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21 — 2O22
教學指南 USER GUIDE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 賽馬會藝壇新勢力,自 2017 年起開始舉辦,計劃齊集在國 際發光發熱的本地藝術家,為社會各界帶來創意、水準與
本土色彩兼並的藝術體驗。過去四屆「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共有 43 個藝術單位參與,製作超過 90 場不同類型演出及 多個重點展覽,並策劃超過 550 場社區及校園活動,總參 與人次高達 46 萬。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2021 / 2022 於 9 月 開展,呈獻共 6 個精選節目,涵蓋舞蹈、戲劇以及音樂, 並於不同場域策動超過 100 個社區及學校活動,誠邀本地 觀眾參與其中,盡情體驗藝術的盎然妙趣。
本刊攝錄之相片,部分於非疫情時間拍攝; 當中於疫情期間拍攝之相片,在場人士均有 嚴格遵從當時實行之防疫措施。
1
目錄 教材套簡介 音樂
戲劇
延伸閱讀
2
無極樂團 林丰
敲擊襄
綠葉劇團 大細路劇團
P.3
爵式無極之《一任逍遙》
P.4
《丰.人.夢》
P.6
《襄蹈》
P.8
《#1314》
P.10
《滑稽列傳》
P.12
《BB 大過天之點、線、面》
P.14 P.16
「賽馬會藝壇新勢力」特別為老師製作教材套,
重點闡述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引導同學討論及思考。
教材套簡介
教學指南
導賞手冊
節目短片
精選學習重點,配合創作理念,重點精讀
利用生動手法,
記錄節目製作花絮和演
式及啟發思考作品議題。
度探討。
製作的獨特之處。
及延伸討論,引導同學欣賞作品表現形
引導同學作多角
出選段,了解每個藝術
指南使用方式 創作理念
介紹本地藝術單位,同時闡述 其創作理念。
重點精讀
詳列各大要點,配合節目短片及
導賞手冊內容,方便老師進行選材。
如何尋找精選部分?
節目短片時間碼
05:00
導賞手冊頁碼
S P.14 C
S C
延伸討論
附加題目建議,讓老師與同學 作更深入研究與討論。
3
音樂
爵式無極之《一任逍遙》 —— 無極樂團
無極樂團一向追求創新,擅長將中西多類型樂曲重新編寫,並 由 2019 年起開始夥拍爵士樂隊,成功結合中國器樂及西方爵 節目短片
士音樂。全新創作的《一任逍遙》音樂會一脈相承,讓兩種音
樂語言碰撞、交接、融合,猶如一卷山水畫,伴隨音樂律動徐 徐展開。
音樂會由琵琶、低音大提琴及頌缽三重奏開始,緊接鋼琴與單 導賞手冊
簧管的純爵士樂對話,並逐一滲入琵琶與揚琴之聲,隨着爵士 鼓與古箏推高氣氛,以樂團藝術總監羅永暉教授的即興創作作 結,展現無極樂團的獨有氣韻與音樂風貌。
創作理念
多種中西樂器的樂手放下慣性,不受樂譜限制及規範,自在地 即興發揮。整體音樂高低抑揚並列,沉潛而具力量,達至「物 我無二,一任逍遙」的心靈境界,與聽眾一起感悟。 15:28
P.6
S
學習重點: 學科:音樂 C
S C
• 中西樂演奏之別
• 認識即興演奏(Improvisation) • 以中國樂器演奏爵士樂的可能性
4
重點精讀
傳統中國音樂.西方古典音樂
1
前者由主奏樂器作導奏;後者以 指揮作主導,其中爵士樂在律動
0:25 / 2:59
(Groove)中追求自由即興。
2
甚麼是「即興」? 演奏家的現場發揮 中樂的「加花」
爵士樂的「即興」
3
中國樂器與爵士樂的融會貫通 中樂樂器:絲竹器樂
S C
S S C
獨特創作方式「譜詞引樂」
S
4:08
P.12
5:00
P.14
5:32 / 6:00
P.14
S C
P.11 6:54 / 7:48
S
C
S S C S C
C
爵士樂框架下的「氣韻」
揚琴配合功能譜自由演出
P.10
C
S
13:18 / 14:07 P.16
S C
C
S
C
C
延伸討論
1. 音樂能表達及傳遞心聲與情緒,請同學分享能牽動你各種情緒的曲目。
2. 同學曾嘗試即興演奏嗎?與一般依譜演奏比較,所需技巧及情感有何分別?( 3. 觀賞過中樂與爵士樂聯乘演出片段後( 請分享感受。
P.12)
7:48 / 14:07) ,同學認為兩者是否合拍? S
S C
C
5
音樂
《丰·人·夢》 —— 林丰
在古典音樂訓練加上當代樂曲的薰陶之下,林丰的創作多變而 充滿實驗性,亦經常為其他藝術領域創作音樂,涉足舞蹈、戲 節目短片
劇、聲音裝置及多媒體創作, 20 年來創作出豐富多樣的聲音 作品。
是次音樂會作為一段音樂旅程的回顧,他從芸芸個人創作中細 選多首代表作,親自以鋼琴帶領香港當代音樂團作現場演出, 導賞手冊
配合又一山人的舞台美學與影像,以及本地布藝設計師 Toby
Crispy 的升級再造(Upcycling)布幕裝置,讓聽覺與視覺相互 呼應,成為若實若幻的一場音樂「白日夢」。
創作理念
音樂對林丰來說,是虛無飄渺的藝術形式,呈現出一個能讓觀
眾幻想的空間。配合多媒體的運用,他希望襯托出音樂的意念 與情感,並為觀眾帶來更豐富的感官享受及體驗。 0:34
P.11
S
學習重點 C
S C
學科:音樂 / 視覺藝術 / 裝置藝術
• 探索當代古典樂
• 音樂與視覺呈現之關聯 • 試尋個人風格 6
重點精讀
1
徘徊在實與幻之間的當代古典樂 林丰創作特式 ——
• 夢 –《夢景》 • 慢 –《待渡》
S
• 夢幻泡影 –《明》
2
P.12-13
1:21/17:28
P.14-15 P.16-17
S C
如何結合音樂與跨媒體?
以再生織物裝置塑造實幻感
以「夢幻」為題的音樂創作
S S C S C
C
C
音樂會主題「實幻」的涵意 以影像呈現實幻感
3
18:00
10:17 S S C
10:48 9:01
S C
P.20
C S C
延伸討論
1. 請同學分享曾聽過具「夢幻感」的音樂作品,它們有何特點? 2. 根據導賞手冊(
P.18)進行「一念之間」小練習,並寫下他們聯想到的觀感或事物。
3. 林丰在導賞手冊中表示「摸索自己的喜好偏惡,風格就會自然形成」 ( S
請同學們就自己的喜好推論出個人風格,想像最貼合此風格的藝術作品 C
(任何藝術類型皆可),並加以分享。
P.5-6) , S C
7
音樂
《襄蹈》 ——敲擊襄
S 節目短片
C 活動回顧
導賞手冊
敲擊樂是大自然的樂章、是城巿的脈搏、也是生活的日常。敲
擊襄以此為理念,聯乘現代舞編舞家,配合卡夫卡的文學段 落,演繹多首委約、改編及全新創作的當代音樂作品,突破傳 統擊樂演奏框架的演出,讓藝術家與觀眾直接對話。
另一方面,藝團亦以美國作曲家亞當斯的大型敲擊演出《譜 •
島》作靈感,聯同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帶領參加者走進大自 然,收集、記錄、再重塑自然界的聲音,牽動一次發自心靈的 大自然合奏。
創作理念
敲擊襄以「擊樂有聲,響於日常」為方向,將日常生活、城巿、
身體裡的不同敲擊元素,轉化成各類型的樂章,尋找聲音在音 樂廳以外的可能性。 S 17:10 C
學習重點
學科:音樂 / 舞蹈 / 文學
• • •
8
認識敲擊樂
敲擊樂與城巿環境的聯想 欣賞日常中的敲擊樂
1 2
重點精讀
甚麼是敲擊樂?
敲擊樂的傳統與演化
以敲擊樂演繹城巿脈博 模仿城巿中的律動
S
S S 1:50
C
C 0:10/1:05 C
城市聯想 —
S 8:20/16:30
文學、舞蹈、音樂
擊樂小練習
繪畫圖像樂譜
拍手及節奏練習 四人八手合奏
P.8-9
C
大自然及日常中的敲擊樂 不同藝術種類帶出不同的
3
S 0:29
P.14 S C
C S S C 2:02
P.15-16
S C 2:58
P.11
C 3:24
P.12
S S C S C C
延伸討論:
1. 在欣賞演出選段後,請同學分享他們能聯想到城巿中哪些日常聲音或片段。 2. 請同學從家中選取幾種日常物品,分享這些物件的發聲方法、聲音特質, 及與自然界聲音的聯想。
3. 請同學在課餘時間,到不同地方靜心聆聽環境聲音,利用導賞手冊( 的地圖繪製圖像樂譜,再進行課堂小組分享。
P.16) S C
9
戲劇
《#1314》 ——綠葉劇團
成立於法國巴黎的綠葉劇團,糅合法國戲劇大師賈克.樂寇的 西方表演方式及東方傳統藝術,一直致力創作多元化的作品。 節目短片
微電影作品《#1314》內容取材自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歌 曲涵蓋多種音樂類型,如民謠、搖滾等,並分別以粵語、國語
及英語演繹,而中譯版歌詞更由各演員親自負責創作。莎士比 亞的詩句被選取及重新編排,再配合「一鏡到底」的手法,既 導賞手冊
貫徹劇場演出的一氣呵成,亦透過錄像鏡頭加添第三身視覺層 次,充滿獨特魅力。
創作理念
以充滿詩意的身體碰撞詩意的文字,將道盡人間七情六慾的
《十四行詩》,轉化成音樂與歌詞,建構獨特的氛圍與空間,藉 舞台演繹,讓觀眾延伸對故事的想像與反思。 01:55 /21:30 S
學習重點 C
學科:文學 / 詠唱 / 錄像 / 戲劇
• • •
10
認識十四行詩(Sonnet)
了解不同語言演繹十四行詩的效果與挑戰 華語詩詞及粵語歌詞的特色
重點精讀
1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起源與發展
0:41
比較十四行詩與華語詩詞的創作
2
以不同語言演繹十四行詩
3
P.14-15
S
S
2:18
P.12-13 C
4:03/13:05
P.18-20
C 結合「一鏡到底」拍攝手法的戲劇效果
與無間斷的劇場演出相似,
讓鏡頭成為第三身去觀看關係,
S S C
C
英語朗讀的韻式與格律
粵語詩詞的特式與編寫難度
P.8-11
S
S
S C
C
C
傳遞演員想表達的故事
10:20/12:37 S C
延伸討論
1. 請同學以廣東話翻譯十四行詩選段,並邀請其他同學嘗試演繹,討論效果。 2. 劇團演員在短片(
20:11)中提及導演所採用的共同創作方式,同學們請討論
心目中最理想的導演及演員關係。 S
C
11
戲劇
《滑稽列傳》教育劇場 ——綠葉劇團
擅長以肢體說故事的綠葉劇團,將《史記》中兩件以秦代為時 代背景的歷史事件改編成教育劇場,透過簡單的舞台布置、 節目短片
獨特的現場音樂伴奏,結合粵劇戲曲的「唱、做、唸、打」及
意大利即興喜劇元素,彰顯豐富的戲劇張力,亦考驗演員的 功架。
教育劇場中,劇團成員先與同學一起進行熱身,再帶領大家欣 導賞手冊
賞這齣充滿黑色幽默的短劇。劇中專門插科打諢的丑角,以嬉 笑怒罵的方式應付衝突情節,成功扭轉劣勢、解決矛盾,同學 們會否因此對丑角改觀?
創作理念
糅合粵劇丑生及意大利即興喜劇元素,將《史記》中的歷史事
件重新編寫,引起觀眾對中西傳統戲劇的興趣,同時對歷史改 編故事有更寬闊的想像與反思空間。 P.4-5 S
學習重點 C
學科:劇場 / 文學
• 比較意大利即興喜劇與粵劇戲曲 • 探索舞台及日常的身體運用 • 探索各種舞台演出效果
12
重點精讀
意大利即興喜劇與粵劇戲曲的
1
特色及分別
2
P.7-9 S
身體運用小練習 反應訓練 站樁
3
C
2:16 S
教育劇場的各種舞台效果
S C
3:18
7:16
P.11
小型舞台:即場搭建所呈現的效果
C S
S
現場奏樂:使用了哪些樂器?
C
C
半臉面具:每個面具如何配合各角色的特質? 聲音效果:比武一幕以聲效塑造怎樣的效果?
道具運用:如何運用簡單道具演繹比武期間受傷流血一幕?
延伸討論
1. 導賞手冊中(
P.10)談到「不管哪個小角色,都應該有其專屬的故事……
壞人有其原委,好人也可能有陰暗面」 ,請同學們就此想法加以討論, 並分享他們最想了解哪位「配角」的故事。 S
2. 演出初段,飾演「優旃」的演員示範了一次「開門」 ( C
請同學參考導賞手冊的小練習(
9:04) ,
P.12) ,演繹「開門」這動作。 S
3. 請同學利用課堂上的現有物資,分組討論並嘗試演繹節目短片中 S 比武受傷一幕(
C
13:55) 。
C S C
13
戲劇
《BB 大過天之點、線、面》 ——大細路劇團
擁有超過 22 年兒童劇場經驗的大細路劇團,希望為兒童帶來
娛樂之餘,亦想藉着戲劇豐富小朋友的生命,同時助成人重新 節目短片
發掘遺忘已久的童真。
是次劇團結合戲劇、形體動作、音樂及投影等元素,透過無對
白的無言劇,讓小朋友和家長可以跟表演者互動交流。看七彩 波波從天而降,就連簡單的線條及形狀都幻化成不一樣的美 感,為大小朋友解構異想天空的奇幻世界。
創作理念
針對 2 至 6 歲幼兒而設的劇場,採用無言劇的模式,配合點、 線、面之間無窮的變化,學習欣賞不同特質,從小事物中發現 大世界。 0:35 S
學習重點 C
學科:劇場 / 幼兒教育
• 認識無言劇
• 探索幼兒所需的觀感刺激 • 配合兒童所需的劇場元素
14
重點精讀
1
無言劇的「語言」 肢體表達
從小孩角度看事物
2
兒童創意發展
S S C
C
6 至 8 歲兒童(前常規創意期):
S
想像力爆發,勇於表達自我
引發兒童創意及想像力的劇場元素 以「點、線、面」建構舞台 演員與投射影像間的互動 色彩與燈光運用
12:07 16:05
S C
2 至 4 歲幼兒:
基礎「美感」培養
3
1:51
1:01
7:40
C S C
8:54 S S C
2:55 9:26
S C C
延伸討論:
1. 揀選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邀請同學在不使用語言的情況下即興演出。 2. 欣賞選段演出後,請同學討論演出無言劇及兒童劇的難度與趣味。
15
延伸閱讀
Bitesize 網上學習平台
Bitesize 由英國 BBC 開發,是一個免費的網上學習資源平
台。內容以學科及年級分類,除了一般學術科目外,更涵蓋
各種藝術類型的學習資源。例如在「音樂」欄目中,內容按
作曲、演奏、音樂工程等分門別類,供師生教學及溫習之 用。
www.bbc.co.uk/bitesize
Drama Online 電子資料庫
Drama Online 是一個龐大的戲劇電子資料庫,為對戲劇以
及文學有興趣的學生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實用而珍貴的資源。
搜羅超過二千個劇本,遠至公元五世紀的作品至最新的當代 劇作皆有收錄;另設大量戲劇相關的學術文獻,以及近千項 演出影像紀錄、電影改編片段及讀劇錄音。
www.dramaonlinelibrary. com/home
Kids Theater 兒童戲劇教育專門網
網站以推廣本地兒童戲劇及提昇藝術教育為目標,提供多元 化的資源。資源由本地原創兒童劇劇本、戲劇技巧及遊戲、
到兒童文學及相關書評等,當中以主題分類的兒童劇劇本, 方便家長及老師就相關課堂及教學內容找尋合適的文本。
16
www.kidstheater.org
出版 編輯 設計
出版日期
香港藝術發展局
Cultural Connections PAPAPER
2022 年 3 月
版權所有,此書任何部分未經版權持有人許可,不得翻印。 所有作品內容均由創作團隊獨立製作,並不代表本計劃及 捐助機構之立場或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