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版設計

Page 1

イン タ ビュイ ー

受訪

者 陳 綠子、蔡 昀芸 / 撰文 葉 靜穎 / 編排

— 現任

順 達 磚 窯 磚 雕 工 藝 師、

國 家 文 官 學 院 聘 任 講 師、

2022

シュート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駐點工藝師

達 人 簡 介 .2 0 0 1 年:踏 上 轉 型 之 路 ,投 入 磚 雕 創 作 與 特 殊 磚 開 發 製 作 .2 0 0 9 ~ 今:透 過 磚 雕 等 技 藝 ,推 廣 磚 窯 文 化 與 地 方 特 色 發 展 .2 0 1 8 年:保 存 傳 統 磚 窯 產 業 ,打 造 磚 雕 公 園 .2 0 1 8 年: 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駐點,致力推廣紅磚文化與磚雕工藝 .2 0 2 0 ~ 至 今:「 磚 」 屬 於 你 - 磚 窯 文 化 體 驗 活 動 中 親 自 教 授


與紅磚共生共存,賦予傳統素材新生命 達人專訪特輯:張澄淵

「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心態。」 張澄淵

在窯場業衰退時期,肩負家業成敗的重擔, 又苦思不著轉型辦法,身為接班人又走投無路的他 ,靠著對「磚」的熱情,及家人的支持與互相扶持 ,透過辦活動和工藝傳承,慢慢轉型,跳脫原本傳 統思維,並加入創新設計等元素,讓順達老磚窯廠 有了一線轉機。

伸手不見紅磚色,柳暗花明又一村 張澄淵剛交接家業時,產量已經是供過於求;因為各廠把八卦窯的生產模式改為自動窯;一家自 動窯的生產量,是一間八卦窯的10倍;如各廠都把八卦窯都改為自動窯的話,以早期68家的八卦 窯改建成28家的自動窯;雖然兩種窯場數量差距大,但因自動窯的關係產量提高了280倍,然而衍 伸出供過於求的問題。在同時背負債務與壓力之下苦撐三年後,他與妻子停止製磚,將窯場未來 往「轉型」方面下手,歷經一段焦慮、挫敗、掙扎之後他開始用心投入研究「模具」。

台上享豐功,台下十年功 張澄淵表示,那時青黃不接,曾藉酒消愁而 低迷,還好有妻子廖嫦娥的點醒與陪伴,兩 人便想著臨摹企業轉型;但碰到的瓶頸相當 大,譬如:形狀、材料與重量的改變,這些 都需要去克服;如要去改變上述所講的這三 種形式的話,在台灣無法找到能供參考的資 料,所以只能自行摸索,過程相當不容易; 一步一步地,藉由探訪台灣各宅第、寺廟的 磚雕裝飾以及了解、比較國外磚雕美學,試 圖為本土磚雕添入新意,然而之後自己去摸索如何開模,開始研究製磚用的黏土把配方並加以改 變,與如何延滯空心磚的孔洞比率,和擠出的形成燒成率;有許多參數都要列入考慮,一路從民 國86年至民國98年總共經歷12年,從生疏到熟稔,張成淵先生不間斷的創作將深刻的磚雕技巧內 化,歸納出一套技法,這才讓傳統素材活出了新生命。


一步一腳印,延續技藝得金牌

張澄淵表示:「李雁隆老師帶領著朝陽的學生,幫順達窯 場做設計與規劃,可說是立竿見影。」而未來希望可以著 重在文化與技藝傳承上;因現狀遇到的問題是這些技藝能 不能夠傳承,是否有人願意學習,學習方式與態度,要如 何教導?這些都是工藝工作者所需要去面臨與推廣的。張澄 淵先生所創作的一口灶獲得「2015年台灣國際創新發明暨 設計競賽」中的金牌,擊敗逾二百支隊伍,而在台語中「 一口灶」是我們這一家人的意思,將它融入到生活裡,經 由本次獲獎讓國人重新認識紅磚,看見紅磚工藝之美,未 來要跨出台灣,讓原本在台灣已失傳的傳統磚雕工藝躍上 國際。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