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員:林真德、李柔慧、鄭蓉、管彥婷、龔仲耀、董誌軒
指導教授:林漢良 教授
2018.12.25
CONTENT 1. 前言與背景 2. 基地分析
3. 新的契機與定位 4. 規劃構想 5. 空間重構
6. 設計成果
2
前言與背景
3
前言與背景
觀光核心
文化核心
計畫定位:樂活經濟、文化古城 →透過歷史美化城市,改善環境品質,將從前中 心商業核心轉化為文化商業核心 4
前言與背景 發展歷史 明鄭時期
教育人才之地。
清領時期 以十字官道大街(忠義路、民權路) 為發展重心,擴散形成清代巷道。
日治時期
市區改正時建立圓環系統、主要 道路,為當時的政治經濟核心, 此區現保留的建築多為公共建築, 以及少數街屋。
戰後初期
為市政府廳舍、台南地方法院、 台南市警察局所在地,為當時政 經中心。 明鄭時期建物 清代街道 日治街道
清領時期建物
日治時期建物 戰後時期建物
1990年後
許多公共建築功能轉換,基地成 為台南市重要的文化教育場域, 也是重要觀光核心地區。 5
基地分析
6
基地分析
土地使用現況分析
沿街多為住商混合使用
• • •
商業種類:小吃、服飾為主 商業業態:零售 法務部宿舍群:部分閒置、部分仍有人居住。
7
基地分析
機能場館分析
美學教育 台灣文學館
南美1館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
台南美術館
台灣司法 歷史教育
台灣文學 歷史教育
司法博物館
台灣文學館 葉石濤文學 紀念館
歷史場域 文化教育
文創教育
孔廟 武德殿
文創plus 台南創意中心 (原愛國婦人館)
武德殿 南美2館
司法博物館
孔子廟
原愛國婦人館
8
基地分析
空間結構圖
孔廟及周邊歷史觀光街區 與孔廟商圈形成互相依存的關係
美術館2館 提供藝文教育、休憩 周邊無互相依存的商業活動
司法博物館 為目前的單一景點 孔廟及周邊歷史觀光街區較少觀光動線連結
9
基地分析
觀光動線分析 • • •
主要動線集中南門路上、府中街,串聯 孔廟、文學館、府中商圈(孔廟商圈)。 公車站點集中在孔廟與文學館周遭 司法博物館主要是單一景點
開放空間分析 • •
主要動線集中南門路上、府中街 南美館之間的友愛街動線缺乏綠色開放 空間連接。
10
新的契機與定位
11
契機與定位
角色定位
府城藝術基地
不僅是府城藝文發展核心地區,期許讓藝術走 出白盒子,扮演美的發動基地,將藝術外溢至 周邊場域,滲入居民與旅客的日常當中,開啟 台南無牆美術館的新時代。 12
願景與目標
13
規劃構想
14
街廓定位
15
南美館功能分析 工作室、展覽空間
培育青年藝術家 商品創作
藝術街巷營造
藝術氛圍外溢 藝文展演活動
學術研究
文化資產保存
館藏
藝術作品展示 都市空間
美感教育
教育推廣
在地歷史
共創手作教室
16
藝術發源地
元素分析:建築語彙與窗花 傳統鐵窗花裝飾
日治時期建築形式:
傳統地磚花紋
愛奧尼克柱式、拱心石、馬薩屋頂
愛奧尼克柱式
台南傳統鐵窗花裝飾 傳統地磚花紋
拱心石
書法藝術
馬薩屋頂
→未來設計參考:鐵窗花、地磚花紋 元素和書法藝術可以轉化為設計元素。
書法藝術
拱心石
D 街巷
F 文學館 E
B 司法博物館 A
孔廟
c
舊宿舍 17
藝術發源地
孔 廟 紅 磚
維仿 多英 利格 亞蘭 時 期 紅 磚
淺 褐 磁 磚
元素分析:場域色彩
灰 白 石 材
墨 綠 慈 磁 磚
→未來設計參考:都市設計準則規範此 區的建築立面、街道家具顏色符合基地 古蹟代表色。
B
c D
A
18
生活藝術巷
活動構想 藝術欣賞
客群
場館藝術
小家庭
藝術 消費
生活藝術
街道藝術
情侶 背包客 住 宿
商家
居 民
飲 食
藝術家
藝術 體驗 19
生活藝術巷
空間構想
藝術消費空間 生活 藝術 商店
藝術欣賞空間
客群
選逛生活藝術品
住宿空間 民 宿
小家庭
博物 館群
藝術 巷
美術 廊道
情侶 背包客
青 旅
藝術家
商 家
藝文 餐廳 經營
咖 啡 廳
飲食空間
共創 教室
居 民
20
生活
藝術巷
街道 展覽
21
蘊藝基地
活動構想 專長換 宿者
藝術 創作 客群
住宿
過夜 遊客
合作 團體 發表 行銷
藝術 體驗
收藏 家
藝術家
一日 遊客
交流 展覽
藝術消 費
飲食
商家 22
蘊藝基地
政府組織
營運模式
文 化 局
專長換 宿者
藝術家合作社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主力團隊
藝 術 家
客群 過夜 遊客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都 發 局
合作 團體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收藏 家
一日 遊客
商家 23
蘊藝基地
空間構想
藝術創作空間
專長 換宿 者
住宿空間
政府組織 文 化 局
協助藝術創作
工作 室
青旅
藝術家合作社
Studio 藝術體驗空間 體驗 工作坊 客群 過夜 遊客 一日 遊客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多功能空間
主力團隊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展覽 空間
藝 術 家 藝 術 家
交流、飲食空間
Café
商家
合作 團體
發表 平台
藝術消費空間 文創 小舖
都 發 局
收藏 家
藝文 輕食 餐廳 24
蘊藝 基地
展覽 空間 (室內)
25
蘊藝 基地
咖啡店
26
蘊藝 基地
客棧
(專長換宿、工作坊)
共創
工作室
27
美術廊道
活動構想
休憩
文學藝術
步行
府城意象
遊客
商家
街道藝術欣賞
燈光藝術
建築藝術
飲食
28
美術廊道
空間構想 休憩空間 步行空間
人行道
街道停 駐點
街道藝術欣賞空間 街道 停駐 點
徒步區
遊客
街道 家具
飲食空間
商家
藝文 輕食 餐廳
在地 小吃 29
美術 廊道
藝文 活動
30
空間重構
31
空間重構
機能關係圖
文學機能及周邊歷史觀光街區 與孔廟商圈形成互相依存的關係
美術館建置 1. 2. 3. 4.
連結南美1、2館 建置後做為提供藝文教育、休憩機能 有效的將美術館活動外溢 與周邊友愛永福沿街商業互相依存, 提供食衣服務
生活藝術巷 藉由美術館外溢,將藝術作為與在地文化的 對話、體驗
蘊藝基地 美術館外溢之藝文空間與工作室,以及提供 落腳處,提供住的服務
32
空間重構
人流 動向 分析
當友愛與永福路更改為假日全時間徒步區 ,能創造出舒適友善的行人空間。 再者,除本身熱鬧的府中街商圈,再置入 生活藝術巷,活絡友愛街廓,增強串聯南 美1、2館,藉由永福路與南美館公園及司 法宿舍之活動連結,帶動人流至蘊藝基地 恰到好處。
33
設計成果
34
設計成果
全區平面配置圖
全區觀光動線
全區活動節點
35
設計成果
美術廊道
改造對象:友愛街與永福路假日全時間徒步區 主題設定:增強南美1館與2館之串聯
發展主軸:創造出舒適友善的行人空間 徒步區帶來之效益,使本身熱鬧的府中街商圈,串聯友愛街及永福沿街 商家(生活藝術品館、餐館),連帶將人潮帶往生活藝術巷,藉由南美館 公園之活動,使其與司法博物館、蘊藝基地連結,使街道藝術館為觀光 客帶來食衣住行功能,使全區的活動活絡
36
設計成果
生活藝術巷-現況
友愛沿街
友愛街廓 街道展覽
開放空間
37
設計成果
生活藝術巷
1. 改造對象:在地藝術風格民宿、開放空間 2. 主題設定:打造日常生活藝術、營造街道藝術 風貌發展主軸:藝術巷弄 • •
目的使觀光客體驗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 將友愛街廓活化藉由友愛街徒步區之人流,引 導進入友愛街廓生活藝術巷弄
人流動線
開放空間&街道商品
民宿 38
設計成果
生活藝術巷
•
內涵在地藝術風格民宿,結合窗花及當地 建築語彙設計而成,復刻過往痕跡,展現 在地藝術之美
•
步行於巷弄中如同商店街,布滿藝術創意 與日常生活用品結合之商品,同時能購物 及欣賞街道展覽
•
開放空間附有戶外草皮及咖啡廳,作為觀 光客之聚集點,全區帶來體驗生活即藝術 ;藝術即生活
在地藝術風民宿&街道商品
開放空間
街道展覽&商品
街道展覽&商品 39
設計成果
蘊藝基地-現況
宿舍沿街面
穿透空間
入口端景
開放空間
40
設計成果
蘊藝基地
改造對象:38棟法務部宿舍 主題設定:創造新藝生活、共創、培育新藝青年 聚落發展主軸:藝文商店、藝術共創工作室(坊)、專長換宿 •
• • •
開放空間
人流動線
司法宿舍群皆為兩層樓高共四排樓房, 將巷道外兩側 排房作為藝文工作室(坊),使觀光客體驗作品創造 巷道內做為藝術家平時創作的咖啡廳、輕食與多功能 使用空間(發表、展覽),為藝術的發源與銷售地 穿透空間使動線上更為流暢,且空間內商品曝光度增 加,採光佳 專長換宿為培育新藝青年來到此,向藝術家學習所提 供之住宿功能
穿透空間
建築物內活動
咖啡店 多功能空間 藝文工作室 藝文工作坊 專長換宿
41
設計成果
蘊藝基地
增建對象:蘊藝大樓(共四層樓) 主題設定:多功能空間、空中花園 基地映入眼簾的植栽及藝術品為當地藝 術家所創作,前後端景是適合觀光客及 在地居民步行及欣賞藝術的空間,將人 流隨機帶入蘊藝大樓
為保留宿舍原有樣貌將其建物僅留支柱,做 半開放穿透展覽空間,透過建築、展覽連結 使其活動熱絡
1、2樓為展覽發表平台及工作室供營運團隊 使用,3樓為及書店,其迴廊連結4樓為空中 咖啡廳花園休憩空間
42
END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