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Lin

Page 1

林秋婷 U RBAN P LANNING +G EOLOGY since 2007-2015

作品集


個人資訊 Personal information 姓 名 通訊地址

林秋婷 高雄市前鎮區崗山中街118巷10號

聯絡電話

07-7112760 (H)

電子信箱

maruko1123@gmail.com

0911-609-852 (M)

關於我 熱愛研究並 持續關心台灣國土保育、地質災害與空間規劃二三事, 喜愛團隊工作的氛圍,特別對區域計畫與非都市土地的規劃與開發感興趣。 於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環境工程與地質組擔任專案助理期間,負責莫拉克颱風過後的六年期全臺灣高解析度空載光達測繪與地質敏感區的 圈繪與調查工作,工作內容主要以GIS地理資訊系統為技術工具,解析空載光達影像資料以進行地質敏感區與山區聚落的分析研究工作,恰 好讓我對地質法、地質敏感區與全國區域計畫之推動有所涉略。 於高雄大學亞熱帶低碳中心擔任專案規劃師期間,負責國家公園設施規劃設計規範及案例彙編。多次針對各種不同公共設施積極訪談曾承接 國家公園或林務局公共設施案並有現場實務經驗的建築師、土木技師與生態保育研究人員,以了解各項公共設施位於不同環境之中的施工面 與管理面上經常面臨的問題。最後將之轉化為國家公園中各類公共設施的規劃設計準則。 這些年,我持續與規劃設計界的朋友有所有聯繫,經常在業務之外討論相關調查的應用,並曾協助成大建築系學生與AECOM建築師合作之 阿禮部落種子計畫,提供基地相關地質資訊並建議可能之規劃方向與開發強度。過程中逐漸了解地質災害之風險在臺灣土地往後的規劃設計 上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重要議題。如何正確判讀資料並落實減少災害對土地的侵擾,並應用於規劃設計面上也是我至今持續不斷努力的目標。


教育背景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05.09-2009.06 2009.09-2011.06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地球科學系 / 工學學士 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班 / 理學碩士

2011.02-2011.06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 訪問學生

2011.09-2012.11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 博士肄業

相關證照與獲獎 License and honor

專業技能 Personal skills and competences 都市規劃 Urban Planning 0

空間分析與研究 規劃報告書閱讀與撰寫 組織與統合能力 簡報能力 地質科學 Geosciences

2014.02

中華民國高考應用地質技師 / 證照編號 (102) 專高技字第000719號

2011.06

中華民國100年斐陶斐榮譽學會獎學金/ 成功大學分會

工作經驗 Work experience 2006.07-2006.08

高雄縣美濃愛鄉協進會 / 實習生

2007.07-2007.08 2007.09-2009.06

臺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都市更新課 / 實習生 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 / 臺灣地質學研究室 / 兼任助理

2009.09-2011.02

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 / 臺灣地質學研究室 / 教學助理

2014.02-2015.02 2015.03-2015.06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 環境與工程地質組光達科 / 專案助理 國立高雄大學 / 亞熱帶低碳中心 / 專案規劃師

大地構造學 野外地質調查 災害地質調查 衛星影像判視 技術工具 Technical skills ArcGIS CorelDRAW Photoshop Microsoft office Grapher SPSS

25

50

75

100


目錄 CONTENT


都市計畫

烏托邦的城鄉修復使命

......................................... 1 高雄數位電影創作中心開發計劃-鹽埕埔舊市街區之活化再生............................................. 5

01 台南市安平歷史風貌 園區景觀資源分析與 景觀綱要計畫 02

................................................ 11

03 編製國家公園公共設施規劃設計規範彙編

地質科學

鑑古知今的地質踏查紀事

...................................... 15 盧山溫泉潛在大規模崩塌現勘調查..................................................... 17

04 莫拉克風災:國土保育之地質敏感地區調查分析計畫 05

跨領域合作計畫

破碎國土中的生存解答

.................................................................. 19

06 阿禮部落種子計畫



烏托邦的城鄉修復使命 URBAN PLANNING


01 台南市安平歷史風貌園區

景觀資源分析與景觀綱要計畫

計畫背景 透過調查台南市安平舊聚落內之歷史遺跡、廟宇、古堡、街巷、閒置空間與傳統建築語彙等歷史 文化元素。思考其中之建築、街道與空間的關係,修補舊聚落內各種空間的連結性,提出此區之 概念性設計,最後擬定一套合宜當地的景觀綱要計畫。

鹽水溪

臺南市

北路

台 江 內 海 海 岸 線

安平路

安平區

安平運河

1

古 堡 街

計畫 基地

平 生 路


提案人:陳俞安、孫穎、林秋婷、劉彣柔 指 導:曾憲嫻、吳綱立

建築調查 安平古聚落中街巷交織縱橫,其間仍可見明清時代之古宅、廟宇,為當地重要的文化財。 廟宇是當地的信仰中心,最具特色且迫切修繕的為傳統民居。傳統民居經常有簷角互對 或交錯的情形產生,因風水學考量慢慢演繹出安平獨特的避邪圖騰。

廟宇

避邪圖騰

傳統民居

劍獅是安平聚落特別而常見的圖騰。劍獅的造型和背景色 各有不同意義,但作用同為擋煞用;常見的避邪物有五令 旗、風獅爺、八卦牌、刀劍門、日月牌、倒鏡等。

歷史古蹟

2


01 台南市安平歷史風貌園區

景觀資源分析與景觀綱要計畫

街巷

古 1

安平舊聚落歷史街區內街巷呈網狀分布,有 三條主要街道-延平街、效忠街、中興街。

堡 2

延平街為荷據時期開闢的第一條街道,有 "開臺第一街"之美稱。街道尺度承襲清

中興街

代臺灣都市規劃,街道尺度寬僅2-3公尺。

效忠街

街 1

民國八十三年延平街因政策遭拓寬,導致許 多老建築亦難逃拆除命運。當今若要一窺清 代傳統街巷,須沿中興街與忠效街探尋。

延平街

空間 1

1 2

入口空間

進入聚落中的巷弄入口經舖面引導雖可營造 空間感,但入口自明性仍不足,甚為可惜。

廟埕空間

歷史建築公共廣場

舊聚落內除了常見廟埕空間及歷史建築週邊 原有的公共廣場,為居民活動與聚集的主要 場所。

閒置空間 5

基地內散布許多非荒廢無用的閒置空間,或 做為臨時停車空間使用。無特定目的使用。

3


提案人:陳俞安、孫穎、林秋婷、劉彣柔 指 導:曾憲嫻、吳綱立

安平舊聚落的發展課題 動線

全區概念性設計

因安平傳統聚落街區有自然、人工和人文環境雜糅的特點,所以需通過劃定 保護區域來明確各重要文物古跡、風景名勝等自身保護範圍及周圍環境的影 響範圍,以便對區內的建築採取必要的保護、控制及管理措施。

◆ 如何區隔遊客與居民主動線? ◆如何提高巷弄階層自明性? ◆如何維護人行空間? ◆如何鏈結外圍景點?

建設保護區

建築 ◆ 建築殘垣如何再利用? ◆如何維護豐富的建築文化語彙? ◆如何使新舊建築形式不衝突?

文物保護點

核心保護區

空間 ◆ 如何維護街廓內寧靜氣氛? ◆如何活化並再利用聚落內的廢棄空地?

風貌保護區

區域保護區

景觀 ◆如何形塑並提高入口意象? ◆如何優化介面處理? (1)古蹟v.s停車 (2)鹽水溪v.s聚落 (3)廟埕v.s民宅 ◆如何維護空間意象氣氛? (1)巷弄 (2)廟宇

-

開放空間 入口景觀改善

街道尺度改善

4


02 鹽埕埔舊市街區之活化再生

高雄數位電影中心開發計畫

計畫背景 日治時期因高雄港的建設,鹽埕區成為當時高雄市最繁華的市中心;1975年起商業發展重心東移,人口逐年外移, 傳統產業轉型與港務相關產業相繼沒落。本計畫配合高雄市政府當前一系列水岸開發願景計畫,藉由水岸開發新 產業與新活動類型的引入、開放空間的建置、街道人行動線的串連與都市空間紋理的相對應,以提升都市活動多 樣性、增加人才培訓及就業機會為目標,達到鹽埕舊市街區與第三船渠周邊的都市再生與活化。

建國 橋

左營舊城

愛 壽山 七賢 橋

西

三塊厝

中正

哈瑪星

高雄市

鳳山新城

鹽埕 旗津

鹽埕區 1.416 km2

哈瑪星

河 五福 橋

都心移轉 高雄市的城市移民 開發 基地

高雄港

1683 聚落成型 鹽業漁業

5

1908 都市計劃實施 *棋盤式道路 *旗鼓鹽發展

1912 都市計劃擴大實施 *西臨港線開闢 *高雄港開港 *都心西移

1936 大高雄都市計畫 *高雄港擴港 *高雄車站興建


提案人:林秋婷、王 珺、 劉威廷、 陳柏君、王省三、邱創彥、王政富、宋豐荃 指 導:林漢良、趙子元

都市意象分析

土地使用分析

空間發展潛力 *港灣活動 結合臨港線自行車道、駁二藝術特區以及真愛碼頭等設計元素, 港邊的閒置倉庫與空間為此區發展之主要潛力。

土地使用分區圖

*愛河河濱 愛河沿岸藝文活動設施所構成,包括歷史博物館、市民廣場以 及電影圖書館等等,透過愛河沿岸的景觀廊帶連接港灣活動以 及捷運鹽埕埔站,是活動網絡互相連接的重要路徑

商業 鹽埕區的土地使用計畫多作為商業使用 住宅 住宅用地較少,多分佈於建國四路以西 至臨港線間,與五福四路至公園路之間 綠地

停車場

機關

學校

*捷運鹽埕埔站週邊 若要活絡鹽埕區勢必要利用捷運鹽埕埔站做為人潮的集散中心, 以良好的步行環境將人流與活動串連。

港埠用地

河道用地 邊緣(Edge)

地標(Landmark)

土地使用現況圖 高市史博館

◆土地使用現況與計畫使用差異不大。 鹽埕區的商業活動雖然仍存在,活動強度 卻不若過去而呈現沒落的狀況,這是鹽埕 區高強度商業用地當前所面臨的普遍狀況。 高雄港入口

車行主要道路(Path)

車行次要道路(Path)

高市影圖館

人行路徑(Path) 駁二藝術特區

潛力基地

土地權屬分布圖

臺灣省政府

高雄市政府

臺灣鐵路局

高雄港務局

台灣糖業

其他單位

*開發潛力位置

節點(Node)

節點(Node)

節點(Node)

港灣東側的港埠商業區,為土地權屬為台糖所有。由於鄰近 真愛碼頭、駁二藝術特區及自行車道,並且位於愛河與港灣 的交界,屬於串連港灣及愛河活動的中心節點,並位於捷運 站步行範圍內,區位良好、腹地廣大,本計畫認為此基地為 鹽埕區最具開發潛力之地區。

6


02 鹽埕埔舊市街區之活化再生

高雄數位電影中心開發計畫

影視產業的開端 日治時期鹽埕為港都最鼎盛的商業區,並造就了高雄影視娛樂 事業的開端。當時全高雄市共有六家戲院,光是鹽埕區就占四 家,戰後於鹽埕又增加四家。往後隨著都心轉移、高雄港務事 業的沒落,致使鹽埕人口流失、老化,昔日風華不再,而放映 技術的提升與市場競爭也使許多老戲院面臨拆除的命運。

日治時期

1921-1945 高雄劇場 1940-1940 昭和館 1930-2002 金鵄館 1930- ? 壽星戲院

戰後時期

1947-1999 1950195019501950-1990 1950-1997 1950- ? 1950- ? 1952-1978 1952-1991 1961-1981

高雄市電影圖書館

七零年代

7

大舞台戲院 堀江布袋戲院 太平布袋戲院 富源布袋戲院 建國布袋戲院 國際大戲院 梁園露天戲院 富樂布袋戲院 港都大戲院 金城大戲院 亞洲大戲院

1981-1989 地下街戲院 1981-1993 國宮戲院

近年來,高雄市政府近年推動電影產業發展不遺餘力,主打以影 像來行銷高雄。高雄市立電影圖書館與拍片支援中心的成立,及 各種對電影事業的獎勵與補助措施,更可見市府團隊對電影產業 發展的重視。本計畫認為電影產業之引入,可調整計畫區現況的 產業結構,對已沒落的鹽埕區與整個南部的電影製作市場皆是一 個活化的契機。

新聞局及高雄市電影政策 新聞局獎勵措施

高雄市獎勵措施

轉光學補助 國際影展參展補助及獎勵 發行及映演補助 參與國際市場展

獎勵電影製作者至高雄市取景實施要點 補助國產及本國電影片作業要點 協助影視業者拍攝影片住宿補助要點

拍片支援中心 行政協助:專業人員服務、拍攝場景申請與協調 勘景支援:場景資料庫、諮詢與建議、實地勘景陪同 場地支援:會議空間、試鏡空間、器材道具存放 器材協助:軌道車組、拍攝輔助器材 後製支援:基本剪輯設備、影帶轉烤設備 資訊提供:本地影視與人才資源整合、地理資料查詢

高雄電影節 提供高雄市民接觸多元電影文化的機會 吸引中北部電影工作者至高雄參展


提案人:林秋婷、王 珺、 劉威廷、 陳柏君、王省三、邱創彥、王政富、宋豐荃 指 導:林漢良、趙子元

高雄市發展電影產業市場評估 [發展需求] ◆經濟環境

◆技術環境

從消費市場角度來看,近兩年來國片票房從四千三百萬躍升至三億五百萬,但台灣的整體電影票房在近 五年來都仍然維持在二十七億上下,可見台灣民眾欣賞電影的風氣並無明顯的提升,如何提升民眾欣賞 電影風氣是一項重大的課題。 45

臺灣國片產量統計圖

億元

40

30

35 30

25

25

20

20

15

15

10

10 5

5 0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年 (民國 )

0

88

89

劇情片+紀錄片(支)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年 (民國 )

數位電影(Digital Cinema),意指一部電影由攝製、後製、發行、映演各個 層面都用數位的概念去處理。數位科技的進步,對於傳統電影產業鏈的各個環 節之運作方式皆造成了衝擊。電影映演業的數位化程度,更是成為電影數位化 潮流的重要關鍵之一。根據MPAA(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的統計資料顯示,自2002年全球數位放映廳數量逐漸上升,預計將於2011年 全球數位廳將達30,000廳。 全球電影數位化的趨勢同時也逐步蔓延至台灣的電影產業,新聞局積極推動電 影產業數位化,並修改相關法令,顯示了電影數位化為電影產業未來的重要發 展趨勢。隨著台灣映演業的數位化,台灣電影製作業、電影後製業、電影工業 該如何同步具備有數位技術,以及數位專業人才的培育會是相當重要之課題。

國片票房

總票房

35000

◆社會文化環境

16

全球數位電影放映廳數

30000

高雄歷年協拍紀錄統計圖

14

2003年高雄市政府開始進行協拍作業後,至高雄 拍攝電視劇、電影、廣告的次數逐年成長,顯示 高雄發展電影產業之需求有擴大的趨勢。

25000

12

20000

10 8

15000

6

10000

4 2 0

5000 92

93

94

電視劇 (部)

95

96

廣告 (支)

97

98

年(民國)

電影 (部)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廳數 25000

自2004年辦理高雄電影節起,歷年的觀影人次呈 現逐年成長的趨勢,尤其是2007年更是呈現大幅 成長,顯示高雄市參與電影觀賞的人次逐年增加, 意味著高雄市的票房潛在市場正逐步被開發

高雄電影節觀影人次統計圖

◆自然環境 19631

20000 14232

15000

氣 候 適 宜 性 陽光充足、天氣多晴

10000 5000 0

自 然 地 景 豐 富 度 3372

3287

3201

93

94

95

海港城市、山區生態環境

都 會 場 景 、人 文 史 蹟 多 樣 性 96

97

98

年 (民國 )

捷運、鐵道、摩天輪、高樓大廈

觀影人次

8


02 鹽埕埔舊市街區之活化再生

高雄數位電影中心開發計畫

事業內容分析

電影產業導入三階段

基於活化鹽埕舊市街區的理由,本計畫分析了有關鹽埕區相關的歷史文化 背景與周邊環境的重要利基,並欲藉由電影產業的扶植,在兩者交互配合 之下,期為埕舊市區帶來一波都市再生的機會。

第一期(培育期): 5年

政府營運

可發展

製片公司

拍片支援中心

製片廠

製片過程策劃 預算評估 經費籌措 電影產業火車頭

辦公室出租

特許公司營運

須考量 需高技術、高成本 經費不足可用外景代替

特許公司營運

特許公司營運

室外取景

製片廠

第二期(發展期): 25年 學生實習中心

後製公司

可發展 主要生產後製特效 膠片與數位轉換界面

後製中心 民間產業進駐

發行映演

可發展 數位放映趨勢 吸引顧客的最終產品 影響電影產業

第三期(後發展期): 30年 市民 映像館

數位 放映廳

餐飲 電影商店

民間產業進駐

9

民間產業進駐

政府輔導


提案人:林秋婷、王 珺、 劉威廷、 陳柏君、王省三、邱創彥、王政富、宋豐荃 指 導:林漢良、趙子元

基地分析與總體開發 開發基地位置位於鹽埕區東南側,公園二路以南。 總面積約2.8公頃。目前唯台糖港埠商業區,多年 來招標失敗。其區位屬於愛河與高雄港之交口, 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若使土地繼續閒置,忽略其 土地之發展潛力甚為可惜。建議以高雄市政府公 開招標以BOT之方式開發。

往捷運站、哈瑪星

往電影圖書館

建築樓地板面積:9,168平方公尺 停車場面積:3,178平方公尺

停車場

學生實習中心 市民映像中心

往前金區

室內放映廳

戶外放映廳

後製中心

西臨港線自行車道

10


03 編製國家公園公共設施規劃設計規範彙編(第三版) 公共設施設置理念趨勢 台灣的國家公園自民國七十一年成立迄今,除原六座國家公園以外,陸續成立其他國家公園,尤其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之成立, 使臺灣國家公園的類型尺度始遍及海陸。當前,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將整合國家公園、國家自然公園、都會公園系統。 《國家公園公共設施規劃設計規範及案例彙編(第三版)》強調標準設計程序而非設計內容,以手冊指導方針(Guide line)為編 撰目的。透過訪談與案例分析,提供未來撰寫各公共設施指南(Guide book)參考 編撰概念

災害治理

永續發展

友善 通用化

減量 低衝擊

適用對象 規劃設計者

施工營造者

公共設施彙編 經營管理者

國家公園 管理單位

11

市民社區團體

地方政府 及相關單位

尊重 人文歷史


委辦單位: 內政部營建署 執行單位: 國立高雄大學

公共設施範疇與執行 臺灣獨特的地質架構、地形特徵、氣候條件、生態環境與人文歷史背景,使其在二維或三維的空間上逐漸發展出不同區域特色, 不同環境條件孕育出各國家公園獨特的生態系統與資源特性,影響園區內發展出各類土地使用模式與強度,並賦予法定效力以 管制之。本彙編建議在進行各類公共設施之規劃設計準則擬定時,應同時考量各國家公園所處的現地環境特徵及國家公園內的 土地使用劃分,以了解公共設施在不同區位之設置與管理面臨的限制與課題,避免導入不適宜之設施種類。

玉山國家公園 分區類型包含高山型、中級山型、郊山型,大部份設施設置於1,500公尺以上之地區。 ◆公共設施設置面臨之課題: (1)優勢景點與遊憩強度之問題 (2)高生態多樣性環境之保育問題、 (3)冬季霜雪與濕寒氣候影響設施使用年限與安全性的問題 (4)高山設施施工面臨運輸不易、修護之困難 (5)登山安全設施與景觀之契合 (6)歷史古道及其相關遺址之修復與維護。

陽明山國家公園 分區類型包含郊山型、里山型,大部份設施設置於1,500公尺以下之地區。 公共設施設置面臨之課題: (1)遊憩衝擊壓力與環境資源維護 (2)棲地破碎化的問題、 (3) 地區住民之土地使用行為及開發建設對自然環境之衝擊 (4)火山溫泉地熱之特質特性對公共設施折舊之影響 (5) 歷史古道及其相關遺址之修復與維護。

墾丁國家公園 分區類型包含里山型、濱海型,大部份設施設置於500公尺以下地區。 公共設施設置面臨之課題: (1)遊憩衝擊壓力與環境資源維護 (2)土地使用緩衝區不足,設施間干擾情形明顯 (3) 私有地徵收不易,造成風貌管制的困難 (4)濱海地區因風蝕、鹽分侵蝕及颱風影響造成公共設施損害率高。

12


03 編製國家公園公共設施規劃設計規範彙編(第三版) 國家公園公共設施適宜性評估 交通設施

衛生設施

服務設施

住宿設施

遊憩設施

通信設施

牌示設施

STEP 1 公共設施類別與屬性 STEP 2 公共設施機能與使用評估 STEP 4 檢視開發限制要求 STEP 5 承載設施的環境系統評估 STEP 6 經營與維護成本評估

設置 13

不設置


委辦單位: 內政部營建署 執行單位: 國立高雄大學

公共設施設置規劃設計考量示範

STEP 1 初步規劃設計 步道選線、步道設計 新設人工步道 設置

原有人工步道整修、擴建、拆除 歷史古道修復與管理

STEP 2 區域環境考量設計 限制條件、設計要點 高山型

中級山型

郊山型

里山型

濱海型

14



鑑古知今的地質踏查紀事 GEOSciences


04 看見臺灣:八八水災之後

國土保育之地質敏感地區調查分析計畫

高解析度數值高程模型之應用 近十年來高精度空載雷射掃瞄(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技術已發展至成熟階段,且實際應用於地形測製與地質 相關災害之判釋與研究,配合國內航空照片與自主福衛二號衛星的影像,使得利用高精度的數值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成為進行山崩與土石流等坡地環境地質因子分析與潛在大規模崩塌判釋之有力工具。

主崩崖

陷溝

反向坡

次崩崖

陷溝

反向坡

15


全臺灣高解析度地形測繪與山崩普查 莫拉克颱風造成臺灣南部、中部與東部地區發生嚴重山崩、土石流與淹水災害,地貌的鉅大變異致使以往之調查數據已無法 應付防災應用之需求,為能快速、精確取得災區相關資訊,始於99至101年間運用空載光達技術逐步完成莫拉克颱風受災區 域高精度的數值地形模型建置,並於102至104年間分年分區持續完成非莫拉克颱風受災區域之高精度數值地形模型。

山崩與地質地滑敏感區 配合過去調查成果、航空照片與衛星影像資料, 進行坡地環境地質因子判釋及潛在大規模崩塌判 釋,並針對具保全對象之重點聚落進行現地調查 透過多面向調查與資料分析,建立非莫拉克颱風 受災區域可能存在之地質敏感地區與地質災害潛 勢分析之資訊,以適切討論地質災害之成因、影 響範圍、影響程度與未來可能之發展等,提供後 續國土規劃、國土分級管理、國土保育等目的使 用之參考。

16


05 廬山溫泉潛在大規模崩塌現勘調查 廬山溫泉區地質概述 山崩多發生在塔羅灣溪主流及其支流沿岸。山崩型態為岩屑崩滑及深層崩動。 塔羅灣溪為水保局發布的編號南投001土石流潛勢溪流,沿岸支流常更土石流發育。

廬山

廬山聚落

羅 灣

區位: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 海拔:>1,100 m 地層:廬山層 岩性:板岩夾薄層變質砂岩 特徵:板劈裡發達

17

母安山

廬山溫泉區


廬山溫泉區及廬山部落皆位於順向坡上,所處順向坡趾部為塔羅灣溪攻擊坡,遭河水掏刷,造成坡趾崩塌。崩塌面易滲水 使內部弱面累積孔隙水而造成坡面滑動。根據現場調查及航空照片判釋,認為順向坡坡頂已更張力裂縫。雖無立即危險, 但在雨季期間順向坡更極可能發生崩塌。

18



破碎國土中的生存解答 ? Interdiscipli nary Cooperation


06 阿禮部落種子計劃 部落在地重建手冊 19

提案人/ 成大建築 吳珮瑜


聚落基本資料 阿禮部落行政區域屬屏東縣霧台鄉阿禮村。

現地概況 霧台鄉 阿禮部落

部落位於凹谷形山坡面上,坡向朝東,平均坡度約25度,鄰近坡面植生稀疏, 部落所處岩性為潮州層硬頁岩及板岩。

災害類型及災害歷史 ◇ 山崩災害( 49處) 主要災害為部落東南側坡面山崩,山崩區為多為趾部,部分為坡腹位置, 未來極有可能持續擴大危及部落。 ◇土石流災害(1處) 主要為害為部落東側土石流,河岸侵蝕部落東南側坡面坡腳,加上順向坡地形影響, 發育多處趾部山崩。 ◇順向坡災害(1處) 本圖幅僅發育1處,正好位於部落位置,目前趾部已產生滑動並伴隨山崩發育。

聚落安全評估 部落所處坡面由航照判釋有數條蝕溝地形,有可能發育為土石流之可能。而台24線後段 部,由吉露往阿禮路段有兩處大面積岩體滑動山崩,極容易造成道路中斷。部落評估為 極不安全。

20


自然災害非是純粹自然災害而是“人類社群與自然環境脆弱關係的表徵” →重建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活方式 災害發生與重建(防災屋)-避難屋- 中繼屋- 永久屋 →防災思考/第一步營造社群關係

基礎設施 -排水溝沿主要道路設置 -屋頂排水管未妥善整理接地 -儲水塔成為最顯眼的屋頂景觀 -房子間的排水道充當引水管道

石板建築遺跡 -石板側牆與日治時期引進的混凝土立面 -石板牆加上鐵皮屋頂解決漏水問題 -混凝土建築以靠石板背牆而建 -舊石板屋拆除後留下石板台地

坡地 -房子背面與後方擋土牆脫開成無縫隙 -主要道路與房子呈現有趣的出入關係

21

災害 -不當的人工導水工程造成地基掏空 -以石籠網整治墓園區的土石流潛勢溪


生態旅遊中心

停車場

露營區 四戶家屋

民宿區 景觀平台 原有房舍

頭目家屋

新生活圈

議事廣場

部落生活地圖

2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