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tecture Design 2012-2017 Portfolio

Page 1

PORTFOLIO Free Multi-Width Graph Paper from http://incompetech.com/graphpaper/multiwidth/

Architecture Design Shin Chien University 馮瑩真 2012 - 2017





零 Summer Semester 2012 TO 2017

Index

The First Roof

10 Planes

Mask

House Of Hug

Taipei Public Toilet

Sound Studio And Home

Cemetery

1:1

Hair Body Medium

Sundial Of Plaza



伍 Summer Semester 2016 To Spring Semester 2017 Adviser 謝宗昌

T H E FIRST ROOF


#1

#2

#3

#6

#1 - #5 Short Film_ The First Roof Time / 11 minutes Medium / digital collage #6 QR Code _Film Vimeo_The First Roof


#4 #5

Question從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開始,延伸至「房 子造成家的距離」,面對母親的搬離、老 伴去世慢慢失智的家人、作為子女須達到 的責任,家似乎不像以往那樣穩固,後來 說要回「家」,「家」分離成建築物或是 空間裡更抽象的部分。

Operation從音樂開始尋找問題在過去或是當下發 掘的起頭,再抽象的聲音之中利用影像再 度重組。

[9] Pet Grooming Medium / chiboard paper 3D-printer



家 之 分 離

House And Home

社會大環境(我)面對家,維持穩定的要素傳統女性嫁入家意味著不是house 而是進入home,帶有 某種空間性的暗示。 當今社會一個家庭的獨立是從孩子出生開 始,經歷孩子的成長,共同撫養照顧其中包含經濟,面對的是 「共享」。小家庭有子女狀況,必須外出工作承擔大部分經濟 或是在家照顧子女責任各種犧牲需要「包容」維持這個狀態。 當孩子長大想要出去歷練的同時能給予「信賴」作為陪伴。 作品想像a-如果有一片屋頂架在房子與房子之上,房子就變成了房間, 家人之間變得不像是分開。 b-「神廟起初是人類對於生活有個美好的想像,以柱列高舉著 頂作為獻給神的家,例如:協和、阿格理真托神廟。」 「家作為人類出生第一個頂」 出自於《Dwelling, Seeing, and Designing: Toward a Phenomenological Ecology-chapter 5 》 c-透過編織的過程建造三根柱子並且尋找此刻家缺少的三件事 ,這些元素能夠支撐家的頂,構成完整的home




#10


#9

EXHIBITION #9 -#11 Column_3 Size / Medium /

D: 1-1.5m H: 6-7m bamboo

#8


#13


#14

#12

#15

#12 - #16 column_3 Size / Roof Size

/

Medium /

D: 1-1.5m H: 6-7m 9 x 11 m

bamboo

#16



Roof_ Constrction Time Process

/ /

Time Process

/ /

Time Process

/ /

2017-05-25 第一次吊掛 從一樓吊掛到B1中庭上方 2017-05-27 第二次吊掛 頂拆解成三部分別吊掛 2017-05-29 補天





肆 Spring Semester 2016 Adviser Thomas Tilluca Han

10 P L A NES In Architecture, three words are often erroneously used interchangeably: VOLUME, MASS, and FORM. This practice is indicative of the sloppiness and fuzziness in thinking. We seek to correct this bad habit, and understand each word as having its own specific meaning. Our approach will begin by understanding that ALL volumes and mass have SURFACES, and that each of its surfaces is a PLANE.


CATA -LOG

PROJECT: Analysis of, and Operations on, Ten basic forms ANALYSIS: Identify 10 forms – each one corresponding to the number of planes in increasing number: 1-10 Each form is differentiated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by the NUMBER of PLANES. Example: A SPHERE is a ONE-PLANE form. A CONE is a TWO-PLANE form. A CYLINDER is a THREE-PLANE form. A CUBE is a SIX-PLANE form. Etc. Operations on Ten Basic Forms: An operation refers to a specific method by which a given form is changed.


Operations and Rules Make categories of operation, with specific rules governing each operation. 1. 2. 3. 4. 5. 6. 7.

Elongation (but by how much?) Twisting and Rotation Bending Depression or “Scooping� Slicing Squeezing or Contraction Folding



COMBI NA TION

Combination Take one form from each category, and combine with the other nice forms to produce a coherent architecturally possible structure. Change the proportions of all the forms in relation to one another. There must be a DOMINANT form that will hold all the others. The rest of the 9 forms must be structurally and proportionally balanced for optimal aesthetic satisfaction.





FINAL model

Materials and Structure

Materials: Wood,Iron,Poly,3D-printer,Acrylic Sheet Size: 30 x 30 x 40 cm


FINAL model

Materials and Structure



肆 Summer Semester 2015 Advisor 王澤


MASK 「小的牽著大的鼻子走…」 - Jean Arp 「啊…沒有角的大正方形!」 - Bachelard Gaston 「Do Something…」 - Joseph Wong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演化出無數種可能 詮釋,而非一對一那樣的直接,歷史遺 留下的線索成為創作的起點。



PROCESS 脈絡: 關鍵字: #非洲面具 #畢卡索 #濟米爾·謝韋里諾維奇·馬列維奇 #蘇俄構成主義 #皮特·蒙德里安 #《平面國》 面具作為開始,以幾何方式轉化,經歷不同閱讀方式不斷繁 衍,嘗試在創作、觀看交錯下發生關係。



Plan_Section_Model Drawing size Medium

/ / /

29.7 x 21 cm Kraftpaper Acrylic paint


#1 Community Medium / mdf board

#2 Elements Medium /

chiboard paper 3D-printer wood


EXHIBITION

#3

Operations一條線下面是甚麼,可能是很多 個點聚集而成、又好像是三條線 疊加在同一個位置,拉近一點我 看見了一個面,慢慢看著它又變 成一個有深度的體。

#3 Miss. Lips Medium /

#4

chiboard paper 3D-printer

#4 Community Medium / mdf board


#7

#8


#6

#5

#9 #5 #6 Detail Exhibition Medium / mdf board chiboard paper 3D-printer wood

#7 Small Corner Medium / chiboard paper 3D-printer #8 kindergarten Medium / chiboard paper 3D-printer

#9 Pet Grooming Medium / chiboard paper 3D-printer



[4]


#10 High-Rise building Medium / chiboard paper 3D-printer wood #11 Panoramic Medium / #10

mdf board chiboard paper 3D-printer wood #11


#13 High-Rise buildingPanoramic Medium / chiboard paper 3D-printer wood

#12

#12 Priest Dormitory Medium / chiboard paper 3D-printer #13



參 Summer Semester 2014 Adviser 劉逸文

HOUSE OF HUG 基地: 位於宜蘭縣政中心旁 方案種類: 住一/住二/住三 業主: 田宗平 家庭成員: 媽媽/姊姊/宗平 主題: 擁抱-一種回憶過去某段溫暖與家人生活方式投射在 對家的想像 需求: 由於孩子們平常都不在家,往往空間由母親一人使 用,住宅裏頭需要有彈性調整,舊家為公寓式住宅希望每 個人有各自空間但可以感受到聚集性,例如現況:大家吃 完飯會各自回房。 媽媽: 喜歡種花、愛看電視、採光好、有自己的庭院 姊姊: 需要有大型書櫃、長期待在美國、更衣間 宗平: 假日有時候會需要有娛樂式的空間、喜歡煮菜母子 互動、天井、自己獨立陽台 阿嬤: 有時候會來住一陣子需要孝親房


1F

1F

2F

2F

3F

3F

TYPE 01

TYPE 02

1F

1F

2F

2F

3F TYPE 03

3F TYPE 04

Housing Scheme 3 1FGuest Room Living Room And Kitchen

2FMother’s Room And Childern’s Room 3FStudy Room And Laundry Room


TYPE 02

TYPE 01

UP

DW

TYPE 03

TYPE 04

Housing Scheme 2

Mother’s Room Chiildern’s Room

Study Room Living Room Kitchen

Toilet Laundry Room

Guest Room


TYPE 01 Building A - Floor 1

Mother’s Room And Guest Room

Building B - Floor 1

Living Room And Kitchen

Building A - Floor 1.5

Sister’s Room And Study Room

Building A - Floor 2 Brother’s Room

TYPE 02 Building A - Floor 1

Mother’s Room And Study Room

Building B - Floor 1

Guest Room And Public Space

Building A - Floor 2 Childern’s Room

Housing Scheme 1

Mother’s Room Chiildern’s Room

Study Room Living Room Kitchen

Toilet Laundry Room

Guest Room


創作將維持一輩子 創作將自在、自由、自然的流露 建築中的創造性 進入條件之前的認知 甚麼是家 離開先入為主的習慣 進入條件後的操作 如何是家居 在限制中發現自由 由案例方案中發現多樣性 可操作的主題 無發操作的主題



[01] [02]

EXHIBITION Housing Scheme 1 方案一基地兩邊要留空地,嘗試各種 方向的開窗,母親平日可以住在自己的 獨立空間,與姊弟倆房間分開,打掃或 是孩子不在家不會感到太空曠而感到寂 寞。

#2

#1 Housing Scheme 1 Medium / foamcore #2 Mother’s Room and Public Space Medium / foamcore

#3

#3 Childern’s Room and visiter’s Room Medium / foamcore


#4

#4 Housing Scheme 2_top Medium / foamcore

Housing Scheme 2

#5 #6

#5 #6 #7 Housing Scheme 2 Medium / foamcore

方案二,單邊預留空地,以錯層方式, 孝親房/客房/公共空間留在一樓與女主 人有些許的距離保有隱私,媽媽與孩子 們以建築物分棟是放在二樓,以他們私 人的陽台連接,母親房間外有自己私人 的溫室,作為入口。




#8 Housing Scheme 1 Medium / foamcore



參 Spring Semester 2015 Adviser 洪士恭

TAIPEI PUBLIC TOILET 一 思緒糾結晦暗的黑暗期,情緒牽動腦子畫面停在一個不 上不下的定格之間,莫名的產生一股想上廁所的慾望,穿 越長廊那段往廁所的必經路變得比平常在更敏感一些,把 腦子裡上一刻牽絲的泥濘稀釋得更鬆一點,看著衛生紙滾 筒不斷滾動、關門聲、鬆開褲頭時鈕扣彈起,進而聽見從 身體拋出來的聲音砸在小便斗上,才回過神意識到自己正 在廁所。這份驚醒有種暫時與現實脫節甚至進入更全然本 能的自然。 日本廁所總是離主屋有一段距離那樣的,冬天必定要呼 吸外頭冷冽的空氣,聞到接近房子外的味道,加上昏暗的 燈光,如同《陰翳禮讚》中提及廁所是最風流也是最不入 流的地方。 二 廁所最初,為了解決人基本生理需求,環境瀰漫排泄物 的惡臭,應該說,它是現代文明的一大進步,到了現在卻 是人們避之唯恐不及之場所,或許是髒亂、狹小、種種特 殊文化在裡頭成形,古代希臘人廁所,長方形的石凳上開 了一排小洞下頭的水不斷流動,人們不分男女坐在上頭如 廁、交談,讓上廁所這件事不僅僅限於密閉的盒子裡,或 許也是人們把上廁所=排泄這種心態,青臟布達拉宮正門 的樓梯旁有個小小的廁所,它精妙之處在於隔間就只是用 布擋著區隔,當人跨在小便斗前才發現底下午六十米高之 處倚著山壁底下虛空,當排泄物掉落在這極深的坑洞後聽 不見它落地聲響,兩腿間襲來陣陣山風,眼前一覽拉薩全 城的風景,這已經把上廁所帶到一個不一樣的境界,不僅 僅在個人的小隔間感受與這個地方奇怪的關係,廁所樹立 在懸空的高度,開口像是層層的交疊詭異的空間卻又那麼 貼近自然。


STEP DISASSEMBLE #1

#2

#3

#1 光著屁股_渡河 Medium / digital collage #2 身體進入水中_與自然接觸 Medium / digital collage #3 專心上廁所 Medium / #4 用水清洗 Medium /

#5 等待風吹乾 Medium /

digital collage

digital collage

digital collage

#6 上廁所的想像 Medium / collage

#4

#5

#7 溫泉_身體邊界 Medium / digital collage


引言_廁所與身體

溫泉與廁所

城市往山裡爬行某處,混合溪水跟樹林的味道 ,從高處先要經過很長的樓梯通往被濃密樹蔭遮 蔽的地方,石頭沾染泥巴泡在水裡飄出些許與河 水融合鹹味。抬頭看才發現高聳像是圍籬的水泥 牆挨著柏油路急速經過的種種,因為夠高若有似 無的遮掩,反而感到鬆口氣自然。

冬天第一次去北海道泡湯,在外人面前那樣裸 露不由得感到幾分怪意,先是脫掉鞋子經過櫃檯 領取置物箱的鑰匙來到半掛布簾的置物區,那裏 沒多坐區隔,窸窸窣窣的一旁中年女子沒什麼顧 忌的脫下衣物,經過一扇被霧氣浸濕的電動門, 溫泉硫磺味、上岸濺出的水聲,踏在石頭地板上 ,眼前霧茫茫的一片來到清洗區,坐在板凳上開 始搓著自己的身體,後來才知道洗淨順序是從腳 往上開始,最後要從頭把水往下倒是為了要適應 水溫,才來到溫泉池旁邊。模糊的記得來到戶外 池子的時候跟著一群老奶奶圍著池子聽著她們家 常互動,偷偷得看著她們身體自然的皺褶、鬆弛 也像是反看我那區殼般身體沒那麼多遮掩互相單 純的觀看,那時原本脖子上有一大塊如眼睛般大 小的胎記平日最在乎的最想遮住的也在那時便得 沒有如此重要的在意。 北投,那是一間很老舊的公共浴池,男湯女湯 就在聽說已經是三級古蹟的日式木屋裡用一片很 高卻沒直接通道最上方的木板隔著,當初進去時 訝異聽到隔壁男生的聲音只有看得見區隔,卻也 不會過於緊張,空氣瀰漫古早肥皂的氣味跟人們 的體味,或許是只有我一個年輕人阿嬤開口說: 「泡湯要浸到池子裡就不會太熱但手一定要伸出 水面數到ㄧ百起來。」 錢湯營造了怪異的裸體自然像是某種神聖、愉 悅、儀式般緩解一些外在尷尬,在進入前脫鞋這 步驟感觸很深,除去讓人真的感受到自己進入某 個受洗的領域雙腳感官開啟是避要的,再脫去表 層象徵皮層所再櫃子裡頭,最後清洗完眾人浸在 同一缸水池中混合,在日本也有男女混浴的池子 ,進入男女混池前還是有分男女屏風接到入池子 的地方,男左女右中間用一個十字架跟長線區隔 ,說明這些一個個步驟經過後向是經過一場儀式 般神聖已消弭男生女生邊界種種的不適應,單純 的看到身體就只是身體。

脫鞋脫褲,赤裸的狀態才能意識到「置身於」 某處感官開啟的前被風襲來,當鞋子放下去還沒 還得及反應咻的一聲褲子到了對岸,慌張渡河。 融入自然,身體浸潤在河水裡,感到被吞沒卻 是一種幻覺,心裡某處下沉漸漸消弭某些置身於 外的分神。 過於自然的場域,融入後到達某種狀態或許不 再是祭壇上上廁所,反而大剌剌的坐在某個似便 器的物體裡排泄,如動物般原始沒有太多站立後 美化變質在乎制度拉扯人種分類,想像人類第一 坨屎降臨在零亂碎石堆疊角落那麼地自然。 河邊掬水,唯有親手摩擦身體部位雙手接觸後 不太像往常上廁所需要在意衛生紙存在沾染什麼 ,單純用水抹去一點點回到仔細清洗身體。 高台上,頂著濕漉漉屁股坐在石頭某處,讓風 吹乾,等待過程成為完整的沉澱,有機會的話, 兩人光著屁股坐在這裡等待,陰乾了起身離去。 另一條路徑,另一個傾斜方向,逐漸遠去看著 前面所經歷,把褲子投到對岸,上岸。

#6

#7


SITE 基地: 忠孝橋與中興橋 台北岸與三重岸 台北島 概念: 想像在進入城市的山腳溪邊裸著下半身 渡河上廁所,慢慢將這種理想置入壅塞繁雜的 台北與三重邊界,堤防隱匿的另一端嘗試渡河 、裸體、甚至發現台北島上住著或是更接近原 始的二十一位島主,進行一連串儀式進入台北 公廁。 #8

#9

#10

#8 高架下五金行_台北岸 Medium / illustration

#9 五金行與堤防隙縫_抽水站 Medium / illustration #10 上橋_台北島 Medium / illustration

#11

#11 堤防阻隔另一個_地帶 Medium / illustration


五金行

店鋪前方掛滿許多買賣商品,一整排五金行佈滿中興橋 河忠孝橋的環河高架下方,人流不會刻意在此停留,接近 中午,許多卸貨的車輛閃著黃燈,答答答聲音充斥這附近 卻又短暫的消失,因為都更以前橋下空曠的,後來政府推 動利用高架橋下的空間,加上台北萬華火車站遷拆戶聚集 於此漸漸形成五金街(環河南路河濱公有市場),萬華區是 台北舊城市也是個原點,五金街尾對面端有個大型停車場 ,與壓抑在橋下的一家家鐵皮街道上右是離離去去的貨車 像是太近的懸殊。

下橋,廢棄的腳踏車後座綁著竹籃,天橋入口是一個無 法預期的方式看見,橋墩下散落很多破皺褶碎布、輪胎、 帆布,六七隻流浪狗已經堵在下面有點警示的意味,橋下 用噴漆寫了很多「私人耕地五十年之久,上午八點十五分 ,有六個壯漢帶著割菜機,強佔原主私人耕作地……與你 無冤無。」眼前唯一道路上插了一副副白手套,一路連到 島主的房子。島上蓄水池緊貼著入口樓梯,島上右半部比 較低拿來耕作,其時從空照圖上看來有一部分的房子都被 濃密的樹木包圍,無法看見或是知道。

台北岸/三重碼頭

上橋 充斥的一種腐蝕的酸味,河堤 在另一頭第一個形成的 字眼「城牆、隔離」高架橋下水泥附著一種孳生灰黑的垢 附著在橋面,抬眼看見一坐直通河堤上的天橋,一旁附了 幾個大字「國共產黨殺人魔」似乎心理沉了沉,更緊繃了 。 那是一條被高架壓縮的通道,機車從頭頂遶境,時不時傳 來銜接點碰撞的聲響,沿著高架攀升,走上中興橋與機車 並行,河堤擋住另一個世界,河堤岸旁的安靜美好未來城 市形塑然而高架上感受的緊張莫名消失在距離裡,彎折的 高架幾乎包圍整個淡水河,詭異的幾座沙洲浮出水面,廢 棄的存在中心地帶,或許是在整個工業文明進步之餘,我 們已習慣安穩的坐在機器裡某個視覺高度框架下忽略某些 浮載浮沉的變動。

Port Taipei to Sanchong

以前往淡水河望去就是三重對岸田地,淡水河底下直到 某個意外的線浮出水面形成沙洲,有兩次它與路的是連接 ,之後卻又分離,過去人們在夏日消暑之際會從台北這岸 游到對岸,中途在沙洲上停留或是當作折返點,到這裡都 是個暫時的接觸,直到中興橋完工後樓梯可以下去沙洲上 ,沙洲上多了人的開闢後漸漸聚集定居行為島像是另一個 城市中的城市,保護在核心地帶。 從三重下橋,高樓聳立的河岸豪宅,貼近河堤,如果進 入河堤內,要先經過一段通往台北方向的快車道,這裡的 河堤比起台北那區比較適合人進入,比較矮的梯形狀,必 須機過旁邊直衝河堤的斜坡在最高處可以清楚看見整個對 岸,人可以完全站在河堤上不至於像對岸一堵那樣的直接 ,一路下降到碼頭。時間早晨河岸車流都往台北移動,延 河車道經過一些零星的老人騎著腳踏車、坐在階梯上釣魚

Walk to Taipei Island Drive/Walk Taipei to Sanchong

Section Photo #8 - #11



ROUTE Transform之前順序性的進入某個領域,身 體五感所感受到的刺激與行走路徑 同步感受,最初定義如廁狀態去結 合出地域性的如廁次序。

# 14 #13 Ritual and Route Medium / illustration #14 Ritual and Route Medium / illustration

# 15

#15 Way of Entry_ Natural elements Medium / illustration



#1 6 Ritual and Route transform four perspectives Medium / illustration


# 17


# 18 # 19

#17 Sketch 3D Model Medium / illustration #18 Sketch 3D Model Medium / illustration #19 Sketch 3D Model Medium / illustration


# 20

# 21


# 22

FINAL model

Toilet of Taipei and Sanchong

# 23

#20 #21 Toilet 三重岸 河堤上 Medium / 3D Render #22 #23 Toilet 台北岸 上高架 Medium / 3D Render


貳 Spring Semester 2014 Adviser 莊豐賓

SOUND STUDIO AND HOME 基地: 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75巷12號 -停車場 用地 類型: 基地分析後決定類型-音樂工作室 需求: 住宅與工作室合一,保有停車場功能

存在場域的聲音, 透過耳朵那條線浸 透後, 轉譯成具體卻又更抽象的形式。 符號間連線解釋「置身」那刻,自身與 原音產生某個特殊的在裡頭,聲音工作 室某些性質,聲音存有的影像 遠近 質 量 ,重現某刻人與它達到那個「場所 」 疊合整個時間狀態區間,開始出現聲 音純淨狀態流動,聲音在遠離時間軸後 隱約剩餘的殘像與場景記憶它。 第一聲原音出現的原點,產生了某個 時間與介入場域的關係,可以預知性出 現逝去進行,所有的東西沒有因此停止 皆為流動融合。



Timeline Of Sound

Human create sound

Not human create Ex: car

Nature sound


SITE ANALYSIS 2 _Timeline Of Sound

dB 90

60

30

dB 90

60

30

dB 90

60

30

dB 90

60

30

dB 90

60

30

Human create sound

Not human create Ex: car

Nature sound



#1

#2

Moment Blow up

#1 Moment of timelines size / 224 x152 cm Medium / watercolor and ink #2 Moment of timelines_experiment size / 112 x 76 cm Medium / watercolor and ink


C

B

A

#3 Sound Studio 1F Plan Scale / 1:100 Unit / cm

F

E D

#4 Sound Studio 2F Plan Scale / 1:100 Unit / cm


Arrangement Plan A - Living Room B - Exhibition Room C - Recording Studio D - Anteroom E - Mixing Studio F - Balcony


#8

#9


#7

#6

#10

#6 #7 Detail Model Medium / aluminum strips gypsum powder cement wood #8 Recording Studio Medium / gypsum powder cement #9 Top Medium / #10 Corner Medium /

gypsum powder cement

aluminum strips gypsum powder


#11 Anteroom Medium /

#11

aluminum strips gypsum powder wood

#12 Detail Model Medium / aluminum strips gypsum powder cement wood

#12


#13 Atrium Medium /

#13

aluminum strips gypsum powder cement wood

#14 Detail Model Medium / aluminum strips gypsum powder cement wood

#14



貳 Summer Semester 2013 Adviser 莊豐賓

CEMETERY 一 《柏格森記憶理論記憶》-作者的時間軸觸碰記憶 聯想的發展點,延展無限的記憶感官聯想其他記憶 串聯到其他事情 ,然而時間仍在進行。看見的記 憶底下的感官,轉化成影像,那個東西消失後比起 從前更難去記憶它的影像,照片去記得它從前的所 有五感,記憶去回想後先記得當下,如同先憶起風 與溫度再伴隨模糊影像與聲音。 記憶點擺放的位置卻不會完全正確為真實,隨著 回憶的次數或是強調它的方式不斷被重述。 二 在上頭開口讓人踩在記憶的上頭往下望去的一切 感官成為一個看見的像,存在地底下向意思接近回 溯當時情景,向下去回想,某個存在中心點是它的 墓一切記憶發源中心。走入另一個感受風從底下開 口吹入裏頭帶出它的味道跟開口大小產生聲音像是 牠活在裏頭從那洞口走出,塔上兩個開口對應光從 上頭對望走進塔裡腳步聲清晰在對天說話。


#1

#2

#1 Model Detail Medium / Gray paper card #2 Tower Medium /

Gray paper card

#3 Top View-On The Ground Medium / Gray paper card #4 Entrance- 1F to B1 Medium / Gray paper card


#3

EXHIBITION Cemetery從地上一層進入記憶前所看見的像,這 些像皆為當時感官所組成。走向記憶源 頭的那個墓一個對天另一個對它存活不 同的世界對談的塔,兩個代表各自的窗 口凝望不交會。 當陽光指引人到達那個角落,似乎聽 見某個細微的聲音,像是呼嘯風聲促使人 們走去,走入地底,風從底下開口吹入 裏頭帶出它的味道,開口大小產生聲音 像是 走出。

活在裏頭,好像又再次從那洞口

#4


#6


#7

#5

#7

#8

EXHIBITION #5 Tuyere Medium / #6 Tomb Medium /

Gray paper card

Gray paper card

#7 #8 #9 Panoramic view Medium / Gray paper card

#9



貳 Summer Semester 2013 Adviser 莊豐賓

1:1 關鍵字: 魚骨、塑膠、彈性、硬力、豎起、厚薄 研究對象: 水熊蟲 特徵: 假死、偽裝、外界刺激 身體切切實實的坐在上頭,貼合、歪斜、撐起、 下陷,那樣滑動的躺著底下某種無法抗拒的蠕動。 與水熊蟲假死隔絕外界靜止般活著,比起走入裡 面、穿戴某個身體部位的更直接,纏繞著自己曲線 的打著自己的身形,漫延出的限制、我在我的體 內,包覆著大腿延伸到腳踝,某種移動方式、站 立、停駐,侷限,慢慢把我吸入某個本體裡。


#1


REAL MODEL Structure#1 1:1 top Medium / Size /

Plastic stripes 155 x 60 x 32 cm

#3 1:1 left Medium / Size /

Plastic stripes 155 x 60 x 32 cm

#2 1:1 perspective Medium / Plastic stripes Size / 155 x 60 x 32 cm

#2

#3


#4

#4 1:1 process Medium /

Plastic stripes

#7 #8 1:1 process Medium /

Plastic stripes

#5 #6 #9 #10 1:1 exhibition Medium / Plastic stripes

#5

#6

#7

#8

#9

#10


PROCESS Structure



壹 Summer Semester 2012 To Spring Semester 2013 Adviser 顏忠賢

HAIR BODY MEDI UM


#2

#1 - #4 Deserted _Prince Medium / woolen Place / jioufen


#1

#3

Project x Jinguashin 廢太子 高爾夫球 太子賓館 煉銅 廢煙囪 十三行 第一層 #4


Project 大戲 辮髮 吊掛 身體極限 痛感

#5

#5 Preparation Medium / woolen All members made every part #6 #7 #8 Hanging Medium / Hanging /

woolen 7 min


#6

#7

#8




#10


#11

#12

Project x Tree #10 #11 Tree_portion Medium / woolen #12 Tree_process Medium / woolen


Free Multi-Width Graph Paper from http://incompetech.com/graphpaper/multiwidth/ #13


#12

#14

Project x Carve

#13 108 daoist immortal Medium / wood #14 108 daoist immortal Medium / wood


陸 Summer 2017 Teammate 馮瑩真 馬子耀

SUNDIAL OF PLAZA

當時代從高速工業發展進入工藝的慢速,當時間的追趕得 太急促,城市的人轉身都隱身進緩慢地巷弄。 議題:

基地: 松菸誠品前廣場 主題: 城市原味 _ 高囪塗鴉 類別: 五十萬製作費 主辦單位:

台北文創

人類經歷工業革命,社會邁向機械時代手工被解放,當 時倚賴煤油當作動力,煙囪還冒著混濁的氣體,有一群人 們在這度過了人生大半日子,慢慢組成某種老時代下的大 家庭逐漸聚集成工業村。 快速變動的當代,與101對望的松山菸廠,煙囪作為一 種歷史的保存,它卸下時代重任變形成人們仰望賦有紀念 性的碑。





Bamboo Weave D-2.5 x 4 m

Ferric Spiral Stair D-2 x 3 m

Fabric P-Tex 5.5 x 5.5 x 2 m

Metal Structure 5.5 x 5.5 x 4 m

Wood Floor 5.5 x 5.5 m


Operation 透過一個台灣在地的材料-竹子,運用編織方式組成一座 松山菸廠歷史性的象徵-煙囪,用一種虛的、傳統的、工藝 的重新展示屬於過去的台北年代,而外部使用方鐵管構築 的棚架讓人入內休憩,並在竹煙囪朝內開口於中間搭構一 座旋轉樓梯可進入到竹子一半高度,並可抬頭仰望天空, 讓人從外部的現代化材料開始去重新欣賞以往的工藝,並 試圖從現代文創的領域擴張空間性的可能。 整體的空間架構選用最原始材料,竹子、不鏽鋼、宣影 布、木板...等即使是屬於工業性的材料,卻還看得出其紋 理質感,使人重新對材料有所觀察及認知。 頂部棚架的宣影布保留紙的紋路,將提供民眾使用我們準 備的自製筆桿,在天花上去體驗不同尺度的塗鴉,並經過 自然採光後照映在內部的地板上。

Idea 工業複製的時代下,人類由工藝的慢進入機械的快,發 展至高峰的同時,對於「時間」感受漸漸朝向「文創」帶 來的慢速發展,找回身體的時間感,透過每個的定格體驗 或感知我們生活環境、城市以及文化,在這其中聚集自身 或是群體的理解組構成多元的文化。

Scheme 運用竹子反映台灣在地材料透過編織成形,回憶台北工 業時期象徵的煙囪,從白天到晚上倒映在地面上影子作為 日晷,象徵過去邁向未來時區裡,與這段台北的歷史互相 照映。 不同空間的轉換讓民眾從外部進入內部切換,如同時間 的轉換不斷往這段歷史邁進,進入棚架後再進入煙囪內部 達到與外在世界隔離後,再往上看見最純淨的天,將在現 代都市中的低頭習慣改為向上仰望,那一刻,只有人與天 空。 當手中的筆多了50公分,畫紙有如天上的雲不停飄動, 你所留下的手做痕跡將會是怎樣的?不停打破以往書寫習慣 ,重新認識身體的尺度以及延伸,並讓大眾一起參與最後 的模樣,將打開空間的參與性及展示性給大眾,也許能留 下現代台北人的夢想及展望。




h Paper from http://incompetech.com/graphpaper/multiwidth/

Free Multi-Width Graph Paper from http://incompetech.com/graphpaper/multiwidth/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