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室內設計組111級畢業專刊

Page 1




1


載浮載沉的路上 那扇通往外界的窗 是我們與這個世界連接的途徑。 窗,與室外連結的界線-窗,光與空氣到室內的途徑-窗 ,框限了世界透過窗戶,

我們能看見外界,在學習的路上,我們就是不斷的向世界開窗,學習、吸收,在成長路上跌跌撞撞,

站在窗前, 遙想那年,因挫折而陷入懷疑的自己回想那年,因受到肯定而感到開心的自己回憶初心的 同時,我們向外開窗拾起回憶碎片的同時,我們向外開窗向前進步的同時,

我們向外開窗,在讓人看到外界事物的同時,也讓外界的人,看到了你,看到了你的內心世界。 Find your path to the Boundary.

2


蔣曉梅

3


成功的人總愛說:這事由我來做! 他們能在困難中看見解答, 在失敗後備有再起計畫; 他們勇於追求目標理想,

雖然過程不一定都一帆風順, 但卻擁有越挫越勇的奮戰精神。

祝幅你們如成功者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系主任

蔣曉梅

4


5


d

6


倪 順成

首先恭喜各位在緊湊的大四生活中順利畢業。擔任這屆班導師四年來的觀察-許 多人在此四年成長不少,尤其是大三之後,對於設計的態度開始認眞起來,令 人感受深刻。而你們這屆的特色就是較樂天,應該也覺得設計本就是一件快樂 的事情,一望大家畢業後一樣在專業中找樂趣;並常記住老師講的”做完不等於 做好”這個原則,在此鼓勵大家未來勇敢面對困難,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並記 住有問題也可回來找老師聊聊。

7


金波-夕陽餐酒館 顏可欣 /

孫瑀嬨 /

非山之山沒落場域的階段性任務 李冠毅 /

林育丞 /

映蝦閣台灣釣蝦文化改善與推廣 李柔璇 /

賴采和 /

築玥-戶外探索教育 張傳禧 /

陳品學 /

隱與現-被隱沒的記憶體 李廣宣/

陳勛揚 /

DISPORT- 複 合 式 娛 樂 場 所 吳蒼榮 /

陳奕澔 /

8


金波

高雄十號碼頭,原是雜貨碼頭,歷經控管超過70年,被高聳 牆面圍起的神秘場域,我們將基地選於此將它解放。 現今人們崇尙自由,餐酒館不被精緻料理餐廳的形式門檻束 縛,型態更自由、氛圍更平易近人;比純酒吧、夜店更讓人 安心舒適。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動如波而得名。「杯斟的金濃灩 灩」如夕陽 般的金黃色。藉由此詞彙之雙關來命名。 由於基地處於面海又是碼頭,本設計團隊利用海浪及夕陽的 元素將閒置空間再利用。 ­

9

顏可欣

Ya n Ke S h i n

孫瑀嬨

S un Yu Ci h

倪順成

N i S h un Ch e n g

高雄港10號碼頭

K a o h s i un g Po r t P i e r 1 0


港爆炸,10號碼頭全部被燬;重建之10號碼頭自1950年

級納入控管區域,從空間、人事與交通工具全面監控,

者為各年齡層。

10號碼頭⇒雜貨碼頭修造廠艤裝碼頭,為1945年初期最 先復舊並開始營運。1949年8月眾利輪滿載軍品在高雄

因基地位於港灣,將輪船的形狀以及貨櫃堆疊的意象放進設計中。

至1952年歷三年全部完成。1949 年高雄港因應港埠分

空間使用者分為:營業者餐酒館擁有者、廚師、服務人員;消費

讓當地港埠歷經 70 年的「港」與「市」實體空間隔離。近

空間機能分別為:咖啡廳、寵物友善、餐酒館、酒吧、戶外用餐

年來整建和擴建港埠設施,終於卸下港區管制區的身分 ,讓民眾可自由遊逛體驗碼頭棧庫群的港口地景風采。

區、場地租借。下午1點營業咖啡廳,主要提供咖啡及下午茶,傍 晚5點開始提供熟食及酒類。

原始平面;設計構想之平面圖。

使用正方拼深棕色木質地板、 米色編織布、黑色烤漆門框、 金屬銅板、白色水磨石地板、 1/2拼淺白色木質地板

10


做檯面;白色漆料之木夾板做桌身;深棕色波浪木

板堆疊形成陰影,融入背板設計,利用玻璃磚之透

塑型之造型長廊;綠色馬賽克磚做吧檯之檯面,

為A-A剖面,正面入口處之吧檯區,利用金屬銅板 板做桌腳。桁架下方之天花為波浪意象之紗簾。

為C-C剖面,利用夕陽之半圓意象縮小及放大;木夾 光效果,陽光透進室內使其明亮。

為B-B剖面,整體建築物縱切,利用木夾板彎曲 綠色漆料之木板做桌身。

鋼板塑型,形成樓梯造型,樓梯下方之空間挖空,

做圓形座椅;靠近落地窗之座椅為木作固定座椅;

新設黑色烤漆之鋼架構搭配玻璃,陽光透進室內

為E-E剖面,利用夕陽之半圓意象以及黑色烤漆之 鋪設木板打磨,形成內崁之座位區。

11

為D-D剖面,入口處之座位區,利用夕陽之半圓意象 混泥土牆挖取中間之方形空隙,貼馬賽克磚。

為A-A剖面,將屋頂角落切除原始材質之屋頂, 使其空間更明亮。


白色,象徵婚姻的純潔,白色石磚搭

椅、C-C剖面角落背板設計之室內渲染

方屋頂部分為玻璃以及落地窗,使其

婚宴廣場之渲染效果,室外之咖啡餐

室外婚宴廣場之渲染效果。大量使用 配白色木質地板,兩種材質形成對比 ,石磚象徵情比石堅。新人緩緩走向 中間舞台,兩旁座位區為弧形、中間 賓客的座椅區為圓形、到三角形的舞

為圓形座椅、吧檯區、木作之固定座 效果。大面積的落地窗,陽光透進室 內使其更加明亮,每個時段的陽光形 成不一樣的陰影效果。

為A-A剖面酒吧區之渲染效果,由於上 區域個時段的面貌各有風采,午後日 照;金黃色的落霞;傍晚的燈光配置 。

為室外之咖啡餐車、座位區以及室外 車及自助吧,可作為獨立設施使用, 亦可搭配婚宴廣場使用。

台,形成一個船型,營造港灣的氣氛 。

12


非山之山 沒落場域的階段性任務

試 圖 打 破現今社會對於沒落市場 的 改 善 框 架 。 將 西 市 場 這 充 滿 故 事 性 的 建 築

體 , 重 新打開,描述我們對於屏 東 這 2 0 年 來 的 情 感 與 認 知 , 對 於 土 地 的 自 我 認 同 , 是我們期許在計畫中能得 到 的 反 饋 , 環 境 帶 給 人 的 能 量 與 養 分 , 是 沒 人 能 學 習且偷走的,我們想將這 樣 的 ” 情 感 ” 寄 託 於 市 場 架 構 中 , 創 造 新 的 階 段 性 章 節。

我 們 將 近年消逝於屏東的7個" 記 憶 切 片 " 作 為 新 的 市 場 架 構 , 透過 我 們 在 屏

東 成 長 的回憶與消逝記憶情感勾 勒 出 的 故 事 , 轉 化 為 空 間 的 使 用 模 式 , 並 與 " 死 後七日階段" 融合,期望空間 的 新 形 態 , 給 人 的 感 受 不 僅 僅 只 是 新 的 場 域

那 麼 簡 單,新的西市場,最根本 傳 遞 的 精 神 是 人 與 環 境 的 連 結 與 認 同 , 在 舊 有 框 架 下用新的方式感受並認識 。

林育丞

L i n Yu Ch e ng

李冠毅

Le e Kua n Yi

倪順成

N i S h un Ch e n g

13

屏東西區公有零售市場 P i ng t ung W e st M a r ket


看著它 繁 榮 到 沒 落

西市場就像我們的小孩

@ 西 市 場 賣 花阿姨

抗 議 拆峻 西政 市府 場欺 疫負 情弱 嚴勢

@市議員 蔣月惠

C

B

A

記憶切片分布圖

Slice Distributi on Route River

攤商與市議員的話

互動式AR展覽模式

賣花阿姨-在這裡賣了快30年的花,說拆就拆,要我們這些攤

將展場導覽、線上購票、電子票卷等功能,整合進APP,進

蔣月惠-“拆除”,是屏東給西市場的最後定奪”屏東縣政府在今

人的關係拉近,除了體會空間敘述的故事,更希望使用者深

家怎麼辦,眞的很不捨。

年11月底發文,確定要將陪伴屏東40年的西市場拆除。

而提升觀展品質,透過近年來發展成熟的AR技術,將空間與 感其中。

S01 / 死亡-舊高屏大橋

高屏橋二代串連著高雄與屏東兩地關係,而19年前因一場颱

風斷裂受損,造成行駛其上的17輛汽機車墜落,22人輕重傷 ,雖然高屏斷橋的記憶離我們很遠,但在當時,對於屏東人 而言,是多麼嚴重且驚恐的回憶。

14


A

B

C

B A

C

A C

B

S02 / 回顧-屏東火車站

S03 / 審判-大埔牛頭山

屏東車站也跟著進步,大概是屏東變動最大的一項建設,我

牛羊豬,大埔因私宰動物需要水,所以沿著大水溝發展,這

車站,充滿離別、相聚的地方,在鐵路高架化的大時代下, 們很喜歡車站帶給我們的人情味與悲歡離合,舊火車站建築 物拆除後,很多屏東人的記憶與情感寄託也隨之消失,老舊 的車站,總是給人無比的溫暖,從其他縣市回到屏東,眞的 有種回家的感覺,我想這就是車站給每個人的連結與反饋。

對於瑞光夜市的記憶,大概都是小時候跟家人一起去打彈珠

條溪流常有商人在私宰動物,因為肉牛身上牛頭都沒用,屠

外地後,回屏東就會跟屏東的朋友一起去,雖然不常來,但

夫宰殺後留下很多骨骸堆積如山,牛頭山的稱號因此得來, 因私宰獲利豐富加上屠夫多是勞工階級,特種行業應運而生 ,造就了牛頭山性產業的繁華,酒家、茶室、貓仔間等等相 繼而生,甚至還有電影院,可見當時牛頭山之繁華,當時有 一些乞丐及流浪漢常聚集此地,因此也有乞食寮之稱。

15

S04 / 反思-瑞光夜市

台灣光復後有一條稅叫屠宰稅,指宰殺動物是需繳稅的,如

,長大後就幾乎沒什麼去,但卻每天都會經過,離開屏東到 夜市總能給我無限的回憶漩渦,小時候的畫面,伴隨著彈珠 台拉桿的拉放中一一浮現,雖然瑞光夜市可能會在不同地方 以新面貌重生,但對於舊址的每一個角落,都是無比的懷念 與不捨。


B

A

B

A

C

B

A

S05 / 放下-屏東西市場

C

B

S06 / 夢境-國寶影城

S07 / 離去-屏東民用機場

市場,人流匯集的場域,從小我就特別喜歡市場給我的氛圍

對於國寶影城的記憶,深深的停留在國中時與家人一起去看

對於國寶影城的記憶,深深的停留在國中時與家人一起去看

漸漸散去,市場多了份寧靜、悠閒,市場的魅力就在於人情

,第一次去的我卻深感好奇,既然有能用銅板價就能看電影

,第一次去的我卻深感好奇,既然有能用銅板價就能看電影

,早晨的市場,吵雜、混亂、生氣蓬勃,午後的市場,人潮 味的匯集,攤販老闆的眼神中,總是散發一股讓人敬佩的笑 容與對生活的堅持,在談話之間,總能體會到些許重新向前 的動力,生活是那麼的累,人生是多麼的難,西市場,失去 的不是商機,變得也不僅是購物型態,而是人們情感的寄託 與思念。

陣頭,那時的國寶相比其他的電影院,設備已經老舊非常多 的電影院,而且放映的電影都是二輪片,而且還可以看很多 次、看到開心為止,國寶影城,在我們這代也許是個不太深 刻的記憶,但對長輩來說,國寶也許乘載了多數人的靑春、 友情、愛情都在這裡無限的延續。

陣頭,那時的國寶相比其他的電影院,設備已經老舊非常多 的電影院,而且放映的電影都是二輪片,而且還可以看很多 次、看到開心為止,國寶影城,在我們這代也許是個不太深 刻的記憶,但對長輩來說,國寶也許乘載了多數人的靑春、 友情、愛情都在這裡無限的延續。

16


映蝦閣 -台灣釣蝦文化改善與推廣

釣蝦文化發展約有30年的歷史,是台灣具特色的休閒文化, 更是陪伴許多人成長、約會的美好回憶,釣蝦受歡迎到連外 國觀光客也都來台灣嘗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的釣蝦 場都已非常老舊,環境風氣也不好,骯髒濕滑的地板伴隨著 滿滿的菸味,造成許多想體驗釣蝦的民眾不敢踏入。 所以我們希望能改善釣蝦場的環境,且各年齡層的民眾都可 以在舒適的環境下體驗釣蝦樂趣,而不釣蝦的民眾也可以到 此品嘗各式蝦料理並感受釣蝦場的氛圍,達到推廣台灣釣蝦 文化目的。 ­

17

李柔璇

賴采和

倪順成

左營區蓮潭路


基地位置

蓮 潭 路

890

A

A 停車區 B 櫃台

1680 206

492 420

B

F

C

C 釣蝦池(母)

1752

F

2059

E

390

D J

F

D 釣蝦池(公)

1671

582

E 遊戲機台

F

G

G 烤蝦區

H 養蝦區、廚房

170

I 廁所

H 1180

1590

F 店家

1310

200

I

J 神明廳

基地位置:高雄市左營區蓮潭路20號

模擬視角渲染圖

基地渲染圖

基地現況照

模擬視角渲染圖

基地外觀

基地架構

基地現況平面圖

18


J

K

I

H

G

A 等候區 E 釣蝦區

F 兒童遊戲區

K 補貨區

L 養蝦區、廚房

M 洗手間

B

D 櫃台

H 釣蝦服務台

M

J 設備間

N

N 燒烤區

1F 平面配置圖

1F 大廳渲染圖

1F 洗手間渲染圖

19

A

D

B 戶外造景

G 美甲區 I 儲藏室

C

E

L

C 入口

F

1F 燒烤區渲染圖

1F 美甲區渲染圖

1F 兒童遊戲區渲染圖

1F 蝦池渲染圖


H

A 戶外用餐區

C 調酒區

E 鐵板燒區

G 包廂A I 廚房

G

D

I

B 櫃台

C

B

D 燒烤用餐區

F 景觀蝦池

J

J 洗手間

K

H 包廂B

K 員工休息室、儲藏室

F

A

E

2F 平面配置圖

2F 入口渲染圖

2F 包廂渲染圖

2F 戶外用餐區渲染圖

2F 景觀蝦池渲染圖

2F 燒烤區渲染圖

2F 鐵板燒區渲染圖

20


築玥- 戶外探索教育

C 「高雄市探 索學校」以「做中學、學中覺」為核心,融合「經驗 學習圈」、 「學習金字塔」理論,推展在地特色的體驗式學習活 動,共7大場域11項課程,讓本市學子藉由探索教育達到鍛 鍊體魄、培養進取精神與問題解決能力,並認識高雄之美, 形成在地遊學風潮,奠定本市學子健康正向身心發展之基礎 。 以探索改變為中心,培養學生「互信共好」、「逆境突破」、「 團隊合作」 、「領導素養」、「社會正義」5大素養。區分自我挑 戰探索、人際群體探索及自然環境探索,並透過走讀、觀察 、體驗及反思等方式來進行,最終達到探索改變的核心價値 。 ­

21

張傳禧

Z h a ng Ch ua n X i

陳品學

Ch e n P i n Xue

倪順成

N i S h un Ch e n g

古亭國小

G ut i n g E le me n ta r y S ch o o l


基地位置

材料比較

當地生態環境

當地自然環境

基地位置:田寮區古亭國小

鋼構、木構、竹構的比較

地方居民近年來生態觀察,不但

田寮區境內不只惡地地形與泥火

古亭路7號

,相較於濕式 工法的RC構造與磚

山甲、食蟹獴出沒,還發現內門

達也因此讓田寮區的觀光客絡繹

土地座落:高雄縣田寮區古亭村 土地面積:15402 m2

使用地類別: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土地所有權人:高雄市

竹構、鋼構、木構皆為桿式構造 造,乾式施工友質輕抗震、容易 搬運、現場安裝快速等優點。

發現梅花鹿群,也發現保育類穿 特有物種厚圓澤蟹,尤以食蟹獴 是台灣特有物種,是環境保育的 重要指標。

課程架構

山發達,當地農作物及畜牧業發 不絕,且當地每月月底都有流星 雨能夠觀測。

教育核心價値

22


棟-行政區

棟-圖書館

棟-走廊

棟1F-教室區

棟-餐廳

棟2F-宿舍區

戶外探索區域

全區配置圖-個空間位置圖

教室區平面圖

23

行政區&餐廳平面圖

宿舍區平面圖

圖書區平面圖


戶外草坡

行政空間

裝備室

戶外疊泉

文化藝廊

天文教室

戶外廣場

餐廳1

地質教室

戶外區域廊道

餐廳2

手工教室

宿舍

圖書館

生態教室

24


隱與現-被隱沒的記憶體

源自於對一個公園的觀察,現今公園的變化與以前的歷史當 中讓我們感到困惑。 有別於以往強制性的抹除掉原有的歷史,與置入無脈絡的平 板以及機能,藉由地下街的事件,發現鹽埕區已被拆除且即 將被遺忘掉的記憶,重新定義拆除與置入在此軸帶的定位。 以線性的方式,將二二八公園底下掀開,以鹽埕區的歷史構 建為文本,建構出歷史博物館/圖書館/演講空間/紀念空間的 複合式空間。 ­ ­ ­

李廣宣

L i Kua ng Xua n

陳勛揚

Ch e n S h i n Ya ng

倪順成

N i S h un Ch e n

高雄二二八紀念公園

K a o h s i un g 2 2 8 M e mo r i a l Pa r k

25


高雄地下街

城中城

是臺灣首座大型地下街商場,位於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

過去這裡是鹽埕區最熱鬧的地方,當時1樓商業空間擠滿

愛公園,臨近鹽埕商園,佔地11,206坪。

時院線片,生意好的不得了,隨著商圈轉移人潮流失,「

路與愛河交會處、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對面,上方為仁

店家,有殺蛇的、賣藝品的、開妓院的,電影院播放當 城中城」大樓開始走向沒落。

大舞台戲院

「 我的靑春和愛情都在大舞台上度過。 」

大舞台戲院座位數上千,強片上檔時天天爆滿,排隊人 龍綿延,是許多高雄人的共同回憶,且無論是硬體空間 的容量、建築美學、大舞台戲院都是台灣老戲院中屬一 屬二的代表。

26


高雄地下街 ‒ 中央

高雄地下街 ‒ 地景公園

高雄地下街 ‒ 虛擬串聯

是整個建築軸心的一環,保留舊路徑的階梯,樓梯從這

地下街腹地廣大,災後留下的一大片舊結構與過去的一

利用不鏽鋼版材質特性與對面歷史博物館以非實質性的

應到公園的樹,陽光照下來有樹的陰影,向下2.5層空間

層高低落差,創造不同形式的紀念公園。

來自地下的空間。

裡下來,可以通向留存下來的「記憶」,向上看的端景對 可以看到被塡土掩埋的歷史遺骸。

27

切被埋沒在地底,過了很多年。將舊結構揭開,利用樓

串連,相互凝視,象徵進入另一個虛擬的歷史博物館,


城中城 ‒ 黑盒

大舞台戲院 ‒ 演講廳、展覽空間

於圖書空間放置了一個「方盒」,進去後,只有微弱的燈光以及一整座空蕩蕩的 將大舞台戲院大樓轉化為演講聽以及展覽空間,以人進入到舞台場域的動線作為空間形塑,進 書櫃。住在城中城的住戶因為總總原因而住進了這裡,這裡的環境髒亂且雜亂 入歷史過程如同一場戲,位於高雄歷史博物館前的次入口,也是即將進入此空間的一個路徑, ,更是有許多的治安死角,他們說的話,往往沒有人聽見,在最灰暗的一處角 透過長形的廊道,上方為大片採光玻璃,眼前的端景亦是城中城紀念牆體。 落裡。

28


d

Disport-複合式娛樂場所

Disport是結合DISCO以及PORT兩個單字組合而成,有了娛 樂的意思,所以我們以結合休閒娛樂場所為主題,其中酒吧 及夜店為我們的主軸。我們想繼續以這方面作為發展,並增 加其他場所,例如餐酒館等等吸引更多年齡層,讓聚集於此 地的人們不再侷限於商業人士。結合多種不同場所,使得各 種不同人群在此地有了不同的交流,改善原有的風氣,回歸 單純的娛樂場所。 三者相似度偏高但取向不太一樣,營業時間也有點差別,我 們透過此次設計將三者融合在一起,其中也透過其他元素的 利用,使三者在人的活動、交流上有了不同的模式。

陳奕澔

Ch e n Yi H a o

倪順成

N i S h un Ch e n g

大世界舞廳

29

吳蒼榮

W u Ca ng Lo ng


基地

手法

平面圖

說明此次基地-大世界舞廳的位置,位於高雄市

以三種塊體來表達此次設計的手法,透過高低

一樓至三樓的平面圖,一樓為餐酒館,以海底洞穴為意

站、捷運美麗島站、六合夜市、新崛江等。

中心水幕來貫穿整體;透過弧形挑空使兩層樓

圍;二樓為夜店,以停泊在海面之船隻為意象,舞台是

新興區七賢路上,而附近知名景點有高雄火車

差來體現整體空間的層次感;透過兩側挑空及 有了更多的互動性,相較直線,弧線能有更多 的視野,在造型上也更顯生動。

象,採用挑高展現空間層次,以及造型的石牆營造其氛 甲板層,而其餘空間為船艙;三樓為二樓的附屬空間, 可以是夜店休息區,也可以是酒吧,為了使兩者融合, 使用弧形挑空,就像是海面的波浪一般。

30


一樓右側座位區,以及挑高吧檯區。

一樓左側座位區。

一樓左側沙發座位區、調酒吧檯區。

景,而牆面則是直接使用酒櫃做造型。

至天花板則以岩石為主軸去做設計,使整體有

部的作業模式。座位分成兩人、四人及沙發等

透過挑高方式增加空間層次感,下方做水池造

31

左側為櫃台後方的造型隔牆,而從地板、牆面 所連貫。

位於樓梯旁的調酒吧檯,走上樓時可以窺視內 ,用以提供不同客群。


為兩側挑空區域,其中有我們的核心-DISCO球

二樓舞台周圍環境

三樓挑空區域及座位區

穿透整棟建築,在各樓層營造出不同氛圍。

整體氣氛,以舞台為中心向外擴散,和三樓的

夠以更多不同角度去眺望舞台。

,把它設置在二三樓之間,使其燈光效果足以

天花和牆面有以線條方式呈現的燈光,營造出 挑空使各空間有所連結。

挑空區域以海浪為意象,做出圓弧的造型,能 座位也是以相同的意象做設計,前方保留一定 空間,可與下方有所互動。

32


吉 定安

在人生及設計的旅途中, 願各位欣賞到沿途美麗的風景~Enjoy It~

33


山南-度假養生宅 戴丞韋 /

鄭光佑 /

打鐵技憶歷史再造及產業重現 徐定漢 /

徐嘉謙 /

無烏之漁場域在環境下的復甦 吳鍵睿 /

鈞 /

埕•聚-微型社區的誕生 施昱丞 /

周祐羽 /

N E W G E N E R AT I O N 台南淺草靑春新天地改建 李淸濬 /

王駿龍 /

34


山南-度假養生宅

我們要打造一個讓健康退休人士放鬆身心靈的場域。因長期 居住在都市容易受到城市的高樓大廈及大都市的步調影響, 而感到壓力在身,導致許多負面情緒的產生,因應時勢,長 達多年的南橫公路即將通車,我們所選的的基地位於南橫公 路的必經之地,六龜區,此處擁有得天獨厚的溫泉特色,以 及自然景觀。讓使用者在這短期的度假時光,回歸大自然, 享受在地資源,遠離都市塵囂,進而達到放鬆心境,降低負 面情緒產生的效果,讓使用者享受美好的度假時光。透過長 居形式與陌生人相處交流,並將舊有的喜好重新琢磨,讓人 生更有活力,達到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

戴丞韋

鄭光佑

吉定安

京山溫泉會館

35


新開

SITE

1975

不老溫泉度假村

動機與目的

淺紅色則為附近民商住宅。

藉由短期的回歸自然,來降低負面情緒的產生,達到放鬆心境。

基地周遭建物

1.餐廳、2.住宅、3.京山溫泉行館 (主基地)

六龜荖濃溪泛舟

2000

六龜大佛

2000

京山溫泉行館

2010

新發大橋

基地位置圖

紅色色塊為基地位置,黃色色塊為鄰房、

1986

基地選擇

主要客群設定為退休人士,因長期居住在都市容易感受到壓力,

基地位於高雄市六龜區,屬於高雄的山區,擁有豐富的

讓使用者享受美好度假時光。透過長居形式與陌生人相處,並將

,我們要讓使用者遠離都市塵囂,享受自然資源,藉由

舊有的喜好重新琢磨,讓人生更有活力。

天然資源與知名景點,最知名的莫過於在地的溫泉特色 接觸自然景觀,排除焦慮,讓身心靈得到適當的治療。

、4.靑松溫泉山莊、5.雜貨店

36


1

2

7

3

8

6

4

5

4 2

1

3

8

7

5 1

6 2

3

4

概念圖

設計概念

2.建物推伸:將2-5樓作推伸,以山景面做延伸,將景觀更靠近室內空間

航而時常在深山迷路,如同退休人對於未來尙未持有想法

1.基地視野:基地周遭四面環山,2-5樓擁有最多元的視野,故將開放場域以及客房安置於風景最佳面 3.意象延伸:將樓層再度推伸,延伸出山路休憩區意象,供為房客做使用

4.植栽綠化:於休息區種植植栽,增加整體綠化,並於基地前方建立草原端景,讓使用者感受平靜的氛圍

前往山區時必經過綿延不絕的山路,在過去,人們沒有導 ,也代表著他們在前往未來的道路中迷路。便以山路的風 景休息區讓使用者能去做探索。

後向剖立面圖

右向剖立面圖

8.頂樓休息區

7.頂樓休息區 8.房間

1.大廳 2.迎賓入口 3.休息區 4.音樂廳 5.餐廳6.房間 7.吧台區

37

1.大廳 2.中庭休息區 3.服務檯 4.茶室 5.音樂廳 6.休息區


五 樓 Fi f t h F l oor 雙人房 儲藏室

D ou bl e room

Storage room

餐廳

Re s tau ran t

電梯

E l evator

戶外休息區 逃生梯

Ou tdoor relax a rea

Stai rs

四 樓 Fou r t h F loor 雙人房

D ou bl e room

儲藏室 電梯

Storage room

E l evator

逃生梯

Stai rs

三 樓 T h i rd F l oor 雙人房 儲藏室 電梯

Storage room

E l evator

逃生梯

D ou bl e room

Stai rs

二 樓 Se c o n d Floor 音樂廳 等候室 按摩房 休息區

C on c e r t h al l Wai t room

Mas s age room Relax room

戶外餐廳 儲藏室 廁所 電梯

Ou tdoor Re s t au ran t

Storage room

WC E l evator

逃生梯

Stai rs

一 樓 Fi rs t F l o or 大廳

Lobby

服務檯 茶室

Re c epti on

Tea room

中庭休息區 戶外休息區 後台 廁所 電梯

Relax Area Ou tdoor Relax A rea

B acks tage WC E l evator

逃生梯

Stai rs

預期效果

爆炸圖

設置了許多休息區,目的為促進互不相識的陌生人交流,因為Long Stay

三樓到四樓為私人空間,房間設置在此,除了有最佳觀賞山景的高度,也能降低室外的吵雜

我們希望使用者在空間中可以感受到家的氛圍,甚至家更豪華,在空間中 的形式,所以有足夠的時間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不僅是為了度假,也順便 認識新朋友,新環境以及新生活

一樓與二樓屬於公共空間,為動態交流的場域讓使用者活動範圍更廣,更方便接觸大自然。 度,五樓則是客房與聚集的空間,設置小屋便能使用者享受度半戶外的休閒感,為靜態交流 的場域。

38


打鐵技憶

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型態與產業結構的改變,機器生產逐 漸取代手工製造,使許多傳統產業漸漸沒落,面臨失傳的危 機,過去繁華的鳳山打鐵街如今風光已不再,曾經充斥著火 光以及轟轟聲響的街道如今只剩下三、四家打鐵店家,今日 的打鐵街不再有過去熙攘的人群,也少有機會看到鐵匠師傅 將爐火燃起打鐵。 保存打鐵產業的特色並推廣大眾,讓民眾可以更加深入了解 打鐵這項技藝,並且對打鐵的認識不在只於歷史跟記憶中, 也能讓年輕人更有興趣傳承這項傳統技藝,使打鐵產業不會 消失於歷史的洪流之中。

39

徐定漢

Xu D i n g H a n

徐嘉謙

Xu Ji a Q i a n

吉定安

Ch i D i n g An

鳳山打鐵街

Fe n g S h a n Ta Ti e n Ch i e h


基地位置圖

基地位置與基地現況圖,三棟基地圍繞著東 福橋和東便門。

基地立面圖

建築概念

將地域性、基地視野、動線設計、停留點綠化作為建築設計概念

1.地域性 : 東便門是對於鳳山跟打鐵街是非常重要的歷史古蹟,建築設計上避免與東便門產生衝突。 2.基地視野 : 將建築物都面向東便門做開窗,也可以在屋頂讓藉由不同的視點來看不一樣的東便門。 3.動線設計 : 由門內和門外為起點行走經過兩邊的建築物,會因為兩邊的性質不同而有不同的感覺。 4.停留點綠化 : 在各棟建築物的停留點種植植栽,增加綠化,與東便門還有周圍環境有所呼應。

基地立面圖,三棟基地圍繞著東福橋和東便 門,將打鐵和東便門的元素帶入建築物中。

40


基地周圍景觀

由室內看向東便門

將室內開口朝向東便門,讓人由不同視角去看 向不一樣的東便門。

41

紀念空間室內渲染圖

室內利用兩根大型光柱貫穿一二樓,利用橘紅 色的燈光將室內營造出煅爐的氛圍。

商業空間室內渲染圖

將東便門和打鐵街的紋理帶入到室內,商業模 式以景觀咖啡廳的方式呈現。

紀念空間室內渲染圖

六個展架分別介紹了打鐵的過程還有打鐵街的 歷史,中間的展架用來介紹打鐵街的歷史。


紀念空間室內渲染圖

紀念空間室內渲染圖

,主要是介紹鳳山的六個城門和鳳山的歷史。

東福橋的六角型有所呼應。

將東便門的紋理利用隧道的方式帶入到室內中

紀念空間立面

利用左右兩邊的展架製造出六角形的端點,與

商業空間和東便門立面

紀念空間室內渲染圖

商業空間室內渲染圖

主,讓人了解到由過去到現在的打鐵街樣貌。

角形地磚,室內牆面則使用磚牆。

主要介紹現今的打鐵街和展示打鐵的工藝品為

家具使用鐵件作為主要材料,地板鋪面使用六

42


無烏之漁 -場域在環境下的復甦

以生存議題為出發點,在港口無法出航,養殖業也因外傘頂 洲面積急劇縮小無法養蚵,漁民生計難以維持,我想利用文 史資源、自然環境,翻轉土地只能依靠漁獲發展的現況,帶 入空間機能使港口得以復甦,港口能繼續為生命帶來生機。 產業的去留以及資源的匱乏,使原本繁榮的箔子寮與箔子寮 漁港成了都市中的邊緣地帶。 現況最大的問題是當地的漁民該如何繼續生存,以及港口如 何再次復甦,要利用當地的資源築起空間解決危機或是創造 一個新的產業使箔子寮得以復甦?

43

Z h a n g Jun

張鈞

D i n g - An Ch i

­ ­

W u Ji a n R ui

吉定安

­

吳鍵睿

­

­

箔子寮觀光漁市場

Fo i l L i a o s i g h ts e e i n g fis h


肌理分析 港口建築

漁港船泊區

漁港

文史資源 住宅區

村落人口密集區

箔子村

基地現況 箔子寮安檢所

少量魚貨販賣 雲林漁會中心 箔子寮養殖棚架

向陽日照中心

泊船區

適合休憩

箔子寮漁獲行銷中心

水仙尊王廟

建物稀少

村民與遊客交流

捕魚

節點沒有長時間停留的機能

周遭肌理 機能順應議題

地方產業

地方產業

使自然環境導入室內

漁港活動

地方產業

建築物機能單一 文史記憶

文史資源

基地現況

海浪弧度融入進室內

文史記憶

文史記憶

周遭肌理

肌理分析

從文史裡面尋找建築的痕跡分析。循著

場域現有的建築性質單一,只有出航作

從文史資源來看,我們發現了場域的主

以物理角度來看兩者的關聯,並尋

這個性質帶入設計,完成基地對周遭紋

將這個現況帶入基地並增加機能。

環境尋找兩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帶入場

域內。

痕跡發現漁港的過去發現地域性,利用 理的引響。

業的功能,人潮停留的機能並不多,我

要使用者,我試圖在場域與使用者生活 域,使場域能夠影響主要使用者。

找其中的缺點,將其改善利用在場

44


DIAGRAM

原況平面圖 B

A

base

845

F

E

D 775

1640

1150

G 1460

I

H 940

775

650

ocean

C 940

基地東側

1080

650

650

village

sunshine

N

winds

基地南側

一樓平面圖 B

A 845

C 940

1640

1150

G 1460

I

H 775

940

650

Sight

F

E

D 775

650

650

基地北側

1080

主要道路

N

基地西側

二樓平面圖

建築與泊船區接近

建築量體分析

原況多扇入口

基地西向觀景台 基地與漁港和村子關係圖

建築與環境無相連

附近皆是空地

基地分析

原況拆分為市場攤販機能以及景觀餐廳功能。

45

海浪造型女兒牆

室內無功能行式設計

烏魚造型

圓形開窗使女兒牆造型往下延伸

建築

對原建物的分析內容,循著上一位建築

對建築的分析,在解析的過程當中,我

既有梁柱以及對道路的開口

的關聯,空間機能並不符合現況。

師的思想,將其利用在本案中,我保留

們發現到了原建築對場域及海沒有特殊


Program

建築總平面圖

竹筏展示區

工作區

手做空間

戶外座位區 室內座位區

工作區

廁所

休憩空間

儲藏空間

吧檯製作區

展覽空間

販賣空間

吧檯座位區 儲藏空間

主要路口

文化展示區

箔子寮成果展示區

漁港路

Program

Program

建築總平面圖

Program

Program

Program

仔細往裡看,可以看到我在原建物上做

在空間裡帶入弧形線,試著將空間軟化

寺廟空間呼應漁村人民的個性,試圖將

以物理角度來看兩者的關聯,並尋

進出的空間,垂直向道裡往水平延伸停

憩區、手作工坊、村落展覽區。

散佈在空間中。

域內。

了許多停留點,將東西兩向合併成自由 留機能。

並且將東西側兩個景觀合併,再帶入休

直率的個性融入空間,濃厚的村落色彩

找其中的缺點,將其改善利用在場

46


埕•聚-微型社區的誕生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在這時代已經變得一件千載難逢的舉動, 而在互動的過程中竟而衍伸出「人情味」,現今的社會步調快 速、人與人的互動減少,這也是一直以來想要重新找尋的記 憶。關於人情味的定義,萬能的百度百科都沒能給出一個靠 譜的解釋,也許是對於這種鄉土氣息和主觀意味比較濃的詞 彙。 每個年代都會因為自己的物質條件、美感經驗,發展出自己 的樣子。」 就像過去的雜貨店,1990年代後興起的誠品書店 ,所以我們嘗試利用互動這件事情來產生「細膩互動引人共鳴 」這也是我 們設計最後在這空間中想看到的事物。 ­

施昱丞

S h i Yu Ch e ng

周祐羽

Z h o u Yo u Yu

吉定安

Ch i D i n g An

高雄市鳳山區文智街8號旁 Next to No. 8 W en zh i Street , Fen g s h a n D i str i ct , K a oh s i un g C i ty

47


歷史消逝

埋沒空間

記憶流失

重拾記憶

發展規劃

文化找尋

時代交替

熱情已故

人情冷漠

重拾人情

產生互動

凝聚人群

基地位置說明 人因探討分析

事物探討分析

設計發想過程 基地周遭環境動線

1.次要入口空間

6.雜貨店

3.次要入口空間

8.次要入口空間

2.社區中心

4.主要入口空間 5.埕

7.歷史懷舊空間 9.咖啡廳

48


進入 到 這 空間。

我們保持著把以前的事物核心的事物結合產生新的元素。

聚集 : 利 用此空間的聚集性,各個 入 口

興衰:每個年代都會因為自己的物質條件、美感經驗,發展出自己的樣子。

虛所 想 表 達的是「人情味」和「行 架 」 。

離 開 時 會 獲 得 新 的事 物 離 開 此 空 間

虛與 實 :實 代表著「人群」和「建 築 」 本 體 。

49

交換:在這各個大小不一的入口進入到這空間所有的人事物碰到再一起,最終


入口空間 入 口 空 間 外觀 入 口 空 間 龍目井意象

雜貨店 雜貨店外觀 雜貨店室內

咖啡廳 咖啡廳外觀 咖啡廳室外座位

社區空間 社區中心外觀 社區中心室內

50


NEW GENERATIONN AKA-淺草靑春新天地改建

台南「淺草 靑春新天地」除了假日時人行道上的臨時攤販外, 內部空蕩、閒置的店面顯得荒涼,附近假日眾多的人潮卻與「 它」畫上明 顯的分隔線。希望藉由動線的串連設計將次文化引 入,重振「 淺草靑春新天地」風華。 次文化又稱亞文化或非主流文化,是指從主流文化中衍生出 來的新興文化,也就是小眾文化一環,近年來愈來愈多的次 文化受到大家的矚目,伴隨著主流文化而產生的另一種特殊 的價値觀念和行為通常指少數人熱衷的新興文化,將此文化 注入計畫期望能夠改造舊有的市場,增加年輕新血,藉此恢 復以往熱鬧景象也藉此將次文化精神散播給更多人。 ­ ­

51

李淸濬

L i Ch i ng Jy un

王駿龍

Wa n g Ch un Lung

吉定安

Ch i D i n g An

西門淺草新天地

X i me n A s a kus a X i n t i a nd i


人潮流失

機能性

發現問題

店面閒置

動線規劃 缺乏特色

次文化

日式

文創

MIX-IM

信仰:以日本代表信仰意義的『鳥居』作為發想與次文

逆流:以當地主要港口『五條港』作為發想,傳達次文化

本空間規劃以分析次文化者的心理、態度、信仰、和生

,也將成為次文化動態活動的主要區域。

善基地的動線規劃不良將此設計作為主要動線規劃。

也可以以自己的思想用一種次文化的藝術方式去體現,

化做結合,希望此地能作為次文化『精神』的發展中心

以特殊的思想與作 為逆流著展現自身特殊特質也為改

活方式為主軸,提供年輕人多樣的次文化空間,年輕人 以他們的的獨特態度,以及文化交流設計等等做分析設 計。

52


驚奇:次文化的創意與思想就像一場藝術爆炸一樣在現今生活中展現各種驚奇,此場域 希望帶給更多次文化與創意創作者甚至對此不了解的人都能有更好展現或激發創意的場 域。

53

浸染:希望來此地的任何人都能感受到次文化的獨特與驚奇,從而被浸染受到影 響且激發每個人身上的獨特與創意。


Try it

RF

2F

1F

B1

N

w

s

E

藉由垂直動線設計創造出次文化者自由穿梭的戶外空間,經由動線規劃讓遊客與次文化者劃分場域使遊客在過道穿梭中能不經意、不刻意的欣賞到次文化想展現的事物且在不 明顯阻隔的情況下不互相干預。

54


劉 湘梅

期許同學們放飛夢想與希望, 用熱情去擁抱可能的未來,也祝福你們從此一路燦爛!

55


毛小孩-寵物幼兒園 王奕晴 /

麥淑英 /

只想和你在一起-民宿設計 隋昀杉 /

林典蓉 /

重建逝憶高雄大空襲戰爭與和平紀念空間 陳易辰 /

呂易澤 / Lyu Yi Ze

風潮-共享公寓 吳秉翰 /

馬瑜婧 /

拾夜專屬於貓咪的中途驛站 陳昭妤 /

陳琬渝 /

原生-巴拉冠.聚會所 林 王 妍 /

邱思敏 /

朔望-慰安婦紀念 林郁翰 /

邱遠生 /

56


毛小孩

現代社會中因經濟蕭條、少子化及不婚主義者的趨勢,反映 出飼養動物者的數據在近幾年來快速的增加。因此,為了滿 足飼養者的需求,我們致力於在鄰近的社區中新建一個擁有 便捷的交通及完善生活功能且具有多項服務複合式寵物中心 。例如,我們可以向因長工時無法有充裕的時間陪伴寵物的 飼養者提供照護服務。我們也為生病及衰老的寵物們提供短 期及長期的專人照護服務。此寵物中心不但結合了有效且完 整的服務型態,像是方便的大眾運輸、社區、商業消費及休 閒娛樂等,甚至提供上班族日托照護,使這些有需要的飼養 者能夠更安心的將寵物寄託於此。

57

王奕晴

Wa ng Yi Ch i n g

麥淑英

M a i S h u Yi n g

劉湘梅

L i u X i a ng M e i

高雄市立美術館

K a o h s i un g M us e um O f F i n e Ar ts


PEOPLE

DOG

CAT

SUN

AIR

RAIN

基地位置坐落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上,位於高雄市立 美術館對面,周遭交通發達,生活機能也十分充足,基

各項動線分析圖

基地配置圖

地旁就有皮克尼克公園,基地正前方又充滿美術館公園 綠意。

預想人潮示意圖

周遭正向立面圖

58


B1 PLAN

1F PLAN

2F PLAN

量體演變圖

將B1樓層以長方體作為基底,均分三等分之後將中間的 部分作為狗狗戶外遊戲區,確保空氣及雨水的流通時,

亦增加了安全性;一、二層再以B1為基底建造於上,且 以玻璃走廊連貫兩棟建築,放大視野的同時,也方便行 政人員進行全區的照料。

59

外觀概念圖

B1-將狗狗與貓咪的活動區域分開,確保擁有各自的遊

樂空間;1F-將人的動線安排在同一區以方便工作,在櫃

台旁特別設計貓洞能讓貓直達B1遊樂區,狗狗住宿區則 設計大斜坡能讓其奔跑至地下遊樂區;2F-將寵物送去美

容區的同時,寵物咖啡廳提供放鬆及能和寵物一同進食 的機會,手作教室能確保食物安全性,能夠吃的安心。


2F SECOND FLOOR 美容SPA區

寵物咖啡廳

DIY手作教室 接待區

1F FIRST FLOOR 置物區

接待大廳 辦公室 診療室

狗狗住宿區 貓貓遊戲區

B1 BASEMENT-1 休息區 儲藏室

狗狗遊戲區 貓貓遊戲區 戶外遊戲區

狗狗住宿區

狗狗遊戲區

寵物咖啡廳

為了讓整棟建築營造溫馨的感覺,本次設計建築物配色 均以淺木色及奶茶色為主,金屬邊框和格柵的搭配,更 能在設計中創造出奢華的感覺,適當的圓弧曲線,能讓

大廳接待區剖立面圖、置物櫃剖立面圖、美容 SPA區剖立面圖、狗狗住宿區剖立面圖

貓貓遊戲區

樓層爆炸介紹圖

空間感顯得更加圓潤。

重點區域透視圖

60


只想和你再一起 -民宿設計

蔬食文化現已成為一種生活態度,除了宗教與健康因素, 近年來也因為環保意識抬頭,而讓蔬食成為飮食的新趨向, 而除了環保的意識外,也透過吃素去陳述愛護與尊重生命的 議題。 世界各國或不同文化下的蔬食主義有所不同,有些蔬食主 義者可食用蜂蜜、奶類和蛋類,有些則否。蔬食,表現出了 回歸自然、回歸健康和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返璞歸眞的文化 理念。

隋昀杉

劉湘梅

S ui Yun S h e n

林典蓉

L i n D i a n Ro n g

Liu Xiang Mei

高雄市旗山鎭鯤洲街74號

N o. 7 4 , Kun s o o St re et , Ch i h s h a n To w n s h i p, K a o h s i ung Ci t y

61


思考 探 討 發 展 過 程

鯤洲

思考 探 討 發 展 過 程

蔬食

透過民宿表 達蔬食與愛 護生命

愛護生命

初步 設 計

基地周遭大部分為透天住宅與空地,附近周圍也保

愛護生命的理念透過設計陳述與傳達其意義與蔬食

串聯 : 將棟與棟之間的公共空間與動線做串聯。

該基地位於旗山,房屋形式為獨立的五棟建築物

留了一些傳統三合院,讓整個基地附近呈現出寧靜 且保留了傳統文化的氣息。

該透過蔬食為發想開頭,並將此發想延伸思考,將 文化結合,並將愛護生命設為最終目標帶入民宿設 計。

階 梯 使 用 戶 外 階 梯 創 造 出 上 下 空 間 的 趣 味 性 。

露 天 平 台 : 透 過 的 高 低 變 化 創 造 出 多 功 能 的 露 天 平 台 。 大面積開窗 : 大面積開窗讓空間呈半戶外的形式,使 人能與動物和自然做互動。

62


設計手法

DW +50

雙人房 衛浴

雙人房

+50

衛浴

2.

Second Floor

臥室

雙人房

備品室 衛浴

衛浴

衛浴

雙人房

+50

+50

衛浴

雙人房

雙人房

公共空間

戶外露天平台/空中走廊

工具間 雙人房

雙人房

+50

+50

家庭房

衛浴

+50

衛浴

+50

菜園

UP

動物互動區 REF.

戶外料理區 廚房 盥洗室

衛浴

+15 用餐區

家庭房

中庭景觀

動物互動區

First Floor

半戶外 互動休息區

+50 書房

UP

接待區 蔬食廚藝教室

REF.

1.

玻璃盒 : 空間內新增玻璃盒 引入光缐及增加視覺穿透感 與戶外景觀相融合

臥室

公共空間

雙人房/家庭房 接待區/書房/辦戶外互動空間 /蔬食廚藝教室/用餐區/廚房

原始為五棟獨立建築並在正立面置入出入口意象,接著置入玻璃盒子將公共空間 作串聯,最後置入戶外樓梯與空中走道增加動線的趣味性。

置入玻璃盒子代替實牆將各區公共空間串聯起來,讓動線更加順暢且趣味並增加更多 可能性,且使用大片開窗讓空間能呈現半戶外的效果讓旅客能跟動植物之間有更多近 距離的互動。

運用戶外樓梯與空中走廊將二樓空間與動線做串聯,並讓人行走在空中走廊時能欣賞 到動物與植栽增添動線上的趣味性。

63


透過玻璃連接各區空間,引入光缐及增加視覺穿透感與戶外景觀相融合。

閱讀空間與半戶外互動空間結合,並透過大面的玻璃開窗,讓閱讀空間不只限於室內,而是讓動物進入到半戶外的空間內與旅客做近距離的互動。 透過空間的串連與玻璃的應用,連接各個公共空間創造出流暢且活潑的動線。

戶外階梯與空中走廊做出室外垂直水平的動線搭配,創造出能與動物互動的空中走廊,並透過連接二樓空間與室外平台的空中走廊,使人行走在戶外的水平動線上也能觀賞 到動植物。

64


重建逝憶 -高雄大空襲戰爭與和平紀念空間

台灣長期飽受共軍擾台,近年來,軍機擾台頻繁,今年擾台 次數及機隊數量持續創新高,台海距離戰爭僅一線之隔。而 現代人談論到戰爭時,不外乎是過往記憶的重現或認知,而 戰爭與空襲往往以紀念館作為一個媒介,紀念形式存於雕塑 性或圖像展示方式,因此讓人較難感受到歷史事件本身的所 傳達的意義及感受,如何能讓上代所經歷的"戰爭記憶",能 夠更準確地傳遞到現代人們所去感知,達到省發現代人了解 到戰爭下所帶來的殘酷,傳遞反戰及省思和平重要性,希望 能夠珍惜現有的和平。

­ ­ ­

呂易澤 Lu Yi ze

劉湘梅

L i u X i a ng M e i

棧四庫

65

陳易辰

Ch e n Yi Ch e n


透過高雄大空襲醒發和平重要性

基地位置

省思空間概念

以"高雄大空襲"歷史事件作為設計切入點,尋找大空襲破壞過的倉庫作

基地位於高雄蓬萊商港區,基地現況建築為

“穿梭記憶”為概念, 在室內中建立起立體迴

戰爭與空襲記憶,讓現代人們深刻了解戰爭下所帶來的故事。

近高雄港史館及香蕉碼頭倉庫,南側面港,

記憶體,紀載上代戰爭空襲記憶所看見、所

為基地,利用去閒置建築再利用及空間設計去改造,希望拾回台灣上代

跳脫第三人稱敘述

台灣許多歷史空間或是紀念空間往往無法跳脫出"第三人稱"框架及封閉 空間設計,因此本次設計目標能夠設計出以"仿造第一人稱"敘述方式作

為目標,將上代戰爭與空襲記憶,透過空間設計轉化,跳脫出第三人稱 與文字框架,如同空間在敘述記憶故事。

一層磚造舊倉庫,北側鄰近蓬萊路,西側鄰 東側鄰近倉庫群,基地周遭有駁二特區及高 雄輕軌,隨著港市合一發展,基地所在區域 未來為開發重點區,並成為高雄港觀光重點 之一。

設計手法

廊及多個大小省思展示空間,每個空間如同 感受到的詮釋不同沉浸式記憶空間中。

空間概念模

將空襲戰爭故事的文字、情境、感受轉化為 空間元素,紀載在每個省思空間,讓參觀者 如同穿梭漫步在記憶中。

66


外觀

將倉庫牆面及屋頂開洞,導入自然光線至大廳,藉此打破倉庫封閉性。

展演空間

以"空襲後"為概念,展演空間以"和平"作為展演主題,空間設計以人們圍繞

在空襲後所遺留殘壁廢墟,內部將設置大大小小石塊與草坡設計,打開壁面 及屋頂引入光線近來,人們在空間時可眺望天空,企圖將封閉空間營造出半 戶外感,營造空間虛實的圍閉性,形塑一個具有廢墟感的空間

67

入口空間

退縮入口空間, 引入自然光線,試圖模糊室內外邊界,形塑身處空間內外之間。

場景一 劫後餘生

深黑色放映空間描述著戰場開端的不安心理狀態,行走路徑過程中上空會看見炸彈,並進入防 空洞。微弱光線與深黑色系設計,隱喩逃亡中受到煙霧瀰漫導致感官模糊不淸,不規則的天花 板描述窯窣摩擦聲預告著一次落彈,劫後於生,走在殘破廢墟的省思空間中,空間摻雜著石堆 灰塵氣味。


場景二 倖存者

必須經由曲延的展示動線才能抵達防空洞,路徑過程中,不時感受到敵軍轟炸機不斷壓迫中。 進到防空洞後,透過牆面不同形式開口,從小開口到大片落地窗,激起人們好奇心觀看,並透 過窗口看見不同瘡痍廢墟場景。

場景四 終戰

戰爭結束後,敵機轟隆聲響消逝中,戰爭氛圍逐步從空間消逝中,天空飄散 染上血色的投降宣傳單,沿著坡道行走,逐漸看見藍天,敘述著戰爭結束後 的心境。

場景三 空襲

觀海平台及下沉空間

過上空,一輪轟炸後,漫步在走道中,側牆開孔設計達到空間延續性,讓一旁的街道輪廓及展演

者的心境。透過大片窗可以看見海景。基地內綠地設計下沉式空間,重新分

空襲警報聲不斷在耳中迴響,深色金屬空間映射著逃難者心境,逃亡一半時,不時感受到軍機掠 空間中串起來感受,垂直軸向的開孔引進光線進入空間中。

港邊建立一座平台,以“和平塔"為概念,鏡面牆反射出海平面敘述著參觀

解組構舊倉庫原有邊界,將戰爭遺址氛圍延伸出去,形塑一種大型廢墟空間。

68


風潮 共享公寓 隨著城市的不斷更迭,經濟迅猛發展,人們對於住宅的功能需求正在 悄悄地改變,進而影響住宅建築的變革。 在這樣一個社會轉型,生產方式變遷的大時代背景下,資源的分配與 利用成為了新的熱度話題,特別是在整個網路急速發展的前提條件 下,共享經濟正在極大地影響著資源市場的新變革,作為新的經濟模 式,共享這一概念如何運用到室內設計的領域內,如何為新世代的住 宅創造新的潮流呢? 本次設計針對充滿希望與活力的年輕一代群體,為年輕人重新界定 居住生活的共享狀態,探討更多的居住可能性。

吳秉翰

Wu Bi ng H an

馬瑜婧

M a Yu Ji n g

劉湘梅

L I U X I AN G M EI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三路 1-11

No. 1- 11 Zhongzheng 3rd Rd.Xinxing Dist .Kaohsiung City

69


1F 空間之接待大廳,整體空間材質以鐵件與木材搭配,燈具部分使用線板燈,表現出潮流感。 對外營業的咖啡廳,不僅提供房客使用也對外開放。 共享空間的客廳,房客聚集於此同樂,分享,凝聚。 入口空間

70


2F撞球空間 共享廚房空間,房客聚集於此共享晚餐分享一天的美好。 圖書區域附設共享辦公室讓房客可以聚集在這裡辦公 空間全景

71


房間外之中介空間,裡用燈箱創造出潮流感 單人房 寵物房與雙人房 空間全景

72


拾夜 -專屬於貓咪的中途驛站

以貓咪為此次設計主角,藉由中途之家結合醫療空間去增加 流浪貓咪的曝光度,思考貓與人與空間之間的互動性,透過 互動觀察彼此,獲得更多對於動物的討論及重視。 我們將中途作為主要的設計議題,探討近年來為何中途驛站 會逐漸增加,為何比起公立的流浪收容所大家更願意到私人 貓咪中途認養貓咪。 將放大版貓跳台的概念到舊建築內,利用鋼構樓梯連結各個 空間,使每個空間既可串聯又互不干擾,在防護的部分我們 為了使空間更有通透感而使用輕玻璃,將舊材料延伸至座位 區域,讓大家在與貓咪互動之於也能感受到舊建築的氛圍。

­

73

陳昭妤

Ch e n Jh a u Yu

陳琬渝

Ch e n Wa n Yu

劉湘梅

L i u X i a ng M e i

淸水大戲院(舊址)

Q i n g s h ui G ra nd Th eate r ( O ld S i te )


基地現況平面圖

何謂貓咪中途? 醫療 救助

貓咪中途

共同評估

陪伴與希望 需求?

基地現況

入 口 主 意象牆

相遇

DW

DW

飮 食 . 互動空間 展 覽 、 演講課程

DW DW

UP

UP

與貓互動

多次互動 陪伴彼此

提交申請 同意領養

外觀渲染圖&材料分析

基地位置

相 偎相依

高雄

左營

頂北里

內部主意象 牆

淸 水 大 戲院位於左營區軍校路 2 巷 3 8 號 , 為 磚 造 建 築 一 樓 有 5 9 8 個 座 位 二 樓 有 1 2 4 位 旁 邊 為 高 雄 左 營 的 西 陵 街 , 因 臨 近 海 軍 營 區 ,成為軍人當時食衣住 行 育 樂 的 聚 集 點 , 繁 華 熱 鬧 程 度 不 輸 上 海 , 因 而 有 「 小 上 海 」 美 名 。

74


客群設定

設計概念

醫療 美容 領養 遊玩

周 遭鄰 居 愛 貓人 士

客群

需求

空間設定

貓咪中途

互動、飮食

外觀操作 1

2

展 覽、課程

3

放鬆心情 寵物健康 寵物陪伴

收穫

醫療空間

5 4

+

=

+

行為模式分析 聊天

醫療 美容 消費

概念代入 7

與貓互動

8

6

中 途 內部渲染圖 在 外 觀上,我們希望能保留外 觀 , 並 且 留 下 單 邊 斜 屋 頂 以 及 桁 架, 為 了 增 加 空 間 感 做 了 挑 高 , 並 且 增 加 了空間給診所做使用,為 了 吸 引 顧 客 注 意 到 診 所 入 口 將 舞 台右 側 折 線 延 伸 到 診 所 入 口 。

進 入 到 中 途後,我們將貓跳台的 概 念 延 伸 到 剖 面 空 間 , 將 板 狀 和 方 體 放 入 , 運 用 鋼 構 樓 梯 使 空 間 較 無 厚 重 感 ,為了讓空間有通透感 使 用 了 玻 璃 護 欄 , 形 成 了 我 們 中 途 的 空 間 。

75

9

演講課程


2F中途辦公室

2F中途展示區域往舞台觀看

1. 2 F等角透視圖

2F平面圖

1F中途入口

1F中途座位區往舞台觀看

2F貓咪診所住院等待區 1F平面圖 1F診所配藥室

76


原生-巴拉冠•聚會所

基地位置位於台東縣泰安村中心處,建築物方向坐南朝北, 西側方向面山脈,東側則是面向市區及海岸。 由於基地位置處於部落中心,是能攏聚當地居民的重要場所 ,許多聚會及喜事活動都會在此辦理,基地周圍皆是住宅區 ,且能見部落居民在此從事各項生活行為樣貌。根據觀察發 現大部分的部落提供聚會所空間使用上的機能極少,使得有 些空間只能給固定給予部分人使用,其餘時間則是閒置著, 因此希望藉由改造部落現有聚會所並賦予它新的機能融入部 落特色及族內文化。

邱思敏

Ch i u S i M i n

林王妍

L i n Wa n g Ye n

劉湘梅

L i u X i a ng M e i

台東縣卑南鄉泰安村185-1號 N o. 1 8 5 , Ta i ' a n V i lla ge , Be i na n To w ns h i p, Ta i t ung Co un t y

77


原始樣貌-道路及周圍住宅俯視圖

台東縣卑南鄉

泰安村

籃球場

主建築

改建樣貌-道路及周圍住宅俯視圖

使用者

淺棕色 木頭材質

需求

部落居民 外來客

主要道路 日照方向

圖書館 多功 能 會 議 室 托兒區多 功 能 教 室 戶外活動 空 間

行為模式

白色 建築外觀及牆面

棕色 木頭材質 黑色 硬體框架點綴

木頭

竹子、竹片

石材

讀書 聚會 遊戲 手藝 運動

基地與周圍俯視圖

基地原況介紹

基地位置位於台東縣泰安村中心處,建築物方向坐南朝北

基地入口處能 先 看 到 寬 敞 的 半 戶 外 籃 球 場 ( 虛 紅 線 框

位置處於部落中心,是能攏聚當地居民的重要場所。

卑南鄉泰安村 文 化 聚 會 所 」 , 右 邊 為 公 共 廁 所 , 內 設

,西側方向面山脈,東側則是面向市區及海岸。由於基地 淺 色 塊 體 為 周 遭 附近的鄰房,主建築處於住宅區中央。

呈現) ,左邊為 主 要 建 築 ( 紅 斜 線 框 呈 現 ) 原 建 築 名 為 「

右向剖立面圖 為入口處的視角。

有無障礙使用 廁 所 ( 設 計 內 部 空 間 有 做 重 新 調 整 ) 。

78


量體演變與說明

平面配置圖

原始建築

新建建築

新建戶外平台

剖立面圖 原生二樓平面配置圖

二樓圖書空間剖立面圖

二樓歌謠空間及巫術祭祀空間剖立面圖

一樓多功能教室剖立面圖

一樓銷售空間剖立面圖

原生一樓平面配置圖

1F銷售空間 量體演變過程

一樓介紹

,形成新的戶外交流空間;延伸之平台加入傳統祖靈屋

折的路,作為空間上的視覺引導,以當地材料中的竹子

基配合周遭景觀增加、延伸平台,將新舊建築串聯起來 工法型式,做出格柵造型結合文化特色,利用架高形式 增加戶外梯,樓梯起伏變化和後山產生前後呼應,在樓 梯旁圍欄設計採用靑年會館以竹撐起建築為特色,新建 築屋頂則對應靑年會館形式以斜為主。

79

一樓新建建築中可見販售區運用石地鋪面打造出蜿蜒曲 ,架成展示及陳列商品的表現法之一,及隨地放置的原 木體,都能更貼切的感受當地文化。在戶外處以原住民 圍火聊天歡唱的效果引入戶外飮食區,順帶戶外吧檯的 視覺引入,帶入主要進出原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置為 多功能教室也是新舊建築間串聯一起的交流區。

戶外樓梯 二樓介紹

二樓原棟更改為圖書區,內部包含管理幼兒的簡易空間 ,整體以弧的方法呈現原住民的活潑感。在舞蹈空間使 用大面玻璃及隔柵讓採光直射入室,讓在此練習的人有 在玻璃小屋表演的獨特感,在地巫術為卑南族代表象徵 ,利用祖靈屋的樣式以視覺鑲嵌的方式卡入新建築中, 採用材質上的變化,以細竹子表現祭祀及空間的神聖感 ,使從戶外樓梯上來的人能體驗進入山林小路中,發現 神秘小屋的感覺,產生讓人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2F圖書空間

1F多功能教室

右向剖立面 多功能教室 ( 廚藝教室 )

圖書空間

藝及手藝學習之處,也可充當及時辦公區域。

提供學習及互動交流。

為原棟建築一樓處,更改為多功能教室,展示廚

為原棟建築二樓處,更改為圖書區及托兒區,

舞蹈空間

由原棟延伸出的平台設置舞蹈空間,提供當地部 落居民學習在地舞蹈。

80


朔望- 慰安婦紀念館

透過觀察及身邊親友的薰陶認識了這塊區域,眼看著高雄市 重劃區逐漸向北驅使,彷彿位於高雄市最南端的林園地區, 逐漸的被政府邊緣化,時間彷彿停留在民國80代,當地居民 也因工業區駐紮,逃離了他們原有的家園,免於遭受工業汙 染的迫害,藉由當地的活化來還以科技進步下的而犧牲的這 群人。 設計初衷希望藉由林園安樂樓的更新,而帶動活化周邊環境 ,給予當地居民期望及盼望,提升當地生活品質,讓外縣市 能夠關注到這塊地,工業污染才能受到注視。 ­ ­

81

林郁翰

L i n Yu H a n

劉湘梅

L i u Xua n g M e i

安樂樓

O n Lo k Bui ld i ng

秋遠生

Q i u Yua n S h e ng


現況環境圖

爆炸圖

基地位置圖

基地現況剖面圖

建築現況圖

基地正剖面圖

基地右側剖面圖

82


樓梯空間

用餐空間(3)

里民活動空間

83

用餐空間(1)

用餐空間(4)

用餐空間(2)

用餐空間(5)


紀念碑展示空間

生死線廊道

紀念空間櫃台處

展示物空間(1)

VR展演空間

展示物空間(2)

紀念迴廊

84


郭 美紅

曾讀過一句話

「 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 , 主要是讓他如何發光 」

— 蘇格拉底

期待每個人都可以努力讓內藏的光芒綻放……

85


心匯所看見花開-課後輔導教學園區 方宣雯 /

林詩芹 /

快意漫行•漫行聚場 鐘鈺晴 /

蕭容貞 /

陌上花開,緩緩歸矣 -長住、短歇 柯怡芳 /

馮怡君 / Feng Yi Jun

甦醒:停滯的舊空間 曾 子 芹 / T

簡姿瑜 /

絢日向陽-社區共享廚房 鄭詠心 / C

陳俐雯 /

靜謐之間 in between: 咖啡藝廊館 余季璇 /

張 雅 閔 /

Night Bar-玖捌 李雯潔 /

蘇彥瑋 /

86


心匯所

-看見花開

這是一個關於課後輔導園區的設計案,我們之所以會想要設 計這樣的題目,是由社會現象去觀察到課 後 輔 導已是現今教 育裏必須且重要的。 然而在現今的社會中,物價的上漲,不一定每個家庭都負擔 的起各種高昂的費用,而且現今的課後輔導是否眞的是對孩 子好的呢。 藉由這次的題目,利用閒置的空間/建築物,匯集這些孩童並 用眞心及耐心, 營造與自然合一的動靜態教學園區。 對於園區的構想,不單只是幫助在課外輔導教學的部分,而 是希望在課後孩子能夠有地方從事不一樣的課後活動。 ­

方宣雯

Fa n g H s ua n W e n

L i n S h i n Ch i n

郭美紅

G uo M e i H o n g

高雄市三民區長明街110號

87

林詩芹


Taiwan

K aohsiu n g Sanmi n District

基地位於 臺灣高雄市的西南部 =>三民區 基地西側是高雄車站以及捷運紅線 基地地址:高雄市三民區長明街110號

平面發展概念

以積木方塊當作遊樂空間的發想 我們想將四棟原建物化零為整,放置在基地中,透過脫開、堆疊與退縮,來營造整體園區。 基地擁有四個散落的原建物 與一塊空地

將四棟原建物化零為整 並造著原建物痕跡新建

脫開 分成兩邊不同機能的區域

退縮 為二樓帶來露臺空間

退縮 為三樓帶來露臺休憩放鬆的空間

。一個開發兒童感受力的開放式花園 。教室空間=遊樂場所

對於原本單個的建築單元,透過 推移及擴增 ,把單元體層層堆疊,並翻轉方向,營造空間 虛實的變化 。

根據我們對於社會現象的觀察,課後輔導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因不同家庭以及經濟關係,可能沒辦法花太多時間去陪伴子女,為此,我們想到了一個解決方案;我們打 算建立一個課後輔導的動靜態教學園區,另一方面,透過附近校方的合作關係以及附近的相關單位和善心鄰里提供的幫助來達到一個善的循環,能讓這些家庭沒有負擔的讓孩 子們進行各種活動。

88


樓層空間

麵包坊/ 廚房

隧道探索角

室 內外用餐空間 手做D I Y 教 室

交誼休憩空間

戶外庭院

保健室

戶外劇場/水池淺 灘 沙坑/草坡

課 後輔導教學區

兒童休息區 攀爬遊樂角

動靜態教學區

登記 / 會 客 / 辦 公 空 間 玄關

1F

3. T hi rd fl oor

花園露臺

St udy

Bedroom

2. Second floor

Gaming room

St udy

1.

Fi rst floor

視聽教室

閱讀角

2F

遊戲室

攀爬遊樂角/隧道探索/露臺花園

書房

視聽互動教室/閱讀角

客廳

課後輔導教學區/桌遊沙發區/室內外用餐空間

交誼休憩區

­

麵包坊/DIY手做區

3F

兒童休息區/露臺花園

登記處/會客空間/辦公空間/保健空間

Garden

露臺休憩空間

臥室

玄關

Kitchen

私密空間

會議辦公空間/露臺休憩區

會議空間

書房

Entrance Living room

辦公人員

廚房 庭院

停車空間

戶外劇場/水池淺灘/沙坑/草坡

在樓層平面空間性質的配置上是以家的空間場域做為整體園區的樓層配置概念。

平面敘述著,回到家的各種過程,經過庭院進入玄關走到客廳,途中許多的互動,讓孩子們有種回到家的感覺,而不是冰冷的白牆呆版排列的課桌椅,廚房甚至提供點心讓剛 下課的孩子們得到滿足,而不是下課後還要緊接著面對死死的課本,這是一個啟發並探索興趣的園區,期望孩子們來到這裡不只是課後的教學輔導讓他們能夠在這裡學習更多 東西並發現更多自己的興趣。

89


1樓內容豐富,以交誼空間和課後輔導教學空間為主,交誼的部分不管是孩子對大人或是孩子對孩子,都能增進溝通以及互動性。

2樓區分為靜態與動態不同空間性質,靜態主要以閱讀及視聽空間為主,視聽空間也是個多功能教室,除了能達到視聽教學外也能舉行小劇場的活動;動態空間有攀爬遊樂區

和隧道區,讓孩子們下課後除了室外活動外也能在室內有空間嬉戲。

3樓以兒童的午休空間及老師們的辦公& 會議空間為主,國小生在學校總有幾天都是半天課,這裡是給有需要的孩子一個午休的空間。

90


快意漫行·漫行聚場 Happy Travel. Wand er Gather

Introduction

在台灣社區中,隨處可見活動中心,活動中心設立的原 意本是讓社區居民們有個可以交流、互動的空間,但如今各 地活動中心多數淪為里長辦公室等甚至是無人使用的蚊子館 ,如何活化這些空間,使活動中心增加人流是必須思考的問 題。 我們的主題是「快意漫行.漫行聚場」,取名原因為現在 台灣有大量的閒置空間不被使用,又或者是因為空間的設計 不吸引人前往,所以我們想要把這個公共場域的室內外空間 設計成符合各年齡層民眾的使用需求,讓這個地方成為民眾 相聚的場所。 In Taiwanese communities, activity centers can be seen everywhere.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setting up activity centers was to allow community residents to have a space for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ut now most of the activity centers in various places have become the office of the governor and even the mosquito house that is not used. How to activate these spaces and increase the flow of people in the activity center is a problem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Our theme is "Happy Wandering. Wandering Gathering". The reason for the name is that there is a lot of unused space in Taiwan now, or because the design of the space does not attract people, so we want to make this public space. The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s of the domain are designed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of all ages, making this place a place for people to gather. 91

蕭容貞

S i a o Ro n g J h e n

鐘鈺晴

J h o n g Yu C i n g

郭美紅

Guo Mei Hong

華平里活動中心

H u a p i n gl i A cti v i ty C e n te r


戶外座位區

P.01

P.02

咖啡櫃檯區

半戶外座位區 室內座位區 樓梯平台

親子互動區 閱覽座位區

兒童遊戲閱覽區 親子閱覽坐臥區 出入口 出入口

P.01

P.02

室內垂直動線:保留原有的室內樓梯動線,使空間室內的上下活動更加便利。

現今社會中缺乏使用年齡可以涵蓋所有家庭成員的公共空間,我們希望藉由親子圖書

雙出入口動線:配合停車場方向保留原出入口,並為了公園使用者設置第二出入口。 樓梯平台動線:因應室外樓梯形成的平台動線,增加了許多與公園互動的可能性。

室外樓梯動線:利用改變原室外樓梯的方向,使二樓的咖啡廳及公園有更便利的動線。

以「聚」為主的設計主軸,打造出一家人可以共同聚集的場所。

館及咖啡廳的結合,將舊空間活化,成為社區居民都能使用的空間。

92


P.03 P.03

一樓設計為親子圖書館,中央閱覽區是以公園現況的紋理分割延伸改變而成,外圈的坐區是以公園搖椅轉換後的形式與書櫃結合,親子互動區則是擺設了親子桌遊,不僅可以 在這個區域添增家長跟小孩的互動,也可以讓小朋友的學習跟娛樂結合,兒童遊戲閱覽區則是設置溜滑梯能讓小朋友在這邊跟其他人一起玩樂互動,採用玻璃隔間牆,待在別 的區域的家長也可以淸楚看見小孩的狀況。

整體空間是以兒童公園的線索及童趣延伸,主要活動的三區域都是可以讓民眾可以像在公園草皮上席地而坐,空間配色以粉嫩色系為主。

93


P.04 P.04

將二樓空間設定為咖啡廳的目的在於, 希望讓基地的使用年齡層更加廣泛。其中咖啡廳座位區的部份分為室內座位區、戶外座位區及半戶外座位區,且在戶外樓梯的部份做了 方向的改變並增加樓梯平台,除了可以更方便與公園的使用者互動之外,也讓整體動線更加有趣。

材質選擇方面因應型鋼結構的加蓋區域而使用黑灰色方管、格柵與牆面的乳白磚牆做呼應。家具部份多半使用實木桌面大配黑灰色的桌腳,也在整體空間中加入許多植栽,使 咖啡廳能有公園的延伸感。

94


陌上花開,緩緩歸矣 - 長住、短歇

在城市中漫步,偶然遇見一群夥伴,不管是工作、學校、旅 行又或者是和家人一起定居於此的人們,都因在陌上的相遇 ,讓原本不相識的人成為像家人一樣的歸屬。 回家這件事雖然是生活中微小的事情,但不管是出門旅遊或 是日常外出去上班,最後都會回到原來的出發點「家」,就像 一座靠山都會在原地等候著回家的你。 然而,人們在都市的生活常常是工作與住宅兩點一線的忙碌 ,為打破這樣的結構,轉為人、家、生活、工作的四點平衡 的城市生活,也考慮到更多的層面加入長住、短歇的概念進 入主結構,創生出不同於過往的新形態微型社區。

95

柯怡芳

Ke Yi Fa ng

馮怡君

Fo n g Yi Jun

郭美紅

G uo M e i H o ng

幸福公寓

H a p p i n e s s Apa r t me nt


土地使用分區/第五種商業區

四路

成功

路 海边

路 海边

永 永平 路

苓中

一路

永平 路

成功

永平

高雄港

四路

路 苓中

路 苓中

苓中

四維

四路

四維

永泰

苓中

一路

二路

四路

N

四維

四路

四維

靑年

醫療資源

海边

二路

永平

苓中

四路

各級學校

苓中

四維

靑年

高雄港

公園綠地

四維

設施機能

海边

市場量販

凱 旋 四 路

一路

容積率/840%

路 苓中

建蔽率/70%

苓中

路 永泰

樓層數/地上5層、地下1層

交通資訊

高雄港

中 成 华 功 五 二 路 路

成功

土地面積/365坪

二路

靑年

基地位置/高雄市苓雅區

林 森 二 路 路 四維三 三路 三多

永平

自中 強华 永 三四 泰 路路 海边 路 路

三路

五福

區域/亞洲新灣區

海边

一路

成功

海边

基地資訊

永平 路

外出回家的路上

慢慢接近

從室外空間進入室 內空間

最後沉浸在舒適 的家裏

不變因子

變動因子

可變因子

柱/樑

牆/板/樓梯

人/生活習慣/家具

生活習慣

家具

變動因子/使用者概述

獨居者

單身宅

小家庭

二代宅

大家庭

三代宅

日照/通風

工作外出空間

共同居住空間

基地選擇

亞洲新灣區促使高雄舊港區發展,因此我們將基地選於高

雄港區海邊路屋齡高達43年老舊公寓社區,在蓬勃發展的 城市裡尋找半城半鄉氛圍的家。

基地位置

道路分析圖

主要道路為基地前方的海邊路,以及靑年二路與四維四路 ,次要道路為基地左側的苓中路及永平路。

分離的私人空間

視線/活動

聚集的核心空間

大眾運輸圖

亞洲新灣區五大建設之一的輕軌及兩路市公車。

基地配置圖

半城半鄉/回家的儀式

為打破過往住宅的形式,融入更多的群體,將其與住宅

影響因子

將不變因子設定為柱樑,讓保留下來的柱樑好像森林中的 樹木,而我們穿梭、環繞在其中,除了實現半城半鄉的理 念之外,也將基地的歷史痕跡留在設計中。

聚離距離/機能探討

結合形成一個微型社區的概念,並將半城半鄉的理念貫

私密及公共空間的區分產生出「聚」、「離」,利用生活的

的庭趣。

與自由,而陽光及日照則以最自然的能源來設計。

穿整個設計,讓公寓同時擁有城市中的便利還有鄉野間

步調分離出工作與家庭。在活動及視線上將設置較穿透

96


01

/O

02

/O

01

/T yp

rig

in al

02

/T yp

rig

02

in al

/T yp

03

4

/T yp

1

02

e0

/O

e0

01

e0

/T yp

1

rig

in al

03

/T yp

01

/T yp

e0

2

02

e0

/T yp

e0

2

03

3

e0

/T yp

e0

1

3

e0

2

以單人作為核心,並以都市做為共鳴產生小 淸新現代風。木有堅硬的寓意,因此將其比 擬為靑年在城市中堅強的靠山。

以小家庭為核心,家庭的組成是因為有人陪 伴,也產生出溫暖,因此使用木質系無印風 作為設計風格。

森的產生也說明了木與林的結合,讓獨立 的兩者重新重新歸於自然與家人的懷中。

以大家庭為主,藉由新的聚離將兩者重新

連結在一起,產生森林系鄉村風。

單元模組

將單元平面模組化,並

產生小淸新現代風。

使用單元配置的方式, 且使用合院的一條龍、 單伸手、三合院作為基 底,再透過挪移、聚集 、堆疊的方式,進行模 組化排列組合。

97

不同的靈魂因為互相的吸引,將兩個家

人的懷中。以大家庭為主,三代的聚集總是最難得,有句

以單人作為核心,並以都市做為共鳴

林是由兩個木組合而成,也意喩著兩個

離鄉背井的靑年,將城市中的家做為

合而為一。

避風港,留有自己的脆弱與堅強,而 木頭保有了堅硬與溫和的寓意,也是 鄉城間的共通物,因此將其比擬為靑 年在城市中不失溫度的家。

以小家庭為核心,家庭的組成是因為有 了一位相知相惜的人陪伴於身側,從而 家也間接的產生出溫暖,因此使用木質 系無印風作為設計風格。

森是木與林的結合,讓獨立的兩者重新重新歸於自然與家 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現代的社會因為有許多與從前不 同面向的壓力產生,許多的靑年早早離鄉,而後與家中的 長者關係疏遠,因此藉由新的聚離將兩者重新連結在一起 ,並且將鄉村中親切舒適的溫暖帶入其中產生森林系鄉村 風,讓三代人的情與現代人的壓迫感消弭於其中。


原始建築樣貌

保留柱樑結構

單元模組化堆疊

日照

三代宅 單身宅 二代宅

單身宅

二代宅

基數層 單身宅

三代宅

通風

二代宅

植栽

二代宅

二代宅

二代宅

單身宅

偶數層

道路

Floor Plan

N

一層平面圖 S:1/1000cm

二層平面圖 S:1/1000cm

標準層爆炸圖

基數層標準層平面圖 S:1/1000cm

偶數層標準層平面圖 S:1/1000cm

日照

植栽

心,也能在不同的季節看見不同的景象,為能引進更多的光線

面連結著與大海和自然的生態關係,舉步間都沉靜在大自然的

將單元平面模組化,透過挪移、聚集、堆

陽光及日照以最自然的大地能原來設計,讓空間不只能活得舒

對基地原始建築的現況提出改善。項目如 :

,將裸空的垮距價大,創造了戶與戶間的自然距離。

疊的方式排列組合出兩個標準層,並且針 自然日照、自然通風、隱私間距、樓層互 動、出入口、垂直動線等。並且結合設計 理念中的半城半鄉,以及融入回家的儀式 ,讓陌上花開,緩緩歸矣深植生活裡。

植栽進入到建物中,一方面展現出半城半鄉的森林感,另一方

沐浴下,也為都市的生活帶來更醒目的四季變化。

通風

道路

距成為公寓中護體間的隱私間距,保有個體的私密性,也在巨

設計發想,進而延伸說井字型的兩套標準層,最後進行堆疊錯

通風系統隨著建築的裸空及半牆的處理流入室內,並且這些間 大的距離中產生公有地聚集區域。

在道路與戶體的分割以高雄市的棋盤式道路系統做為原型進行 層,完成主建物的型態。

98


甦醒:停滯的舊空間

荒廢的建物如同沉睡般停滯不前…,藉由此次機會希望賦予 舊建築新生命,就如同人步入晚年,給予再價値的呈現,就 同樣有不同的新生。 在空間性質上保留原有展覽空間,置入複合式空間-餐廳, 推廣當地食材。藝文工作坊、互動空間之設立能促進工作者 、民眾之間的關係,以當地文化和地域特色為設計核心,透 過設計創造空間趣味性,使人們穿梭於空間中,停留、駐足 ,希望能將曾經的眷村風華再現,延續建築文化之美和溫度 ,讓停滯的舊空間「甦醒」 。

99

曾子芹

Tze ng Tz Ch i n

簡姿瑜

Ji a n Z i h Yu

郭美紅

G uo M e i H o ng

醒村文化景觀公園 S i n g V i lla ge


基地位置

歷史沿革

空間性質

初步設計

基地位於南台灣北高雄的岡山,

1931年至今,醒村經歷過轟炸空襲、國軍

空間性質保留原有展覽空間,置入餐廳以發揚

以「輕」的手法為「加」,利用舊建築 +

、南側為鵬程路。基地位在岡山

1997年通過。於2009年公告醒村A 、F二

憩空間、藝文工作坊,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如

加入新的空間型態,使閒置的舊空間

北側為介壽路、東側為鵬程西街 介壽路與仁壽南路交叉口。

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經歷十次修正後,於

棟建物為歷史建築,2017年全區登錄為文 化景觀保存,因此也登上銀光幕,為2015

年時公視影劇<一把靑>拍攝地。在2020年 時醒村由高市府文化局負責修復活化,並 設立醒村文化景觀公園。

當地食材,在其餘閒置空間加入互動空間、休 皮影戲,岡山三寶豆瓣醬、蜂蜜、籃籗會,讓 到來的民眾、遊客能在醒村享受休閒時光外, 也讓當地居民能常常到此散步、聚會,在此度 過閒暇時刻。

新空間,保留原建築的紋理、結構並 能再利用。 將棟與棟之間串聯,在水 平和垂直向度串聯建築物,加入新動 線,讓空間新舊融合,引人入內,使 人們穿梭於路經中,停留、駐足。藉 由光影透過凝視,產生層次、張力。

100


A棟長向剖立面圖

B棟長向剖立面圖

東側戶外空間

方式多元化,展覽空間利用光、影為主軸,搭

蜜、竹藝,資訊服務站提供民眾在此休息的同時,

驗。互動空間的擺放皮影戲原始戲台 - 牛車,無

1F - 餐廳、展覽空間,餐廳採多元座椅,使用餐 配不同材料布置展場產生光影趣味性和節奏感 。

2F - 藝文工作坊,結合當地藝文工作者設立工 作坊,促進工作者、民眾和當地文化連結。

1F - 資訊服務站、文創小舖-皮影戲、豆瓣醬、蜂 也讓民眾了解醒村文化。文創小舖販售岡山特色 商品,連結在地特色。

2F - 文史辦公室,保存和研究、紀錄和推廣當地

歷史和文化。商品的販售和皮影戲的手作教室、 蜂蜜飮茶的空間,供民眾除了有視覺的享受,還 能有手作和味覺的體驗。

101

餐廳外設置戶外用餐區,使民眾有不同的用餐體 安排表演時,開放的互動平台供民眾玩樂,自然 而然在此場景產生出一齣戲。


展覽空間 展覽空間

展覽空間

餐廳空間

文創商品店-蜂蜜

餐廳戶外

文創商品店-竹藝

文創商品店-豆瓣醬

空間介紹

展覽空間 - 以在地文化特色的竹藝品,利用不同長短的竹子搭配燈光照射,來呈現不同光影效果。餐廳空間 - 餐廳以多元座位為設計,利用各式桌椅和不同排列,使空間產生趣 味性。餐廳戶外 - 餐廳門口放置傳統板凳當等候區,可以讓人們坐著看菜單,旁邊有設置半戶外的用餐座位區,可以讓人們享受戶外用餐的感覺。豆瓣醬 - 以早期使用甕裝豆瓣

醬製作的容器作為傢俱,牆面展示豆瓣醬製作過程,則二樓挑高部分是展示豆瓣醬製作過程中使用的材料。竹藝 - 以傳統手藝竹編商品,來展現在地產業及文化特色,在天花板 設計上透過光的照射讓竹編有了層次的綻放,來呈現光影。蜂蜜 - 以場域為手法,利用沖孔板作為天花板來呈現蜂巢,牆面則是以六角形搭配透明壓克力來呈現蜂蜜的透明感。 展覽空間 - 沖孔板夾層中放置燈光,讓人們在行走時能感受光影的節奏感。展覽空間-入口以大到小的面體搭配燈光來呈現不同光影大小的變化,讓人們產生光影錯覺。

102


絢日向陽-社區共享廚房

將果貿市場作為設計基地,以家庭溫暖為主軸,讓社區居民 來這裡就像自家一樣放鬆,保留原本供應居民需求的市場, 並改善傳統市場的問題,將市場超市化;二、三樓空間則作 為共享空間使用,讓居民能在這裡互動分享。 台灣每年有400萬噸的食物被浪費,蔬果共佔53%,而其中 有30%因賣相不佳而丟棄,藉由市場賣相不佳或剩餘可再利 用之食材,送往樓上共享廚房料理,提供社區長者餐食,以 達到剩食再利用、延長食材壽命為目的來提升食物的價値。 這個空間作為散播溫暖的基礎,讓溫暖在這個地方像漣漪般 擴散。 ­

103

鄭詠心

陳俐雯

Ch e n g Yung S h i n Ch e n L i W e n

郭美紅

G uo M e i H o ng

果貿公有市場

G uo ma o M a r ket


中華一路

楠梓

翠 華 路

左營

鳥松

鼓山 三民 前金 新興 鹽埕

苓雅 鳳山

前鎮

小港

1

中華一路

9

九如

四路

翠華

路 翠華

一路

如 九

5

中華

路 四 如

中華

中華

一路

一路

社區建築物編號

社區設施

公園綠地

華 路

左營火車站

1

13

11

10

7

9

2

7

2

2

8 6

3

8 6

3

四路

5

4

5

一路

4

中華

一路

5

一 路

一路

中華

中華

九如

6

翠華

8

4

11 10

9

7

9

3

12

中華一路

10

1

11 中華一路

12

中華一路

1

12

四路

13

九如

13

翠華

翠華

四 如

5

4

一路

5

6

3

中華

4

一路

一路

一路

8

6

3

中華

中華

中華

4

7

2

8 6

11 10

9

2

8

鄰里分布

7

中華一路

中華一路

7

9

3

一路

11 10

2

中華

12

11 10

12

翠華

12

1

中華一路

1

13

13

13

翠華

路 一 華

內惟火車站 中華

周邊行政機構

中華

中華

一路

一路

鄰近火車站

一路

微笑單車據點

社區公車站

現況的市場結合閒置空間,並將共享的概念貫穿整個基

市、運動場和市集,社區周邊有完善的交通設施及行政

板創造相同性質空間的互動。

基地位於高雄市左營區果貿社區內的果貿公有市場,由 地。

果貿社區由果貿里、果惠里、果峰里組成,社區內有早 機構。

透過增加電梯創造垂直向動線的便利性,並藉由打通樓

104


增加垂直動線 停留空間

互動空間

打開樓板增加上下樓層互動性

方便管理及情緒轉換空間

停留空間

方便管理及情緒轉換空間

停留空間

方便管理及情緒轉換空間

室內用餐區

食材室

市場物資存放

戶外用餐區

停留空間

方便管理及情緒轉換空間

共享廚房 打開樓板吸引人潮至B1

南北貨販賣區

海鮮販賣區

蔬果販賣區

食物銀行

肉類販賣區

公園型態座位區 綠意引入室內

停留平臺增加空間趣味性

熟食販賣區

保留儲存機能

市場空間:攤販類型整合分類 / 打開樓板吸引人潮 / 保留攤位儲物機能 / 將綠意引入室內 / 內部公園化 / 24H食物銀行 共享空間:共享廚房 / 打開樓板增加空間互動 / 保存市場物資食材室 / 室內、戶外用餐區 / 交流休憩空間

105


B1小吃攤位 / 1F市場攤位 / B1戶外庭院

B1入口處 / B1公園化座位區 / 2F共享餐廳座位區

全區3D剖面圖

2F共享餐廳座位區 / 3F共享空間

106


靜謐之間 in between

現今社會,上班上學已成為現代人壓力的來源之一,加上科 技發達,使人們每天都朝九晚五,即使下班了回家還是會想 著公司的事務,卻忘了給自己一段放鬆的時刻與自己或朋友 一銅享受放鬆的時間。 如今想在人口流動率高的鬧區改造一棟半廢棄的建築。可以 讓人心定下來,同時也能使人與人之間有所互動的商業空間 。提醒著人們在工作之餘,不忘讓自己放鬆,在空間設定上 希望以動態藝廊空間及咖啡廳作為結合。

­ ­ ­

余季璇 郭美紅 巴堂食品

107

張雅閔


路路 勇

大 大

勇 勇

路 路

大 大勇

聚 靜

場所

基地位置

基地位於南台灣的高雄

基地選擇

在我們基地的西半部為密集的住宅群,顯

示於21世紀居住密度及人們工作的壓力。 相較於東半部的市民廣場、228公園及愛

河徒步區,好比說一條大勇路分隔了兩個 不同的空間型態,所以人對公園綠地,就 好比心靈出口也等於壓力出口。

設計核心

設計動機

材質計畫

座椅型態

聚集

廢棄建築。一處可讓人心定並且能使

現出純淨中的透與不透在材質中

,雙人及聚會型

聚、迴、靜做為主軸設計 使人們在『靜謐之間』這處場域中聚集 在一起。 迴盪

利用空間的分割以及展台高度的設定 來讓空間動線有迴繞的效果。 靜謐

在空間上在角落種植植栽,來呼應對 面的228公園。

在人口流動率高的場域中改造一座半 人有所互動的一個商業空間。空間設 定上以動態藝廊空間及咖啡廳作為結 合。來呈現既有溫度並且能有所交流 的動態藝廊空間。在空間上在角落種 植植栽,來呼應對面的228公園。

整體風格以「侘寂」為主要風格,為了呈 利用長虹玻璃、霧面玻璃以及淸玻璃來 做搭配,呈現出物與物之間的芥蒂。

則利用木紋與淸玻璃以及混泥土材質的 搭配呈現出輕重之間的融合。

在配色上,上述提出「透與不透之間」則

座椅我們以單身 態作呈現,讓顧 客進到空間時可 以依照自己的心 情做選擇。

在外觀上以淸水泥以及沖孔板 作為內與外之間的界物。

108


城市喧囂 靜謐

展區空間 半開放空間

不同表演形式 欣賞者的角度

聲音迴繞

作品迴繞

外公共走道 工作者空間

燈光、畫作

指引道路

咖啡廳

咖啡廳

動態藝術展間

立體藝術展間

藝術者辦公室

戶外休息區

將路口內縮形成一個小廊道

在空間整體上以弧形的方式

以短期的動態藝術展,主要

為常設的立體藝術展間,主

為藝術工作者的管理空間及

利用燈光來作為指引道路的

間。

到提到的理念。

此我們把大空間留給表演者

則四樓以聲音回繞來延伸設

,形成一個外語內的緩衝空 在一樓的部分以咖啡廳為主 。在空間氛圍的設定上以「 侘寂」來作為靜謐的衍生發 想。

109

,呈現出「聚集」的效果而回 利用弧形的迴繞交錯讓整體 空間較為活潑。

座位上以單人雙人多人的方 式來配置。

展出服裝、行動藝術等。因 在柱的部分我們有鏡面包圍 做處理,在座位區的部分以 階梯式融合。

要展示雕刻、金工等展品。 計。

以弧形呈現,及展台展物高 度,在聲音以及視覺上的融 合。

作品的儲藏空間。

效果。則在戶外區利用沖孔 板作為遮蔽的效果

呈現出透與不透的感覺。


6 4

5

2

3 1

結語 在舊有建築的場域來讓靜謐之間in between呈現新型態的樣貌,將【聚】、【迴】、【靜】注入至此議 題也因為人們總是無止盡的再工作,希望將工作之餘可以放鬆片刻,來到一處安適舒暢的場域, 來到了靜謐之間i n b e t w e e n 。

110


NIGHT BAR-玖捌 NIGHT BAR

想要提供生活步調快速的現代人一個悠閒慢活的場所,也希 望在喧囂的城市中創造一個僻靜的角落,拋煩惱留下愉悅心 情,享受獨自安靜的夜晚。帶動港口附近的經濟,也能為行 經此路的過客提供一處休閒的場所,享受夜晚的生活,也能 達到促進碼頭周圍的經濟發展,感受慢活與愜意。

蘇彥瑋

S u Ya n W e i

李雯潔

L i W e n Ji e

郭美紅

G uo M e i H o ng

高雄市苓雅區海邊路24號 Haihbai Road,Lingya District, Kaohsiung Cityz

111


一、二樓內部照

112


外觀及二、三樓內部照

113


一樓吧檯

基地位置

基地現況照

一、二、三樓平面圖

114


正修科 技 大學 建 築 與 室 內設計系

系所介紹

建 築 系 成 立 於 民國7 9 年,因應市場需求及開拓建築與室內設計整合趨勢,

96年 更 名 為 「 建 築與室內設計系」,設「建築設計組」與「室內設計組」,課程 架 構 分 為 六 大 領域:設計主軸、藝術人文、工程實務、綠色科技、生活應 用 、 電 腦 應 用 。教學秉持理論、實務與德育並重理念,結合產業界,落實 實 習 制 度 , 邀 請專家學者蒞校演講,重視國際學術交流。

教育目標

1. 養成 具 備 基 礎理論與實務能力之建築與室內設計人才

2. 養成 具 備 團 隊合作精神,滿足職場需求及有效進行生涯規劃 3. 養成 兼 具 人 文素養及持續成長與學習的能力

核心能力

1. 具備 創 意 、 美學及人文的素養,並應用於建築與室設的專業能力。 2. 調查 、 評 估 、計畫並整合於空間概念之能力。 3. 具備 跨 領 域 團隊合作及溝通協調之能力。

4. 發掘 問 題 、 提出對策並落實於實務設計之能力。 5. 瞭解 全 球 趨 勢與社會脈動並持續學習之能力。 6. 實踐 專 業 倫 理與社會責任之能力。

聯絡資訊

Tel 8 8 6 - 7 - 7 3 5 - 8 8 0 0 ext 3 6 0 2 Fa x 8 8 6 - 7 - 7 3 3 -6 8 3 0

E -m a i l arc h @ csu.e d u.t w 115


111級 大四建築組與室內設計組評圖及日常照片

116


正 修 數 位 建 築 創 意工坊

來 自 南 台灣的 Power & M ake r

在 建 築 或 空 間 設計的教育過程中,動手操作一直是很重要的一種訓練模式 , 從 設 計 概 念 到建築空間形式的模型製作,代表最直接的設計意念傳達與 呈 現 。 而 實 務 操作大型1 :1 的設計實體構築更是令人血脈賁張。

本 系 希 望 透 過 數位設計的教程與數位工坊的設立,讓有興趣及能力實作的 學 生 找 到 發 揮 的工作平台,並達到學以致用、獨當一面的設計師,更進而

在 作 品 中 發 揮 構築精神。因此於2 0 1 1 年成立數位建築工坊,開始做中學的 學 習 與 實 作 教 育。

參與項目

1.高 雄 駁 二 靑 春 設計節 - 展場設計競賽 2010- 2022 2.台 南 鹽 水 月 津 港燈節競賽 2 0 1 6 -2 0 22 3.台 北 松 菸 畢 業 展展場設計 2 0 1 2 -2 0 22

4.德 國 法 蘭 克 福 窗簾展場CNC製作 2 0 15 5.台 南 土 溝 農 村 美術館 2 0 1 5

6.正 修 創 客 大 樓 大廳牆面設計 2 0 1 6 7.高 雄 哈 瑪 星 社 區營造 2 0 1 7

8.福 州 中 建 盃 海 峽兩岸時構築大賽 2 0 17 9.基 隆 深 澳 國 小 公共藝術 2 0 1 7

10. 正 修 機 械 系 館 CNC切割製作 2 0 1 8

11. 高 雄 建 築 師 公 會建材展會場展場設計 2018 12. 台 北 北 投 讀 樂 樂地景裝置 2 0 1 9

117


近 期 參 與項目- 1

2021 - 高 雄 駁 二靑春設計節 - 展場設計 競賽 / 水沫

銅獎

參 與 人員

陳 鈦 、巫 柏 毅 、 林育丞、李冠毅、李廣宣、吳秉翰、徐嘉謙、馬瑜婧、 黃暐翔

[支 援 組 ]

何 建 佑、 黃 伊 君 、張家瑄、邱子瑋、許雯婷、洪心唐、張佩孺、呂宗翰、 李 嘉 訓、 李 坤 霖 、陳勛揚、施昱丞、余季璇、陳琬渝、王駿龍、鄭光佑、 曾 子 芹、 戴 丞 韋 、周祐羽、李雯潔、林郁翰、陳品學、吳蒼榮

學 生 創意 發 想 出 自正修位處高雄海洋城市,且駁二的調性屬六都中最豪邁 的 海 港都 市 場 景 ,透過海洋的曲面流線湧入理性的城市涵構,海浪線波動 的 水 沫形 成 大 大 小小自由曲線,串聯出環境與人為建築間的對話。入口隱 喩 駁 二倉 庫 外 , 海岸捲起的浪花,隨著潮汐交織引流到人們的生活場域內 , 現 場以 昏 黃 之 光影及海浪聲撥放,讓參觀者猶如置身黃昏的海岸觀展, 從 入 口意 象 、 形 象牆、展架區、打卡區等均由學生自行設計、估價、採購 、 施 工, 展 現 出 正修建築在實構築的操作訓練與執行成效,並成功打造屬 於 駁 二港 區 悠 閒 的海岸展場氛圍,歡迎蒞臨現場觀展。

118


119


120


近 期參與項目-2

2022 - 台 南 鹽 水月津港燈節 - 徵件燈區作品 / 233WS

參展

參 與 人員

林 育 丞、 李 冠 毅 、李廣宣、吳秉翰、徐嘉謙、馬瑜婧 [支 援 組 ]

唐 維 、余 季 璇 、 張雅閔、楊子毅、陳建亨、洪偉哲、許宥棠、林旻融 233WS , 意 味 著世界2 3 3 個國家,WS代表台南的地理位置西南方。

面 對 未知 的 探 索 及自我追尋的意念與動力,呼應著世界各個角落人們對於 夢 想 的渴 望 。 藉 由世界地圖經緯度的交疊,串連著世界233個國家,彼此

交 集 的所 在 , 便 是我們發光、發熱的地方,在無線的交集碰撞下,試圖傳 遞 現 實與 虛 構 中 帶來的匯聚、交流、與碰撞。

過程紀錄影片

121


122


十瀚 建築師事務所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八德路二段164號3樓

Tel : 0 9 3 3 - 6 5 8 - 3 8 1

好立設計

張鶴齡建築師事務所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福安路417號

Tel : 0 7 - 7 1 1 1 - 9 6 6

朱彥彰建築師事務所 地址:屏東縣屏東市廈門街35號

Tel : 0 8 - 7 3 2 - 7 7 1 2 123


鍾佳霖 建築師事務所

地 址 : 高 雄 市 鼓 山 區 博 愛 一 路 5 3 4 號 7 F- 8

Tel : 0 9 5 6 - 0 1 2 - 1 1 5

A d d r e s s : 6 F. , N o. 2 3 , L n . 4 9 7 , C u i h u a R d . , G u s h a n D i s t . , K a o h s i u n g Tel : 0 9 1 2 - 1 6 3 - 7 9 9

賢華 輪胎保養場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153號

Tel : 0 7 - 3 8 4 - 8 3 2 8 、 0 9 0 5 6 8 4 7 2 6 124


˙ 書名

111級正修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洄界」畢業製作作品集

˙ 總編輯

李廣宣、林育丞、陳勛揚

˙ 總召集人 ˙ 出版單位 ˙ 電話

˙ 發行日

˙ 印刷單位 ˙ 電話 ˙ 地址

‒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125

李冠毅、馮怡君

建築與室內設計系

07-7358800#3602 2022年

全芳彩色印刷

04-23104868

高雄縣大社區光華路45巷18號


12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