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LUNG SMILE │微笑基隆PLUS

Page 1

+

微笑 基隆 1 KEELUNG Smile

20 18

果 157




目次

04

序 變易之際 BIG CHANGE──文化地景作為基隆再生策略的典範 宋鎮邁 & MANOLO F. UFER 一口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及合夥人

06

序 我的故鄉基隆,走向更幸福的海港城市 廖鎮漢 微風集團董事長

08

序 一起改變基隆,做一個驕傲的基隆人! 林右昌 基隆市長

設計都市,基隆 +1 12 20 28

翻轉港區帶動市港再生・無縫接軌世界舞台 串聯基隆山海城・希望之丘的立體設計 重造陸上運輸心臟・城際轉運站改善交通體質

擁抱海洋,基隆 +1 38 44 52 58

懷舊碼頭色彩屋亮麗變身・正濱漁港成最萌網紅 潮境保育區變潛水天堂・刺網漁船轉型退場 漁民自組環保艦隊護海洋・基隆漁產專屬標章掛保證 掩埋場改造成旅遊勝地・潮境海灣節化腐朽為神奇

邊玩邊學,基隆 +1

02

66 72 78

全國首創島礁磯釣證管理・多元海洋活動推向國際 嘉年華、藝術節街頭登場・社區、學校創意總動員 抓住滑世代的眼球・智慧教育校園放大絕


微笑基隆 +1

社區創生,基隆 +1 86 92 100 106

穿梭時空找回城市認同・大基隆歷史場景說故事 藝術介入社區・雙年展、工作營邀居民共創 和城市發展一起飛・青年創業圓夢趁勢而起 專業與愛並進的關懷・創造代間共融的家庭生活

友善生活,基隆 +1 114 118 122 126

開源減債助財政升等・稅務 e 化貼心便民 推動示範道路、快捷公車・交通大躍進通勤族有感 基礎建設從空中到地下・清纜線、除污水救市容 打造永續宜居環境・降空污、治水多管齊下

美好願景,基隆 +1 132

基隆,設計翻轉城市的教科書 吳漢中 2018 臺中世界花博設計長

136

重新掌握轉型契機,讓基隆動起來 王俊雄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專任副教授

140

乘著世界史上的基隆,航向未來山海城 郭瓊瑩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所所長兼系主任 03


& Manolo F. Ufer

一口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及合夥人

宋鎮邁

變易 之 際 Big Change ── 文化地景作為基隆再生策略的典範 改變,是這個時代人們掛在嘴邊,卻時常不知 如何有效實踐的兩個字。而改變的必要性不僅僅來 自於全球各國皆面臨長期社會結構與環境變遷的壓 力,更來自於需要細緻地應對在地社群所面臨的迫 切危機,以確保贏得經濟與文化的生存戰之餘,也 讓人們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改變有感。 基隆在過去幾十年中緩慢且穩定的衰退,都市 再生的核心議題在於必須翻轉衰退的洪流,為了這 座城市的生存,該採取什麼改變計畫?人們知道難 以通過一次性的建設、單一項目或特殊事件來想像 基隆的城市復興手段。爭取古根漢美術館分館址、 舉辦國際博覽會或大型運動競賽種種讓城市爭逐 ▲市長林右昌 ( 左 ) 與宋鎮邁 ( 中 )、Manolo F. Ufer( 右 ) 環繞國門廣場模型討論基隆市港 再生未來願景。( 宋鎮邁提供 )

「被注目」或「被放到地圖上」的特效藥模式,在 在證明其無藥可救的失能,當設施被獨立部署時, 鮮少能留下持久性的正面影響。 畢爾包或巴賽隆納作為設法重建其半廢棄的工 業港和城市邊緣頹圮社區的都市再生典型案例,不 僅僅歸功於建造風格獨特的美術館,或者完美地舉

04

辦一場奧運會,而在於這兩個城市戰略性地藉由特 殊事件作為一首序曲,隨之而來一系列都市再生策


微笑基隆 +1

略隨著更宏觀、更長遠、精準策劃的樂章,在儀式 過後,繼續吟唱下去。

基隆市港再生標竿計畫旨在提供一個長期願 景,港口的物流活動將逐漸被豐潤的文化地景所取 代,整合了令人嚮往的城市公共濱水空間、輕旅遊

如果基隆向上述兩個城市再生經驗取經,永 續發展之條件勢必重新制定適宜當代需求的社會契

的目的地、郵輪母港服務站、青創園區、庶民市場 和充滿活力的生態城市社區……。

約,讓公私領域的機關、企業及個體為了長遠共 同經濟目標攜手前行。從哪改變?基隆的答案很簡

基隆的核心價值建構於文化二字之上,廣義但

單,一切都從基隆港開始。港口將成為城市公民活

深刻的大港文化。如果當這座城市在面臨有成效的

動場域的焦點,活用陸地和水體扮演核心的雙重角

改變之際且不背棄它的歷史,關鍵在於改變過程必

色:一方面,基隆港是台灣的零公里(Kilometer

須融合當代實踐與在地傳統,持續地涵養城市人格。

Zero),它是鐵路和公路網絡的起始點;另一方面,

基隆港作為文化地景再生基地的願景,教育、科技、

基隆港作為通往海洋、通往其他地方、文化、市場

環境保護、共齡社會、歷史遺產和公共服務場域集

的國家門戶,更值得一提的是,基隆可以提供大台

結在這個山、海、城交織的矩陣,將成為城市地景

北都會區所缺乏的城市濱海場所體驗。

作為重大改變推動機制的新典範。

如何改變?考慮到基隆港的戰略潛力,基隆試 圖提出北北基大都會區關鍵角色定位的論述:這座

本文筆者西班牙建築師 Manolo F. Ufer 與宋鎮邁共同帶領一口的 夥伴對於城市公共地景的願景發聲,目前就基隆港國門廣場與八 斗子望海巷生態海灣進行一系列的規劃設計。

城市該從何著手擘劃、企劃並活用港城資源,從單 一機能且逐漸勢衰的物流倉儲,轉換為多維面向的

一口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及合夥人

資訊樞紐?該如何建立一個成功的社經框架,吸引 投資、網羅人才,使在地各世代能持續受益、生根、 茁壯?

05


我的 故 鄉 基 隆 , 走向更幸福的海港城市 微風集團董事長

廖鎮漢

▲廖鎮漢董事長(左 6)參訪「2017 基隆 城市產業博覽會」。

基隆,是我出生的地方,有我童年的回憶, 以及年少時的成長點滴,對於基隆,有著一份特 別的感情。這幾年,我時常有機會回到基隆走走, 發現基隆和以往很不一樣,整個城市充滿活力、 不停地在進步。身為基隆子弟的我,感到非常欣 慰,也樂見基隆愈來愈好!

06

基隆是個好山好水的地方,擁有良好的自然


微笑基隆 +1

條件。最近幾次回來,相當驚豔基隆的成長蛻變。

就能聚集民氣帶動城市的轉變。市長更分享到,

這都要歸功於林右昌市長上任之後,短短幾年就

有了理念,執行力與效率更是讓城市升級的重要

把基隆的願景擘劃得很清楚,各項市政建設非常

關鍵。

用心投入且積極執行。在市長的打造之下,基隆 已成為更幸福的海港城市。

我們看到,在林市長這幾年的努力之下,奠 定了城市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從海港、老舊房舍,

去年,林市長邀請我參加「基隆城市產業博

到交通運輸的整體升級,以及城市美化的改變都

覽會」,這是一個相當難得的機會,我與團隊的

是歷歷在目。我更相信,長住在基隆的在地居民,

主管們一起前往參觀,在現場聆聽到市長為基隆

更能夠真正感受、見證到現今充滿創新思維的基

規劃未來的願景是如此的有條理、步驟,另一方

隆,由內而外逐步蛻變為幸福、活力、有各種可

面也發現快速成長的基隆,創造了很多國內外投

能性的希望城市。基隆真的做到了。

資的機會,像是東岸廣場商場、規劃中的城際轉 運站,我看到的是基隆商業投資潛力已經蓄勢待 發,榮景是絕對可以期待。

基隆是一個充滿熱情、有溫度的城市!在林 市長的帶領之下,前景可無限想像!尤其基隆持 續與國際接軌,已邁向國際化的都市。微風集團

右昌也是我多年來的好友,一直到他當上市 長,我們只要有時間仍是無話不談。記得市長曾

也會持續關懷基隆、為我的故鄉盡一份力,一起 讓基隆發光發熱!

分享他的施政理念,其中的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 深刻也相當佩服,林市長說,他認為這幾年能夠 成功翻轉基隆給外界的印象,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就是「創造信任」,當市民信任市府團隊有能力,

微風集團 董事長

07


一起 改 變 基 隆 , 做一個驕傲的基隆人 基隆市長

林右昌

四年前競選市長時,我許下諾言:一起改變 基隆,做一個驕傲的基隆人!要讓生活在百廢待舉 之中的基隆市民走出負面情緒,必須要先恢復大家 的自信。領導者是希望的化身,作為市長有責任要 讓大家相信改變有可能,但這件事,不是一直說就 會發生,必須要動手做,將大家認為不可能的事情 08

實現,就會累積出信任。所以當市長後,我首要任 務就是改變基隆市政府同仁和市民的心。


微笑基隆 +1

我早就準備好基隆改變的藍圖,一上任市長,

竿計畫」,讓基隆港轉型,扮演大台北生活圈東

馬上訂出市政策略與方向,很精實地一步步推動,

區海上門戶,並由此發展新的產業;再藉由「輕

每次開會,我一定從最直接的承辦人開始問:困難

軌建設」讓基隆可以一路往南到桃園的機場,串

在哪?然後確實地解決問題。市府公務員發現,有

接另一個空港門戶;打造「北五堵國際研發新鎮」,

一個會扛責任的市長,帶領大家一起處理基隆市幾

完善基隆河谷廊帶產業機能,城市之間互相截長

十年的問題,開始相信,市政府真的可以翻轉這個

補短,各自發揮所長,整個區域發展更健全繁榮,

城市。同時我們積極地與市民溝通,更貼近民眾的

基隆市就能順水推舟地發展。由這個邏輯展開基

需求之外,也讓市民參與許多討論甚至是執行,因

礎建設,把城市環境變好,人就會留下,接連後

為有在地的參與,市府有限資源的投入,才可以在

面的產業政策、經濟建設滾動城市,基隆才能發

地方持續發酵。例如正濱漁港的改造,並不是請專

揮自己的特色,並持續地進步。

家來直接做,而是從地方的討論開始:色彩調查、 在地工作坊、溝通屋主、找贊助……花了兩年才完

人、企業、城市或國家都一樣,當世界轉變

成,而成果就是,即使市府完全沒宣傳預算,正濱

時,若無法跟上腳步,很快就會被競爭者趕上、

漁港依然成了網紅熱點。

被世界拋棄。基隆過去是一個服務貨的城市,未 來四年市港會完全變身,未來這裡會慢慢成為一

身為市長,思考城市的未來,想的若只是基

個宜居而有幸福感的城市,敬請期待!

隆市,就會陷入基隆離台北過近,資源與人才難 與台北競爭的無解題;但若站在大台北首都圈來 看,從桃園、新北、台北到基隆這整個區域有超 過 950 萬人口,基隆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它 能為首都圈提供什麼樣的服務?由此思考基隆的 發展利基就清楚了。因此我們提出「市港再生標

基隆市長

09


設 計 都市 基隆

+1

用都市設計同步解決各項層次課題, 更宏觀的看到基隆的整體樣貌與需 求。依山傍海、天然良港、大台北首 都圈的一環,針對基隆獨特的地理條 件,擘劃出市港再生標竿計畫、基隆 山海城串聯再造計畫、城際轉運站等 城市規劃案,從地方啟動、和國際接 軌,在可預見的未來,基隆的設計藍 圖是個美麗、開放、宜居的城市。


邱文傑提供

許伯元提供

12

+

翻轉港區帶動市港再生 無縫接軌世界舞台

28

+

串聯基隆山海城 希望之丘的立體設計

+

重造陸上運輸心臟 城際轉運站改善交通體質

20


設計都市

12


設計都市,基隆 +1

為主的港口,隨著時代流 轉,貨運物流型態改變, 休閒觀光需求提高,著眼 城市發展的未來,「市港 再生標竿計畫」大刀闊斧 整頓港區功能,基隆市政

翻轉港區帶動市港再生 無縫接軌世界舞台

基隆港曾經是以運送貨物

府與中央部會及各公民營 企業合作,力求翻轉基隆 市港,再創下一個榮景。

13


「現代所有都會圈要發展,都必須連接上世 界。」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徐燕興處長談到「市 港再生標竿計畫」開宗明義就是為了接軌世界。

+迎上世界潮流,基隆港轉型觀光

▲以往以貨運為重點的基隆港正由硬體到軟體,朝向觀光、服 務轉型中。

首 都 生 活 圈 由 台 北 市 向 外 擴 張, 往 北 經 新 北 至 基 隆, 往 南 到 桃 園, 這 個 生 活 圈 中 約 有 950 萬 人 口, 商 業 活 動 蓬 勃 發 展, 但 世 界 潮 流

占 有 一 席 之 地, 台 灣 需 要 轉 型, 吸 引 人 才、 眼

與 競 爭 不 斷 快 速 變 化, 想 要 繼 續 在 國 際 舞 台 上

光、 流 動, 進 而 落 地, 應 是 首 都 圈 也 是 基 隆 戰 略,「觀光」則是第一項指標。 近 年 來, 東 亞 各 國 的 觀 光 產 業 快 速 成 長, 其 中 新 型 態 的 郵 輪 旅 遊 人 口 急 速 增 加, 台 灣 位 於 東 北 亞 - 中 國 - 東 南 亞 航 線 上, 而 基 隆 靠 近 台 北、 野 柳、 九 份 等 世 界 級 觀 光 景 點, 自 然 成 為郵輪重要進出港口。 另 一 方 面, 因 為 世 界 經 貿 發 展 轉 移, 以 及 台 北 港 承 擔 了 遠 洋 貨 運 量, 使 得 基 隆 貨 運 量 從 1984 年 創 下 世 界 第 七 大 貨 櫃 港 紀 錄 後, 港 口

▲微笑港灣讓基隆市民感受到水岸的魅力。 14

在 2000 年後開始發展郵輪,近年來成長快速, 2014 年 基 隆 港 國 際 郵 輪 人 口 近 45 萬 人 次, 至 2017 年 已 超 過 80 萬 人 次, 而 且 成 長 趨 勢 還


設計都市,基隆 +1

民 旅 遊 每 年 有 1,200 萬 觀 光 人 口, 若 能 把 握 這 樣 的 機 會, 將 基 隆 由 過 去 服 務 貨 運 的 城 市, 轉 為 觀 光 都 市, 不 僅 能 繁 榮 基 隆, 也 能 帶 動 整 個 首都圈及北台灣觀光產業。

+港岸大整頓,打造宜居幸福城市 並 不 是 單 有 遊 客, 觀 光 產 業 就 能 興 起, 徐 在 持 續 中。「 基 隆 港 是 亞 洲 排 名 第 二 的 郵 輪 港

燕 興 處 長 認 為, 好 生 活 才 有 觀 光, 基 隆 必 須 提

口,2017 年 在 韓 國 釜 山 還 獲 頒 亞 洲 最 佳 郵 輪 母

升 城 市 的 生 活 品 質、 提 供 適 當 的 服 務, 才 有 觀

港。」 台 灣 港 務 公 司 基 隆 分 公 司 的 王 錦 榮 總 工

光 的 價 值, 因 此「 市 港 再 生 標 竿 計 畫 」 就 從 港

程 司 驕 傲 地 說 明 基 隆 港 在 郵 輪 產 業 上 的 成 果。

口開始改造,將基隆提升成為宜居的幸福城市。

2018 年,全球最大郵輪集團旗下的公主遊輪盛 世 公 主 號 , 一 年 載 客 可 達 20 萬 人 次, 也 決 定

首 先 要 打 造 親 水 市 港。2016 年 開 始, 市

選 擇 基 隆 港 作 為 母 港。「 郵 輪 發 展 可 以 帶 動 一

府 與 基 隆 港 務 分 公 司 合 作, 提 高 港 口 觀 光 遊 憩

整 個 產 業 鏈 」 王 錦 榮 總 工 程 司 說 明, 一 艘 郵 輪

功 能, 將 西 一 與 東 一 碼 頭 後 的 臨 水 空 間, 連 結

上 的 遊 客 加 上 工 作 人 員 有 幾 千 人, 一 靠 港 就 要

重新整修的海洋廣場,串聯東、西岸旅客中心,

補 充 航 程 所 需 的 食 物、 油、 水、 日 用 品, 船 上

形 成 U 型 廊 帶, 打 造「 微 笑 港 灣 」 促 進 內 港 經

的 遊 客 下 船 後 可 以 帶 動 在 地 消 費 與 觀 光, 基 隆

濟 與 觀 光 發 展。 現 在 不 論 白 天 或 夜 晚, 都 有 許

挾 大 量 郵 輪 旅 客, 以 現 有 山、 海 、 城 的 資 源,

多 遊 客 與 市 民 到 這 裡 來 散 步、 拍 照、 賞 景, 成

很有機會發展遊憩觀光產業。

功建立起「港都」的形象。

除 了 郵 輪 之 外, 從 八 里、 淡 水、 北 海 岸、

基隆港是世界上少數緊靠城市核心的港

基 隆 到 宜 蘭, 這 整 個 皇 冠 廊 帶, 國 際 遊 客 與 國

口, 為 了 成 為 市 港 共 榮 的 城 市, 市 府 與 國 防 部

15


及 港 務 公 司 協 商, 將 東 岸 的 軍 港 和 貨 櫃 場 遷 移 至 西 岸, 空 出 來 的 東 岸 港 區, 將 興 建 第 三 郵 輪 轉 運 中 心, 以 及 新 創 產 業 園 區。 待 郵 輪 轉 運 中 心 完 成, 在 基 隆 上 下 郵 輪 的 旅 客, 將 行 李 寄 放 後,即可輕鬆遊覽市區,市民也可以親近海港, 打破以往市與港的樊籬。 在 西 岸 的 部 分, 港 務 公 司 將 整 建 被 列 為 歷 史 建 築 的 西 二、 西 三 倉 庫 成 為 旅 運 中 心, 並 利 用 周 遭 歷 史 氛 圍, 打 造 具 有 文 化 魅 力 的 創 意 倉 庫。 西 二、 三 碼 頭 往 北, 港 務 公 司 正 籌 建「 西 岸 會 展 及 旅 運 智 慧 大 樓 」,270 度 面 海 的 大 樓 具 有 商 場、 會 議 中 心 及 旅 館 的 功 能, 結 合 未 來 基 隆 輕 軌, 串 聯 國 門 廣 場, 將 形 成 港 西 郵 輪 文 創產業聚落。 1886 年 開 港 的 基 隆, 經 歷 130 多 年 來 的 淬 鍊, 目 前 面 臨 經 濟 結 構 全 球 化 的 難 題, 市 府 將 悠 久 歷 史、 海 港 資 源 及 美 麗 景 觀, 作 為 市 港 再 生 的 利 基, 同 時 與 港 務 公 司 合 作, 在 既 有 港 埠 功 能 下, 提 高 服 務 品 質、 優 化 都 市 景 觀 與 城 市 環 境 品 質, 並 利 用 郵 輪 產 業 成 長 的 優 勢, 推 動在地觀光,提升水岸魅力。 16

▲西岸碼頭將打造成創意倉庫。


設計都市,基隆 +1

過 去 有 人 提 出 台 鐵 捷 運 化, 加 開 站 點 及 班 次, 因 應 地 區 的 需 求, 但 由 於 往 北 的 火 車, 在 八 堵 分 叉, 部 分 班 次 往 東 部 宜 蘭、 花 東, 部 分 班 次 往 北 至 基 隆, 因 此 樹 林 至 七 堵 間 是 台 鐵 班 次 最 密 集 的 路 段, 而 地 形 與 現 有 建 物 的 限 制, 也無法再增建鐵軌,若增加往基隆的火車班次, 勢 必 會 影 響 往 東 部 的 列 車 班 次。 經 過 專 家 與 市 府 多 方 評 估 後, 決 定 由 南 港 至 基 隆 利 用 台 鐵 現 有 路 廊, 增 建 線 形 更 具 彈 性、 寬 度 需 求 較 小 的 輕 軌 系 統, 讓 基 隆 與 汐 止 居 民 皆 可 利 用 此 線 通 勤; 而 且 輕 軌 因 為 停 站 時 間 短, 基 隆 到 南 港 只 要 半 小 時, 和 自 強 號 的 時 間 相 同, 但 輕 軌 每 小 時 最 多 可 以 有 12 班, 班 距 可 縮 短 至 5 分 鐘, 相 較 於 鐵 路 每 小 時 僅 能 有 2 ∼ 5 班, 離 峰 班 距 最 長 40 分鐘,可大幅增加基隆至台北交通的可預

+輕軌貫通基北,帶動城市再造

測 性。 對 台 灣 交 通 長 期 關 心 的 淡 江 大 學 運 輸 管 理系張勝雄教授也認同此方案,曾對媒體表示,

身 為 首 都 生 活 圈 的 一 部 分, 長 久 以 來, 基

基 隆 輕 軌 的 方 案, 不 僅 大 幅 提 升 基 隆 - 南 港 間

隆 市 民 一 直 期 待 基 隆、 台 北 之 間 可 以 有 穩 定、

運 能, 還 能 有 效 紓 解 台 北 往 返 東 部 一 票 難 求 的

密 集、 可 預 測 性 高 的 交 通 運 具,「 每 天 基 隆、

問題,同時解決基隆、花東、汐止的交通需求。

台 北 間 有 10 萬 人 通 勤, 其 中 火 車 占 2 萬 人, 而 上 下 班 尖 峰 時 間, 每 小 時 需 要 運 送 2 千 人, 加

更重要的是,「輕軌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

上 汐 止 地 區 可 以 高 達 5 千 人。」 交 通 旅 遊 處 李

而 且 會 翻 轉 整 個 城 市。」 交 通 部 鐵 道 局 溫 代 欣

綱處長說明基隆的交通需求。

主 任 秘 書 強 調, 輕 軌 和 鐵 路 最 大 的 不 同, 是 路

17


軌 兩 旁 不 必 淨 空, 歐 洲 許 多 城 市 都 是 利 用 輕 軌 解 決 交 通 壅 塞 的 問 題, 同 時 進 行 都 市 再 造。 輕 軌 建 設 可 以 搭 配 現 有 街 道 建 築 整 體 設 計, 路 面 人車可以走動,不會被阻隔,也沒有「平交道」, 而 是 跟 著 汽 車 一 同 行 止 的 號 誌 化 路 口, 不 會 對 地 區 交 通 造 成 負 擔, 使 用 環 保 綠 能, 車 廂 設 計 還 可 與 市 容 景 觀 相 得 益 彰, 搭 乘 輕 軌 不 僅 是 A 到 B 點 的 載 具, 也 是 欣 賞、 了 解 城 市 景 致 與 文 化 特 色 最 好 的 方 式。 不 論 是 鐵 道 局 溫 主 秘 或 交 旅 處 李 處 長, 都 一 致 肯 定 基 隆 將 因 為 輕 軌 而 大 幅提升城市的舒適度與競爭力。 除 了 交 通 及 都 市 更 新 外, 產 業 聚 落 也 可 以 藉 由 交 通 的 改 善 而 進 一 步 發 展。 基 隆 市 五 堵 地 區 至 汐 止 的 倉 儲 與 工 業 區, 原 本 使 用 率 低, 為 了 發 展 基 隆 的 產 業, 市 府 規 劃 71 公 頃 的「 北 五 堵 國 際 研 發 計 畫 」, 將 引 進 海 洋 生 技、 智 慧 物 流、 電 子 科 技 與 研 究 智 庫 的 產 業, 未 來 結 合 北 北基產業發展軸線,由內湖、南港、汐止、五堵, 健 全 整 個 基 隆 河 谷 廊 帶 的 產 業 機 能。 輕 軌 可 以 提 升 研 發 新 鎮 的 推 行 動 力, 配 合 區 域 發 展 並 帶 動地方繁榮。 18

有 山 海 景 觀、 生 活 機 能 與 宜 人 舒 適 的 遊 憩 空間,幸福的基隆,正是進行式!

▲鐵道局溫代欣主秘認為輕軌不僅可解決交通問題,還可以帶 動城市再造。( 溫代欣提供 )


設計都市,基隆 +1

▲國外許多輕軌建設結合城市景觀,連車廂都具在地特色。( 溫代欣提供 )

市港再生標竿計畫 由基隆市政府提出的重大建設政策,以大台北首都生活圈的東岸門戶為立基點,接軌世界潮流對港 口城市的需求,改造基隆港與市。包含軍港西遷、東櫃西遷、西岸會展及旅運智慧大樓、西二 / 西 三倉庫旅客中心、基隆港東三 / 東四旅運設施新建工程、基隆山海城串聯再造計畫,目前皆陸續推 動、進行中。

19


設計都市

20


設計都市,基隆 +1

擠街道,使得基隆市區規 劃觀光路線不易。為了開 放不同等高線的可能性, 「基隆山海城串聯再造計 畫」打通水平與垂直的界

串聯基隆山海城 希望之丘的立體設計

丘陵地型、多雨氣候與擁

線,讓市民、遊客無礙地 移動於港區-城市-山林 之間,打造多元而精采的 空間體驗。

21


基 隆 是 一 個 標 準 的 山 城, 少 數 平 地 塞 滿 了 市 場 與 街 道, 起 伏 的 丘 陵 地 型、 多 雨 潮 濕 的 氣 候,再加上擁擠的街道,讓人很難欣賞這城市的 景觀與特色,也降低其生活品質。

+突破地形限制與活化空間 位 於 基 隆 港 東 岸 山 丘 上 的 中 正 公 園, 從 港 口就能看到大大的觀音像,是市中心面積最大的

▲基隆在二戰時期留下很多防空洞,將重新規劃後開放。( 邱文傑 提供 )

綠地,具有獨特豐富的地形、地質、植群和人文 景 觀, 可 以 眺 望 基 隆 港 及 市 區。 清 末 時 這 裡 就 被稱為小雞籠山,可以瞭望港灣,清軍在此設砲 台駐守基隆港,實際上中正公園距離廟口、火車 站、港口都在數百公尺至 1.5 公里之內,若能從 港口散步到達,可以彌補市區遊憩與公共空間不 足的現況;但現在中正公園卻因為缺乏指引、爬 坡難行、園內設施缺乏創意與維護,日常遊客稀 少,相當可惜。 為 了 打 造 一 個 適 居、 宜 走 的 生 活 環 境, 並 將城市多樣化的風貌展開來,基隆市政府希望藉 由現代工業技術及良好的設計規劃,降低平地港 市至山上的困難度。 22

▲基隆是一個由海港、街町、山丘構成的城市。


設計都市,基隆 +1

早 在 日 治 時 期, 基 隆 就 是 日 本 人 大 力 建 設

景觀,那時的基隆,風華絕代;可惜二戰時期基

並改造成現代化的城市,鐵路、國際港口、公園、

隆港因為其重要貿易及軍港的地位,成為美軍轟

公共建築都是日本菁英所設計,當時的基隆是北

炸的目標,為了因應空襲,日人在市內沿丘陵開

台 灣 的 人 貨 交 流 重 鎮, 也 是 西 方 文 化 的 國 際 櫥

鑿多處防空洞,作為日軍戰時指揮中心及居民緊

窗,1920 年 代, 基 隆 港 的 總 貿 易 額 占 全 台 灣 總

急避難所,以至戰後基隆成為全台防空洞密度最

額一半以上,並取代淡水成為台灣北部門戶。當

高的城市,其中最大的一處防空洞,就在今日中

時依山而建的現代樓房形成集體風貌,與群山環

正公園入口處牌樓旁,沿著義二路民宅後方,貫

抱的環境構成海港、街町與山丘三個層次的城市

穿至正義路 30 巷口舊警察局中正二分局,長達 200 公尺。目前荒廢的義二路防空洞,市府也正 推動空間活化改造,希望打開作為公共使用。

+串聯山海城,3D 立體遊覽基隆 為了讓市民能輕鬆到達高地,歷代市長及專 家們提過各種想法,但未有共識,市府在 2015 年 透過市民參與,與里長、義二路商家、居民討論 出改善空間的議題,變成設計競圖題目,邀請設 計相關系所並辦理展覽,由市民票選:第一名為 防空洞興建電梯,創設新通道;第二名為改造舊 警察二分局增設電扶梯,連接主普壇等。市府旋 即以此共識的方向,在經費、景觀、生態、氣候、 安全等各種因素考量下,決定進行由邱文傑建築 師事務所提出的「基隆山海城串聯再造計畫」。 23


▲由市區進入文藝氣息濃厚的三角廣場,搭電梯上山。( 邱文傑提供 )

▲電梯至山丘以高架人行橋接連,樂齡或幼齡市民皆可輕鬆遊 覽。( 邱文傑提供 )

該計畫在義二路與正義路口處興建一個三

由 市 區 穿 過 一 段 曲 折 但 緩 和 的 坡 帶, 將 人

角 廣 場 的 平 台, 平 台 上 搭 建 一 座 70 公 尺 高 的 立

帶進三角廣場,廣場是利用藝文氛圍形成的都市

體 豎 道, 其 中 可 以 容 納 2 ∼ 3 部 大 型 電 梯, 再

漏斗,從都市立面將人群導引至希望之丘園區的

由山坡上搭建一座平面的高架人行橋與電梯豎井

起始點,旁邊設定一個小而精緻的藝文空間及紀

交 會, 人 可 以 直 接 坐 電 梯 至 70 公 尺 的 高 度 上,

念品店,可隨三角廣場的展演內容與形式而調整

然後走過人行橋到達主普壇後方廣場,往東可連

這個空間的使用。

接到中正公園的大佛禪寺,往南穿越主普壇與忠

24

烈祠後,可以由階梯往下至市區,也可以透過興

搭 乘 三 角 廣 場 上、 立 體 豎 道 內 的 電 梯, 到

建於防空洞內的電梯往下,從防空洞穿出到達信

達與丘陵同高的人行橋,邱文傑建築師稱這裡為

二路。兩座電梯方便周遭居民上下坡地,尤其是

「Sky Lounge」, 希 望 不 僅 是 個 通 道, 也 是 基

日常會到丘陵上公園活動、聚會的長輩們可以減

隆市民休憩的公共空間,外層依照基隆地景選擇

輕體力負擔,遊客也可以輕鬆從市區到達山上。

性開窗,讓人看得見腳下的市景或港區,即使雨


設計都市,基隆 +1

天或氣候不佳時,室內的通道也可以自在走動。

間,作為展示休閒空間及餐廳,遊客可以長時間

防空洞除了上下的電梯,也可以重新填充在地人

駐留同時享受美食和美景。邱文傑建築師認為,

文空間:酒吧、裝置藝術、展演、特色休憩區等,

希 望 之 丘 上 主 普 壇 後 方 的 廣 場 是 可 以 交 融 山、

許多基隆年輕人正躍躍欲試,準備大展身手活絡

海、天、城於一點的高地廣場,站在這個具有宗

空間。

教性、基隆味、大眾性的廣場上,可以同時聞到 海味、看到藍天、感受前人所稱的「霧鎖雨港」,

在山上原有的主普壇後方廣場、慶典廣場、

彰顯基隆的人文特色。

防空洞上方扇形廣場、鵲橋及休憩瞭望廣場,全 部重新整理,以期增加空間的舒適度及景觀的協

這 樣 的 再 造 計 畫, 最 大 的 工 程 就 只 是 立 體

調度。主普壇後方廣場將依地勢增建一個室內空

豎道,不需要其他大規模建築,沒有改變太多現 有 地 景 地 貌, 卻 可 以 確 實 提 供 基 隆 立 體 活 動 通 道,重新活化中正公園,植入不同機能的空間節 點,讓人從港區穿越城市到山林之間移動無礙。

+針灸式都市再生,一點一滴累積改變 山海城串聯再造計畫是市港再生標竿計畫 中的子計畫,利用基隆港東西岸的變革,將城市 改造為宜居、人本的環境,再利用山與海的串聯 讓 人 可 以 悠 遊 其 中。 都 市 發 展 處 徐 燕 興 處 長 認 為,都市再造只有心法沒有固定招術,每個城市 都有自己的樣態與特色,利用設計的手法將基隆 ▲防空洞內將設計電梯豎井。( 邱文傑提供 )

25


▲邱文傑建築師以水平、垂直動線及環境改造,將希望之丘帶入基隆市民生活中。

的港、城、丘被看到,在整理的過程中,也會多

會想到基隆,利用公車、轉運站、輕軌、水上運

出空間或商機,就可以釋放出來活絡市場,這些

具,馬上到達,觀光就可以發展起來。」徐燕興

建設也許規模不大,但只要跟在地社區做好溝通

處長很清楚基隆如何在首都生活圈中站穩位置,

或開放參與,切合地方需求,即使原本只是茫茫

而觀光只是基隆的第一步,重點是將環境打造好

市井中的一個小點,也能溢散出影響力。這樣一

之後的人流、貨流、金流與資訊流,好的產學就

點一點的改造,累積起來讓基隆「成為首都圈不

能落地,將基隆人一步步帶向幸福快樂的未來。

可被忽視的一個城市,未來說到山與海,大家就 26


設計都市,基隆 +1

▲以優秀的設計打破山海城地面的限制,將立體的基隆展現出來。

▲設計圖裡包含許多基隆特色的意涵。

基隆山海城串聯再造計畫 「市港再生標竿計畫」的其中一項,由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規劃在舊中正二分局基地與信二路防空 洞興闢電梯,藉由現代且精緻的設計,整合並聯繫中正公園各景點,打造舒適觀景空間與平台,期 藉由水平、垂直動線及環境景觀改善,有系統地連結重要節點,讓市民、遊客感受基隆山城與海港 之美。預計於 2019 年初動工。 27


設計都市

28

許伯元提供


設計都市,基隆 +1

通全部以火車站為中心, 人車爭道的交通亂象成了 日常。為解開糾結的交 通,基隆市政府一步步精 準下針,公車、汽車、 火車、客運,打通道路、 引導車流,最後以城際轉 運站為輻輳,將不同的站

重造陸上運輸心臟 城際轉運站改善交通體質

長久以來,基隆的陸上交

體、動線整合起來,全面 改善交通體質。

29


基 隆 火 車 站 周 遭, 是 市 區 陸 上 交 通 的 心 臟

路線疏解火車站周遭的車流量。

地帶,進出港都的客運、貨車、火車皆在此交會, 但因為大幅成長的車流量,及多年來未完善重整

另 外, 配 合 中 山 一、 二 路 拓 寬 工 程 的 港 西

車輛與人行路線,道路不堪負荷現有的交通量,

高架橋,於 2017 年 4 月正式通車,它銜接國道

許多路段人車只能共同使用的狀況下,以往只要

一號與基隆港西岸道路,之後基隆港西岸的車輛

一走出基隆火車站,總會看見許多觸目驚心的景

可以從基隆市區中山一路火車站北站旁,走高架

象:狹窄的街道上,行人就走在龐大的客運車體

橋就直接上國道,全長 965 公尺採雙向單車道,

旁;不管白天黑夜總是塞車;尤其在冬天陰雨綿

禁止大貨車及聯結車通行,可以減輕市區車流負

綿時,找車、候車、上車、下車、過馬路都令人

荷,改善長年壅塞情況。

心驚膽跳。

+新車站南站廣場,敞開大門迎接旅客 為 了 改 善 市 民 的 生 活 品 質, 基 隆 市 政 府 一 步步解開火車站周遭的死結,面對與解決歷任市

清光緒 17 年(1891 年)就設立的基隆火車

長無法處理的兩大問題:多土地管理單位、火車

站,是台鐵西部幹線的起站,也是台灣最靠近商

站周遭交通流量過大。

港的客運火車站之一,長久以來,火車站一直與 基隆市的發展息息相關。基隆港西南邊一整片都

+重整交通動線,串接台北基隆生活圈

屬於台鐵所有,以往火車相關規劃皆由台鐵直接 決定,市府難以介入,林右昌市長上任後,抱持

30

長 久 以 來, 市 公 車 與 客 運 的 路 線 規 劃, 皆

著 基 隆 市 內 都 是 市 府 之 事 的 態 度, 在 2015 年 6

以基隆火車站為幅射中心,尤其在上下班尖峰時

月最新改建的基隆南站啟用後,發現南站廣場規

間,市民困在車上,車塞在路上,一直是基隆人

劃欠周詳,且經費未到位,市府一方面積極協調

的夢魘。市府因而開辦快捷公車,減少基隆各區

中央增加經費,另一方面重新與鐵工局商討修改

通勤族到台北轉換車的次數與時間,也利用公車

規劃設計與施工,在未增加預算與大幅更動已完


設計都市,基隆 +1

▲完工後的南站廣場,日夜都美麗,也是市民的公共休閒空間。

成建築的前提下,總算在 2017 年 10 月重新完成

空間。因應多雨的氣候,廣場的計程車排班區及

基隆車站南站廣場。

小客車臨停區,都設置有大型遮簷,除了有遮蔭 蔽雨功能,讓司機和旅客都能有更舒適的候車空

新 廣 場 將 南 站 大 廳 平 台 往 孝 四 路 延 伸, 將 中 山 陸 橋 孝 四 路 引 道 拆 除 後, 可 直 接 看 到 海 洋

間,也象徵基隆市的「迎賓傘」,歡迎各地旅客 到此遊覽。

廣場,旅客一出站就可以感受到新站空間的通透 性與宏偉感,寬闊的廣場也成為市民休憩與活動 31


▲忠一路貫通中山一、二路,讓兩邊的車流可以銜接。

+貫通忠一路,打通市區任督二脈

座落於基隆港西岸的國光客運站有超過 50 年歷史,承接火車站來往的人潮,與基隆的興衰

32

以往火車站將市區分隔為前後站,歷任市長

一起走過半世紀,但近年因為運量過大,客運站

皆考慮將忠一路打通,讓全市最寬的兩條道路:

已不敷使用,各線客運必須停靠在街上,使人車

中山一路和忠一路車流可以串接,解開火車站周

交錯在街道上,造成交通混亂並增加事故風險。

遭打結的交通。但因為國光客運基隆站的阻隔,

為了火車站周遭交通動線的順暢,市府規劃興建

其所有權屬於台汽公司,也牽涉部分台鐵規劃,

城際轉運站,讓基隆、新北、台北各城際乘客,

因此一直無法執行,使火車站附近人車爭道的混

都能在舒適安全的建築中候車,旅客不必在巴士

亂無解。

之間找車、上下車,下雨天也不會狼狽不堪。


設計都市,基隆 +1

為 了 讓 忠 一 路 貫 通 中 山 一、 二 路, 及 城 際 轉 運 站 的 興 建, 市 府 在 協 調 各 單 位 後, 於 2018

港西街尖峰時段壅塞的車流,也讓中山區的居民 可以有條快速又安全的回家道路。

年初拆除國光客運舊站,並在舊火車站前設置現 代、美觀且具設計感的臨時候車站。拆除前還特

+城際轉運站,陸上交通輻輳

別舉辦一系列懷舊紀念活動,讓市民好好揮別生 命中的客運記憶,一起期待未來。拆除國光客運

基隆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港都,且位於台灣北

舊站後,忠一路新闢一條 130 公尺長的 6 線車道,

部海岸線的中心點,台灣多條重要道路皆以基隆

從此 40 公尺寬的中山一、二路可以接通忠一路,

為起點,連接到台北、新北、北海岸等區,城際

基隆港東、西岸的居民直接走過連通道路,分散

轉運站的規劃扮演火車站南北站中間的連接,未

▲城際轉運站設計圖,完成後將連通各交通站體。( 許伯元提供 )

33


來搭乘城際客運、公車、火車、輕軌的人流都會 在此交會,在交通上必須考量停車、人流、交通 動線、候車區及周遭環境的整合,同時思考多雨、 高溼度、近海氣候的影響。 在 多 方 考 量 之 下, 許 伯 元 建 築 師 事 務 所 向 市府提出了方案,以一個挑高的大頂篷為轉運站 頂,面港的港西街邊保留舊火車站,預計未來一 樓開放,二樓可以作為藝文空間或是餐廳,再利 用空橋連結到轉運站的候車大廳。穿過轉運站之 後,是客運與市公車的停靠區,火車南北口出站 的旅客可以輕易到達轉運站,坐車到轉運站的旅 客也可以穿過戶外花園到達海港大樓或西二、西

▲未來旅客可以安全又舒適地在城際轉運站候車與上下車。( 許 伯元提供 )

三碼頭。 考慮到港邊的鹽份與溼氣,城際轉運站的頂 篷以鋼木為結構,外表以木頭呈現,完工後將是 台灣最大單一木構造建築,對抗腐蝕的同時,讓 整個景觀能融入港灣。轉運站內保留大量具通透 性的空間,晴天時可眺望海景,陰雨時也能讓旅 客及市民自在地走動。

34

新穎又舒適的城際轉運站預計 3 年內完工, 將 連 通 市 公 車、 國 省 道 客 運、 火 車 站 與 輕 軌 捷 運,未來結合國門廣場與轉運站商圈,將完全改 變基隆市區的交通亂象,讓基隆蛻變成真正的國 際港都。


設計都市,基隆 +1

▲城際轉運站將整合市公車、客運、火車、輕軌旅客,並連結國門廣場與附近商圈。( 許伯元提供 )

打開交通樞紐,基隆城際轉運站 為了整頓基隆火車站周邊交通,基隆市政府陸續完成港西高架橋通車、國光客運舊站拆除、火車南 站廣場重新規劃施工、忠一路貫穿至中山一二路、國光客運臨時候車站啟用、快捷公車通車。 基隆城際轉運站更從「地區型轉運設施」提升為「國際級公共建築」,將整合市公車、國省道客運、 火車站與輕軌捷運站,並闢建國門廣場、轉運站商圈。目前已由許伯元建築師事務所完成規劃,招 標後施工,預計 3 年內完工。

35


擁 抱 海洋 基隆

+1

依山環海的基隆,海洋是居民的生活命 脈,也是遊客親近基隆最美的一種方 式。從漁港碼頭改造、淨海護魚行動, 到掩埋場變身為潛水天堂、旅遊勝地, 正濱漁港、潮境保育區、海洋科技博物 館、潮境海灣節、漁村小旅行,還有尚 青的在地漁港海鮮美食,以往被忽略的 老漁港、海灣,變成一年湧入數百萬觀 光客的熱門旅遊地,基隆海域有很多寶 藏,等待你來發掘!


38

+

懷舊碼頭色彩屋亮麗變身 正濱漁港成最萌網紅

52

+

潮境保育區變潛水天堂 刺網漁船轉型退場

+

漁民自組環保艦隊護海洋 基隆漁產專屬標章掛保證

+

掩埋場改造成旅遊勝地 潮境海灣節化腐朽為神奇

44 58


擁抱海洋

38


擁抱海洋,基隆 +1

港,在時代的洪流中,褪 成寂寥的漁港。經由市府 推動與在地居民一起努 力,正濱轉換成魅力無限 的「彩色漁港」。懷舊碼 頭的背後其實是專家與社 區長期溝通的成果;而未 來,還會成為一整條吸睛

懷舊碼頭色彩屋亮麗變身 正濱漁港成最萌網紅

曾經引領風騷的正濱漁

的觀光廊帶。

39


號 稱「 彩 色 漁 港 」 的 正 濱 漁 港, 大 概 是 2018 年 北 台 灣 竄 紅 速 度 最 快 的 景 點, 所 有 網 路 部落客、網紅、攝影若沒到這裡拍照打卡,就落 伍了。每到落日時分,夕照的天空映襯上彩色屋 與水面倒影,每張網路上的照片都美得令人無法 相信就在台灣。 許多人不知道,正濱漁港是北台灣第一個現

▲城市色彩示範計畫將正濱漁港改造成浪漫彩色漁村。

代化漁港、台灣第一個遠洋漁業漁港,也是日治 時期金瓜石礦產的主要輸出港。「在全盛時期, 據說正濱漁港會塞滿船,有老人家說可以從港的 一邊,直接沿著並排的船,一路跳船到另一邊。」 2018 年 夏 天 的「 正 濱 漁 港 共 創 藝 術 節: 苔 客 上 岸」藝術家們以動畫和藝術品,重現正濱的過往, 讓 年 輕 人 知 道 這 座 將 近 90 歲 的 老 港 灣, 早 在 變 身為「彩色漁港」之前,就曾有喧囂繁華的歷史。

▲王船巡江經過和平橋,背景就是正濱漁港色彩屋。 40


擁抱海洋,基隆 +1

在 國 外, 城 市 色 彩 規 劃 的 概 念 已 經 在 景 觀

「城市色彩示範計畫-正濱漁港地區」執行

學裡被廣泛應用,但像正濱這樣以色彩為主軸的

總召集人郭雅萍說明,以顏色來改變城市景觀,

景觀設計案,在台灣算是第一個成形的專案。別

其實是一件專業且需要很多溝通的工程。團隊由

以為只是看到十幾棟房子漆上顏色很簡單,實際

建築師、室內設計師、景觀規劃師和色彩專家組

上,要色彩協調、融入現有景觀,都需要專業的

合而成,先了解當地的環境、歷史、氣候、環境

協助,整個計劃從兩年前由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

色彩、在地特色、城市發展等,再邀請國際學者、

處開始推動,直到 2018 年工程才告一段落。

地方文史工作者、社區規劃師、居民等關心在地 未來發展的人們,一起進行色彩工作坊,透過科 學的方法與專業的判斷研擬出正濱漁港的主色調 與輔助色,再進行當地居民的協商。 「我們希望與在地居民充分溝通、凝聚共識 後再進行,而不是工程直接做完,讓在地居民參 與環境改造的一環很重要,一座城市因故事而繽 紛,正濱則因你我而濱紛。」因此色彩計畫的團 隊在漁港旁開設「正濱。紛工作坊」,廣邀在地 居民來了解色彩計畫,並透過圖畫模擬完工後的 景觀改變,讓居民了解色彩協調的重要性,並一 起期待地方的改變。有了在地居民的支持,最後 才是與屋主溝通挑選的顏色,並由基隆城市景觀 發展協會合作一起施工完成。

▲和平橋是台灣第一座跨海大橋。 41


「我們完全沒想到會爆紅成這個樣子!」郭 雅萍以及參與活動的曾妍菁色彩專家、莊鎮戎建 築師,都沒想到這個計畫會完全翻轉正濱漁港。 原本因為漁業轉向八斗子而日漸沒落的漁港,因 為懷舊碼頭色彩計畫,突然間變成年輕人心中的 浪漫彩色漁村。 事 實 上, 城 市 色 彩 示 範 計 畫 只 是 漁 會 正 濱 大樓至和平島觀光廊帶中的一部分而已。現在已 捐給市府的漁會正濱大樓,是日治時代的「水產 館」,當時正濱作為北台灣第一個現代化漁港, 大樓內有郵局、食堂、標本室、氣象觀測及信號 台,周邊圍繞著漁市場、魚箱廠、製冰廠、漁業 無線電局。身處荒廢的大樓裡,仍依稀可見當時

▲漁會正濱大樓內部空間整修後將重新規劃開放。

的氣派,是基隆漁業發展史上重要的建築。 走出漁會正濱大樓往漁港看,就可以看到台

西班牙、荷蘭、明鄭、法國、日本人都在這裡打

灣第一座跨海大橋──連接基隆與和平島的「和

過仗,加上天然海蝕景觀,再連結北海岸的觀光

平橋」。因為年代久遠而斑駁的橋身,也在各方

景區,風景、歷史、港口、彩色屋,所有吸引人

討論後選以金黃色重新塗佈,落日時分映襯著海

的元素這裡都齊了,期待著未來說到正濱漁港,

面與霞光而金光閃閃的和平橋,是許多人不願錯

不僅是一幅美麗圖畫,更是故事說不完的基隆魅

過的美景。和平島具有豐富的文史背景與天然景

力風景廊道。

觀,17 世紀西班牙人就在此修築聖薩爾瓦多城, 42


擁抱海洋,基隆 +1

▲郭雅萍與莊鎮戎在執行計畫前準備很多資料和當地居民充分溝通。

正濱漁港至和平島觀光廊帶 漁會正濱大樓由市府接管後,已啟動正濱漁港至和平島觀光廊帶整體規劃,以舊漁會大樓為起點, 串聯懷舊港灣,延伸至和平島,並結合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資源,為基隆打造魅力 景點。為了活化正濱漁港,2016 年 3 月開始推動海港城市色彩工作坊,共同討論正濱漁港至基隆 港廊帶色彩;2017 年 7 月推動「城市色彩示範計畫-正濱漁港地區」,於 2018 年 6 月完成正濱漁 港色彩屋的塗佈作業,現已成為觀光打卡熱點。 43


擁抱海洋

44


擁抱海洋,基隆 +1

源保育區,成立僅短短兩年 多,生態恢復迅速,不僅魚 變多,還有許多稀有物種, 吸引國內外潛水員前來朝 聖。為了讓海洋資源得以永 續,基隆市政府更積極推動

潮境保育區變潛水天堂 刺網漁船轉型退場

潮境是基隆第一個海灣資

刺網實名制、輔導刺網漁船 轉型,創造保育、觀光、產 業三贏局面。

45


滿 佈 的 魚 群 與 繽 紛 多 彩 的 軟 珊 瑚 牆, 還 有 許多遊客最愛的小丑魚們,很難想像這樣的海洋 天堂,竟離城市都會區這麼近!「基隆市望海巷 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是國內外潛水員朝聖的熱 點,曾發現過北部第一隻巴氏豆丁海馬,還有許 多可愛的海洋小生物,如:皮卡丘海蛞蝓、蜘蛛 蟹、虎蝦、蜜蜂蝦、罕見的豹紋蝦,以及台灣首 見的軟體動物門腹溝綱生物「龍女簪」等,也因 劃設為保育區,落實執法,讓大石斑魚、海龜等 生物得以安心入住,海洋生態恢復榮景,讓潮境 成為全台海洋保護區的示範指標。

+保育區就像海鮮銀行,讓魚兒休養生息 潮 境 是 基 隆 第 一 個 海 灣 資 源 保 育 區,2016 年 5 月劃設成立至今僅兩年多,保育區內不能捕 魚、釣魚,甚至連潮間帶的小魚蝦蟹和寄居蟹也 不 能 帶 走, 否 則 將 依 漁 業 法 罰 鍰 3 至 15 萬 元。 46

潮境保育區位於海洋科技博物館旁,範圍從長潭

▲望海巷潮境海灣生態豐富,基隆市政府和海科館共同 主辦「影像海灣 Image Bay 水下攝影比賽 X 海底影 像記錄片」,不用潛入海中也能欣賞海洋之美:滿滿 的魚群與鮮豔多彩的軟珊瑚 ( 左上 )、大鰻魚 ( 右上 )、 美麗的獅子魚 ( 左下 )、多樣的蝦蟹 ( 右下 )。(海科 館提供)


擁抱海洋,基隆 +1

里漁港北防波堤燈塔,到海科館復育公園東北的 最外側礁石,連成一條線,往內陸的海域與潮間 帶範圍共 15 公頃,僅占 250 公頃望海巷海灣的 6%,範圍雖然不大,但憑藉著產、官、學多方的 齊心協力,僅保育短短兩年多,即展現驚人成果。 產業發展處林青海處長說,近年海洋資源逐 漸下滑,是全球性的問題,基隆透過劃設保育區, 喚醒大眾對海洋的重視,讓魚兒有休養生息的地 方,「保育區是『海鮮銀行』的概念,當保育區 內魚兒多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滿溢效應』, 溢出保育區的魚就像海鮮銀行生出的利息,區外 漁民仍可捕捉,漁業資源得以永續,漁民生計和 海洋生態也才能雙贏。」

47


▲基隆市政府積極打擊違法刺網,連漁船也來協助清除廢網。

+劃設保育區,漁民從反對到力挺 但起初聽到要劃設保育區,當地許多漁民都 很反對, 覺得捕魚權利大受影響,常年在潮境潛 水的基隆漁民王銘祥(活塞教練)說:「一開始 漁民都說劃設保育區沒有用,要先抓違法流刺網 才有用啦!」於是,他和市府人員、基隆區漁會 總幹事陳文欽經常一同出海打擊違法刺網,不分 日夜,還捉到違法放網的現行犯,依法開罰。王 銘祥感慨地說:「台灣有許多保育區,但都沒有 落實執法,有設跟沒設一樣。然而,潮境保育區 48

能成功,讓人看見政府官員是否『落實執法』, 是保育能否有效推動的重要關鍵!」


擁抱海洋,基隆 +1

▲許多志工協助清除 廢 棄 漁 網 。

▲ 海 洋 志 工 潛 進 潮 境 保 育 區 , 淨 海 撿 垃 圾 。 ( 林 祐 平提供 )

陳文欽也在保育區推動的過程中,扮演重要

大, 捕 魚 超 過 50 年,「 幾 十 年 前, 望 海 巷 海 灣

的溝通橋樑,他強調:「漁民也是可以溝通的!

裡有旗魚、曼波魚,甚至還有鯊魚,漁船鏢台就

時代在進步,漁民的觀念也要與時俱進,海洋資

是為了鏢這些大型魚類,但現在望海巷海灣裡,

源若能永續,漁民才能一直有魚抓。」產業發展

已經看不到旗魚了,許多漁船鏢台也都拆下。」

處 海 洋 事 務 科 科 長 蔡 馥 嚀 坦 言 :「 漁 業 資 源 匱 乏

他說,漁民過度捕撈,讓海裡的魚愈來愈少,甚

是事實,落實執法是為漁民好,短期會被罵,但

至很多魚種都已滅絕。

守法的漁民其實遠多於違法的漁民,不能讓少數 的害群之馬肆無忌憚地掠奪海洋。」 當地老漁民林新永看見市府保育海洋的決 心,身為基隆市沿近海漁船協會理事長的他,與 當初許多反對的漁民,一同加入守護保育區的行 列,希望重現海洋生機。他說,從小在長潭里長

49


+守護基隆沿近海,漁業也講責任制 從 保 育 區 取 締 刺 網 的 經 驗 中, 市 府 也 了 解 到刺網對沿近海生態破壞嚴重,因此大力推動責 任制漁業,從執法保護潮境保育區,擴大為守護 基隆近岸天然魚礁區,針對刺網漁船進行源頭管 理,限制刺網漁船轉籍到基隆市,避免刺網漁船 再增加,並領先全國首推刺網實名制,網具若未 標示船名、編號,不能攜帶出港作業,同時輔導 刺網漁船退場轉型,外縣市籍未標示漁具的刺網 漁船,也禁止在基隆海域作業。 雖然起初漁民反彈,但經過官方、民間不斷 努力溝通協調,至今刺網實名制實施一年,成效 卓越,兩年內基隆也有近百艘刺網漁船轉型或退 場,轉型率超過八成。不僅保育區魚兒有滿溢效 應,政策也發生滿溢效應,新北市政府也將跟進 實施刺網實名制,一同守護海洋。

50

上圖|基隆區漁會總幹事陳文欽 ( 右 ) 和產發處海事科科長蔡馥嚀 ( 中 ) 以及熱心志工王銘祥,是守護保育區的海洋三劍客。 下圖|潮境保育區環境優美、生態豐富,是推廣海洋教育的最佳場域。


擁抱海洋,基隆 +1

常年在望海巷海灣潛水的王銘祥觀察,潮境 保育區生態得以迅速恢復,除了區內禁捕,還要 歸功於流刺網的管理與實名制,「近岸禁刺網就 像拆掉『死亡之牆』,讓外圍的魚進得來,魚兒 得以休生養息。」加上近年許多潛水志工自發性 淨海,清除海中廢棄漁網,讓魚兒有個安心的家。 而基隆市政府也針對保育區的管理方式,每年檢 視調整細節,兼顧海洋保育、觀光發展與居民生 計,共創三贏。

▲青年們穿著傳統草鞋觀察保育區生態。

劃定潮境保育區,輔導刺網漁船轉型 為了永續海洋生態,潮境保育區於 2016 年 5 月正式劃定,並在 2017 年 8 月公告訂定「基隆市所 轄海域刺網漁業採捕水產動植物及有關限制事宜」,除規定 3 海浬內不得使用多層刺網外,另新增 漁具實名制,以及不得在基隆本島、基隆嶼及北方三島 500 公尺內海域從事刺網作業,並規範於基 隆市海域作業之刺網漁業漁船,應於所有浮球及浮子標示漁船船名、編號和刺網層數,以供識別及 管理;同時,市府積極輔導 128 艘刺網漁船轉型,自 2017 年至今,仍有經營刺網的漁船僅剩約 17 艘, 刺網漁船轉型率達到 87%。

51


擁抱海洋

52


擁抱海洋,基隆 +1

基隆嶼,過去因颱風毀壞封 閉,預計2019年5月正式開 放。為此,基隆嶼辦了三場 淨灘,靠著漁民和志工組成 的環保艦隊,成功清運數噸 垃圾。漁民自發性強,市府 也為提升漁獲價值努力,打 造基隆漁產專屬品質標章,

漁民自組環保艦隊護海洋 基隆漁產專屬標章掛保證

素有「台灣龍珠」美譽的

並建置長潭里智慧漁港。

53


▲林新永船長 ( 右 ) 出海捕魚之餘,常自發性撿拾海上垃圾,維護海 ▲基隆嶼淨灘每次都吸引上百位志工熱情參與,環保艦隊則協 洋環境。 助垃圾清運回台灣本島。

2018 年 5 月 12 日, 天 氣 晴 朗 舒 適, 封 閉

年,基隆環保鑑隊不僅有漁船,還有娛樂漁船、

了 3 年多的基隆嶼,在正式開放前,基隆市政府

自 用 小 艇 等 加 入, 總 規 模 超 過 80 艘 船 隻, 協 助

先號召大批志工上島淨灘,在 600 位志工賣力撿

市府出任務淨海淨灘,平時在沿近海作業時,也

拾下,清出保特瓶、保麗龍、浮球和各種塑膠製

會主動清理海上垃圾。

品共 1.5 噸的垃圾!但外海離島的垃圾不是撿完 就沒事,娛樂漁船、遊艇協助志工往返基隆嶼,

林新永船長說,他從以前就很討厭垃圾,出

而滿滿的垃圾則是靠著十多艘漁船清運回台灣本

海捕魚不僅「自己的垃圾不落海,看到垃圾還會

島,當天漁船上「滿載」的不是漁貨,而是垃圾!

撿起來!」因為垃圾有可能危及漁民安全,「在 捕魚作業時,網具很容易勾到塑膠袋等垃圾而毀

54

「基隆環保艦隊」的前身是基隆市望海巷潮

壞,螺旋槳若是絞到大型垃圾,更會失去動力,

境海灣資源保育區的巡守隊,但保育區範圍小,

讓漁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隨著時代的進步,

一 眼 就 能 看 盡, 於 是 2017 年 基 隆 市 沿 近 海 漁 船

他看到漁民的環保觀念也有提升,所以才會有許

協會理事長林新永便號召熱心漁民們組成環保艦

多漁民自發性加入環保艦隊。

隊──全國第一支漁民自發性的環保艦隊。2018


擁抱海洋,基隆 +1

三場基隆嶼淨灘共撿了近兩噸的垃圾,其中

+基隆漁產有履歷,長潭漁港很智慧

光 是 保 特 瓶 的 數 量 就 非 常 驚 人! 5 月 有 600 位 志 工 共 襄 盛 舉, 撿 了 3,459 個 保 特 瓶;9 月 有

環保艦隊愛護海洋提升漁民形象之外,為了

120 位 志 工 參 加, 撿 拾 4,219 個 保 特 瓶;10 月

增加消費者對基隆漁產的信心和購買力,基隆市

則 有 250 位 志 工 參 與, 撿 拾 4,586 個 保 特 瓶。

政府和基隆區漁會、水試所及海洋大學合作,進

如今,基隆嶼已在 11 月試營運,市府企盼透過淨

行漁產履歷驗證,推出「基隆本港」自有品牌,

灘,在 2019 年正式開放前,讓環境更加乾淨。

提升基隆漁產價值,並結合北部超市和台北魚市 等行銷通路,推廣基隆優質漁產。 以海鮮聞名的基隆,到底一年四季有些什麼 漁獲呢?春天有飛魚卵、海藻、透抽、白腹鯖、 馬加;夏天盛產小卷、白帶魚、花腹鯖、竹筴魚; 秋天則有黃金蟹、煙仔虎、紅甘、透抽、軟絲; 冬季產大明蝦、赤鯮 、盤仔魚、花枝等。 為了確保基隆海鮮品質,有效推廣在地特色 漁產品,並幫民眾把關食品安全,市府特別規劃 「基漁優鮮」標章認證,輔導基隆地區優質漁產 業者,以「基隆、漁產、優質、鮮美」為訴求, 透過地產地銷,打通全國通路,讓消費者買得放 心、食得安心,不僅把關漁產加工品,也不定期 抽查漁船清潔,維護食安,和基隆區漁會、阿里

▲基隆市政府打造「基漁優鮮」標章,把關基隆漁產品質。

棒棒、食之飴、心干寶貝、新鱻貨海鮮店等都有 合作。

55


位於海洋科技博物館旁的海洋文創小店「食 之飴」,老闆娘溫倩儀一家是八斗子漁民,自家 漁船捕捉的新鮮小卷是基漁優鮮認證商品,她說: 「 別 人 生 鮮 小 卷 沒 有 標 章 認 證 可 以 一 盒 賣 100 元, 同 樣 份 量, 我 有 標 章 還 只 賣 95 元, 藉 此 吸 引消費者上門,用經過認證、品質好的小卷,將 消費者的味蕾養刁,持續顧好品質,就會養出回 流客。」 她更開發一系列小卷美食,如:化石燒、原 型燒、小卷蘿萄糕等,甚至為了推廣自家優質海 鮮,現點現煮的超澎湃海鮮麵食材豐富,有黃金

▲基隆以海鮮聞名,一年四季皆有不同漁產。

蟹、四隻小卷等,溫倩儀笑說:「我們的海鮮麵, 每一碗都是用生鮮的八斗子海鮮熬煮出的鮮美湯 頭,要讓客人實際吃到基隆海鮮的美味,教民眾

置運籌管理系統,例如:長潭里的路燈加裝感測

簡單的料理方式,他們才會宅配生鮮海產回家。」

器,對空氣溫濕度、風向、雨量、紫外線、空氣 PM 數 值 等 13 項 環 境 數 據 進 行 監 測 與 分 析, 還

市府大力行銷基隆漁產不僅於此,2018 年

具備船隻辨識系統,掌握進出港船舶,達成安全

兩場國際級廚師競技盛事,環球廚神國際挑戰賽

管制的目標,並在八斗子漁港及長潭里漁港設置

和世界年輕廚師菁英賽,首度在台灣舉辦,就在

岸電、岸水,漁民只要向區漁會購買儲值卡,就

基隆進行世界比賽,透過廚師競賽,將在地優質

能為漁船充電或加水,且「使用多少,就付多少

農漁特產美食,行銷到全世界。

費用」,大幅提升漁民使用的便利性,也可避免 漏油失火及電線走火的危險,打造出先進的智慧

56

為了守護漁民安全,市府更首創在長潭里設

漁港。


擁抱海洋,基隆 +1

上圖|世界廚師菁英遊崁仔頂,市長林右昌帶路體驗拍賣文化。 下圖|基隆市政府舉辦美食節活動,推廣行銷基隆漁產。

▲長潭里部分路燈加裝感測器,對空氣溫濕度、風向、空氣 PM 數值等 13 項環境數據進行監測與分析。

基隆嶼重新開放觀光 基隆嶼 3 年多前受到蘇力颱風損毀而封閉,市府投入 8,200 萬元辦理基隆嶼遊客遊憩平台及景觀設 施改善工程,修復工程將碼頭的堤根部加寬一倍,基礎變得更加穩固,消波牆也加高、加厚,以抵 禦強風大浪,同時完成損壞公廁整建、臨海及登頂步道修繕等項目。為維持登島觀光的遊憩品質, 開放初期採試營運方式,正式開放後將比照龜山島營運模式,採使用者付費原則。

57


擁抱海洋

58


擁抱海洋,基隆 +1

潮境公園一帶,海天一 色,美不勝收,每到夏天 總是吸引大量人潮,2017 年就有超過200萬人次造 訪,2018年夏季「基隆潮 境海灣節」各項活動更是 湧進滿滿遊客。但你可能 很難想像,這兒過去是沒

掩埋場改造成旅遊勝地 潮境海灣節化腐朽為神奇

位於海洋科技博物館旁的

人想來的掩埋場,如今已 搖身變成基隆觀光亮點!

59


暑假的某個下午,海洋科技博物館周邊湧進 上千人潮,遊客們席地而坐,在基隆潮境公園的草 地上野餐,吹著涼涼海風,聞著鹹鹹海水味,身體 隨著舞台上歌手的音樂輕鬆搖擺,這是 2018 年基 隆潮境海灣節「潮音樂」的海風音樂會。當天市長 林右昌也特別到場和民眾一起野餐同樂,一旁還有 熱鬧的文創市集可逛,活動一直持續到晚上,無敵 海景搭配熱情音樂,讓遊客沉醉在潮境海灣迷人的 夜色中。 望海巷潮境海灣範圍自環保復育公園海岬至 深澳岬海域,面積約 250 公頃,市長林右昌表示, 潮境海灣山海景觀秀麗、生態資源豐富、漁村風情 濃厚,是全年齡皆適合造訪旅遊的海灣。「潮境海 灣節」以基隆人引以為傲的海洋生活態度,發展出 五大主題:潮海洋、潮生態、潮音樂、潮美食、潮 漁村,在夏季絕佳的親水季節,整合各式體驗活 動,讓海洋走入民眾生活,感受基隆海港山城的獨 特魅力。 潮境海灣節是延續過去 3 年海科館舉辦的 「Aquatopia 渥托邦─海洋狂想」海洋生活博覽會 系列活動,渥托邦往年都吸引上萬人次參加,已成 60

為北台灣夏季年度盛事,為了擴大推動海洋生態旅

▲潮境海灣適合多元的親海活動,遊客可體驗海上獨木舟的樂趣。


擁抱海洋,基隆 +1

的觀光區,而是要做出當地特色,把人潮帶進來, 打造產業商機,結合海洋生態旅遊、漁村社區小旅 行、漁產伴手禮等,串聯海洋的一、二、三級產業, 打造六級產業。」 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施彤煒笑說:「其實 大家都在垃圾山上玩耍!只要是海蝕平台以上的範 圍,都是垃圾堆疊出來的。」在海科館工作將近 20 年的他,實際推動潮境公園與海灣一帶的改變, 他感受最深,「1997 年海科館開始籌備,八斗子 當時是垃圾掩埋場,火力發電廠是廢墟,潮境工作 站前身是水肥處理廠,還有海堤被海浪打壞,垃圾 裸露,不斷流進海裡。自然環境因為人類生活的需 要被犧牲了,與海爭地的結果,就是現在每年要花 遊和水上活動觀光發展,2018 年起由基隆市政府

大筆經費修復海堤。」但現在潮境公園覆土 50 公

接手共同舉辦,除了延續渥托邦熱潮,潮境海灣節

分以上,已經聞不到任何臭味。

更將活動時間拉長、場域拉大,結合周邊漁村社區 小旅行與各式海洋活動,讓更多民眾能共襄盛舉。

施彤煒指出,2003 年潮境公園剛完工開放 時,幾乎沒有什麼遊客,海科館的土地更是四分五

+海科館落成,帶動潮境海灣旅遊

裂地散落在八斗子半島上,但現在看來,館區分散 反而讓海科館有機會形塑為一個「沒有圍牆的博物

產業發展處林青海處長指出:「以前這裡是

館」,打造「博物館城」,以「永續海洋」為建館

垃圾場,大家不愛來,但去年(2017 年)進入潮

願景,和生態環境共榮共存,而周邊 250 公頃的

境區域的遊客已突破 200 萬人次!這幾年辦活動 累積經驗,對這個區域定位清楚,不希望淪為一般

望海巷海灣就是最佳示範區,「海科館跟市府的共 同目標是環境與產業都永續!」

61


為了打造永續海洋和居民生活與產業發展連 結,保護當地環境、協助漁村轉型觀光,海科館與 市府都做了不少努力,施肜煒說:「先把環境整理 好,大家才會來玩。」於是潮境工作站抽海水養 魚,最主要目的其實是為當地居民眾監測水質,而 現在也成為海洋教育場域,繁殖復育小丑魚放流潮 境海灣、復育珊瑚、打造軟絲產房等,從 2014 年

▲漁村小旅行透過專業的導覽解說,讓民眾認識八斗子的前世今 生。

海科館落成,潮境一帶旅遊人次便逐步成長。

+轉型觀光,引流人潮走進漁村 2018 年基隆潮境海灣節多樣的活動,更帶 動周邊整體的觀光,「潮漁村」活動分別以三種不 同形式的體驗活動,帶領遊客走進八斗子漁村,有 兩天一夜的「潮境夜未眠」,帶著遊客從北台灣最 美車站「八斗子車站」啟程,探訪潮境公園的前世 與今生,還能體驗漁村特色 DIY,最後在潮境海灣 挑戰駕馭海上獨木舟。 「 漁 村 FUN 輕 鬆 」 則 是 一 日 漁 村 巡 禮 的 行 程,一日走遍八斗子漁村必去景點與商家,深刻感 受漁村風情;「潮漁村造街」活動則與海洋大學三

62

▲潮境公園改造掩埋場成功,潮境海灣節時吸引許多遊客到場 野餐。

創基地師生合作,彩繪社區牆面,用年輕人的手法 畫出老時代的記憶,賦予舊哨站新的面貌;並匯集 八斗子特色店家與景點繪製潮漁村導覽地圖。


擁抱海洋,基隆 +1

夏季不能錯過的當然還有一系列的親海活 動,遊客可以乘船欣賞海灣和基隆嶼美景、遠眺象 鼻岩,或是體驗海上獨木舟,初學者兩小時即能學 習駕馭。除了海洋體驗之外,海灣周邊也延伸出多 樣化的活動,包含跟著私廚腳步在 101 高地來場浪 ▲海洋科技博物館落成,帶動潮境公園一帶的休閒觀光。

漫的海鮮美食饗宴等,從潮境海灣節的活動中,深 度探索基隆的美,重新認識在地風情。

潮境海灣節推動海洋生態旅遊 為有效推動海洋生態旅遊及水上活動觀光發展,市府於 2018 年起辦理「潮境海灣節活動規劃 及執行服務計畫」,望海巷潮境海灣山海景觀秀麗、生態資源豐富,適合各類戶外休憩活動與教育 體驗,希望透過海灣節辦理各項活動,觸發民眾「親近海洋、認識海洋、善用海洋、善待海洋、永 續海洋」,打造海灣及周邊場域變成「海洋生態體驗園區」。

濱海自行車道與風景特定區 基隆市第一條濱海黃金自行車道「東北角濱海自行車道」於 2017 年 9 月建置完成,串聯漁會正 濱大樓、正濱漁港、和平島、碧砂漁港、海科館和潮境公園等景點。接續的「望海巷海灣串聯計畫」向 北延伸,將從望海巷海灣、平浪橋到八斗子車站,打造一公里兼具自行車、行人徒步區功能的親水步道。 市府也積極推動「濱海風景特定區」申請評鑑作業,2018 年 8 月交通部觀光局已評定為縣市 級風景特定區,經 9 月 12 日核定、10 月 9 日公告後,東岸廣場周邊、中正公園、和平島公園外圍、 正濱漁港到八斗子、望海巷、潮境公園等範圍,民宿觀光產業可合法推動。

63


邊 玩 邊學 基隆

+1

寓教於樂,全民一起從玩樂中學習!基 隆有豐富多元的海洋活動,磯釣、夜訪 鎖管、帆船運動,透過實際體驗、國際 競賽,展現基隆的海洋魅力,並宣揚生 態保育。學習更不分男女老幼,海洋老 鷹嘉年華展現社區阿公、阿嬤的行動 力;童話藝術節發揮小朋友的美學創 意。智慧教育更已普遍進入校園,透過 數位新科技、3D擬真實境,拉近了基隆 和世界的距離。


66

+

全國首創島礁磯釣證管理 多元海洋活動推向國際

78

+

嘉年華、藝術節街頭登場 社區、學校創意總動員

+

抓住滑世代的眼球 智慧教育校園放大絕

72


邊玩邊學

66


邊玩邊學,基隆 +1

海洋活動,帆船賽已舉辦十 多年,鎖管季不只行銷鎖 管,更是推廣基隆漁業文化 的慶典。領先全台首創的島 礁磯釣證核發及島礁配額管 理制度,短短一年多即吸引 超過5千人辦證,2018年4

全國首創島礁磯釣證管理 多元海洋活動推向國際

基隆三面環海,最適合發展

月還首次舉辦「基隆嶼國際 磯釣賽」。

67


▲磯釣難度高、風險大,市府透過有效管理提升安全性與落實海洋保育。

穿著昂貴帥氣的救生衣,腳踩著防滑釘鞋,

都有明確的規範,也對於釣客的安全裝備有所要

帶著高級釣具的磯釣客,站在娛樂漁船的船頭,

求,讓他感受到政府的管理的確提高了磯釣活動

準備登上基隆嶼周邊島礁享受磯釣的快感!一旁

的安全性。

海浪波濤淘湧,礁石尖銳不好站,一個不小心就 有可能墜落海中,但熱愛磯釣的釣客們絲毫沒有 任何懼怕,做好安全準備,興致高昂釣魚去。

產業發展處林青海處長表示,「磯釣像是極 限運動,很刺激,有些人就是喜歡冒險犯難,而 基隆嶼附近很適合發展釣魚運動,以前釣客大多

68

鋒 帝 號 船 長 張 銘 祥 也 是 熱 愛 磯 釣 的 釣 客,

是偷偷跑去,十分危險,政府立法管理後,不僅

即使曾經落海,仍沒嚇跑他對磯釣的熱情,甚至

提升安全意識,為了保護海洋生態,也強調『小

愛釣魚愛到開釣具店,今年更接手開磯釣船。他

魚放生、垃圾帶走、清潔礁石』,釣到的魚如果

在基隆釣魚數十年,看著基隆磯釣的發展,從以

未 滿 20 公 分, 應 立 即 放 掉, 不 能 帶 回, 但 雀 鯛

前沒有嚴格管理,到現在磯釣需要辦理磯釣證,

科和舵魚科的柴魚不在此限。」

船家經營權和每座島礁能站多少人,基隆市政府


邊玩邊學,基隆 +1

+磯釣創千萬產值,國際賽同場競技 全台有廣大的釣魚人口,但台灣一直沒有妥 善的釣魚管理規範,所幸基隆市府率全國縣市之 先,建立島礁磯釣證核發及島礁配額管理制度, 釣魚證核發採使用者付費機制,以兼顧島礁環境 維 護, 並 重 新 活 化 磯 釣 周 邊 產 業 鏈, 從 2017 年 3 月 開 放 申 辦 磯 釣 證, 至 2018 年 8 月 止, 辦 理 磯釣證人數已超過 5 千人,上島礁磯釣人數超過 1 萬人次,大幅帶動磯釣周邊產業商機。 ▲電視節目〈基隆漁很大〉主持人沈文程,和基隆嶼國際磯釣 賽唯一女選手蔣珮雯一起體驗磯釣。

基隆嶼海域有黑潮流經,是北部重要漁場, 目 前 可 進 行 磯 釣 的 島 礁 有 18 座, 距 離 基 隆 僅 6 公 里, 從 碧 砂 漁 港 乘 船 出 發 不 用 30 分 鐘, 但 釣

發展的基礎資訊,促進島礁磯釣相關產業均衡發

客必須先到基隆區漁會申請磯釣證,磯釣證費用

展。2018 年 更 舉 辦 首 屆 基 隆 嶼 國 際 磯 釣 賽, 採

分為一年期 300 元與三年期 750 元,年滿 16 歲

單對單賽制,於基隆嶼北面共 8 座島礁競賽,有

以上即可申請。市府訂定磯釣自治條例及兩項辦

來自各地的 48 位好手同場拋竿競技。

法,針對娛樂漁船和釣客都有規範,並訂有相關 罰則,而相關規費收取,扣除行政作業成本後, 將用於島礁環境保育及維護的經費。 市 長 林 右 昌 指 出, 市 府 設 立 磯 釣 證 不 是 為 了收費,而是為了藉由建立證照制度,掌握出海 從事島礁磯釣活動的人員數量及頻率,作為產業

69


+夜訪鎖管,認識燈火漁業 若是一船新手,基隆也是很好學習釣魚的海 洋城市,暑假 7、8 月是鎖管旺季,「基隆鎖管季」 不只向遊客行銷鎖管的美味,更特別的是,因為 東北角海域並不像澎湖海域適合推廣夜釣鎖管, 所以基隆是藉由「夜訪鎖管」活動,讓遊客搭乘 娛樂漁船出海,實際到海上觀看燈火漁船,瞭解 鎖管捕撈作業方式,認識吃進嘴裡的海鮮是如何 捕撈上岸的,更具教育意義。

▲「夜訪鎖管」活動,帶領遊客出海觀看燈火漁船,了解鎖管 捕撈過程。

而鎖管季推的夜釣體驗,則是帶遊客去夜釣 白帶魚,因為夏季是白帶魚旺季,透過資深船長

邁入第 15 屆,吸引許多國際選手來台參賽,5 月

的帶路及教學,3 個小時讓新手學習、體驗釣魚

20 日是基隆嶼繞島賽,21 日則是從基隆出發到

的樂趣,現釣的漁貨還可以帶回家。鎖管季另外

日本宮古島,可以看到基隆海面帆船點點,景緻

還有幾項「漁業文化體驗」,如:有機會與飛魚

非常壯觀。就算沒有參賽、不會駕駛帆船,遊客

近距離接觸的「探訪飛魚原鄉」,外木山「王爺

也能搭乘海上觀賽船,近距離觀賞國際選手駕馭

祭海上遶境」更是全台少有的海上民俗遶境。林

帆船展現力與美。

青海處長指出:「鎖管季演變至今,不只推廣鎖 管,而是更全面地推廣基隆漁業文化的慶典,讓 人更深入地了解基隆的漁業文化。」

主辦單位基隆市體育會帆船委員會主任委員 鍾明華指出,今年吸引超過 30 組國際團隊參賽, 帆船國籍有來自日本、美國、馬來西亞、香港等

+帆船賽歷史悠久,推上國際拚觀光

國家,此賽事不僅為台灣與日本唯一的重型帆船 比賽,更是日本跨國比賽的三大賽事之一,透過

70

除了釣魚,帆船也是基隆發展多年的海上運 動,基隆國際帆船賽及台琉國際帆船賽 2018 年

國際賽事讓基隆的生態觀光及運動文化在國際上 嶄露頭角。


邊玩邊學,基隆 +1

▲基隆帆船賽已舉辦十多年,帆船點點的風景,壯觀又美麗!

全國首創島礁磯釣證核發及島礁配額管理制度 基隆市政府 2017 年通過「基隆市島礁磯釣證管理及收費辦法」,配合「基隆市娛樂漁業島礁磯釣 自治條例」,娛樂漁船及磯釣客都有明確管理機制及收費準則,藉此達到宣導海洋保育觀念及強 化海洋復育履行相關責任,使海洋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基隆市率先建立島礁磯釣證核發及島礁配額管理制度,釣魚證核發採使用者付費機制,以兼顧島 礁環境維護,並重新活化磯釣周邊產業鏈。自 2017 年 3 月 1 日開放申辦磯釣證,截至 2018 年 8 月 31 日止,辦理磯釣證人數已達 5,344 人 ( 其中 1 年證 267 人,3 年證 5,077 人 ),上島礁磯釣 人數已達 1 萬人次以上,預估活絡在地釣具店,帶動磯釣周邊產業商機產值達 4,500 萬以上。

71


邊玩邊學

72


邊玩邊學,基隆 +1

年華」,不只是一場熱鬧 的遊行活動,所有創意、 服裝、道具製作來自每一 個參與社區的婆婆媽媽、 阿公阿嬤,展現出強大的 社區行動力。「童話藝術 節」則是屬於兒童的日 子,把美術課搬到街頭,

嘉年華、藝術節街頭登場 社區、學校創意總動員

已舉辦8年的「海洋老鷹嘉

童話主題結合童趣創作, 繽紛多彩。

73


基隆山頭起高樓,大壯觀社區是都會區常見 的集合式住宅,卻不同於冷漠的都會藩籬,社區 居民時常匯聚在大壯觀願景發展協會,聊天、走 動、關心生活,看起來和藹的阿姨是手工藝總監、 愛聊天的婆婆是藝術總監、總是笑聲宏亮的是煮 菜總監,鄰家媽媽正是嘉年華舞蹈總監呢! 平凡的婆婆媽媽、阿公阿伯就是撐起基隆一 年一度海洋老鷹嘉年華的重要支柱,「當文化局 前搭起藝術工作坊帳篷,全基隆的市民就知道嘉 年華的日子近了!」大壯觀願景發展協會蔡秋霖 理事長說道。原本是與夢想社區藝術家的交流活 動,從社區內元宵提燈遊行開始,發展到小型的 基隆市區遊行,近 3 年更在市長的支持下,擴大 成有交通管制的嘉年華盛會,並且號召在地傑出 演藝團體,包含明日之星舞蹈團、綻放中東肚皮 舞團、基隆交響管樂團、妙音樂劇團及基隆建德 青年管樂團等團隊,與民眾在街頭同歡。 ▲海洋老鷹嘉年華不分男女老少全體動員,凝聚的是在地方的一條心。

+全民創客,一針一線串起社區魂 海 洋 老 鷹 嘉 年 華 的 精 神 就 是 社 區 再 造, 參 與的社區必須自己動手打造出遊行的大型藝術裝 74

置。「這不是短期的一日活動,而是每個社區關


邊玩邊學,基隆 +1

心生活的行動力,要共同完成具有認同感、凝聚 力的作品,基隆可以走出自己的風格,運用環保 素材,透過各式各樣的參與把人聚集在一起。」 蔡秋霖提到。 活 動 很 特 別 是 因 為 社 區 全 體 的 投 入,「 從 構思主題、裝置意象的討論,讓居民開始思考自 己社區的特色和說故事的方法。」蔡秋霖說,社 區居民在藝術家的指導下,運用竹子、黏土、紙 糊等材料,從無到有打造出遊行中的大老鷹、美 人魚、大地女神、蝦兵蟹將、文武財神、媽祖等 道具,以及搭配各自主題縫製服裝,從選布、裁 剪、縫製,絕對要全社區動員起來,才能有這樣 的爆發力。 遊 行 不 只 是 走 路, 把 森 巴 舞 蹈 轉 化 成 婆 婆 媽媽可以練的動作,其幕後功臣也是現任大壯觀 協會總幹事張琪玲,「在社區與人多接觸,就自 然 會 發 現 各 類 人 才。」 十 多 年 前 在 家 育 嬰 的 她 因具有雜誌社的工作經驗,被鄰居推薦編輯社區 報,加上自己練過肚皮舞、土風舞,因此在國外 森巴老師指導時學得比較快,幾年後就成了社區 裡的舞蹈總監,編舞、練舞都沒問題。 75


▲童話藝術節邀請大小朋友街頭同歡。

綻放中東肚皮舞團黃慧美團長也說到:「我

為參加遊行要穿得很少,後來才知道創作過程才

們是兼職舞者,平日是上班族、老師、開店,工

是最重要的一環。」以環保打擊樂團活躍的五福

作在外地,但我們把舞蹈留在家鄉。」落腳在基

社區,帶著阿公、阿嬤與阿孫走出家門,揹著共

隆又熱愛中東肚皮舞的綻放舞團,技藝精湛的團

同創作的作品跟民眾互動。

員試圖將基隆在地元素與舞蹈結合,展現出華麗 的在地風格。

「 累, 是 一 定 會 的, 但 就 是 滿 滿 的 成 就 感。」五福社區常務監事林月英笑著說,「嘉年

+生活中找議題,走出社區精神

華活動辦一次可以聊一年啊!」許多老人家在平 日就投注時間與力氣,活動當天有如成果展,邀

76

「5、6 月, 甚 至 更 早, 嘉 年 華 的 籌 備 就 默

請家中年輕輩一起來遊行,後續迴響是很大的,

默地展開,工作坊中的阿公阿嬤輪班進行,還有

她說:「就像日本的文化祭,在外工作的年輕人

人把小道具帶回家,全家一起幫忙做!」連續 3

再忙也一定要回家。」

年參加海洋老鷹嘉年華的五福社區發展協會林萬 國理事長說:「一開始,社區居民都很害羞,以

「今年(2018 年)遇到磅礡大雨,全場遊


邊玩邊學,基隆 +1

▲童話藝術節有許多動畫角色登場。

行 41 個 團 隊, 雨 衣 脫 掉、 熱 情 不 減, 圍 觀 的 市

自然風俗是最大的特色,從過去繽紛鯉魚旗幟到

民觀眾也支持到最後,給予社區阿公阿嬤、媽媽

Color Keelung 環保裝置藝術活動,活動後的布

小孩最熱烈的掌聲。」熱情與感動在每一個參與

料再回收製成飲料杯提袋,藉此傳遞環保再利用

者的心中迴盪,雨都子民展現不畏風雨的精神!

觀念。」基隆在地藝術家李奇鴻與市民朋友共同 創作,透過各種染布紮染手法,呈現多元繽紛的

+童話人物齊聚,陪孩子揮灑創意

紋樣,沿著基隆港裝置於海洋廣場旁,猶如將海 浪搬上岸,向過往行人傳達海洋意象。

4 月 是 屬 於 兒 童 的 月 份, 讓 全 基 隆 市 兒 童 引領期盼的童話藝術節,老師和學生協力發揮創

大型童話人物、海洋動物在港口躍然而出,

意,把美感課程、藝術教學搬到街頭,更串聯起

屬於兒童的季節裡,讓孩子在熟悉的城市中盡情

學校和城市的互動。

發揮、表演,激發更多藝術想像,也喚起大人們 的童心,這是基隆展現城市活力的方式。

連續幾年負責承辦童話藝術節的陽明海運 文 化 藝 術 館 黃 苛 梅 館 長 說:「 結 合 在 地 人 文 和

77


邊玩邊學

78


邊玩邊學,基隆 +1

域也跟著翻轉,教學不再 是老師說、學生聽,戴上 3D眼鏡闖關冒險,互動式 新科技讓上課變好玩了,

抓住滑世代的眼球 智慧教育校園放大絕

在數位科技時代,教育場

動腦兼動手,培養孩子 主動學習,走在時代的前 端,基隆要做智慧教育示 範城市。

79


人 手 一 台 Chromebook, 或 坐 或 站 地 進 行 小組討論,學生們在充滿鮮豔色彩的智慧創客教 室中,透過操作學習,達成老師在課程中交付的 任務,有時需戴上混合實境眼鏡,有時需將設計 圖稿透過 3D 列印進行研討,這是未來基隆校園 的學習圖像。

+創新實驗中心,搶先啟動智慧教育 寶 藍 色 天 花 板 有 白 雲 意 象, 地 板 是 光 滑 大 海、碼頭休憩區,一艘領航前進的船隻內可以進 行小組討論,紅、黃、綠、藍搭配出科技與自由 發想的創客氛圍,教育場域變得不一樣了!全台 第一間「教育創新研發實驗中心」自 2018 年 10 月啟用,成為基隆智慧教育的推動平台,搶先走 在時代前端,更與 Google 華人講師培訓中心合 作,開發應用教案與推廣課程,協助國中小老師 推動科技教育。 這一場翻轉基隆教育場域的計畫多年前就展 上 圖 | 熱情的教師是科技教育推動的關鍵力量。 下 圖 | 基隆智慧教育引進 Google 華人講師培訓中心。

開,「從基礎建設開始,每間學校 1Gbps 網路骨 幹,跑得動上、下載 300M/ 秒的高畫質影音。」 教育網路中心蘇仕文主任說,「放下老舊線路思

80

維,重新以使用者的需求出發,雙骨幹的有線和


邊玩邊學,基隆 +1

無線網路建置是推動行動學習最基本、最重要的 環節。」 Google 華 人 講 師 培 訓 中 心 林 心 如( Ellie Lin) 提到:「基隆市政府對於教育的投入和用心 規劃,不僅僅是將硬體載具導入校園,更規劃許 多教學活動、教育訓練研習課程,讓在第一線現 場教學的老師們,能夠熟悉與活化數位科技教學 的應用,並且基隆市創新實驗中心的發想與成立, 更是希望能讓市民了解與共享這樣的想法與概念, 讓全市民一起參與、一同成長。」科技領域的教 育概念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現今教育方式不再 只是單向的老師說、孩子聽,面對數位原生世代 的來臨,教學現場應該激發更多火花,不再只是 告訴孩子們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孩子們發現問題 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已經從傳統的主 角成為觀察者、引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

+設計課程教案,主動學習更有趣 帶著 3D 眼鏡的學生們,專注地看著英語老 師所設定的冒險題目,360 度環景的觀光景點照

▲數位思維與程式邏輯,從小就可以在生活中建立。

片 讓 人 身 歷 其 境, 透 過 AR 科 技, 學 生 看 見 外 國 人時,就要說出英文單字或句子,以語音讀取來

81


達成聽和說的英語練習,每個孩子站起來向前、 向後、向上或下,尋找闖關任務,程度好的孩子 還可以學會不同景點的英文名稱,以學生為主體 的學習正是時代趨勢。 打 開 ZSpace 功 能 再 搭 配 ZView, 用 簡 單 的 操 作 就 可 以 將 2D 的 大 象 圖 片 變 成 3D 立 體 圖 像, 浮 現 在 螢 幕 前 面, 透 過 旋 轉 表 現 各 種 角 度 的生物特性,或是直接表現出動物的骨骼狀態, 孩子們在生物的學習上能夠突破課本與教室的場 域,思考方式也從平面跳到立體。 「 創 新 實 驗 中 心 的 主 要 服 務 對 象 是 老 師, 先 從 學 校 的 資 訊 組 長 開 始 研 習, 再 到 輔 導 團 的 教 師 教 案 研 發。」 蘇 仕 文 主 任 說 Google For Education 的 講 師 將 在 基 隆 創 新 研 發 實 驗 中 心 駐點,協助科技導入教學,讓跨領域老師可以到 Lab 來討教或是彼此交流心得。Ellie 也提到:「以 英語和社會科的老師來說,最能夠透過科技落實 在教學中,像是世界各國的餐桌禮儀,透過混合 實境的規劃,解決老師準備食材的時間和道具成 本,更豐富了教學現場!」世界變化很快、科技 越來越先進,但後台軟體操作要更簡單,讓老師 82

可以輕鬆上手,把心力放在其專科教育的題目規 劃與任務設計。

上 圖 | 透過 Google 的師資培訓計畫,把未來拉到學生眼前。 下 圖 | 各式各樣的數位載具運用,讓學生感受到教室外的世界脈動。


邊玩邊學,基隆 +1

+打破教室圍牆,師資互通不累格

75 吋 液 晶 螢 幕、 高 畫 質 傳 輸, 透 過 兩 校 連 線,像是藝文課程的專業師資可以在一校上課,

各領域教學的使用,在 Google for education

同步共享給其他學校,打破交通上與時間上的障

內 部 數 據 中 均 有 提 升。「落實智慧教育,培養的

礙,學習的臨場感、跨校的互動,透過高速網路、

是國際視野與未來競爭力,孩子們帶著行動裝置,

歷歷在目不累格,「甚至,舉辦跨校會議,行政

沒有地域限制的學習,就如同他們即將面對的未來

老師也可以透過連線做即時討論。」基隆市政府

工作職場狀態,在開放式的空間裡,不斷地激發想

教育處陳素芬處長說,為推廣運算思維及自由軟

像力與各式各樣的程式學習。」Ellie 分享世界各

體 的 基 優 盃 Scratch 程 式 設 計 競 賽 更 已 舉 辦 7

國在智慧教育的關注,而台灣在這方面可不落人

年,各國中、國小均積極組隊參加。如今每一間

後,師資培育表現在質與量上都是名列前茅。「基

學校都有智慧創客教室,讓學生面對未來世界的

隆市 2018 年從 13% 成長到 48%,足以看出第一

競爭力可以從小培養,而教育處做到的就是給予

線老師在科技運用上的積極。」Ellie 說道,未來

最佳的學習環境。

基隆也將全數建置遠端管理平台,就能夠更精準的 透過大數據來了解教學第一現場。

推動智慧教育四部曲 在數位科技的現代,資訊設備的充實刻不容緩!藉由智慧教育,翻轉基隆的教育場域,作為國家智慧教 育示範城市,推動提升教學品質四部曲。第一部曲:「班班數位化計畫」,更新全市學校教室資訊設備; 第二部曲:全面提升校園網路骨幹,讓智慧教育工作得以開展;第三部曲:開辦「校校有智慧創客教室」, 目前各國中小已建置 21 間智慧創客教室,107 學年度將全數完成建置。第四部曲:導入 Google 相關 新科技於教學現場,建置「教育創新研發實驗中心」,成為智慧教育推動據點。此外,也透過校際合作, 讓資訊科技元素運用於創客教室教學,目前有 9 所學校先行辦理,將持續推廣至其他學校。

83


社 區 創生 基隆

+1

地方創生的根基是在地的人事物,從大 基隆歷史場景了解基隆的前世今生,找 到城市認同;藝術深入社區,和居民一 起創作出屬於地方的特色;青年返鄉或 移居,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代間共 融,關照每個角落的老人、小孩。因為 對地方的熱愛,創造了各種生機。


之凡工作室提供

86

穿梭時空找回城市認同 大基隆歷史場景說故事

+

100

和城市發展一起飛 青年創業圓夢趁勢而起

+

專業與愛並進的關懷 創造代間共融的家庭生活

+

92

+

106

藝術介入社區 雙年展、工作營邀居民共創


社區創生

郭瓊瑩提供

郭瓊瑩提供

86

郭瓊瑩提供


社區創生,基隆 +1

意,又難以被抄襲的文化 財產,同樣是大學城,徐志 摩近百年前的《再別康橋》 就讓英國劍橋顯得特別有詩 意。因此,「大基隆歷史場 景再現整合計畫」將說出

穿梭時空找回城市認同 大基隆歷史場景說故事

歷史,是最在地、最具創

400年來幾經跌宕的港都故 事,讓人好好認識基隆的魅 力與風采。

87


▲要塞司令部正進行修復中。

▲要塞司令官邸修復開工,林右昌市長為「連釣榫」敲接。

許多人都喜歡到義大利羅馬去旅遊,不管對

聖薩爾瓦多城,開啟基隆踏入世界史的第一步。

歷史熟不熟,都不能錯過街市之間的古蹟,多少

十幾年後荷蘭人戰勝西班牙人奪得北台灣的統治

文學作品、電視和故事都增添了羅馬的魅力,競

權,20 年後又被鄭氏王朝趕走,在 17 世紀短短

技場不僅是壯麗的拍照背景,還隱隱有神鬼戰士

的幾十年中,小小的和平島就陸續有巴賽族(原

和賓漢的呼聲,站在羅馬小巷裡吃著冰淇淋,都

住民)、西班牙人、荷蘭人、漢人,基隆的族群

會有穿梭古今的感覺。

融合早在 300 多年前就開始了。

基隆其實也有條件成為一個古今融合的城

+場景再現,精采歷史不留白

市。 許 多 人 以 為 1950 ∼ 1980 年 之 間 因 港 口 繁 榮的基隆,是與世界貿易最接近的時期,其實這 個城市 400 年前就已經連結上世界史!

為 了 讓 這 些 精 采 的 歷 史, 不 只 是 留 在 文 獻 上或是一塊小小的解說牌,而是能貫穿時間與空 間,由基隆市政府提報文化部核定「大基隆歷史

88

西元 1626 年,西班牙人占領位於東亞航線

場景再現整合計畫」,由基隆港東岸往北至和平

上具有天然良港的雞籠,並在今天的和平島上築

島,西岸至白米甕砲台,進行一連串的史料蒐集、


社區創生,基隆 +1

整理、再現,讓這個歷經大航海時代、清朝、日治、

造、產業政策、地方創生等在地需求,有些場景

二戰、戰後、戒嚴,至今日民主台灣,每一段都

已無法恢復,例如和平島上的城堡在多年戰爭、

有截然不同發展變化的都市,不再只是一個老城,

東北季風,以及二戰時盟軍轟炸下消失,也考慮

而能蛻化成有景、有市、有歷史的魅力港城。

使用 AR 或 VR 現代科技的方式重現。

「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包含了幾

19 世 紀 歐 美 列 強 挾 強 大 軍 力 東 來, 鴉 片 戰

十項子計畫,利用各種方式留下都市的歷史,包

爭、清法戰爭都打到基隆,英法聯軍後,基隆成

括文獻研究、紀錄片拍攝、口述歷史、耆老訪談、

了清朝的對外貿易港,也開始受到北京朝廷的重

考古、古蹟修整、社區營造等,同時結合社區再

視,派員來台灣建設,「劉銘傳為了運輸礦產, 開闢了鐵道,這是台灣近代化的關鍵……正濱漁 港是台灣第一個遠洋漁港,和平橋是台灣第一個 跨海大橋,現在看起來不大的規模,但在那年代 曾扮演重要的科技與建設里程碑。」負責大基隆 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的郭瓊瑩教授講起基隆, 眼睛散發出有如淘寶的興奮感。

+找回文化記憶,帶動城市認同 這 個 計 畫 範 圍 除 了 和 平 島, 也 涵 蓋 基 隆 港 西岸,及現在基隆港東岸沙灣地區,這裡是雞籠 最早有人定居處之一,曾經是一個海水浴場,也 是台灣少數經歷過鴉片戰爭與清法戰爭的歷史現 ▲藝術家在漁會正濱大樓裡辦展。

場,「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又稱法國公墓)有 當時陣亡的將士長眠,還有紀念 1949 年近千人

89


喪 生 的「 太 平 輪 遇 難 旅 客 紀 念 碑 」。 這 裡 也 是 日 治 時 代 日 軍 北 台 灣 最 高 軍 事 指 揮 中 心「 基 隆 要 塞 司 令 部 」, 當 年 的 要 塞 司 令 部、 校 官 眷 舍 和 司 令 官 邸 正 發 包 修 復 中, 也 將 同 時 製 作 修 復 工程紀錄片。 基隆港西岸非常適合結合歷史砲台、燈塔、 丘陵地形及海景,規劃山海散步道。想像一下國外 遊客乘著遊輪入港,東岸有歷史古蹟與廟口夜市, 西邊可以散步在山海之間,若再有內港交通工具, 由市區港口串聯到正濱漁港與和平島,再到八斗 子、海科館,即使只有半天或一天,也能安排一趟 豐富的遊程。 翻開城市的歷史,需要時間,除了研究史實 之外,也需要市民慢慢了解、適應,最後內化成 為文化的一部分,「當人民感受到與土地的關係 時,環境與人民的關係就會變好。歷史無法全部 原樣再現,但透過時間與場景,可以了解基隆在 跨時空中扮演什麼角色。」郭瓊瑩教授認為這樣 的計畫,不僅是歷史保存研究,更是用文化記憶 帶動城市認同,以故事彰顯城市主體性,當基隆 人對自己有了自信心與熟悉感,「就會開始有正 90

面能量看到機會,會想要回來貢獻。」

上 圖 | 基隆東岸的太平輪紀念公園於 2018 年開放。 下 圖 | 舉辦講座、工作坊和大眾一起探討基隆歷史各面向。( 郭瓊 瑩提供 )


社區創生,基隆 +1

▲校官眷舍立面圖。( 郭瓊瑩提供 )

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現貌。( 郭瓊瑩提供 )

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 經基隆市政府提報,於 2016 年獲文化部核定補助的「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邀請各方專 家爬梳基隆 16 世紀被西方發現後的歷史。希望透過稀少密集的紀念性建築,作為歷史空間,反應多重 文化價值,以促進族群融合,也期待藉此彰顯基隆獨特的地理身世性格,增加在地群體認同與光榮感。 各項子計畫陸續進行中,預計 2019 年將有 4 場階段性成果報告,2020 年邀請國內外學者召開大型 研討會。

91


社區創生

元智大學藝設系提供

92

元智大學藝設系提供


社區創生,基隆 +1

都看到改變。「港口藝術 雙年展」以當代藝術之 姿,帶起跨國藝術家與港 口的對話。走向國際的同 時,基隆的藝術能量也深 入地方,透過藝術團隊的 引導,展開社區居民的創 生實驗,傳承記憶,也帶 來新的文化力量。

藝術介入社區 雙年展、工作營邀居民共創

基隆的轉型,連藝術領域

93


從「 潮 藝 術 」 到「 港 口 藝 術 雙 年 展 」, 基 隆 開 始 轉 型, 從 地 景 環 境 藝 術 走 向 當 代 藝 術, 透過作品與「港口」的地理、歷史、文化特性對 話, 集 結 了 24 名 藝 術 家 參 展。 其 中 成 長 於 基 隆 的 吳 天 章, 視 基 隆 港 的 記 憶 為 其 創 作 養 分, 帶 著 留 戀 與 記 憶, 透 過 曾 獲 得 威 尼 斯 雙 年 展 肯 定 的 作 品《 再 見 春 秋 閣 》、《 千 鈞 一 髮 》 重 返 故 鄉;來自英國的藝術家鄧肯 • 蒙特弗(Duncan Mountford),結合建物與場域的劇場設計,打 造沙丘上《不明之境的大使館》,作為現實與想 像的隱喻;國際雕塑大師劉柏村全新作品《錨- 泊》,使用文明城市發展的重要元素「金屬」來 展現,懸浮的船由堅實剛硬的鐵鍊和無數的錨共 同支撐,重新將大海連結起來;香港藝術家黃國 才的《漂流議會》,以港台代議現象為主題,在 田寮河打造一個浮於海面的超現實議會裝置,觀 眾透過互動參與,以望遠鏡眺望海中漂浮的議會 與其標示的各種政見,引動出在地的討論與話題; 新銳藝術家郭月女現地創作《迷網之境》,在正 濱老漁會帶領觀者走入基隆的美麗與哀愁。 「基隆,是一個讓人想要創作的地方。」策 展人高千惠表示,「問津是跨時空相逢的開場, 94

展開各種深度層次,讓藝術家以藝術作品跟當地

上 圖 | 潮藝術以表演狂潮系列,鼓勵民眾走進劇場。 ( 中東綻放肚皮舞團提供;攝影 蔡宗和 ) 下 圖 | 郭月女現地創作《迷網之境》,結合擅長的皮 層藝術。( 攝影 林國銘 )


社區創生,基隆 +1

對話。」藝術是一種特殊的語彙,創作者、觀展 者,可以從作品中領悟到一些觀點與看法,藉由 與基隆有居住淵源的藝術家,以及國際其他港口 地區藝術家的參與,港口藝術雙年展可以從台灣 的各個港口對話開始,再展開到國際的大小型港 口,透過藝術雙年展的在地語彙在國際上發聲。 「藝術不是歌頌,很多的正負聲音,對當代藝術 來說是很好的。」高千惠說道,從成果來看,確 實讓市民看到基隆、讓藝術界看到基隆、也讓國 際看到基隆。

+現地創作,以漁網隱喻台灣文化 基 隆 擁 有 展 出 當 代 藝 術 的 勇 氣 和 潛 力, 從 市 中 心 沿 著 港 灣 往 和 平 島 延 伸, 將 整 個 港 區 串 成 藝 術 廊 帶, 儼 然 成 為 大 型 美 術 館, 吸 引 文 青 男女紛紛前往朝聖,感受藝術家的細節和表現。 郭月女主動選擇漁會正濱大樓作為現地創作的 場 域, 她 以 漁 網( 希 望 的 台 語 諧 音 ) 為 隱 喻, 利 用 廢 棄 破 漁 網 及 勞 動 編 織, 形 塑 一 個 迷 網 的 境 口, 一 開 始 讓 人 如 魚 般 走 進 魚 籠,「 當 地 用 上 圖 | 2018 港口藝術雙年展在文化中心的展區,網羅不同世 代的當代藝術作品。。 下 圖 | 李明火 ( 左 ) 改造社區的閒置空間,創生了「苑景天 空」。

過 的 魚 網 有 在 地 的 故 事, 從 收 集 網 開 始 就 充 滿 藝術衝擊,我親手洗滌曬乾,轉換為藝術語言, 與此場域進行對話。」

95


郭 月 女 憶 起 自 己 在 藝 術 勞 動 的 過 程, 與 和 陞長榮船長苗延松、錢春一六發號船長卡照、瑞 春 NO.1 船 長 羅 世 雄 對 談; 漁 民 所 面 臨 到 無 論 是 現實生活、生態環境上的困境,更透過影像藝術 家林國銘的紀錄,將訪談內容呈現在展區如同漁

▲居住生活在太平社區的退休碼頭工人。( 元智大學藝設系提供 )

民生活住家客廳的意象裡。收集舊漁網、洗滌漁 網,向瑞益漁網行陳源泉老闆學習補漁網,郭月 女認為破漁網之意象,一如台灣文化主體性,因

之網,透過皮層設計表現出漁網的各種可能,正

殖民與移民的歷史經驗,猶似一張正待重整復建

濱漁會建物代表著邊陲的概念,在困境中依然看 得到希望之光。 港 口 可 以 有 無 限 對 話, 藝 術 擁 有 無 窮 感 染 力,有的人感受如漣漪般、有的人感受如浪濤, 持續擾動著基隆這個文化多元、層次伸展得宜的 港口都市。

+山海工作營,從居民日常找元素 「 藝 術 介 入 社 區, 要 以 社 區 生 活 的 姿 態 延 展 開 來。」 元 智 大 學 藝 術 設 計 學 系 陳 冠 華 教 授 說, 他 以 多 年 帶 領 學 生 透 過 藝 術 進 入 社 區 的 經 驗, 走 進 太 平 社 區, 與 都 發 局 長 徐 燕 興 冒 雨 爬 96

▲ 結合食物設計,在地飲食的創新實驗。( 元智大學藝設系提 供)

113 巷到太平國小,感受到這個社區的可能性, 開啟了與基隆對話的序曲。3 年來,山海工作營


社區創生,基隆 +1

國 內 外 建 築 師、 藝 術 家、 產 業 跨 界 專 家 一 起 駐 校 上 課、 工 作 創 作, 讓 自 發 的 創 生 概 念 在 市 民 心中滋長。

▲和社區居民達人師傅一起動手創作。( 元智大學藝設系提供 )

+太平社區,基隆內港的根 太平社區位在基隆港西岸罾仔寮山坡地

透 過 每 年 寒 暑 假 進 駐, 實 際 與 居 民 訪 談、 學 生

上, 緊 鄰 火 車 站 和 港 口 市 中 心, 是 基 隆 最 早 的

描繪出 100 多間家庭生活樣貌、40 多個周邊產

漢 人 聚 落 之 一, 歷 經 清 代 漁 業、 日 本 現 代 化 築

業現況。

港 工 程、70 年 代 港 口 擴 建 等 時 期, 是 因 應 港 口 產 業 形 成 的 山 城 聚 落, 居 民 多 為 碼 頭 工 人 及 其

陳 冠 華 認 為:「 美 學, 是 從 生 活 型 態、 生

後 代。 隨 著 青 年 移 地 工 作 造 成 的 土 地 建 物 閒 置

活 本 質 中 延 展 開 來 的。」 顛 覆 一 般 民 眾 對 於 藝

廢 棄, 在 社 區 內 走 動 的 只 剩 老 者 與 孩 子。「 第

術 家 就 要 做 藝 術 裝 置 的 期 待, 山 海 工 作 營 紮 實

一 年 山 海 工 作 營 駐 地 研 究、 訪 談 行 動, 學 著 以

穩 健 的 深 入 居 民 日 常, 從 既 有 都 市 紋 理 中 找 到

底 層 居 民 的 眼 光 看 事 情, 盤 點 出 社 區 內 超 過 20

創 新 的 可 能, 引 動 各 種 想 像 與 思 考, 與 市 民 共

處 廢 墟 地 圖, 我 想 我 也 可 以 做 點 什 麼?」 在 地

創 能 落 實 在 生 活 中 的 各 種 態 度。 他 這 麼 描 述:

居 民 李 火 明 說 道, 自 己 被 這 些 年 輕 人 感 動 的 過

「 從 113 巷 走 進 來, 往 上 坡 爬 的 路 上, 港 風 吹

程, 激 發 他 對 於 家 鄉 城 市 美 學、 空 間 再 生、 產

來, 抬 頭 看 看 湛 藍 風 帆 與 天 空 相 應, 老 人 家 們

業創新等議題的關注。

可 以 坐 下 來 聊 個 天, 有 了 機 會 可 以 感 激 生 活, 美 才 會 出 現。」 自 2016 年 暑 假 的 山 海 工 作 營

考 取 社 造 師 資 格 的 李 火 明,2018 年 加 入

v1.0 開 始,2017 年 寒 假 v1.5、 暑 假 v2.0……

山 海 工 作 營 團 隊, 創 生 了「 苑 景 天 空 」, 把 住

到 2018 年 暑 假 v3.0, 太 平 國 小 持 續 舉 辦 山 海

家 對 面 的 閒 置 空 間 重 新 裝 置 彩 繪、 種 植 綠 色 蔬

工 作 營, 陳 冠 華 帶 領 學 生 團 隊 和 社 區 區 民, 與

菜, 他 說:「 基 隆 人 攏 是 一 家 人, 咱 ㄟ 心 內 永

97


遠 加 一 ㄟ 人, 我 想 要 給 來 往 走 動 的 長 輩 一 個 友 善 的 休 憩 空 間, 偶 爾 還 可 以 來 幫 菜 澆 水。」 擺 放 在 空 間 外 圍 的 鮮 黃 色 椅 條 也 有 巧 思, 適 合 老 人 家 好 坐 下、 好 站 起 的 高 度。 罾 仔 寮 沒 有 所 謂 的 公 園, 現 在 卻 有 廢 棄 空 間 可 以 休 息, 這 些 用 青 春 奉 獻 給 家 庭 一 輩 子 的 老 人 家, 有 了 可 以 出 來走逛的理由,也有了生活中的歸屬感。 感 應 宮 前 的 廢 棄 鐵 皮 圍 籬, 在 老 居 民 的 記 憶 中 是 廟 會 戲 班 演 戲 或 露 天 電 影 的 美 好 過 去, 總 吸 引 左 鄰 右 舍 聚 集, 工 作 團 隊 打 開 鐵 皮 屋、 清理廢棄物,在 2018 年創生實作階段,山海劇 院的場地再造、前太平國小孩子的《雨都罾晴》 於 8 月 盛 大 演 出, 地 方 耆 老 對 這 齣 取 材 於 在 地 故 事 的 戲 劇 感 動 萬 分!「 意 想 不 到 的 是 後 續 社 區 自 發 性 延 續, 第 二 場 戲 再 次 於 10 月 演 出, 太 平 國 小 前 校 長 陳 健 文 一 路 支 持, 讓 孩 子 也 透 過 訪 談 社 區 老 人 家, 掌 握 在 地 故 事 樣 貌, 讓 文 化 傳 承 下 來。」 陳 冠 華 認 為 能 夠 讓 當 地 自 主 參 與 發展,一切就值得了。 計 畫 助 理 老 柯( 柯 濟 民 ) 從 一 開 始 就 跟 著 98

上圖|太平社區的困境─太平國小廢校議題。( 元智大學藝設系提供 ) 下圖|居民一起參與的山海小市集。( 元智大學藝設系提供 )

陳 冠 華 老 師 到 基 隆 駐 站 研 究, 他 說:「 空 間 再 造,不論是清理廢墟垃圾,還是創作新的設施,


社區創生,基隆 +1

在 太 平 社 區 的 辛 苦 比 其 他 地 區 高, 因 為 坡 地 讓 車 子 無 法 進 入 到 任 何 一 間 住 宅, 只 能 靠 著 人 力 或 機 車 搬 運。」 學 生 們 徒 手 進 行, 發 現 清 掉 一 些 東 西、 乾 淨 的 空 氣 就 會 進 來, 創 新 的 想 法 就 能 夠 源 源 不 絕, 這 些 美 感 思 維 開 始 在 居 民 間 流 動, 而 不 是 以 藝 術 家 的 眼 光 加 諸 上 去, 於 是 閒 置十多年的柑仔店又再度由居民自主開辦起手 工創作工坊,太平小國劇團也持續排練與演出, 廢 校 後 的 太 平 國 小 一 字 型 校 舍, 轉 型 為 地 方 創

▲地區文化與產業結合的各種可能在山海小市集發生。

生實驗基地,生活與感知慢慢結合,有根的美, 帶來新的文化力量。

地方創生,以校園為核心的城市改造計畫 基隆市政府利用已廢校的太平國小作為建築與設計者之家,經由舉辦產業創生工作坊、論壇及活動, 並透過都市景觀平台、都市更新辦公室、大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專管團隊的進駐,擾動太平國小 周邊地區再生,共同探討基隆青年外流、空間閒置及產業沒落等問題,找出地方產業再生的契機。 未來,也將持續推動孝三路、義二路、和平島、暖暖等歷史街區地方創生工作。 除太平國小,推動「以校園為核心的城市改造計畫」,市府已擇定和平國小、仙洞國小、安樂國小 及百福國中,將透過校園與社區的交流互動,推動校園及周邊公共空間的實質改造。此外,也推動 「社區規劃師 ( 社規師 ) 的轉型」,完成共 50 處空間改造。

99


社區創生

100


社區創生,基隆 +1

隆的人才與資源,都被 吸到台北去。但現在台北 過高的生活成本與過度的 競爭,反而成為基隆的機 會,這個正要發展的山海 城,正等著年輕人創作出

和城市發展一起飛 青年創業圓夢趁勢而起

多年來因為鄰近首都,基

各種可能性!

101


「回基隆之後,一切都順利了。」創立手工 製鞋品牌的宋之凡,在山城巷弄間的工作室裡, 談起他的創業路。念服裝設計的他,畢業後對未 來 茫 然 了 一 陣 子, 看 到 政 府 開 設 製 鞋 人 才 培 訓 班,決定到彰化上課,輾轉到台南跟著老師傅當 學徒,精熟技術後,圓夢創立手工鞋品牌,從此 帶著自己的鞋子,到處跑文創市集,同時將商品 上架到設計師平台網站,希望接觸到的每一個人 都能成為播出的小小種子,但卻常常擺攤一整天 也沒賣出一雙鞋,不知道自己能撐多久。

+在基隆被看見,回故鄉翻轉事業 創 業 維 艱 的 日 子, 在 2017 年 底 的 基 隆 產 業 博 覽 會 開 始 翻 轉。 宋 之 凡 說:「 那 幾 天, 創 下我擺攤賣得最好的紀錄」可能是基隆人疼惜

▲創業之初,研發製作到銷售客服,宋之凡一手包辦。( 之凡 工作室提供 )

自 己 的 孩 子, 或 是 累 積 的 實 力 開 花 結 果, 除 了

「基隆正在快速成長,活動、補助機會都很多,

營 業 額 暴 增 之 外, 手 工 鞋 的 品 牌 也 受 到 基 隆 市

趁 勢 發 展 省 很 多 力 氣。 台 北 機 會 和 市 場 大, 但

政 府 的 注 意, 與 他 討 論 回 鄉 的 可 能 性, 以 及 市

競 爭 也 更 多, 在 基 隆 反 而 容 易 被 看 見。」 回 來

府可提供的青創資源。

一 年, 他 的 線 上 商 店 有 了 基 礎, 穩 定 的 銷 售 讓 他 可 以 專 心 研 發 產 品 與 思 考 未 來, 不 必 再 為 了

102

他 決 定 搬 回 基 隆, 同 時 設 立 公 司 並 申 請

收 入 要 自 己 全 攬 銷 售、 擺 攤、 製 作、 研 發、 客

「 基 隆 市 青 年 創 業 孵 育 獎 勵 補 助 計 畫 」, 以 20

服、 後 勤, 偶 爾 配 合 市 府 擺 攤 或 宣 傳, 紮 實 地

萬獎勵金投入研發新款式,進一步擴大產品線。

擴 展 事 業。 創 立 品 牌 兩 年 就 奠 定 基 礎, 宋 之 凡


社區創生,基隆 +1

搭上發展中的故鄉,一齊起飛,更談到參與「基

+和青年對話,創造友善創業環境

隆 好 物 」 的 品 牌 改 良 計 畫, 市 府 邀 請 行 銷 專 家 為 在 地 品 牌 診 斷, 這 也 是 在 基 隆 才 有 的 機 會。

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為了引入基隆在文

「 我 對 未 來 沒 有 設 限, 有 想 過 銷 售 至 國 外, 所

創、 科 技、 創 業 的 活 水, 針 對 年 輕 人 創 業 初 始

以 去 過 香 港 擺 攤, 他 們 物 價 和 收 入 高, 喜 歡 我

最 頭 痛 的 場 域 與 資 金 問 題, 與 都 市 發 展 處 合 作

們這種質感好的產品……。若市府有好的規劃,

整理出 86 設計公寓與太平國小及環港商圈,提

也 可 以 在 市 區 開 店, 讓 更 多 人 可 以 實 際 體 驗 我

供 為 青 年 創 業 場 所, 也 提 供 補 助、 貸 款, 組 織

們的鞋子。」

專 業 顧 問 團, 幫 助 年 輕 人 圓 夢, 同 時 增 加 基 隆 的 產 業 動 能。 除 了 傳 達 市 政 計 畫 與 願 景, 持 續 與 青 年 對 話 也 很 重 要, 為 了 解 年 輕 人 到 基 隆 生 活、 工 作, 甚 至 創 業, 缺 的 是 什 麼, 三 年 前 開 始, 研 考 處 連 辦 兩 年「 基 隆 青 年 創 意 營 」, 邀 請 年 輕 人 深 入 了 解 基 隆 現 況 後, 提 出 對 城 市 的 建 言; 今 年(2018 年 ) 則 以 三 場 不 同 議 題 的 開 放 論 壇, 邀 請 各 方 討 論 基 隆 的 可 能 性。 研 考 處 黃 駿 逸 處 長 認 為, 透 過 深 入 的 對 話, 不 僅 提 高 基 隆 人 對 市 政 的 關 注 度, 網 路 上 持 續 討 論, 也 引發市府團隊不少創意想法。就這樣一面溝通、 一 面 建 設 下, 越 來 越 多 人 感 受 到 基 隆 的 機 會, 願意來此投資或開啟事業。

▲市府的青創政策滋養在地創業動能。( 之凡工作室提供 )

103


+連招牌都不用,機會主動找上門 參與正濱漁港城市色彩示範計畫的建築 師 莊 鎮 戎, 是 另 一 個 例 子。 本 來 與 同 為 建 築 師 的 弟 弟 一 起 在 台 北 開 設「 重 力 聯 合 建 築 師 事 務 所 」, 雖 然 市 場 大, 但 是「 下 的 廣 告 一 定 要 比 別 人 大、 比 別 人 多 」 莊 建 築 師 直 言 在 台 北 開 業 的成本相當高。 因 為 工 作 接 觸 到 基 隆, 加 上 母 親 出 身 基 隆, 兩 兄 弟 在 暖 暖 買 下 山 腰 上 荒 廢 的 半 百 三 合

▲重力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在基隆暖暖打造出理想的在地創生空 間。( 重力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

院, 發 揮 專 長 留 住 三 合 院 的 格 局, 加 入 現 代 居 住的需求與舒適感,「冬天來時,屋裡有火爐, 可 以 容 納 20 個 人 烤 肉 聚 會, 吵 翻 天 都 不 必 擔

的 動 能, 市 府 投 注 心 力 經 營 整 體 生 態 環 境, 已

心。」 修 葺 好 的 老 宅, 因 為 氣 氛 太 悠 閒 不 適 合

經 慢 慢 在 街 市 上 感 受 到 不 同 以 往 的 生 氣,「 新

工 作, 反 成 為 暖 暖 在 地 創 生 的 典 範, 聚 集 社 區

的 餐 廳、 咖 啡 廳 越 來 越 多, 基 隆 正 在 快 速 成

翻 轉 的 動 能, 成 了 事 務 所 的 代 表 作。 兩 兄 弟 發

長。」莊鎮戎說。

現, 到 了 基 隆 專 業 更 容 易 被 看 見, 在 地 的 案 子 越 來 越 多, 和 平 島、 萬 里、 金 山、 石 門 的 案 子

距 離 台 北 僅 半 小 時 車 程, 就 可 以 感 受 到 基

都 主 動 找 上 他 們, 莊 鎮 戎 說:「 到 基 隆 不 必 下

隆 這 座 正 在 發 展 中 的 山 海 城, 不 同 的 視 野 與 機

廣 告, 連 招 牌 都 沒 有, 也 會 有 人 找 來。」 最 後

會正等待你的發掘!

乾 脆 把 家 都 搬 到 基 隆, 成 了 名 副 其 實 的 北 漂。 104

到 基 隆 4 年 來, 他 深 切 感 受 到 這 幾 年 在 地 新 興


社區創生,基隆 +1

▲保留半百三合院老屋的樣貌,改造成現代建築。( 重力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

青年創業與文創產業計畫 為鼓勵青年在基隆圓夢創業,基隆市政府自 2016 年起辦理「青年創業孵育獎勵補助計畫」,提供 創業補助、低利貸款,同時進行培育輔導和資源轉介,邀請各別行業專家 100 位組成「產業躍升服 務團」提升青創者的經營能力。 為了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2015 年起市府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合作,舉辦「基隆好物文創商品設 計競賽」,並媒合在地手作業者輔導產業升級;同時市府匯集在地文創成果,參加「台灣文博會」, 協助在地廠商進行推廣。

105


社區創生

106


社區創生,基隆 +1

的人生課題,照顧他人 也是一種專業學習;而老 與幼的需求是如此相似相 合,都需要愛、照顧與陪 伴。透過家庭照顧者喘息 服務空間、祖孫館、親子 館等場館設施,和專業人 員的支持性服務,代間共

專業與愛並進的關懷 創造代間共融的家庭生活

老,與面對老,是每個人

融的未來是一個充滿愛與 專業的新時代。

107


家庭照顧者應該是一個家最安心的後援,但 隨著老年化、少子化、青壯年勞力外移,長期照顧 成了家庭中最弱勢無援的一塊,「每到上班日,基 隆就變成老人小孩市,留在家中照顧老的、病的、 小的,那位默默付出的家庭照顧者,要他跨出喘息 的第一步是最艱難的事。」基隆第一個家庭照顧者 喘息服務空間的院長陳素珍說,「長期把家事負擔 視為己任的人,儘管嘴巴上說辛苦,但要抽離一個 下午的時間,是放不下的。」想要取得家庭照顧者 的信任,也要取得被照顧者的認同,喘息服務是每 個家的家務事,也是一門專業。 ▲祖孫館的設計同時兼顧長者與孩童的需求。

+喘息服務,家庭照顧者的支持力量 位在火車站旁,離市中心步行不到 10 分鐘距 離的電梯公寓中,一處可以眺望繁華港區的溫馨園 地, 是 許 多 人 心 中 的 溫 馨 小 家,2017 年 10 月 成 立啟用的空間,擺放木質桌椅、綠色盆栽、隨時可 自行使用的咖啡機、對談室的小沙發,打造出一個 脫離塵囂的小世界,陳素珍說:「讓同樣身為家庭 照顧者的人互相交流與取暖,感受到世界上還有人 懂自己的心情,在這裡也許是一杯咖啡的時間,卻 可以帶來一段時間的力量。」社工們帶領家庭照顧 108

者念出「自我宣言」、專業護理師教導居家照顧技


社區創生,基隆 +1

+全台第一座祖孫館,跨世代忘齡共學 70、80 歲的爺爺奶奶用緩慢的步伐帶著 3、 4 歲的幼兒,「顧孫」是基隆的日常,座落於八斗 子調和市場二樓的祖孫館於 2018 月 6 月應運而 生,500 坪的空間同時照顧阿公、阿嬤與阿孫的 需求。「空間的規劃上,防撞、防跌、搭配扶手 都是共通的需求,還有長輩專屬的握力訓練、幼 兒專屬的攀爬練習,以及符合兩者的共融活動。」 祖孫館江承軒主任談到市府在規劃階段就對舊市 場老屋活化有很多創新的構思,在多雨的基隆日 ▲以市場空間改造的祖孫館寬敞明亮。

常,提供最需要活動空間的長輩和小孩,一個共 同成長的環境。

巧、團體老師引導紓壓活動、一對一的心理協談, 各種支持性的服務,讓撐著一個家的力量得到緩和 與再出發的動力。

基隆市政府社會處吳挺鋒處長說:「祖孫館 提倡老幼共同參與,是兩個世代最好的互動平台, 透過專業課程與空間動線的設計,家長安心、阿孫

家庭照顧是愛的勞動(Labor of Love),很

開心、阿公阿嬤放心。」建置同時符合 65 歲以上

多人常忽略照顧其實是一種專業,需要學習,也可

長輩及 6 歲以下幼兒的身體及感官活動空間,不

以進修,透過照顧者的交流還可以有同儕的激勵。

但刺激幼兒發展,也能延緩長輩老化,就是所謂的

第一老人日間照顧中心周志展主任說:「基隆的地

「代間學習」。

形因素讓長照觀念的推動,除了喘息據點之外,還 有將服務帶到社區、帶入家庭的多元管道。」面對 「老」這件事,已是每個人的人生課題。

長輩面臨的老化過程包含生理、心理與社會 等層面,如感官能力與肌肉退化、外觀改變、記憶

109


力衰退,連帶著社交活動減少。但是在祖孫館中, 共融學習課程讓長輩可以領導幼兒做出很多充滿成 就感的作品,透過合作與互動帶來身心的愉悅,讓 孩子活潑開朗的笑容漸漸改變「老的心境」。

+一區一中心,親子館友善托育 走進溫馨可愛的西定親子館,牙牙學語的 0 ∼ 2 歲專區有各種適齡玩具吸引寶寶們的注意,專業 又親切的幼保員能夠解決新手媽媽在教育上遇到的 各種疑難雜症,「讓孩子可以盡情地探索是我們不 停努力的目標,親子館與托育資源中心的結合,給 家長安心與信任感。」蔡錦雪主任表示,除了有幼 兒爬行區、DIY 多功能教室、親子圖書角、大小肌

▲西定親子館中可以老幼共同創作。

肉活動區域,還有最受歡迎的親子廚房,讓 6 歲 以下的孩子可以透過互動,獲得在少子化家庭中難 以學習的人際關係。 由爸爸與孩子一起執行的爸趣食煮活動,翻

力,從模仿大人的動作開始,小志工幫忙每位進館

轉爸媽平日的角色,媽媽只能在教室外觀看,讓爸

的小小朋友量體溫、介紹環境,讓孩子可以學習獨

爸們直呼:煮菜不難,但一邊煮一邊兼顧孩子非常

立,間接在家中扮演協力的角色。

艱辛啊!親子館也會透過小小志工訓練幼兒自理能 110


社區創生,基隆 +1

▲西定親子館,讓家長有了可以安心托育的場所。

親子館、祖孫館世代共融 為了給家長優質的親子環境,基隆市政府積極推動「一區一親子館」幼兒政策。目前已於安樂、 七堵、中山、暖暖及仁愛區建置 5 間親子館。第 6 間親子館以「祖孫共融.世代共融」的理念,利 用調和市場內廢棄閒置多年、占地約 500 坪的幼兒園空間,以現代、明亮、高水準的設計手法,設 置了全台第一間「基隆祖孫館」,在 2018 年 6 月啟用之後,使用情形十分踴躍。最後一所,信義 區親子館也已在規劃中。

111


友 善 生活 基隆

+1

談遠大的計劃,都不如市民每天的生活 感受來得直接。從和民眾荷包最相關 的財政、稅務開始,大幅減債、e化便 民;每天出門就會遇到的交通問題,改 善道路、汰換公車;還有空中纜線清整 和污水下水道接管,關乎市容整潔的基 礎建設;以及改善空污、水患、水質等 影響市民健康與安全的問題,每個項目 務實地進行,打造永續生活的環境,終 能成就偉大的城市!


114

開源減債助財政升等 稅務 e 化貼心便民

+

122

基礎建設從空中到地下 清纜線、除污水救市容

+

打造永續宜居環境 降空污、治水多管齊下

+

118

+

126

推動示範道路、快捷公車 交通大躍進通勤族有感


友善生活

114


友善生活,基隆 +1

就等於幫市民看緊荷包。 基隆市近3年來重大建設 不斷,財政狀況卻更為 提升,3年共減債逾28億 元!稅務局也在為民服務

開源減債助財政升等 稅務e化貼心便民

市府財政管理若做得好,

方面獲得好評,不僅各項 服務考核連年奪得第一, 提供e化稅務等便民措施更 讓市民有感。

115


一般來說,有建設就有更多財務支出,對市 府財庫是一項嚴竣的挑戰!但基隆市政府近 3 年 來在開源節流之下,不僅沒讓財政狀況惡化,反 而還債了 28.52 億元,讓財政等級從原來的倒數 第 4 級,攀升到中段班的第 3 級,也成功讓市庫

▲「單一窗口」一站化服務,為民眾提供便利性。

共減少 8,800 萬元利息支出。

+擬定方針籌財源,大幅減債成績亮眼

自然有更多資金可以投入建設中,也撙節了債務 付息的支出。此外,引進民間資金可加速城市發

財政處翁利芳處長指出,林市長剛接任時,

展、節省政府支出、提升服務品質,不僅創造市

基隆市負債創新高,儘管該做的重大建設仍不停

府與民間的雙贏,還為當地帶來許多就業職缺,

歇,但經過努力,財政繳出了亮眼成績單,讓他

並且與其他單位展開跨機構合作。

感到相當自豪!「市長上任後讓我們財政同仁最 有感的,是他除了嚴守財政紀律外,還帶頭爭取

「減債最難的除了不增加債務外,還要協調

中央計劃補助、撙節債務付息支出,並且引進民

各項施政計劃的優先順序,再加上老年人口持續

間資金及跨機關合作。」

增加,社福支出年年成長,對財政處來說是項嚴 峻的挑戰!」但為了優質的財政體質,財政處得

在嚴守財政紀律上,林市長不僅以不增加財

要肩負起看緊人民荷包的重責大任。

政負債為原則,加上年度歲入執行率高於歲出執 行率,使得決算呈收支賸餘,因此減少負債。市

+加強便民服務,e 化稅務市民比讚

長深知地方政府開拓財源不易,但市政建設不能

116

等,於是帶領各局處首長,研擬提案向中央申請

稅務是另一個與市民荷包最貼近的項目,第

補助,2018 年成功爭取到約 33 億元的計畫型補

一線稅務人員的服務貼心與否、措施便不便民,

助款。負債減少了,利息支出當然就跟著降低,

市民最能親身感受。基隆市稅務局這幾年在為民


友善生活,基隆 +1

服務方面績效卓著,誠如歐秋霞局長所說,稅務

用卡繳稅等十多項服務;此外,並建立及整合跨

局在市府團隊中算是資優生,歷年在服務品質上

機關合作,落實「單一窗口」的服務深度和廣度,

表 現 突 出, 從 2014 至 2017 年 間, 連 年 奪 得 多

建構政府一站化服務,提供民眾超乎預期的感動

項服務品質獎第一名。

服務,積極實踐「簡政便民、智慧服務」 的願景。

為了更貼近民眾的需求,讓納稅人感受到服

財政為庶政之母,交通為建設之母。「地方

務品質的全面躍升,稅務局因應資訊化潮流,提

稅收,為地方政府財政歲入重要穩定自有財源收

供創新便民的 e 化稅務服務包括:提供超商印稅

入 之 一。」 歐 局 長 說, 基 隆 市 地 方 稅 收 2017 年

單、智慧機器人 Zenbo 稅務導覽、線上查繳稅、

度徵收數達 34 億 2,240 萬元,隨著新建案不斷

電子稅單、電子轉帳通知、電子轉帳繳納證明、

陸續完工,每年稅收穩定成長中,也成為挹注市

電子稅務文件、行動支付繳稅或至稅務局櫃台信

政建設的重要財源。

117 ▲基隆市的負債比近 4 年逐年下降。


友善生活

118


友善生活,基隆 +1

勤於基隆和台北之間,市 民搭乘公車比率也是全台 第二(台北市第一),但 搭公車的不舒適感,卻一 直消耗市民對這城市的耐 心與信心。在道路難以更 動、通勤人口一樣多的前 提下,市府要挑戰改善

推動示範道路、快捷公車 交通大躍進通勤族有感

基隆市每天有10萬人通

交通、提高民眾的生活 品質。

119


多雨、路狹的基隆,遇上每天 10 萬通勤人 口,公車不僅是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還大大影 響 生 活 品 質, 因 此 2015 年 起, 新 的 市 政 團 隊 在 現有的條件下,想盡辦法提高市民乘坐大眾運輸 工具的舒適度。 交通運輸第一要務是安全,市府每年選擇部 分路段推動示範道路計畫,限制管線單位 2 年內 不得申挖,並配合孔蓋減少及改善路基工程,使 路 面 平 整,4 年 來 共 投 入 6.48 億, 改 善 了 168 條道路品質。地面好,車也要安全,全市 153 輛 公 車 中, 近 4 年 換 新 了 50 輛, 其 中 包 含 41 輛

▲汰換老舊公車,讓市民乘車更安全又舒適。

低 地 板 公 車, 友 善 市 內 近 4 成 的 銀 髮 搭 車 族; 2018 年 8 月 起, 公 車 更 全 面 提 供 Wi-Fi, 提 升 行車服務品質。 即使有了新的公車和平整路面,對基隆人來 說,搭車還是一件很累人的事。「現在基隆市的 交通規劃,是將所有交通路線聚集到市中心火車 站附近再轉出去。」交通旅遊處李綱處長說明, 為什麼大家想到基隆的交通就是很塞車,除了平 地少又發展早,道路狹小的天生條件外,港口附 近道路承受所有交通壓力,也是重要原因。想像 一 下 在 多 雨 的 冬 天 或 近 40 度 的 夏 天, 騎 著 摩 托 車到火車站附近轉車,單要找個停車位都是件艱 難的任務,然後走在很熱或濕冷的市區道路去換 車,好不容易狼狽上車後又開始塞車;若是從遠 處坐公車,單要塞到市區就需一段時間,換車到

120

台北再塞,到辦公室已經像打過一仗,每天如此 ▲基隆市公車全面提供免費 Wi-Fi。

循環,難怪基隆人的快樂指數高不了。


友善生活,基隆 +1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交旅處規劃快捷公車,

亭 也 加 裝 LED 燈 提 高 夜 間 候 車 的 安 全 度, 讓 民

讓遠離港口區域的市民,直接在家附近就能搭乘

眾更安心便捷。除了硬體上的提升,公車處也從

公車,一路開到台北市區,減少轉乘的不便,目

2015 年 起 辦 理 駕 駛 服 務 訓 練, 推 動 優 良 駕 駛 選

前已有兩條快捷公車路線都大受好評;除了平日

拔及表揚,公車處陳新埤處長意外發現民眾投訴

上下班時間搭乘載基隆市民至台北通勤上班,假

率下降,司機們也更有了服務動力。

日台北民眾也可以搭乘到基隆各地觀光遊覽,增 加 兩 地 交 流。 未 來 也 會 加 開 不 同 地 區 的 快 捷 公

市長林右昌常說,基隆像是穿著衣服在改衣

車,以不同的路線疏散火車站附近的交通負擔,

服,但長年困擾市民的交通問題,就在大家認為

提高整體市民的生活品質。

不可能的關注下,4 年有了長足的改善。

在 候 車 環 境 上, 市 府 也 陸 續 設 立 新 式 候 車 亭, 提 供 到 站 資 訊 及 LED 智 慧 站 牌, 許 多 公 車

道路與公車交通建設 基隆市交通建設 4 年有成,包括以下項目: 一、改善道路:4 年共投入 6.48 億元,改善了 168 條道路,刨鋪改善 98.6 萬平方公尺道路面積。 二、汰換公車:汰換 50 輛公車,累積汰換率達 33%,平均車齡下降為 5.12 年,並設置 36 處新式 候車亭。 三、快捷公車:第一條城際快捷公車 2088 線,2016 年 3 月上路,每月乘客數達 21 萬人次,累積 搭乘數超過 400 萬人次;第二條 1088 路線,每月乘客超過 2 萬人,已累積突破 40 萬人次搭乘。 第三條中正線將於 2019 年上路,規劃從八斗子火車站發車,經海科館、海洋大學、中正區公 所等站,行經中山高到台北市境內中崙轉運站。

121


友善生活

122


友善生活,基隆 +1

都會驚嘆基隆的改變!以 往雜亂不堪的電纜線清 整了,天際線打開後,視 野變寬廣;污水下水道, 從看不見的地下工程到後 巷整頓,也持續推進並改 善,就是要打造基隆成為

基礎建設從空中到地下 清纜線、除污水救市容

近年到過基隆的人,一定

台灣重要的北國門,及美 麗的港都城市。

123


自行清理纜線,否則一概由市工務處執行剪線。」 張處長表現出執行的決心,從主要幹道開始、逐 步清整到巷弄,這項政策推出後,也收到立竿見 影 的 成 效。4 年 下 來, 架 空 纜 線 清 整 數 量 達 95 公噸,若以長度換算已超過 408 公里,幾乎可以 從基隆拉到屏東,成效十分顯著,不僅天際線開 闊了,市容也煥然一新! 為 了 進 一 步 深 化 成 果, 市 府 從 2017 年 開 始,也同步啟動台電桿線下地方案,計劃清除近 1.4 公里、共計 70 根電桿,估算電桿下地成本大 ▲架空纜線清整後,市容也隨之煥然一新。

約是每公里 2,200 萬元。張處長提及,根據台電 的營業章程,原本市政府必須分攤一半費用,但

為 了 建 構 基 隆 成 為 乾 淨、 幸 福 城 市 的 願

在林市長施政主軸明確,並積極拜會台電高層,

景, 市 容 的 整 齊 與 秩 序 自 然 不 容 妥 協! 工 務 處

以及在中央及各國營事業單位全力支持的態度

張 元 良 處 長 說, 過 去 基 隆 市 的 架 空 纜 線 像 蜘 蛛

下,最後由台電全額負擔經費,也為市庫節省近

網密布在天空,顯得雜亂不堪,不但妨礙市容,

1,540 萬元經費。可以說是為改善市容又邁進一

更 會 影 響 到 市 民 安 全! 因 此 市 長 上 任 後, 就 把

大步。

架空纜線清整列為景觀改善重點工作之一。

+解決污水問題,下水道接管率成關鍵 +清整架空纜線,市容改頭換面 除了讓天空視野變美,看不到的地下管線更 124

「工務處公告後,透過剪纜線的方式來督促

影響市民每天的生活。「城市中的污水下水道,

所有公、私機構,其管理纜線的單位需在期限內

就好比人體的血管一樣,大的污水管像動脈、小


友善生活,基隆 +1

的污水管就像靜脈,細微的污水管就是微血管。」 張處長說,污水下水道可分為主幹管、次幹管及 分支管網,處理污水下水道工程,一般會從大的 污水管先處理,之後再處理小的及細微管網,目 前基隆市的污水下水道系統管線建設,已從下游 端慢慢往上游端銜接,愈靠近污水處理場就優先 銜接。 「在接管的過程中,由於集合住宅的戶數較 多,也會優先處理。」而污水最後又怎麼處理呢? 北邊河川彙集到基隆港後,最後會流到和平島的 水資源回收中心,最靠近基隆港的中正區就優先 接管,再逐步從下游往上游推進,目前進度來到 了市中心的仁愛區,南河系統的銜接方式也是一 樣。」在用戶接管的過程中,工務處也發現基隆

▲汙水下水道接管後,巷弄也變得更整潔。

後巷的違建很多,期間花了不少時間在與住戶的 溝通協調上,以柔性勸導的方式鼓勵自行拆除。

期 實 施, 第 二 期 實 施 計 畫 於 2018 年 全 部 施 作 完

「用戶接管之後,污水不再直接流入住家側溝而

成,完成用戶接管數約 50,712 戶。2018 年下半

造成惡臭,後巷的亂象可跟著清整解除,整體環

年也已接續啟動第三期實施計畫,執行田寮河、

境變得更加整潔漂亮,病媒蚊蟲孳生的問題也能

旭川河、南榮河及西定河下游周邊污水下水道工

一 併 解 決!」 目 前 基 隆 市 正 以 每 年 增 加 2 ∼ 3%

程,預計於 2020 年完成用戶接管。截至 2018 年

的速度穩定接管中。

6 月底,基隆市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戶數,累計 已 達 5 萬 2,515 戶, 普 及 率 達 31.98%, 在 台 灣

基隆市的污水下水道系統管線建設,共分五

本島僅次於台北市、新北市及高雄市,排名第四。

125


友善生活

126


友善生活,基隆 +1

只要有美麗的港口,還要 有清新的空氣、乾淨的 海洋、清澈的河川,才能 建構永續的宜居環境。基 隆市近年來著力於空污改 善,成為西半部空氣品質 最佳的城市,在治水上也

打造永續宜居環境 降空污、治水多管齊下

作為幸福的港都城市,不

有成績,尤其是整治易淹 的大武崙溪,保障了市民 的居家財產安全。

127


空 污 問 題, 是 台 灣 近 年 來 最 熱 門 的 議 題 之

降低商港區域船舶排放 SOx 等空污影響,環保局

一。 對 基 隆 市 而 言, 空 污 來 源 本 土 貢 獻 率 佔 比

也祭出經行政院核定的「國際商港空氣污染防治

38%, 境 外 衍 生 污 染 高 達 62 %, 改 善 空 污 是 必

方案」,透過船舶減速與排煙管制、船舶使用低

須持續努力的目標。環保局賴煥紘局長指出,基

硫燃油、擴大岸電設施等措施,多管齊下降低港

隆市相較於其他外縣市,環境較為單純,因此要

區空污。在環保局的努力及多方單位配合下,基

改善空污問題應從大處著手!

隆市今年的 PM2.5(細懸浮微粒)可望降到符合 國家標準的 15 微克 / 立方米以下,成功讓基隆市

+減少空污,從三大污染源著手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協和電廠、焚化爐、

成為西半部縣市空氣品質最佳的城市!

+整治河川,防水患與水質改善

港區等三大污染問題,此外還有大武崙、六堵兩 大工業區。」賴煥紘局長點出,協和電廠原本是

空氣之外,「水」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

台灣唯一燒重油的電廠,燃燒後的空氣含硫量過

之一。基隆河川眾多,整治工程不容忽視,其中

高。 因 此 自 2016 年 起, 環 保 局 持 續 要 求 電 廠 改

大武崙溪被列為河川整治重點項目,何以它的重

使用低硫油品,以降低 SOx( 硫氧化物 ),過程中

要性如此急迫?工務處張元良處長指出,以地理

曾經以柴油摻配試驗,但成效仍不如預期,後來

位置來看,基隆的水系可分為南河、北港,北邊

在 2017 下 半 年, 台 電 不 惜 增 加 購 油 成 本 購 買 低

所有的河川都會彙集到基隆港,通稱為「北港」;

硫 油 品,2018 年 全 面 使 用 低 硫 份 燃 料 油 及 製 程

往 南 的 河 川 則 都 流 到 南 邊 的 基 隆 河, 稱 為「 南

降載下,才大量降低了 SOx 的排放。

河」。大武崙溪是屬南河系統,以水利來說是區 域排水之用,基隆河右岸最上游的大武崙溪位於

128

除了協和電廠,賴局長也要求同仁提出焚化

安樂區內,而安樂區的人口約有 8 萬多,屬人口

爐污染削減計劃,雖無法一步到位,但需提早因

稠密地區,且大武崙溪沿岸都是重要的商業及工

應並做污染改善評估,提出分期計劃表。而為了

業聚落,保護標的相當高,經不起淹水的風險。


友善生活,基隆 +1

▲田寮河整治,周邊也跟著美化。

2017 年 6 月 2 日全台瞬間暴雨,水淹基隆

滯洪的區塊位於基隆市立棒球場,在工務處

的景象至今仍令當地人記憶猶新。「大武崙溪有

與教育處的共同規劃下,打造出基隆首座「大武

溢淹的問題,為了預防水患再次發生,大武崙溪

崙森林運動公園」。地下做滯洪池,地上做棒球

被列為重點整治項目。」張元良處長解釋道,治

場與運動公園,不僅達到治水功能,土地還能多

水的目的,最主要是讓民眾能免於水患的威脅,

功能被使用,且提供市民一個更多元的運動休憩

保障市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因此外,中央部會、

空間。市長上任後,積極把握每個機會改變基隆,

甚至總統也相當重視與關心,於是市府獲得經濟

市民現在看到的,就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改變

部水利署的全力支援,對大武崙溪的整治重新做

成果!

檢討規劃,以「短期束洪及導洪、中期滯洪、長 期分洪」的方式分期治理。 129


美 好 願景 基隆

+1

基隆的未來正在起飛,不只是基隆市政 府、各公民營機關企業動起來,許多建 築設計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也肯定這四 年來基隆的努力,並提出觀察與建言。 吳漢中設計長認為,基隆堪稱一部設計 翻轉城市的教科書;王俊雄副教授說, 基隆正掌握住二十年來錯過的轉型契 機;郭瓊瑩教授從基隆的歷史看向未 來,有了根,才有城市發展的基礎。每 個人心中對基隆的想像不同,但同樣通 往美好願景。


+

132

基隆,設計翻轉城市的教科書 吳漢中 ( 2018 臺 中 世 界 花 博 設 計 長 )

+

140

重新掌握轉型契機,讓基隆動起來 王俊雄 ( 實 踐 大 學 建 築 設 計 系 專 任 副 教 授 )

+

乘著世界史上的基隆,航向未來山海城 郭瓊瑩 (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景 觀 所 所 長 兼 系 主 任 )

136


基隆 , 設 計 翻 轉 城市的教科書 臺中世界花博設計長 2018

吳漢中 132


美好願景,基隆 +1

林 右 昌 市 長 這 幾 年 來 的 努 力, 奠 定 了 基 隆 未來二、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願景。就設計而 言,他不只是單純的建築、活動設計,而是從一 個策略性的願景來看基隆的角色。林市長過去執 政四年和未來四年,這近十年的時間,可以是未 來五十年改變的基礎。這是參與過許多公部門計 畫案的設計師吳漢中,對於林右昌市長站在歷史 高度上的一個肯定。

+設計三部曲看到基隆的改變 ▲原本老舊的東岸停車場變成東岸商場,整個街景煥然一新。

林市長的執政,可以視為一部教科書──新 手設計首長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改變、翻轉一個

家級的政策,例如過去難解的軍港遷移議題,另

城市。在這一波城市設計運動裡還有其它幾個縣

外也包括交通網絡的整合、基隆在北台灣的定位

市,像是新竹、台中、台東,但其中基隆的角色

思考等等,這某種程度跟他在行政院長辦公室的

最清楚,它從一個邊緣的城市,包括財務不佳、

歷練有關。

人口老化、過去施政滿意度低,林市長用設計作 為重返台灣頭的逆轉。

其三,是他的執行能力,很多市長有設計想 法、有策略願景,但是缺少執行能力,而林市長在

基隆之所以能稱為教科書,吳漢中看到以下

這四年任內把負債比降低,卻可以做出很好的施政

幾點:其一,林市長本身就是設計規劃者,他可

成果,關鍵在於設計並不是花大錢,而是如何把每

以很專業地把每一個設計做好,是難得具有設計

天該做的事情做到位。過去幾年我們看到很多「點」

能力與首長專業結合的特質。其二,他有很強的

的翻轉,例如基隆車站、東岸停車場、正濱漁港,

策略規劃,這些基隆所提出來的願景,可說是國

這些都是在生活當中感受得到的基隆的改變。

133


第二個層面,是林市長的願景設計。基隆城 市產業博覽會上,我們看到的不是辦得多漂亮、 盛大,而是看到這座城市很久沒有一起討論大家 的 願 景, 看 到 一 位 市 長 站 在 決 定 未 來 基 隆 三、 五十年的模型前面,親自透過一場場導覽,告訴 民眾這就是我們城市的願景,這是最有說服力的。 第三個層面,林市長也重新設計了市民的光 榮感。除了可以實際感受到在空間上的改變,他 很策略性的向都會區民眾傳達基隆已經改變了的 訊息,從主流媒體、意見領袖來發聲、肯定基隆, 這是政策溝通上很重要的事情。 林市長以設計帶動發展,吳漢中歸納出很重 要的三步驟:從「點」的翻轉、願景的建立,到 光榮感的設計,展現出他的施政格局。

+下一步,用制度設計帶動產業發展 第 一 個 四 年, 林 市 長 已 經 讓 過 去 十 年 沒 做 ▲林右昌市長在「2017 基隆城市產業博覽會」上親自向民眾說明 基隆未來的願景。

的事情有了很好的開頭,展望下一個四年會是什 麼?吳漢中更期待的是制度的改變,也就是如何 將設計作為城市治理方式的制度改變。很多城市

134

都在思考、討論設計美學辦公室怎麼做?要不要


美好願景,基隆 +1

有設計長?林市長就是最好的設計長,但他是不

的願景。我們可以透過設計把空間、生活變好,

是需要一個辦公室、一個團隊重新幫他打造,讓

但設計如何和經濟議題連動,這些設計行動如何

市政的設計願景可以更落實。

翻轉整個產業經濟結構,將會是林右昌市長下一 個任期最重要的課題。

為什麼要做制度改變?吳漢中認為有幾個很 清楚的原因:首先,整個公務系統和行政團隊如 何全面導入設計,是強化執行力最重要的一環。 第二,所有的設計城市往往看到的都是驚鴻一瞥, 隨著市長在任與否決定了能否存續,需要思考能 不能創造一個制度性的典範,讓設計的經驗和願 景可以持續下去。 當空間改變之後,下一步,是如何讓整個基 隆的產業結構可以被改變,例如觀光、投資、舊 港口、工業區的開發,創造出基隆另一波更長久 ▲東岸廣場不只是商場,還設計了跑道讓市民有運動空間。

吳漢中 2018 臺 中 世 界 花 博 設 計 長, 曾 任 2016 臺 北 世 界 設 計 之 都 執 行 長, 及 2017 臺 東 設 計 中 心 計 畫 主持人,任職於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亞洲開發銀行、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與社會企業若水國際 等, 擔 任 企 業 創 新 變 革 顧 問, 以 及 年 輕 社 會 企 業 家 業 師。 著 有 暢 銷 書《 美 學 CEO》, 曾 受 邀 於 TEDxTaipei 年會演講。

135


重新 掌 握 轉 型 契 機,讓基隆動起來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專任副教授

王俊雄 136


美好願景,基隆 +1

基隆作為台北外港,也曾是台灣第一大港, 現在仍是北部重要的出口港。長久以來,基隆工

市,自主性更強,更有發展的條件。現在,正是 要把二十年前的契機重新抓回來!

業港的功能凌駕了這個城市本身的機能之上,基 隆 河 沿 岸 盡 是 貨 櫃 場、 倉 儲 用 地。1990 年 代 面

+觀光和宜居,是兩大發展方向

臨到產業變化,高科技產業興起,飛機運輸取代 了貨船海運,另外就是台北港變成貨運主港,基

基隆是個海港都市,怎樣把市、港做好的連

隆工業港的角色萎縮,但從地方政府到中央都沒

結,就是一個開始。和世界許多海港城市相比,

有好好正視這個問題,使得基隆在這二十年間逐

基隆本身的地理條件優,城市尺度也在一個容易

漸被邊陲化。

親近的大小,重新思考水岸空間,現在推動的「市 港再生」正是林右昌市長的重大政策之一,王俊

「基隆出現一種令人想不到的重力加速度的

雄也參與規劃。

變化。」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王俊雄副教授說, 他用最近的選舉語言來形容就是基隆變得「又老 又窮」。

在市港建設中,港區有好的觀光條件,因此 要把貨運港外移,讓郵輪和客運大樓進來,但由 於土地所有權屬於港務公司,因此還需要港務公

實際上,他認為面臨去工業化的問題,對基

司的配合;另一方面,由於基隆是台北外港,使

隆是好事,是個契機。對照淡水來看,基隆和台

得稅收都集中在台北,基隆本身則一直處在自有

北的區位關係更緊密,但是這個地理上的優勢長

財源不足的狀態,需要中央政府的資源挹注。因

期以來卻被忽視,在面臨城市轉型期的時候脫鉤

此,港務公司和市府能否密切合作,以及中央政

了。而淡水在捷運通車後,帶動了觀光,也帶動

府是否能扮演好平衡地方發展的角色,成為決定

居住地的增加,相較起來,基隆是一個獨立的都

基隆生死存亡的關鍵。

137


王俊雄也提到輕軌,淡水的發展正因為被整 合到大台北捷運系統當中,而基隆的人口比淡水 還多,但鐵路的運量不夠大,加上輕軌之後,才 算是勉強符合需求。如何讓輕軌發揮效益?它不 只是一條動線而已,沿途場站的再開發,例如五 堵到八堵之間,能促使地方再生及區域平衡。台 北經濟重心東移的邊緣在南港,以金融、貿易、

▲基隆港有很好的發展觀光的條件。

商展為主,再往東,基隆可以發揮補充都市住宅 地的功能,兩邊達到互補的作用,讓台北人往桃 園、新竹「南漂」的現況可以轉變,可以「北漂」 到基隆。 基 隆 河 谷 到 基 隆 港 之 間 有 很 多 小 台 地, 可 發 展 為 小 型 田 園 都 市, 應 該 把 現 在 的「 棕 地 」 (Brownfield), 也 就 是 棄 置 的 工 業 用 地 變 成 資產。當基隆正面臨歷史性轉型的時刻,王俊雄

▲港區透過交通動線的重新規劃整頓市容。

認為,作為地方政府最好的方式就是以現有的資 源、規劃為本,向中央提出土地變更、都市計畫 爭 取 建 設 資 源, 同 時 也 讓 地 方 財 源 可 以 慢 慢 增

計劃將有新的基隆市政府用地,以帶動新區域的

長,再投入更多建設,形成良性循環。

發展。基隆現在正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機,當國 內外觀光客、移居人口都具備了,就看基隆本身

從觀光和交通帶動居住兩個方向進行,目前 內港已經在動工執行,土地重新規劃後,將大量 138

設置公園綠地,讓水岸變漂亮;外港區域未來也

是不是準備好了!


美好願景,基隆 +1

▲「微笑基隆」從基隆內港一步步向外港延伸。( 元智大學藝設系提供 )

王俊雄 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博士。現任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專任副教授,主授設 計,並探險於台灣建築的現代性呈現。另擔任實構築總編輯、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長、空間母語 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曾參與策劃「OPTOGO 米蘭世博外帶台灣館計畫」。

139


乘著 世 界 史 上 的 基隆,航向未來山海城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所所長兼系主任

郭瓊瑩 140


美好願景,基隆 +1

「基隆是全世界極少數,人民生活與港那麼

四 百 多 年 來, 基 隆 是 世 界 史 上 許 多 重 大 史

近的城市。」中國文化大學景觀所所長兼系主任

實的第一現場,現在港口東岸的沙灣地區曾有一

郭瓊瑩教授指出,世界上許多港口都獨立於鬧區

個海水浴場,是台灣少數經歷過鴉片戰爭、清法

之外,基隆港卻深入市街之間。但以往的海港,

戰爭的歷史遺跡現場,不遠處有民國 38 年重大

因為軍事管制與貨運產業,被隔離在市民的生活

船難的「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旁邊是日軍

之外,基隆人生活在港邊,卻不容易看到海,直

北台灣最高軍事指揮中心「基隆要塞司令部」及

到近幾年火車站改建,海洋廣場整理,西二、三

當年的眷舍和官邸,基隆港的西岸則有燈塔及多

碼頭修復……慢慢把圍籬打開,大家才發現,基

座 砲 台, 記 憶 著 那 段 船 堅 砲 利 的 年 代。 直 到 現

隆港好美啊!

代,基隆曾是世界第七大港,委託行內各國人種 與貨物川流不息的日子,長輩們還記憶猶新,但

其實基隆一直是以港建城的都市,也是台灣 最 早 連 結 世 界 史 的 城 市 之 一。「1626 年 西 班 牙

以往因為沒太多人關注,基隆市民似乎與歷史脫 節了。

人到和平島修築聖薩爾瓦多城,將台灣帶入世界 大航海時代。」郭瓊瑩說明大航海時代基隆是兵

+歷史是根,更是城市發展的基礎

家必爭之地,西班牙人、荷蘭人、明鄭、鴉片戰 爭、清法戰爭都到這裡來打仗;後來清朝派了劉

歷 史 不 只 是 過 去 的 事, 更 是 在 地 的 根, 也

銘傳來台,為了運送礦產在基隆建築鐵路;這裡

可以是城市發展與轉型的基礎。基隆有山有海有

也有許多台灣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正濱漁港是

城,若再爬梳過去的故事,透過文字、空間,甚

台灣第一個遠洋漁港,旁邊的和平橋是台灣第一

至 利 用 虛 擬 實 境(VR) 或 擴 增 實 境(AR) 的 科

座跨海大橋,這些都發生在這個多山、深港、親

技方式,讓大眾能了解並想像當時的事件,這個

海的城市。

城市就有無窮的魅力。「當人民感受到與土地的

141


關係時,環境與人民的關係就會變好。」郭瓊瑩 認為這樣多元文化的歷史軌跡,可以成為基隆的 資產,「我們把西岸的砲台和它們的故事一一找 出來,串聯山海步徑,每年百萬的郵輪觀光客就 可以來這裡散步」,想像著遊客乘船入基隆港, 整個山海城迎面而來,由丘陵到港邊:歷史砲台、 古蹟、市場、海邊,每一層都有不同的景致與故 事,那有多迷人! 幾經轉換的基隆,許多史跡都淹沒在市井、 公有地或公私營企業下,郭瓊瑩認為不必急著投 入資金大興土木,先整理資料、做齊歷史調查, 再來向市民說明並討論下一步該怎麼做,在這個 過程中也會慢慢地凝聚共識,就像正濱漁港花了 長時間與居民溝通,一間間去說服,最後上了顏 色,就得到許多良性回饋。「地方的特色與美景, 需要慢慢揉出來。」真令人期待那個融聚四百年 來多層次發展歷史的基隆。 ▲阿根納造船廠遺址,以文化資產被保留下來。

142


美好願景,基隆 +1

郭瓊瑩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所所長兼系主任,曾擔任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並長期擔任國家公園計畫委 員、文化部文化資產審議委員,熟知國家公園、文化資產、國土空間相關發展,也是國內研究環境 規劃、生態設計、景觀生態、河川生態設計的專家,負責「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統籌。

143


發 行 人 :林右昌 發 行 所 :基隆市政府 編輯小組:陳靜萍、黃駿逸、謝志煌、王溱 地 址:202 基隆市義一路 1 號 電 話:02-2420-1122 企劃製作:天下雜誌整合傳播部 策劃小組:葉雲、楊雍曄、陳盈臻、陳亞廷 主 編:秦雅如 主 筆:洪佐育 文 字:如小茵、黃佳琳、陳秀麗 攝 影:張昇明、許育愷、王星鑑 設 計:劉丁菱 出版日期:2018 年 12 月 本書所有圖文版權均為基隆市政府所有或取得使用 未經同意請勿進行任何形式之轉載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