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互動

Page 1

人機互動

課程 訪談

林維真助理教授 臺灣大學 圖書資訊學系

承辦單位:臺大智活中心 主辦單位:智齡聯盟 指導單位:教育部 指導教授:劉佩玲、王秀槐、康仕仲 撰文:林祖祺



人機互動 1

口述/ 林維真助理教授 (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撰文/ 林祖祺

人機互動(HCI)是啥課程? ⼀一聽到「人機互動」,腦袋中可能會出現電影裡機器人管家和人類共同生 活的畫面,其實也沒有錯,不過人類和機器人互動只是HCI的⼀一部份,人 機互動探討各種計算機系統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系統可以是各式各 樣的機器,從早期的電腦但現在的各種行動載具。 在日常生活中,充滿HCI的學問,包括使用機器的方式、效果以及產生的 情緒,為了發展最佳的人機互動模式,這門專業得從四大學科的相關理論 中取經。有電腦科學的工具、人因工程探討使用者表現與因應的設計方 法、資訊系統與管理中討論資訊內容的流通與呈現,最後是圖書資訊學領 域中所貢獻的關於人的資訊行為等相關理論,這門跨領域的學科結合了各 方武功,讓HCI充滿趣味與挑戰。


人機互動 2

林維真已開過四次HCI課程,在教

踏入HCI領域,嘗試跨領域學習

學中她特別強調使用者經驗,要求

時,該如何帶領同學認識這片廣袤

同學必須從參與實地觀察或訪談等

的未知領域?

⼀一手資料的收集,以發掘使用者需 求;在課堂上她也以專題式學習方

跨領域課程怎麼教?怎麼學?

法,帶領同學循序漸進了解人機互

在學習像HCI這樣⼀一門跨領域的學

動的基礎理論、互動設計原則與工

科時,若要從零開始把四個領域的

具。每次開課,林維真會考慮趨勢

理論與工具⼀一口氣學會,對於初學

與學生組成,訂定不同的主題,

者來說似乎會造成很大的壓力,也

101學年度她設定的主題是圖書館

可能是難以吸收的,林維真說,

高齡讀者適用之互動產品。修課學

「我自己也不是這樣學習。」那該

生都是圖資系高年級及研究所同

如何做呢?林維真說:「我們從自

學,當他們帶著圖資系專業,⼀一腳

己的專長出發,再去認識跨領域的 學科。」圖資系同學對於圖書館服 務與利用指導有專業的瞭解與背 景,更擅長資訊的檢索與組織,林 維真希望同學們可以在人機互動的 課程學習中,盡量提供同學們各種 機會,讓他們能展現這些能力,如 此⼀一來,當他們在課堂上聽到其他 領域,就不會覺得是全新的事物, 而能將腦袋中已有的認知在做課堂 上做進⼀一步的探求或印證,透過這 樣的方式,來融會貫通。 HCI跨領域的特性、專業技巧和能 力,是最有趣的,也是最難教的。 這部分該怎麼突破,才能讓學生得 到最好的學習效果?林維真說: 「我們透過專題式學習來進行。學


人機互動 3

期結束前,每組都要做出⼀一個能和

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先設計出自己

使用者互動的產品。」林維真進⼀一

覺得最適合他們的產品;之後,為

步解釋說:「因這種學習方式所經

了要知道產品概念與實際情形是否

過的每個步驟、流程,都需要應用

相符,同學必須直接觀察或訪談高

四個領域的知識,從期初到期末,

齡者。這部分也是這門課最大的刺

學生會很自然地接觸跨領域的知

激與挑戰,該怎麼切入話題?該怎

識、主動搜集資料、詢問、互相討

麼問問題?甚至問對問題,並從中

論。」學習變成主動投入、而非被

找出所要的結果。過往使用者都是

動的聆聽,非常像T型人才工作坊

被動地接受創新的科技或產品,是

的模式。

科技來引導生活,但林維真在此置

跨領域學習很重要,但林維真希望

入使用者經驗的思維,讓同學在發

同學不要忽略本身的學科。他說:

想過程中,先瞭解使用者的經驗與

「學生本身的專業背景是助力,不

感受,從他們的需要中尋找創新或

論工學院或文學院,學生都能透過

改變的發想點。

這種從問題出發的專題式學習,領

「他們得到的結果經常是,產品的

略到學習的樂趣,學生們的反應也

設計構想被否定,才發現自己的假

都很好。」老師拋出問題,同學努

想和真實情況真的很不⼀一樣。」林

力找出答案,這樣的學習方式,讓

維真說,這是很好的刺激,同學們

這門課大受歡迎,許多來選修HCI

也發覺,即使已經了解這些文獻資

的學生都表示之所以會來選修,因

料,也透過團隊力量來發想產品,

為聽說這門課很有趣。

深入觀察與全新體驗 另外,讓學生實踐深入觀察與體 驗,也是這門課的核心重點之⼀一。 在這次專題中,學生必須為高齡者 設計出符合他們需求的產品。在概 念發想過程中,他們先透過次級資 料了解高齡族群,藉由文獻的描述


人機互動 4

但實際去與使用者接觸後才知道,

第⼀一次去現場許多學生可能因為害

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原來

羞、不知所措,而沒辦法找到很好

根據資料想像的情況與真實差這麼

的切入點,這是很自然的,但就是

多!」這樣的刺激會讓學生開始認

需要訓練。「觀察體驗」是互動設

真投入觀察體驗,讓學生進入場域

計中最重要的職能,林維真盡量將

和使用者接觸,經由深入的觀察體

案例、使用工具交給學生,讓他們

驗和測試之後,他們的作品會完全

藉由逐步完成觀察紀錄等方式,了

不⼀一樣。

解該設計出怎樣的東西。「很多人

挑戰與學習克服挑戰

填觀察表時,都不知道該怎麼填, 可是回來⼀一起討論後,就知道該怎

對文學院學生而言,在沒有設計相

麼做了。」當同學不知所措時,給

關背景的情況下,從無到有地設計

他們⼀一些工具操作,他們才能檢視

出⼀一件創新的產品,是⼀一大挑戰;

自己做了什麼,而不致於白做很多

對學生是,對老師也是。對此,林

不必要的事。林維真說:「其實同

維真在授課技巧與課程安排上,也

學都有做觀察。聽得出來,他們的

摸索了⼀一段時間,「我的方法是與

設計概念絕非無中生有。但訪談的

他們分享各種實例、帶他們去體

對象可能是熟悉的家人,場域是熟

驗,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雙手雙

悉的場域,如果沒有架構與工具,

腳來學習人機互動。」林維真坦

同學們問⼀一問還是不知道自己問到

承,這樣的學習是具有挑戰性的,

了什麼,對很多線索也都視而不


人機互動 5

見。此時教師的引導與協助是很重

說:「這學期某組同學有在圖書館

要的。」

打工經驗,很清楚圖書館的狀況,

在這個學期中,林維真每週逐步調

因此成為唯⼀一有做成本考量的組

整講授與小組專題工作的比例,慢

別。抓住專案設計的精隨,讓有限

慢增加小組討論的時間,在學期中

的成本在前頭,帶領他們發想出在

也設定幾個檢核點,讓小組專案盡

有限資源內能負擔得起的設計概

量都在課堂時間完成,同儕與老師

念,由此發展出的產品構想也令老

都能及時給予回饋及協助,最後的

師印象深刻。」其實所有發想都要

成果發表也邀請了各領域的學生、

有基礎,而這個發想並不會憑空出

專家進行評分與交流。

現,林維真再⼀一次強調,「跨領域 課程還是要有基礎這塊,然後才做

跨領域之前,先把基礎拿穩

跨領域連結會比較扎實,比較容易

雖然同學在不熟悉的領域會面臨較

抓到重點!」

多困難,但他們在本科系建立的基 礎,以及先前修過的課程,都是讓 他們在許多面向更容易上手或更有 空間發揮的重要因素,學生過去學 習與接觸的經驗都會反映在課堂 上,「若學生在本科的學習擁有較 穩固的專業知識,他們在這堂課的 表現也會更亮眼。」林維真在幾個 學期的課程中發現這件事,「許多 相同的理論和概念在許多學科中都 有,只是說法和名稱不⼀一樣,引導 對了,學生就會自己融會貫通做連 結,通了之後學生們設計出來的作

「跨領域是不可改變的趨勢,而且

品也會比較成熟。」

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在發生」林維真

除了學科上的學習經驗,個人生活 經歷也會表現在作品上。林維真

希望透過本次課程的訓練,讓學生 有接觸跨領域的機會,這個計畫與


人機互動 6

課程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很自然的跨 領域環境,「他們不必刻意去學, 就在經驗這些事情。」學生在參與 的過程中能熟悉跨領域的流程與思 考方式,以後出社會工作很自然地 就會想到可以這樣做、這樣思考, 會願意去傾聽、溝通,這是林維真 最大的期待,她相信學生們也會有 很好的收穫和發展。

用一句話形容這門課

學生心得回饋

「十人十色」這句日本諺語是林維

選修HCI的同學很多都是耳聞這堂

真HCI課程的中心思想,希望同學

課有實作的機會,老師又以活潑方

可以瞭解十人十色真正的意義和價

式教學,或者對人機互動有興趣而

值,「不同的使用者、不同的人,

加入,在這堂課中令他們印象最深

有不同的行為、態度、知識和技

刻的事情是去訪問高齡者並瞭解這

能。」我們都知道⼀一樣米養百樣

族群的想法,學習觀察體驗,瞭解

人,但是當我們進入人機互動領

到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

域,忙著思考系統、介面、產品要

進而從使用者的觀點設計出⼀一項產

怎麼做,把設計的原則放進腦袋裡

品,培養以人為中心的態度,學生

之後,會忘了人有很多種,「我希

在課程中從機器人專業、物理治

望同學可以在人機互動中訓練對於

療、生理方面的講課與經驗分享,

人與情境的敏感度。」人機互動關

到參觀研究室、瞭解輔具,看到理

心人和機器互動的績效,我們必需

論與實務之間的結合,利用學科研

對人與情境保持敏感,才能找到讓

究做出真實的產品,這都是全新的

合作績效提升的方法。

體驗。 相對的,從收穫之處也讓同學面臨 了困難,尤其是訪談、觀察體驗與 設計產品原形,過程中雖然有壓


人機互動 7

力,努力過後也得到了不⼀一樣的思 考,在小組團隊合作中,如何整合 大家的想法、達成共識,也是⼀一項 考驗,「人和機器間的溝通是⼀一回 事,人和人的溝通又是另外⼀一件事 了!」 關於跨領域合作,同學們也了解自 己圖資系的專業背景在合作上扮演 重要的⼀一環,藉由觀察體驗,為機 器補上使用者情境,在功能加上使 用者需求,不同領域間的交流與互 助使產品更符合使用者,也使學科 理論在社會應用上活絡了起來。


Note



智齡聯盟 教育部智慧生活人才培育計畫 計畫主持人 劉佩玲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所) 共同主持人 王秀槐 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康仕仲 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 專案助理 葉湘如、彭靖文、陳淑英 聯絡電話:(02)3366-­‐3366#55201 .電子信箱:silverstaff@caece.net .郵寄地址: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4段1號 (臺大土木研究大樓電輔組610室) .聯絡地址:北市大安區辛亥路3段188號6樓610室

智齡聯盟網站:http://t-edu.tw

智齡 聯盟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