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 MING CHIN 董明晋
2013
在
“un” 與「非」之間
2 012 抽離 6 1h×3 0w×36d cm 樟木 N T $160,000
物體包覆的三種象限 董明晋雕刻作品的膜層意象 撰文 / 江衍疇
物 體 包 覆的 三 種 象 限 董 明 晋 雕刻作品的膜層意象 撰 文 / 江衍 疇
象限一 構造物的象徵性 哲學家凱西勒 (Ernstr Cassirer,1874-1945) 曾對藝術品的象 徵性提出看法,認為造形活動應該有明確的構造性任務,必須以 「時空構造」和「行為方式」提出創作上的新見解 ( 註一 )。
的信仰指涉發揮到極致。在畫作《聖彼得的營救 Deliverance of St. Peter,1514》﹝圖二﹞當中,整座牢房的畫面被黑色的欄柵 遮蓋,囚禁的聖徒、發光的天使彷彿被束縛在一層網膜之後,明 暗對比,暗示宗教罪罰的嚴格。 這張畫可說是文藝復興時期構圖最大膽的作品。奇妙的是,它 卻符合了二十世紀凱西勒「時空構造」的概念,也符合藝術家應 以一種異於他人的「行為方式」締造新知的期待。 構造物的象徵性與環境現象密不可分,並不因為時空變遷而改 變,以後現代的觀點來解析董明晋的作品,其實是一種合理的閱 讀延伸。波提且利的屋架與覆蓋之下的信仰情結,董明晋的構形 與包覆其外的心象意念,創作的手法其實很相似,同樣賦予構造 物精神指涉的象徵特質。
他的觀點孕育了現代雕塑的萌生,包括卡羅 (Antony Caro)、 東尼 ‧ 史密斯 (Tony Smith) 相繼以金屬網和鐵板進行焊接,創造 了二十世紀的立體藝術。這些巨匠的作品印證了凱西勒的進化觀 點,建立了新一代的雕塑語言,包括:整合自然物相的幾何圖像、 歸納心理情感的抽象造形、以及標榜思維的理性結構。
象限二 膜層的雕塑性
董明晋出身學院,他的雕刻作品多少實踐了美術史的理論層 面,然而即令如此,創作意象卻與現代主義作品逐漸離異。套 用折衷主義 (Syncretism) ( 註二 ) 的說法,「放棄部分抽象造形 的幾何象徵,轉而偏向自然生命形態的認同」(a sy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vital form of nature)。在演變的過程 中,包含了更多個人情感,堆砌心理記憶,演繹出有如古典繪畫 般的隱喻風格。
以膜層手法雕造立體作品的起源很早,出現在許多浮雕和半圓 雕的古典藝術當中。觀看埃及第四王朝的《門考拉王與皇后雕像 Pair Stature of King Mycerinus and His Queen,2600-2500 B.C》﹝圖三﹞,雕刻家從一塊黑色花崗岩中刻出人像,故意省 略細部,將軀體隱藏在起伏的衣裙當中,表現出安定感和永恆性。 美術史家認為雕刻表面的起伏陳述了皇后的柔情,替王者的神性 帶來世俗感性。
從 形 式 語 意 的 角 度 來 看, 現 代 雕 塑 所 強 調 的 結 構 統 形 (structural uniform) 已 經 淡 逝。 由 自 然 客 體 抽 離 出 來 的 淨 識 (pure consciousness) 已經被生活化,反映出環境的謀合。
藝術評論家賀伯 ‧ 里德 (Sir Herbert Read,1893-1968) 稱讚 舊王國時期的雕刻為一種「審美感性作用,遠比在埃及建築所見 還要自由」( 註三 ),間接肯定了雕刻手法的表現價值。
十五世紀義大利畫家波提且利 (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 的畫作《東方三博士的膜拜 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14811482》﹝圖一﹞敘述了這種謀合現象。在畫面中央,卑微的馬槽 被藝術家家形塑成崇高的寺院遺址,裸露的屋架左右對稱,重現 拜占庭建築「懸掛空中 (hanging)」的神聖意象,象徵宗教傳播 由上而下,教廷政治秩序森嚴的現實。這種描繪方式開啟了文藝 復興繪畫裏的空間語彙,從此構造物被具體象徵化,成為信仰符 號。
董明晋的作品毫無疑問表現了相似的審美感性。單純約簡的造 形,仔細研磨的質感,精心處理的木紋,處處營造出手感體驗, 將視覺感知帶入情感層次。
後繼的畫家拉菲爾 (Raffaello Sanzio,1483-1520) 更將構造物
十 四 世 紀 義 大 利 雕 刻 家 唐 納 太 羅 ( Donato di Niccolò di Betto Bardi,1386-1466) 最擅長這種表現技巧。他在石雕作品 《雲中的聖母 The Madonna in the Clouds, 1425-35》﹝圖四﹞ 中運用素描浮雕技法 (relieve Schiacciato),宛如畫筆般地刻出 平滑膜層,讓聖母聖子漂浮在空中,隨著雲層隱現起伏,生動傳 達了個人對宗教美感的詠歎。
﹝圖一﹞ 東方三博士的膜拜 , 波提且利 ,1481-1482
﹝圖三﹞ 門考拉王與皇后雕像 , 埃及 ,2600-2500 B[1].C
﹝圖二﹞ 聖彼得的營救 , 拉菲爾 ,1514
﹝圖四﹞ 雲中的聖母 , 唐納太羅 , 1425-35
然而董明晋的雕刻膜層並不只是抽象的視覺表層,它還是具體 的物件 --- 一種類似衣巾、皮膚、膠膜的物質,包裹著人體、臉孔、 手足,呈現束縛、擴張、緊繃的身體狀態。 膜層的概念顯然來自環境現象:前衛舞蹈、人體攝影乃至行動 藝術都可能是意象的來源。從語言的聯結來看,這張半具象的膜 層是生活經驗的投影,文化感知的介面。 以後現代的觀點解析,包覆膜層的建造不僅僅是反映現象,也 表露了時代意志。美術史解讀膨脹的軀體,諸如希臘托勒密時代 雕刻《伊西絲的胴體 Toso of Isis》,特別將繃緊的衣摺視為時 代象徵,理所當然地指涉為意志語言。 我們再度以折衷主義的角度觀看董明晋的作品,想像雕刻膜層 為個人的美感投射,亦或時代理念的匯集。在這層謎樣的皮膜之 間,心理美學與生活敘事同時對照,演繹多重的象徵意義。
象限三 空間包覆的時間性 運用物體包覆作為創作概念的雕塑作品很少,保加利亞藝術家 克里斯多 (Christo Javacheff)1968 年的模型作品《包覆現代美 術館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Packed》算是時代先例。他 後來的作品尺寸宏大,以巨幅的布幔包覆歷史建物,締造短暫的 人工地景。 巴 西 藝 術 家 奈 托 (Ernesto Neto) 以 網 幔 吊 掛 在 美 術 館 內 廳, 創 作 了 生 物 形 態 雕 塑 (biomorphic sculptures)。 他 在 美 國 紐 約 的 新 作《 公 園 大 道 軍 械 庫 New York's Park Avenue Armory,2009》﹝圖五﹞展現了空間包覆的能力,一舉改變了建 築物的原有印象。 克李斯多和耐托的作品通常被藝評家當成空間雕塑來解讀,論 述其中的空間屬性、空間技巧和空間意涵。遺憾的是,這些概念 均不脫離建築學的範疇,也與古典雕塑的賞析無異。包覆 --- 空 間因包覆而衍伸的視覺意義並無著落。 建築學者基提恩 (Sigfried Giedion,1888-1968) 曾經以空間 的恆在與變化 (constant and change) 來界定建築意義;指出立 體造形只是時間在三度象限裏的暫存體,無法掙脫時間軌跡而自
由變化。( 註四 ) 相對於基提恩的理論,建築物的自由變化 --- 例如進行外觀 上的包覆,或許會更動了時間限制。邏輯的推設如此,盡管短暫、 表相,無助於建築的存毀,但至少視覺上起了變化。 董明晋的雕刻作品 --- 包覆造形與裸露構形的並置,印證了對 照觀看對於視覺感知的交互影響。在雕刻的賞析過程中,因為看 見了包覆造形,進而推設包覆內的構形;但也因為看見了裸露構 形,從而明白包覆造形的由來。 這或許是董明晋近期作品最重要的概念 --- 創造出關於時間性 的視覺表述,大膽挑戰現代雕塑的想像。透過造形的詮釋,時間 概念以記憶型態出現,引發意識層面的視覺變化。 克里斯多的名作《包覆柏林國會大廈 Wrapped Reichstag, Project for Berlin,1971-1995》﹝圖六﹞曾經引發德國民眾的心 理情緒。當建物包覆完成之後,所有關於議會的歷史情結 --- 包 括全民選舉出的納粹政權以及後續的大戰災禍,都因為視覺變化 而被喚起,回到記憶的時空之中。 當然,包覆拆除後建築會恢復原狀,但是記憶不會消失,甚至 包覆過的記憶也不會消失,它已經滯留於時間當中,將三度象限 的空間意識徹底改變。 從時間性的創作角度來看,董明晋的雕刻作品等於辯證了克里 斯多的觀念。沒想到溫和柔美的木造雕刻,以一種清晰、解構式 的實驗樣貌,實現了艱難的抽象命題。
註一 見 Ernstr Cassirer 英文著作 An Essay on Man, 1944 註二 1830 年由法國哲學家維多.古森(Victor Cousin)提出。原指選取其 他歷史體系而建構的哲學體系。折衷主義並不贊同食古不化,而是希望透過理 性途徑思考現代的適當性。 註三 見 Herbert Read 著《藝術的意義 The Meaning of Art ,1974》中〈埃 及雕刻〉一節 註四 見 Sigfried Giedion 著 Space, Time & Architecture: the growth of a new tradition, 1941
﹝圖五﹞ 公園大道軍械庫 , 奈托 ,2009
﹝圖六﹞ 包覆柏林國會大廈 , 克里斯多 ,1971-1995
2 011 尋煙 96h×3 0w×24d cm×2 件 台灣紅檜 / 鐵 N T $180,000
2 011 寫草 96h×3 5w×27d cm×2 件 台灣紅檜 / 鐵 N T $180,000
2 011 本質研究 90h×3 0w×20d cm×2 件 台灣烏心石 / 玉蘭花枝 N T $140,000
2 011 皮相構思 0 1 100h×4 5w×15d cm×2 件 紅檜 / 鐵 N T $180,000
2 012 皮相構思 0 3 169h×3 5w×33d cm 樟木 / 鐵 N T $180,000
2 012 皮相構思 0 4 24h×1 57w×24d cm 台灣檜木 / 鐵 N T $160,000
2 012 《虛構記憶 0 1》 4 2h×2 0w×17d cm 55h×4 0w cm 台灣檜木 / 紙 / 鉛筆 NT $ 90,000
2 012 《虛構記憶 0 2》 5 6h×2 2w×23d cm 55h×4 0w cm 台灣紅檜 / 紙 / 鉛筆 NT $ 100,000
2 012 《虛構記憶 0 3》 3 0h×3 0w×23d cm 55h×4 0w cm 台灣紅檜 / 紙 / 鉛筆 NT $ 90,000
2 012 《虛構記憶 0 4》 4 0h×3 5w×15d cm 55h×4 0w cm 台灣紅檜 / 紙 / 鉛筆 NT $ 90,000
2 012 《虛構記憶 0 5》 4 0h×3 5w×15d cm 55h×4 0w cm 台灣紅檜 / 紙 / 鉛筆 NT $ 90,000
2 012 《虛構記憶 0 6》 5 1h×4 0w×23d cm 55h×4 0w cm 肖楠木 / 紙 / 鉛 筆 NT $ 90,000
2 012 《虛構記憶 0 7》 4 7h×2 8w×11d cm 55h×4 0w cm 肖楠木 / 紙 / 鉛 筆 NT $ 90,000
2 012 對立與共存 4 3h×2 2w×16d cm 樟木 N T $100,000
2 012 小精靈 2 4h×1 5w×13d cm 樟木 N T $60,000
2 012 鏡像 4 2h×3 1w×15d cm 不鏽鋼 A 7 N T $60,000
2 012 感應 3 6h×3 0w×30d cm 樟木 N T $100,000
2 012 秩序中的非秩序 175h×5 0w×45d cm 台灣檜木 / 鐵 N T $240,000
2 012 平凡可樂 50h×2 5w×7d cm 台灣檜木 N T $90,000
2 012 不安定的內在 7 5h×3 0w×20d cm 台灣紅檜 N T $200,000
2 012 空間樣態 30h×3 0w×30d cmx3 件 台灣紅檜 / 鐵 / 不鏽鋼 N T $250,000
2013 佛手印系列 2 0h×2 0w×15d cmx9 件 台灣檜木
2 012 穿越森林時空的紙 0 2 244h×1 20w×40d cm×3 件 桂蘭木 NT $ 1350,000
作品清單
01. 抽離
04. 本質研究
05. 皮相構思 01
02. 尋煙
06. 皮相構思 03
07. 皮相構思 04
03. 寫草
08.《虛構記憶 01》
09.《虛構記憶 02》
12.《虛構記憶 05》
10.《虛構記憶 03》
13.《虛構記憶 06》
11.《虛構記憶 04》
14.《虛構記憶 07》
15. 對立與共存
16. 小精靈
17. 鏡像
18. 感應
20. 平凡可樂
21. 不安定的內在
22. 空間樣態
19. 秩序中的非秩序
23. 佛手印
24. 穿越森林時空的紙 02
作者簡介
董明晋 1980 生於 彰化縣二水鄉 ,現居彰化二水 2005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美術系畢業 2009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
2002 「我們在淡水辦了一桌」,殼牌倉庫,台北 2001 「53 個避難方向」,華山藝文中心四連棟,台北
獲獎 2013 第五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 木雕進士
個展
2012 第十三屆磺溪美展 立體工藝類 磺溪獎
2013 在“un”與「非」之間 ,東門美術館,台南 2011 「內在真實」, 金禧美術 ,台中 2009 「小童與好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荒山劇場,台北 2006 「慾望森林」,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南北畫廊,台北
2011 100-2 期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 美術創作補助 2011 「迴藝 ‧ 森林」建國百年國際木雕藝術競賽 當代組 第三名 2011 台灣國際木雕競賽 第一名 2011 第十二屆磺溪美展 立體工藝類 全興獎 2010 台灣美術新貌-立體創作系列 入選 2010 大雪山國際漂流木藝術節創作比賽 第一名及優選
聯展 2013 「微動能 12 人雕塑展」,伊通生活空間,台北 2013 「2013 粉樂町—台北東區當代藝術展」,Roots 仁愛旗艦店,台北 2013 「國際木雕藝術交流展」,三義木雕館,苗栗 2013 「瓊台杯」木雕藝術創作邀請賽,榮勝藝術基地,海南島 2013 中國 ( 莆田 ) 海峽工藝品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城,福建 2012 「台灣工藝上海特展」,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覽館,上海 2012 「藝變者遊行」,關渡美術館,台北 2012 「青春嶺聯展」,科元藝術中心,台中
2009 第十三屆裕隆木雕創新獎 金質獎 2009 台灣國際木雕競賽 入選 2008 第十二屆裕隆木雕創新獎 優選 2006 第十屆裕隆木雕金質獎
校園新人獎
2005 全國木雕創作比賽 木雕類 入選 2005 「游禮海藝師家具、木雕與墨繪跨領域技藝傳習計畫第二期」 2004 「游禮海藝師家具、木雕與墨繪跨領域技藝傳習計畫」 2003 第 57 屆省展 雕塑類 優選
2012 第一屆麗寶雕塑新人獎,淡水藝術工坊,台北 2012 「藝遊為境」 鹿港燈節工藝特展,鹿港公會堂,彰化 2011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台北世貿一館,台北 2011 「第十屆視盟藝術家博覽會 Artist Fair 2011 」,台北、高雄 2011 「書藝 ‧ 美篆」草悟道 ‧ 對稱 ‧ 藝術聯展,台中綠園道,台中 2011 「Young Art Taipei 2011」,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台北 2011 「2011 花在彰化」-漂流木現場創作,溪州花博公園,彰化 2011 「大雪山國際漂流木藝術節」,關渡美術館,台北 2010 「台灣美術新貌-立體創作系列」,台中港區藝術中心,台中 2009 「2009 Haslla International Open Air Museum Symposium」, Haslla,韓國 2009 「2009 粉樂町」 台北東區當代藝術展 微笑 10:10,東區,台北 2009 「夏藝眺―2009 視盟藝術家博覽會」,京華城,台北 2008 「2008 國際木雕創作營」,西湖渡假村,苗栗 2007 「雕刻五.七.五 HAIKU-sculpture 2007」,沖繩藝術大學,日本 2007 「無米 ‧ 閏月」,台北藝術大學綜合展覽廳,台北 2005 「2005 台灣聲視好大」藝術家博覽會,中影文化城,台北 2004 「美術系八九級作品暨文件展」,台北藝術大學綜合展覽廳,台北
典藏 2013 《非》,第五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中國工藝美術城 2013 《森林的記憶》,阿里山沼平火車站木雕公共藝術設置, 林務局嘉義林管處 2012 《恐懼》, 台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 2012 《關係》,第一屆麗寶雕塑新人獎,麗寶藝術基金會 2012 《紙上隨想》, 彰化縣文化局 2011 《穿越森林時空的紙》, 林務局東勢林業文化園區 2011 《森林中的變動與包容》,國際木雕創作競賽,三義木雕博物館 2011 《新孤獨》,國立台灣美術館「100 年度青年藝術作品購藏計劃」 2011 《內在層次》,第十二屆磺溪美展 財團法人全興文教基金會 2010 《內在結構》與《新漂流》, 林務局東勢林業文化園區 2010 《Self-Portrait》,國立台灣美術館「99 年度青年藝術作品購藏計劃」 2009 《內在的騷動》第十三屆裕隆木雕創新獎 金質獎,裕隆汽車 2008 《給彼此空間》, 2008 國際木雕創作營,三義木雕博物館
董明晋 2013 在“un”與「非」之間 出版 金禧美術文化工作室 策劃 金禧美術 設計 陳俊佳 出版時間 2013 年 403 台中市五權西四街 13 巷 6 號 ( 國美館正對面 ) TEL. 886-4-23762968 / 886-4-23783127 FAX. 886-4-23605895 Email. riverlu50@yahoo.com.tw 開放時間 周二 ~ 周日 1:00pm~7:00pm( 周一公休 )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