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About JCNAP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 基金捐助的「賽馬會藝壇新勢力」,自 2017 年 起開始舉辦,計劃齊集在國際發光發熱的本地 藝術家,為社會各界帶來創意、水準與本土色 彩兼並的藝術體驗。過去三屆共有 38 個藝術單 位參與,製作 72 場演出及多個重點展覽,並 積極推動藝術單位與社福、學界及商界合作, 策劃超過 450 個社區及校園活動,總參與人次 高 達 38 萬。2020/2021 賽 馬 會 藝 壇 新 勢 力 於 2020 年 9 月開展,呈獻共 9 個精選節目,涵蓋
舞蹈、戲劇、音樂、戲曲、多媒體以及視覺藝 術,並於不同場域策動超過 100 個社區及學校 活動,誠邀本地觀眾參與其中,盡情體驗藝術 的盎然妙趣。
1
目錄
P.3
「教材套」簡介及使用方式 音樂
美聲匯
舞蹈
La P en V 優之舞 《不死的祭禮》
視覺藝術
P.4 P.6
不加鎖舞踊館
《手∣足∣聲》# 非關舞蹈系列演出
李偉能
《回聲二:人為景觀》
P.10
梁志和
《家.不家》
P.12
鄭波
《生命如此艱難,何必搞得這麼簡單?》
P.14
P.8
戲曲
春暉粵藝工作坊 「文武老少」功架展演
P.16
戲劇
一條褲製作
《流徙之女》
P.18
海潮
《沙兵馬將》
P.20
延伸閱讀
2
《當莫扎特遇上達.龐蒂》
P.23
「賽馬會藝壇新勢力」特別為老師製作教材套,以重點方式選取藝術家的創作理念, 引導同學討論及思考。
教材套簡介
教學指南
導賞手冊
節目短片
精選學習重點,配合創作 理 念, 重 點 精 讀 及 延 伸 討論,引導同學欣賞作品 表現形式及啟發思考作品 議題。
利 用 生 動 手 法, 引 導 同學作多角度探討。
記錄節目製作花絮和演 出 選 段, 了 解 每 個 藝 術 製作的獨特之處。
指南使用方式
創作理念 選取藝術家的重點創作 理念,再簡單闡述。
延伸討論
重點精讀 詳 列 各 大 要 點, 配 合 節 目 短 片 及 導 賞 手 冊 內 容, 方 便老師進行選材。
附 加 題 目 建 議,讓 老 師 與同學可作更深入研究 與討論。
如何尋找精選部分? 03'42"
節目短片時間碼
P.16
導賞手冊頁碼
3
《當莫扎特遇上達 · 龐蒂》 —— 美聲匯
源自於義大利的歌劇(Opera)總被大眾認為是遙不可及的 「高級藝術」,美聲匯為了打破此既有的刻板觀念,決定將 音樂家莫扎特與歌劇作家達・龐蒂這對歌劇「黃金拍檔」
節目短片
的作品共冶一爐,成為輕鬆又容易入口的新派歌劇。 貫穿全劇的歌曲皆取自兩位大師合作的不朽劇作《女人皆 如此》、《費加羅的婚禮》及《唐・喬望尼》,並在美聲匯音 樂總監柯大衛的重新編曲下,加入流行、搖滾、爵士及無 伴奏合唱等新元素,配合幽默搞笑的劇情,讓經典作品變
導賞手冊
化成「人人皆可懂」的精彩演出。
創作理念 在保持傳統美聲演唱方式的同時,結合較為人熟悉的音樂 風格,再加上新撰寫的廣東話對白,拉近歌劇與現代觀眾 的距離,歌劇作品不再深不可測。
跨學科探討
學習重點
視覺藝術
認識歌劇壇黃金拍檔
音樂
加深對歌劇的了解 歌劇與現代音樂的結合
4
02'04"
P.12
音樂 重點精讀
1 2
18 世紀歌劇壇黃金拍檔 莫扎特與達.龐蒂
00'30" & 02'35"
P.4
三大經典歌劇
00'58"
P.5
傳統歌劇與變化 歷史及表演方式 廣東話代替傳統宣敍調 (recitativo)
3
P.8-10 11'29"
劇中的全新編曲
P.9
P.12
《當莫扎特遇上達.龐蒂》為三部經典歌劇作品賦予全新的情節和 編曲,混合各種現代及流行音樂曲風,增添演出趣味。
無伴奏合唱 A cappella
06'25"
人聲敲擊 Beatbox
04'20"
搖滾樂 Rock
05'10"
爵士樂 Jazz
13'44"
-
Bossa Nova
09'05"
-
爵士藍調 Jazz Blues
12'26"
P.13
P.12 & 15
P.15
延伸討論 1.
歌劇演出往往因為語言與技巧的限制,表現出難以親近的孤高感,事實是如此嗎? 試請同學分享自己欣賞歌劇的體驗。
2.
藝術發展中,有人支持遵從傳統,有人強調創新,同學對此有何看法?
3.
00'42") 片中提及莫扎特性格易於得罪別人( ,達・龐蒂卻非常欣賞他,盡其所能 促成合作,終一起創作出多齣歌劇鉅作,成為「最佳拍檔」。同學們心目中的「最佳 拍檔」又是誰?請他們分享大家的性格與合作趣事。 5
《不死的祭禮》 —— La P en V 優之舞
舞蹈作品由藝術總監莊陳波親自編舞,九幕如幻似影的舞 蹈段落,無論是演繹編舞家回憶的獨舞、滿注詩意的雙人 舞、至探索未知未來的群舞,都將各種中國古典舞、民族 舞、以及當代舞的元素無縫糅合,活現真假難分的人生歷 ( 程,成就「九幕一生」
節目短片
P.6-9 ) 。
觀眾進場之時,會發現舞者在台上以黏土塑造寶貴的回憶 信物,就在那一瞬間,觀眾已經不可抵抗地成為時間洪流 中的一抹沙塵,共同在演出的時空中,探討人生與時間的
導賞手冊
哲思。
創作理念 雖為專業中國舞者,創團人亦喜歡與不同背景的舞者合 作,碰撞出嶄新的演繹與意念,讓觀眾在作品中不單能細 味中國古典舞的根源,亦能在形態、動作及意境等層面, 看到當代舞的筆觸。
跨學科探討
學習重點
視覺藝術
欣賞中國舞與當代舞的結合
哲學
道具與舞台效果的運用 探究時間與記憶在生命中的重量
6
P.5
舞蹈 重點精讀
1
新舊交融的舞蹈藝術 透過多種舞蹈元素融合,擴闊觀眾的想像及思考。
認識中國舞及當代舞
01'05"
P.4
00'50"
P.5
第一幕精華: 注入藏族舞元素帶出「祭祀」主題
02'05"
P.6
第五幕精華: 欣賞雙人舞帶來的觸動
20'50"
P.8
「不倫不類」vs「多元文化」
2 3
道具的運用理論 以有形的道具,代表無形的意念,揭開《不死的祭禮》製作花絮。
第二幕精華:黏土、鼎、流沙
11'45"
P.6
黏土的意象
04'17"
P.10
鼎的製作
10'17"
P.11
流沙的運用
10'58"
P.11
舞蹈與生活的關聯 舞蹈與生活不可分割,舞蹈如何 以動作和情感直擊人心。
27'05"
延伸討論 1. 向同學派發黏土,請他們如舞者一樣,塑造出能代表他們某段重要回憶的物件。 2. 研讀每一幕的簡介之後,請同學分享認為自己正身處人生哪一幕之中。
7
《手∣足∣聲》# 非關舞蹈系列演出 舞蹈 —— 不加鎖舞踊館
舞蹈不單是歷史悠久的藝術與運動,亦是文化發展的重要 一環,然而卻往往難以吸引大眾欣賞,或投入參與。對 不加鎖舞踊館的創辦人暨藝術總監王榮祿來說,舞蹈不過
節目短片
是由身體律動所引發的語言,他發展出一系列工作坊及演 出,希望一般大眾能摒除一切舞蹈技巧,透過身體的創 作、與其他參加者及舞者的互動及觀察,享受解放身心的 自由。 導賞手冊
創作理念 「 # 非關舞蹈」從身體律動出發,衝破個人界限,發掘獨有 可能性,達至推廣「人人皆可舞動」的理念,賦予大眾舞 蹈的自由和鑑賞力,一切從心自然流露,就是舞蹈。
跨學科探討
學習重點
視覺藝術
舞蹈是甚麼
體育
舞蹈藝術的治療性 從律動重新認識自己
8
06'10"
P.13-15
舞蹈
重點精讀
1 2 3
探索舞蹈的真義
00'20"
P.13-15
不限於技術追求,衝破自我框架,延伸至心靈滿足。
公眾參與工作坊前後的反應 導師以不同的小活動,令不同背景的參加者感受 各種身體律動,帶來正面影響。
大眾對舞蹈的懼怕
09'50"
參加者感受
10'02" & 11'02"
對心靈的治療性
12'18"
小遊戲 以生活小物件作道具,激發身體感知。
膠袋遊戲
12'58"
P.6-8
九宮格遊戲
13'55"
P.9-10
一張紙一對手遊戲
P.11
延伸討論 1. 在同學心目中,怎樣才算舞蹈?可根據小冊子(
P.4)配合個人經驗進行討論。
2. 遊戲過程中,老師不妨帶領學生,互相留意彼此的身體律動的狀態,並引領同學說 出過程中的感受。 3. 試試天馬行空地利用課室中的任何小道具,創出只屬於這一班的遊戲。
9
《回聲二:人為景觀》 —— 李偉能
當代攝影的成本及傳播,因科技而變得成熟亦泛濫,繼而 改變了我們如何審視人像攝影,無論是拍攝者、被攝者、 以至觀看者都因此而無意識地改變姿體動作,造就一幅幅
節目短片
「人為景觀」。 藝術家李偉能認為這個現象既生活化又具表演性,因而挑 選了五位背景不同的表演者共同創作,拋開對身份的固有 看法,嘗試拆解不同的動作符號,同時觀察身體如何適應
導賞手冊
這充滿影像的時代;與此同時,讓共處在同一個空間的觀 眾,亦成為被觀看的對象,帶領我們反思自己閱讀影像的 習慣,在多重關係之下探索更深刻而複雜的可能性。
P.3
創作理念 作為獨舞作品《回聲摺疊》的延續,這次作品從人像攝影 的概念出發,探索人們在鏡頭前後各種姿態所呈現的語 言,如何因科技演化而有所轉變,反思背後拍攝與被攝者 的關係變化。
跨學科探討
學習重點
視覺藝術
攝影簡史
社科
科技變遷對攝影的影響 社交媒體引發對「標準」的演變
10
P.4-5
舞蹈 重點精讀
1 2 3
認識攝影 攝影術由發明至今約二百年,隨着科技進步,科學家 如何把「光線構成的畫像」保存下來?
攝影的誕生與發展
P.4-5
處理技術提升改變即時性
P.5 & 10-11
有關攝影者與被攝者 每個人都可以是「攝影者」及「被攝者」,不同文化、種族、 階層,都有各種「好照片」的標準,不同年代亦有特定的 美學標準。
攝影禮儀文化
P.8 & 11
流行「甫士」的變化
P.9-10
有關觀眾 拍攝者與被拍攝者之間,是一種「看」與「被看」的關係。 「被看」更隨時是一場表演。只要進入觀看的狀態,就會 產生各式各樣的想法及意義。
影像接收的轉變
00'11"
P.12
社交媒體興盛引發的影響
11'25" & 12'54"
P.13-14
以多個小練習進行觀察及聯想, 反思影像對自我認同的意義
P.12-14 & 16
延伸討論 1. 社交平台的相片可謂大眾的形象代言,請同學分享在過去一年間他們最常發布的 相片是甚麼?與從前的相片有何不同感覺? 2. 請同學分享在自拍或合照時,是否有必做的動作或表情?大家希望以此展現一個 怎樣的自己? 3. 同學有沒有察覺到某些朋友在照片中呈現的,與真實相處時的感覺有所不同?
11
《家 · 不家》 —— 梁志和
簡介及創作理念 「何處是吾家」一直是重要的議題。藝術家梁志和選擇以 酒店大堂及兩間房間作舞台,將這些「不家」空間轉化為 「家」,展出多個關於不同年代對歸屬定義的裝置作品,帶
虛擬展覽
領觀者重新審視及確定所謂「家」,到底「家」是物理上名 詞,還是一個平和安寧的狀態。 P.7-9
跨學科探討 視覺藝術 個人成長
12
藝談
學習重點 反思甚麼是「家」 「家」的價值
導賞手冊
視覺藝術
重點精讀
1
2
不同年代對「家」的定義與想像 「家」的概念早出現在宋代,從蘇軾的「此心安處是吾家」 到白居易的「我身本無鄉,心安是歸處」,時至今日「家」 又是甚麼觀念。
舊式戶外電話亭
01'45"
P.10-11
千禧世代,人們對「家」 的幾段描述
04'40"
P.12-15
年輕人的「家」是甚麼
08'40"
P.16-19
作者提出的兩個問題
06'37"
P.7
「家」提供的只是一個物質空間,抑或有其他作用? 當「家」不一定是長久習慣的一個地方,可有其他 「不家」之境能為破碎心靈提供護蔭?
延伸討論 1. 每人對「家」的定義都有不同,請同學分享他的定義,有甚麼必備的人、物件、 造型或元素? 2. 同學有過非常想「家」的經驗嗎?那時你身在何處? 3. 可與同學以「心安是否等如吾家」為題進行辯論。
13
《生命如此艱難,何必搞得這麼簡單?》 —— 鄭波
居於香港大嶼山的鄭波,以藝術家、研究者、教師等多重 身份,長期專注社會性及生態性藝術實踐。在面對全球生 態危機,他希望人類能與大自然合作,重新維持生態平
節目短片
衡,特別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蘭花專家共同研究,從 本地超過 130 種蘭花中挑選合適品種,再培植出「會生長 的字母標語」裝置作品,並懸掛於園內樹木之間,以輕鬆 手法帶出有關地球物種關係的生態議題。此外,鄭氏其近 年創作的植物素描手稿亦於園內展出,讓遊人能從另一種
導賞手冊
方式,欣賞植物生長變化。
藝術家講座
創作理念 靈感來自泰北農民 Jon Jandai 一場名為「 Life is easy. Why do we make it so hard?」的 TED Talk 演講。鄭波以蘭花為
01'13"
創作語言,希望觀者能脫離以人類為中心的視覺,反思生 活是容易或艱難的課題。
跨學科探討
學習重點
視覺藝術
裝置製造過程與欣賞方式
生物
認識蘭花及其生存危機 重新思考人類在地球所處的位置 討論人類該如何與自然共存
14
TED TALK
P.6-7
視覺藝術 重點精讀
1 2 3
藝術裝置重點 人類與動植物及微生物有一種細微的共生關係。 藝術家如何與其他物種合作,創作是次展覽?
藝術家理念
01'40"
如何邊欣賞邊感受大自然
02'07"
與不同部門合作製作裝置的過程
02'50"
藝舍的素描創作
13'02"
認識蘭花
P.10-21
在眾多植物物種當中,藝術家選擇了蘭花作為合作 對象,與蘭花的生長特性、繁殖方式等有很大關聯。
挑選蘭花的原因及蘭花生長特性
06'00"
三類蘭花的繁殖方法和特色
06'51"
蘭花的生存危機
09'42"
P.22-25
人類如何與自然合作,維持生態平衡
11'28"
P.18
反思人類在大自然的角色
14'42"
P.15
反思與討論
延伸討論 1. 導賞手冊隨附的 10 張明信片背後,皆設有一條關於自然與生命的問題,請與同學逐 一討論。 2. 請以「人類為萬物之靈,主宰地球大部分資源」為題,與同學進行討論。 3. 面對大自然,同學們認為人類採取的態度應是怎樣?他們日常又如何接觸大自然? 4. 被古人稱為「君子」的蘭花,會利用以至欺騙其他物種以達至共生( P.10-15) , 請引導同學思考與討論,這種生存方式是否可以接受?人在逆境中應如何設定道德 界線? 5. 觀 看「Life is easy. Why do we make it so hard?」TED Talk 演 講 後, 可 與 同 學 討 論 Jon Jandai 所推崇的生活模式的利與弊。 15
「文武老少」功架展演 —— 春暉粵藝工作坊
為致力進行粵劇藝術的教育、推廣和研究工作,春暉粵藝 工作坊多年來舉辦多項活動及演出。是次功架展演則精選 三部經典折子戲,包羅文戲武打不同功架,讓百花齊放,
選段短片
示範粵劇各式元素及特質。 此 外, 更 與 一 桌 兩 椅 慈 善 基 金 聯 合 製 作 學 校 專 場 活 動 「粵劇 ×K-Pop 互動小劇場」,以學生桌椅為簡單佈景,展 現「一桌兩椅」在中國戲曲舞台基本佈置,更聯乘年輕人
導賞手冊
最愛的 K-Pop 歌舞,引發學生對傳統戲曲的興趣。 P.14-15
創作理念 三部折子戲包括丑生智鬥老生的《十五貫》之〈訪鼠〉、諧 趣歡喜的《獅吼記》之〈跪池〉及展現武生、武旦功藝的 《鐵馬銀婚》之〈攻城〉,展現戲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跨學科探討
學習重點
視覺藝術
認識經典劇目
中國文化
了解粵劇舞台元素 探索粵劇服飾元素
16
P.4-5
戲曲
重點精讀
1 2 3
經典劇目與折子戲 春暉粵藝工作坊選取三部折子戲,盡顯粵劇不同行當的功架 和趣味。
《十五貫》之〈訪鼠〉 、 《獅吼記》之〈跪池〉
P.4-5
《鐵馬銀婚》之〈攻城〉及其「打」功元素
P.5 & 10-11
粵劇舞台與想像空間 古代戲曲舞台利用「一桌兩椅」化成萬千場景。學校專場活動 如何抽取當中美學,借助學生的想像力使場景成形?
傳統戲曲舞台設計及必學詞彙
P.6-7
從「一桌兩椅」延展的想像空間
P.8-9
南音承傳 《魂遊記》音樂故事錄像 混合南音及粵語流行曲元素,以音樂錄像 拍攝手法展現南音常用的說唱講古特點, 配合流行音樂製作,以音樂對話。 * 影片內有吸煙情節,教學時請斟酌是否適宜播放。
P.16
粵劇 360 度
延伸討論 1. 同學們對粵曲的印象如何?如有親身欣賞過,請與其他同學分享經歷與感想。 2. 老師可嘗試帶領同學,以一張桌子及兩張椅子進行創作,想像不同的虛擬意境。 雖說「虛擬」,但創作是希望觀賞人士能看出該意境。老師可跟學生討論,故事內 容如何能加深想像?表演者又應如何配合? 3. 從學校專場活動「粵劇 ×K-Pop 互動小劇場」出發,討論粵劇與 K-Pop 之間的異同。 同學可從樂曲、節奏、舞蹈步法、服飾及化妝上進行對比。( P.14-15) 17
《流徙之女》 —— 一條褲製作
故事背景起始於上世紀二十年代,Lily 隨父親由廣州遷移 香港,卻輾轉成為英國家庭的傭人,最後 Lily 帶着兒女隨 女主人移居英國,並開設中菜館「龍鳳」。女兒 Mabel 艱苦 地適應英國生活後,與丈夫 Eric 合辦炸薯條店,努力供養
節目短片
四位兒女上大學,三位女兒更躍身成為專業人士。然而三 姐妹在一次香港、廣州的尋根之旅後,毅然決定放棄高薪 厚職,承傳外婆的「龍鳳」,創業開辦中餐館,即時引發全 家在前途、時代與身份之間的衝突,各自陷入回憶與反思。
導賞手冊
創作理念 戲劇改編自英籍華人 Helen Tse 的四代家族故事,透過橫 跨百年的時空交錯,呈現三代女性從廣州、香港至英國的 流徙之旅,重新思索周旋於不同地域文化中,世代差異與 身份認同的觀點與掙扎。
跨學科探討
學習重點
視覺藝術
海外華人簡史
歷史
味道與回憶的關連 時代變遷下的價值觀變化
18
01'30"
P.2
戲劇
重點精讀
1
海外華人簡史 英語中「流徙」 (Diaspora)一詞泛指 族 群 大 規 模 的 人 口 遷 移, 華 人 又 曾 出現哪些流徙歷史?
從廣州到香港
2
P.8-10
03'15"
從香港到歐美
P.11
唐人街的唐餐館
P.10
從「家鄉味道」到「Comfort Food」 餐桌是家庭的核心地方
02'36" P.6
「家鄉味道」的歷史 用香氣與味道勾起回憶
3
22'54"
P.7
時代變遷下的價值觀變化 父母對子女的期望
10'10"
教育水平與職業選擇
13'30"
P.14-15
性別定型
11'45"
P.15
延伸討論 1. 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到另一個城巿重新生活並不容易,對同學來說,甚麼是最難以 適應?甚麼最值得期待? 2. 若要帶一樣代表香港的東西到外地,讓當地人更了解香港,同學們會選甚麼?一道 菜式、一本書、一首歌還是其他?
19
《沙兵馬將》 戲劇 —— 海潮
演出講述兒童病房中兩位病人,化身成少年阿寶和戰馬大 膽,一人一馬過關斬將,與其他角色及觀眾一起穿梭於 大小戰場之中,但到衣錦還鄉之時,卻發現故鄉物是人
節目短片
非…… 在沙畫師海潮即場創作中國水墨畫風格沙畫,配合戲劇、 歌舞及舞台效果,透過以醫院作為「戰場」的劇目,帶領 觀眾反思在現實世界中,友情與和平的意義。在亂世中, 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愛與陪伴至為可貴。
導賞手冊
創作理念 以沙畫連結不同媒體,同時以沙編寫窩心故事,積極向大 眾推動沙畫藝術,期望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領略到愛與陪 伴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跨學科探討
學習重點
視覺藝術
認識沙畫
個人成長
各種藝術方式如何平衡合作 探討成長所需的勇氣、愛與陪伴 體驗沙畫創作
20
P.3
戲劇 重點精讀
1
沙畫與海潮 以沙為創作媒介,以不停變化的圖畫敘說故事。 P.4-5
沙畫歷史與發展 海潮的沙畫創作特色
2 3
00'30" & 10'20"
P.6
創作沙畫所需設備
P.5,10
與其他藝術元素合作
P.5
與劇情互動
04'02"
與音樂互相平衡
11'20"
與演員的現場連結
13'20"
探討成長所需的勇氣、愛與陪伴
P.11-12
願意「陪伴」的背後,往往深藏着「愛」 。 勇敢面對難關,不放棄自己,希望大家捉緊相處的時間,一同面對恐懼。
以醫院為「對疊戰場」, 透過生死引發主題
02'30"
片段精華 #1: 大膽以勇氣磨鍊自己成「戰馬」
07'00"
片段精華 #2: 在急促社會中尋找陪伴
14'50"
延伸討論 1. 欣賞不同的片段後( 04'00", 07'00",15'30") ,同學認為「阿寶」與「大膽」的性格是 怎樣?較像哪個角色? 2. 藝術家與演員皆認為「愛與陪伴」在現代社會中非常重要,同學認同嗎?請同學分享 個人感受,亦可鼓勵他們說出任何他們認為重要的事情。 3. 演員在片段中提出「以文字及繪畫記錄活動,能真切地消化感受」 ( 們在面對成長時,又以甚麼方法消化感想?
14'17") ,同學
21
重點精讀
4
體驗沙畫時間 老師可利用校內設備(高影機),參照【海潮沙畫教學】短片( 2 ), 與同學於校內體驗沙畫創作。
課室中可預備的物資
2 00'20"
熱身及練習
2 00'55"
海潮示範欣賞
2 03'50"
其他工具運用
2 08'40"
2 海潮沙畫 教學片段
延伸討論 4. 體驗過以沙繪畫後,請同學分享與用筆繪畫的分別。 5. 從藝術家海潮的示範作品中( 2 03'50"),同學們看到一個怎樣的故事?請他們發揮 想像,加以創作;老師亦可以提出自己想像的版本,帶出「愛與陪伴」的主題。 6. 除了藝術家海潮所提議,以手的各個部位與不同小道具作繪畫外,可以請同學在家 中或書包中隨意選一件物品,看看在沙上會出現怎樣的效果。 7. 其他: 7.1. 無論在創作沙畫與人生路上都必定困難重重,請與同學討論最難以克服的心理 狀態,如恐懼、憤怒、悲傷、或是其他。 7.2. 請同學讀出或簡單演繹《沙兵馬將》外傳, 並透過故事探討他們在不同處境與衝突之中, 如何保持自我及正向的價值觀。
22
《沙兵馬將》 外傳
延伸閱讀 OperaVision 網站 https://operavision.eu/ OperaVision 由歐盟 Creative Europe 計劃全力支持,致力以網絡
力量推廣歌劇至世界各國。網站除了提供不同歌劇劇目的介紹、 片段以及電子圖書館,更特設「 Teachers & Parents」部分,供老 師及家長根據學童及孩子的學習年級,找尋合適的內容,以動 畫、卡拉 OK 及幕後花絮等切入點,為歌劇賞析帶來更多趣味。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網上資料庫 http://dateasia.tefo.hk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以東亞地區為主要研究脈絡,探索發展廣義戲 劇教育的實踐理論。東亞地區皆受中華文化影響,應用戲劇的實 踐經驗則主要來自西方,在戲劇教育理念與實踐上,產生各種衝 突和磨合。學刊一年發行一期,旨在引起學術界及教育工作者對 傳統教育吸收新元素的興趣。
The Kennedy Center 網站 https://www.kennedy-center.org/education/ The Kennedy Center 由美國甘迺迪總統於 1962 年籌辦興建,致
力發展及推廣古典及當代表演藝術至不同階層及多元文化的觀 眾。中心網站的「 Education」部分,為教育工作者及學生分別提 供各式與表演藝術教育相關的資源,以藝術類型、主題、教學模 式等分門別類,亦特設一系列以年級劃分、可於課室活用的活動 教學主題,免費供老師使用。
23
24
出版
香港藝術發展局
編輯
Cultural Connections
設計
PAPAPER
出版日期
2021 年 5 月
版權所有,本書任何部分未經版權持有人許可,不得翻印。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25
海潮 Hoi Chiu 李偉能 Joseph Lee 梁志和 Leung Chi Wo 鄭波 Zheng Bo 美聲匯 Bel Canto Singers La P en V 優之舞 La P en V Innovative Dance Platform
一條褲製作 Pants Theatre Production 春暉粵藝工作坊 Spring Glory Cantonese Opera Workshop 不加鎖舞踊館 Unlock Dancing Plaza
26