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n Boxes Possessed of Kafka (2017 Edition)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 《 卡 夫 卡 的 七 個 箱 子 》(2017 版) 導賞手冊
關於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藝發局近年積極向海外推廣本地藝術,將香港的出色藝術家帶到國際舞 台,這些創意人才經已成為國際藝壇一股新勢力,他們的作品亦在享負 盛名的海外藝術節和展演平台上綻放異彩, 成就有目共睹。 過去兩年,藝發局將香港的藝術家帶到韓國首爾表演藝術博覽會、光州 雙年展、釜山國際舞蹈博覽會、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舞蹈博覽會、澳洲 阿德萊德澳亞藝術節、深圳當代戲劇雙年展、台北關渡藝術節等,讓海 外同業以至普羅觀眾有機會欣賞香港藝術最鮮活的藝術精品。 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這些名揚海外的節目將會載譽回 歸,以饗香港觀眾。《賽馬會藝壇新勢力》將呈獻共十九個節目,包括 現代舞、音樂和劇場演出,還有陶藝與媒體藝術展覽。不同形式的創作, 體現了本地培育的藝術家,如何透過藝術表達自我和透視人生,其中的 香港角度與情懷與別不同,各有特色。有關的藝術團體更在原有節目之 上籌組逾一百六十多節不同形式的社區和學校活動,與社福、學界及商 界合作,務求將優秀藝術作品送到社區不同的角落和族群,讓藝術回饋 生活,亦讓生活豐富藝術。
目錄 導言-曲飛:人老,箱不老。 關於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卡夫卡的七個箱子》 卡夫卡生平簡介 陳恆輝:談《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的創作意念 陳恆輝:有關七個箱子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首演演員談卡夫卡 尋字遊戲 關鍵詞 思考問題
2 6
8
11 16
20 25
26 27
1
關於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藝發局近年積極向海外推廣本地藝術,將香港的出色藝術家帶到國際舞 台,這些創意人才經已成為國際藝壇一股新勢力,他們的作品亦在享負 盛名的海外藝術節和展演平台上綻放異彩, 成就有目共睹。 過去兩年,藝發局將香港的藝術家帶到韓國首爾表演藝術博覽會、光州 雙年展、釜山國際舞蹈博覽會、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舞蹈博覽會、澳洲 阿德萊德澳亞藝術節、深圳當代戲劇雙年展、台北關渡藝術節等,讓海 外同業以至普羅觀眾有機會欣賞香港藝術最鮮活的藝術精品。 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這些名揚海外的節目將會載譽回 歸,以饗香港觀眾。《賽馬會藝壇新勢力》將呈獻共十九個節目,包括 現代舞、音樂和劇場演出,還有陶藝與媒體藝術展覽。不同形式的創作, 體現了本地培育的藝術家,如何透過藝術表達自我和透視人生,其中的 香港角度與情懷與別不同,各有特色。有關的藝術團體更在原有節目之 上籌組逾一百六十多節不同形式的社區和學校活動,與社福、學界及商 界合作,務求將優秀藝術作品送到社區不同的角落和族群,讓藝術回饋 生活,亦讓生活豐富藝術。
目錄 導言-曲飛:人老,箱不老。 關於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卡夫卡的七個箱子》 卡夫卡生平簡介 陳恆輝:談《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的創作意念 陳恆輝:有關七個箱子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首演演員談卡夫卡 尋字遊戲 關鍵詞 思考問題
2 6
8
11 16
20 25
26 27
1
人老,箱不老。
文:曲飛(劇評人、香港小劇場獎創辦者兼召集人)
時光荏苒,《卡夫卡的七個箱子》今年已經邁向第 10 個年頭。回憶起 在 2008 年 9 月中,我坐在中環藝穗會小劇場看這齣作品首演。散場後, 內心非常滾動,原因是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藝術總監陳恆輝帶領其藝術團 隊,成功為香港小劇場運動寫下重要一頁。該劇並奪得九項舞台劇獎, 包括: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以及第一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最 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及最佳整體演出等;國家一級評論家林克歡也曾形 容該劇「將卡夫卡用文字表述的異化世界,轉化為表現主義色彩極濃的 立體圖像。」陳恆輝以「編作劇場」(Devising Theatre)形式與演員一 同創作,透過工作坊的形式去探索卡夫卡的人和事,讓每位演出成員有 空間去運用自己的觀點來詮釋他筆下的人物,並呈現故事的精要情節, 最後匯集想法,一起構建此劇的獨特表演形式與方向。我還記得,女主 角陳瑞如在首屆香港小劇場獎頒獎活動上表示,該劇嘗試在史坦尼斯拉 夫斯基( Konstantin Stanislavski)的演技基礎之外,發掘新的表現方法, 他們會繼續這種研習精神,令劇場出現更多不同的製作。 要懂得欣賞這齣作品,首先必須要了解什麼是小劇場作品。小劇場戲劇 因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藝術形態、宗旨的不同,其概念內涵也在不 斷的變化發展。關於小劇場的起源,各家說法紛紜,不過大致上獲得認 同的說法是起源於 1887 年,由法國小劇場革命之父──安德烈 ‧ 安托 萬(Andre Antoine,1858-1943)在巴黎設立「自由劇院」(Theatre Libre)開始。他相信小劇場的實質意義,是在於突破傳統劇場的限制, 企圖尋找劇場更多的可能性,打破觀眾與舞台的距離,藉由表演來完成 意念的傳達,而不僅只是娛樂!隨後這種風氣傳到英國、德國、荷蘭、 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家。 法國導演卡波(Jacques Copeau)在他的著作《小劇場的精神意義》(The Spirit in the Little Theatre)一文中明確指出,小劇場正在醞釀一場新
2
3
人老,箱不老。
文:曲飛(劇評人、香港小劇場獎創辦者兼召集人)
時光荏苒,《卡夫卡的七個箱子》今年已經邁向第 10 個年頭。回憶起 在 2008 年 9 月中,我坐在中環藝穗會小劇場看這齣作品首演。散場後, 內心非常滾動,原因是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藝術總監陳恆輝帶領其藝術團 隊,成功為香港小劇場運動寫下重要一頁。該劇並奪得九項舞台劇獎, 包括: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以及第一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最 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及最佳整體演出等;國家一級評論家林克歡也曾形 容該劇「將卡夫卡用文字表述的異化世界,轉化為表現主義色彩極濃的 立體圖像。」陳恆輝以「編作劇場」(Devising Theatre)形式與演員一 同創作,透過工作坊的形式去探索卡夫卡的人和事,讓每位演出成員有 空間去運用自己的觀點來詮釋他筆下的人物,並呈現故事的精要情節, 最後匯集想法,一起構建此劇的獨特表演形式與方向。我還記得,女主 角陳瑞如在首屆香港小劇場獎頒獎活動上表示,該劇嘗試在史坦尼斯拉 夫斯基( Konstantin Stanislavski)的演技基礎之外,發掘新的表現方法, 他們會繼續這種研習精神,令劇場出現更多不同的製作。 要懂得欣賞這齣作品,首先必須要了解什麼是小劇場作品。小劇場戲劇 因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藝術形態、宗旨的不同,其概念內涵也在不 斷的變化發展。關於小劇場的起源,各家說法紛紜,不過大致上獲得認 同的說法是起源於 1887 年,由法國小劇場革命之父──安德烈 ‧ 安托 萬(Andre Antoine,1858-1943)在巴黎設立「自由劇院」(Theatre Libre)開始。他相信小劇場的實質意義,是在於突破傳統劇場的限制, 企圖尋找劇場更多的可能性,打破觀眾與舞台的距離,藉由表演來完成 意念的傳達,而不僅只是娛樂!隨後這種風氣傳到英國、德國、荷蘭、 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家。 法國導演卡波(Jacques Copeau)在他的著作《小劇場的精神意義》(The Spirit in the Little Theatre)一文中明確指出,小劇場正在醞釀一場新
2
3
的戲劇運動,並且認為小劇場的存在是為了反對傳統劇場的兩大弊病: 工業化(industrialization)及譁眾取寵的制式化表演(cabotinage)。 他要求小劇場的演員要做到完全「單純」(simplicity)的演出,因此, 他排斥使用傳統劇場中的職業演員,而要業餘演員與他共同完成劇場實 驗。此外,法國導演沙法利(Jerome Savary)曾指出「劇場不是也不應 該是文學式的呈現」、「劇場是讓觀眾相互交流,摧毀讓彼此分離的高 牆的途徑」。小劇場的最大特性便是打破傳統劇場僵化的形式,反對西 方劇場「語言」(spoken language)長期當道的情況,為劇場的未來開 闢更多出路,並提供創作人與觀眾一個對話的空間。 小 劇 場 運 動 自 20 世 紀 前 葉 以 來, 以 各 種 不 同 的 面 貌 成 立 於 世 人 眼 前, 也「 偶 發 」 了 很 多 戲 劇 理 論 和 經 典 戲 碼, 例 如 貝 克 特(Samuel Backett)、尤涅斯柯( Eugène Inoesco)等新興作家。有些新的劇場 實驗者藉由劇場的儀式傳達他們對於當代社會的看法,如荒謬劇場 (Theatre of Absurdity)藉由語言傳達人際關係的疏離及對世界的失落 感;由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所發展出的史詩劇場,不過,早期是 為了傳達馬克斯思想;美國的生活劇場(The Living Theater)中政治意 味濃厚,刺激觀眾反對當前的政府組織,進而提倡無政府主義。另外, 有些創作者則是在美學層次上不斷的開發或研究,強調意象的傳達,如 在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所執導的演出中,直指劇場是完成想像 儀式的場所,忽略戲劇中的語言、情節及人物架構,而以視覺的影像傳 輸意念。還有一些劇團則是強調打破觀眾與劇場的隔閡,統稱為「環境 劇場」,如美國的麵包傀儡劇場(Bread and Puppet Theater)。
在它的相關刊物「戲劇」上又做了系統的鼓吹,各報刊和出版社也發表 與出版了大量的有關譯作與文章,其中陳大悲撰寫的《愛美的戲劇》的 長文,最有影響性。中國的小劇場運動的倡導,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建立不同於文明新戲的新話劇體制,使中國的話劇走上正規化, 專門化和科學化的道路。其次便是以導演(當時稱為「舞台監督」)制 來取代「明星制」,以導演為中心,將劇作家的創作,演員的表演,以 及舞台美術的設計,統一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完整的體現為「劇場的藝 術」。在香港,小劇場運動早於 70 年代已經開始,在 1982 年,被稱為 香港「文化教父」的榮念曾成立前衛劇團進念 ‧ 二十面體後,小劇場的 戲劇作品開始活躍。 基於以上觀點,《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絕對是一齣充滿小劇場精神的作 品。香港文學評論學會主席吳美筠認為,「卡夫卡表現現代人內心的困 惑和荒誕,大量通過主觀幻覺、夢境、錯亂、荒誕來挖掘現代社會異化 後的墮落、尖叫與呼求,是當時德國興起的表現主義的藝術典型,讓人 聯想起愛德華 ‧ 蒙克(Edvard Munch)經典的表現主義畫作《尖叫》, 那種擠壓的扭曲變形驚異在靈魂深處的恐懼不安孤寂焦躁。我們也彷彿 是畫中背景行走的看客,吶喊和爆發根本沒有進入觀者的世界,痛楚絕 望只一味干擾他自己的幻影和錯覺,我們驚心動魄地置身事外,這也是 讀卡夫卡小說叫人屏息的原因。」當我問到陳恆輝今次 2017 版本(七 度重演)有什麼不同之處?他坦言因為人長大了,在這段差不多 10 年 的日子裡,香港發生了很多事,特別是 2014 年的雨傘運動,故各人在 排練《審判》及《城堡》時,感受與心情與當年的心理素質完全截然 不同。
至於中國的小劇場運動發展,宋春舫寫於 1919 年的《小劇場的意義, 由來及現狀》是第一篇介紹與倡導小劇場運動的文章。以後民眾戲劇社
4
5
的戲劇運動,並且認為小劇場的存在是為了反對傳統劇場的兩大弊病: 工業化(industrialization)及譁眾取寵的制式化表演(cabotinage)。 他要求小劇場的演員要做到完全「單純」(simplicity)的演出,因此, 他排斥使用傳統劇場中的職業演員,而要業餘演員與他共同完成劇場實 驗。此外,法國導演沙法利(Jerome Savary)曾指出「劇場不是也不應 該是文學式的呈現」、「劇場是讓觀眾相互交流,摧毀讓彼此分離的高 牆的途徑」。小劇場的最大特性便是打破傳統劇場僵化的形式,反對西 方劇場「語言」(spoken language)長期當道的情況,為劇場的未來開 闢更多出路,並提供創作人與觀眾一個對話的空間。 小 劇 場 運 動 自 20 世 紀 前 葉 以 來, 以 各 種 不 同 的 面 貌 成 立 於 世 人 眼 前, 也「 偶 發 」 了 很 多 戲 劇 理 論 和 經 典 戲 碼, 例 如 貝 克 特(Samuel Backett)、尤涅斯柯( Eugène Inoesco)等新興作家。有些新的劇場 實驗者藉由劇場的儀式傳達他們對於當代社會的看法,如荒謬劇場 (Theatre of Absurdity)藉由語言傳達人際關係的疏離及對世界的失落 感;由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所發展出的史詩劇場,不過,早期是 為了傳達馬克斯思想;美國的生活劇場(The Living Theater)中政治意 味濃厚,刺激觀眾反對當前的政府組織,進而提倡無政府主義。另外, 有些創作者則是在美學層次上不斷的開發或研究,強調意象的傳達,如 在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所執導的演出中,直指劇場是完成想像 儀式的場所,忽略戲劇中的語言、情節及人物架構,而以視覺的影像傳 輸意念。還有一些劇團則是強調打破觀眾與劇場的隔閡,統稱為「環境 劇場」,如美國的麵包傀儡劇場(Bread and Puppet Theater)。
在它的相關刊物「戲劇」上又做了系統的鼓吹,各報刊和出版社也發表 與出版了大量的有關譯作與文章,其中陳大悲撰寫的《愛美的戲劇》的 長文,最有影響性。中國的小劇場運動的倡導,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建立不同於文明新戲的新話劇體制,使中國的話劇走上正規化, 專門化和科學化的道路。其次便是以導演(當時稱為「舞台監督」)制 來取代「明星制」,以導演為中心,將劇作家的創作,演員的表演,以 及舞台美術的設計,統一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完整的體現為「劇場的藝 術」。在香港,小劇場運動早於 70 年代已經開始,在 1982 年,被稱為 香港「文化教父」的榮念曾成立前衛劇團進念 ‧ 二十面體後,小劇場的 戲劇作品開始活躍。 基於以上觀點,《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絕對是一齣充滿小劇場精神的作 品。香港文學評論學會主席吳美筠認為,「卡夫卡表現現代人內心的困 惑和荒誕,大量通過主觀幻覺、夢境、錯亂、荒誕來挖掘現代社會異化 後的墮落、尖叫與呼求,是當時德國興起的表現主義的藝術典型,讓人 聯想起愛德華 ‧ 蒙克(Edvard Munch)經典的表現主義畫作《尖叫》, 那種擠壓的扭曲變形驚異在靈魂深處的恐懼不安孤寂焦躁。我們也彷彿 是畫中背景行走的看客,吶喊和爆發根本沒有進入觀者的世界,痛楚絕 望只一味干擾他自己的幻影和錯覺,我們驚心動魄地置身事外,這也是 讀卡夫卡小說叫人屏息的原因。」當我問到陳恆輝今次 2017 版本(七 度重演)有什麼不同之處?他坦言因為人長大了,在這段差不多 10 年 的日子裡,香港發生了很多事,特別是 2014 年的雨傘運動,故各人在 排練《審判》及《城堡》時,感受與心情與當年的心理素質完全截然 不同。
至於中國的小劇場運動發展,宋春舫寫於 1919 年的《小劇場的意義, 由來及現狀》是第一篇介紹與倡導小劇場運動的文章。以後民眾戲劇社
4
5
關於《卡夫卡的七個箱子》 卡夫卡臨終前,要求他的朋友布勞德燒毀他留下來的七個箱子。《卡夫 卡的七個箱子》運用編作劇場的形式,配合多媒體錄影、破格的實驗音 樂、強烈的舞台意象及獨特的演出風格,把卡夫卡的作品意念,化為一 個「舞台精讀版」, 讓觀眾細味這位前衛文學家的創作生命。
關於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
演出歷表: 2016 2016 關渡藝術節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台北演出)
2011 第八屆華文戲劇節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澳門版)
2010 2010 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北京版)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致力製作富實驗性的戲劇演出,擅長以編作劇場形式 創作,及關注青年劇場的發展。由 2008 年至今製作多部作品,皆獲高 度評價,並分別在香港舞台劇獎和香港小劇場獎獲多項提名及獎項。作 品《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獲藝發局推薦及支持參與台北 2016 關渡藝術 節演出。
京港滬三城青年戲劇導演作品世博展演季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上海演出)
2009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載譽重演)
2008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首演)
6
7
關於《卡夫卡的七個箱子》 卡夫卡臨終前,要求他的朋友布勞德燒毀他留下來的七個箱子。《卡夫 卡的七個箱子》運用編作劇場的形式,配合多媒體錄影、破格的實驗音 樂、強烈的舞台意象及獨特的演出風格,把卡夫卡的作品意念,化為一 個「舞台精讀版」, 讓觀眾細味這位前衛文學家的創作生命。
關於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
演出歷表: 2016 2016 關渡藝術節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台北演出)
2011 第八屆華文戲劇節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澳門版)
2010 2010 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北京版)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致力製作富實驗性的戲劇演出,擅長以編作劇場形式 創作,及關注青年劇場的發展。由 2008 年至今製作多部作品,皆獲高 度評價,並分別在香港舞台劇獎和香港小劇場獎獲多項提名及獎項。作 品《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獲藝發局推薦及支持參與台北 2016 關渡藝術 節演出。
京港滬三城青年戲劇導演作品世博展演季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上海演出)
2009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載譽重演)
2008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首演)
6
7
家庭背景 生於捷克首都布拉格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赫爾曼(Hermann)是 百貨批發商人。
卡夫卡生平簡介 文:愛麗絲劇場實驗室
教育 法蘭茲 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 年 7 月 3 日- 1924 年 6 月 3 日 ‧
我是一隻令人難以相信的鳥…… 我是一隻穴鳥 ─ 一隻 Kavka。 捷克小說家,當代存在主義小說重鎮,被譽為文學上的精神分析學家。
1901 年入讀布拉格的查理大學(Charles University)學習 法律,1906 年 6 月獲授予法學博士學位。
職業 寫作是他晚上的「工作」,而他的正職是在波希米亞 王 國 布 拉 格 勞 工 意 外 保 險 局(Workman’s Accident Institute for the Kingdom of Bohemia in Prague)中工 作,專責研究減低工業意外的機會率及督導為勞 工保險福利而設的措施,任職期間挽救了數以百 計的生命。
寫作生涯 十四歲開始寫作,但早期作品全被他燒毀。 卡夫卡的作品生前大多沒有發表,並曾 表示不想出版,因為他對自己的作品極 少滿意,甚至不想從自己的抽屜裡拿 出手稿,而生前發表的作品,都是在 朋友的逼迫及懇求下交出來的。卡 夫卡離世後,他的摯友馬克斯 ‧ 布 勞 德(Max Brod) 為 他 整 理 及刊行《卡夫卡全集》。
8
9
家庭背景 生於捷克首都布拉格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赫爾曼(Hermann)是 百貨批發商人。
卡夫卡生平簡介 文:愛麗絲劇場實驗室
教育 法蘭茲 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 年 7 月 3 日- 1924 年 6 月 3 日 ‧
我是一隻令人難以相信的鳥…… 我是一隻穴鳥 ─ 一隻 Kavka。 捷克小說家,當代存在主義小說重鎮,被譽為文學上的精神分析學家。
1901 年入讀布拉格的查理大學(Charles University)學習 法律,1906 年 6 月獲授予法學博士學位。
職業 寫作是他晚上的「工作」,而他的正職是在波希米亞 王 國 布 拉 格 勞 工 意 外 保 險 局(Workman’s Accident Institute for the Kingdom of Bohemia in Prague)中工 作,專責研究減低工業意外的機會率及督導為勞 工保險福利而設的措施,任職期間挽救了數以百 計的生命。
寫作生涯 十四歲開始寫作,但早期作品全被他燒毀。 卡夫卡的作品生前大多沒有發表,並曾 表示不想出版,因為他對自己的作品極 少滿意,甚至不想從自己的抽屜裡拿 出手稿,而生前發表的作品,都是在 朋友的逼迫及懇求下交出來的。卡 夫卡離世後,他的摯友馬克斯 ‧ 布 勞 德(Max Brod) 為 他 整 理 及刊行《卡夫卡全集》。
8
9
卡夫卡的作品 卡夫卡以德語寫作,其作品的現實性與非現實性相互交疊,他筆下 的世界恍似一個被神祕極權機關所管治的流放地,在世上生存的人 類就像走入迷宮一樣,充滿疏離孤寂的感覺。 哲學家認為他的作品關心「人往何處去?」這個存在主義的命題。 後世的文學評論家對卡夫卡的作品有種種不同的詮釋。有人認為他 的作品是一部部令人顫慄的預言書,預示了令後世人類處於不安狀 態的噩夢,尤其是二次大戰時納粹黨的罪行。
談《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的創作意念 文 : 陳 恆 輝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藝術總監)
關於友情 卡夫卡曾親口對好友馬克斯 ‧ 布勞德(Max Brod)說: 主要作品列表:
我的遺囑非常簡單 — 只要求你燒毀一切。
短篇小說 《巢穴》Der Bau 《判決》Das Urteil 《流刑地》In der Strafkolonie 《飢餓藝術家》Ein Hungerkünstler 《鄉村醫生》Ein Landarzt 《頂層樓座》Auf der Galerie 中篇小說 《蛻變》Die Verwandlung 長篇小說 《審判》Der Prozess 《城堡》Das Schloss 《美國》Amerika 10
11
卡夫卡的作品 卡夫卡以德語寫作,其作品的現實性與非現實性相互交疊,他筆下 的世界恍似一個被神祕極權機關所管治的流放地,在世上生存的人 類就像走入迷宮一樣,充滿疏離孤寂的感覺。 哲學家認為他的作品關心「人往何處去?」這個存在主義的命題。 後世的文學評論家對卡夫卡的作品有種種不同的詮釋。有人認為他 的作品是一部部令人顫慄的預言書,預示了令後世人類處於不安狀 態的噩夢,尤其是二次大戰時納粹黨的罪行。
談《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的創作意念 文 : 陳 恆 輝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藝術總監)
關於友情 卡夫卡曾親口對好友馬克斯 ‧ 布勞德(Max Brod)說: 主要作品列表:
我的遺囑非常簡單 — 只要求你燒毀一切。
短篇小說 《巢穴》Der Bau 《判決》Das Urteil 《流刑地》In der Strafkolonie 《飢餓藝術家》Ein Hungerkünstler 《鄉村醫生》Ein Landarzt 《頂層樓座》Auf der Galerie 中篇小說 《蛻變》Die Verwandlung 長篇小說 《審判》Der Prozess 《城堡》Das Schloss 《美國》Amerika 10
11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的創作起點正是來自卡夫卡的遺言及他與好友的 關係。1924 年,卡夫卡四十歲,他那喉頭結核病情惡化。於是,他寫信 給好友馬克思 ‧ 布勞德,拜託他將自己的草稿、筆記、書信類等作品都 燒掉。之後,經過布勞德更細密的搜查後,發現了卡夫卡的最後遺囑, 上面寫著:
寫作對卡夫卡很重要,是神聖的、是心靈上的、精神上的慰藉,他對這 位年輕人說: 寫作,畢竟是一種精神的祈禱。(3) 這位眼神時常流露出憂鬱的作家,在談話中亦表達出人生的荒謬感:
為了防備萬一,這是我關於本身作品的最後遺囑: 在全部作品中,僅有值得一提的幾本是:《判決》、《那伙伕》、 《蛻變》、《流刑地》、《鄉村醫生》,以及短篇小說《飢餓藝 術家》……我例舉出這五本書和短篇小說,意思不是要將它們再 印而留給後代;相反地,如果它們全部一齊消失,倒是我之所願。 只是,既然它們業已存在,如果有人要保有它,我也不會介意。(1) 介意。(1) 究竟布勞德最後選擇與卡夫卡做朋友?還是與文學做朋友? 布勞德撰寫的《卡夫卡傳》有很多令人回味的片段,由二人不打不相識 (為了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與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進行論戰)、一起閱讀及討論文學作品、一起看戲劇、朗讀自己的作品 及分享彼此的情事等。布勞德為了幫助朋友出版作品而四處奔波,兩人 之間的友情令我感動,亦令我對布勞德這個人物產生興趣。 捷克詩人古斯塔夫 ‧ 詹努克(Gustav Janouch)十七歲的時候,經由父 親介紹認識卡夫卡,他將他與卡夫卡的談話內容記錄並編印成書。書中 除了呈現出這位年輕小伙子與偶像相處的片段外,亦留下卡夫卡充滿智 慧的語句。卡夫卡這樣介紹自己: 我是一隻令人難以相信的鳥……我是一隻穴鳥 — 一隻 Kavka。(2)
12
我們雖然受著痛苦,卻是悲劇的喜劇演員。(4) 有一日我忽發奇想,如果將布勞德與詹努克在劇中放在一起,將會出現 甚麼「化學作用」?
關於父親 至於父親,原來以往都沒有好好細味卡夫卡的人生歷程,今次再讀多一 點點的時候,那個龐大的身影在我面前出現,那是卡夫卡的父親。在《致 父親的信》中,他說: 要知道,我是在你的沉重的壓力下進行一切思維活動的,哪怕我 的想法與你的想法不一致,我也一樣是處在你的沉重的壓力下, 而且在這時候特別感到壓力之沉重。一切在表面上看來不依賴於 你的想法,在一開始後便會籠罩在受你針砭的陰影下……(5) 人與最高權力的鬥爭,往往是卡夫卡作品的主題,而這個「最高權力」, 亦常被政治化地詮釋。但我始終覺得,父親是卡夫卡作品中的關鍵字, 父親就是那個高不可攀的,如《審判》的「法」及《城堡》中的「城堡」。 所以在建構七個箱子時,第一個箱子就是父子之箱,箱內是《致父親的 信》及《判決》,而往後的箱子所盛載的作品,我們都可以感覺到有父 親的陰影。
13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的創作起點正是來自卡夫卡的遺言及他與好友的 關係。1924 年,卡夫卡四十歲,他那喉頭結核病情惡化。於是,他寫信 給好友馬克思 ‧ 布勞德,拜託他將自己的草稿、筆記、書信類等作品都 燒掉。之後,經過布勞德更細密的搜查後,發現了卡夫卡的最後遺囑, 上面寫著:
寫作對卡夫卡很重要,是神聖的、是心靈上的、精神上的慰藉,他對這 位年輕人說: 寫作,畢竟是一種精神的祈禱。(3) 這位眼神時常流露出憂鬱的作家,在談話中亦表達出人生的荒謬感:
為了防備萬一,這是我關於本身作品的最後遺囑: 在全部作品中,僅有值得一提的幾本是:《判決》、《那伙伕》、 《蛻變》、《流刑地》、《鄉村醫生》,以及短篇小說《飢餓藝 術家》……我例舉出這五本書和短篇小說,意思不是要將它們再 印而留給後代;相反地,如果它們全部一齊消失,倒是我之所願。 只是,既然它們業已存在,如果有人要保有它,我也不會介意。(1) 介意。(1) 究竟布勞德最後選擇與卡夫卡做朋友?還是與文學做朋友? 布勞德撰寫的《卡夫卡傳》有很多令人回味的片段,由二人不打不相識 (為了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與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進行論戰)、一起閱讀及討論文學作品、一起看戲劇、朗讀自己的作品 及分享彼此的情事等。布勞德為了幫助朋友出版作品而四處奔波,兩人 之間的友情令我感動,亦令我對布勞德這個人物產生興趣。 捷克詩人古斯塔夫 ‧ 詹努克(Gustav Janouch)十七歲的時候,經由父 親介紹認識卡夫卡,他將他與卡夫卡的談話內容記錄並編印成書。書中 除了呈現出這位年輕小伙子與偶像相處的片段外,亦留下卡夫卡充滿智 慧的語句。卡夫卡這樣介紹自己: 我是一隻令人難以相信的鳥……我是一隻穴鳥 — 一隻 Kavka。(2)
12
我們雖然受著痛苦,卻是悲劇的喜劇演員。(4) 有一日我忽發奇想,如果將布勞德與詹努克在劇中放在一起,將會出現 甚麼「化學作用」?
關於父親 至於父親,原來以往都沒有好好細味卡夫卡的人生歷程,今次再讀多一 點點的時候,那個龐大的身影在我面前出現,那是卡夫卡的父親。在《致 父親的信》中,他說: 要知道,我是在你的沉重的壓力下進行一切思維活動的,哪怕我 的想法與你的想法不一致,我也一樣是處在你的沉重的壓力下, 而且在這時候特別感到壓力之沉重。一切在表面上看來不依賴於 你的想法,在一開始後便會籠罩在受你針砭的陰影下……(5) 人與最高權力的鬥爭,往往是卡夫卡作品的主題,而這個「最高權力」, 亦常被政治化地詮釋。但我始終覺得,父親是卡夫卡作品中的關鍵字, 父親就是那個高不可攀的,如《審判》的「法」及《城堡》中的「城堡」。 所以在建構七個箱子時,第一個箱子就是父子之箱,箱內是《致父親的 信》及《判決》,而往後的箱子所盛載的作品,我們都可以感覺到有父 親的陰影。
13
關於噪音
新加入的流浪者之歌
除了「父親」之外,我又發現了他的作品裡經常有「噪音」這個字,最 深刻印象的有《巢穴》這部他晚年的作品。《巢穴》是由一隻「生物」 親身講述為了生存而建立自己的巢穴及找尋食物的故事。卡夫卡經常在 自己的作品中提及死亡、描述死亡,甚至故事人物都難逃一死。可是, 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卻能閱讀到一種積極的「求生意志」。而那些「噪 音」,它們令那隻「生物」感到恐慌之餘,又為故事增添張力:
以上談及的「友情」、「父親」及「噪音」成為今次創作的靈感泉源…… 可是在排練的「旅途」中,還有新的「成員」加入,那是一首名為《流 浪者之歌》的古典音樂。猶太人在人類歷史中往往飾演「流浪者」的角 色,而卡夫卡正正是猶太人,對身份認同問題的思考以及作為「異鄉客」 的遭遇,在卡夫卡的作品裡經常出現。我在這首由西班牙作曲家帕布羅 ‧ 德 ‧ 薩拉薩蒂(Pablo de Sarasate)的樂曲中,聽到哀愁無奈與激動, 我想起猶太人,當然亦想起卡夫卡,還有他那「飄泊」的感情生活。
把耳朵貼在通路的牆上,試掘洞穴,非得先把妨害的場所找尋到, 這種噪音是祛除不了的……這種噪音並非經常不斷地響著,其間 有著很長的間隔。那顯然是氣流被阻時才響的……我全然沒有挨 近噪音的場所,微微地傳過來有時「速 — 速」,有時「呼 —」 的響聲……但這種噪音,當極小規模的掘洞工作進行著之間,說 不定會自然消滅。(6) 生命邁向盡頭的卡夫卡,托故事的主人公反思自己的生活,那隻「生物」 說:
看完我們的演出後,希望你們會讀或再讀卡夫卡的作品。 不要忘記卡夫卡! 這可能是我創作這部作品的原因…… 是我的心底話。
過去這許多年間,我非常幸福。幸福麻醉了我。雖是不安,但幸 福中的不安是無所謂的。(7) 在卡夫卡的其它作品中,亦常見「噪音」二字,如他的傳世之作《審判》: 最後他發覺他們在談論著他,但是卻不知道談些甚麼,只覺得 整個地方充滿了噪音 — 一種有如海妖歌唱那般懾人而不變的音 調。(8)
14
註釋: (1) 卡夫卡著,黃書敬譯,《審判》(志文出版社,1990 年),第 205 至 206 頁。 (2) 古斯塔夫 ‧ 詹努克著,張伯權譯,《卡夫卡的故事》(久大文化,1988 年),第 21 頁。 (3) 同上,第 57 頁。 (4) 同上,第 136 頁。 (5) 卡夫卡著,張榮昌等譯,《卡夫卡三重協奏曲》(麥田出版,2003 年),第 66 頁。 (6) 卡夫卡著,金溟若譯,《蛻變》(志文出版社,1987 年),第 123 至 124 頁。 (7) 同上,第 132 頁。 (8) 同(1),第 72 頁。
15
關於噪音
新加入的流浪者之歌
除了「父親」之外,我又發現了他的作品裡經常有「噪音」這個字,最 深刻印象的有《巢穴》這部他晚年的作品。《巢穴》是由一隻「生物」 親身講述為了生存而建立自己的巢穴及找尋食物的故事。卡夫卡經常在 自己的作品中提及死亡、描述死亡,甚至故事人物都難逃一死。可是, 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卻能閱讀到一種積極的「求生意志」。而那些「噪 音」,它們令那隻「生物」感到恐慌之餘,又為故事增添張力:
以上談及的「友情」、「父親」及「噪音」成為今次創作的靈感泉源…… 可是在排練的「旅途」中,還有新的「成員」加入,那是一首名為《流 浪者之歌》的古典音樂。猶太人在人類歷史中往往飾演「流浪者」的角 色,而卡夫卡正正是猶太人,對身份認同問題的思考以及作為「異鄉客」 的遭遇,在卡夫卡的作品裡經常出現。我在這首由西班牙作曲家帕布羅 ‧ 德 ‧ 薩拉薩蒂(Pablo de Sarasate)的樂曲中,聽到哀愁無奈與激動, 我想起猶太人,當然亦想起卡夫卡,還有他那「飄泊」的感情生活。
把耳朵貼在通路的牆上,試掘洞穴,非得先把妨害的場所找尋到, 這種噪音是祛除不了的……這種噪音並非經常不斷地響著,其間 有著很長的間隔。那顯然是氣流被阻時才響的……我全然沒有挨 近噪音的場所,微微地傳過來有時「速 — 速」,有時「呼 —」 的響聲……但這種噪音,當極小規模的掘洞工作進行著之間,說 不定會自然消滅。(6) 生命邁向盡頭的卡夫卡,托故事的主人公反思自己的生活,那隻「生物」 說:
看完我們的演出後,希望你們會讀或再讀卡夫卡的作品。 不要忘記卡夫卡! 這可能是我創作這部作品的原因…… 是我的心底話。
過去這許多年間,我非常幸福。幸福麻醉了我。雖是不安,但幸 福中的不安是無所謂的。(7) 在卡夫卡的其它作品中,亦常見「噪音」二字,如他的傳世之作《審判》: 最後他發覺他們在談論著他,但是卻不知道談些甚麼,只覺得 整個地方充滿了噪音 — 一種有如海妖歌唱那般懾人而不變的音 調。(8)
14
註釋: (1) 卡夫卡著,黃書敬譯,《審判》(志文出版社,1990 年),第 205 至 206 頁。 (2) 古斯塔夫 ‧ 詹努克著,張伯權譯,《卡夫卡的故事》(久大文化,1988 年),第 21 頁。 (3) 同上,第 57 頁。 (4) 同上,第 136 頁。 (5) 卡夫卡著,張榮昌等譯,《卡夫卡三重協奏曲》(麥田出版,2003 年),第 66 頁。 (6) 卡夫卡著,金溟若譯,《蛻變》(志文出版社,1987 年),第 123 至 124 頁。 (7) 同上,第 132 頁。 (8) 同(1),第 72 頁。
15
第一個箱子 父子之箱 作品:《致父親的信》、《判決》 兒子反叛父親,是最原始的文學主題之一,甚至是世界上的一個 古老問題。(1)
有關七個箱子 文:陳恆輝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藝術總監) 陳恆輝於《卡夫卡的七個箱 子》的創作過程中,整理出 組成七個箱子的相關文本, 並對每篇作品作出分析。 (原文刊於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卡夫卡 的七個箱子》( 香港首演 ) 導賞手冊)
面對父權,常會進入進退維谷的景況,那是既要突破束縛,但有時又不 得不向他乞求扶助。一篇「父子衝突」的故事加上送給父親的信札,帶 出父與子之間的恐懼與依賴,憎恨與敬愛的矛盾關係。
第二個箱子 刑罰之箱 作品:《流刑地》 故事中的上尉是虐待狂,也是被虐狂,他是罪人,也是殉道者。這個短 篇是卡夫卡特別鍾愛的作品。透過夢幻及神祕的氛圍,道出有關罪惡及 殉道的故事。
第三個箱子 動物之箱(上篇) 作品:《巢穴》 由一隻「生物」親身講述為了生存而建立自己的巢穴及找尋食物的故事。 卡夫卡經常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及死亡、描述死亡,甚至故事人物都難逃 一死。可是,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卻能閱讀到一種積極的「求生意志」。
16
17
第一個箱子 父子之箱 作品:《致父親的信》、《判決》 兒子反叛父親,是最原始的文學主題之一,甚至是世界上的一個 古老問題。(1)
有關七個箱子 文:陳恆輝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藝術總監) 陳恆輝於《卡夫卡的七個箱 子》的創作過程中,整理出 組成七個箱子的相關文本, 並對每篇作品作出分析。 (原文刊於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卡夫卡 的七個箱子》( 香港首演 ) 導賞手冊)
面對父權,常會進入進退維谷的景況,那是既要突破束縛,但有時又不 得不向他乞求扶助。一篇「父子衝突」的故事加上送給父親的信札,帶 出父與子之間的恐懼與依賴,憎恨與敬愛的矛盾關係。
第二個箱子 刑罰之箱 作品:《流刑地》 故事中的上尉是虐待狂,也是被虐狂,他是罪人,也是殉道者。這個短 篇是卡夫卡特別鍾愛的作品。透過夢幻及神祕的氛圍,道出有關罪惡及 殉道的故事。
第三個箱子 動物之箱(上篇) 作品:《巢穴》 由一隻「生物」親身講述為了生存而建立自己的巢穴及找尋食物的故事。 卡夫卡經常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及死亡、描述死亡,甚至故事人物都難逃 一死。可是,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卻能閱讀到一種積極的「求生意志」。
16
17
第三個箱子 動物之箱(下篇)
我們能夠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找到一些中國哲學的味道嗎?
作品:《蛻變》
「兩種可能性:做你自己,或者任他安於現狀。後者是一種願望的滿足, 因此是怠惰的;前者是一個起點,所以是行動的。」(《格言》第 86 號) 雖然有論者說「傷痛」是卡夫卡的寓言與格言的主題,但若你用心理解, 便能明白箇中三昧,他並不是要我們沉溺於痛苦之中,而是去超越痛苦, 主動尋找幸福快樂之境域。
早上,戈勒各爾 ‧ 薩摩扎從朧朦的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 變成了大毒蟲。(2) 以 上 一 句 可 以 說 是 現 代 小 說 中, 最 有 震 撼 力 的 首 段 文 字。 這 是 一 個 有 關 人 類「 異 化 」 的 故 事。 卡 夫 卡 並 不 具 體 地 描 述 人 如 何 變 成 甲 蟲 的 經 過, 反 而 著 重 道 出 蛻 變 後 的 孤 獨 及 疏 離 感。 怪 誕 文 學 的 經典。
第四個箱子 愛情之箱 作品:《給米蓮娜的情書》 米蓮娜,一個充滿吸引力的女作家,她迫使卡夫卡走出文字堆,面對生 活與生命,在信中互相談情說「性」,要卡夫卡面對「本能之疾」。她 可能是卡夫卡最愛的女人。當然在米蓮娜交往的前後,他還有其他情人。
第五個箱子 寓言與格言之箱 作品:《論寓言》、《小寓言一則》、《格言》 卡夫卡有閱讀莊子的哲學,他對詹努克說: 有些句子我劃了線,譬如:「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 待邪?皆有所一體。」我想,這是所有宗教和生之智慧的根本及 中心問題。它是一個想要凝結、貫通萬物和時間的問題,也是一 個自我釋明,參透個人生和死的問題。(3)
18
第六個箱子 迷宮之箱 作品:《審判》、《城堡》 兩部未完成的長篇故事,兩個現代小說中的經典人物,排除萬難 誓要挑戰神秘而高不可攀的官僚體制及勇敢奔向未知未來的「英 雄事跡」。在一個大迷宮中,他們「應往哪兒去?」兩部作品 將卡夫卡的寓意性及多義性的風格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七個箱子 夢與死亡之箱 作品:《頂層樓座》、《饑餓藝術家》 我將兩個發生在馬戲團的故事連在一起。那個男子的 白日夢現成為他心儀的女人的美夢……藝術家在籠 中表演饑餓給人觀賞,直至死也不想中斷表演,原 來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要犧牲自身的生命…… 卡夫卡最「夫子自道」之作。
註釋: (1) 古斯塔夫 ‧ 詹努克著,張伯權譯,《卡夫卡的故事》(久大文化,1988 年),第 94 頁。 (2) 卡夫卡著,金溟若譯,《蛻變》(志文出版社,1987 年),第 1 頁。 (3) 同(1),第 217 頁。
19
第三個箱子 動物之箱(下篇)
我們能夠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找到一些中國哲學的味道嗎?
作品:《蛻變》
「兩種可能性:做你自己,或者任他安於現狀。後者是一種願望的滿足, 因此是怠惰的;前者是一個起點,所以是行動的。」(《格言》第 86 號) 雖然有論者說「傷痛」是卡夫卡的寓言與格言的主題,但若你用心理解, 便能明白箇中三昧,他並不是要我們沉溺於痛苦之中,而是去超越痛苦, 主動尋找幸福快樂之境域。
早上,戈勒各爾 ‧ 薩摩扎從朧朦的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 變成了大毒蟲。(2) 以 上 一 句 可 以 說 是 現 代 小 說 中, 最 有 震 撼 力 的 首 段 文 字。 這 是 一 個 有 關 人 類「 異 化 」 的 故 事。 卡 夫 卡 並 不 具 體 地 描 述 人 如 何 變 成 甲 蟲 的 經 過, 反 而 著 重 道 出 蛻 變 後 的 孤 獨 及 疏 離 感。 怪 誕 文 學 的 經典。
第四個箱子 愛情之箱 作品:《給米蓮娜的情書》 米蓮娜,一個充滿吸引力的女作家,她迫使卡夫卡走出文字堆,面對生 活與生命,在信中互相談情說「性」,要卡夫卡面對「本能之疾」。她 可能是卡夫卡最愛的女人。當然在米蓮娜交往的前後,他還有其他情人。
第五個箱子 寓言與格言之箱 作品:《論寓言》、《小寓言一則》、《格言》 卡夫卡有閱讀莊子的哲學,他對詹努克說: 有些句子我劃了線,譬如:「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 待邪?皆有所一體。」我想,這是所有宗教和生之智慧的根本及 中心問題。它是一個想要凝結、貫通萬物和時間的問題,也是一 個自我釋明,參透個人生和死的問題。(3)
18
第六個箱子 迷宮之箱 作品:《審判》、《城堡》 兩部未完成的長篇故事,兩個現代小說中的經典人物,排除萬難 誓要挑戰神秘而高不可攀的官僚體制及勇敢奔向未知未來的「英 雄事跡」。在一個大迷宮中,他們「應往哪兒去?」兩部作品 將卡夫卡的寓意性及多義性的風格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七個箱子 夢與死亡之箱 作品:《頂層樓座》、《饑餓藝術家》 我將兩個發生在馬戲團的故事連在一起。那個男子的 白日夢現成為他心儀的女人的美夢……藝術家在籠 中表演饑餓給人觀賞,直至死也不想中斷表演,原 來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要犧牲自身的生命…… 卡夫卡最「夫子自道」之作。
註釋: (1) 古斯塔夫 ‧ 詹努克著,張伯權譯,《卡夫卡的故事》(久大文化,1988 年),第 94 頁。 (2) 卡夫卡著,金溟若譯,《蛻變》(志文出版社,1987 年),第 1 頁。 (3) 同(1),第 217 頁。
19
面臨事業、感情皆失意,你又會如何選擇?今時今日,報紙新聞經常有 因事業、感情問題而自殺的報導。生無可戀,一死了之吧!但想一想生 於 1883 年的卡夫卡,在他短短的 40 年間,受到父親的壓迫性管教,而 且父親對於他的寫作毫不欣賞,還因為父親及健康問題而導致訂了兩次 婚的卡夫卡最終也不能結婚。卡夫卡亦是受到事業、感情皆失意的困擾, 的確卡夫卡有想過自殺。1911 年底,卡夫卡父親生病時,他的好朋友布 勞德趕緊給卡夫卡母親發出警告,提醒她注意兒子頭上那根輕懸的自殺 意念。而當卡夫卡病危時,是尋死?還是求生?至今仍有很多學者分析 及討論。我不敢作出妄斷,但我想分享一個卡夫卡的格言:「人類的過 失是沒有耐性:時機未成熟便把方法棄絕,以及狂妄地固守虛幻。」(1)
節錄自〈簡小 K 的城堡〉,簡立強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 首演演員談卡夫卡 2008 年《卡夫卡的七個箱子》於香港首演時,一眾編作演員就卡夫卡 的生平、愛情、作品等各方面作了全面的資料搜集,以下節錄他們各 人的想法。 (原文刊於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卡夫卡的七個箱子》( 香港首演 ) 導賞手冊)
卡夫卡對於布勞德出版自己的著作其實是不太認同的,因為這些作品是 他作為抒發自己的一個行為,但是布勞德就認為他的作品是高水準的作 品。因此在卡夫卡他的遺囑裡,他真的寫上了當初布勞德跟他開的玩笑, 就是無論哪一方死後,都要將對方的所有著作手稿全部燒毀,不留一物。 不過,最後布勞德為了他這位好朋友,為了將他的才華能夠與世人分享, 他並沒有為卡夫卡做到這一點。 在讀完整部《卡夫卡傳》之後,我曾經問過自己一個問題。我能不能好 像布勞德為卡夫卡的那樣,不計任何利益、不計任何回報,去幫助朋 友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而將自己作家的身份放下來?我相信我未必能 夠!不知你又如何?
節錄自〈從布勞德及卡夫卡裡看 — 友情〉,方浩賢
20
21
面臨事業、感情皆失意,你又會如何選擇?今時今日,報紙新聞經常有 因事業、感情問題而自殺的報導。生無可戀,一死了之吧!但想一想生 於 1883 年的卡夫卡,在他短短的 40 年間,受到父親的壓迫性管教,而 且父親對於他的寫作毫不欣賞,還因為父親及健康問題而導致訂了兩次 婚的卡夫卡最終也不能結婚。卡夫卡亦是受到事業、感情皆失意的困擾, 的確卡夫卡有想過自殺。1911 年底,卡夫卡父親生病時,他的好朋友布 勞德趕緊給卡夫卡母親發出警告,提醒她注意兒子頭上那根輕懸的自殺 意念。而當卡夫卡病危時,是尋死?還是求生?至今仍有很多學者分析 及討論。我不敢作出妄斷,但我想分享一個卡夫卡的格言:「人類的過 失是沒有耐性:時機未成熟便把方法棄絕,以及狂妄地固守虛幻。」(1)
節錄自〈簡小 K 的城堡〉,簡立強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 首演演員談卡夫卡 2008 年《卡夫卡的七個箱子》於香港首演時,一眾編作演員就卡夫卡 的生平、愛情、作品等各方面作了全面的資料搜集,以下節錄他們各 人的想法。 (原文刊於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卡夫卡的七個箱子》( 香港首演 ) 導賞手冊)
卡夫卡對於布勞德出版自己的著作其實是不太認同的,因為這些作品是 他作為抒發自己的一個行為,但是布勞德就認為他的作品是高水準的作 品。因此在卡夫卡他的遺囑裡,他真的寫上了當初布勞德跟他開的玩笑, 就是無論哪一方死後,都要將對方的所有著作手稿全部燒毀,不留一物。 不過,最後布勞德為了他這位好朋友,為了將他的才華能夠與世人分享, 他並沒有為卡夫卡做到這一點。 在讀完整部《卡夫卡傳》之後,我曾經問過自己一個問題。我能不能好 像布勞德為卡夫卡的那樣,不計任何利益、不計任何回報,去幫助朋 友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而將自己作家的身份放下來?我相信我未必能 夠!不知你又如何?
節錄自〈從布勞德及卡夫卡裡看 — 友情〉,方浩賢
20
21
「完全變態」是生物學的一個名詞,說的是昆蟲成長的過程,由卵、幼 蟲、蛹,直至成蟲這四個階段,當中蝴蝶和獨角仙等便屬於這一類。牠 們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可說是成蛹的階段。在這個時期牠們會停止進食, 而且看起來一動也不動,但事實上牠們正在蛹殼裡頭努力掙扎和長大, 期望有天能破蛹而出,在新世界裡獲得自由。 法蘭茲 ‧ 卡夫卡:「兩種選擇:做你自己,或者安於現實。後者是一種 願望的滿足,因此是怠惰的;前者是一個起點,所以是行動的。」(2) 我相信卡夫卡是選擇前者的一分子。他就在蛹殼裡。成蟲的願望是他最 大的原動力。
節錄自〈卡夫卡的完全變態〉,梁智聰
寫作對他而言,就像空氣與水一樣重要,他整個人都是為寫作而生,我 想如果要他放棄寫作,他整個人生將會停下來。對他而言,沒有什麼比 文學創作更為重要的事。在日記中曾有這一個例子,他在辦公室口授一 篇公文,但到結尾時卻停了下來,因為他想不到該用一個什麼詞語好, 最後: 我終於想出了「痛斥」一詞及整個句子,但仍懷著一種厭惡和羞 愧,把這些詞句含在嘴裡不肯吐出,仿佛它是一塊生肉,一塊從 我體內割下的肉(我就是感到這麼費勁)。我終於把它說了出來, 但是大為吃驚:我身上的一切都為文學創作而準備著,這麼一種 工作不啻是一種神仙般的消解和一種真正的生命活力。而在辦公 室裡,我卻為了這麼一件討厭的公文,不得不從有能力獲此幸福 的軀體上割下一塊肉來。(3)
22
對卡夫卡來說,只要創作時不能寫出一句他認為最好的詞語,不能隨心 所欲運用文字去表達他的所思所感,他便已感到如「割下一塊肉來」那 般痛苦,可想而知,他對寫作的熱愛有多大多深。
節錄自〈初次認識,你好嗎?卡夫卡〉,歐珮瑩
每個人在成長的階段裡,都不經不覺承受著這種感覺。一半是壓力,一 半是動力,這些感覺都是來自我們的父母。試問有哪一個父母不想望子 成龍?以男性來說,來自爸爸的,比來自媽媽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 生於十九世紀的卡夫卡來說,更是巨大無比的壓力與動力。若沒有他的 爸爸在旁,就不會有《判決》這篇短篇小說,更不會有一篇像社會學、 倫理學、兒童心理學、教育學和文學的論文,多於一封信的《致父親》。 可想而知,他的爸爸對於卡夫卡的一生有著深遠無比的影響。
節錄自〈一半力〉,黎浩然
他忠於創作多於任何一個女子,他尋覓的畢竟是一個可以與他在創作上 共行的伴侶。每當他在感情上找不到出路(出路的意思可以是重新找到 新的衝擊或分手以離開困局),他的作品也就無法完成。[…] 卡夫卡真 正的情人是他的作品,因為只有它們可以伴隨他的一生,直至死後,他 也期望他的終身摯友馬克斯 ‧ 布勞德把他所有的作品及書信燒毀,好像 他的生命也該與這些文字一起化為灰燼。
節錄自〈卡夫卡的情人〉,黃懿雯
23
「完全變態」是生物學的一個名詞,說的是昆蟲成長的過程,由卵、幼 蟲、蛹,直至成蟲這四個階段,當中蝴蝶和獨角仙等便屬於這一類。牠 們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可說是成蛹的階段。在這個時期牠們會停止進食, 而且看起來一動也不動,但事實上牠們正在蛹殼裡頭努力掙扎和長大, 期望有天能破蛹而出,在新世界裡獲得自由。 法蘭茲 ‧ 卡夫卡:「兩種選擇:做你自己,或者安於現實。後者是一種 願望的滿足,因此是怠惰的;前者是一個起點,所以是行動的。」(2) 我相信卡夫卡是選擇前者的一分子。他就在蛹殼裡。成蟲的願望是他最 大的原動力。
節錄自〈卡夫卡的完全變態〉,梁智聰
寫作對他而言,就像空氣與水一樣重要,他整個人都是為寫作而生,我 想如果要他放棄寫作,他整個人生將會停下來。對他而言,沒有什麼比 文學創作更為重要的事。在日記中曾有這一個例子,他在辦公室口授一 篇公文,但到結尾時卻停了下來,因為他想不到該用一個什麼詞語好, 最後: 我終於想出了「痛斥」一詞及整個句子,但仍懷著一種厭惡和羞 愧,把這些詞句含在嘴裡不肯吐出,仿佛它是一塊生肉,一塊從 我體內割下的肉(我就是感到這麼費勁)。我終於把它說了出來, 但是大為吃驚:我身上的一切都為文學創作而準備著,這麼一種 工作不啻是一種神仙般的消解和一種真正的生命活力。而在辦公 室裡,我卻為了這麼一件討厭的公文,不得不從有能力獲此幸福 的軀體上割下一塊肉來。(3)
22
對卡夫卡來說,只要創作時不能寫出一句他認為最好的詞語,不能隨心 所欲運用文字去表達他的所思所感,他便已感到如「割下一塊肉來」那 般痛苦,可想而知,他對寫作的熱愛有多大多深。
節錄自〈初次認識,你好嗎?卡夫卡〉,歐珮瑩
每個人在成長的階段裡,都不經不覺承受著這種感覺。一半是壓力,一 半是動力,這些感覺都是來自我們的父母。試問有哪一個父母不想望子 成龍?以男性來說,來自爸爸的,比來自媽媽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 生於十九世紀的卡夫卡來說,更是巨大無比的壓力與動力。若沒有他的 爸爸在旁,就不會有《判決》這篇短篇小說,更不會有一篇像社會學、 倫理學、兒童心理學、教育學和文學的論文,多於一封信的《致父親》。 可想而知,他的爸爸對於卡夫卡的一生有著深遠無比的影響。
節錄自〈一半力〉,黎浩然
他忠於創作多於任何一個女子,他尋覓的畢竟是一個可以與他在創作上 共行的伴侶。每當他在感情上找不到出路(出路的意思可以是重新找到 新的衝擊或分手以離開困局),他的作品也就無法完成。[…] 卡夫卡真 正的情人是他的作品,因為只有它們可以伴隨他的一生,直至死後,他 也期望他的終身摯友馬克斯 ‧ 布勞德把他所有的作品及書信燒毀,好像 他的生命也該與這些文字一起化為灰燼。
節錄自〈卡夫卡的情人〉,黃懿雯
23
試找出以下與卡夫卡的 生平及其著作有關的詞彙
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說: 藝術反映生活,用的是特殊的鏡子。(4) 今回,我們就嘗試從狀態及風格入手。演員捉緊角色人物的狀態,這亦 是上兩次表演計劃中,所累積過來的表演經驗,通過特定設計的動作、 聲線、形體、節奏等,例如手指抽搐,側頭、呢喃、細語、笑聲等等, 檢視和呈現人物的生存狀態,配合導演設計的意象氛圍,建構一種獨特 的表現風格。
法蘭茲卡夫卡 布拉格
臉
去
一
推
以
木
晚
法
青
多
有
進
般
獨
分
常
玉
真
蘭
決
卡
蓮
父
存
作為一個表演團隊,身為藝術創作的一分子。我們正在追求、發展一套 屬於我們的表演形式和風格,雖仍未成型,但正在「蛻變」中,期待「成 蟲」的模樣。
蛻變
蛻
存
拉
情
術
茲
到
其
布
判
他
在
流刑地
信
變
地
以
卡
比
的
拉
用
果
給
主
節錄自〈患了卡夫卡症的演員演出卡夫卡的作品〉,陳瑞如
致父親的信
被
可
公
夫
堡
山
格
已
想
家
米
流
書
娜
卡
無
只
應
白
達
時
沒
蓮
去
城堡
區
城
門
也
流
水
工
在
希
人
娜
會
給米蓮娜的情書
主
子
饑
茲
刑
單
多
致
父
親
的
信
存
離
法
餓
地
路
空
一
經
好
情
是
在
給
山
同
藝
愛
直
別
像
得
書
平
存在主義
主
比
判
堡
的
術
進
求
共
色
義
格
判決
義
了
故
決
心
致
家
大
城
堡
約
般
饑餓藝術家
註釋: (1) 卡夫卡著,張伯權譯,《卡夫卡的寓言與格言》(久大文化,1992 年),第 66 頁。 (2) 撰自「現代文學的魔法者/法蘭茲 ‧ 卡夫卡」,卡夫卡著,金溟若譯,《蛻變》(志文出版社) (3) 卡夫卡著,葉廷芳/黎奇譯,《卡夫卡文學代表作》(北京﹕ 九州出版社,2006 年 9 月), 第 432-433 頁。 (4) 布萊希特著,丁揚忠等譯,《布萊希特論戲劇》(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 年),第 39 頁。
24
25
試找出以下與卡夫卡的 生平及其著作有關的詞彙
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說: 藝術反映生活,用的是特殊的鏡子。(4) 今回,我們就嘗試從狀態及風格入手。演員捉緊角色人物的狀態,這亦 是上兩次表演計劃中,所累積過來的表演經驗,通過特定設計的動作、 聲線、形體、節奏等,例如手指抽搐,側頭、呢喃、細語、笑聲等等, 檢視和呈現人物的生存狀態,配合導演設計的意象氛圍,建構一種獨特 的表現風格。
法蘭茲卡夫卡 布拉格
臉
去
一
推
以
木
晚
法
青
多
有
進
般
獨
分
常
玉
真
蘭
決
卡
蓮
父
存
作為一個表演團隊,身為藝術創作的一分子。我們正在追求、發展一套 屬於我們的表演形式和風格,雖仍未成型,但正在「蛻變」中,期待「成 蟲」的模樣。
蛻變
蛻
存
拉
情
術
茲
到
其
布
判
他
在
流刑地
信
變
地
以
卡
比
的
拉
用
果
給
主
節錄自〈患了卡夫卡症的演員演出卡夫卡的作品〉,陳瑞如
致父親的信
被
可
公
夫
堡
山
格
已
想
家
米
流
書
娜
卡
無
只
應
白
達
時
沒
蓮
去
城堡
區
城
門
也
流
水
工
在
希
人
娜
會
給米蓮娜的情書
主
子
饑
茲
刑
單
多
致
父
親
的
信
存
離
法
餓
地
路
空
一
經
好
情
是
在
給
山
同
藝
愛
直
別
像
得
書
平
存在主義
主
比
判
堡
的
術
進
求
共
色
義
格
判決
義
了
故
決
心
致
家
大
城
堡
約
般
饑餓藝術家
註釋: (1) 卡夫卡著,張伯權譯,《卡夫卡的寓言與格言》(久大文化,1992 年),第 66 頁。 (2) 撰自「現代文學的魔法者/法蘭茲 ‧ 卡夫卡」,卡夫卡著,金溟若譯,《蛻變》(志文出版社) (3) 卡夫卡著,葉廷芳/黎奇譯,《卡夫卡文學代表作》(北京﹕ 九州出版社,2006 年 9 月), 第 432-433 頁。 (4) 布萊希特著,丁揚忠等譯,《布萊希特論戲劇》(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 年),第 39 頁。
24
25
關鍵詞
思考問題
1. 戲劇 Drama
一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中,每一個箱子承載了卡夫卡的不同故事,
戲劇的簡單定義是演員演故事。戲劇是源遠流長的一種藝術形式。最 早有戲劇的地方是埃及、希臘、中國及印度等文明古國。戲劇的出 現,源自祭祀、儀式及慶典等娛人娛神的群眾活動。歷經社會演變、 科技演進及戲劇工作者的努力嘗試與革新,戲劇成為十大藝術的第七 藝術。
各有其主題及寓意。你對哪一(幾)個箱子最印象深刻?為甚麼?
2. 編作劇場 Devising Theatre
由導演與演員共同商議創作,並透過排練逐步建構出劇本,演出多結 合形體動作、音樂、燈光、舞台空間等元素,展示富劇場性的表演。
3. 存在主義 Existentialism
存在主義是一個活躍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的哲學思潮,以法國 哲學大師沙特(Jean-Paul Sartre)為領軍人物,提出「存在先於本質」 的概念,即人類存在的特性並非由早已存在的某種本質(如事先決定 好的命運)所掌控,而是由自己透過思想、行為、生活、感知等開創。
4. 荒謬小說 Absurdist Fiction
26
卡夫卡的作品經常被歸類為荒謬小說。荒謬小說是一種現代文學類 型,受當時的存在主義及虛無主義影響,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 最為興盛。荒謬小說多以無意義或荒謬的事件作場景,透過陳述角色 的行為處境及事件的發展等,引起讀者對「存在的意義」等課題提出 哲學性的討論及質問。
二(初中適用) 第三個箱子〈動物之箱(下篇)〉說的是卡夫卡的《蛻變》,故事 開始於主角一早起床發現自己變成了大毒蟲。 A 假如你是主角,你會有甚麼打算?
B 假如你是主角的妹妹,你會否不惜一切處置主角? 還是會有其他回應的手法及 / 或取態? C 你認為動物與人類,哪一種比較容易相處?為甚麼?
27
關鍵詞
思考問題
1. 戲劇 Drama
一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中,每一個箱子承載了卡夫卡的不同故事,
戲劇的簡單定義是演員演故事。戲劇是源遠流長的一種藝術形式。最 早有戲劇的地方是埃及、希臘、中國及印度等文明古國。戲劇的出 現,源自祭祀、儀式及慶典等娛人娛神的群眾活動。歷經社會演變、 科技演進及戲劇工作者的努力嘗試與革新,戲劇成為十大藝術的第七 藝術。
各有其主題及寓意。你對哪一(幾)個箱子最印象深刻?為甚麼?
2. 編作劇場 Devising Theatre
由導演與演員共同商議創作,並透過排練逐步建構出劇本,演出多結 合形體動作、音樂、燈光、舞台空間等元素,展示富劇場性的表演。
3. 存在主義 Existentialism
存在主義是一個活躍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的哲學思潮,以法國 哲學大師沙特(Jean-Paul Sartre)為領軍人物,提出「存在先於本質」 的概念,即人類存在的特性並非由早已存在的某種本質(如事先決定 好的命運)所掌控,而是由自己透過思想、行為、生活、感知等開創。
4. 荒謬小說 Absurdist Fiction
26
卡夫卡的作品經常被歸類為荒謬小說。荒謬小說是一種現代文學類 型,受當時的存在主義及虛無主義影響,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 最為興盛。荒謬小說多以無意義或荒謬的事件作場景,透過陳述角色 的行為處境及事件的發展等,引起讀者對「存在的意義」等課題提出 哲學性的討論及質問。
二(初中適用) 第三個箱子〈動物之箱(下篇)〉說的是卡夫卡的《蛻變》,故事 開始於主角一早起床發現自己變成了大毒蟲。 A 假如你是主角,你會有甚麼打算?
B 假如你是主角的妹妹,你會否不惜一切處置主角? 還是會有其他回應的手法及 / 或取態? C 你認為動物與人類,哪一種比較容易相處?為甚麼?
27
三(高中適用) 第二個箱子〈刑罰之箱〉中出現一台奇特的處刑機器,軍官強調犯 人需要以身體體驗他所受的判決,而非以言語宣判其罪狀。 A 你認為軍官的行事方法是否合乎情理?
B 軍官最後把自己處決,你認為他的動機是甚麼?
C 酷刑逼供及處決仍存在於現代社會。 試分析肉體的處罰如何規範個人的行為。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 (2017 版)導賞手冊 參與藝術團體: 出版:香港藝術發展局
四(大專適用) 卡夫卡作品有着獨特的世界觀,對都市生活及人的存在意義等提出 各種尖銳的質問。這些作品的創作時代距今百年,試以這些觀點及 質問重新檢視我們當下身處的社會發生的種種議題。
編輯:Cultural Connections 設計:Bingo Communication Co 封面主視覺設計:蔣可為 劇照攝影:唐健哲 指定髮型監督: 出版日期:2017 年 9 月 版權所有,本書任何部分未經版權持有人許可,不得翻印。
28
三(高中適用) 第二個箱子〈刑罰之箱〉中出現一台奇特的處刑機器,軍官強調犯 人需要以身體體驗他所受的判決,而非以言語宣判其罪狀。 A 你認為軍官的行事方法是否合乎情理?
B 軍官最後把自己處決,你認為他的動機是甚麼?
C 酷刑逼供及處決仍存在於現代社會。 試分析肉體的處罰如何規範個人的行為。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 (2017 版)導賞手冊 參與藝術團體: 出版:香港藝術發展局
四(大專適用) 卡夫卡作品有着獨特的世界觀,對都市生活及人的存在意義等提出 各種尖銳的質問。這些作品的創作時代距今百年,試以這些觀點及 質問重新檢視我們當下身處的社會發生的種種議題。
編輯:Cultural Connections 設計:Bingo Communication Co 封面主視覺設計:蔣可為 劇照攝影:唐健哲 指定髮型監督: 出版日期:2017 年 9 月 版權所有,本書任何部分未經版權持有人許可,不得翻印。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