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WA vol.1
山丘上的零戰 掘越二郎的筆記 宮崎駿告別作 神話的殞落
空中的神話
永遠の零
雲末的榮光 零式艦上戰鬥機 1
vol.1
HEIWA 雲末的榮光 零式艦上戰鬥機
14
零戰的誕生
16
活躍的零戰
12 試鑑戰需求案
珍珠港事變
6
山丘上的零戰
18
零戰的墜落
20
二郎的筆記
22
盟軍 ( 地獄貓 F6F ) 的逆襲
神風特別攻擊隊
掘越回憶說他當時的第一個想法是:想要世界上 最好的戰鬥機啊?做夢去吧!
24
最後的零戰
26
昭和之姿
世界上唯一還能飛的零戰
零戰塑膠模型
34
奔走於二戰的身影
36
宮崎駿告別作
零戰相關作品
風起 - 現實與虛幻夢想與悲哀
7
零戰的前身
8
隼型試作機 七試艦上戰機 九試單座鑑戰 十二試艦戰 九六式艦戰
零式艦上戰鬥機 零式艦上戰鬥機(日語:零式艦上戦闘機,簡稱「零戰」 ( れいせん、ゼロ戦 - ぜろせん等),編號「A6M」。 在部分中文書籍中稱為零式艦載戰鬥機、零式戰鬥機、 零式戰機)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單座型艦載戰鬥機。作 為九六式艦上戰鬥機的後繼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從 1940 年到 1945 年的主力艦載戰 鬥機,從中國戰場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整 個太平洋戰區都可以見到它的蹤影,堪稱日本海軍在二 戰時最知名的戰鬥機。其名得自於服役時正是皇紀紀 元 2600 年所以最後兩位都是零而得名。盟軍稱代號為 Zeke。
零戰是日本產量最大的戰鬥機,由三菱重工業設計,主 要研發人為該公司的設計主任堀越二郎,並由三菱重工 業與中島飛機兩家業者共同生產,總計生產 10,449 架 (一說 10,938 架),總數中約有 2/3 為中島飛機生產。
三菱 A6M 零式艦上戰鬥機
延生型
零戰既然是一種在空母上操作的飛機,那麼在空 母上運作的便利性就是設計時必須考慮的要項之
一。可是日本空母的飛行甲板升降機只剛好容的
下零戰一一型的主翼,一旦位置稍有偏差,在運 送過程中,翼尖非常容易和艦內結構發生碰撞而
造成意外。為解決此一問題,崛越乃將主翼翼尖 重新設計成能以人力向上折起 50 公分的形式, 好方便艦上運作。此種改良型稱為零戰二一型。
零戰二一型 (A6M2b) 零戰三二型 (A6M3a) 零戰二二型 (A6M3b) 零戰五二 型 零戰五二 型甲
在空戰中,零戰在低空低速時性能最佳,可是在 高空時就不盡理想,同時零戰早期型有一個最大 的缺點,就是速度在 300 公里/時以上時,飛
機幾乎無法向左右迴轉,就是說在高速狀態下, 零戰藉以克敵致勝的敏捷戰鬥性能即完全消失。 為改善此一缺點,三菱對零戰進行了大規模的改 良。
零戰三二型的矩型機翼雖然增加了速度,可是因
為翼面積縮小而損及續航力,為改善此一情況, 零戰又被加以進一步修正。新式的零戰將主翼改 回原來的 12 公尺長折疊式機翼,同時在左右翼
內各增加一個 45 公升容量的小油箱,這使本型 機擁有零戰家族最大的航程。
盟軍新式戰鬥機日漸增加,而日本新一代戰鬥機
的推出卻遙遙無期,不得以之下,日軍只能繼續 改良零戰以抒困,於是出現了本型。為了提高生 產速度,簡化機體複雜性起見,零戰五二型之主 翼再度回到三二型的長度,另外速度的提高也
是改良的重點,首先為了增加機翼在俯衝時的耐 力,機翼蒙皮的厚度增加了,此外,在發動機未 變更的情況下,將原有的
五二型推出後不久,於 1943 年的秋季,三菱重
工將 20 公釐機砲的 100 發鼓式彈匣改為 125 發
的彈鏈,同時再加強機翼應力集中部位的結構, 再度提高俯衝速度。
A6M 這是為了改善零戰機身防護性能的改良型,在油
箱及發動機上,裝置了自動滅火設備;座艙罩也 改用防彈玻璃。此外,為了增強火力,7.7 公釐 機槍也換裝成 13 公釐機槍
零戰五二型 乙 (A6M5b)
1944 年 6 月日本海軍下達命令,要求以提高零
戰的防護力,火力及整體性能為最優先工作。零 戰五二丙型因此在左右翼內各加裝一挺 13 公釐
機槍,發動機罩上方的機槍則減少一挺,機身下 方並裝設空對空火箭發射架,座艙後方加裝防彈
鋼板。同時為了彌補續航力的損失,座艙後方又
零戰五二型 丙 零戰五三型 丙 零戰五四型 丙 零戰六三型
加裝一個 140 公升的防彈自封油箱。但是由於發 動機出力不足反而使性能低落。
1944 年 11 月榮 31 甲型研發成功,同時防彈
自封油箱也製造出來了,於是開始進行零式機上
的試驗,將已經開工的五二丙型的生產線轉換為
五三丙型。但是由於甲醇注入裝置的問題重重, 防彈油箱毛病百出,五三丙型只製造了一架就完 全放棄了。
1944 年 11 月日本海軍決定給零戰換用金
星 62 型發動機,並加裝了自動滅火器,增加燃 油容量,並將發動機罩上方的一挺機槍取消,此 型稱為零戰五四丙型。
自馬里雅那海戰後,日本海軍就以小型空母 為主,但是由於慧星式爆擊機的落地速度很高, 在小型空母上操作很危險,於是日軍著手將零戰
改良為戰鬥爆擊機,本型即是零戰六三型。六三 型的武裝與五二型相同,不過將原來機身中央掛 載副油箱的位置改為 250 公斤的炸彈架,二翼下 則各加裝 150 公升的副油箱以彌補燃油攜帶量。
的假想敵戰機性能列入考慮。但對剛剛脫離歐 美幫助的日本航空製造業而言,軍方對12試 艦的性能要求已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
1938 年 1 月 17 日,海軍邀請三菱及中島
零戰的誕生
二家公司於橫須賀舉行12試艦戰製造會議, 會議中由源田實少佐說明中國戰場上的教訓, 海軍當局因此更堅持案中所列的各項性能,絲 毫不肯退讓。中島公司在這種情況下便表示無
12 試鑑戰需求案
法建造此種新式戰鬥機而退出競爭。當時任職
於三菱重工的崛越二郎正率領設計小組致力於 11試轟炸機的研發,非常不願意接下12試 艦戰研發的擔子,可是海軍當局特准三菱停止
在 1937 年的中日戰爭,由於九六式戰鬥機
該案的研究,以全副精力灌注於12試艦戰的
航程短,所以無法護衛九六式陸上攻擊機深入
開發,因而在勉為其難的情形下,崛越二郎開
中國腹地進行轟炸,使得每次的轟炸行動都受
始創造永遠留在日本人記憶中的零戰。
到了中國空軍的攔截而蒙受慘重的損失,戰損 率高達10%,日本海軍於是深刻地體認到轟
當時許多比較進步的發動機不是正在設計
炸區域上空制空權的重要,於 1937 年 10 月
階段,便是仍處於試驗當中,為減低失敗的風
向三菱及中島二家公司提出了「12試艦上戰
險,崛越二郎決定採用現有的發動機。當時可
鬥機需求案」。
靠而馬力強的發動機只有 875 馬力的三菱瑞星
日本海軍提出新型戰鬥機的需求不單是為
13 型發動機,950 馬力的中島榮 12 發動機及
了應付中國戰場的需求,更將往後可能遭遇到
三菱重工的 1070 馬力金星 46 型發動機。由
於海軍規定動力負荷不得超過 5.5 磅/馬力, 於是只好放棄較重的金星發動機,因為榮 12 式發動機是其對手中島飛機所製,所以崛越放
棄不用,而採用了馬力最小的瑞星 13 型發動 機。螺旋槳則使用由住友會社經美國漢彌頓公
司授權製造的雙葉螺旋槳,顯然日本在這方面 的技術尚未趕上西方國家。
動力雖然小,可是只要能將飛機重量減輕, 仍可滿足海軍高速,高續航力的要求。首先他 們選用住友金屬發展的超強型鋁合金,作為翼 樑的主要部分。此種合金頗類似以後美國發明
的 75 S鋁合金,它張力強度較早先日本習用
的超級鋁合金高 30%~ 40%。此種鋁合金送
14
到飛機製造廠時,已經製成角鐵般的形狀,而 後依機翼形狀經過切割,銃磨等程序,成為質 輕且堅固的機翼結構。
崛越在物質條件並不優裕的情況下,發揮 了充分的想像力,致力於減輕,簡化機身結構
的研究,以達成 12 試艦戰的要求。其主翼設計
並不是由普通結合於機身上的二片機翼所組成, 而是建造一整片主翼,如此一來省下了為結合 二片機翼所需的機身/機翼結合設施。而機身 的設計上根本沒有機翼接合點,這是因為中央 機身是與機翼一體製造的,主翼上部蒙皮就是 駕駛艙的底板。由於機身與主翼不能分離,於
是由主翼後緣開始機身分為二個部分,前後機 身以螺釘結合。此種設計方式使的無論在修護 及倉儲上都非常方便,可是也顯的十分脆弱, 此項弱點在與美製戰鬥機相比時更為明顯。
空氣動力上,崛越二郎為增進起降,爬升 及飛操 性能, 將 主 翼 負 荷 減 至 105 公 斤 / 平
方 公 尺, 使 得 主 翼 面 積 達 22.44 平 方 公 尺。
機 翼 剖 形 更 經 一 番 選 擇, 選 擇 採 用 類 似 美 國
NACA23012 型的三菱 118 型機翼剖形,因為
此種剖形的壓力中心游動最小。為防止翼稍失 速,主翼有 2.5 度的外洗角,尾部操縱面更設 計成能提供優異的俯仰方向穩定性。
要將機砲裝置在像 12 試艦戰這種輕量 的飛機上,所需解決的問題很多,經過崛越 審慎的考量後,終於成功加以解決;而需求 案中另外要求的二挺 7.7 公釐機槍則被安裝 在發動機罩上方的左右二側。
1939 年 3 月 16 日,12 試艦戰一號試
作機於三菱重工名古屋製造所完工,3 月 18
日進行第一次發動機測試,3 月 19 日舉行了 處女航。試飛結果完全成功,海軍當局相當
在零戰生產時,其他國家的戰鬥機武裝已
經由 .30 機槍進步到 .50 機槍,機砲則正在引
進中。日本海軍研究單位在構想新一代戰機時,
已決定要提升火力,而若是奧立剛公司製造的 20 公釐機砲特別引起他們的注意,雖然此種機
砲射速慢,可是外型緊緻,重量又輕,非常適 合裝置在主翼之中,因此日本與奧立剛接洽, 要求授權製造,經瑞士批准後,由大日本兵器
會社負責此種日本稱為九九式的 20 公釐機砲之 生產。
滿意。9 月 14 日日本海軍正式接收本機,並 命名為A 6 M 1 零式艦上戰鬥機一一型。
1940 年 7 月由於中國戰場的海軍航空 部隊在風聞零戰的優秀性能後,紛紛要求其 立刻投入戰鬥,在前線不斷地催促下,7 月 21 日橫山保與進藤三郎大尉率領 15 架零戰
進駐了漢口基地。之後從 8 月開始到 1941 的 9 月, 零 戰 共 出 動 了 354 架 次, 擊 落 了 44 架中國飛機,並至少擊毀 62 架,只有 2 架零戰被地面砲火擊落,其餘均毫髮無傷。
15
16
飛行性能與高速下的操縱面這些
缺點因為獲得了許多勝利而被人忽 視,航空兵變成全面性的賞譽這架戰 機,稱讚她操舵上的反應與機動迴轉
活躍的零戰
時的順應相當具有柔軟性,在數字上 表現出了零戰具備有高性能的水準, 任誰都相當明白。
珍珠港事變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珍珠港事
變)昭和十六年(1941 年)十二月
八日空襲珍珠港,第一次與第二次 合計有七十八架的零戰參加,他們在
零戰出動之後追得上逃跑的 中國戰鬥機,在九月十三日第一次 出動零戰,第十二航空隊分隊長
近藤三郎上尉率領十三架零戰,從
前線的宜昌基地飛行 480km 向重 慶上空攻擊,與蘇聯援助中國的
I-16 以及 I-153 展開空戰,將中國 空軍的二十七架全部擊落。但實際 上擊墜數可能只有一半,掩飾零戰 本身也有被擊落,差完全勝利一步 的事實。
外型上、塗裝上和在中國大陸是相同 的,在空母上的升降機所搭載的零戰
主翼端有 50 公分向逆鷗式的主翼, 零式一號艦戰二型(A6M2)與十七 年零式艦戰二一型一同改稱。
三菱的八百零四機訂單交給中島 去生產,他們相信中島長期生產飛機 的經驗是足以負擔的,零式戰鬥機是 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半的主力戰機。在
奇襲珍珠港時美國的陸軍航空兵所使
用的 P-36、P-40 以及海軍陸戰隊航
爾後十二航空隊的零戰隊連戰 連勝。華南戰隊的第十四航空隊 也裝備了零式戰鬥機,昭和十六 年(1941 年)八月海軍航空兵在 中國大陸的戰鬥終於結束了,兩 個海軍航空兵的擊墜數合計100
架,這段期間零式的損失則是被地 面對空火炮擊落兩架,比起九六艦 戰,零式戰鬥機在中國對抗二流以 下的中國空軍,弱點明顯的表現出 來(此段在說明九六艦戰淘汰的原 因),零戰的神話在此開始發揚出 來。
空兵的 SBD 艦上轟炸機只有少數起 飛,零散的應付零式戰鬥機的攻擊。
零式戰鬥機的特質發揮的淋漓盡
致,在同一天對菲律賓的空襲,從台 灣南部的基地進行攻擊的第三航空隊 與台南航空隊的五十三架零戰,掩護
陸上轟炸機進攻,距離 830 公里時 攻擊機場,預測到日軍攻擊的美國陸 軍,居然誤判這批零戰是美國陸軍航
空隊,導致日軍航空兵在攻擊時,只 有少數戒哨的美國航空兵能反擊,在 這之後,菲律賓的制空權就落在日本 人的手中了。
17
山丘上的零戰 盟軍 ( 地獄貓 F6F ) 的逆襲
18
美軍意外收獲零式戰鬥機
1942 年 6 月 3 日 23 時許,天空依然是濃霧 彌漫,但日軍飛機還是按計劃起飛,從 “ 龍驤 ” 號航母起飛了 11 架轟炸機和 6 架戰鬥機,從
“ 隼鷹 ” 號起飛 12 架轟炸機和 6 架戰鬥機。由
於雲層低垂,無法保持編隊飛行,所以各機只
種飛機只有在進行較低航速下才具有極佳的操
好各自飛往荷蘭港。
作性能和極小的轉彎半徑。但當航速達到 371 公里 / 小時時,它就會變得十分笨拙,滾翻控
6月4日1時7分
制就十分困難,而且這時拉動操縱杆必須付出
日軍轟炸機攻擊了電台和油庫。戰鬥機掃射了
極大的體力。零式機向左滾翻、轉彎比向右要
停在水面上的一架水上飛機。一架零式戰鬥機
容易得多。此外,在負加速條件下,該機的發
被美軍炮火擊中後迫降在荷蘭港東北阿克坦島
動機極易熄火——這是它使用的浮動式化油器
南岸,其餘日機全部返回了航空母艦。那架迫
的最大缺點。美軍從而摸索總結出針對零式性
降的零式飛行員忠吉少尉在著陸時誤將沼澤看
能弱點的空戰格鬥戰術:空戰中,只要以垂直
作平地,不僅自己在迫降時喪生,而且飛機也
方向進行動力俯沖並打開加力,就可以迅速擺
陷入泥潭。
脫攻擊,而零式機此時往往會突然停車。飛機
5 個星期後,美國海軍飛行員威廉姆 · 塞爾斯
還可在 370 公里 / 小時的航速時,突然向右
上尉在駕駛一架 VP41 偵察時發現了這架近乎
轉並橫滾。零式機根本無法追上,零戰神話開
完整無損的零式戰鬥機。他下降高度並在地圖
始崩毀。
上標明瞭位置後才返航。不久塞爾斯親自率領
一支美軍偵察分隊找到了這架僅有表面輕微損
傷飛機,將其分解拖出沼澤,運到荷蘭港進行 清洗並重新組裝,再運往美國本土聖達戈島北 部的海軍航空兵基地將其修復一新。
這是美軍繳獲的第一架較完整的零式。美軍對 這架零式進行了細致的結構分析和研究,並在
不到一個月內,由海軍試飛員愛德華 · 桑德斯
上尉駕駛進行了 24 次試驗飛行,使美軍獲得
了零式寶貴的第一手資料。美軍得出結論:這 19
零戰的墜落 神風特別攻擊隊
20
二號零戰是在零戰基礎上的改進機型,它
零戰被擊毀近 200 架,日軍的空戰力量事實上
更換了新式引擎,達到 1130 馬力,並且更具
已被消滅。
攻擊力。但新換上的體積更大的大功率發動機,
2005 年,菲律賓馬巴拉卡特市為 “ 神風特攻隊 ”
在空間上擠壓了油箱的尺寸,油箱容積從 138
的隊員豎起了雕像,紀念那 “ 像參加野餐一樣
升降到了 60 升;與此同時,為便於艦載,原
去赴死 ” 的年輕飛行員。因為 “ 老 ” 飛行員大都
零戰的圓形、尖端可向上折起的機翼設計也被
已戰死,“ 神風特攻隊 ” 是全部由十六七歲的青
更改,折起部分乾脆被去掉,機翼變成了矩形,
少年組成的自殺性質的敢死隊,他們駕駛著戰
這直接導致了空氣阻力的增大。二號零戰的續
機,攜帶 250 公斤炸彈沖向對方,以求和對方
航能力因而大大降低。
同歸於盡。
捉襟見肘,12 月末,日軍不得不放棄奪回瓜島
毫無技戰術可言的自殺式攻擊收效甚微。與年
的企圖。此戰之後,“ 零戰無敵 ” 之神話徹底被
輕的生命同歸於盡的不是對方戰艦,而是被專
打破。
用於 “ 神風特攻隊 ” 攻擊的零戰。太平洋戰爭
神話的破滅令戰爭初期信心滿滿的零戰飛行員
的最後階段,數以百計的零戰以這樣的方式走
產生了情緒。他們向海軍部提出了增加零戰防
向滅亡。
護的需求—因為直到二號零戰,都沒有防護裝
1976 年,日本作家柳田邦男在採訪堀越後指
甲,重型機槍的子彈可以輕鬆擊穿機身,致飛
出,日、美兩國對待生命不同的態度,是決定
行員于死命,而美軍飛行員背部位置則裝有厚
太平洋戰爭勝負最終的因素。“ 如果不能保住
重的裝甲板。
飛行員的生命,他的經驗就無法得到使用。”
零戰飛行員與死神之間僅僅隔著一層薄薄的鋁
他說,美軍飛機的設計出發點,是駕駛員的生
板,他們的 “ 信念 ” 只能是 “ 殺敵,或者被殺 ”。
命,零戰則不是。
曾根的設計筆記顯示,海軍部拒絕了增加防護 的請求。由於零戰的油箱也沒有裝甲保護,沒 有自封裝置和滅火設備,很容易被擊中起火, 零戰因此得到一個綽號:“ 空中打火機 ”—大量 經驗豐富的日軍飛行員,與零戰一同葬身火海。 以人為代價帶來滅亡 1944 年 6 月 15 日,美軍開始塞班島登陸戰。 塞班島是日軍保護日本本土的重要防線,它不 僅是日軍在馬利安納群島的中心島嶼,還是中 太平洋地區的防禦核心。塞班島上的機場可起 降任何機型的飛機。一旦佔據塞班島,美軍續 航能力達 6600 公里的新型 B-29 轟炸機就可以 從塞班島起飛,直接轟炸日本本土。 此時雙方的空中實力已然易勢:日軍以零戰為 中心,派出 473 架飛機參戰;美軍方面參戰飛 機 956 架。當第一波 128 架日機接近目標之 時,立刻遭遇了 F6F 的高空俯衝攻擊……是役, 21
自大。柳田提出的問題都非常 尖銳有趣。
記 者: 請 談 談 馬 里 亞 納 打 火 雞。(一上來就直奔主題)
二郎的筆記
掘越:確實,零戰的防彈能力
非常差,這也是戰時日本軍用
掘越回憶說他當時的第一個想法是:想要世界上 最好的戰鬥機啊?做夢去吧!
飛 機 的 通 病。 油 箱 是 一 個 死
穴,一旦被擊中就完了。但是
美國考慮得非常周到,剛開展 不久他們的研究重點就轉移到
防彈措施上。美國飛機的油箱 內側有多層的橡膠封閉,中間 的層是由生橡膠製成,因此即 使油箱被子彈擊穿,那生橡膠
掘越訪談錄
一個二流的半工業國為何
能製造出世界一流的尖端武 器,從而把戰爭肆無忌憚的播 撒?從技術性的角度來看,零 式戰鬥機無疑是一個典型的例
子,以下的文字記述了這種飛 機從設想到定型之間的一系列
經過,結合少量的戰時筆記和 設計者提供的親身體驗,或許 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到幾乎每一
種武器都會經歷的東西:懷疑 與失敗。
會立即和燃油溶合,這樣就不 會漏油了。日本在越打越糟的 時候才想起這項技術,不過別 說橡膠,就連適用的粘合劑都 沒有開發過。
記者:美軍所說的 “ 萊特 ” 是 指什麼?
掘 越:“ 萊 特 ” 是 說 一 式 陸 攻
(轟炸機)。這種飛機設計得 不好,因為轟炸機和戰鬥機遭 遇的時候怎麼可能以機動性勝
與設計者對話
1976 年, 時 任 自 由
撰稿人的前記者柳田邦男 (YANAGIDA KUNIO)被安排 對零式戰鬥機的總設計師掘越
二郎進行一次專訪,柳田形容 掘越 “ 高個子、長臉、眼鏡後
面是奇怪的笑容,不像是個戰 鬥機設計師,但是自信得有些 22
出?對於轟炸機來說最重要的 還是抗彈性能,不過一式的設 計中卻從未考慮這一點。但是 戰鬥機不一樣,除了駕駛員的 水準外,空戰性能決定一切。
不過以當時日本的水準,製造 的發動機動力要比歐美先進國 家低平均 20~30%,為了獲得
更靈活的性能,不得不犧牲一
些東西。
力引擎的美國格魯曼 F6F 潑婦
掘越:沒有。可能是一直在搞
記者:也就是說犧牲了防彈裝
了,如何應付她?不過這也是
九六艦戰,1932 年也試著設
置?
掘越:軍方認為戰鬥機的要領 在於如何更有效攻擊並擊落敵
機,而自己傷亡與否則不在考 慮之列,這就是當時的指導思 想。取消防彈裝置可以使飛機 變得更輕,能擁有更好的靈活 性,攻擊力也就增加了。(也
就是說,日軍從不考慮自己飛 行員的死活)
當時的軍用飛機開發手續是這 樣的—由陸海軍的航空本部收
集每年的報告,諸如對正在使 用的飛機評估、缺點的記錄、
戰鬥機出現以後,苦頭就開始 生產力和國力太差的體現,並 不能完全歸咎於飛機本身。
記者:所以產生了 “ 打火雞 ”。
繼機種,陸軍和海軍都搞自己
航空隊的飛機,起落架之間的
的一套。弄這麼多 “ 百花主義 ”
的設計方案,最後一個也造不 出。 相 反 的, 美 國 人 非 常 聰
明—他們的機種不多,但是都 實用。大馬力高性能的 F6F 和
現代社會也不可能連續五年在
定下來,稱為 “ 設計計畫命令
術尖端的,後期的落伍也有國
爭,最後勝出的樣機獲得量產 許可。基於以上設計思想和軍
短,最初它是站在世界航空技 力不濟的原因。
記者:零戰的設計是從 1937 年開始的?
方提出的命令書,當然不考慮
掘 越: 正 式 列 裝 是 1940 年
雖說犧牲了防彈性能,
式 ”。而提出設計要求是 1937
防彈性能這類事。
但零戰實際上還是勉強通過苛
刻 指 標 的, 因 為 對 引 擎 只 有
1,000 馬力的飛機來說這些要
求幾乎是極限,當時它的空戰 能力很好。但是裝備 2,000 馬
記者:1932 年…那時您非常 年輕?
是我設計的第一種飛機。(最
掘 越: 不 過 零 戰 的 壽 命 並 不
份檔會被分發給各航空公司競
副油箱
的成功。
高 時 速、 航 程、 盤 旋 能 力、
(Operationl Reseach)。 此
半圓形物體是 A5M 早期的可
掘越:沒錯,那時我在公司幹
炸機是美國 “ 重點開發主義 ”
競爭中不落伍的。
書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 OR
手,本圖顯示了一架侵華 13
飛行高度遠超零戰的 B-29 轟
據此空想出新飛機 “ 應該 ” 擁
武器和引擎等都在草案裡決
保持一個設計上的延續性。
三菱 A5M 也出自崛越二郎之
有加大引擎馬力,也找不到後
記者:打個比方,一件商品在
有的性能,諸如爬升能力、最
計過七試艦戰。所以上面希望
掘越:事實上零戰在五年間沒
戰鬥記錄、航空隊的意見、各
種外國飛機的發展動向,然後
海軍飛機的關係,因為剛完成
( 紀 元 2600), 所 以 叫 “ 零
年(昭和 12),所以試驗型 叫做 “ 十二試艦戰 ”。
記者:您成為零戰的總設計師 有什麼特別原因嗎? 23
了 5 年,剛 28 歲。七試艦戰 後失敗,未生產)
記者:您對公司委任您這樣的 新人擔任設計是否感到驚訝?
掘越:為什麼驚訝?公司其實
很不景氣,我可是為數不多的 東大航空系畢業生之一,說不 定他們把我當作走出困境的希 望。(好大的口氣)
所澤市航空歷史紀念館 所澤航空發祥紀念館位於埼玉縣所
澤 市, 用 以 紀 念 日 本 的 航 空 史。 它擁有飛機以及其它展示品(很多 都可以與參觀者進行互動)和一個
IMAX 劇院。它坐落於日本的第一 個飛機場上,這個飛機場於 1911 年啓用,德川好敏進行了日本第一 所沢航空発祥記念館
次飛行,原始的單跑道目前還存在
-13(県営所沢航空記念公園内)
能公園內。
。它已經合併到臨近的更大的多功
〒 359 - 0042 埼玉県所沢市並木1 TEL: 04 - 2996 - 2225
FAX: 04 - 2996 - 2531
※閉館後、及び休日は自動応答とな ります。
※電話番号等よくご確認の上、お問 い合わせください
24
最後的零戰 世界上唯一還能飛的零戰
日本琦玉縣所澤市航空歷史紀 在 塞 班 島 被 美 軍 繳 獲。 曾 成為2013年賣座卡通電
念館 2012 年 11 月 27 日展出 在 所 澤 市 航 空 歷 史 紀 念 館 影「風起(風立ちぬ)」主角 了全球當前唯一一架可以飛行 舉 行 的 “ 日 本 航 空 技 術 百 年 原型的堀越二郎是以名戰機零 的 “ 零 ” 式戰機,並舉行了 “ 零 展 ” 展 出, 該 戰 機 被 組 裝 完 式艦上戰鬥機(俗稱零戰或Z ” 式戰機組裝研討會日,吸引了 畢 後, 於 2012 年 12 月 1 ERO戰)的設計者而聞名。 全球大批航空愛好者的參加和 日 -3 日 在 紀 念 館 正 式 展 出 同年5月,在東京的堀越家中 圍觀。據報導,這架零式五二
發現了他的筆記本或其著作原
型戰鬥機當前被美國史密斯航 安裝製造當時的引擎,是目 稿等等的貴重資料。琦玉縣所
空博物館保管,是太平洋戰爭 前世界上唯一尚可飛行的零戰 澤市的所澤航空發祥紀念館就 時期舊日本海軍的主力戰機。
(零式艦上戰鬥機)的實機展 以這些資料為中心舉辦了「堀
示(照片提供:所澤航空發祥 越二郎 的生涯」之紀念展。逐
太 平 洋 戰 爭 期 間, 該 戰 機 紀念館)
步欣賞這些展示品,就能追尋 到催生零戰之父的軌跡。
堀越是在1982年去世,死 後散失的相關資料並不少。身
為所澤航空紀念館的主事學藝
員的近藤亮回顧說:「他的這 些親筆資料都整理得很好而令 人驚訝」。
25
昭和之姿 零戰塑膠模型
26
Takara Tomy Co., Ltd. 株式會社タカラトミー Tomy 公司成立於 1924 年
Takara 公司成立於 1955 年
Tomy 與 Takara 於 2006 年 3 月 1 日合併
TOMY 1/32 A6M2
27
TAKARA 1/48 連斬 52 型 (配一站姿飛行員一狗一鴨) 52 型甲(配一坐姿飛行員) 52 型乙(配一女學生及單車)
28
29
Tamiya Incorporated 株式会社タミヤ 日本塑料模型、無線電遙控汽車模型、電 池和太陽能教育模型和航海模型的製造商 於 1960 年代早期由田宮義雄在靜岡建立
30
TAMIYA 1/32 二一型
31
HASEGAWA CORPORATION 株式会社ハセガワ 主要產品為各式交通工具的塑膠模型,包
括模型飛機、模型汽車、模型船艦、模型 裝甲車、模型太空船及各種科學小說所描
述的物件。公司總部位於靜岡縣燒津市, 其競爭對手為同在靜岡縣的田宮公司。
32
HASEGAWA 1/48 二一型 33
奔走於二戰的身影 零戰相關作品
戰爭雷霆 - 二戰為背景線上遊戲 戰爭雷霆(英語:War Thunder,舊稱:
飛機世界、空戰世界,World of Planes) 是一款在 2012 年推出的線上戰鬥飛行類
遊 戲, 由 Gaijin Entertainment 公 司 所 開 發,發表於 Microsoft Windows、Mac OS X 以及 PlayStation 4 平台上,目前該遊戲
仍在公開測試中。亞洲伺服器將由 2014 年 4 月 22 日登場,也會有帳號回綁的活 動。中國大陸伺服器則由騰訊公司代理運
營,2014 年 6 月 5 日開始首次封閉測試
。2014 年 9 月 25 日越南伺服器由領航信 息科技公司 FPT 集團代理運營。
遊戲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玩家可以其
中遇見各國的軍用飛機、戰車、軍艦,也 會參與主要戰役。
這遊戲在 2014 年 6 月正式以 303 架飛機 的數量,打破金氏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飛 機數量最多的飛行模型遊戲。 34
永遠的零
解釋本書旨在表達戰爭的悲慘,並認 為日本「自虐史觀教育」讓外界將一
是一本由百田尚樹所寫的日本小說, 講述青年佐伯健太郎對外祖父生前戰
友進行探訪追憶,以探尋戰死的外祖 父宮部久藏的過去。宮部久藏是太平 洋戰爭期間一名零式戰機飛行員,他 深愛著妻子,希望活著回到家人身邊 ,但最終被迫成為神風特攻隊成員, 在沖繩島戰役中陣亡。
切描寫日軍與日本自衛隊的作品「反 射性」地過度簡化為右傾。評論也認
為,此電影提倡反戰思想,透過前線
軍人殉國的故事來表達戰爭的殘酷與 無奈
2015 年,本書將由東京電視台改編為
開台 50 週年的 3 集紀念劇,由向井理 、中村蒼、渡邊大、尾上松也及工藤
本 書 於 2006 年 由 太 田 出 版 發 行, 2009 年《講談社文庫》發行文庫本
,2010 年至 2012 年由本そういち
改編為漫畫(使用筆名須本壯一)並
在雙葉社《漫畫 ACTION》連載完畢 。
2013 年,本書被改編成為電影,由 山崎貴導演,岡田准一、三浦春馬、 井上真央主演。電影被宮崎駿質疑右 傾、揑造「戰爭神話」;但百田尚樹 35
阿須加主演。
宮崎駿告別作 風起 - 現實與虛幻夢想與悲哀
《風起》的故事背景設定為
因此,堀越二郎的故事對宮崎
爆走。2003 年的二次波灣戰
開始嚮往飛機的少年,長大後
方面,堀越二郎設計出的戰鬥
《霍爾的移動城堡》的故事,
二戰時期,主角堀越二郎是個
就讀航空學,最後成為飛機設 計師。主角以開發出零式戰鬥
機的堀越二郎為原型,在歷史
上真有其人;雖然《風起》不 能視作堀越二郎的傳記動畫電
影,但改編自真人的故事,總 特別能打動人心。宮崎駿的家 族為太平洋戰爭時的軍機零件
製造商,其父親叔伯輩皆因戰 爭致富。宮崎駿自小耳濡目染
駿而言顯然有獨特的意義。一
機本身就是殺人工具,堀越二 郎跟他的父執輩一樣都是戰爭
的兇手;另一方面,堀越二郎 執著於創造「美麗的事物」, 這與醉心於電影、追求藝術之 美的宮崎駿而言又完全相同。 堀越二郎一方面是宮崎駿父親
的投射,同時也是宮崎駿的投 射。
,不僅是飛機狂更是軍武狂;
宮崎駿的反戰思想散見於許多
終抱持一種「軍火家族」的陰
的一部,就是《霍爾的移動城
然而,反戰主義的宮崎駿卻始 影長大,對於軍方也始終採取
不信任與抗拒的態度,這在他 的電影例如《紅豬》中就相當 明顯。
作品,其中最為露骨而且突兀
堡》。我認為宮崎駿在拍《霍
爭間接促使反戰的宮崎駿處理 帶出了宮崎駿對於戰爭的恐懼
。因此,必須同時處理他自己
以及他父親想法的《風起》, 對宮崎駿而言正是一部關於他
的自我認同的電影。這也就是 為什麼二郎在片中不斷強調: 「我只是想創造出美麗的事物
。」唯有以藝術家定位二郎, 他才能完全理解父親。所有藝 術家到最後,都是在處理自身
的情結、恐懼以及困境;宮崎 駿的一生因此矛盾,終於在最 後得著解放。
爾的移動城堡》時,太過想把
水準以上但未竟全工的技術表
後半支離破碎,整體節奏完全
一部重要的電影,卻意外地存
反戰思想套入電影,因此電影
36
現。然而,對宮崎駿而言這麼
在著許多技術上的缺陷。例
接續點
然而,宮崎駿之所以是大
人物卻會不斷顫抖;時間與
而,這樣的處理手法仍嫌粗
《風起》是一部高度依賴
如在作畫方面,理當靜止的 空間的跳接太快,時常顯得 突兀;對於角色的情感刻畫
太過抽象以至於轉折到讓人 難以接受。
故事時間軸相當長,從堀越 二郎少年開始,到設計出零 式戰鬥機為止大約二十年,
因此時間的跳接也非常快速 。
宮崎駿處理時間的手法主要 有兩種
1. 以交通工具的空間移動為
2. 以二郎的夢為接續點。然
糙,幾乎就像是毫無經驗的 年輕導演。
這部電影註定評價兩極,最 大的主因就在這裡:技術的 缺陷太多。特別是宮崎駿這 次說故事的方式相當破碎, 描述太多乍看之下可有可無
的細節,完全不遵守嚴謹結 構,引來許多負面評論並不 意外,習慣好萊塢式電影的 觀眾,應該都很難接受這種 說故事的方式。 37
師必然有其原因。
自然景緻說故事的電影, 例如入夜後靜謐無波的隅
田川、移山倒樹的關東大 地 震、 夏 日 午 後 的 暴 雨, 還 有 風, 特 別 是 風, 時 而
激昂時而平緩的風起,每 一段都在呼應主角們的心 情。 因 此, 即 使 是 如 此 充
滿顆粒感的技巧水平,卻 絲毫不影響情感流動,整 部電影的節奏行雲流水、 毫無窒礙。
以風為名之詩
始於少年堀越二郎的夢。夢中的二郎 攀上自家屋頂的飛機,在他的故鄉自
在飛行;然而就在其乘風飛翔之際, 巨大的黑色戰機發射無數飛彈,二郎
的飛機中彈墜落,夢也結束於此。接 下來則是少年二郎立志傳,最後又切 到二郎的夢。二郎在夢中見到了義大 利飛機設計師卡普洛尼。卡普洛尼在 歷史上也真有其人,他是義大利飛機
製造商「卡普洛尼」的創辦者,對於 少年二郎而言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二郎說:「這是我的夢。」卡普洛尼 說:「這是我的夢。」這段對白具有 雙重涵義,第一層意思是「兩人的夢 境相連」,第二層涵義是「飛機是我 們共同的夢想」。兩人的夢是否真的 相接,編劇與導演都沒有給出明確回 答,但在本片中二郎時常夢到卡普洛
尼與他的飛機。是真是幻,虛實之間 ,竟也如風。我相信依照宮崎駿的實
力絕對能把時間與空間的跳接處理得 更好,我在觀影過程中開始好奇的是 :「為什麼宮崎駿要如此處理這部電 影?」
「風還在吹嗎?」卡普洛尼每次在夢
境都會這麼問著。「風還吹著。」二 郎總這麼回答著。現實與夢境的切換
就像風一樣,看不見,卻實際存在著 38
。我們要怎樣看見風?我們要怎樣看見時
初兩人互擲的紙飛機,簡潔輕盈、前衛洗鍊
挑戰觀眾的三個問題。
如果無法理解那個時代背景、無法理解兩人
間?我們該怎樣評論一首詩?這是宮崎駿 樹木搖曳、湖水波漪,都是風吹過的證據 ;對二郎而言,飛機滑翔,就是風吹的軌
跡。乍看之下,《風起》的重點似乎是「 二郎如何製造出零式戰鬥機」,愛情的部 分顯得生硬而多餘;但我認為宮崎駿的意 圖與此剛好相反,愛情根本就是這部電影 之所以勘稱藝術的關鍵。
愛情是風,夢想是飛機;菜穗子是風,二 郎是飛機。
兩人結緣因風而起。初次見面時是在火車 上,風吹起二郎的帽子,菜穗子順手接起
,兩人唯一的對談是一句法文詩 "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風起,唯 有努力生存。兩人再會已是數年之後,時 間改變了些什麼,卻也沒改變些什麼。菜
穗子在迎風的初夏的山丘上作畫,二郎穿 著一襲粉紫色西裝走過;兩人都一眼認出 對方,卻都沒有主動打招呼。一陣風吹起 ,將菜穗子的傘吹向二郎,使兩人重逢。
片中一段極美的劇情,是二郎與女主角菜 穗子玩紙飛機的畫面。風是媒人紙飛機是 紅線,兩人的命運因風緊緊相繫。
這也就是為什麼二郎深愛菜穗子,因為菜 穗子就是風,看似柔弱實質剛強,以自己
的生命作為代價,托起二郎夢想的零式戰 鬥機。零式戰鬥機的形狀與設計,就像當
39
,同時也是二郎生命的價値與信念的投射。 的生命為何如此互相吸引、無法理解菜穗子
對於二郎的意義,那麼就無法理解為什麼這 部電影之所以在情感上能做到流暢無縫,如 同一陣草原上的輕風。
《風起》,正是一首以風為名的詩。我們會 在意詩是否符合文法嗎?我們會在乎詩是否
迎合庸俗嗎?不,我們並不這麼評論詩。我 們在乎的是一首詩的文氣是否行雲流水、本
質是否扣人心弦、意境是否超越時間空間。 句讀偶爾倉促又何妨?難道李白的詩會因為 錯失韻腳而失去價値?這是我們評論一首詩
的方式,也是我們應該評論《風起》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