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系列离开 耶稣的第二次离开 迦南妇人的信心(马太福音 15:21-28;马可福音 7:24-30;约翰福音 7:1) 耶稣的第三次离开 在低加坡里的医治(马太福音 15:29-31;马可福音 7:31-37) 耶稣给四千人吃饱(马太福音 15:32-38;马可福音 8:1-10) 回到加利利(马太福音 15:39-16:4;马可福音 8:9-12) 耶稣的第四次离开 防备法利赛和撒都该人(马太福音 16:4-16:12;马可福音 8:14-21) 在伯赛大治好瞎子(马可福音 8:22-26) 彼得认耶稣为主(马太福音 16:13-20;马可福音 8:27-30;路加福音 9:18-21) 耶稣预告他的死和复活(马太福音 16:21-28;马可福音 8:31-9:1;路加福音 9:22-27) 改变形像(马太福音 17:1-13;马可福音 9:2-13;路加福音 9:28-36) 医治污鬼所附的孩子(马太福音 17:14-20;马可福音 9:14-29;路加福音 9: 37-43) 耶稣再次预告他的死和复活(马太福音 17:22-23;马可福音 9:30-32;路加福 音 9:43-45) 圣殿税(马太福音 17:24-27;马可福音 9:33) 教导门徒(马太福音 18:1-35;马可福音 9:33-50;路加福音 9:46-50) 概述 耶稣在加利利的公开宣教到此结束了。施洗约翰被杀,耶稣的门徒们已结束各自 的宣教之旅并返回。耶稣也试图远离公众的关注,他希望与门徒们独处,深入地 教导他们。同时,他也需要时间为将受的苦难和受死准备好自己。在上一章中, 我们以耶稣第一次的“离开”结束,这是公元 29 年的晚春,众人从伯赛大追随 他直到迦百农。此时,在初夏和十月中旬之间耶稣又有了三次的“离开”。 耶稣的第二次离开 当耶稣与那些自以为可以通过遵守旧约律法赚取救恩的犹太人们会面之后,他试 图第二次离开人群。然而,他又没能一个人独处。 迦南妇人的信心(马太福音 15:21-28;马可福音 7:24-30;约翰福音 7:1) 《迦南妇人的祈求》 马太福音 15:21-28 15:21 耶稣离开那里,退到推罗、西顿的境内去。15:22 有一个迦南妇人从那地 方出来,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15:23 耶稣却一言不答。门徒进前来,求他说:“这妇人在我们后头喊叫,请打发她走 吧!”15:24 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15:25
那妇人来拜他,说: “主啊,帮助我!”15:26 他回答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 狗吃。”15:27 妇人说: “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 15:28 耶稣说: “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 ”从那时 候,她女儿就好了。 倘若耶稣此时前往犹大地的话,他很可能已经被捕了,于是他来到了外邦人的城 市推罗和西顿附近。即使是在那里,他的出现很快就传遍了,在我们探究这里发 生的故事以前,先了解一下推罗和西顿。 推罗和西顿在以色列北、地中海岸边。路加福音关于这个地方有这样的叙述:4:25 我对你们说实话,当以利亚的时候,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遍地有大饥荒,那 时,以色列中有许多寡妇,4:26 以利亚并没有奉差往她们一个人那里去,只奉 差往西顿的撒勒法一个寡妇那里去。4:27 先知以利沙的时候,以色列中有许多 长大麻疯的,但内中除了叙利亚国的乃缦,没有一个得洁净的。” 这告诉我们,虽然这里是外邦之地,这里的人是恶劣的不信者和拜偶像者,然而 神确实差遣过自己的使者来帮助这里的人,福音确实传到过这里。耶稣来到这个 被犹太人厌弃的地方,虽然犹太人把外邦人视为猪狗,但耶稣要到这里来提供帮 助。 圣经为我们这样记载:有一个迦南妇人从那地方出来,喊着说:“主啊,大卫的 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这个迦南妇人称耶稣为主,称耶稣为大 卫的子孙,这是她的信仰告白。大卫的子孙在圣经中是特指,指向按照应许来的 救主,她认定耶稣就是位盼望已久的弥赛亚。 当法利赛人和文士怀着恶意挑战耶稣的时候,这位被他们视为猪狗的迦南妇人表 明了自己的信仰,这位迦南妇人知道从那里可以得到帮助,她有迫切的需要,她 的女儿被鬼附得甚苦。 当她把这样的需要带给耶稣的时候,她相信神的怜悯。然而,她遇到的与她盼望 的似乎完全相反,耶稣一言不答。当我们祈求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遇到这样 的情况呢?我们的祈求石沉大海。这样的局面让人沮丧,让人泄气,有人在这样 的情况下发出这样的怨言:“既然神不愿意为我们提供帮助,那么我们就放弃在 他那里寻求帮助,无论是求人,还是求其它的,总比这样无望地等待要好。” 然而,除了真神那里有真实的祝福,在他以外,我们又能从那里得到祝福呢?虽 然耶稣一言不答,但这并不说明耶稣不怜恤这位迦南妇人,而是要试验她的信心。 如果仅仅是一言不答,也许人可以慢慢在旁边等待,然而耶稣开口说话了,他的 话乍听起来实在让人难以承受,让我们看到圣经的记载: 门徒进前来,求他说: “这妇人在我们后头喊叫,请打发她走吧!”耶稣说:“我 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那妇人来拜他,说: “主啊,帮助 我!”他回答说: “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妇人说: “主啊,不错!但是狗也
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 虽然耶稣前来拯救世人,然而他在地上的事工主要在犹太人中间。我们在圣经中 看到他从未拒绝任何来到他跟前求助的人,无论犹太人还是外邦人。他为什么对 这位需要帮助的妇人说这样的话呢? 这个妇人跪在耶稣面前,执着于她的请求: “主啊,帮助我!”耶稣当时就直接对 她说: “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在我们听来,这话像是羞辱,也是对的她请 求完全的拒绝。 在看起来完全无望的情况下,是放弃还是继续祈求呢?迦南妇人知道福气的来 源,她再次表明了自己的信心,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 上掉下来的碎渣儿。” 这样的信心蒙耶稣喜悦,耶稣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 成全了吧!”从那时候,她女儿就好了。 当我们回头思考迦南妇人的祈求时,我们会羡慕这位女人的执著。耶稣的一言不 发和看起来的拒绝都是给这位妇人一个机会表明自己的信心,更是让她有机会使 用自己的信心。 在我们祈求的时候,我们常常在开始的时候满怀信心,尤其是我们按照神的旨意 求的时候,我们知道神必听我们的祷告,也必回应我们的祷告。然而,一旦我们 感受到神没有按照我们所愿的那样成就时,就开始小信。我们需要承认这样的小 信,更需要去解决这样的小信。 祷告是在信心中的回应,迦南妇人在看起来无望的情况下,没有放弃自己所求的, 有人这样说: “恒切祷告且尽心服事的人,以手捧心,上呈于主。 ”凡是经历过恒 切祷告的人必明白祷告确实是有功效的,虽然那个过程是艰苦的,虽然那个过程 是信心的磨练,然而这一切都是于我们有益的。每一个基督徒的信心都必须经过 试炼,信心的试炼是为了帮助我们成长,使我们的属灵生命成熟、完备、毫无缺 欠。 在恒切祷告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步把眼光从看自己、看环境转向看我们的救主耶 稣。虽然他此刻用沉默对待我们,如同他以一言不答对待迦南妇人,但是他仍旧 在怜恤我们;虽然他让我们看到所求的与所见的完全不一样,如同他对迦南妇人 所说的话,但是,他在其中的美意却是真实的,我们需要笃定这些。 在我们犹豫和困扰的时候,回到十字架下,在那里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耶稣的怜 恤,他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十字架上的恩典让我们无可辩驳。虽然生活所 见与我们所求看起来不一致,然而,神要借着这些帮助我们,这是何等确实。虽 然此刻他没有回应我们的祈求,但是他必在合适的时候为我们提供帮助,让我们 都安息在他的看顾中。
耶稣的第三次离开 显然,耶稣只是在推罗和西顿少许停留,对于为什么那么快离开,我们不得而知。 也许是因为好奇的人群再次打扰了他,因此耶稣选择第三次地远离人群。 在低加坡里的医治(马太福音 15:29-31;马可福音 7:31-37) 圣经没有告诉我们耶稣第三次“离开”的准确路线。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很可能穿 过了北加利利地区,然后向南到达加利利海。这样,他们要穿过低加波利的部分 区域(加利利海东侧)。他们白天行走,夜晚露宿在夏日的星空下,耶稣有充足 的时间教导给他的门徒们。 耶稣颇为低加波利人所知,他的到来引起了轰动,于是许多人聚集起来,其中包 括很多病患,以及一个又聋又哑的人,让我们借着马可福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医治耳聋舌结的人 马可福音 7:31-37 7:31 耶稣又离了推罗的境界,经过西顿,就从低加坡里境内来到加利利海。7:32 有人带着一个耳聋舌结的人来见耶稣,求他按手在他身上。7:33 耶稣领他离开众 人,到一边去,就用指头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头,7:34 望天叹息,对他 说: “以法大!”就是说: “开了吧!”7:35 他的耳朵就开了,舌结也解了,说话也 清楚了。7:36 耶稣嘱咐他们不要告诉人,但他越发嘱咐,他们越发传扬开了。7:37 众人分外希奇,说: “他所做的事都好,他连聋子也叫他们听见,哑巴也叫他们 说话!” 我们不知道从推罗行至低加波利用了多长时间,在这期间,耶稣避开公众的眼目, 花时间私下里指导他的门徒——极为重要的任务,因为他们要把福音带给世人。 耶稣曾经来过低加波利(5:20)。那次,有人损失了一群猪,人们就要他离开。 但那个被鬼附着后来被耶稣治愈的人走遍这个地区,传讲耶稣的大能和怜悯。这 个见证——只不过一个人而已——带来显著的改变。耶稣回到这里时,人们聚集 起来(见马太福音 15:30 和马可福音 7:33) ,把他们的病人带到耶稣跟前。马可 只讲到耶稣施行的一次医治,无疑是最突出的一例。 这是一个耳聋口结的人,情形十分可怜,所有医生都无能为力,甚至无法改善。 他的朋友把他带到耶稣跟前。由于他又聋又哑,很难理解别人的意思,也无法顺 畅地表达自己。耶稣把那人单独带到一旁,运用特殊的手语让他明白他将要为他 做的事。耶稣用手指探那人的耳朵,赐他听力。耶稣吐唾沫抹他的舌头,赐他清 清楚楚讲话的能力。耶稣望天叹息,向这个人表明他带来的医治,不是一个普通 人所能做的。这医治来自神。耶稣随后说了一个词,这个人就立刻并且彻底得医 治了。
当我们读到亚兰语以法大这个词时,我们再次听到耶稣发出的这几个特有的音 节。马可以这样的方式带我们靠近主,就像他在 5:41 那样,当时他引述了耶稣 让睚鲁的女儿复活时所讲的亚兰语。当我们通过马可的话而身临其境,站在耶稣 跟前,我们的反应会与众人的反应一样——他就是神子。因为他所做的事唯有神 能做。 耶稣嘱咐众人不要告诉任何人,因为当时的犹太人对于将要来到的那位弥赛亚怀 有完全错误的,政治意义上的概念。基督明确指出:他进入这个以外邦人为主体 的地区不是要组织政治暴动。他降世舍命,作为世人之罪的赎价。他决意不让他 降世之目的有任何减损。 如今,(不要告诉人)这一嘱咐不再适用。实际上这是我们主所行的神迹之一, 我们要传扬他的神迹,让其他人也亲眼看到救主的神性能力和爱,因着一切属世 的和属灵的祝福而归向他。
耶稣给四千人吃饱(马太福音 15:32-38;马可福音 8:1-10) 众人看到耶稣医治了那又聋又哑的人之后,他们开始赞美以色列的神(马太福音 15:31) 。接下来的三天里,他们在旷野中跟着耶稣,夏日的炎热和食物的短期很 快让人们筋疲力尽,圣经为我们又一次记载了耶稣如何体恤人对日用饮食的需 要。 喂饱四千人 马可福音 8:1-9 8:1 那时,又有许多人聚集,并没有什么吃的。耶稣叫门徒来,说:8:2“我怜 悯这众人,因为他们同我在这里已经三天,也没有吃的了。8:3 我若打发他们饿 着回家,就必在路上困乏,因为其中有从远处来的。”8:4 门徒回答说:“在这 野地,从哪里能得饼,叫这些人吃饱呢?”8:5 耶稣问他们说: “你们有多少饼?” 他们说:“七个。”8:6 他吩咐众人坐在地上,就拿着这七个饼祝谢了,擘开, 递给门徒,叫他们摆开,门徒就摆在众人面前。8:7 又有几条小鱼,耶稣祝了福, 就吩咐也摆在众人面前。8:8 众人都吃,并且吃饱了;收拾剩下的零碎,有七筐 子。8:9 人数约有四千。耶稣打发他们走了。8:10 随即同门徒上船,来到大玛 努他境内。 当我们读到这一段记载的时候,不免会想起此前耶稣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神 迹。让我们看看末后的时代,挑战圣经之人的态度。 当代许多“神学家”不认同耶稣所说的“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 (约翰福音 10:35), “你的道就是真理” (约翰福音 17:17),他们抵制保罗在提摩太后书 3:16 中所说 的“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甚至强调,圣经的作者常常为了个人目的而故意粉 饰,或操纵他们笔下的内容。对于这些人来说,耶稣第二次喂饱众人似乎为他们 批评圣经提供了把柄。于是,他们坚持认为这就是喂饱五千人(6:30–44)的复 制品。 如果他们说的属实,那么马可或任何其他圣经作者的记录就值得怀疑了。这是同 一个神迹吗?它们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根本不可能是同一个神迹。地点不 同——这一事件发生 在低加波利地区;另一事件发生在更北的地界。那五千人 只跟随耶稣一天;这四千人与耶稣在一起有三天时间。在四千人的情况下,门徒 把一切交给耶稣;在另一情况下,门徒急切要求耶稣遣散众人。两种情形中饼饼 和鱼的数目也不同,只字未提得饱足的人数。甚至希腊词语用来收集零碎食物的 容器都是不一样的。给五千人吃饱时,是小篮子,就像以色列人通常用来携带食 物或备用衣服的篮子。给四千人吃饱时,是筐。这一次,耶稣和门徒最终坐船离 开;那一次,耶稣独自上山祷告。这些不同之处排除了任何类似的推测——这是 同一事件的两次记录。 另外,马太也记录了两次给众人吃饱的神迹。如果马可和马太都搞错了,当时的 教会就会指出来,因为其他使徒仍然健在,四千人和五千人当中也有很多人健在。 在本章的后面(第 17-21 节),耶稣对他的门徒讲到两次喂饱众人是不同的事件。
这样看起来我们的主事先早已知道,当代“神学家”如何曲解喂饱四千人和五千 人事件,这必然会危害信心以及对圣经的信赖。耶稣的话揭露了他们假教师的本 相。 回到这个记录本身,来看耶稣的怜悯。他不只关心众人灵里的需求(对照 6:34), 也关心他们身体的需要。这四千多人(见马太福音 15:38)决定跟耶稣在一起住 三天,这就耗尽了他们携带的所有食物。他们留下来听他讲道,求他医治他们的 疾病。耶稣不会无视他们身体的需要,尤其还有那么多远道而来的人。这次,耶 稣饭前祝谢,像他喂饱五千人的时候一样。我们主的这一实践是我们今天要牢记 的。我们日用的饮食也是神的礼物。同上次一样,众人都吃饱了,食物绰绰有余。 同样没有浪费,剩下的食物装满了七个筐子。 给四千人吃饱的神迹发生在以外邦人为主体、希腊文化占主导的低加波利地区。 马太福音 15:31 “他们就归荣耀给以色列的神” 也表明这一点——“他们”不 是以色列人。这是对本福音书第一批读者的特别安慰,这也向外邦人敞开大门, 他们是当代归属于教会的主体。 马可讲到他们乘船来到大玛努他境内,就是马太说的“马加丹的境界”。这两个 地方都从地图上消失了。但事实上“境内”和“境界”是泛指,并没有给那些评 论者留有余地来攻击这些经文的不一致性。这一地区是旷野,其中有许多小村庄。
回到加利利(马太福音 15:39-16:4;马可福音 8:9-12) 人们吃饱了后,耶稣打发他们离开。然后,他与门徒们一起,找了一条船,动身 前往隔海相望的马加丹境界。加利利人不知如何知道了耶稣正回来的事。当船到 达岸边的时候,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在那里等着见耶稣。 一般来说,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是宿敌。然而,他们都非常痛恨耶稣,以至于他 们现在同仇敌忾。法利赛人持守旧约圣经的每一句话,并且试图通过遵循律法来 赚得救恩。撒都该人仅仅把旧约圣经当作一个普通的教导,并且从不相信来生。 然而,两者都认同一点,耶稣不是神的儿子或者弥赛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现 在要求耶稣行一个神迹,以证明他是弥赛亚。显然喂饱 5000 人的神迹作为证据, 对他们来说还是不够。 让我们转入马太福音的记载来看一下。
耶稣拒绝向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显神迹 马太福音 16:1–4 16:1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来试探耶稣,请他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16:2 耶 稣回答说: “晚上天发红,你们就说,‘天必要晴’;16:3 早晨天发红,又发黑, 你们就说,‘今日必有风雨’。你们知道分辨天上的气色,倒不能分辨这时候的 神迹。16:4 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神迹,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 他看。”耶稣就离开他们去了。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要耶稣显神迹,这已不是第一次(见马太福音 12:38–41)。 耶稣已向他们显过许多神迹,他给人医治各样疾病,让瞎子看见,聋子听见,瘸 子行走;他神奇地喂饱五千人和四千人;他变水为酒。但那些法利赛人和撒都该 人并不满足于这些神迹。他们暗示,恰当的神迹应该是令人可接受的证据,证明 耶稣真的是神子。他们想要来自天上的神迹。 假如耶稣像约书亚那样让日月停在空中,他们就会满足吗?或者他们要耶稣像以 利亚那样呼唤天上降火吗?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他们的意念,但可以肯定的是, 他们遍寻理由坚守他们的不信。神性能力的彰显或许给许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但 这些展示从未把人带入信心。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表达了顽固不信者的态度:“即 使有一个神迹在繁华集市向一千个心智健全的人显现,我宁愿怀疑我的感觉,也 不会相信神迹。” 在摩西时代,可怕的十灾并没有把法老带入信心,天火也没有使亚哈王和王后耶 洗别转而相信以色列的神。耶稣若让太阳从西边出来,这些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 也不会相信他。他们不是在寻求相信耶稣的理由,他们是在寻找更多不信的借口。 耶稣完全了解他们心中的恶念。 这些人懂得如何在晨昏之时观察天象预测天气,这个时代的神迹在他们看来却毫 无意义。施洗约翰呼唤悔改,指认耶稣为神的羔羊——那位应许的弥赛亚,应验 了先知的预言。耶稣应验了许多旧约预言:他的出生,他无罪的一生,他行的诸
多大能的神迹。因此,耶稣告诉这些人,他们不会看到他们所要的神迹。耶稣自 己会决定向他们显明什么样的神迹——他们只能看到“约拿的神迹”。正如耶稣 在第 12 章中所解释的,这个神迹指的是耶稣第三天从坟墓中死里复活。我们知 道,当此事发生时,他们仍然拒绝相信。相反,他们贿赂士兵就耶稣复活之事说 谎。 耶稣不再与这些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浪费时间,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有更富 成效的方式来花费他的时间,就离开他们去了。
耶稣的第四次离开 耶稣在加利利短暂停留,与犹太人的领袖们狭路相逢之后,他离开了加利利,前 往伯赛大,在此之前,耶稣在加利利海北边的一座山上短暂停留。 防备法利赛和撒都该人(马太福音 16:4-16:12;马可福音 8:14-21)
耶稣警告 要防备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的酵 马太福音 16:5–12 16:5 门徒渡到那边去,忘了带饼。16:6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要谨慎,防备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16:7 门徒彼此议论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带饼 吧!”16:8 耶稣看出来,就说: “你们这小信的人,为什么因为没有饼彼此议论 呢?16:9 你们还不明白吗?不记得那五个饼分给五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篮子的 零碎吗?16:10 也不记得那七个饼分给四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零碎吗? 16:11 我对你们说: ‘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这话不是指着饼说的, 你们怎么不明白呢?”16:12 门徒这才晓得他说的,不是叫他们防备饼的酵, 乃是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教训。 耶稣和门徒们上了船向北行驶,回到加利利海东边更僻静的地方。尽管他的心中 充满了忧伤,仍旧不断地教导他的门徒们,他警告他们不要像法利赛人成为律法 主义者,也不要变成像撒都该人那样否认圣经的教导。 耶稣告诫门徒们要提防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他们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经过努力后得出奇怪的结论。酵,让他们想到饼,想到他们忘记带饼这一事实(马 可福音 8:14 提醒我们,仅有一张小饼)。于是他们推断:耶稣是在告诉他们不要 从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那里接受任何含酵的饼。 耶稣知道他们的对话,就责备他们的小信。当耶稣奇迹般地为五千人和四千人提 供饼时,他们都在场并参与其中,所以他们与耶稣在一起却担忧没有足够的饼, 这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他们不必担心从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那里接受身体所需的 饼,那么他们应该顾忌什么呢?这些犹太人派系给予门徒最危险的影响就是他们 的邪恶教义。当门徒仔细思量耶稣对他们讲的话时,他们发现他是在警告他们提 防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教导。 法利赛人非常认真地对待摩西律法,又在这律法上附加了数以百计的自定规条。 他们期待通过守全这些律法规条——至少表面上——从而赚得他们的救恩。耶稣 拆穿他们的伪善,呼唤他们悔改,所以他们痛恨耶稣。撒都该人否认天使的存在, 不相信任何一种复活,所以他们痛恨耶稣谈及复活的事,痛恨耶稣叫死人复活。 这两个犹太人教派的教义互不相和,但这些犹太人在敌视耶稣这一点上却一致联 合。当我们学习马太福音后面的章节时,这敌视将变得愈发恶毒和不可理喻。
在伯赛大治好瞎子(马可福音 8:22-26) 马可福音 8:22–26 8:22 他们来到伯赛大,有人带一个瞎子来,求耶稣摸他。8:23 耶稣拉着瞎子的 手,领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问他说: “你看见什么 了?”8:24 他就抬头一看,说: “我看见人了,他们好像树木,并且行走。 ”8:25 随后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复了原,样样都看得清楚了。8:26 耶 稣打发他回家,说: “连这村子你也不要进去。” 只有马可福音记录了这个神迹。小船一路向北,直到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在伯赛大 附近上岸,这里距离耶稣给五千人吃饱的地方不远。有人把一个瞎子带到耶稣跟 前求医治。他们显然相信耶稣能医治,却没有讲到任何有关瞎子本人的事。这就 是耶稣为何如此对待他的原因。我们的主拉着他的手把他带出伯赛大,以便不被 众人打扰,这是何等的体贴。这个瞎子不只是领受医治,也要从中领悟一些事, 所以耶稣用一种方式开启他的理解力。 首先,耶稣吐唾沫在这个人的眼睛上——这是他能感受到的,让他知道他会得医 治。然后,耶稣按手在他身上,像他的朋友要求的那样。接下来耶稣问他是否能 看见,也许是让他睁眼环顾。他看到模糊不清的移动的树。树是不能移动的,所 以这个瞎子认为他看到了人。他显然不是生来就瞎眼的,否则他如何知道树的模 样呢?他看到的人是把他带给耶稣的人或者耶稣的门徒。这个人的心中充满了希 望。当耶稣又按手在他身上时,他的视力最终完全恢复了。 这个神迹的独特之处是它的两个阶段。谁说耶稣总是以同一方式行神迹?在这 里,他改变方式满足这个人的需要。 耶稣治愈这个人之后就让他直接回家。人来人往的村子不适合他待下去,与家人 分享这喜悦就足够了。他需要时间静思默想基督为他成就的事。他心中无疑会产 生这样的问题:“这位让我重见光明的耶稣是谁?他只是一个人而已吗?”
彼得认耶稣为主(马太福音 16:13-20;马可福音 8:27-30;路加福音 9:18-21) 《钥匙职》 马太福音 16:13–19 16:13 耶稣到了凯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我人子是谁(注: 有古卷无“我”字)?”16:14 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 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16:15 耶稣说:“你们说我是 谁?”16:16 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儿子。”16:17 耶稣 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 天上的父指示的。16:18 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 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注:“权柄”原文作“门”)。16:19 我要把天国 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 天上也要释放。”16:20 当下,耶稣嘱咐门徒,不可对人说他是基督。 福音事工常常又被称为钥匙职,马太福音 16:19 为我们记载了这一职分的来源, 耶稣对彼得说:“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 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这把钥匙就是基督的福音,福音是叫人脱离罪并为他们开启天堂之门的唯一大 能,这福音为一切悔改的罪人成就此事;对于一切不悔改的罪人,福音并不释放 或开启,也就是说,它会捆绑和关闭。 让我们看一下耶稣说这话的背景。耶稣到了凯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他向门徒们 提出一个问题:“人说我人子是谁?”在门徒们近来的旅行中,许多人对耶稣的 身份进行评论,他们普遍把耶稣认作神的先知。 有些人以为耶稣必是复活的施洗约翰,他们至少意识到,约翰和耶稣都宣告神国 的降临,都呼唤人们悔改。还有一些人认为耶稣必是回到世间的先知以利亚,他 们对先知玛拉基的话耳熟能详:“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 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玛拉基书 4:5)。但耶稣已在 11:14 公开表明, 施洗约翰就是第二个以利亚。另一些人不是很确定,他们以为耶稣是旧约的另一 位先知,或许耶利米吧。 从众人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耶稣是尊重的,但是,他们都没有把他置于应 有的地位,并不理解他是神的独生子,是永恒中与父和圣灵同在的真神。耶稣问 门徒:“你们说我是谁?”两年多来,他们一直跟随耶稣,他们亲眼看到耶稣如 何生活,也见证了他大能的工作,听他教导有关神国的事,关于他自己的事。门 徒们会不会与众人所见略同呢? 彼得在此给出了信仰告白:“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是他第二次发出 了不起的信仰告白。彼得认定并坦承耶稣就是那位盼望已久拯救世人的救主。耶 稣称彼得为有福,因为无人能靠自己而知晓此事,彼得靠天父的启示而知道这真
理,是他生发了彼得的信心。同样,我们不是靠着自己的推想或自己的理智决定 而相信耶稣是救主。我们懂得耶稣是我们的救主,这仅仅因为圣灵借着福音的大 能满有慈爱地在我们内心建造得救的信心。 接下来,关于世间的教会,关于彼得,耶稣作出奇妙的陈述。“你是彼得,我要 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在这里,我们需要小心 地理解,因为许多人误读了耶稣的话。 罗马天主教声称耶稣把天国的钥匙给了教宗,把耶稣的这些话解释为一个宣告— —彼得是世间基督教会之首,这是在曲解耶稣的话,耶稣并不是说他要把教会建 立在彼得身上,他只是说,有一些事——关于彼得,关于彼得的告白——他要用 来建立他的教会。 教会不是建立在彼得之上,而是建立在耶稣基督之上,彼得所道出的真理是坚固 的磐石,耶稣要在其上建立他的教会。所有从内心发出同样告白的人都是活石, 组合在一起共同建造基督的教会。 阴间的权柄所表示的是来自撒旦国度与基督国度作战的一切邪灵代表,耶稣向我 们保证,他们不会得胜。死亡不能辖制在基督里的人,耶稣为我们胜过死亡,使 之进入永生。 我们在第 19 节中看到耶稣对彼得的应许: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钥匙有两个 功能:打开与关闭。在这里,耶稣把宣告得救福音的权柄授予彼得,作为传讲福 音的结果,有些人将得救得永生,有些人将被弃绝,咎由自取。 这个权柄已授予彼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当彼得对耶稣讲话时、当耶稣对彼 得讲这些话时,彼得代表着全体使徒。借着圣经其它记载,我们知道,这一钥匙 给了世间整个基督教会。 任何一个基督徒都可以让一个悔改的罪人确信:耶稣为他的罪而死,无偿地赦免 他,当这样做的时候,这个基督徒就是在恰当地践行这一事工。任何一个基督徒 向一个不悔改的罪人发出警告:他是在拒绝基督的赦免,当这样做的时候,这个 基督徒也是在践行这一事工。
耶稣预告他的死和复活(马太福音 16:21-28;马可福音 8:31-9:1;路加福 音 9:22-27) 基于彼得的信仰告白,耶稣知道门徒们明白他是神的儿子,但是他们仍旧不懂耶 稣拯救世人的计划。为了让他们明白,耶稣开始讲述他受死和复活的细节,告诉 他们没多久大家要去耶路撒冷,在那里他将被犹太宗教领袖处以死刑,但他在第 三天将要复活。在此之前,耶稣至少有一次谈过了他的受死(约翰福音 3:14), 这一次,门徒们会明白吗? 《舍己背起十字架走的路是一条蒙福的路》 马太福音 16:21–28 16:21 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 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16:22 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万不 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16:23 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 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16:24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 我。16:25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注:“生命”或作“灵魂”。下同),必丧 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16:26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 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16:27 人子要在他父的荣耀里, 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16:28 我实在告诉你们: 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 当我们刚信主的时候,如果有人问我们:舍己背起十字架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 路?我们会怎么回答呢?当我们跟随主走了一段时间以后,又有人问这样的问 题,我们会怎么回答呢?在人生即将结束,我们走了十架天路很长时间以后, 再有人问我们这样的问题,我们又会怎么回答呢? 舍己的意思是对自己说不,十字架的路是因着福音为主受逼迫,这样的路是蒙福 的路。如果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信心之旅,在我们刚信的时候,有人说这条路是 有福的路,我们的心一定会多多少少表示出不同意,无论是我们表现出了这样的 不同意,还是在心中隐藏这样的情绪,这样的想法是人人都会有的。跟随主走了 一段时间后,当人再次这样说的时候,我们也许会部分同意,但心中的那种情绪 仍旧会困扰我们。 马太福音 16:21–27 所记载的这段话帮助我们认识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对于使 徒们而言,他们舍弃自己的一切来跟谁主,已跟随主走了一段时间的十字架道路。 时候已到,耶稣必须向他的门徒坦言,他即将受苦、被杀。无疑,他此前也曾讲 到这些事,但门徒没有真正明白。但他们无法忘记,及至适当的时候,他们将彻 底明白。 在这样的背景下,耶稣对使徒们说要舍己背起十字架来跟从他。当耶稣这样说的
时候,他在告诉使徒们,当然也在告诉我们,他走的是一条什么路,他谈到自己 将要忍受的苦难和死亡,也讲到他第三天的复活。耶稣知道他所面临的一切,并 甘愿忍受这一切,他是心甘情愿的祭物,为世人一切的罪而献上。 对于耶稣的这些话,彼得的反应非常有意思,一方面他表现出爱主的心,另一方 面,他按照自己的意思做。彼得熟悉旧约圣经,但不明白,对于跟随主的人而言, 如果不明白圣经,就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一方面宣告自己是跟随主的人, 另一方面又对自己说是,对神说不。 从彼得的反应中,我们看到自己。我们常常不能看到自己的光景,许多人说自己 的生命不长进,信心软弱,但不愿意对自己说不,当我们谈到舍己的时候,我们 首先需要认识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彼得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如果我们换位思考,我 们是不是也会如此说呢?如果是我,我多半会说同样的话,而且还会为自己感到 骄傲,认为自己是多么爱主,更比周围的人都强。 对此,耶稣的回答是什么?16:23 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 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这是震撼人心的话,这是何等严厉的斥责。我们可以想象到彼得的委曲,耶稣严 厉训斥他,甚至称他为撒旦。有什么比这样的斥责更严重的呢?但是,当人按照 自己的意思行时,成就的往往是撒旦的意志,是顺从老我的行为。 彼得此刻说的话是在为撒旦代言,这是摆在耶稣面前的试探,从本质上讲,他所 说的话就是撒旦在四十天旷野试探期间对耶稣说的话。他叫耶稣不要执行自己的 使命,不要遵从天父的旨意,不要实现神借着旧约先知赐下的应许。耶稣称彼得 为绊脚石,也就是说彼得在给耶稣设置陷阱。耶稣若步入这陷阱,他救赎世人的 整个计划将功败垂成。 耶稣背负他的十字架,一切跟从他的人也要背负他们的十字架。基督徒背负的十 字架就是因忠心跟随耶稣而遇到的艰难困苦和所要忍受的逼迫。各人的十字架各 有不同,但每个基督徒都必须预备好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让我们回答前面的问题,对于刚信主的弟兄姐妹而言,他们也要这样行,因为这 样的道路首先帮助人去思考神的爱,这也是跟随主一段时间的人已经在生命中见 证到的。 彼得后来他的书信中这样告诉弟兄姐妹: 彼得前书 2:22“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2:23 他被骂不还口,受害 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2:24 他被挂在木头上,亲 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 们便得了医治。
当彼得说耶稣被挂在木头上的时候,他明白了耶稣当初对他们说的话,因为凡挂 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他明白了旧约圣经。耶稣在被咒诅的十字架上为世人流 血舍命,担当了神的咒诅,本来应当受咒诅的是我们,本来钉十字架的应该是我 们,但“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头,成为神的义”。神 叫主耶稣基督,那无罪的,来替我们承担我们犯罪所应当受的刑罚,同时也把我 们从律法的咒诅和罪恶的权势下救赎出来。 对于包括使徒们在内的早期基督徒而言,他们深刻地明白十字架是什么,十字架 本是刑罚罪犯的刑具,也是一个充满了屈辱的标志,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不仅肉 体要承受极其巨大的痛苦,而且精神上也备感屈辱,犯人要背着十字架到行刑的 地方,这种最残酷最屈辱的死刑之所以惨无人道,是因为它让人死得没有任何尊 严! 然而,十字架本来的意义在耶稣基督里被翻转过来,不是我们上十字架,而是神 的儿子为我们上了十字架,对于我们这些本无希望的人而言,十字架给我们带来 赦免,主耶稣死里复活后,十字架由咒诅变成祝福,由屈辱变成荣耀,由绝望变 成希望,由悲伤变成喜乐,由黑暗变成光明,十字架成为人类的盼望和出路。 耶稣走的是十字架的道路,他是好牧人,要带领他的羊跟从他。他为羊舍命流血, 为了使羊得生命;他领他的羊也走十字架的路,为的是使他们得更丰盛的生命。 只要我们跟随耶稣走十字架的道路,我们就会看到自己的本来面貌,正如我们此 前谈到彼得顺从自己的意思,不顺从神的意思。我们在走十字架的道路中,我们 也看到自己何等的败坏可怜,何等的污秽。一个不能对自己说不的人就是顺从罪 性的人,这就是为什么耶稣提醒我们要舍己的原因。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与人争斗,不断去抓那些对我们并无多少益处的东西,为 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喜悦顺从我们的罪性,看自己的意念比神的意念高,把 自己放在神和人的前面,爱自己胜过一切。 舍己背十字架就是对这样的生命说不的道路,对自己的私欲说不,我们离弃的是 那于我们有害的,得到的是于我们有益的。主在其中雕琢我们,修理我们,帮助 我们去依靠他。无论神在我们的人生中拿走什么,他必以自己的丰富来替代,他 使我们的生命更加丰盛,更喜乐。让我们经历复活的大能,让我们得释放,得自 由。 舍己背十字架的道路虽是困苦艰难,却是主的大能大力的彰显,是向上的道路, 越走越光明。每当我们对自己说不的时候,我们就一定会经历到神给我们的能力, 也会经历到神的同在,我们不再靠自己活着,而是开始学习为救我们的主活着。 走十字架的道路一定会遇到逼迫,这是为福音受苦,我们认识到自己,也认识到 我们所处的世界,世人不认识耶稣,当然不认识我们的信仰,世人恨耶稣,当然 也会恨我们这些跟随耶稣的人。
当逼迫来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感受到痛,我们知道早期教会的弟兄姐妹遭遇过什 么,使徒行转为我们记载了他们的生活:“ 8:1 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 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8:2 有虔诚的人把 司提反埋葬了,为他捶胸大哭。8:3 扫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 在监里。” 这只是很简短的一些描述,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而言,他们所遭遇的会帮助他们 进入真理,神的话语在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成为了真实的帮助。当人处于一个看起 来稳妥的环境中时,人很容易懈怠,神的话语好像都明白了,但并没有进入人的 生活,更没有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只要走十字架的道路,就会被人攻击,被人辱骂。这个时候,人开始学习从神的 话语中得到力量,神的安慰在这个时候就表现得非常清晰,神在其中的安慰成为 人的力量,整个过程帮助人更多地认识那位为我们死的救主。 诗人为我们这样描述:诗篇 66:10 神啊,你曾试验我们,熬炼我们,如熬炼银子 一样。66:11 你使我们进入网罗,把重担放在我们的身上。66:12 你使人坐车轧 我们的头。我们经过水火,你却使我们到丰富之地。 当走过十字架的道路,到了快要见主的时候,人会对自己的一生有一个总结。让 我们试想一下,也许在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没有多少话可以说,因为任何的言语 都无法表达我们感恩的心,除了说有神真好以外,真的没有多少可以说的。 我们这样说,是因为我们见过许多这样的老弟兄、老姐妹,他们真的用自己的一 生在述说主对他们的恩典,用自己的一生在告诉我们这些后来的人,舍己背起十 字架走的真是一条蒙福的路。
改变形像(马太福音 17:1-13;马可福音 9:2-13;路加福音 9:28-36) 登山变像 路加福音 9:28-36 9:28 说了这话以后约有八天,耶稣带着彼得、约翰、雅各上山去祷告。9:29 正 祷告的时候,他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9:30 忽然有摩西、以利亚两 个人同耶稣说话;9:31 他们在荣光里显现,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 撒冷将要成的事。9:32 彼得和他的同伴都打盹,既清醒了,就看见耶稣的荣光, 并同他站着的那两个人。9:33 二人正要和耶稣分离的时候,彼得对耶稣说: “夫 子,我们在这里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 他却不知道所说的是什么。9:34 说这话的时候,有一朵云彩来遮盖他们;他们 进入云彩里就惧怕。9:35 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 “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 的(注:有古卷作“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9:36 声音住了,只见耶稣 一人在那里。当那些日子,门徒不提所看见的事,一样也不告诉人。 借着路加此前的记载,我们看到“9:51 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 耶路撒冷去。”耶稣前往耶路撒冷为着什么目的呢?在此以前,耶稣借着所行的 神迹显明了自己的荣耀,也宣告了自己的身份,他所行的、所传的都应验了旧约 圣经的预言,然而,对于耶稣的身份,跟随他的门徒常常处于时而清楚,时而糊 涂的状态中。 耶稣一直在预备他们明白他前往耶路撒冷的目的。在此以前,我们看到了彼得的 信仰告白,也看到耶稣告诉他们自己的使命,路加福音对此这样记载,9:20 耶稣 说: “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 “是 神所立的基督。” 9:21 耶稣切切地嘱 咐他们,不可将这事告诉人,9:22 又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 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虽然彼得清楚准确地认定了拿撒勒人耶稣就是神所差遣的救主,就是拯救应许的 应验,但这仅仅在总体轮廓上的认识。对于耶稣如何成就应许,三年多来一直与 耶稣同吃、同住的使徒们并不清楚。耶稣前往耶路撒冷要为世人的罪付上代价, 死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复活。对此,使徒们听到耶稣的话,却不明白。 虽然他们本该此时,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明白,因为这是旧约圣经所预言的,但他 们信得太糊涂,信得太迟钝了。对此,我们看到耶稣的耐心,虽然在人看来,这 些学生实在太笨拙,太不开窍,但耶稣以耐心对待他们,耶稣要借着登山变像这 一特别事件再次预备使徒们。约翰后来写到这次经历时说:“我们也见过他(耶 稣的)的荣光”(约翰福音 1:14),彼得则这样写道:“我们……亲眼见过他的威 荣”(彼得后书 1:16)。 路加如此描述当时发生的事: “9:28 说了这话以后约有八天,耶稣带着彼得、约 翰、雅各上山去祷告。9:29 正祷告的时候,他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
虽然彼得、约翰、雅各最初在打盹,但他们看到了这非常重要的一幕,耶稣显出 了自己的荣耀,此时的耶稣与他们平日所见大不一样,他的容貌发生了改变,好 像太阳一样照耀,甚至他的衣服也变得闪耀发光,放光如闪电,极其洁白,这是 属耶稣的荣耀,属神儿子的荣耀,从内而出的荣耀。 彼得、约翰、雅各虽然此前借着神迹见到了耶稣的荣耀,但此时这次是最为直接 和清楚的,耶稣的登山变像以可见的方式显明他的神性。使徒们随后要见证耶稣 死在十字架上,耶稣告诉他们: “第三日复活”,这如何可能呢?然而,当他们见 证了耶稣此时显明的荣耀时,这为他们给出预备。当他们随后见到复活的耶稣时, 他们会明白这次对于他们而言,是何等重要的预备。正如罗马书所言:“1:4 按 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 神的儿子。” 不仅如此,彼得、约翰、雅各听到摩西、以利亚与耶稣说话,他们所谈论的正是 耶稣前往耶路撒冷的使命——“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 事”,正是耶稣此前给门徒们说的: “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 士弃绝,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也许我们会提出问题,见到摩西、以利亚对于使徒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在他们 随后的侍奉中,使徒们要见证耶稣就是基督,这定然会遇到犹太人的挑战,他们 将控告跟随耶稣的门徒们离弃了先祖的信仰。 登山变像中的摩西、以利亚清楚地宣告,耶稣正要去完成旧约圣经为耶稣所作的 见证,约翰随后在自己的福音书中这样说: “5:39 你们查考圣经(注:或作“应 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 旧约是应许,新约是应验,耶稣来成就应许,这需要深入门徒们的心,有任何怀 疑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耶稣训练自己的使者,这不仅包括早期的使徒们, 也 包括我们。 此时的彼得提出一个在人看来非常合理的要求,但这实在是他信得愚昧的标记, 彼得这样要求:9:33 二人正要和耶稣分离的时候,彼得对耶稣说: “夫子,我们 在这里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他却不 知道所说的是什么。 彼得看到了天上的荣光,他非常兴奋,就试图用建三座棚的方式保存着这荣光。 显然,彼得没有留意耶稣与摩西和以利亚的谈论,他们谈论的是谈论耶稣去世的 事。为了成就救恩,耶稣要前往耶路撒冷,在十字架上替代世人承受神对罪的咒 诅。天上的荣耀不是以这种方式带到地上,人却要被带出这被罪败坏的世界,进 入天堂的荣耀中,这将发生在属主的儿女离世之时,发生在他再来之时。 就在此时,有声音从天上来,路加这样描述:9:34 说这话的时候,有一朵云彩 来遮盖他们;他们进入云彩里就惧怕。9:35 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 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注:有古卷作“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
天父为耶稣作见证,耶稣奉他的差遣成就他预备的救恩计划,他所行的一切都是 天父所喜悦的。跟随耶稣的门徒要听他的话,因为凡耶稣所言的一切皆为真理, 都来自天父。 登山变像对于跟随耶稣的门徒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彼得在彼得后书 1:16-18 中写到登山变像的事:1:16 我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 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他的威荣。1:17 他 从父 神得尊贵荣耀的时候,从极大荣光之中有声音出来向他说: “这是我的爱 子,我所喜悦的。”1:18 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 有一次,有个朋友问我:“为什么我们所传讲的信息总是以耶稣为中心,好像除 此以外,没有什么其它可言。”这样的问题,其实在我们心中也有,相信在使徒 们的侍奉中,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约翰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呼应了登山变像中所听到的话,约翰一书 2:23 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认子的,连父也有了。4:14 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这是 我们所看见且作见证的。4:15 凡认耶稣为 神儿子的, 神就住在他里面,他也 住在 神里面。 在约翰福音中,他这样说:14:6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 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14:7 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 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以耶稣为中心的信息,是我们必须去传讲的,否则我们就是 在侍奉自己,在传讲自己的信息,因为当我们那样行的时候违背了我们的大使命: 马太福音 28:18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 “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28:19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注:或 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28:20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 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我们需要听从耶稣的话,传讲耶稣的话,圣灵借着耶稣的福音成就了奇妙的事, 让我们这些死在罪恶中的人活过来,有了子,我们就有了父。 另有一次,有个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彼得、约翰、雅各在登山变像中见证了 耶稣的荣耀,我们如何见证呢?”借着圣经,靠着信心,我们与他们一同来到了 变像山上,见证了这一幕。 在我们传讲耶稣的救赎中,我们也见证了耶稣的荣耀,福音向我们展现了神在耶 稣里的慈爱,神的荣耀与他的恩慈相连。在传讲之前,神的恩典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吃了他的恩典,也就见证了他的荣耀;在我们传讲的时候,我们见证了福音 的大能。只要我们忠心地传讲,福音定然会成就奇妙的事,因为他的荣耀要在改 变人心中显明出来。 心存耶稣的荣耀来侍奉非常重要,在艰难中,这是胜过环境的能力。在艰难中,
仰望神的荣耀上让我们重新得力。耶稣在前往耶路撒冷以前,以这特别的事件预 备了使徒们的心。虽然此刻,他们仍旧没有把整个拼图拼得非常清晰,但他们随 后的生命中,这一片一片与耶稣同行的经历让他们越来越清楚地看清楚神在耶稣 里的恩典,这坚固了他们的信心,也坚固了随后之人的信心。我们也是其中的一 分子,天上的荣耀是我们的盼望,这样的盼望在耶稣里已经笃定,因为这是他为 我们所成就的,只要我们认定耶稣就是我们的救主,我们就有确信天堂属于我们。
医治污鬼所附的孩子(马太福音 17:14-20;马可福音 9:14-29;路加福音 9: 37-43) 第二天一早,耶稣和门徒们安静地下山返回。然而,在山脚的时候他们遇到一大 群人聚集在那里,随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借着马可福音的记载看一下。 马可福音 9:14-29 9:14 耶稣到了门徒那里,看见有许多人围着他们,又有文士和他们辩论。9:15 众人一见耶稣,都甚希奇,就跑上去问他的安。9:16 耶稣问他们说: “你们和他 们辩论的是什么?”9:17 众人中间有一个人回答说: “夫子,我带了我的儿子到 你这里来,他被哑巴鬼附着。9:18 无论在哪里,鬼捉弄他,把他摔倒,他就口 中流沫,咬牙切齿,身体枯干。我请过你的门徒把鬼赶出去,他们却是不能。 ” 9:19 耶稣说: “嗳,不信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 几时呢?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9:20 他们就带了他来。他一见耶稣,鬼便叫他 重重地抽风,倒在地上,翻来覆去,口中流沫。9:21 耶稣问他父亲说: “他得这 病有多少日子呢?”回答说:“从小的时候。9:22 鬼屡次把他扔在火里、水里, 要灭他。你若能做什么,求你怜悯我们,帮助我们!”9:23 耶稣对他说:“你若 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9:24 孩子的父亲立时喊着说(注:有古卷作“立 时流泪地喊着说” ): “ 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 ”9:25 耶稣看见众人都跑 上来,就斥责那污鬼说: “你这聋哑的鬼,我吩咐你从他里头出来,再不要进去!” 9:26 那鬼喊叫,使孩子大大地抽了一阵风,就出来了。孩子好像死了一般,以 致众人多半说:“他是死了。”9:27 但耶稣拉着他的手,扶他起来,他就站起来 了。9:28 耶稣进了屋子,门徒就暗暗地问他说: “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他去呢?” 9:29 耶稣说:“非用祷告(注:有古卷在此有“禁食”二字),这一类的鬼总不 能出来(注:或译作“不能赶他出来”)。” 这里描述的症状与我们所了解的癫痫症状很相似,许多评注者——他们否认被鬼 附着的可能性,甚至否认撒旦及其邪恶天使的存在——认为那样的情况只不过是 癫痫病发作而已。他们声称马可笔下所反映的是他那个时代的观点,当时的人们 错误地把许多疾病都归于被鬼附着。然而据提摩太后书 3:16 所言,马可笔下的 内容是神所默示的,所以这类评注者实际上是说神不知自己何所云,或者,神让 自己顺应那个时代的观念。 这是马可福音有关主耶稣基督赶鬼的最后一个记载。医治所有被污鬼附着的人与 医治那些生病的人,其中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要素。医治被鬼附着的人,每一次都 是魔鬼与耶稣之间的对峙(见 1:23–26;3:11, 12;5:7, 8;此处 9:20, 25, 26),这 样的医治与医治彼得的岳母(1:30, 31)或瘫子(2:1–12)等情况是不同的。 耶稣和三个门徒从变像山下来,回到现实生活及其罪恶痛苦之中。当他们回到那 九个门徒当中时,耶稣发现文士正在众人面前与他们辩论。那九个门徒很难辩得 过那些文士。双方都知道门徒没有能力医治这个被鬼附着的少年,实际上是在怀 疑耶稣本人。耶稣的归来正是时候。
耶稣指向文士的问题由那个少年的父亲率先回答了。这位父亲讲述他儿子的情况 (这是他唯一的孩子,见路加福音 9:38)——非常糟糕。真正可悲的是,那些门 徒没有能力医治这个男孩。这就解释了耶稣下面的话,他指导他的门徒已经进入 第三年了,他不禁大声质疑他们在信仰上为何成长如此之慢? 于是耶稣叫人把那个少年带过来。这意味着一个承诺——针对他的情况做一些 事。这位父亲答道: “你若能作什么,求你怜悯我们,帮助我们。 ”他的信心急转 直下,因为耶稣的门徒不能帮助他。耶稣却鼓励他说:“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 这位父亲在焦虑中大声喊道: “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 ”(我们在生活中 常常如此)这样的告白是耶稣赏识的。对于这位父亲来说 ,耶稣既医治了他的 儿子,也坚固了他的信心。虽然许多人说“他是死了” ,但当耶稣拉着那个少年 的手,扶他起来时,他就痊愈了。 另有人需要帮助,就是那些门徒。他们私下里问耶稣: “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他 去呢?” 毕竟,耶稣在差遣他们出去传道时就已经赐予他们赶鬼的权柄(6:7) , 况且他们也曾经赶出许多污鬼(6:13)。现在为什么不能呢?耶稣说: “非用祷告, 这一类的鬼,总不能出来。”当门徒最初的尝试失败时,他们理应在祷告中寻求 主。这能力不是他们内在的能力,而是耶稣内在的能力,他可以说“我吩咐你” (第 25 节)。门徒还有许多功课要学习。
耶稣再次预告他的死和复活(马太福音 17:22-23;马可福音 9:30-32;路加 福音 9:43-45) 正如此前提及的,施洗约翰的死是耶稣生平中的一个转折点。从那时起,耶稣转 向预备自己的受苦、受死和复活。当离开人群和被医治的男孩儿之后,耶稣又一 次清楚说明他的使命。 马可福音 9:30-32 9:30 他们离开那地方,经过加利利,耶稣不愿意人知道。9:31 于是教训门徒, 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他们要杀害他;被杀以后,过三天他要复活。” 9:32 门徒却不明白这话,又不敢问他。 这是马可第二次记录耶稣明确讲述他的受难。即使这一次,众门徒也没有完全明 白。事实上,他们似乎惧怕面对这一结果的完全揭示,因为他们所听到了超出他 们的愿意,他们选择逃避所听到的信息。 我们没有理由指责他们。已经 1900 多年了,所有的事实已揭晓,却仍有人拒不 认罪——我们的罪!这罪使得耶稣的受难和受死成为必需,他的复活让我们确信: 我们的罪确实被偿付了。 耶稣第二次宣布他的受难,其中有新的要素。和合本三部福音书的翻译都是“人 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马太福音 17:22;马可福音 9:31;路加福音 9:44),所表 达的是耶稣“将要被出卖”。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陈述:与基督关系密切的某个 人将要把他交给杀他的人,难怪门徒不敢再问任何问题了。他们宁愿不去想那个 即将到来的受难,而是争论他们当中谁是天国里最大的。
圣殿税(马太福音 17:24-27) 可能是在九月中旬,耶稣和他的门徒们离开了凯撒利亚腓立比地区,沿着加利利 海的西侧前行,直到他们来到迦百农。在这里彼得与一个收丁税的人相遇。 每一个年龄在 20 岁以上的犹太男性,每年必须支付税赋,以支持耶路撒冷的圣 殿(出埃及记 30:12-16)。虽然这项税赋通常在逾越节期间征收,彼得和耶稣都 还没有缴纳。这引发了收丁税的人前来质询。 马太福音 17:24–27 17:24 到了迦百农,有收丁税的人来见彼得说:“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吗(注: 丁税约有半块钱)?” 17:25 彼得说: “纳。”他进了屋子,耶稣先向他说: “西 门,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税、丁税?是向自己的儿子呢,是 向外人呢?”17:26 彼得说:“是向外人。”耶稣说:“既然如此,儿子就可以免 税了。17:27 但恐怕触犯他们(注:“触犯”原文作“绊倒”),你且往海边去钓 鱼,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可以拿去给他们,作 你我的税银。” 当收丁税的人前来询问圣殿税的问题时,彼得立刻答道: “纳。”据他个人的经验, 他知道耶稣往年都交纳这项税,他确信耶稣会持续交纳。彼得还没得机会向耶稣 提及此事,耶稣却先谈起这个话题。耶稣问彼得,世上的君王是向自己的儿子征 税,还是只向其他人征税。答案不言自明,君王向国民征税,君王的儿子分享税 收的福利,他们不用交税。 这验证了一个事实:神的儿子不被要求交纳神的圣殿税。但耶稣仍然交纳这项税, 以免绊倒任何人。他若拒交,就会有人认为耶稣藐视圣殿,藐视圣殿敬拜,他们 就会不情愿来倾听耶稣要对他们讲的话,耶稣不要在那些需要听到他国度福音之 人的道路上设置任何不必要的障碍。所以,他自觉自愿地交纳这项税款。 耶稣要彼得去加利利海钓鱼,他保证彼得钓到的第一条鱼口中会有一枚钱币,其 面值正是他们二位所要交付税银的数额。鱼腹中发现奇异物体的事时有发生,但 这不只一个奇妙的巧合。耶稣确知将要发生的事,他叫那条鱼在水中衔着那枚钱 币,并让彼得钓上来。
教导门徒(马太福音 18:1-35;马可福音 9:33-50;路加福音 9:46-50) 为了预备即将临到的受苦、受死和复活,同时为了有机会单独训练和教导门徒, 耶稣已多次离开人群。在第四次“离开”尾声时,耶稣与他的门徒们深入探讨了 一些话题。 一、天国里谁是最大的 马太福音 18:1–5 18:1 当时,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 “天国里谁是最大的?” 18:2 耶稣便叫一 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18:3 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 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18:4 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 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18:5 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天国里谁是最大的?”我们或许会想到亚伯拉罕或摩西或使徒保罗。然而, 这些门徒问耶稣这个问题是想知道他们当中的哪一位在天国里最大,他们都期待 在耶稣的国度里居重要地位,他们每个人都想成为耶稣的得力助手。在他们看来, 彼得、雅各和约翰似乎是这个重要位置最有可能的人选。那日的早些时候,耶稣 挑选彼得钓到口含钱币的鱼,为他们二人交了税。不久前,耶稣带着彼得、雅各 和约翰上山,耶稣改变了形像。余下的这些门徒仍然记得,当耶稣去睚鲁家让他 12 岁的女儿复活时,也是带着这三个人。彼得常常代表其他门徒讲话以充任领 导者的角色。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其他门徒为什么要询问他们在耶稣即将建立的国 度里的地位。 他们的问题在于没有理解在耶稣的国度里为大的概念。于是耶稣教导他们为大和 谦卑的功课,他的教导方式令他们终生难忘,我们也始终牢记。耶稣叫一个小孩 子来到他们中间,指出这个孩子是在他的国度里为大的例子。耶稣警示门徒,若 不变成这个孩子的样式,没有人能够进入他的国度。这个比较的要点是孩子的谦 卑。这是基督徒的基本美德。事实上,在神眼中,没有谦卑就没有美德可言。 谦卑的意思首先是认识到个人的罪和不配,完全没有能力做任何事在神面前变得 有价值,全部或部分地赚取救恩。谦卑就是完全依赖神的怜悯而得赦免和救恩。 谦卑就是把耶稣基督当作救主,他把自己献上作为赎所有罪的完全祭物。谦卑不 是妄自尊大,而是尊耶稣为大。凡自己降卑者,神即抬高之;凡自我抬高者,神 即使之降卑。 耶稣为我们提供了蒙神喜悦的谦卑之最佳例证。他自天堂的荣耀而来,降世成为 我们中间的一员。他生在卑贱的马槽里,生在神颁给选民以色列人的全部律法之 下;他从未为着自己的便利和舒适而使用自己的神性能力;他任凭有罪的人虐待 他、控告他、钉他;他忍受这一切却是为了我们。这就是他降世的目的。如今, 神把他升为至高,在父神的右边,为着他国度的益处而掌管整个世界。最终,万 膝要向他跪拜,万口要称耶稣基督为主,归荣耀于父神。凡今生谦卑地跟随他的 人,来世都将分享他的荣耀。 基督徒真正的谦卑将体现在我们对待孩童的态度上。耶稣说,凡为他的名接待一
个小孩子就是服事他。首先,我们为耶稣的名而接待一个小孩子,把这个孩子看 作神的礼物而不是痛苦的负担。我们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一切所需,以此服事耶稣。 这供给不只是食物和住所,不只是衣着和关怀,最重要的是在圣洗礼中把他们带 向耶稣,教导他们认识、热爱和顺服他们的救主。如果主没有赐我们儿女,我们 或许会领养一个需要家的孩子。我们可以在教会、在社区以及世界的其它地方通 过各种途径帮助有需要的孩子。那些为了耶稣的名谦卑地服事他人,不计个人地 位,以此来服事他们的救主的人,就是天国里最大的。
二、不要导致别人犯罪 警醒,不要让人跌倒,也不要让自己跌倒 马太福音 18:6-9 18:6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 海里。18:7 这世界有祸了!因为将人绊倒;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 的有祸了!18:8 倘若你一只手或是一只脚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你缺一只手 或是一只脚进入永生,强如有两手两脚被丢在永火里。18:9 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 倒,就把它剜出来丢掉;你只有一只眼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眼被丢在地狱的火 里。 使人跌倒是什么意思呢?当我们查看与之对应的希腊原文词语之义时,我们会看 到一个形象化的图片,所表示的是弯曲和可移动的棍,其上系着圈套,使之成为 陷阱。也就是说,这表示陷阱、障碍物和绊脚石,表示使基督徒从信心中跌倒或 阻碍人相信的事。那么什么事情会让人跌倒呢? 我们可以因着教导错误的教义而使人跌倒,错误的教义引导人们离开基督,因为 这会导人接受谬误,而谬误可能会削弱甚至摧毁一个人的信心;人们也可以借着 有罪的生命使人跌倒;生活在罪中的人,其行为会鼓励别人也犯同样的罪,坏榜 样引导人犯罪和破坏他们的信心。 大约在两、三年前,我与群中的一个姐妹有一次很长的交谈,她提到教会中有许 多人和事让她感到非常不舒服,让她信心软弱,觉得不来教会甚至比来教会要强。 她的言辞非常激烈: “何为小人,何为卑鄙的人,就是说谎不眨眼的人,还要装 作好人,并且污陷人。真可卑,教会里的这种人比比皆是,这种人无法忍受生活 中一丁点不如意的事,更无法忍受其他人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只想着不惜一切 手段去剥夺别人的东西。 这种人是既可怜,又可卑的。教会里碰到这样的人真的是可怕,他们混淆哪是来 自圣灵的声音,哪是来自撒旦的谎言,她们表面上假装客气,有爱心,但一转身 就是一种冷弱冰霜和敌视。一方面把自己虚假的一面隐藏起来,另一方面一种偏 执的幻像与卑鄙手段去侵犯别他人,去害人,以一种病理性的强迫性重复去控制 别人,去妖魔化别人,耍心计,玩花招,去害人,真可卑,在教会碰到了一些这
样的人,这真是一种可卑,一种耻辱的可卑。” 这些话让我感受到她的委屈,也感受到她的软弱。我们该怎么看待她的这些话 呢?从一个方面说,任何严厉指责其他人的话都在指向自己,我们知道,当我们 用律法来指责人的时候,一个手指指向了其他人,四个手指指向了自己。 当我们用律法砍碎了其他人的时候,我们已经先用律法在砍向自己。当我们述说 其他人对我们的伤害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自己当成完全的受害者,却忽略了我 们常常也在矛盾中得罪其他人。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位姐妹的话确实向我们呈现出可怕的一面,她因着一些人 的言行或坏样式而软弱,她几乎要被绊倒。 我们是不是也在绊倒其他人呢?这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这位姐妹是上面 经文中提到的那“一个小子”,我们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小子”,也就是说我们周 围有许多信心软弱的弟兄姐妹,任何误用我们在基督里自由的行为都有可能让他 们跌倒。 耶稣对此有严厉的告诫:“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 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绊倒人的 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 我们多少次试图把自己掩盖起来,把自己的虚假显示出来,然后以为自己虚假的 一面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次,我们自己知道这样不对,但我们还是会硬着心,对 自己说:“大家都是这样,没有关系的。”这样的行为会让许多人跌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报喜不报忧,包括想方设法隐藏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这 已经成了我们思维的定式,也被很多人视为正常。即便是对自己的亲人、所爱的 人也是如此。当我们习惯于以虚假示人时,我们就是在行假冒伪善之事,我们就 在使自己跌倒,也在使人跌倒。 看到耶稣的话,我们感到责任重大,甚至到了不敢举手投足的地步,因为我们只 要一行动就可能错,我们的手或脚都可能使我们跌倒,也可能使人跌倒,我们的 眼和嘴也是如此。 既然这样,我们该怎么过我们的生活呢?一方面,我们知道使人跌倒的严重性,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知道,尽管我们的成圣生活不完全,然而出于信心的行为是 神所悦纳的,因为我们的行为披戴了耶稣的义。 当我们使人跌倒,使自己跌倒时,圣灵一定会提醒我们,甚至在敲打我们,他不 会在我们走向灭亡的时候,不起来工作;不会看到其他人因着我们的行为处于跌 倒边缘时,不起来工作。 这个时候,我们有一个选择,顺从圣灵,还是硬着心。我们需要做的是,不要消 灭圣灵的感动。圣灵教导我们,也给我们力量去喜悦去关心其他人的需要,当我
们把心放在其他人那里的时候,我们会很容易注意到自己的言行是否冒犯他们。 圣灵的提醒如同刹车一样,当我们所言所行要绊倒人的时候,圣灵会提醒我们, 我们要为着其他人的益处去行,而不能单单享受我们在基督里的自由。当圣灵告 诉我们错了的时候,我们要停下来,不要说,我很好,没有问题,如果这样,我 们就距离跌倒不远了。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我们都知道不要撒谎,也知道撒谎的害处,如果我们 一方面告诫孩子们不要撒谎,另一方面为了某种利益而在他们面前撒谎,这样的 事情其实常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买电影票的时候,谎报孩子年龄的事情在许多基督徒的生活中都发生过,而且常 常是当着孩子的面,甚至在孩子提醒家长这样做不对时,仍旧要孩子闭嘴。当一 个基督徒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就是在让小子跌倒,因为这让孩子学习心口不一, 也在告诉孩子,只要有利益,就可以撒谎。 求神帮助我们每个人,让我们一方面知道并且享受在基督里的自由,另一方面也 顾及其他人,不要使人跌倒,也不要让自己跌倒。
三、失羊的比喻 马太福音 18:10–14 18:10 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我告诉你们:他们的使者在天 上,常见我天父的面。 (注:有古卷在此有 18:11 人子来,为要拯救失丧的人。”) 18:12 一个人若有一百只羊,一只走迷了路,你们的意思如何?他岂不撇下这 九十九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吗?18:13 若是找着了,我实在告诉你们: 他为这一只羊欢喜,比为那没有迷路的九十九只欢喜还大呢!18:14 你们在天 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 我们与圣洁天使一起照看救主的小子们。耶稣再次提醒我们,不要轻看他们。轻 看他们最终极的表现就是堕胎,想来真是恐怖——撒旦让许多人确信:他们有权 轻看和毁掉小家伙们,甚至让他们确信:阻止意外受孕的孩子出生正体现了他们 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难怪越来越多的公民觉得自己比神更仁慈——当他们终 止那些人的生命时——在他们看来,那些人无法享受有益的或有意义的生命。 耶稣用迷途之羊的比喻来强调一个小子的价值。这个简短比喻不需要解释,它直 白地表达了一个牧人对他那一百只羊的关切。当其中的一只羊走失的时候,这只 走失的羊就成为他主要关注的对象。这是自然的,也是正当的。我们关注与救主 分离的一个小子岂不是应当的吗?天父不愿意任何一个小子毁灭,也不要我们毁 灭。显然,我们对个体的关注也绝不能随着小子长大成人而减少。 在本章的余下部分,耶稣指示我们以正确的方式对待误入歧途的基督徒同伴。
四、如何对待得罪自己的弟兄
《为了人的灵魂发出告诫——执行教会纪律》 马太福音 18:15–20 18:15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 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18:16 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 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18:17 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 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18: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 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18:19 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 父必为他们成全。18:20 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 我在他们中间。” 马丁路德这样总结钥匙职:“这是基督赐给他世上教会的特权,去赦免懊悔者的 罪;但对于不懊悔者,在他末懊悔久前,不给予赦免。”在教会生活中,我们该 如何实际运用这一钥匙呢? 马太福音 18:15-17 向我们陈述了如何将其运用在教会的惩戒中,教会惩戒是把 那些活在罪的人带入悔改的努力。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谁是教会劝诫的对象?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宣称自己是在 基督里的弟兄姊妹,但是其生命否认这一宣告的人,此人通过活在罪中对其他人 犯罪,这是对其他人的冒犯,因为可能使他人在信心中跌倒。 教会必须对此有所行动,对其进行劝诫,为的是帮助活在罪中的人知道自己的真 实境地——他正处在受诅咒的危险中;而且也是对其他人的保护,因为如果不采 取行动,其他人也会认为活在罪中没有关系,也可能会去效仿这样的生活方式。 谁是执行教会纪律第一阶段的人?耶稣说:“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 候,指出他的错来。”你不要把此人的罪告诉其他人,而是告诉他本人。要注意 告诫的态度,不是恐吓,而是谦卑地完成;不是为了贬损人,而是出于爱人的灵 魂去帮助他。当指出其他人的罪时,不是要证明其他人的卑劣,也不是要显明自 己的超越。 在使用律法时,律法的信息不仅指向他人,同时也在指向我们;不仅显明被劝诫 之人的罪,也显明劝诫之人的罪,因此,我们不要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那些陷 在罪中泥潭的人。 当使用神的话语帮助人时,我们是信息的传递者,圣灵要借着我们所宣讲的律法 信息让人改变对罪的看法。当罪恶公开化以前,这样的劝诫可能需要许多次。完 成这个过程需要有忍耐,因为被劝诫的人可能会以各种方式为自己的罪辩解,也 会出现攻击劝诫者的情形。爱人的心必然会带来爱人的行为,直接的表现就是以 忍耐对待顶撞。
此外,对于劝诫者而言,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要管好自己的嘴,既然罪恶 还没有公开,就不要自觉不自觉地去把他人的罪当成谈资,在不知情的人面前讲 述,因为这对于帮助陷入罪中的人而言非常不利。如果我们这样做,必然会失去 被帮助者的信任,也使我们失去了帮助他们的机会。 如果被劝诫者认自己的罪,听从我们的劝告而悔改,我们需要向他宣告神的赦免, 使用释放的钥匙;如果他拒绝认自己的罪,为罪辩解,并表明会继续这样做,而 此时,罪恶已经公开化,或者开始局部为他人所知,那么我们必须进一步努力使 那人悔改。 耶稣告诉我们当如何处理这样的局面:“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 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这样的人选要特别谨慎,他们应该 是成熟的基督徒,是犯错的弟兄所尊重的人,或者,可以让教会的牧师和长老参 与进来。 在完成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保持爱心,以忍耐对待被劝诫者,而且要有预备, 因为被劝诫者常常会以更为激烈的方式对待前来帮助他的人。此外,我们需要特 别警戒自己的心,当对方的罪更为显明时,我们那骄傲的心在这样的情形下一定 会蠢蠢欲动,如果不对此警戒,即使我们不在言语中表现出对被劝诫者的藐视, 也会在眼神或肢体的动作中表现出来,这将对我们的劝诫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当被劝诫者听从,并为自己的罪懊悔时,就需要使用释放的钥匙,向他宣告神的 赦免;当仍旧拒绝悔改时,就需要进入第三步劝诫,进一步努力使那人悔改。 耶稣这样告诉我们:“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此时就进入公开处理的阶 段,常常是在会员大会上对活在罪中之人进行劝诫,如果他仍旧不听,坚持自己 的罪,那就要“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也就是说,要以公开的方式将其逐 出教会,被逐出教会的人被宣告为不信者,他失去所属教会的会员资格,也将不 为他颁圣餐。 教会正在使用捆绑的钥匙,在向罪人传讲律法所有的严苛,在告诉他,他正在活 在罪中,是不悔改的,处于地狱的危险之中。为了灵魂的益处,教会必须对拒绝 悔改的人执行教会纪律,逐出教会并不是摆脱会众里的讨厌之人或无用之人,而 是在爱中做赢回罪人的工作。 整个劝诫的过程都是要去帮助活在罪中的人认识到,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否认自己 的信仰,在拒绝耶稣的救赎,如此行将给自己的灵魂带来极其可怕的后果。 在此,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不是因为这个人的罪恶有多么滔天,不是因为这个人 对其他人有多大的伤害,不是因为这个人让其他人多么蒙羞,而是因为他拒绝悔 改,拒绝认自己的罪,才被逐出教会。 执行教会纪律需要勇气和智慧,让我们都在耶稣的话中得到鼓励和安慰:18: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 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18:19 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 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18:20 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 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 耶稣让我们懂得,我们是为了他而采取这些行动的。只要我们执行他的指示,我 们的行为如在天上一样有效,如同基督自己亲自对待这个不悔改的罪人。我们处 理一个不悔改的教会成员,或者带着任何请求到天父面前祷告,无论怎样,我们 都知道他会垂听。众信徒奉耶稣的名聚会,两三个人或几百个人并无多大区分, 他与我们同在,带领我们,祝福我们。
六、无怜悯心仆人的比喻 马太福音 18:21–35 18:21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 呢?到七次可以吗?”18:22 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 七次。18:23 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18:24 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 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18:25 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 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18:26 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 我!将来我都要还清。’18:27 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 了他的债。18:28 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 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18:29 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 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18:30 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 债。18:31 众同伴看见他所做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18:32 于 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 ‘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 18:33 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 18:34 主人就大怒,把他交 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18:35 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 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 在这个熟悉的比喻中,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饶恕和被饶恕。彼得知道耶稣要我们 饶恕那些得罪我们的人,但他以为饶恕是有限度的。他觉得自己的建议——我们 应该饶恕一个弟兄到七次——已经很宽宏大量了。当耶稣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 十个七次时,彼得大吃一惊。有的翻译为七十七次,两个数字都不是字面意思上 的规定,而是告诉我们要持续不断地饶恕下去。不要保留记录以至于最后认定达 到设定终止的上限。假如神存留我们的犯罪记录,他早就把我们灭掉了。我们活 在世上,每日都不断需要神的宽恕。 为了帮助我们明白饶恕和被饶恕这件事,耶稣讲到另一个比喻。一个王要与他的 众仆人算账,第一个被带过来的人欠王一大笔债,一千万银子,有一种估算是约 合一千二百万至两千万美元。无论具体数字是多少,总之债务巨大,是这个仆人 永远无法偿还的。于是王下令,变卖这个人的一切拥有,包括他的妻子儿女,至 少用以偿还巨额债款中的一部分。 当那个仆人乞求怜恤,并承诺全额还债时,王就向他动了慈心,免了他所有的债, 把他放了。那个仆人应该多么感激啊!但他没有。
他出来遇见一个同为仆人的伙伴,此人欠他十两银子,相当于一个劳工三个月的 工钱。他本该高高兴兴地免了那人的小债,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他却一副凶 狠相,要那人立刻全部还清,他充耳不闻那人的求告及尽快还债的承诺,将其投 入监牢。 其他仆人把此事报告给王,王立刻叫回那个忘恩负义的仆人,一怒之下把他投入 监牢。我们必须承认,此人得到了应得的惩罚。我们可以断定他将在监牢中度过 余生,因为他无法偿还他的巨额债务。 “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 ”彼得的问题 ——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有了答案,这也是给我们的答案。当我 们看到那个仆人和他不可能偿清的债务时,我们就看到了自己,我们的罪债也如 此巨大。我们作出的任何还债的努力以及任何还债的承诺都毫无意义,我们的债 务只会增加,因为我们无法赚取宽恕,却又不断犯罪。我们唯一的盼望在我们慈 爱之神的怜悯中。他让我们知道,他因着耶稣的缘故白白地赦免我们一切的罪, 我们得自由。我们承受永生的产业,我们与天父之间不再被罪所阻隔。 那么,我弟兄犯下的罪(得罪我)又该当何论呢?我该饶恕这些罪吗?如果这些 罪持续七次,七十七次或者七十个七次甚至更多次又当如何呢?我们怎么能不去 饶恕呢?那项罪债与神为我们白白勾销的罪债是无法比拟的。而今我们若拒绝饶 恕得罪我们的人,我们的所作所为就如同那个无怜悯心的仆人。我们以自己的行 为表明,我们不相信怜悯,人们就应该为他们所有的罪负责。于是,神对我们说: 这若是你所相信的,那么我也这样待你。 每当我们以主祷文祷告,求神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得罪我们的人的债时,我 们认识到其公平性。我们求神像我们饶恕别人那样饶恕我们,这意味着:我们若 拒绝饶恕人,我们也不要被饶恕,按照我们认为他人应当被对待的方式来对待我 们。 这是不是说当我们悔改时,神赦免我们,但在我们不赦免别人时,神就取消了这 赦免呢?这是一个相当不得要领的问题,而且是在徒劳地指责神不公正或出尔反 尔。神是否取消先前的赦免并无区别,一旦你为自己设立不同的标准,你最新犯 下的罪足以咒诅你直到永远——你不宽恕你的弟兄,就已经犯罪了! 撒旦想要我们相信:我们有权拒绝饶恕故意伤害我们的人,尤其这伤害重复发生, 而那个冒犯者毫无悔意甚至不在乎是否被我们饶恕。魔鬼要我们幻想自己能够从 怨恨甚至尝试复仇之中得到满足。然而,如此不宽恕的心是灵里的毒药,首先会 危害我们,有可能彻底且永久地毁灭我们。当我们饶恕人就像神饶恕我们一样, 我们就是得其祝福的人;当我们不饶恕人时,即危及自己的信心和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