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Page 1

系上沒教的事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

人才工作坊

! 指導單位

主辦單位

協辦單位

董臺 灣 體 芳科 技 驗 武 大 設 學 工 助 商 理 業 設 教 計 授 系

×

陳輔 仁 活 惠大 學 躍 姿護 體 理 系 副 教 授



目錄 前言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2 第一步:設定主題

跨領域專業共舞一堂 3 課程設計

課程佈局 4 整體報導

打造樂齡趣味體適能 6 觀察課程

活力老化時代來臨 10 體驗課程

一日老人體驗 14 設計思考

設計師的設計思 16 成果發表

讓運動不只是運動 22 學生心得

顛覆認知,從心關懷設計 27 教師心得

耐心等待,讓創意找到出路 29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02

引言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撰文/陳淑英

體適能不僅可以提升肌力、也可延緩老化程度,但如何設計適合老人家 的活動,吸引他們喜歡來參與?是這次<活躍體能×體驗設計>T型人才工 作坊的主要目的!這次課程,輔仁大學護理系陳惠姿副教授先從介紹老人 身心需求出發,藉由訪談方式,找出高齡族群的需要;臺灣科技大學工商 業設計系董芳武助理教授則帶入設計思考流程與設計手法,並介紹context mapping設計思考工具,藉由圖片聯想幫助發散思考,再透過分組討論、 激盪,將想法聚焦,找出解決方案,並設計出適合各種居家環境的生活運 動組合,端出⼀一道道為長者量身定做的「銀髮動動」套餐。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03

第一步:設定主題

跨領域專業共舞一堂 撰文/陳淑英

跨領域課程有別於傳統只講授單⼀一領域的課程。它從⼀一個待解決的問題 出發,以專題實作的課程設計、結合兩個專業領域的知識、技巧共同來完 成。因此,⼀一開始主題 如何設定,就關乎課程 的成敗。兩位教師所找 的主題,除了要讓學生 普遍感興趣之外,也要 能讓兩個領域教師的專 長能平均發揮,整體的 學習氣氛、效果才會 好!至於如何設定主 題?T型人才工作坊的 模式是: • 從業界待解決的問題去思考。它是社會經常討論注意的議題,是生活普 遍關心的事。比如:如何延緩失智症、延緩老化、和促進健康老化等。 • 依專題在「觀察發想」與「設計實作」的需求,搭配兩領域教師,邀請 他們來授課。由於智齡聯盟每月、每季都舉辦講座、活動邀請各校老師 來參與,因此有充分的交流與認識作基礎,讓T型人才工作坊每季的課 程能順利佈局。 • 充分討論、找出合作聚焦點。兩個不同領域的教師,搭配的合作組合可 能性相當多,但必須就已設定的專題圈出適用的範圍,讓兩方專業的比 重能夠平衡,才能設計出豐富多元的跨領域教學課程。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04

第二步:設計課程

課程佈局 撰文/林祖祺

在一開始確定主題, 與最後要達成的成果之 間,課程該如何鋪展安 排,才能在短期間內讓 學生能在自己的專業基 礎上,同時學習「觀察體驗」與「設計思考」的能力?這場T型人才工作 坊,設計的課程流程如下:

Day 1:發現問題與腦力激盪 • 課程重點:觀察體驗、發現需求、發散收集創意點子 • 課程安排:專業講授(活力老化、設計思考)、觀察分享、老化體驗 • 過程介紹:第⼀一天,學員們必須找出高齡者運動時面臨的問題,除了老 師教授的資訊外,學員們也分享前幾天到場域觀察的結果。有機會和高 齡者⼀一起進行團體運動時,發現活動時需要注意的環境問題、高齡者需 要的活動類型,也顛覆以往對高齡者的印象,「原來他們這麼有活 力!」學員驚呼。接著,學員們穿上老人裝,體驗身體老化活動力所受 的限制。 在建立高齡者體適能的認知基礎後,學員們以「如何讓高齡者快樂做運 動」為題,進行腦力激盪,提出問題及要素,大量累積設計想法,並使 用Context Mapping設計工具擴展創意,這階段慢慢產生產品或服務的構 想及雛形。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05

Day 2:參與式設計和產品聚焦 • 課程重點:確認創意的適用性,收斂發散的想法、凝聚焦點。 • 課程安排:場域觀察訪談(老人健康中心)、分組討論 • 過 程 介 紹 :第⼀一天建立基本知識概念和初步構想之 後,第二天再進場域與長者互動,並針對首輪的創 意構想,向長輩請教他們的想法、意見,學員回頭 再進行討論、建立使用者身分(persona),將小組的 設計概念聚焦,產生可以執行的創意點子。

Day 3:動手實作與成果發表 • 課程重點:動手實作、跨域合作 • 課程安排:實作、成果發表(邀請長者來講評) • 過程介紹:第三天,組員們紛紛把採買的媒材進行加工,將產品原型創 作出來。這次工作坊的成果發表邀請高齡族群來參與,學員們卯勁對長 輩們講解各組產品的使用方式、服務項目等等,還演了幾齣國台語交雜 的情境劇,逗得長輩們呵呵笑,評審老師忍不住開玩笑說:「學員都只 顧對著長輩們講解,看都不看我們⼀一眼!」惹得全場又是⼀一陣笑。而參 與的長輩們也給學員們很好的回饋,例如當評審老師對小組提出健走效 果的疑問時,⼀一位高齡八十歲的爺爺分享如何靠健走保持健康,並示範 健走正確方式,讓大家上了⼀一課!

結果 這次的成果驗證有使用者參與的共同 設計不但能夠產生良好的互動,還可 以有效的讓設計更貼近使用者需求, 每個成果都讓長輩們驚呼:「希望這 個產品可以快點上市!」這是對學員 們最好的肯定,也為這次工作坊畫下 完美的句點。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06

整體報導

打造樂齡趣味體適能 撰文/林祖祺

樂齡的體能超乎想像 「你

對 老人家的想像是

什麼?覺得他們只能在家 裡轉轉電視、出門泡茶下 棋,而且爬幾層樓梯就氣 喘吁吁嗎?」如果是這樣 的話,就大錯特錯! 在 ⼀一 開 始 老 人 學 的 課 程 裡,輔仁大學陳惠姿副教授 先播放⼀一段芬蘭紀錄片讓學員們大開眼界,影片裡,頭髮花白的老人家, 在體育館內從事各種不同難度的體操動作,完全顛覆年輕學子們對年長者 的認知與想像。 北歐國家有「自己的健康自己維護」的想法,讓活躍老化的概念得以在生 活中實行,使社會政策、產業結構與日常生活機制都隨著高齡化而改變, 帶動國家的發展。反觀臺灣在邁入高齡社會的此刻,似乎還準備不周,即 使隨著老人關懷中心的設立以及低底盤公車等設施的推廣與實行,臺灣還 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是適合高齡者的運動產品與服務需求將越來越 大。但在進行設計之前,必須先了解高齡者願意運動和參與團體活動的誘 因,以作為吸引力,讓高齡者快樂運動,成為真正的「樂」齡⼀一族。

體驗長者的運動極限 身體退化是啥感受?穿上老化體驗裝備就知道!手肘彎不了、視線昏黃、 四肢沉重、聽不清楚,連重心都有點不穩!因此,老人家能夠從事的運動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07

也受到限制。為了讓大家體會目前長輩們在 活動中心參與集體運動的情形,助教放起音 樂,請大家圍⼀一圈,或坐或站的進行肌力和 平衡感練習,不同於我們平常在運動場或重 訓室從事的訓練,在配合高齡者的身體侷限 以及安全顧慮下,許多動作都修改成難度較 低又兼具效果的形式,助教親切的稱呼參與 成員、維持氣氛的熱絡,並且持續鼓勵大 家,不僅身穿老人裝的同學覺得窒礙難行, 就連扮演年輕人角色的同學都喊累!

想像力的發散與聚焦 「設計思維是整個過程的關鍵。設計看似浪漫,背後卻充滿嚴謹的思 維。」臺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董芳武助理教授說。在設計過程中,需 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在不被框架拘束的天地間盡情想像,把創意的雪球 越滾越大,這就是創意發散的階段。而這些從想像力大海裡撈捕上岸的各 種點子,如同原料⼀一般,需再經過提煉與純化加工,逐漸收斂和聚焦,以 成為完備的設計構思。董芳武介紹⼀一套能夠有效運作設計思維的新興工具 Context Mapping。董芳武請同學們在他所提供的圖像中發掘更多亮點以及 生命經驗,共同討論與歸納產品中的關鍵因素,每個小組藉此發展出不同 的精神與焦點,Context Mapping的設計思考方法富有趣味和參與感,也在 過程中為設計帶來更多可能。

拜訪長者,傾聽心底話 在設計過程中,僅收集二手資料是不夠的,學員們為了更了解使用者的想 法,特地到活動中心與長輩們進行⼀一場溫馨熱鬧的交流。學員們驚訝發現 有運動習慣的長輩,精神上散發出⼀一股熱力與神采,顛覆了以往對於高齡 者贏弱的印象。從他們的分享中,聽見了隱藏在各種運動習慣和喜好下的 真實需求,不論是情感面或實際面,這些「心底話」都是指引設計方向的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08

明燈,也是產品設計中重要的訴求,此外,學員們也把握機會,詢問長輩 們對各小組設計架構的看法,他們寶貴的意見讓小組概念更聚焦。

量身打造,精神為之一振的作品 為期三天的工作坊,經由兩位老師的引領及與長輩們交流,各小組的設計 概念逐漸成形。在創意發想的前期,各種點子被激發出來,猶如使用「加 法」的油畫,⼀一層又⼀一層地將繽紛的顏料往畫布上加,不設限的展開設計 藍圖;而在創意收斂的後期,有更明確的目標 及焦點,在設計上則像用了「減法」的雕刻, ⼀一塊又⼀一塊地鑿出精確的線條與輪廓,去蕪存 菁,概念越來越清晰,加上兩位老師點到為止 的建議與參考,每組成果發表時,令人驚豔的 創意讓在場的評審與長輩們,精神為之⼀一振, 而跨領域合作帶來的科技運用以及服務運作模 式,也讓產品設計更為成熟且具發展潛力!

回味無窮,希望的種子萌芽 「希望可以趕快推出這個產品!」是長輩們聽 完成果發表後的感想,代表這次工作坊的圓滿 成功。參與的學員、老師及長輩們,都有不同 的收穫。學員在跨領域合作中找到自身專業的 定位,提出見解並嘗試與高齡者產業做結合, 進行完整的設計思維,並將要讓成果做得更好 的決心持續到最後⼀一刻;兩位老師看到學員的 熱誠及無限的創意思考,對教學也有了新的想 法與鼓勵,體現了教學相長的美妙滋味;而撥 空參加的長輩們,讓這次工作坊有畫龍點睛的 奇效,他們在學員身上灌注不少熱情與動力, 同時也看見新興⼀一代年輕人關懷社會的心。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9

工作坊結束後,不同的感動與收穫在每個人心裡醞釀,也許有人會將成果 繼續延伸,或將新的工具與思維模式帶回各自專業領域運用,姑且不論將 來發展如何,能夠確定的是,T型人才工作坊已在學員心中種下⼀一顆關懷 與希望的種子,它會隨著時間慢慢發芽茁壯,而時機來到,便能為社會盡 ⼀一份進步的力量。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10

觀察課程

活力老化時代來臨 口述/陳惠姿副教授 輔仁大學護理系 撰文/馮天昱

台灣人口老化將居世界之冠!

高 齡 化社會是臺灣以及許多已開 發國家所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習慣看人口趨勢圖嗎?」課程⼀一開始, 輔仁大學護理系陳惠姿教授就向學員展示世界各主要國家高齡化趨勢圖, 圖中呈現目前高齡化趨勢最顯著的國家是日本,高齡人口比率高達百分之 25,而同時期臺灣高齡人口比率約百分之12。「想像⼀一下,五年後的今 天,各位同學已經成為老人。臺灣老年人口比率將高達百分之40,與日 本、南韓齊名,高居世界之冠!」陳惠姿說,在⼀一般人的想像中,以為臺 灣不會像歐美地區,高齡化比率那麼高。陳惠姿表示,「少子化、壽命延 長,是主因!所以各位未來要多生呀!過去,歐美國家實行的移民政策是 讓年輕人口移入國內,使人口能逐漸年輕化以降低高齡人口比提升所帶來 的衝擊。但是,台灣或日本有沒有條件讓外國人遷入?沒有!」在地狹人 稠的台灣,生活空間即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此政策是否能解決人口問題 仍持保留態度。若未來社會,三個人裡面就有⼀一位是老年人,那麼很多現 在的產業、生活等,必然會出現重大轉變。陳惠姿表示:「若能早日接觸 銀髮產業,就掌握了新的契機!」

老人生理功能的變化 陳惠姿秀出另⼀一張圖表,顯示在人⼀一生年日裡,生理功能大致上在二十歲 達到高峰,過了這個階段,身體不同部位與器官功能會依不同速度逐漸衰 退,包括神經傳導速度、腎臟功能、心臟血管系統、肌肉張力、肺活量、 呼吸容量等。在退化幅度上,特別是肺活量、呼吸容量等退化跌幅最深。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11

若將⼀一個人二十歲和八十歲時的心肺呼吸功 能相比,只有當初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陳 惠姿說道,「呼吸進去的氧氣量少,高齡者 在活動過程中會更容易累。」除了上述生理 功能退化外,視覺的退化──視野變黑、變 暗、模糊不清、老花等都是老年人普遍會遇 上的困擾。 「如果⼀一個社會裡,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 數三分之⼀一以上,那麼電影院要怎麼播映? 公共電話、提款機、公車座位、超級市場商 品貨架該怎麼重新安排、配置?」陳惠姿提 出這些問題讓學員們思考,在未來銀髮族比 例相當高的社會裡,我們所習慣的日常生活 是否仍如現在⼀一樣?

從天鵝湖到翻跟斗 陳惠姿接著播放⼀一段影片給學員們看,「我 欲甲你攬牢牢,因為驚你半暝爬起來哭……」 影片中阿公、阿嬤在舞台上揮舞肢體,從轉 圈、抬腿到起立、蹲下,樣樣都靈活!主角 是⼀一群新北市坪林區的老人,他們於全國祖 孫嘉年華活動中表演「天鵝湖」。「你們從 他們身上看到了什麼?運動這件事對他們來 說是什麼?」陳惠姿問學員,「是生命力 嗎?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可別小看他們, 越老越活出自信,誰說老人都⼀一個樣,這群 老天鵝放下束縛,快樂寫在臉上,他們不輕 易退休,對他們來說,人生才正要開始呢!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12

另⼀一段影片是芬蘭政府推動的老人運動計畫,在大部分人的印象裡,「老 人做運動」應僅止於簡單的體操,然而對芬蘭人來說,老人家並不是什麼 都不能做,他們可以翻跟斗、吊單槓、吊雙環,⼀一般人認為只有體操選手 才能做到的事,在這群年過半百的高齡者身上實現了。「他們的目標是, 要活動到臨終前兩週才臥床。」別以為影片中的人物是稀有個案,在芬 蘭,這類老人家大有人在,然而這些動作、設備、訓練師都是經過設計、 專業經營的,為了讓老人家能安全、快樂地運動,避免運動傷害。 芬蘭和臺灣都是人口老化速度很快的國家,要解決這問題需增加醫療預算 嗎?這部分,芬蘭做了很不⼀一樣的決策,他們將醫療預算大量投資在體能 活動,將治療轉換成預防。陳惠姿表示,許多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對於資深 公民的權益觀念相當進步,「他們知道自己的權益要如何去維護,健康是 要努力去爭取的,但是在臺灣,許多高齡者會認為『我老了,我的子女會 養我。』」她提到,未來所面對的 長輩通常是經濟條件不錯、教育程 度高、能夠負擔得起自己的生活 開支,並且對於健康有⼀一定的體 認和認識。因此,怎麼樣和他們 ⼀一起從事健康活動,使他們不將 自己視為社會的負擔,必然是需 要思考的課題。

新快樂銀髮族 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面對全球 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提出「活 力老化」政策框架,內容包括:社會參與管道的 建立、身心健康環境的形成以及社會、經濟、社會安全的確保等。瑞典早 在1960年代就提出「Aging in place.」的概念,也就是在家安養、延遲老 化、在地老化等觀念。接下來,陳惠姿介紹如何衡量體能活躍老化的幾項 測量標準,從手握力、下肢肌力、平衡感、柔軟度到心肺功能,都是衡量 !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13

高齡者的體能是否達到成功健康老化的 關鍵指標。她針對怎麼樣設計使銀髮族 願意進行身心活化的活動,提出必須具 備的三個元素,包括:SupporEve(支持 性)、Maintenance(持續性),以及 Empowerment(賦權),陳惠姿提醒, 「同學們在設計成果產品或方案時,可 以想想看,這項服務具有SupporEve, 或Maintenance,還是達到 Empowerment的功效。」 然而在設計⼀一項新產品或服務時,通常 需要進行消費者分析,那麼誰是這次產 品的目標族群呢?陳惠姿認為最適合的 族群就是所謂的「新銀髮族」。這群人 是於1949-­‐1964年間出生的戰後嬰兒潮 世代,在未來的二至三年間會形成 「senior boom」,他們的特色包括長 壽、消費能力強、高自尊需求、對生活 品質要求高、數位資訊產品適應力強、 開放胸懷等。 除此之外,了解高齡者的心境也是很重要的考量點,他們對老年生活擔心 的問題依序為「健康問題」、「經濟來源」、以及「生病照顧」等問題。 然而現代許多科技產品會使老人產生焦慮,陳惠姿提到,「研究顯示,大 多數現代化產品和服務並不是為了解決老人的限制而設計,所以,需要為 老人家設想他們的限制來設計產品。」陳惠姿繼續說,「另⼀一方面,台灣 老人過於依賴子女、國外老人比較獨立,因此我們要試著考量到他們生理 上的限制以及期望。」陳惠姿希望學員能創造、發想出好的設計,這⼀一切 需要從探索使用者生命經驗作開始!

!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14

體驗課程

一日老人體驗 撰文/馮天昱

為 了 體驗老人家在日漸老化下,身 軀手腳不靈、耳不聰、目不明是什麼 樣的生活情況,此次工作坊特地安排 老人體驗課程,讓學員們穿戴老人體 驗裝備,包括音阻耳塞、老化眼鏡 (視覺模糊、變暗)、負重背心、手肘約束帶、觸覺約束手套、膝蓋約束 帶、足托器(降低平衡感)等。 當學員們穿上體驗裝備後,帶體操的老師將大家圍成⼀一圈,開始做運動。 運動內容主要是測試老人基本的體適能,如抬腿、起立蹲下等。學員們畢 竟是年輕人,即使穿上老人體驗裝備,做這些簡單動作,根本不會有困 難。不過等到視覺模糊、昏暗、聽覺衰退、手和腳的力氣無法完全使出來 的那⼀一刻,大家才真正了解,原來老人在的活動是這麼吃力、辛苦! 在帶運動操的同時,老師會不斷給予正面鼓勵,「阿公,做得很好喔!阿 嬤,來跟我⼀一起抬腳!」加上配合動感的音樂,氣氛非常融洽、歡樂。除 了體能的運動外,老師也請學員們輪流說⼀一種水果的名字,讓高齡者在運 動同時,兼顧頭腦思考,活絡腦子。 原先認為穿裝備、動動肢體,是個「輕鬆活兒」的學員們在穿戴老人體驗 裝做完運動操後,才體認到做起來還蠻吃力,甚至會流汗。「真的有運動 到!」「原來老人家生活這麼辛苦!」學員們表示。而其中⼀一位學員也提 到:「手肘和膝蓋的護膝會限制關節彎曲的程度,不太能做大幅度動作, 鞋子部分會讓人站不穩,平衡感也不太好,腳抬不太起來,視覺以及聽覺 都變得相當模糊。」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15

另⼀一位同學則補充,「首先⼀一隻腳不方便彎, 另⼀一隻腳移動費力。手軸很難彎曲,觸覺也被 限制。原本就知道老人家不會像我們⼀一樣靈活 有力,但實際體驗後,才發現許多小細節,觀 察我的同學也說,會自動出現很多『老態』。 生活環境應該做些調整,讓他們活動更自如安 全,例如,桌子間要夠寬、燈光不能刺眼、數 字要寫得夠大等等。」 此次工作坊讓學員們能體驗老人 家的行動情境,幫助學員能更深 刻地了解高齡者的感受,在之後 的產品服務設計,更能設身處地 為老人家著想,貼近老人的需 求!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16

設計思考

設計師的設計思 口述/董芳武助理教授 臺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 撰文/林祖祺

設計,其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浪漫﹗好的 設計需要兼顧知識與創意,在發散與收斂間 磨練判斷力與決策力,不過別擔心,跟著設計思維的脈絡走就對了﹗這次 工作坊使用新興工具Context Mapping,效果相當出色,不妨⼀一起來瞭解!

調和知識與創意,烹煮設計佳餚 熟齡設計,是近年來的新興議題,但也如同各領域的產品⼀一般,最終目的 都是要解決人的問題,然而在著手設計之前,最重要的課題其實是「如何 發現問題」,就如同⼀一位大廚必須先知道顧客想點的菜色,才有辦法準備 材料、燒滾水,滿足顧客的胃。而有沒有辦法發現問題,則考驗著每個人 的觀察能力,董芳武說:「在設計上的觀察必須非常細緻,不只用眼睛 看,還要從很多角度去思考、感受、和發現。」不過,每個人在觀察後得 到的結果都不盡相同,會因為個人特質、生活經驗以及專業背景而有不同 的想法,因此,若想觀察到更多細節、挖掘更深內涵,個人的專業知識必 須厚實而穩固,「知識就像網子,網子越密,在吸收資訊的過程中就能篩 到更多精華。」豐富的知識讓思考網子的洞越來越小,對於周遭的觀察力 與感受力也因此增強,「但是我們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不是 光靠單⼀一專業就能解決,必須共同合作,綜合不同的角度和觀點去解決問 題。」這也是T型人才工作坊的重要精神。 知識像根基般重要,但並非全部。設計,還需要創意的加持。「在社會逐 漸成熟,知識工作者供過於求的時代,只具備特定專業能力已然不足,還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17

需要創意加持,才能在未來勝出。」這段話出自《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一 書,董芳武解釋:「方法是死的,但心是活的,無垠的創意才能創造精 彩。」也唯有創意,才能帶來驚喜、愉悅,在解決問題之餘還能增添生活 的樂趣。 知識像火候,能根據不同料理,時而大火快炒,時而小火慢燉。廚師必須 要能掌握每道菜最適合的溫度,如果對火候控制不佳,會燒不透或過熟, 糟蹋了食材,表現不出最佳滋味;創意像調味料,不同香料引出不同風 味,同樣⼀一道料理會因為使用不同的辛香料而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如果 調味料的配方獨到又新穎,會讓料理成為遠近馳名的招牌菜。美味的佳餚 必須掌握恰到好處的火候以及挑動味蕾的調味,好的設計也必須兼具知識 與創意,兩者形成絕妙的搭配,缺⼀一不可。

浪漫背後的嚴謹,把設計概念端上桌 即使我們擁有豐富的創意和知識,但跟完整的設計構想之間還有段距離, 因此許多書都強調:「設計思考才是關鍵」。董芳武說:「設計,這件事 看似浪漫,但背後盡是嚴謹的心智思維。」現在各個領域提供的產品和服 務都要經過設計思維,讓概念得以實行,在發現問題、 界定問題、發展以及提出解決方法的過程中,都包含了 擴散思維與聚斂思維,不斷展開與聚焦。 「雖然創意不等於設計思考,但設計思考中需要創意的 延伸。」在brainstorming將想法發散的過程中,要不設 限的發展各種方式、各種解法,瘋狂也好、可笑也罷, 最好的設計往往來自最出人意料之外的點子,而且無邊 無際的點子延伸得越多越好。接下來則要往收斂移動, 也就是,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方式得以落實。利用我們 對於生活經驗的學習與了解,把想法漸漸變得扎實、可 行,以知識與經驗去豐富那些點子。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18

「可是,我們⼀一開始的點子這麼多,猶如夜空的滿天星星,要怎麼讓每個 點子都發展茁壯?」在從發散移動到收斂的過程中,是判斷力與抉擇的考 驗。 董芳武說:「我們必須靠自己的經驗值和標準度量去濃縮那些想法,經驗 值也成就了每個人的判斷力。」聽起來有點玄妙,但回到夜空下舉個簡單 的例子,分辨普通的星星與流星並不難,不過小孩子卻常常將飛機的光芒 誤認為是艾爾普蘭星(取airplane之諧音),隨著這樣類似的經驗累積後,辨 識夜空中的飛機與星星就較為容易了,也就是判斷的能力增長了。在設計 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出大大小小的判斷,執行很多決策,要決定保留哪 些想法、讓它繼續發展?哪些想法要捨棄?判斷的結果都與每個人的經驗 息息相關,我們也從設計的過程中,學習做決策,學習判斷飛機與星星的 差別。 設計思維中發散與收斂的思考方式是動態且持續進行的,在我們將點子過 濾,得到幾個發展方向後,每個發展的觀點又會延伸出很多可行性,然後 再度挑選、判斷、下決定,將發散思維縮小的過程也是不停的發散與聚 合,「設計從來就不是⼀一路到底的。」即使是把事情縮到小小的點,只要 我們願意嘗試,都可以發展到更寬廣的境界。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19

從前菜到甜點,設計工具五階段 董芳武介紹設計從嚴謹的思考流程到完成創意的發散與收斂共有五階段, 讓初接觸設計的學員們有跡可循! ●Observation(觀察):進入不同場域貼近使用者的生活,了解他們的生活 方式以及在活動場域的行為,用同理心去體驗,以觀察記錄方式蒐集資 料,並釐清對於使用者的錯誤想像。唯有實際觀察體驗才能了解真實的情 形,而且嘗試從不同觀點切入,能夠幫助我們發現問題和看見使用者的潛 在需求。 ●Brainstorming(腦力激盪):腦力激盪沒有訣竅,若是打安全牌就沒有驚 喜,創意也來自瘋狂的想法,不斷將各式各樣的點子放大與增強,⼀一層層 疊上去,在主題上天馬行空的想像就對了!別擔心那些主意太過大膽,在 後續收斂的部分都會往可行的方向發展。 ●Rapid prototyping(初擬模型):模型的目的不在於呈現設計,而是用來 溝通!不管透過影像、繪圖還是實體道 具,都是表現設計概念的好方法,可以 很快速、簡單,將發想出來的系統、環 境設備或系列服務,以清晰易懂的方式 表現出來。 ●Refining(精煉):針對實際狀況和目 標構想,進行限縮及省思,透過學習與 了解,修正和排除不合理的想法,根據 經驗將構想縮到可行的範圍,做出決策 與判斷,讓整體設計概念逐漸結實。 ●Implementation(執行):得到完善可行 的設計概念後,配合不同專業的人才, 將設計想法執行出來,如果有潛力的話 則可以繼續發展。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20

私房菜時間,Context Mapping初體驗

在設計流程上,T型人才工作坊最常操作的是美國IDEO設計公司發展的4D 流程(Discover、Define、Develop、Deliver),但這次的T型人才工作 坊,董芳武特別介紹另⼀一種新興的設計思考工具“context mapping”來進行 設計的創意發想,這種有圖像刺激的思考工具,增添不少新鮮感與趣味 性,相當值得⼀一試! 首先,學員們根據主題「如何讓高齡者快樂做運動」,提出各種元素、點 子、想法,爆炸性的讓想像力遊走,並且把它們寫在⼀一張張便條紙,貼到 牆上後解釋這個想法背後的意義,這時牆上已貼滿各種不設限的想法,再 將這些想法分類歸納,依照各組的邏輯分群命名為環境、方法、心理情 感、誘因、歸屬感等幾個小項,接著每組會拿到⼀一套context mapping道 具,包含數十張小圖片、十多個名片夾,以及⼀一張同心圓的大圖,這些小 圖片都是跟高齡者運動、各式活動、彼此互動或者運動器材主題相關的畫 面,每組根據分類的項目選擇三群,進行三次聯想。 例如,選擇環境、方法和心理情感三群,並針對環境議題進行發想,學員 在眾多小圖當中選出與環境有關的圖像,並加以解釋說明(例如,這畫面 的運動場所是寬敞、安全的。)同時也說說圖片使他們聯想到的事件或物 件,依照個人經驗,提出豐富創意與想法,並把這些都記錄在便條紙上, 黏貼於圖片後方,夾在名片夾上,之後依照選出圖片代表意義的重要程 !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21

度,在同心圓上由內而外的排放,依此可整 理出這個項目的重要與次要想法,再將背後 的便條紙依照重要程度彙整於海報紙上。 這個方法除了讓設計的發想更為精緻、找出 關鍵因素之外,最重要是以圖片刺激學員們 的想像,勾起他們的生活經驗以及做出更多 相關的聯想,有效的擴展創意,有時候還能 夠直接提出有形或無形的解法,董芳武說: 「這個方法也是在提出產品設計的方向,比 單純的想法更往前進了⼀一些,雖然仍處於發 散的狀態,不過卻可以幫助學員提出設計構 想。」這樣的發想方式是無遠弗屆的,圖片 所包含的豐富資訊有效幫助學員在短時間做 出大量聯想,讓想像力和創意都更上⼀一層樓!

!

23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22

成果發表

讓運動不只是運動 撰文/馮天昱

在人們的印象中,或許會認為「運動」不適合老人,但是在這三天的工 作坊中,不論是老師傳授的知識,以及從老化體驗中學習到高齡者身體上 的不便,甚至是訪問長者的過程中傾聽他們的想法和建議,這些學習都轉 化成學員的創意思考動力,最後的成果更是令人期待。促進未來銀髮產業 的無限發展潛能,人人都有健康晚年的未來不遠了!

第一組:悠活體適能 觀察需求 這組同學在拜訪健康中心的長者後,發現 許多老人希望得到的是團體的歸屬感,而 這種歸屬感甚至大於健身目的。因此,長 輩的運動意願與健身時有人陪伴關聯很 強。因此怎樣結合人際互動、增進運動意 願,以維持生理機能,是本次方案設計的 重點。 設計內容 「悠活體適能」方案的特色包括:身體檢測標準、課程難易分級、競賽獎 勵制度、專業指導員培訓。首先設定「銀髮族體適能C級教練」針對健 康、亞健康的銀髮長輩推動訓練。接著在「競賽獎勵」上建立分級檢定, 到達⼀一定級數後,透過獎勵,激勵老人家更有意願進行體適能運動。而 「專業指導員培訓」,是指高齡者需有專業人員輔助,他們具備基礎身體 概念、老人身體理論等,更能確保長者的運動安全。體適能細項包括:抓 握力訓練、30秒坐站訓練、強化平衡感(老人相互單腳傳遞圈圈,以此訓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23

練平衡感,並透過圈圈的大小作為難易度分級的標準)、心肺耐力(向前 上方以規律的頻率踢球)。活動採取小團體互動模式,可與他人有更多連 結,以提升老人家的運動意願與樂趣。完整的悠活體適能課程結束後,進 行生理評估,來衡量老人家是否繼續進行課程,「我們希望能夠將方案與 當地的社區醫療、社福老人機構合作,推廣健康有趣的悠活體適能!」 評審講評 「我非常看好這樣的創業計畫,連細節流程都非常完整。你們可以聘雇我 作專業指導員!」既然這組前面有提到互動性的重要,建議在項目設計 上,更強化高齡者之間的互動,會發現到其實長者是會互相競爭的!另 外,「站在企業角度來看,這組的模式可行性很高,不過也建議你們可以 試著將新科技融入你們設計的方案中。」例如,抓握力測試中,如何把運 動的數值資料傳輸到雲端資料庫內,遠端的服務人員方便進行監測工作, 這亦是另⼀一個思考方向。陳惠姿老師認為,本組最特別之處在於形塑出完 整的商業運作模式與流程,小組來自不同背景,使得成果具有多元面向, 也豐富了最後成果的呈現,是T型人才工作坊成功範例!

第二組:阿公阿嬤有機廚房 觀察需求 在與長輩訪談的過程中發現,高齡者退休 後,對於生活的目標仍有⼀一定的堅持, 「他們想要有目標、有動力的生活,對許 多事物仍積極參與。」此外,許多人在晚 年時喜愛種種花草、蔬果,他們夢想著能 擁有⼀一塊田,享受收成的快樂與成就感。 設計內容 「阿公阿嬤有機廚房」要鼓勵長者走到戶 外親近大自然,體驗田園生活,同時達到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24

運動、認識朋友、學習新知的目的。活動內容包括:舉辦田園生活體驗 營。課程分為「農耕」與「烹飪」課程。農耕課程,讓長者藉耕作活兒強 健身體、享受陽光、認識作物、學習耕作技巧等新知。而學習烹飪技巧、 烹飪知識、認識食材,也能獲得學習與交流的機會。兩項課程結束後,舉 辦成果發表會,內容包括烹飪比賽、農耕交流會、試吃活動等等,強化互 動機會。特別的是,這組設計的「田」,是個架高的平台,以便老人不需 蹲低就能操作。有機廚房期望能落實在地老化、活力老化的理想。「我們 希望透過策略聯盟的方式,結合政府補助、民間團體、相關企業以及社區 等資源,推廣阿公阿嬤有機廚房,以促進長者身心的健康!」 評審講評 同學的想法非常有創意、特別。不過除了「農地架高」的措施外,是否還 有其他能使長者學到生理知識、體能加強的課程?「例如在澆花或烹飪 上,許多老人做起來容易腰痠背痛,要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小組可再深入 思考,並設計因應的方案。」此外,有機廚房的概念,「有機」的定義是 什麼?其實有機蔬果的定義規範非常嚴謹,目前要做到完全有機的技術與 農場規模都是不可小覷的,在大都市內要種植出有機蔬果並不容易,同學 這部分需再思考得更周全些。

第三組:旅遊大富翁 觀察需求 這組觀察到老人家有同儕支持時,他們的 成就感、快樂以及學習效果會很好,也發 現透過老人學習中心的廣設,讓老人擁有 另⼀一個家,找到歸屬感。此外,高齡者也 非常願意上運動課程,運動除了有益身體 健康外,還能刺激腦部活動、加強認知功 能。他們也觀察到長者擁有平板電腦的比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25

率增加,他們藉著電腦遊戲與子女互動,提 升親子關係,因平板直覺、視覺化思維,讓 老人易於操作。這股趨勢將掀起龐大需求。 另外,美國研究顯示,步行有助於消除憂慮 和壓力,「改變長期坐臥的習慣,每週幾天 急步走30分鐘,就能大大減低患病風險。」 設計內容 藉由大富翁的遊戲形式,鼓勵長者們走出戶 外,結合運動與同儕──旅行大富翁就此誕生。 旅行大富翁將計步器、地圖、APP應用程式等現代科技概念加入遊戲中, 長輩或親人可透過觀察計步器上顯示熱量消耗與健康狀況,進行生理監 控。並以不同地區的長青大學或老人中心為單位,附近的在地長者每天進 行健走運動,他們每日步行的距離將累積為老人中心前進標準,並轉換為 地圖格數,彼此之間相互競爭、增添遊戲趣味性。除此之外,在各個競賽 遊戲中增加需要合作的內容,例如將關卡設定為需要三位以上長者合作通 關。旅行大富翁也將台灣各景點做為站點,老人根據遊戲景點健走,希望 高齡者在晚年有機會遊山玩水、欣賞寶島美景。他們表示:「現在有很多 長者都是獨居,或者仍在工作,這套方案能夠提升他們的團體歸屬感,讓 老年生活添上亮麗色彩!」 評審講評 這組的想法很不錯,利用目前流行的集點式鼓勵方法。前瞻性十足!這組 同學了解健走的好處,並將健走融入遊戲內容中,使體能活動的誘因大幅 提升。許多研究顯示,不管是年輕人或老年人,都有競爭、追求卓越的本 性,而旅行大富翁完美掌握這⼀一點。難得的是,同學將現今已有的科技技 術,加入自己的構思、想法與創意,塑造出十分有特色的體能互動遊戲。 旅行大富翁這套方案的確體現出此次工作坊主題──活躍體能!極富趣味 性,也結合時下非常流行的新科技,希望未來能真正看到這套遊戲問世的 ⼀一天。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26

第四組:動資!咚吱! 觀察需求 訪談長者中,有位長者提到「每次爬山都 是儲存健康,延長壽命的方式。」因此為 了鼓勵長者持續運動,藉由運動量增加, 間接使心理正面能量增加。 設計內容 這組同學設計⼀一款可攜式電子感應科技錶。 主要功能是可以偵測到「動」的行為。它可放 置於身體任何部位,並針對肢體活動類型的不 同,更換配戴方式。動資、咚吱的聲音類似打 節拍,「動」代表運動,而「資」意指運動是 維持自身健康的資產。當長者持續運動,會累 積積分,到達⼀一定積分後,裝置會發出聲音鼓勵 長者,此外,積分會根據使用者年齡、人際連結程度作不同參數設定,如 歲數越大積分加乘越多、互動人數越多亦有加乘效果等。這套裝置希望能 提升長者健康,並透過獎勵與積分制度,讓他們有成就感! 評審講評 其實現在科技界有個很斬新的話題,就是穿戴式科技產品,不管是眼鏡、 手錶、手機等,在未來,甚至人類的衣服也可能是下個科技發展的方向之 ⼀一。因此不要小看自己的設計方案,因為科技進展變化快速,今天在這裡 提出的想法,絕對有可能在將來實現!從第⼀一次到第二次的發想,發現這 三天來,同學很快吸收各樣元素,了解到什麼是適合長者的運動方式、什 麼樣的設計可以滿足他們心靈需求。 從學理、設計、科技應用,到更重 要的團隊合作,都具體展現在動資咚吱上頭,在產品設計方面,看到許多 生力軍加入,未來銀髮產業和商機非常令人期待。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27

學生心得

顛覆認知,從心 關懷的設計 撰文/馮天昱

T 型 人才工作坊與⼀一般學 校課程是截然不同的上課方 式,參與這樣的課程,究竟 能得到什麼樣的體會與收獲?

跨領域合作體驗 在跨領域合作經驗裡,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潘寬表示:「很開心能在 這三天跟不同專業朋友們討論議題,因為大家的專業不同,可以從藝術、 科技、醫學等不同角度來進行。」弘光科技大學電機系周智耀也分享: 「跨領域合作,讓整體更具有多元性,雖然以前也做過Brand Storming的 事情,但這是第⼀一次跟其他系同學⼀一起做腦力激盪,彼此溝通,是很寶貴 的⼀一件事。」

發現大驚奇 這次工作坊也安排學員到老人中心、長青大學訪問長者,這對世新大學劉 冠廷來說,是從小到大難得的經歷,「我們真的很少有機會直接接觸不認 識的長輩,這次的經驗真的很特別!」 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系李念恩說:「我連自己的阿公、阿嬤都不太瞭 解,說來慚愧,長這麼大才能好好了解老人。」 潘寬補充道:「因我們學校以生物、醫學及科學方面的知識為主,這次能 探討老人問題、學習設計方法,設計出⼀一套方案,真的有很大的收穫。」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28

李念恩也開心提到,「大家都很有包容, 即使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有所不 同,但經過相互討論,最後仍會尊重彼此 想法。」

滿載歸,知識新寶庫 談到在工作坊學習到的新知和觀念,台科 大工商設計系李應凱認為,應拋開對老年 人的傳統成見,「我覺得T型人才工作坊 的目的,是要我們觀察這個時代的問題及 其需求,例如,過去我們會以為老人家在 生活上不方便,也不喜歡和別人接觸,但 在實際接觸後發現,他們跟我們原本想像 的不⼀一樣,也有社交生活等。」 海洋大學電機系曾昱豪表示,因較少跟長 輩接觸,藉由此次工作坊安排的老人中心 參訪活動,增加對高齡者生活的理解。 弘光科技大學資工系巫紹佑則認為:「設 計發想部分讓我學到很多,原來要思考出⼀一 個完整的東西,發想過程必須不斷擴張每個人的想法,最後整理出⼀一個核 心的價值與概念。」此外,因每個人邏輯思維不同而產生的摩擦也是⼀一項 學習的啟蒙,「因為工科背景的同學與文法商背景同學,在思維上有所差 異,例如,在討論時,可能小組進度目前進行到A點,而有些同學會直接 推理出C點,我就會想,為什麼沒有B點的過渡呢?」 由於專業的不同,觀察角度與邏輯思維造成的岐異,讓跨域共學合作首先 要面對的是溝通的挑戰,加上時間緊湊的壓力,討論必須⼀一直往前進、無 法在原地打轉太久,過程中,激出⼀一層層解構與建構的火花,是跨領域學 習最寶貴的體驗!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29

教師心得

耐心等待,讓創意找到出路 口述/陳惠姿副教授 輔仁大學護理系 董芳武助理教授 臺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 撰文/林祖祺

護理專業如何與工商業設計專業 共舞?兩個領域間如何互動、搭 配,帶領學生進入陌生的熟齡設計 領域?並點燃學生的熱情、激發他 們的潛力?工作坊結束之後,老師 們又得到哪些經驗與感受?

Q&A 問:請問陳惠姿老師,這是您第二次參與T型人才工作坊,一樣是與工設 系老師合作,這次課程內容安排與引導方式跟上次是否有特別不一樣的地 方? 陳:這次我花比較多時間去想像學生的成品會是什麼?上次是銀髮電腦產 品的設計,比較可以理解,但這次的主題是動感設計、體驗設計,是我不 熟悉的主題。直到跟董芳武老師討論後,才比較清楚Context Mapping這個 設計方法,重新學習後,才知道這方法跟我們在學校帶學生的策略是類似 的,只是名稱不同而已。不過,在與其他領域老師合作下模擬如何達到共 同期望的成品與效果,對我來說是個挑戰,因這次的成品不像上次那樣具 體,這次的發揮空間更大、更寬廣,這對學生和老師都是很好的學習過 程,甚至有點像老師的培訓營,我從董老師身上獲益良多﹗ 問:請問董芳武老師,您過去是否有過跨領域教學經驗?這次參與T型人 才工作坊,與不同領域老師合作,您有何心得與建議?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30

董:我去年在工研院辦的工作營就有過跨領域合作與教學的經驗。包括, 帶著設計背景的學員和工研院資工背景的工程師合作,主題是設想智慧家 庭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另外也帶過學生和工藝家進行跨界合作。這兩次的 參與者,⼀一半以上是設計學員,另⼀一半是工程師或工藝家,而這次工作 坊,設計學員佔少數,但有很多跨領域學員的活動,跟以往經驗較不⼀一樣 的地方是,可以看到更多跨領域的合作。因為先前的經驗鎖定在設計如何 與科技或工藝對話,這次則是很多不同領域共同合作。我也覺得T型人才 工作坊很像老師的培訓營,我在陳老師身上也學習很多,因為為熟齡設計 是新興議題,藉由陳老師在老人學的專業,他們給的想法和看法,都會比 我們自己去摸索來得更專業和中肯。 問:這次T型人才課程,讓您獲得最大的成就與滿足是什麼部分?挑戰又 是哪些? 陳 : 最讓我感到滿足的部份 是,工作坊的同學都非常棒! 因我平常在學校提醒同學許多 可以發展的方向,他們常會跟 我說沒時間完成等等,但這裡 的同學都不會!每個人都很專 注、也很願意多嘗試!學生的 學習意願,是老師想陪他們⼀一 起努力的動力,很感謝他們願意在更多方面發想,從他們的成果發表,就 能感受到學員有將我們提的意見和元素視為寶貝,⼀一個個的鑲在作品中, 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建議和提醒那麼有用過,這是很令人滿意的。 而我的挑戰則是耐心,要告訴自己不要急、不要去push、要等待!這是我 要學習的部分,在發想過程中,雖然要去看每組的進展,但是不要太早打 擾、建議他們,要能按耐住自己的性子。 另外,與不同領域學生討論同樣議題時,如何觸發他們引發共鳴,也是很 大的挑戰。因此,我舉例時,不從我擅長的護理角度講,而從我不熟悉的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31

領域著手,讓自己在新的領域有新的發 想,也讓學生從他們陌生的領域嘗試摸 索合適高齡者的產品,盡可能的觸發他 們去思考,這是我需要學習及努力的 地方。 董 : 讓我最感滿足的是,從最後的結 果會看到學生的創意是無可限量的! 在同樣的主題上,會有很多不⼀一樣的 發想,而且四組都有不同方向,我不 希望給他們⼀一些暗示,造成大家的成 果都長得⼀一樣,希望能夠兼顧創意以 及應用發展的潛力。而我的挑戰是,會擔心沒辦法在每個設計環節中,達 到我想要的成果。譬如說,在各個設計的階段,像是腦力激盪和Context Mapping等過程中必須有目的、有成果的完工,讓設計⼀一步步的累加,而 且三天是我帶過最短的工作坊,因此會有點擔心同學因為不熟悉主題和方 法的緣故,花⼀一整天在磨合,不過好像還好,整體的氣氛都帶得很不錯! 問:面對跨領域組合的學生,您在教法上是如何引導,讓他們容易進入情 況?又如何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呢? 陳:我在學校⼀一直有通識課程,所以有累積跨領域教學的經驗,知道怎樣 的話語能讓學生容易進入情境,我主要用情意來帶動。例如:你有注意過 阿公、阿嬤的皺紋、牙齒有多少嗎?以此帶動他們的情意,大多數同學都 會被感動。此外,我會用大量圖像和影片去激發他們的情感,引導他們看 完後,用⼀一句話甚至兩個字去描述、濃縮。因老人學是新興學科,所以我 常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勾出學生的關懷。 董:在前面觀察發現的階段,不會特別引導,而希望去引發每個人不同的 特質,所以在前階段不刻意調整,讓他們用自己的角度看。過程中會有些 輔助,像Context Mapping就有視覺化的功能,例如看到水,有人會想到浪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32

費資源、有人會在意水是否乾淨,每個人從自 己背景去發現問題。所以,希望他們在觀察發 現上用很強的角度與立場去看。不管是設計系 還是跨領域學習,都要挖掘自己的特質。 在前階段引出他們的專業,後階段提案就會跟 專業有關,關鍵是,前面有沒有辦法激發出他 們的特質,後面的獨特性才會出來,讓專業跟 跨領域相乘,因此這次工作坊的成果都跟學員 的背景很搭。 所以讓他們在前階段深入觀察,提出反思或見解,融入專業,前階段做到 很深入才不會造成學員來自不同背景卻又想到⼀一樣的東西,這樣會太淺 薄,前面夠深,後面就會有獨特性,而且會跟專業產生很好的關聯。我也 會留意有沒有辦法用不偏頗的方式激發出每個領域的差異來,他們的專業 會影響最後成果,但要用內在去引發,讓設計概念從裡面長出來,不能急 著給暗示,也不能給他們框架。 問:老師們覺得這次學員很棒的點在哪裡?有需要加強的部分嗎? 陳:很棒的是,他們都很認真,而且都是自願的,雖然大多是個人前來參 加,但都不想輸別人,這是工作坊吸引人的地方!因為人數不多,所以學 員都可以被照顧到,每個人都被需要、都有貢獻。學校的課業也許讓學生 覺得背多分,可是在這邊接觸不熟悉的領域,得學習 全新的、跨領域的知識,因為來的學員都是自己的選 擇,所以非常認真,這是身為老師最高興的,至於該 加強的部分,我就想不到了。 董:我也覺得這次的學員都很不錯,參與度很高,就 算上午去打工,下午都可以立刻接上進度,如果現代 年輕人都有這樣的特質,那將來社會就有望了,T型 人才工作坊能夠吸引具有這種特質的人,讓活動變得 !


活躍體能×體驗設計 33

很有趣。很多事的成敗,最大因素都是人,人對了就會精采! 另外,我覺得需要加強的部分是T型人才工作坊的宣傳,這活動很好,但 不是很多學生知道,我們自己的助教團 隊都很有興趣,因為實在太值得參加 了!要趕快宣傳出去,來參加過⼀一次會 就會讓人變得很不⼀一樣!

結語 T型人才工作坊的設計發想與實作過 程,宛若源頭許多細小的涓滴,天馬 行空聚集的點子逐漸匯聚成河,如同 將設計概念收斂的過程,有了更明 確的流向,最後發展進入大海中, 藉由風力的實現,形成⼀一波波浪潮, 推動社會這隻船隻的進步。 在短短三天工作坊中,雖然沒辦法立即將設計概念實現成推動社會的浪 潮,但這個從湍流到大海的過程,吸收了跨領域教育的精華,也歷經跨領 域合作的淬鍊,包含各式資訊的吸收、設計工具的掌握、深入採訪與交 流、共同開發與實作等等,讓最終的成果內化成為具有潛力的軟實力。

!


NOTE

!


NOTE

!


系上沒教的事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

人才工作坊

教育部智慧生活人才培育計畫 計畫主持人:劉佩玲主任/國立臺灣大學智活中心 共同主持人 執 行 長:康仕仲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 教育研究:王秀槐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產學合作:邱佳慧助理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課程規劃:劉佳林課程企劃/國立臺灣大學智活中心 採訪編輯:陳淑英、林祖祺、馮天昱 版面編排:王柔蘋 !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