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 色 社 區 導 賞
大西北藏寶圖
免責聲名: 「在此刊物上 / 任何的項目活動內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並不一定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委員會及環境運動委員會的觀點。」
仁愛堂於 2014 年 9 月得「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及「環境運動委員會」撥款 資助舉辦「社區教育及環保教育項目計劃」,當中包括環保工作坊、講座與社 區教育等等;其中一項綠色社區導賞計劃,在 2015 年初開始推動大西北「綠 色寶藏圖」比賽,凝聚各方的力量搜集屯門、天水圍及元朗三個地方,具綠色 旅遊價值的人文文化資料及景點;並透過外聘「香港生態旅遊專業培訓中心」 專業導師培訓 25 位具質素的生態導賞員,提升他們對社區環境的關注及了解, 讓他們協助推動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低碳綠色旅遊,為的是引發大家共同關 心與愛護我們的環境。 透過各方好友及導賞員的努力及參與,我們從得獎景點開始作出實地考察及不 斷發掘,尋找大西北的珍貴寶藏,例如:圍村的古蹟文化,鄉郊的自然風景, 特色的民間小店、傳統的生活典故等。為促進區內及區外人士對屯門、天水圍 及元朗古蹟文化、生態及環保的認知,加強對環境保育的意識,除舉辦相關生 態團,透過導賞員精彩的介紹,讓大家親身探索與體會大自然的變化;現特意 將內容分為十一條半日遊之路線,製作此小冊子,希望有助大家親自或約同好 友參觀欣賞屯門、天水圍及元朗,協助推廣可持續的本地綠色旅遊。 期望大家多些觀察和欣賞大自然,從中學習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及認識社區的 歷史文化,明白適當的保育、管理與教育的重要,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愛惜 歷史遺留下來的東西及重視文化承傳,認識生活圈內的本土資源與各系統發 展,向大自然學習,讓各系統彼此獨立、平等運作、互信互賴,合作互補,建 立互惠關係,同時,各自能發揮所長及得到所需;不單以人為本,重新找回生 活價值;同時以天地為本,愛護環境與土壤,讓它悠然自生,創造有情與持續 可發展的社區。 仁愛堂綠色生活館團隊 6.1.2016
新界大西北地圖
4
特色路線索引 路線一:五灣美食之旅
5
路線二:寰宇風情
8
路線三:水塘樂悠遊
11
路線四:圍村足跡
14
路線五:環保生活學習圈
18
路線六:青山作伴遠足遊
22
路線七:龍鼓灘——賞蝶訪宋帝
25
路線八:單車漫遊屯門河
28
路線九:大生圍——寧靜仙境
31
路線十:南生圍——候鳥天堂
34
路線十一:牛潭尾——鄉村風味
37
綠色小知識 1 綠色旅遊
40
2 綠色消費購物
41
3 屯門生態常識
42
4 屯門文化常識
43
新界大西北地圖 每條推介路線均有前往起點的交通資訊, 小圖例可幫到你呢 ! 輕鐵 九巴 城巴 港鐵巴士 綠色小巴 紅色小巴 ( 沒有固定車站,請參考綠色小巴 ) 下車後步行方向
4
路線一
五灣美食之旅
難度:★
前往起點(三聖邨冬菇亭)的交通資訊: 交通工具
路線 505 線
下車站 三聖(註二)
九巴
• 52X • 53
往屯門市中心 元朗東 ↹ 荃灣
城巴
• 962B
往置樂花園
港鐵巴士 • K51 • K53 • K58
三聖邨(註一)
往大欖 往掃管笏 往青山灣
• 61M • 261
往友愛南 往三聖
港鐵巴士 • K51 • K53
往富泰 往屯門站
恆福花園(註二)
城巴
往龍門居 往屯門碼頭
恆福花園(兆麟苑)(註三)
往龍鼓灘 ↹ 屯門站 往兆麟
輕鐵三聖站(註三)
九巴
• 962X • B3
港鐵巴士 • K52 • 506 綠色小巴 綠色小巴 綠色小巴 紅色小巴
•140M •41 •43、43A、43B •元朗至佐敦
三聖總站(註二)
恆福花園站(註二) 輕鐵三聖站(註三) 三聖邨巴士站(註一) 三聖邨巴士站(註一)
下車後之步行方向: 註一:冬菇亭(熟食中心)位於三聖邨內,下車後進邨,往巴士總站方向步行即可。 註二:冬菇亭(熟食中心)位於巴士總站對面。 註三:下車後,經過三聖輕鐵站及巴士總站,便可達熟食中心。
5
第1站
興記、南記(冬菇亭,即三聖熟食亭) 三聖海鮮街除數間老字號之外,還有其他大排檔如興 記、南記等,同樣受街坊歡迎。街坊可自攜海鮮,請 店內廚師烹調,碟碟鑊氣十足,魚蝦海鮮美味新鮮。 興記向小編推薦其招牌菜西蘭花炒斑球、炒蟶子、蒜 蓉蒸蝦、燒鵝,這四款佳餚,全是廚師的拿手小菜, 不可不試!南記的招牌菜則有味菜胡椒浸蜆、油鹽焗 蟹、芝士牛油焗大蝦、蜜汁蠔,全部只賣街坊價,即 叫即炒鑊氣足,食過返尋味!
第2站
三聖海鮮街(即青山灣海鮮坊) 海鮮街外面就是青山灣避風塘,漁民海 中捕魚後隨即回避風塘賣魚,顧客在此 海鮮市場能看每日之「生猛海鮮」,挑 出自己最喜歡之鮮魚, 帶回家煮食,或請附近 餐廳廚師烹調之,大快 朵頤。
第3站
海天花園酒家 海天花園酒家是三聖海鮮街老字號,原址為海天別墅,開業於七十年代,至 今已有四十多年歷史。酒家本來建於排屋中,其辦公室在小山別墅中,日治 時期,日本軍隊曾佔此別墅作憲兵總部。一九八七年,政府清拆排屋,海天 酒家便遷至現址經營。 編者推薦招牌菜有脆皮燒腩仔、拖地叉燒、香炸壽飽。 大廚烹調脆皮燒腩仔時,要一邊用慢火燒烤腩肉,一邊抽 去油脂,使其皮酥脆而不膩,所以此燒腩仔,在其他燒 肉檔絕對買不到。拖地叉燒非一般叉燒,大廚從豬柳 中,抽出肥瘦肉最均勻的部分出來做叉燒,其味道 同凡響。香炸壽飽,外皮金黃,外脆內軟,大廚 道菜時,仔細調校火候,用鮮油輕炸壽飽, 一點小一點也炸不出這道菜來,絕對考驗 大廚功夫。
6
不 做 這 火候大
第4站
容龍海鮮酒家 容龍酒家開業於一九三九年,是屯門青山灣的「金牌 老字號」。,當時酒家位於容龍別墅裏,五十年代、 六十年代,電視台及電影公司偏愛來到此處,借用露 天茶座拍劇拍電影。一九八九年,別墅原址拆卸重建, 成了今日的容龍酒家。酒家招牌菜有中式缽酒焗蠔, 還有金銀蒜肉蟹糯米飯。大廚於大生蠔上,加上西式 缽酒,用中式炒法將之炒香,接著用焗爐烤之,生蠔 酒味輕而不淡,蠔肉鮮而不膩。金銀蒜肉蟹糯米飯, 膏蟹肉肥美甘香,蟹味和蒜味在蒸籠中,與黃金糯米 飯交織在一起,不少老饕識食之人吃過後,皆舉大姆 指讚好。
第5站
青山灣、加多利灣、舊咖啡灣、 新咖啡灣、黃金泳灘 此乃屯門五大海灘,遊人在此曬日光 浴,游泳嬉戲,玩沙灘排球,看人划獨 木舟,在海岩巨石上垂釣。黃昏時,靜 觀日落,細賞晚霞。夜裏,月色朦朧, 在與好友一同躺在沙上,靜聽浪濤,細 賞月色,或到燒烤場,與三五知己或親 朋好友同歡共聚燒烤夜。
第6站
青山灣、加多利灣、新咖啡灣燒烤場 第六站所說的燒烤場,就是此三個。小編提醒各位, 若要於假日夜晚到場燒烤,記得早來霸位,以免沒有 位置呀! 第7站
屯門獨木舟會 獨木舟會,成立於一九九五年。此會舉辦多種課程 活動,推廣獨木舟運動。大家可於此學划獨木舟, 若然學有所成,更可代表香港參賽,和世界高手一 比高下。
第8站
海豚廣場 這五座海灘外的大海,就是白海豚的棲息地。海豚 廣場位於黃金泳灘盡頭,這裏是賞浪觀景臺,有海 豚雕像,有海鳥在此休息,是日落情侶拍拖甜蜜打 卡的最佳景點!
第9站
國際十字路會(絲綢之路咖啡室、 手工藝店、農墟)(詳見路線二)
7
路線二
寰宇風情
難度:★
前往起點(國際十字路會)的交通資訊: 交通工具
路線
下車站
九巴
• 52X • 53 • 61M
往屯門市中心 元朗東↹荃灣 友愛南↹荔景
城巴
• 962B
往置樂花園
港鐵巴士 • K51 富泰↹大欖 • K53 屯門站↹掃管笏 綠色小巴 • 43、43A、43B 紅色小巴 • 元朗↹佐敦 國際十字路會在巴士站旁。
8
黃金泳灘
黃金泳灘巴士站
第1站
國際十字路會(絲綢之路咖啡室、 手工藝店、農墟) 國際十字路會為非牟利機構,至今已有 十多年歷史,此會總部設於昔日軍營 中,開設咖啡廳和手工藝店,售賣咖啡、 食品、工藝品,所有產品在生產過程中, 符合「公平貿易」原則,工人生產商品 時,會賺到足夠金錢生活,自力更生, 不用依賴外國人捐助過活,也不會被無 良商人剝削欺壓。此外,機構也收集舊 電器、舊家具、或其他日常用品,將之 捐贈予其他人,使舊物能盡其用,減少 資源虛耗之餘,生活窮困的人也可取得 這些免費物品,以減輕生活負擔。各位 讀者如果有空,可與三兩知已來到這 裏,呷一口「公平貿易」咖啡,咖啡中 感受人間大愛。 十字路會,有商店、咖啡店與有機農墟, 遊人可在此購買本地農產品,和農場主 人閒談數句,認識有機農產品。農墟開 放時間:逢星期六上午 10 時正至下午 4 時正 。
第2站
屯門咖喱屋 香港人一說起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會想起咖喱菜 餚。相傳當年印度平民百姓不吃豬牛肉,卻因羊肉 味道腥羶,而無肉可吃,以致飲食營養不良。釋迦 牟尼為免百姓受苦,創出咖喱菜餚,用香草和辛辣 料除去羊羶。從此以後,百姓可吃咖喱羊肉,免得 因營養不良而生病。時至今日,大家到處都可品嘗 到南亞地道咖喱美食。 屯門咖喱屋開業至今約七年,客似雲來。老闆親手 烹調,調製拉茶,每道菜皆用心炮製,色香味俱全, 難怪得到如此多客人的青睞。顧客稱一踏進店內, 就聞到咖喱香,令他垂涎三尺。老闆特別推薦串燒 香蒜雞件、拉茶、印度咸烤餅;將印度咸烤餅配上 菠菜芝士咖喱,味道一絕!
9
第3站
娘惹廚房 昔日,華人與南洋人通婚後誕下的女 兒,俗稱「娘惹」。娘惹混血兒從兩地 風俗中,學懂兩地佳餚的烹調法。故此, 大家來到這餐廳,即可以品嘗娘惹廚師 的娘惹菜,看看馬來與華夏的混血兒菜 餚,味道如何。這裏推薦的「必食佳品」 為巴東牛肉、娘惹印尼燒雞、雜錦黃薑 飯、娘惹燒炒飯。
第4站
莊記雜貨(新墟街市) 莊記雜貨專售泰國食品和日用品,麻雀 雖小,五臟俱全,小小雜貨店陳列了各 式各樣香料和醬料,又有零食熟食和鹹 甜糕點,遊人更可在此買到泰國人常用 的藥用品。 雜貨店老闆盧女士說,泰國人除了用香 料作煮飯菜,還是他們地道的草藥;香 茅可散寒利濕、止咳平喘;黃薑可破血 行氣,通經止痛,連風濕病也可治;如 果不幸被蟲咬傷皮膚,可用九層塔治理 傷口;胡椒可外敷內服,外敷可治瘡腫 蛇咬,內服可治肚瀉反胃,寒痰食積; 紫蘇和芫荽子可治感冒風寒,南薑則可 治鼻子過敏;這些常用香料,皆可在雜 貨店買到。老闆推薦芒果糯米飯和竹筒 飯,這些食品早已煮好,可即買即吃, 風味十足。
10
路線三
水塘樂悠遊
難度:★★★
屯門市鎮旁邊就是大欖郊野公園,市區和 大自然只相隔一線!此路線會帶大家到邊 緣的遠足小徑,暢遊屯門徑和藍地水塘, 讓大家遠離都市煩囂,呼吸自然空氣,洗 滌心靈。旅程需時約三小時。準備好輕便 行裝、充足食水和乾糧後,就出發吧!
前往起點(達德學院舊址,即何福堂馬禮遜樓)的交通資訊: 交通工具 路線
下車站
614、614P 九巴
紅色小巴
何福堂
• 53 • 67M、67X
往元朗東 往兆康
何福堂書院(北行站) 下車後,橫過青山公路
• 53 • 261
往荃灣 往三聖
何福堂書院(南行站)
元朗↹佐敦道
何福堂書院
達德學院舊址,在何福堂會所旁,近新秀街之盡頭。
11
第1站
達德學院舊址(何福堂馬禮遜樓) 這座小洋樓的過去,與國共戰爭有一點關係。當時 很多學者文人南下到香港避難,周恩來邀請支持左 派的學者在香港成立學院,便於 1946 年在抗日名 將蔡鋌鍇借出的別墅成立達德學院。 當時學院常有著名學者文人講學,例如有郭沫若、 茅盾,吸引各地華人報名入學。 1949 年,傳聞香港政府擔心左派支持者政見不同,下令封校。小洋樓輾轉賣 給中華基督教會,更名為馬禮遜樓,變成何福堂書院的一部分,並被列為歷史 建築。由於暫未開放予公眾參觀,大家可觀賞小樓外貌。 第2站
鄉師自然學校 上了一堂歷史課後,沿馬路向南步行,至青山公路近杯 渡路路口,踏進麥理浩徑,拾級而上便是鄉師自然學校。 有人說,香港某些學校是訓練學生考試的軍營。鄉師則 不是這種「考試訓練基地」,而是一間「自然學校」。 老師讓學生置身大自然,以自然為老師,領略生活知識, 所以沙灘山野、叢林溪澗也是上課場地。學校裏,老師 和學生的地位平等,沒有訓導主任,沒有人扣操行分。 由師生一同定下「公約」,共同遵守,彼此尊重。各位 經過時,或者會在山水之間遇見他們上課,你大可以送 他們親切微笑,鼓勵他們呢!
第3站
屯門徑二段和若夢園 扶著麥理浩徑黃色欄杆,沿 路直上,經過引水道,走進 屯門徑二段後,可遠眺青山 遠景,下瞰屯門全景。步行 30 至 40 分 鐘, 便 到 達 若 夢 園,它由一群行山客 20 多年前親手建造,花園裏有簡樸涼亭,名為暢聚軒, 遊人可在此休息暢聚。太極同好者更可來這裡和同道中人切磋交流呢 !
第4站
藍地水塘 離開若夢園,經過山坳涼亭,便來到一處十字 路口,就可達老虎坑山谷。沿石澗旁小徑往下 游走,途經「行者池」,就會到達藍地水塘。 水塘啟用於 1957 年,當年屏山農民在這裡取水 灌溉田地。現今新界農業式微,已少見農民,卻 多了遊人來釣魚賞湖。沿著水壩旁石級走至壩 底,抬頭仰望大壩,最能欣賞水壩壯觀風貌呢!
12
第5站
南安佛堂 沿小徑離開水塘下山,便到藍地石礦場。香港大 部分石礦場已經關閉,此礦場或許是香港最後一 座礦場。礦場本於 2015 年停工,但因為基建需 要而延至 2016 年底才停工,大家想欣賞仍在運 作的礦場,就要把握機會了。 礦場側,便是別具宗教特色的「南安佛堂」,早 於道光六年 (1826) 興建,供奉齊天大聖佛祖,由 於一直位置偏僻及三面環溪而香火不盛。1959 年 當地村民深感獲齊天大聖庇佑之福而生活安穩, 決定重建聖廟,並於 1964 年修築橋樑連接虎地 以便各善信來禮佛參拜。直至 2006 年再度重建。 第6站
藍地大街 走了半日的路,又是醫肚的時候了!沿福亨村路步行至 藍地大街,便可找到美食。 70 至 80 年代,因為屯門以北的圍村農民會到藍地大 街市集擺賣及購買生活所需,食店應運而生。後來農 民減少,卻有原居民在圍村大興土木,建成村屋出售, 吸引不少新居民,他們亦會到藍地大街購物食飯,使 此街再次興旺。數間老舖,在此處開店四五十年,見 證藍地大街變遷,有些老餐廳如祥記粥店,已由子女 經營,但店舖古老格局還留著以前農村人的淡淡情味。
第7站
妙法寺 萬佛寶殿的建築風格,和以前官府建立的廟宇一樣,殿 頂有飛簷聖獸、雙龍佛塔、金琉璃蓋頂。頂層有釋迦牟 尼像;牆上的金佛瓷磚,畫有佛祖的不同姿態,橫木 畫像簡述釋迦牟尼生平。中層是齋堂。底層有彌勒佛 像及四大天王像。大家來訪時,不妨也參悟一下禪理, 例如佛像坐姿如何?為何佛像是金色的? 另一座大樓建築風格摩登,全用混凝土方牆和玻璃建成,有太陽能發電板。 內設玻璃佛殿、圖書館、演講廳。摩登建築也有其禪理,大家看看參悟到 什麼?
第8站
藍地農墟 周日農墟由政府漁護署、蔬菜統營處和菜聯社合 作開辦。場內有約 20 多位農戶開檔賣新界菜。 所有本地菜,絕對有信譽。小孩更可到兒童遊戲 區,玩填色遊戲、做蔬菜襟章。每月首個周日, 更有廚藝高手教人烹飪新界菜。大家若想免費上 烹飪課,就記得來訪了。
13
路線四
圍村足跡
難度:★★
七百年前,陶氏家族從廣西移居屯門,先後在今日的屯 門一帶,建立了五條圍村。本節向大家介紹數個圍村風 景站,一起參觀圍村的傳統建築,了解傳統的華夏圍村 風俗。全程慢行只需大約一小時,如果大家準備好, 就一起出發啦! 前往起點(青磚圍牌坊)的交通資訊 : 交通工具 路線
下車站
614、610、615、751 九巴
•53 •63X • 68A • 53 綠色小巴 •42 號線 紅色小巴 •元朗↹佐敦
泥圍 往元朗東 往洪水橋 往朗屏 往荃灣
青磚圍 福亨村 青磚圍
落車後,向港深西部公路橋底步行,在橋底可見加德士油 站,這就是路線起點。
14
第1站
青磚圍牌坊 從加德士油站,沿五柳路往西南步行 一會兒,就會看到青磚圍牌坊,牌坊 後的地域,就是青磚圍的範圍了。
第2站
社稷大王 五柳路與青磚圍路交界處附近,會發現小小 的一座「社稷大王」神壇。 「社稷」本來是兩位神靈:土地神和后稷, 古代國君會祭祀「社稷」,祈求國泰民安, 風調雨順。之後成為習俗,傳統村莊的村 口都會供奉「社稷大王」,祈求保佑村民。
第3站
青磚圍 看名字辨認這地方一定不會錯,看見青磚圍 牆就是了。它原名叫麥園圍,原居民是陶族 後人,村裏的天后廟和祠堂,都有一定歷史。 正門口內有一幅青磚老牆,與新建成的牌樓 站在一起,相映成趣。
第4站
屯子圍 原名田子圍,在屯門眾圍村中,歷史最 悠久。所謂風水輪流轉,在 1971 年,村 民封堵東南面的舊正門,在東面另建新 門,討個吉利,圍牆遺跡可在舊正門旁 找到。 建村時,也建了一座神廳,叫 「眾聖宮寶座」,廳裏供奉着 天后聖母、宿老遐齡大仙和靈 妃,神靈都面向圍村正門,保 佑村民平安。
15
第5站
屯子圍福德堂花炮會 屯子圍牌坊旁邊的一個大鐵棚,是花炮會,放置傳統花 炮。花炮,就是煙花和爆竹。每年天后誕,陶氏原居民 和各花炮會都會在天后廟前獻上花炮和「搶花炮」,以 拜謝天后。相傳奪得第一號花炮就等於得到「好意頭」, 會受到天后的保護呢 ! 以往村民都奮力搶奪花炮,甚至 發生爭執,大打出手,故現在已改為用抽籤、擲聖杯或 捐錢競投方式決定花炮得主。如果想知道傳統「搶花炮」 儀式的熱鬧,可以鼓起勇氣,訪問較年長的村民,或許 會有意外的收穫呢! 沿五柳路往西南步行,經過屯子圍涼亭,陶氏族人在此 處的北面建了三座宗祠,都是非常值得遊覽的古老建築 群,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呀!
第6站
定山祖祠 是陶氏第二間宗祠,祠裏供奉陶氏定山祖及該房 歷代祖先。
第7站
陶氏宗祠、三聖宮、五柳堂陶氏宗祠、忠義堂 陶氏宗祠是陶氏第一間宗祠,建於清代康熙五十七年 (1718 年 ),被政府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物,確實來頭不小 啊! 三聖宮建在陶氏宗祠旁,當年風水術士看見這裏四方風 水巒頭,掐指一算,有猛虎之氣從虎地來,「虎龍會集」 相沖於宗祠前地,對陶氏後人十分不吉利。於是,想出了化解方法: 在宗祠旁建一座廟,恭請「三聖」到來,面向虎地鎮虎,阻擋煞氣,迴避凶險。 這裡,除了兩座陶氏舊宗祠外,還有兩座新建築物。 五柳堂陶氏宗祠建於 1971 年。後人為紀念著名的陶氏祖先陶淵明五柳先 生,所以新宗祠就定名「五柳堂」,並在在門前建立陶淵明像。 忠義堂成立於清代乾隆年間,為保護村民不受盜匪所害而設。村民在堂裏習 武練功,夜間派壯丁到村外巡邏。由清代至今 200 多年,一直保護村民的生 命財物,更為村民籌辦太平清醮和大小民間活動。現在,忠義堂由九圍村氏 族共同管理。
16
第8站
桃花源小花園 沿着忠義堂旁的小馬路,向山方向步 行約 10 分鐘,見到分叉路左轉前行, 就會到達桃花源牌坊。牌坊背後刻有 陶潛的作品《桃花源記》,大家不妨 在此憑弔一番,甚至為孩子們說說陶 潛的清高氣節,也不失為一次很好的 品德教育呢!
第9站
五柳雅薈廣場 從桃花源牌坊回到馬路分叉處轉右,往西步行約 2 分鐘,可到五柳雅薈 廣場休息。五柳雅薈廣場於 2012 年初開幕,可用作文藝表演,或舉辦詩 詞書法比賽。廊柱上掛滿陶淵明的詩詞名句,大家來到這裏,可在清幽 氛圍中,欣賞詩詞,感受古代文人的儒雅之情。 陶氏祖先是廣西人,廣西盛產桂 花樹,所以廣場也種滿桂花樹。 賞過詩詞後,又可感受桂花香氣, 各位不妨在月圓的晚上來到這 裏,細賞「桂子月中落,天香雲 外飄」的意境,實在是美妙極了!
第 10 站
藍地大街、妙法寺(詳見路線三) 賞過桂花後,各位遊玩了半天,應該要祭五臟廟了,圍村外有一處好地 方,叫藍地大街。吃飽以後,更可順道到屯門著名佛寺妙法寺參觀。
17
路線五
環保生活學習圈
難度:★
小冷水
路
龍門路
環保園
交通資訊: 交通工具
路線
下車站
505、615、615P 九巴
• 58M、58X • 260X
港鐵巴士 • B3A 九巴
建生 往良景 往寶田
• 960
綠色小巴 • 40、44A、44B 樂融融餐廳位於震寰路康恩園地下。
18
寶怡花園
往山景 建生總站 寶怡花園或大興警署
第1站
仁愛堂綠色生活館 綠色生活館全名是社區教育 及環保教育生活館,由環境 及自然保育基金及環境運動 委員會資助,透過定期舉辦 綠色工作坊、講座及研討等, 推廣環保理念及學習在生活 中實踐。並促進屯門區成為 永續發展及綠色社區。館內亦會定期舉行手作文化及 主題展覽,供社區人士免費參加。
第2站
環保園 環保園隸屬環境保護署,是香港首個 專為循環再造業發展而興建的設施。 環保園於 2007 年開始運作,以可負 擔的租金為回收及循環再造商提供長 期用地,並提供完善配套設施,減輕 園內回收及循環再造商的基建開支, 以鼓勵他們投資更 先進的技術及處理 工序。 園內的訪客中心是 香港首間以廢物為 主題的大型資源教 育 中 心。 透 過 宣 傳 教育及外展計劃, 讓公眾認識不同的 廢物處理方法和學 習如何減少廢物的 產生。
19
第3站
新生互動農場 新生互動農場設有不同主題的教 育及觀景區,包括本草園、有機 香草園、有機蔬菜種植區及有機 農業展覽館等。 大家可以自組 15 人或以上的團 體,預約到園內參觀玩樂。期間 會由康復者擔任導賞員,講解有 機種植及環保知識。大家還可親 身體驗耕種樂趣,同時學習以自 然素材製作手工藝。
第4站
曙光社區二手尋寶店 曙光社區二手尋寶店由「曙光計劃」經營,收集 街坊丟棄的舊物品,以廉價轉售,減輕老弱病者 或貧窮家庭的經濟負擔。如果大家想捐出家中舊 物,可聯絡此店查詢。
第5站
屯門勵行站 屯門勵行站由基督教勵行會營 辦,此店貨品由街坊或商店捐贈。 來此購物,能善用物資,保護自 然,又能資助勵行會惠澤社群。
20
第6站
綠家居 仁愛堂首間社會企業,售賣有機蔬果與環保 雜貨,這些貨品在生產時,會顧及環 境水土潔淨,愛護生態。此外,綠 家居更提供環保清潔服務,既協 助有需要家庭清潔家居,又使區 內居民做清潔兼職,多賺收入以 補家計。
第7站
水雲澗 這按摩店是仁愛堂另一間社會企業。如果大家平日工作辛勞, 下班後腰酸背痛難忍,可到訪按摩,必能消除疲勞,使大家一 覺醒來,精神奕奕。
第8站
屯門家品店 屯門家品店由救世軍營 運,以回收市民或機構捐 贈的物品,再零售。這樣 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 並且把收入用於救世軍的 社區計劃中。
21
路線六
青山作伴遠足遊
每年十月,秋高氣爽,與朋友知己一同遠足,最好不 過。屯門青山,是「香港三尖山」之一,愛好遠足者, 視「三尖山」為三大難關,如果你也愛遠足,就一定 要來青山,瀟灑走一回。 前往起點(青磚圍牌坊)的交通資訊 : 交通工具
路線
下車站 青雲
610、615、615P 線 九巴
• 57M 往山景 • 66X 往大興 • 258D 往寶田
港鐵巴士 • 506
青雲鐵路站
往屯門碼頭↹兆麟 輕鐵青雲站
青雲站及青山行山徑沿途沒有便利店,讀者可在出發前到 山景邨(輕鐵鳴琴站)購買糧水。
22
難度:★★★
起點 由輕鐵青雲站開始往南走,經過屯門專業進修學院(IVE),經興才街進入楊 青路,沿路南走二百米,便會到達青山寺徑路口,踏上青山之路,由此處開始。
第1站
尸羅精舍和青山佛教學校 青山寺徑入口旁,就是尸羅精舍和青山佛教學 校。尸羅精舍為佛教律宗的淨修道場,創立於 一九四九年。律宗是漢傳大乘佛教索派之一, 其教派之理論原於《四分律》,故有此名。 寶蓮寺於戰前創建的首間學校,就是青山佛教學 校。今校舍已荒廢,成了數隻野貓的居住地,學校的 舊有建築風格依然保存完好。愛貓的人,可在此「拜訪」小貓。
第2站
挹曉亭 沿路上山,便會看到路旁有一座涼亭。六角形涼亭,紅柱 綠瓦頂。亭中乘涼休息,眺望山腳下屯門市區,可見混凝 土大廈密密麻麻。當年何東爵士伉儷登遊青山,走到半路, 便疲憊不堪,於是捐錢建一座涼亭在此,以便遊人歇腳。 第3站
香海名山牌樓 港督金文泰爵士,愛在香港遊覽群山,開闢過不少遊 山徑。他曾到訪青山寺,見連綿山嶺高聳峻直,便提 筆一揮,寫了「香海名山」四字。牌坊對聯之筆跡, 出自梁士胎,他曾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牌坊背後, 刻有「回頭是岸」,乃鐵禪法師所書。
第4站
青山寺和青雲觀 青山寺是香港三大古寺之首、香港佛教發源地。曾有南北 朝高僧杯渡留宿於山洞中,他在此地繼續發慈悲之心,為 眾生廣種福田,故後人在此處建寺紀念杯渡,雖然曾因朝 政更替,使青山寺曾變成道觀,但後來再經修葺擴建後, 青山寺又回復成佛寺,如今更是揉合佛、道二教於一寺。 青雲觀供奉斗姥元君,斗姥元君為道教傳說中的大女神, 她的九個兒子,成了玉皇大帝、北極大帝,和北斗七星。 陶氏族人也在青雲觀設祖堂,若有族人添丁,他們會在 這裏點燈,此習俗流傳至今不變。
23
第5站
青山亭 以前,大家可於此處俯瞰屯門市鎮,今亭前 草木茂盛,故只能在此觀樹了。
第6站
電纜塔 經過青山亭,踏進孝思徑不久,便可達登山小徑。 小徑兩旁樹影婆娑,在樹陰中前行一陣後,忽然天 地豁然開朗,一座電纜鐵塔矗立眼前。在香港遠足, 很少會經過電纜鐵塔,站在塔下抬頭看,感覺奇特。
第7站
小觀景臺 繼續拾級而上,便會看到山頂的無線電轉播站, 大家走到此處時,可遠望元朗天水圍。大家可在 此稍作休息,接下來的一段山徑,路自中峰上, 崎嶇陡峭。
第8站
山頂—韓陵片石亭 走到山峰,居高臨下,很多人都會嘆道:大地在我腳下! 當年金文泰港督走到此處,也著迷於此處的奇峰異石,後人 在山峰旁建了一座韓陵片石亭,以紀念當年總督登上此處一 遊。亭柱上的對聯,寫盡青山的典故趣事和醉人景緻—— 峭壁參天 有僊(仙)則靈 杯渡百年成韻事 奇峰插地 來源活水 觴流三月屬詩人 1 大家可從此處遠眺大嶼山和香港島,盡覽天地景緻後,建 議沿路下山,回味剛才上山時的風景。下山後,可到楊小 坑錦簇花園休息,或到龍門居食店大快朵頤。 山峰無線電站以西範圍,屬軍事操炮區,如見紅旗高掛, 請勿入內。 1
24
僊同仙。原文無分隔,分隔為編者所寫。
路線七
龍鼓灘—賞蝶訪宋帝
難度:★★★★ 龍鼓灘位於青山的另一面,這 裏有五條原居民小村,這些村 的族人多是客家劉氏族人。龍 鼓灘是這五條小鄉村外的海 灣,聽說這名字出自文天祥詩 句,文天祥和宋帝南逃到此時, 寫了一句「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裏嘆零丁」,此「惶恐 灘」經歷時代變更,就變成今 日的「龍鼓灘」。灘外大海是 伶汀洋,不少白海豚棲息於此 地,如果大家想看看白海豚游 泳的豐采,可以 來龍鼓灘踫踫 運氣。
前往起點(龍鼓灘巴士總站)的交通資訊: 交通工具
路線 港鐵巴士 • K52
往山景
下車站 龍鼓灘總站
大家到達巴士總站後,可沿巴士總站旁的小路,進入北朗 村,探訪第一個景點,龍門徑。
25
第1站
龍門徑、皇帝巖、風水林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 龍門徑盡頭就是皇帝巖。文天祥詩中的零丁洋(伶仃洋),就在屯門以西, 珠江口以南,大家來到皇帝巖,就可以飽覽這片海洋。相傳南宋末年,蒙 古軍隊南侵,宋恭帝被俘虜,但是數位忠臣不肯投降,更和宋度宗的兩位 兒子一同坐船南下,後擁立其中一位皇子為帝。他們一行人經過泉州、潮 州、廣州,最終南逃至九龍官富場(今九龍城)一帶,在此建行宮。兩位 少年皇帝,當時只有九歲。蒙古軍隊卻窮追不捨,陸秀夫、文天祥、陳宜 中、張世傑四位文武將軍,便一邊力抗蒙古元軍,一邊帶著皇帝東閃西避, 因此,在今日的九龍、新界、大嶼山、深圳、廣州一帶,處處是他們的逃 離足跡。皇帝巖下的山洞,據聞是宋帝其中一個躲避處。 當年四位忠臣,就在皇帝巖下這片海洋上,花盡最後一口氣抵抗元軍,可 惜宋末皇帝與忠臣,最終也命喪於這片大海中。 大家請留意,皇帝巖位於青山操炮區範圍內,如見紅旗高掛,請勿進入 界內。 大家在龍門徑上步行時,不妨留意一下兩旁花草,親親大自然。香港山野, 生機處處,植物品種豐富。你不認識這些植物,就以為他是草,若然你學 過一些中藥知識,你或許能認出這些寶。有遊人曾在此見過廿四味涼茶中 其中三味:海金沙、黃牛木、布渣葉。不過,如果你不熟悉中藥也不要緊, 你大可認出木瓜樹、蕉樹、龍眼樹。 龍鼓灘五條鄉村東面山腳,有一大片風水林,蝴蝶偏愛在這裏棲息,一些 香港不常見的蝴蝶品種,也能在這兒看見,故很多觀蝶愛好者常來此處, 踫運氣賞奇蝶。據統計,本地常見蝴蝶品種中,約六成(一百四十六種) 皆可見於此。罕見蝴蝶品種如紅鋸蛺蝶(學名:Cethosia biblis)及琺蛺 蝶(學名:Phalanta phalantha)也在此處繁殖。大家若想看看蝴蝶在花 間飛舞之美態,就一定要來踫踫運氣了。 1
26
(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第2站
劉氏宗祠(篤尾涌) 篤尾涌劉氏宗祠建成於晚清時期,政府 將之評級為三級歷史建築。劉氏族人在 這裏供奉歷代祖先。宗祠位於風水林南 面。
第3站
龍鼓灘天后古廟 看過蝴蝶後,沿路回到巴士總站,過馬路 到海邊,便看到天后古廟。這座天后廟建 於清朝,曾於光緒年間重修。村民會在這 座天后廟外的空地上,吃盆菜慶祝節慶。
第4站
中華白海豚瞭望臺 參觀過天后廟後,沿海邊小路往北行,會看 到海邊有座小山丘,登上山丘小徑,便可到 白海豚瞭望臺。大家可在此處欣賞伶仃洋的 景色,尋找白海豚的浪跡,也可憑弔當年宋 室四位大忠臣。他們在這片海頑抗元軍,寧 死不屈,高風亮節,到一千年後的今日,依 然令人感動慨嘆。
第5站
龍鼓灘燒烤場 如果大家想在這個海邊,一邊觀賞夕陽,一 邊享受美食,可到海邊的燒烤場吃一頓晚飯 再 回 家。 這 座 燒 烤 場 有 VIP 冷 氣 房, 就 算 炎夏來到此處燒烤也絕不怕中暑,大家也可 在此租單車或風箏,到海邊小路遊玩。大家 若到此燒烤,一定要好好欣賞黃昏美景,常 言道夕陽無限好,夕陽有多好看,大家來到 此處一看就能體會。若有朋友生日,想為他 舉辦派對,也可來此租場,狂歡盡慶。
27
路線八
單車漫遊屯門河
難度:★★★
若然各位喜歡騎單車遊玩, 不妨從屯門騎單車至兆康, 欣賞沿途風光。
前往起點(湖山遊樂場單車公園)的交通資訊: 交通工具
路線
下車站 輕鐵車廠
610、615、615P 九巴
• 59A、59M、59X • 259D
往屯門碼頭 往龍門居
城巴
• 962X • B3
往龍門居 往屯門碼頭
下車後,經屯青里進入湖山遊樂場。
28
新屯門中心
起點 : 湖山遊樂場(單車公園) 湖山遊樂場是單車公園,出發前,可先在這裏熱身。
第1站
中山公園及紅樓 紅樓,原是一座農場。清朝末年,紅樓是興中會 革命黨人的聯絡站,孫中山先生和同盟會成員在 這裡一起策劃多次起義,以圖推翻滿清政府。 今日,紅樓已列為歷史建築。中山公園旁,豎立 了「孫逸仙博士紀念碑」、孫中山半身銅像及遺 訓雕刻。
第2站
山葵日本料理(美樂花園) 經過美樂花園時,可到山葵日本料理試其招牌菜。之後,繼續單車旅程。
第3站
屯門海濱花園 花園環繞蝴蝶灣之海濱,遊人可沿著花園 路 徑 走, 細 賞 風 景, 日 落 景 緻 尤 佳。 不 少 情侶在此摩肩漫步;小孩少年在此跑步健 身; 或 和 小 狗 一 同 散 步。 啟 豐 商 場 附 近 有 露天茶座,遊人可來此閑坐,享用下午茶, 靜靜享受悠然自在好時光。
第4站
屯門碼頭 30 年 前, 屯 門 公 路 尚 未 改 建 完 善, 不 少 上 班 一族怕公路塞車,便到此坐船到中環九龍一帶 上班。今日,屯門一帶道路交通大有改善,漸 漸少了居民坐船,碼頭不再繁忙。現在碼頭有 渡輪來往屯門、機場、大澳一帶,在此坐船到 大澳遊玩,比坐巴士便宜快捷。
第5站
(休息站):龍門居 騎車沿龍門路北行,經過龍門居時,不妨到小食店「五度台式小吃」, 絕對是歇腳好地方。
29
第6站
后角天后廟 后角天后古廟位於屯門舊墟西南面。以前,后角外 的海灣有漁民泊船聚居,並在此建廟祭祀天后。每 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天后誕,圍村村民會在此舉辦廟 會。 天后古廟修葺後,在廟前明堂建立花炮文化中心、 現代化公廁、小庭園、種花植樹,使這裏保存傳統 廟宇風俗之餘,又充滿現代氣色。
第7站
綠慧公社 綠慧公社為了保護地球免受污染,回收食 油生產肥皂,又售賣環保清潔液與洗衣 液。公社所有產品,完全不加化學品, 如洗衣液是由茶花籽油所製,故此不會使 人皮膚過敏,更不會毒害自然。公社的成 員,多是區內婦女。公社執事人與生產工 人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婦女能做兼職賺 錢酬勞,客人也可在此買到環保清潔劑。 大家如清潔家居時,飽受皮膚過敏之苦, 不妨來這兒買環保清潔劑。
第8站
新生農社(屯門西鐵站) 它是社會企業連鎖店,售賣由新生農場運來的有機蔬菜、有機水果及健康 食品,貨品琳瑯滿目。購買有機蔬果,有益健康,同時能幫助復康人士累 積工作經驗,自力謀生。
第9站
(休息站):澤豐花園 單車徑近澤豐花園設有公廁及休憩設施,騎單車者可在此稍作休息,再繼 續前行。
第 10 站
終點:和生飯店(麒麟圍) 兆康一帶街坊,必聽過和生飯店的名字。這 間老店已經營超過 30 年,早餐有中式點心與 西式奶茶,中午飯有燒味飯,晚飯有鑊氣小 炒,價錢全是街坊價,故此附近居民和上班 一族常來光顧。
30
路線九
大生圍—寧靜仙境
難度:★★
大生圍原本與南生圍為一整塊漁塘濕地,九十年代初, 政府為改善新界北的防洪工作,解決困擾元朗多年的水 浸問題,就從漁塘之中挖出現在的錦田河道,河的一邊 是南生圍,另一邊就是大生圍,而大生圍依然保存著傳 統的漁塘風情。
交通資訊: 交通工具 路線 小巴
下車站 •36 元朗福康街↹大生圍 大生圍村公所 ( 總站 )
31
第1站
大生圍村 村內依然保留著很多舊時代的寮屋,寮屋簡 陋,村民生活簡樸。於村內不難發現村民用 衣架吊起的一個個篩簊,這是村民用作生晒 咸魚。不少村民亦會在屋前的空地種上食用 蔬菜,實踐自給自足。村內一片寧靜,與市 區的喧鬧情況反差甚大,在大生圍村完全可 以感受到珍貴的漁鄉風情。
32
第2站
漁塘 雖然農業及漁業在香港已是夕陽工業,但在新界西北的元朗、 錦田一帶依然可以找到農場及漁塘,當中大生圍的漁塘知名度 最高。大生圍有數個漁塘,漁民為方便打理漁塘,一般會在漁 塘上建屋居住;為善用土地,部份漁民更會在漁塘旁種植。另 外,漁塘由於鄰近米埔濕地,所以不時會看見多種珍貴候鳥在 附近覓食,加上此地風景怡人,所以假日吸引不少雀鳥愛好者 及攝影發燒友前來拍攝。
33
路線十
南生圍—候鳥天堂
難度:★★
在熙來攘往的元朗區附近,有 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綠洲 ─ 南生圍。這裡被錦田河及山貝 河包圍著,景色迷人,不僅是 觀鳥和野餐的好去處,還是攝 影寫真及電影電視的取景勝 地。充滿田園氣息的農田、漁 塘、濕地及大片青草地,讓您 享受一趟清新翠綠的旅程。
小巴站(紅毛橋) 沙埔村路
巴士站(紅毛橋) 九巴 76K
青山
公路
潭尾
段
新潭
路
綠色小巴36,37,38,75,76
交通資訊: 交通工具
路線 九巴
• 76K
上水清河邨↹元朗朗屏邨
小巴
• 36
元朗福康街↹大生圍
• 37
元朗福康街↹攸潭尾
• 38
元朗福康街↹攸潭尾 ( 西 )
• 75
元朗福康街↹落馬洲支線 管制站
• 76
元朗福康街↹小磡村
• 611
下車站
紅毛橋
山貝村↹元朗阜財街 ( 循 環線 ) 山貝村 ( 再轉乘橫水 渡) • 611P 山貝村↹元朗廣場
34
第1站
漁塘 從南生圍路開始步行 15-20 分鐘,可見一大片 清澈的魚塘。有時還可觀賞到侯鳥連群結隊, 展翅高飛,翱翔天空的景象,觀鳥與攝影愛好 者定不能錯過。除此以外,還有機會碰見擁有 雪白羽毛的白鷺低頭尋覓水中魚兒,令人能近 距離一睹白鷺的風釆。 魚塘可用作養殖魚類、具生態價值,相鄰的魚 塘則會形成大片濕池,供水鳥及不同野生動物 棲息。而魚塘的水在捕魚及清理後排走,塘府 的小魚和無脊椎動物成為鳥群的盛宴,吸引鳥 兒到此處覓食。這大片魚塘有助穩定氣候,暴 雨時更有蓄水緩洪之效。
第2站
紅樹林 一直向前走,便會看見一片紅樹林。我們可以 站在石頭上遠眺對岸,陣陣涼風帶著一絲清新 的氣息吹過,令人頓時壓力全消,達到心曠神 怡之效。而濕地的淤泥上更有生機勃勃的招潮 蟹和彈塗魚,配上背後一大片翠綠茂盛的樹林, 更能欣賞大自然之美。 在山貝河河岸及錦田新河道的紅樹品種有秋茄樹、桐花樹及老鼠簕,生長於河 口和受潮汐影響的河道下游,有助孕育生態及加固河岸,極具保育價值。只要 細心觀察紅樹葉上的泥土痕跡,便可大概看出潮漲時的水位。它們外形獨特, 有掛在樹枝上的筆狀胚軸,是已經萌芽的種子,容易在潮水漲退的泥岸落地生 長。
35
第3站
大草坪 然後不斷前進便能看見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綠油油的 樹木給人一種愜意的感覺,高低不同的樹木給人一種 到森林冒險的刺激之感。有不少人相約一眾好友到此 處玩電動飛機,這不但可發展興趣,更能增加彼此的 友誼,還有很多人帶狗隻來散步,充滿歡樂。再者, 這是一家人共聚天倫的好去處。我們看見有不少家庭 去野餐,一來遠離繁囂,二來可感受自然清爽的氣 息,這個草坪就好像世外桃源一樣,給人提供休憩的 地方。 第4站
赤桉樹徑 穿過大草坪,甫入眼的是一條看似平平無奇的 小徑,但配上兩旁的大樹,漫步走過,便好像 置身於唯美浪漫的愛情片當中,吸引不少年輕 男女到此地留下腳印,見證愛情,彼此許下諾 言,順便放鬆身心。加上古舊的小木橋,使這 裡成為南生圍的攝影取景好去處。有不少人選 擇在這裡拍攝婚紗照,為邁進新階段添上美好 的開始,留下一生中難忘的回憶;亦有人和知 己兩人在此拍下青春美照,過過當模特兒的癮。
第5站
橫水渡 這是南生圍的一個特色傳統文化,亦是很多 遊客慕名而來的原因之一。橫水渡是香港現 存唯一以人手拉動的橫水渡:由船夫撐著的 小木艇,來往山貝河兩岸。雖來往河岸只需 短短一、兩分鐘,可是船伕依然與我們說笑 幾句,使我們體驗到石屎森林背後的一點人 情味,令這次的郊外一日遊值得再三回味。
36
路線十
一
牛潭尾—鄉村風味
難度:★★★ 牛潭尾 / 攸潭美村位於元朗新田東南部的低窪地帶, 是一條非原居民村落。而牛潭尾 / 攸潭美村是一條一 地兩名稱,兩名同用的村落。村內老村民都說先有牛 潭尾,而攸潭美的起源來自部份村民覺得牛及尾字土 氣,而改稱攸及美字,最後變成攸潭美村及牛潭尾村 兩個新舊名,但部份村民堅持使用舊名,令新名不能 取締舊名,最後出現一村兩名的特色。牛潭尾 / 攸潭 美居民保留著農業,漁業的特色。部份居民仍然使用 木柴生火煮食,非常有鄉村風味。 交通資訊: 下車站
交通工具 路線 小巴
•37 元朗福康街 ↹ 大生圍
攸潭尾村公所
•38 元朗福康街 ↹ 攸潭尾 ( 西 ) 攸潭尾西
37
第1站
新興農場 新興農場成立於 50 年代,位於攸潭美村 南區。 農場致力推展香港本土耕種,為香港本土 耕種工作盡一分力,傳達人與大自然和諧 共存的信念,保護自然環境,延續地球的 生命力,帶出生態平衡發展以及香港可持 續發展的重要性。農場種植了多種果樹及 農作物,農場負責人非常好客,如果自備 環保袋去參觀,可能會有意外驚喜。農場 開放時間為星期日上午 10 點至下午 5 時, 免費入場,有 15 分鐘免費導賞服務提供 預約,介紹種植新界菜的故事。
第2站
信芯園農場 信芯園主要種植觀賞花為主,但近年負責 人開始種植香港白米,以及提供導賞。因 2015 年田地進行休耕,所以只有雜草, 但休閒地欣賞雜草也不失為放鬆心情的一 個選擇。開放時間由信芯園負責人決定, 主要為星期六或日。
38
第3站
姚聖母廟 姚大聖母俗名姚蘭薇, 廣東潮陽人,死時只得 十七歲,為一鶴佬女神。 相傳明弘治年間,有盜 賊李志祥等擾亂潮陽一 帶,盜賊在搶劫民眾時 見姚蘭薇貌美,便想污 辱她,但她寧死不屈, 更跳崖自殺以保貞潔, 其後她的屍首漂流到博羅,被漁夫撈起就地安葬。 事後朝廷感其貞烈,便誥封她為烈女,後來村民在 她埋骨處,建了一座烈女宮祭祀。香港只有三間姚 聖母廟,荃灣芙蓉山、蓮花山各建有烈女宮,和牛 潭尾這間。攸潭美的姚聖母廟以單門出入,小巧精 美,廟前樹蔭可作歇息。廟宇全年開放,每逢農曆 十月十六日會有賀誕。
第4站
攸潭美小學 攸 潭 美 小 學 是 一 間 鄉 村 小 學, 於 1931 年由村民及政府創校,但隨農 村衰落而在 2006 年被殺校,學校暫 時沒有開放,大家只能在外圍欣賞 這一間小學。
39
綠色小知識文章 1 綠色旅遊 綠色旅遊是廣義的生態旅遊,包括了在旅遊中欣賞和學習生態、文化、地 質等方面的知識。理想中的綠色旅遊,一方面尊重當地的自然環境與原住 民,另一方面能促進參加者的環境保護和文化保育意識,甚至在部分情況 能以旅遊收益用於當地作可持續發展。
香港是個極適合作綠色旅遊的地方:我們的城市有百份之 40 以上的地區是 郊外,有 24 個郊野公園、4 個海岸公園、8 個景區的世界地質公園、有環 湖徑的 17 個水塘、4 條長途遠足徑等等。此外還有在郊野公園以外,世界 知名的觀鳥勝地米埔,再加上在郊野公園之外的天水圍濕地公園、元朗南 生圍濕地、觀蝶勝地大埔鳳園、適合觀賞蜻蜓的大埔沙螺洞、觀賞白海豚 的屯門龍鼓灘等,環境十分適合綠色旅遊。
香港除了有 3000 多種維管束植物、500 多種鳥類、200 多種蝴蝶、和 100 多種蜻蜓外,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500 至 700 多年歷史的屏山文物徑、 粉嶺的龍躍頭文物徑、中上環與灣仔豐富的古蹟、以至廟街和九龍城寨保 留下來的傳統生活、加上多處軍事古蹟、102 間天后廟和多處的漁村,在 香港推進行綠色旅遊,可說是怎樣也玩不完呢! 香港生態旅遊專業培訓中心 導師胡兆基
40
綠色小知識文章 2 綠色消費購物 綠色會讓人想起生機勃勃。人與萬物一樣,從自然而生,亦依靠自然得到 飽食暖衣,故想想衣食的製作過程中,有沒有破壞自然生態,污染環境, 也可讓我們持續和自然共存。
環保標籤 有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商人生產商品應盡其所能,讓生產過程 不毒害生態。大家在購物時不妨加以考慮,若商品有損健康、包裝華而不 實,又或生產時耗用大量資源、虐待動物、剝削工人、獵殺稀有物種,請 勿購買。 如何知道商品是否環保 ? 很多地方設立了環保標籤認證 (Ecolabel),需經 專家核實,大家不妨加以留意啊 !
綠色消費基本法 除了購物時留意有否「環保標籤」外,使用產品或棄置產品時,也可參考 「綠色消費基本法」,又稱「3E3R」: 1. 簡約生產,簡約包裝 (Economic):商品以包裝簡約為佳,若生產時能節 省能源更好。 2. 愛護生態 (Ecological):商品生產時,不破壞自然。 3. 平等(Equitable):商品取材及銷售時,善待生產工人或農夫,更不會 獵捕動物取材或以動物作實驗測試。 4. 回收再造 (Recycle):商品材料能回收再造便是佳品!市民丟棄商品時, 應將不同物料分開回收。 5. 重複使用 (Reuse):盡量減少購買即用即棄產品。 6. 應買則買 (Reduce):分清楚購物是需要或想要,不要為一時興起而購買 無用之物。
真正的綠色消費 不鼓勵大家為面子為虛榮而購買環保產品, 真正的綠色消費是從心出發,減輕物慾,提 倡簡單生活。不止應用購買日常物品,亦可 應用於吃喝玩樂或遊山玩水中。
41
綠色小知識文章 3 屯門生態常識
觀蝶好去處 屯門西南,青山南面,有一座山谷,名叫小冷水。這處本是垃圾堆填區, 堆填區關閉後,政府於其表面鋪土植林,樹林中不少植物也有花蜜,故引 來數以萬計斑蝶在此採蜜過冬。 若要觀蝶,就要留意天氣季節,請留意以下要點,以免撲空: 1. 若氣溫在攝氏廿二度以上,三十度以下,天氣暖和,較易看到斑蝶。 2. 斑蝶可見於陽光充沛的地方。 3. 在四月至八月,觀蝶最佳時機為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以及下午二時至四 時。在十月、十一月,其最佳時機則為上午十時至十一時,及下午二時 至三時。 小冷水為蝴蝶保育區,須憑證進入此地,故觀蝶的最佳地方不在小冷水, 而在旁邊龍鼓灘。在龍鼓灘,除斑蝶外,還可觀看其餘一百多個品種的蝴 蝶。如欲看更多旅遊資料,( 請閱 2.10 旅遊路線七 )。
登山遠足賞百草 屯門市鎮旁,有青山,有龍鼓灘龍門徑,有大欖郊野公園。大欖郊野公園 有屯門徑和麥理浩徑,沿此等行山小徑遠足,可到藍地水塘或大欖涌水塘 一遊。有人說這遍山野土地充滿中藥瑰寶,例如「廿四味」涼茶其中三味: 海金沙、布渣葉、黃牛木也可在此尋獲。( 另見 2.10 旅遊路線七 )
42
綠色小知識文章 4 屯門文化常識—圍村風俗與南亞風俗 圍村風俗略說:圍牆與宗祠 屯門部份鄉村以陶姓最多,陶氏族人在宋末從廣西遷徙到屯門,當時只有樸 素房子,沒有圍牆。直到清朝頒下「遷海令」,海邊居民須往內陸遷移。「遷 海令」不但使海邊居民失去家園,盜寇更趁機會佔據海岸土地。後來「遷海 令」撤下,村民回到家園,為保家園及防盜寇,就用麻石和磚頭,建成圍牆 堡壘,圍繞農村,就叫圍村啦! 圍村漸漸發展,建有宗祠,除了供奉祖先,村民還會舉辦喜慶大事、讓孩子讀 書等。每年正月十五最熱鬧,若過去一年添了男丁,父母會來到祠堂點燈,取 「添丁」意思,及將男丁名字記在族譜,再廣邀親戚吃盆菜慶祝,十分熱鬧!
南亞風俗趣談:伊斯蘭教和錫克教 仁愛堂社區中心有不同活動讓外來移民參與,參加者多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人,他們很多懂廣東話。你說一句英文「哈囉」,他們或會回應:「早晨! 食 咗 飯 未 呀?」。 印 度 人 主 要 說 印 地 語 (Hindi), 巴 基 斯 坦 人 則 說 烏 都 語 (Urdu)。 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蘭教,教徒奉《可蘭經》為禮俗典範,根據《可蘭經》, 教徒應只吃祝聖過的食物,不可喝酒,出街穿著要得體,不可以暴露身體 部分呢! 印度人則多信奉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也有錫克教徒和基督教徒。19 世紀, 不少錫克教徒加入英軍服役,隨英軍到香港定居,加入香港警隊,維持香 港治安呢 ! 根據錫克聖典規範,教徒不可以喝酒和剪頭髮,更會帶備匕首自 衛,是非常獨特的習俗啊!
小結 每種風俗習慣背後,有着獨特的文化底蘊。只要大家互相尊重,就能和睦 相處。大家遊覽時,不妨多觀察不同人士的生活習慣,擴闊眼光看世界, 領悟人類和平共處的道理吧 !
43
綠色社區導賞:大西北藏寶圖 製作:仁愛堂社區教育及環保教育生活館 贊助: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環境運動委員會 設計及印刷:小草印刷設計公司 編輯:周志芳、梁美芬 採訪及攝影:楊俊武、林家權 督印:吳柱梅 查詢:2450 8822 / 2655 7518 印刷數量:5,000 本 出版日期:2016 年春 版權:仁愛堂社區教育及環保教育生活館、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環境運動委員會 鳴謝及聲明: 本小冊子得以印製成功,實有賴各方好友,透過會議、街展、社區採訪及網上搜尋 等方式,收集小冊子資料,以結集成書。 因來源眾多,恕未能盡錄,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