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BCS Admission Exercise ( English and Chinese Course )
OBJECTIVE To nurture members of the Sangha to be proficient i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as well as to have the ability to promulgate Buddhism, conduct academic research and manage monastic matters, so as to ensure the continu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hayana Buddhism. TEACHING STAFF BCS has a well-established and experienced teaching team, especially our Buddhism lecturers, which consist of both Sangha members and lay-people with either Masters’ Degree or PhD qualifications.
BENEFITS All meals, accommodation and daily necessities will be provided by the college. Students will also receive a monthly allowance during their period of study at BCS.
POST-GRADUATION OUTLOOK Students shall return to their monasteries upon graduation. However, graduates who are interested to engage in further academic research may apply for the college’s MA programme or apply for assistance to further their studies overseas.
APPLICATION PRE-REQUISITES 1 Ordained Buddhist monk aged 18 – 35 of all nationalities. 2 Devout and had been ordained for at least 1 year. 3 Possess at least high school or equivalent qualifications (e.g. ‘A’-levels, vocational college or junior high graduate plus 3 year’s education at a Buddhist College). 4 Healthy, no visible or hidden disabilities (E.g. sleepwalking, epilepsy) and/or infectious diseases. 5 No criminal record.
COURSE STRUCTURE AND CURRICULUM English Course: Full time 6-year course, consisting of a 2-year foundation course focusing on developing core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followed by a 4-year undergraduate programme conducted in English. Upon earning the required credits, students will be awarded a Bachelor of Arts’ degree by the Mahachulalongkornrajavidyalaya University, Thailand. Chinese Course: Full time 4-year undergraduate programme in Buddhism conducted in Chinese. Upon earning the required credits, students will be awarded a Bachelor of Arts’ degree by the Mahachulalongkornrajavidyalaya University, Thailand.
REGISTRATION PROCEDURES 1 The closing date for Non-Chinese applicants is 30 April 2018. 2 Interested parties may write in to request for the application form or download it from our website www.bcs.edu.sg. Application forms should be completed accordingly and legibly. Please provide a valid contact number and/or email address. 3 Please submit the completed application form together with the following materials to the Registrar’s Office. Please email us after you have sent out the application form. a. Two different referral letters from either the applicant’s Master, the Abbot / senior monks at the applicant’s current Monastery or former Venerables / Lecturers who had previously taught the applicant. b. Photocopy of the latest academic transcript and certificate attained by the applicant. c. Photocopy of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card and passport. d. Three passport-sized, matte-finished photographs (35×45mm) of the applicant’s front profile. Applicants should be dressed in monk’s robes with no headdress, on white background. e. Medical check-up form (inclusive of blood test, liver test, chest X-ray) from a Government-registered medical institution.
The closing date for Non-Chinese applicants is 30 April 2018. Start of Semester : 3 September 2018 Successful applicants are required to report to the college by 27 August 2018. Remark: BCS shall provide one-way air tickets for freshmen. Return air ticket will be provided for graduates.
ADMISSION PROCEDURES AND INTAKE 1 A total of 60 students will be selected for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Courses. 2 Applicants will be selec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3 Scope of Examination: Interviews and examinations for both courses will be conducted at the same time. English course applicants will sit for a Pre-Intermediate English Language examination while Chinese course applicants will sit for 3 examinations: Buddhism, Chinese Linguistic Skills (both conducted in Chinese) and Elementary English Language Examination. 4 The college will apply for student visas and permits on behalf of all selected applicants. 5 Selection results will be announced via telephone, email and the college website. 6 According to the policy stipulated by the Immigration and Checkpoints Authority of Singapore (ICA), all foreign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pay a security deposit. The student shall bear half of the amount, while the remainder will be subsidized by the college. Please visit the college website (https://www.bcs.edu.sg/ admissions/ba/) for details on the deposit amount.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the “Admissions” section at the college website or contact us in writing / via telephone. ADDRESS
Buddhist College of Singapore Registrar’s Office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574117 TELEPHONE 0065-6715 6900 Please contact us between Mondays to Fridays, 9am – 4pm, Singapore time FAX NUMBER
0065-6456 0180
EMAIL enquiry@bcs.edu.sg WEBSITE
www.bcs.edu.sg
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 Mahachulalongkornrajavidyalaya University Thailand
2018
学制及学习内容
新加坡佛学院招生简章
英文部:六年全日制学习——两年 预科主攻英语,四年本科全英文攻 读佛学学士课程,修满规定学分 后,学生将获颁泰国摩诃朱拉隆功 大学学士文凭。
( 英文部│中文部)
本院宗旨
文部:四年全日制学习中文佛学 中 学士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后,学生 将获颁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学士 文凭。
培养一批精通中、英双语,有能力从事弘法管理 和学术研究的僧伽人才,为汉传佛教的可持续性 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师资阵容 本院拥有一支强大和资深的教学队伍。 其中教授佛学科目的教师,都是获得硕 士 / 博士学位、精通佛法的比丘和居士。
生活待遇 学院将提供免费食宿、学习及生活的基 本用品,并在学习期间每月发给一定的 生活费。
毕业去向 原 则上,毕业后回原寺院。有志于从事 佛学研究的毕业生,可以报读本院硕士 课程或受助到国外深造。
报考程序
录取程序和名额
1 即日接受报名,中国籍考生截止日期 为2018年5月20日,以邮戳为准。
1 中、英文班共招收60名学生。
2 来信索取或从网上 www.bcs.edu. sg 下载《报名表》。如实填写,字 迹工整。请务必提供有效电话号码和 电子邮箱地址,以便及时联络。 3 把填好的《报名表》跟下列材料一同 寄至本院注册部。 a. 两 封 推 荐 信 , 可 由 报 考 者 的 师 父、常住寺院的住持 / 师长、曾读 佛学院的法师 / 老师提供。 b. 已获得的最高学历证书和成绩单 的复印件。
报考资格
c. 身份证及护照的复印件。
1 不限国籍,年龄为18至35岁的佛教 僧人。 2 信仰虔诚,出家一年以上。
d. 申 请 者 三 个 月 内 正 面 免 冠 照 片 3 张。照片要求:彩色、白底、粗 面、僧装。尺寸:35×45mm。
3 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如高级水准、 中专或初中毕业加三年佛学院)。
e. 县级以上医院体检表格(包括血 检、肝检、胸透)。
4 身体健康、无残(隐)疾(如梦游、 癫痫)和传染病。 5 无犯罪记录。
即日接受报名,中国籍考生截止日期为 2018年5月20日, 以邮戳为准。 开课日期: 2018年9月3日
一旦被录取,必须在2018年8月27日报到。
备注:本院只负责支付学生来新入学和毕业离校的单程机票。
2 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3 考 试 科 目 : 英 文 部 考 预 备 中 级 英 语;中文部考佛学、语文和初级英 语,并统一面试。 4 被录取的考生,签证由我院办理。 5 录取结果将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 本院网站同时通知,敬请留意。 6 根 据 本 国 移 民 厅 政 策 , 外 籍 学 员 需交纳担保金,本院为学员承担 一半,另一半由学员自付。具体金 额请查阅本院网站:https://www. bcs.edu.sg/admissions/ba/ 预知详情,请访问本院网站的“招生入 学”栏目,或来函来电咨询。 地址 Buddhist College of Singapore Registrar’s Office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574117 电话 0065-6715 6900 请在周一至周五新加坡时间上午9点到 下午4点之间拨打。 传真 0065-6456 0180 电子信箱 enquiry@bcs.edu.sg 网页 www.bcs.edu.sg
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 Mahachulalongkornrajavidyalaya University Thailand
是,第四种现象,安祥、心平气和的修行者却给了佛陀一丝希望。因此,我们 仍有解脱世间痛苦烦恼的道路。 回观历史,这正是佛教徒所追求的,所寻找断除一切苦难的方法,并最终 成功地证得了此法。因此,如果我们要消除所有的痛苦,就必须先要明确什 么需要被断除。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弄清楚所要颠覆的内容。而四真谛所指出 的“苦、集、灭、道”正是为我们最好的开示。 简单地说,我们需要明白世间充满着紧迫的问题,包括未知数和无法完成 的欲望。这些假象或所导致的心理忧愁称为“苦”。当问题被辨认后,我们需 要加以分析以便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法,这是第二真谛。方法有了,我们还得从 实践中验证,以选出它们当中最实用的。这是我对“灭苦真谛”的 见解。最后,当方法被测试并筛选出最好的之后,我们把它们付诸 行动,这即是第四真谛或引导我们离苦得乐的八正道。 如果我们把第三真谛以颠覆的主题来取代,那“灭苦”就变成 了“颠覆苦楚”,而第四真谛就成了“引向颠覆苦楚的道路”。 《法句经》里我们读到:
心是所有法的先导,心是所有造作的主导,若人造作身、 口、意恶业,必定受苦报,一如牛车紧随牛的足迹。 心是所有法的先导,心是所有造作的主脑,一切都是心所造 作的,人若造作身、口、意善业,一定有乐,如影不离形。 由此可见,心是主帅,一颗散乱的心导致造恶的业绩。反之, 纯净的心可改善我们的业报,得获善果。心是先导,是重点,亦是 圣人自在、清静的心的终极点。也就是说,佛教徒所学或修的功课 就是了解、培养和完善我们的心念。 当心念完善后,我们能较轻易地真正主宰自己的生命。以利益 他人的正念消除自私自利,用慈悲的观照瓦解仇恨。当愚昧弥漫 时,击破的方法是培养正念以获得内观智。当我们的心被愚昧占据 时,解脱法可以把心转移到自我反省的正念上。只要正念升起,愚 昧就会被破灭。 总结以上所说:首先,我们得认识生活中的 苦楚需要有意义的颠覆。第二,我们从培养正念 来净化我们的心而斩断烦恼。第三,我们了解抵 制污秽的心的途径是通过纯净和完善我们的心 念,从而使各人的心趋向持久性的愉悦、安详和 协调,以及与外在世界保持稳定性的和睦相处。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常保内心安宁,身 体健康,幸福快乐!
释广声
一丝希望
前三种现象代表了世间的苦楚,因为万物皆随缘起缘灭,不能永久。可
一定有乐 如影不离形
一位是神态安祥且给佛陀留下毕生难忘印象的修行者。
一切都是心所造作的 人若造作身 口 意善业
体虚弱的老人;一个病重痛苦的病人;一个被哀悼的亲人包围着的死人;还有
心是所有法的先导 心是所有造作的主脑
也许很多人都知道,佛陀证道前曾游览四座城门并遇到四种情景:一个身
栏目
MCI(P) 014/01/2018 创刊人/董事总经理
卷首语
Founder / Managing Director 广声大和尚 Ven Sik Kwang Sheng
01
普觉执行主编 Pujue Executive Editor 传雄法师 Ven Sik Chuan Xiong
04
初到云门 | 菩提法真 无形的刺 | 释道宏 07 卑己敬人 | 陈浦燕 08 佛化家庭与美满婚姻 35 禅诗三首 | 释继程 06
AWAKEN 执行主编 AWAKEN Executive Editor 程 慧 琳 Esther Thien
AWAKEN Contributors 特约撰稿
09
page
9
编辑协调 Editorial Coordinators Lee Chan Iris Tan 印刷 Printer
22
COPYRIGHTS & REPRINTS: All material printed in Awaken 普觉 is protected under the copyright act. All rights reserved. No material may be reproduced in part or in whole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or mechanical and retrieval system,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the publisher. Permission may be requested through Awaken Publishing & Design. Tel: (65) 6849 5342. Email: awaken@kmspks.org and pujue@ kmspks.org DISCLAIMER: The view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or implied in Awaken普觉 are strictly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contributors, and are not necessarily the views of the publisher. Although every reasonable care has been taken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objectivity of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is publication, the publisher, editors, employees and agents of Awaken 普觉 sha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any actions taken based on the views expressed or information contained within this publication.
ISSN: 1793-298X Published with environmental mindfulness Printed in Singapore on eco-friendly paper
| 佛弟子
24
修学佛法的次第与方法 | 悟贤 26 不识真心 瞎人摸象 | 刘先和
Awaken Publishing and Design Dharma Propagation Division Tel: 6849 5341 / 342 Fax: 6452 8332 e-mail: pujue@kmspks.org / awaken@kmspks.org
Awaken 普觉 is owned, published and distributed tri-annually by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送您四千万
磐陀钟磬
出版 Publisher 光明山普觉出版社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574117 Tel: 6849 5300
生活再苦 也要笑一笑 | 善缘 10 惜物 | 靈子 11 楼外有青山 | 张世普 12 勿忘世上苦人多 | 达娃 14 如何活得有趣? | 黄毓玲 16 念旧情 | 心憩 17 一念之间 | 陈晞哲 18 百衲被 | 吴伟才 19 老少批 | 赵倡文 20 今天是最好的一天 | 善缘 21 每一粒米都值得珍惜 | 灵犀 法海拾贝
Fabulous Printers Pte Ltd 50 Loyang Way Singapore 508743 Tel: 65 6544 0200 Fax: 65 6544 1371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 张维昌
意解人生
再苦也要笑一笑 人生不会太圆满
美术设计 Graphic Designers 周利珍 Lee Chan 杨美萍 Yong Mee Ping
| 释广声
菩提清韵
普觉义务编辑 Pujue Volunteer Editors 释道宏 Ven Sik Dao Hong 沈玉兰 Sim Geok Lan
Chloe Huang Felicia Choo Huay Yen Janice Goh Johny Tay Jos Tan Oh Puay Fong Professor Wong Yunn Chii Raymond Anthony Fernando Susan Griffith-Jones Susan Kaiser Greenland Ven Thubten Chodron
一丝希望
竹林夜话 1 –4月 | jan-apr 2018 The digital age brings with it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at transform and disrupt the way people live, work and play. The adv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s prompting deep introspection on the nature of life (pg. 56). Can the human mind or consciousness, in time to come, be replicated in AI (pg 66)? Is it possible to create compassionate AI and selfless robots (pg. 42)? Meanwhile, how can we learn to be more openminded about these developments (pg. 61) and how do we deal with the disruption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se technologies (pgs. 40, 47 & 58)? Read this and more in this issue.
KMSPKS and Awaken Publishing go social! Like Awaken Publishing page Download iDharmaBook app for iPad & iPhone Like facebook.com/kmspks Like facebook.com/Awakenpub
28
略说禅门茶公案
| 如意
琉璃之光 30
养生文化与健康长寿 | 布施饮食的功德 | 慎独 32 体验精进料理 | 净璇
张维昌
31
狮城奋讯 34
佛学院2017-2018学年 上学期开学典礼 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教育系 访问新加坡佛学院 佛教和其它宗教对社会的影响: 冲突与和平 36
本寺活动
CONTENTS Feature 42 Compassionate AI and Selfless Robots:
A Buddhist Approach
by James Hughes
Profile 47 Harness Technology and Science to
Navigate your Destiny
Janice Goh speaks to Venerable Professor Hui-min, Professor Choo Chiau Beng, Mr George Quek and Mr Charles Wong on how we can harness technology, overcome challenges and live a better life.
Regulars
Abbot’s Message 40 Buddhist News in Brief 38
Symposium on Disruptions 2017: Unleashing Intrinsic Qualities to Succeed in This Era of Disruptions
50 Do You Know...
56
Machine minds will probably not be able to become conscious, much less moral, without first developing as embodied, sensate, selfish, suffering egos, with likes and dislikes.
— James Hughes, executive director at the Institute of Ethics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page
42
What really matters when you die is how many good deeds you have done.
The 24 Paragons of Filial Piety
Buddhist Tales Interesting Dharma tales and fables that will set your mind thinking 56 Everyday Zen 57 The Tree that Warns about Danger
58 Something to Ponder A first-person account of the little things in life worth reflecting upon 58 Disassembling Disruptions 60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Robots Replace Human Beings?
61 Q & A 62 Savour Your Food A review column that highlights food outlets with delicious vegetarian options
64 Recipes du jour Yummy vegetarian recipes to tease your tastebuds 65 Mindfulness Parenting Tip of the Day Practising Mindfulness 66 Seen, Heard & Read
Reviews of life-affirming films, books and music that are beneficial to your well-being
70 Dharma Apps
71 What’s New?
Check out cool apps that connect you to the wisdom of the Dharma Find out the latest products in Awareness Place
72 Calendar of Events
— Mr Charles Wong, Founder and CEO of Charles & Keith Group
page
47
For advertising enquiries, please contact +65 6849 5342
放下行李我们来到卧房外间的 会客室,最打眼的是墙上挂着的达 摩祖师画像、赵朴初先生“知恩报 恩”的书法以及满室的兰花。寺院 里的兰花都是泉师亲手种植的,她 有一个心愿就是尽可能多地收集各 种兰花种植在寺院里。正中长形茶 几上摆满了茶食和水果,还有一套 考究的功夫茶茶具,茶盘上放着师 父养着的三个紫砂茶壶,几个紫砂 姐和泉师在做晚课。
初到云门
茶罐里分别是普洱、铁观音、武夷 岩茶、正山小种等等。源师亲自为
12月1号下午两点多,和禅从
我们泡了功夫茶洗尘,因为第二天
新加坡前往福建长乐云门寺看二
四点多就要起来做早课,大家简单
姐,二姐是九月开始在云门寺挂单
地聊了一会儿就散了。
修行的,准备次年三月剃度出家。
第二天我们就跟着姐去撞钟。
我们抵达云门寺已是晚上九点多,
凌晨4:20分从被窝中爬起来,睡了一
住持传源师父和传泉师父都下山来
夜,脚还是凉的,虽然穿上了羊毛袜
接我们,从山下到山门要爬280多
子。洗漱的水冰得扎手,只好到客
级石阶,好在司机帮我们把行李扛
厅去打热水器里的开水,兑成温水刷
上去。
牙,脸是不打算洗的,只用一根手指
世事如云,我们都顺遂
师父待我们很热情,把寺院里
沾湿了抹抹眼睛,反正也没人在乎,
着自己的因缘走着各自
最好的房间给我们住,就像酒店里
我和禅都这样做。我们把带来的
的路,如今回看这一段
的标准间,白色的枕套和被罩是前
所有衣服一层层套在身上,拿了海
过往,仍然是那么单纯
两天泉师亲自用手搓洗干净的,姐
青,跟着姐摸黑下楼去。
而美好。
仍然住她的禅房,比我们的要阴冷
来到大雄宝殿,先顶礼、上
俭朴得多。也许是刚从新加坡飞过
香,出来穿上海青,登上钟楼开始
去的缘故,身体还适应着20几度的
边唱边撞钟。钟要撞三遍,第三
环境,一下子来到山上的寺院,觉
遍时,有人在鼓楼开始击鼓,通常
得格外寒冷。
击鼓的是源师或者泉师,有时是老 师父,源师的母亲。钟鼓应和一 阵,姐对着钟楼的观音像顶礼之 后,我们就下楼去。前一两天是看 姐撞钟,后来是姐唱我们撞,到了 最后两天,我们自己也会边唱边 撞钟了。听着自己撞的钟声划破夜 空,在天地间回荡,有一种叩击天 穹大门的感觉,我不知道这钟声能 否让天地间的众神们听到,我以怎 样一种虔敬的心在做着这样的事, 总之,每次的撞击我都深感一种庄
4
菩提清韵
5
菩提清韵
早斋过后就是洒扫庭除。寺外 有义工每日来清扫,殿堂里的清洁 都是自己做。这时大家都各自忙着 自己的事,我和禅便无所事事地到 处闲逛,有时上后山远眺,有时躲 在会客室里泡功夫茶,有时则趁着 和师父一起 采野菜。 早斋后洒扫庭除。
清晨的阳光抓拍寺院的风景,而寺 院中的两只小狗总会如影随形地跟 着我们,尤其是阿胖,他最喜欢去 后山,因为那里住着他的好朋友,
严、一种震撼,第一次在暗夜中撞
小毛则不大爱乱跑,我们只有在寺
钟,甚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是
院里他才会跟着。总之,这样自由
我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的。
闲散的日子是最让人享受的。
钟鼓毕,早课开始。师父经咒 的唱诵与法磬木鱼的敲击相互呼 应,听起来煞是悦耳,但对我来说 大多都听不懂,而且师父唱得越来 越快,我只能享受她们唱诵时节奏 配合的美,以及这种节奏声音所传 达出来的一种庄严,除此之外,我 一无所获,整个早课我都感到自己 很挫败。因为我不会念经,不会背 诵那些经咒,我想,这是我今后要 用功学习的地方。 云门寺里只有四位师父,除了
阿胖看禅坐禅。 早课过后,姐烧火,师父下厨, 大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源师、泉师、以及源师的母亲,我
早课过后我最喜欢去厨房和煮
们称她为“老师父”以外,还有一
饭师父烧火。寺院正在修建罗汉
《初到云门》是十年前的一篇旧
位煮饭师父。老师父和煮饭师父都
堂,五百罗汉都是用樟木雕刻的,
文,是姐出家前在云门寺清修时我和禅
不会说普通话,但我能感觉得出来
有一股樟木的清香。边角料就成了
去看她的一段记录,第二年,姐就如期
她们的热情和友善,煮饭师父喜欢
寺院厨房烧火的劈柴。厨房有两个
出家,成了释道深;几年之后,就像电
煮“通”(汤),但她煮“通”的
灶,同时烧会有些手忙脚乱,禅说
影的回放一般,禅也在此行了大礼,法
手艺总不如姐,所以自从姐九月到
要放一些大块的木头打底,然后就
号道宏。文中的源师和泉师至今还操劳
了云门寺,每逢有客人来,源师总
不会有忙不过来的感觉了。坐在灶
着云门寺大大小小的事,网上常能看到
是会让姐去煮“通”,姐用党参、
前烧火在冬天是最享受的事,不仅
他们年年举办禅修班的新闻,想必比以
枸杞煮出来的牛蒡“通”好喝极
暖暖的,时间长些,膝盖还有一种
前更忙了。听道宏师说老师父和煮饭师
了。老师父自己在寺院的角落种了
被烧灼的疼痛感,但仍然很舒服。
父前些年先后离开了云门寺回到自己家
几畦菜,她特意把收获的豆子拿出
早课后泉师和源师也会来厨房帮
乡去了,而文中那对欢蹦乱跳的狗狗阿
来煮给我们吃,豆子是白色的,每
忙,泉师喜欢炒菜,源师还会擀面
胖和小毛也早已不在了……世事如云,
粒豆子上都有黑色的英文字母U,
条、包饺子,她说她们什么都是要
我们都顺遂着自己的因缘走着各自的
很奇特,老师父用姜和盐煮豆,大
自己动手学习的。早、晚斋都是喝
路,如今回看这一段过往,仍然是那么
概是今年新收获的豆子吧,即使不
粥,午斋有米饭,菜不论早中晚,
单纯而美好。
调味,吃起来也很美味。
总是有五六个,清淡且美味。
后记:
文|菩提法真
普陀山位于东海之上,相传为 观世音菩萨的应化道场,是中国著 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些人的行为让你看起来不顺眼,又
共建此院供奉观音。
或许是某些事的发生不如你想象
此后,经过几次兴衰……康熙
的……总而言之,这些不如意的事 就如隐形的刺。
30年前,背包旅游走访普陀
八年(1669年),荷兰殖民者入侵
山,去匆匆回匆匆,因为当时的船
普陀,该寺除大殿未毁外,其余
我很喜欢一则关于苦瓜的故
票几乎被“黄牛”垄断,只记得以
均荡然无存。康熙三十八年(1699
事: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
双倍的价格买了票,在船上漂了整
年),修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并
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
个夜晚才到达彼岸。
赐额“普济群灵”,始称“普济禅
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
30年后再到普陀山朝拜,跨海
寺”。清雍正九年(1731年),扩建
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
大桥已建好,乘搭游艇从宁波到普
殿堂及用房,寺庙规模之大,前
它带进你们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
陀山只需要20分钟,便捷又舒适。
所未有。犹忆30年前来到普济寺
上,并朝拜它。”
游艇一靠岸,游客鱼贯入艇,和团
时,极其清净,在瞻仰观音菩萨圣
友分明走在一起,进入游艇却被人
象时,深深地被摄受。如今,因为
潮冲散,有的在甲板上,有的在甲
美丽而神秘的传说,庄严古刹已变
板下的底舱……我在想,有一天我
成香火庙。或许,社会越是繁华,
们离开这世间时,大概就是这样,
人们的心灵越是脆弱。
各自匆匆地随着人流走,哪有时间
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 并依照师父的教诲去做。 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 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师父 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
初秋时分游普陀还是有些燥
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
热,干脆赤脚接地气,谁知,一根
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
普陀山是观音道场,大慈大悲
刺深深地扎入我的脚趾。就这么一
甜。”
的观世音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因缘
小根刺,弄得我隐隐作痛,步步难
殊胜,有求必应,因此香火特盛。
行,不敢脚踏实地地迈步快行。
再回首?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教化,苦瓜 的本质是苦的,就如人生的本质是
每天,不知有多少信众在观音菩萨
回到酒店,想尽办法要把这一
苦的,不会因为圣水圣殿而改变。
面前虔诚膜拜,默默祈祷,所以观
根刺给拔出来,结果弄得皮肉破损
人们心中有不平,就会生出无形的
音菩萨要变现千手千眼。
仍不得其法!这根小刺就这样刺激
小刺,就会隐隐作痛,纵使你求神
着我跋山涉水……
拜佛,也无济于事。等到我们经验
登陆后,首先参观普济寺, 普济寺又名前寺,坐落于灵鹫山 麓。据说它的前身是“不肯去观 音院”。
我把这根小刺当成一个教训。 其实,有形的刺容易拔除,无 形的刺才难以对治。人生旅途中难
唐大中年间(847-859年),日
免会有许多无形的刺。或许是某些
僧慧锷请五台山观音像归国,因
话让你听起来不顺耳,或许是某
无形的刺
6
风阻上岸与山民张氏在潮音洞上
菩提清韵
有形的刺容易拔除, 无形的刺才难以对治。
了更多的沧桑巨变,等到我们把自 己的那狭隘的心灵世界拓展,那根 小刺真的没有什么!
文|释道宏
7
菩提清韵
卑己敬人
欲得佛法实益,当于恭敬中求, 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利益;有 十分恭敬,就有十分利益。
卑己敬人是一个人应当具有的
字。“一切恭信”不仅指对诸佛菩
在《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
基本修养。在佛教各种经论中,都
萨束身翘仰,不怀异心,还指对一
中,讲述了一位卑己敬人的常不轻菩
有关于一个学佛者卑己敬人的论
切众生都应当做到谦卑恭敬。
萨。此菩萨每见比丘、比丘尼、优
述。教典中指出,学佛之人不论是 对善知识或者普通人,都应当怀有 卑己敬人的态度。只有能以谦恭的
对于经典中所说的对一切众生 都应当怀有卑己敬人的态度,也许 有人会表示怀疑。因为他们觉得对
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 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 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 作佛。”常不轻菩萨就是劝诫佛弟
态度来对待他人,才能够虚心学习
德行高尚,堪为人师的人做到卑己
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从而不断
敬人是应当的,也很容易做到的。
提升自己的德行修养与修证功夫。
但对那些品行鄙陋,为非作歹的人
近代高僧印光法师不仅自己为
如《毗尼母论》中指出,初出家的
谦恭有礼,不是纵容他们造作恶业
人谦卑,而且在向弟子开示时,也
沙弥应当常生惭愧心,恭敬侍奉
吗?其实,这种担心并没有必要,
常劝弟子要卑己敬人。法师认为,
师父。在跟从师父修学的过程中,
我们对善知识卑己敬人,可以促进
作为一个专修净土法门的人,应当
应当精进行道,不可懈怠放逸。还
自己德行的提升和道业的进步;对
经常怀有惭愧心和忏悔之心,切忌
要处处谨言慎行,卑己敬人,防范
恶知识的谦卑礼敬,是为了防范自
心生骄慢,否则就会退失道心。即
造作身口意三恶业。还应当严持戒
己沾染上他们身上的缺点和过错。
便自己念佛用上功夫了,也应当谦
律,远离诸种戏论。切忌依仗自己
孔子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虚谨慎,不可炫耀自夸。在平常修
的本事,轻慢他人,做事浮躁,说
内自省也。”可见,对贤德之人恭
行实践中,要经常向修学好的人学
不合修道的话语。沙弥还当听从师
敬学习,会有助于自己德行的提
习,远离不修学之人。此外,还应
父的教诲,读诵经典,清净自心。
升;对不贤之人谦恭有礼,可警醒
当处处卑己敬人,将一切人都当成
在大众中,凡是自己欲有所做,当
自己不犯过错。
菩萨看待,把自己看成生死凡夫。
不违背师父训导。本段论述虽然讲 说了沙弥跟从师父修学时应当注意 的方方面面,但最主要的是警示沙 弥要能卑己敬人。
诸佛菩萨都是卑己敬人的典范, 如《大宝积经》云:“菩萨谦逊,其 心柔软,凡见众生,常言“善来”, 和颜悦色,先意问询,与之共言,言
作为佛子,无论对诸佛菩萨,
常含笑。”我们常说“金刚怒目,
或诸善知识,抑或是凡夫俗子,
菩萨低眉”,菩萨低眉,是因为谦
都应当做到卑己敬人。如《释氏
逊,其柔软之心,和颜悦色的容颜
要览》中讲到佛子礼拜诸佛时,首
慈悲六道众生,令众生都能受菩萨
先要唱颂的是“一切恭信”四个
卑己敬人的感染得到度化。
子,当修卑己敬人的常不轻之行。
法师又指出:“欲得佛法实益,当 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 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就有十分利 益。”可见,卑己敬人是一个人在 做人处世,念佛修行方面取得进步 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文|陈浦燕
男女的婚嫁、结合,是正常的。家庭、夫妻是维系社会安定、
其实婚姻的本质——是无常、无
人类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子孙,人类不可能延续;没有家庭,社
我、无自性和唯识的。婚姻建立在爱
会不可能成为社会。通过夫妻的恩爱,对家庭的责任,社会才能成
欲的基础上,是诸因果和合的产物,
为社会,才能向美好的、幸福的方向发展。
爱欲是内因,其它的条件是外缘。它
家庭、夫妻是社会的基本要素,符合道德、伦理的,非常 美好的事情。所以在这个层次上讲,佛教肯定夫妻的关系、男 女的爱情,这是可以成立的,是社会成立的必然基础。 现代社会有很多人不想结婚,因为他们害怕承担及失去自由。 他们也担心必须很努力地工作来养家,包括重大的责任。但是如果 你有耐心,肯付出很大的努力,你的婚姻将会美满。佛陀说我们必 须帮助他人,并为他人的利益努力。因此,在婚姻中,你作出帮助 他人的承诺。你可以和家人分享快乐,为他们付出所有的努力及耐 心。这些都是佛教徒的修持。这并不容易办到,但是你如果尝试, 你是可以克服困难和障碍的。 佛教鼓励佛教徒组织家庭。你的父母那么善待你。或者,当你 组织家庭时,你可以通过与家人分享你的爱和关怀来报答父母对你 的恩惠,俗语说,行善从家开始。身为佛教徒,这是开始修持的最 好方法之一。爱家人和照顾家人是爱别人甚至敌人的第一步。你若 不爱家人,怎么开始爱别人。
的本质,是“缘起性空”,虚幻不实 的。即事相上是有的,本体(自性) 上则是“空”的。 不仅爱情、婚姻是有条件的,世 间万事万物均是因缘和合而成的。虽 然没有永恒不变的爱情和婚姻,但是 有条件的、因缘和合的婚姻,还是实 实在在存在的。 婚姻本身是责任和义务的肯定与 承担。通常一般人在结婚之前,认为 自己还没有结婚,可以什么都不管, 不但没有想到如何让父母颐养晚年, 甚至还一直接受父母的呵护和照顾; 可是,结婚之后因为有了家庭,同时 因为孩子的诞生,才真正体会到父母 的辛劳,而产生家庭的责任感。
佛化家庭的婚姻观,简明的说就是佛教对佛法修行人婚姻的看 法。依佛法的观点,婚姻是由于人们内在的爱欲需求,累世的会聚 因缘,以及业力的牵引,导致今生男女两人遇合,组成家庭,乃至 生儿育女。这中间,有其必然的因果关联。
佛化家庭 与美满婚姻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学佛,慢慢变老。
8
菩提清韵
意解人生
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现在,有很多人活得很累,
人际关系因之扩大而改变。面
过得很不快乐。其实,人只要生
对人生的新境界,更应秉持慈
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很多烦
悲的精神,来对待、照顾另一
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
半的亲人,公公婆婆及岳父岳
内心。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
母。同时也应该以智慧来处理
便是向痛苦屈服的弱者。再重的
自己的公私事务,以理性来迎
担子,笑着也是,哭着也是挑。
接儿女的出生,给予适当的教
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
育。这是在婚姻过程中,应该
了,就是胜利。
学习负起的责任与义务。 但对于一些学佛之人来 说:从大悲的立场来看婚 姻,婚姻的场所即是菩萨利 生的场所。佛法的最深处虽 在涅槃,但体现涅槃的佛弟 子,其人格最大的特征,却 在大悲。“大”是体现诸法
人生不会太圆满, 再苦也要笑一笑!
生活再苦 也要笑一笑
寂灭性——涅槃,故可称为
有很多烦恼和痛苦是很容易解决的,有些事只要你肯换种角度、换个心
大;悲则是慈悲的简称。
态,你就会有另外一番光景。所以,当我们遇到苦难挫折时,不妨把暂时的
故“大悲”其实是指没有人
困难当作黎明前的黑暗。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发现,事
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实远没有想像中的那样糟糕。换个角度去观察,世界会更美!
的慈悲心。
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你的态度
爱情里的关系,并不是在
决定了你一生的高度。你认为自己贫穷,并且无可救药,那么你的一生将会
互相执著、纠缠和占有,而是
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你认为贫穷是可以改变的,你将会积极、主动地面对贫
互相的贡献、成长和学习。能
困。心态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够互相关怀、照顾、包容,不 去彼此计较、相互猜疑,多沟 通,并相互信赖,才能成为菩
面对人生的烦恼与挫折,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一切。 再苦再累,也要保持微笑。笑一笑,你的人生会更美好! 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挫折,成功不再有喜悦;没有沧桑,我
提眷属。 要学会等待,多一点耐 心,两个人一起改变是最好 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们不会有同情心。因此,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满,生活的四季不可能只 有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经历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 与失意。
就是和你一起学佛,慢慢变
因此,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生活如果都是两点一线般的顺利,
老。”这是佛化家庭最浪漫的
就会如同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是生活的
爱情了:为了利益众生,从携
全部,只有悲喜哀痛七情六欲全部经历才算是完整的人生……
手世间的快乐,直到一起成
所以,你要从现在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给
佛;从短暂的人天福报,直到
了你太多的磨难,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不要抱怨生
究竟的解脱大乐。这才是最幸
活中存在的不公。当你走过世间的繁华与喧嚣,阅尽世事,你
福的时光。
会幡然明白:人生不会太圆满,再苦也要笑一笑!
文|张维昌
文|善缘
9
惜物
没有经历过米缸无米的困境, 怎能体会饿肚子的滋味。
随着地球日益出现的种种病 态,天然灾害,气候反常,酷冷酷 热,农作物歉收,对于这些严重的 事态,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发现我
老爸爸九十六岁高龄辞世,是一位高寿老人。
们没有善待地球母亲,她已经忍无
他在世时,我最喜欢与他同桌吃饭,一碗白饭,一碟小菜,筷子三
可忍了!
拨两拨,一碗饭就见底了;我半碗饭还没吃完,他已经添了另外半碗, 用热水一泡,再加些腌制卤菜,咕噜咕噜,饭吃完了,一粒不剩。 经历过贫穷困苦的旧时代,老爸爸那一代人早已养成爱物惜物的好习 惯,这是他们一贯的生活方式,没有教条,也并不为了谁,这样的习惯已 经根深蒂固存在于他们的生命当中。 没有经历过米缸无米的困境,怎能体会饿肚子的滋味。现代人,尤其 是现代的孩子们太幸福了。 在餐馆,在食阁,我们经常碰到不肯进食,频频闹别扭的小孩。在餐 桌上,我们总会发现许多吃不完的食物,丢弃如垃圾。 在自助餐的场合里,我们最能发现人性之缺陷;不考量自己的食量, 把各种各样的食物堆满盘子,吃不消了就堆在一旁;看到高档的食材,不 管其他,就往自己的盘子里夹,让后来者只有干瞪眼的份。如果食物都吃 得下,那倒是无可厚非,最怕的是到最后杯盘狼藉,都是被糟蹋的食物。
让我们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 起,不要浪费食物,在餐馆用餐, 要按着食量来点菜,真的吃不下 了,就请侍者把食物打包回家。 由于尖端科技的快速发展,工 业农业都走向高科技,“锄禾日当 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已不复 在,谁能感受盘中餐得来不易呀! 曾经读到一首诗:“昨日入城 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 是养蚕人。” 我们不种稻,不织布,却能够 尽情地享用锦衣美食;我们应该深
曾经看过这样的报导,在一些大都会,有一类衣装整齐的“闪食
深地感謝社会上一环扣一环的分工
族”,专门在餐馆附近等待着,一发现客人离座,餐桌上还有剩余的食
合作,更应该投身为其中的一份
物,他们便若无其事地坐下来,把剩余的菜肴吃完,然后闪人。刚刚
子,做出爱物惜物的好榜样,贡献
看到这样的报导,心中有点凄然,但是回头想想,这世间万物,天地循
自己的力量。
环,仿佛都有所设定,“闪食一族”的出现,是否为了要给予暴殄天物 的人类一个救赎的机会?!
所有的恩赐并不从天而降,我 们必须虚心接受,再思回报。
文|靈子
10
意解人生
11
意解人生
年少时,我在大山里过着艰苦的生活,喝水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
看到学生们对青山绿水的向往,
背,粮食需要自己亲手去种。上学也需要走很长很长的山路才能到达学
我忽然想到了自己年少时对都市高楼
校,那时的孩子们没事情的时候都喜欢静静望着远处的天空想象山外面
的向往。在种种周折之后,终于实现
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直到有一天,山里的小学分配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
愿望的感觉,类似于终于抵达了一条
女大学生,告诉我们山外的世界是多么斑斓。后来,年轻的女教师收到
道路的终点,此刻才有时间回味之前
了一笔捐款。校长和其他的老师都建议用这笔钱改善学生的生活,但是
的种种努力,由此看到了,之前目所
那位外来的女教师,却坚决让学校的孩子们集体亲身感受外面的世界,
不及的路后之路,山外之山。
大都市里的高楼大厦深深打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那位女教师调走 时,向学生们说:你们要记住山外有高楼。
人在一开始接触事物时,只能看 到事物的一面,那时就以为山和楼的
走出与世隔绝的大山,见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对于孩子们确实是一
那一面就是它们的全部。然而,人在
次很好的教育。从此,住上山外的高楼成为我那时勤奋学习的动力。终
经历过无数的问题和挫折之后,开始
于有一天,我不负众望,考上了位于繁华都市的大学,走出了大山。刚
逐渐了解到山和楼的侧面,就不再有
开始接触都市生活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刚开始的心态,而开始小心谨慎,这
可是,在都市中生活久了,又感到有太多的诱惑,纷繁的世事,让人应
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楼也叹息。山
接不暇、无所适从。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看到湛蓝的天空和清澈的
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楼自然不再是
流水几乎成为一种奢侈时,我又开始怀念在大山里的岁月。于是我就在
单纯的楼。
课堂上,告诉学生们:楼外其实还有青山。
其实,青山仍是青山,高楼仍是 高楼,不同的只是人的认识改变而
楼外有青山 人,需要先认识了自己,才能认识这个世界。
已。可是仅仅因为认识的改变,我们 又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如果我们 从开始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认识到 事物的两面性,那真的是可以少走很 多曲折的道路。 人,需要先认识了自己,才能认 识这个世界。
文|张世普
勿忘世上苦人多
这才是潜意识中本来的面目不要把光鲜背后的自以为是来掩饰自己的生活
要认清事实真相用一颗慈悲智慧的心态面对
12
意解人生
刚刚被热醒了,莫名的有点情
清楚地记得已故的古汉语许老
绪,再加上卧铺车厢里的脚臭味,
师,给我们多次讲述妙老的点点滴
头很晕。连续几日的大巴行程虽累
滴。他说妙老在文革期间,被逼迫
但总觉得还可以,也许是还没到目
还俗,南普陀寺被破坏。妙老推
的地,也许怪车停留几个小时耽误
着车就在庙门口卖烧饼,为了守护
行程,也许内心的无明,其实对于
着这座古刹,不离不弃,就这样十
一个人来说都很正常。突然间想起
年如一日的奉献青春,坚持信仰,
了妙湛老和尚说过的“勿忘世上苦
最终迎来了黎明。赵朴初老居士
人多”。瞬间感觉惭愧不已,就因
主持全国政协工作,恢复宗教政策
为一点点的不舒畅,一丝丝的不如
并且任全国佛协会长,亲自请妙老
意,一阵阵的臭味……让我悔恨自
出山。如今去厦门旅游,依然能看
己,多年来把佛语挂在嘴上,却依
到南普陀寺大门口赵朴老亲题的匾
然是没有生起慈悲心。让我汗颜,
额。许老师给我们讲述着过去那段
再也无法入睡,拿起手机轻轻的打
快被遗忘的艰难岁月,七十多岁的
几个字,说说内心的感受。
老人家在讲台上热泪不停。瘦瘦的
妙湛老和尚是当代的高僧大
体格,就像他自己说的,挤在公交
德,为兴办佛教教育,不辞劳苦的
车里,让人推一下可能就倒了,清
奔波精神深深感动着无数人,尤其
贫乐道,用在老师身上不为过,也
是恢复南普陀等道场,鞠躬尽瘁,
让我终生难忘。虽然没有妙老那样
并成立了全国第一所佛教慈善基金
的影响力,可同样有这样的一颗菩
会,在俗世因缘圆满,最后留下了
提心。
一句:“勿忘世上苦人多”的慈悲
09年,梦参老和尚来南普陀讲
心语。眼泪悄悄的流了出来,思
座三天,让我有机缘亲聆大德的法
念大德的威德,也忏悔自己业力深
音。梦老讲述了他与妙老的深厚情
厚,大德在世,我沉沦苦海,大德
谊及自己的修学经历,深深的印在
演说妙法,我未闻一字,这是多么
我的脑海里,看似平常人平常事,
痛的领悟。
可我们就是做不到,坚持不了。
13
意解人生
梦老入藏留学十年,回归途
但妙老说省机票钱,要把钱花在刀
我想说的是我们总是因为生活
中,因为那段特殊的历史原因,被
刃上。在一次公交车上,有人看到
中一点点的不如意,不美满,就
判入狱33年。在狱中梦老发地藏菩
妙老就乞讨要钱,妙老就给了,大
烦恼。反过来说,我们的潜意识
萨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为己
家都说,那是骗子,可妙老说都是
本来就像虚空一样,无论晴空万
愿。我想如果没有这样的菩萨悲悯
需要,才会这样,说明他苦啊,真
里,还是狂风暴雨,它始终是如
心,33年的监狱之苦,对常人来说
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此,这就是说明我们的脑神经,
早已崩溃,如今已经百岁的高僧,
人们常说,享受生活容易,但
经验在作怪,在分别执着。我
常住于五台山,弘法世界各地。梦
是吃苦确实很难。孔子赞叹颜回“
们迷于周遭的环境变迁,不能认
老讲述当年妙老为了修建道场,下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就如同照镜
南洋化缘,历经艰辛万苦。妙老到
忧,回不改其乐。”这些先贤无
子,你哭它哭,你笑它笑,对于
光明山普觉禅寺讲说妙法,收到供
一不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成就自我,
镜子本身根本没有任何的改变,
养,害怕被海关没收,只好把钱塞
名垂千古。所以太虚大师说:“仰
都是自己在演。我们觉得这样那
进破衣服里。为了恢复道场,为了
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
样的痛苦,无非就是用经验来分
信众,千里跋涉,不辞劳苦,所以
成,实名真现实”。
别认识,而不是真正的自我。
南普陀与东南亚佛教界建立了良好
这让我又想起了在非洲义工的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活确实很
旅行生活,每天要坐三四个小时的
苦,可是这不就是普通大众的生活
在看妙老的纪录片时,一日三
公交车,车破旧就不说了,主要是
嘛,难道要去怨天尤人吗?要认清
餐基本上就是咸菜稀饭馒头,弟子
难堪的味道,身上散发的味道,还
事实真相,用一颗慈悲智慧的心态
们在诉说这段经历时,都被威德
有香水的混合味,实在是受不了。
面对,“勿忘世上苦人多”!
感化,泪流不止。那时候生活太苦
可是来做义工的同伴们,都还是坚
了,后来条件好一点,妙老第一件
持了下来,也许各自有各自的想
事就让伙食搞好,厦门大学的学生
法,可是,对于他们的条件来说,
很多还很贫穷,中午经常会来寺院
这真的是苦,可是最后其实大家都
吃斋饭,有钱施舍一点,没钱也照
很开心,尤其想不到的是,有个小
样吃,妙老的悲心愿力不可思议。
女孩才十六岁。跑一趟非洲费用不
出门开会等等,妙老从来不带随从
菲,而且其物质条件简陋,但大家
侍者,因为年事已高,大家担心,
都能开心的面对。
的友谊。
文|达娃
偶尔我们会听到身边的人说:好 闷、好无聊、好烦、好苦、好累、好无 趣……是否活得有趣,要怎么活得有 趣,是非常个人的选择,我的有趣或 许是你的无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 求和欲望,从中得到的乐趣自然无可 比拟。每当欲望被满足时就会觉得有 趣,而那一刻的心情是愉悦的。换个 角度思考,是不是当心情愉悦时,凡
一旦你黏着了,上瘾了,你还得付出更多的资源去满足无穷尽的欲 望。换句话说,就是之前所享受到的乐,渐渐地会变成了一种苦! 世界著名的乐曲指挥家,曾凭《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 原创音乐奖的谭盾老师,每天都给爱人一个惊喜,就是用鸡蛋做出不同 的“蛋早餐”,从来都不曾重复,创意加真诚,这就是一种“创意性乐 趣”,为亲密关系加分的态度和行为,两人之间每天有一份期待和惊 喜。或许,你也可以搞搞新花样,每天给自己或家人做不同的早餐,为 生活添加一些情趣。 生活并不是一层不变和乏味的,因为我们不断与周遭的人事物及环
事都变得有趣呢? 当想要有一些乐趣时,一般人会 选择在感官上下功夫,也就是追求一 些可以令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及 身体得到刺激和满足的感官享受。比 如去看一场电影、欣赏画展、赴一场 音乐盛会、吃一顿美食、去逛街购物 或者去做一个SPA。但这些,我们称
境互动,改变一直在发生当中,没有一样东西是恒常的。当心可以安 住在每一个当下时,生命是何其的丰富与多姿,一切的人事物都是鲜活 的,前一刻和下一刻的你我他都已经有了改变,何须执著已经流逝的东 西呢?如果能够带着一种不批判和好奇的态度与自己“亲密接触”,不 难发掘内心的感受、情绪、念头、想法及行为的多变和有趣。无论是好 的、不好的,带着觉知去享受那种不可预知的过程美,亦可避免陷入一 种以结果来评断生活素质的陷阱。
它为“消耗性乐趣”,是通过消耗个
要让自己活得有趣,并不一定要与日常生活失联。例如:平时刷牙
人的资源来获取乐趣。这种乐趣会给
时,喜欢用右手,这次可以来个改变,试试用左手刷牙的感觉如何?这
你立即、马上、强烈,但却是短暂、
样做时,你会发觉左手也有不为你所知的潜在性功能,同时改变你对右
粗浅的感官享受,它不会有“资源再
手很重要,左手不是很重要的认知,促进平等对待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和
生”的功能。
器官的认知。
如何活得有趣? 生命必有它的苦难,但也有上天赐予的幸福, 生活不是生活而已,你是生活的主人, 你的心想怎么过生活, 它将会以你想要的面貌与你相遇。
人生
意解
当有那么一天,你的某个器官出毛病了,你也较不会执着 于生病了的部位,因为你可以看到还有大部份健康的你,至少 心理上可以乐观地面对疾患,疗愈也就发生了。 每天的晨运,可以选择不同的跑道或在不同的健身仪器上 运动。新加坡有许多青葱、设施完善的公园,还有瑜伽、健身 操、太极拳和舞蹈等活动。何不考虑给晨运增添一些新元素, 每天参与不同的活动呢!当你能够培养一种与他人互动的乐趣时,你对人的 接纳度、认可度及同理会大大提升,这也是一种“创意性乐趣”,是慈悲与 智慧的能源再生。长远来看,人际关系会更加融洽。 另外,上班时也可以提早出门,让自己有机会在不匆忙的情况下享受路
有时候,对自己的过失幽默一
上的明媚风光,并与周遭的环境有所连结,这会改变你认为自己是独立存在
番也可以缓解尴尬的氛围,有句话
的个体之想法,你从来不曾离开一切人事物和环境而存在。当有一天,你觉
是这么说的“when you can laugh at
得自己有撑不下去的感觉时,请打开眼睛和心房,感受这个宇宙给予你的支
yourself, the whole world will laugh
持,丰富的资源就在你的身边。
with you”。(当你能够自嘲时,全
我喜欢走“陌生”的道路,因为不熟悉,内心可能有新鲜、好奇、不 安、焦躁、笃定等情绪,这也是与内心玩游戏的方式。保持觉知,观察内心
世界将与你一起欢笑)当你选择放 下时,没有什么是要提着的!
生起的种种心理现象,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记得有一个清晨,我摸黑走进
人生如琴弦,既不能太紧又不
麦里芝蓄水池的森林,越走越远,越走越害怕,最后掉头跑出森林。当我与
可以太松,松了弹不出优雅的乐
上师明就仁波切分享这段故事时,他问我怕什么?我说怕“鬼”,两人相视
章,太紧了弦也就断了。没错,生
大笑,哈哈哈哈......
活是有点压力,也因为这个原因,
如果你是一位老饕,可以每个星期去吃一餐你向往的美食。当然,你也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都希望活得开心
可以选择每个星期吃一道你从来不曾想过的食物,改变一下自己对某些食物
一些、轻松一些和自由一些。能够
的偏好和执着,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开放的心除了打开味蕾,此时,
忙里偷闲,放松享受一时半刻的逸
品尝的不单是食物,也是对不同饮食文化的接纳和认可。
乐和清雅,亦是一件乐事儿。
每天去做一件可以发展自己善心的事儿。例如:给邻居问好、给一同乘
每天醒来的时候,睁开眼睛,
搭电梯的人一个微笑、帮助按电梯楼层等。一件小事儿,一颗善心,可以奏
感受一下呼吸,每一个吸气和呼
出喜悦和幸福的乐章。
气,每一口气都不可能是一样的,
你也可以做一件让自己放松和开心的事儿。例如:泡一杯自己喜欢喝的 饮料,做一道自己喜欢吃的菜肴,犒赏自己是充电,别压抑这简单的需求, 因为你值得! 我蛮建议各位在家里栽种绿色植物或花儿,可以将这些小植物放在不同 的地方,并且不时调换位置,增添新鲜感。你可以让家里的成员“领养”不 同的植物,培养责任感。家人可以透过经验的分享,多了一些沟通和交流。 现代人的家庭甚少有机会一起相处,大家都各忙各的,一家人要坐在一 起用餐也不是那么容易,即便相聚用餐时,也都各滑手机。为了增添一些乐 趣,可以建议每月的餐聚由不同的家庭成员构思,室内户外都行,重点是有 爆点创意。有时亲戚聚会交给年轻人发挥也不错,重点是千万别泼冷水,能 够相互鼓励和支持就是圆满。
生命就在一吸一呼之间展开,每一 瞬间也不曾重复。 一旦我们能够体验到源自内心 那种无穷无尽的乐趣时,外在的物 质诱惑已经不是那回事儿了,对感 官上的追求和刺激也将慢慢退减。 生命必有它的苦难,但也有上 天赐予的幸福,生活不是生活而 已,你是生活的主人,你的心想怎 么过生活,它将会以你想要的面貌 与你相遇。朋友,请尽情去创造和 享受生活的乐趣吧!
幽默是生活的一剂良药,也是一种情趣。每天给身边的人分享一则幽默 的段子,这样的互动可以给人际关系添加一份轻松。当然你不要光是转发网 上的段子,偶尔自己来一段那才是诚意。
文|黄毓玲 ( 辅导员——心理治疗师 )
人到了一个年纪,就会特别怀旧。怀念小时候吃过的古早味,怀念儿时 的经历,怀念旧人旧事。因为那些旧的点点滴滴,都成就了今日的我们。 我们相识于中学,那是大家懵懂、单纯,还布满棱角,凑合在一起,成 了一个小圈子。青涩的友情中,也免不了有些小误解小冲突。踏出社会后, 我们各自精彩,也渐渐疏远。后来的重逢,几乎都是在丧礼。我们各自的长 辈的丧礼,还有,我们小圈子中好友的丧礼。 我们感叹说,我们要珍惜彼此的友情,不要总是在悲伤的情境中相 聚。我们相约饭局,我们甚至在几十年后,第一次一起出国旅游。开始 还担心有各自性格脾性的我们,会不会“擦出火花”?奇迹的,我们四 天的旅程是格外的愉悦。大家因为昔日交情,都了解彼此个性。而如今 成熟的圆融,又让我们能够互相配合。因为从年轻就认识,我们在一起 无须戴上面具,更能够惬意的同游。大家都说,要再来更多趟的同游。 多年后再重新熟络,应该也是大家的缘分很深吧!
前阵子看了一部日本电影 《解忧杂货店》,对于人世千丝
而我刚出道就结识的同事,虽然有人退休,有人转校,但是当年一起同
万缕的缘分有了更深的体悟。故
甘共苦的旧情谊,却让我们的缘分一直持续。每一个学校假期,我们都会聚
事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小说,讲述
聚。大家谈谈过去,话话现在,时间似乎没有拉远我们的距离。我们仿佛还
一名杂货店老板在铁卷门设了一
是相濡以沫的战友。
个投邮口,每晚有事困扰的人会
身为人师的我,也常常被念旧情的学生感动。不管毕业多久,也都还有
往内投信,倾诉自己心中各种烦
记得老师的学生。有的会不时回来学校看老师,有的会在社交媒体跟老师保
忧。杂货店老板会逐一回信,然
持联系。新年、圣诞、教师节,都会有念旧的她们送上祝福。她们常常会
后在翌日早上放入店外的邮箱,
说:老师工作很忙碌,但不要忘记照顾自己的健康。这样的念旧,总在我平
让求助的困惑者取回。
凡的生活中点缀出一抹芳香。
电影传达了一个讯息:我们
念旧,不是开倒车,而是一种珍惜。懂得珍惜,才会富足。那些曾经构
有意无意的一句话,也许会影响
成今日的我们,不时的回顾,能让我们反思,也能让我们知道感恩。在步伐
某个人的一生,而一个转念则有
快速的时代,我们会因为这样的牵念,才不至于失去了赤子之心。
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我想这
文|心憩
念旧情 念旧, 不是开倒车, 而是一种珍惜。
正是佛教常宣导要人们“善念言 施”的最佳体现,正确的“善言 布施”不是说违心的好话,说假 话阿谀也是打诳语;不吝于掏出 发自真心的金玉良言,在适当的 时候给予失意的人一番鼓励,才 是真正利他的“言施”。
懂得珍惜,
至于缘分则是人际关系中很
才会富足。
玄妙的元素,最近去世的马华作 家李永平更是深悟个中真昧。年 少的他在1967年赴台留学之前, 曾想过来本地的南洋大学就读, 后来辗转去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没想到半个世纪后,他却以驻校
16
意解人生
17
意解人生
一念之间 我们有意无意的一句话, 也许会影响某个人的一生, 而一个转念则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作家的身份被礼聘到南大授课。可
不仅是一个便捷的网络,也是一面照妖镜,许多人的言行心理都无
惜这迟到了五十年的缘分只维系了
所遁形,蓦然发现以往熟悉的朋友反而不是原来认识的那样。有些
不到一年,他在今年初返台前身体
人一把年纪,却动不动就在网络上和人吵架,好斗的嘴脸令人啼笑
不适,随即就验出是肠癌末期,半
皆非。
年后就溘然长逝。
前不久发生了“马华诗人性骚扰”,更让人看清人性龌龊的一
最近在飞往台北的途中重看了
面。事缘一名马国诗人偷拍了一位衣裙飘飘的女性友人的背影,然
由 毕 彼 特 主 演 的 《班杰明的奇幻旅
后写了一行说明“诗句”:那条裙子美得令人想剪掉肩带,以设定
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公开的贴文放上脸书。此举引来一群他的“同侪”一起对女子的背
Button),故事颠覆了生老病死的规
影评头品足,但也引起一名女作家的反感。她直言不讳地斥责这种
律,剧中男主角一出世就是个满身
行为是“性骚扰”,而且一群男性沙猪在物化女性。
皱纹的老婴儿。当时医生断言这个
她原以为这是一件黑白分明的事,不料却招来对方一群支持
生理状态犹如八十岁老人的生命,
者的围攻。有人强辩只要裙主不觉得不舒服,就不算性骚扰;诗
很快就会终结;他却奇迹似的一直
人则叫屈,说那句无辜的“诗”被网路包青天看成“湿”句(广
长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
东话“咸湿”即好色)。狡辩者可厌,有些不做声的人两边都按
年轻。这个逆向生长的青年爱上了
赞,也让人看清他的人格素质。这场闹剧的当事人还算冷静,诗
从小认识的女孩,自知无法给她幸
人最后撤下贴文和照片并发出道歉声明,反而是敲边鼓的人“唯
福而黯然离开。情节引人入胜在它
恐天下不乱”,抱着键盘拼命叫阵,什么难听的话都脱口而出,
道破了人生的真相:一些幸与不幸
无理还不饶人真是可恶。
都是由许多偶然串起的,只要其中
网络时代拉近了人与人的地理距离,讯息传递没有疆界的藩
一个环节改变,也许就会牵动许多
篱,但这种便利也很容易让不肖者滥用。那名无辜女子的背影就在
人的际遇。
她不知情之下被疯传,连隔海这一端的网友也看到了,但肇事者和
一年将尽,回望走过的路, 在“无常”和“当下”两相对照
一群好事者却洋洋自得。如此集体公开意淫,不只侮辱和践踏女性 尊严,也让原已凉薄的人性更不堪入目。
下,越发觉得生命中不能摧折的
我们常抱怨人生不顺遂,其实很多偶然就是由刹那的必然所决
东西,往往就是我们最易忽略的根
定,会遭遇某些人和事不是没有因由的。一念之间神性魔性毕现,
本。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易建立,
只要明了这一点,予人多一些宽容,对己少一些放纵,社会多一些
一旦不小心崩了一角,再怎么修
祥和,人生少一些遗憾,也许快乐就会离我们近一些。
补都有缺憾,那个疙瘩永远难以抚 平。尤其有了脸书之后,这个平台
文|陈晞哲
只是在被子上面那些看来依旧美丽的花纹图案而已
外面能看到的
那么 一切就被继续盖住了
那么 这张大被就会理所当然照样盖下去
没有侦察检视 替换破旧缝补上新的布块
百衲被
我幼时,有过多幅百衲被。祖父有位婶母,一直住在我们家里,我懂事 时她已经很老很老了。祖父离世后她还在,我们叫她“阿太”,就曾经给我 做过两幅百衲被。 又有一位老女人,是我三姑姐奶妈,她住在当时算是路途十分遥远的军 港山芭,每年都会在端午节给我做祛邪香囊。 她老人家也曾经给我做过百衲被子,工夫其实更齐全,被子也更厚,但 我嫌她被子总有一股去不了的,据说是避邪用的八角气味。而我偏巧就是五 月初五出生的人,说不好真是精怪托世,对此总有点回避。 不像阿太做的那被子,花布的头头尾尾虽然只是随手拈来,却非常得我 钟爱。 我是个很黏被子的人,会认自己气味,会认自己所有贴身之物,跟《查 理布朗漫画》里,那个死死要抓住自己毛巾才能过活的理连纳士差不多。 从小我就对色彩图形特有兴趣,这启蒙肯定就是百衲被子所赐。躺在 床上,我会慢慢一块一块花布找来看,这块怎样?那块又怎样?假如两块 配在一起又会怎样?色彩感觉,图形暗示,常常就是我入睡前小脑袋里一 直想的。 阿太的百衲被配搭又特别不讲究章法,没拘束,黑撞红,青搭褐,甚至 绿色配紫色,人人都说“绿配紫一坨屎”,可我也喜欢,全是我学前的色彩 启蒙。 百衲被又是一种奇怪的被,要温暖的话,盖的时候就将百衲碎花布向 上,通常里子都用特厚棉布,贴在身上很快就暖烘烘。假如天气太热,那就 反过来盖,里子在上面,让百纳碎花布贴身。 这些贴身碎布,有棉质、绸缎质、丝质、尼龙质、掺掺杂杂,缝接处又 有因为布质不同所产生的空隙,虽然盖上身,但颇为凉快。这反盖法,到清 晨气温最低时,稍稍用它覆盖住下肢,感觉又异常舒服。
18
意解人生
意解人生
从小二就一直盖到中三,初时 整幅被子足以覆盖我,但我越 长越大,被子就显得越来越小
老少批
记得有一幅百衲被,我
白说,很多被惯坏的小孩都不 愿意做。拿我最习惯味道的东 西去洗?洗到干干净净,焕然 一新?不行不行。习惯就是上 瘾,上瘾就是舒服!你说我麻 痹也无所谓,我就是很难接受 天天已习惯到像空气一样的东 西,出现任何改变。
眼看着父母老去 却留不住匆匆岁月
洗百衲被?大件事咯!坦
人小时候犯错大都是好奇心惹的祸,父母三番五次交待, 这事不能做,可自己就是不相信,非要去尝试一下不可,结 果犯错了。作为长辈,父母会这样批孩子:“看,不让你这样
了,怎能再盖住身子?最后它 就只能盖住我屁屁。
人都是会犯过错的,无论老和少。
做,你非这样做,犯错了吧!”如果自己对这件事还不死心, 还可能会去尝试第二次,结果会又犯错,这时的父母就会抱怨 道:“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又犯错了吧!”人就是在不断犯 错、不断接受父母的批评中长大的。 自己长大了,有了孩子了,父母也就渐渐老了。不过,无 论父母怎么老态龙钟、步履蹒跚,怎么思维迟缓、反应迟钝, 可他们还不放心自己的孩子,总想去替孩子们做点什么,可此 时父母所做的,或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真的错了,或在孩子们 眼中父母这样做是错的。于是乎,晚辈就会开始批评长辈:“ 看,不让你这么做,你非这样做,身体出问题了吧!”或者 说:“年纪大了,别再操这心行不行呀!”父母也会如自己
当然,后来就渐渐明白,
孩子小时候一样,不顾孩子们的反对,继续去做他们认为自己
被子不仅要常洗,更要常消
力所能及的、应该去做的事情,可结果又会遭到孩子们的批
毒,不时检查,因为螨虫、细
评:“唉,你怎么这么不听劝呀!”父母也是在不断犯错、不
菌或寄生虫,会当它是个安乐
断被儿女批评中慢慢老去的。
窝,常居于此,不洗它还真舍
长辈批评晚辈,晚辈批评长
不得出来。
辈,在人世间不停地轮回,这之 间相同的是长幼之间相互的爱,
处,仔细检查看哪里有破洞?
不同的是长辈批晚辈,言语中更
有就快点补一补。 最叫人毛骨悚然的是,假 如不是因为一个小小破洞而把 整张被子翻开来,还真的看不 出叠好摺好的部分,原来已经 那么陈旧那么蛀蚀。 没有侦察检视,替换破 旧缝补上新的布块,那么,这 张大被就会理所当然照样盖下 去;那么,一切就被继续盖住 了,外面能看到的,只是在被 子上面那些看来依旧美丽的花 纹图案而已。
文|吴伟才 (本地旅游作家兼画家)
文|赵倡文
洗百衲被,还有一个好
多的是期待,而晚辈批长辈言语 中却充满了无奈,眼看着父母老 去,却留不住匆匆岁月。
19
今天是最好的一天 不要让昨天的烦恼影响到今天的好心情, 一切从现在开始吧! 用最美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亲爱的朋友,从清晨睁开眼的时候起,我们都要学着对自己说:“今
人生百态,各具千秋,如同蹩
天是最好的一天”!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事,都已成为过去,无法改变。
脚的喜剧,什么角色都缺少不了,
要告诫自己“不要让昨天的烦恼影响到今天的好心情,一切从现在开始
应持“平常心”。别人说得对,你
吧!用最美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认真接受;说得不对,你就当他是
当我们工作的时候,不管有多繁忙,压力有多大,都不要抱怨,不要 带着怨气,去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这样你一天的心情也会受影响
背台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 要放在心上。
的,当我们一步步去完成自己的工作,排解一道道生活压力,就会很有成
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无聊
就感,就会觉得当初看起来是那么烦心劳神,殚心竭虑的事,竟在不知不
的人,如果您都和他们计较,怎
觉中变得如此轻松简单。
么会有好心情呢?最重要的一点
记住!不要和别人比,这样会活得轻松,如果任何事情都要和人家
就是在百忙之中,忙里偷闲,都
比,这样活得会很累。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所以和别人比不如和自
要抽点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己比,只有和自己比,才有知足感,增加自信心。
情,比如:品茶静坐,唱歌跳
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折磨自己,这样只会助长他人威风,贬 低自己实力。遇到别人不公正的评论,只要不伤及到你个人的尊严,那就 让他说去吧!
舞,上网聊天,阅读浏览,也是 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还有不能把钱看得比自己的生 命还要重,命,能买钱,钱,却不 一定买命。人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才能活得轻松自在。哭,也是一 天;笑,也是一天,让我们用最美 的心情迎接每一天吧!
文|善缘
意解人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能 你不知道这首诗的名字叫《悯农》、也不知道作者是李绅,但却一 定能滚瓜烂熟的背诵出来。诗人对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 地里辛苦劳作的生动描写,以及对劳动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的感 叹,让人难以忘记。 十几年前,我也曾体验过一次耕作的辛苦。爷爷奶奶退休后,就 离开城市,在空气清新的美丽乡村盖了一栋房子,搬去那里养老。 有一次放假,我过去陪他们小住的时候,正赶上爷爷在给院子里的白 菜播种。不想爷爷辛苦,我便主动承担起松土的任务。看着爷爷的示 范,我胸有成竹,不过是用锄头和铁锹把下面的土翻上来就可以,实 在太简单了!可谁知,锄头在我手中简直有千斤重,铁锹也不听我的 使唤,不一会儿,我就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再抬头看看火球似 的太阳,甚至感觉自己晒黑了不少。就这样,一垄、两垄、三垄…… 我坚持了下来,终于把土松完了,而付出的代价就是腰酸背痛和手上 被锄头磨出的水泡。 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悯 农》这首诗的含义,切实感受到了一粥一饭都是得来不易的,我们所 吃到的食物,无论种植、耕耘,还是收获,都饱含了农民们的心血和 汗水。记得那天晚上,我吃了一大碗饭,觉得饭菜变得前所未有的香 甜可口。 今年冬天,我和妈妈参访了北京龙泉寺,并在那里用了午斋,这 也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正式的“过堂”。斋堂里,是不允许随意走动 的,而且要止语,以保持安静、庄严和表达对诸佛菩萨的尊敬。桌 子上的碗要靠近外沿摆放,筷子则横放在碗前。在《供养偈》念诵 过后,行堂就正式开始了。只见义工们拿着装有食物的桶和勺子走了 过来,我们依然不能说话,而是用特定的手势代替,来表达自己的 意思:饭菜要多要少、汤粥要稠要稀……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 第二遍行堂过后,义工还会往每个人的碗里倒一些热水。起初,我以 为是天气冷需要喝热水取暖的缘故,后来才明白,这其中的用意是 让大家把碗里余留的米粒和菜汤全部喝掉,一点儿都不要浪费。一位 义工告诉我们,寺院的食物来自十方信众的供养,所以更要格外的珍 惜……
每一粒米 都值得珍惜 也许我们学佛,
以前,我也自诩是一个不愿浪费粮食的有心人,但在此之后,我 感到惭愧极了。佛门中的智慧真的是无穷无尽,通过一粒米,就能透 视到众生的痛苦和艰辛,从而教导人们生起感恩之心、慈悲之心、出 离之心、菩提之心。 有时我想,也许我们学佛,就可以从珍惜每一粒米开始。
文|灵犀
就可以从珍惜每一粒米开始。
21
送您四千万 生命是永恒的,也是无限的,不会死亡的, 是不生不死的境界,是不生不灭的存在。
你相信人的生命只有一生一 世,或者,不只是如此呢? 台湾南华大学专任教授慧开法 师在“从人间佛教谈生命的终极关
(parapsychology)与精神医学 的研究探索领域。 再者,华人传统的思想认为,
中抛出了这个问题,展开了临终关
长寿就是一种福气;从轮回的观点
怀课题的探讨与分享。
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无量
无论时代如何地演进,生活品
寿”,因为“死亡”就是跨越生死
质如何地提升,但谈到关于临终这
之际,迈向下一期生命的开始。星
个课题,如今依旧会让一些人感到
云大师就提到“信仰是有层次的,
忌讳。但从慧开法师的开示中,可
信仰可以决定人生未来的去向,可
以让你感受到的是,这个课题并不
以达到不生不灭的永恒境界”,死
悲伤,反而还带着幽默与阳光。
亡从佛教的角度来看,是那么积极
果放在“生命只有一生一世”的封 闭思维架构中,那么只有一个答
和正向,但是世人的眼光似乎只停 留在肉体的有限生命,而没有去经 营内在心性的无限生命。
案——就是“此题无解”。反之,
死亡是有情生命的一个转换历
如果放在“十方三世宇宙生命观”
程,绝对不是堕入终结,而是迈向
的宏观开放思维架构中,则不但可
下一个崭新的开始。因此,死亡本
解,而且带来无限的希望。
身不是问题,如何能够死得潇洒自
法师举出星云大师在人间佛
在,这才是核心问题。而法师很幽
教思想理念中有关生命不死的解
默地表示,如果你希望善终,送给
读与诠释,其中提到“生命是永
大家“四千万”。
恒的,也是无限的,不会死亡
一、千万不要拖过人生的尝味
的,是不生不死的境界,是不生
期(保质期、保值期)。法师认
不灭的存在”。法师指出,从
为,“生、老、病、死”有如“
佛教角度来看,肉体生命是有限
春、夏、秋、冬”四季运行,循环
的,但心性生命是永续的。
法海拾贝
甚至进入深层心理学、超心理学
怀,从生命永续到生死自在”讲座
法师表示,人生的方程式,如
22
说法已经逐渐被接纳,这个课题
交替,本来就是大地有情生命的自
近二十多年来,有关前世今
然常态与转变机制,生与死其实是
生的各种研究、探讨及书籍,打
生命一体之两面,相依相成。生死
破了一般大众的观念。随着时代
本来就是一件自然的事,瓜熟蒂
思想的演进,轮回转世之观点与
落,时间到了自然就会离开。
二、千万不要变成生命的延毕生。法师提到,由于
约稿
医疗科技的发达,种种先进设备能够延长人类的寿命。 但是这些措施对即将频临死亡的患者来说,不是一种酷 刑吗?法师认为,肉体的自然死亡“不是疾病”,而 是“大自然的生命机制”,现代医学与医护人员应有坦 然接受“自然死”的基本认知素养,一般大众也应该有 接受“自然死”的心理准备与共识。其实,老人的自然 死亡与婴儿的出生一样,有其自然个别的节奏与时机,
《普觉》是光明山开辟的综合性、通俗的佛学园 地,我们真诚欢迎您的支持与投稿。我们的宗旨 是弘扬佛教正法,推广平等、慈悲、无我、无私 的精神,启迪众生之智慧,净化大众之心灵。
本来就不需要、也不应当受到人为的干预。 栏目设置如下:
三、千万要保留精神与体力,作为往生之用。法师 把我们的身体比喻成一台电脑,关机的时候也需要一 些时间关闭一些小程式或附属程式,最后才关闭主程 式。同理,理想的善终就是肉体的自然死亡,也是会 先从身体的一些生理系统开始逐一关闭,最先关闭的 是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等,然后是神经系统,最后 是大脑关闭。 法师提到,自己的双亲往生之前,医生不断地要求 为他们插鼻胃管,他们兄弟皆严词拒绝,这不但捍卫了 双亲的死亡尊严,也维护了他们的死亡品质。最后,双 亲都是在儿孙的陪伴以及佛号声中,意识清晰地含笑舍 报往生。这是他们兄弟毕生的安慰。 法师有趣地比喻,如果你希望阿弥陀佛来接你,你
兰 若 轩 : 能以小见大,富有哲理、具有启发意义的佛学 精品短文。 菩提清韵 : 描绘庙宇、山水的精美散文,以及佛教感悟, 修行心得的散文、 诗歌。 竹林夜话 : 有启发意义的僧传、史传和佛教故事,以及近 现代和当代的现实故事。 意解人生 : 生活中的人生感悟,挖掘人性的真善美,提倡文 明、和平、环保的精美杂文。 法海拾贝 : 重拾人生走过的足印,以阐述佛法义理的精美 文章。 磐陀钟磬 : 刊登逻辑严密、说理性强的佛教短篇论文,与 精彩的法师大德开示。 琉璃之光 : 秉承佛教慈悲的思想,从医学的视角介绍生活中 的小百科,阐发正确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 狮城奋讯 : 新加坡的佛教简讯。
就要保持“上线”(online)状态,那才能和菩萨联系 上。因此,临终时保持意识清醒是非常重要的。 四、千万要及早成立个人的“往生后援会”及“往 生互助会”。法师表示,在临终时刻,一定要有家人愿
【对稿 的要求】 本刊欢迎电子邮 投稿。所投稿 以 800 至 2000 字为 宜,采用与否,概不退稿。
意挺身而出,极力“捍卫”病人的死亡尊严与死亡品
投稿若用笔名,请另注明真实姓名,并附上身份证号 码、电邮地址、住址及手机号码以便联系与邮寄稿酬。
质,病人的安宁意愿与往生心愿才能够获得实质的维护
来稿三个月内未接到通知,请自行处理。
与保障。法师说:“我鼓励大家要设法及早成立您个人
编辑部对所投稿 有权删改,如要保留原文或一稿多投 者,必须注明。
的‘往生后援会’以及‘往生互助会’,以确保您的善 终与往生权益。我自愿担任大家的往生法门咨询顾问与 实务辅导。” 此文整理自慧开法师提供的讲座资料,法师劝勉大 家以正面和健康的态度面对死亡,及早规划个人生命的 永续,减少病人的痛苦,维护病人的尊严。 以这份四千万的大礼,慧开法师祝福人人都能生死 自在,潇洒走一回。
文|佛弟子 插图|新加坡佛学院首届毕业学僧
手写稿请用正楷字书写清 ,标点分明。来稿一经发 表,文责自负。 稿 一经刊登后,我们将按稿 原址寄奉稿酬,每一千 字60元新币,以申谢忱。 投稿地址:普 觉 PUJUE MAGAZINE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574117 投稿邮箱:pujue@kmspks.org 电 话:(65) 6715 6905
一 深信 信是学佛的前提和基础,修学 任何一个法门,首先要建立在信的 基础上。学佛者要具足正信,只有 在正信的基础上,修行才不会偏离 正道。《大智度论》云:“佛法大
修学佛法的次第与方法
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华 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增 长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
《楞严经》云:
示现开发无上道。”信是一切功德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之母,信能增长善法,断除众生疑
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惑。因此,我们修学佛法,首先要
也就是说,一个人虽然懂得很多教理,
对佛法有信心。《华严经》说:“
但不用于修行实践,
闻经达理、断疑生信。”就是说
就与不懂教理是一样的。
佛弟子在听闻经教之后才能通达教 理,除去对佛法的疑惑,从而对佛 法产生正信。 要建立对佛法的正信,需要我们 用智慧去判断一些说教是不是正道。 佛教判断一种教说是否正确,要看是 否符合“三法印”的原则,即是否符 合“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 静”的道理。符合“三法印”所说的 道理,就是正法,我们应当相信;不 符合“三法印”所说的道理,就是邪 法,我们应当抵制。 对学佛者来说,首先要树立正 信。信佛法僧三宝是自己的皈依之 处。皈依三宝,就是将三宝作为我 们树立正信的对象与核心,我们才
修学佛法需要遵循一定的次第,掌握正确的修学方
能保持正确的信仰。三宝中的佛宝
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修行效果。一个学佛者从初学
是我们的导师;法宝是佛所的一切
佛法到证道成佛,要经过信解行证四个修学过程。修学
言教;僧宝指弘扬佛法的贤圣僧和
者首先必须要信乐佛法,然后进一步了解佛法,进而身
凡夫僧。众生有很多烦恼毛病,就
体力行地实践佛法,最终通过修行实践证悟圣果,成
像一个病人。佛就像一个大医王,
就佛道。信解行证四个过程是相互关联,逐层递进的。
根据众生的疾病应病与药。佛说的
修学者只有从初级阶段逐层深入才能进入修学的高级阶
法就像药方,众生有什么病,佛就
段,最终成就佛道。
开什么药方加以对治。佛说八万四 千法门,正是针对众生的不同根性 而讲说。每个众生只有运用适合自
24
磐陀钟磬
25
磐陀钟磬
己的法门来修学,才能达到明心见
为了适应不同众生的根性,讲说
理的过程。当我们对教理有一定的
性。因此,众生不仅要信佛,也要
了八万四千多种修学法门。每一
了解后,应当深入经藏,广泛阅读
信佛所说的法。
种修学法门不仅有所依据的修学
各种佛教经典。深入经藏,智慧如
经典,还有本法门完整的修学理
海。佛教经律论三藏,都是佛陀及
论。修学不同法门的人,在阅读
古圣先贤的著作论典,这些都是我
本法门经典,听高僧大德讲经说
们在修学过程中要研读和理解的。
不同的宗派信的内涵有不同。 如修学净土法门的信主要有四种。 一是信释迦如来已经三觉圆满,四 智洞明,经常根据众生根性,讲说
法的同时,还应当深入了解这一
念佛法门。二是要信西方极乐世界
法门的教义,全面而准确地掌握
是由弥陀如来在因地中以大悲心,
这种修学法门的修行理论,为以
发大宏愿,勤修六度万行,功德庄
后更好地从事修学实践打下坚实
严之所成就。极乐世界是确实存
的基础。
在研读经典的同时,要加以如 理思维,将佛经教理转化为自己 真正理解和能够把握的修学理论 指南。如果不能将教理知识转化 为自己修学指导,纵然对经典博
在的,并不是想象的。三是要信东
学佛者不仅要熟练地读诵经
闻强记,也不过是知解宗徒,无
南西北上下等六方诸佛,各出广长
典,还应当学习和领会一部经典的
法开启自己的智慧。这即“如人
舌相,赞叹净土法门不可思议功
要义所在,然后依照经典所说如法
数他宝,自无半分毫。”只有对
德。历代贤圣弘扬净土法门,为修
修行,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
所学的经典深入思维,明确体验
行捷径中的捷径。古圣先贤人人提
如果一个修行者不明白教理而去修
其中的智识,才能成为自己的法
倡净土法门,劝人往生是真实的,
行实践,他就无法掌握正确的修学
宝。在研读众多经典的基础上,
不是骗人的。四是信娑婆世界是五
方法,也不知道自己修行的最终目
最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法门来
浊恶世,是众生恶业之所感召。极
的是什么。没有教理指导下的盲修
修学,即所谓的一门深入。
乐世界清净自在,是众生净业之所
瞎炼,不仅于修行无益,有的还会
成就。我们通过念佛,可以清净身
走火入魔。因此,理解经典对一个
口意三业,积聚净土因缘。净业成
人的修学至关重要。
就,就能往生净土。
俗谚说:“学了知识不运用, 学习佛教教理的途径可以是探
修净土法门的人,如果具有这
究经典深意,也可以通过亲近善知
四种深信,即便有人劝说信仰及修
识,在善知识的开示引导下加深对
学其他法门,修学者也终不为所
教理的理解。如《华严经》中的
动,坚持修学净土法门。
善财童子,为了掌握学菩萨道,修 菩萨行的方法,遂发菩提心,次第
二 正解 对佛法生信只是修学的第一 步,在信的基础上,还应对教理 生起正确的理解。我们在读诵每 一部经典之前,都要恭敬合掌念 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 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佛所说
三 正行
南行,先后向菩萨、佛母、比丘、 比丘尼、优婆塞、王者、城主、长 者、居士、童子、外道、婆罗门等 五十三位善知识参访请教。他所 参访的每一位善知识都向他开示一 种学菩萨道,修菩萨行的方法。善 财童子对每一种修学方法都依教奉 行,如法修行,终于获证善果。
的微妙法门,是指导修行者学佛
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的过程,
修行的法宝。理解经典教义是为
就是不断学习理解和掌握修学理论
了掌握佛教修行理论知识,更好
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善财童子从
地指导修行实践。佛陀住世时,
善知识处学习和正确理解佛教教
如同耕地不播种”。我们学习教理 也是如此,对教理教义如法理解 之后,就应当用于指导日常修学 实践。如果一个人虽然通达教理, 说得天花乱坠,却不能如法修行, 那么,他所学的佛法也不过是不播 种的耕地,终将一无所获。《楞 严经》云:“虽有多闻,若不修 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 饱。”也就是说,一个人虽然懂得 很多教理,但不用于修行实践,就 与不懂教理是一样的。就像一个人 整天说吃饭,而不亲自饮食,最终 还是肚子空空。
(转下页)
(接上页)
理解教理教义,并运用佛教理论指导修学实践,
随着佛教的恢复与发展,在社会的影响日
这就是解行并重。当一个修行者将自己所掌握的教理
益增强,在人们心底的份量日渐加重。故当下
知识用于指导修行实践时,修行才会少走弯路,取得
学习和研究佛学的风气越来越盛,内中也有不
最理想的修行效果。
少人在实践佛法,以求得大智大慧,了知对生
佛教有不同的宗派和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不同 根性的人应当选择适合自己的修学法门。声闻乘修四
命和世界的究竟。如此势态无疑是中华民族的 一大福报,一份殊胜的佛缘。
谛法,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观,菩萨乘修六度万行。就
佛法是一门实践的方便法,必须亲身实践
不同的宗派来说,净土宗以一心念佛为法要,禅宗以
才能从中获得佛法的真谛,这是真实无虚的,
参禅见性为要务,华严宗则以经教为旨归。但不论哪
也是无数前人用众多实修实证所告知我们的真
种修行方式,都以勇猛精进作为修行动力,做到福德
理。佛法真谛之所以必须要经修学者亲身实践
与智慧两种资粮同修并进。
体验,并非是佛吝法不说,而是无法可说,说
当学佛者对教理都有深入理解后,就等于掌握了 明心见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能够做到看破、放下, 让自己妄念不生,心存正念。这种从修学理论到修行 实践的转变过程,就是正行。
出来的都不是法。这恰如菜单不是菜,佛经不 是佛一样,佛法非法,非非法。佛法真相实相 非相,非实非虚,言语不可及。 从现实社会因缘来考察佛教,由于中国 佛教数十年的波折与坎坷,造成佛学教育的 历史性缺失和佛法传承的历史性断层,致使
四 证果
如今能指导修行的导师极为短缺,故而今天
证果是信解行证四个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修 道者追求的终极目标。所谓证,就是要证果或证悟。 当学佛者修学功德圆满就是证果了。众生从凡夫修到 四果阿罗汉,属于小乘的证果。小乘的修行所证得的 果位分为四种,初果为须陀洹、二果为斯陀含、三果 为阿那含、四果为阿罗汉。大乘修行六度四摄证得菩 萨果位,菩萨乘再修到无上正等正觉能够成就佛果。 从凡夫到成佛,需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经过十信、 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五十二个 阶位。
学佛人实践修行者大多是自行摸索着操行, 其中还有不少人几乎是盲目上路。于是修者 多多,有果者难觅,这是当前在佛法修持人 群中存在的极为普遍的现象。究其问题根 本,笔者以为就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佛法理 义不清,修持目标不明,着力不准所致。把 脉问题根本,其根结在于不识真心,故而 下力多多,不见佛果。五祖弘忍大师在完成 对六祖惠能的传法之后说过,“不识本心, 学佛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心,即名丈 夫,天人师,佛。”五祖这句话含义深睿,
不同的宗派对于证果的理解有不同。禅宗修行者
他指出了佛法修持的关键所在,本心。以
以破迷开悟,明心见性为现世修行证悟的最高境界。
是否识本心为界、为标志。不识者,一切学
净土宗则以命终往生西方为究竟旨归。
是枉学;识本心者,并亲见本心者即佛。然
信解行证是我们修学佛法必经的过程。尤其是对
而当今众多学佛人不在此下功夫,不在识真
于我们末法时代的修行者来说,只有对佛法信解的基
心上通理。不在见真心上着力,于是学佛修
础上,才能更好地修行实践,从而最终成就道果。
持数年过去,或许是终此一生的学修,都不 过是“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为什么
文|悟贤 插图|新加坡佛学院首届毕业学僧
呢?因为不识真心者,对于学习佛法,到底 是信什么,学什么,修什么,证什么,全然 不清,一笔胡涂账。
26
磐陀钟磬
27
磐陀钟磬
布施给人饮食即是施命。施命之 人,世世长寿生天世间,命不中
不识真心 瞎人摸象
夭,衣食丰足,财富无量。
——亦谈佛法修持 佛法真相实相非相, 非实非虚,言语不可及。
佛对于真心问题,在悟道之初
这个过程?笔者根据佛关于真心学修总体上把握有两个方面的教诲,
早有明确指示,“众生实平等无
一、 不 为习俗所拘,持久修行自觉自悟的法门;二、 远 离外道的经论
异,皆有佛性,能入佛不可思议解
言说,以及舍去声闻、缘觉二乘的学理与境界,一心通达自心现量以及
脱之境,如今却被愚痴妄想所盖,
所识的妄想之相。以为最为关键是做好两件事。
不见自性真心,恒作种种颠倒执 着,以致轮转生死海中,受大苦 恼,久不能出,真是可怜可惜!” 这里佛鲜明地指出四点:一、 众 生 皆有佛性;二、 佛 与众生之别在 于佛见真心,众生不见真心;三、 众 生不见真心之根结在真心被愚痴 妄想所盖;四、 众 生不见真心故受 六道轮回。佛在这里的短短数言, 便将真心之利弊和教育诠释的如此 精辟,真可谓是全部佛学的精髓所 在。这也使我们一切有缘从此指示 中看到识真心,悟真心,修真心在 整个佛法修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通观整个佛法的学与修,实质 上就是一个认知真心,思悟真心, 体证真心的过程。完成圆满这个过 程,就是人即佛的过程。如何实践
一、 是 广泛深入地开展真心教育。通过佛经的学习广泛接受真心教 育这是一个真正学佛求法者必备的资粮,不具此资粮,不可能有以后。 佛经中关于真心教育的经典很多,如《金刚经》、《六祖坛经》。而《 楞严经》更是一部心学巨著,经中从阿难七处征心并非正见,到佛教导 开示什么是真心,真心是否有体相,真心在哪里,真心与宇宙万物之关 系,直到如何修持亲见真心等等,一一阐述。佛经中的这一系列关于真 心的论述都值得认真阅读和用心思虑,并从中有所悟道。 二、 是 普遍持久地实践真心修持。佛法是实践的法,一切佛法的真 谛都必须通过亲身体证才能透知。修持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亲见真心。 只有见到真心,才真正了知,一真一切真的境地。禅为什么叫顿教、自性 法、心法,就是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也是禅宗的传法宗旨。 禅宗的教育从始至终都贯穿一个心字。 也许有人如此修持多时,并未见到真心,但只有如此,精进不息, 已是正信,正学,正修,正证,余下只是机缘,一旦机缘成熟,必见真 心无疑。
文|刘先和
茶是禅宗丛林中必不可少的饮 品,也是禅子参禅悟道的助缘和基 本修学方式。禅子可以通过品茶来 体味其中的禅意,从而消除妄想, 明心见性。古代禅师常以吃茶来向 弟子开示其中的禅理,以茶喻禅, 禅茶一味便成了禅师教化弟子常采 用的方式。于是,禅林中便出现了 许多以茶为拈提对象的公案。 茶最初用于禅林并不是为了修 禅,而是由于禅僧在坐禅时常会昏 沉睡眠。为了防止禅僧坐禅昏沉, 禅师就采用让禅僧饮茶的方式, 以提神醒脑,以帮助他们修禅。据 传,在唐代开元年间,灵岩寺住持 和尚为了防止初入佛门的沙弥在坐 禅时打瞌睡,便煮茶让禅僧坐禅饮 用。僧人由于在饮茶之后,精神为 之一振,坐禅时便不会昏沉,从而 有助于进入禅定之境。
28
竹林夜话
29
竹林夜话
略说禅门茶公案 古代禅师常以吃茶来向弟子开示其中的禅理,以茶喻 禅,禅茶一味便成了禅师教化弟子常采用的方式。
此后,禅僧饮茶不仅是为了去 除睡魔,而且还能借茶喻禅,以茶
对言语的执著,令其明白禅当从自
确的。禅师以向杯中倒茶的比喻指
心觉悟,不可向外驰求。
出,一个人若是骄傲自满,别人有 教益的话他都不能接受,就无法进
悟禅。禅林中出现了许多以茶为题
保福从展禅师是雪峰义存禅
的公案。在诸多茶公案中,最著
师的弟子,因参礼义存禅师而悟
名的当属赵州禅师“吃茶去”公
道。曾有僧问保福从展禅师:“
案。据《五灯会元》载:“师(
古有道,非不非,是不是,意作么
赵州禅师)问新到:‘曾到此间
生?”从展拈起茶盏。禅师没有正
虚云和尚也是以茶说法的高
么?’曰:‘曾到。’师曰:‘吃
面回答学僧的问话,而是拈起茶盏
僧。和尚在《除夕普茶示众》中
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
的动作暗示弟子:禅不在言说中,
说:“天下相传,‘云门饼’‘
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
而是在无言的自悟中实现。禅师以
赵州茶。’现在诸位,正在吃茶吃
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
此提示学僧多返照自心,不要心外
饼。会了么?如若未会,当体取吃
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
求法。
茶的是谁,吃饼的是谁。大抵古人
主应喏。师曰:‘吃茶去。’”
步;只有谦恭待人,虚心听取别人 有益的观点,才能不断增进道业, 长养善根。
南隐禅师也是善于以茶喻禅的
念念合道,步步无生。一经点醒,
禅宗是不立文字的,所谓开口
高僧。有一个前来参学的禅子向南
当下即悟。今人梵行未清,常常
即错,拟议即乖,因此,当禅子向
隐禅师问禅。南隐禅师热情地以茶
在动,念念生灭,覆障太厚,如何
禅师提出问题时,禅师往往以摸不
水招待他。禅师将茶水慢慢地注
点法,他亦不化。所以诸位总要放
着头脑的禅语或是棒喝,以截断
入禅子的杯子中。杯子已经满了,
下一切。不使凡情妄念,染污自己
弟子的妄想执著,使他们在言语道
可是禅师还在不停地注茶,禅子看
的妙明真心。古人说‘但尽凡情。
断,心行处灭的瞬间而悟道。赵州
着茶水已经溢出杯子外面,于是
别无圣解。’你现在吃花生,若不
和尚让弟子吃茶去,就是为了斩
说道:“杯子中的茶水已经漫出来
知花生的香味,就同木石。若知花
断弟子的分别妄想,心不外求。同
了,不要再倒了。”
生的香味,就是凡夫。如何去此有
时,也是让弟子在品茶中体悟禅 意,从而品茶悟道。
这时,南隐禅师停止了向杯子 中注水,意味深长地对禅子说:“
无二途处,就是衲僧本分事。纵然 超脱了这些见解,犹在鬼窟里作活 计。大家仔细,放下身心,莫随节
雪峰义存禅师是唐代著名禅
你自己的心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
师,曾培养出云门文偃禅师等著名
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你
高僧。当有学僧前来问道时,他
若不先把自己内心的杯子倒空,叫
古往今来众多的禅门茶公案,
常以“吃茶去”开示学徒。曾有
我如何对你说禅?”禅子听后,惭
无非是以茶喻禅,截断禅子在修道
参学僧问义存禅师:“古人道,不
愧地低下了头。
过程中的妄想杂念和分别计较,使
将语默对,来审将甚么对?”义存
一般人都有贡高我慢,自以为
答:“吃茶去”。义存禅师以“吃
是的毛病,他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茶去”作答,正是为了令弟子扫除
和建议,只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最正
令转,直下参去。”
弟子从品茶中体悟禅法奥义,尽早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文|如意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美好愿 望。随着社会进步,经济、文化的 发展,人们的生存条件日益改善,
三 宁静淡泊 宁静,不是平淡,更非平庸, 而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于静中
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 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 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
物质文明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
触景,于“于无声处听惊雷”。静
高,使人类的寿命明显延长,全世
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
界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目前,
静能明道……要想大智大慧,大彻
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
健康巳成为现代人的第一需要。延
大悟,必须由静做起。庄子说:“
落,大多不能经时济世,可悲地困
年益寿也成为一门综合性新学科。
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
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却哪里
为而无不为。”安之若泰,沉默从
来得及!
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
容,笑对人生,洒脱生活,往往要
一 养生修性
比气怒攻心,心烦意乱更显涵养和
欲养生,首重养性。养性就是 除来自心灵与外界的重重干扰,为 自己创造一个宁静的内外和谐环境 的有效方法,是精神乐观、有益健 康的保证。畅怀,就是指心宽、乐 观。人能经常保持乐观,就能促使 身体健康,享受幸福。
理智,更有机会和智慧来处理面对 人生的一切。 老子认为,万物 生于静归于静。不 论是道家的炼心炼 气,儒家的修心养 性,还是佛家的“ 六根清静”都无不 以炼静为入手。一 个人心不能静便
二 随缘恒顺
无所安,心不能定
随缘是念佛之人所应持有的心
便无所守,也就是
态。但是随缘常常被一些人理解为
说,人静不下来就
不需要有所作为或听天由命,由此
会没了主心骨,就
也成为逃避问题和困难的理由。
会心绪不安,就会
其实,随缘並不是放弃追求,
一事无成。
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
非淡泊无以明
活。随缘是一種智慧,可以让人在
志,非宁静无以致
狂热的环境中 ,依然拥有恬静的心
远。君子的操守,
态,冷静的头脑。
应该恬静以修善自
随缘是一种修养,是饱经人世
身,俭朴以淳养品
的沧桑。是阅尽人情的经验,是透
德。不淡泊就不能
支人生的顿悟。随缘不是没有原 则、没有立场,更不是随便马虎。 若能随顺因缘而不执著于得失,恒 顺众生,定能让心境更加的洒脱。
琉璃之光
明晰志向,不宁静 就不能高瞻远瞩。
养生文化与健康长寿
精神锻炼,高尚的道德修养,是消
30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
四 衡食、睡眠、运动 所谓衡食,是指平衡膳食,或 者合理膳食。合理膳食的标准是营 养全面。 充足的睡眠,是最重要的一种 休息方法,是维护健康、延缓衰老 的基本手段。睡眠是生物的正常生 理活动,它能使人消除疲劳,恢 复精力和体力,促进身体各部的生 长、更新和各种的机能恢复,有益 于身体的健康。 适动,就是适当运动。因为运 动可以提高大脑、心、肺和胃肠的 生理功能,可使骨骼坚实,肌肉发 达,对提高抗病能力也大有好处。
世界面临著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健康巳成为 现代人的第一需要,延年益寿也成为一门综 合性新学科。
31
琉璃之光
五 正面思考 真正的正面思考,是脑海中的
布施饮食的功德
一种思考能力,能洞悉事物,观察
布施给人饮食即是施命。施命之
入微,正面面对,找出问题癥结,
人,世世长寿生天世间,命不中
思索解决之道的一种能力。它不
夭,衣食丰足,财富无量。
逃避,不畏缩,更不会去曲解、批 评、推卸责任,甚至怨恨。 正面思考的人懂得如何从跌倒 中爬起,也知道挫折只是一种磨 练,不会怪罪命运,只会面对逆 境,使自己更加坚强。它会凝聚一 股强大的力量,让自己有足够的能 力能打倒挫折,突破逆境,转换颓 势而迈向成功。
饮食布施是佛教重要求福方式 之一。一个人以饮食布施他人具有 多种功德。佛在《施食获五福报 经》中说:“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 德,智者消息意度弘廓,则有五福 德道。何谓为五?一曰施命,二曰 施色,三曰施力,四曰施安,五曰 施辩。”所谓施命,谓一切众生依饮食而立身命,若人七日不食,就会因
正面思考的人会懂得利用环境 优势,加以运用,懂得运用思考能 力与智慧融合,想出正确的方法, 走正确的路以迈向成功。那是一种 意念,也是一种意志力,更是一种 判断力。 可以看出,健康长寿的核心 是“自我调整、自我保健、自我锻 炼、自我康复”。生、老、病、死
饥饿而死亡,因此,布施给人饮食即是施命。施命之人,世世长寿生天世 间,命不中夭,衣食丰足,财富无量。 所谓施色,谓人得到食物,颜色光泽;不得食时心生愤恨,面目憔悴。 因此,施人饮食即施颜色。布施饮食,增长人颜色之人,世世端正,生天世 间,姿貌炜炜,世之希有,世人见之莫不观望,皆为稽首,恭敬作礼。 所谓施力,谓一个人得到饮食即气力强盛,行动轻便快捷;若得不到 饮食则会饥渴热恼,气息虚羸。因此,布施与人饮食即为施力。布施人力 之人,世世多力,生天世间,力等无双,出入进止而不衰耗。
虽是人生中的不可避免,但衰老是
所谓施安,谓人若得到饮食就会身心安隐,没有过患;若得不到饮
可以推迟的、疾病是可以战胜的、
食,就会心愁身危,起坐没有依靠,不能自定。因此,布施人饮食即布施
寿命是可以延长的。
给人安乐。布施与人安乐之人,世世没有忧患,心安身强。生天世间,不
古人告诉我们,我命在我不在
受众殃,所到之处常遇贤良之人,拥有无量财富,人也不会中途夭亡。
天。命运的钥匙就掌握在自己手
所谓施辩,谓得到饮食之人,气力充沛,言语通利;若得不到饮食则
中。让我们积极地行动起来,认真
身劣意弱,不得说事,口难发言。因此,施食就是布施辩才。施人辩才之
遵循客观规律,人寿百岁,享尽天
人,世世聪明生天世间,言辞辩慧,口辩流利,无一瑕慧。听闻其言辞之
年是完全可能的。人生何其漫长,
人,心生欢喜,莫不戴仰。
又何其多样。不同的人,有不同
佛陀告诉众比丘,若佛世,若后世,有人以饮食布施与人,即可得以
的人生。有的鲜花烂漫,有的荆棘
上五种福德。布施饮食之人,所生之处,常能见到佛陀灵山说法圣境,得
丛布,有的蜿蜒曲折,有的平如
法身现相,寿命无穷,相好光明,具足三十二相,得十种力,成就佛道。
坦途。人生在世,都想追求健康长
具足智慧辩才,出万亿音声,度脱十方无量众生。
寿,这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激 励着一个人去奋斗,并在奋斗中找 到自身最大的价值。
文|张维昌
由此可知,一个人若能以慈悲喜舍之心,布施饮食给那些需要帮助的 人,即可以此布施功德,获得诸种人天福报,从而身心康泰,家财丰足, 如意安乐。
文|慎独
高野山上的最初体验 高野山位于和歌山县,是日本 的佛教圣地之一,公元816年,空 海大师创立了佛教宗派真言宗,在 高野山开创了寺院建筑群。我寻访 了几家寺院,已是午餐时间。此山 比其它地方容易找素食,大街上的 一间餐厅外摆着“精进料理”的告 为日本之行做准备时,我听 说有一种素食料理名为“精进料
体验 精进料理
理”。这类料理可以在日本的寺 院或某些餐馆找到,可想而知, 它即是日本的素食料 理。京都的一些寺院, 除了以禅园为名,还以 精进料理为名,据知, 想要在某间寺院里的餐
性,充分利用食材的每一部 分,带出食材最自然的美味。
32
琉璃之光
店员确定无五荤、奶蛋、酒精后, 我便放心点了一份“精进料理”。 之前在网络等旅游资料得知,并不 是所有标明精进料理的餐馆都提供 纯素,有些含有鱼或酒精,点餐前 还是得先与餐厅确定。
在一个月前预定。这难
菜,看似我们平时在新加坡吃的日
免勾起我的好奇心,价
本餐。每道菜的味道都不错,豆腐
格不菲的一餐为何如此
却是出奇美味,别看这配上少许酱
受欢迎?它的名称倒是
料与一小勺芥末的小方块,样子素
令我纳闷,什么料理吃
素的,吃一口却是浓浓的芝麻香,
了能令人精进修学?
口感像布丁的芝麻豆腐,太好吃
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度,也不需要过度烹煮的特
荤食为主,但也提供素食料理。与
套餐有饭、汤、豆腐与几样小
本时,也带入了吃素戒
用当季食材,因而达到不过
的是,这并不是家素食餐厅,它以
厅吃一顿精进料理,须
佛教从中国传入日
精进料理尊重季节的变化,选
示牌,于是我踏入餐馆询问。奇怪
了。这是顿令人饱足的一餐,但我 想这并非正宗的精进料理,只能说 是顿好吃的日本素食餐。
与宗教本土化,现在并
令我更期待的是今晚的活动。
不是所有日本僧人戒肉
高野山许多寺院提供住宿与餐点,
戒五荤。庆幸的是,有
同时也给予入住者参与静坐、抄经
些宗派与寺院仍坚守无五荤素食,
等佛教活动的机会,我晚上挂单
因此精进料理得以流传至今日。精
的惠光院也不例外。日式房间舒适
进料理尊重季节的变化,选用当季
宽敞,晚餐十分丰盛,是我此行中
食材,因而达到不过度,也不需要
最丰盛的一餐,两个木托上摆满
过度烹煮的特性,充分利用食材的
食物,主食有饭与荞麦面,配菜有
每一部分,带出食材最自然的美
天妇罗、炖萝卜蔬菜、豆腐等,
味。这听起来很美好,但精进料理
另外还附加一碗汤与一壶茶。摆盘
在现代日本是否仍保持它最初的理
精美,这么多碟,真不知该从哪一
念?想找到答案,就得亲身体验。
道吃起,当然是得慢慢品尝。我吃
33
琉璃之光
到了蔬菜自然甜美的滋味,我想这
较贵,所以我走出天龙寺,照着网
名石庭,这几天去了很多间寺院,
就是精进料理的理念之一吧。豆腐
上资料去找其它素食。网上写的好
但没找到特别有感觉的禅园,或
十分美味的,据了解,在正规的寺
几间提供素食的餐馆,其实并没有
许,在龙安寺能找到感觉?
院里,单是学习做豆腐就需要十年
纯素,我耗了很多时间找吃的,扑
的功夫,难怪它会这么好吃。对烹
了很多个空,其中一位店员还以抱
饪精进料理的厨师而言,烹饪的每
歉的口吻说:This place is not
一个步骤都是修行,这或许也是为
suitable for you. (这个地方不适
何寺院内的厨房煮出来的食物往往
合你。)真是令人伤心,却又一针
比外面好吃的理由。晚餐后,我参
见血。 搞了大半天,我绕回天龙寺
与寺院的夜间游奥之院活动,过后
内的餐馆想点餐,店员竟然说他们
还抄经至凌晨一点多才睡觉,以为
的精进料理有酒或鱼,我搞不清楚
自己很精进,结果隔天6点钟的早
是哪一个,反正就是没有适合我吃
课,我爬不起来。
的,我沮丧地踏出寺院。以豆腐为 名的地方,却没有素食者可吃的豆 腐,我与嵐山豆腐无缘。
吃一顿京都豆腐料理
汤豆腐分量很大,另外还有五 碟小菜,味道都很不错,汤豆腐的 味道很纯净,我想这是精进料理的 典范,不加修饰的水煮豆腐,让人 更能品尝豆腐的原味,但豆腐的制 作肯定是下足了功夫,否则怎么敢 如此“素颜”上桌?我最喜欢的依 然是小碗内的方豆腐,顺滑绵密中 带点扎实感,每吃几口饭菜,我小 心翼翼地切一点豆腐,送入嘴里。 我坐在窗旁的位置,望出去是小 桥流水,青翠欲滴的院子,平淡素
在京都的最后一天,我决定游
雅的环境,令人心情格外平静。我
游完岚山天龙寺,我已饥肠辘
访龙安寺,对于之前在嵐山找不到
想,这也是日本人喜欢精进料理的
辘,岚山以豆腐料理为名,品尝这
素的豆腐料理,我始终心有不甘。
原因之一,到寺院拜佛,顺道吃一
里的豆腐,也在我的计划中。天龙
与龙安寺内的餐馆确定一番,我才
顿饭,能让心沉静下来。
寺内有餐馆提供精进料理,但价格
订位。其实我也想一睹龙安寺的著
回到先前的问题,吃了 几顿精进料理,我是否精进 些?老实说,倒是没有,如 此精致美味,难免起贪念。 但此行中我倒是领悟到,必 须对每一餐心存感激,因为 在日本的一些地方,要找纯 素并不容易,不管是标明为 精进料理,或是简单的便利 店饭团,甚至是一包豆奶, 我都带着感恩心进食。离开 日本,我试着把这种心态 也带回新加坡,毕竟,每一 餐,从耕种收成等环节,再 到市场商店,然后上餐桌, 来得不易。我想,若能食存 五观,每一顿饭,都可以是 精进料理。
文|净璇
佛学院2017-2018学年上学期开学典礼 2017年9月4日上午10点30分,新加坡佛学院举行了2017/2018学年上学期的开学典 礼。院长广声大和尚、学术副院长传圣法师、行政副院长传厚法师、助理副院长传庆法 师、教务长传雄法师、行政长传登法师、教导长权智法师,女众部副教务长贤广法师、各 班班主任及全体师生出席了典礼。 广声大和尚首先欢迎学僧返校, 并分享了他率第四届中英文学士毕业生赴中国参学中对 于新加坡佛学院办学的肯定和好评。同时勉励学僧们要好好修学,充实自我,牢记推动佛 教发展的使命感,将来利益更多众生。 大和尚对学僧也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保持威仪,维护好出家人的庄严形象;二是缓慢进食,吃饭时保持正念也 是日常的一项修行,并且有益健康消化;三是勤习禅修,训练禅修对于缓解压力,提高学习能力和增强道心都有很 大利益。他每周一带领的禅修班一直很受欢迎,学员们普遍反映禅修使人心情舒缓,有助健康。因此,加强禅修的 练习是非常重要的。随后,大和尚为上学年成绩优异的学僧一一颁发奖状,并合影留念。
2017年11月23日,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教育 系佛教行政管理硕士项目代理主任Suddhipong Srivichai副教授率团带领法师、教师、行政人员 和学生共约100人参访新加坡佛学院。新加坡佛
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教育系 访问新加坡佛学院
学院教务副院长传圣法师亲切接待了代表团,并简要介绍了学院 的成立过程、历史和教育体系。最后,双方互赠礼物,一同参观 了光明山普觉禅寺,并合影留念。
佛教和其它宗教对社会的影响:
冲突与和平 作为主讲人,剑桥大学印度教和比较宗教 学荣誉退休教授Julius Lipner探讨了宗教与政 治以及世俗主义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的宗教及 社会的处理方式。Paul Hedges博士的演讲主 题是宗教原教旨主义和暴力,以及作为解决方
34
2017年11月11日,本院和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
案的跨宗教对话。Kelvin Ng先生,Mohamed
研究院的SRP项目组联合举办了“佛教和其它宗教对社会的影
Bin Ali博士和李凤鸣博士分别从基督教、伊斯
响:冲突与和平”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讨论了宗教冲突与和平
兰教和佛教的观点进行了分享和讨论。随后是
的相关课题,以便更好的理解新加坡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大
座谈问答,听众和演讲者积极互动,探讨不同
约有来自新加坡各个佛教团体的60位听众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宗教中解决冲突的各种方法。
新加坡佛学院教务副院长传圣法师首先致开幕辞。SRP项
会议结束前,传圣法师给所有演讲者赠送
目主管Mohammad Alami Musa大使随后简要介绍了SRP项
礼品,每位听众也都收到了证书。最后,集体
目和研讨会主题。
合照留念,庆祝座谈会圆满成功。
狮城奋讯
五代单传到六祖
三论大成而终结
天台教观双美称
唯识经纶已完备
华严思想重圆融
净土传自庐山远
法脉断续普三根
一切基础已奠定
一切因缘皆具足
教观圆融而繁琐
化繁为简待圣才
惠能出而禅宗兴
坛经出而禅思圆
此后一花开五叶
禅宗绵延传千古 深厚底蕴为所依
理解行简相融通
向上一著顿悟现
但若失去此底蕴
无基之简成儱侗
无理之行盲引盲
简易方法只是术
善巧方便全失去
招招虚招不踏实
必须重新建体系
解行并重方正道
三 禅修趋向究竟乐
世俗之乐五欲求
禅定喜乐意识修
转迷为悟慧解脱
从外而内寻真乐
放下欲求得定乐
定乐亦舍解脱乐
因慧解脱方究竟
既然禅修解脱乐
禅修过程亦应乐
从粗到细究竟乐
一路修来一路乐
此乃禅修真实义
禅修过程若是苦
苦极生乐不可能
舍苦正修中道行
中道虽离苦乐边
但以乐修为正面
远离世俗之苦乐
解脱方为究竟乐
• 光 明 坊 AWARENESS PLACE Blk 231 Bain Street #01-63 Bras Basah Complex S 180231
文|释继程
二 化繁为简真高明
禅 诗 三 首
一 达摩东土来传禅
• 普 觉 坊 AWARENESS HUB Blk 231 Bain Street #03-15 Bras Basah Complex S 180231 • 新 加 坡 佛 教 总 会 SINGAPORE BUDDHIST FEDERATION 59 Lorong 24A Geylang S 398583 • 大 悲 佛 教 中 心 TAI PEI BUDDHIST CENTRE 2 Lavender Street S 338823 • 慈 缘 轩 CI YAN VEGETARIAN HEALTH FOOD 8/10 Smith Street S 058917 • KUSHINAGARA BUDDHIST CULTURAL PTE LTD 190 Middle Rd S 188979 • CLASSIC LAO DI FANG RESTAURANT 9 Penang Rd # B1-12 Park Mall S 238459
*送 完 为 止
赞助表 —— 佛陀 如果您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种无上 的布施喜悦,您可助印《普觉》杂 志。只需影印并填妥表格,并将划 线支票抬头写明 :
KMSPKS Monastery 寄至:
Pujue Magazine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574117
姓名 (中) : 性别:
http://ch.kmspks.org/about/donate 通过电子转帐 (eNets) 或财路捐款
最高学历:
职业:
电话:
(住家)
手机:
(办公室)
电邮:
布施回向: 款项$
现金
支票号码:
* 由于本寺不接受外币支票,故海外读者如发心赞助本刊,请用银行汇票 (新加坡币)
您是否需要收据?
需要
不需要
您是否想通过电邮获知本寺举办的讲座、 法会与活动? 是 否
●
●
询问电话:(65) 6849 5300 电邮:pujue@kmspks.org
年龄:
地址:
●
您也能上网至
(英) :
您在何处取得这本杂志?
关于光明山普觉禅寺的出版捐款事 项,我们会与您联系。并请上网 www.kmspks.org/privacy-policy 查询有关个人资料保护法令的详情。 ●
需要更新或更改您的个人资料,请电邮publication@kmspks.org或致电6849 5342
第40期 / 2018
诸供养中 法供养为最
本 寺 活 动 2018
1月
4月
[ 讲座 | 课程 | 工作坊 ]
三皈五戒预备班 (中文) 解析三皈五戒的意义及守持 3月(有待确认)| 9.30am-10.30am 地点:宏船老和尚纪念堂 | 一楼课室 费用:免费 报名:1 上网:www.kmspks.org 2 接待处 | 上午9时至下午4时 询问:6849 5300 | sed@kmspks.org
普觉中文佛学课程 | 第一年 佛陀生平、三皈五戒、佛门礼仪、 十善、善生经 3月5日至10月29日 星期一 | 7.30pm-9pm 地点:宏船老和尚纪念堂 | 一楼课室 费用:$90 ( 三个学期 )
郑振煌博士四日工作坊 3月19日至22日 | 星期一至四 | 9am-4.30pm 地点:万佛塔 | 二楼 | 药师殿 费用:(有待确认) 报名:1 上网:www.kmspks.org 2 接待处 | 上午9时至下午4时 询问:6849 5300 | sed@kmspks.org
普觉中文佛学课程 | 第二年 四圣谛、因果与业力、六道轮回 根本烦恼与随烦恼、诵经与拜忏、四无量心、 四十二章经 3月6日至10月30日 星期二 | 7.30pm-9pm 地点:宏船老和尚纪念堂 | 一楼课室 费用:$90 ( 三个学期 )
日常生活中的八正道 | 郑振煌博士工作 坊 3月24日及25日 | 星期六和日 | 9.30am-5pm 地点:普觉坊 费用:$60 | 2天 报名: 1 上网:www.kmspks.org 2 接待处 | 上午9时至下午4时 询问:6336 5067 | awarenesshub@kmspks.org
j an
ap r
佛法 [ 法会 | 仪式 ] 供天 1月1日 | 星期一 | 6am 地点:大悲殿 费用:$10(可加合家) 报名:寺务处 询问:6849 5333 | 6849 5300 托钵暨供僧法会 本寺推出供僧礼盒,让众信们以礼盒供僧, 广植福田、同沾法喜。 1月1日 | 星期一 托钵:8am-10am 地点:大悲殿 供僧:11.30am 地点:宏船老和尚纪念堂 | 二楼斋堂 费用:礼盒 $50 | $168 | $388 售完 全部 报名:寺务处 询问:6849 5333 | 6849 5300 农历新年如意灯祈福 新的一年为自己与亲人点盏如意灯,消灾植福。 2月15日至3月2日 地点:光明山普觉禅寺 费用:公司宝号 / 合家: $338(每盏) 个人:$50(每盏) 报名:寺务处(从2017年12月1日开始报名) 询问:6849 5333 大年除夕闻钟声 2月15日(除夕) | 星期四 | 11.30pm 地点:大悲殿 费用:免费 报名:无需 询问:6849 5333 | 6849 5300 正月供天 2月24日(正月初九) | 星期六 | 6am 地点:大雄宝殿 费用:$10(可加合家) 报名:寺务处 询问:6849 5333 | 6849 5300 正月消灾 2月25日(正月初十) | 星期日 | 10am 地点:大悲殿 费用:$10(可加合家) 报名:寺务处 询问:6849 5333 | 6849 5300 正月补运 3月2日(正月十五)| 星期五 | 6.30am - 1.30pm 地点:大雄宝殿 费用:个人 $15 | 合家 $30 报名:寺务处 询问:6849 5333 | 6849 5300 三 皈 五 戒 典 礼 (中文) 传授三皈五戒 3月(有待确认)| 11.45am-2.30pm 地点:宏船老和尚纪念堂 | 四楼 | 无相殿 费用:免费 报名: 1 上网:www.kmspks.org 2 接待处 | 上午9时至下午4时 询问: 6849 5300 | sed@kmspks.org 清明节 4月5日 | 星期四 地点:光明山普觉禅寺 报名:2月5日起至牌位名额满为止 询问:6849 5333 | 6849 5300
普觉中文佛学课程 | 第三年 四大五蕴、十二因缘、三法印、菩萨的精神 汉传四大菩萨简介、六波罗蜜、八大人觉经 3月5日至10月29日 星期一 | 7.30pm-9pm 地点:宏船老和尚纪念堂 | 一楼课室 费用:$90 ( 三个学期 ) 普觉中文佛学基础班 希望能通过下午的教课,度化更多有缘人来 了解佛法。 3月6日至9月11日 星期二 | 2pm-3.30pm 地点:宏船老和尚纪念堂 | 一楼课室 费用:$60 | 18 堂课 佛理讲座 提供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闻法的机会,以种植 慧根。 3月4日至7月22日 | 星期日 | 2pm - 4pm 地点:宏船老和尚纪念堂 | 一楼课室 费用:$36 | 12 堂课
光明山普觉禅寺导览 欢迎参加我们的导览,认识光明山的历史、 佛教与艺术。 1月28日,3月25日,4月29日 星期日 | 10am-12pm 地点:宏船老和尚纪念堂 | 一楼课室 费用:免费 报名:guidedtour@kmspks.org 询问:6849 5300
[ 静坐 | 日修 ]
舒心正念静坐班1 (双语) 基本静坐,包括身体扫描及放松法 2月(有待确认)| 7.45pm-9.15pm 地点:宏船老和尚纪念堂 | 四楼 | 无相殿 费用:$30 奢摩他禅修课程 (有待确认) 通过集中专心的训练,我们可以发展心的稳定性 和专注力。 2月21日至4月11日| 星期三 | 7.30pm-9.15pm 地点:万佛塔 | 二楼 | 药师殿 费用:(有待确认)
报名:1 上网:https://ch.kmspks.org 2 接待处 | 上午9时至下午4时 询问:6849 5300 | 6849 5345 ded@kmspks.org
正念静观生活1 学习各种正念禅修法 2月 ( 有 待 确 认 ) | 星期五 | 7.15pm-9.15pm 地点:万佛塔 | 二楼 | 药师殿 费用:$80
周六家长佛学班 ( 中 文 ) 实践佛法在家庭中 2月24日至9月29日 | 星期六 | 2.45pm-4pm 地点:宏船老和尚纪念堂 | 一楼课室9 费用:佛学班家长 $10 / 公众 $30 (10-15堂课) 报名:1 上网:https://dharmaschool.kmspks.org 2 接待处 | 上午9时至下午4时 询问:6849 5300 | 6849 5329 dharmaschool@kmspks.org
八关斋一日修1 (非住宿) 修持八关斋戒一日一夜; 包括诵经,禅修,佛法开示 日期: 2月 ( 有 待 确 认 ) 地点:宏船老和尚纪念堂 | 四楼 | 无相殿 费用:$20
佛教礼仪与静坐基础简介班 ( 中 文 ) 教导基本的佛教礼仪及了解静坐的基础 3月(有待确认)| 9am-3pm 地点:宏船老和尚纪念堂 | 一楼课室 费用:免费 报名:1 上网:www.kmspks.org 2 接待处 | 上午9时至下午4时 询问:6849 5300 | sed@kmspks.org
报名:1 上网:www.kmspks.org 2 接待处 | 上午9时至下午4时 询问:6849 5300 | sed@kmspks.org 共修(华语) 药师经 | 每逢星期六 | 7.30 pm | 地点:万佛塔 | 2楼 净土共修 | 每逢星期日 | 9.30 am | 地点:大悲殿 | 地点:大悲殿 金刚法会 | 每逢星期日 | 2pm 大悲法会 | 每月农历廿七 | 10am | 地点:大悲殿 观音菩萨圣诞 | 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与九月十九日 10am | 地点:大悲殿 * 预知更多详情,请拨电6849 5300 共修暂停日期及可变动。
请加入我们的面簿
Like us on facebook.com/kmspks
节目详情有可能会更改, 在印刷时内容正确无误。
养正班是为新僧或打算出家的行者设计的,是一套两年制的培训课程。 它的重点在于专门培养做个僧人必备的正知正见、基本品质和举止威仪。
The Basic Monastic Training course is a two-year training programme catering specifically to the newly-ordained or those who wish to seek ordin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inculcate in students the fundamental qualities of being a monastic, such as the Right View, essential traits of monastic character, and proper behaviour and posture of a monastic.
2018 Buddhist College of Singapore (BCS)
在家女众
养正班
Basic Monastic Training Course for Female Laity
培养对象
出家少于一年 或 准备发心出家的女士
报读资格
18至 40岁,初中文化程度以上,能使用华语交流
学费
佛学院全权资助
学制
两年全日制; 2018年9月开课
指导语言
中文
报名截止日期 2018年7月31日 地址
Buddhist College of Singapore (Nun’ s Campus), c/o Poh Ern Shih, 9 Chwee Chian Rd S117488
询问
+65 6471 4307,微信 ID: eelin1977 或 bcsnc@bcs.edu.sg(只在星期一 至 五
上午9点 至 下午4点45分之间联系)
Course Applicants
Ordained for less than a year or lay females seeking ordination
Entry
18-40 years old, GCE“O”Levels, High School Certificate or equivalent, able to communicate in Mandarin
Fees
Fully sponsored by BCS
Duration
2 years, full-time, commencing Sep 2018
Language of Mandarin I nstruction Registration 31 Jul 2018 Closing Date Address Buddhist College of Singapore (Nun's Campus),
c/o Poh Ern Shih, 9 Chwee Chian Rd S117488 Enquiry +65 6471 4307, wechat ID: eelin1977 or bcsnc@bcs.edu.sg (contactable only Mon-Fri between 9.00am - 4.45pm)
欲知详情,请登入本院网站 www.bcs.edu.sg 的“招生入学”栏目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the Admissions section on www.bcs.edu.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