多麼注意環

」,而不再是「事」。比起毫無人味的事,他更喜歡與人相

境教育對人們的影響。

處。就這樣幾年過去了,一心想改變現況的藺德老師,萌 起到大專任教的念頭,正因為有此動心起念,才會有後來 赴日留學攻讀碩士學位的經歷。 1989 年,藺 德 老 師 到 日 本 留 學,算 是 接 觸 數 位 藝 術 的 源 頭。當 時 他 花 了 日 幣 113 萬,買 了 生 平 第 一 部 Mac

37

德的藝術教學人生


38


任何藝術家都可以說是在有限資源之下 從事創作的,藺德老師也不例外。在當時電 腦尚未發達的年代,眼光必須夠遠,才能運 用所學來掌握未來動向。喜歡跟未來下賭注 ,樂意持續投資自己,幾乎可以說就是他近 三十年的寫照。除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外, 且盡力去學會別人還不太會的,自認如此才 會有未來。他每每就是基於這樣的信念邁開 腳 步 的。紀 德 說:「覓 取 你 自 己 的,另 一 人 能和你做得同樣好的,你就不必做,另一人 和 你 說 得 同 樣 好 的,你 就 不 必 說。」藺 德 老 師說可能當不成唯一,但堅持要做少數。 藺德老師早期的數位作品都是以平面居 多,目前則聚焦於互動的數位藝術。就作品 內容而言,平面或互動的數位藝術,其實沒 太多的改變,倒是表現形式有著極大的差別 。而目前最讓他癡迷的是互動數位藝術,期 待將來具有互動性的櫥窗設計、公共藝術還 能夠再普及一些。 藺德老師在校授課以數位藝術創作、視 覺影像設計和電腦繪圖為主,而教學內容是 隨著時間因素與設備條件而調整。老師認為 過 去 十 幾 年 前 Adobe Illustrator & Photoshop 很 重 要,現 在 則 是 覺 得 Scratch

閱讀系列 - 視微

電腦輸出

1 0 0x 7 0 c m

2012

閱讀系列 - 遠見

電腦輸出

1 0 0x 7 0 c m

2012

&Arduino 更 不 可 或 缺。他 喜 歡 畫 畫,愛 過 詩或散文,看過許多的電影,也聽過一段很 長時 間 的 搖 滾 樂。記 得 他 常 跟 同 學 們 講 過: 我的血液裡充滿著搖滾!其實這話的本意是 ,做個頑石不妄滾 ( 滾動的石頭不生苔 ) ! 這是聽搖滾樂對生活態度的影響,也是老師 的人生哲學。 撰文 / 林怡君

39



藝造英才─中教大藝術家教師十人展 編著者: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 主 編│蕭寶玲 撰 文│李怡萱 林怡君 洪翊珺 孫嘉鴻 陳奐州 許穎甄 張淳善 鄭竹倩 劉相妤 編 審│蕭寶玲 黃嘉勝 莊明中 魏炎順 林欽賢 高永隆 藺 德 康敏嵐 陳懷恩 黃士純 設 計│陳品芸 陳奐州 許穎甄 發行人│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 出版者│蕭寶玲 地 址│40306 臺中市西區民生路140號 電 話│886-4-22183482 傳 真│886-4-22183480 網 址│http://finearts.ntcu.edu.tw 電子郵件│ae@mail.ntcu.edu.tw 出版年月│2015年03月初版 定 價│非賣品 ISBN 978-957-43-2236-7 (平裝)



藝造英才─中教大藝術家教師十人展

I SBN 978- 957- 43- 2236- 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