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主題
免於恐懼的自由 - 中國宗教自由與香港反送中運動
主題文章 解讀新時代中國宗教秩序 ------------------------------------------- P1-2 國內教友反送中的心聲:守護香港,也是在守護中國 ------ P3-4 免於恐懼的自由 ------------------------------------------------------ P5-6
中國內望 《宗教事務條例》對新疆的影響 ---------------------------------- P7-8
國際視野 ---------------------------------------------------------
P9-11
打開書櫃 「請用事實來說服我」----------------------------------------------- P12
堂區關社 大專聯會在反修例運動的參與 --------------------------------- P13-14
關社禱文 -------------------------------------------------------------
P15
編語 文:葉寶琳
「臨時宗教場所」使用,如以天主教為例,教堂 就必須得政府當局許可,才能登記成宗教場所。 這《條例》反映了習近平時代對新形勢下宗教管 2017 年 6 月 14 日,國務院通過《宗教事務 理工作的方向與路線,當你進入了條例的規範, 條例》修訂案,條例自 2018 年 2 月 1 日起生效。 當局只會提出更多的限制,讓大部份教會成為犯 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至今生效一年多,有些 法者。 人曾寄希望於新宗教法規範了宗教發展,可容許 正如這幾個月全球所關注香港反送中運動,香 部份宗教活動,減少對教會的控制,但中大崇基 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在《解讀新時代中國宗教 港教會經常服務內地教會和社區,基督徒自然特 秩序》中發表觀察,指這些日子的中國宗教自由 別關心這條例對教會服務的影響。中國大陸法治 一向為人詬病,香港人擔心修例後在頭上有把 狀況,情況變得更加惡劣。 刀,令香港人,甚或在香港生活的外國人,生活 新《宗教事務條例》宣布宗教應「踐行社會主 於無形的恐懼中。而近日竟出現疑似黑幫打人事 義核心價值觀」(第 4 條),且對設立新的宗教 件,更為社會帶來恐慌,夏志誠輔理主教在《免 場所進行了非常嚴格的規定。該條例中最危險的 於恐懼的自由》中,借主耶穌一番話:「安息日 部分之一是,教堂、清真寺、佛寺或道觀之外的 是為人建立的,而不是人為了安息日。」(谷 2: 27)教導我們建立制度,才是免於恐懼的出路。 場所,只有經過中共政府明確批准才可以作為
解讀新時代 中國宗教秩序
文:邢福增(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 整理:邵敏儀(本會幹事) 近年,中國政府明顯地對基督宗教有一些重 要的調整,除了去年與教廷簽訂有關主教任命 的臨時協議外,還有一連串的收緊政策,如河 南三自教會或一些地方家庭教會受到的打壓、 拆十字架、18 歲以下不得進堂等等。如看廣闊 一點,在新疆,伊斯蘭教也受到嚴厲措施的打 壓,例如當局實施的再教育營。如再嘗試置於 一幅更大的圖畫來看,就會發現,即使不同宗 教的情況不同,背後也有一個相同的脈絡,就 是反映着「習時代」的領導下,中國宗教領域 上的整體政策調整。 我們了解到,習近平在 2012 年上台後,許 多政策文件都會提及「新形勢」,也強調面對 新形勢要重新思考新的政策,包括宗教。習近 平特別注意宗教和國家安全兩者的連結。一份 有關中國國家安全的研究報告提到,「宗教滲 透是一種文化殖民、意識形態的滲透,其實就 是要去取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宗教信仰和國 家指導思想,說白了就是宗教滲透挑戰中國政 治的體制,而宗教滲透是威脅到中國國家安全,也 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和領導地位」。另一份 2015 年出版的研究《境外宗教滲透與蘇東巨變
1
北京天主教會(鳴謝:天亞社)
的研究》提出,早在 90 年代,中共已經很緊張 為什麼蘇聯和東歐的共產陣營會倒台,他們做 了很廣泛的研究。他們結論就是,蘇聯或者東 歐的政治風波、共產黨的下台,其中一個原因 就是共產黨的宗教工作出現失誤,他們手鬆了, 不去管束而造成了缺口,導致宗教的滲透,推 動顏色革命或者政治的改變。 習近平在 2015 年中央統戰會議上的講話特別 針對宗教問題提出四個重點。第一是宗教的「中 國化」,意思是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引 領,然後再加上中國文化。宗教思想、教規、 教義須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闡釋。天主教和基 督教的教堂裡,現在除了要掛國旗,更被要求 貼出「民主、和諧、法治……」這些所謂的社 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甚至講道也要講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聖經被視作一個附錄、一個註腳, 去解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真理」來的。
第二是「法治化」,「國法大於教規」, 即用法律去加強對宗教的控制,政府訂 了法律法規,所有宗教都要遵守。今天 我們在香港也面對這個情況,就是法律 成為政府加強控制的工具。 第三是「辯證理解宗教在社會的作用」,所 謂辯證,不是說支持宗教,而是引導宗教發揮 積極作用,配合黨的政治目標,為黨所用,令 社會和諧、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祖國統一, 這全部是政治要求。第四是「重視宗教界人士 的作用」,指的是栽培更多「政治上靠得住、
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 的宗教界代表人士,確保宗教組織的領導權牢 牢掌握在愛國愛教的人士手上。 國家宗教局王作安於 2016 年撰文《做好新 形勢下宗教工作的行動指南》,關於天主教的 部分這樣寫:「堅持我國天主教獨立自主自辦 教會,深入推進民主辦教,積極穩妥開展自選 自聖主教,發展壯大愛國力量,牢牢掌握中國 天主教領導權。」我相信即使現在有了協議, 中共仍然是會牢牢掌握中國天主教的領導權。 國家宗教局 2018 年的工作要點又提到要支持 國內主教開展教務工作,幫助愛國主教解決履 行職責上的困難,教育轉化天主教地下勢力, 地下教會就是地下勢力。現在中梵簽訂了臨時 協議,梵蒂岡幫助他們走向治理天主教和轉化 天主教地下勢力,從梵方向看這是共融,從中 共的角度這是轉化,或者這叫做解決地下難題。
府最愛說的話去影響。我們不要認為,與政府 合作是唯一或者最好的可能。我們要對所謂「愛 國」,進行深刻的反思。現在共產黨經常利用 「多做中國夢」、「中國強大起來」、「中華 民族偉大復興」的說法來吸引人。我們說自己 是中國人,我們愛國,但我們用自己的方法去 愛國,不是用她的方法,也不要把愛國看成不 可質疑的價值,成為對政權的無條件的擁護, 也不應該講愛國和信仰義務等同。我是一個教 友,就一定要愛國嗎?上帝天主生我為中國人, 我一定要愛祖國嗎?我們要對愛國這類思維做 另類或者比較批判的思考,這是我們在香港或 者中國境外者的責任。
主 題 文 章
(本文源自邢福增教授在 2018 年 11 月 4 日本會舉辦的 「梵中關係」研討會中的分享紀錄及其他相關文章)
如今,中國十字架是一個敏感的符號,從大 的十字架符號到小的項鏈,到信徒門口表達信 仰的春聯,都不可以張貼。我們想像不到小朋 友去教會上主日學是一種政治滲透,但習近平 的新時代下,未成年人不可以信教,不可以進 宗教場所,河南教育局文件將未成年人去教會 認定為意識形態的滲透。
2018 年 2 月施行的新修訂《宗教事務 條例》增設有關互聯網的部份,同年 9 月再發佈〈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 法(徵求意見稿)〉,明顯是要全面地 監管互聯網上的宗教信息。除了政府允 許的,聖堂網站不可張貼內容,神父講 道錄音也不可以分享,將互聯網散播宗 教的威力完全消滅。 高校校園事工亦不被容許,新修訂《宗教事 務條例》明確指明:「禁止在宗教院校以外的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傳教、舉行宗教活動、成 立宗教組織、設立宗教活動場所。」 今天,我們仍然要繼續關心中國的宗教自由, 不要接受中國的某一種政策論述,為她的政策 辯護。我們作為教會的一份子,沒理由不去表 達意見。聖保祿也說一個肢體受苦,所有肢體 都一同受苦。我們不可能在這個問題上不發聲。 同時,我們要關心香港公民社會的發展,我們 不要被所謂繁榮穩定、社會和諧,這些中國政
參考資料: I. 邢福增 :〈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的「指定臨時活 動點」釋疑,時代論壇,2018 年 2 月 2 日。 II. 邢福增 :〈從「釋義」看新《宗教事務條例》對家庭 教會的影響〉,《鼎》,期 18(2018 年春)。 III. 邢福增 :〈請用事實來說服我──再思中共宗教政策 的六招辯解套路〉,立場新聞,2018 年 7 月 10 日。 IV. 陳盈恩 :〈內地宗教局發佈互聯網宗教信息管理辦法, 邢福增 :壓縮家庭教會空間〉,時代論壇,2018 年 9 月 12 日。 V.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686 號《宗教事務條例》 (2017 年 6 月 14 日修訂,自 2018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2
200 萬香港人 6 月 16 日再度上街遊行,譴責 612 暴力鎮壓,要求政府立即撤回惡法。(攝:John Chung)
國內教友反送中的心聲: 守護香港,也是在守護中國 文:伯多祿(中國大陸教友) 鳴謝:天亞社授權轉載
還是因宗教信仰受迫害的人,第一個就會想到逃 往香港,尋求庇護。
連日來,由香港政府提出的關於《逃犯條例》 修改法案要拿到立法會進行討論,引發香港社會 的眾多市民走上街頭抗議。
香港不僅僅是世界自由的地方,她還有著完善 的司法制度,保障人們的私有財產和人身,香港 在世界上曾擁有最廉潔奉公的政府,而且與司法 機構分開的,司法獨立,法律有權可以調查想要 查辦的每一個公務員,包括港府……
本來,我只是一名內地的普通百姓,這與我何 干呢?但是,牆外的世界並沒有阻礙牆內想要瞭 解真相的一些人。 歷來,香港具有清晰表達「民主、自由,及法 制」的訴求,即使在過去回歸前時期,香港人就 有他們從英當局手裡掙來的東西:「自由港」, 一個自由世界裡的地方。 過去香港,只要是居住這裡的人們,不管是外 來客還是當地港人,都不會擔心批評港府(英統 治者)所帶來的麻煩和後果;曾經香港,是享受 自由的福地,無論是來自大陸受政治迫害的人,
3
我想要說的是,香港的繁榮,是跟香港社會 價值觀「民主、自由和法制」分不開的,有著不 可動搖的基礎。 從 6 月 9 日開始,有 103 萬青年們及市民參 與遊行,要求撤回《逃犯條例》,人們擔心的, 該新例可能會影響到香港人的言論自由及人身自 由,如果法案通過,今後香港人,即使外國人, 如對大陸作民間維權事情,可能被嚴重限制,甚 至可能被國安和公安列罪犯名單上,就有被遣送 大陸的危險。 ,
再從宗教自由方面講,這件事不僅關係香港 人,尤其會令中國地下教會處境更嚴峻,進一步 說:《逃犯條例》修訂通過後,如再有港人聲援 和幫助大陸地下教會、家庭教會、維權律師,包 括個人、媒體、組織等,都會依據「新逃犯修訂 條例」被移交給大陸判刑,今後香港人人自危, 面對大陸教會迫害,集體失聲;或者說:今後香 港個人或媒體報道,揭露真相,也有遣送的危 險。 教宗若望廿三世在 1963 年發表《和平於世》 通諭,指出:「國家的權力,既如上述,乃由於 倫理秩序的需求,並出自天主,故治理國事者, 如訂制法律,頒發命令,有違倫理秩序或天主意 旨,則其法律或命令,絕無約束國民良心之力。 因為此時,人應服從天主,而不應服從人,並且, 在此情況中,法律本身已失去其存在價值,而淪 為壓迫人民的工具,如聖多瑪斯所說:『人間的 法律,如要它有法律的本質,則其訂制必需合乎 理性,從而顯而易見的必由永律演繹而出。如果 它悖乎理性,則人就稱之為不公道的法律,它亦 因之失去法律的本質,而成為暴力的工具。』」
香港人從回歸 22 年以來,爆發的示威活動不 斷,尤其是 2014 年的雨傘運動,而這次「反 送 中 」 運 動 兩 次 的 遊 行 更 逾 百 多 萬 人, 創 下 1989 年「六四」運動,全港市民百萬人大遊行 抗議北京政府以來又一新高。 最後要說的是,香港,是中國推動民主自由最 前線的地方,也是中國最後一塊自由的淨土, 這幾天,我作為大陸基督徒,與香港人一同傷 心流淚,在內深處發出悲憤的呼喊:「我主, 我 們 的 天 主, 香 港 還 有 救 嗎? 中 國 還 有 希 望 嗎?」為了中國的前途,香港人不哭,要守住 自由,這裡也是中國最後殘存的希望和篝火的 地方,希望也能推動中國大陸走向自由民主……
主 題 文 章
香港百萬人 6 月 9 日上街遊行反對《逃犯條例草案》「直上二讀」,特區政府於遊行結束不足一 小時後發新聞稿表示翌日繼續恢復二讀辯論。(攝:Dan Yip)
4
免於恐懼的
自
由
口述:夏志誠輔理主教 整理:Michelle Lau 主耶穌說:「安息日是為人建立的,而不是 人為了安息日。」(谷 2:27)建立制度、法律, 是為了人的好處和益處,而不是相反地,用制 度和法律去迫害人。所以,制度和法律是應該 「以人為本」,以人真正的益處為依歸。 我們深深地相信:天主創造我們、眷顧我們、 愛護我們每一位。我們是天主的子女,這就是 我們人性尊嚴的根基!這一份來自天主和我們 的關係,所建構出來的人性尊嚴,要展現在我 們生活的各方面;應該在我們每一個生活的層 次彰顯出來。因此,政府有責任去營造適當的 社會條件,令社會內的個人、團體得以更加充 分、更加容易地發展人性尊嚴。這包括了我們 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結社自由、集 會自由、言論自由等等,這就是我們今天文明 社會所提倡的「基本人權 」。
5
麼時候會有問題。在香港、在內地、還是在其 他地方,只要回到香港便可能會觸雷。甚至不 單止是香港人,甚至包括在香港生活的外國人, 或在香港過境的外國人,都會受到威脅,都有 可能被送到內地受審。 美國獨立機構「世界公義工程」發表 2019 年《全球法治指數報告》,指出在 126 個國家 中,中國內地的法治水平排行第 82 位,香港排 第 16 位。這就是我們最擔憂的一點,我們怎能 夠確保在內地得到公平的審訊呢?我們害怕, 不是因為我們是逃犯,而是好像有一把無形的 刀放在我們頸上。 的確,事件發展到如今,特區政府已宣佈了 「暫緩」。但是,暫緩就只是暫緩;暫緩並不 等於撤回。所以在這裏,我願意按着天主教教 區、聯同基督教協進會剛發出的聲明呼籲:特 區政府該盡快撤回逃犯修訂條例!唯有這樣, 才能夠真正使香港人免於恐懼。不過,其實由 修訂《逃犯條例》開始,所發生的整個事件到 今天,我們看到很多令我們很難過、很悲傷的 事情,香港在這事情上已經失去太多了!
政府的存在是為了讓人民能安和樂利,共融和 諧地生活。可是,修訂《逃犯條例》並未能夠 讓我們適當地彰顯人性尊嚴,而且威脅了基本 人權。
在電視的畫面上,我看見警察清場的時候, 不停揮舞警棍,示威者被打得頭破血流。但是, 我亦看到,示威者在地鐵站外,將一位剛落班 的警員推倒在地上,拳打腳踢 ...... 我們的社會 不應該是這樣的!我們失去了我們很珍惜的警 民互信、社會和諧。我們要懇切祈求上主,別 讓仇恨淹沒我們、別讓憤怒操縱我們!
香港市民大眾所深感憂慮的,相信不是因為 我們都是逃犯,或是我們想犯罪、將來會成為 逃犯。而是修例以後,會令香港人生活於無形 的恐懼中,再不知道我們所做的、所說的、什
在這時刻,香港社會正面對着非比尋常的挑戰。 特區政府會怎樣回應,在網上很多團體發起的 明天下午 5 時的「死線」呢?若沒有回應,星 期五他們揚言會發起社會行動:罷工、罷課、
罷市 ...... 那將會怎樣呢?過去三晚,我都有到 立法會的示威場地陪同青年,我不是陪同他們 示威,而是希望藉着臨在,帶出和平、理性 , 使不再有警民衝突!香港社會不能夠再承受更 多的了!我們已受了重創,這些事情已令我們 嚴重撕裂了。特區政府真的要想一想,怎樣能 夠在今日這個嚴峻時刻,回應市民一直以來的 訴求,正如我們與基督教協進會所發出的聲明: 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 612 警民衝突事件。我們 先不判斷是誰對誰錯。特首說要尊重制度,那 麽,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就是一個制度! 政府再不回應的話,香港會輸得很慘!不是 市民輸,也不是特區政府輸,是整個社會輸! 各位香港市民,各位兄弟姊妹!我們是坐在同 一條船上的!我們在同一社會裏,我們必須同 心合意,祈求上主。
面對着這麽大的壓力,仍然堅持,甚至願意為 此付出代價。耶穌這樣做,不是為了自己得好 處,而是他深深體會到,這是上主給我們每一 個人的恩賜。因為天主愛我們、尊重我們,天 主自己也是以人為本的。 所以,安息日是為人而立,不是人為了安息 日。法律也應該是這樣!直到今天,上主仍然 眷顧我們,仍以我們作為祂慈愛的對像,讓我 們懷着這份信心,深信在絕望中,仍然有希望; 在黑暗中,仍然有光明;在仇恨中,仍然可以 展現美善;在很多謊言當中,我們仍然要堅信 真誠!
主 題 文 章
(本文為夏志誠輔理主教在 2019 年 6 月 19 日本會舉辦 的「免於恐懼的自由──為香港《逃犯條例》及中國宗教 自由祈禱」祈禱會的分享紀錄)
我們的官員也是天主所愛的子女,或者他們 面對很多困難,我們也不清楚,但是我們將我 們的訴求堅決地告訴他們,用和平的方式,不 要用暴力的方式。因為當我們用暴力的方式時, 他們是聽不到的,我們的行動變得不純潔、不 純正了。
今晚我們也為內地的宗教自由祈禱, 因為香港及中國內地是息息相關的。 人的生命與天主連結,人唯有在天主之內, 才能夠得以圓滿,得以完成。這一種天人連結, 必須呈現在現實生活當中。因此,我們需要有 祈禱的地;我們需要有聖堂;我們需要有十字 架來表達信仰!但是,這些看似很基本的條件, 一個基督信徒應該有的權利,在中國內地卻沒 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而我們看到十字架被拆 毁、聖堂也被夷平。我們很費解、很難過,我 們不希望這些事情再發生了。
夏志誠輔理主教於「免於恐懼的自由」祈禱會上分享。 (攝:John Chung)
我們不單為了維護自己宗教信徒的自由,我 們不只維護自己基督徒的權利;因為在中國的 憲法裏面寫明,人民是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我 們只是希望中國政府落實、尊重憲法,維護人 民應有的宗教自由,而不是「施予」人民。所以, 我們不過是維護我們中國信徒本來就應該有的 宗教自由及權利。 「安息日是為人而建人立的,不是人為了安息 日。」主耶穌這樣說的時候,面對很大的壓力, 「免於恐懼的自由」──為香港《逃犯條例》及中 國宗教自由祈禱會。 他當時面對法利塞人,他們有權、有勢,耶穌
6
《宗教事務條例》 對新疆的影響
文:博德(中國時事評論員) 新疆住有眾多少數民族,大部份為維吾爾族 人,因此中國政府將地區命名為「新疆維吾爾 族自治區」,然而所謂的「自治」是受中共各 層黨部控制的,維吾爾族和該區內其他少數民 族大部份信奉伊斯蘭教,中國政府自 2009 年 7 月 5 日在新疆首府烏魯木齊打壓大型抗議事 件後,一直在各方面加強對維吾爾族和其他少 數民族的監控和打壓,以所謂「反恐怖主義」 和「反極端主義」的名義把至少 100 萬維吾爾 族及其他少數民族關押在所謂的「轉化教育中 心」,實質為灌輸政治洗腦教育營,強迫少數 民族學習中文和中共的法規和領導人的話語。 2018 年 2 月 1 日實施的《宗教事務條例》更 會令新疆各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陷入更嚴 峻的狀況。 筆者於 2018 年 9 月因公到訪中亞的哈薩克 斯坦,在三天之內訪問了逾 100 名哈薩克族人 和一些維吾爾族人積韃靼族人,當中不少都提 到在新疆的家人或由哈薩克斯坦回到新疆的家 人,只因為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或是當地的宗 教領袖伊瑪目(imam),甚至只因男子留有伊 斯蘭特色的鬍子,或女子常戴上頭紗,都會被 送去洗腦政治教育營,長期和家人失去聯絡。 更有一些是因為犯上《宗教事務條例》一些規 定而被帶去教育營的,不少受訪者更聲淚俱下 形容這些所謂教育營有如集中營,他們擔心被 送到這些教育營的家人是否仍能生存。
7
中 國 內 望
在《宗教事務條例》中最明顯針對伊斯蘭教 徒的條文是第四十三條:「信仰伊斯蘭教的中 國公民前往國外朝覲,由伊斯蘭全國性宗教團 體負責組織。」這說明了中國政府有多霸道和 野蠻,明確說明了不讓伊斯蘭教徒私下去國外 朝覲(hajj),連去朝覲也要得到國家規定負責 團體來組織,明顯侵犯宗教自由。筆者訪問的 哈薩克族人和維吾爾族人中,有些個案就是他 們提到家人可能是曾經到埃及、沙特阿拉伯、 阿聯酋或土耳其朝覲,便成為被送到政治教育 營的理由。試想想,如果我們只是到梵蒂岡、 法國露德或葡萄牙花地瑪朝聖,回來便被送到 政治洗腦教育營,那是多麼荒謬和可怕。 《宗教事務條例》其他不少條文的用語更是 針對新疆和伊斯蘭教信徒的,由於極端伊斯蘭 份子在世界上一些地方發起恐怖主義的行為, 更令中國政府自圓其說地增加針對伊斯蘭信徒, 特別是新疆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如條例第 3 條裡便強調「遏制極端、抵禦滲透」;第 4 條 中提到「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 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 恐怖活動」;第 45 條第 4 款說明涉及宗教內 容的出版物,不得含有「宣揚宗教極端主義的」 內容;第 63 條更詳細說明與宗教極端主義的刑 事責任:「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 或者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 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恐怖活動,侵犯公 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妨害社會管理秩序, 侵犯公私財產等違法活動,構成犯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責任……」;還有第 73 條第 1 款也 說明了追究刑事責任也包括:「宣揚、支持、 資助宗教極端主義,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 和進行恐怖活動或者參與相關活動的。」 這些用語沒有清晰定義,很多時候是執法人 員如公安說了算,甚麼是「極端主義」,甚麼 是「分裂國家」的行為,甚麼是「破壞民族團 結」,甚麼是「恐怖活動」,甚麼是「危害國 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私下去國外朝覲,男子 留伊斯蘭特色的鬍子,女子戴傳統伊斯蘭頭紗, 這些是否都落入這些罪名的圈套?在中國這樣 沒有司法獨立,公安和黨的權力過大,沒有有 效制衡權力的機制下,新疆民族的宗教自由十 分堪虞。
8
記載愛爾蘭血的歷史 都柏林前監獄 Kilmainham Gaol 文:孔令瑜(本會幹事) Kilmainham Gaol 是都柏林的前監獄,位於都柏林市中心以西僅 3 公里 。和世 界上所有監獄相同,這座監獄曾囚禁 15 萬犯人。今天,這座監獄成為一個國家博 物館,也是愛爾蘭人的神聖之地。愛爾蘭人對其建國歷史感到自豪,在大街小巷不 [1]
時見到 1916 年參與復活節起義(Easter Uprising) 烈士的圖片。
Kilmainham Gaol 記錄了兩國動蕩的關係 Kilmainham Gaol 於 1796 年 建 成, 並 在 1924 年永久關閉,於 1971 年經重建後改成 博物館,讓公眾參觀。在此期間,監獄的開啟和 關閉,或多或少涉及英國和愛爾蘭兩國的關係。 Kilmainham Gaol 就像一台政治地震儀,記錄 了兩國動蕩的關係。愛爾蘭人多年來渴望政治 獨立,但英國卻以高壓和加強管治回應,引發 愛爾蘭人的連串反擊,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 獨立運動閙得沸沸揚揚,Kilmainham Gaol 收 容 的 罪 犯, 包 括 曾 參 與 1798 年、1803 年、 1848 年、1867 年和 1916 年革命的領導人。 這個地方記錄著沉重的歷史,向愛爾蘭的下一代 和世界展示現代民族主義的強大力量。最後一 [2] 名獲釋的囚犯名叫瓦勒拉 (Eamon de Valera) ,最後成了愛爾蘭第一任總理。 由於英國政府未能及時處理和平息愛爾蘭人 的憤怒,Kilmainham Gaol 因而成為愛爾蘭爭 取公民權利,最終實現獨立的鬥爭象徵。1916 年「 復 活 節 起 義 」 失 敗 後,14 位 領 導 者 在 Kilmainham Gaol 內 Stonebreakers' Yard 被處決。是次運動的失敗,激勵了其他追隨者 的決心,導致了愛爾蘭走向獨立的一天,及確 定 Kilmainham Gaol 標誌性的地位。
在 Kilmainham Gaol 的生活 興建 Kilmainham Gaol 的原意,當然不是為 了囚禁政治犯,本來只是為了關押犯了法的人。 於 1770-1800 年期間,這個監獄多囚禁貪官 污吏,可是富有的囚犯可享用各式各樣的食物, 囚室有足夠活動空間,甚至可容許家人出入和 同住。但貧窮的囚犯則只可與其他囚友擠迫在 狹窄的空間,睡在稻草堆上;由於糧食不足, 管理層為解決的問題,就容許囚犯透過窗戶向
9
途人乞討食物。囚犯不分性別和年齡,有男人、 女人、老人,甚至小孩,所有人都關在同一空 間,女性常被性侵,而孩子更學會了打劫搶掠 的技巧,出獄後成為「專業」的劫匪。 1824 年實施的《流浪法》(Vargant Act) 規定,不得在公共場所睡覺或試圖行乞,這法 例令 Kilmainham Gaol 的擠迫情況更嚴重,糧 食更加不足夠,囚犯每天只有少量食物和牛奶 充飢。在 1850 年的高峰期,監獄內住有超過 9,000 人,在同一時間(1845-50 年),愛爾 蘭全國人民亦經歷了嚴重的饑荒,超過 100 萬 人餓死,和糧食有關的罪案亦相繼出現,例如 有人被控偷麵包和芝士;也有人因擁有三隻鵝 而未能解釋來源而被控。Kilmainham Gaol 的 展覽館內展出犯罪者的年齡和「罪行」的記錄 簿,充分展示當時社會經濟的困難。
監獄說故事 Grace Gifford Plunkett 是 1916 年「復 活節起義」中的悲劇女性。1916 年 5 月 3 日 晚 上, 她 與 未 婚 夫 Joseph Mary Plunket 在 Kilmainham Gaol 內 的 小 教 堂 結 婚, 在 獄 吏 的看管下,他們這對新婚夫妻只有十分鐘的相 聚,Joseph Mary Plunket 即在結婚當晚被處 決。由於結婚時沒有得到雙方父母的認同,所 以 Joseph 曾要求 Grace 以委託婚姻(Proxy Marriage)形式結合,目的是希望 Grace 在 丈夫去世後得到他的遺產,繼續生活下去。丈 夫去世後,Grace 積極參與政治,於 1917 年 當 選 為 議 員。1921-22 年, 她 因 反 對《 英 愛 條 約 》(The Anglo-Irish Treaty) 而 被 關 入 Kilmainham Gaol,及後於 1923 年獲釋。這 段革命愛情不是唯一,Grace 的姐姐 Muriel, 亦是革命烈士 Thomas MacDonagh 的太太。
國 際 視 野
有錢人的牢房,可獲「享受」陽光。
國軍隊當兵,大部分時間都被派駐守愛爾蘭。 受父親影響,婚後的 James 開始投入組織工會 和社會主義行動,但由於教育程度低,他花了 大量時間研讀有關歷史、社會主義和經濟的書 籍。 Kilmingham Goal 的中庭。
Thomas 亦是在 Kilmainham Gaol 被處決,行 刑後第二天,便是妹妹 Grace 和 Joseph 的婚 禮。 當年 Joseph 向 Grace 提出委託婚姻的字條, 今天亦放在 Kilmainham Gaol 的展館內,成為 她們愛情與愛爾蘭歷史的見證。 As we gathered in the chapel, here in old Kilmainham Gaol, I think about the past few weeks, will they say that we failed? From our school days, they have told us we must yearn for liberty, But all I want in this dark place is to have you here with me. Oh Grace, just hold me in your arms and let this moment linger, They’ll take me out at dawn and I will die. With all my love, I place this wedding ring upon your finger. There won’t be time to share our love, for we must say good-bye
(Joseph 臨終時寫給太太 Grace 的詩句)
James Connolly 於 1868 年在蘇格蘭愛丁 堡的貧民窟長大,小學畢業後,James 曾在英
1896 年,他在都柏林成為都柏林社會主義 會(Dublin Socialist Club)的組織者。他長 期居住在貧民窟,令他得到更多啟發,並因此 成 立 愛 爾 蘭 社 會 主 義 共 和 黨(Irish Socialist Republican Party (IRSP))。在 1916 年「復 活節起義」期間,James 作為駐都柏林部隊的 指 揮 官, 率 領 200 多 名 愛 爾 蘭 人 民 軍(Irish Citizen Army,ICA), 在 都 柏 林 郵 政 總 局 [3] (GPO) 指 揮 軍 事 行 動, 與 Patrick Pearse 及其兒子一起戰鬥。即使在腳踝嚴重受傷之後, 他仍然保持著軍事控制權,他堅持留在 GPO 直 到 4 月 29 日投降。最後在 1916 年 5 月 12 日, 他坐在 Kilmainham Gaol 的木箱上被處決,遺 體埋葬在 Arbor Hill 的軍營墓地。 Michael Mallin 於 1874 年出生於都柏林, 他早年在印度和阿富汗的英國陸軍中當兵。回 到都柏林後,他成為工會官員。1913 年,他成 為在愛爾蘭人民軍(ICA)的副指揮。在 1916 年「 復 活 節 起 義 」 期 間, 他 是 St Stephen Green 和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的指揮 官。 於 1916 年 4 月 30 日,Michael 和 ICA 120 人 一 起 投 降。1916 年 5 月 8 日, 他 被 Kilmainham Gaol 的行刑隊處決。5 月 7 日晚 上,他被告知將會在第二天早上行刑,他寫了 一封信給太太,這封信日後成為引人注目的作 品,目前存放在 Kilmainham Gaol 的展館內。
10
Michael Mallin 在展館內的遺照及給太太的最後一 封信。
Michael Mallin 是一位非常虔敬的天主教 徒,亦是一個愛國者,在最後給太太的信中,他 雖然愧對妻兒,但在他心目中,愛爾蘭總是排 在首位 (But Ireland always came first)。 他肯定「復活節起義」的意義,並相信人民的 血 不 會 白 流。 他 指 示 長 子 要 成 為 一 個 強 壯 的 優 秀 人, 及 記 住 愛 爾 蘭(make yourselves good strong men and “Remember Ireland”)。Michael Mallin 表 示, 他 從 心 底裡原諒向他開槍的軍人,並要求妻子為所有 因陷於英國和愛爾蘭戰爭的靈魂而祈禱。他去 世 前 深 信 愛 爾 蘭 會 變 得 更 強 大, 但 絕 不 可 以 忘 記 自 己 是 天 主 教 國 家, 必 將 保 持 自 己 的 信 仰。(“Ireland will come out greater and grander but she must not forget she is Catholic she must keep her faith”)最後, Michael Mallin 向家人提出要求,希望最小的 兒子 Joseph 成為神父,小女兒 Una 成為修 女。(Una my little one be a Nun. Joseph my little man be a priest if you can.”)他 在 信 末 自 豪 地 署 名 為 St Stephen Green 的 指 揮 官(Commandant, Stephens Green Command)。
11
Michael Mallin 兒子 Joseph 和 John 長大 後,確實成為了耶穌會會士,而 Una 亦成為 了修女,但父親臨終時提出的要求,卻是在他 們成為神職人員後才透過母親知悉。Michael Mallin 的小兒子 Fr Joseph Mallin (連文安神 父)是 1916 年「復活節起義」的最後一個遺 屬,他在香港華仁書院和堂區服務超過六十年, 於 2018 年離世,享年 104 歲。父親被處決時, 他只有兩歲。當他 100 歲生日時,連神父曾經 返回 Kilmainham Gaol 追憶父親的事跡。
Grace 和 Joseph 在 Kilmingham Gaol 內結婚的小教堂。祭台旁邊有門通去牢房, 另一邊通去刑場。 1. 愛 爾 蘭「 復 活 節 起 義 」(Easter Rising):1916 年復活節週間,武裝的愛爾蘭共和派於都柏林發動「復 活節起義」,企圖從英國的統治中爭取獨立。由派屈 克• 皮 爾 斯(Patrick Pearse) 領 導 的 愛 爾 蘭 志 願 軍 以及詹姆斯•康諾利(James Connolly)領導的愛爾 蘭國民軍佔領都柏林的重要據點,他們於郵政總局宣讀 《愛爾蘭共和宣言》(The Proclamation of the Irish Republic),並宣布愛爾蘭共和國成立。起義後六天即 遭到鎮壓,領袖被送軍事法庭處死,但殘酷鎮壓卻使人 民追求獨立的意志更堅定。1918 與 1919 年新芬黨在 議會中大獲全勝,並建立了自己的議會,1921 年「愛 爾蘭共和軍」對英國軍隊發動攻擊,1921 年 12 月英國 與麥克•柯林斯(Michael Collins) 簽訂《英愛條約》 (The Anglo-Irish Treaty)。但由於此條約內容遭到 其他人的反對,愛爾蘭陷入內戰,1923 年反對《英愛 條約》的一方被擊敗,內戰結束。 2. Eamon de Valera 是愛爾蘭共和國第一任總理和第 三任總統。 3. Patrick Pearse 是一名愛爾蘭的教師、律師、詩人、 作家、民族主義者與政治家,1916 年復活節起義的領 導人之一。
「請用事實來說服我」 文:水皮(一位關心中國教會的香港天主教徒) 身為天主教徒,關心其他地方教會,本來就 是應有之義,因為他們都是我們的兄弟姊妹, 而身處香港的教友,更因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 上世紀 80 年代的囑咐,呼籲中國大陸境外華人 教會負起「橋樑教會」的使命,使我們尤其關 注毗鄰的中國天主教會。 然而,在面對共產中國複雜的政治,我們每每 感到艱澀難明,不是不得其門而進,就是望門 輕嘆,相信不少教友也有類似的經驗,而中國 政府亦滲透到包括宗教在內的各個社會範疇, 使我們想關心中國教會的狀況時倍感吃力。 香港中文大學祟基神學院院長邢福增教授近 日 出 版 的 新 書《 新 時 代 中 國 宗 教 秩 序 與 基 督 教》,便有助我們了解這複雜的中國宗教政策, 尤其在習近平治下的新形勢。本書是邢教授就 不同方面的文集,涵蓋宗教政策的轉向;宗教 「法治化」;浙江省區域個案;中梵關係等專題, 內容由淺入深,非常易讀。
我們微末的小小香港教友,可能會覺得為中 國教會的兄弟姊妹祈禱已經功德無量,為何還 要在知性上理解國內的宗教政治局勢呢?無他, 一方面香港有著尚算流通的資訊,可以知道國 內發生的事情,我們因為了解而更感受到中國 教會的苦難,更使我們提起哀慟憐憫的心向天 主祈禱;另一方面中共自 1997 年在香港行使 主權後,越發干預香港的自由,我們對國內宗 教局勢的認識,的確是幫助我們時時警醒,以 免香港的宗教及各方面完全墮入中共的魔爪之 中。
打 開 書 櫃
書名:新時代中國宗教秩序與基督教 作者 : 邢福增 出版社 : 德慧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語文:繁體中文 初版日期:2019 年 6 月
雖然如此,但還是好像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 日君樞機為此書撰寫的序所言,邢教授乃是「尊 重事實,專業、學術」的學者,因此我們拜讀 他的文章,可以切實地認識中國實況。 我們天主教徒特別關心中國天主教會的發展, 以致中梵關係,而邢教授在書中也有一部份是 探討這方面的問題,而且更緊貼提及 2018 年 9 月 22 日中梵就主教任命問題達成的臨時協 議。 儘管邢教授是基督教學者,但比起我們寥寥 可數的天主教徒中梵研究者,筆者認為正因為 這個身份,能夠與天主教會保持距離,更能客 觀地分析天主教會問題,而在了解這些宗教政 治問題時,免陷入不必要的情感。 當我們了解到中國的情況時,或者會受到不盡 不實的資料或論述所誤導,因此正如邢教授在 書中的導言提出「請用事實來說服我」,實在 重要。
邢福增著《新時代中國宗教秩序與基督教》, 2019 年 6 月初版。
12
大專聯會在 反修例運動的參與 文: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
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作為一個公教學生運動 組織,一直積極參與社會運動,旨在與社會上 弱小的一群同行、爭取公義,在是次反修例運 動也不例外。在近日的反修例運動中,政權的 打壓、對示威的冷處理,以及警方對示威者的 暴力驅散、濫捕,更顯得手無寸鐵的示威者處 於劣勢當中。在這情勢下,作為聯會代表,定 必堅守宗旨,在雞蛋與高牆間,站在雞蛋的一 方。聯會在是次運動中作為一個同行者,在運 動的各個階段透過不同的支援和行動,與抗爭 者同行,包括:組織行動、參與運動、支援運 動和社區宣傳四個方面。 在組織活動方面,聯會在運動中組織了各類 型的宗教活動,包括 6 月 11 日的徹夜泰澤祈 禱會、6 月 16 日早上的天主聖三節彌撒及 6 月 17 日的悼念儀式等。 聯會作為一個宗教團體,以上行動均包含宗 教元素,鼓勵教友參加,亦因宗教活動並不受 《公安條例》限制,故能保障在場人士及其他 抗爭者免受警方驅趕,也緩和了示威區緊張的 氣氛。這些宗教活動或未能大力推動整場抗爭 運動的發展,卻因我們提供了另一種較溫和的 方式,促使其他教友願意站起來表達對抗爭者 的支持,由此凝聚更多教友投入到運動中。 在運動參與方面,我們自 6 月 9 日的「反送 中」遊行起,一直響應各個民間團體呼籲,參 與各個遊行、集會以及祈禱會;亦與其他教區 團體合辦祈禱會及感恩祭。由於是次運動中大 多為民間自發行動,不再由傳統運動組織主導, 故此我們在運動中多作為參與者。我們雖非以 組織者身份,但我們積極參與各個行動,身體
力行支持其他抗爭者。 在運動支援方面,即使我們沒有參與所有示威 行動,卻透過處理物資和宣傳示威行動來支援示 威者的行動。我們曾開放聯會會室以存放抗爭物 資,亦有幫助運送物資到示威區。另外,我們亦 有幫忙宣傳各項行動,及嘗試連繫國際公教學生 運動,以喚起國際對運動的關注。 在社區宣傳方面,我們在社區舉辦活動來引起 區內居民對修例爭議的關注。我們在 6 月初已 於旺角擺設街站,向大眾解說修例對教會的影 響,表達我們對此修例的反對立場。在反修例運 動正式爆發後,我們於 6 月 23 日與元朗地區組 織合辦社區分享會,負責當中的追悼儀式及祈禱 會,讓元朗居民了解宗教團體在運動中的參與, 將運動伸延至社區,亦希望透過祈禱會讓大家對 有關社會問題的憂慮可以交予天主,緩和居民的 情緒,得到心靈的平安。除此以外,我們亦有擺 設選民登記街站,提醒市民履行公民責任,冀將 反修例運動延續至今年底的區議會選舉,期望可 以透過改變制度帶來改革。 大專聯會在整個反修例運動中擔任其他抗爭者 的同行者,未曾缺席,一直從各個方面支援抗爭 者,包括組織祈禱會和運送物資等。雖然我們未 必每次都走到最前線、親身陪伴其他抗爭者,但 我們以各種方式支援他們,更透過網上及社區宣 傳讓更多市民及教友理解年輕抗爭者的想法,令 更多人與抗爭者同行。 我們在整場運動中,一直秉承基督的精神,與 社會上弱小的一群同行、與抗爭者同行。
堂 區 關 社
鳴謝:公教報提供相片
關社禱文
1. 請為在是次社會運動中身心靈受傷的兄弟姊妹祈禱。求主讓受傷者早日康復,他 們不但需要身體的照顧,也需靈性上的安慰。求仁慈的主接觸他們的心靈,充實他 們的信仰。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2. 請為香港青年祈禱。求主賜勇毅明智給年青人,不畏時艱,珍惜生命,為香港的 長遠福祉,貢獻良方。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3. 請為香港政府祈禱。求主賜與明智與勇氣給政府和公務人員,秉持真誠和公義, 合力創造條件,檢視危機根源,解開問題的癥結,並以正面的行動回應訴求,重建 信任。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4. 請為香港社會祈禱。求主引導社會上不同意見的市民都能和睦諒解。大家和衷共 濟,以香港的真正福祉為大前提,保持克制,循和平途徑謀求合乎公義和法理原則 的解決方案。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5. 請為普世教會祈禱,尤其是為受迫害的地方教會。願主常加助佑,以堅強的信德 和勇氣去裝備教會,並帶領教會走出各種困境。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出版資料 2019 年 7 月 免於恐懼的自由 中國宗教自由與香港反送中運動 執行編輯:葉寶琳 編輯小組:陳麗娜、孔令瑜、邵敏儀、李穎妍、葉寶琳 封面圖片:danyipky 設計及排版:山無陵 鳴謝:夏志誠輔理主教、邢福增、伯多祿、Michelle Lau、博德、水皮、天亞社及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Justice & Peace Commission of the Hong Kong Catholic Diocese 香港西灣河耀興道 72 號聖十字架中心 6 樓 6/F., Holy Cross Centre, 72 Yiu Hing Road, Sai Wan Ho, Hong Kong. 電話 Tel: (852) 2560 3865 傳真 Fax: (852) 2539 8023 電郵 Email: hkjp@hkjp.org 網址 Homepage: http://www.hkjp.org 臉書專頁 Facebook Page: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