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Page 1

T-workshop

林國 立 沛臺 群 灣 大 學 副電 機 教工 程 授學

系上沒教的事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

人才工作坊

! 指導單位

主辦單位

協辦單位

智 慧 助 行

×

陳陽 明 俊大 學 忠運 動 健 教康 科 授學 中 心 研 究 主 任

活 躍 銀 髮


!


目錄 前言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2 觀察體驗

智慧助行,健康好行 4 設計思考

機器人與Lego的行動運用 8 學生成果

科技助行,好創意 13 觀察側寫

跨領域學習現場面面觀 19 助教心得

跳脫傳統的挑戰 21 學生心得

合作力量大 23 教師訪談

創新課程教學之旅 24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02

前言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撰文/陳淑英

<活躍 銀髮×智慧助行>T型人才工作坊的兩位老師,在各自專業領域培 養的人才已成林、成蔭。他們第⼀一次在T型人才工作坊合作,共同設計兩 天的體驗課程,讓學員藉由物理治療的專業了解老人需求,並透過機器人 研究的工程解法,為老人家設計能協助行動自如的助行輔具、工具或日用 品。 陽明大學運動健康科學中心研究主任陳俊忠教授帶入他的研究能量,結合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林沛群副教授在機器人開發的工程經驗,帶領學員⼀一 起為銀髮族打造快樂助行的輔具!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03

課程表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9/08 9:00

9/14 9:00

Takao( Suzuki

10:00

10:30

10:30

10:40

10:50

11:00

12:00

12:00

13:00

13:00( ( 14:00

15:30

15:40 16:30 ( ( 18:00

l l

!

9/06 (五) 18:00~21:00 認識Lego (於臺大土木研究大樓6樓) 9/07 (六) 10:00~11:30 專題演講:日本認知退化預防推動的現況(英語演講)

(

( ( ( 17:30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04

觀察體驗

智慧助行,健康好行 口述/陳俊忠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運動健康科學中心研究主任 撰文/王品涵

長 壽 ,在傳統觀念上來說,是很棒的⼀一件事。 歷史上,已然手握權柄、富可敵國的皇帝,最後求的也就是長生不老。然 而,在人人有機會「呷百二」的時代,若沒有健全的照護體系,則長壽是 ⼀一種美好祈願的實現,還是意想不到的噩夢之開端?這次工作坊由陽明大 學運動健康科學中心研究主任陳俊忠教授,帶領同學們去思考,要怎樣 「老康健」而非「老歹命」。

高齡化速度全球之冠 我國人口高齡化速度高居世界之冠。按世界 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百 分之七,為高齡化社會,而若佔百分之十 四,則稱為高齡社會。高齡化速度,指的即 是由「高齡化社會」轉為「高齡社會」所需 要的時間。陳俊忠舉了三個國家來與臺灣做 比較:義大利約在1865年進入高齡化社會, 到1980年進入高齡社會,花了115年;瑞典則 是1890年到1975年,花了85年;日本只花了 26年(1970-­‐1996),然而臺灣將只花費24年: 由1993年算起,在2017年時,預估將達到高齡社會的標準,將約有322萬 人的年齡在65歲以上。而未來十五年內,高齡人口則將倍增到500萬人。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05

到了2030年,我國高齡人口將達到總人口數 的24.8%,即每4人中就有1人的年齡超過65 歲。因此,對於在地化與成功老化的健康促 進體系,有相當急迫的需求。

「老歹命」與「老康健」 接著,陳俊忠告訴大家,如何判斷老化跡 象 。 他 說 , ⼀一 個 最 明 顯 的 , 就 是 「 走 不 動」。而「走不動」的原因是什麼呢?原來 是因為「肌少症」的關係。陳俊忠表示,肌 少症不是病,而是老化相關的症狀。人類從 五十歲,每年的肌力會減少10到15%。到75 歲以後,失去肌肉的情況會更加嚴重。⼀一般 來說,肌力與握力,在30歲時達到高峰,40 歲以後加速下降,而在80到89歲時,平均握 力會比30歲時少了37%。統計數據上,男性 握力平均每年下降3%,女性則為4.7%。 那麼,要如何測量是否得了肌少症?陳俊忠 表示,有許多測量的方式。比如測量走路的 速度或是握力。以走路速度而言,每秒鐘如 果少於0.8或1公尺,可能會有肌少症的情 形。而握力測試,則除了強度的測試外,還 包括雙手能力是否平衡。 這些測試,除了能幫助我們測量罹患肌少症與否,同時也可以 做為其他身體狀況的提醒。舉例來說,走路速度與心血管疾病 之間,是有連動的關係存在。走路越多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 與癡呆症的可能性也就越低。而握力則能預測年長者的身體狀 況,乃至於跌倒的風險評估。而研究成果顯示,走路越多的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06

人,其身體狀況將越好。據陳俊忠所言,要盡 可能多走路,每天若能走到⼀一萬步,對身體健 康將很有幫助。然而,走路除了動腿外,其實 也相當需要環境的配合。

台北:設計之都 為什麼說走路也需要環境的配合呢?主要是因 為環境因素基本上左右了個人走路與否的意 願。舉例來說,若⼀一個地方治安不佳、人行步 道狀況不良,甚或天候很差,那麼出門散步,顯 然就不如人在家中坐要來的安全舒適。因此,陳俊忠參與了⼀一個稱 為「設計之都」的開發團隊,他們的目的,是要將都市環境轉變為 適合老人居住的環境。 這個轉變,說來簡單,做來卻有很多不同層面的考量。「包括世代 正義的議題。因為資源有限,如果分配給老人多⼀一點,那麼勢必會 排擠到其他族群的支出。」陳俊忠不避諱地點明了老人政策可能出 現的弊害之處,要同學們思考,是否有能兼顧各個世代的方式。 「我們想到的是,人對人的服務。」以老年人做為對象,年輕人的 工作是令老年人獲得各式各樣他們所需要的協助。從這⼀一點出發, 打造符合世代正義的老人政策。 那麼,要如何打造適合老人居住的都市環境呢?陳俊忠舉出三點, 分別是:「高齡友善的環境規劃設計」、「促進健康的社區活動服 務」與「可及性高的宣傳資訊媒體」。而他主要關注的,是第⼀一點 的環境規劃設計。針對此點,他使用了NEWS量表,來測量「環境 支持度」,是否達到足以支持老人「日走萬步」的友善環境。詳細 的評估項目,分為:住宅密度、地域混合利用多元性、地域混合利 用可近性、街道連結性、步行設施、休憩設施或場所、行人交通安 全性、治安狀況等八大項。透過對這八大項的評估,社區居民可以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07

了解住家周圍步行十到十五分鐘距離的環境支持程度,從而能 夠和專業人員共同打造出⼀一個他們所需要的居住環境。換言 之,「每個人都是設計師」,更能貼近社區居民的需求。

回家作業:實踐的開端 「觀察是解決問題的開端,討論是找出對策的模式,試做是了 解會遇到什麼樣困難的方法」陳俊忠說。因此,在課程的最 後,陳俊忠開出作業給參與的學員。要他們 比較「老人與年輕人下肢功能差異」、「兩 者間走路姿勢的差異」、「走路行為的差 異」、「有輪助行器與機器人助行器的優缺 點」,從而提出「改善老人行走能力的方 案」。更設計了⼀一系列的測試,由助教接 手,告知操作細節,並將在下⼀一次的課程中 驗收。這樣的設計,不只是為了加深同學們 的印象,更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可或缺 的經驗!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08

設計思考

機器人與Lego的行動運用 口述/林沛群副教授 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撰文/林語彤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T型人才工作坊 旨在利用LEGO發揮創意,設計出適合高齡 者的行動輔具。LEGO就是眾所熟知的積木 遊戲,透過簡單的卡楯,可以拼湊組裝出不同的樣貌,因此,本次工作坊 選擇LEGO為創作素材,鼓勵學員在思考的過程中「手腦並用」,在不斷 嘗試與失敗中,成就作品;再者,完成的設計還必須接上馬達與電線,透 過電腦程式驅動該行動輔具,更能模擬實際的運行狀況。 有鑒於學員們來自不同背景,對資訊工程,特別是「機器人」的應用源 流,也許較陌生,故林沛群以科普的角度切入,幫助學員了解「機械工 程」是如何⼀一點⼀一滴與「生物」產生連結,學員們又該如何從目前機器人 的發展與侷限,反思LEGO於高齡行動輔具的應用。

發想階段・極其複雜的生物運動 1830年蒸汽火車發明,是歷史上首次擺脫獸力,以「機械動力」的方式, 讓「人」產生運動。科技發展歷經180餘年,機械早就以不同的形式幫助 人類的生活更加便利與效率,卻始終無法成為「生物體」的⼀一部份,取代 生物體的部分功能,例如:高齡者與殘障者的行動輔助器具,還有非常可 觀的進步空間。 要善用機械來輔助生物本身的運動,首先需要對生物的運動情形有所了 解。在相關領域上,曾有科學家試圖以電腦控制猴子的手臂運動,發現僅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09

是單純的手臂上、下運動,就牽涉到極複雜的肌肉、關節的協調與整合; 換成工程術語來說,要驅動⼀一隻猴子的手臂,至少需要動用到七顆馬達, 才有機會辦到。 同樣的道理,人體的運動機制也是超乎想像的繁複,故要為高齡者量身打 造⼀一個良好的行動輔具,就必須對其運動情形有所了解。林沛群建議學員 先觀察自己在走、跑、跳等不同運動時,四肢是如何協調、擺動,再與身 邊長者的行走姿態比較,歸納出他們行動上的困難,最後由問題面想像所 有的解決方案。 林沛群特別提醒學員,在發想階段不需要顧慮機械工程的可行性,要極盡 所能、大膽提出自己的創見,他特別以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為例,鼓勵 同學勇敢想像:「Jobs第⼀一次問自己:『手機可不可以捨棄按鍵,直接用 手指和螢幕完成指令?』距離他真正推出iphone,相隔好幾十年。可見不 是他的創意不可行,而是科技跟不上人類的創意,故價值在於人,不是機 器。」

機械・LEGO・簡化的世界 有趣的是,生物和機器運動,存有 非常兩極的特質。承上所述,生物 體有非常複雜的機制,幫助他在環 境中生存。這些神秘的機制,據目 前生物學的了解,依舊非常有限; 反之,⼀一切機械工程——包括本次工 作坊欲使用的LEGO——的宗旨都是化繁為簡。原因在於,「簡單」才能穩 定工程系統,成本才符合效益。再者,目前科技還無法觸及太過複雜的機 械運動。因此,林沛群提醒學員在操作LEGO時,必須時時謹記要「簡化 問題」,進而找到解決問題最簡單,同時最有效的方案。 他舉出自己的研究「蟑螂機器人」為例,說明如何以機械簡化、模擬蟑螂 的運動情形。從⼀一般生活經驗可知,蟑螂爬行速度非常快,即便是崎嶇不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10

平的地形,依舊不損其靈敏,原因是因 為蟑螂腳共有高達56個感測點,能幫助 運動平衡,並且每次以三隻腳為單 位,輪番移動。不經大腦的規律擺 動,就是蟑螂能夠快速爬行的奧秘, 機械工程卻無法完美複製運動背後的 生物機制,於是林沛群以彈簧當作 「蟑螂機器人」的腳,仰賴靈敏的彈 簧,只需要裝設6個感測器,就可以達 到56個感測器的爬行效果。 本次提供的LEGO比較簡易,還不需要應用感測器,但感測器在機械運動 是舉足輕重的⼀一環,可以適時矯正步態、平衡運作;再者,LEGO程式與 零件,分別掌握了機械的協調與外形。值得注意的是,材料僅提供三個馬 達,故林沛群提醒學員們要妥善利用有限的材料,組合出最有效的運動, 達到機械工程簡化的精華。

文化差異下的機器人 儘管近⼀一、二十年才正式興起機器人風潮,全球的發展成果卻依不同文 化,呈現多元的樣貌,其中以美國與日本雙領產業風騷,各自代表兩種典 型的機器人風格。 美國因循其政治作風,機器人等機械裝置的研發,通常用來服務軍事目 的,例如:將機械裝置在人體上,就像⼀一個有力的外骨骼,增強人類的運 動能力,正如好萊塢拍攝的生化戰爭,會出現的鋼鐵戰士形象。因此,美 國研發的機器人,預設使用者幾乎都是四肢健全,並且有超乎常人的強健 體魄,這和日本文化孕育下的機器人,有本質上的差異。 日本推出的機器人,幾乎都是可愛、溫暖的形象,而且預設的使用者通常 是小孩,或是高齡者。像是造成轟動的「Paro海豹機器人」、「AIBO寵物 機器人」,就是以陪伴獨居老人、小孩為目的而研發,可見在機器人的發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11

展趨向,日本比美國更注重療癒、陪伴的功 能。值得注意的是「Paro海豹機器人」和 「AIBO寵物機器人」儘管昂貴,卻也大開利 市,其中,日本國內銷售額占總銷售額高達八 成。林沛群認為,歐美人民與日本人民的購買 力相當,卻在機器人的消費上,有如此迥異的 表現,正是因為歐美人民更願意花大錢,購買 ⼀一隻有心跳、溫度,能與人互動的寵物,對機 械滲入日常生活較為抗拒;相對而言,日本卻 對機器人抱持非常開放的態度。 了解美、日文化影響下的機器人風貌後,林沛 群鼓勵學員反思「我們」的處境,大膽假設臺 灣的文化與風俗,會孕育出什麼樣的機器人。正因為產品的文化脈絡,必 定與使用者的使用意願息息相關,因此他也提醒學員們在運用LEGO製作 行動輔具的同時,可以多加考量臺灣文化的思維,讓產品更加豐富。 機器人的現況與侷限 目前市售的機器人已經可以走動、倒水,甚至說出簡單的語彙,其中最高 階的研發成果是日本推出的「AIST HRP-­‐4C」——能夠基礎舞動的機器女 孩。儘管近年的機器人發展有極為重要的突破,整體成本依舊非常昂貴, 並不符合商業效益,距離普及市場的目標,也還相當遙遠。 另外,以目前最先進的「AIST HRP-­‐4C」機器女孩來看,機械肢體的擺動 幅度非常有限,運動速度也較真人緩慢許多。由此可推,動力機械於行動 輔具的應用恐怕效用不會太高,也不可能完美取代人類健全的肢體,其中 最大的原因是「能量的轉換」。林沛群解釋,人類單位重量的肌肉,能夠 達到的功率、力量與速度,都是機械馬達的十倍以上(考量到人類的體 重,不可能強裝有力卻極度沈重的馬達,徒增人體的負擔)。所以目前機 器人還是遠遠無法滿足人類的運動需求。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12

以目前醫療用的義肢來說,最多能幫助患者舉起500公克的重量,也就 是連⼀一瓶600cc的礦泉水都無法負荷,由此可知現今科技與生物端的結 合,還有很大的空間要繼續努力。

未來展望・Learning By Doing 儘管目前機器生物的發展,仍飽受各種因素的侷限,無法徹底將人類的 想像與創意付諸實現,林沛群依舊以賈柏斯勇敢作夢的例子,勉勵學員 傾軋自己對行動輔具的靈感,不要受限於工程技術。最後再與不同領域 的夥伴們溝通協調,從實際操作LEGO的過程中,將所有天馬行空的想 法,濃縮為可行的解答。當然,最重要的是盡情享受“Learning By Doing”無窮的樂趣!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13

學生成果

科技助行,好創意 撰文/林語彤

< 活躍 銀髮×智慧助行>旨在利用LEGO發揮創意,設計出適合高齡者的 行動輔具。學員們必須妥善運用兩位老師傳授的要點,再切身考量高齡者 的需求與習慣,讓設計臻於完善。以下是四大組的成果:

鋼鐵人——升降輔具的應用 有感於高齡者因為骨骼、肌肉的退 化,行走、起臥較吃力困難,學員將 他們精心設計的行動輔具取名為「鋼 鐵人」,希望藉鋼鐵人孔武有力的形 象,幫助高齡者的步伐更加穩健,走 起路來更有信心! 不同於⼀一般的行動輔具,這次主題 比較著重移動過程的輔助,「鋼鐵 人」主打「起步」功能,幫助高齡 者由「坐」而「立」。學員認為,市面上鮮少 有幫助高齡者「站起來」的輔具,當他們要從 床上、椅子上起身時,如果沒人在旁協助,是 相當吃力的過程。基於以上考量,「鋼鐵人」 以升降拐杖、起身器外骨骼組成,前者讓高齡 者抓握,再按鈕調升,最後站立;後者則緊貼 高齡者的背、股與四肢,予其支撐力,幫助下 ⼀一階段的行走。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14

多功能菜籃車——追蹤系統×座椅 「多功能菜籃車」的構想來自家中有八 十高齡阿嬤學員的觀察,阿嬤日常最大 的娛樂就是「上街買菜」!但隨著年 紀越大,沈重的菜籃車也變成阿嬤的 負擔,甚至大掃逛街的興致。學員們⼀一 致認同「興趣」可讓高齡者維持生活熱 度,亦可以使他們與外界保持聯繫,像 是秋燕的阿嬤透過逛街得到莫大樂趣, 同時結識市場的好友,因此,學員們決定 設計⼀一個多功能的菜籃車,幫助阿嬤解決 逛街時的困擾。 「多功能菜籃車」主打兩大功能:追蹤系 統與座椅式菜籃。學員欲在菜籃車內加裝 感應晶片,讓菜籃車能夠「跟著」高齡者 行動,高齡者不用再花額外力氣拖動車 子;另外,學員也在造型上融入可摺疊的 座椅,讓高齡者逛街逛累了還能小坐休 憩,甚至是結束採買後的串門子時間,摺 疊椅也能派上用場!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15

不倒翁——全台灣第一款老人平衡鞋 「不倒翁」從「老人家怕摔」的觀念出發,推出全 台灣第⼀一款平衡鞋,希望可以藉特殊處理的鞋子, 幫助高齡者平順地行走,同時訓練平衡感,以因 應不同的路況。 「不倒翁」具備三大功能,首先是防跌功能,特 殊的鞋底可感應高齡者的重心是否偏移,並適度矯正;再者,內 建平衡訓練裝置,可讓高齡者自由選擇晃動頻率,加強動、靜態平衡感的 訓練;最後,「不倒翁」還有偵測地面落差的功用。當鞋底的障礙偵測器 (可切換)偵測到地面明顯的落差,就會發 出警訊聲音與震動,提醒高齡者行走安全。 另外,「不倒翁」也有⼀一些額外小設計, 像是:夜間照明、有鼓勵機制的計步器 (不同步數累積階段,會顯示星星)、GPS 定位系統,可以隨時追蹤高齡者的所在位 置。

爺爺的風火輪 「爺爺的風火輪」是⼀一個「防撲倒」的助行器,據 學員觀察,儘管在助行器的輔助下,大多數的高齡 者還是走得膽戰心驚,深怕自己會往前摔倒。因此 「爺爺的風火輪」在助行器的前方結上彈性網, 化解高齡者撲倒的疑慮,如果累了,身體還能往 前靠在彈性網上,稍作休息。 另外,該助行器也具摺疊椅、收納等功能,有趣的是,學員還加裝了療癒 效果的黃色小鴨玩具,有內藏鏡頭和錄音設備,前者可以讓家人從遠方監 測高齡者的活動情形,後者則可以錄下孫子的聲音,讓高齡者在使用助行 器走路時更有動力!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16

【評審講評】 評審/陳俊忠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林沛群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機械系 藍曼琪科長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張東洋董事長 雅柏斯健康事業公司 曾資文總經理 多元體有限公司 經過兩個週六的努力,四組均提出 豐富的發想;然而,設計⼀一項符合 需求的高齡行動輔具,從來都不是 ⼀一件簡單的事,也絕不是發揮創意 就能交差了事,還必須經過非常縝 密、嚴格的測試,才能推出產 品,接受市場的考驗。以下分成 三點闡述,希望能幫助學員精益 求精,對高齡產品的設計更有概念。

認清需求・產品定位 在著手設計以前,⼀一定要問自己「需求者在哪裡?」以及「在什麼情境下 會激發該需求?」開始設計後,就要慢慢思考「要將產品推廣到哪 裡?」、「如何推廣?」、「產品是否容易上手?」這五大問答,都在幫 助我們同⼀一件事情:「認清需求」,進而決定產品的定位。 各組在這點的表現上很不錯,都能夠清楚說出行動輔具要滿足的需求情 境。但是,在產品定位上卻比較模糊,也很難說出該設計與市面上已存的 行動輔具的差別,也就是說「並不吸引買家」。舉例來說:「不倒翁」是 很棒的點子,⼀一雙好穿又符合需求的鞋子絕對有成為高齡者必需品的潛 力,但透過小組的說明,主要的功能都被設置在鞋墊裡,和鞋子本身沒有 太大的關係,是否能考慮以「智慧鞋墊」為賣點,成本還會比製作⼀一整雙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17

鞋更加低廉,消費者也可以把鞋墊套進任何⼀一雙自 己的愛鞋,不必被限制在同⼀一雙鞋中,才能享受到 行動輔助的功能。「鞋子」vs「鞋墊」就是⼀一個產 品定位的抉擇,背後隱藏了極其複雜的考量。 因此,在設計發想階段,⼀一定要再三反問自己「這 是最好的辦法嗎?」「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更多 的辦法?」這絕對不是缺乏信心的表現,反之, 這可以幫助我們釐清自己正在作什麼,要達到什麼 目的,更多更細緻的考量,是好產品的必備條件!

考量人味 確定產品定位後,還必須考量產品的「人味」。市 面上有很多極富創意卻滯銷的產品,最大的原因就 是欠缺人味。要如何設計「能解決問題,同時考 量使用者感受」的產品,是整體市場都還在摸索的 新趨勢,目前還有非常可觀的進步空間。既然這次 活動的主題是為「高齡者」設計行動輔具,就必須 審慎考慮高齡者的感受。 大部份人會將高齡者與小孩子的形象疊合,覺得他 們都是「脆弱、需要幫助」,因此以對待小孩子 的方式照顧高齡者,或誤把小孩子的需求等同高 齡者的需求;事實上,高齡者和小孩子絕對很不⼀一 樣,最大的差別是,他們有生命歷練下的「尊 嚴」。許多我們認為功能良好,卻不被高齡者青睞 的產品,很大的原因就是使用的過程,無法讓高齡 者覺得「被尊重」,儘管產品能帶來效益,也難以 被接受。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18

以「鋼鐵人」和「爺爺的風火輪」為例:前者強調要讓高齡者變得孔武有 力,設計也非常機械感,這對高齡者來說,也許太過科技、太過新潮,甚 至有負擔感,缺少⼀一點人味或溫暖;後者希望在助行器加裝有療癒功能的 黃色小鴨,但對高齡者來說,可能太過幼稚,這又回到前述的「尊嚴」問 題。

性別、跨領域合作 四組學員的性別組成,也明顯投射在四件作品身上。比方說,「鋼鐵人」 由四個男生、⼀一位女生共同設計,設計於是偏剛硬;「爺爺的風火輪」由 四個女生、⼀一位男生組成,整體構想偏溫馨,還會考慮加入黃色小鴨等暖 情的元素。兩組各自的構想都很完整,但也很兩極,如果能綜合兩者,很 有潛力誕生兼具科技與人性的產品。 除了性別會影響設計,不同領域的交流也是本次成果發表的亮點。從以上 所提的設計要素可知,設計⼀一個具良好功能的行動輔具,是非常困難的; 要為高齡者量身打造⼀一個兼具功能、人情味的行動輔具,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跨領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趨勢,⼀一個人很難同時是通才與專才,但 透過領域間的溝通互動,形成⼀一個團隊來發想,就更能夠面面俱到、事半 功倍。T型人才工作坊就是⼀一個平 台,讓不同領域的人才匯流於此, 希望學員們經過這次體驗後,可以 進階嘗試長期的跨領域合作,會有 更不⼀一樣的收獲!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19

觀察側寫

跨領域學習現場面面觀 撰文/林語彤

本次T型人才的學員組成十分多元,不僅包括各式專業背景,如護理、 社工、資訊工程,還有專職於高齡產品開發公司的成員。〈活躍銀髮×智 慧助行〉旨在透過LEGO,為高齡者打造行動輔具,不同領域的人才儼然 為設計過程注入嶄新的活力。 在討論發想階段,四組學員皆分享了自己對身邊高齡者的觀察感想,再歸 納出高齡者的需求,並依此提出能解決問題的行動輔具。然而,過程中卻 能感受到某些組內有實務經驗的學員,容易主導整組的設計方向;反之, 越年輕學員的想法常遭到否決,這種情況多發生在男生多的小組,但進入 實作後,就是男學員們表現的時候,每個人都興致高昂地投入LEGO操 作,僵局也就此打破。 另外,本次工作坊各組男女比例不平均,也可見性別組成對團隊合作的影 響。女生居多的小組,討論過程較為平和,提出的方案也比較細膩溫情, 以全組都是女生的「不倒翁」——高齡者專用平衡鞋,以及「爺爺的風火 輪」為例,前者除了平衡設計之外, 還附加了許多貼心的小功能,如感應 照明、鼓勵機制的計步器,後者則在 行動輔具上加裝有錄音、攝影功能的 黃色小鴨,讓高齡者可以在行走中聽 到家人的鼓勵聲,家人也可以透過鏡 頭關心高齡者。 「溫馨」和「多功能」幾乎是女學員 作品的共通特質;相反地,男生為主 的小組,傾向於快速鎖定⼀一個問題,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20

再 提 供 對 症 下 藥 的 單 ⼀一 功 能,設計雖然富趣味,但也 比較剛硬、缺乏貼心的表 現,像是「鋼鐵人」是個 非常新潮的起步器,幫助 高齡者能順利站穩腳步, 但過多的鋼鐵構造,太過 機械感,讓人無法親近。 此外,如林沛群所提: 「LEGO反映的是性別,還 是背景的差異?」大部分女學員對本次設計素材 備感生疏,把重點放在構想,幾乎到最後⼀一步才動手實作,又因為 不熟悉LEGO結構,花了很大的力氣研究卡榫的位置,試圖讓作品方 整⼀一點。相對來說,男學員在LEGO上占足優勢,他們幾乎是邊討 論、邊動手組裝模型,換方案時,也能遊刃有餘地改變LEGO的結 構。 為彌補學員LEGO程度的差異,助教們的幫助非常重要。他們經常要 將學員天馬行空的想法,拉回實際情況,再幫助學員濃縮設計,藉 LEGO化為實品。然而,在技術指導之外,助教們卻較難勝任帶領團 隊的角色,在學員發生意見衝突,或者陷入靈感枯竭時,缺乏經驗 的助教們也無能調解。本次工作坊在發想、實作的過程中,面臨了 年齡、性別差異帶來的重重挑戰,更再再顯示「跨領域」的意涵, 不僅僅限於個別專業,有更多更複雜的因素,會影響創意的傳遞, 然個別領域都有值得學習之處,才更顯磨合,進而團隊合作的必要 與價值。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21

助教心得

跳脫傳統的挑戰 撰文/王柔蘋

助 教 對T型人才工作坊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角色,協助老師帶領成員作 觀察體驗、設計思考、動手實作。本場次的助教有國立臺灣大學機械系及 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系學生,他們對擔任T型人才工作坊的助教有何心 得、感受?

挑戰與突破 第⼀一個挑戰是,小組成員來自不同領域,該如何讓 溝通順暢?第二個挑戰是,絕大部分成員是第⼀一次 接觸LEGO。對於LEGO能發揮到什麼程度、能做出 什麼東西,並不瞭解。因此,助教先讓學員對老人 輔具盡情發想,接著再聚焦想法,協助學員抽絲剝 繭出最適合的點子,並提供LEGO技術面的建議與協 助。陽明物治系助教從醫學復健角度,協助學員觀 察、思考長者需求;臺大機械系助教除了協助成員 進行腦力激盪外,在技術上也給組員相當大的協助。

心得與建議 助教們認為,帶領學員的過程,也是種學習。當面對來自不同背景的成員 時,如何做到人才分工、整合,適才適用,以便在有限時間內完成高難度 任務?這場工作坊的經驗,讓助教們學到,讓各人做自己在行、拿手的事 情,才能有效地把作品完成;因此,要了解大家專長,破冰就非常重要, 讓彼此從陌生進化成為夥伴關係。但過程中,助教也發現:比較勇於表達 的同學,多半會主導討論方向;相對的,對慢熟的同學來說,有點可惜。 大家應多多表達意見,面對不同專業的組員,需少用專業術語,多練習用 簡單的話表達,讓大家都能夠瞭解,才是有效的溝通。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22

另外,助教也建議T型人才工作坊若能安排長 ⼀一點時間作腦力激盪,讓大家可以充分討論、 動手實驗、發現問題、修正方向更好,因短時 間只能蒙生單⼀一想法,若⼀一直往同個思維去 運作,⼀一定會遇到瓶頸;若將時間拉長、激 發多元創意,再結合大家天馬行空的想法, 不斷討論與測試,較能夠及早預見衝擊並改 善,成品將會更完整、更好。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23

學生心得

合作力量大 撰文/王柔蘋

運 用 LEGO作設計,對很多學 員來說,不管是寫程式、組裝 LEGO機器人,都是人生頭⼀一遭 新挑戰,從⼀一開始毫無頭緒到 靠著團隊合作,在短短⼀一週成 功克服難關,完成作品,這樣的學習經驗,是什麼滋味呢? 之所以來參加T型人才工作坊,多數成員都表示是因著對高齡族群與高齡 產業感興趣,本梯次獲得評審評選第⼀一名的「不倒翁」,組員結合物理治 療、日文系、高齡家庭與服務事業系及資訊管理,四種不同專業領域;其 中有大學生、碩士生和在職生,對於彼此的專業都相當陌生,在討論過程 當中,的確遇過困難。 但漸漸的,在討論過程中,物治專長夥伴提供許多長輩的復健經驗,讓組 員對長者需求有更多的想法;而讓人苦惱的LEGO程式撰寫,則由資工背 景的夥伴與助教鼎力協助;其他組員無論貢獻點子、協力拼裝LEGO元 件,每個人的想法都讓作品變得更吸引人、更有趣。 組員們提到,「經過溝通、合作,讓每個人的想法都能付諸實現」、「在 T型人才工作坊當中,可以和不同領域的人⼀一起合作,盡情發揮自己的長 處,而短處部分能夠借助夥伴專長補強,大家互相幫助,構成⼀一個真正的 團隊,是相當難得的經驗。」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24

教師訪談

創新課程 教學之旅 撰文/陳淑英

工作坊兩位教師,既不同校、也素不相識,首次被邀請在T型人才合作 開課,過程中經歷哪些酸甜苦辣?而⼀一般只從例行訪視與報告看成果的教 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長官,首次被邀請到課程現場做評鑑,是否有發現 報告所未呈現的端倪? Q:請問藍科長,您實際看到T型人才工作坊的成果與過去從成果簡報得 到的資訊,觀感是否有落差?老師們對於學生成果有何想法? 藍曼琪(教育部資科司科長):我看到的跟聽報告的感受滿⼀一致的。但我 很好奇學員是怎麼分組的?傳統上,都由老師安排,但學生的意願也滿重 要!我觀察到,這次成品完整度比較高的組別,他們跨領域結構比較完 整,先天就佔了優勢! 我最喜歡的想法其實是「鋼鐵人」那組,很打動人。因為年紀越大,膝蓋 活動力變弱,若有輔助器協助起身,真的很重要!只可惜,整組大部份是 男生,太專注把東西做出來,結果在成果發表上,相對就比較少著墨如何 做完整的呈現跟表達,滿可惜的,但我很喜歡這組的概念! 陳俊忠:這組很可惜,實品做得很好,但太專注實作,比較少思考怎麼表 達。男生就是專注⼀一直做,較少顧慮其他。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25

林沛群:當我第二天來,看到他們的LEGO能弄到 動,就放心多了!因上週每個人看起來,都還滿 臉恐懼;我記得剛上完LEGO簡介,看到尤其是女 孩子,⼀一聽到還要寫程式,臉色都變了!但今天 看起來都還好,女孩子也在嘗試把LEGO兜起來, 能跨出自己的領域來接觸工程的東西,我覺得很 不錯!這讓我滿驚訝的,很感欣慰他們玩得很高 興! Q:工程領域可以運用的設計元件很豐富,這次課程為何會選擇LEGO作教 材? 林沛群:跟陳老師作課程討論時,決定課程成果要設計出跟運動有關、能 夠「行動」的成品。而LEGO機器人本來就會動,它是很方便創作出原型 的教具,起先我也沒把握,這麼短期的跨領域課程是否可以運作得起來, 總之就先試試看!在此之前,我們有以LEGO作為教具,用三年時間教昆 蟲系大二學生設計仿生機器人,當時帶起來也有 點辛苦,但面對T型人才各路人馬,覺得更怕, 學生背景差異更大,但現在看起來都還好!發現 大家對LEGO的接受度滿高的!它也可以做出很多 應用,跟⼀一般模型不⼀一樣,可以進⼀一步做些互 動、動作。 陳俊忠:我在學校也跟生物資訊科系搭配開做老 人手機的跨領域課程。科技人在設計起頭,常不 知道使用者需要什麼功能,所以中間過程需讓他 們多跟老人互動,這次課程也設計老人體驗測試,讓學員體驗老人的平衡 感差到什麼程度。我們需要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並分辨設計的東西是老 人需要的、還是自己覺得好玩的?也有些想法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卻做不 出來,所以工作坊的範圍盡量鎖定在可以實際操作。這次運用LEGO來設 計很好,學員只要看到可以動的成果,就很興奮!這門課另⼀一個特別的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26

是,還請日本教授來分享經驗,這很有用,學生也會想去日本參觀。得 獎的組,可不可以補助去國外參觀?會讓學員更興奮! Q:這次課程兩位老師如何設計、協調、分工為何? 陳俊忠:在正式討論之前,我們有先到對方的實驗室參觀、了解對方的 領域。 林沛群:參訪過之後,才開始討論課程應該怎麼安排。 陳俊忠:課程有講授部分,就像平常課程;最難的是,要成型的實作階 段。這部分,林老師的助教團隊幫了滿大的忙! 林沛群:不要覺得助教學生都在付出,他們也學到很多,助教在這裡學 的不會比學生少,雖然剛開始很排斥,會覺得是多出來的工,但到最 後,他們的想法應該滿正面的! Q:助教功能要能發揮,事前有做哪些準備跟訓練? 林沛群:助教⼀一開始真的需要帶,雖然辛苦,但對他們來講是好事,⼀一 旦正式上場,會比較了解狀況。第⼀一個禮拜,就有助教抱怨,「老師, 他們想的,我都做不到!」我說,「你們要跟他們拉線,學員會天馬行 空發散,但你是要協助執行的人,就要去拉那個線,找到平衡點。」這 個過程對助教而言,有滿多的學習! 開始之前,我們先說明情況,學生背景都 不⼀一樣,要有心理預備,學員的想法跟你 們不⼀一樣,要自己去找那個平衡點。 Q:T型人才工作坊預備過程有無遇到困 難? 陳俊忠:我覺得還好。行政工作我們都不 用煩惱,智齡行政團隊都安排的很好!看 起來都很有趣。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27

林沛群:課程內容我們沒有定義得很細,⼀一開始主題就已經訂了,當決定 採用LEGO時,就差不多談妥了,其他的就開放,我們並沒有給學員太多 限制!所以都還好,不用替他們想太多。但最大的挑戰是,學生有沒有辦 法在兩天時間做出作品! 陳俊忠:臺灣小孩其實滿有創意的,我們原本擔心的事後來都沒發生,機 器人居然都會動,成果分享也滿有模有樣的!在設計部分,由我協助需求 面,引導學員想出解決方式;林老師協助做出東西。藉由這次課程,培養 學員在面對老人需求時,也可以思考用工程方法來解決!傳統的教育,都 訓練得很會考試,但不會把考試的觀念落實,也沒機會跟別人討論怎麼把 想法做出來,謝謝教育部把臺灣這些能量結合在⼀一起! Q:請老師們分享T型人才工作坊的優、缺點為何?好提供我們改善的方 向! 藍 曼 琪 :兩天有兩天的做法。我發現學員在發 想、觀察過程,會去比較市面上現有的產品, 從中找出自己的特色,這已經很不錯,雖然是 兩天課程,但如果把課程設計好,兩天是不錯 的課程體驗。教育部接下來會推數位學習這 塊,未來課程的前置作業也可以加上這部分, 但複雜度會高⼀一點。兩天的課,有這樣的成果 已經很不錯!相信學生們在週間⼀一定花了不少 時間,可以看到學生學習的熱情被激發!長時 間從研發端走到產品那端,這樣的課程不多,而兩天的課程看起來較容 易,也比較容易被接受!這要歸功於智齡團隊把行政工作都做好了,讓老 師無後顧之憂,可以專心在教學上,這很重要!⼀一個新的教育模式要產 出,⼀一定要讓老師覺得容易上手,做出興趣,自然願意在學校開課。 陳俊忠:行政事務跟開課報名聯繫的事情,聯盟能幫忙處理,真的輕省很 多! !


活躍銀髮×智慧助行 28

藍曼琪:這也是教育部可以學習的地方,鼓勵別的計畫,盡量把行政回歸 到團隊的專業,幫老師把庶務排除,可以更全心投入課程設計,這樣真的 很好!這是各自分工又合作!以後在別的計畫,我也可以多思考這種模 式。 Q:請老師們用一句話來鼓勵T型人才工作坊。 藍曼琪:我跟黃鼎鈞顧問借⼀一句話:教育也在轉型,不只是工程!過程很 辛苦,要支持下去! 陳俊忠:我們是非典型的老師,需要培養更多非典型的人才,才能應付未 來變動的社會。T型人才就是創造有開放心胸的非典型人才! 林沛群:提供學生不同的環境去接受刺激,是很有價值的。學校環境都太 刻板,若能多給學生百分之20的刺激,他們會長得更好!

!


!


系上沒教的事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

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教育部智慧生活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計畫主持人:劉佩玲主任/國立臺灣大學智活中心 共同主持人 執 行 長:康仕仲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 教育研究:王秀槐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產學合作:邱佳慧助理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課程規劃:劉佳林課程企劃/國立臺灣大學智活中心 採訪編輯:陳淑英(主編)、王品涵、林語彤、王柔蘋 版面編排:王柔蘋 !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