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客事刊物 Gong ˇ Kaˊ Su Journal

Page 1


在前往未來的路途上, 回頭凝望著那些放不下的牽掛 。 無論現在的你 / 妳身在何處, 也許在都市中努力奮鬥,也許仍在熟悉的家鄉打拼, 隨著時空歲月的流逝,你是否曾在某個早晨的空氣中聞到熟悉的味道? 彷彿兒時天尚未破曉之前,跟奶奶去菜市場的路途上, 所聞到充滿晨露的稻田味。

相信曾在收拾孩子玩具的那一刻,憶起過去的我們, 好像只需要一袋尪仔標、一顆鬥陀螺,就足以讓我們投入一整個午後時光。 現在的兒時玩伴們,都還好嗎? 是否還記得我們曾經一起奔跑在田埂間的日子呢?


講客事刊物

01

Gongˇ Kaˊ Su Jour nal

Introduction

《講客事刊物》一份屬於詔安客回憶的載體

Foreword

雲林縣貓兒干文史協會 總幹事 楊永雄

客語 — 是 客 家 人 的 靈 魂 , ˊ 講客事 ( Gongˇ Ka Su ) 是 「 講 客 家 話 」 的 意 思 ,

也是詔 安 腔 特 有 的 講 法 , 以 講 客 事 作 為 刊 物 名 稱 , 象徵 詔 安 客 的 特 色 及 精 神 。

創刊 號 的 主 題 - 放 不 下 的 牽 掛 , 以 思 鄉作 為 內 容 的主軸 , 透過 「 尋 人 」 、 「 尋 物 」 、 「 尋 憶 」 三 個 面 向 , 並藉由不同角度來記錄這些仍值得留存或關注的美好事物, 期盼喚 起 詔 安 客 對 家鄉的 種 種 回 憶 。

為了 讓 讀 者 能 更 直 接 地 回 到 當 下 的 情 境 , 我們 特 別 將 AR ( 擴增 實 境 ) 的 技 術 應 用 在 刊 物 當 中 ,

年輕人的參與是在地文化推廣的希望 ! 暑期期間不斷在詔安客家文化館遇到年輕人 , 直接的

個 人 從 事 在 地 文 化 推 廣 工 作 將 近 二 十 年, 發 現 在 資

感覺 , 這是詔安客的希望 , 其中印象較深刻的是雲科

源 貧 瘠 的 地 方 談 文 化 有 點 奢 侈, 詔 安 客 家 族 群 本 來

大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的同學 , 見過幾次面 , 但沒

就 是 少 數, 也 是 弱 勢, 屈 指 可 數 的「 文 化 」 工 作 者

有深談 , 直到邀約訪談時才有機會詳談 , 了解該系的

又 很 難 匯 集 一 股 力 量, 這 個 族 群 需 要 被 關 心, 文 化

碩班正在進行一項聯展 , 主題是詔安客家文化 , 這是

推廣需要借助外力的協助 。

一項令人雀躍的信息 , 終於有年輕人以實際行動來關 心 客 家 文 化 了, 而 且 還 是 分 組 進 行 多 面 向 的 田 野 調

雲 科 大 視 覺 傳 達 設 計 系 碩 士 班 的 聯 展, 願 意 將 成 果

查。與年輕人交談的經驗是愉快的,從民俗慶典活動

資 料 彙 集 成 冊, 發 行 刊 物 寄 送 給 在 地 以 及 旅 外 的 詔

聊到社區布袋戲 , 其實年輕人對傳統文化並沒有那麼

安 客, 這 將 開 啟 詔 安 客 對 外 溝 通 的 橋 樑, 對 於 營 運

排斥 , 只是我們缺乏一個平台 , 導引年輕人進入在地

中的詔安客家文化館及客家文化推展工作是一大助

的環境空間進行第一線的接觸 , 在地人努力的進行文

力, 身 為 在 地 客 家 的 一 份 子, 除 了 表 示 歡 迎 之 外,

讓照片 也 能 動 起 來 呢 !

化保存工作 , 總覺得缺少溝通管道讓外界了解 , 以致

並對所有關心詔安客家文化的年輕朋友致上最誠摯

如何操 作 與 使 用 ? 詳 情 請 翻 至 封 底 , 我 們 有 完 整 的 教學 唷 !

難以累積能量 , 做出具體貢獻 。

的謝意 。

雲林縣貓兒干文史協會 理事長

01

從教育向下扎根,從絕境尋找出路

廖坤猛

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 , 更是一個族群重要的特色 。 透過東興國小李幸妃老師以自編教材的教學方式,替詔安 學 子 們 營 造 有 趣 的 學 習 環 境, 大 大 的 增 進 學 生 學 習 母 語 的

感動的雲科大碩士班觀察報告 !

產業生活

興趣 , 對詔安客家文化傳承帶來很大的貢獻 。

什麼詔安客家的核心價 值 是我們一直再探討的 , 刊物

陶 藝 和 木 雕 等 工 藝, 是 詔 安 客 家 族 群 後 生 的 藝 術 人

由三個面向出發探討 , 雲科大的碩班生似乎已經摸索

文; 而 傳 統 的 客 庄 聚 落 更 是 客 家 人 的 驕 傲; 水 汴 頭

到眉角 。

社 區 居 民 自 發 性 地 參 與 迎 暗 景 活 動, 族 群 團 結 令 人

母語傳承

為之動容 。

02

幾百年後,不會感到遺憾

客家話詔安腔調中的福佬化是最大的特色 , 不用怕不

「 打出有力的一拳 , 保衛我們的家園 。」

純正 , 而是要大聲說出來 ! 從閩客的融合 、 混血 、 互

走 讀 過 詔 安 客 庄 的 觀 察 報 告, 這 份 刊 物 是 台 灣 學 子

在周士翔師傅與廖仙員師傅的共同努力下,使詔安客家的

學與相助 , 語言已不是隔閡 , 而是互相影響及學習 ,

的頂真精神 , 簡約有力更有感人之處 。

武 術 得 以 推 廣 與 傳 承, 藉 著 武 術, 他 們 凝 聚 同 一 個 信 念,

將危機化為轉機 。

並傳承老祖先的智慧 , 一起守護祖先們捍衛的家園 。

民俗文化 張廖族親以傳統古禮祭拜祖先 , 布雞拳 、 白鶴拳的武

03

水汴頭日記

一次中秋節的返鄉 , 參與了阿 嬤 記憶中的水汴頭遶境 。

術傳承 , 以及早期客家農民的智慧遊戲「放三棋」 , 種種民俗文化的再續皆體現了 Old is New , 傳統就 是最好的創新 。

不僅跟著街坊鄰居準備迎暗景當天要用的澹仔火,也瞭解 到關於這個地區珍貴的歷史故事

崙背詔安客家文化館 前執行長

04

裊裊煙雲的秋日祭典-崇遠堂秋季祭祖

江嘉慧

慎終追遠 , 裊裊煙雲升起 , 秋日的崇遠堂在寧靜中流露著敬畏的氛圍,聽著廖大哥流 利 的 詔 安 腔 吟 誦 著 祝 文, 參 與 著 簡 單 而 隆 重 的 古 禮 祭, 提

何謂詔安客?

醒我們地方的古禮應由我們來守護 。

詔安客家人來自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 , 詔安祖輩由於

適 逢 雲 林 科 技 大 學 視 覺 傳 達 設 計 系 同 學 們 以「 詔 安

人口多 、 耕地少 , 生活不易 , 三百多年前千辛萬險渡

客家」為聯展主題 ,用影像傳達呈現雲林客家印象 ,

過黑水溝到臺灣來另闢新天地 , 客家先民保留其原本

期 待 透 過 這 樣 的 平 臺, 能 讓 社 會 大 眾 有 更 多 的 機 會

的勤儉刻苦精神 , 胼手胝足在落腳的台灣西部平原建

了 解 詔 安 客 在 地 的 語 言、 建 築、 信 仰、 美 食、 技 藝

立起自己的家園 。

等有形無形的資產 ,深刻感受雲林在地的自然美景 、

廖義 雄 師 傅 一 刀 一 劃 細 膩 的 刻 出 詔 安 客 在 這 片 土 地 上耕耘

顛 覆 傳 統 「 逢 山 必 有 客 」 的 觀 念 , 先 民 以「 因 地 制

豐厚的文化及人文之美 。

的點滴 ,透過他對木雕的熱忱親手打造無數的童玩藝術品 ,

宜」的生活方式 , 依其生產技能 , 開發所處環境 , 並

廖 師 傅 將 木 雕 作 為 傳 承 的 重 要 媒 介, 刻 出 一 點 一 滴 兒 時 的

承襲原鄉文化底蘊結合環境相互鑲崁 , 建構了雲林好

回憶 。

客 「 詔安客 」 族群鮮明的圖像及多樣化 。

05

廖義雄師傅的木雕教室


講客事刊物

02

詔安客語文化的薪火相傳

Gongˇ Kaˊ Su Jour nal

詔安客家文化館,讓更多相關文物能夠被保 存下來、提升詔安客的自我認同感,當中也

在東興國小中,所有一到六年級的學生都可

有能以簡單的詔安客語與群眾進行互動的設

以選擇修習客語課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有教

備,來讓群眾了解詔安客語的發音特色。

育部編制的教材以及東興國小的老師們專門 為詔安客語所編制的聽、說教材。李幸妃老

・自編教材讓學習更簡單・

師提到,由於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英文,很 多小孩會寧願花時間學英文而不願意花額外

由於每週客語課只會有一堂四十分鐘的時

的時間學客語,所以在客家話的教學中就必

間,無法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吸收,而教育部

須花費很多的心力設計課程來吸引學生喜歡

所編纂的客語教材又需要從客語拼音開始教

上客家話,因為詔安腔客語相對其他腔調的

起,很難讓學生真正學習到如何說客語。透

客語來說使用者較少,所以輔助教材方面比

過廖偉成老師的自編教材能讓學生能夠從注

較缺乏,詔安客語的教學就只能透過影片欣

音、英文拼音來學習到較日常的詔安客語,

賞、網路資訊介紹給學生,或是自己動手作

而李幸妃老師也會自己做教具,以說故事的

教具提供給學生,而其他腔調的客語可能會

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

有廠商出版的客語教材,裡面會有很多配套 的輔助教具,能夠讓學童對於客家話的學習

從教育 向 下 扎 根 , 從 絕 境 尋 找 出 路 文稿 黃芹琳 攝影 陳妤安 、 周芸亦

・營造有趣的學習環境・

更有興趣,更容易接近客語。 大多數學生家中並沒有說詔安客語的習慣, 不是每個孩子都很想要學習詔安客語,畢竟

也不太會主動翻開教材學習,因此只能夠透

學習非母語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就連大人都

過營造課堂與校園的氛圍, 引起學生的興

有可能不想學習語言, 更何況是國小的孩

趣。在課堂中,老師會播放客家電視台的卡

子。李幸妃老師在教學的生涯裡,遇過很排

通「猜猜我有多愛你」來讓學生觀看,以比

「我不會說客語,所以我不是客家人」

詔安客語特色

斥學習客語的學生,這些學生大多都是因為

較輕鬆、 有趣的方式讓學生去接受這個語

害怕挫折,害怕講不好、講不對被嘲笑,只

言。這樣的方式也讓許多學生回到家中會透

對於大多數的詔安客家人來說,族群的認同

詔安客語就像個海綿一樣,字裡行間保留下

能透過老師的鼓勵以及班級同儕間的氣氛影

過觀看卡通來學習詔安客語。

是建立在語言上, 因為不會說, 所以不認

很多不同種族文化的蹤跡, 李幸妃老師提

響,讓排斥學習的同學能夠自我改變,害怕

同,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族群身份。在台

到, 詔安客語可能不只融合了閩南語的詞

開口的同學能夠勇於開口,畢竟強扭的瓜不

灣,客家語腔調分別有四縣腔、海陸腔、饒

彙, 甚至還融合了畲( ㄕㄜ ) 族的詞彙。

甜,強迫孩子學習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李幸

平腔、詔安腔,其中又以詔安腔式微的速度

比如說「lon ze 」 在詔安客語中的意思是

妃老師在教學時是以較輕鬆的方式來進行,

李幸妃老師對傳承與推廣保存提出自己的看

最為急劇,為了將詔安客語文化傳承下去,

「 絲 瓜 」, 而 其 他 腔 調 的 客 語 讀 作「coi

透過說故事、看影片、玩遊戲的方式來讓學

法,現有的客語認證能夠提供學習客語的孩

讓年輕一輩的客家族群學習,二崙、崙背地

guaˊ」、「aˇi」在詔安客語中就是「媽媽」,

生想要學習,並且透過多鼓勵學生來讓他們

子有一份成就感,就如同英文檢定一樣,讓

區許多國小持續的提倡客語教學,希望透過

ˊ ˊ 其他腔調的客語中,則稱作「a me 」。

願意開口說詔安客語。

學習客語的學生也能得到跟學習其他語言相

^

・讓學生有發揮的機會・

同的回報。甚至可以藉由認證來讓孩子有學

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的媒介。

習的動力,進而帶動學生家庭中對詔安客語 詔安客語的與眾不同

傳承詔安客語的使者

詔安客與福佬人交往密切,導致詔安客語中

崙背鄉的東興國小多年來致力於推廣客語文

有許多和閩南語相近的發音。目前,會說詔

化,在校內擔任客語教學的李幸妃老師更是

安客語的人愈來愈少,主要有三大因素:

在此深耕十年之久。李幸妃老師最早接觸的

的關注,讓詔安客語能夠曝光在更多人的眼 前。此外,東興國小也舉辦朗讀、演說比賽, 讓學生有表現的舞台,更創立布袋戲社團及 武術社團, 每年都會參加客委會的藝文競 賽,參加各校交流、外出表演。

客語相關行業是客家電視台的配音員,因緣

1. 與福佬人結婚,較不會以詔安客語為主要

際會之下才開始教書的工作。語言是一門人

溝通方式。

們互相交流的學科,李幸妃老師在與老一輩

2. 年輕人外出工作機會多,在外求學時間也

的詔安客交流時,發現自己對於許多較艱澀

長,回到家中並不會特別講詔安客語,反而

難懂的字詞並不那麼瞭解,抱著求知若渴的

會以國語做溝通。

心情,李幸妃老師在朋友的鼓勵下考取了中

3. 日常生活在交易、商場上大都與福佬人接

央大學的在職專班,一面教書,一面學習。

觸。因為使用的機會不多,導致詔安客語開

透過教育, 能讓年輕一輩的詔安族群不忘

始出現斷層,年輕一輩的族群慢慢的不知道

本、學習自己的文化,讓已經有了斷層的詔

該怎麼說。

安客語能重新接上橋樑。

透過教育,能讓新一輩的詔安客更認識自己 的文化,並且產生族群認同感。從客語認證、 詔安客語的出路 詔安客語的傳承雖然重要,但是將現有的資 源保存下來更是重中之重。目前除了學校的 教學,地方政府也開始積極推廣詔安文化。

藝文競賽、演出等等的活動當中,也能增加 孩子學習的動力,並增加詔安客語使用的契 機。在時代的洪流當中,許多文化逐漸地在 消逝,要如何讓更多人關注到詔安客家族群 呢?身為詔安客的你,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為了讓詔安客家文化能夠 傳承,補助了許多相關的計畫,並且設立了

幾百年後 ,

居住深根時發展出來的,如今無論什麼館別

有樣,並精神抖擻地吆喝著。對於周師傅來

的武術,為了保留武術,皆從套路做起。近

說,武術陪伴他大半人生,他致力將自己畢

不會感到遺憾 !

年傳統武術相關研究多,勤習堂的「蝶拳」、

身所學之武術精華,傳承給孩子們。

文 陳永婕 、 許雲政 攝影 陳永婕 、 陳詩雅

振興社的「金鷹拳」、武野館的「布雞拳」

( 閩南語:布家拳 )、鳳山館「白鶴拳」等皆

周士翔師傅居住於虎尾,為現任鳳山館武術

詔安客家人主要分布於雲林縣的崙背、二崙

受矚目。為了傳承文化,詔安客主要分布區

協會理事長,因自小熱愛武術,對武術多方

與西螺,祖籍來自福建省詔安縣,但詔安縣

的國小仍努力以社團的形式認真教授著。

涉獵,除了精通白鶴拳法,也深諳舞獅。隨 時代更迭,師承多元,加上武術傳人們融會

並沒有稱為詔安武術的武術拳法。 距今 200 你是正在練武術的詔安客家孩子嗎?

年前,一批來自大陸的住民遷台,詔安客家

靜謐的午後,我們前往崙背國小拜訪武術社

貫通並加以改良,不同拳法便多有異同,無

是在外打拼的詔安武術練家子?

人包含其中,當時爭地奪物的事件頻繁,為

團,並觀看周士翔師傅指導國小孩子們練習

論如何,武術精神是各家不變的!就傳承武

了保衛村里與家園,悉心請武術師傅進村來

武術。剛進校門,映入眼簾的,就是崙背國

術精神而言,周師傅功不可沒!師傅教導學

你了解詔安武術嗎?

傳授武術。

小這群練習武術的孩子,玩心正在萌芽的他

生、帶領學生參加國內外演出與比賽,也舉

們面對需要耗費大量精力的武術,雖然時顯

辦武術活動,讓學子們有展示的舞台,更讓

吃力,仍然樂在其中,個個打起拳來都有模

武術被更多人看見。

詔安武術就是詔安客家人於同時期來到台灣


講客事刊物

03

Gongˇ Kaˊ Su Jour nal

然而,在不須抵禦外侵的現在,武術在現今 習武的孩子們心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詔安,你們聽過嗎?」、「詔安武術,你 們知道嗎?」小朋友們大部分是不了解的, 這個時代努力讓詔安與武術被保留下來,卻 無法留在孩子們心中。

( 左圖 ) 周士翔師傅在教導學生時的神情 。

涼爽的夜晚,我們與東興國小前武術教練廖

憾。師傅守著他所精通的一小部分,盼望著

仙員老師,坐在順天宮外的長板凳上,聊著

有心人前來學習;盼望著同門同宗卻分散各

詔安武術的這些人、那些事。

處的兄弟姐妹們能一同完整布雞拳,完整與 過去的聯繫。武術傳承之路艱辛,面對此情

廖仙員老師住在崙背鄉港尾村,自小看著父

此景,師傅想跟青年人們說:「孩子們,武

親傳習布雞拳, 布雞拳在此地的發展是第

術不是數位電子可以存起來就好的東西,我

13、14 代祖先來港尾開墾的事了! 期間,

們可以一起親身體會、學習,吃苦更勝吃補,

日治時期武館受到限制;國民政府時才再行

讓我們的文化得以長存。為了讓我們在幾十

復興;之後,工業發展的關係,當地壯丁皆

年甚至幾百年後,不會感到遺憾!」

向外地工作,稻埕下習武的人少了,廟口習 以為常的練武身影,也僅在少數時節才會出

如果你是詔安客家的孩子,碰巧在路上見人

現。師傅感嘆,如今對武術仍興致勃勃的孩

練武強身,想起了家鄉的武術,就回來吧!

子不多了,學習動機減少,抗壓力降低。談

如果你是骨子裡鍊有武術的血液,正好在外

話至此,師傅定睛一處,透露著不捨與滿眼

工作身心俱疲, 想活動活動筋骨, 就回來

的遺憾!

吧!讓我們聚在廟口那寬敞的院子,藉著武 術,一起做著同一件事,為著同一個目標,

當年師傅因身材嬌小, 父親鼓勵其練習武

護著同一個信念,傳承祖先的智慧,守護祖

術。師傅的父親或許是為了將長輩傳承下來

先們捍衛的家鄉。

的武術延續下去,又或許如父親所說,是擔 心自己瘦小的孩子受人欺負,無論什麼,都 可見父親的情感深長,如今回味,他理解了 武術的意義,他說:「武術絕不是為了打架。 練武可以強身健體,藉著武術還凝聚了鄰里 的情感,藉著武術,我擁有了自信。」自信 不是源自於強壯的身軀,而是來自武術淬練 出來的強壯心志。 ( 右圖 )

然而,事情往往是一體兩面,因為師傅非學

廖仙員師傅除了與我們分享關於武術的心路之外,

習整套布雞拳法,他也為失傳的武術感到遺

還熱情地示範一段武術給我們看。

再忙 也差不多該回家 踏踏青了!

二崙庭園咖啡

雲 林 縣 二 崙 鄉 中 山 路 一二七號

05-5982037

位於雲林縣二崙鄉的庭園咖啡,老闆廖

寄彰先生從台北返鄉開店,為了傳承老

家餐桌上的美味記憶、推廣詔安客家張

廖家族的故事,以及讓來二崙的遊客有

更深刻的旅遊體驗,用心打造了﹁詔安

客家庄腳踏車自由行﹂的行程。

騎 著 單 車、 迎 著 微 風、 穿 梭 在 稻 田 之

間,沿途經過綠意盎然的綠色隧道,拜

訪滿滿人情味的客家庄,在揮灑完汗水

後,可以坐下來喝一杯咖啡,享用道地

的客家風味家常菜,不論你是不是詔安

客家人,都能在這趟旅程中感受到家的

輕鬆自在!

・A R 使 用・


講客事刊物

04

水汴頭日記 ( 上 )

文稿

Gongˇ Kaˊ Su Jour nal

洪邦博 、 李昀蓁 、 林子翔 、 陳柏仁 、 劉玟希 插畫

洪玉文

T he Sh ui pi entou D i ar y I 9 月 29 日 星期五

火車車廂空氣冰涼 , 日光燈偏藍色光透露出絲絲冷清 , 與照進窗內的午後斜陽形成對比 。 倚在窗邊 , 托著腮幫 , 映著倒影的窗 , 還帶著台北盆地的牛毛細雨 , 但現在 , 窗外已換上另一種風情 。 遠處山峰與平原不斷交替 , 漫不經心數著從窗前倏忽而過的電塔 , 向後飛逝的風景捲出老家記憶- 三合院內埕曬著的金黃稻穀 、 坐阿公摩托車必經的田間小路 、 田地收割後的稻草堆 、 巷口雜貨店的柑仔糖 、 在樹下聊天的歐吉桑 、 阿嬤的醃菜頭 , 種種回憶慢慢的調勻 , 混成一杯雞尾酒 。 阿嬤的家在崙背的水汴頭 , 小時候父母礙於生活 , 只能北上工作去 。 當時三歲大的我就寄在媽媽的老家 , 跟著阿公阿嬤生活 。

跟都市的小孩不一樣 , 我的童年有泥土的氣息 , 在三合院的裡遊戲 。 早上跳上阿公的金旺 90 , 跟著他到處兜風 。 有時候他帶著我一起到瓜田裡忙 , 我就在一旁看蟋蟀 、 捏泥巴 , 自得其樂 ; 有時候他會帶著我 , 跟其他歐吉桑在樹下小賭一把 。 每次回家前 , 都會繞去巷口的柑仔店 , 買幾顆足球巧克力 , 當作互相掩護的代價 。 然而 , 每次一踏進家門時 , 厝裡的灶腳 ( 台語 ) 就會傳 出阿嬤叫罵聲 , 質問這位老頑童又跑去哪鬼混 。 兩人鬥嘴鼓( 台語 )的戲碼 ,最後總是在阿公四兩撥千斤下 ,嬉皮笑臉地帶過 。 自守著老家 , 只有在年節大家難得團聚時 , 才會看見她的臉上堆滿了笑容 。 出了車站又轉搭客運 , 上車之後即迷迷濛濛地睡去 。 醒來時 , 目的地已經在前方不遠處 , 路旁的苦苓舅 ( 台灣櫟樹 ) 在近中秋的時節 , 紛紛從原先的金黃悄悄換上火紅外衣 , 映襯著路旁的翠綠 , 霎時間 , 路途上的疲憊輕盈許多 。

9 月 30 日 星 期六

現在想想 , 兩人的感情應該是相當好 。 幾年前 , 阿公不在了之後 , 就剩阿嬤獨

回到庄裡的第一日 , 睡得不是那麼安穩 , 天剛露出魚肚白便醒了 。 起身在厝內晃悠 , 想不到阿嬤已經在廚房忙碌 。 廚房香味四溢 , 阿嬤看著睡眼惺忪的我 , 盛了一碗菜頭湯 , 說是要讓我暖暖身子 。 不同於常日喝到的菜頭湯 , 手裡的這碗湯冒著熱煙 , 多了一股醃漬的香氣 。 我討了第二碗湯喝 , 邊看著阿嬤忙活 , 邊聊著彼此的生活瑣事 。

回家的路上 ,

阿嬤提到明天是詔安客家文化節的活動 , 恰好再過幾日是中秋節 , 這次將水汴頭的

一路上的莊稼 、 牛稠 、 樓仔厝 、 紅磚三合院 , 如同十幾年前一般 ,

移師到崙背市區擴大舉辦 。 迎暗景是西螺附近地區的詔安客特有的中秋活動 , 會拿

又似改變了許多 , 帶著陌生的熟悉感 。 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感慨 ,

下 , 這樣人神同歡的活動 , 只能埋藏過往人們的記憶裡 。 直到近年來 , 各個詔安客

在經過村內綠葉成蔭的老樹下時 , 突然湧上 。

而水汴頭是其中少數還有常態舉辦此活動的村莊 。 也難怪昨天一路看見 「 火龍遊客

一旁的伯公廟 , 是過去村中聊天泡茶的所在 ,

想必十分盛大 。

阿公的身影 , 跟眼前的景物交疊在一起 。

吃飽了,和阿嬤出門走走,遇到要去田裡忙活的李伯伯。寒暄了幾句,李伯伯讓我在這

女」。「 遞燈少女 ?」 我的臉滿是疑惑 。 原來迎暗景的活動曾經停辦三十年 , 在 2 回到了家 , 阿嬤親切的招呼 , 令人格外暖心及懷念 , 歲月在她擁抱的雙手留下

間被政府單位注意到 , 有這樣一個居民自發性的活動 , 於是便開始提供一些資源

更多痕跡 , 我不忍看 。 用過晚餐後 , 點一圈蚊香 , 撥了顆柚子 , 跟阿嬤在內埕

少女是開幕活動中 , 遞燈給長官的角色 。

話家常 。 阿嬤搖著葵扇 , 眼神注視著星空 , 說起幾天後迎暗景的情景 。 在她小

遞燈少女原也不是什麼特別的安排 , 但李伯伯提到這活動重新開辦已逾十幾年 , 過

時候 , 各個詔安客家的村落都會在中秋舉辦類似的活動 。 在秋收之後 , 正好遇

出落得亭亭玉立 , 甚至有些已經為人母了 。 今日又有新的少女們加入遞燈的行列 ,

上大伯公 ( 土地公 ) 生日 , 農閒時的莊稼人為了酬謝上天 , 便在夜晚時 , 在自

傳承 。

己庄內舉行結合祈福與休閒的遶境 , 全村的人一同聚首 , 大人唱唱小調 , 小孩

聽到此 , 阿嬤說讓我今年也去遞燈 , 我笑著說自己的年紀都快比那些遞燈少女們大

追逐嬉戲 ; 另一方面 , 以黑令旗 、 開路鼓為前鋒 , 後面跟著神將 、 神轎 , 以及

讓她別開玩笑了 。 不知道母親小時候有沒有擔任過遞燈少女 , 畢竟平日父母咸少與

舉著火把的村民隊伍 ,浩浩蕩蕩巡視所守護的庄頭 。在月圓的這天 ,人們聚首 ,

庄內的事情 。 其實若我和母親都有遞燈的經驗 , 多了一層連結在我們之間 ,

人神同歡 。 五十年前差不多這個時候 , 阿嬤遇見了阿公 。

想來也會是滿有趣的故事 。


講客事刊物

05

Gongˇ Kaˊ Su Jour nal

10 月 01 日 星 期 日 詔安客家文化節的系列活動正在舉行 , 許多鄰居 、 好久不見的親戚朋

街尾的人不甘示弱 , 也在行動劇中暗諷街頭為了舉行活動散盡錢

友們 , 都回來鄉下過節 。 路上遇到了幾位兒時的玩伴 , 關心一下彼此

財 。 當時日本警察擔心情勢越演越烈 , 演變成大型械鬥 , 便勸戒

的近況 , 彷彿回到過去無憂無慮的那段時光 。 小時候 , 庄裡的孩子們

大家停辦這樣的活動 , 當時雞頭雞尾的互相較勁也成了絕響 。

都會在街頭巷尾玩耍 , 街上曾經有過的熱鬧繁華 , 我還留有很深的印 象 。 今天的客家文化節和水汴頭迎暗景的活動相結合 , 想必也是會湧

而今 , 想像著當時人們透過行動劇的方式互相比拼 , 雖然有時是

來許多人潮 。

在諷 喻 彼此 , 但庄內的人透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的確聯絡了彼此

的情感 , 也算是一段珍貴的歷史故事吧 !

除了水汴頭 , 其他地方也有過迎暗景的傳統活動 , 地方文史工作者曾 紀錄過西螺迎暗景的故事 。 當時西螺延平街以媽祖宮為界 , 街頭的人 大都經商 , 家境很富裕 , 街尾則是較多大地主 , 也很有錢 。 當時的中 秋節 , 小孩沒有太多娛樂 , 便用竹節做成火把 , 從街頭玩到街尾 , 街 尾的孩子看到便也仿效做了火把 。 慢慢的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 , 大人 們也跟著參與 , 演變成類似遊行的盛會 。 這樣的遊行越來越熱鬧 , 每 隔幾天便輪流舉行一次 , 甚至陣頭與廟宇活動也加入了街頭街尾的遊 戲裡 。 這樣一來一往的有趣景象 , 有時也難免引起紛爭的火花 , 遊行 越辦越大 , 人們開始互相較勁 。 有次街頭的人在遊行中加入行動劇 , 使用僅有雞頭造型的道具 ,暗 喻「 有雞頭沒雞尾 」( 有街頭沒街尾 ), 挑釁街尾的居民 。

10 月 02 日 星 期一 回到老家已經是第四天了 , 我開始習慣這不疾不徐的生活步調 , 沉浸在孩時的記 憶裡 , 涼爽的書桌 、 不怎麼舒適的椅子 、 兒時我所塗鴉過的牆面 、 吱吱乍響的風 扇 、 生鏽的吊燈 ⋯⋯ , 正當我陷入回憶裡 , 門邊傳來了敲門聲 , 門打開 , 阿嬤 探 頭進來 , 說今天她會去廟裡幫忙做後天中秋要用的澹仔火 ( 台語 ), 問我有沒有 興 趣 幫 忙 。「 澹 仔 火 ?」 好 奇 的 我 一 口 便 答 應 了 。 阿 嬤 關 起 門 後 , 我 一 躍 而 下 , 揚起了床板下經久未整理的灰塵 , 伸了個懶腰 , 打理好後 , 我便跟著阿嬤一同往 廟裡去 。

1. 廟裡的鄉親鄰居 , 一邊話家常 , 手裡卻也沒停下工作 , 打了招呼後 , 我便拿了張 椅子在阿嬤的附近坐了下來 。 阿嬤遞給我一些材料 , 我看了看不太明白 , 阿嬤輕 輕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向我指了某個地方 , 我望向阿嬤所指的方向看去 , 原來是要 做火把啊 ! 在我忙著綑綁銅線到竹子上去時 , 阿嬤緩緩說起了關於火把的故事 。 由於遶境的時候需要照明 , 但當時燈光尚不是那麼發達 , 於是有人開始製作火把

的 「 迎暗景 」 活動和客家文化節結合 ,

使用 。 阿嬤說早期的火把其實都稱澹仔火或罐子 , 是使用煤油作為燃料 。 由於經

拿著火把遶境 , 但過去政治肅殺氣氛

濟不是很發達 , 於是只能去撿一些瓶罐來當作容器 , 由一開始的農藥罐到後來變

客的社區才慢慢找回那份失落的記憶 ,

成比較好用的蠻牛罐 , 孩提時都把搜集瓶罐當作一種尋寶遊戲 , 而澹仔火的罐子

客庄 」 的宣傳旗幟飄揚 , 明日的活動

外會裹上泥巴便於降溫 。 阿嬤不斷向我訴說 「 迎暗景 」 從準備到中秋節當天的各

這回的客家文化節上一定得注意「遞燈少

種細節 , 多麽好玩 , 在村裡遶境的樣子有多漂亮 , 眾人舉著澹仔火 , 細細長長就 如同火龍一樣 , 在阿嬤的眼裡我彷彿看到了孩提時代的她閃閃發光 。

2006 年才又重新開始舉行 。 有次無意

的幫助 , 也擴大活動的舉辦 。 而遞燈

我望向放在角落的隘丁寮 , 阿嬤看著我又說 , 她對澹仔火還有另一個回憶 。 小時 候他的父親經常拿著火把外出到村莊的隘寮 ( 防衛線 ) 保衛家園 , 對她來說父親

過去村莊負責遞燈的少女們 , 如今已

那拿著火把的身影就像是守護神一樣 。 阿嬤提到遶境活動稍微跟守隘寮的活動相

, 似也象徵了文化在不同年齡層間的

似 , 所以後來這活動才會又放了 「 隘丁寮 」 這三個字 。 阿嬤笑著說 , 以前澹仔火 真的很重要呢 ! 它帶給我們好多回憶 , 是點亮村裡希望的光 。 而此時此景 , 大家

大上一輪 ,

為了製作火把齊聚一堂 ,有說有笑 ,延續水汴頭的活動之外也延續了大家的情感 。

與我談到

豁然 ,我發現到 ,原來火把的一直溫度都在 ! 在阿嬤的眼中 ,「 澹仔火 」多麽可貴 , 點亮了她記憶裡的村莊 , 也溫暖阿嬤的內心 , 而這個光也正在一點一滴慢慢地點 亮水汴頭社區 。


講客事刊物

06

Gongˇ Kaˊ Su Jour nal

裊裊煙雲的秋日祭典 — 崇遠堂秋季祭祖 文 攝影

慎終追遠、聯繫宗族情感

羅雅文 、 陳珮甄 、 紀宜彣 楊育維 、 陳柏仁 、 洪玉文

2013 開始至今的翻修狀況。「 柯煥章的彩

山,「現在幾乎已經沒有店家會製作了」廖

柔又堅實的畫面就這樣刻印在我們心裡。這

繪、廖伍的剪黏、潘麗水的彩繪⋯⋯」廖介

大哥們這樣說,所以他們自己動手完成。除

場祭祀古禮連結的是宗族的心,是那份對祖

位於西螺新厝的崇遠堂,是臺灣詔安客家人

源大哥中氣十足的說明,細數這些工藝大師

去這些祭品的準備,還有不停練習著的詔安

先的敬意, 還有客家人樸實又團結的凝聚

緬懷先祖、凝聚宗親情感的重要信仰中心,

的作品,無處不彰顯過去張廖祖先的榮景,

客語祝詞,祭典的最後,也引領前來參加祭

力。

現為國家三級古蹟, 並為全臺最大宗祠家

大哥的神情言語間無不充滿自豪。

祖的族人們一同複誦七嵌族規,祭典的細節 處皆彰顯詔安客對祖先的尊敬與孺慕。

廟。 前身是位於下湳的繼述堂, 西元 1891

以端正古禮為己任,祭祀組 廖偉君大哥

年因颱風侵襲毀壞後,在地方人士多方奔走

崇遠堂的祭祖古禮簡單而隆重,全程以流暢

討論下,於 1924 年開始,並於 1926 年落成,

的詔安客語吟誦祝文,裊裊香煙與禮生有序

前來參加祭祖活動的族人有老有少,但一眼

依祖訓將繼述堂改為現今的「崇遠堂」。

的走位,引導整場祭祖活動的是祭祀組的廖

往去幾乎都是年過四十的大哥,大姐們。詔

為了再深入了解整個詔安客家祭祀文化,我

大哥們。詔安客祭祖的祭儀是隆重傳統的三

安祭祖的三獻禮分為初獻、亞獻、終獻,根

們與負責祭祀籌備的祭祀組組長—廖偉君大

十月二十八日早晨,走過種滿稻作的田野,

獻禮,祭祖活動開始前,祭祀組的大哥向我

據祭祀組的指引,需要多次的三跪九叩,整

哥聯繫。退伍後回到了家鄉,從最初作為祭

我們來到崇遠堂參加古禮文化祭 — 秋季祭

們介紹祭品的擺放,詔安傳統以親疏關係分

場祭典下來,即使顫抖緩慢,也仍堅持著完

典時幫忙的一員,而後深入詔安文化致力於

祖。祭祖典禮開始前,廖元子公育英會的廖

牲禮的生熟,與祖先為親,使用熟食;與天

成,堅毅的眼神傳達了他們的真心。祭祖活

紀錄及查證古禮規範,並四處奔走尋找組員

介源大哥帶著遠從桃園前來參加祭祖儀式的

地神明關係為遠,使用生食。為了祭祖大典,

動結束後,一位媽媽牽著自己小孩來到祖宗

以延續祭祀組團隊,已經過了二十多個年頭

張廖簡宗親會族人們,細心的介紹崇遠堂自

廖大哥們也親手製作了祭拜先祖的金山、銀

牌位前,細細的告訴他家族的譜系,這樣溫

了。

地方的古禮我們來守護!


講客事刊物

07

Gongˇ Kaˊ Su Jour nal

現在的祭祀組組員裡,有廖偉君大哥軍中的

碌為由拒絕, 加上祭祀組是義務性質的活

學弟,有做首飾包裝的,有務農的;因為各

動,年輕人參與的意願就更低了。

的,也有一直留下來的,更有去年才加入的

除了古禮傳承的困難,詔安客語的逐漸消逝

AR 使用

成員。身為祭祀組的中堅成員,我們詢問了

也讓人心疼。 在與廖偉君大哥聊天的過程

廖偉君大哥對於古禮傳承的想法。廖大哥仔

中,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對自身族群文化的

讓我們一同回到過去吧!

細地向我們介紹他深究古禮的過程與挫折;

熱愛跟寂寥,面對詔安文化生命力的消逝,

他認為,無論祭祀的禮儀隨著族群或環境有

大哥說一個文化必須夠生活化,才能自然的

任何改變,但詔安客對祖先的敬意不變,這

傳承,否則很難深入人心,而自己能做的,

才是最重要的。面對古禮傳承的困境,大哥

就是持續將這些珍貴的資料校正並記錄下

表示不知道是因為大環境跟觀念的改變,還

來, 讓世人可以知道有這樣莊重的文化存

是教育的問題, 年輕人對古禮沒有什麼興

在。

種因素,有曾經是祭祀組的一員,後來退出

7

8

9

10 用手機掃一掃上面的照片, 就 能 看 到 當 時 祭 典 的實 際情 況唷 !

趣,自己曾經詢問過,但大多以沒興趣或忙

1

2

3

4

5

6

1. 秋日午後的崇遠堂,靜靜地迎接回來祭祖的族人。 2. 崇遠堂內的彩繪樑柱,堂內並保存了彩繪藝師柯煥章數量可觀的的作品,細緻清麗, 展現當年建造時張廖族人對崇遠堂傾注的心血。 3. 燕尾上造型立體的剪黏作品,是傾注了剪黏匠師的功力與族人對崇遠堂的期望。 4. 潘麗水 大師繪製的門神,經過修復後可見當年細緻華麗的風采。 5. 廖元子公育英會的廖介源董事長仔細地向自遠方回來的族人述說崇遠堂的翻修狀 況。 6. 詔安客家是傳統的三獻禮,三牲的準備根據祭拜的對象而有不同,與天地神明關係較遠,準備生食。 7. 祭祀組的廖大哥們親手製作的

7

8

9

10

11

12

金山。 8. 由廖萬富大哥擔任古禮的司儀官,全程以詔安客語進行,過程莊嚴而崇敬。 9. 挺直背脊的身影,是族人對祖先的崇敬。 10. 古禮進 行到尾聲,回來祭祖的全體族人與祭祀組一同用詔安客語複誦七嵌箴規,將祖先的故事牢牢的記在心裡。 11. 守護傳統古禮的祭祀組廖大哥們。

12. 祭祀組的廖萬富大哥親切地說明詔安客家的歷史與古禮。

地方做木雕教學。讓他最印象深刻的一次是

廖義雄師傅的木雕教室

小時候的陀螺都是廖師傅自己動手做的。」

沿著田間小路,從雲林一路往北來到二崙鄉西崙村。

除了創作作品外,廖義雄師傅甚至還到各個

在這兒有一位木雕創作者,自建材行退休後至今十八年的時間,已創作數百件的木雕作品。

廖義雄師傅。 —

上學、遠足,更不用說是花錢買玩具,於是

從前從未做過雕刻的他,懷抱一顆熱忱且不斷嘗試的心,無師自通學習木雕工藝,

這個﹁他﹂便是在這土生土長的詔安客家人

文 陳禹方 、 林劭容 攝影 陳禹方 、 吳念樺 、 林劭容

教導詔安客家阿公阿嬤們製作木雕童玩,透 隨著時代變遷,這些早期的鄉村農事逐漸被

過木雕, 阿公阿嬤也不約而同地回憶起童

迴盪在約十坪大的木雕工作室,鳴響的是童

淡忘,廖義雄師傅不忍這些回憶消失,於是

年。藉此,廖師傅彷彿更體悟到原來木雕可

年回憶。「我從來沒摸過雕刻,但最重要的

便開啟了他的木雕生涯。熱心的廖師傅自退

以是一種傳達情感的媒介。此外,廖義雄師

是要有一顆不忘本與學習的心。」廖義雄師

休後,就經常幫忙村裡居民們修理傢俱,機

傅無論各地教學或演講都堅持不收教學費

傅一手拿著搖鈴,一邊娓娓道來,「細漢的

緣巧合下,認識了來惠社區發展協會的賴十

用,「做木雕是為了傳承的精神,不是為了

時候整個村子的詔安客都很貧窮,一年當中

全總幹事, 幫忙修理做農時使用的古農具

賺錢」,面對木雕的熱情還有不間斷地摸索,

只有年節除夕可以吃肉,家裡務農,農作物

「碌碡」,接連遇到二崙國小前校長廖美甯,

就如同當時詔安客家人面對貧窮、辛苦的環

大部分都是番薯和菜頭,種什麼就吃什麼,

也請他製作木雕童玩,他抱著試試看的心去

境仍然努力開創。

整片的農田一直到前面的鐵支路(台語)。」

揣摩,沒想到勾起滔滔的童年往事,慢慢做、

廖師傅邊說邊指著門口,眼睛炯炯有神,彷

慢慢刻,刻出他一點一滴做囡仔時的回憶,

彿歷歷在目。「 做囡仔的時候很辛苦( 台

伴隨著對木雕的興趣,廖師傅創作性的作品

語),最怕就是收草時遇到水蛭,也沒有錢

也越來越多。

未完。

「叮鈴叮鈴——」清脆的搖鈴聲劃過天際,


講客事刊物

08

1. 小搖鈴 2. 竹蜻蜓 3. 螺旋轉 4. 小搖鈴 5. 轟天雷 6. 竹槍

Gongˇ Kaˊ Su Jour nal

( 由左至右 )

廖義雄師傅正講解著童玩原理

早期農具模型

「嗡嗡嗡嗡——」轟天雷在廖義雄師傅工作室的地面上,高速旋轉出低鳴且沈穩的聲響,

師傅充滿活力地介紹著他的作品的同時,隱藏不住那份堅定的熱情,這份執著成就了他

彷彿從田間發出的蟲鳴。我們專注地看著它旋轉最後的一圈、兩圈……所有的時間都慢

在木雕領域的專業,也展現出無法被時代抹滅的客家精神。

了下來。師傅彎腰撿起躺在地板上的轟天雷,重新將他握在手中。 「轟天雷的原理就是,要在這裡削出洞,在旋轉的過程中才能跟空氣震動、發出聲響。」

而師傅的木雕作品及童玩,一刀一劃細膩地刻出了詔安客家人在二崙這片土地上耕耘的

廖義雄師傅眼神堅定地看著他親手刨過、 磨平後製成的童玩, 接著拿出其他童玩並且

點點滴滴。透過他對生命的熱忱以及親手打造的藝術作品,重新讓新一代的生命能夠看

一一介紹製作過程和原理。轟天雷、螺旋轉、竹蜻蜓、竹槍、手搖鈴、陀螺、水槍等等。

見,流淌在自己及大地脈動中的過往今昔。

過去貧窮的環境中,這些童玩帶給孩子們歡笑,如今卻逐漸被時代遺忘,但在廖義雄師 傅精湛厚實的雙手中,古時候的記憶與文物又重新獲得了生命力。各種大小、長短不一 的木材佈滿著廖師傅的工作室,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木材,經過他的雙手,變成一個又 一個作品。廖義雄師傅還原古時候的工法,將一塊塊精細雕刻成形的木材零件,以卡榫 的方式固定、連接,製作許多縮小版的農具,例如:打穀機、牛犁、牛車。這些農具不 光是外型,上頭的零件也被製作成可以操作、移動,靈活地展現詔安客家傳統農具的真 實樣貌。另外,廖義雄師傅也完成了費時費工的神轎、高鐵鐵軌及車廂等作品。 廖義雄師傅堅持在製作前需先精準地繪出草稿,將每一個物件的長寬、大小、紋路仔細 地確認好後, 才開始在木頭上刨製、 雕刻。「 做這個木雕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做的!」

講客事刊物 Vol.02 《在詔安__消失之前》 預計發行,敬請期待。 下集收錄內容: 《水汴頭日記(下)》、《喚起詔安情,延續詔安語》、《不一樣的傳承》、《詔安棋遇》、《陶藝相傳》、《來惠那些小事》


講客事刊物


此刻的你也 許 無 法 抽 身 離 開 , 因此我們想 了 一 個 方 法 , 讓 你 更 貼 近 家 的 味 道 。 步驟 1 ⋯⋯⋯⋯⋯⋯⋯⋯⋯⋯⋯⋯⋯⋯

步驟 2 ⋯⋯⋯⋯⋯⋯⋯⋯⋯⋯⋯⋯⋯⋯

步驟 345 ⋯⋯⋯⋯⋯⋯⋯⋯⋯⋯⋯⋯⋯

請 在 智 慧 型 手 機 或 平 板 上 的 App store 或 Goole

點開此 App,初次使用此 App 的使用者必須先點

進 入 輸 入 電 子 郵 件 介 面, 輸 入 完 畢 後 點 選 下 方

擊 「Create an account 」來創立一個新帳號。

play , 搜尋「HP Reveal」, 就可以找到此 App 程式囉!

「Next」。

gongkasu@******.com

( 範例 )

接著會看到取使用者名稱的介面, 輸入您的「 使 用者名稱」即可。

helloAnChao

( 範例 )

最 後 設 定 密 碼, 設 定 之 後 點 選 「Create account」,此時您的帳號已經被建立了!

Create account

這裡!這裡!

步驟 6 ⋯⋯⋯⋯⋯⋯⋯⋯⋯⋯⋯⋯⋯⋯⋯⋯⋯⋯

完成 !

進入 HP Reveal 主畫面預覽追蹤者的各種擴增實境作品介面

點選擁有詔安開嘴獅大頭貼的 chaoan's Public Auras,

上,在「Discover Auras」 搜尋 「chaoan」。

進入 chaoan's Public Auras 介面,按下 「Follow」。

點 擊

這裡!這裡! 接 著 輸 入:

chaoan

這裡!這裡!

試著將鏡 頭 移 到 文 章 中 有 提 示 「 AR 使 用 」 的 照 片 看 看 吧 !

總召集人

廖志忠 主任

總編輯

邱顯源 老師

執行編輯

碩士班全體人員

美術設計

楊育維

January, 2018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Vol. 1

「藝起來食飯 」詔安客家團圓節

有多久沒有在過年的時候,聚在一起搓湯圓?

不曉得小朋友們知不知道,我們兒時的童玩長什麼樣子?又要怎麼做呢?

隨著年紀的增長,過年的記憶似乎不再似從前那樣深刻,

洪玉文 動態設計

吳佩珏

標準字設計

陳冠穎

印刷

采新包裝有限公司

紙廠

鑫天力股份有限公司

用紙

2 薩米 II 101g/m

協助單位

詔安客家文化館貓兒干文史協會、 雲林縣東興國小、 雲林縣崙背國小、 水汴頭崇賢寺、 老土藝術工作室、 西螺崇遠堂、 二崙故事屋、 二崙鄉來 惠社區、雲林縣鳳山館國武術藝文推廣協會

特別感謝

江嘉慧、李日存、李幸妃、李明松、李建舖、李應期、周士翔、林炯宏、 楊永雄、廖二郎、廖士富、廖介源、廖文池、廖文和、廖世文、廖仙員、

報名制

客館見

0928-275011 張偉倫 | 0932-733781 解育庭

趁著這次的團圓節活動,我們一起來創造屬於彼此的珍貴回憶吧!

我們二月三號

報名專線

發行團隊

廖良元、廖坤猛、廖宜燈、廖俊龍、廖冠寶、廖昭堂、廖英吉、廖峯龍、 廖偉成、廖偉君、廖寄彰、廖翊宏、廖義雄、廖萬富、蔡月桃(按筆畫排序) 歡迎關注我們 Facebook 粉絲專頁 ! 於 FB 搜尋 @gongkasu,即可找到我們 !

本刊物由 豐泰文教基金會贊助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