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準則與行動概念 大準則與行動概念 Leave No Trace
THE PRINCIPLES AND ACTION GUIDELINES
的生態永續理念與實務 1/58 資料來源:無痕山林運動執行委員會
Ⅰ.事先充分的規劃與準備 Plan Ahead and Prepare
Ⅱ.在可承受的地點行走宿營 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Ⅲ.適當處理垃圾維護環境 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Ⅳ.保持環境原有的風貌 保持環境原有的風貌 Leave What You Find
Ⅴ 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 Ⅴ.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 Minimize Use and Impact from Fires
Ⅵ 尊重野生動植物 Ⅵ.尊重野生動植物 Respect Wildlife
Ⅶ 考量其他的使用者 Ⅶ.考量其他的使用者 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2/58
Ⅰ.事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 ■ 做好登山計畫 ● 依據自己及同伴的體能狀況、登山技巧,
選擇合適的登山地點與行程 ● 蒐集步道口周邊的交通接駁資訊,包括大
眾運輸轉運站至步道口的前往方式及所需 時間,讓登山行程更完善 ● 查明登山路線是否位於管制區內,除遵循 查明登山路線是否位於管制區內 除遵循
管理單位所訂定之相關規定及注意事項, 也需瞭解是否需申請入山入園之相關手續 ● 詳細規劃步程所需時間、中途休息及夜宿
地點,避免太陽下山後還在趕路或尋找停 留點
登山帽 登山背包
■ 瞭解步道及環境特性
● 選擇舒適、安全、堅固、環保性佳的裝備及 環
● 山區往往夾帶大量水氣,氣候變化大,需
時常注意氣候的轉變及鋒面接近的影響
吸濕排汗的衣物,可選擇米色、咖啡色、綠 色或黑色等接近自然及大地的顏色的衣物
登山杖 排汗衣
●多充實步道沿線人文及自然等多方面的知 識,避免破壞歷史遺跡、誤食、誤觸有毒 的野生植物,以及瞭解對於危險性高的野 生動物的應對及危機處理
● 預防山區多雨、多變的氣候狀況,準備防水 預防山區多雨 多變的氣候狀況 準備防水 登山褲
綁腿
綁腿或雨鞋 登山鞋
分裝後的食物 及乾糧
● 攜帶夠用夠吃的份量就好,背負的越輕落在土
地上的腳印也會比較輕,對土壤的影響也較小 ● 隨時掌握所處方位 隨時掌握所處方位,別讓自己迷路,請攜帶地 別讓自己迷路 請攜帶地
圖及指北針取代沿途所留下的人為痕跡 去漬油 普魯士繩 多功能防水布
● 攜帶信號鏡、低音哨、螢光背心及手機或無線 螢
電對講機、繩索等求救物品,出發前將行程告 知步道管理單位、家人或朋友,確保遊程安全 ● 若需烹煮食物請攜帶露營用的炊具、燃料及打
火機等用具,避免火直接接觸地表,破壞土壤 生態及植被生長 炊具
小手鏟
● 夜晚活動可用頭燈、手電筒等照明工具 ● 妥善規劃過夜地點及所需裝備。例如瞭解是否
有山屋或露營地,或水源及糧食補給
容易使土質緊實並破壞步道 ● 行走在潮濕、泥濘的區域,可穿登山鞋搭配
查詢步道基本資訊,以及攀登各步道之相 關經驗
■ 裝備的考量
、防曬等衣物及用品,如登山帽、(風)雨 衣、雨褲等 衣 雨褲等 ● 選擇較輕巧舒適的登山鞋,厚重深刻的鞋底,
別受歡迎的步道及旅遊地點
帳棚
● 為山區夜晚極大的溫差準備合適的保暖衣物,
如防寒外套、保暖衣、保暖帽等
● 避開熱門旅遊時段(如連續假日等)或特 ● 可至步道所屬單位及相關登山團體之網站,
■ 衣物的考量
● 依登山環境及需求配戴護膝、登山杖
■ 食物的準備 ● 依個人體型、活動特性計算所需營養及熱量, 攜帶充足的飲水及食物,但勿過量,夠吃就 好 ● 事先去除不必要的包裝,將食物分裝到塑膠 袋或保鮮盒內,避免直接攜帶錫罐、鋁罐及 玻璃瓶 除可節省背包空間 也可降低帶入 玻璃瓶,除可節省背包空間,也可降低帶入 森林的垃圾量 ● 確保所攜帶食物及飲食的衛生及食用方便性 ● 預先想好處理廚餘、果皮及垃 圾的方法,避免氣味引起野 生動物的興趣 例如以夾鏈 生動物的興趣。例如以夾鏈 袋密封防止氣味溢出,或儘 量不要攜帶
Ⅱ.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
Ⅲ.適當處理垃圾維護環境
■ 在沒有步道的區域可以怎麼做
■ 帶出所有攜入的物品
● 若必須穿越沒有鋪設步道,或進入自然度較高的 荒野地區,請選擇岩石地、沙地、碎石地及雪地 等較堅硬的地表行走,以減低對植栽及地表的傷 害與侵蝕。 ● 在自然度較高的荒野地區 請將隊伍分散行走,以避 免新的步徑形成 ● 儘可能避開稀有動植物棲 地、復育區等環境脆弱敏 感地區若 定要經過 儘 感地區若一定要經過,儘 可能讓腳步落在破壞性最 低的地方,並請隊友踩依 一位隊友的步徑行走
1
2
● 不要用〝火〞解決垃圾問題,錫箔、塑膠罐等不 能完 燃燒 能完全燃燒,況且燃燒或許會吸引野生動物的注 燃燒或許會 引 生動物的注 意或恐慌 ● 不要掩埋垃圾,野生動物會翻出它,或在風吹與 淋後垃圾會外露 ● 帶塑膠袋去裝自己甚至是別人的垃圾 ● 避免沿途留下人為的痕跡及記號,可以使用地圖 或指北針定位定向,取代沿路的路條
Ⅳ.保持環境原有的風貌
■ 貓洞地點選擇與處理方式
■ 保留步道上的自然遺跡
● 選擇偏僻 選擇偏僻、不要太接近營區的地點,同時避免幾天下 不要太接近營區的地點 同時避免幾天下 來會集中在營區的某幾個地點
● 用小手鏟挖掘深約15-20公分的洞,過程中請依土壤層 大致分上 下層擺放 掩埋時再依序回填 大致分上、下層擺放,掩埋時再依序回填 ● 土壤中存在會分解糞便的微生物,因此儘可能不要將 糞便留在石頭下 ● 儘可能減少衛生紙、生理廢棄物的使用量,且不要掩 埋它們,因為野生動物會將紙挖出並飄散各處。可以 使用草 樹葉 雪水等取代衛生紙 使用草、樹葉、雪水等取代衛生紙
4
● 垃圾也可能會讓野生動物喪命 垃圾也可能會讓野生動物喪命,如鳥類、哺乳類 如鳥類 哺乳類 等動物皆有誤食塑膠袋而喪命的案例
排遺處理不當會導致水源污染、疾病傳播及不良的觀 感。 如果身處的環境沒有廁所,同行隊員若不能接受這 方式 請選擇有廁所 山 露營 點 些方式,請選擇有廁所的登山及露營地點
● 儘可能遠離水源、營地、步道及排水系統(國外一般 建議需在60公尺外地區)
3
● 這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責任,離開露營地、休息 區前,都要確認是否將垃圾(小至煙蒂)、食物、 廚餘等有機垃圾都帶走 並避免攜帶會發臭食物 廚餘等有機垃圾都帶走,並避免攜帶會發臭食物, 因為這可能會吸引野生動物好奇
● 冬季水結冰時,土壤層可能被深埋在冰下數尺距離, 因此較好的方式是將排遺全部帶出
● 留下沿途發現的石頭 留下沿途發現的石頭、羽毛、 羽毛 古物、貝殼、樹木化石等,讓 其他人也能欣賞、也擁有〝發 現野趣 的感覺,讓你造訪之 現野趣〞的感覺,讓你造訪之 處維持原來的風貌
■ 不要擾亂現有的景物
Ⅴ.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
● 許多人認為摘取些許野花並不會 造成什麼影響,但是如果每個人 都這樣想就會造成明顯的影響及 破壞 ● 用照相、速寫或你的腦子將美麗的風景留存下來
用火的疏忽往往危急許多自然區域。除非必要 用火的疏忽往往危急許多自然區域。除非必要, 儘可能減少火的使用,並以效能高的器具來煮食及 照明,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 爐具與代替性工具的運用 ● 以質輕且效能高的爐具取代營火,不僅炊煮快捷、 輕鬆、較不易留下炭火痕跡或燻黑的石頭外,也 可以在任何天氣狀況下使用
■ 不要傳播非原生物種至自然環境 ● 不要將花、雜草、水生植物帶入自然環境中
● 登山炊具可降低用火對環境的破壞
● 讓背包、帳棚、靴子及鞋底保持乾淨,縱使是泥 巴或土壤,或許也會夾帶種子、孢子或動植物
● 請以煤油燈、蠟燭燈籠 代替營火。在使用蠟燭 時,請留意不要讓蠟油 滴留到自然環境中
● 不要丟棄或放養任何生物至自然環境中 ● 請勿帶家畜、家禽等寵物上山,因為牠們身上可 能有危害野生動植物的病菌 ● 協助通報步道管理者需注意或處理的區域
■ 低衝擊的生火方式
1 ■ 事後清理
《使用現成的生火地點》 ● 重複使用已搭建(或之前有人使用)的生火地 點,勿重新建置,以降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 ● 不要刻意撿拾石塊圍住火堆,因為被燻黑的石 刻意撿拾 塊 住火堆 為被燻 的 頭,將會嚴重破壞既有環境的美感
2
● 移走所有廢棄物 移走所有廢棄物,將沒有用到的木材放回 將沒有用到的木材放回 撿拾地點或散置於營地周圍,儘可能恢復 自然原貌
《使用土堆或盆子生火》 ● 土堆生火:在生火的地方鋪一塊塑膠布,取得無 機土壤、沙子或礫石,在塑膠布上灑上約8-13公 分厚的沙土,並形成一圓形,在土堆上生火即可 ● 火盆生火:此種方式是另一種好選擇,使用金屬 盆及鐵架,生火簡單快速,也更容易控制。火盆 高度至少要8公分高,為保護土地,火盆應架在 石頭上或底下墊無機土壤 ● 避免在有機土壤、落葉堆等會危害植物及自然景 觀的區域生火
● 待冷卻後,帶上手套將所有燃燒後的灰燼、 小的炭木碾成粉末,用水完全浸濕,用小 鏟子或鍋蓋將所有灰燼廣泛撒佈在遠離營 地的周邊
3
4
● 清理土堆和火盆時,也要把用到的沙土都 清理土堆和火盆時 也要把用到的沙土都 處理好 ● 離去前 離去前,請確認營火已經完全熄滅,並蒐 請確認營火已經完全熄滅 並蒐 集營地周邊的落葉、松針、石頭等,將地 表回復至原來面貌
Ⅵ.尊重野生動植物 尊重 生動植物
■ 與野生動物的互動
■ 有距離的觀察及欣賞
● 不要追趕 不要追趕、捕抓牠們,或為了照相而打擾牠 捕抓牠們 或為了照相而打擾牠
● 保持一定的距離觀察野生動物,不僅可 以看得更清楚 也可避免牠們受到驚擾 以看得更清楚,也可避免牠們受到驚擾, 留給牠們一個不受干擾的棲息環境
● 不要追趕、捕抓野生動物,或為了照相而打 擾牠們,尤其是夜間觀賞,攝影的光害,可 能會造成野生動物的驚嚇
● 請留在步道、平台,甚至更遠一些的觀 察區以望遠鏡 長鏡頭相機觀察 如果 察區以望遠鏡、長鏡頭相機觀察,如果 動物對於你的出現有所抗拒或驚嚇,請 再離牠更遠些
● 避免快速移動、眼睛直視野生動物(眼睛直 視可能對野生動物造成侵略感)
● 大型的隊伍較容易對環境造成影響、傷 害,並驚擾周邊的野生動物,所以請儘 可能讓隊伍規模小些,或分成小組,將 對環境、野生動物的影響減至最低
● 快速通過具危險性的野生動物棲息區域,如 熊、山猪等動物經常出現的區域
● 如果野生動物正在移動,請離開或繞過牠們 的行進路線,或等待牠們通過後再走
● 降低在晚上健 行的機率,以 避免大型野生 動物或夜行性 動物的攻擊
17/58
■ 避開敏感區及牠們的棲息環境 ● 野生動物對於人類的行為是很敏感的,請考量野 生動物在繁殖期時段及季節性、週期性所面對的 壓力 避開牠們的棲息地 例如 些蛙類及鳥類 壓力,避開牠們的棲息地。例如一些蛙類及鳥類, 在春季築巢時,會謹防人類及避開接近步道區域, 請小心不要干擾牠們
■ 食物及衣物的打包 ● 含鹽分的登山鞋、背包、衣服會吸引小型哺乳類 含鹽 的登山鞋 背包 衣 會 引小型哺乳類 動物的接近,因此晚上睡覺時需妥善收拾好 ● 保持帳棚與營地的整潔,處理好所有垃圾,甚至 是食物殘渣(可請教管理單位人員相關處理方 式),也要小心不要將食物遺留在步道上
■ 不要餵食動物 ● 餵食野生動物會影響牠們的健康、改變牠們的食性及行為,例如會引發 牠們試圖尋找營地、帳棚、步道上食物的意圖,所以請不要餵食動物 ● 一些囓齒類、哺乳類、鳥類等動物可能為了尋求容易取得的食物,經常 到營地、步道、步道口、馬路等危險的地區,使得牠們可能被貓、狗追 逐,或被人類的交通工具撞到;另一方面,也可能讓牠們帶回疾病至牠 們的族群中 所以請不 們的族群中。所以請不 要遺留任何食物,以免 影響牠們的生活習性 ● 野生動物應由自然環境 的飲食中,獲得應有的 營養 ● 誤食食物的包裝及垃圾 ,往往成為造成野生動 物死亡及得到嚴重疾病 的主因
■ 降低對他人的影響
Ⅶ.考量其他的使用者 ■ 尊重他人並互助合作 ● 有些人喜歡獨自造訪山林享受寧靜與孤寂,有 些人則選擇結伴同遊。請尊重彼此的選擇,無 論在行進或宿營時,都儘可能不要影響或打擾 到其他使用者 ● 應與其他使用者或團體維持合作互助的關係, 畢竟在未知的自然環境中,經常需要彼此依靠 與扶持
● 選擇路旁的石頭或空地休息,如果植物濃密或 選擇路旁的石頭或 休息 如果植物濃密或 容易壓垮,也可選擇步道上較寬的地點休息, 並讓其他人可以通過 ● 如果可能,在遠離步道和其他遊客的地方紮營, 如果可能 在遠離步道和其他遊客的地方紮營 儘量降低對他人的影響 ● 展現對當地人及其生活方式的尊重 展現對當地人及其生活方式的尊重,如尊重地 如尊重地 方風俗、經過私人土地時請求許可、遵守各經 營管理單位的規定與限制等
■ 讓自然的聲音展現
■ 問候與關心 ● 小細節常是大關鍵,路途上友善的問候與祝福、 儘可能穿著大地色調的服裝與景色交融、靠邊 讓另 個隊伍先行通過 禮讓上坡者先通行 讓另一個隊伍先行通過、禮讓上坡者先通行、 保持安靜,都是良好的環境禮儀
● 避免使用太亮的燈、收音機、電子遊戲和其他 干擾設備,或選擇使用耳機 ● 儘可能降低音量,尤其在夜晚和偏僻的地方, 更要顧及其他使用者的感受 ● 謹慎使用手機,最重要的是與自然之聲協調
■ 『讓陽光灑落身上、讓溪水穿足而過』 『讓陽光灑落身上、讓溪水穿足而過 美麗的山林環境讓我們在接近自然的過程中,欣賞、體驗 到更多美好的事物, 到更多美好的事物 讓我們重新省視人類在自然環境裡的角色與定位,因此在 自然環境中請以『無痕山林』的友善環境行為與責任感, 共同為台灣美好的環境盡一份心力。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23/58
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