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3CNC 系列
特厚料.粗线.摆梭型电脑花样缝纫机 (自动剪线)
使用手册
台州明远特种工业缝纫机有限公司 www.cowboysew.com 1
2
安全说明 安装、操作和检验产品前,请认真阅读“安全说明”和技术手册。同时应阅读其他手册中“控制单元” 和“操作面板”等指示说明。此外,应正确操作缝纫机。
安全标志 表明不正确的操作可能会引发危险,进而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
危险 表明不正确的操作可能会引发危险,进而导致中等或轻微的人身伤害或机械损 坏。注意,依情况而定,此级别的危险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无论何时,
注意
都应该同时遵守这两个级别的指示说明,以确保人身安全。
警示标志说明 编号 1
警示标志
警示标志的含义 缝纫机操作警示: 表明禁止在电源打开的情况下移动或操作缝纫机。 z
切勿在没有安全防范措施(护目镜、皮带罩子或其他等)
的情况下操作缝纫机。 z
2
穿线、换针、换梭芯、清洁和润滑时,请关闭电源开关。
小心手指受伤: 提示操作人员,在某些操作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手指(手)受伤。
3
小心手指被压: 提示操作人员,在某些操作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手指被挤压。
4
皮带轮旋转方向: 表示缝纫机皮带轮的正确转向。
3
安全预防措施
危险 为防止触电,打开控制箱前,一定要关闭电源开关和拔出电源插头。10 分钟后,再打开控制箱。
注意 使用环境 请不要在以下条件中操作缝纫机。 (1) 环境温度等于或大于 35℃(95℉),或环境温度等于或低于 5℃(41℉)。 (2) 运送时,环境温度等于或大于 55℃(131℉),或环境温度等于或低于-10℃(18℉) 。 (3) 空气相对湿度超过 85%或低于 45%。 (4) 露天场所或阳光直射的地方。 (5) 靠近热源(如:加热装置)的地方。 (6) 布满灰尘、爆炸性气体或腐蚀性气体的环境。 (7) 电压波动大于等于固定电源电压 10%或小于等于固定电源电压-10%的地方。 (8) 电源供应的电压不足以维持电机运行的地方。 (9) 布满强电子噪音(如:高频焊机)的地方。
安装 (1) 只有具备足够缝纫机安装经验的专家才能安装缝纫机。 (2) 只有具备资质的电工才能执行必要的接线操作。 (3) 如果在安装的时候发现缝纫机上有任何损坏或故障,必须对缝纫机进行维修后才能继续操作。 (4) 请不要改装缝纫机。 (5) 缝纫机比较重。为了安全起见,必须由一人以上安装缝纫机机头。 (6) 倾斜缝纫机时,请站在铰链侧,双手握住缝纫机。同时,将钢架上的脚轮锁定。 (7) 倾斜缝纫机前,请将钢架上的脚轮锁定,以防止机器移动。
4
(9)务必要将之前为了安装而暂时拆除掉的安全防护设备(电机盖子或其他)和辅助防护设备(护目镜) 重新固定好。 (10)如果机台和钢架不是明远原装产品,则机台和钢架必须足够牢固,足以承受缝纫机的重量和震动。 (11)将脚轮安装到非明远原装钢架上时,带锁定功能的脚轮必须足够牢固,足以承受缝纫机的重量和震 动。
车缝 (1) 安装或更换机针前,请务必先关闭电源开关。 (2) 防止手指被针尖所伤。 (3) 润滑前,请先关闭电源开关。 (4) 防止机油沾到皮肤上或眼睛内。否则,可能会引起炎症。 (5) 将机油放置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以防止儿童误食。 (6) 穿线前,请先关闭电源开关。 (7) 开始车缝前,请确认停止开关的位置和功能。 (8) 车缝过程中,请勿触碰操作零部件。 (9) 在不采取安全方法措施(护目镜、皮带罩、连杆盖子、指套等)的情况下操作缝纫机是很危险的。 操作缝纫机时,请务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10) 暂停缝纫机时,请务必将电源开关关闭。
调整 (1) 调整缝纫机前,请先关闭电源开关。 (2) 如果必须在电源开关打开的情况下调整,则不要误踏脚踏开关。 (3) 防止被尖锐部件(如:机针,摆梭尖部等)所伤。 (4) 缝纫机调整完毕后,务必将安全防护设施(护目镜、皮带罩、连杆盖子等)装回原处。 (5) 倾斜缝纫机时,务必将机台上的脚轮锁定。
5
目录 1. 缝纫机结构 ...................................................................................................... 1 2. 规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安装 ................................................................................................................. 3 3-1. 准备台板 ................................................................................................................................ 3 3-2. 准备机架 ................................................................................................................................ 3 3-3. 安装马达 ................................................................................................................................ 3 3-4. 安装控制箱 ............................................................................................................................ 3 3-5. 连接操作面板 ........................................................................................................................ 3 3-6. 安装电源开关 ........................................................................................................................ 3 3-7. 连接脚踏开关 ........................................................................................................................ 4 3-8. 安装机头及主轴同步带安装要求 ........................................................................................ 4 3-9.
连接电线 ............................................................................................................................ 5
3-10. 安装线架 ............................................................................................................................ 6 3-11. 连接气管 ............................................................................................................................ 6
4. 润滑 ................................................................................................................. 7 5. 正确操作方法 .................................................................................................. 8 5-1. 控制箱初步设置 .................................................................................................................... 8 5-2. 机台初步设定 ........................................................................................................................ 8 5-3. 安装机针 ................................................................................................................................ 8 5-4. 穿线 ........................................................................................................................................ 8 5-5. 绕梭芯线 ................................................................................................................................ 9 5-6. 设置梭芯 .............................................................................................................................. 10 5-6-1. 取出梭芯 ....................................................................................................................... 10 5-6-2. 设置梭芯线 ................................................................................................................... 10
6
6. 正确的车缝方法 ............................................................................................ 11 6-1. 车缝操作 .............................................................................................................................. 11 6-2. 急停开关的操作 .................................................................................................................. 12 6-3. 花样的输入方法 .................................................................................................................. 12 6-4. 设置夹具的优先次序 .......................................................................................................... 13 6-5. 电热剪线操作 ...................................................................................................................... 13 6-5-1. 手动/测试模式转换开关(1 号) .............................................................................. 13 6-5-2. 电热剪线装置开关(2 号) ........................................................................................ 14 6-6. 调整缝线松紧度 .................................................................................................................. 14 6-6-1. 梭芯线张力 ................................................................................................................... 15 6-6-2. 上部缝线张力 ............................................................................................................... 15
7. 调整机械部分 ................................................................................................ 15 7-1. 调整摆梭 .............................................................................................................................. 15 7-2. 调整机针和摆梭之间的位置 .............................................................................................. 16 7-3. 调整针杆高度 ...................................................................................................................... 16 7-4. 调整机针与摆梭之间的间隙 .............................................................................................. 17 7-5. 调整机针与摆梭托之间的间隙 .......................................................................................... 17 7-6. 测试模式操作 ...................................................................................................................... 18 7-6-1. 进入测试模式操作 ....................................................................................................... 18 7-6-2. 测试模式的主要功能 ................................................................................................... 18 7-7.
调整压脚 .............................................................................................................................. 19
7-7-1. 调整差动曲柄及压脚 ................................................................................................... 19 7-8. 调整松线器 .......................................................................................................................... 20 7-9. 上电热剪线装置 .................................................................................................................. 20 7-9-1. 设置拉线器 ................................................................................................................... 20 7-9-2. 设置厚度检测器 ........................................................................................................... 21 7-9-3. 拨线器 ........................................................................................................................... 22 7-9-4. 调整上电热切刀 ........................................................................................................... 22 7-10. 调整下电热切刀 .............................................................................................................. 23 7-11. 调整绕线器 ...................................................................................................................... 24 7-12. 调整压料板压力 .............................................................................................................. 25 7-13. 调整挑线弹簧张力 .......................................................................................................... 25
7
7-14. 调整上止动点位置 .......................................................................................................... 25 7-15. 旋梭位置和上止动点位置之间的关系 .......................................................................... 26 7-16. 调整机械原点 .................................................................................................................. 27 7-16-1.X 方向(左右方向)的调整 ........................................................................................ 27 7-16-2.Y 方向(上下方向)的调整 ........................................................................................ 28 7-17. 调整 X-Y 正时皮带张力 .................................................................................................. 29 7-17-1.调整 X 正时皮带张力 ................................................................................................... 29 7-17-2.调整 Y 正时皮带张力 ................................................................................................... 29
8. 维护 ............................................................................................................... 29 8-1. 清洁 ...................................................................................................................................... 30 8-2. 废弃机油的处理 .................................................................................................................. 30
9. 故障检修 .......................................................31
8
1. 缝纫机结构 7273CNC 系列电脑花样缝纫机主要包含以下零部件。
-1-
2. 技术参数
型号 : 可选择车缝范围: 最高缝合速度: 设定速度: 针距: 针迹: 最大针数: 可存储的车缝数据: 数据存储器: 针杆行程: 挑线杆行程: 机针类型: *1 压脚高度 : 压料板高度: 摆梭: 梭芯: 剪线系统: 缝线: 润滑系统: 润滑油: X-Y 驱动系统:
7273CNC 系列 X 轴(左/右)500mm(范围内可任选),Y 轴(前/后)160mm 700rpm 200-700rpm 0.1-12.7mm 单针双线锁式线迹 每个花纹 20000 针 520 个花样(内部存储器) 内部存储器、USB 存储器 56.3mm 94mm DYX3 #230 25mm 20mm(最大 25mm) HAD-204 大型梭芯 电热剪线系统 输入电压:交流 210/230V 输出电压:交流 2V #8 至#10(合成) 手动润滑 硅油 步进马达反馈控制 *2 正时皮带驱动系统,间歇式或连续送料
控制器型号:
SC44X
电源:
200V-240V 单相
*1:压脚高度是车缝停止后的压脚高度。 *2:建议使用间隙式送料。
-2-
3. 安装
注意 (1)
必须由具备足够缝纫机安装经验的专业人员安装本机器。
(2)
由具备电力布线资格的电气工程师执行必要的接线。
(3)
如果安装时发现机器存在任何损坏或故障,请不要继续使用机器。应对机器进行维修。
(4)
请不要改装缝纫机
(5)
如果台板和机架不是明远原装产品,则台板和机架必须足够牢固,足以承受缝纫机的重量和
震动。 (6)
将脚轮安装到非明远原装机架上时,带锁定功能的脚轮必须足够牢固,足以承受缝纫机的重
量和震动。
3-1.
准备台板
如果台板不是明远原装产品,则要求其厚度大于 40mm。
3-2.
准备机架
如果机架不是明远原装产品,请参照装配图进行操作。 该装配图附在本手册的最后一页,作为手册的附录 6。 如果机架不是明远原装产品,请按照包装内所附的安装说明书进行安装。
3-3.
安装马达
在购买产品的时候,马达已经安装在缝纫机头上,只需把马达和控制箱进行连接。 请按照另外一个(控制箱)技术手册上的说明(马达安装)进行线路连接。
3-4.
安装控制箱
如果购买的时候,控制箱并未安装在台板上,则应将控制箱安装在台板下面。 请按照另外一个(控制箱)技术手册上的说明(控制箱安装)安装控制箱。
3-5.
连接操作面板
请按照下图中的控制箱后视图安装操作面板。
3-6
安装电源开关
(1)
按照图示,用木螺丝(2 号 )将电源开关(1 号)安装到台板下面。
(2)
用 U 型钉(3 号
(3)
将电源开关(1 号)的接头与系统控制箱(6 号)连接起来。
(4)
将黑色电缆的终端( 10 号)连接到变压器(8 号)的接线板上。此变压器上制备了两个终端
)将电线固定在台板下面。
(分别用于 210V 和 230V)。接线详情请参照本手册附录 1。 (5)
将白色电缆的另一个终端(11 号)连接到继电器插座(9 号 )的终端适配器 5 号端口上。 -3-
(6)
3-7
这些接线板位于切线电控箱内。
连接脚踏开关
将脚踏开关(7 号)连接到控制箱(6 号)X12 接头上。 详情请参照本手册的[3-8 电缆连接]部分。
3-8
安装机头及主轴同步带安装要求
注意 (1) 缝纫机比较重。为确保安全性,务必要有 1 个以上的人一起安装缝纫机机头。 (2) 倾斜缝纫机时,请站在铰链侧,双手握住缝纫机。同时,将机架上的脚轮锁定。 (1) 握住脚轮制动器,这样就可以控制住台板。 (2) 在台板上的每个角内均安装橡胶垫。橡胶垫放置在附件箱内。 (3) 将缝纫机机头放置在台板上,将每条腿分别安装到相应的橡胶垫内。台板左侧表面暂时安装两个 -4-
铰链套。 (4) 这些零部件均安置在附件箱内。
(5) 将铰链用固定螺钉固定到缝纫机上。 (6) 用手指推压同步带中部,施加力的大小约为 0.1N(1kgf)。如果同步带松紧度合适,应完全无下陷。 如果同步带松紧度不合适,请调节同步带调节器螺钉,以便调整同步带松紧度。 注意 机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同步带会变松。如果确定同步带已变松,请先关闭电源,然后再进行调整。
3-9
连接电线(参照下页图片)
注意 (1)请在有
标记的地方进行接地操作。否则会导致触电或故障。
(1) 将步进式电机的盖子,从机头上拆下来。 (2) 参照下方插座示意图,将所有线缆插头与其配叉好即可。 (3) 用尼龙夹子和用 U 型钉子将电缆固定住。 (4) 用扎带将机台下面摇晃的电缆支撑住。此时,请检查 在倾斜缝纫机时,电缆是否不会被牵绊。
-5-
3-10
安装线架
(1)按照如图所示方法,组装线架零部件(1-11 号)。 (2)用螺母(13 号)和垫片(12 号)将线架固定在机台架较右侧的孔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上部柱形管 下部柱形管 线架底座(2 个) 线轴垫(2 个) 线轴支撑架(2 个) 线轴杆(2 个) 弹垫(2 个) 螺母(4 个) 挂线支架 线轴支撑架 柱形管接头 垫片 螺母
311 连接气管 (1)将步电机的盖子拆下来。 (2)用木质螺丝(2 号)将过滤调压总成(1 号)安装到台板下面。 (3)将附件箱内所附 ø8 气管(3 号)剪出一段。然后,将此气管的一端插入分配器(4 号)的三通(5 号) 中。分配器与电磁阀组连接在一起,并位于机头后右侧表面。然后,将气管(3 号)的另一端。插入过滤 调压阀(1 号)的出气弯头(6 号)中。 (4)接着,将剩余气管的一端连接到过滤调压阀(7 号)中,另一端连接到贵厂提供的带气源上。
-6-
4. 润滑
注意 (1) 注油前,务必要先关闭电源开关。 (2) 防止机油接触皮肤或眼睛,否则会导致炎症。 (3) 将机油放置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防止发生误食。 [注意]机器安装完毕首次操作前,先进行润滑。机器长时间未用时,操作前, 请先检查机器内的油量。 注意:请使用高质量白色机油。 在用红色标记的油孔内加注一些油。其他零部件按照以下箭头标记操作。
1. 松线机构 4. 挑线凸轮 7. 差动偏心轮 10.上轴后套 13-16. 压脚机构
2. 差动轴轴套 3. 差动曲柄 5. 挑线杆 6. 上轴前套 8. 上轴中套 9. 大连杆 11. 下轴前套 12. 下轴后套 17. 摆梭驱动装置
-7-
5. 正确操作方法 5-1.
控制箱初步设置
首次使用缝纫机时,必须设定缝纫机的型号和语言。 参照 控制系统 技术手册中的 8.2(一级参数设置中 U200)设置(型号/语言设置)部分的说明)。
5-2
机台的初步设定
必须在缝纫机上初步设定电热剪线系统。请参 7-6 下程序执行。 [注意]如果不执行该初步设置,则电热剪线系统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5-3
安装机针
注意 (1)
安装或更换机针前,务必要先关闭电源开关。
(2)
防止手指被针尖误伤。
(1) 松开紧固螺丝(1 号)。然后,插入新的机针(2 号),直至针头到达针杆(3 号)孔的顶端。 (2) 紧固紧固螺丝(1 号),并使针槽(4 号)面对前方。
5-4
穿线
注意 (1)穿引针线时,请务必先关闭电源开关。 -8-
请参照以下图片穿线。
5-5
绕梭芯线
使用油盒时
注意 在绕线过程中,请勿触碰转动的零部件。否则,可能导致受伤和/或机器故障。 [注意] 绕梭芯线前,务必先将上线从机针内拉出来。 绕过过线轮 (1) 按照下图所示穿线。然后,将线按照箭头 A 所示的方向在梭芯(1 号)上绕几圈。接着,将梭芯固 定在绕线器上,并按照箭头 B 所示方法推动满线跳板(2 号)。
(2) 当机器处于梭芯绕线模式时,先踩踏压料板脚踏开关、然后踩踏启动开关,以便线可以持续往 梭芯上缠绕。 (3) 当梭芯上的线缠绕到一定量(梭芯外径的 80-90%)时,满线跳板回到原位。 (4) 当在车缝过程中需要绕梭芯线时,请执行上述程序(1),则机器会自动绕线。 关于梭芯绕线模式,请参照
操作说明 技术手册中[2.7]的绕线说明操作说明“5.梭芯绕线界面”如下
所示”中的内容。
-9-
1. 梭芯
5-6
设置梭芯
5-6-1
取出梭芯
2. 满线跳板
(1)如下所示,往右按压位于摆梭右侧的梭芯壳开启扳手(1 号) 。然后,梭心壳(3 号)会打开。这时, 就可将梭芯(2 号)从梭心壳内拆除。 注意 注意:如果将梭芯壳开启扳手往右按压后,梭芯壳并未打开,必须调整螺丝(9 号)以改变行程或转动梭 芯位置。用手转动皮带轮,将挑线杆设置到最高位置。然后,往右按压梭芯壳开启扳手。 5-6-2
设置梭芯线
(1) 将线从梭芯(4 号)内拉出 10cm 左右。然后,将梭芯放入梭芯壳内(6 号)。 (2) 将线穿过梭芯壳内的线槽(5 号)。此时,边拉线,边检查梭芯(4 号)的转向是否与下图中的箭 头一致。将线从线缝(8 号)中拉出。然后,可将线从梭心簧(7 号)下方拉出并将梭芯壳推回原位。
梭芯壳 -10-
6
正确 确的车缝方法 法
注意 意 (1) 开 开始车缝前, 请确认停止开 开关的位置和 和功能。 (2) 缝 缝纫过程中, 请勿触碰操作 作零部件。 (3) 在 在不采取安全 全方法措施(护 护目镜、皮带 带罩、连杆盖 盖子、指套等 等)的情况下操 操作缝纫机是 是很危险的。 操作缝纫 纫机时,请务 务必采取安全 全防范措施。 (4) 暂 暂停缝纫机时 时,请务必将电源开关关闭 闭。
6-1.
车 车缝操作
操作顺序如 如下 (1) 打开 开电源开关 打开电源之 之后,显示出数据输入界面 面 。 (2) 选择 择想缝制的图案No. 当前界面下 下会显示出已选择的图案N No.,按下花 花样显示按键 键 操作,详见 见电子花样机 机说明书【2.88 花样选择】一节。 (3) 设置 置成可以缝制的状态
之后可以选择图案 案No.。有关 关花样选择的 的
按准备键 液晶显示的背 背景颜色变为 为蓝色,变成 成可以缝制的 的状态。 之后,液 (4)设置车 车缝速度 通过显 显示屏 设 设置合适的车 缝速度。 (5)将车缝 缝面料放置到 到压料板(1 号)下面。 -11-
(6)踩踏(中和右)脚踏开关时,压料板下降。 (如果需要重新放置车缝面料时,再次踩踏(中和右)脚踏开关,压料板就会上升。) (7)踩踏左脚踏开关启动,缝纫机开始车缝操作。 (8)车缝完成后,压料板(1 号)自动上升,释放出车缝面料。
6-2.
急停开关的操作
(1) 如果在车缝过程中出现断线、机针断裂或其他任何紧急情况时,请立即按压急停开关(2 号) 。缝
纫机会瞬间停止操作,屏幕显示 (2)按下
。
解除异常,进入急停设置界面。
1 压料板 2.停止开关
(3)解除异常后,可选择剪线
或提升压脚
步骤设置界面;按下压脚提升键
。按下切线键
之后,可以进行切线,进入到
之后,压脚上升,以后不能进行操作,必须关闭电源,从新启动。
注意:参数U56 设为暂停后,自动剪线时直接进入步骤设置。 (4) 进行步骤设置,调整压脚到重新缝纫位置 按下切线键
进入到步骤设置界面。
:中压脚动作
:后退送布
:前进送布
按下 或 ,移动压脚到重新缝纫位置。 (5) 重新缝纫 踩下脚踏板之后,重新启动缝纫。
6-3.
花样的输入方法
花样输入的详细说明在技术手册<操作面板部分>有所说明。 -12-
:原点复位
关于详细操作方法,请参照技术手册[花样操作]中的 3.1 有详细说明
6-4.
设置夹具的优先次序
如果需要按照客户意愿改变左右交替夹具的规格,则需要按照以下程序更改设置。 注意 注意:左右夹具适用于将两个部件缝合在一起。可按照目的改变其使用方法,以便使缝合材料更有效地被 利用。
注意 请不要自己改装缝纫机。否则,可能会导致受伤和/或机器故障。 (1) 按下 操作
可以切换到数据输入界面和模式界面,在该界面下可以进行一些详细的设置和编辑
(2) 选择 进入一级参数设置界面 (3) 选择参数U212设置踏板控制左右分离压板下降方式 :0 同时下降 (4) 设置完毕退回
6-5
:1 先降左后降右
: 2 先降右后降左
电热剪线操作
电热剪线操作具备 2 个操作开关。
<1> 自动(正常模式)和手动(测试模式)转换开关。 <2> 手动剪线测试按钮
6-5-1
手动/测试模式转换开关(1 号)
打开此开关后,操作模式变为测试模式。在此模式下,可不通过操作面板分别操作上下剪线气缸。 请参照下页的[7-6 测试模式操作]。
-13-
上剪刀[打开]
下剪刀[打开] 自动(正常模式) 6-5-2
手动(测试模式)
电热剪线装置开关(2 号)
电热剪线装置开关按照下图所示工作。 上剪刀[打开] 中间位置 下剪刀 [打开] 上下剪线
无效
只有下剪线
注意:必须按照以下程序操作电热剪线装置开关。 (1),将切换开关(1 号)设置为手动模式(选择上线/下线测试模式); (2),确认压脚已下降,并且机针到达上针位。 (3)按下手动剪线测试按钮,分别操作上/下剪线气缸。
6-6
调整缝线松紧度
上部缝线和底线之间的缝线松紧度必须平衡,以期达到理想的条件。 当上部缝线张力与底线张力良好平衡时,两股线均沿着织物层的中心线互锁,如下图所示。 注意:一般情况下,底线张力越差,车缝质量越好。 注意 因此,应该根据缝纫材料的材质和厚度先设置底线的张力,然后再设置上部缝线的张力。
张力平衡良好
上部缝线太紧,底线太松
-14-
上部缝线太松,底线太紧
6-6-1
梭芯线张力
(1) 松开螺丝(1 号)。用缝线张力调整螺丝(2 号)调整梭 芯线的张力。 顺时针(A)转动该螺丝可增加梭芯线的张力。 逆时针(B)转动该螺丝可减小梭芯线的张力。 (2) 调整完毕后,重新拧紧螺丝(1 号) 。
6-6-2 上部缝线张力 根据底线的张力调整上部缝线的张力。 通过调整夹线螺母(1 号)来实现该调整。顺时针(A)调整 该螺母(1 号)可增加上部缝线的张力;逆时针(B)旋转该 螺母,则减小上部缝线的张力。
7
调整机械部分
注意 (1) 调整缝纫机前,务必先关闭电源开关。 (2) 如果必须在电源开关打开的状态下进行调整,确保不要误踏脚踏开关。 (3) 小心操作,防止被机针、摆梭尖部或其他锋利部位所伤。 (4) 缝纫机调整结束后,务必将安全防护装置(护目镜、皮带防护罩、连杆盖子和指套等)装回原位。
7-1.
调整摆梭
(1) 关闭电源开关。 (2) 逆时针转动摆梭(2 号) ,直至无法摆动。将摆梭(1 号)与摆梭托(2 号)放置成如图所示的样子, 即二者在 3 号位置处相接触。 (3) 检查摆梭(1 号)尖部与梭床端面之间的距离(4 号)。应保留 1mm 的距离。如果距离不正确,请按照 以下步骤进行调整。 -15-
(4) 转动摆梭(1 号),直至到达(3)中所述的那个点处。 (5) 倾斜缝纫机,并松开螺栓(5 号)。 (6) 用手转动摆梭,以便调整摆梭尖部(1 号)。 (7) 调整完毕后,牢牢地紧固螺丝(5 号)。
7-2.
调整机针和摆梭之间的位置
(1) 转动手轮,使针杆从最低位置回升 4mm。 此时,摆梭尖部(2 号)应与机针(1 号)中心对齐。 (2) 与此同时,针板上表面与针杆下端之间的距离应为 30.5mm。参照以下程序调整机针 和摆梭的位置。 (3) 拆除顶盖 (4) 松开螺丝(5 号)。 (5) 松开螺丝(6 号)并调整,使刻在主轴偏心凸轮上的标记点(3 号)与刻在主轴上的标记线(4 号)对 齐。 (6) 调整后,牢牢紧固螺丝(5 号和 6 号)。
7-3.
调整针杆高度
当摆梭尖与机针中心对齐时,针孔(1 号)顶端与摆梭尖(2 号)相距 2.5 毫米。 -16-
按照以下步骤调整针杆高度: (4)
松开螺丝(3 号)。
(5)
上下移动针杆(4 号)调整其高度。
(6)
调整完毕后,牢牢地紧固螺丝(3 号)。
7-4
调整机针与摆梭之间的间隙
机针(1 号)凹槽与摆梭(2 号)尖之间的正确间隙应为 0.25 ~ 0.35 毫米。按照以下步骤调整机针和摆 梭之间的间隙: (1) 松开螺丝(3 号)。 (2) 左右移动梭床座(4 号)进行间隙调整。 (3) 调整完毕后,牢牢地紧固螺丝(3 号)。
7-5
调整机针与摆梭托之间的间隙
机针(1 号)与摆梭托(2 号)之间的正确间隙应为 0~ 0.05 毫米。按照以下步骤调整机针与摆梭托之间 的间隙: -17-
(1) 转动手轮,使针杆降至最低位置。 (2) 倾斜缝纫机。 (3) 松开两个螺丝(3 号)和螺栓(4 号) 。 (4) 左右移动下轴(5 号),将机针(1 号)突出部位与摆梭托(2 号)之间的间隙调整为 0~ 0.05 毫米。 (5) 调整完毕后,紧固下轴定环(6 号)和下轴曲柄(7 号)。确保下轴无轴隙。
7-6
测试模式操作
7-6-1. 进入测试模式操作 (1) 打开电源开关。 (2) 将转换开关(1 号)设置为手动模式(测试模式) 。 (3) 具体操作方法,参照 6-5-2 部分。
7-6-2
测试模式内的主要功能
1 在测试模式中,可以不通过操作面板上的键单独操作电热剪线装置(气缸或继电器),同时在测试模式下, 启动开关功能被禁。 2 只有降下压料板时,每个气缸才会移动。 3 检测时,必须按照以下顺序打开:压脚>拉线器>织物厚度检测>上剪线器;关闭时,必须按照以下顺 序关闭:上剪线器>织物厚度检测>紧线器>压脚。 一个运行周期包含以下一系列操作。 一个运行周期 1.松线器打开
2.拉出需要的线量
拉至剪线位置
7.织物厚度检测器降至压料板上方
9.上下剪线电热切刀返回原位
3.松线器关闭
4.拉线器回位
5.压脚升起
6.拦线器将剩余缝线
8.上下剪线电热切刀移动至线径(加热并切割缝线)
10.织物厚度检测器上升
-18-
11.紧线器回位
12 压脚下降。
7-7
调整压脚
7-7-1
调整差动曲柄及压脚
(1)关闭电源开关。 (2)拆除侧盖和面盖。 (3)用手转动缝纫机皮带轮,将中压脚转到最低点,通过调整差动偏心上的螺钉(11 号),将差动调整曲 柄(1 号)停止在箭头所示方向的最大摆幅位置处。 (4)拆除连接螺丝(4 号),使压杆提升臂(2 号)从压杆提升拉杆(3 号)上断开。 (5)松开压脚(10 号)螺丝(9 号)。然后,调整压脚位置,使压脚底面和车缝材料表面之间的间隙为 0-0.5 毫米。 (6)拧紧压脚螺丝(9 号),并将其调至压脚针孔的中心处 (7)在提升压杆(5 号)和手动提升杆(6 号)之间,插入一个高 12.7mm 的方块物体。 (8)拧紧差动调整曲的螺丝(8 号) ,确保与轴套之间无间隙。 (9)调整后,拧紧铰链螺丝(4 号) ,使压杆提升臂(2 号)和压脚提升板(3 号)连接起来。并将面板和 侧板安装至原位。
。
-19-
7-8
调整松线器 当关闭张力时,气缸上的传感器 IF(4 号)打开,而传感器 IE(3 号))关闭。 当打开张力时(松线板靠近夹线板时),这些传感器信号相反。
信号=IF 信号=IE
7-9
上电热剪线装置
为确保从缝新开始缝纫时能够正确缝合,要预留一定长度的缝线。完成车缝后,拨线钩将其保留在下 方,线就可以预留出来了。 上电热剪线按照如下程序发挥作用: 1.车缝花样已完成 2.机针停止在针杆高位处 3.上夹线器打开 4.拉线器拉出需要的线量。 5.上夹线器再次关闭 6.拉线器返回原位 7.压脚升至最高位 8.拨线勾将预留的针线拉至加热位置 9.织物厚度检测器降至夹具上 10.上电热剪刀降下 11.线被剪断 12.夹具上升。13.开始新的车缝 工序。 7-9-1
设置拉线器
必须根据要车缝的材料设置拉线器,以确保安全的车缝起点。如果预留的线太少,线在加热剪断过程 中被拉的太紧,线端就不会融合在一起。 按照以下程序调整预留线量: (1) 松开螺丝(1 号)。 (2) 按照箭头所示方向(A 或 B)移动和调整拉线调整板(2 号)。 (当按照方向 A 移动时,松线量会增 加;按照方向 B 移动时,松线量会减少。) (3) 牢牢紧固螺丝(1 号)。 -20-
(4) 拉线器拉线时,检查传感器。传感器 IB(3 号)打开。
信号=IB
7-9-2
设置厚度检测器
信号=I8
(1)在上下绣框(1 号)之间放置最大允许厚度 (10mm)或间隔的材料。 (2)将气缸(5 号)拉下。 (3)松开定位螺丝(2 号)。 (4)将厚度检测棒(3 号)往下拉,直至碰触下部 夹具(1 号) 。 (5)拧紧定位螺丝(2 号)。 (6)此时,确保厚度检测器气缸(5 号)动作。上 部(正常)位置处的传感器 I8 应打开。
-21-
7-9-3 拨线器 拨线器将线拉至电热切刀的合适角度处,以便进行 热切割。线与电热切刀之间的正确角度应为 90 度。 此时,线必须具备足够的张力,以防止线从切刀中 跑出来。请按照以下步骤调整拦线器。
信号=ID
(1) 打保护套(1 号)。 信号=IE
(2) 松开螺母(2 号)。 (3) 上下移动螺母(2 号),以设置拨线钩(3 号) 的摆幅。 (4) 拧紧螺母(2 号)。 (5) 将保护套放回原位。 (6) 调整后,检查拨线器气缸传感器(6 号)ID (4 号)和 IC(5 号)的位置。在拨线器初始位置时, 传感器 IE 必须关闭,而传感器 ID 必须打开。
拨线钩应在机针下方自由移动。按照以下步骤调整 拦线器的高度: (1)
在上下夹具之间放置最大允许厚度(10mm)或间隔的材料。
(2)
用手将拨线钩在机针下面摇晃几下,确保其不会碰到机针。如果拨线钩与机针碰撞的话,应按照以
下程序进行调整。 (3)
松开夹紧螺丝(7 号)。
(4)
调整拨线钩(3 号)高度。
(5)
紧固夹紧螺丝(7 号)。
7-9-4
调整上电热切刀
拨线钩把上线拉紧时,上电热切刀必须与上线成 90 度直角。 完全伸出的电热切刀与被夹紧的材料之间必须留有 1mm 左右的间隙。 完全伸出的电热切刀与被拨线钩拉紧的上线必须接触,并保持一些压力。 按照以下程序调整上电热切刀: (1) 用手将电热切刀(1 号)推出。 (2) 松开螺丝(2 号)和螺丝(3 号)。 (3) 调整切刀的水平及垂直位置。 (4) 紧固螺丝(2 号和 3 号)。 (5) 调整后,检查电热切刀气缸(6 号)的传感器。在正常位置处,传感器 IA(4 号)应打开,而传感 器 I9(5 号)应关闭。
-22-
信号=IA
信号=I9
拨线钩
拦线器
7-10
压料棒
调整下电热切刀
当拉线器(2 号)在针孔(4 号)范围外部时,下电热切刀处于其初始位置。
针孔 针板
滑板
(1) 出线板(2 号)和下电热切刀(1 号)之间的 距离为 6mm 左右。 松开螺丝(5 号)并调整出线板(2 号)的位置,以 便改正下电热切刀(1 号)的位置。
出线板 导线板
下电热切刀
(2) 气缸收回后,气缸和连接器(6 号) 之间的距离为 9mm,气缸推出后二者之间的 距离为 34mm 时,此时,下剪线装置刚好处于 正确位置。松开螺母(9 号)调整上述距离。 电热剪刀(1 号)的正确高度为:与针板(3 号)非常靠近,并且不与任何零部件接触。
信号=I6
可调整下切刀的外形进行校正。
(3) 在正常位置处时,出线板(2 号)应 信号=I7
位于针板(3 号)下方 2.2 毫米处。 -23-
可调整出线板(2 号)的外形进行校正。 (4) 调整后,检查电热切刀气缸的传感 器。在正常位置,其传感器 I6(7 号)应打 开,而传感器 I7(8 号)应关闭。
7-11
调整绕线器
调整线量,以便可在梭芯上绕满 90%左右。如果绕线量过多或不足,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调整。 (1) 调整螺丝(1 号)和螺母(2 号)。 (2) 顺时针调整螺丝(1 号)可减少绕线量;逆时针调整该螺丝,可增加绕线量。 (3) 绕线量调整完毕后,牢牢地紧固螺母。 如果梭芯线缠绕的不均匀, (4) 松开螺丝(4 号)。 (5) 前后移动绕线导线器(5 号),以便可以均匀绕线。
-24-
7-12
调整压料板压力
注意
如果气缸压力设置过高,可能会发生操作故障等情况。任何时候都必须将压力设置在 0.4Mpa 以内。
(1) 上绣框压力来自于气缸。提升并转动台板下面的过滤调压阀 按钮(1 号)可实现气压调整。 (2) 如果顺时针转动该调整按钮(1 号) ,则气压增加,上绣框压 力同时增加。 (3) 如果逆时针转动该调整按钮(1 号) ,则气压下降,上绣框压 力同时下降。 (4) 正常车缝操作时的标准气压为 0.4Mpa(4kgf/cm2)。
7-13
调整挑线弹簧张力
挑线弹簧(1 号)的正常行程为 8-15mm。按照以下 程序调整操作范围: (1) 松开螺丝(2 号)。 (2) 上下移动挑线弹簧调整板(3 号),以便调 整操作范围。 (3) 调整后,牢牢紧固螺丝(2 号)。
7-14
止动点位置
上止动点位置是指感应器(2 号)能够检测到挑线杆的最高位置,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调整。但必须检查 其是否处于以下所述的位置处。 (1) 关闭电源。 (2) 拆除机壳顶盖(1 号) (3) 按照以下程序调整上止动点位置,松开主轴感应铁(3 号)固定螺钉(4 号)转动感应铁(3 号) , 调整完毕,紧固螺钉(4 号)
注意
如果上止动点位置发生改变,则无法正确剪线。
-25-
(4)打开电源。 (5)如果上止点位置不在理想的位置上,可以通过电控系统进行微调。电控系统允许主轴安装零度偏差, 通过零度校正操作能自动校正安装时的角度误差,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零度误差值必须在-30°~ +30° 区间内,否则可能会导致因主轴角度混乱其它执行机构误动作而带来的危险等。具体方法如下: 在数据输入界面,长按
键3秒钟,然后可以进入设置模式等级2 状态;按
键可以进入检测
模式界面。检测模式界面下的H所指的图标 就是角度校正图标,点触该图标,进入主轴角度校正界面。 在该界面下转动机器手轮,将缝纫机针杆转至最高点位置(机械零点位置),此时主轴马达的电气角度将 会显示在 条目下;按下
图标上,偏差校正值显示在“FIXED”条目下,校正后对应的机械角度值显示在“MACH” 键,此角度值将被系统自动存储并自动校正主轴马达角度。
注意:此校正值保存在操作面板中,如果重新安装过主轴马达,或更换过操作面板,都需要重新进行角度 校正操作。 (4) 调整后,机壳顶盖还原。
7-15
摆梭位置和上止动点位置之间的关系
摆梭(梭芯壳)位置和上止动点(挑线杆最高位置)之间的关系如下:当处于上止动点位置(挑线杆 最高位置)时,指梭床闩(1 号)和止动弹簧释放销钉按照图中所示方式正好对齐。 (如果将梭芯壳开启扳 手(3 号)向右按,梭芯壳就会打开。 )
梭芯壳
-26-
7-16
调整机械原点
缝纫机出厂时,其机械原点位于车缝区域中心处。但是,该原点可在对角线覆盖的区域内移动。
可调整范围
初始原点
77
注意:更换绣框必须重新设置车缝区域 参数设置操作在设置模式等级 3 下,选择 通过
设置 X 左方向有效范围
通过
设置 Y 上方向有效范围
进入二级参数设置界面。操作方法参照一级参数设置。
设置 X 右方向有效范围 设置 Y 下方向有效范围
7-16-1. X 方向(左右方向)的调整 (1) 关闭电源开关。 (2) 拆除 X 轴罩盖顶。 (3) X 方向的机械原点位置是指感应器(2 号)可以检测到检测器板 X(1 号)边缘时的位置。 (4) 按照以下程序调整 X 方向的机械原点位置:松开检测板定位螺丝(3 号);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 箭头方向移动检测器板。将检测器板和感应器之间的间隙设置为 1.0-1.5 毫米。
(5) 打开电源开关。点击原点回位图标
,并检查机械原点。 -27-
(6) 如果机械原点不在期望的位置处,再次执行上述(4)和(5)程序。此时,必须关闭电源开关。 [注意] 电源打开后,机器电机会记忆首次原点回位操作时的原点位置。因此,从第二次原点回位操作开 始,就不再使用原点回位传感器。改变机械原点位置时,务必要关闭电源开关。
(a)
在上述情况下,可将原点调整 0-25 毫米。如果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则应松开螺丝(4 号) 并移动传感器的位置。
(b)
如果将检测器往右移动,则机械原点位置往左移动。
(c)
调整完毕后,紧固定位螺丝(4 号) 。
7-16-2. Y 方向(前后方向)的调整 (1) 关闭电源。 (2) Y 方向的机械原点位置是指感应器(2 号)可以检测到 Y 驱动(1 号)边缘时的位置。 (3) 按照以下程序调整 Y 方向的机械原点位置:松开感应板定位螺丝(3 号);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 箭头方向移动检测板。 (4) 打开电源开关。点击原点回位图标
,并检查机械原点。
(5) 如果机械原点不在期望的位置处,再次执行上述(3)和(4)程序。此时,必须关闭电源开关。 [注意] 电源打开后,机器电机会记忆首次原点回位操作时的原点位置。因此,从第二次原点回位操作开 始,就不再使用原点回位传感器。改变机械原点位置时,务必要关闭电源开关。
-28-
(a) 在上述情况下,可将原点调整 0-25 毫米。如果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在(A)内移动感应器(2 号) 的位置。 (b) 调整后,用拧紧定位螺丝(3 号)拧紧。
7-17
调整 X-Y 轴同步带张力
注意:X-Y 轴同步带的正确张力应为:用手轻轻推动皮带时, 注意 皮带完全无下陷。 7-17-1. 调整 X 轴同步带张力 (1) 拆除 X 轴右罩盖 (2) 松开支架(1 号)的定位螺丝(2 号) (4 个)。 (3) 如果紧固张力调整螺丝(3 号),则 X 正时皮带张力就会增加。 (4) 调整后,牢牢紧固支架(1 号)的定位螺丝(2 号),并将右 罩盖回复原位
7-17-2
调整 Y 轴同步带张力
(1) 松开支架的定位螺丝(1 号)。 (2) 如果紧固张力调整螺丝(2 号),则 Y 正时同步带张力就会 增加。 (3) 调整后,牢牢紧固定位螺丝(1 号) 。
8
维护
注意 (1) 清洁缝纫机前,请务必先关闭电源开关。 (2) 防止机油沾到皮肤或眼睛上。否则可能会导致炎症。
-29-
8-1.
清洁
(1) 定期将粘在穿线零部件或旋梭上的灰尘和废线清除 掉。
(2) 灰尘或吸附在 X-Y 滑动导轨上的灰尘会吸收轨道上的润 滑油,进而大大降低导轨的使用寿命。
定期清洁滑动导轨和注入一些油脂。 (锂基润滑脂 2)
8-2.
废弃机油的处理
当油壶(1 号)内的废油盘满了时,应将油壶拆下来,并处理掉油盘内的废油。
-30-
故障检修
9
注意 (1)
调整缝纫机前,请务必先关闭电源开关。
(2)
如果必须在电源打开的情况下调整机器,则不要误踏脚踏开关。
故障
原因
参考
线质量太差
使用质量较好的线
----
线太紧
调整线张力
6-6
挑线弹簧过紧
正确调整挑线弹簧
7-13
将机针换至合理尺寸
----
更换新的,或用砂轮或磨石
----
缝线比机针孔粗 摆梭或梭床 经常断线
措施
压脚针孔内部受损
打磨
针板孔受损
更换新的,或用砂轮打磨
----
针触碰压脚针孔
调整压脚位置
7-7
机针和摆梭不同步
调整使其同步
7-2
线受热熔化
减小车缝速度
6-1
使用硅油
----
剪线时线夹线板未打开
调整松线器
7-8
挑线弹簧摆幅过大
调整挑线弹簧的摆幅
7-13
机针比线粗
将机针换至合理尺寸
----
机针和摆梭完全不同步
合理调整,使其同步
7-2
剪线后线尾太短
调整拨线器气缸位置
7-9-3
调整拉线器行程
7-9-1
调整上电热剪刀位置
7-9-4
调整调整板位置
7-13
上线脱针
-31-
梭芯线过紧
松开梭芯线张力弹簧
6-7-1
挑线弹簧摆幅太小
调整挑线弹簧的摆幅
7-13
剪线装置位置不正确
调整拨线器气缸位置
7-9-3
调整拉线器行程
7-9-1
调整上电热剪刀位置
7-9-4
梭芯线太松
松开梭芯线张力弹簧
6-7-1
剪线功能关闭
打开剪线功能
6-5
剪线开关关闭
打开剪线开关
6-5
电热切刀老化
更换电热切刀
----
剪线时发生跳线
调整上止动点位置
7-14
未设置设定机台的初始设置
设置机台的初始设置
5-2
将机针止动位置设置为挑
7-14
剪线后线尾太 长
不能剪线
程序 摆梭位置偏离
线杆最高位置
无法拆除梭芯 梭芯拆除杆太短
调整梭芯拆除杆行程
机针和摆梭之间间隙过大
适当调整机针和摆梭之间
5-5-1 7-2
的间隙
经常跳线
机针和摆梭不同步
适当调整,使其同步
7-4
机针弯曲
更换新的机针
----
机针被摆梭托弄弯曲
适当调整机针和摆梭托之
7-5
间的间隙
针步锁不紧
压脚位置不正确
适当调整压脚位置
7-7
针线不够紧
调整针线张力
6-6
车缝时上线松线器器未打开
适当调整松线器位置
7-8
-32-
启动开关打开
压脚位置不正确
适当调整压脚位置
7-7
摆梭托和摆梭之间的间隙太
适当调整机针和摆梭托之
7-5
小
间的间隙
压脚上下同步时序不正确
适当调整压脚同步时序
接线松脱
正确连接所有线缆
停止开关持续打开
关闭停止开关
6-2
启动开关损坏
更换新的启动开关
----
测试模式打开
切换至操作模式
6-5-1
环境温度超出使用范围
在 5-35℃环境温度下操作
----
7-7 3-6,3-19
后,缝纫机不 工作
缝纫机 回位原点改变 检测器和检测对象之间的间
将该间隙调整至 1-1.5mm
7-16
隙过大
压料板不工作
压料板启动接线松脱
正确连接该线缆
控制单元
压料板压力不够大
增加压料板压力
7-12
压料板开关损坏
更换新的压料板开关
----
车缝材料过厚
降低车缝速度
6-1
车缝花纹走样
选择送料时的车缝材料厚
控制单元
度级别 X-Y 正时皮带变松
降低车缝速度
6-1
适当调整 X-Y 正时皮带松紧
7-17
度 X-Y 检测器接线松脱
正确连接 X-Y 线缆
-33-
----
10 花样机调试参数设置 在设置模式等级 3 下,选择进入二级参数设置界面。操作方法参照一级参数设置。 序号 K31 K36 K53 K54 K60 K61 K64 U01 U02 U03 U04 U05 U06 U62 U202 U211 U212 U213
参数 剪线输出启动时间/角度 松线启动时间/角度 选择中压板(气量 M) 选择重压板(气量 H) 三级踏板使能 主轴电机停车角度 找原点速度 最高缝制速度 第一针启动速度 第二针启动速度 第三针启动速度 第四针启动速度 第五针启动速度 剪线后机针定位角度上针位 拨线后延时(剪线时间输出信号延时设定) 踏板控制压框方式 踏板控制左右分离压板下降方式 踏板控制左右分离压板上升方式
出厂设置 350° 300°选择中压板 3 185° 打开使能 53° 5 800 150 200 300 400 500 打开上制点 3 选择 0 外压框控制 选择 1 先降左后降右 选择 0 同时上升
6.台板机架总成 6-1 台板
6-2 台板和机架
7 厌氧胶水使用位置 以下部件用厌氧性胶水固定。 拆除这些部件时,务必用稀释剂清洗这些粘结部位。 在重新组装前涂抹厌氧性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