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形式案例分析及模型制作 课程题目:结构形式案例分析及模型制作 学时:24 学时(4 周) 参与学生:建筑学专业三年级,10 级王少飞导师组学生(共 12 人) 指导老师:王少飞、石新羽 一 课程内容及目的 课程目的: 1. 系统化的认识建筑结构形式,通过对具体结构形式案例的分析,理解结构形式与建筑形 体、空间、功能、建构逻辑、建造方法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2. 理解“电脑模型”与“实体模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换关系,掌握制作此两者模型的各 类途径、方法和工具。 3. 提高图纸表达能力,掌握逻辑、清晰、美观、图示化地传递设计信息的方法。 课程内容: 1. 阅读《The Function of Form》、《建筑结构的奥秘》 等文章书籍。 2. 根据书中所分类的网架、拱券、壳体、穹顶、折板、膜结构等六种结构形式案例分组选 取进行资料收集和深入分析。 3. 建立选所选案例的电脑模型。 4. 结合电脑模型,绘制分析图进行详细案例结构解析。 5. 由电脑模型制作数控加工文件,准备实体模型材料。 6. 手工、数控加工实体模型构件(CNC、激光切割等)。 7. 试验、组装底座尺寸为 600x600mm 的实体模型。 8. 整理案例分析资料、模型制作过程,制作展板图纸。 9. 整理模型、展板,布展。 二 制作过程: 1 前期准备:搜集选定结构相关资料,了解该类型结构的受力特点,适用范围,优缺点等。 了解相关实例背景资料,进一步分析结构在实际项目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探讨模型制作的 可行性,选定合适的材料以及加工方式。
2 计算机模型建立:根据相关数据及图片建立计算机模型,力求高还原度高精度,以为后续 的加工制作提供便利。完成后的模型还要生成数控加工可用的文件以待加工。
3 实体模型制作:通过数控加工,手工制作将虚拟的模型现实化,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之 前尚未预料到的问题,可能会根据实际需要对材料及加工方式作出调整,试验各种方法最终 找到最优方案完成模型制作。
三 作业成果及收获 成果:60*60cm 底板模型一个 20*60cm 图纸 4 张,贴于模型底座。
1. 网格结构——学生:王洋、付佳琳
2.折板结构——学生:蓝玉龙、史文恭
3.穹顶结构——学生:胡天培、徐洋
4.拱券结构——学生:张绣丽、甘婉园
5.壳体结构——学生:江琪、孙慧
6.张拉膜结构——学生:秦川、张伟健 收获:通过这次结构模型制作课程,使我们对建筑的结构有了一次更深入更直观的认识。以 往的作业是以图纸的方式表达,很多问题都无法暴露出来。特别是结构方面,图纸只能含糊
地说明而模型却能真实地模拟。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 们对于建筑的认识不仅停留在方案和图纸上。为接下来三年级下学期大跨建筑设计做了很好 的铺垫。同时,通过模型制作,我们的计算机建模能力,动手能力,数控加工设备使用能力 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四 展览及老师点评 成果展览当天,首先由石新羽老师向各位院长、老师和同学做了本课程的整体介绍与具体情 况说明,之后每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公开讲解,最后郝赤彪院长亲自针对每个作品进 行了点评并课程整体成果给予了赞扬。经过与导师和我们的交流,郝院长对模型加工方法、 材料选用等提出了更好的建议,指导我们将模型制作的方法和认识应用到以后的设计中去, 更好的平衡结构,形式,空间之间的关系。最后,郝院长肯定了以制作模型这种形式深入建 筑学学习的方法,并主张在全年级推广这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