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學張慧玫:泰雅原住民介紹

Page 1

泰雅原住民介紹


簡介 • 族名由來「泰雅族」一詞,原是佔泰雅族 中人口多數的「泰雅亞族」中的賽考列克 ( Sekolek )及澤教列( Tseole )兩族群, 指稱「使用相同泰雅語,並有著如文面、 同一發源地等共同文化背景的人。」 • 泰雅族是台灣今日的第二大原住民族,人 口總數九萬餘人,約佔台灣原住民族人口 總數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泰雅族分佈圖 • 泰雅族是台灣分布最廣的原住民族群,散 佈於北部、中部、東部台灣山區,包括埔 里至花蓮縣以北地區。


泰雅族的傳統領域 • 關於泰雅族的傳統領域,泰雅族分佈最北 的大豹社 ( 群 ) 人所說的 Ngsal Yaya ,意思 是「母親的家」,指昔日居於今台北縣土 城市成福的漢族婦女所設貨品交換站,也 是日本領台前泰雅族勢力範圍最北之處。


人口分布紀錄時間數目 • 可以從兩方面來看,首先是泰雅族的發源 傳說,它與方言群的的分佈密切相關。 • 其次由於直至日治時期,泰雅族人口的流 動都仍在發生,因此有非常完整的調查記 錄。 • 目前人口約有 85,604 人 (103 年 9 月數據 ) 。


日治時期居住範圍 • 日本領台中期,為便於控制,陸續將部份 居於深山的泰雅族人往靠近平原地區的山 腳遷徙,東部賽德克系泰雅族人的居住範 圍,為此向南延伸至今花蓮縣卓溪鄉。 • 如依行政區域區分,今日泰雅族分佈的十 三個鄉。


泰雅族的社會和遷移 • 遷移並不是放棄原來的祖居地,而是留一部份族人緊守 祖先的發祥地,另一部份則出外尋求新的生活天地。 • 部落是以地域社會為基礎組成的最原始政治組織,也是 最基本的自治單位。 • 由於共同勞動、祭祀關係所形成的部落團體,彼此是有 宗親的關係存在。 • 以泛血緣形式的族群為基礎,以共同祭儀、共同狩獵及 共負罪罰等社會功能,形成地緣兼血族關係的組織。 • 居住於花蓮太魯閣一帶的賽德克亞族,行政院於民國 93 年 1 月正式公布為台灣原住民族第十二族 ─ 太魯閣族


生活文化簡介 • 傳統生活以狩獵、山田燒墾為主。 • 織布技術發達,技巧繁複且花色精巧,其中以紅色 象徵血液,具有生命力,可以避邪,故而喜好紅色 服飾。 • 有紋面習俗。 • 社會組織以祖靈祭祀團體為主,最重要的祭儀活動 為祖靈祭。 • 歌舞動態活動以口簧琴與口簧琴舞為其特色。


語言語系 • 泰雅族分為兩大亞族,又可以分為三大語群系統,別是 泰雅亞族下的賽考列克群、澤敖列群與賽德克亞族。 • 這三個語群的人群,不僅在語言上存在差異,同時也存 在著發源地傳說上的差距,而他們居住的區域,又與發 源傳說地存在著密切的地緣關係。 • 賽考列克群的發源傳說是今仁愛鄉發祥村的 Pinspukan , 澤敖列族群的發源地是大霸尖山,賽德克族群的發源地 是白石山牡丹岩。


服飾 ( 一 ) • 雅傳統服裝綜合了縫製式及披掛式服裝的形式。 • 分日常、工作服和禮用服飾。 • 由於泰雅族傳統社會,並沒有明顯的階級,所以頭 目家庭的穿著也和族人無太大差異。 • 男子服裝的基本組件包括:額帶、頭飾、胸兜、上 方、披肩、前遮陰布及刀帶。 • 女子服裝的組合則移除前遮陰布及刀帶,易為片裙 和綁腿。


服飾 ( 二 ) • 應用的資源眾多,但多半以苧麻為主。 • 形制是以方衣形態保存,如上衣是以兩片同式的長方織花布或平織布縫 合,預留前襟、袖口而成。 • 片裙和披巾則是以同式三塊織物連縫加綁帶製成。 • 織物的色彩與圖紋:色彩色譜大抵是以藍、黃、紅、黑、白組成,織物 的紋樣還是以菱紋及橫條為基本加以組合變化,使織者有依循的織路。 • 服飾中多彩的橫線是通往祖先福地的彩虹橋,多變的菱紋,織者稱它為 眼睛,代表無數祖靈的庇佑。


引用摘要 • 原住民族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泰雅族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 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試用版)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