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tecture Portfolio

Page 1

建築 作品集

Architecture Portfolio

吳采愉 Amber Wu Self-tought


建築並非僅是建造框架 而更是在創造生活的可能性 創 造 自 然 、生 活 之 間 的 聯 繫 與 關 係 性


Ta b l e o f C o n t e n t s

C U R R I C U L U M V I TA E

3 - 4

自然 建 築 專 案

5 - 8

食物森林之家

9 - 15

區位圖

10

手繪稿演變歷程

11

投影系統

12

垂直分層圖

13

細節設計

14

廣場設計

15


C U R R I C U L U M V I TA E 從小生長在田野廣袤千里的鄉村,熱愛大自然,因而體認環境 保護的重要。上了大學後,一直在找尋自身能夠為環境貢獻的 路,尋找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好日子。踏入環境領域 後,認識許多實踐環境保護的人們,因而「自然建築」這四字進 入到我的生活視域裡。在自然建築領域裡多方探索,與半畝塘 的「節氣建築」相遇,更是為其設計理念所癡迷,因而毅然決然 走向真正的建築殿堂。期許自己能夠投入以人為本且師法自然的 永續建築事業,帶動建築升級轉型。提倡節能環保的建築以減 緩氣候變遷現象,同時保障人類生活品質。


Education 國立清華大學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 - 2017

台中市立文華高中 Wen Hua Senior High School, Taichung 2010 - 2013

Experience

吳 采 愉 / A m b e r Wu

1994.9.4 / Age: 23 yo 台灣 台中

+886 912065248

2017 尋清華築夢家計畫 / 計畫助理 2016 道法自然探索團隊 / 專職人員   清大通識課程「NGO實習」/ 課程助教   自然建築教育專案 / 專案負責人   清華學院第三學期「花東慢走」/ 領隊 2015 NGO環境信託基地自然谷 / 實習生   清大通識課程「生涯探索與產業創新」/ 課程助教   清大校園活動「第二屆清大環境月」/ 總策劃人 2014 清大校園活動「第一屆清大環境月」/ 共同創辦人

Skills Photoshop

Illustrator

Photography

Microsoft Office

Indesign

Mac iWork

lindaly0904@gapp.nthu.edu.tw

[Languages] Chinese - Native English - Fluent

SketchUp


自 然 建 築 教 育 專 案 During Located in Cooperate with

2016/3 - 2016/7 新竹芎林 五龍國小 清大通識課 / NGO實習 專案計畫 自然谷 / 道法自然團隊

在大二時因緣際會下,接觸到自然建築的領域,才發現在 建築領域裡談論環境議題有著相當深刻的意義。認識了許多在 此領域努力的前輩們,包含林雅茵建築師、風中之星的代賢、 文化大學的江益璋教授等,讓我重新思考「居住」這件事情。究 竟建築與我們的關係,以及環境需要如何的建築?   家,是每個人自出生以來最為熟悉的環境。在我們祖父母 輩眼中的家是紅磚頭堆砌而成的三合院,更久以前甚至還有泥 土作成的土埆厝、竹子搭建起來的涼亭。然而, 經過全球化的 發展之下,各地的建築不再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建築,取而代 之的是能做任何造型、不需考慮自然環境的混凝土建築,將會 呼吸的土地封密起來。建築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及破壞有著相大 巨量的影響。當建築到達壽命極限後,產生龐大的建築廢棄物 就是個燙手山芋。而無法調節溫度的「主動式建築」需要加上人 為的外來能源以維持室內的生活品質,更是消耗了大量的能 源。   大三下, 受李天建老師邀請擔任NGO實習的助教, 以主題式 專案的實習, 我選擇以「自然建築」為主題, 帶領一組同學展開對 於自然建築的自主團體學習。 期間大學生們協力打造一座結合攀 樹活動的木平台。 並於暑假期間舉辦建築教育營隊, 透過教育的 方式帶領偏鄉小朋友利用簡單的自然素材搭建自己的小窩。 我們 以蓋房子作為一種溝通方式, 啟發持續學習的動力、 動手做的能 力。


以自然 建 築 作 為 號召 3

19

4 月份

深入自然建築:

林雅茵建築師分享

時間軸

三月份-四月份|自然建築認識課程

3

實地探勘:

20

燒炭窩、 五龍國小 自然谷一日訪

7

閱讀文本、 紀錄片觀賞:

《用手雕塑的房子》 《自然建築如此謙遜》

月份

計畫正式啟動

五月份|實作練習、 營隊規劃

5 月份

燒炭窩:

工具實作練習

實地參訪

桃園風中之星

營隊規劃:

課程發想、 建築設計

林雅茵建築師 自然建築分享 燒炭窩 實作練習

手造建築 風中之星參訪 企業贊助 至采鈺科技報告


木平台施工過程

以鑿子與榔頭鑿洞

眾人之力將結構矯正 俯視完工第二層平台

柱腳以自行設計的 L型鋼固定,以水 泥灌漿定位

完成支架結構 充滿成就感的一天 與木工師傅、協力 夥伴們合照

仰視完工第二層平台

原設計模型 (以SketchUp繪製)


木平台與小窩朋友們

我們讓小朋友們分成三組行動,營隊最後的目標是造出可以容納小 組裡所有小朋友的一個小窩空間。我們在營隊前期讓小朋友先從相 對簡單的「梯子」開始練習,給予童軍繩、 竹子、 圓木棍,請小朋友 發揮想像力,做出梯子登上平台。 對於器物的操作上手後,開始進入小窩的製作。這些過程都需要小 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對於一些機械的不熟悉,也挑戰著小朋友願意 嘗試的勇氣。 而大學生們則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帶領小朋友一起討論結構、 嘗 試物體的穩定,一切的步調隨時跟著小朋友的狀況,即便原計劃中 的課程都沒有執行,也都因小朋友們在創造中的快樂中欣然放下堅 持了。 我必須真誠地說,這次營隊中雖然表面上是大學生帶給偏鄉小學的 建築教育,實質上是小朋友教會了我們許多事,無限創造力、 天真、 不怕失敗、 專注當下...等等。


C A S E S T U D Y-

食 物 森 林 之 家


平面區位規劃 Site Plan

平面規劃概念來自「樸門永續設計」。 生態系統中,絕大部分生物都在周邊及其生態系統覓食、棲息、生育與 繁衍。向生態學習此點,我試著將自然元素加進人的生活裡。 依照某區域需要被走訪照顧的次數,以及自己需要走訪某元素的次數, 區分各區域使用的目的與頻率來規劃設計。

建材集散區

人行道

0. 社群核心區 包含建築主體、S型綠屋頂、廣場。建築是人 的居所,以圓形將建築物圍繞出人與人互動 的廣場。在屋頂種植可食用植物,需要每日 收成,便利的上升坡道使人們得以就近維護 菜園區。

果樹

II 生態池

I

0

I. 社群活動區

包含生態池、木材集散區、廚餘推肥區。這 些區域每週僅訪視一或二次。保留野地生態 多樣性,使野生植物成為食物來源之一。以 及木頭、竹子等建材集散區,為長期發展來 源。

II. 果樹區 多半果樹每個月至少訪視一次,因 此為區域的最外圍。

廚餘推肥區

廣場

綠屋頂/菜園區 野地可食植物


手繪稿演變歷程

在下降的斜坡邊緣,挖出溝 槽使雨水順流而下,最後收 集起來再次利用水資源。

設計圓弧從上往下延伸,使人們可以就近走上屋頂照顧菜 園。而建築屋的屋頂做了個採光的設計,在白天使用日光 照明,減少額外的耗電。 原以建功一路與建新路包圍的忠貞新村舊址為基地構想, 後因對基地不夠熟悉且較為基地畸零因而作罷。 在S型的設計中,將兩圓處的居民皆能行經的中間部份, 設定為Coworking Space、育苗區。 以無窮的符號∞表示永續的、可持續性的生活居所。∞極 為本作品集的核心概念(parti) 圍繞出來的正空間,使人們停駐於此留連社交,促進人與 人之間的交流。


投影系統


垂直分層圖 Roof

2nd floor

2nd floor + extension triangle 最上層的屋頂作為菜園區。 第二層在建築物體之間的三角形區為開 放式空間,可作為曬衣用途。 鄰近兩側的位置關係,使左鄰右舍多了 見面的機會。

1st floor


細節設計 雨水收集系統

在屋頂至地面的坡道邊,設置溝槽以收集雨水。 本圖尚未精確模擬水流模型,尚有需修正之處。

採光通天窗

在二樓天花板與綠屋頂之間連通簍空出可 接收白天陽光的窗戶。做活動式的設計可 以將人們在屋頂採收的作物直接利用繩索 送往自己的家中。


廣場設計

Coworking Space 介於兩圓之間的反曲點(Inflection point)是 兩邊的人們交會的地方,作為共同工作空 間。一樓放置各種共用工具、桌椅,方便人 們使用,以及塑造討論空間。 二樓因接近綠屋頂,可作為育苗中心,再搭 建從二樓通往綠屋頂樓梯,形成適宜的生活 動線。


尋 求自然 環 境 與 人 為 環 境 的 整 體 性 調 和 , 關照天與人於當下時空涵構的交織關係, 對環境做出良善的回應, 構 築 人 、環 境 與 建 築 之 間 的 整 體 和 諧 平 衡 , 形塑出讓人的身心靈安居的生活處所。

《節氣、 意境、 整全性:五度空間的建築 》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