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4-EA3 Portfolio

Page 1

u

21

20

18-

u-F hio -S Bo

20

U TK PT. DE CHI AR

ARCHITECTURE PORTFOLIO


介紹 /Self Introduction 傅 渤修 / Bo-Shiou-Fu

ARCHITECTURE PORTFOILO

TEL / +886 972234604 EMAIL / chelseashiou@gmail.com

2017-2019/ 中國文化大學 / 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 / Dept.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Private Chinese Culture Unversity 2019-/ 淡江大學 / 建築學系 / Dept. of Architecture, Tamkang University 2020 Summer/ 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 / 實習 / CTLU Architect & Associates


目次 | Content

EA4-2 V-Studio 大 夢 初 醒| Awaken

EA4-1 EN-Studio 無 形 的 賦 形 | Figuration of Undefined

EA3-4 彼 此 之 間 | Space Between Us

EA3-3 北 投 社 會 住 宅 | Origanic Sharing

其他作品| Other works


大 夢 初 醒/ Awaken ARCHITECTURE PORTFOILO


作品簡介 | introduction 「直到醒來的那一刻。」 L 用帶著皺紋的手,牽著孩子,說起了故事。 「從前從前,人類住在一個城市,城市中沒有可愛的小動物也沒有茂密的大自然喔。」 孩子張著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著 L,想像著那過往。 西元 2035 年,距人類在 2023 年完全脫離現實生活後,台北市中的人們經歷了生活完全的虛擬化十二年。這 些年間,現實的生活被人類放棄,直到晶片「Avatar」剝除的那刻,人類才從這做了十二年的夢中醒來。 而人類歸來後的台北,世界早已變得使大多數人不敢置信。街道已佈滿了花草,攀藤類的植物攀附在周邊的建 築立面上,街道儼然成為了一個小森林,四處的蟲鳴鳥叫,生機勃勃 ... 當我們不再是這個城市的主人,而是客人呢?「大夢初醒」在描述在描述台北市中的人類從最初的 2023 年人 類進入了虛擬世界開始, 脫離現實的人類離開了城市 , 而大自然與生態回歸取代了人類,成為了都市的主人, 而多年後的 2035 年回歸的人類變成城市中的客人的故事。 當生態、自然與人類在都市中共存, 自然生物與人類之間失去了邊界,過往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態度是征服、 開發與統治,建築與都市等人造物與自然物之間呈現一種對立關係,然而,在人類離去多年後,自然回歸都市 的情況下,新時代的人類會用什麼樣的姿態、觀點與角度去面對這種新型態的都市環境?

Youtube

Video link

Issuu

Full Novel

(Use PC for better Experience)

Keyword +Visual Novel +Parasitism +Urban Nature

Dept. of Architecture, Tamkang University EA4 / V-Studio (V-10) / 2021 Summer 作者 : 傅渤修 / Boxiu Fu 指導老師 : 黃昱豪 / Isaac Huang


ARCHITECTURE PORTFOILO


Chapter 1 - Chapter 2 「Covid-25」與「Avatar」| 冬眠期 西元 2023 年,在新型病毒的肆虐之下,台北市在疫情爆發的第一周便進入了完全封閉的狀況。高達 90% 的死 亡率的超級病毒,造成了全球的一片混亂,人類的生活依靠著科技的幫助下,讓社會勉強的運作著。 而植入式晶片,「Avatar」創造了新虛擬時代的到來,系統連結真實與虛擬,隨時隨地皆可在虛擬與現實世界 中流淌、穿梭,其中的虛擬城市「莊園」更成為日後人類交際、生活與工作的好去處。 人類在面臨如此的困境之下, 「Avatar」無疑成為了 2023 年人類的避風港。 西元 2025 年,從未消散的疫情與科技使都市中的人們逐漸原子化,人類在這種影響下正在逐漸失去現實交流 的能力。在這幾年的時間裡,「Avatar」中的虛擬幻城「莊園」已成為人類的現實世界,生理的基本需求靠運 輸完全空中化的無人機,人類完全足不出戶。 而在虛擬幻城「莊園」的世界中,城市、自然、動物都是信息化演算出的結果,樹木不在枯萎,花不再凋謝, 出現在他們眼前的「虛擬生物」,不再會死亡,人類種植的植物不再需要長的時間照護。每個在虛擬之城存在 的物種,都沒有時間與空間的屬性。 活在其中的人類,帶著虛擬的軀體。在「莊園」中獲得了真實世界沒有的平靜,在系統的完善規劃下,生活可 以每日都不同,性別隨時都可變化,性別失去了界線。公與私領域不再存在,「私有」的概念模糊化,沒有人 可以擁有一個事物,取而代之的是「存取」。

「既然人類從未能夠真正擁有一個事物,那或許沒有人可以自私的隨意定義一個事物」 就像名字,L 想著。


ARCHITECTURE PORTFOILO


Chapter 3 無人之境 | No Man's Land 一隻麻雀站在枝頭左右的望著,此時,一架無人機快速飛掠過樹旁,被驚擾到的鳥兒從枝頭飛起,2030 的台北, 無人機的聲響在城市中的每個角落嗡嗡地響著。 十二年來,台北市的街道上杳無人煙,車輛也極度稀少,馬路斑駁碎裂,地面自然遍地而生,樹木茂密,動物 四處行走。 實體的商店早已倒閉一片,商場成為倉儲,高級的百貨成為遺跡,建築的立面碎裂,植物從建築體中穿出。 地面鋪滿了網路的管線與基地台,都市中的許多廢棄的辦公大樓被改造成大型的伺服器塔,大樓的外部掛載許 多無人機的停留站以及巨大的機械維修站,無人機基地連結著倉儲,為的是更高效率的運輸。

無人之境

都市換了新主人。

鳥類大量的在建築、樹梢上築巢。 陸地上出現水牛、鹿、野豬等原先只存在野生的動物。 獼猴藏匿在陽台上,樹叢內,觀看這空無一人的機械城市。


ARCHITECTURE PORTFOILO


Chapter 4 大夢初醒 | Awaken 西元 2035 年,此時,一群在反對科技統治的人們,發動了反科技革命,反科技革命的延燒,推翻了舊政府。 上任的新政府制定了「反科技控制法」,限制了科技物品對人類的生活影響程度。剝去了都市中居民的晶片, 化解了都市中的科技統治。 人類重新回到現實,眼前的一切使大多數人不敢置信。戶外的陽光明媚,空氣良好,眼前街道已佈滿了花草, 攀藤類的植物攀附在周邊的建築立面上,街道儼然成為了一個小森林,四處的蟲鳴鳥叫,生機勃勃。 人類離開城市的這幾年,失去宿主的病毒也早已消失。

西元 2035 年 這是一個,人類在脫離現實多年過後,大夢初醒 的時代。

故事時間軸:人類沉睡期間的故事


ARCHITECTURE PORTFOILO


Chapter 5 新復活節 | New Easter Festival 人類從虛擬世界中歸來的嘉年華,新復活節代表的是人類的回歸,在這富有生機的世界,過往人類的歸來對於 自然界或許是浩劫的開端,在過去人類代表的是「征服、開發、統治」,但對於這群重獲新生的人類,他們有 截然不同的想法,這場人類的「新復活節」,象徵的是人類開啟了一個與自然共生的時代。 待在家的人將窗戶緊閉,急忙的想在現實中尋找 SKIP 鈕,可是現實中哪有這種東西呢,虛擬世界的快速時間 流動儼然已成為這些「逃避現實」的人的時間標準,現實世界的時間流動、空間與空間之間的距離,對虛擬世 界上癮的人,完全是一場折磨。 而部份的人則是從二樓樓梯口竄出,加入了這場盛會。L 小心翼翼的走上天橋,努力的在通往平台的懸索橋保 持平衡。眼前的是懸浮環繞式的天橋,與地面層脫開,目的是為了將地面層的綠地保存給動物們。 台北過往的文明已然成為過去式,自然界早已成為了都市的主人,而回歸的人類成為了客人,鳥獸在街道與都 市中的綠地中創造了生態圈,生長、繁殖、死亡,生物保有各自的領域性,都市變成了動物園。人與動物之間 生活的領域各自分別展開,為了保持生態的完整、原始性,人類生活的空間不介入太多鳥獸的生活空間。 2038 年,人類開始跟隨著自然的步調生活,生活模式已經成為一種「慢步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類不 再為了生活奔波,自然界成為了人們的信仰,都市中轉變成像是傳統的農村生活。此時的台北人偏好在外遊走, 沐浴在生態之中,人類對自然的狂熱到達了史無前例的高度。


ARCHITECTURE PORTFOILO


Chapter 6 羽之屋 | Feather House 此時的台北,甦醒後的人類,相較於在時間與空間快速變化的虛擬世界,回歸到現實之後,彷彿一切都慢了下 來。人類不再頻繁高效率的處理事務,也不再渴望快速的從 A 點到 B 點。 在都市中的街頭出現了許多鳥與人共同棲息的地方,城市中的人這個命名為「羽之屋」,這些利用 3D Printer 印成的「羽之屋」是一個彷彿懸浮在半空中,好幾個隧道在量體上方的巨大人工巢島,好幾個生物通道在量體 上,可以看見麻雀、燕子在隧道中穿梭,隧道周圍圍繞著蜂窩似的開口,小鳥忙碌的停留餵食。 人類在羽之屋旁的垂直農場,澆灌蔬果,而室內空間與農場之間以半透明的布簾隔開,鳥吃著蔬果,從「羽之 屋」微小的空隙與半透明的介面中,太陽光反射讓鳥兒的影子若影若現,在外部的人類可觀察出內部的生機。 麻雀、燕子在隧道中穿梭,隧道周圍圍繞著蜂窩似的開口,小鳥忙碌的停留餵食。


ARCHITECTURE PORTFOILO

XL



ARCHITECTURE PORTFOILO



ARCHITECTURE PORTFOILO


Chapter 7 寄生與新生 | Rebirth as Parasitism 台北市中的游牧者們,利用列印工法的優勢,在人造物與自然生態之間取得了平衡。 在舊有廢棄的辦公大樓上,形成出了生態與人類之間的混居型態。 纏繞在建築上的人造藤蔓成為了人類與地面的生物接觸的一種方式,而列印出的組件在人們在組構人的活動空 間的同時留出了隙縫,仿生的形體形成出了一個介面,將人類的起居空間與生態能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人類與生態各自保有自己的領域,空間被分成了三種不同層次,混和在一起。 人類居住的空間利用吊掛的形式掛在舊有的結構上,而周邊人工種植的藤蔓將人與動物之間共有的空間利用介 面分隔開,而在最外部的人造植物組件將外部生態與人與動物之件的空間分隔開。 台北市的人們用了他們最輕柔的力道,對待周邊的環境與自然。 故事的最後,L 用帶著皺紋的手,牽著孩子,慢慢地走向大天井,看著小猴子從都市中外部生態的生物領域圈 跳上列印組件的平台,跑向了母親身邊,收成好水果的人們歡笑著,慢慢地走向各自的居所。孩子張著水汪汪 的眼睛,看著若有所思的 L,一頭銀髮隨著風飄揚,臉上的皺紋在陽光的照射下印出了陰影。 L 緩緩抱起孩子,看向了遠方緩緩落下的夕陽, 「我要聽故事!」孩子笑著說著,L 看著孩子了一下,說道 「你知道嗎,很久很久以前,人類住在一個城市,城市中沒有可愛的小動物也沒有茂密的大自然喔。」 「真的嘛!」 「而且在城市的人們最喜歡待在房間裡面吹冷氣,看著螢幕都不出門喔」 「好奇怪喔」孩子滿懷期待著 L 的故事, 「時間要回到 2023 年 ...」

L 對著孩子慢慢的說著過往的故事,對著眼前的新台北笑出了魚尾紋。


ARCHITECTURE PORTFOILO



ARCHITECTURE PORTFOILO



無形的賦形|都市廣場介面

Figuration of Undefined ARCHITECTURE PORTFOILO


作品簡介 | introduction 在現代都市空間中,存在許多模糊的場域與空間存在於這些空間中模糊不清的事物。 而在現今的台北市中的都市廣場,空間場域中充滿各種非特定人流、非特定功能,形成廣場中無界定的空間與 場域。 在圓山花博公園基地中,保留原先花博公園的複雜性與混亂性,再利用人的活動範圍形成場域,界定出了利用 這些不可見的事物的範圍,而行為的形式創造出該空間的流動狀態,進而建構出了一個無形活動中的空間型 態。

In modern urban space, there are many ambiguous fields and spaces. There are ambiguous things in these spaces. In today's urban squares, the spatial field is full of various non-specific flow of people and non-specific functions, forming an undefined space and field in the square. In the base, the complexity and chaos of the original base are retained, and the scope of human activities is used to form a field, which defines the scope of using these invisible things, and the form of behavior creates the state of the space and constructs A type of space.

Issuu

Old Portfolio

(Use PC for better Experience)

Dept. of Architecture, Tamkang University EA4 /EN-Studio/ 2020 Winter 作者 : 傅渤修 / Boxiu Fu 指導老師 : 游瑛樟 / YU YING-CHANG

Keyword +Figuration +Art theory +Urban Square


Chapter 01

page01-01

服裝與藝術理論

Chapter 02 ARCHITECTURE PORTFOILO

畫作與模型轉

Chapter 03

page01-01

提案

page01-01


Chapter 1 服裝與藝術理論| Cloth & Art Theory 為了找尋面對都市廣場中場域內存在多重性與複雜性活動、人流的應對設計方式,最初以三種不同的藝術理論 以及服裝理論之間作為出發點,在這些服裝的設計概念、形式、材料中,與藝術理論的創作方式、理念、風格 進行連結,再利用這些連結進行再創作、重新詮釋,讓重新詮釋的藝術風格引導進設計之中。 而這三個理論分別是 Issay Miyake + Futurism “利用連續的幾何,以及畫面周遭元素的分解,產生畫面中物件動態的呈現”進而在 空間之中描繪出動態與靜態的表現。 Iris Van Harpen + Abstract Expressionism “利用曲線與原先的形體形成一個新的面體,除了形成視覺上的前後層次感,也創造蓬鬆的空間感。”原先存 在花博公園的空間,代表著一個特定機能,利用理論所描述的,在空間原有的形體上,形成出另一道介面,將 原先未包含在內、不可見的的活動機能與動向描繪出來。 Daniel Palillo + Art Brut “以特殊的視覺角度,構成複雜或扭曲的物件”在一系列的空間機能中,將相異、複雜的活動動向與動線勾勒 出,將這些多重性集合出多變與複雜的介面。

Art Theory


Chapter 2 畫作與模型轉譯| Painting & Model Retranslation

ARCHITECTURE PORTFOILO



Chapter 3 提案| Proposal Ch .3 –提案 Proposal

藝術理論演譯總結 | Summary of Artistic Theory Translation

3.1 理論總結

Futurism

都市廣場充斥動態,利用未來主義對事 物動態的描繪,創造空間中對於行為流 動的描繪。

未來主義 動態與靜態的描繪

ARCHITECTURE PORTFOILO

Abstract expressionism

都市廣場中存在許多無定義的活動,利 用抽象表現主義的賦形,將廣場中無定 義空間賦予形體,創造活動的空間。

抽象表現主義 看不見的事物予以賦形

Art Brut

都市廣場多重而複雜的活動行為,各類 相異的行為在廣場中發生,利用粗糙主 義對相異事務的描繪,創造多重複雜的 活動空間。

粗糙主義 相異複雜的行為

Clothing-theory + Art theory

Painting & Model - Retranslation

基地活動形式與演進 | Site activity and evolution

Proposal


從圓山花博公園的從過去到現今的活動形式演進與現有的活動方式觀察,過去偏向特定機能與活動形式集中,變化成 了現在多重、複雜、與去中心化的活動方式,而在現今,花博公園的廣場與室內空間身兼多個使用機能,且人流與活 動複雜性增加許多,也無法負荷節慶過多的人流。 這些模糊不清的行為、複雜的非特定人流與非特定行為,創造出了許多模糊的場域、空間, 要如何保留現今花博人行流動、行為的混亂性的同時,利用建築的方法形成空間中的指引作用?


理論延伸設計概念| Design Concept

ARCHITECTURE PORTFOILO 為了保留基地中原先的複雜性與機能的不定性,在空間中需要創造出一個具有大跨距的系統。 因此利用三角網格系統作為結構,創造介面的流動曲面,而系統的起伏與型態的改變,能夠因應地面層中不同 的活動空間而有所變化。 系統與未來主義的理論延伸創造動態與靜態的描繪,而抽象表現主義的理論創造將空間中看不見的事物予以賦 形,粗糙主義將系統內部分複雜且性質相異的活動在空間中區分出來,形成並定義出不同的介面與空間。

概念剖面| Concept Section


活動動向分析| Activities Movement Analyze

以四種不同的廣場活動為延伸,研究其活動性質的動向、需求與性質,空間活動的封閉 / 開放性、流動 / 靜止、 快 / 慢,影響著系統在平面之中呈現出不同的曲面、曲率、棚頂的高低與整體的流動方式。

概念平面| Concept Plan


Ch .3 –提案 Proposal 系統形式|

Form of System

3.1 理論總結

ARCHITECTURE PORTFOILO Clothing-theory

Art theory

Painting-Translation

Model

Proposal

系統上,經由動向流動的變化,利用系統上的線性構件形成光與影的方式,創造空間中的指引性。 而在平面中依照不同的活動展開後,系統的起落、集中,線架構的系統的光影流動也隨之不同。



剖面| Design Section

ARCHITECTURE PORTFOILO

01

02

03

04

02 03

04

01


O Park - Perspective

Painting & Model - Retranslation


rspective

ARCHITECTURE PORTFOILO

Painting & Model - Retranslation

Proposal


Yuan-Shan EXPO Park - Perspective

hing-theory + Art theory

Painting & Model - Retransl


彼 此 之 間 | Ta m k a n g H u b

Space between Us ARCHITECTURE PORTFOILO


作品簡介 | introduction 隨著時間的演進,學習的模式也出現了變化,在 Design For the Change Educational Landscape 一書中,說 明了當代的新教育規則,以及新穎的教學方式而出現的空間形式,如網路的發展改變了空間、時間與地點的限 制,或是生活、學習與工作之間的結合等 ... 過往教師站在講台前,學生排排坐面對著黑板聽講,而現在的學習不在限定於只有課堂,學習的地點不在只是 限於「教室之內」,更多的出現在「教室之外」。 那這些教室與教室之間,老師與教室之間,甚至是外界的辦公室與這些學習空間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做串聯 呢? 這次 Tamkang Hub 設計操作將利用共創、Peer to Peer、分散式自主學習的概念,形成工作室、教師辦公室 與青年創業中心之間的連結關係,形成新型態的產學共生系統。

Keyword +Peer to Peer +Educational +Modular Space

Dept. of Architecture, Tamkang University EA3 / 2020 Summer 作者 : 傅渤修 / Boxiu Fu 指導老師 : 黃瑞茂 / Huang Jui-mao


Chapter 1 設計概念與分析 | Design Concept and Analyze 學習模式的衍進 | Learning Mode S

S

S

T ARCHITECTURE PORTFOILO

S

S S

S

S

S

S S

G S

S

S S

S

T

T

S S S

G S

S

S

S

G S

S

S S

S

以教學者為主 以老師為核心的教學模式

G

S

S

T

G

S

S

以學習者為主 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模式

以學習者自主學習 ,自由選擇課題自 主參與的學習模式

「Peer to Peer」學習模式的操作 | Peer to Peer

Office

Living Lab

外界委託生活實驗室進行研究

而在自主學習的架構下,學生與學生同儕 之間的學習,也成為主要學習的一種方式

Studio

學生在Living Lab學習,並將

老師承接研究並帶領學生進行 研究,利用真實的經驗學習設 計。

設計課題在設計教室中完成


使用者時間分析 | User Time Analyze

使用者分析 24

24

24

休閒娛樂 運動、盥洗

運動、盥洗

晚餐

晚餐

晚餐 18

18

6

做設計

休息

休閒娛樂

休閒娛樂

休息

做設計

運動、盥洗

休息

早餐;盥洗

6

18

早餐;盥洗

6

運動

早餐;盥洗 工作

教學、進行研究

教學、進行研究

工作

上課

上課

中餐

中餐

中餐

12

12

12

學生

老師

工作者

使用者時間 / 空間相互影響分析| Spatial interaction analysi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esign Studio

學生

Researc R Research esearc s ch Room Room

Living Lab

老師

Off O Office fff ffic f ce 工作者

老師研究室

設計教室

生活實驗室

辦公室

共享廚房

Research s Room oom o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hapter 2 空間計畫 | Space Program 概念剖面 | Concept Section

Library ARCHITECTURE PORTFOILO

利用主要學習空間外的空間,配置在動線 在同儕間創造更多可能的學習機會

Studio

Living Lab

Public Exhibition

Office

CommuCommunication

Lobby

教師研究室

開放的互通的學習環境創造更多學習機會

討論空間

交流空間

Public

Workshop

開放式的學習空間使空間之間有更多交流 的機會

評論空間 育成中心

Co-cre ative


可活動式 / 開放式工作室 | Movable/open studio

Studio

Studio

Studio

Living Lab

Living Lab

Living Lab

Studio

Studio

Studio

Studio

Living Lab

Living Lab

Living Lab

Living Lab

Studio

Studio

Living Lab

Living Lab


Chapter 3 設計圖面 | Design

ARCHITECTURE PORTFOILO Site Plan

1000

2000

4000


1F Plan

400 800

1600

3200


ARCHITECTURE PORTFOILO 2F Plan

400 800

1600

3200


3F Plan

400 800

1600

3200


ARCHITECTURE PORTFOILO 4F Plan

West Elevation

400 800

Scale 1:800

1600

3200

5F Plan

East Elevation

400 800

1600

3200

Scale 1:800


6F Plan

South Elevation

400 800

1600

3200

Scale 1:400

7F Plan

North Elevation

400 800

1600

3200

Scale


ARCHITECTURE PORTFOILO Section A-A'

Section B-B'

Scale 1:400

Scale 1:400


七樓平面

六樓平面

五樓平面

設計教室 圖書藏書空間

助理辦公室 資料儲藏室

設計教室 生活實驗室

設計教室 生活實驗室

出租辦公室 眾創中心

教師研究室 演講廳

設計教室 生活實驗室

出租辦公室 眾創中心

教師研究室 小型討論室

設計教室 生活實驗室

教師研究室 小型討論室

階梯教室

出租辦公室 眾創中心 大型討論室

電腦教室 素描教室

評論空間 討論交流空間

階梯教室 展覽空間

四樓平面

三樓平面

二樓平面

一樓平面 共享廚房 展覽空間

育成中心大廳 戶外評圖場


綠 共宅|北投社會住宅

Origanic Sharing ARCHITECTURE PORTFOILO


作品簡介 | introduction 社會住宅以租金​價格低於一般租屋行情為主,提供給收入較低的年輕族群、老人等尚處社會弱勢等民眾,然而, 如今社會住宅的租金雖低於一半市價,但仍然造成收入低的租屋民眾的生活壓力負擔。 利用甚麼樣的方式能夠減緩居民的財務負擔,同時創造一個適居的生活型態? 基地位於新北市北投區,住落在中心新村之中,周邊的居民活動以及環境有如農村一般。 沿用舊有的農村生活模式延伸思考,這次的設計利用垂直農場的概念,讓居民自行種植蔬果稍微減緩伙食費的 負擔,同時利用種植活動,在基地內的農場與農場之間創造居民彼此互動的空間,與之同時居民也可販賣自行 耕作的蔬果,增加部分收入。

Keyword +Organic +Social Housing +Vertical Farming

Dept. of Architecture, Tamkang University EA3 / 2019 Winter 作者 : 傅渤修 / Boxiu Fu 指導老師 : 賴怡成 / Ih-Cheng Lai


Chapter 1 議題 | Issues

ARCHITECTURE PORTFOILO

當今社會住宅支持許多社會上的 人們,提共一個居住的住所,然 而,仍然有許多居住者對低價的 租金感到拮据。

存款 其他 2000元

2000元

房租

8000元

交通費

2000元

年輕族群

房租

伙食費

交通費

醫療

存款

水電費

總計

8000元

12000元

2000元

-

2000元

1500元

27500元

8000元

9000元

500元

4000元

1500元

22000元

月支出:26000

伙食費

12000元

銀髮族

其中,房租、伙食費、交通費佔據了接近75%的支出

醫療

4500元

-

房租

8000元

銀髮族

Possibility

月支出:20500

伙食費

9000元

「通勤」

「伙食」 「社交」 28k 27k

26k

2003

2006

2012

工人、勞力作業

帶薪志工、服務人員

社會上為銀髮族提供的工作對苦於生計的老年人來說這些機會是〸 分難得的,提供的工作類型以鐘點計費,也難改善生活狀況。

當今年輕一族,薪資成長速率慢,工作與花費持平,28000元的 收入面對8000元的房租,在加上生活其他花費,也會充滿壓力。

27k

廚房、工友

2014


Possibility

Opportunity 利用農業,於基地內創造住戶的 垂直農場,可省下一部分伙食費 ,也可自行販賣增加收入

建立共同工作空間,可創造 交流及更多商業機會

利用能源節約的方式,降低用電 用水的金額。

基地地面層設立市集,可販賣住 戶自行栽種的新鮮有機蔬果。


Chapter 2 基地分析 | Site Analyze 北投地區日照時間平均表

ARCHITECTURE PORTFOILO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光照時

89

78.4

93.1

113.6

135.7

156.9

221.6

219.4

188.3

141.2

105.4

92.6

日平均

3

2.6

3.1

3.7

4.5

5.23

7.3

7.3

6.2

4.7

3.5

3

日照光線分析

夏至6AM

冬至6AM

夏季光線角度

冬季光線角度

北寒

日照光線配置

無日照 +

夏至6PM

冬至6PM

東暖

西熱 半日照 +

4-6HR

4-6HR

南 +

夏季光線

冬季光線

2HR

全日照

8HR

半日照 +


Chapter 3 可種植植物分析 | Plant analysis 可種植蔬果種類 分季生產對應日照時間

番茄 黃瓜 茄子 玉米 馬鈴薯 紅蘿蔔 大白菜 洋蔥 高麗菜 菠菜 喜寒型(15-20度)

長日照(8hr)

喜熱型(18-29度)

25-30天 25-30 天

20-30天 20-30 天

60-70天 60-70 天

22-30天 22-30 天

30-50天 30-50 天

60-70天 60-70 天

30-40天 30-40 天

40-50天 40-50 天

30-50天 30-50 天

30-50天 30-50 天

30-50天 30-50 天

一年 半

中等日照(3-4hr)

40-50天 40-50 天

短日照(1-2hr)


Chapter 4 植物種植平面配置 | Plant planting plane configuration 植物光線配置分析

ARCHITECTURE PORTFOILO

西

半日照 + 熱

半日照 + 暖

平面種植

攀藤植物

平面種植

攀藤蔬果

果樹類

市民農園 提供給市民及遊客認養租耕的農園

個戶專用 東向居民農場

南 +

全日照 熱

個戶專用 住戶公共使用 南向住戶居民農場 南向公共農場

青年樓層與老年 樓層之對視關係

門廊對視

青年樓層

青年樓層

老年樓層 陽台對視

老年樓層


Chapter 5 空間計畫 | Space Program

屋頂層

屋頂農園 230㎡ 農園交誼空間 50㎡

八樓平面 屋頂農園 200㎡

20坪戶型 130㎡

居民陽台+農園 90㎡

農園交誼空間 25㎡

10坪戶型 70㎡

梯廳 30㎡

公共農園 20㎡

20坪戶型 130㎡

10坪戶型 30㎡

公共交誼空間 20㎡

10坪戶型 160㎡

居民陽台+農園 100㎡

20坪戶型 195㎡

10坪戶型 30㎡

10坪戶型 96㎡

居民陽台+農園 175㎡

公共農園 20㎡

20坪戶型 130㎡

10坪戶型 30㎡

公共交誼空間 20㎡

10坪戶型 160㎡

居民陽台+農園 100㎡

公共農園 50㎡ 20坪戶型 130㎡

10坪戶型 160㎡ 10坪戶型 30㎡

居民陽台+農園 175㎡ 梯廳 30㎡

市民農園 80㎡

20坪戶型 130㎡

10坪戶型 60㎡

公共交誼空間 20㎡

10坪戶型 192㎡

居民陽台+農園 100㎡

市民農園 60㎡ 20坪戶型 130㎡

10坪戶型 96㎡ 居民陽台+農園 90㎡

梯廳 30㎡ 運動休閒室 110㎡

七樓平面 梯廳 30㎡

六樓平面 梯廳 30㎡

五樓平面 梯廳 30㎡

四樓平面

三樓平面 梯廳 30㎡

二樓平面 運動休閒室 200㎡

一樓平面 共享廚房+有機超市 150㎡ 眷村教室 140㎡

公共農園 520㎡

20坪戶型 1123㎡

居民大廳 90㎡ 共同工作空間 70㎡

10坪戶型 1024㎡

居民陽台+農園 830㎡


Chapter 6 戶型 | Unit type

10坪

20坪

ARCHITECTURE PORTFOILO

老年樓層房型

老年樓層房型

年輕樓層房型

年輕樓層房型

東向農園戶型

南向農園戶型

10坪

通用房型

20坪

南向農園戶型

居民互動空間



B’

Chapter 7 設計圖面 | Design

B

ARCHITECTURE PORTFOILO 200 400

1F Plan

800

1600


200 400

2F Plan

800

1600


ARCHITECTURE PORTFOILO

B1F Plan

200 400

800

1600

3F Plan

West Elevation

200 400

800

1600

4F Plan

200 400

800

1600

5F Plan

200 400

800

1600

South Elevation


6F Plan

North Elevation

200 400

800

1600

7F Plan

200 400

800

1600

8F Plan

200 400

800

1600

9F Plan

200 400

East Elevation

800

1600


ARCHITECTURE PORTFOILO

Sc

Section A-A'


Section B-B'


Other Works

其他作品 |

ARCHITECTURE PORTFOILO


社子中洲區民活動中心| New Era

PCCU A+UD 2-4 曾經身為台北市蔬菜種植專區的社子島, 如今也還是擁有台北市內最多的農業用 地,在此生活的人們因當初的禁建政策, 也仍然保有舊有的農業社會及鄉下風情。

而現今天候異常情況越趨平常,本來地勢 低窪的社子,在 2030 年後氣候大變遷的 未來,當水勢高漲的河水再次將社子淹沒 北向立面圖

南向剖面圖

時,社子的居民該何去何從,如何生存 ...

美軍宿舍改建建築系館| Crit Days

PCCU A+UD 2-3 基地位於陽明山上舊有美軍宿舍, 基地範圍包含舊有的六棟宿舍, 用途由原先美軍舊有的休憩住宿空間,改 變為文化建築系的建築生產基地。 該如何保留山仔后美軍宿舍的過往, 與新的空間互相串連, 又該用什麼樣的角度, 來面對這些建築物呢 。

貨櫃屋建築師工作室| Crit Days

PCCU A+UD 2-1 建築基地位於 桃園市龍潭區龍潭大池旁的產業道路上, 半月形的湖畔與舒適愜意的鄉村步道, 散佈在四周的稻田農村以及漫步的當地居 民, 在此地呈現了一齣最令人放鬆的場景, 想像著, 在這工作會是如何的樣貌?

Issuu Full Portfolio

(Use PC for better Experience)


u

21

20

18-

u-F hio -S Bo

20

U TK PT. DE CHI AR

ARCHITECTURE PORTFOLIO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