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6日
姐姐的記錄:
“小楠的表現不知道怎麼說,大的錯誤沒有,可小的一些行為習慣總給人一種說不清楚的感 覺。每次被請去見許阿姨回來都是很開心的,好像是在許阿姨那裏領獎杯一樣。從來沒去 想許阿姨為什麼和我談話?”
我每天都看姐姐對孩子的行為記錄。讀到姐姐對孩子的無奈,真同情她們。 但我又覺得很 可笑。“見許阿姨好像去領獎杯”。那不是我的教育成功了嗎?那就證明我與孩子的協談輔 導中沒有傷害她們/他們的自尊;沒有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是鼓勵多於責備;是提醒勸告多 於怒駡。我很高興。
對孩子的教育要因人而異。對一些比較小的孩子,他在家舍得到特別的待遇就會撒嬌,對 他們你生氣他們會害怕點,但是對比較敏感和倔強的孩子,則要動之以情,服之以理。
最近我把一個五年級的孩子帶到辦公室談話。他很憎恨家舍裏的小弟弟,讀幼稚園的弟弟。 他用斜眼看他,上學不拉他的手,有東西不跟他分享,真的對小弟弟恨之入骨,欲置他於 死地。這個哥哥很可憐,很小媽媽就離家出走。這成為他切骨之痛,一提起母親他就咬牙 切齒的生氣。
我請他坐下來,與他面對面像朋友的說話。我告訴他,我們不能選擇出生在那個家庭。假 如可以選擇,我一定不選擇在一個一歲爸爸就過世的家庭”。他笑了。我說“你也不會選擇 生在一個五歲媽媽離家出走的家庭” 他點點頭。“但是”我說“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過我們的一 生。我們要快樂的生活或者我們充滿仇恨的生活是我們可以決定的。”。他在沉思。我說“要 過得快樂,要懂得感恩。感恩就像太陽一樣,把黑暗趕走了。要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多好, 世界上這麼多的姨姨叔叔,哥哥姐姐愛我們。我們比很多富有家庭的孩子更幸福,我們吃 得飽穿得暖,還有很多的活動讓我們開心”。我把最近到我們兒童村探訪的兩個孩子的心情 告訴他。他們有私家車,住洋房,每天看電視玩電腦消磨空餘時間。但是這兩個孩子都告 訴我“許阿姨,我喜歡兒童村這裏,我喜歡拔草,我喜歡撿石頭,我愛大自然, 在家太苦悶 了”。
希望我親愛的不快樂,仇視別人的孩子聽進耳朵,好好的忘記自身的痛苦,充滿感恩好好 的改變他的生活,用同理心關心同一條船上的孩子。
後記:
為了這孩子,我請教了香港的輔導員麥老師。他要我讓這個孩子每週找出三件感恩的事情 與我分享。我就這麼做了。想不到,他真的在日記裏寫下他每天生活的感受,最奇妙的是 每一篇都是用“我很感恩”來開始。我把他的好日記放在網上,這就激勵了他多多寫。
離開我和他協談只有兩天的時間。一個晚上我去家舍看孩子。到了忍耐家(那個男生的家 舍)張阿姨在替他吹頭髮,他就用紙巾替那個他恨之入骨的弟弟擦鼻涕,另一個男生替另 一個小弟弟擦眼淚。我很感動,我立刻表揚他們愛心的行為。並鼓勵他們要為自己的家舍 增光成為愛心之家。他們都點頭贊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