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2AT1-100 / AL-2AT1-105 說明書

Page 1

AL-2AT1-100 / AL-2AT1-105 說明書


目錄 注意事項 產品使用注意事項 雷射產品注意事項 使用環境注意事項 異常注意事項 畫面簡介 功能表 檔案 辨識 工具 影像控制區域 鏡頭開關控制 即時影像擷取 量測/控制區 基本量測 幾何公差 位移平台-垂直對焦系統 整體操作流程(量測篇) 整體操作流程(控制篇) 數值顯示區 結果資料輸出表 當前資料顯示框 自動辨識 操作流程(不儲存): 操作流程(儲存辨識參數): 操作流程(讀取辨識參數): 整體操作流程(辨識篇): 資料輸出區域 確認輸出資料 輸出資料規格 輸出資料判讀 輸出報表流程 產品規格、外型尺寸圖與特性 P.1

P.2 P.2 P.3 P.3 P.4 P.5 P.6 P.6 P.6 P.7 P.7 P.7 P.7 P.7 P.7 P.14 P.16 P.17 P.26 P.20 P.20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6 P.26 P.27 P.27 P.28


注意事項 請於使用產品前詳閱本說明書並遵守說明書以下事項,翻閱後請妥善保存,以便隨時 查閱取用。 (1) 嚴禁任意轉載本說明書的部分或全部內容。本公司保有說明書內容版權。 (2) 本說明書中內容日後進行修訂或增修,將不另行通知。敬請見諒。 (3) 若未遵循說明書之注意事項而導致任何損害結果,本公司對於使用本產品的結果概 不負責。 (4) 本說明書內容力求完整無誤,如發現任何錯誤或問題,請聯絡本公司。 (5) 若收到說明書有缺頁或裝訂錯誤情形,請聯絡本公司將予以更換。

產品使用注意事項 (1)本產品僅用於檢測物體。請勿將本產品用於其他用途。 (2) 本公司不負責客戶自行連網導致病毒和其他外部軟體影響本公司軟體而出現的任何 問題。 (3) 本公司不負責客戶自行windows系統更新導致本公司軟體出現的任何問題。 (4)本產品並非防爆產品。切勿在危險場所或有可能爆炸的環境中使用本產品。 (5)在啟動時和操作期間,請務必確認本產品的功能與效能是否正常運作。 (6)為防本產品故障導致之各種損害,請務必進行完善的安全應變措施。 (7)如果未依照本說明書使用或對產品進行改造,恕不保證產品的功能與效能。 (8)當本產品配合其他儀器使用時,可能因操作條件和周圍環境之原因令功能和性能下 降,請審慎評估後使用。 (9)使用本產品時,請勿於量測過程中調整Z軸位移平台或以其他方式移動鏡頭高度。 (10)請配合本產品規格之電壓與電流使用,否則導致產品故障或其他損害本公司一概不 負責。 (11)請勿拆解本產品。否則將導致火災、觸電或系統量測故障。 (12)接通電源後,請勿卸除任何連接線路。否則可能導致損壞。 (13)關閉時請將電源關至OFF後,再行接線拔插。否則可能導致破損或產品故障。 (14)使用本產品時,在設定或存取資料時請勿關閉電源,否則將導致設定資料部分或全 部毀損之疑慮 (15)建議經常將設定資料夾或檔案預先備份以防止非預期的問題發生。 (16)請勿阻塞本產品的通風孔,阻塞將造成內部模組溫度上升,導致故障。 (17)環境溫度的變化是造成測量產生誤差的原因。請常保環境溫度穩定。環境溫度變化

P.2


注意事項 (16)接通電源後請先放置30分鐘後再行使用。電源轉ON後,電路並不會立刻進入穩定狀 態,測量值會緩慢擺振。 (17)如長時間不使用本產品時,請拔除電源插頭。 (18)請勿於照明裝置附近使用本產品。若無法避免使用照明裝置,請利用遮光板等其他 方式防止量測受到影響。 (19)待測物若發生振動,將可能影響量測值之情況。 (20)緩慢之空氣流動,將可能影響量測值之情況。

使用環境注意事項 為確保安全使用本產品,請勿將本產品安裝在下列環境。否則將導致故障。 (1)劇烈溫度變化之環境可能會引起凝結,導致損壞。 (2)日光直射等因素造成之高溫位置。 (3)易沾有腐蝕性氣體或易燃氣體的場所。 (4)環境濕氣高、灰塵、飛沫多以及通風不良場所。 (5)易受振動或衝擊的場所。 (6)可能遭受水、油或化學品潑濺的位置。 (7)會產生靜電的場所。 (8)安裝於動力來源、高壓線路等雜訊發生源附近時,將因雜訊干擾導致發生錯誤動作 。請進行絕緣處理等有效對策。 如遇水、油、灰塵等異物進入本產品機身內,請聯絡本公司進行維修。 如遇水、油、灰塵等異物之影響或玻璃損傷導致測量誤差,請聯絡本公司進行保養或 維修。 如遇水、油、灰塵等異物附著於待測物表面,請以潔淨空氣吹除,或以軟布拭除。

異常注意事項 如遇以下情況,請立即切斷本產品電源。在異常情況下繼續使用本產品,將導致產品 故障。請與本公司聯絡維修事宜。 (1)有水或異物進入本產品時。 (2)本產品碰撞、機身或內部任一元件掉落或外殼損壞時。 (3)本產品機身冒煙或產生難聞氣味時之機器異常現象出現時。

P.3


P.4


畫面簡介

1 5

4

2

6

11 7

8

9

10

3

編號 1 2 3 4 5

人 機 介 面主畫面項目說明表 說 明 檔案/辨識/工具。 顯示攝影機原始影像及量測數據。 影像顯示: 顯示及時攝影影像、拍照: 擷取單一照片。 基本量測/幾何公差/位移平台。 顯示當前紀錄之量測數據,紀錄方法為確認當前資料顯示框 之數據正確與否後按下確認資料,資料會加入標註並填入結 結果資料輸出表 果資料輸出表。 名稱 功能表 影像顯示區 影像控制項 量測/控制區

6 7

當前資料顯示框 清除

8

確認資料

9

輸出報表

10

結束程式

11

自動辨識

顯示當前量測數據。 清除影像顯示區之量測圖形,清空資料輸出/顯示框數據。 確認當前資料顯示框之數據正確與否,按下即可將資料存入 結果資料輸出框內。 將結果資料輸出框之數據以及公司、品名、型號與批號匯出至 指定路徑並輸出成PDF檔以供檢視。 結束程式。 紀錄一標準件之量測項目及尺寸,並量測畫面相同物體同樣項 目之各個尺寸。

P.5


功能表 1

3

2

功能表選項說明表 說

編號

名稱

1

檔案

儲存影像、讀取影像。

2

辨識

儲存辨識參數、讀取辨識參數。 (僅在自動辨識功能下被啟用)

3

工具

拖拉、放大/縮小。

a.檔案

工具選項說明表 編號

1 2

名稱 儲存照片 讀取照片

儲存當前影像顯示區之影像(不包含檢測之標註) 讀取指定路徑之影像並於影像顯示區顯示。

b.辨識

辨識選項說明表 編號

名稱

1

儲存辨識參數

紀錄自動辨識狀況下使用者指定量測項目、參數。

2

讀取辨識參數

讀取指定路徑之自動辨識參數,並完成自動辨識流程。

P.6


功能表 c.工具

工具選項說明表 名稱

編號 1

說 拖動影像

拖拉

1. 按下放大/縮小後,移動到想放大之區域滾動滑鼠滾 輪做影像局部放大或縮小。 2. 按下放大/縮小後,長按滑鼠左鍵框出想放大之區域 做影像局部放大。

放大/縮小

2

影像控制區域 a.鏡頭開關控制

b.即時影像擷取 開啟鏡頭

按下影像顯示

擷取目前畫面

按下拍照

量測/控制區

量 測/控制區選項說明表 編號 1

2

名稱

基本量測(線)

基本量測(圓)

3

幾何公差

4

位移平台

直線距離

點到點距離

線到點距離

點到圓心 距離

線到圓心 距離

圓心到圓心 距離

R圓心到R圓心 距離

Note:

直徑

R角

角度 R圓心到圓心 距離

長短軸

問號圖示代表各個項目簡易操作動畫。 真直度 直角度

真圓度 平行度

絕對位置/移動/校正原點

P.7

同心度


量測/控制區 a.基本量測(線) 1.直線距離 按下直線距離

:在顯示畫面中量測兩平行線之距離。

2.於畫面中點擊兩點繪出量測直線 ,並於兩條直線間標註其長顯示 於資料顯示視窗。

1.在畫面中點擊四點畫出兩條基準線。

2.點到點距離 按下點到點距離

:在顯示畫面區中算兩點之距離。

2.點擊欲測量點並標註兩點間之 距離,並顯示在資料顯示視窗。

1.在畫面中點擊標註一基準點。

P.8


量測/控制區 a.基本量測(線) 3.線到點距離 按下線到點距離

:在顯示畫面區中計算線與點之距離。

在畫面中點擊兩點繪出一條基準線。

在欲測量的位置點擊繪出一點,將會自動標記 點與直線的垂直距離,並顯示至當前資料視窗。

4.角度 按下角度

:在顯示畫面區中計算兩線間夾角。

在畫面中點擊兩點畫出一條基準 線。

於畫面中點擊兩點繪出量測直線, 並於兩條直線間標註其夾角顯示於 資料顯示視窗。

P.9


量測/控制區 b.基本量測(圓) 1.點到圓心距離 按下點到圓心

:在顯示畫面區中計算其點至圓心距離。

在畫面點擊一點標註基準點。

再次點擊欲測量之圓形,並標註其距 離顯示於資料顯示視窗。

2.線到圓心距離 按下線到圓心

:在顯示畫面區中計算其圓心至線距離。

在畫面中點擊兩點繪出一基準線。

再次於畫面中點擊欲量測圓,並標 註圓與線間距離顯示於資料顯示視 窗。

P.10


量測/控制區 b.基本量測(圓) 3.圓心到圓心距離 按下圓心到圓心距離

:在顯示畫面區中顯示所有圓形位置,並記錄其圓心位置。

1.在畫面中點擊欲量測之一圓使其成為一 基準圓,並標註之。

2.再次點擊欲測量圓並標註其兩圓圓心間距離, 並在資料顯示視窗中顯示其圓心距離長。

4.R圓心到圓心距離 按下R圓心到圓心距離

:在顯示畫面區中計算指定曲率半徑之圓心至指定圓心距離。

1.在畫面中對欲測量之圓弧角依序點擊三點 標註此圓弧角,並計其圓心為起始點。

2.在畫面點擊任意圓之邊緣,標註此圓 並計其圓心為終點,於資料視窗中顯示 起始點至終點距離。

P.11


量測/控制區 b.基本量測(圓) 5.R圓心到R圓心距離 按下R圓心到R圓心距離

:在顯示畫面區中計算指定曲率半徑之圓心至指定取率半 徑圓心距離。

1.在畫面中對欲測量之圓弧角依序點擊 三點標註此圓弧角,並計其圓心為起 始點。

2.在畫面對欲測量之圓弧角依序點 及三點,標註此圓弧角並計其圓心 為終點,於資料視窗中顯示起始點 至終點距離。

6.曲率半徑(R 角) 按下圓弧角(R 角)

:在顯示畫面區中計算其圓弧角度。

1.在畫面中對欲測量之圓弧角依序點

2.標註其圓弧角其標註圓弧角之圓弧

擊三點。

度並在資料視窗中顯示。

P.12


量測/控制區 b.基本量測(圓) 7.直徑 按下直徑

:在顯示畫面區中顯示所有圓形位置,並記錄其 尺寸參數。

在資料顯示視窗中顯示其標 註的圓半徑長。

在畫面中點擊欲量測的圓邊緣, 點擊後標註其圓和標註名稱。

8.長短軸 按下長短軸

:在顯示畫面區中顯示所有圓形位置,並記錄其尺寸參數。

在資料顯示視窗中顯示其標註 的長軸以及短軸長。

在畫面中對欲量測的圓點擊後 標註其圓和標註名稱。

P.13


量測/控制區 c.幾何公差 1.真直度 按下真直度

:量測線與上下兩基準直線所夾最小距離。

在資料顯示視窗中顯示其測量線與基準線的 真直度。

在畫面中欲測量線段前後點擊 兩點,繪出一條基準線。

2.真圓度 按下真圓度

: 量測圓之長軸與短軸長度差。

在畫面中點擊欲測量之圓型 並標註之。

在資料視窗中顯示其標註圓的真圓度。

P.14


量測/控制區 c.幾何公差 3.同心度 按下真直度

:量測線與上下兩基準直線所夾最小距離。

1.在畫面中點擊並標註一基 準圓。

2.再次點擊欲測量之圓形,在資料顯 示視窗中顯示其同心度。

4.直角度 按下直角度

:量測角與基準垂直角的距離差。

1.在畫面中點擊兩點繪出基準 線。

2.再次點擊兩點標註出欲測量 之測量線。

P.15

3.在資料顯示視窗中顯示其直角度。1.


量測/控制區 c.幾何公差 5.平行度 按下平行度

1.在畫面點擊兩點繪出基 準線。

:量測平行線與基準平行線距離差。

2.再次點擊兩點標註出欲測 量之測量線。

P.16

3.在資料顯示視窗中顯示其平行度。


量測/控制區 c.位移平台-垂直對焦系統

位 移 平台選項說明表 編號

名稱

對焦距離正微調(+Z)

調整 Z 軸位移平台正位置。

對焦距離菜單

對焦距離菜單,內有以建立好之絕對距離位置 , 距離範圍 0 – 150 mm

對焦距離負微調(-Z) 移動

調整 Z 軸位移平台負位置。

校正原點

校正位移平台之原點。

調整 Z 軸對焦系統之焦距使其對焦正確。

P.17


量測/控制區 d.整理操作流程(量測篇)

1. 開啟鏡頭。 2. 擷取畫面。 3. 選取基本量測或幾何公差任一量 測項目(此處採用直線距離作為 範本), 其詳細量測辦法如基本 量測與幾何公差 篇所示。

4. 使用標註功能,點擊點一。 5. 使用標註功能,點擊點二。 6. 使用標註功能,點擊點三。 7. 使用標註功能,點擊點四。 8. 於當前資料顯示框中確認數據 是否正確。 9. 點擊確認資料,將資料存入結 果資料輸出表中,若要使用不同 檢測可回到步驟 3 重複運行。 10. 待所有檢測項目皆建立完畢後 按下輸出報表完成檢測。

P.18


量測/控制區 d.整理操作流程(控制篇) 1. 開啟鏡頭。 4a

2. 檢視影像顯示是否對焦正確。 3. 點擊上方選單之位移平台。

4b

4. (a) 若為第一次調整請點擊校正 原點,校正位移平台之原點。 (b) 若以確認校正完畢請點擊絕 對距離菜單粗調 Z 軸對焦位 置,並使用對焦距離正/負細調 (+Z/-Z)後按下移動,並確認影 像是否清晰,若不夠清晰請重複 第4(b)步驟

P.19


數值顯示區 顯示量測結果資料、當前選取量測資料、判定量測結果是否通過品檢。

a.結果資料輸出表

1.顯示已儲存之各項檢測結果資料。

2.將量測之標準值、正負公差填入,系統會 自行判定其是否通過品檢。

b.當前資料顯示框

1.顯示當前項目之量測數據,用以檢視量測 狀況是否符合需求,確認後按下確認資料 將資料存入結果資料輸出表。

P.20


自動辨識 a.操作流程(不儲存): 按下自動辨識

:選取樣本並自動標註其他量測物。

1.按下自動辨識後在顯示視窗中預想做為樣本

2.點擊後開始編輯樣本,編輯可 採用基本量測之

之物件的左上以及右下點擊。

10 種方法,並 於單一物件進行多種尺寸量 測, 其詳細操作辦法如基本量 測篇所示。

3.任一尺寸量測完成編輯後後按下確認資料 執行資料輸出,並將資料存入結 果資料輸出框中。

P.21


自動辨識 a.操作流程(不儲存):

5.待所有量測項目與公差皆建立完畢後後按下 完成辨識

完成自動辨識流程,標註

待測物之尺寸於顯示區,並將資料存入結果輸出顯 示框中。 (若取消則按取消)

b.操作流程(儲存辨識參數): 按下自動辨識

:選取樣本並自動標註其他量測物。

1.按下自動辨識後在顯示視窗中預想做為樣本

2.點擊後開始編輯樣本,編輯可 採用基本量測之

之物件的左上以及右下點擊。

10 種方法,並 於單一物件進行多種尺寸量 測, 其詳細操作辦法如基本量 測篇所示。

P.22


自動辨識 b.操作流程(儲存辨識參數):

3.任一尺寸量測完成編輯後後按下確認資料 執行資料輸出,並將資料存入結

4.將此量測之標準值、正負公差填入,系統會自行 判定其是否通過品檢。

果資料輸出框中。

5.待所有量測項目與公差皆建立完畢後後按下 辨識-儲存辨識參數,將資料存入指定路徑中。

P.23


自動辨識 c.操作流程(讀取辨識參數):

1.按下辨識-讀取辨識參數,讀取指 定路徑資料(照片)。

2.等候完成自動辨識,標註待測物 之尺寸於顯示區,並將資料存入 結果輸出顯示框中。

P.24


自動辨識 d.整體操作流程(辨識篇) 0. 按下辨識-讀取辨識參數,讀取 指定路徑照片,並跳過 1-9 流 程,進入 A-C 流程 1. 開啟鏡頭。 2. 擷取畫面。 3. 開啟自動辨識。 4. 選取自動辨識樣本。 5. 使用基本量測或幾何公差功能。 6. 標註樣本。 7. 確認當前資料是否正確。 8. 按下確認資料輸出當前資料。 9. 把當前資料輸出至輸出資料。 10. 填入量測之標準值、正負公差 11.(a). 按下完成辨識完成樣本,進 入 A-C 流程(按下取消可離開自動 辨識功能) 11.(b). 按下辨識-儲存辨識參數,將 資料存入指定路徑。 11a

11b

A. 完成自動辨識標註。 B. 自動辨識資料輸出,並標註產品 是否通過品檢。 C. 輸出報表,完成。

P.25


資料輸出區域 量測資料輸出控制項。

a.確認輸出資料

將當前資料存入結果資料區。按下確認資料 將下方當前資料顯示框之資料輸出至中。

b.輸出資料規格

編號

代號

1

D

2 3 4 5

R ab

輸出資料規格說明表 使用範圍 直線距離 /線到點距離 /點到點距離 /圓心到圓心距離 /線到圓心距離 /點到圓心距離 直徑 角度 圓弧角(曲率半徑) 長短軸

P.26


資料輸出區域 c.輸出資料判讀

編號

名稱

1

量測項目

2 3 4

量測值 標準值 正/負公差

輸出資料判讀說明表 使用範圍 直線距離 /線到點距離 /點到點距離 /圓心到圓心距離 /線到圓心距離 /點到圓心距離 當下量測之結果值 產品定義之標準值 產品可容忍之公差值

5

判定

OK:若量測值介於標準值的正負公差內。 NG:若量測值大於或小於標準值的正負公差。

d.輸出報表流程 將目前文件輸出為 PDF 文件儲存,流程如下。

1. 2. 3. 4.

按下輸出報表。 於彈出視窗中依序填 入公司、品名、型 號、批號。 按下確認輸出後,於儲存檔案視窗中指定檔案儲存路徑。 輸出報表。

P.27


規格書

AL-2AT1 系統規格

型號

AL-2AT1-100 / AL-2AT1-105

受光鏡頭

遠心鏡頭

照明系統

LED 光源 量測範圍(X 軸× Y軸)

100mm×80mm

最小顯示單元

0.1μm

重複精度

±2μm

量測精度

±8μm

CPU

i7-8700

記憶體

16GB,DDR4 2666MHz

固態硬碟容量

500GB

解析度

2448 x 2048 pixel

Frame Rate

38 FPS

Readout Method

Global shutter

影像量測

工業電腦

工業相機

Sensor Format Pixel Size

2/3" 3.45 μm

調焦行程範圍

150mm

外觀尺寸

1064mm×360mm×440mm

重量

65 Kg

使用電源

AC 110V/60Hz

使用環境

溫度:10℃ to 40℃ 濕度:20 to 80%

P.28


產品功能

P.29


外形尺寸

P.3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