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 歸真 B99507057
陳裕元
自序 我,我是陳裕元. 大學上了理工學院後,更加放縱文學素養,因大學以 前就學於國外,底子本來就不好卻又更加的不在乎, 科技日新月異,打字早就開始取代寫字,虛擬世界裡 塑造「自己」,當下及時發生的事情,或是生活瑣碎 的事公開於世,而某次上課的體悟,讓我不禁開始思 考,我是誰? 我,我是陳裕元」. 我不擅長表達,我不擅長書寫,但我擅長聆聽,可是 隨著時間的流逝,屬於我自己得東西卻好像也跟著流 失,一個人如果活著,要怎麼證明曾經活過,也許提 起筆,把一點一滴的事情給記錄起,返璞歸真,記錄 最真實的自己.
1
目錄 自序 元元本本 寫吧 敘事 龍舌蘭 L u c y 紅與白 選擇
1 3 4 5 7 8 9 1 1
2
元元本本 我為何活著? 我為什麼而活? 想了許久,想到了元元本本 元元:探索原始 本本:尋求根本 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細 詳細敘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個過程。
3
寫吧 相信自己 走吧,走向未知的風景 我看見一片風與雨 過後是一段空白的靈魂抽離,很白很白 但慢慢出現曾經的聲音,多麼的熟悉 為何我未曾記錄成文字,成我的東西 當下、曾經、過去 寫吧,帶著紙筆 走吧,走向未知的風景 靈魂抽離並不可怕 一次一次地面對並非麻木 而是尋找更大的立足點 學習去愛一個人 學習去愛兩個人 學習去愛三個人 學習去愛眾人 而我 想留下點什麼 寫吧,拿起紙筆. 4
敘事 我曾經一度以為,文字只是敘事 因為我的認知誤解,讓文字變得乏味,一看到一行行 的段落時,便會自動忽略,也許課業、工作的關係, 圖的數量開始大於文字,文字只是圖片旁的點綴,黑 黑的雜點,漸漸的,看書這個行為從生活常態消失: 漸漸的,文字只是煩人的敘事 在一個因緣下,教授送了我一本書,是一本科普 - 植 物看得見你,這是一本有趣的書,將植物很多行為擬 人化,用人的感官,聽覺、視覺等去強化,他提出, 植物是我們自身演化過程的另一個可能的結果,只是 在大約二十億年前分歧而出並演變至今. 在教授與標題的催化下,不得不翻起書皮,翻著翻著 ,翻到兒時大量閱讀科普的記趣,在書店拉著媽媽的 手吵著要買似懂非懂的書,在時間與社會化的過程, 我究竟丟掉了多少 文字的意義
5
好久沒有在書店裡坐下,我找了一個沒有人的角落, 好久沒有在書店裡看書,我隨手拿起了席慕容的散文 深深吸了一口氣,看著蔣勳的引文,散文很短,我這 樣告訴著我自己 「然而,年輕的父母又能好多少呢?父親滿屋子的書 ,沒有帶出一本,母親卻帶出來好幾幅有著美麗花邊 的長窗簾,招得親友的取笑:「真是浪漫派,貴重的 首飾和供奉的舍利子都丟在客廳裡了,可還記得把那 幾壞沒用的窗簾帶著跑。」 誰說那只是一些沒用的物件?那本是經過長期的戰亂 之後,重新在經營起一個新家時,年輕的主婦親自出 去選購,親自一針一線把它們做出來,再親手把它們 掛上去的,誰說那只是一些沒用的物件?那本是身為 女人最美麗溫柔的一個希望啊.」— 席慕容 看完這段話時我愣住了,好久沒有感受到這麼有衝擊 力的文字,說的是婦女、說的是窗簾,但背景卻是戰 亂;說的是選擇、說的是物件,但希望與之相隨 文字擁有時空 文字擁有溫度 我想,文字不再是敘事 6
龍舌蘭 經過校園的某個轉角,花圃上的植物被其他較矮的花 叢圍上了一圈,像是冠上花環一般,頗有景觀滋味, ,但是他被貼了一張標簽「龍舌蘭有刺、危險請勿靠 近」」,也許故事發生在某個週末下午,校園成為公 園的那一個午後,大人帶著小孩還透透氣、玩玩耍, ,而一不小心,小朋友被刺傷了,而家長氣憤的控告 學校,龍舌蘭也因此冠上了花圈. 小小的傷口,也許三天就好了,但是植物卻要冠上一 輩子的花圈,曾幾何時,這個世代變得這麼緊繃,不 容許生活中發生一點小插曲,見了血,如同要人命. 過度的保護,我們如同玻璃,要越磨越亮,越能透光 越好,我們就是玻璃,而有一天,用力過了頭,我們 將成為有棱有角的利器,在你們眼中,已不是玻璃. 這是您們要的嗎?這是我們要的嗎? 我們似乎從來沒有選擇,選擇從沙變成玻璃. 而終究,龍舌蘭將會孤獨
7
L U C Y 在看 L U C Y 以前,早就被朋友雷得差不多了,許多朋友 看完幾乎都說「沒有邏輯可言」或是「吸毒後就變成 U S B 了」但我想,也許是大家抱著太大的期望走進電 影院觀看這部片子,想看大師的巨作,大師眼中的台 灣.台灣在國際消失了好久,好不容易有露出頭腳的 一次,結果因為過於暴力和計程車司機不會說英文, 被議員爆轟醜化臺北。 先不說爽不爽以及台灣的好壞,在前半段盧貝松用了 蒙太奇的手法,將大自然的影像穿插在劇情中,運用 傳播學中的 s y m b o l, s y m b o l 不是一種人們習慣所產生的 固定性符號,而是一種感性富有一定合適的記號,這 種給予某一事物賦予一定含意的過程為「記號過程」 ,去敘事、加深盧貝松想要給予的東西,但是 s y m b o l 也會是一種文化的象徵,便產生文化差異上的不自然 ,也許也因此造成了部分觀眾無法解碼。 L U C Y 是一個哲理的片子,在探討一切的根本, L U C Y 否 定了度量衡的說法,都是人類為了讓“存在”有了依 據、共容易被理解,然而如果有一台車子不斷地向前 加速,最終將消失不見,也因時間是唯一能證明物質 “存在”的東西。片中也有所反思,如果進化的大腦 會因作業需求,壓迫到部分大腦的功能─情感功能, 其隱喻人類「追求科技發展而逐漸失去人性」,而人 類最終追求科技並不是為了生存,而是擁有。 8
紅與白 還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在家庭聚餐結束後,尾 隨著爸爸想要去水族店添購一些設備,而因此進到了 水族店. 水族店的魚缸琳琅滿目,各種大小顏色應有盡有,忽 然間我看見一個紅白相間的物體在水中飛躍著,因為 個體很小,當下我還以為是條魚兒,當我瞪大眼睛趴 在魚缸前看時,才發現原來是小蝦米在水中遨遊,看 著蝦子們的腳不斷的快速擺動,前足不斷地將食物放 入嘴中,也許打破以往在餐桌上看到的蝦子,再加上 豔麗飽滿的外殼,讓我不斷地發出讚嘆,流連忘返, 要離去時才被喚醒,看著玻璃上所遺留下的漆,寫著 潦草的“水晶蝦”,在讚嘆聲中這是我與他的第一次 相遇.他美妙的姿態,讓我意猶未盡,總有一天我要 擁有他. 水晶蝦因為對環境的要求很高,需要極大的心力與時 間照顧,也因此水晶蝦價格不菲,上大學後,開始賺 了一些外快,但往往都因為設備價格的關係,都打了 退堂鼓,沒辦法擁有,每當心情低落、或者遇到困難 時,腦海中就會浮現他在水中的景象,大概就是真的 很喜歡它吧,每次想完又更加深我想擁有它的衝動, 而大一生日的時候,學長送了我五尾水晶蝦,正式的 把我推向這個不見底的坑裡. 9
有好的開始,不一定代表有好的結果,以為有了魚缸 和簡單的過濾系統,就能讓他存活並繁衍下一代,殊 不知好景不長只有兩周而已,當下難過的看著空缸, 想著裡面散落紅與白的斑點,好想好想擁有,然而失 敗為成功之母,只好收拾起難過的心,開啟網站搜尋 更多知識,為下一次做足了準備. 隨著時間的累積,除了累積知識經驗還有資金,每一 次失敗的過程中都不斷的增設新的設備,就為了能提 供更適合水晶蝦的環境,但經驗是需要更多的時間, 這前前後後已經失敗了三次.過程中不斷的尋找蝦友 老手,每當遇到時都會扒著他不放,逼他吐出我不知 道的知識,疑為會因為商業機密吃閉門關,但往往就 好像頻率對到一樣,有了共同的話題,話夾子就開了 ,前輩們也不斷地分享他們的經驗,祝賀我進入這個 回不去的坑. 我想,它美的不止是她的紅與白,它美的是伴隨著機 率出現的表現組合,它美的是一群人為了更美而更加 的投入,是一種魂魄的展現.而我中了毒,中了紅與 白的毒. 今年我將繼續嘗試、摸索、挑戰、擁有那紅與白.
1 0
選擇 選擇總是不斷的出現 “我的志向是 _ _” 這是從國小時就必須面對的作文題目,而在成長的過 程中,老師、家長、朋友、自己都會不斷的反覆詢問 著自己,你未來想做什麼?你覺得你可以做什麼?你 能做什麼?隨著時間的演進,面對不斷的衝擊,而我 們正在選擇未來的路. 國小,我的志向是“科學家” 國中,我的志向是“駭客” 高中,我的志向是“室內設計師” 大學,我的志向是“家庭主夫” 而在這個過程中,你選擇了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人,對 社會有多少貢獻,你也選擇了自己想成為怎麼樣的了 ,看似是一樣的東西,卻是一體兩面,一個是對外而 另一個是對內,而我們在這個雙向的迴圈內,尋找著 平衡點. 家,是一個避風港,隨著年紀的增長,越放不下的就 是家 (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而我們在馬斯洛的金字 塔中不斷地滿足我們的需求.
1 1
對我而言,家就是完整的金字塔.隨著這一路上來的 經驗與刺激,一個美好的家、完整的家深深植入我的 淺意識,家庭主夫這個選項,是我現階段覺得最能達 到目標的方法. 也許你會問我,家庭主夫這個選項似乎對社會沒有任 何貢獻,怎麼能成為志向呢? 馬斯洛在 1 9 4 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中寫到「當人 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後,才會追求高一 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 動力。」 對社會有貢獻以前,完整的家就是最低限度的滿足, 自古以來,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映像依然存在我們 華人的社會中,但追求自我實現不分男女,也因此家 庭主夫為現階段的選擇. 美感、視覺,都是很直覺,俱有感染力的,而在自我 實現的階段,將日常生活中的觀察、理論、美感,運 用設計的手法,把更多理念、資訊、精神傳送出去. 也許設計無法家財萬貫,但設計的影響是無形、不可 缺的.而這麼抽象的社會貢獻,所需要的是更扎實的 基礎、更細膩的觀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