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5
前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導論—教牧書信
7
提摩太前書(一)
21
提摩太前書(二)
41
提摩太前書(三)
59
提摩太前書(四)
75
提摩太前書(五)
91
提摩太前書(六)
105
提摩太後書(一1∼二13)
121
提摩太後書(二14∼三9)
139
提摩太後書(三10∼四22)
161
提多書(一∼二)
181
提多書(三)
217
腓利門書
237
導論 教牧書信 1. 寫作年代 2. 寫作原因 a. 正統信仰 b. 正規體制
7
David Pawson 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注釋
一般人都將保羅書信歸納為幾類。其中一類是旅遊 書信,指的就是他在旅途中書寫的信件,包括哥林多前後 書、羅馬書、加拉太書等等。另一類是監獄書信,保羅即 使與羅馬士兵捆鎖在一起時,也沒有停止寫信,例如,他 曾在獄中寫信給腓立比教會。 不過,提摩太前後書(與提多書一樣)不屬於上述 任一分類,教會歷來始終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且曾賦予各 種稱呼,首先稱為個人書信,因為對象不是教會,而是個 人,而且充滿真摯情感。 這些書信最常提到的主題,就是友誼,尤其是與收信 對象之間的感情,彷彿面對面話家常,沒有雄辯滔滔如羅 馬書和以弗所書般嚴肅,較像流經石縫間的潺潺溪水,或 者巧思泉湧的閒談。 教會成立後一千年,一直將這類簡短的書信稱為祭司 書信(pontifical letters),這樣的稱呼,似乎有點令人畏 懼,不過,因為它們被視為教會聖職體制的規範,才被冠 上這個稱號。實際上,這些書信的對象是傳道人、牧師、 執事、長老,也就是那些負責領導基督徒的教會領袖;這 些書信確實是實用的牧養手冊。 牧者自有其責任,幫助他的羊群看見,藉著神的恩 典,打開盲目的雙眼,看見神的真理。保羅的這些書信就 是牧養手冊:如何照顧羊群,他們迷路、飢餓時,該如何
8
◆ 導論
處理等等。此後一千年,神職人員一直以這些書信為照顧 羊群的手冊,現在依舊是教會事工的絕佳典範。 但是1274年左右,著名的天主教神學家多瑪斯 (Thomas Aquinas),不喜歡聽起來有點浮誇的「祭司」 二字,於是提出一個新的名稱:教牧(pastoral)書信。這 個名稱擱置了五百年後,被一個法國人重新使用,並就此 定案。 「牧養書信」(shepherding epistles)也就是「照顧羊 群書信」(looking-after-sheep epistles)。在這些書信中, 保羅強調的不是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也不是基督徒的基本 行為,而是教會生活:照顧羊群、凝聚信徒、維護羊群的 健全,並一一照料他們。因此,我堅持使用這個名稱:保 羅的教牧書信。
書信作者 這些書信是誰寫的?頁面上明明寫著:「保羅致提摩 太前書」和「保羅致提摩太後書」,當然這些名稱可能是 後人添加的,而且許多人都曾經懷疑保羅是否就是作者。 我們一開始就要釐清這個問題,為什麼現在有些人會認 為,這些書信不是保羅寫的。我相信他就是作者,有四個 理由:歷史的、文學的、神學的與教會的。 首先,其中有一個歷史問題:若是以這些書信內透
9
David Pawson 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注釋
露的蛛絲馬跡,拼湊出保羅和他同伴所在的地點,以及 當時遭遇的事情所得出的結果,難以符合使徒行傳記載 的順序。例如,保羅曾經前往克里特(譯注:又作「革哩 底」),使徒行傳卻毫無記載。他曾經前往尼哥坡里,但 使徒行傳也未記載,他曾經前往那附近地區。在使徒行傳 結尾,看到保羅被監禁在牢裡等待處決。雖然他從來沒有 去過克里特,卻在那些信中表示,「我曾去過克里特」、 「我從前在⋯⋯克里特」。 在這些書信裡提到保羅友人所在的地點,似乎都是錯 誤的。表示提摩太在以弗所,但其實被留在亞細亞。底馬 已經逃離羅馬,使徒行傳卻記載他在其他地方。馬可在亞 細亞,推基古在以弗所,而路加則與保羅一起在羅馬的監 獄裡。如果仔細研究使徒行傳的敘述,這些人在當時沒有 一人是處於他們應該在的地方。當然,有些人會說:「你 看看,這些又是聖經裡的矛盾!」我們會在後面更詳細地 探討這個問題。 這些書信的第二個難題是在文學方面。教牧書信與保 羅其他書信的風格迥異。曾否讀一封信時認為:「這封信 真是他寫的嗎?讀起來非常不一樣;這樣的信不像是他寫 的。」許多人都有過這種感覺。例如,保羅在這些書信, 只使用九百多個不同的單字,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不曾出 現在其他書信。一個電腦分析師認為,這顯示書信不是保
10
◆ 導論
羅寫的。然而,電腦輸出的結果,無法超越輸入的資料。 電腦接受的指令是,如果兩封書信出現不同的文字,就不 可能出自同一個人。因此,我們不能歸咎電腦,而是那位 替電腦設定標準的學者。如果任何人真的不能改變自己 使用的字彙,也不能使用新字彙,那這些書信當然不是出 自保羅。但他確實使用了許多不同的字彙,還有從來不曾 出現在這些書信裡的字彙,卻出現在其他書信裡。例如, 「十字架」,甚至「受難」也未曾出現。「自由」、「釋 放」和「奴隸」也都未曾出現。保羅最喜歡的「兒子」和 「名分」也都付之闕如。 就大部分書信來說,保羅一提起筆來,寫出的句子, 似乎就欲罷不能!以弗所書裡有一段話長達14節,而且停 下來分析整段話,裡面甚至沒有主要動詞。他似乎是在寫 到句尾時頓了一頓,然後心想:這裡最好另起一句。一個 子句接一個子句,如行雲流水般;但這些書信從未出現這 種情形。這些書信裡面沒有長句,都是短句,一連串的片 語,比較像是連珠砲,而不是重砲。 第三個難題是在神學方面。保羅最重要的觀念之一就 是信心,相信耶穌。使徒談到信心,以及憑信心而行,但 在這些書信裡談論信心時,他指的不是與耶穌之間的個人 關係,而是指「真道」(the faith),猶如一套信條,應該 一字不差地銘記在心,並代代相傳。這就是真正的難處。
11
David Pawson 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注釋
信心究竟是一種個人關係,還是一套寫成文字的信條? (英文faith可譯為「信心」或者「信仰」,易產生混淆, 中文則否。) 當然,保羅在較早的書信中,強調的是個人關係,信 仰是以耶穌為對象。但是他在這些書信中強調,信仰猶如 一套信條,應該一字不差地銘記在心,並代代相傳,因此 這是一種重大改變。另一個例子就是,教牧書信鮮少提到 聖靈,相較於保羅較早的書信,這相當出人意料。 有些人認為這些書信的第四個難題,就是其中對教 會的敘述,與使徒行傳描繪的情形非常不一樣。當時已經 有主教了,與我們現在所知,要照顧廣大教區的主教不一 樣,但當時的信徒確實稱呼他們是主教、長老或者監督, 儼然已經出現一套既定的主教體制。 此外,現在還有受薪教師的問題,這也是一項重大的 改變。部分基督徒團體到現在依舊認為,負責教導的長老 不應當支薪,但提摩太前書確實提到,在教會負責講道與 教導的長老都有報酬。就我們所知道,使徒行傳的時代並 沒有這種情形,至少沒有特別提到此事,這是一種新的模 式。當時還有寡婦會(order of widows),所有寡婦都要 加入教會裡,類似姊妹會的團體,在那之前並沒有這種作 法。 有關歷史的、文學的、神學的,以及全新的教會架構
12
◆ 導論
這四個難題:答案是什麼?有些學者因而認為保羅不可能 是作者。即使他曾經寫過幾句話,也遭到其他人改寫或者 編纂,而且是相當久之後,一些編纂者借保羅之口,說出 他們心裡的話,將對主教的期許和所有其他理念,都寫入 保羅書信,然後以保羅的名義流傳,好讓每個人都會接受 這些想法;這是神學院在講授這些書信時,最常抱持的觀 點。
寫作年代 我想提出一個,幾乎涵蓋所有這些難題的解釋。先問 兩個簡單的問題:這些書信是在何時又為何而撰寫?且回 顧使徒行傳最後一章,保羅被軟禁在羅馬,而使徒行傳也 結束於此,其中沒有提到他在羅馬被處決的時間。此外, 使徒行傳和其他書信都清楚顯示,保羅相信羅馬司法,因 此期待自己得到釋放。他預期自己能夠到更遠方宣教,他 想要前往西班牙,他的雄心壯志就是走遍整個地中海世 界,他已經將福音傳往地中海的東半部,直到義大利。我 了解他想前往更遠處的心志。耶穌已經吩咐:「你們往普 天下去⋯⋯」(馬可福音十六15) 目前已發掘的古代文獻中,至少有四件顯示保羅得 到釋放,並在幾年之後再次被捕,然後才被處決,其實 保羅當時曾經進行一趟更遠的宣教旅程(不過沒有被記載
13
David Pawson 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注釋
在聖經裡面)。保羅在使徒行傳文末那場審判中,被羅馬 法院開釋後,重新踏上旅途、繼續傳道。後來,隨著尼祿 統治下的迫害再次加劇,他與當時許多人都遭到逮捕,並 且被不公地處決。在腓立比書第二與第四章,看到他對得 釋放的預期。前述表示,他確曾進行一趟更遠宣教旅程, 出自優西比烏(Eusebius)、革利免(Clement)、屈梭多 模(Chrysostom)和耶柔米(Jerome)等人的書信,而其 中兩位表示,他已經遠達西班牙才再次被捕,重新接受審 判。 這可能是教會歷史上最精采的一段軼史,整個篇章都 沒有被使徒行傳收錄。若是真收錄進去的話,那麼教牧書 信裡面所說的一切,就會環環相扣,形成一個井然有序的 模式,而這個難題也就不成立了。 這意味那是保羅所寫書信中,稍晚完成的一批,因 此他在提摩太後書表示,覺得自己會被送交審判,無法全 身而退,當時他是第二次被囚禁在羅馬,而這次他知道尼 祿皇帝,將不會顯示任何憐憫之情。於是,他說:「我離 世的時候到了。⋯⋯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摩 太後書四6-8)因為他即將面對死亡。這就是保羅最終的 一番話,而且是以一個老練長者的身分,寫下這最後一封 書信,但這依舊無法涵蓋所有的難題。但是,如果我提出 的時間表正確無誤,他為何要寫下這些書信的原因,就顯
14
◆ 導論
而易見。他撰寫教牧書信的用意,與他寫信給羅馬、哥林 多、加拉太、以弗所等地信徒的原因,大不相同。如果我 對「何時」的推測正確,「為何」的答案就會是:他當時 要處理的是,第二和第三代基督徒的教會。置身在那種情 況下,你說的話會與剛成立的教會,說的話完全不一樣。
寫作原因 大致來說,教會歷史經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佈 道,當時還沒有教會。有些人首先在露天、或借來的房 間,任何大家願意來的場所傳福音,然後教會漸具雛形, 世人逐漸接受救恩。當時所傳的訊息是:信仰就是相信基 督。保羅通常參與的是第一階段:建立教會。對信徒來 說,他就是傳教士。不過,在處理第二和第三代的教會 時,需要的是一個造就信徒的牧師,而不是佈道的傳教 士。 教會生命的第二階段,與各種牧養問題息息相關。傳 教士在一個地方停留幾天,並在那裡傳福音,接著有人信 主成為基督徒,於是他們開始新生命。這的確解決了一個 問題。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來,其他問題才剛形成。這些 剛形成的問題,與這些人的牧養息息相關。他們如今所需 要的:既然相信耶穌,現在就有必要,條理分明地教導他 們基督信仰,好讓他們能夠確實了解所信的內容,以及當
15
David Pawson 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注釋
有的行為。例如,有人可能接受基督,並信仰基督教,卻 不知道耶穌會再次降臨世界。需要教導他們,信仰中關於 耶穌再次降臨世上的教義。一個人信主後,重點必須在信 仰本身,條理分明的基督教信條,我們所信的內容,以及 傳講給其他人的方式。
正統信仰 當一個人信主後,就處在另一種情形下,需要改變 對他們所說的話,不是因為第一個階段出錯,而是因為 他們已經越過那個階段,超越基本的知識,也就是吃奶的 階段,需要進入吃肉、乾糧,接受餵養並且成長。既然保 羅寫信的對象,不再是初信者,而是教會領袖,就不難理 解,他甚至連寫信的風格都要改變的原因。如果面對的主 題不同,處理的方式也會不同。有時我寫的信,像是在閒 話家常,處理少數幾件瑣事。但若是有人問我對千禧年的 看法,很難用三言兩語的閒話回覆這個問題。這類書信往 往會演變成一篇相當沉悶冗長的論文。在書寫不同性質的 信件時,你要改變風格,甚至有必要改變自己的用語。對 我來說,這足以說明當時的情形。 保羅正在寫信給那些已經相當穩固的教會,像這樣 的教會需要兩件事,雖然在佈道或改變對方信仰時,不需 要它們,但是第二、三代教會卻需要。一個站穩腳步的教
16
◆ 導論
會,如果要強有力地成長,最需要的兩件事就是正統性與 組織。教會若在這兩方面有所疏失,偏離正統或者組織混 亂,就會無法延續下去。 然而,有些人天真地認為,我們在基督徒生命之初學 會的種種,足以滿足未來的一切需要。他們說:「信條對 我們有什麼用,各種聚會和組織對我們有什麼用?只要我 們全都與初信時一樣,被聖靈充滿,整個場地就會興旺如 火燃燒。」這是魔鬼的迷惑伎倆。我們當然需要聖靈,需 要為主大發熱心,不過,我們需要留意正統性與組織。在 未來的歲月中,聖靈就是在這樣的框架內,持續不斷地運 行。 教牧書信中,保羅最關切的重點之一,就是提摩太牧 養的各教會,都應該持守正確的信條,也就是要詳盡地將 他們的信仰化為條理分明的文字,好讓凡加入教會的人都 知道,「這就是我們信仰的內容、立場、心中的真理」。 因此,他要求提摩太收藏一份可靠的信條,將之傳給未來 的世世代代,讓他們確知教會的信仰。 有一本書《浸信會信條》(Baptists’ Confessions of Faith)相當有意思也很厚重,它其實是針對那些,認為浸 信會並不持守任何信條的人而寫的。其實,他們持守的信 條遠比聖公會更多,其中記載各種絕妙的信條,順暢地陳 述信仰的內容及其原因、讀來興味盎然,而且能夠讓人了
17
David Pawson 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注釋
解,浸信會為何會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新宗派。知道自己 的立場、信仰,這就是他們力量的來源,並且他們了解, 若是教會偏離正統和純正的使徒信仰,教會的日子必然所 剩無多。我得面帶羞愧地表示,浸信會各宗派裡唯一偏離 這些的,就是英國的浸信會,而且會眾數目也隨之衰微。 歷史悠久的教會所面對的重要課題之一,應該是以傳 遞獨一的純正信仰為己任,並為信仰而奮鬥不已。基督教 一直沒有改變,而且永遠不會改變,我們最嚴正的責任, 就是將它傳遞給下一代。
正規體制 教會的另一個需要就是組織。有些人輕看組織低於 屬靈熱情,然而,在剛挖到石油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 石油會一股腦兒噴出來,直衝天際,而且有時會產生自 燃。石油會燃燒,從好幾公里外,就能夠看到非常壯觀的 火焰,一股極大的能量正在猛烈爆發。如果在十年後回到 同一個地點,就再也看不到這樣的烈焰了。看到的會是燃 燒廢氣發出的火舌、各種管線、機械和煉油廠。一般人會 說:「這一切看起來沒有當初那麼吸引人,一點也不壯 觀。」不,實情並非如此,組織已經將這股能量輸送到需 要它的地方。火焰依舊熊熊燃燒,不過已經被導引到能夠 幫助人的方向。
18
◆ 導論
因此,當你身處新環境,在一個沒有教會的荒土時, 當你在任何一個地方火熱傳福音時,場面非常美妙又壯 觀。等到進入教會階段,整個看起來是有其秩序的。要 提醒你的是,它可能像墓園一樣井然有序,但即便不是這 樣,會友都相當活潑,它依舊在井井有條的狀態下。千萬 不要產生誤會,教會的組織,連同會友制、各種聚會,以 及所有領袖運作的宗旨,就是要將火焰引導給需要的人。 若非如此,一切可能變得雜亂無章。 這就是提摩太書相當關心長老和執事的原因,教會若 要持續關懷眾人,就需要建立這樣的體制。因此,當時整 個組織架構正在發展,而保羅所寫的不是福音,他關心的 是正統性與組織,執事與受薪的長老,這些人是教會裡負 責領導各種事務的團隊。我們因此可以了解,這一切之所 以必要,以及他書寫這些信件的原因。相較於其他書信, 相信保羅是在不同時間、基於不同目的,寫下這些書信, 這足以說明其間的差異。不論如何,教牧書信與聖經其他 書卷一樣,都是神的話語,我們要完整接受。
19
10 提多書 經文:第一章∼第二章
前言 發信人:保羅 收信人:提多
A. 領袖(一5-16) 1. 任命(5) 2. 資格(6-9) a. 家庭穩定 b. 自我約束 c. 教義正確 3. 警戒(10-16) a. 克里特人的懶惰 b. 猶太人的傳說 c. 敗壞的生活
B. 會友(二1-15) 1. 教導(1) 2. 互相連結(2-10) a. 老年人 b. 年輕人 c. 奴隸與主人 3. 成熟(11-15) a. 充滿恩典 b. 等待榮耀 c. 行善
181
David Pawson 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注釋
我們可以從前言裡面觀察提多書的三個面向。首先是 信中提到的人物;二是收信的地點,對了解這封書信來說 非常重要;三是這封書信的目的,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關懷社會 我要提醒你,保羅對自己的兩個敘述:「僕人」或 者奴隸,以及「使徒」或使者。只有基督徒膽敢使用這 樣的字眼,把它們連結在一起,然後敘述自己。正如我們 所見,第一個字眼「僕人」,其字義就是指奴隸,被人買 去,失去一切權利、自由的人;完全任憑對方支配的保羅 說:「我是神的僕人。」 羅馬帝國時代位在社會最底層的就是奴隸。但是隸屬 這偉大帝國一部分的克里特(也就是收信的地點),位在 社會最高階層的人物就是使者,皇帝的特使,皇帝差遣的 人。而「使徒」一詞源自希臘文apostolos,意思就是「我 差遣的」。想想看,保羅不就是在說,雖然他是個位在社 會最底層的奴隸,但他是神的奴隸;也是位在社會最高階 層的使者,奉差遣的人;是使徒,耶穌基督的傳教士。 就此而言,基督徒要關懷整個社會,正如保羅在使徒 行傳廿六章的見證所示,他見證的對象涵蓋社會最高層與 最低層,從使者到奴隸都在內;他自己身兼二者。儘管這 是種奇怪的結合,然而,身為基督徒的你也一樣,既是奴
182
10
◆ 提多書
隸,又是使者,而這使得你要關懷每個人,不論他們認為 自己屬於哪個社會階層都要關懷。在基督教以及教會的團 契裡,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就是,社會階級差別完全消失; 我們全都是奴隸,也全都是使者。我不是在暗示保羅的使 徒地位沒有特殊意義。他是復活的耶穌所差遣的使者,而 我們是受聖靈差遣的。
背景 誰是提多?他是什麼樣的人?我們對他所知無多。 他的名字在新約裡面總共出現十三次,大都是在書信和使 徒行傳。我想介紹他的最好方式,就是拿他和提摩太相對 照。就天性說,提摩太怯懦,而提多勇敢;提摩太不願擔 任領袖,而提多擅長擔任領袖。在察看他以往的活動時, 我們發現保羅挑選提多的時機,他正面對艱難又複雜的使 命。 有兩個情況最特別,當時因為基督徒是否應該接受 割禮,而爆發激烈的爭議。保羅到耶路撒冷處理這件事。 他帶著提多一起前往,提多的父母是希臘人,也未接受割 禮,恰巧考驗耶路撒冷教會,是否會因此拒絕他們加入團 契。當時與提多同行的人,不但要能夠面對這種情況,還 要願意讓自己成為首例;接受眾人的打量與討論,以及審 度,於是保羅帶著提多同行。我們都知道結果是,現在的
183
David Pawson 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注釋
基督徒都不必受割禮,我們已經免於此事。 另一個情況是,哥林多是個非常難纏的教會,充滿 許多小團體,特別嚴重的問題就是淫亂;他們的敬拜已經 嚴重變樣,信徒以饗宴為樂,甚至在主餐上醉酒。保羅差 派提多前去整頓種種亂象。保羅在哥林多後書說道:「我 很高興聽到提多捎來的好消息,就是你們已經開始改過遷 善。」此時,克里特也興起亂象,保羅必須離開。這發生 在他第一次入獄,被釋放之後。保羅顯然曾經拜訪過克里 特,而且是與提多同行,並且將提多留在那裡,好釐清正 在當地教會(或眾教會)內部醞釀的種種棘手問題。
克里特的特色 克里特是希臘南方的一個狹長島嶼,島上人口稠密, 因此希臘哲學家荷馬稱之為百城島。島上人口增長非常快 速,經常有克里特人移居到地中海其他地區。舊約裡面有 一個出名的部落或族群源自克里特,就是非利士人。他們 不是地中海東端的本地人。阿摩司說「耶和華⋯⋯領非利 士人出迦斐託」,就是克里特。非利士人只不過是從這個 小島流出的人口。 克里特是古代世界最惡名昭彰的族群。希臘文裡有一 個動詞「to cretise」的意思就是「作弊、說謊、欺騙」。 克里特人最惡劣的就是沒有道德,不但男女關係如此,更
184
10
◆ 提多書
嚴重的是誠實與正直這兩方面。克里特人會說謊,這是 大家都知道的。你無法信任他。西塞羅(Cicero)曾說: 「只有克里特人認為攔路打劫是正當職業。」腓利布斯 (Philibus)曾說:「他們是唯一認為不獲利是恥辱的族 群。」意思就是,他們為獲利可以不擇手段;只要你能賺 錢就是善人,如果你不惜採用最惡劣的手段,他們甚至會 尊敬你。柏拉圖說:「他們一心忙著賺錢,猶如蜜蜂忙著 採蜜。」 保羅在一章12節引用克里特的異端先知說,克里特人 常常說謊,是惡獸、又貪吃懶做,這是基督誕生前六百年 說的話。 現在想像你要在這樣的社區,開始建立一個教會, 其中的會友都將說謊、欺騙當作家常便飯,而且個個都像 懶惰、貪吃又殘酷的惡獸。有的人認為,我們無法在這種 環境下建立教會,是要在一個高尚的環境裡,才能建立教 會。然而,這就是保羅和提多所前往的地方,並且他們在 克里特的每個城鎮都建立起教會。不過,這其中造成一些 問題,以上就是背景。有些人認為,保羅有點粗心才會在 信裡面引用這個諺語,但要記得,他是寫信給提多,而不 是眾教會。 傳道人、牧師或長老,首先要了解的,是社區居民的 特質。有時候我們在這方面一無所知,不願面對世人的真
185
12 腓利門書 經文:第一章
A. 個人的轉變 1. 求情的代言律師:保羅 2. 復返的逃亡奴隸:阿尼西謀 3. 被冒犯的主人:腓利門
B. 社會革命 1. 愛 a. 保羅的子女 b. 腓利門書的弟兄 2. 律法 a. 社會意見 b. 政治機會
C. 靈裡的拯救 1. 罪 a. 罪行 b. 懲罰(贖罪) 2. 救恩 a. 身分的改變(稱義) b. 現狀的改變(成聖)
237
David Pawson 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注釋
聖經最讓人驚奇的特點之一,就是當初沒有人刻意 寫作。它是各種頌歌、書信、詩詞和歷史紀錄的集合體。 聖經的作者有四十位,他們使用三種語言,歷時一千四百 年才寫成這本書,但是沒有任何人認為,自己所寫的是聖 經,而且就新約書信來說,更是如此。 新約聖經大部分的內容,都只是私人書信。其中大多 數是寫給教會的信件,相當正式也充滿神學意味。但是新 約也夾雜基督徒間的私人書信。神刻意選擇這些書信,清 楚表示:我有意把這些納入我的話語,這些書信就是我的 真理,我的聖靈就是以此為媒介教導世人,從現在開始直 到世界的末了。
寫信目的 保羅在匆忙中寫下這封書信,由信差傳遞到腓利門所 在之地交給他。為什麼要寫這封信?神要告訴我們什麼? 這封短信與聖經有什麼關係?我要從三個層面探討這封書 信,好幫助你逐漸深入神的話語,更了解其中的意義。 第一個層面就是要問,這封信透露哪些相關人物的個 人生活。盡量體會書信的內容,了解寫信的人,以及那些 讀信的人,還有信裡面提到的人。他們都是有血有肉,會 面對各種試探、激情和弱點的男男女女,就跟你我一樣, 察看神的恩典,如何將非常普通的人,轉變為完全不同的
238
12
◆ 腓利門書
人。魔鬼非常希望你相信,人的本性無法改變,但這封書 信徹底揭穿這個謊言。 信裡面提到三個人物:作者保羅,然後是讀者腓利 門,還有這封信的主要關係人阿尼西謀,這個名字在希 臘文的意思就是「有用的」。這是一個奴隸的名字,是奴 隸主人取的名字,顯然原本希望他會是一個好僕人,結果 卻大失所望。沒有任何父母會替自己的孩子,取這個要跟 隨他一生的名字。情況非常簡單:奴隸逃離自己的主人, 逃到龐大的羅馬城,隱身在人群中。保羅當時被囚禁在羅 馬。我不知道這個躲藏在羅馬暗巷裡的逃亡奴隸,怎麼會 找到保羅被監禁的地方,但他們就是碰在一起了。 這封短信是寫給奴隸的主人,裡面提到:「我現在打 發他回到你那裡去。」因為當奴隸遇到保羅時,就認識了 一個基督徒,然後自己也成為基督徒。當保羅問「你從哪 裡來?」的時候,他把經過告訴保羅。當保羅問「誰是你 的主人?」時,發生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保羅說:「我 認識你的主人,他也是基督徒。因此,只有一條路可以 走,就是必須回去。」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保羅給他 這封說明函,希望能讓他得到主人的善待。
保羅生命的改變 我們要探討作者保羅,就會了解寫這封信的人,跟我
239
David Pawson 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注釋
們起初聽說的那個人完全不一樣,他原本是個口吐惡言又 凶殘的人,一心逼迫基督徒,要把他們扔進牢裡,懲罰他 們。他在這裡卻為逃跑的奴隸求情,因為,如今他是一個 仁慈、寬厚、溫柔又祥和的人。保羅是怎麼了?歲月未必 總是會使人更溫和,歲月原本應該能使人老練成熟,但有 時候,歲月反而會使人更彆扭、自私、刻薄、刁鑽,因此 這種改變不單單由歲月造成。話說回來,保羅曾經歷許多 苦難,苦難能夠使人成熟,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此成長。有 些人會因為苦難變得冷漠、苦毒、怨天尤人,所以,不可 能因為這個原因,但我們看得出來,保羅已經改變了。 此時已經上年紀的保羅,大約五十五到六十歲之間, 這在當時已經算是高齡了。那個時代的平均壽命是廿六 歲!想想他遭受的各種困苦,他已經算是老年人。他不但 年事已高,又被監禁在牢裡,還有一條長約六尺的鐵鍊, 將他與一個羅馬士兵拴在一起,因此他不可能私下做任何 事情。他感到沮喪嗎?沒有!他心灰意冷嗎?也沒有!他 退縮不前了嗎?當然沒有!任何事情都無法限制屬神的 人。你可以捆鎖他,將他關進牢裡,但是他依舊繼續為主 做工。 想想這封短信透露出的語氣。首先是感恩。一個正 在牢裡度過餘生的老人,心裡充滿感謝。若是你,會這樣 嗎?
240
12
◆ 腓利門書
接著是喜悅。在讀這封信的時候,你一定感受到,這 封活力充沛的短信,傳出的生動喜悅,然而這個老人正在 捆鎖之中。 第三種語氣就是自信— 樂觀、勇敢。「打掃好客 房,我祈禱在出獄後就能去探望你,因此,要為我準備一 張床!」這是一個不屈不撓的老人家。 第四種語氣就是謙卑。他的意思是:「我可以命令你 這麼做,但我不想命令你;我要請求你。我可以說這是你 應該做的正確事,並吩咐你照做,但我不會這麼說,我希 望你是心甘情願這麼做。」他不再是個耀武揚威、咄咄逼 人的保羅。 寫這封信的人與將近三十年前趾高氣昂走在大馬士革 路上的那個人,幾乎完全相反。祕訣在哪裡?答案就是這 三十年,一直都是囚犯;主耶穌基督的囚犯。這段時間他 一直與耶穌捆鎖在一起。如果你和一個人住在一個狹小的 空間裡,到最後就會越來越像對方,這是無法避免的,面 貌會越來越相似。如果你與一個人共同生活三十年,你就 會受到對方的影響,如果對方的性格比你強,更會如此。 結果,保羅就因此成為主耶穌的奴僕、基督的囚犯, 與耶穌捆綁在一起三十年後,他已經穿戴基督的性格。那 個跟保羅捆鎖在一起的羅馬士兵,他一定也會受到深刻的 影響,不妨想像一下,與一個宣教士捆鎖在一起的情景!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