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藝壇新勢力2018 非凡美樂《流水行雲-東西音樂對話》《禾.日.水.巷》導賞

Page 1


創意人才,成就香港 藝術滋養城市,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珍視本地藝術之美,向來培 育創意人才不遺餘力,近年積極向國際藝壇引介優秀的香港藝術家,

展出作品媒介及風格多樣,於海外各大藝術節及展演平台綻放異彩, 深受好評。

過去數年在藝發局的推動下,香港藝術家足跡踏遍韓國首爾表演藝術

博覽會、光州雙年展、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舞蹈博覽會、澳洲阿德萊

德澳亞藝術節、深圳當代戲劇雙年展、台北關渡藝術節、倫敦「香港

音樂系列」等,以藝術精品為香港代言,讓海外同業以至普羅觀眾有 機會欣賞香港引以為傲的自家藝術出品。

有賴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支持,這些曾於海外展現香港之

美的藝術節目本年度載譽歸來,回饋本地觀眾。「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將呈獻共十個節目,形式涵蓋音樂、劇場演出、戲曲、媒體藝術展覽

及現代舞。藝術家生於斯長於斯,通過創作與香港對話,勾勒不為人

知的日常風景,交換我城孕育的情書,坦誠探視生命的秘密。此外,

為了與社區不同族群分享藝術的喜悅,藝術團體將與社福、學界及商

界合作,額外籌劃超過一百五十多節形式多元的社區和學校活動,讓

藝術滲透生活,亦讓生活豐富藝術。


p.2-5

p.6

p.7

p.8-11

導言—— 黃志淙:混雜之美 Hybridity and Beauty 關於非凡美樂及 《流水行雲-東西音樂對話》 關於林丰 × 張駿豪 × 黎智禮及 《禾 ‧ 日 ‧ 水 ‧ 巷》 中西樂器比較

p.12-15

爵士樂與古典音樂

p.16-19

音樂類型的混雜

p.20-21

香港的爵士樂

p.22-24

延伸活動

1


混雜之美

Hybridity and Beauty

黃志淙

香港著名 DJ、音樂文化講師 及策展人等多重身分 現為港大通識總策劃及 叱咤 903 客席 DJ,致力策動 國際及本土多元音樂文化及 藝術交流

陳冠中:「混雜是美的……」

AcadeMediArTradExperiencEducation... 這個是甚麼字?代表甚麼意思? 文字遊戲?語言藝術? 開始時,只有頭兩個。在當年唸傳理和電影時,啓蒙老師林年同博士

提醒大家,既需要 academic(學術)理論又要兼顧 media ( 傳媒 ) 行業 的實踐。之後的,是自己在音樂路上不斷開拓、不斷實驗的一些體悟 與方向。

2


如果音樂沒有藝術的角度和內涵,相信很快便像𡁻香口膠一樣,轉眼

便無味無趣。但,我們也知道,音樂作為消費,亦越來越五花八門。

這種商貿也不一定與藝術完全背道而馳。如何平衡和結合,一直是最

吊詭的問題和最奧妙的知識。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獨特的音樂

體驗,所以怎樣 hybridise(冶合)各種元素、不同風格、如何分享、 傳遞等等的問題,實在是一門終身學習和教育的過程。

此刻,身在香港灣仔的一家日本東咖啡店,旁邊的人說着廣東話、普

通話、英文,也有日文等,背景音樂是英文流行歌曲。 生活的拼貼拼盤也是一種藝術。

《禾.日.水.巷》: 混雜城市的音樂影像碰撞

認識 Teriver 張駿豪好幾年了,看過他彈的爵士 / 流行結他,從小型

的 live house 到大型的音樂會及至爵士馬拉松;和他合作的樂手和歌 手,包括本地獨立的、主流的,也有國際級的。

今年夏天,在藝穗會的爵士音樂研討會中,他分享了當年越洋深造的

歷程,從香港到美國德州、紐約。難得聽到我這位中學師弟,在高中

時期已經立下大志。他選擇了的大學和音樂課程,讓他全面地和系統

地認識爵士音樂發展的源流。Jazz 本身就是一個 hybrid(混雜),結集 多元文化及音樂的混雜體系,與藍調、怨曲、騷靈等美國黑人節奏緊

密相連;然後又繼續發展出多種變種。

今年四月,Teriver 便策展了一個爵士導賞音樂會系列——Jazz Re-visit

《爵士樂聲色時光》,深入淺出及輕鬆的手法,把 Bebop、Hard Bop 和 Fusion 等時期的特色,向樂迷作示範、推廣和教育的工作。

3


Teriver 的另一個有趣 crossover 是與作曲家林丰、色士風樂手孫穎

麟、香港當代音樂團、以及一些歐美樂手合作演出的《禾.日.水.

巷》( 2015 )。還記得在文化中心劇場的那夜,以香港為題的樂章和 影 像, 在 我 們 觀 眾 的 心 靈 和 腦 袋 間, 碰 撞 出 許 多 歷 史 感、 身 份 認

同、中西合璧的情緒起伏及思考火花。音樂上,爵士樂、古典樂、

當 代 音 樂 和 流 行 音 樂 等 的 交 織, 也 正 好 和 香 港 這 個 hybrid 混 雜 城 市,互相呼應。

借用陳冠中的論述,混雜是「香港作為方法」的正面文化發展「附加 法」。那麼,在文化藝術創作的領域,混雜作為方法,也應該大有可

為。事實上,hybridity(混雜性)和 post-modernity ( 後現代性 ) 關係

也很密切。直至當今的數碼化、碎片化,這個拼貼、撞擊、揉合等的

方向,可能性也是無限的。就算傳統藝術也如是,只要有心有力想創

新,我們仍然找到很多有趣的朋友和作品。

《流水行雲-東西音樂對話》: 跨國跨界的藝術對話

Musica Viva 非凡美樂今年十歲了,這個推崇精煉表演藝術及音樂的

民間組織,在「香港歌劇之父」盧景文教授引領下,曾經製作近 20 個 令人津津樂道的歌劇、古典音樂會及劇場表演等。

2017 年, 他 們 的 里 程 碑 作 品《 流 水 行 雲 - 東 西 音 樂 對 話 》(Music

Interflow – a Dialogue of Two Cultures) 在倫敦著名古典音樂演出場

地聖約翰史密夫廣場音樂廳誕生。跨國跨界藝術對話,絕對是 hybrid

的重要一步。

4


盧 教 授 構 思 用 中 西 樂 曲 交 替 出 場, 西 樂 方 面 有 英 國 作 曲 家 布 烈 頓

(Benjamin Britten)、 霍 爾 斯 特(Gustav Holst)、 布 里 奇(Frank

Bridge) 等的作品。另外,他選取了三代香港作曲家的曲目:林樂培

(香港現代音樂之父)的《李白夜詩三首,作品六》,這首代表香港早期

之作,由中國氛圍與西方語言交錯而成。盛行時期之作有麥偉鑄(香港

演藝學院作曲及電子音樂系主任)的《自在山雲間》,此曲是他為古箏 演奏家許菱子而寫的,現代風格與古樂風格互動。還有,當代年輕作

曲家徐美玲最近畢業於倫敦國王學院,以《六首陰陽小品》展示新一輩

現代音樂的方向。

除 了 英、 港 音 樂 歷 史 和 風 尚 交 流, 完 場 作 品 還 有《 夕 陽 》(The

Sunset),由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 (Percy Bysshe Shelley) 同名的

詩,啓發了意大利作曲家雷史碧基(Ottorino Respighi) 創作而成的清 唱套曲(Cantata),意境淒美。

“ ...There now the sun had sunk, but lines of gold Hung on the ashen clouds, and on the points Of the far level grass and nodding flowers And the old dandelion’s hoary beard And, mingled with the shades of twilight... ”

音樂和文化的美麗與奧妙,在於不同元素的組合和碰撞,擦出新鮮的 火花,甚至孕育嶄新品種。

AcadeMediArTradExperiencEducation... 無論我們從哪一個或幾個角度入手,每個人總有自己獨有的音樂體 驗。越多嘗試不同領域的東西,我們便能夠建立本身的混雜美學。

5


關於 《流水行雲-東西音樂對話》

音樂是呈現時間的藝術,節奏與拍子,流動或停頓,當東西音樂相遇,大

相逕庭的時間匯聚合流,碰撞出前所未見的文化交融新境界!打開英國及

中國的音樂寶藏箱,東西風味相得益彰,同時互相挑戰;資深演奏家與後

起之秀聚首一堂,精心呈獻屬於耳朵的饗宴。在傳統中式樂器的加持下,

樂人接力演奏英國作曲家的經典作品及香港作曲家的當代作品,壓軸召喚 英國偉大浪漫詩人雪萊為繆思之神,啟發一闕集各家大成的合奏曲。

關於非凡美樂

非凡美樂成立於 2008 年,是具備慈善及教育性質的非牟利藝術團體,創 辦成員皆在表演藝術的發展、推廣及教育等政策諮詢方面具備豐富而全

面的經驗,現由香港演藝學院前任校長、資深歌劇導演盧景文擔任藝術

總監。藝團積極推動各類形式及曲種的原創表演藝術,通過推廣及教育向 公眾引介音樂、歌劇及聲樂之美,並為藝術新秀的專業發展提供機會。

藝團作品注重高雅的美學意識,藝術內涵充實,演繹細緻而簡約。2017

年《流水行雲-東西音樂對話》( Music Interflow – A Dialogue of Two

Cultures )獲邀於藝發局主辦的英國倫敦「香港音樂系列」作開幕演出。

6


關於《禾‧日‧水‧巷》 一起踏上這趟充滿電影感的音樂旅程!

在 虛 擬 的 一 天 裡, 經 歷「 禾 」、「 日 」、

「水」、「巷」四個主題提煉出來的八個 樂章,把香港兼容並蓄的文化內涵、 鬧中取靜的心靈空間、幽雅怡人的自 然 風 貌, 以 及 匆 忙 急 促 的 都 市 節 奏

一一呈現,在影像和器樂的流光溢彩

中,細細品味變化萬端的都巿感性。

作曲家林丰與爵士結他手張駿豪攜手譜

寫,技藝精湛的爵士樂四重奏與香港當代

音樂團的室內樂精英共同演繹,融合爵士樂

的從容即興與古典音樂的嚴謹風格,配以建築師黎

智禮出奇不意的原創影像片段,聲色勾勒一個無可比擬的香港印象。

《禾.日.水.巷》2015 年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世界文化藝術節首

演,其後於中國六個城市及台北巡演,2017 年獲邀於藝發局主辦的英國倫

敦「香港音樂系列」演出。

關於《禾.日.水.巷》藝術家 林丰

張駿豪

黎智禮

家,獲英國《獨立報》評

士樂結他手,獲獎學金

港中文大學建築系,建

得爵士樂研究學士學

州、 廈 門、 澳 門 及 首 爾

亞洲首屈一指當代作曲

生於香港負笈紐約的爵

為「擁有獨特的聲音」。

負笈北克薩斯大學並取

曲家及首位香港作曲家

位。2012 年推出個人首

2007 年以最年輕華人作

之姿獲英國廣播公司委

約創作管弦樂作品。他

張專輯 《My Nocturne》 。

2016 年為香港小交響樂

執業建築師,畢業於香

築 項 目 遍 佈 香 港、 廣

等地。錄像媒體作品探 索城市肌理與公共空間

之關係,近年作品包括

以管弦樂為創作主軸,

團及香港中樂團演奏。

於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界別合作。現為香港管

講師。

城市》,

同時涵蓋各種類型的跨 弦樂團藝術策劃總監。

現為香港教育大學客席

2018 展出之《垂直奇幻

7


中西樂器比較

西方樂器及中國樂器種類繁多,它 們的發聲原理,原來有相當多共通 之處。總體來說,中西樂器皆可分 成三大類:弦樂器、管樂器及打擊 樂 器, 當 中 弦 樂 器 又 可 細 分 為 拉 弦、擊弦及撥弦三類。

吹管樂器

發聲原理:用嘴把空氣吹進管體而發音,吹奏方法多樣,可分成:氣

息經過吹孔而發聲的(如笛子及長笛)及使用簧片或哨子類的振動部件 而發聲的。 中樂樂器 西樂樂器

8

笛子 Dizi

音色:主要由竹子製成,音色清脆嘹亮

長笛 Flute

音色:木製長笛音色圓潤、細膩, 金屬長笛則較明亮清脆


弦樂器

發聲原理:以拉、擊、撥等方法,使弦線振動而發聲,共鳴箱會使弦 的聲音產生共振而放大

A

弓弦樂器 :

亦稱拉弦樂器,琴弓多以馬尾做成,擦上松香摩擦琴弦以發出聲音 二胡 Erhu

音色: 音色優美、表現力強, 既能演奏柔和旋律, 又可演奏跳躍樂曲, 是胡琴類的代表樂器

高胡 Gaohu

( 又稱高音二胡 )

音色: 清澈明麗,多用於演奏 明快的曲子

椰胡 Yehu

音色: 低沉渾厚而柔和

西 大提琴 Cello

小提琴 Violin

音色: 比中提琴低沉,音域與 人聲相近,溫暖渾厚

音色: 音域廣,既可明亮圓 潤,又可細膩溫婉, 是西方管弦樂的主角

中提琴 Viola

音色: 比小提琴柔和深沉, 多用作伴奏,18 世紀 前鮮少有獨奏樂曲

弦樂四重奏

是由兩把小提琴、 一把中提琴及 一把大提琴組成 的演奏團體

9


B

西

C

西

10

擊弦樂器

發聲原理:以槌或鍵盤敲擊琴弦而發聲

揚琴 Yangqin

音色: 清脆明亮,適合演奏 快速的曲目

鋼琴 Piano

音色: 音域寬廣,音色非常 多變,可以磅礡可以 抒情,亦可演奏技巧 性高的旋律

撥弦樂器

發聲原理:用手指或撥子撥弄弦線而發聲 古箏 Guzheng

音色: 音域寬廣, 音色清亮

木結他 Acoustic Guitar

音色: 在不同音樂類型中呈現 非常不同的音色,演出 風格多變


非凡美樂的《流水行雲 – 東西音樂

對話》,用上不同的西方及中國樂 器, 而 演 出 曲 目 更 包 括 英 國 及 香港兩地作曲家的作品。

非凡美樂總監盧景文教授認為,

「(這樣)不僅是表現東西融合,

更多是比對不同音樂風格的取向, 呈現豐富的音樂內涵。」

小練習 在《流水行雲 – 東西音樂對話》的演出中,共出現了哪些樂器?

【答案在第 22 頁】

11


爵士樂 與 古典音樂

前文提到,中西樂器發聲原理的共 通之處,以下會以爵士樂及古典音 樂為例子,介紹西洋樂器在不同音 樂類型的編制,亦會介紹兩者的起 源及不同時期的代表音樂家。

起源

古典 音樂

Classical

爵士 音樂 Jazz

12

由公元前古希臘的劇 樂,發展至教會及貴族 宮廷,至十七世紀,逐 漸發展成我們熟悉的古 典音樂

起源自美國黑人草根階層。1865 年南北內戰結束,來自非 洲的黑奴解放回復自由身,開始在南部聚居。十九世紀末 二 十 世 紀 初, 一 種 混 雜 黑 人 靈 歌(Spirituals)、 加勒比海及歐洲風情的 輕 快 舞 曲, 並 吸 收 和 融 合 了 西 方 音 樂 和 聲, 在 南新城市新奧爾良(New Orleans)興起。


表演形式

常見的大型古典音樂,由管弦樂團演奏, 演出場所多為音樂廳,樂團編制以 弦樂( strings )❶ 、木管樂( woodwind )❷ 、 銅管樂( brass )❸ 及敲擊樂( percussion )❹ 四大部分組成。眾多管弦樂中,以交響樂 ( symphony )最為重要。此外,小型樂團, 如室樂團及四重奏等亦是古典音樂中經常 出現的編制。

爵士音樂有大型樂隊(Big Band),也有由數 位樂手組成的小型樂隊。開始時演出場地多在 酒吧及夜店,及後逐漸被接納在大型的音樂廳 演出。從一開始之時,爵士樂已強調即興演奏 (Improvisation)的重要性。早期爵士樂演奏 者,會模仿一段旋律或一套格式,然後自己加 以變奏和即席創作,講求樂隊成員間的默契。 主要樂器包括小號 ❶ 、色士風 ❷ 、爵士鼓 ❸ 、電結他 ❹ 、貝斯(或低音大提 琴)❺ 及鍵琴❻ 。

❻ 13


時期及代表人物 古典音樂可大分為四個階段,共通點是對作曲家的尊重。 作曲家創作的樂譜的每個音符及表達符號等,在演奏時, 演奏者都不可以隨意改變。

A

16–17 世紀中期 巴洛克時期 (Baroque period) 巴赫(J. S. Bach) 韓德爾(Handel) 韋華第(Vivaldi) A

作曲家

作曲家

15 00

B

17 世紀中期 –1830 年 古典時期 (Classical period) 海頓(Haydn) 莫扎特(Mozart) 貝多芬(Beethoven) 舒伯特(Schubert) B

17 00

Classical

16 00

古典 音樂

爵士樂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流行類型,比如 30 年代的大樂團 (Big Band Swing)、40 年代的咆哮(Hard Bop)、50 年代的 硬 式 咆 哮(Hard Bop)、60 年 代 末 期 至 70 年 代 的 融 合 爵 士 (Fusion Jazz)等。

爵士 音樂 Jazz

14

代表爵士樂手及歌手 E 20 年代

Louis Armstrong

F 30 年代

Duke Ellington Billie Holliday

G 40 年代

Charlie Parker Dizzy Gillespie Thelonious Monk


1920 年 – 現在 二十世紀時期 (20th Century period) 霍爾斯特(Holst) 蕭斯達高維契 (Shostakovich) John Cage

E

H 50 至 60 年代

Miles Davis John Coltrane Frank Sinatra Art Blakey Ornette Coleman Chet Baker

D

I 70 至 80 年代

Herbie Hancock Chick Corea Weather Report Bobby McFerrin

F

G

20 00

18 00

C

D

作曲家

作曲家

1830 年 –1920 年 浪漫時期 (Romantic period) 蕭邦(Chopin) 李斯特(Liszt) 布拉姆斯(Brahms) 馬勒(Mahler) 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

19 00

C

H

I

J

K

J 90 年代

Diana Krall K 千禧至當代

Norah Jones

15


音樂類型的混雜(hybridity)

《禾.日.水.巷》的音樂由林丰及張駿豪創作,二人學習音樂之路皆 起沿自古典音樂訓練。林丰以創作管弦樂而在英國聲名鵲起,張駿豪

則醉心爵士樂,活躍於美國及亞洲爵士樂圈。古典與爵士,看似南轅

北轍,實則有相當多近似及互相影響之處,可謂體現了音樂類型之間 的混雜性(Hybridity)。

由古典到爵士

由爵士到古典

20 年代,爵士樂流行至歐洲,

1943 年,艾靈頓 (Duke Ellington)

(Ravel)及米堯(Milhaud),在

是第一首以爵士樂語言而寫的交

古典音樂作曲家如拉威爾

音樂中滲出爵士音樂的元素。

的《 爵 士 交 響 曲 》於 紐 約 首 演, 響曲作品,另外亦有不少爵士樂

美國作曲家歌舒詠(Geshwin)

曲帶有古典音樂的樂器特質,畢

調去演繹歐洲宮廷故事。

制。而經常出現在低音大提琴的

寫的歌劇作品,更是以爵士藍

竟銅管樂也是兩者共通的樂器編 撥弦音,根源正是巴洛克音樂中

的跳音(pizzicato)。

16


《禾.日.水.巷》的音樂和香港的混雜性 林丰及張駿豪為《禾.日.水.巷》分別創作四首、一共八首作品,主 角是同一個香港,風格各異又互相比照。林的作品結構比較嚴謹,旋 律易懂,和聲結構簡單,讓樂手得到更多空間作即興演奏;相對張的 作品結構與和聲結構比較複雜,樂手即興的空間反而相對較少。

古典和爵士音樂的碰撞演出,正好代表了香港的華洋雜處文化及歷史

背景,於世界上著實有其獨特之處。

《禾.日.水.巷》的樂隊採用以下樂器編制,當中包括古典及爵士 樂器:

投射影像

爵士四重奏

爵士鼓

低音大提琴

電結他

鍵琴

中提琴

小提琴

長笛

×2

弦樂小組

古典樂器

中音色士風

×4

大提琴

指揮

小號

×2

17


小練習

以下是林丰的《0000》及張駿豪的《1500》的樂譜選段。試從結構及

節奏等音樂元素,猜猜兩首樂曲分別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18


答案: 左邊選自張駿豪的爵士樂章《1500》,結構完整而和弦相對複雜,右邊的則是林丰的古典 樂曲《0000》,和弦結構簡單,即興演出的空間較大,剛好是我們一貫對兩個音樂類型的 既定印象的相反。這兩個例子,說明古典與爵士音樂兩者之間的類近性及混雜性。

19


香港的爵士樂

起源

演出場地

近年演出場地包括小型live house、

早 於 30 年 代 的 殖 民 地 時

爵士酒吧 Jazz clubs 等

響下,已經出現爵士樂主

Visage One、

期,香港在英國的文化影 題餐廳及酒吧

知名場所:

Peel Fresco Music Lounge、

藝穗會 The Fringe Club

本地爵士音樂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宣佈

4 月 30 日為「國際爵士樂日」,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 2018 年

首次舉辦《國際爵士樂日爵士樂 馬拉松》,並已連續多年舉辦

《香港國際爵士音樂節》

20


香港國際知名 爵士樂手

包以正 Eugene Pao (爵士結他手)

羅尚正 Ted Lo ( 爵士鋼琴手 )

Credit: Anthony Lai

張駿豪 Teriver Cheung (爵士結他手)

21


延伸活動

《禾.日.水.巷》作為多媒體音樂會,除了音樂的部分,黎 智禮鏡頭下的香港,亦構成作品的重要影像。黎智禮認為, 透過把城市的日常面貌修改及重新組合,熟悉的城市會變成

一個「構想空間」,我們得以由全新的角度,再次觀察這個

「家」,重新思考我們與這個地方的關係。

以下是《禾.日.水.巷》中出現過的影像。你也可以試試,

用手機拍下城市的面貌,再以拼貼重組的方法,呈現你眼中

的香港。

22

【第 11 頁小練習❶ 答案:笛子、高胡、椰胡、古箏、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23


延伸活動

香港是一個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城市,走在街上就可

以找到不同的例子。選一個地區,用雙腳來一趟小旅 行,找找在城市不同角落的中西混雜例子。

例 如, 在 九 龍 紅 磡 區, 供 奉 北 帝、 佛 祖、 太 歲 等 的 北帝古廟

24

,與香港聖公會聖匠堂

,只是一街之隔。


參與藝術團體:

M

出版: 香港藝術發展局

編輯: Cultural Connections 設計: Pollux Kwok

攝影: 中樂樂器拍攝:

出版日期: 2018 年 10 月

西樂樂器拍攝:

版權所有,本書任何部分未經版權持有人許可,不得翻印。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