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季 號
北 角 有 誌 Vol. 1
春秧之變— 北角舊店的兩代人話 Chun Yeung Street
二 ○ 二 ○ 年 七 月
北角有誌
Vol. 1
前言 藝術家們常常都說要將藝術融入生活,但是仔細
「 生 活 在 藝 術,藝 術 在 生 活 」的 信 念,希 望 培 養 大 眾
香港藝術中心成立於 1977 年,正正為了回應當時
新的感知,啟發對未來、對社區的新想像;對於藝術
想想,如果沒有生活,何來藝術?
香港人的生活而誕生:香港的經濟起飛,大家意識到 生活不單為了糊口,內心的富足與物質的富足同樣重
要;而同時藝術不是社會菁英的專利,普羅大眾也可 以在工作之餘,享受藝術的滋養,甚至發揮人類與生 俱來的創造力,讓生活更多姿多彩。
所以我們相信,藝術從來都不離地。藝術創作看似
天 馬 行 空,但 是 沒 有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觀 察 和 體 會, 我 們 從 何 獲 得 啟 發,讓 創 意 萌 芽?因 此,香 港 藝 術
中心推出的活動,一向與社區緊密相連。我們認為, 社 區 不 單 是 藝 術 活 動 的「 受 眾 」或「 參 與 者 」 ,更 是 藝術的「啟發者」和「創造者」 。
今年啟動的「路過北角」社區公共藝術節目秉承
對生活的敏銳度,讓我們從熟悉的生活環境裡,找到
工作者來說,這個更是我們再次向生活學習的機會, 讓我們在生活的營營役役中,重新發掘一些被遺 忘
的角落,透過藝術創作,美化社區。然而最重要的是,
我們希望透過藝術,再次將人與人、人與地區連結, 建立起一種社區獨有的文化風景——香港從來都是
一個文化大熔爐,每個社區都有其獨特的發展進程, 造就出其獨特的生活文化。
讓我們以生活為師,一同踏上「路過北角」的旅程。
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 林淑儀
2020 年 7 月
路過北角
Via North Point
關於 路過北角 北角既充滿共同回憶,又交織不同社群並經歷著城市空間及社會狀況的急劇轉變。 「路過北角」以啟發
社區居民對公共空間未來的用途的思考和設計為願景,希望為社區帶來改變,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 香港藝術中心將會與跨界別的人士和機構攜手合作,設計一系列社區參與工作坊和創意藝術作品以連繫
新舊居民;增進居民對公共空間的認知;展現北角獨一無二的地方魅力,藉此營造社區歸屬感,並透過培養 對創造空間及其使用形式的想像,激發大家構思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自發的社區營造。
關於 香港藝術中心 香港藝術中心是一所多元藝術創意中心,多年來積極將創新前瞻的當代藝術引進香港,同時亦努力
將本土藝術家介紹給海外觀眾。中心更是本地唯一獨立自主的非牟利多元藝術機構,一直致力鼓勵、推廣 創意,竭力促進本地與國際的藝術交流;透過舉辦不同形式的藝術活動及跨界合作,把香港和世界聯繫 起來。
專 題 Feature Story 春 秧 之 變 —— 北 角 舊 店 的 兩 代 人 話
04
自 由 講 牆 Your Say!
10
北 角 風 情 Neighbourhood 略述北角現代建築物與消費空間的流變 | 何尚衡 |
12
北 角 友 Via Kai Fong
18
春 秧 食 誌 Recipe
19
活 動 預 告 Events
20
下 期 徵 集 Call For Ideas
22
北角有誌
Vol. 1
序: 搭一個新舊之間的連接點 新 與 舊 是 一 組 相 對 概 念。任 何 人 和 事 都 難 免 隨
本 期 專 題〈 春 秧 之 變:北 角 舊 店 的 兩 代 人 話 〉 ,以
年月流逝的沖刷,漸漸被磨蝕與消耗,成為大家眼中的
北角著名地標春秧街為切入點,捕捉兩代各自在生活
那 就 是「新」 。新 會 變 舊,舊 要 更 新,而 新 舊 亦 是 一 個
風情」欄目,由本港城市空間研究學者撰文,淺談區內
「舊」 ;若 是 帶 來 了 跟 之 前 不 同 的 樣 式、意 義 或 景 象, 循 環 交 替 的 過 程 —— 在 其 中,我 們 真 正 值 得 尋 探 的
是在不斷來回之中,又能否找到不受制於時間之事, 重新提煉成維持與滋潤我們生活和生命的甘露?
《 北 角 有 誌 》是 一 份 附 屬 於 香 港 藝 術 中 心「 路 過
北角」社區藝術計劃的地區刊物,每期希望透過發掘
區內不同故事,既表現出北角社區新舊並存的面貌;
中 的 經 驗,嘗 試 側 寫 這 條 街 數 十 年 來 的 變 化; 「北角
空間從早年到現時的空間運用轉變過程; 「街坊食譜」 分享揉合新舊元素的糖水製作方式; 「北角友」和「自
由講場」則是一個開放予街坊創作的平台,大家可以 藉分享自己的作品,細說對這地區的情感與觀察;還
有,有關「路過北角」計劃的活動預告,歡迎大家參加。 路過北角,可以是你的個人生活習慣或一次突如
同時,增加居民對公共空間的認知,鼓勵大家由下而
其來的緣份;是長居或短暫停留也好,某人與某地的
內外人彼此交流的平台。每一期我們都會邀請街坊或
經 時 間 打 磨 拋 光 後,仍 剩 下 來 的 情 感 流 動,感 受 到
上構思區內未來公共空間的用途,並嘗試成為連結區
對北角有與趣的區外人參與設計及構思內容,期望這 份地區報能成為大家發揮個人所長,分享自己想法和 故事的渠道,並可激發大家對北角未來的創意想像。
生命連繫,在於他有否細意察看與感受,找到這地方 生生不息的能量。希望你能享受手中的第一期《北角 有誌》 。若有任何意見和念頭,歡迎聯絡我們,讓區報 真正可成為連結我們的工具。
路過北角
Via North Point
專題
Feature Story
北角舊店
春 秧 之 變:
05
文 攝
的兩代人話
蔡寶賢
張偉樂,蔡寶賢
春秧街 全 街 短 短 三 百 米,位 於 糖 水 道 和
北角道中間,聞名於電車路(接連糖水 道電車總站)與露天市場融合這一有趣
Dialogue in Chun Yeung Street
的空間佈局。街兩邊有地鋪和排檔,前
者 有 售 賣 糧 油 雜 貨、食 肆、生 熟 食 物, 特 別 是 上 海 和 褔 建 食 品,一 應 俱 全; 後 者 早 年 經 政 府 整 頓 後,只 可 以 販 賣 乾貨。至今,仍有不少在港上海或褔建 人到這裡購買家鄉的貨品。
北角有誌
Vol. 1
專題
「泉發優質冰鮮肉店」老闆泉哥(右)及他的太太。
尋找北角春秧 街之源起,可以回溯至 近
百年 前,港 英 政 府以華 商 郭 春 秧 命 名;隨 多年來中國上海 和 褔建 移民 聚居在 此,它
成 為一 個 華人小 社區,是 大 家口中所 稱 的 「 小上 海 」和「 小 褔 建 」。這 期 我 們 走 訪
春秧街三間舊店,從它們的故事和經營生意 的變化,看看在時代洗禮下失去了甚麼,又找 到了甚麼。
「有諗過做網上生意,成本會
大咗好多,不過呢個係時代趨勢。」
—— 泉哥 /「泉發優質冰鮮肉店」老闆
春秧街有一間專門賣肉類的地舖,全店分成三個
部份,冰鮮雞、豬肉檔和急凍食材等,仿如一間小型
起打 理 生意,父子有默契地各自補位。阿四說:「以
前 我做 廚房,到談 婚 論 嫁,就 想 工作 時間可以 短同 穩 定啲,於是 返嚟 幫老 豆手。初 時 做有啲廚房 佬 性
格未改,睇唔過眼會出聲揶揄啲客,但而家唔會啦,
哈哈!」
泉哥是春秧 街及馬寶道商戶聯會主席、港九新界
冰鮮禽畜零售商會會長,還有更多未能盡錄的職銜。
只佔三分一間舖;到現在佔全間舖,又再分租比唔同
頭:「無,呢啲係 佢嘅。我有 我自己 追求嘅 嘢。佢而
賣生意,「喺度有38年啦!轉過唔同鋪位,由自己店
問 阿 四 會否 因 為父 親 的 成 就 而 感 到 壓 力,他 搖 搖
食材嘅檔主。」
家做 嘢 都 親 力親 為,我由佢做,到佢 想 退落 嚟先 做
學做 男裝洋服,後 來在 馬寶道開辦小 型「山寨製 衣
網 上 生 意 都 係 趨 勢,我 哋 前 路 都 唔 太 明 朗,唯 有
廠 」。「但 到 8 0 年代 大 家開始上大 陸 設 廠,知道做
唔到落去就 轉行。香 港人食為先啊嘛,我 就 跟 親 戚
春秧街91A號地下
到成家立室也離不開北角。現在,他的兒子阿四也一
超市。老闆泉哥在1980年代初已於春秧街做鮮雞買
泉哥祖 籍廣東,在香港土生土長。初入社會謀生
泉發優質冰鮮肉店
由賣活雞到冰鮮雞,連太太也是在春秧街賣豆腐的;
學做 家禽生意。」多年來謀生離不開北角這個小區,
啲成績比佢睇。其實春秧街都講咗會被收購好幾年,
見步行步啦!」
路過北角
Via North Point
Feature Story 「等阿仔出嚟搵食,就唔做啦, 亦唔會刻意搵人接手啦。」 —— 陳太 /「日新商店」老闆
07
明 秀 大 廈 有 好 幾 間 在 地 下 樓 梯 底 的 小 店,主 要
售 賣 中 式 糕 點、小 型 乾 貨。其 中 一 間 是 由 褔 建 人
陳太經營的「日新商店」 。雖然店面很小,但五臟俱全,
專門售賣褔建糕點餅食為主,也有些香燭拜神用品。
嘅呢度仍然好老,北角仍然俾人好舊嘅印象。」
陳 太 坦 然 開 舖 頭 辛 苦,以 前一早 3、4 時 起 床 做
褔 建 發 糕,但 現 在已 轉 為 叫貨。「 5、6 年 前 好 多食
94 年結婚,但到 2000 年我先由褔建嚟香港,同年生
退休 唔 做 咯,而家係入內地貨為主。其實開舖 唔 係
咗囝囝 Brian。」
2 0 0 9 年,陳太 接 手 她 契 媽 經營的「日新商店」,
丈 夫有工作,她 就自己 打 理 整 盤 生 意。「當 時 囝囝
品 都係 香 港貨,但後 來 有啲廠已 經執 咗,或者師傅 話搵唔到食,但要投入晒自己嘅時間、心力先得,做
到驚啊!」
B r i a n 笑 言 跟 媽 媽 在 舖 見 面 傾 計,比 在 家 還 要
9 歲,要喺舖頭湊佢。我 好多客 都係褔建人,但佢唔
多。「返到屋企就做自己嘢。好多年前我已經無諗過
講,過年果陣佢自己開個檔仔喺出面,好多人鍾意同
幫手啦。」
識講褔建話點搵到錢呢?佢好生性開始邊幫手邊學
佢買嘢㗎!」
Br ia n 說:「但 擺 檔 試 過比食環署 捉,嗰 陣細 個
唔識,喊囉,但成條街塞滿晒人,媽咪睇唔到發生咩
事!」他又說幾年間已見證春秧街的興衰,雖然現時
人流仍 然暢旺,但以前更見 盛況,鄰里間也較 熱情。 春秧街91號C-D座地下
比人呃 過 錢。而家碼頭 果 邊好年輕化,但隔 一條 街
陳太說:「我 老公係香 港 謀生,話係香 港睇咗好
多女仔都 唔 啱,所以 返鄉 下褔建娶 咗 我 囉!我 哋 係
日新商店
「我 好熟悉呢度,但都有唔開心回憶,記得細個開檔
做呢 行;到而家 讀 大學,呢 排 我溫 緊考試都無落嚟
北角有誌
專題
雙喜粉麵廠
北角春秧街91號G鋪地下
Vol. 1
路過北角
Via North Point
Feature Story
09
後記 世上最公平的應該是時間,每日廿四小時,人人
平等。但在香港,我們總容易覺得時間不夠用,新舊
更替的速度特別快。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到舊物舊人 將近消失,才亡羊補牢般去感受和記錄當中情誼。
從「日新商店」的故事延伸至對社會的觀察,我們
發 現 不 同 世 代 的 追 求 各 異,舊 物 被 淘 汰,是 如 此 真 實 和 隨 手 可 見,亦 無 需 為 異 同 定 下 對 錯; 「泉 發」和
「雙喜」的故事則道出了生意轉化的可能性。要知道 「變幻才是永恆」這真理,我們真正應該要承傳下來 的,是那份人倫之間的關愛,彼此守望。
「傳承唔一定比自己下一代, 我係想整個行業嘅傳承。
希望我哋嘅產品能與時並進。」 —— 陳寶隆 /「雙喜粉麵廠」老闆
春 秧 街 老 店 之 一「 雙 喜 粉 麵 廠 」 ,由 第 一 代 老 闆
「翁先生係一個好豁達嘅人,我應承佢接手生意,
翁時褔一手建立,至今有近六十年歷史;至 2011 年,
我都會想延續佢做生意、幫人嘅手法。呢次疫情,我
「 我 係 9 6 年 由 潮 州 嚟 香 港,就 係 一 間 粉 麵 廠 做
手都8年啦,唔敢話發揚光大,但呢幾年托賴公司做
陳寶隆接手整盤生意。
師 傅,由 低 做 到 管 理 層。2 0 1 1 年,有 位 同 樣 做 粉 麵
生意嘅老朋友問我有無意思自己做老闆,穿針引線
連繫我同翁老闆。嗰陣30幾歲,我覺得可以試下喎!」
哋公司都有個抗疫基金,可支援有需要嘅夥計。我接 多咗批發,生意好過以前!」
新 的「 雙 喜 」能 留 住 舊 夥 計,也 留 住 老 食 客。不
少 已 遷 離 北 角 或 移 民 的 舊 街 坊 也 回 到 春 秧 街,到
現 舖 最 早 期 是 另 一 家 粉 麵 的 原 址,前 舖 後 廠 的
「 雙 喜 」找 回 熟 悉 的 味 道。 「 喺 春 秧 街,所 有 衣 食 住
工 場,主 要 應 付 批 發 訂 單;而 門 市 每 日 仍 會 做 少 量
形成一個多元化社區,互相造就人流。加上呢條街多
運作形式沿用至今。上年,陳老闆在紅磡工廈開設了 新鮮粉麵發售。
剛接手「雙喜」 ,陳老闆說要多得員工的照顧。 「企
門口嗰四個阿姐,我同佢哋講佢哋可以做到做唔到 為止。我最初連喺門口同客講句多謝都怕羞,但係佢
哋幾個帶我出身㗎!」不少老夥計跟翁老闆謀生,到 現在仍未離開「雙喜」 。 「翁老闆做到 92 歲都仲繼續
做,但佢其實已經有錢啦,結束生意都無問題。佢係
諗到執咗間舖啲夥計唔知可以去邊,就繼續做落去。」 雙喜有很多夥計都是做到自己退休。
行嘅你都可以買到晒,超市無嘅呢度都有。唔同店舖 褔建人同上海人,佢哋都係食麵為主,所以托賴我哋
門市生意都維持到。我哋要好好經營返本身嘅行業, 你我都有飯開,大家都開心就好了!」
北角有誌
Vol. 1
春秧街的
自由講牆
聲與味 Sensation in Market 文字、部份相片
Amy Ha (一個住春秧街街市樓上的北角人)
我在春秧街大概度過了二十多個年頭 , 對於住
在街市樓上,從小就有點自卑。但畢業離開香港,在 外工作以後,卻開始懷念起春秧街的味道。
春 秧 街 是 一 條 屬 於 早 晨 的 街。電 車 轉 彎 悠 長 的
高頻金屬摩擦聲、菜籃在地上移動的拖曳聲、電車、 貨車和私家車互不相讓的砵砵聲,這些不太悅耳的 聲音,不單開展了春秧街的每一天,也伴隨了我那些
通頂趕essay、煲劇的青春歲月。現在偶爾回家,也會 特意早起,找找記憶中的聲音。
春 秧 街 的 地 上 總 是 臭 醺 醺、黑 漆 漆、濕 答 答 的。
檔販用的水,加上人來人往,就造就了腥葷素搭配, 不 太 討 好 的 氣 味。但 只 要 視 線 回 到 水 平 線 後,春 秧
街 便 是 香 味 撲 鼻、色 彩 斑 斕 的。新 鮮 蔬 菜 鮮 豔 欲 滴
的翠綠色、不同水果碰撞調和的顏色,好動魚兒擺尾 散出的鹹鹹海水味,組成的絕對是一頓視覺和嗅覺的 盛宴。
春秧街的味道可能不太吸引,卻有著一種「另類美」 。
路過北角
Via North Point
Your Say!
11
你都有嘢想分享?
歡 迎 各 位 街 坊 把 有 關 北 角 的 作 品、姓 名、聯 絡 方 法,電
郵 至 v ia np @ h kac . o rg. h k,主 旨 標 明「 投 稿:自 由 講 牆 」 。 作 品 包 括 任 何 文 字、相 片、圖 片、畫 畫 . . . . . 或 者 你 想 到
可以印在這個小格的任何創作。文字篇幅預不多於300字; 圖像不多於3幅。作品一經取錄刊登,會有專人通知;亦有
機 會 於 網 上 發 表。投 稿 不 設 任 何 稿 費 或 奬 金。不 設 退 稿, 請自行留底。
北角有誌
北角風情
略述北角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Buildings and Space of Consumption in North Point
Vol. 1
路過北角
13
現代建築物
Neighbourhood
Via North Point
與消費空間流 變
北角有誌
Vol. 1
北角風情 文 攝
何尚衡
張偉樂、何尚衡
電車搖搖晃晃駛入巨型商住樓宇堆
中,迎面的風 隱 約 夾 雜 海水與舊區複 雜的 氣味,便知已身處北角。年輕人或許認為, 該 區的 商店 垂 垂 老矣,商場 半 死 不 活。誰
不知,北角也曾生機勃發,有着精彩的現代 發展史。
條例修訂牽起建設風潮 走 上 繼 園 街 及 明 園 西 街,尚 可 見 1950 年 代 落 成
上居下舖和前舖後居的混合用途。地舖的聚集,可形
高 度 限 制,以 容 納 更 多 人 在 市 區 居 住,條 例 連 同
公司,更置身相連的唐樓舖位或單位中,而寫字樓、
新增的《建築物(規劃)規例》於 1956 年生效,牽起了
50 年代的地產與建設風潮。室內間隔更接近西方現
於香港大學建築系及荷蘭修讀建築
學,畢 業 後 專 注 城 市 研 究,期 望 讓
大 眾 從 多 方 面 認 識 城 市 空 間 與 建 築。 曾 探 討 香 港 購 物 商 場、百 貨 公 司、 居 住 空 間、人 造 樂 園 及 都 市 美 學 等 議 題。來年會開設更多研究項目,亦會着 手社區營造、設計和保育的工作。
成 購 物 街 道,或 像 春 秧 街 般 的 街 市。早 期 一 些 百 貨 酒店及大型娛樂場所,則多為獨立的建築物。
商住兩用樓宇盛行的年代,各種用途開始混合,
代家居、設備更先進(譬如有升降機) 、更高的洋樓,在
辦公室、宗親會、診所、佛堂、健身院、賓館等夾雜在
明園住宅區於60年代重建為新都城大廈和明園
佔地面積更大,低層可容納大型的消費場所,譬如同
市 區 各 處 拔 地 而 起,逐 漸 取 代 低 矮 的 唐 樓 —— 例 如
城市研究者、建築設計師
過去常見的唐樓,有全幢用作住宅或商舖,也有
的 唐 樓,這 原 是 北 角 住 宅 區 的 尋 常 風 景。港 英 政 府
,放寬建築物的 於 1953 年起研究修訂《建築物條例》
何尚衡
樓宇類型與消費空間演化
大廈。
5、60 年代,政府容許興建兼具工業、商業和住宅
用途的綜合用途建築物(俗稱商住兩用樓宇) 。北角
民居之中,形成香港獨特的複雜城市空間。新建樓宇 於 60 年代開業的銅鑼灣大丸百貨公司和北角華豐 國貨公司。
建 築 物 條 例 於 1 9 6 2 年 起 再 度 修 訂,並 於 1 9 6 6
在那時代大興土木,樹立了巨型商住兩用樓宇的城市
年 生 效,引 入 地 積 比 率 及 上 蓋 面 積 等 概 念,來 規
年開幕, 「七姊妹」這前現代的地名,也就愈來愈少人
為 基 座 這 形 態( 俗 稱「 蛋 糕 樓 」) ,便 由 此 而 來。
風景,被譽為「亞洲最壯麗的工程」的北角邨於 1957
用了。
管 建 築 物 的 發 展。建 築 物 平 台 上 是 高 樓、平 台 下
「蛋 糕 樓」將 住 宅 和 商 業、零 售、娛 樂 等 非 居 住 活 動
分隔,大型基座通常用作商場,把各類消費活動吸納 其中。
路過北角
Via North Point
Neighbourhood
15
平白空間用途隨消費洪流而變 上 述 兩 次 條 例 修 訂,衍 生 的 地 產 商 機,除 了 使
其他區域的零售空間與店舖,隨着社會和經濟的
不 少 唐 樓 消 失,還 令 許 多 本 是 獨 立 建 築 物 的 戲 院
轉變、消費潮流的更迭而急速改變。北角的變化相對
戲 院,分 別 重 建 為 新 都 城 大 廈、國 賓 大 廈 和 國 都
店舖和服務。
重建成住宅或商廈。例如都城戲院、國賓戲院與國都 廣場。
其後百貨公司、戲院等大型消費場所,鮮見自成
一廈,要進駐大廈低層或基座,譬如華豐國貨與新光 戲院分別位於僑冠大廈和僑輝大廈的低層。此所以
前 身 是 璇 宮 戲 院 的 皇 都 戲 院,能 夠 屹 立 至 今,實 屬 難得。
大 廈 低 層 或 基 座 的 空 間,多 因 地 盡 其 用 的 目 標
而生,未必有特定用途,可塑度高,但亦可視為平白
乏 味,性 格 欠 奉。例 如北角中心大廈的一、二樓,於
80 年代初是世運酒樓,於 1988 至 1993 年為裕華國貨
公司北角分店,之後變成庶民商場新時代廣場至今。
較 少,雖 不 再 光 鮮 亮 麗,卻 保 留 更 多 的 傳 統 與 庶 民
北角有誌
北角風情
Vol. 1
路過北角
Neighbourhood
Via North Point 17
北角有誌
北角友
Vol. 1
Via Kai Fong
葉先生
Living in North Point
在北角碼頭沿岸休憩的街坊
你為何住在北角?
你喜歡北角嗎?為什麼?
太太很想跟自己家人住同區,我們也很幸運獲分派
都可以買到;很多元化,也很接近我以前在深水埗生活
我 以 前 住 深 水 埗,而 我 太 太 一 直 住 在 北 角。婚 後, 參 加「白 居 二」的 機 會,決 定 在 健 康 邨 置 業。我 們 由 2016年一直住到現在。
你覺得北角是個怎樣的地方?
這 是 一 個 很 多 元 的 地 區,又 細 又 人 口 密 度 高。它 有 點 像 深 水 埗,由 炮 台 山 開 始 走 過 來,會 看 到 春 秧 街
不同人種混雜起來的風景,附近也有不同少數民族
開的店。它也是個人口老化的社區,但人普遍富裕, 是個生活水平高的地區。
葉先生
35歲 設計師
你為何選在這個地方拍照?
這裡是錦屏街,區內靜中帶旺的一角,是一條被後山 和樓包起來的巷,很有特色。
我蠻喜歡北角,它很方便,不同濕濕碎碎的生活用品 的模式。
你近來發現到北角有趣的地方?
以 前 不 明 白 這 區 為 何 有 這 麼 多 外 傭,真 的 很 多。 慢慢想來就覺得因為這區多老人家,他們或家人都 有能力請外傭幫忙照顧自己。
你留意到北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嗎? 是什麼?
以前碼頭一帶有很多遊客,感覺頗滋擾的。但自從有 肺炎疫情,這區少了很多遊客,感覺也清靜了些。
路過北角
Via North Point
春秧食誌
Recipe
蜂蜜茉莉綠茶
撰文、設計及攝影
19
「 左 字 廚 房 」創 辦 人 鄧 子 怡( G e o r g e )走 訪 北 角 食 肆、食 材
店 舖 及 請 教 民 間 烹 飪 高 手;再 結 合 傳 統 味 道 和 新 式 烹 調
鄧子怡@《左字廚房》
巧克力流沙湯圓
手 法,炮 製 屬 於 北 角 味 道 的 菜 式。G e o rg e 這 次 拜 訪 了「福 圓
湯 圓」的 施 老 闆,被 老 闆 的 故 事 啟 發 了 她 創 作 這 款 甜 而 不 膩 的湯圓食譜。
材料 (4人份 / 16粒) 巧克力餡(每個8克) 黑/白朱古力粒
140 克
鷹粟粉
1湯匙
溶牛油
湯丸糯米糰(每個12克) 糯米粉
綠茶粉 / 無糖可可粉 ** 滾水 油
室溫飲用水
做法
1 2
3
巧克力餡
將一張微波爐保鮮紙,鋪在長方型小淺盆上,
朱古力溶化,攪勻,然後全部倒入小淺盆中,抹平,
蓋好,放入冰格,冷凍至稍硬。
再將朱古力分切成 16 份,將朱古力搓圓,每個 8 克, 沾上少許粟粉,再放回有保鮮紙的小淺盆上,
蓋好,放入冰格冷藏保存 。
1
2
湯丸
將糯米粉和綠茶粉 / 可可粉放入一深盤,
加入滾水,用筷子攪勻後加入油。
3
10 克
80 毫升 1 茶匙
15~25 毫升
熄火,待用。 4
從冰格拿出朱古力餡。
6
將一粒朱古力球放入小窩裏面,用手的
8
虎口位置收口,搓圓。
全部湯圓包好後*,放入1700毫升滾水裡,大約 兩分鐘後湯圓會開始膨脹及浮起。
再加入 300 毫升室溫飲用水,待水滾後,湯圓會
煮熟再浮面,及膨脹至 1.5 倍大小,便已煮熟。每次 煮湯圓時,不要一次煮太多粒,要留空間讓湯圓
糯米糰的軟硬度像耳垂一樣。如糯米粉糰太硬便
500 毫升
茉莉花茶葉 *
1~2 湯匙
10 克
冰糖碎
翻騰。
蓋好,靜置室溫 15 分鐘。
9
將蜂蜜放入茉莉花茶內,在碗中拌勻。
將500毫升煮滾後,關火,放入茉莉花茶葉,加蓋
10
把湯圓放入碗內,撒些乾茉莉花,便可享用。
20~30 毫升
蜂蜜 *
乾茉莉花,用作裝飾
少許
煮湯圓水
1700 毫升
滾水
300 毫升
室溫飲用水 *
根據個人口味調校
「食譜用了蜂蜜茉莉花茶來作湯底,
配綠茶朱古力湯圓,苦澀帶著清淡
的甜,像是人在外地而百感交雜的 感覺呢!」
防止剩下的糯米糰太乾。每次只取一個,捏成
5
7
水
把糯米糰分成 16 份,每個 12 克,再用保鮮紙蓋面, 一個小窩。
慢慢加入室溫水拌勻,然後用手把糯米粉揉成糰, 加入少許水再繼續搓至柔軟(愈柔軟愈容易包) ,
120 克
焗30分鐘,棄掉茉莉花茶葉後,加冰糖煮溶,
備用。
把朱古力粒放在大碗內,倒入溶牛油,拌至
30 克
蜂蜜茉莉花茶
— 鄧子怡 /《左字廚房》
「我特別懷念家鄉泉州的美食,
希望鄉里可以食我哋親手搓嘅 湯圓,感覺到家鄉嘅味道!」 —「福元湯圓」施老闆
*
包好的湯圓可以用保鮮袋保存,放入冰格
冷藏,煮食時不用解凍,直接下在滾水裡煮 就可。 **
糯米糰的綠茶粉,可以轉用其他材料做出不
同的味道,例如:無糖可可粉、黑炭粉、士多啤
梨粉、香芋粉、覆盆子粉、紅蘿蔔汁、蝶豆花等。 另備「天然椰子號」訪問及延伸版「法式咖喱 雞長棍包」菜譜,可於網上版查閱。 路過北角 FB:
鄧子怡@《左字廚房》:
北角有誌
Vol. 1
活動預告
七月至 九 月 July — Sept 2020 「社區大步走」
設計與導賞培訓實踐日 由今年 6 月起至 9 月,香港藝術中心團隊與「街坊帶路」合辦,合作進行
導賞設計與技巧培訓工作坊,與街坊們一起走進北角橫街窄巷,以「城市 與建築」 、 「自然生態」 、 「藝術與文化」和「社區寶藏」穿針引線,深度探索人 與空間的美學。20 位新進導賞員將在 9 月尾實踐所學,為大家預備一連串 精彩的社區導賞活動!
路過有SAY! 《路過北角》將夥拍「鄰里關係研究所」 ,攜手設立網上問卷 由6至 10 月,
和流動街站「路過有say」 ,收集大家對北角區內空間運用的意見、需要和 期望,一同發掘空間塑造的無限可能。
資源再造藝術家張瑋晉以回收所得的舊雨傘搭建而成獨一無二的
流動街站,屆時你可以欣賞由創意和美學轉化而成的卡車,亦可透過活動 投選心中所想。
另外我們亦希望在活動當天收集北角街坊的舊雨傘布料,之後會利用
路過北角×
鄰里關係研究所 網上問卷
這些布料去設計多幾把大雨傘,於每次的流動街站供各街坊乘涼之用!
無論你是北角街坊,抑或「路過北角」 ,皆可為社區出一點力,到時見!
活動詳情
請留意臉書專頁「路過北角 Via North Point」的最新消息
路過北角 FB:
路過北角
Events
Via North Point 21
北角有誌
Vol. 1
你的北角
下期徵集
北 角話 大 唔大,話 細 唔 細,但 勝 在 地
方小 小包含 好 多 唔 同嘅 地 標 風 景,例 如
舊戲院、春秧街嘅電車路。無論你係區外 定區內人,當一提起北角你又會諗起咩具 代 表 性 地標或者風景呢?填咗呢張 網上 表格,話比我哋知啦!
路過北角
Via North Point
Call For Ideas
23
Your North Point Memory
地標是 .....
主辨單位
Organised by
資助機構
Funded by
有關市區更新基金
About Urban Renewal Fund 作 為 2 0 1 1 年 2 月 公 布 的《 市 區 重 建 策 略 》其 中 一 個 重 要
部 份, 「 市 區 更 新 信 託 基 金 」的 一 項 重 點 工 作 是 資 助 市 區
更 新 範 圍 內 的 文 物 保 育 及 地 區 活 化 項 目,作 為 信 託
基金的受託管理人,負責執行「市區更新文物保育及地區 活化資助計劃」 ,以提供財務資助,支持由社區人士提出的
市區更新保育及活化計劃。
北 角 有 誌 Vol.1 發行 | 香港藝術中心
本期鳴謝
電話 | +852 2582 0200
日新商店
電郵 | hkac@hkac.org.hk
何尚衡
編輯 | 香港藝術中心團隊、蔡寶賢
葉先生
地址 | 香港灣仔港灣道2號8樓 傳真 | +852 2802 0798
文字 | 蔡寶賢
設計顧問 | 毛灼然@Milkxhake
平面設計 | 陳韋翰@Milkxhake 攝影 | 張偉樂
泉發優質冰鮮肉店 雙喜粉麵厰
鄧子怡@《左字廚房》
Amy Ha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2020年出版
免費贈閲 |本刊内容資料截至 2020 年 6 月爲準,其後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告。
Hong Kong Arts Centre 路過北角 Via North Point
hongkongartscentre
vianorth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