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ute read
愛在紫羅蘭永恆花園
from 佳音月刊2020-11
by 佳音Love聯播網
愛在紫羅蘭永恆花園
你會如何為「愛」下定義?
Advertisement
最近有機會和家中三個孩子們一同追劇,但追的不是連續劇,而是一部精彩的動畫。因為驚嘆畫面的精緻和考究,我也不知不覺和孩子一起走進動畫「紫羅蘭永恆花園」的世界。
何處尋找愛的意義?
作者將故事的場景設定在十九世紀的戰後。在那沒有電燈、沒有電話的年代,戰後百廢待舉的生活,既艱辛又漫長。其中唯一能聊慰人心的,就是那封由親友捎來的平安信。但在識字尚不普及的環境下,替人代筆寫信,成為當時重要的職業。而身為孤兒,經歷被徵兵,在戰火中失去雙手的女主角,戰後因緣際會的也成為代筆寫信者之一。而故事的展開,就是透過這位幾乎沒有情感,未曾與人連結,不知人情世故的女主角,她所寫下的一封封書信,串連出一篇篇故事,一個個人生……。
邊看、邊跟先生和孩子們搶用衛生紙的同時,除了為著還能跟家中就讀國小、國中、高中的孩子們「攪和」在一起而感恩,知道過往陪伴所建立愛的基礎,仍成為現在彼此間緊密相繫的連結。另一方面,看著劇中生於戰火,從小無法與人有任何情感連結的女主角,讓人既心疼,又想著:該如何讓她能明白「愛」真正的意義?
被愛是改變的第一步
日前節目裡有機會訪問聖道兒童之家的黃清塗院長,得知原先因戰後而孤苦貧困的孩子,已不再是院內關懷的主要群體。因著時代變遷,現在來到院內的孩子們,通常是父母離異、犯罪或隔代教養而進入的,這些孩子們都有一段艱苦的成長經驗。因此院內的老師們時常要絞盡腦汁,希望藉由各種活動讓孩子能感受到被愛,培養出自信與能力,也同時感受到上帝創造他們的生命價值。
今年兒童之家也開始嘗試建構實驗教育體系,緣起於這些生命尚待重建的孩子,很難立刻在體制內的教育制度中建立自信。所以院內老師們帶著學生透過生活來整合各科目的學習,例如:根據自己的體重,計算出一天應該喝多少C.C.的水才足夠?從院內的A點走到B點若花了10分鐘,速率是多少?這些生活實際的場域,讓冰冷的知識慢慢化為生活能力,學生們就能從中看到自己的成長因而建立信心。
我擁有的比自己想像的多
除了讓知識與生活結合外,過去老師們也帶著學生們到海外偏鄉地區做志工服務,許多孩子從原有「給我,因我還有很多缺乏」的心情,到後來「付出,因還有人比我更有需要」的轉變,因為這些孩子從「自我」的焦點,看到「他人」的世界。原來視角的轉換,也能成為體會愛的一個過程,因為這讓人學會為自己所擁有的感恩,明白自己有能力可以回饋。
我打從心底尊敬這些老師們的付出、發想和陪伴,知道他們期待翻轉的是一段段生命!但看著他們投入許多人力與資源的同時也在想,如果每個建立家庭的人都知道自己也是翻轉生命的人,也許孩子將不會在成長過程中繞遠路,孩子會在成長過程中看見榜樣,並將這樣的價值繼續傳遞下去!
「紫羅蘭永恆花園」的主角人物,透過代筆為人寫信,期待從中拼湊出「愛」的全貌。過程中,她看到許多人會礙於面子、失去坦率、自我中心,而無法好好梳理出真正想傳達的。甚至有時是面對失去,人們才願意整理自己的真心。幸運者或許還有機會彌補未盡的話,但遺憾者便只能帶著錯過的感傷,寫著無法投遞的信。此外,主角也因著每一位請託者的心願,在字裡行間寫到許多的感謝、抱歉、祝福與掛念,這才發現,原來因著過去有那麼多人的付出與成全,才成就了現在的我們。是這些愛的語言,讓主角慢慢拼起生命的拼圖,一窺自己是被愛的。生命之間的連結,原來需要這些關鍵字才能被串聯起來。
愛一直都在
小熊維尼的故事裡,小豬問: 「『愛』要怎麼寫?」小熊維尼回答說:「『愛』不是用寫的,是用感覺的」。這些年有機會受邀到不同地方與一些家庭分享,其實心中想表達的很簡單,若這些感受,我們能在童年時就被給予和建立,是不是能少些遺憾和錯過? 不管過去的自己是否有個能感受到愛的家,若現在的我們想要展開新的人生路途,那麼我們可以「決定」:決定努力經營自己的家,決定自己對愛要有更多的學習,決定讓家中愛的價值可以被其中的人感受和傳遞。
我想,或許我們每個人可以為這個社會做最小的一件事,卻能帶出最大的影響,就是讓家,恢復成為愛的所在;讓愛,成為滋潤人心的花園!
(文:文雅怜。文雅怜主持的「愛在一起」節目,每週三16:05-17:00播出,歡迎收聽。 http://www.goodnews.org.tw/content.php?view_group=1&view_type=205&view_mode=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