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林書揚》 畫:張雋熙
此畫以台灣革命馬克思主義者林書揚先生為主角,大海和長城為背景,既紀念他逝世一周年,也希望 配合《跨時》今期台灣和大陸兩岸政治經濟關係的專題文章,因為他對階級及統獨問題有深刻見解, 一直站在勞動者現實利益的立場大力反對兩岸割裂,反對「一島社會主義」,可算是當代東亞反資反 帝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八十六年人生的思想和實踐,不但鼓勵有志於社會主義運動的後輩,也能幫助 我們反省當前港台兩地的反中反共形勢。
林書揚於1926年出生於台南縣麻豆,自小通過家人認識台灣1920年代的工農反日帝社會主義運動, 並於二戰結束、台灣光復後參與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朝鮮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權在美國的庇護 之下,大力進行鎮壓共產主義力量的白色恐怖,林先生因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麻豆支部案被 捕,判處無期徒刑,在獄中度過了長達三十四年七個月的光陰,成為台灣坐牢最久的政治犯。1984 年出獄後,仍堅決延續無產階級解放及民族統一運動,並致力為後輩提供二O年代和四O年代的左翼運 動、二.二八事件、五O年代白色恐怖的史觀和批判,堅持歷史存在是非對錯,並積極介入台灣社會運 動,主張工農聯盟路線,反對「民間社會論」。1986年他發起成立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1989 年創建以社會主義統一為綱領的勞動黨。他歷任勞動黨副主席、榮譽主席,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 會會長,勞動人權協會會長,以及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林先生於2012年10月11日在北京與世長辭。
願意支持我們的朋友,請簡單提供以下資料: 姓名: 地址:
(《跨時》將寄到此地址)
電郵:
(方便聯絡)
選擇禮品: 跨時精美布袋乙個 實現會社$50書券
緊急呼籲: 踏入第二年,贊助的情況並不樂觀。只能說,我們在盡最大努力堅持 左翼的知識生產與傳播,要持續下去,真的需要讀者的積極支持。相 信《跨時》、有心一起建立左翼輿論的,請別猶疑,參與認養計劃。
《跨時》
是免費刊物,每期由香港寄到中台澳幾地。認同我們在做的,要幫忙傳 播,多多推廣!有能力的話不妨參加認養計劃,有任何問題請傳電郵面書
短訊,感謝大家。
※香港方面的電郵聯絡: porocity@gmail.com 我們的認養計劃分為 ●普通贊助者:金額為港幣500元(新台幣1900), ●學生/青工贊助者(35歲或以下勞動者):金額為港幣300元(新台幣1100) 只要達到350﹣500個認養戶就可以負擔起《跨時》一年的營運開支。我們當然也歡迎大額認養,想進一 步了解的話,請不要遲疑,傳電郵到以上地址。 ○香港的讀者可以印出並填寫以下表格,將支票(抬頭:實現會社有限公司)和個人資料寄到序言書室 (香港旺角西洋菜街68號,7字樓);欲以現金捐助的話可以親臨序言書室交付。 【2014年,我們會盡快設立獨立的銀行戶口,敬請留意。】 ○台灣方面也請參閱並填妥表格,我們在台有朋友接收申請資料和款項。如欲認養請先與我們聯絡,再 轉介。 【我們正研究開設跨地戶口的可行性,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跨時》會秉持發表真誠且負責任的言論這小願望。而大願景即是讓更多進步青年得以接觸並走上一種 繼承歷史的反資反帝、勞動階級本位政治道路。有賴各位了!
編輯室: 《跨時》同人在此先向各位讀者拜年,祝大家在新一年,思想繼續進步,保持健鬥! 在架構鬆散的條件下,我們脫了期,為此我們作出道歉。這個關係到我們作者事務繁重,同時要兼 顧資料研究量極大(包括在十一月尾完結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的形勢分析)的《跨時》專 題。在這情況下,我們衡量過時間與資源的使用問題,決定推遲出刊,並將12月(2013)與2月號 (2014)合併,作為跨年特大號。這是我們在資源短缺導致失策後的權宜之計,希望各位讀者能夠 體諒,繼續支持。《跨時》不會讓這類事情再度發生。但雜誌可以持續的活下去,獨立地發表這種 別於主流的觀點,還是要靠讀者的實質贊助。如果衷心認同跨時的,請別遲疑,翻到開首頁,參與 我們認養計劃。 這次跨年合併號帶來兩部分內容。首先是一篇深度十足的評論回應,對象是早前在台灣「苦勞網」 連載的「【兩岸服貿協議】系列評論」。該系列試圖以左翼的視角就於2013年兩岸兩會簽署的《兩 岸服務貿易協議》作出批評。系列中不乏值得參考的觀點,同時亦有理論上的不足。《在國際工人 運動低谷和資本主義危機之際的回顧與展望─回應苦勞網【兩岸服貿協議】系列評論》旨在回到馬 克思、恩格斯的著述,承接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源流,提出一連串有關自由貿易、資本主義發展規 律、跨地工人連結等問題的分析,呼應著當代左翼對全球化∕反全球化、經貿交流∕工人交流等等 問題的理解與實踐。希望透過這篇回應組稿能夠在這個問題上打開左翼的對話,互補不足,再回饋 到實質的工人運動上。由於文章篇幅較長,本期會先刊登上篇。 第二部分是文藝評論。本號將啟動一個名為〈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專欄。隨著中港政治的矛盾越趨 激化,不少香港人紛紛借鑑台灣,推崇彼岸的民主政制,幻想其為人民帶來美好的公民品格、遍地 流露的文化生活和自由的社會氣氛。可是,這種期望合乎事實嗎?恐怕只有每天在營營役役的勞動 者最能感受到。這個專欄便是一個留學台灣數年的香港學生經過觀察與拆解,然後對種種理想化 的「台灣迷思」發出質疑。接著有授權轉載文章《最起碼的「近代」──《風起》觀後感》,一篇 有關宮崎駿新作《風起了》(台譯:風起)的影評。對於一貫外間對宮崎駿作品的反應,通常就是 某種抽象的反戰、環保意識,邱士杰的影評的價值在於對電影的歷史化,使電影閱讀對應於反抗的 歷史,對應於對軍國主義的批判。影評方面還有揚清的《現實不須神話-紀錄片《Searching for Sugar Man》》,介紹一位於七○年代落魄於本國、卻在種族隔離主義盛行的南非成名的貧民搖滾 歌手。反思現行電影商品對這類「傳奇」故事的消費挪用,卻忽略對現存制度的各種不義。最後是 兩篇,分別是無政府主義史學家Paul Arvich的名作《Anarchist Portrait》和上世紀二、三○年代 日本無產階級文學巨匠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的短書評。
目錄
發行人
| 毛淳宇
主編
| 毛淳宇
助理編輯
| 張雋熙
行政及發行
| 陳可樂
設計及排版
| 蘇民康
電郵
| porocity@gmail.com
網頁
| quasi-quasi.com
08
在國際工人運動低谷和資本主義危機之際的回顧與展望 — 回應苦勞網
【兩岸服貿協議】系列評論 (上)
周乙,鄭文元,趙平復
22
《讓世界看見台灣》(一) — 一個在台港生的社會觀察
林世平
32
現實不須神話 — 紀錄片《Searching for Sugar Man》
揚清
40
最起碼的「近代」 — 《風起》觀後感
邱士杰
52
安那奇的群像:《Anarchist Portrait》 書評
鍾山慨
58
海洋上的解放曙光:讀《蟹工船》
張祿如
《夢》 貝多雅 2000
在國際工人運動低谷和 資本主義危機之際 的 回 顧 與 展 望 — 回 应 苦 劳 网 【两岸服贸协议】 系 列 评 论 ( 上 )
文: 周乙,鄭文元,趙平復
08
跨時 五,六合併號
在國際工人運動低谷和資本主義危機之際的回顧與展望 — 回應苦勞網【兩岸服貿協議】系列評論 (上)
「只要人們還沒有學會透過任何有關道德、宗教、 政治和社會的言論、聲明、諾言,揭示出這些或那 些階級的利益,那他們始終是而且會永遠是政治上 受人欺騙和自己欺騙自己的愚蠢的犧牲品。」 —列寧 1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
[1] 1995年人民出版社版《列寧選集》第二卷,第309-314頁。
2014年 2月
09
[2] [台灣]經濟部及各相關機關《兩岸洽簽服務貿易協議對我總體經濟及產業之影響評估》(民102[2013]年7月17日) ,第1頁。http://tinyurl.com/n6uhgtj。 [3]
同上,第2頁。
[4]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http://tinyurl.com/mkfdcuw。
[5]
苦勞網,http://tinyurl.com/q7br96z。
[6]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http://tinyurl.com/moylem4。
一,緣起 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舉行的
策下的兩岸服貿協議〉(下稱《透》
兩岸兩會第九次高層會談上簽署的
文)和第四篇胡清雅、王顥中〈超克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下稱《協
冷戰經濟體制:重新商榷反服貿話
議 》 ) , 旨 在 實 行 世 貿 和 E C FA 的
語〉(下稱《超》文)。 我們認為
相關規定,制度化規範兩岸雙方服
胡、王的文章對第三篇盧其宏的文章
務提供者權益,擴大業者交流合作
作出了有效的回應,所以不會在此評
和市場規模,並減少限制性措施。
論。
5
《協議》規定,台灣對大陸開放64 個項目,其中37項是新增或擴大 開放大陸投資項目:所有開放項目
二,革命馬克思主義關於自由 貿易的分析和綱領
中,有23項低於世貿標準,22項 等同世貿標準,19項高於世貿標
《服貿系列》宣佈以左翼角度進行
準;大陸對台灣開放80個項目,全
分析,是一個可喜的現象。為了增
部高於世貿標準 ,給與台資提高持
加討論的資源,我們會嘗試通過引
股比例、增加業務範圍和簡化許可
述部分關鍵的論述,十分簡略地說
程序等便利擴展大陸市場的措施。
明馬克思、恩格斯所開創的國際共
台灣官商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模
產主義運動對自由貿易問題的分析
擬推算,《協議》將使台灣服務業
和綱領。
2
輸 出大 陸總 值增 加約4億美元(約 37%),大陸服務業輸出台灣增額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探索
3
0.92億美元(約9%)。 《協議》 因會明顯加強台資對大陸市場的依
馬克思在1848年1月發表題為《關
存度,觸動政治神經,在台灣引起
於自由貿易問題的演說》 的著名演
極大迴響,成為熱烈討論的公共議
說。馬克思在演說中指出,產業革
題。
6
命導致了生產力的突飛猛進,促成
4
生產的集中和壟斷,作為工業強國 早前,台灣社運媒體苦勞網刊載了
的英國的資產階級,為獲得國外原
四篇「【兩岸服貿協議】系列評
料來源和銷售產品的市場,以改善
論」(下稱《服貿系列》),以
工人生活為幌子,主張廢除保護關
「徹底反對經濟自由化與反對資本
稅、進行自由貿易。馬克思駁斥英
主義的左翼視野」分析台灣各界對
國資產階級的謊言,論證自由貿易
《協議》的(主要是反對的)評
將會加強國與國、資本與資本、工
論。本文是對此系列的其中三篇文
人與工人之間的競爭,促使大量中
章的回應:分別為第一篇陳柏謙〈從
小企業破產,擴大無產階級和失業
台資與台商「登陸」歷史思索兩岸服
者的隊伍和世界市場的規模,將階
貿協議〉(下稱《從》文),第二篇
級矛盾不斷推高。
林柏儀、陳書涵〈透視「讓利 」 政
10
跨時 五,六合併號
在國際工人運動低谷和資本主義危機之際的回顧與展望 — 回應苦勞網【兩岸服貿協議】系列評論 (上)
[7]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418-434頁
恩格斯在1892年發表的《〈英 國工人階級狀況〉德文第二版序 7
言》 中回顧,英國資產階級在 1830年代廢除關稅、推進自由貿 易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各種原料特 別是工人階級生活資料的價格,壓 住工資,從而促進資本積累。英國 的自由貿易論,建立在它應當成為 農業世界的唯一工業中心的假設之 馬克思明確地指出,批判自由貿易
上。但有條件建立現代工業的落後
並不等於維護保護關稅:
歐洲國家,並沒有覺得讓英國資本 家賺錢而使自己淪為飢餓的佃農有
「保護關稅不過是為了在某個國家
什麽好處,因此樹立起關稅壁壘、
建立大工業的手段,也就是使這個
建立製造業,最後徹底打破英國持
國家依賴於世界市場,然而,一旦
續近百年的工業壟斷。這樣,一方
它對世界市場有了依賴性,對自由
面大幅度提升了各國的生產力和無
貿易也就有了或多或少的依賴性。
產階級的隊伍,另一方面加速了英
此外,保護關稅制度也促進了國內
國的社會矛盾、促進了獨立於資產
自由競爭的發展。因此,在資產階
階級的工人運動和政黨的興起。
級開始以一個階級自居的那些國家 裏(例如在德國),資產階級便竭 力爭取保護關稅。 保護關稅成了它
可見,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論述之
反對封建主義和專制政權的武器,
國寡民自得其樂的味道,整個社會
是它聚集自己的力量和實現國內自
主義革命的物質前提,是資本主義
由貿易的手段。 」
所形成的世界性的生產力和交往條
中,完全沒有絲毫的閉關自守、小
件,及其所創造的擁有一定文化技 馬克思的結論是:
術水平的無產階級。同現今不少號 稱左翼的論者,主張通過保護主義
「總的說來,保護關稅制度在現今
和凱恩斯主義挽救資本主義危機截
是保守的,而自由貿易制度卻起着
然不同,馬克思清楚地說明了:保
破壞的作用。自由貿易引起過去民
護關稅不但是自由貿易的前提,而
族的瓦解,使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 間的對立達到了頂點。 總而言之,
且前者還必然會導致後者;工業發
自由貿易制度加速了社會革命。先
易和保護主義的相互交替。勞動人
展必然造成壟斷,進而造成自由貿
生們,也只有在這種革命意義上我
民推翻資本主義制度之後,才可以
才贊成自由貿易。 」
開始免除它對人們的種種剝削和壓
(我們的著重)
迫。
2014年 2月
11
[8]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767-773頁
[9]
奧古斯特•倍倍爾(August Bebel,1840年-1913年),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
[10]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638-640頁
馬克思在1853年7月發表的另一篇 著名文章《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 8
來結果》 中指出:
……資產階級歷史時期負有為新世 界創造物質基礎的使命:一方面 要造成全人類互相依賴為基礎的 普遍交往,以及進行這種交往的工
「……現代工業,必然會瓦解印度
具,另一方面要發展人生產力,把
種姓制度所憑借的傳統的分工,而
物質生產變成對自然力的科學統
種姓制度則是印度進步和強盛的基
治。……只有在偉大的社會革命支 配了資產階級時代的成果,支配了
本障礙。
世界市場和現代生產力,並且使這 英國資產階級將被迫在印度實行的
一切都服從於最先進的民族的共同
一切,既不會使人民群衆得到解
監督的時候,人類的進步才會不再
放,也不會根本改善他們的社會狀 況, 因為這兩者不僅僅決定於生產
像可怕的異教神怪那樣,只有用被 殺害者的頭顱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
力的發展,而且還決定於生產力是
的酒漿。 」
否歸人民所有。……
(我們的著重)
在大不列顛本國現在的統治階級還
在這裡,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發展
沒有被工業無產階級取代以前,或
不只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革
者在印度人自己還沒有強大到能夠
命的前提,還是殖民地贏得解放鬥
完全擺脫英國的枷鎖以前,印度人
爭勝利的基礎。反對殖民宰制的目
是不會收穫到不列顛資產階級在他
的,並不是為了回復封建制度的昔
們中間播下的新的社會因素所結的
日風光,而是通過解放鬥爭動搖資
果實的……
本主義制度,促進剝奪資產階級、
「社會民主黨議員可以在哪些問題
奪取世界市場和現代生產力的世界
上超出單純否決,這個範圍是很有
革命。
限的。這全是直接涉及工人和資本
恩格斯在1879年11月24日寫給倍
正常工作日,企業主的責任,以實
家的相互關係的問題:工廠立法, 9
10
倍爾 的信中 ,就當時正在發展成
物發工資等等。其次是具有進步
為強大的群衆性政黨、公開提倡馬
性質的純粹資產階級的改良:統
克思主義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在國會
一幣制和衡制,遷徙自由,擴大個
內對關稅問題的取態問題,有這樣
人自由等等。……對於其他的經濟
的回答:
問題,如保護關稅、鐵路和保險事 業的國有化,社會民主黨議員必須 始終遵循一個基本原則:不投票贊 同加強政府對人民的權力的任何措 施。……」 (我們的著重)
12
跨時 五,六合併號
在國際工人運動低谷和資本主義危機之際的回顧與展望 — 回應苦勞網【兩岸服貿協議】系列評論 (上)
[11]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寧選集》第二卷,第575-688頁
應當注意,當時的德國,雖然已經 完成民族統一、走上急速發展的道 路,但仍然還是相對落後的國家。
「……發展的不平衡和民衆半飢半
盡管如此,當時還是馬克思主義政
飽的生活水平,是[資本主義]生產
黨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始終堅守工
方式的根本的、必然的條件和前
人階級的獨立性,拒絕支持增強資
提。只要資本主義還是資本主義,
產階級政權對人民的權力的任何措
過剩的資本就不會用來提高本國民
施。這同今天各國社民派兜售要求
衆的生活水平(因為這樣做會降低
資產階級政府用公帑挽救破產資本
資本家的利潤),而會輸出國外,
的「國有化」靈丹的情形相比,實
輸出到落後的國家去,以提高利
在有天淵之別。這再一次說明了,
潤。在這些落後國家裏,利潤通常
反對資本主義的掠奪性國際競爭,
都是很高的,因為那裏資本少,地
並不意味著要求「本國」資產階級
價比較賤,工資低,原料也便宜。
政權採取某些據說「對全民有利」
其所以有輸出資本的可能,是因為
的擴大政府權力的政策,恰恰相
許多落後的國家已經捲入世界資本
反,工人階級要堅持自己的政治獨
主義的流轉……發展工業的起碼條
立性、堅持不為統治階級背書。
件已有保證等等。其所以有輸出
列寧和托洛茨基對實踐的總結
中資本主義『已經過度成熟』,
資本的必要,是因為在少數國家 『有利可圖的』投資場所已經不 時間推移到20世紀初,金融資本
夠了(在農業不發達和群衆貧困的
獲得統治地位,少數積累了巨額資
條件下)。」
本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完全瓜分世 界市場,激烈的經濟競爭和尖銳的
衆所周知,列寧這本著作的結論,
社會矛盾引向軍國主義,並最終掀
並不是任何形式的本土保護主義,
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腥風血雨的帝
而是有力地論證了「帝國主義是無
國主義時代(也就是持續至今的時
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帝國主
代)。列寧為分析大戰和領導國際
義體制和世界大戰的威脅,是資本
工人階級的、以德國社會民主黨為
主義生產力的國際性質與民族國
首的第二國際的多數政黨支持戰爭
家的激烈矛盾的終極產物,是「
的叛徒行為的根源,在1916年發
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為了結束
表了《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
帝國主義戰爭的瘋狂屠殺,挽救人
11
階段》 。在這本著作中,列寧論
類文明的成果,工人階級必須動員
證了馬克思之前所揭示的自由競爭
起來,推翻資產階級、爭取社會主
產生生產集中,而生產集中則產生
義。
壟斷的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規律。 針對那些抱怨資本主義為何不能滿 足「本國人民」的福利、偏偏要輸 出國外的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言 論,列寧有這樣的說明:
2014年 2月
13
[12] 掌控彼得格勒海上咽喉的喀琅施塔得(英譯Kronstadt)要塞駐軍在1921年2月底至3月中進行的反共武裝暴動。要 求結束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放寬私人經營、舉行沒有共產黨參與的蘇維埃選舉等。 [13]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寧選集》第四卷,《答〈曼徹斯特衛報〉記者阿•蘭塞姆問》,第706-715頁。 [14]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寧選集》第四卷,《關於對外貿易壟斷》,第739-742頁。
很明顯,站在無產階級爭取社會主 義的立場,面對世界資本主義的競 爭,答案並不是要求資產階級實行 開放或鎖國,而是認清資本主義發 展的趨勢和結果,組織和動員起
「在絕大多數生產資料集中在我們
來,逐步推翻全世界資產階級的統
國家政權的情況下……
治、接管資本主義創造的世界市場 和生產力,實行民主的計劃經濟, 大大提高生產力、克服匱乏和社會
新經濟政策的真正實質在於:第 一,無產階級國家 准許小生產者有
不平等,實現無階級的全人類共同
貿易自由;第二,對於大資本的生
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產資料,無產階級國家採用資本主 義經濟學中叫作『國家資本主義』
最後,因為斯大林主義的歷史和各
的一系列原則。 」 (原文的著重)
種號稱左翼的誤導性宣傳,不少人 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列寧開創的
這裏所說的「國家資本主義」,就
社會主義革命的實踐,是主張閉關
是指公有制為基礎的工人國家所調
鎖國、「自給自足」的,甚至同資
節的自由貿易和資本主義。「新經
本主義世界市場「脫鈎」,才算是
濟政策」除了放寬國內資本活動之
「左翼」。在這裡僅列出幾個顯著
外,還嘗試通過租讓礦產資源,吸
的例子,以說明這種印象的虛妄。
引外資引進設備重建工業,恢復工 人階級的隊伍。鑒於當時蘇俄工業
在1921年,十月革命建立的蘇維
的極度貧弱狀態,列寧指出:「在
埃政權,經過三年殘酷的戰爭,終
帝國主義時代,在國與國之間貧富
於戰勝了帝國主義的武裝干預和國
懸殊得驚人的時代,任何關稅政
內反革命的白衛軍,但長期受到強
策都不會有效果。……任何一個富
制徵收糧食(即所謂「戰時共產
有的工業國都能夠把這種關稅保護
主義」)之苦的農民,發動了以
完全摧毀[因為工業強國有足夠財
喀琅施塔得叛亂 為標誌的一系列
12
力補貼輸出俄國的商品]……肯定能
暴動。為了挽回農民的支持,重建
摧毀我們本國的工業。……在帝國
內戰期間被破壞無遺的工農業生產
主義時代,除了對外貿易壟斷制之
和恢復城鄉交換,在列寧的領導之
外,任何切實有效的關稅政策都談
下,蘇俄推行了「新經濟政策」。
不上。」 列寧同時指出,要同外
列寧當年就此發表了大量分析、提
資成立合資公司,吸收資金設備和
綱和演說。在此摘錄其中一篇比
學習技術,恢復工業。只有這樣有
13
14
較通俗的文章 ,說明此政策的核
計劃地盡力利用世界市場的資源,
心:
才可以開展蘇俄的社會主義建設, 堅持世界革命。
14
跨時 五,六合併號
在國際工人運動低谷和資本主義危機之際的回顧與展望 — 回應苦勞網【兩岸服貿協議】系列評論 (上)
[15] 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托洛茨基文選》,第251-280頁。 [16] 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托洛茨基文選》,第283頁。
……由於不可能在一國建成自給自 足的社會主義經濟,使社會主義建 設的基本矛盾在每一個新的階段以 在1928年,斯大林政權實行農業
越來越大的規模和越來越深刻的程
強制集體化,開始第一個五年計
度重新出現。從這方面來看,如果
劃,宣稱要在蘇聯一國建成社會主
世界其餘部分的資本主義制度還能
義社會。儘管農業受到嚴重的損
再維持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蘇聯
害,工業得到了可觀的發展。托洛
的無產階級專政就不可避免地要遭
茨基在1931年4月發表國際左派反
到毀滅。 」 (我們的著重)
對派(即第四國際的前身)關於俄 國問題的綱領草案《蘇聯的發展問 15
當時西方正處於大蕭條之中,歐洲
題》 ,在 肯 定 蘇 聯 建 設 的 成 就 之
的社民黨面對蘇聯工業的崛起,掀
餘,分析社會經濟存在的各種矛盾
起了一股「反對蘇聯傾銷」的宣傳
和趨向。托洛茨基提出了三個基本
活動。托洛茨基批評斯大林集團沒
矛盾:城鄉之間的矛盾;落後狀態
有乘機反擊,宣揚公有制和計劃經
和社會主義改造任務之間的矛盾;
濟的優越性,並發動呼籲蕭條中的
工人國家和資本主義包圍之間,特
國家同蘇聯進行經濟合作的運動,
別是對外貿易壟斷和世界市場之間
吸引遭受大規模失業之苦的西方工
的矛盾。
人。
關於上述的第三個矛盾,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在《單獨一國的社會主
有這樣的論述:
義?》 一文中指出:
16
「……從理論上說,你可以在蘇聯 的疆土以內建設一種閉關自守的、
「……我們時代的生產力不僅突破
內部取得平衡的社會主義經濟;但
了資產階級的所有制形式,而且衝
是,走向這個『民族』理想的漫長
破了民族國家的界限。自由主義和
的歷史道路將經過許多巨大的經濟
民族主義都已經成為束縛世界經濟
變化、社會動蕩和危機。僅僅把現
的桎梏。無產階級革命既反對生產
在的收成翻上一番,即接近歐洲的
資料私有制,也反對世界經濟的分
收成,就將使蘇聯的經濟擔負起出
裂狀態。東方各國人民爭取獨立的
售幾千萬噸剩餘農產品的龐大任
鬥爭包含在這個世界過程之中,以
務。只有在經濟各部門之間徹底 地重新分配群衆巨大的人力並完全
後還會同這個過程匯合起來。…… 國際主義不是抽象的原則,而是經
消滅城鄉的矛盾,上述的問題以及
濟事實的表現。正如過去的自由主
農村人口日益過剩的同樣尖銳的問 題,才能得到解決。 但是這個任務
的。社會主義的任務是要從世界分
義是民族的一樣,社會主義是國際
∣社會主義的基本任務之一∣又將要
工出發,使國際間的貨物交換和互
求以空前的規模利用世界市場的資
相服務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
源。
(我們的著重)
2014年 2月
15
三,《服貿系列》首兩篇的觀 點 由此可見,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國家
我們先來看看這系列的首篇《從》
蘇聯的孤立,不但不是十月革命的
與第二篇《透》。《從》文作者認
領導者所期望的情況,還是促進蘇
為,台灣目前主流無論是反對抑或
聯官僚化和扼殺其經濟建設的一個
支持服貿協議的論述,都是從資本
重要因素。列寧和托洛茨基一貫認
家而非工人階級的利益立場出發去
為,社會主義社會是高於資本主義
評論兩岸服貿協議,並認為若要建
生產力水平的一種社會形態,也因
立一套從工人階級立場出發的論
此必須通過最先進的國家的勞動者
述,則必須從「台資與台商自上個
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建成。要保衛被
世紀90年代初在中國20年間對兩
限制在一個落後國家的無產階級
岸工人階級處境與命運所帶來了關
政權,就必須盡力突破封鎖,盡一
鍵量變與質變」開始,說明台商與
切可能善用世界市場的資源,發展
中國工人階級的關係。
經濟、壯大工人階級和改善人民生 活,建立與世界各地的實際聯繫,
《從》文作者指出,「來自台灣資本家
堅持和鞏固世界革命的陣地。資本
的資本,在中國改革開放邁向資本主義
主義國家的有覺悟的工人,不但不
化的過程中,與來自香港之資本,共同
應該反對工人國家進行對外貿易,
扮演中國經濟市場資本形成過程中最為
還應該積極反對統治階級任何封殺
關鍵的角色」,繼而認為台商『透過設
這種貿易的措施。也因此,當前的
廠、雇工、管理等實作,將資本主義生
根本問題,從來就不在於「徹底反
產制度下以雇傭勞動為核心的生產關係
對經濟自由化」(因為自由貿易在
帶進了「社會主義」中國』,並且,這
一定條件下是對無產階級的事業有
種影響會因服貿協議而加劇,中國工
利的),而在於如何提高各地工人
人階級的戰鬥性亦會「被國家機器與黨
階級的組織和政治覺悟水平,使其
侷限在廠場內,台資企業則報以各種威
脫離各種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影
逼、分化等資本主義勞動體制內慣常壓
響,重新確立爭取世界社會主義的
制勞資間鬥爭時的手法,成功地予以回
目標。
應並一次又一次瓦解工人的抗爭,馴化 工人的戰鬥性」,最後,作者認為, 「腐化官僚與台商成為利益共生的聯 盟,將中國一步一步推向資本主義化」、 「中國共產黨腐敗的官僚層,則因與台 資、港資或逐漸成熟壯大的中國私人資 (本)建立了緊密的共生關係,在物質 基礎轉變決定意識形態轉變下,右傾越 來越不可能走回頭路並可預期將持續扮 演著推動中國進一步資本主義化、鼓吹 全面「自由化」與「私有化」的幕後主 力」。
16
跨時 五,六合併號
在國際工人運動低谷和資本主義危機之際的回顧與展望 — 回應苦勞網【兩岸服貿協議】系列評論 (上)
[17] 新浪財經,http://tinyurl.com/oc9xpfn。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http://tinyurl.com/234hjyq。 [19] 參 見 蔡 昌 言 《 中 國 大 陸 勞 動 合 同 法 對 企 業 影 響 之 研 究 : 以 廈 門 台 商 為 例 》 , 《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 5 2 卷 4 期 (2009/12/01);陳儀玲《中國大陸勞動合同法對台商的影響與因應》,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1月。 [20] 《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05月11日《外商强硬拒絕〈勞動合同法〉草案威脅要撤資》http://tinyurl.com/ kwbh7c9;新華網2008年1月21日《新〈勞動合同法〉實施500餘家台灣企業撤離東莞》http://tinyurl.com/n7splu6 ;每日經濟新聞2009年1月20日《經濟學家集體詬病勞動合同法 人保部專家挺身保衛》http://tinyurl.com/kwfcswy。
四,台商衝擊大陸公有制經 濟? 《透》文的作者,則首先認為在服
首先,台商或許是中國最主要的外
貿協議中獲得利益的,必然是資本
資來源之一,但台資以至外資等私
家,兩地工人階級將不會得到任何
營企業在中國大陸,其實都處於邊
利益,甚至只會招來惡果(尤其是
緣狀態,對政治、經濟都沒有顯著
中國工人),台灣工人階級亦將因
影響力。直到今天,中國的國有企
為勞工運動勢力薄弱而無法爭取到
業仍然控制着國民經濟的制高點,
經濟成長的果實。然後進一步推論
經濟增長的引擎和大部分社會剩
「台商進入中國,將「令私有化的
餘——土地、礦產、鋼鐵、能源、
浪潮進一步在中國發展」,甚至認
工具機、航天、造船、汽車、建
為這會「回過頭來使資本主義在台
築、金融、鐵路等等——都掌握在
灣更加鞏固,令台灣工人階級亦身
國家手上。例如,在2013年八月
受其害。」評論到兩岸統一問題,
底由中國企業聯合會發佈的「中國
則「北京政權依然是追求兩岸統
企業500強」排行榜顯示,在500
一,但過去基於反美帝、反對帝國
個企業中,有62%為國營企業,
主義勢力介入東亞,而可能帶有進
佔著榜首三名的都是能源企業、然
步意涵的兩岸統一志業,已日益淪
後是銀行、建築、鐵路、汽車工業
為僅是維護中共既有官僚層利益、
等;在排行榜上出現的第一個私營
養肥台港大資產階級的不顧原則統
企業是39位的蘇寧控股集團、第
戰,甚至將以中國公共服務事業崩
二則是排名42的科技企業聯想集
壞、中國工人階級利益受損為代
團。 從這些國營企業與私營企業
價。因此,我們要嚴正地指出,對
的排名分佈,可以證明私營企業在
於這樣親近資產階級、犧牲兩岸工
大陸仍然處於較邊緣的地位,對控
人階級利益的親資促統讓利政策,
制經濟核心部門的國有企業並無構
不論是站在台灣或中國大陸的左翼
成威脅。舉一個顯著的例子:在這
立場,都要予以批判和反對。」
次世界經濟 危 機 開 始 時 的 2 0 0 8
《透》文的結論是「服貿協議將加
年 實 施 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
深台灣資本入侵中國,強化中國的
合同法》 和相關政策,改善勞工
資本主義化,是我們不分國界工人
的基本權利、降低勞動市場的彈
階級都應當反對的。反對服貿只
性、同時增加了台資企業的經營風
是這樣左翼運動中的一步。長遠來
險和勞動管理成本,對勞動密集型
說,運動進展的基礎和目標在於,
的台資中小企業的衝擊尤為強烈
兩岸工人階級更認識到了彼此間的
。包括台商在內的資本家曾經要求
共同利益和處境,一同團結來反對
檢討行使範圍甚至全面撤回該法,
兩岸的資產階級與官僚政權,而不
但完全沒有被理會 。可見,台灣
受到兩岸統治階級或國族想像差別
資產階級在大陸的政經影響力極為
所分化。」
有限。對於加工貿易在大陸經濟扮
17
18
19
20
演的角色,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經濟系講師盧荻有這樣的判斷:
2014年 2月
17
[21] 加工貿易的基本結構是:外資提供設備、原料、來樣、管理生産和外銷市場;中國提供土地、基建和勞動力,得到 外匯和就業。因爲原料和產品市場都在國外,與中國整體以國有大工業為核心的經濟體系和國内市場並沒有直接聯繫,類 似外資在中國的「領土」,所以比喻為「飛地部門」。 [22] 見盧荻《世界發展危機與「中國模式」》,《政治經濟學評論》第1卷第4期24-35頁,2010年。更新的英文版見D. Lo, ‘China and world development—beyond the crisis’ in Yokogawa et al eds.,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and India: Their Impacts on the World Economy, 2013, London: Routledge.
「……加工貿易的增價值在國內
換句話說,《從》文顛倒了台資與
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就只有5%。顯
大陸官僚之間的權力關係。
然,中國經濟存在著某種二元結 構,其中加工貿易部門基本上是
其次,中共在1978年開始實行改
一個飛地部門 ,向對於整體經濟
革開放,容許國內外資本家進行一
21
所佔分量很有限,也就很難導致整
定的經營活動,這就意味著資本主
體經濟的增長依賴加工貿易出口
義生產關係必然會在大陸再度出現。
擴張。 然則為甚麽這個飛地部門能
我們肯定台商有把他們的所謂「人
夠一直維持下來,即使它對整體
力管理文化」帶到大陸上,但這種
經濟增長貢獻有限,而且在近年
影響,主要在私營企業之內,而且如
還因為它的順差膨脹妨礙了整體
上所述,決不等於以技術密集行業
經濟發展,加工貿易部門仍然快速
為主的國有經濟會跟着台商的指揮棒
地擴展。這其中可能有創造就業的
走。再 者 , 「 生 產 關 係 」 亦 不 必
考慮,但這應該是次要,因為早在
然 是 「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在國
2006-2007年期間沿海地區的出口
營企業中工作的管理人員、工人,
導向、勞動密集產業就紛紛遇到勞 工短缺的難題; 主要的考慮應該是
他們的勞動報酬也是以薪水及福利
政治方面的,中國大陸的加工貿易
主義的生產關係。兩者最大的分別
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但這並非資本
牽涉到香港和台灣資本的利益,甚至
在於:企業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中
是維持這兩個地區的經濟穩定和繁榮
國大陸的國有企業,並非管理人員
的重要因素。」
的私人財產。國企高管儘管待遇優
(我們的著重)
厚、有大量的物質特權甚至營私舞
22
弊的情況,但他們不是企業的所有 者,隨時可以被中共裁撤調換。當 然,貪污腐化、國企利潤的不合理 或不公開的分配、管理層和一般職 工待遇之間存在的鴻溝,都會削弱 一般勞動者對國企的認同,動搖國 有經濟的政治基礎。但這是官僚統 治之中長期存在的問題,根源在執 政集團內部,而不在台資。而要談 論影響官僚行為的外部力量,也確 實輪不上台資——對官僚集團最具 影響力的,是操控世界市場的帝國 主義的動向。
18
跨時 五,六合併號
在國際工人運動低谷和資本主義危機之際的回顧與展望 — 回應苦勞網【兩岸服貿協議】系列評論 (上)
[23]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http://tinyurl.com/moqul89。 [24] BBC中文網,http://tinyurl.com/pcrswtj。
23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 中指
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
出,在工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建
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
立政權和實現社會主義社會之間的
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過渡時期——即「無產階級專政」
在世界資本主義陷入大蕭條的脈絡
時期——資本主義遺留的匱乏和
下,北京政權願意大展拳腳搞私有
社會不平等仍然存在,社會還必須
化的意欲有多少,就更可想而知
按照「資產階級法權」的標準,即
了。至於工人階級的鬥爭被馴服,
按照個人貢獻的勞動量而分配生活
恐怕這不是台資才可能做到的是事
資料、刺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既
情——只要無產階級還沒有形成
不能做到「盡其所能」、也不可以
群衆性的革命政黨,挑戰官僚和資
「按需分配」。因此,在工人國家
本,那恐怕所有的局部鬥爭也都會
中,必然還會有等級工資和層級管
被馴服的。這不是大陸或台灣獨有
理制度。台資是美日帝支配和哺育
的問題,而是普遍的問題。假如台
的產物,它們當然是資本主義生產
資不去大陸,工人就會比較難以馴
關係的載體。但台資服務業擴展大
服,那倒不如直接提倡外資企業全
陸市場,並不意味著北京政權就會
面從大陸撤資?
為了討好它而將「中國公共服務事
24
(待續)
業崩壞」(例如,這次開放給台資 的醫院、長顧行業,是大陸所長期 缺乏的,台資如果積極投入,只 會擴大相關的供應量,而不會崩壞 本來還未有的公共服務)。再者, 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宣佈,「強調 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
2014年 2月
19
畫題不詳 黃新波 木刻 1943
《 讓 世 界 看 見 台 灣 》
22
跨時 五,六合併號
《讓世界看見台灣》(一) — 一個在台港生的社會觀察
前
言
對於大多數香港人而言,台灣這個地方絕不陌生。即使未曾踏足這個島嶼,也對這裡有 基本概念。無論是藝人明星,或是政治人物的名字,也常出現新聞媒體上。不管是生活 或政治方面,很多港人都對台灣充滿好感。早前《蘋果日報》有一系列關於港人在台的 報導,包括移民台灣的港人和赴台升學的港生。大體上,此系列報導皆以「認同台灣」 作為主軸。筆者在台北某所國立大學留學,在這裡生活已踏入第四年,希望籍此文分享 一下這幾年來的感想。
文
:
林
世
平
( 一 ) — 一 個 在 台 港 生 的 社 會 觀 察
2014年 2月
23
港 人 眼 中 的 美 好 生 活 ?
談到對台灣的第一印象,很多香港人都會想起台北101、 日月潭、墾丁等旅遊景點,還有夜市、街頭小吃等。 另一方面,大多來過台灣旅遊的香港人,都會認為這 裡沒有香港的急促節奏,生活步調較香港為慢,空間 上也沒有香港的壓迫感。 若從文化層面來看,則會認為台灣人普遍待人有禮、 具好客之道、熱情、樂於助人等。同時也認為這裡文 化氣息濃厚,街頭書店林立,更有人誇張地以為多數 台灣人都愛好閱讀,隨便在捷運上也能看到一人拿着 一本書來看。又或是由於香港大專教育偏重商科的緣 故,令部份港人認為台灣的大專教育裡,資源投放都 著重於人文學科。總而言之,就是認為台灣是一個讓 人擁有舒適生活的美好地方!
24
跨時 五,六合併號
《讓世界看見台灣》(一) — 一個在台港生的社會觀察
真 實 的 台 灣
在我來台灣讀書之前,也曾有過部份
點就會擠得水洩不通。人多車多是原因
上述的觀感。但在台灣生活過一段時間
之一,但最主要的,還是一大堆學生喜
後,則有了不同的感覺。
歡連人帶車擋在路中心聊天,使得再闊 的通道也變成瓶頸。特別在趕時間上課
先講講生活上的問題,我絕對同意很多
時,遇到這些猶如封路的同學,也真的
台灣人都是友善的,但我也遇過不少橫
讓人十分頭痛。
蠻無禮的台灣人,此點特見於交通問題 上:台灣交通規則不同香港,當行車線
而在文化層面上,台灣也絕不是港人想
轉為綠燈時,行人過路燈也同時轉為綠
像中的文化天堂。早前我在一堂有關閱
色,結果轉彎車輛與行人會造成人車爭
讀文化的課堂上認識到一位台灣同學,
路。按照規例,理應是車讓人,但在實
他跟我抱怨道,台灣人越來越不愛看
際情況下,不時會看見車輛無視行人安
書。今年三月就有一份調查指出,台灣
全而高速入彎,到了實在無法通行才急
人每年僅閱讀兩本書,遠低於日本、韓
煞,可謂險象環生。我在路上騎電單車
國、新加坡。再看看生活上最切身的食
時,經常遇到不少駕駛者轉彎、爬頭、
品衛生問題,香港人經常掛在口邊、說
切線時毫無預警,這班司機彷彿不知方
大陸的食品怎樣差怎樣不安全。但事
向燈為何物。
實上,台灣的食品安全也令人擔憂。三
年前的塑化劑事件,最近的食油安全問
在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很多人佔據
題,都令到台灣人怨聲載道。這都證明
著路中心。以我校為例,因為校園範圍
了,明明台灣(以至全世界每個地方)
大,大部份學生都會以腳踏車代步。但
也有黑心商人,那香港人何以經常抬高
一到午飯、下課時間,校園內的熱鬧地
台灣呢?
2014年 2月
25
民 主 的 典 範 ? 過 去 的 「 「台灣再怎麼不好,政府也是一人一票 選出來,政府必須向人民負責。當人民 對政府失信心,可通過每四年一次選舉 把他們趕下來,換個新的上去。」這段 話是模仿部份崇尚台灣「民主」制度的
自 由 中
香港政客和學棍口吻。面對中國共產黨
國
官僚化問題、香港特區政府管治問題,
」
「民主派」政客第一時間上綱上線,把 各種問題歸結成「因為大陸和香港欠 缺民主」。在這些政客學棍論述當中, 充滿着一種「普選萬能論」:只要香港 有普選,物價貴、樓價高、工資低等各 類民生問題都得以解決(當然,他們口 裡這樣說,心裡是否真的相信又是另一
26
回事)。或許因為在某些崇洋民主派的
自國民黨敗走來台後,幾十年來,這裡
眼裡,美國人種都是高高在上,因此不
都充斥着腥風血雨。台灣島上戒嚴時期
敢拿美國作為類比例子。而同為華人世
長達三十八年,一直到1987年才告終,
界的台灣,無論文化或地理上都相對較
期間死在蔣氏政權手下的受難者不計其
近,因而經常被用作華人世界中「民主
數。由「二二八」到白色恐怖,有公開
的典範」。2012年總統選舉,香港各個
槍決的、有特務秘密殺害的、有捆綁起
政黨都有派人觀選,事後不乏一些香港
來丟在海中餵魚的,還有各式各樣「失
政客、「社運人」為國、民兩黨搖旗吶
蹤」和「懸案」。幾十年來,西方國家
喊、為「民主自由」感動落淚的可笑言
和蔣介石均宣稱這裡是「自由中國」,
論。
根本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跨時 五,六合併號
《讓世界看見台灣》(一) — 一個在台港生的社會觀察
今 日 的 台 灣 社 會
從1980年代末解嚴、結束軍法統治和所謂「轉型正義」,到1996年總統直選,再到 2000年和2008年的政黨輪替再輪替,台灣成了不少港人眼中的「民主典範」。然 而,直到今時今日,台灣仍然充斥住各種問題,我身邊的大多數台灣人眼中,這種 形式上的「民主制度」根本不值得外人為之羨慕。 先講民生方面,在我來台灣讀書這幾年間,就發生過多宗強拆逼遷案。政府與財團 勾結,運用國家機器-警察強把民居趕走,繼而地產商隨即以挖土機把人民的房子 移為平地。以士林王家為例,台北市長郝龍斌就動用到全市所有分局的警力,把數 百名聲援的學生和居民強行抬走,一日後原本數層高的房子變成廢墟。在清拆過程 中,不少示威者遭到警方拖行、掌摑甚至毆打等暴力對待。更甚者,「全台第一學 府」──國立臺灣大學,也加入圈地行列,運用各種手段趕走舊區居民,時任校長 李嗣涔更召喚警察進入校園,鎮壓示威學生。 在勞工問題上,光是這幾年也發生過多次罷工、示威事件。例如去年的「華隆罷 工案」,上千名老員工在紡織廠辛辛苦苦工作幾十年,換來的卻是資方拖欠薪 金、削減福利和退休金。工人忍無可忍,以罷工和抗議方式回應翁姓老闆的不義 行為。在整個過程中,政府的最大「貢獻」就在於出動強大警力保護資本家。還 有 今 年 的 「 全 國 關 廠 工 人 連 線 」 發 起 的 抗 議 , 起 因 是 1 9 9 7年 因 多 家 工 廠 倒 閉 , 各 地工人被拖欠遣散費和退休金而發起抗議,當時勞委會為安撫抗議群眾而以貸款形 式發放的「代位求償」金。事隔十六年,勞委會所做的竟是向受苦的勞工追討「貸 款」,而不是要求拖欠員工血汗錢的資方還錢。
2014年 2月
27
教 育 貴 族 化
早前《蘋果日報》的一系列報導當中,其中一篇標題為〈不滿特首──港生赴台升讀破紀錄〉。當 然,這一標題本身就有邏輯問題。不過話說回來,不知是基於《蘋果》無知還是故意隱惡揚善,台灣 大專教育的弊病,也未見於此系列報導中。 談到台灣的大學,香港人都會說這裡「通街都係大學生」。的確,台灣的大學林立,入大學率接近百 分之百。不過今日先不談這方面,而把焦點放在大學的教學資源問題,還有生源分佈不均的問題。我 在這裡就以「第一學府」──國立臺灣大學(台大)為例,探討一下台灣教育。 有香港人認為,台灣的文科教育比香港做得好。的確,香港的大學以商科為主導,很多中七(中六) 畢業生都以環球金融、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等科目作為首選,相對起來,文史哲學科方面則較為冷 門。但其實此現象並不只限於香港,台灣亦然。很多台灣高中畢業生,首選的都是幾間名牌大學管理 學院(商學院),文史哲並非熱門科目。以台大為例,歷史、哲學等學系,每年都有學生爭相轉往他 系。我在這裡並不是批評轉系的學生,因為人各有志,或為了興趣、或為了前途,轉到自己心儀學系 絕對是人之常情。我在這裡無非想帶出一個重點:雖然這些學系當中不乏優秀的師生,但台灣的文科 學系並不如一些港人想像中那般熱門,一般來說,在文商領域中,除了法律系外,還是只有商科才會 「爭崩頭」。 在大學裡,教學資源也是「重理輕文」,特別是那些在經濟上有較大回報的學科。在台灣大學裡,當 電機學院已擁有四個系館時,人類系和哲學系還在苦惱文學院新大樓何時才能動工。 生源分佈不均,也是台灣大專教育的一大弊端。曾有一篇論文研究指出,在2000年以前的幾十年 間,台大學生當中,超過一半均來自台北市和台北縣(新北市)。「1982-2000年間,前5個畢業高中 1
佔了學生總數的53.2%,將近7成的學生來自於前10個明星高中」。 雖然到後期這個比例有所回落, 但整體而言,在升學問題上,明星高中畢業生絕對較其他中學畢業生擁有優勢。加上家庭背景、財政 收入等因素,就會發現,家境較佳的高中生,也相較來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年青人較易考上名牌大學。 早前有報導指出,排名較後的大專院校的弱勢生比例,遠高於名牌學校。諷刺的是,排名較前的多為 學費較便宜的公立大學,意味着入讀於私立學校的弱勢生,面對的是更昂貴的學雜費。
[1]
28
駱明慶,〈誰是台大學生? — 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經濟論文叢刊》30卷1期(2002,台北),頁113-147
跨時 五,六合併號
《讓世界看見台灣》(一) — 一個在台港生的社會觀察
(圖片來源:facebook)
2
從上述提到的迫遷、強拆、勞工問題、教育貴族
台
化等各種事例中,可見得台灣並不是香港人心中
灣
的人間天堂。那些崇尚台灣的香港政客和「社運 人」,會如何解釋他們的「台灣民主理論」?對
問
於問題的起源,他們從來沒有合理解釋,一味只
題 起 源 於
懂製造出「中國因素」、「中國帝國主義」等假
「
議題,就當成是台灣問題(還有香港問題)的源 頭。
中 國 因 素 」
這群香港政客和「社運人」的最大問題是,他們 看不見一個事實:華盛頓才是真真正正壓迫台灣 和整個東亞的帝國主義!他們只懂得宣揚一些粗 陋反共理論,要求香港人用選票支持他們,好讓 這群政客聯合商界金融界的「民主」力量,一起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繼續讓大財團資本家 壓迫和剝削勞苦大眾。關於美帝國主義對台灣的
?
壓迫,我將連同其他問題於下次探討。
[2] F a c e b o o k , h t t p s : / / w w w . f a c e b o o k . c o m / p h o t o . p h p ? f b i d = 7 6 1 1 2 4 4 9 3 9 0 3 9 0 4 & s e t = p b . 1 0 0 0 0 0 1 9 0 8 0 9 2 7 1 . 2207520000.1389554694.&type=3&theater(短link:http://goo.gl/aUXH3d) (檢索日期:2014年1月13日)
2014年 2月
29
《奪回糧草》 彥涵 木刻 1944
現實不須神話 — 紀錄片 《Se arching fo r S u gar Man》
文 : 揚清
32
跨時 五,六合併號
現實不須神話 — 紀錄片《Searching for Sugar Man》
一位美國的天才搖滾樂唱作歌手,在國內推出唱片逾廿多年幾近完全無人問津,卻不知道自己的唱片在地方 彼端的南非早已一炮而紅,受歡迎的程度可比披頭四,他書寫基層生活的歌曲和獨特的風格更成為推動反種 族隔離運動的力量。 在九○年代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和審查制度後,他的兩位南非樂迷開始尋找這位偶像的下落,令這位歌手終於 知道了自己在南非如此受歡迎。動人的是,他到訪南非演出得到巨大的成功後,卻把得到的巨額金錢散給自 己親友和捐給南非。他繼續住在破爛的小屋從事他的基層勞動和創作生活。 我們除了欣賞這位歌手反映生活的作品和淡泊金錢的哲學,以及消費這類貧民窟傳奇的感動外,亦更應該對 這類「勤勞就會實現夢想」的現代神話進行「解毒」。
2014年 2月
33
來自底特律的酒廊歌手 羅利葛斯(Rodriguez)是生活在底特律的墨西哥裔歌手,他為當地一家名為「下水道」(The Sewer)的酒吧表演,他主要在那裡演唱自己創作的曲子。不但表演的地點平平無奇,根據酒 吧中人形容,他的扮相和流浪漢無異,日間主要依靠做拆卸工等體力勞動工作幫補生計。 在偶然的機會下,兩名唱片製作人在酒吧發現了這位天才歌手。當在紀錄片中談及 羅利葛斯的時候,那位唱片老闆臉上流露出敬佩的神色,縱使他和很多有名歌手共 事過,也認為羅利葛斯是合作過的人當中其中一位最好的歌手。他分別在1970和 1971年分別推出兩張專輯《Cold Fact》和《Coming from Reality》。
34
跨時 五,六合併號
現實不須神話 — 紀錄片《Searching for Sugar Man》
反映貧民生活的民謠
片名《Searching for Sugar Man》來自他第一張專輯《Cold Fact》的第一首歌曲 《Sugar Man》,到底糖人指的是什麼?讓我們看一看部分歌詞:
Sugar man, won't you hurry(賣糖的人,請快一點) 'Cause I'm tired of these scenes(因我對這一切事情已經厭倦) For a blue coin(若我給你一顆藍色錢幣) Won't you bring back(可否為我帶回) All those colors to my dreams(我夢境的色彩) Silver magic ships you carry(你帶著的銀色魔法船) Jumpers, coke, sweet Mary Jane(興奮劑,可卡因和甜美的大麻)
原來此處的糖人是指那些躲在街角的毒販,糖則是指白粉等的毒品,歌詞反映部份 底特律的貧民生活困苦,只得以毒品麻醉自己的現實情況。這和專輯的名《冷酷真 相》(Cold Fact)實在很配。除此之外,他的作品也有對政治現實的批判,同專輯 的另一首歌《This Is Not A Song, It's An Outburst: Or, The Establishment Blues》 (這不是一首歌,這是一場爆發:或,建制藍調)不但諷刺政客欺騙民眾,也抱怨 垃圾和黑幫等社會問題得不到解決。 然而,縱使有著獨特的風格和鮮活的題材,命運卻不站在他的一邊。他的兩張大碟 在全美的銷量皆不多於雙位數字,因此唱片公司決定和他解約。紀錄片沒有提及的 是,此後他的大碟在澳洲很暢銷,也有過短暫的演出之旅。可惜後來無以為繼,他 回到底特律繼續做他從前的建築工作。此後他的個人生活也算豐富,不但有了三位 女兒,得到了哲學學位,更參與社運和市長選舉(當然得票很少)。如是者他平靜 無聞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九○年代。
2014年 2月
35
本國落魄他鄉成名,反種族隔離烈士也是粉絲 他在南非成名的傳奇故事要從七○ 年代說起,當時該國在南非國民黨 的保守主義統治之下正延續著長久 以來的種族隔離制度。非白人種族 在政治經濟上承受著極大的不平等
鐵杆樂迷展開尋人,再次成 名後雲淡風輕
待遇,導致國內的反種族隔離運動 此起彼落。 到了九○年代,南非變天,新政府
要反思,不 要麻醉群眾的 「心靈雞湯」
在此時,一張來自美國的唱片輾轉
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雖然實際上
下流落到此(有傳是一位美國人把
現在南非白人和非白人間的社經地
大碟帶往南非,他的當地朋友覺得
位依然懸殊),隨著官方言論審查
不錯後私下拷貝,再傳給其他人)
的廢除,羅利葛斯的歌曲也得到解
由於當中的歌曲多以描寫基層生活
禁。二位南非樂迷為尋偶像下落,
為主且夾雜政治上的批判,很快得
開始了他們的尋人之旅。他們從唱
到當地人們的青睞和地下電臺反覆
片封套和歌詞等線索抽絲剝繭,嘗
傳唱。這些歌曲更成為反種族隔離
試找出羅利葛斯的出身,甚至在牛
諸如《Slumdog Millionaire》(港
運動的示威金曲,他在當地受歡迎
奶盒上刊登廣告。最後他們通過有
譯:一百萬零一夜;台譯:貧民百
程度比得上貓王等國際巨星。他的
關人士終於得知羅利葛斯依然活著
萬富翁),這類貧民一夜致富或一
樂迷除了一般群眾外,更有反種族
的消息,更和他取得聯絡。
夜成名往往是很受歡迎的題材,或 者說這類影片作為資本主義醜陋現
隔離制度運動的中堅份子,其中一 位是南非警方殺害的烈士史蒂夫•
知道自己在南非風行已久後,羅利
實的麻醉品更為貼切。果然,「只
比科(Stephen Bantu Biko)。
葛斯半信半疑地前往南非,結果受
要有夢想,不會懷才不遇」一類唯
到南非人民英雄式的歡迎,更舉行
心而且超現實的評論在紀錄片推出
然而,南非人對這張唱片的除了歌
了數場爆滿的巡迴演出,更感謝南
紛紛出現。其中「一位本地知名學
手的名字──羅利葛斯外一無所
非人讓他繼續「活著」。迎接第二
者」更用羅利葛斯的故事作為事例
知,當地報紙更誤報他已經在一家
人生的他非但沒有一朝得志,卻把
去寫心靈雞湯式的勵志文章。
酒廊自焚而死。這個錯誤的傳言直
大部分的收益捐給自己的親友和南
至二十年後,他的生死和關於他的
非。他自己卻繼續住在有40年歷
固然對一套紀錄片各人會有不同的
種種謎團全因為兩位南非歌迷展開
史,連電視都沒有的破屋中,他認
理解(或者消費議題的方式)。但
尋人行動才得以解開。
為「人只要三個東西:食物,衣服
同時我們不應該忘記的是,羅利葛
和住所,一旦你慾望下降到這個水
斯的作品不是那些粉飾太平,無病
平,一切是錦上添花」。
呻吟的歌曲,而是直指現實,直指 人心的《冷酷真相》。批評社會和 制度的黑暗面,追求思想自由才是 這部作品的主角──羅利葛斯的精 神所在,這些精神卻無論在影片和 影評中都給淡化了。
36
跨時 五,六合併號
現實不須神話 — 紀錄片《Searching for Sugar Man》
而羅利葛斯這類特例的產生,恰好反映的是基層藝術家發展的困難和限制,藝術活動隨時因經濟限制而停 止,更完全成為商業的附屬品,不知多少有才華的藝術工作者就此默默無聞。這些的冷酷真實我們有否正 視?我們有否思考這些事情的合理性?還是自己限制於「只要有夢想,不會懷才不遇」的盲目正向思考? 一個要人看清冷酷現實的歌手,他的故事居然給詮釋為用以麻醉群眾的心靈雞湯,不可不是一種莫大的諷 刺。
後記:一個刻意製造出來的神話和一個依然不義的南非 固然比起羅利葛斯個人本身的批判性,紀錄片更著重去渲染他故事的傳奇性質和可觀性。可是不可忘記 他南非傳奇背後,影片有意或無意迴避的一些現實問題。首先是影片主要從白人社群的視角去解讀羅利葛 斯,受採訪一律是當地白人,到底他在南非黑人社群的觀感和他的歌曲在當年黑人社運份子的真正影響力 如何我們無從得知。 除此之外,影片中各人的言論儼然暗示種族隔離已完全不復存在,雖然近年各種族的收入有所增加,種族 收入差異有所縮小,但直至2012年底,白人的家庭收入依然是黑人的六倍。針對白人農場主的種族仇殺依 然存在和種族混居的不普遍,顯示著種族隔離依舊存在於社會各種細節中。而這些事實往往是這類資本主 義傳奇電影/紀錄片所故意忽略和抽空的。
2014年 2月
37
《風起了》 電影劇照
最
起 —
碼
的 《
「 風
近 起
代 》
」 觀
後
文 : 邱 士 杰
40
跨時 五,六合併號
感
最起碼的「近代」 — 《風起》觀後感
雖然電影並未結束在歡笑聲中,我卻是在從未停止的笑聲中看完這部電影的。 宮崎駿的《風起》(風立ちぬ)還沒上映就已造成轟動。一方面,宮崎宣稱這 是他告別長篇動畫的最後作品;另一方面,宮崎同一時間發表的反對修改和平 憲法的言論,也讓這部電影和現實政治產生了聯繫。對於台灣人而言,大概只 對第一個方面感到興趣吧。因此,不難想像,大概是有這樣多的觀眾,懷抱著 如同觀賞《龍貓》或者《天空之城》這樣的心情來電影院的。於是,當整部電 影只剩下虛構但詼諧的人物「黑川」(男主角堀越二郎的上司),所有希望看 到笑點的觀眾便不斷隨著那唯一包含著笑點的人物而發笑(而且還有點強迫地 要左右臨眾一起笑)。──我實在不能掩飾我的不耐。
2014年 2月
41
為了《風起》,我走進電影院兩次(看首場的時候, 同行的觀眾其實都挺嚴肅,不愧是衝首場的影迷)。 如果不是電影不好看,我想我也不會這麼做。實際 上,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為了看部電影而兩次走進電影 院。很難想像我也這麼做了。(我想起高中時代補習 英文的時候,一個友校同學激動地跟我說:「我看了 《鐵達尼號》五次!」讓人當場傻眼。) 片中的愛情橋段,特別是男女主角兩人在火車站重逢 的段落,總在腦海裡縈繞不去。我大概是為了這個才 看了第二次。想到動畫也能表達出那種令人糾心的感 覺,就覺得不可思議。可能這是因為我從未對宮崎駿 抱持這樣的期待吧。《風起》雖然沿用了堀辰雄的小 說名稱,並聲稱描繪了堀越二郎的前半生。但更正確 地說,是把堀辰雄筆下病厭厭的女主角拉出來,通過 宮崎駿而與現實生活中的堀越二郎相遇。電影女主角 堅強而自主。她抱病隻身前往東京找尋堀越,並在病 重之際決然地悄悄離開,只為了把最美的記憶留給 他。這與《風起》小說的女主角性格不太一樣。 如果真要說這部作品與其他宮崎電影的聯繫,性質最 接近的大概就是公然表示「寧可當豬也不當法西斯」 的《紅豬》,以及隱藏了朝鮮戰爭與「戰後民主主 義」的《來自紅花坂》。這是就作品本身鑲嵌在歷史 脈絡的深度來說的。相對於其他宮崎作品,《風起》 顯得相當歷史化。然而,我並不認為《風起》便因此 顯得直白。如果因為歷史化而讓觀眾「少了詮釋的 空間」,我想那是觀眾的問題,是觀眾為何失去了歷 史的問題。因為歷史已經在你身上失去了,你才會覺 得這樣多的歷史敘述是過重,或者令人不耐,甚至嫌 棄其直白。如果歷史已經內化了,也許直白的感覺是 產生不了的(從而這又可以成為另一種值得檢討的問 題)。
42
跨時 五,六合併號
最起碼的「近代」 — 《風起》觀後感
2014年 2月
43
劇中,一位為了躲避納粹而流亡到日本 的德國人カストルプ對男主角堀越二郎 批判了希特勒,稱希特勒們「不過是一 群流氓」;カストルプ並批判了正在走 向戰爭的日本,「與中國戰爭,忘掉; 建立滿州國,忘掉;退出國際聯盟,忘 掉;與世界為敵,忘掉。日本毀滅,德國 毀滅。」或者,當男主角從木盒中取出可 以用來製作全金屬飛機的「 杜 拉鋁」, 塞在盒內防震的報紙,大字寫著「上海
震撼我的,不是一個有歷史感的宮崎駿
事變」(一二八淞滬戰爭)。──這些
或者有歷史敘述的電影,也不是這種歷
歷史情節乃至評價,是什麼時候開始在
史感如何符合乃至滿足於我的預想或期
我們的生活中變得陌生了呢?或者,為
望。一切超乎我預期。我的「共感」,
何始終對於我們而言是陌生的呢?也許
或許正源自於此。
有些人認為這是宮崎駿的突兀之舉,但 或許,突兀的其實是我們所慣習的無歷
超乎我所預期的感覺,是《風起》所表
史。只需看看同樣感到不快的那些日本
達的「近代的不超克」(雖然很蠢,但
右翼就知道了;狂言改憲並挑動戰爭的
姑且先用這個杜撰的說詞吧)。眾所皆
他們,正是失去了歷史從而不再是歷史
知的自然是「近代的超克」,這是在太
主體的人。同理,我可以理解為何我第
平洋戰爭展開的條件下,日本把歐美的
二次走進電影院時,同場的觀眾們如此
「近代」視為「超克」對象而提出的一
歡樂,那正是因為已經有那樣多的台灣
種思路。但《風起》所想要說的,卻
人不知該如何面對《風起》所要處理的歷
是兩戰及其之間的日本,連起碼的「近
史議題。而歡笑聲所體現的無措,就是從
代」都追趕不上。從而,不是日本應該
尾崎秀樹到陳映真都批判的某種「喪失
如何「超克近代」,而是如何首先實現
症」和「白痴化」。
「近代」的問題。這不僅僅是堀越們所 開發的飛機用牛車拖拉到機場之類的現象 如何克服而已。宮崎作為曾經的馬克思主 義者,通過肯定最起碼的「近代」,從而 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某個側面。就像講 座派馬克思主義者以及丸山真男所主張 的那樣。
44
跨時 五,六合併號
最起碼的「近代」 — 《風起》觀後感
自幼以來,堀越二郎不斷在夢境中
否定了西方對於這個「夢」的壟斷
水平),但堀越卻說:「小一點也
與義大利飛機設計大師カプローニ
權,反正都只是個夢。雖然仍是從
沒關係,難道沒有成為烏龜的路
對話。對話總是圍繞著製造美麗的
一個西方人的口中說出來,卻是在
嗎?」如果飛機(「近代」)不再
飛機而展開的──
另一個日本人的夢中。《風起》所
是西洋所能壟斷的,那麼東洋究竟
討論的「夢」,也許就是「近代」
是要用烏龜的速度通向「近代」,
少年堀越:「我的夢,我想這是我
吧,這個夢具有兩義性。一方面,
還是用阿基里斯的步伐向「近代」
的夢」
這個「夢」是在日本實現最起碼
躍進?堀越的回答似乎是寧可選擇
的、至少以西洋為標準的「夢」;
烏龜的近代。只是,當戰前的日本
カプローニ:「這應該是我的夢,
另一方面則是同時超越東洋與西
方方面面終究未能達到西洋「近
也是你的夢嗎?」「你是說我們的
洋。在東西洋同樣陷入戰火的時
代」,卻把所有力氣都放在提高武
夢連在一起了嗎?」「這世界就是
候,超越東西洋的「夢」的意義,
器與戰爭暴力的水平,意圖以此力
個夢。」
便愈發突出。カプローニ說,「飛機
追西洋乃至意圖「超克」西洋,最
不是戰爭的工具……飛機是美麗的夢
後就只能成就一個二十世紀日本的
青年堀越:「我想建造漂亮的飛
想」、「當轟炸機太浪費了。」堀越
畸形歷史。
機」
甚至提出認真但不得不讓觀眾感到
カプローニ:「真是一個美麗的
詼諧的想法:暖被爐(コタツ)能
也許是因為在旅行期間認識了流亡
不能與飛機結合呢?
在日本的反戰者カストルプ,隨後 的劇情馬上轉入堀越無端遭到特高
夢」。 劇中一個重要的比喻是烏龜與阿基
警察調查的狀況。堀越生氣地說:
西方的「近代」也是日本人的夢,
里斯的競賽。西洋是遠遠走在之前
「近代國家不允許這樣的行為!」
但這樣的夢是日本人能與西方人共
的烏龜,但日本卻是遠遠落後的阿
他的兩位上司卻馬上哈哈大笑:
享或相連的嗎?至少,當カプロー
基里斯。堀越的同僚認為日本只能
「日本是近代國家嗎?」
ニ說「這世界就是個夢」的時候,
當阿基里斯來奮力追趕(飛機製造
2014年 2月
45
《風起》用畫筆所描繪的日本,
可以看到試驗機不斷墜毀,馬
是新舊彼此交錯的時代。高尚而
力不夠的飛機引擎亂噴油,乃至
美好的場景,都充滿著西洋
飛機從日本的首艘航空母艦上落
「近代」的風味,這也許是宮崎
海。諸如此類。也許這部份的
駿追求著起碼的「近代」的證據
描述最讓我感到陌生吧。因為
之一。男女主角在火車上的首次
這是我在「兩彈一星」工程之類
相遇,在法文的對話中開始並結
的熟悉故事中,才能看到的敘述
束,「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
和情節。我卻在這部電影裡看到
ter de vivre」(雖然這是堀辰雄
了。當日本人拿著計算尺造飛機
原著小說本來就有的)。此外,
時,我們用算盤計算核武器的當
不斷在劇中出現的女主角口頭禪
量。──當然,還是有所不同,
「Nice catch」,也讓我這樣一個
日本的故事總是強調個別科學家
外國人感到洋味十足。(我無法
或技術者的獨特作用,但中國的
分辨這是否是當代日本人已然慣
敘述則著重於集體合作的力量以
用的口頭語)只有在男女主角的
及日本無法想見的艱苦環境(狂風
結婚儀式以及夫妻生活的情節,
大漠之類的);日本的技術成果
或者童年時光,才能看到得到美
最終都直接服務於侵略戰爭,但兩
好刻劃的日本傳統。
彈一星卻是「有劍而不用」,當 時的關鍵是在政治上打破帝國主
正因為是新舊交錯的時代,因此
義的核壟斷與核訛詐,阻止戰爭
也是「不夠近代」的時代。日本
的發生。宮崎駿採用了我所難以
軍事工業的「落後」以及技術者
想像的視角描繪了那個時代的日
亟欲「趕超」的心理,是《風
本,也許這種既陌生卻又熟悉的
起》著重描寫的情節。因此我們
感覺,正是我從中所獲得的最大 收穫吧。
46
跨時 五,六合併號
最起碼的「近代」 — 《風起》觀後感
「落後」以及在有限條件下
制約』和它『活動』(戰略、戰
案時,堀越卻弔詭地說:那些方
「趕超落後」的後果,就是
術)的『特殊制約』。它表現在
案是「不安裝機關槍」才能實現
以 「零戰」為代表的日本戰鬥機
『對飛機、坦克、裝甲車、機關
的。當劇情談到日本轟炸機在戰
的出現。雖然是全金屬戰鬥機,
槍等向新式武器轉型,同時對新
場上被擊落,因此需要改良轟炸
但因引擎馬力有限,若要使火力
式武器水平的對應制約』,進而
機的時候,畫面上擊落日本轟炸
強化能與速度及靈活度相配合,
在戰術上,由於『軍隊機械化程
機的,竟然是塗上青天白日徽的
就必須盡力簡省全機結構重量,
度低』,導致『實行密集化作業
中國戰機(我沒看錯的話)。顯
特別是幾乎取消了對飛行員的保
和注重夜間操作』。」(田中正
然,這是中國戰場,而日本飛機
護設施。根據堀越二郎的戰後說
俊,《戰中戰後:戰爭體驗與日
並不是無敵的。
法,軍方認為長期來說還是必須
本的中國研究》。廣東:廣東人
強化對於飛行員的保護。但堀越
民出版社,2005。頁73)
也指出,戰鬥機的重點其實不是 防彈,防彈是轟炸機之類的機種
劇中的堀越是矛盾的,他製造著
才需要重視的。易言之,飛行員
他所期盼的美麗飛機,甚至是希
的生命很容易成為消耗品,戰爭
望能夠用來載客的飛機,但現實
本身不得不表現出另一種勞力密
是,如果要製造理想中的飛機,
集性。這是工業水平和資源條件
當時只能是殺人飛機:殺人、被
追不上西方所必然付出的代價。
殺,以及自殺。宮崎駿為了表達
於是,這也體現了戰前日本資本
這樣的矛盾,並為了避免觀眾在
主義的特性:
故事的展開中走向他所不願看到 的「誤解」,他很巧妙地讓可能
「據《日本資本主義分析》一書
產生誤解的劇情立即得到解消。
指出,日本資本主義的這種脆弱
比方,當飛機設計師們熱情地
性決定著日本軍隊『海陸裝備的
討論堀越所提出的新型戰鬥機方
2014年 2月
47
關於零戰的電影,值得一提的是
カプローニ:「我們的理想王
八十年代初期拍攝的《零戰燃
國」
燒》。電影安排了堀越的角色, 但劇中的堀越只是一個主任設計
堀越:「我覺得是地獄」
師,並沒有太多的戰爭反省。而 整部電影雖然敘述了「零戰」從
カプローニ:「因為毀滅了國
開發到戰爭結束的總過程,基本
家」
上仍然是一部歌頌侵略戰爭的電 影。《風起》並沒有演到堀越設
兩人的夢終於連在一起,成為
計零戰,只演到堀越所開發的「零
「我們的理想王國」。但此時,
戰」前身「九試單座戰鬥機」,而
堀越卻已覺得是「地獄」了。堀
且基本上只演到開發成功(這與
越二郎在戰後撰寫的《零戰 : そ
《零戰燃燒》演到戰爭失敗是恰
の誕生と栄光の記錄》(東京:
好相反的)。但這並不是一個歌
光文社,1970)曾說,當他從報
頌成功的敘述,因為女主角菜穗
紙上知道許多擁有美好前途的年
子在同一時間離開了他。當菜穗
輕人,帶著靜靜的微笑搭上他的
子最終離開了他,始終戴著帽子
飛機「零戰」而去進行「特攻」
的堀越──也許帽子意味著某種
之時,「為什麼日本要跳進沒有
理想──也終於失去了帽子,失
勝利希望的戰爭,為何零戰非得
去了人生的追求。也就是說,恰
被這樣使用?這事情始終縈繞在
恰是在這種形式上的成功深處,
心。」
埋下了理想的實質崩壞。 平心而論,我不認為《零戰 : その 「他們沒有一個能夠回來。」──
誕生と栄光の記錄》全書有百分
這是堀越在電影的最後所說的一
之百的反省意識,只看「靜靜的
段話。失去了帽子的堀越與カプ
微笑」這種違背常理人情的描述
ローニ站在最初相遇的夢中草原
就知道了。該書其他部分甚至寫
上看著遠方飛來的「零戰」,並
到,他曾一邊喝著味噌湯一邊在
看著他們一架架飛向天際間無數
報紙上看到他所設計的戰機空襲
的機群之中──那是《紅豬》裡
中國首都南京並擊落中國戰機,
曾經出現的陣亡機員所聚集的天
於是不禁發出了「HO!」的聲
河。
音。他在行文中所表現的激動情 緒,對他而言我想並不是負面的 吧。但對我們而言,只要聯想到 同年隨後發生的南京大屠殺,無 論如何我們都無法「融入」那種 看見自己的設計發揮「威力」的 心情。究竟這種殺人武器何來 「榮光」之有?
48
跨時 五,六合併號
最起碼的「近代」 — 《風起》觀後感
就此來說,宮崎駿不僅僅將女主角從堀辰雄的小說中拉出來並加以 改造,就連男主角堀越本身,宮崎駿也做了相當的修正。雖然, 據說宮崎駿是在確認堀越本人對於戰爭抱持相當的反省態度後,才 決定製作這部作品。然而問題的癥結就像南京大屠殺的人數爭議那 樣,對於人數就是「三十萬」的我們中國人民而言,固然「沒有 屠殺論」是不能接受的,但就連對抗「沒有屠殺論」的「二十萬人 論」,我們也難以接受。對於曾經是受害國人民的我們來說,已經 確定並內化的反省深度,形成難以動搖的「情感記憶」,就像田中 正俊與古廄忠夫提到中國老百姓往往願意相信石達開當年沒有死一 樣。情感記憶不可能沒有值得深入反思的地方。但在加害國人民的 反省本身達不到相同高度的條件下,往往難以要求受害國人民反思 自己的情感記憶。這裡存在著這樣的兩難。也許現實生活中的堀越 已經在自己的份內盡力檢討了戰爭,或許也已達到「二十萬人論」 的水平,但相較於動畫裡面已然相對達到──我想,首先應該只是 相對達到──「三十萬人論」的宮崎版堀越,顯然現實生活中的堀 越還是反思不夠,而宮崎的反思已然超越了他。雖然,作品的反省 仍然只停留在為什麼只讓日本自己的子弟上戰場犧牲,而未能為日 本侵略戰爭的受害者掬一把起碼的眼淚。──這是我們作為受害國 人民所絕對可以挑剔的。 『為什麼日本的國家會走上這樣愚蠢的歷程?也許愚蠢的不是只有 日本。但日本卻特別為此虛擲了數百萬寶貴的性命,以及國民經年 累月的努力和積蓄。一句話,這是由於指導層的思慮和責任感的不 足的政治上的貧困所致。恰恰是現在,我希望「誠心英知的政治家 出來吧。」』──堀越二郎。 即便真實生活中的堀越仍有這樣那樣可以指摘的地方,以上這段饒富現實意義的話,還是足以作為本文結束 前的注語。當然,與其期待政客,也許我們更應該寄希望於日本人民、寄望於中日兩國人民的進步連帶! (邱士杰,2013年9月28日)
*附記一:本文所引用台詞都是筆者觀看電影之時記下的,若有訛誤,還請見諒。 *附記二:電影裡,在德國出現的逃跑者是我看了兩次都不曉得前後脈絡的安排。在此謹記。2013年底馬上又要上映一部同樣以 零戰為主題,卻在歌頌戰爭的電影《永遠的零》。屆時再來比較吧。參考新聞:http://biz-journal.jp/2013/09/post_2979.html
2014年 2月
49
《文明之路》 黃新波 木刻 1943
安那奇的群像: 《Anarchist Portrait》 書評 作者:鍾山慨
52
跨時 五,六合併號
安那奇的群像:《Anarchist Portrait》 書評
《Anarchist
Portraits》是一本人物傳記,它記
載了19到20世紀在俄羅斯、美國、西歐到巴西 和澳洲等地著名無政府主義者的事蹟,以及他們 對後世的影響。作者Paul Arvich(1931年8月4 日-2006年2月16日)是美國籍的歷史學家,專 門研究世界無政府主義運動的歷史,特別是俄國 和美國的。 書中記載的無政府主義者,包括從工人運動派生 出來的集體主義流派,例如Peter Kropotkin(克 魯泡特金)、Nestor Makhno、Alexander Berkman 等,也包括在美國影響較深的個人主義流派,例 如Benjamin
Tucker。本書的每個章節既獨立,又
互相串連,讓讀者了解到各地的思潮和運動如何互 相影響。例如第五章〈Kropotkin in America〉,就 介紹了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克魯泡特金如何影響美 國的無運。克魯泡特金通曉英語及美國文學,推 崇美國革命和獨立宣言,認為是人類為自由而鬥 爭的里程碑,但他亦同時批判美國的資本主義和 政府濫權。而1886年芝加哥的乾草市場屠殺,則 使他對美國無運投放特別多的注意和精力。他的 文章出現在當時美國最著名的無政府主義報章, 包括Tucker的《Liberty》。他本人亦親身到過美 國各地的工人俱樂部演說,也曾被一群較貧苦的 哈佛大學學生邀請授課。他在美國的活動深深影 響了當地下一代的無政府主義者,例如Alexander Berkman就稱他為「導師和啟發者」。 另外一章介紹了富傳奇色彩的烏克蘭無政府主義領 袖Nestor Makhno。Makhno出生於1889年,在一個 烏克蘭貧農家庭中成長,一歲就喪父,從小務農。 早在1906年他17歲時,就開始參與無政府主義活 動。兩年後因為襲擊活動而被判絞刑,但因為他 年紀太少,而改判在莫斯科服無期徒刑。在監禁 9年期間,因為曾與另一位年長的無政府主義者
2014年 2月
53
Peter Ashinov同住一個監倉,而開始 堅信巴枯寧和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共 產主義思想。他放監後回到了故鄉組 織僱農,成為當地活躍的工農蘇維埃 領袖。在蘇聯和德國簽訂和約後,他 被迫流亡到莫斯科,就在此時他親身 成為克魯泡特金的聽眾,又受到列寧 的款待和讚揚。列寧認為Makhno跟 一般「空洞而狂想」的無政府主義者 不同,是個務實的人。回到故鄉後, 他組織了一支打著無政府主義黑旗 的軍隊,這支軍隊就被稱為「Makhnovists」。他的魅力和軍事天份,吸 引了不少工農支持者,讓Makhnovists 能夠同時對抗白軍、奧地利侵略者、 鳥克蘭民族主義者,以及後來的蘇聯 紅軍。在1919年的頭5個月,Makhno 實際上成為了烏克蘭Gulyai-Polye地區 的獨裁者,儘管理論上他的權力來自 工農兵選舉出來的地區議會。作者指
Alexander Berkman
出,在5月,蘇聯契卡派往行刺Makhno 的兩名特務被處決,其後Makhnovists 邀請紅軍士兵參加地區會議,自此蘇 聯政權與Makhnovists的關係破裂。到 1920年底,Makhnovists被紅軍擊潰。 除了敘述生平外,作者亦同時評論這 些人物。例如,他認為Makhno既是真 正的無政府主義者,同時又是「原始」 的哥撒克式農民領袖。Makhno作為農 民叛軍領袖既受到迷信和封建色彩的崇 拜(他被稱為「good father」),搶奪 地主的資產,又同時嘗試實踐他在獄 中學習到的無政府主義理論,推動工 農兵的公社和議會,將土地集體化等 等。但他也受到本身的知識和反智主 義偏見所限,對都市經濟的複雜性一 竅不通,甚至輕視(例如他同時認可 了民族主義者、白軍和紅軍發行的紙 幣),以致他的經濟計劃無法成功。
54
跨時 五,六合併號
Makhnovists軍隊
安那奇的群像:《Anarchist Portrait》 書評
在全球經濟危機之下,青年勞動者以 及即將進入勞動市場的學生尤其受到 衝擊,這推動了左翼思潮重新冒起, 在香港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後現代 思潮的泛濫、蘇聯的崩潰、人們對於 「社會主義」向官僚獨裁腐化的失望 和恐懼,使不少青年全盤否定馬克思 主義,以至反感「革命」這個概念 本身。在這個背景下,無政府主義在 觀感上,既是資本主義以外的出路, 又打正旗號反權威,理所當然受到注 視。五花百門打著黑旗的團體在各地 冒起,當中不少混合了新紀元運動、 另類醫術、反科學、反現代、靈性修 養等元素,與《Anarchist Portraits》 所敘述的反封建、反神權的各種革命 無政府主義,似乎大相逕庭。也有不 少以無政府主義者自居的激進自由主 義者,在選舉時候卻投票給主張對外 Nestor Makhno
侵略的綠黨、社會民主黨。了解無政 府主義的歷史,可以幫助我們反思無 政府主義在當代的庸俗化。 《Anarchist Portraits》對初接觸無 政府主義歷史和理論的讀者來說,是 既淺白又生動的入門書籍,「要求」 大概是20世紀初(一戰前後)歐洲 歷史的基礎知識。作者同時著有講述 Kronstadt、乾草市場慘案等等的專 著。
Paul Arvich有關Kronstadt士兵起義的著作
2014年 2月
55
《河旁》 劉侖 木刻 1939
於1953年出版的日文版《蟹工船》小說
58
跨時 五,六合併號
海洋上的解放曙光:讀《蟹工船》
海洋上的解放曙光:讀《蟹工船》 張祿如
「隨著工業的發展,無產階級不僅人數增加了,而且它結 合成更大的集體,它的力量日益增長,它越來越感覺到自 己的力量。機器使勞動的差別越來越小,使工資幾乎到處 都降到同樣低的水平,因而無產階級內部的利益和生活狀 況也越來越趨于一致。資產者彼此間日益加劇的競爭以及 由此引起的商業危機,使工人的工資越來越不穩定;機器 的日益迅速的和繼續不斷的改良,使工人的整個生活地位 越來越沒有保障;單個工人和單個資產者之間的沖突越來 越具有兩個階級的沖突的性質。工人開始成立反對資產者 的同盟;他們聯合起來保衛自己的工資。他們甚至建立了 經常性的團體,以便為可能發生的反抗準備食品。有些地 方,鬥爭爆發為起義。」-《共產黨宣言》
2014年 2月
59
小林多喜二於1929年發表中篇 小說《蟹工船》,內容從一開始 描寫勞動者身處的工船:如地獄 般的工作環境,輾轉發展到後來 愈演愈烈的階級鬥爭,除了是偉 大的無產階級戰鬥曲以外,亦 展示出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概 念。 首先是資本主義的一些面貌。篇 首是蟹工船博光丸出航前的一小 段序幕,勞動者在這裡傾談,互
書中有一段描述博光丸收到另一
相認識,他們來自各地、曾在各
艘蟹工船秩父丸的求救信號,而
個體力勞動行業工作,有人以為
博光丸上的監工卻對秩父丸見死
蟹工船會比隨時發生氣體爆炸,
不救,原因有二:一是不想耽誤
被活埋的礦坑要好,但原來蟹工
捕蟹及蟹肉罐頭加工事業;二則
船只是悲劇的另一個舞台。為了
因為秩父丸本來就是破破爛爛的
那少得可憐,僅僅足夠自身存活
船,公司卻也「投保了一筆金額
並勉強養活家人的勞動報酬,工
不小的保險,那種破船沉了,反
人們不得不將自己的勞動力出賣
而還賺到」。在船上,監工就
給資本家,即使他們選擇的是哪
是公司的代表,亦即是資產階
個行業,在本質上都沒有分別:
級的代表。他們永遠不會為了營
他們為了存活下去,必須為資產
救一批隨時可以替換的勞動者,
階級勞動,得到的卻不值一提;
而少賺一星期的利潤。這裡很明
資產階級卻能不勞而獲,坐享其
顯的一個概念就是:道德說穿了
成,靠著別人的勞動過活。這處
就只不過是階級利益。書中其中
境恰好與小說第一句「要前往地
一段,無線操作員的一句:「可
獄嘍」相對應:處於這種壓迫之
是淺川(監工)根本就沒有把你
下,跟身在地獄相差不遠。
們當人看啊」正是簡潔有力的證 明。
60
跨時 五,六合併號
海洋上的解放曙光:讀《蟹工船》
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2013年四月,大牌出版。新版還收錄小林的遺作〈黨生活者〉
2014年 2月
61
船上幾位船員一次乘著小船捕 蟹,卻遇上大風暴漂流到俄國 境內去,在俄國人的地方待了一
鎮壓過後,雙方的矛盾繼續加
會,當時俄國由共產黨執政。全
劇,加上先前累積起來的不滿,
世界的資產階級都抹黑共產政
很快又到達船員無法忍受的高
權,日本船員聽到俄國人輾轉傳
點。他們掌握了先前的經驗,知
給自己的理論後,反而認為「如
道「和我們站在同一邊的,就只
果這就是“赤化”,那也未免講
有我們自己」,繼而想到其實應
得“太有道理”了」。船員受了
該「所有人一起幹」、「同心協
這些說話影響,加上愈來愈無法
力」才能發揮無產階級最大的力
忍受惡劣的工作環境及過長的工
量,若驅逐艦再來,就「讓他
時,開始以怠工來抗議,後來意
們把所有人全部都帶走,一個不
識到團結的力量,心中的反抗情
剩。」帶著這些覺悟,船員們發
緒隨之愈來愈強烈,「如果我們
動了第二次罷工,並且有良好的
不工作,富豪恐怕連一隻螃蟹也
成果。
得不到」、「要論實力的話,他 們反而還怕我們」這一類想法,
《蟹工船》這篇小說,描述了階
令他們很快發起罷工行動。
級鬥爭的面貌:資產階級的本 質,以及其為掩飾這些本質而裝
62
跨時 五,六合併號
監工淺川面對開始團結起來的勞
扮出來的各種偽裝、以至分化無
動者,先是以各種與欺騙行為企
產者的手段;另一方面,亦提醒
圖瓦解他們的勢力。例如威脅會
無產者自身最大的力量,在於聯
對他們施以烙刑、沒收工資、送
合成為一個階級,再三重申團結
交警局等,又如隨身帶著手槍,
一致作鬥爭的必要性。唯一比較
以此來嚇唬船員。但當工人們真
可惜的,是此篇未有著墨於以推
正發起罷工之時,淺川只能找軍
翻資本主義、消滅私有制、建設
隊來幫忙鎮壓。起初船員們不知道
共產主義社會為目標的無產階級
軍隊的來意,還以為「日本帝國的
革命。但在改善勞工待遇的鬥爭
軍艦應該會站在國民這邊」,後來
方面,它的確提供了不少重要的
九名代表被抓走,他們的工作環
視野,並以具體事例去說明了某
境又回到「地獄」去。
些綱領、原則的意義。
《工廠》 康斯坦丁 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