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學

Page 1


目 錄 PART

1

Chapter

自然科學心理學

1

第一節

游一龍

心理學和人的一生 生活中的心理學

1

………………………………………………………

4

枯立居效應所引發的情緒 4 一個特立獨行教授的性格發展與行為動機 5 文化影響個體的思考與溝通 7 理出身處環境中的規則和秩序(社會知覺) 8 人類的智力、學習和記憶 9 第二節

心理學是一門探索行為及所本的心理歷程的科學 哲學是源頭 9 心理學的開展 10 行為主義的發展與式微 12 心理運作歷程 14

第三節

心理學獲取知識的方法

15

研究例(一):芳香精油的療效 18 研究例(二):多氯聯苯中毒 20 第四節

當代心理學中擁有眾多成員的次領域 生物心理學 21 認知心理學 22 發展心理學 22 社會心理學 23 臨床心理學和諮商心理學 23 心理測驗學 24

21

9

3


Chapter

2

第一節

行為的生物基礎

………………………………………………………… 29

行為的演化基礎

31

人類的攻擊行為 31 黑猩猩的攻擊行為 31 利他行為 32 利他基因勝出的理由 32 自私基因 33 第二節

行為的基因基礎

34

痛覺敏感程度 35 苯丙酮尿症 35 宿醉的果蠅 36 第三節

行為的環境基礎

38

內外在環境對鳥歌影響 38 田鼠的家風和家教 38 第四節

環境和基因交互影響行為的發展

第五節

行為的神經基礎

39

40

由脊髓的運動神經元控制軀幹、四肢、手腳掌指的動作 40 由腦神經的運動神經元控制臉部表情及頭頸肩部動作 43 由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副交感神經控制內臟器官的活動 44 第六節

行為的荷爾蒙基礎

46

內分泌系統 46 荷爾蒙在血中的濃度影響行為 46 荷爾蒙系統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 47


第七節

行為的免疫基礎

47

免疫系統 47 免疫系統在老年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病因裏所扮演的角色 49 身心俱疲可能是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合作所造成的結果 50 Chapter

3

第一節

人類的感覺與知覺

……………………………………………………

感覺與知覺的差異

58

感覺與知覺的定義 58 感覺與知覺的比較 59 感覺與知覺特性的差異 62 感覺與知覺並不能截然區別 62 第二節

心理物理學

65

可被感官偵測到的最低強度刺激 ── 感覺的絕對閾 65 可被感官偵測出刺激強度已改變所增加或減少的最小量 ── 知覺的差異閾 66 絕對閾和差異閾的應用價值 67 訊號偵測理論在心理物理學的應用 68 訊號偵測理論的其他應用 69 第三節

感覺

72

視覺 72 聽覺 76 肌膚、關節感覺和體覺 77 嗅覺及味覺 79

57


第四節

知覺

80

知覺是感覺的延伸 80 錯誤的知覺 80 知覺是可以選擇的 82 知覺系統組織訊息的原則 83 知覺是感覺和認知歷程之間的中繼站 85 受損的知覺功能 87 Chapter

4

學習理論

……………………………………………………………………

91

第一節 帕夫洛夫式的制約 ── 一個刺激預示了另一個刺激的到來 93 帕夫洛夫式制約形成的原則 95 帕夫洛夫式制約建立的判準 95 帕夫洛夫式制約形成的機制 96 無條件刺激和條件化刺激的順序 100 條件化刺激效果的消失、區辨和類化 100 帕夫洛夫式制約的延伸 ── 從後天的學習去改變我們本能 的反射反應 102 學習的速率、反應消失的速率及學習效率的增進 106 臨床應用 108 第二節

工具式制約 ── 一個反應操縱了一個後果的發生 松戴克的結果律 110 行為結果的種類 110 每一個個體的強化物可能是不同的 112 腦內的化學物質和強化物的喜好 113

109


塑成一個行為 114 給予強化物的方式 114 工具式制約中的認知原則 117 工具式制約的應用 ── 學來的無助感 119 第三節

觀察或替代式學習 ── 一個學自別人的經驗

120

觀察(替代)學習的價值 120 經典實驗 120 觀察(替代)學習的一些原則 121 Chapter

5

第一節

認知歷程

……………………………………………………………………

認知包括知識和思考歷程

129

認知、認知歷程的定義 129 認知歷程的研究方法 129 思考過程的分類 132 第二節

使用語言──唯有人類具有的一種認知歷程 語言的理解歷程 136 語言在發聲前的準備歷程 139 語言和大腦皮質的關係 141

第三節

注意的歷程

141

選擇性注意進行的機制 142 影響分別注意的因子 143 第四節

理解的歷程

144

演繹式或結論式的理解 145 歸納式或預估式的理解 146

134

127


第五節

概念形成和事物歸類的歷程

147

概念 147 概念的層級(屬)關係 148 事物歸類 149 概念的形成 149 第六節

解決問題的歷程

150

解決策略的選擇 151 常備直覺法則的種類 152 Chapter

6

第一節

智力

……………………………………………………………………………

智力的定義與特性

157

158

智力的定義具文化差異 158 文化中的不同角色顯示了多重智力? 159 個別差異/一致增長的智力 161 智力的心理計量認知結構觀 161 第二節

智力測驗發展的簡要歷史

164

比西量表 164 史比智力量表 165 魏氏成人、兒童、幼兒智力測驗 166 第三節

「智力測驗」的特性

170

「智力測驗」僅能測量到部分的「智力」 170 「智力測驗」的結果是相對的 171 「智力測驗」的結果(分數)需要經過專業人員的解釋才具 意義 172 第四節

智力、創造力和智慧之關係

172


Chapter

7

第一節

記憶

……………………………………………………………………………

記憶的定義

179

181

當代的定義 181 記憶是動態(而非靜態)的心理歷程 184 記憶再穩固化的臨床應用 186 第二節

記憶的分類和分類所具備的意義

187

感覺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 187 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 190 描述記憶和程序記憶 191 情節記憶和語意記憶 192 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 193 第三節

長期記憶的形成

196

短期記憶經過複誦形成長期記憶 196 工作記憶的處理深度會影響長期記憶的形成 197 長期記憶促進語意記憶的建立 197 長期記憶所存放的神經系統 199 長期記憶要穩固儲存下來,需要長短不同的時間 200 第四節

長期記憶的提取(回憶)

200

回憶作業的形式 201 回憶時的身心狀態影響回憶的質與量 201 內隱記憶的內容協助外顯記憶的提取 202 描述記憶所能提取的是要旨,而非完全的情節或語意 203 情緒是一面選擇性提取長期記憶的濾鏡 203 長期記憶提取失敗的原因 204 記憶的技術 206


Chapter

8

第一節

動機理論

……………………………………………………………………

人類需求的未獲滿足和動機的出現

216

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 216 驅力和誘因 217 動機所驅動的行為是為了滿足需求 218 第二節

動機的其他理論

219

動機可能是一種本能 219 動機所驅動的行為可能是為了減除壓迫感 219 反轉理論或動機樣式理論 220 有關人類動機發展的理論──社會情感選擇理論 222 第三節

動機的功能

223

動機和學習的關係 223 動機滿足的優先順序 224 使用某些物質的經驗可誘發強烈的尋求動機 226 某些濫用物質能改變許多動機 227 動機可以忍受滿足的延宕 227 第四節

進食的動機

228

進食動機和能量需求 228 進食量和能量需求並不相當 230 影響進食動機的其他因素 230

213


PART

2

Chapter

社會科學心理學 程千芳 237

9

第一節

情緒

…………………………………………………………………………… 239

何謂情緒?

240

情緒的定義 240 情緒的成分 242 第二節

情緒的功能

245

個別的情感 ── 基本的情緒 245 人際關係的情緒觀 249 第三節

情緒的結構

251

個別情緒觀 251 情緒的分類觀 253 第四節

情緒的歷程

253

功能者取向 254 認知者取向 255 第五節 Chapter

10

情緒智商

性格

257

…………………………………………………………………………… 265

第一節

性格的定義

第二節

心理分析取向

266 267

佛若德的性格觀 ── 心理分析論 267 新佛若德學派的觀點 272


第三節

人本取向

275

羅韮士的性格觀 275 馬斯樓的性格觀 277 第四節

特質取向

279

艾爾波特的性格觀 279 卡特爾的 16 種性格因素觀 280 愛生克的性格觀 ── 筆(PEN)模式 281 五大因素的性格觀 282 第五節

認知取向

284

第六節

學習取向

285

行為學派的性格觀 285 社會認知論 287 第七節

生物取向

290

氣質的生理基礎 290 性格神經科學 291 基因和環境的交互作用 292 Chapter

11

第一節

社會知覺

……………………………………………………………………

人與社會知覺

302

觀察 303 歸因 304 印象形成 307 第二節

團體的社會知覺與種族認同 團體的社會知覺 309 種族認同 311

309

301


第三節

態度與說服

313

態度的定義 313 影響態度和行為一致性的因素 315 態度的改變 316 認知失調 318

12

人際關係

…………………………………………………………………… 325

第一節

社會影響

327

Chapter

從眾 327 順從 329 服從 351 第二節

團體行為

333

人為何要加入團體? 333 何謂團體? 333 當個體與他人在一起時,會有哪些現象發生呢? 334 團體思維 335 團體決策的品質提升 337 第三節

利社會行為

338

群眾效應 338 時間壓力、心情和社會文化因素 340 第四節

人際吸引和親密關係

341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341 親密關係 342 愛情 344


Chapter

13

第一節

人類的發展

………………………………………………………………

身體和動作技能發展

353

356

身體的發展 356 動作技能的發展 358 第二節

認知發展

360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 360 維高斯基的社會文化觀點 365 認知發展中語言之角色 367 第三節

道德發展

368

柯柏格的道德發展理論 368 柯柏格的貢獻和挑戰 370 第四節

社會情緒發展

370

依附關係與陌生人情境 371 親職教養 374 同儕關係 375 第五節

全人發展與成功老化

377

人一生的社會心理發展 377 健康成功的老化 380 Chapter

14

第一節

健康心理學

………………………………………………………………

健康心理學的目標與訓練

388

健康心理學的定義 388 生物心理社會導向的健康心理學 390 第二節

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 三級預防的概念 392

392

387


健康行為的模式 393 各年齡發展階段的健康需求 397 第三節

壓力與壓力因應

398

壓力的定義 398 生物心理社會取向的壓力觀 399 壓力的因應策略 405 第四節

疾病因應與調適

412

心理人員對於住院病人的協助 412 末期病人的心理協助 413 安寧照護與疼痛減除 417 當病人是兒童時 ── 兒科心理學的範疇 418 Chapter

15

異常心理與行為

………………………………………………………

第一節

何謂異常?

第二節

心理病理和研究方法

428 431

基因 431 神經科學的研究 432 第三節

異常行為之診斷與衡鑑

433

精神異常診斷統計手冊 433 DSM-5 的異常診斷分類 435 精神異常易被汙名化 437 臨床衡鑑 438 第四節

神經發展異常

第五節

思覺失調症群組

第六節

憂鬱症 451

第七節

性格違常

453

442 447

427


Chapter

16

心理諮商與治療

………………………………………………………

第一節

何謂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第二節

有效的心理師之特性

462

464

心理師之特質 464 心理師之人格特質養成 465 第三節

心理諮商與治療之專業倫理

第四節

心理諮商與治療之技術

467

469

心理分析的治療法 469 現象學治療法 472 行為治療法 476 認知行為治療法 478 遊戲治療和沙遊:另類的溝通媒介 482

索引

I-1

461



Chapter

3

人類的感覺與知覺 本章大綱 第一節 感覺與知覺的差異 第二節 心理物理學 第三節 感覺 第四節 知覺


普通心理學 58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倏與忽時相與遇 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 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莊子》〈應帝王篇〉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是西元前四百餘年戰國時代宋人莊周提出的一個隱 喻。用意在說明人類主動刻意的作為,反而會扼殺、破壞自然運作的規律。大 部分的人可能都無法像莊子那般「無為名尸,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 主」。但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及味覺,甚至疼痛的體察,幾乎是我們醒著 的時候全部經驗的來源,這些經驗的形成,使我們知道外部世界的存在,也同 時知道自己的存在。有了這些經驗,我們才能和他人形成適切的互動。而當這 些經驗過去後,它們又成為我們的記憶。

第一節

感覺與知覺的差異

一 感覺與知覺的定義 我們常在流行歌曲中聽到歌手唱著:「…… come on, come on 給我感 覺,給我給我真的感覺……」、「……跟著感覺走,讓它帶著我……」。 歌詞中的「感覺」是指感情(feelings),並不是本章要談的感覺(sensation)。 感覺在心理學中的定義是 ── 我們的感覺器官(包括視覺、聽覺、 觸覺、味覺、嗅覺器官)將體外的某些物理刺激(電磁波頻譜中的可見光 波、有限度壓縮空氣的聲波、接觸力和某些超距力、物質的溫度、化學結 構)的能量,轉換成使神經細胞胞膜內外電壓急遽產生改變的能量,以及 神經細胞間之突觸(synapses)中,神經傳導物質直接或間接造成離子移 動所產生的生物化學能量。這些轉換的能量,經由感覺器官一系列的神經 細胞傳送至大腦主要感覺皮層[包括主要視覺皮層(primary visual cortex;


Chapter 人類的感覺與知覺

3 59

striate cortex)、主要聽覺皮層(primary auditory cortex)、主要體覺皮層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主要嗅覺皮層(piriform cortex)、主 要味覺皮層(primary gustatory cortex)]及所有二級感覺皮層(secondary sensory corti),使我們迅速感到那些外在刺激的存在。上述這個歷程即 稱為感覺。 心理學中稱的知覺(perception)則是指大腦在二級感覺皮層以後[包 括感覺統合皮層(sensory association corti)],繼續對主要及二級感覺皮 層所感知的感覺做進一步的分析,甚至將不同類型(modalities)的感覺 合併起來,將它們和記憶中的資料去做有意圖或無意圖的比對,而對當前 的感覺產生了許多認識、理解和評價好惡。

二 感覺與知覺的比較 我希望以下面三個例子來說明感覺與知覺的不同: 當您看到圖 3-1 時,大概都會同意這是一幅頗為單調的畫面。一整片 稍有深淺差異的灰色,畫面的中央處有一條亮度較高的線。這些就是您的 眼睛及視覺神經系統將來自畫面上反射光線的能量轉換後,傳至主要視覺 皮層時,使您產生的感覺。如果您現在坐在家中,正等待著觀賞一部租借 來的碟片,放映出您所期待看到的電影,這個畫面的出現除了能讓您產生 上述的感覺外,根據過去的經驗,您知道那一條靠畫面左邊中央的亮線是 一條由陽光照射的地平線。幾乎就在您要說出將要發生什麼事的時候,那 一匹白馬果然從陽光的方向出現,並自遠處即向右偏轉,朝您奔來。沒 錯,這就是哥倫比亞三星(Columbia Tristar)家庭娛樂公司出品影片的標 準片頭之一。所以,個體將感覺添加上知識,而對當下的感覺作出詮釋和 預測就成了知覺! 圖 3-2 是西班牙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畫家達利(Salvador Dali) 在 1946 年所繪的「聖安色尼的誘惑(The Temptation of Saint Anthony)」。 達利自稱 1945 年 8 月 6 日原子彈的爆炸使他恐懼到了極點,他非常希望 了解原子的世界和其力量的來源。同時他也突然驚覺自己有和亡靈溝通的

自 然 科 學 心 理 學


普通心理學 60

3-1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娛樂公司出品影片片頭之一的停格畫面

3-2

達利在 1946 年所繪的「聖安色尼的誘惑」


Chapter 人類的感覺與知覺

3 61

天賦,於是他領悟到文藝復興時期許多畫作因畫家對天人合一的崇尚而能 臻於完美。在這一幅畫中,達利滿心希望能到屬於他自己的天堂去。天堂 裡有力量、感官的歡愉和慾望的實現(由馬、第一頭大象背上的慾望之杯 所頂著的裸女、第三頭大象駝著古羅馬風建築中的女性裸體、極遠方大象 身上頂著的陽具所構成)、天堂裡有羅馬雕刻家貝尼尼(Bernini)所設計 的四角楔柱、建築家帕拉迪歐(Palladio) 的復古建築;天堂中有寧靜及 秩序(遠方雲朵後的城堡)。可是,達利自己問自己:「我該怎麼去到我 的天堂呢?」於是他運用了漂浮、反重力的方式,乘著大象如細竹節般的 腳騰升而上。如果給您足夠的時間去細細欣賞這一幅畫時,您會發現您的 眼光始終離不開那些大象細長的腳,因為您的感覺雖然已然形成,但知覺 仍不斷掙扎的希望確認眼前的景象(大象 的腳在您的記憶中,從來不是這麼細長 多節的)!可見知覺是有可能受到 過去的經驗與記憶的影響的。 圖 3-3 是一位留有鬍髯的男子 臉部素描。東方女性或許認為這 樣的一張滿臉鬍髯的面孔有一種 不可言喻的性感與魅力。而有一 位年過半百的猶太裔美國男性卻曾 經告訴我,他認為任何一位蓄有滿 臉鬍髯的男人,其實骨子裏 都是企圖以滿布的鬍髯遮掩 住臉部的情緒或心中的某些 祕密,不想讓他人輕易的了 解與猜透。可見知覺還可能 會受到文化、性別、價值觀 等等的影響。 圖

3-3

留有鬍髯的男子臉部素描

自 然 科 學 心 理 學


普通心理學 62

三 感覺與知覺特性的差異 由以上三個例子,我們可以歸納出感覺及知覺在一些特性上的差異。 一般而言,感覺經驗的形成快於知覺經驗的形成;感覺經驗較不受認知 (注意力、記憶、思考、背景)因素、情感狀態因素或社會文化因素所影 響,而知覺經驗則受到認知、情緒、社會等因素的影響頗大。感覺經驗主 要依賴感覺器官及感覺神經系統所形成,除了疾病或老化引起的器官、神 經退化會予以改變外,不易隨人的發展而變化;知覺經驗則倚重知覺神經 系統的分析與詮釋,受目前既有的經驗所影響。 例如同一個感覺經驗隨著記憶等的發展,常會形成非常不同的知覺經 驗。很多人都有小學畢業時的相片或家中長輩過世後的遺照,每一次看著 這些相片的感覺都一樣(如果它們被保存良好,沒有發黃或褪色),但看 相片當時的心情和動機及想起不相同的往事,卻使我們對那些相片的知覺 可能每一次都不同。

四 感覺與知覺並不能截然區別 在某些情況下,感覺和知覺特性的差異幾乎消失。在圖 3-4 的例子 中,當您看到最左側的透明正立方體的同時,您就決定了該怎麼去「理 解」(決定它擺放的方式)這個正立方體。當您被問及為什麼不將該透明 正立方體擺放成另一種可能性去理解它時,您可能還有些困難去試著做 呢!在這個例子中,我要強調的是感覺和知覺的形成幾乎一樣的快。其實 就視覺神經系統建構的方式而言,這是不難理解的。

3-4

模稜兩可的透明正立方體


Chapter 人類的感覺與知覺

3 63

自網膜出發的視神經,會將視覺刺激的訊息傳送到視丘(thalamus) 的側膝體(lateral geniculate body),再以側、中兩股放射狀神經纖維 (Meyer's loop 和 optic radiation)將訊息向後傳送至主要視覺皮層而構成 視感覺。這個視覺神經系統被稱為網膜-視丘-皮層通路(retino-thalamocortical pathway)。但人類存有另外的視覺神經系統,常被稱為網膜-中 腦四疊體通路(retinotectal pathway),這個通路會將視覺刺激的訊息向 中腦(midbrain)的上丘(superior colliculi)傳去,隨即也傳向主要視覺皮 層。顯然主要視覺皮層至少能接收來自兩條視覺神經通路的訊息。主要視 覺皮層又會將訊息送返回視丘的側膝體及四疊體的上丘。故視覺的經驗與 記憶的訊息,可能在該兩條視覺神經通路的途中加入,或至主要視覺皮層 才匯入,因此使得側膝體、上丘、主要視覺皮層成了視覺神經系統中,既 可以產生視感覺,又可能形成視知覺的地方。主要視覺皮層之後的視覺分 析神經通路,當然更可能成為既可以產生視感覺,又能形成視知覺的地方。 馬赫帶(Mach band)是另一個視感覺和視知覺幾乎形成的一樣快的 例子。我們對於馬赫帶的知覺幾乎完全不受認知、情緒或文化的不同而有 影響。在馬赫帶中(圖 3-5),寬帶 的亮度漸次變化(自左向右,逐漸變 亮)。任何相鄰兩寬帶中,左方較暗 的寬帶在靠近兩帶交界處,會較左方 寬帶其他處形成更暗的感、知覺,而 右方較亮的寬帶在靠近兩帶交界處, 則會比右方寬帶其他處有著更亮的

3-5

馬赫帶

感、知覺。 有趣的是,馬赫帶知覺的形成似乎也用不著視覺經驗或視覺記憶來參 與。僅用視網膜上緊鄰節細胞的接受域(receptive field)特性,就可解釋 馬赫帶的知覺是如何形成。感覺細胞的接受域是指刺激能引起該感覺細胞 產生電生理反應變化的有效範圍(圖 3-6)。因此,視網膜上某一桿細胞 的接受域應是位於視野某一處的一個小圓點;雙極細胞的接受域也應是位

自 然 科 學 心 理 學


普通心理學 64

於視野某一處的一個小圓點;而節細胞的接受域則應是位於視野某一處的 一個較大的圓[圖 3-6(C)]及[圖 3-7(A)]。圖 3-7(A)呈現視網膜上有一 種被稱為興奮中心-抑制周圍的節細胞(on-center, off-surround ganglion cell)。圖 3-7(B)則以具有這種興奮中心-抑制周圍接受域且四排相鄰的 節細胞其產生興奮反應的強度、抑制反應的強度及淨反應的強度,來解釋 上述馬赫帶的知覺現象。

3-6

視網膜上三種細胞的接受域和因應有效光刺激時的電生理反應


Chapter 人類的感覺與知覺

3 65

自 然 科 學 心 理 學

第二節

3-7

並排節細胞的興奮反應強度與馬赫帶知覺之關係

心理物理學

一 可被感官偵測到的最低強度刺激 ── 感覺的絕對閾 在企圖了解外在物理刺激和內在心理感受之間的關係時,人類感官功 能受侷限的事實很快的就突顯了出來。我們很難在燈火輝煌的城市中去欣 賞微弱的星光;我們駐足於旱季尋水源的象群所必經的道旁,也完全聽不 出來象群們正以極低頻率的聲音,對這些不速之客評頭論足。我們在水中 完全嚐不出一丁點兒氯化鋰(LiCl)的氣或味,但不久之後,卻會經歷噁 心欲吐的不適感。 當外在物理刺激的強度極低時,充其量只是無從體會。但較尷尬的莫 過於刺激的強度雖低,卻使我們的感官有時能偵測到,有時則否。針對每 一種感官型式,都可以反覆呈現某個低強度的刺激,使一個人有時報告偵 測到該刺激,有時卻報告偵測不到該刺激。如果對一個人呈現一個固定強


普通心理學 66

度的刺激 100 次,其中有 50 次報告此人宣稱偵測到該刺激,另 50 次卻 聲稱未偵測到該刺激,這個刺激的強度就稱為此人的絕對閾(absolute threshold)。因此,可以針對每一個個體,運用反覆將物理刺激強度漸次 調升或調降及自我報告的方法,量測出該個體對光的亮度、聲音的響度等 心理感覺的絕對閾。 各種感官型式的絕對閾說明了感覺器官及神經系統的幾項特性: 感覺器官及神經系統雖然肩負協助我們偵測外界刺激的任務,但感覺器 官及神經系統執行任務的品質並不十分穩定。 有兩大類因素可能造成感覺器官及神經系統執行任務的品質尤其不佳: 系統過度使用所產生的疲乏(fatigue):試想一直重複同樣的訊號偵 測問題、反應,人極可能因倦怠而疏忽。 人的預期(expectancy):若基於某些原因,相信刺激一定已出現或 一定未出現,他(她)會根據預期而非實際的偵測來報告他(她)的 感覺。 絕對閾是有個別差異的。

二 可被感官偵測出刺激強度已改變所增加或減少的最 小量 ── 知覺的差異閾 在《聖經》<馬太福音>(Matthew 11:28-11:30)中,耶穌說: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你們當 負我的軛。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人類當然有能力分辨輕重差異很大的兩個物體,但是當物體的重量只 產生些微的變化時,我們未必能分辨得出來。例如上實驗課時,我們常發 現標準砝碼表面上已有氧化的痕跡。將氧化的 10 公克標準砝碼和表面光 滑的 10 公克標準砝碼輪流放在手心上,大部分的人在矇住眼睛的情況下, 幾乎無法分辨因氧化重量微幅增加的差異。可是,我們在餐館將兩整包的 糖加入一杯黑咖啡中,使其完全溶解,即使是很少品嚐咖啡的人,也能立


Chapter 人類的感覺與知覺

3 67

刻發現加糖前後味覺的差別。 因此,差異閾(difference threshold)的定義是針對一個固定強度的物 理刺激,至少需要加重或減低多少強度,才會使個體發現該物理刺激的強 度不一樣了。例如:將 2 茶匙的鹽加入雞湯調勻後,嚐起來已有一定程度 的鹹味。若希望雞湯能較現在稍微再鹹一些兒,於是開始逐次的在雞湯中 添加少許食鹽,並隨即嚐試。發現直到多放了 1/4 茶匙的鹽後,雞湯嚐起 來比先前稍微鹹了這麼一點點。1/4 茶匙的鹽即稱為 2 茶匙鹽在鹹味知覺 上的差異閾。 任何知覺類型的差異閾都和對應物理刺激的強度有關。物理刺激的強 度越大,差異閾則越大;物理刺激的強度越小,差異閾也越小。5 公克在 重量知覺上的差異閾如果是 1 公克,但 500 公斤在重量知覺上的差異閾可 能高達 100 公斤。這其實就是由費哈訥(Gustav T. Fechner)延伸韋伯 (Ernst H. Weber)的論點而形成的韋伯定律(Weber's Law): 心理知覺到的改變量=知覺類型的專有常數

物理刺激強度的改變量 物理刺激強度

韋伯定律雖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但這個表示方式直觀的意義就是為了 要知覺到相同程度的改變,物理刺激的強度和該刺激強度的改變量應該呈 現正比的關係。

三 絕對閾和差異閾的應用價值 香水製造業的香水師,就需要非常敏銳的嗅覺差異閾。原因是一個固 定配方的香水,常因配製原料用罄,必須以他種原料來取代。為了保持這 個香水不變的風格,香水師必須反覆以自己的嗅知覺系統確定加入新的原 料,甚至調動了各種原料的比例,是否能讓自己比常人嗅覺差異閾更小的 鼻子都無法察覺。同樣的道理,一個好的廚師除了需具有像易牙般的「大 眾口味」外,也需要有較常人更小的味覺差異閾。在塔臺裏監控飛機航向 及高度的塔臺管制員和天文觀測者更需要具備有非常低的訊號組態差異閾。

自 然 科 學 心 理 學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